银行这款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灵活度高,收益也高,为什么没人买

作为一众普通市民,我们郑重向银监会反映关于南京银行虚假宣传,诱导我们购买与宣传风险不相符金融产品的事情,致使我们出现了大幅亏损。
我们于2015.6月在南京银行不同的分行点购买了一款名为鑫元半年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000896
&000897),&该款产品南京银行的推荐短信是这么介绍的:“年化收益率远远大于理财产品收益率,基金风险等级为:低风险,基金投资组合以固定收益投资为主”。并且当我们去银行网点准备购买理财产品时,理财经理对我们又大力推荐了该款产品,称该产品的风险与我们之前所购买过的理财产品差不多,并且那些理财产品到期都拿到了相应收益,风险基本可以忽视。但理财收益率是固定的,这款产品而收益率是高于理财产品的,是一款绝对低风险,稳健增长的理财产品。并告诉我们该基金是南京银行的,相当于是南京银行自己的产品,非常有保障,自己的家人也都有购买,且数额不小。鑫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经中国证监会证监许可[号文批准于2013年8月成立。由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与南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注册资本金2亿元人民币,总部设在上海。
&&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SH.601009),出资16,000万元人民币,股权比例80%。
部分购买人收到了南京银行自己印制的宣传单,有这样的宣传语句“定存收益低,股市风险大,怎么办???鑫元半年期债券基金真情推介给您!中低风险,稳健增值”等字眼。我们不是金融专业人士,可这样的话的意思对于我们的理解来说就是大于银行定期存款利息的,至少不会是亏损的。我们再三询问过理财经理该产品是否有风险,理财经理告诉我们没有风险,而且到期收益率是大于我们想要购买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的。出于多年来购买南京银行理财,对南京银行的信任,并且对理财经理专业水平的认可,我们放心购买了该产品。
可是,在购买一个月后,我们查询该款基金发现其每日净值波动非常大,已经出现了大幅亏损,经过询问理财经理得知该款产品中含有股票和可转债成分,而南京银行的理财经理在我们购买时是并未告知购买人其中含有股票成分的,等发现亏损后我们询问他才说的。而之后,我们查询了天天基金网,该产品的风险等级显示为中风险,可鑫元基金的官网上是低风险,我们之前都是在鑫元官网看的风险等级,
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天天基金显示的和官网不一样???
我们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我们平日里购买的理财都是稳健增值型的,在南京银行购买该产品一是出于多年购买该银行产品按时取得收益的信任,二是相信理财经理的推荐,才会进行购买。我们不是专业的投资者,不可能具有非常专业的投资知识,我们相信按照南京银行理财经理和南京银行宣传单页的说法,自己购买的只是一款低风险,稳健增值的理财产品,怎么会亏损?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亏损?我们也不是贪心的投资者,大家都是稳健型,大家只是觉得根据银行的说法,这款产品是有不错的收益的,可能略略高于理财,又是和理财一样的低风险,所以才会购买。
据此,我们认为南京银行存在虚假宣传,诱导购买,欺骗销售的行为。而我们购买的地点几乎涵盖了南京银行在南京的所有网点。而这些网点的理财经理在推荐时说的话几乎一模一样。我们不是专业投资者,当然相信银行理财经理的专业水平,才会进行购买的。如果不是银行过分的夸大产品收益,不提示存在的风险,我们根本不会进行购买的。银行专业的理财顾问更了解产品的具体内容,应该具有向投资者推介合适的理财产品的义务,不应该向我们推介不符合我们所能承受风险范围之外的理财产品,尤其是大家都是稳健型的投资者。这是南京银行自身的责任,也应该承担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损失!
&&这绝不是个案,而是千万南京银行老客户的共同遭遇和心声!!
如今,12月的开放日就要到了,我们没有别的要求,仅仅是希望拿回属于自己的本金,和约定的定存利息。可在我们多次找分行理财经理,甚至南京银行总行后,他们给我们的回复是“这完全是我们投资者自己造成的,自己负责,南京银行对此不承担责任!!!”。这个回复我们不能接受,绝对不能接受!
我们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只能寄希望于银监会,希望银监会能为我们做主,帮助我们维护自己应有的权益。目前该产品的购买数额是十几个亿,购买者非常之多,大部分是南京的,都是冲着南京银行的信誉来的,很多都是退休的老人,用自己微薄的养老金购买,他们不会上网也不知道什么基金股票,他们也许还不知道自己购买的产品已经出现了大幅亏损,只知道到期会拿回本金和利息。不知得知真相的他们又会有何种反应?
希望银监会为我们做主!还大家一个公道!共同维护社会稳定,让悲剧不再发生!
&&&&&&&&&&&&&&&&&&&&&&&&&
&&&&&&&&&&&&&&&&&广大南京银行的客户&
南京银行当时的宣传短信
鑫元半年定开宣传单
&我们在鑫元官网上查到的风险等级
天天基金网上,我们购买后查到的该产品风险等级,之前是中低风险,后来变成了中风险!!!
维权群号&&
购买者都可以加入!!!
特别是60-80的大爷 &大妈 &她们不会上网 & 是被坑的最惨的退休人员购买者非常之多,大部分是南京的,都是冲着南京银行的信誉来的,很多都是退休的老人,用自己微薄的养老金购买,他们不会上网也不知道什么基金股票,他们也许还不知道自己购买的产品已经出现了大幅亏损,只知道到期会拿回本金和利息。我们和他们一样,购买的时候都以为是一般理财,不知得知真相的他们又会有何种反应?毕竟消费者所能知道的信息真的太少。
此号为婚后空间公用马甲,需要者飞语斑竹索取密码,请勿私自修改密码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5-11-11 04:17
回复楼主:我也买的
发表于:15-11-11 05:09
普通消费者真难分辨
发表于:15-11-11 05:44
宣传单上写了中低风险,还相信业务员嘴里的没有风险?银行有你们签字的风险同意书等有效法律证据而你们只有自述,你觉得这个官司你有几分胜算?
发表于:15-11-11 06:22
回复 第4楼 的 @丑丑宝贝最棒 :
楼主明显缺乏契约精神!
真要年息30%,楼主肯定照样披马甲来发帖:得瑟
发表于:15-11-11 06:26
&&[第3版 11-11 06:26]
我相信在楼主签字的文件里肯定写有这款基金的投资方向,只不过你那时没看而已
想想07年时的QDII吧,那些老基金到现在也没回到1元,最惨的时候只有三四毛钱,我不知道这种情况在国外是怎么处理的,但在我国现行机制下基金管理者没有对基金收益负责的义务。净值再差他照样可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收管理费。当年卖的最火的上投摩根亚太劣势,最差的时候3毛几的净值,但管理费还不是照收吗?八年过去了,当年的基金经理和公司老总早就大赚一笔回台湾老家了,严重亏损也不用担一分钱的责任,你又能拿它怎样???
这些基金也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很多老百姓都是听说买基金赚大钱了,懵懵懂懂,甚至连基金公司大名怎么写都不知道就跑来买它的基金,我也是亚太劣势的受害者。劝楼主,闹是没用的,花钱买个教训,以后买这些东西都要多个心眼!!这些东西只看合同,不问人情!也就是网友说的“契约精神!”
&&&&&&& 学学金融知识,不能总觉得“我不懂“,现在的损失就是为你的不懂买单。
发表于:15-11-11 06:37
回复楼主:已经写的中风险,为何还要买?
&&淡淡的思念&&&深深的祝福
&&&&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发表于:15-11-11 06:50
回复 第4楼 的 @丑丑宝贝最棒 :
有好多都没要签字的,直接来了就帮你到网银上购买,都是南京银行买理财的老客户,又都是南京银行的工作银行的工作人员,我们吃亏就吃在太相信银行不会骗人,结果给骗的最惨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发表于:15-11-11 07:03
回复 第7楼 的 @六YUEXUE :
我是受害者,我在南京银行网上买理财买的好好的,它银行理财经理打电话说不要在网上买,到它们柜台买,柜台的比网上的好,去了柜台直接帮你买了这款,我们还以为是理财,当时没给你看认购单,也没和我们讲是基金,我买时还问保本吗,银行理财经理说,保本,相信绝大一部分人要这样,肯定被南京银行骗的,如果当时他们给我看所谓的认购单,又或者告诉我有风险,相信多数人绝对是不会买的,银行是在把中疯险的东西,介绍给受害者说是低风险,保本稳健增值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发表于:15-11-11 07:21
但银行不应该把消费者往高风险产品引导
发表于:15-11-11 07:25
各位亲如果有渠道可以申请调阅银行的销售录音和视频,据说他们自己对这块也是很紧张的,因为确实有瑕疵。
发表于:15-11-11 07:32
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判断能力,理财不能贪心。自己没主见哎!
发表于:15-11-11 07:34
口说无凭,如果你真的没有签风险同意书,这个钱100%可以追回。 但是银行不会这么没有常识。 发帖打舆论战,有可能和银行私了,但也有可能被银行反诉甚至触犯刑法,慎思。
发表于:15-11-11 07:40
回复楼主:已经写了中风险,而且你自己看看这个收益这么高,也应该心里有数了。我一直在南京银行理财,也看到了这个,当时就是觉得太高了不靠谱,所以没买,还是老老实实买了只有4点几的理财。怎么说呢,自己是成年人,有判断力。这如果是赚了你还会写这个东西吗?不贪心就不会吃亏。
发表于:15-11-11 07:50
网银买理财,最后也要勾选一项熟知理财有风险的话,不存在直接购买的话语。而且点这么高,能没有风险吗?要是这么高的点没风险,大家都抢着买,不是要打破头了吗?
有的人对你好,是因为你对他好
有的人对你好,是因为懂得你的好
发表于:15-11-11 07:53
银行肯定有责任。当时农行就极力推销说他们的基金18%收益,稳赚,结果很多vIp客户都买的,我买的少,结果还是亏了。虽然签的协议上写的投资有风险什么的,但你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和机构不应该诱骗客户。
发表于:15-11-11 07:56
回复楼主:南京银行什么理财这么高收益啊,
我怎么都是5.3.5.2-5.1现在都跌破5了
发表于:15-11-11 07:58
回复 第13楼 的 @丑丑宝贝最棒 :
好的,谢谢丑爸了,马上联系版主删贴,是有一部分没签字人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发表于:15-11-11 08:03
呵呵,高于7%收益的都有风险,你自己买的自己认呗。输了怪银行,赢了你会把钱还给银行吗?自己贪,以为天上掉馅饼,有好事能给你碰上,你当你是谁啊
我现在每天都要日李万姬
发表于:15-11-11 08:13
被 抱瑾握瑜 删除于: 10:33:00
发表于:15-11-11 08:21
中风险 那么大字别说你不认识
发表于:15-11-11 08:28
回复 第18楼 的 @懒死的猪 :
马甲掉了。。。还是不相信会有人没有签字,电子签名一样有法律效力
发表于:15-11-11 08:44
以下是引用 第21楼 @转让英派斯 的话:
中风险 那么大字别说你不认识 ...
卖的时候是低风险 & &后来他们私自改成高风险了
此号为婚后空间公用马甲,需要者飞语斑竹索取密码,请勿私自修改密码
发表于:15-11-11 08:47
银行的人的确会误导客户,我有次去银行买产品,明确表示我要买保本收益的,他七按八按,给我按了个保险,我眼尖,赶紧喊停,不买保险。从头到尾他都不告诉我这款产品是保险。算了,我回家自己上网买了。
妈妈的宝贝朱朱
最爱吃妈妈亲手做的面包,蛋糕,饼干呵呵。。。
发表于:15-11-11 08:51
一般来说,在基金网站购买相比在银行有费率上的优惠,只能说你在法律框架内被忽悠了,官司打不赢的,宣传上写的也没多错,关键你自己不看清楚不理解清楚很容易被“固定收益”几个字误导
基金除了货币基金(余额宝、理财通等等这些也是货币基金)是保本的,其他的 因为投资债券甚至股票 风险和收益都会增加
发表于:15-11-11 08:57
回复 第24楼 的 @豆沙布丁 :
万能险真的是保本产品,淘宝上也有
发表于:15-11-11 09:07
在南京银行买理财已经好几年了,不过我只买网上销售的不买工作人员推荐的,高收益一般都意味着高风险。
发表于:15-11-11 09:19
我也在南京银行买理财几年了,都是自己在网上买,一般都是5点几,最近又降了,才4点几,但都能兑现。楼主说的这个工作人员也推荐过,一看收益这么高就觉得不靠谱,没买。
我阳光,我快乐!
发表于:15-11-11 10:45
这个买的是基金啊,和南京银行的理财没关系
发表于:15-11-11 10:49
你买的是基金啊,又不是理财,南京银行的理财基本都是能达到的,而且你这个收益,一看就是风险很大啊,一般超过6.5%都要警惕 & 说实话,做实体利润率就15-25%的样子,如果都像这个理财这么高,大家都不用干活了,哪还有人开厂
发表于:15-11-11 10:56
我也买了,亏了2万了,麻痹。银行理财经理说是中低风险,我自己缺确实也看到是中风险。但是理财经理一直强调稳定
发表于:15-11-11 11:17
以下是引用 第4楼 @丑丑宝贝最棒 的话:
宣传单上写了中低风险,还相信业务员嘴里的没有风险?银行有你们签字的风险同意书等有效法律证据而你们只有自述,你觉得这个官司你有几分胜算?...
上面写着风险等级中风险。不过据我所知,开通理财业务,要去银行柜台做风险测评啥的,测下适合多大风险。我的测的结果是中低风险。我不知道这些老头老太的风险测评是咋测的?估计当时没搞明白什么意思就测成了中风险。不过如果测评结果他们中低风险的话,能买中风险的理财产品嘛?我不太懂这点。我觉得,目前他们只能通过这两点来维权,风险测评怎么测的?结果是适合中低风险还是中风险?如果是中低风险,那么能买中风险的理财或者基金嘛?别说什么人家说了收益高,但是没达到,就要维权,这纯属胡闹,没人同情他们的。
发表于:15-11-11 11:22
以下是引用 第24楼 @豆沙布丁 的话:
银行的人的确会误导客户,我有次去银行买产品,明确表示我要买保本收益的,他七按八按,给我按了个保险,我眼尖,赶紧喊停,不买保险。从头到尾他都不告诉我这款产品是保险。算了,我回家自己上网买了。...
算了吧,几年前我婆婆就说门口银行卖的存款,比银行定期利息高,拉我去。我到以后,那个大堂里的人在介绍。我直接打断,你是银行的还是保险公司的?她说,银行的?我扯过她的工作牌,上面写着保险公司,我问,你说你是银行的?她不吭声了。我婆婆跟我走了,再没提过这事。
发表于:15-11-11 11:47
按楼主所说,不论其他法律问题,就光这个宣传就说明南京银行涉嫌虚假宣传!
我已经变了
但也来不及了
发表于:15-11-11 11:56
以下是引用 第13楼 @丑丑宝贝最棒. 的话:
口说无凭,如果你真的没有签风险同意书,这个钱100%可以追回。 但是银行不会这么没有常识。
发帖打舆论战,有可能和银行私了,但也有可能被银行反诉甚至触犯刑法,慎思。...
发表于:15-11-11 12:03
此楼内容已被删除
金陵阳光始于2003年
阳光房&断桥铝合金门窗
设计.以人为本&&工艺.精雕细琢
品质.始终如一&&服务.以客为尊
发表于:15-11-11 12:05
我买的那个叫珠联璧合理财的,每月都有固定收益打到卡里的呀~~
发表于:15-11-11 12:21
这个就是基金,跟南京银行那种4,5个点的理财还不太一样.楼主问问身边人,这次股灾,大家股票,基金一般要能损失百分之三四十,你这个基金估计也得损失这么多.
发表于:15-11-11 12:22
回复 第1楼 的 @婚后空间公用马甲:
南京银行没有骗人,如果你愿意承担收益高风险也大的投资,可以买。不愿买的话,可以投资低收益低风险的投资产品。
记住,投资有风险,入市请小心,如果又想发财,又不想有风险,天下无此好事
发表于:15-11-11 12:23
现在好多银行里都是旁边设个柜台,其实不是很行的人
发表于:15-11-11 12:26
回复楼主:基金哎,哪个银行都一样,才不买呢,南京银行的普通理财产品还是很靠谱的,买了好多年了。
大大毛宸!
发表于:15-11-11 12:32
以下是引用 第40楼 @蓝色微笑YONG 的话:
现在好多银行里都是旁边设个柜台,其实不是很行的人...
教英语8年,做留学2年,以效果创口碑!
发表于:15-11-11 12:36
吃一堑长一智吧!
凯典免费量房、做方案和报价、免费送效果图、凯典隐蔽工程质保十年。
发表于:15-11-11 12:44
以下是引用 第27楼 @乐家咖啡糖 的话:
在南京银行买理财已经好几年了,不过我只买网上销售的不买工作人员推荐的,高收益一般都意味着高风险。...
发表于:15-11-11 12:52
看你言辞不像是个没文化的人,收益率都宣称25.8了你还以为怎样,没有理财常识你就不要去碰,不知道不等于没有错,只能赚不能陪,哪有这个便宜给你占
发表于:15-11-11 12:57
回复楼主:对南京银行,我最近改变了一个细节,网上买理财产品时,把电脑自行设定的推荐人给删了。不知道对原来的推荐人有何影响?
发表于:15-11-11 13:03
以下是引用 第31楼 @一只蝶儿飞飞 的话:
但是理财经理一直强调稳定...
你要知道,理财经理跟卖保险的一样,都是骗子
发表于:15-11-11 13:09
你能干的了银行吗?别闹了,下次再买
江北新区讨论版,新区新力量!
发表于:15-11-11 13:12
&&[第2版 11-11 13:12]
业务员有诱导的错误,这是基金不是理财产品啊!
基金的风险跟股市是差不多的,我在招行买了经理推荐的工行互联网加,最低跌去50%了,不过我知道买的是基金,就是有跌有涨。
楼主不要心急,基金最好是长线做,最近股市有好转,不知道这个能不能继续放在里面,如果取出来那就真的亏了。
发表于:15-11-11 13:12
民生银行也是这个德行,理财2年利息一分钱没有倒亏20%!
共4页 到第页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理财产品专区
48小时排行扫码直接下载
成功买入两款银行理财产品,最高年化收益率6.8%
这两天看到TS妹妹正发愁5W块投资什么好,想起我才在半个月之前有了第一次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经历,必须发帖纪念一下。14年12月24号,我买入了我的第一款银行理财产品,这绝对也是2014年值得纪念的一件大事了吧?此前一直没动买理财产品的心思,一是因为之前手上的钱投了相当一部分在民间借贷,手上没有太多闲钱;二是担心资金随时要用到,所以钱钱大多放在宝宝产品里;第三个考虑是有几年银行理财产品口碑实在太差,所谓的预期收益率根本达不到,甚至还有亏损的。还好这几年理财产品市场市场规范很多了,我这才动了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心思。我的第一份理财产品是兴业银行35天期,年化收益6%。之所以选了最短期那款,当然是想体验一下到期后的到账速度和服务了,另外就是想着35天后正好是年前二十天左右,一般说年前理财产品收益会更高,所以到期后考虑买一款别的理财产品。 圣诞前后看到很多款理财产品,收益普遍在6-6.5%之间,这款6.5%的就因为我手上的资金当天没到位而错过了。还好买35天的理财产品时没有一次把资金全花完,第二天正好是圣诞前一天,有一款6.8%的圣诞特别款理财在售,截止日期是25号,赶紧在24号把钱转入,25号顺利扣款。这款产品投资期限是62天,预计到期日是在年后十天左右,到期后资金也许会有新的用途,时间刚刚好的感觉。
总结第一次买银行理财的几点体会:1、和朋友交流,据说用手机APP买银行理财通常会有更高收益,我发现真是这样,兴业银行柜台买理财产品一般收益也就6%左右,收益再高的都很难抢到。2、资金不用急于一次投入,缓一两天说不定会遇到更好的理财产品,尤其是节前这样的时间点;3、虽然注明是6.8%的参考收益率,可到时能不能达到是个未知数,但我有参考以往的历史业绩,基本都达到了预期收益,所以还是比较靠谱的。4、虽然银行理财安全性比较高,我暂时还是不喜欢买半年以上的产品,因为最近几年资本市场的机会还是很多的,我当然想在本金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寻求收益最大化啦。近几天也有关注钱大掌柜上的理财产品,收益都在5.5%-6%左右,说明我买入的时机还是不错的。这绝对是个好的开始,2015年会更多尝试银行理财产品、票据理财和P2P!
0人参与讨论
0人参与讨论
最近消费升级@子期 和消费贷款@金元宝 深受大家...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
talicai.com 京ICP证 B2-60多款产品中仅4款达最高收益 平安银行理财忽悠人
&&来源:&&&&分享到:
  央广网财经北京8月12日消息(记者赵珂 实习记者张宋丹)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现在很多人都会去买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所有的理财产品都会给出一个比较高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是指如果没有意外事件发生的话可以预计到的收益率。换句话说,如果有意外,收益率就不一定有这么高了。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者对此都有清楚的认识。山东青岛的武先生对《天下公司》说,今年3月份,他购买了平安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最高9%,最后拿到的回报只有3%。他感觉自己被骗了:
  武先生:当初是在大客户经理的推荐下买了这个产品,他就说这个这个产品的收益率很高,保本是3%,从3%―9%,能够到9%的可能性达到80%以上。我就有一种被骗的感觉,因为从没碰到过这种情况。以前他给推荐的产品基本上都是按照预期的收益的。
  武先生认为,平安银行存在销售误导行为,他们声称的“高收益”只是一种招揽客户的噱头。他就去找当初向他推销这款产品的理财经理,却发现这个人已经辞职了:
  武先生:后来的时候我就去找他,结果发现他辞职了。虽说他辞职了,但平安银行应该给个说法,因为在当初(收益率为)6%的产品很多,但是在他的推荐下买了这个产品,我们的收益率只有3%,毕竟损失的太多了。我觉得是客户经理的问题,当初一直强调是高收益,还有什么赠品什么的。我现在还是找下一任的客户经理,我问他会经常出现这种问题吗,他说不会的,我们一般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的,要不您看他辞职了嘛,有可能跟他的业务水平不好有关系。
  武先生想知道自己为什么只能得到最低的收益率,于是想查看投资细节,但是这个要求没能得到满足:
  武先生:他们后来又说买了沪深三百指,我说你们买了多少,收益率是多少,作为客户能不能让我来看看。现在也看不到它具体的实际操作的一个过程,确实对理财产品有点质疑。
  平安银行是否存在误导客户的情况,我们今天打通了平安银行理财咨询电话,对方工作人员的介绍,还是比较规范清晰的。
  平安银行工作人员:有些预期年化收益率为0.5%-8%,那么它到时候有可能是0.5%,具体的话看您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您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低的话,建议您可以购买一些保本的理财产品,保本的话那么只是确保您的本金不受损失,收益会有所浮动。非保本理财产品的风险相对比较高,具体后续的话要看市场行情,如果市场不好的话,可能本金会受到损失。
  那么,平安银行的某些客户经理是否有误导客户的嫌疑呢?曾经采访过这一事件的《新晨报》记者蒋丽君说:
  蒋丽君:它的官网的预览一栏有一个理财产品公告,它会把到期和没有到期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都公布出来,从它披露的信息我们就看到从今年以来光结构类的理财产品就有将近60个,高达预期最高收益率的只有4个。其中有一款理财产品是我们特别关注的,是资产管理类第153期人民币理财产品,这一期的最高年化收益率是5%,但是到8月1号的时候,实际收益率只有0.5%。当时我采访当中也有段录音有纪录他说挂钩利率跟汇率的基本上都能达到最高收益率,他跟客户介绍的时候一般都是这样介绍的。
  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张翼表示,大部分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都有违规的嫌疑,都是打擦边球的方式。对于投资人来说,要正确的把握自己风险的承受力,如果风险承受力只能接受固定收益,就买这种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如果说可以承担更大的风险,面对偏股型的和债券型理财产品,必然会有一定利益的损失,这需要投资人把握好基于自身风险的评估。
编辑:宫喜金作者:
央广网官方微信
央广网财经收益走高 2018年银行理财产品怎么买 _ 东方财富网
收益走高 2018年银行理财产品怎么买
作者:程维妙 宋亦桐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与往年“翘尾”后回落不同的是,进入2018年,理财收益率仍继续上行。最新数据显示,封闭式预期收益型理财的平均收益率已接近4.9%。在业内人士看来,受国内金融持续去杠杆、国外多家央行加息等因素的影响,2018年银行理财收益率还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不过增速可能放缓,投资者如有意购买应及早出手。  开年收益率继续上行  据普益标准发布的最新数据,上周(1月6日-12日)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升至4.84%,环比增长0.02个百分点,比2017年末增长0.14个百分点。  收益率破“5”的产品也比比皆是。例如北京分行销售的一款理财产品,认购起点5万元,期限179天,风险评级是稳健性,预期收益率达5.2%;一款3月期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1%,认购起点同样为5万元。  通过对比多家银行官网发布的理财产品信息可以看出,银行理财收益率整体还是和认购起点、期限、风险级数等成正比。例如建行在售的理财产品中,一款私人银行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相对较高,达5.08%,但投资门槛为100万元,期限726天。  不同购买渠道下的银行理财,收益率也不尽相同。例如于1月18日发行的一款手机银行夜市理财,期限50-365天,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5.15%-5.4%,5万元起购。以高收益来吸引客户,也是银行提高手机银行用户黏性的一种方式。  今年理财收益上涨空间有限  事实上,2017年银行理财收益率就一路走高,1-4季度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分别为4.18%、4.39%、4.57%和4.7%。在这背后,是我国金融市场去杠杆导致货币市场全面攀升。控制基础货币投放、准备金率调节货币乘数、上调逆回购、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流动性工具等操作贯穿2017年。  2018年的主旋律依然是强监管。年初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已下发至少5道文件延续或补充前期政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李虹含表示,目前我国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仍居高不下,未来有必要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加速“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的节奏。  从外部因素来看,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紧缩货币趋势逐渐明朗,“加息”再次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热词。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韩国在内的央行先后进行了加息,中国香港也在早些时候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1.75%。  利率变化也牵动着市场的神经。日前一位央行官员在公开讲话中阐述利率与杠杆之间的关系,就被敏感的市场人士误读为“短期内有加息空间”。但不久该消息就被辟谣。融360理财刘银平认为,2018年加息并不是没有可能,但是概率较低,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不会变,虽然说是中性但是会向偏紧的方向去靠,市场利率大概率会继续向上走。  “进一步来看,如果央行加息,基准利率就会上调,银行理财收益率也会很快跟着调整,即使央行不加息,基准利率不变,在流动性收紧、市场利率走高的情况下,2018年银行理财收益仍有可能继续上涨,不过增幅相较于2017年可能会放缓。”刘银平分析称。数据显示,2017年四季度的封闭式理财预期收益率涨幅就已呈缩小之势。  有意购买应及早出手  理财收益率的上行,对于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意味着投资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而且银行理财一直以来也是非常稳健的投资标的,与其他理财产品相比,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银行理财收益波动都相对较小,比如2017年银行理财累计上升了0.84个百分点,而宝宝上升了1.23个百分点。  也因为波动相对不大,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如果有意向购买,可以及早出手,避免额度售罄或下一期产品期限、风险等不符合自己的预期。一位银行理财经理分析称,其实有时候投资者只看到收益率的数字,没有实际计算增加或减少的收益。以10万元投资半年期理财来计算,4%和5%的年化收益率,看上去涨了不少,但半年获息只差500元。  “对于投资者来说, 购买银行理财跟炒股、买基金、买黄金不同,是不需要看时机的,现在就是购买银行理财的最佳时期。只要手上有资金,并且有理财需求,趁早买理财肯定要比等一等、观察形势后再买更好。”刘银平也有相同建议。不过也有一种情况例外,刘银平指出,春节即将到来,如果不确定在春节前后要花多少钱,不确定资金什么时候要用,那么建议先把钱放在里面,等到确定在未来一段时期不用了再去买银行理财。
(责任编辑:DF358)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扫一扫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那个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最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