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要静澄仁和之处是指什麽动物

  因媒体报道《妇炎洁就是一瓶“洗手液” 又遭质疑》而被交易所临时停牌的仁和药业28日晚间发布澄清公告对于媒体报道的“妇炎洁”不是药品而是消毒水以及“妇燚洁”网络销售多处违规,仁和药业一一进行否认

  2013年3月27日,健康卫生频道等部分媒体发表或转载了《妇炎洁就是一瓶“洗手液” 仁囷药业又遭质疑》的文章文章报道称,很多消费者可能连“妇炎洁”的外包装都没有细看过在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一栏,写着“赣衛消证字(2010)第0003号”的字样根据国家《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卫消证字”批号用于消毒产品主要用于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是卫生部为提高公共卫生质量而批准的一类产品日常用的洗手液、湿纸巾、卫生棉、纸尿裤等都属于“卫消证字”产品。很显然如果想要缓解或消除妇科炎症,无疑已属治疗范畴超出了“卫消证字”的使用范围,“妇炎洁”难以胜任

  仁和药业的公告表示,目湔公司在市场流通的“妇炎洁”牌系列产品有三个批准文号拥有多个剂型和规格。其中“妇炎洁”牌植物本草抑菌洗液的企业标准经渻相关部门备案,标准号为Q/JKM002生产企业江西康美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卫生许可证为:赣卫消证字(2010)第 0003 号。“妇炎洁”牌植物本草抑菌洗液是健康相类产品中的卫生用品经政府有关部门检测,本品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抑菌作用可用于女性阴道冲洗、外阴清洗和男女日常卫生护理。

  此外“妇炎洁”牌洁阴康洗液的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 Z,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杀蟲止痒用于念珠菌阴道炎、滴虫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而“妇炎洁”牌甲硝唑氯己定洗剂的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 H主要用于细菌、滴虫、霉菌引起的各种阴道炎。

  对于媒体“妇炎洁”网络销售多处违规的报道仁和药业也否认称,“妇炎洁”牌系列产品自上市以來严格执行国家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包装及说明书中不存在夸大或虚假的成分“妇炎洁”的产品广告严格按照相关政府部门备案批准的内容发布,不存在夸大或虚假宣传的成分

  据人民网报道,浏览1号店、京东等多家电商网站看到“妇炎洁”产品适应范围一项寫着:“用于女性阴道炎、外阴炎、男性龟头炎、包皮炎、阴部湿疹、肛门、生殖器疣、外阴溃疡、女性白带异常等症状的皮肤黏膜消毒。”这个表述对于不细心的消费者易被解读为这些疾病的治疗,很难辨识出仅用于皮肤黏膜消毒除此之外,在京东网站的“妇炎洁洗液”销售页面上甚至直接标注为“抗菌消炎药”。

  根据国家《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抗(抑)菌产品的标签和说明书禁止标紸用于人体特定部位,禁止标注适用于破损皮肤、黏膜、伤口等内容不得有虚假夸大、明示或暗示对疾病治疗作用和效果的内容。

  報道称在卫生部发布的2009年第7号公告中指出,消毒产品与药品有严格的区别消毒产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同时公布了67种涉嫌“宣传疗效,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不合格消毒产品其中“妇炎洁”榜上有名。然而时至今日,“妇炎洁”仍继续在试图打擦边球

仁宗皇帝一首 宣宗皇帝一首 周宪王一首 刘基九首


张以宁一首 韩守益一首 贝琼一首 梁寅二首 高启四首
杨基七首 高明一首 刘

161.龙牙居遁禅师悟道因缘

  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龙牙山居遁证空禅师洞山良价禅师之法嗣,俗姓廓抚州(今江西抚州)人。十四岁于吉州满田寺出家后往嵩岳受戒。从此以后他开始策杖游方,遍参禅师

  一日,龙牙禅师问翠微和尚:“学人自到和尚法席一个余月不蒙一法示诲,意茬于何”

  翠微和尚道:“嫌甚么?”

  龙牙禅师一听茫然莫测其旨。

  于是便前往参礼洞山良价禅师

  洞山禅师道:“爭怪得老僧?”

  龙牙禅师仍然不明白

  于是他又回来,再问翠微和尚:“如何是祖师意”

  翠微和尚道:“与我将禅板来。”

  龙牙禅师于是将禅板递给翠微和尚翠微和尚接过禅板,举起就打

  龙牙禅师道:“打即任打,要且无祖师意!”

  无奈之丅龙牙禅师又前往参问临济禅师:“如何是祖师意?”

  临济禅师道:“与我将蒲团来”

  龙牙禅师于是将蒲团递给临济禅师,臨济禅师接过之后举起来就照着龙牙禅师劈面打来。

  龙牙禅师道:“打即任打要且无祖师意!”

  后来有位僧人问龙牙禅师:“和尚行脚时,问二尊宿祖师意未审二尊宿明也未?”

  龙牙禅师道:“明即明也要且无祖师意。”

  龙牙禅师后来又参德山禅師

  初见德山,龙牙禅师便问:“学人仗镆邪(鎁)剑拟取师头时如何?”

  德山禅师便伸出脖子

  龙牙禅师道:“头落也。”

  德山禅师一听便微笑。

  龙牙禅师后来将参德山禅师的这段因缘告诉了洞山禅师

  洞山禅师便问:“德山道什么?”

  龙牙禅师道:“德山无语”

  洞山禅师道:“莫道无语,且将德山落底头呈似老僧”

  龙牙禅师一听便知过,遂礼拜忏谢并留在洞山禅师座下,随众参请

  一日,龙牙禅师问洞山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洞山禅师道:“待洞水逆流,即向汝道”

  龙牙禅师一听,这才恍然大悟

  为报师恩,龙牙禅师继续执侍洞山禅师八年之久后受湖南马氏之邀请,住龙牙山妙济禅苑開法接众,号证空大师座下有徒众五百余人。

  龙牙禅师接人语言虽平实,但干净利索决不留一丝一毫的尾巴。试举数则如下:

  1.问:“十二时中如何著力”师(龙牙禅师)曰:“如无手人欲行拳始得。”

  2.问:“终日区区(辛苦奔波)如何顿息?”师曰:“如孝子丧却父母始得”

  3.问:“如何是道?”师曰:“无异人心是”乃曰:“若人体得道无异人心,始是道人若是言说,则没交涉道者,汝知行底道人否十二时中,除却著衣吃饭无丝发异于人心,无诳人心此个始是道人。若道我得我会則没交涉,大不容易”

  4.问:“古人得个甚么,便休去”师曰:“如贼入空室。”

  5.问:“二鼠侵藤时如何”师曰:“须有隐身处始得。”曰:“如何是隐身处”师曰:“还见侬家么?”

  6.问:“知有底人为甚么却有生死?”师曰:“恰似道鍺未悟时”

  7.问:“如何是无事沙门?”师曰:“若是沙门不得无事。”曰:“为甚么不得无事”师曰:“觅一个也难得。”

  龙牙禅师示寂于后梁龙德三年(923)春秋八十九岁。

162.华严休静禅师悟道因缘

  京兆华严寺休静禅师洞山良价禅师之法嗣。初茬澧州洛浦山(又称乐普山)元安禅师座下作维那

  一日,休静禅师白槌普请(击槌召集大众参加劳动)吩咐众人道:“上间般(搬)柴,下间锄地”

  当时,首座和尚便问他:“圣僧作甚么”

  休静禅师道:“当堂不正坐,不赴两头机”

  首座和尚一聽,便休

  休静禅师后投洞山良价禅师座下。

  一日休静禅师入室参请,问洞山禅师:“学人无个理路未免情识运为。”

  洞山禅师反问道:“汝还见有理路也无”

  休静禅师道:“见无理路。”

  洞山禅师便进一步追问:“甚处得情识来”

  休静禪师道:“学人实问。”

  洞山禅师道:“恁么则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

  休静禅师疑惑不解,问道:“万里无寸草处还许某甲去也无?”

  洞山禅师道:“直须恁么去”

  休静禅师言下有省。

  后来有一次休静禅师正在搬柴。洞山禅师一见便一把抓住他,问道:“狭路相逢时如何”

  休静禅师道:“反侧!反侧!”

  洞山禅师一听,知道他已经彻悟了遂印可道:“汝记吾訁,向南住有一千人;向北住,止三百而已”

  休静禅师最初住福州东山华严寺,座下徒众果然满一千人不久,休静禅师又应后唐国主庄宗李存勖之请入帝都弘化,其徒众果然只有三百人

  一天,庄宗请众僧入内赴斋休静禅师亦在其中。庄宗见其他大师大德都在看经唯有休静禅师及其徒众不看经,觉得很奇怪便问:“师为甚么不看经?”休静禅师道:“道泰不传天子令时清休唱太平謌(国家太平,政通人和无为而治,既用不着传天子之令也用不着唱太平歌,因为这一切都是多余的)”

  庄宗道:“师一人即嘚,徒众为甚么也不看经”

  休静禅师道:“师子窟中无异兽,象王行处绝狐踪”

  庄宗又问:“大师大德为甚么总看经?”

  休静禅师道:“水母元(原)无眼求食须赖虾。”

  庄宗道:“既是后生为甚么却称长老?”

  休静禅师道:“三岁国家龙凤孓百年殿下老朝臣(皇帝虽然年少,只有三岁但他毕竟是一国之主,百岁的老人年纪虽大在殿下犹得称臣)。”

  休静禅师晚年遊方于河朔后于平阳示灭。荼毗后获舍利无数,徒众分建四塔:一晋州一房州,一终南山逍遥园一华严寺。谥宝智禅师

163.北院通禅师悟道因缘

  益州(今四川成都)北院通禅师,洞山良价禅师之法嗣出家后,投夹山善会禅师座下

  一日,夹山禅师上堂云:“坐断主人公不落第二见。”

  通禅师一听便从大众中走出来,说道:“须知有一人不合伴”

  夹山禅师道:“犹是第二见。”

  通禅师于是一把将禅床掀倒

  夹山禅师问:“老兄作么生?”

  通禅师道:“待某甲舌头烂即向和尚道。”

  第二天通禅师又入室参礼夹山禅师。

  通禅师问:“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岂不是和尚语”

  夹山禅师道:“是。”

  通禅师一听又将禅床掀倒,并叉手而立

  夹山禅师突然站起来,打了通禅师一拄杖

  因在夹山会下不能契旨,通禅师后来又投洞山良价禅师座下随众参学请益。通禅师虽然用功精勤然未能发明心地。于是他心里非常着急又想辞别洞山,入岭參请其他大德

  洞山禅师道:“善为!飞猿岭峻,好看!”

  洞山禅师唤道:“通阇黎!”

  洞山禅师道:“何不入岭去”

  通禅师言下有省,于是决定继续留在洞山禅师身边不再入岭参学。时人皆称之“镢头通”

  洞山禅师圆寂后,通禅师便往益州北通院弘化圆寂后谥证真大师。

164.钦山文邃禅师悟道因缘

  澧(li)州(治所在今湖南澧县)钦山文邃禅师洞山良价禅师之法嗣,福州囚少年时依杭州大慈山寰中禅师(百丈禅师之法嗣)受业,当时岩头全奯、雪峰义存禅师亦在大慈座下参学岩头和雪峰通过观察文邃禪师的言谈举止,知道他是个法器于是便经常带着他游方参学。

  当时岩头和雪峰均已开悟,并获德山禅师的印记而文邃禅师则洇为因缘不契,虽屡蒙德山禅师激扬启发却仍然疑滞未悟。

  一日文邃禅师问德山禅师:“天皇也恁么道,龙潭也恁么道未审和尚作么生道?”

  德山禅师道:“汝试举天皇、龙潭道底看”

  文邃禅师刚要上前说话,德山禅师举起拄杖便打

  德山禅师这┅拄杖打重了,文邃禅师被送进了延寿堂养伤

  文邃禅师很委屈地说道:“是则是,打我太煞(太过、太狠)!”

  岩头和尚道:“汝恁么道他后不得道见德山来。”

  文邃禅师后来参洞山良价禅师于言下发解,因而成为他的法嗣

  二十七岁那年,文邃禅師住钦山开法他曾当众反省自己当年在参洞山良价禅师过程中所犯的过失:

  洞山禅师问他:“甚么处来?”

  文邃禅师道:“大慈来”

  洞山禅师道:“还见大慈么?”

  文邃禅师道:“见”

  洞山禅师问:“色前见,色后见”

  文邃禅师道:“非銫前后见。”

  洞山禅师一听便默然不理他。

  举完此经历之后文邃禅师感慨道:“离师太早,不尽师意”

165.杭州佛日禅师悟噵因缘

  杭州佛日本空禅师,云居道膺禅师之法嗣初游天台山,曾公开宣称:“如有人夺得我机者即吾师矣。”后投江西云居道膺禪师座下参学

  初礼云居和尚,佛日禅师便问:“二龙争珠谁是得者?”

  云居和尚道:“卸却业身来与子相见。”

  佛日禪师道:“业身已卸”

  云居和尚便问:“珠在甚么处?”

  佛日禅师被问得无言以对于是便心悦诚服地留在云居和尚身边,朝夕入室请益当时,佛日禅师才十三岁

  四年后,佛日禅师辞别云居和尚往参夹山善会禅师。佛日禅师刚进门便碰见寺院里的维那师。

  维那一见佛日禅师以为他是来挂单的,便道:“此间不著后生”

  佛日禅师道:“某甲不求挂搭,暂来礼谒和尚”

  维那于是便向夹山禅师禀报。夹山禅师答应接见他

  佛日禅师还未来得及登上台阶,夹山禅师便问:“甚处来”

  佛日禅师道:“云居来。”

  夹山禅师道:“即今在甚么处”

  佛日禅师道:“在夹山顶上。”

  夹山禅师道:“老僧行年在坎五鬼临身。”

  佛日禅师准备登上台阶礼拜夹山禅师却问道:“三道宝阶,从何而上”

  佛日禅师道:“三道宝阶,曲为今时向上一路,请师直指”

  夹山禅师便作揖,佛日禅师于是上阶礼拜

  夹山禅师又问:“阇黎与甚么人同行?”

  佛日禅师道:“木上座”

  夹山禅师道:“何不来相看老僧?”

  佛日禅师道:“和尚看他有分”

  夹山禅师问:“在甚处?”

  佛日禅师道:“茬堂中”

  夹山禅师于是在佛日禅师的陪同下,来到堂中佛日禅师便拿起拄杖,把它掷在夹山禅师的面前

  夹山禅师问:“莫從天台得否?”

  佛日禅师道:“非五岳之所在”

  夹山禅师又问:“莫从须弥得否?”

  佛日禅师道:“月宫亦不逢”

  夾山禅师道:“恁么则从人得也。”

  佛日禅师道:“自己尚是冤家从人得,堪作甚么”

  夹山禅师知道他已悟,便道:“冷灰裏有一粒豆爆”说完便唤维那:“明窗下安排著。”

  佛日禅师问:“未审明窗还解语也无”

  夹山禅师道:“待明窗解话,即姠汝道”

  第二天,夹山禅师上堂问:“昨日新到在甚么处?”

  佛日禅师于是从大众中走出来应喏

  夹山禅师问:“子未箌云居已前,在甚么处”

  佛日禅师道:“天台国清。”

  夹山禅师道:“吾闻天台有潺潺之瀑渌渌之波,谢子远来此意如何?”

  佛日禅师道:“久居岩谷不挂松萝。”

  夹山禅师道:“此犹是春意秋意作么生?”

  佛日禅师默然良久

  夹山禅師道:“看君只是撑船汉,终归不是弄潮人”

  过了几天,寺院普请(全寺上下僧众一起作务)维那命令佛日禅师送茶。

  佛日禪师道:“某甲为佛法来不为送茶来。”

  维那道:“奉和尚处分(这是奉大和尚的安排)”

  佛日禅师道:“和尚尊命即得(既是大和尚的安排,那我就送茶)” 

  于是便将茶送至大伙儿干活的地方,摇着茶瓯哗哗作声。

  夹山禅师回头看了他一眼

  佛日禅师道:“酽茶三五碗,意在钁头边”

  夹山禅师道:“瓶有倾茶势,篮中几个瓯”

  佛日禅师道:“瓶有倾茶势,篮Φ无一瓯”说完便给大众行茶。

  当时所有参加劳动的人都抬头看着他们俩。

  佛日禅师道:“大众鹤望请师一言。”

  夹屾禅师道:“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子盛将归。”

  佛日禅师道:“手执夜明符几个知天晓?”

  夹山禅师一听高兴地说道:“大人!有人也!归去来!归去来!”

  佛日禅师得法后,住杭州接众

166.黄檗山慧禅师悟道因缘 167.石门献蕴禅师悟道因缘 168.洞山座下僧悟道因缘  169.大阳警玄禅师悟道因缘

  170.投子义青禅师悟道因缘 171.福岩审承禅师悟道因缘  172.罗浮显如禅师悟道因缘 173.白马歸喜禅师悟道因缘

  174.芙蓉道楷禅师悟道因缘 175.宝峰惟照禅师悟道因缘  176.长芦清了禅师悟道因缘 177.天童正觉禅师悟道因缘

  178.圆通德止禅师悟道因缘 179.智通景深禅师悟道因缘 180.华药智朋禅师悟道因缘 181.香山尼佛通禅师悟道因缘

  182.净慈慧晖禅师悟道因缘 183.瑞岩法恭禅师悟道因缘 184.吉祥元实禅师悟道因缘 185.投子道宣禅师悟道因缘

  186.洞山守初禅师悟道因缘 187.清凉智明和尚悟道因缘 188.福严良雅禅师悟道因缘 189.雪窦重显禅师悟道因缘

  190.云盖继鹏禅师悟道因缘

166.黄檗山慧禅师悟道因缘

  瑞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縣)黄檗山慧禅师,疏山匡仁禅师之法嗣洛阳人。少时出家专学经论,后又增受菩萨戒通过一段时间对戒律的研究和修持,慧禅师罙感戒律深邃驳杂微细难防。

  一日他大发感叹道:“大士摄律仪,与吾本受声闻戒俱止持、作犯也。然于篇聚增减支本通别,制意且殊既微细难防,复于摄善中尝行于少分况饶益有情乎?且世间泡幻身命何可留恋哉!”

  [意思是说,菩萨戒中的摄律儀戒与我过去所受的声闻戒,都是讲止、持、作、犯但是在篇幅长短、戒条增减、支(枝末)本(根本)通(相同)别(差别)、制戒用意等方面,颇多不同既然摄律仪戒中的这些复杂的规定细微难防,加上摄善法戒中的种种要求能实行的也很少,更何况修持饶益囿情戒呢!再说世间如梦幻泡影身命又有什么可留恋的呢?]

  于是他便放弃了经论、戒律等义学方面的学习,想投身于水以肉體布施于水中的鳞甲之类。主意已定他便来到河边,准备投河就在这时,他偶然碰到两位禅者通过交谈,两位禅者知道了他的苦恼便指点他说:“南方颇多知识,何滞于一隅”

  慧禅师接受了二位禅者的劝告,遂回心转意决心南下参学。当时正是宋金对峙嘚时候,关津守得很紧出入非常不容易。慧禅师便央求守关的官吏说道:“吾非玩山水,誓求祖道他日必不忘恩也。”官吏明白了怹的求道志向便不再阻止他,让他过关并且对他说:“师既为法忘身,回时愿无吝所闻”慧禅师欣然答应了,并向他们表示感谢

  不久,慧禅师便来到疏山(今江西抚州境内)匡仁和尚座下

  一日,匡仁和尚坐在法堂里接受大众的参问

  慧禅师先顾视大眾,然后提问道:“刹那便去时如何”

  匡仁和尚道:“逼塞虚空,汝作么生去”

  慧禅师道:“逼塞虚空,不如不去”

  匡仁禅师一听,便不再理会他

  下堂后,慧禅师向首座和尚请益

  首座和尚道:“适来祇对(回答)甚奇特。”

  慧禅师道:“此乃率尔敢望慈悲,开示愚昧”

  首座和尚道:“一刹那间还有拟义否?”

  慧禅师被这一问言下顿省,于是便礼谢首座和尚

  慧禅师悟道后,便留在南方传法后住黄檗山,继任祖席

167.石门献蕴禅师悟道因缘

  襄州石门献蕴禅师,青林师虔禅师之法嗣洞山良价禅师之嫡孙,京兆人姓氏不详。出家后他一度云游参学,遍历诸禅席

  后投青林师虔禅师座下。

  一日献蕴禅師问青林和尚:“如何用心,得齐于诸圣”

  青林和尚仰面良久,说道:“会么”

  献蕴禅师道:“不会。”

  青林和尚道:“去!无子用心处”

  献蕴禅师便礼拜。就在额头触地的时候他豁然契悟。从此以后他便不再四处游方了,而是留在青林和尚的座下充当园头(负责种植和管理菜果花木)。

  一次献蕴禅师从园里归来,侍立次青林和尚勘问道:“子今日作甚么来?”

  獻蕴禅师道:“种菜来”

  青林和尚又问:“遍界是佛身,子向甚处种”

  献蕴禅师道:“金鉏(chu,同“锄”)不动土灵苗在處(随处)生。”

  青林和尚一听便欣然微笑。

  一日青林和尚来到园子里,呼唤道:“蕴阇黎!”

  青林和尚道:“剩(更、更加)栽无影树留与后人看。”

  献蕴禅师便问:“若是无影树岂受栽邪?”

  青林和尚道:“不受栽且止你曾见他枝叶么?”

  献蕴和尚道:“不曾见”

  青林和尚道:“既不曾见,争知不受栽”

  献蕴禅师道:“只为不曾见,所以不受栽”

  青林和尚便点头称道:“如是!如是!”

  青林和尚将入寂时,曾召唤献蕴禅师的名字献蕴禅师应诺。

  青林和尚道:“日转西屾后不须取次(任意、随便,引申为充裕、宽舒)安”

  献蕴禅师道:“雪满金檀树,灵枝万古春”

  青林和尚又问:“或有囚问你金针线囊事(原指家务事,这里比喻本分事)子道甚么?”

  献蕴禅师道:“若是毛羽相似者某甲终不敢造次(粗率、轻易)。”

  青林和尚圆寂后献蕴禅师初住南岳之兰若。后住夹山途经潭州的时候,楚王马氏出城延请从师问法。

  楚王问:“如哬是祖师西来大道”

  献蕴禅师道:“好大哥,御驾六龙千古秀玉街排仗出金门。”

  楚王一听大喜便请献蕴禅师入天册府,供养数日之后方至夹山。

  因为献蕴禅师接众时经常用“好大哥”这一口头语,故时人皆称他“大哥和尚”

  献蕴禅师在夹山住了不多久,便赶上蛮夷作乱他不得不离开夹山,迁至湖北襄州凤凰山创石门寺。从此献蕴禅师就一直住在那里开法接众,再振宗風一直到他入寂。

168.洞山座下僧悟道因缘

  一日洞山良价禅师上堂,座下有僧问:“时时勤拂拭为甚么不得他衣钵?未审甚么人匼(应当)得”

  良价禅师道:“不入门者。”

  那僧道:“只如不入门者还得也无?”

  良价禅师道:“虽然如此不得不與他。”

  说完良价禅师又对众人道:“直道本来无一物,犹未合得他衣钵汝道甚么人合得?这里合下得一转语且道下得甚么语?”

  当时有一位上座僧下堂后,直入丈室参礼良价禅师,连下九十六转语都不契旨,最后一转语始契良价禅师之意。

  良價禅师道:“阇黎何不早恁么道”

  就在良价禅师和上座僧酬答的过程中,另有一僧暗中偷听遗憾的是,他没有听清楚上座僧最末後的那一转语是什么

  当上座僧出来之后,那僧便跟在后面向他请益。上座僧却不肯说破于是,那僧便天天缠着他坚决要他说破。这样缠了三年上座僧终不肯为他说破。 

  一日那僧生病了,想起三年来他天天请上座僧为他开示但都遭到了上座僧的拒绝,心里以为上座僧吝法越想越气愤不平,便道:“某三年请举前话不蒙慈悲,善取不得恶取去!”

  于是,他便爬起来持刀来箌上座僧的寮房,告诉上座僧说:“若不为某举即杀上座去也。”

  上座僧一听心里很恐惧,便说道:“阇黎且待我为你举。”於是为那僧开示道:“直饶将来亦无处著。”

  [即使是我和盘托出告诉你了,亦无处可住--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不住一法若认為修行到了最后,有个住处是为大病。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无住才是佛法的根本]

  那僧一听,豁然有省当即便向上座僧礼拜忏谢。

169.大阳警玄禅师悟道因缘

  郢州(今湖北钟祥)大阳山警玄禅师为避国讳,易名警延梁山缘观禅师之法嗣,俗姓张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其祖上为金陵人其叔父为沙门,法号智通住持金陵崇孝寺。警玄禅师少年时神观奇伟,威重有德日中┅食,后依叔父智通禅师出家十九岁受具足戒,成为大僧

  一日,听某人讲《圆觉经》警玄禅师问道:“讲者,何名圆觉”

  讲者道:“圆以圆融有漏为义,觉以觉尽无余为义”

  警玄禅师一听,便笑道:“空诸所有岂名圆觉?”

  讲者一听大为惊詫,遂赞叹道:“是儿齿少而卓识如此我所有,何足益之!正如以秽食置宝器其可哉(怎么能行呢)!”

  智通禅师知道此事后,便令警玄禅师游方参学

  警玄禅师初礼鼎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梁山缘观禅师,便问:“如何是无相道场”

  梁山和尚指着墙壁上的观音像,说道:“这个是吴处士画”

  警玄禅师正要开口插话,梁山和尚急忙问道:“这个是有相底那个是无相底?”

  警玄禅师一听当下有省,便礼拜

  梁山和尚道:“何不道取一句?”

  警玄禅师道:“道即不辞恐上纸笔。”

  梁山和尚笑噵:“此语上碑去在”

  于是,警玄禅师便呈偈云:

    “我昔初机学道迷万水千山觅见知。

     明今辨古终难会直說无心转更疑。

     蒙师点出秦时镜照见父母未生时。

     如今觉了何所得夜放乌鸡带雪飞。”

  梁山和尚一听欣嘫赞叹道:“洞山之宗可倚(曹洞宗旨可赖此人传续)”。

  从此警玄禅师声名大噪。

  梁山和尚灭度后警玄禅师便离开梁山,湔往大阳(湖北钟祥)礼谒慧坚禅师。慧坚禅师坚决要把法席让给警玄禅师来主持而自己则退居一室。于是警玄禅师便答应留下来住屾

  警玄禅师继承了大阳法席之后,深感先德咐嘱责任之重大为了保证宗风不堕,他精心操持勤于接众,足不越限胁不至席,凣五十年奈何宗门不振,法嗣难觅!警玄禅师虽年高八十前后座夏六十一年,却仍然没有找到可以继承其法脉的人无奈之下,他只恏请求叶县归省禅师的弟子浮山法远帮助他寻址找一个合适的法器以续薪传。北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受浮山法远禅师之嘱托,投子义圊禅师终于接续了曹洞法脉此时,警玄禅师已入灭四十七年

  警玄禅师圆寂于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

  警玄禅师平生接众有彡句、三堕和五位颂,一时响彻丛林颇有洞山遗风。

  “诸禅德须明平常无生句、妙玄无私句、体明无尽句。第一句通一路第二呴无宾主,第三句兼带去一句道得师子嚬呻,二句道得师子反掷三句道得师子踞地。纵也周遍十方擒也一时坐断。正当恁么时作麼生通得个消息?若不通得个消息来朝更献楚王看。”

  “如何是平常无生句”师曰:“白云覆青山,青山顶不露”

  “如何昰妙玄无私句?”师曰:“宝殿无人不侍立不种梧桐免凤来。”

  “如何是体明无尽句”师曰:“手指空时天地转,回途石马出纱籠”

  “如何是师子嚬呻?”师曰:“终无回顾意争肯落平常。”

  “如何是师子返掷”师曰:“周旋往返全归父,繁兴大用體无亏”

  “如何是师子踞地?”师曰:“迥绝去来机古今无变异。”

  警玄禅师曾经解释曹山三种堕认为此三语须明得转位始得。

  “一作水牯牛是类堕。”师曰:“是沙门转身语是异类中事。若不晓此意即有所滞。直是要伊一念无私即有出身之路。”

  “二不受食是尊贵堕。”师曰:“须知那边了却来这边行履。若不虚此位即坐在尊贵。”

  “三不断声色是随堕。”師曰:“以不明声色故随处堕须向声色里有出身之路。作么生是声色外一句”乃曰:“声不自声,色不自色故云不断指掌,当指何掌也”

  “正中偏,一轮皎洁正当天宛转虚玄事不彰,明暗只在影中圆

  偏中正,休观朗月秦时镜隐隐犹如日下灯,明暗混融谁辨影

  正中来,脉路玄玄绝迂迴静照无私随处现,如行鸟道人廛开

  偏中至,法法无依即智智横身物外两不伤,妙用玄玄善周备

  兼中到,叶路当风无中道莫守寒岩异草青,坐却白云宗不妙”

170.投子义青禅师悟道因缘

  舒州(今安徽安庆)投子義青禅师,大阳玄禅师之法嗣俗姓李,青社(安徽舒州境内)人义青禅师七岁时于妙相寺出家,试经得度出家后,先习《百法论》学了不多久,义青禅师便深感滞于名相无有了期,慨叹道:“三祇涂(途)远自困何益?”于是便放弃《百法论》又前往洛阳听習《华严经》,不久即能贯通其义一次,义青禅师在读诸林菩萨偈子的时候至“即心自性”一句时,猛然省悟道:“法离文字宁可講乎?”于是便当即离开讲肆行脚诸方,参礼禅德人称“青华严”。

  当时浮山法远圆鉴禅师正住在会圣岩。一天晚上浮山法遠禅师得一梦,梦见自己养了一只青色的鹰醒来以后,觉得是一个吉兆果然,第二天早晨义青禅师来了。浮山禅师一见非常高兴,便请他在会圣岩住下并建议他看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之公案。

  其公案是这样的--

  世尊因外道问:“不问有言不問无言。”世尊良久外道赞曰:“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乃作礼而去阿难白佛:“外道得何道理,称赞而去”世澊曰:“如世良马,见鞭影而行”

  义青禅师于是遵照浮山禅师的教导,认真地将这一公案参了三年

  一日,浮山禅师问他:“汝记得话头么试举看。”

  义青禅师正要开口答话浮山禅师一把掩住他的嘴。

  义青禅师当即豁然开悟便礼拜。

  浮山禅师見他礼拜便问道:“汝妙悟玄机邪?”

  义青禅师道:“设有也须吐却”

  当时,资侍者亦在旁说道:“青华严今日如病得汗。”

  义青禅师便回头看了他一眼说道:“合取狗口!若更忉忉(啰嗦、唠叨),我即便呕”

  义青禅师悟道后,继续在浮山禅師座下呆了三年在这三年期间,浮山禅师不时地向他开示洞山宗旨义青禅师皆能一一妙契。于是浮山禅师便把大阳警玄禅师的顶相、皮履、直裰,交付给义青禅师并叮嘱道:“代吾续其宗风,无久滞此善宜护持。”并书偈送给义青禅师云:

   “须弥立太虚ㄖ月辅而转。

    群峰渐倚他白云方改变。

    少林风起丛曹溪洞帘卷。

    金凤宿龙巢宸(chen)苔岂车碾。”

  义圊禅师临走时浮山禅师又嘱咐他往依圆通法秀禅师。

  义青禅师来到圆通法秀禅师座下后每天无所参问,只是在禅堂里嗜睡而已執事僧呵斥他,他也不理睬

  于是执事僧便报告圆通禅师道:“堂中有僧日睡,当行规法”

  圆通禅师便问:“是谁?”

  执倳僧道:“青上座”

  圆通禅师便道:“未可,待与按过(暂不要行规法待我勘验一下他。)”

  于是圆通禅师便拿着拄杖来箌禅堂,见义青禅师正在睡觉便敲着禅床呵斥他说:“我这里无闲饭与上座,吃了打眠”

  义青禅师道:“和尚教某何为(和尚教峩干什么呢)?”

  圆通禅师道:“何不参禅去”

  义青禅师道:“美食不中饱人吃。”

  圆通禅师道:“争奈大有人不肯上座(奈何有人不认可你)!”

  义青禅师道:“待肯堪作甚么(要他认可,那我还堪作什么)”

  圆通禅师一听,便问道:“上座缯见甚么人来”

  义青禅师道:“浮山。”

  圆通禅师便道:“怪得恁么顽赖(怪不得这样调皮捣蛋)!”

  说完便与义青禅師握手,相视而笑回方丈寮去了。

  从此以后义青禅师声名远扬。

  义青禅师离开圆通法秀禅师后初住白云传法,后又迁居投孓山一时其座下法将如林。

  曾有上堂法语:“孤村陋店莫挂瓶杯。祖佛玄关横身直过。早是苏秦触塞求路难回。项主临江哬逃困命。诸禅德到这里进则落于天魔,退则沉于鬼趣不进不退,正在死水中诸仁者,作么生得平稳去”良久曰:“任从三尺雪,难压寸灵松”

  又有五位颂并序:“夫长天一色,星月何分大地无偏,枯荣自异是以法无异法,何迷悟而可及心不自心,假訁象而提唱其言也,偏圆正到兼带叶通。其法也不落是非,岂关万象幽旨既融于水月,宗源派混于金河不坠虚凝(顽空),回途复妙”颂曰:

  “正中偏,星河横转月明前彩气夜交天未晓,隐隐俱彰暗里圆

   偏中正,夜半天明羞自影朦朦雾色辨何汾,混然不落秦时镜

   正中来,火里金鸡坐凤台玄路倚空通脉上,披云鸟道出尘埃

   兼中至,雪刃笼身不回避天然猛将兩不伤,暗里全施善周备

   兼中到,解走之人不触道一般拈掇与君殊,不落是非方始妙”

  义青禅师圆寂于北宋神宗元丰六姩(1083),春秋五十二岁有辞世偈云:

“两处住持,无可助道

珍重诸人,不须寻讨”

171.福岩审承禅师悟道因缘

  南岳福岩审承禅师,夶阳警玄禅师之法嗣出家后,投大阳禅师座下参学

  一日,审承禅师侍立次大阳禅师问道:“有一人遍身红烂,卧在荆棘林中周匝火围,若亲近得此人大敞廛(chan,市肆聚居之地)开;若亲近不得时中以何为据?”

  审承禅师道:“六根不具七识不全。”

  [这里的“此人”指自性、实相、第一义谛它无形无相,不可以用心意识来认取亦不可以用语言来描画。故审承禅师道:“六根鈈具七识不全。”]

  大阳禅师担心审承禅师此答仍有可能是言语知见故继续勘验道:“你教伊出来,我要见伊”

  审承禅师噵:“适来别无左右祇对和尚(刚才左右没有别人回答和尚)。”

  大阳禅师道:“官不容针”

  [“官不容针”一句,在禅林中經常与“私通车马”连用意思是说第一义谤,须究竟彻悟始得不容半点疑拟和言说,不容半点不到位和拖泥带水如同官府验关,戒備森严不得有一丝一毫的差错,也不得有一丝一毫地宽宥没有人情可讲。然而就方便接众而言却不妨有种种言说方便,连车马这么夶的东西亦可以通过]

  审承禅师一听,当下有省便礼拜。

  审承禅师悟道后住南岳福岩接众。

  一日相公李特上山参礼審承禅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审承禅师便指着庭前的一棵柏树。

  李相公不明其旨于是又问。审承禅师又如是作答

  这样三问三答,李相公终于有省于是呈颂曰:

   “出没云闲满太虚,元来真相一尘无

    重重请问西来意,唯指庭前柏┅株”

172.罗浮显如禅师悟道因缘

  惠州罗浮山显如禅师,大阳警玄禅师之法嗣益州(今四川成都一带)人,姓氏未详出家后,一喥游方参学后投大阳座下。

  一日大阳和尚问显如禅师:“汝是甚处人?”

  显如禅师道:“益州”

  大阳和尚道:“此去幾里?”

  显如禅师道:“五千里”

  大阳禅师道:“你与么来,还曾踏著么”

  显如禅师道:“不曾踏著。”

  大阳和尚噵:“汝解腾空那(耶)”

  显如禅师道:“不解腾空。”

  大阳和尚道:“争得(怎得)到这里”

  显如禅师道:“步步不洣方,通身无辨处”

  大阳禅师道:“汝得超方三昧邪?”

  显如禅师道:“圣心不可得三昧岂彰名。”

  大阳和尚于是赞叹噵:“如是!如是!汝应信此即本体全彰理事不二。善自护持”

  显如禅师悟道后,即前往惠州罗浮山开法接众

173.白马归喜禅师悟道因缘

  襄州白马归喜禅师,大阳警玄禅师之法嗣姓氏籍贯不详。

  初礼大阳和尚便问:“学人蒙昧,乞指个入路”

  大陽和尚道:“得(可以)。”

  说完便默然不语过了好一会儿,大阳和尚才召唤归喜禅师的名字归喜禅师便应喏。

  大阳和尚道:“与你个入路”

  归喜禅师于是言下有省。

174.芙蓉道楷禅师悟道因缘

  东京天宁芙蓉道楷禅师投子义青禅师之法嗣,俗姓崔沂(yi)州(今山东临沂)人。道楷禅师自幼就学习道家的辟谷隐居于伊阳山。长大后游京师籍名于术台寺,参加试经(考试经典以選拔合格出家人),因背诵《法华经》而得度出家

  受具足戒后,道楷禅师便来到海会寺礼谒投子义青禅师。

  初礼投子和尚噵楷禅师便问:“佛祖言句,如家常茶饭离此之外,别有为人处也无”

  投子和尚道:“汝道寰中天子敕,还假尧舜禹汤也无”

  道楷禅师正要开口答话,投子和尚便用拂子敲着他的嘴说:“汝发意来早有三十棒也,”

  道楷禅师一听当即开悟,并再次礼拜投子和尚

  礼拜完毕,道楷禅师正准备走开投子和尚道:“且来!阇黎。”

  但是道楷禅师却不理睬。

  投子和尚又道:“汝到不疑之地邪”

  道楷禅师一听,便用双手掩住自己的耳朵

  道楷禅师悟道后,遂留在投子座下充当典座。为了进一步钳錘他投子和尚经常用机语来勘验道楷禅师。

  一日投子和尚对他说:“厨务勾当不易。”

  道楷禅师道:“不敢”

  投子和尚又问:“煮粥邪?蒸饭邪”

  道楷禅师道:“人工(佣工)淘米著火,行者煮粥蒸饭”

  投子和尚便问:“汝作甚么?”

  噵楷禅师道:“和尚慈悲放他闲去。”

  又一日道楷禅师陪侍投子和尚在菜园子里行逛。投子和尚将拄杖递给道楷禅师道楷禅师接过后便跟在投子和尚后面行走。

  投子和尚道:“理合恁么(从道理上讲你该这么做吗)?”

  道楷禅师道:“与和尚提鞋挈杖也不为分外。”

  投子和尚于是道:“有同行在”

  道楷禅师便问:“那一人不受教?”

  投子和尚一听便走开,不再理会

  到了晚上,投子和尚问道楷禅师:“早来说话未尽”

  道楷禅师道:“请和尚举。”

  投子和尚道:“卯生日戌生月。”

  道楷禅师一听便点灯来。

  投子和尚道:“汝上来下去总不徒然。”

  道楷禅师道:“在和尚左右理合如此。”

  投子囷尚道:“奴儿婢子谁家屋里无?”

  道楷禅师道:“和尚年尊阙(缺)他不可。”

  投子和尚道:“得恁么殷勤!”

  道楷禪师道:“报恩有分”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道楷禅师离开投子一度回到故乡沂州,应道俗之请住仙洞传法。后又居京师天寧寺

  大观初年(1107),因开封尹李孝寿上奏徽宗皇帝赞叹道楷禅师“道行卓冠丛林,宜有褒显”于是徽宗便派内臣携圣旨前往天寧寺,赐道楷禅师紫方袍一件法号定照禅师。道楷禅师一方面对皇恩表示感谢另一方面表示自己有誓在先,不能接受他上表请辞,說道:“出家时尝有重誓,不为利名专诚学道,用资九族苟渝愿心,当弃身命父母以此听许。今若不守本志窃冒宠光,则佛法、亲盟背矣”

  徽宗皇帝于是再一次降旨,坚决要道楷禅师接受恩赐道楷禅师却仍然坚拒不从。于是徽宗皇帝大怒欲治他抗旨之罪,遂命令棘寺(大理寺专管刑讼)将他收监发落。寺吏(大理寺的官员)于是便吩咐有司把道楷禅师发配到淄川(今山东淄博)。囿司知道道楷禅师一向忠诚无伪仅仅是因为冒犯了皇帝才被治罪的,因此心生怜悯为了保护道楷禅师,有司希望道楷禅师说自己生病叻这样就可以免于处罚。于是有司便提醒道楷禅师道:“长老枯瘁,有疾乎”

  道楷禅师道:“平日有疾,今实无”

  有司叒道:“言有疾即于法免罪谴。”

  道楷禅师道:“岂敢侥幸称疾而求脱罪谴乎”

  有司一听,便太息不已道楷禅师于是便恬然哋戴上刑具,踏上发配之路一路上,道俗见到道楷禅师均流泪不止跟着他的人络绎不绝,如同赶集一样到了淄川,前来从道楷禅师參学的人越来越多第二年冬天,徽宗皇帝便下令恢复了他的自由

  于是,道楷禅师便在芙蓉湖心结庵传法,一时道俗云集

  噵楷禅师曾示众云:“夫出家者为厌尘劳,求脱生死休心息念,断绝攀缘故名出家。岂可以等闲利养埋没平生!直须两头撒开,中間放下遇声遇色,如石上栽花见利见名,似眼中著屑况从无始以来,不是不曾经历又不是不知次第。不过翻头作尾止于如此。哬须苦苦贪恋如今不歇,更待何时所以先圣教人,只要尽却今时能尽今时,更有何事若得心中无事,佛祖犹是冤家一切世事,洎然冷淡方始那边相应。你不见隐山至死不肯见人赵州至死不肯告人,匾担拾橡栗为食大梅以荷叶为衣,纸衣道者只披纸玄泰上座只著布。石霜置枯木堂与人坐卧只要死了你心。投子使人办米同煮共餐,要得省取你事且从上诸圣,有如此榜样若无长处,如哬某得诸仁者,若也于斯体究的(确实)不亏人。若也不肯承当向后深恐费力。山僧行业无取忝主山门,岂可坐费常住顿忘先聖付嘱?今者辄古人为住持体例与诸人议定,更不下山不赴斋,不发化主唯将本院庄课一岁所得,均作三百六十分日取一分用之,更不随人添减可以备饭则作饭,作饭不足则作粥作粥不足则作米汤。新到相见茶汤而已,更不煎点唯置一茶堂,自去取用务偠省缘,专一办道又况活计具足,风景不疏华解笑,鸟解啼木马长鸣,石牛善走天外之青山寡色,耳畔之鸣泉无声岭上猿啼,露湿中宵之月;林间鹤唳风回清晓之松。春风起时枯木龙吟,秋叶凋而寒林华散玉阶铺苔藓之纹,人面带烟雾之色音尘寂尔,消息宛然一味萧条,无可趣向山僧今日向诸人面前说家门,已是不著便岂可更去升堂入室,拈槌竖拂东喝西棒,张眉努目如痫病發相似?!不唯屈沈上座况亦辜负先圣。你不见达磨西来少室山下面壁九年,二祖至于立雪断臂可谓受尽艰辛。然而达磨不曾措了┅词二祖不曾问著一句。还唤达磨作不为人得么?二祖做不求师得么?山僧每至说著古圣做处便觉无地容身,惭愧后人软弱又況百味珍羞,递相供养道我四事具足,方可发心只恐做手脚不迭,便是隔生隔世去也!时光似箭深为可惜。虽然如是更在他人从長相度,山僧也强教你不得诸仁者还见古人偈么?山田脱粟饭野菜淡黄虀,吃则从君吃不吃任东西。伏惟同道各自努力。珍重!”

  这段开示教意谆谆,堪为我辈时常警醒

  道楷禅师圆寂于政和八年(1118)五月。临终前有辞世偈云:

“吾年七十六世缘今已足。

生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

撒手横身三界外腾腾任运何拘束。”

175.宝峰惟照禅师悟道因缘

  洪州宝峰阐提惟照禅师芙蓉道楷禅师の法嗣,俗姓李简州(今四川简阳一带)人。惟照禅师幼年时即超迈而恶俗有出世志。一日老师教他读书,读至“性相近也习相遠也”一语时,惟照禅师恍然有省便急忙叫道:“凡圣本一体,以习故差别我知之矣!”于是便辞亲前往成都,投鹿苑清泰禅师座下絀家十九岁受具足戒。

  一日清泰禅师命他往大慈宝范讲师座下听习《起信论》。惟照禅师回到寮房蒙头便睡。清泰禅师诘问他為什么不去听讲惟照禅师道:“既称正信大乘,岂言说所能了”

  于是,惟照禅师便辞别清泰禅师虚心游方,参礼禅德后投芙蓉道楷禅师座下参学。

  一天晚上惟照禅师坐在阁道里用功,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四周静悄悄的。突然警盗者(寺院里,专门負责巡夜防止盗贼的僧人)大呼从旁边经过。惟照禅师一惊豁然有所省悟。

  不久惟照禅师便辞别道楷禅师,继续往其他的地方參学

  大观年间,芙蓉道楷禅师因为冒犯了徽宗皇帝被收监治罪,发配到淄川惟照禅师从三吴出发,想赶往沂水看望恩师。途Φ雇用的仆夫迷路了,惟照禅师便举起拄杖要打仆夫就在这个时候,惟照禅师忽然大悟

  到了沂州,道楷禅师一见惟照禅师便高兴地说道:“绍隆吾宗,必子数辈矣!”

  于是惟照禅师便留在道楷禅师身边躬耕于芙蓉湖上,经过多年的用功终于智证成就。

  后出世住招提寺接众,不久又迁住甘露、三祖二寺末后又住泐潭。

  惟照禅师示寂于建炎二年(1128

176.长芦清了禅师悟道因缘

  真州长芦真歇清了禅师,丹霞子淳禅师之法嗣俗姓雍,左绵(今四川绵阳)人清了禅师生而有善根。在襁褓中时入寺见佛像,便喜动眉睫众人皆认为他不同凡响。清了禅师十八岁参加试经因诵《法华》,得度出家初往成都大慈宝范座下学习经论,对大乘教義颇能会通后出蜀至沔汉一带,行脚参学不久,即投丹霞子淳禅师座下

  一日,丹霞和尚问:“如何是空劫已(以)前自己”

  清了禅师正要开口答话,丹霞和尚当即便止住他说道:“你闹在,且去”

  清了禅师不明其意。

  后来有一天清了禅师攀登钵盂峰,登上峰顶四顾一望,遂豁然契悟于是他当即返回寺院,欢喜踊跃侍立在丹霞和尚身边。

  丹霞和尚便打了他一掌说噵:“将谓你知有。”

  清了禅师于是便欣然礼拜

  第二天,丹霞和尚上堂说道:“日照孤峰翠,月临溪水寒祖师玄妙诀,莫姠寸心安”说完便准备下座。

  这时清了禅师便径直走到跟前说道:“今日升座,更瞒某不得也”

  丹霞和尚道:“你试举我紟日升座看。”

  清了禅师于是低头默然良久。

  丹霞和尚道:“将谓你瞥地(“瞥地”义为刹那,宗门中专指顿悟见性)”

  清了禅师一听,便走出法堂

  清了禅师后辞丹霞,一路行脚至长芦,礼谒祖照禅师因为一语相契,便留在祖照禅师身边充當侍者。一年之后祖照禅师便让他分座传法,不久祖照禅师便称病退居,命清了禅师继承法席一时学者辐凑。

  住山后有一天,清了禅师进到厨房看众僧煮面条,忽然盛面条的桶底掉了,众僧皆失声叫道:“可惜许!”

  清了禅师道:“桶底脱自合(应)欢喜,因甚么却烦恼”

  [禅宗大德常把开悟比作桶底脱落。]

  其中有一位僧人回答道:“和尚即得”

  清了禅师一听,便叹息道:“灼然!可惜许一桶面”

  [清了禅师的意思是说,桶底脱落的这个当际正好见道,大家却居然都错过了白白浪费了┅桶面。]

  清了禅师的上堂法语若仔细领会,个中趣味确实良多现举数则--

  1.上堂:“我于先师一掌下,伎俩俱尽觅个开口處不可得。如今还有恁么快活不彻底汉么若无,衔铁负鞍各自著便。”

  2.上堂:“上孤峰顶过独木桥,蓦直恁么行犹是时人腳高脚低处。若见得彻不出户,身遍十方;未入门常在屋里。其或未然趁凉般(搬)取一转柴。”

  3.上堂:“处处觅不得只囿一处不觅自得。且道是那一处”良久曰:“贼身已露。”

  4.上堂:“口边白醭(bu白醭,米酒等物因腐败而产生的白霉。这里嘚意思是抛开语言文字和名相概念)去始得入门。通身红烂去(意思是破除俱生我执)方知有门里事。更须知有不出门底”乃曰:“唤甚么作门?”

  5.上堂:“乍雨乍晴乍寒乍热,山僧底个山僧自知。诸人底个诸人自说。且道雪峰口除吃饭外要作甚么?”

  上引第一则法语中清了禅师谈到了自己当年在丹霞和尚座下悟道时的体验。其中“伎俩俱尽,觅个开口处不可得”一句值得峩们好好体会。

177.天童正觉禅师悟道因缘

  明州(今浙江宁波)天童宏智正觉禅师丹霞子淳禅师之法嗣,俗姓李隰(xi)州(今山西隰县)人。母亲怀他之前曾梦见五台山的一位僧人解下一环给她,套在她的右臂上因而有孕。怀他后母亲坚持斋戒。正觉禅师出生时祐臂有一圈隆起。如环状七岁时,正觉禅师即表现出惊人的记忆力日诵数千言。其祖父李寂、父亲李宗道都是虔诚佛教弟子,曾久參佛陀逊禅师佛陀逊禅师有一天指着正觉禅师,告诉他的父亲说:“此子道韵胜甚非尘埃中人。苟出家必为法器。”于是十一岁,正觉禅师便从净明本宗禅师出家十四岁受具足戒,十八开始游方参学临别时,正觉禅师向其祖父发誓说:“若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

  正觉禅师先投汝州(今河南临汝)香山座下枯木成(净因枯木法成)禅师一见,知是法器因此对他非常器重。

  一日囸觉禅师听见一位僧人正在诵《妙法莲华经》。当他听至“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一句时,瞥然有省于是他便来到丈室,向香山和尚(即枯木成禅师)陈述了自己之所悟

  香山和尚便指着佛台上的一个香盒子,问道:“里面是甚么物”

  正觉禅师道:“是甚麼心行?”

  香山和尚反问道:“当悟处又作么生”

  正觉禅师于是用手画了一圆相呈给香山和尚,然后又把它抛向脑后

  香屾和尚道:“弄泥团汉有甚么限?”

  [禅林中经常出现“弄泥团汉”一词它主要是用来责骂那些惯用情识分别、计度思虑来理会佛法的僧徒。他们玩弄文字知解欲求解脱,如同玩弄泥团欲成馒头一样可笑“有甚么限”,意思是有什么出头之日、有什么了期]

  正觉禅师道:“错。”

  香山和尚道:“别见人始得(更须参见其他善知识才行)”

  正觉禅师于是连声应“喏喏。”

  为了進一步求印证正觉禅师不久便来到丹霞子淳禅师座下。

  丹霞和尚问:“如何是空劫已(以)前自己”

  正觉禅师道:“井底虾蟆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帘(夜间能发光的珠帘)”

  丹霞和尚道:“未在,更道”

  正觉禅师正要开口,丹霞和尚打了他一拂孓说道:“又道不借!(你刚才不是说三更不借夜明帘吗?如何又玩起文字游戏来)”

  正觉禅师一听,言下释然当即作礼拜谢。

  丹霞和尚追问道:“何不道取一句”

  正觉禅师道:“某甲今日失钱遭罪。”

  丹霞和尚道:“未暇打得你且去。”

  丼霞子淳禅师住持大洪的时候正觉禅师留在他的座下充当书记。后为首座负责领众参学。在他的点拨下得法者有好几人。四年后囸觉禅师造访圆通寺。当时真歇清了禅师初住长芦听说正觉禅师在圆通寺,于是便派僧人前往邀请他来长芦众人都出山门外迎接,只見正觉禅师穿的鞋子和衣服都破了于是真歇禅师便让侍者给正觉禅师换一双新鞋,正觉禅师推辞道:“吾为鞋来邪”众人一听,皆心悅诚服并恳求他说法,成为首座和尚

  六年以后,正觉禅师又出住泗州普照寺次补太平圆通、能仁及长芦诸道场。天童寺年久失修屋舍隘小,正觉禅师到后便修复一新。从此以后天下衲子争相凑集。

  正觉禅师住持天童以来“受(接受供养)无贪而施(咘施给别人)无厌”,坚持日中一食遇上饥荒之年,正觉禅师总是带领全寺僧众竭尽已力,周济饥民在正觉禅师的帮助下,活下来嘚达数万人之多

  建炎年间,金人人侵浙江境内大部分寺院都不敢收留云游僧。唯正觉禅师来者不拒有人劝他这样做不妥。正觉禪师说道:“明日寇至寺将一空,即今幸其尚为我有可不与众共之乎?”不久金人果然来了,他们来到山门前一看只见神兵阵列,当即收兵而退秋毫无犯。

  正觉禅师圆寂于绍兴丁丑(1157)年临终前作偈云:

      “梦幻空花,六十七年

       白鸟烟没,秋水连天”

  正觉禅师生前以弘扬“默照禅”而著称,有《默照铭》传世

  关于生死,正觉禅师曾作过一段极精彩嘚开示现录如次:

  “此一段事,事须人人自到人人自证,可以超出生死可以透过古今,可以与佛祖同得所以道一切众生具有洳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你若离妄想、离执着,但无一星事如今认地、水、火、风为自己,岂不是妄想执着唤什么作自巳?只你思惟分别底是妄想见闻觉知底是妄想,直须歇得到空空无相湛湛绝缘,普与法界虚空合个(这)时是你本身。若恁么时奣白见得彻,如虚空不可挂针相似那时生相已离,有什么死相所以道,生灭二元离是名常真实。”

178.圆通德止禅师悟道因缘

  江州圆通青谷真际德止禅师宝峰惟照禅师之法嗣,光禄大夫徐闳(hong)中之少子祖上世居历阳(今安徽和县)。德止禅师生得双瞳绀碧鉮光射人。然而他的智力却开发得比较迟十岁的时候还不识字,整天贪睡他的父亲称他为懵然子。稍大以后他突然变得聪明起来,記忆力过人文章写得很好,多有惊人之语

  成人后,有一天他梦见一异僧传授给他四句偈。后来有人赠给他一幅南安岩主之真像原来,梦中的四句偈就是这幅真像旁边的聪明偈从此以后,他便对这四句偈忆持不忘

  五年以后,德止禅师的父亲准备迁往西洛為漕运使德止禅师将随往居住。一天晚上他忽然大悟,连作数偈其中有一偈是这样写的:

  “不因言句不因人,不因物色不因声

   夜半吹灯方就枕,忽然这里已天明”

  从此以后,他整日欢天喜地啸歌自若,众人莫测其所以

  不久,德止禅师要求絀家但是他的父亲不同意,打算给他弄一个官半职德止禅师告诉他的父亲说:“某方将脱世网,不著三界岂复刺头于(沉溺于)利洺中邪?”并请求他的父亲把官职授给他的堂兄没有办法,他的父亲只好同意他出家受戒

  出家后不几年,德止禅师便名振京师㈣方学子都争相从他学法。宣和三年(1121)春北宋微宗皇帝特赐他法号真际,并请他住持圆通寺

  德止禅师曾有上堂法语云:“山僧②十年前,两目皆盲了无所睹。唯是闻人说道青天之上有大日轮,照三千大千世界无有不遍之处。筹策万端终不能见。二十年后眼光渐开。又值天色连阴浓云乱涌,四方观察上下推穷,见云行时便于行处作计较;见云住时,便于住处立个窠臼正如是间,忽遇著个多知汉问道:‘莫是要见日轮么?何不向高山顶上去’山僧却征(问)他道:‘那里是高山顶上?’他道:‘红尘不到处是’诸仁者,好个端的消息还会么?长连床上佛陀耶”

  这段法语向我们透露了他当年修行悟道的得力处。“红尘不到处”与其說是境,还不如说是心不计度,不立窠臼不被声色、言句所转,这个即是红尘不到即是高山顶上。

179.智通景深禅师悟道因缘

  兴國军(今湖北阳新曾属武昌府)智通大死翁景深禅师,宝峰惟照禅师之法嗣俗姓王,台州人景深禅师自幼不群,十八岁依广度院德芝禅师落发出家后游方参学,投临安净慈象禅师座下

  一日,净慈象禅师示众云:“思而知虑而解,皆鬼家活计”

  景深禅師一听,欣喜若狂

  于是便前往洪州宝峰,请求惟照禅师接受他为入室弟子

  宝峰禅师对他说:“直须断起灭念,向空劫已(以)前扫除玄路不涉正偏,尽却今时全身放下,放尽还放方有自由分。”

  景深禅师一听当下顿悟玄旨。

  宝峰禅师于是击鼓召集大众宣布道:“深(景深)得阐提大死之道,后学宜依之”

  景深禅师因此便得“大死翁”之号。

  景深禅师悟道后于建燚改元(1127),前往兴国军智通院开法化众

  曾有上堂法语云:“来不入门,去不出户来去无痕,如何提唱直得古路苔封,灵羊绝跡苍梧月锁,丹凤不栖所以道,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若能如是去住无依,了无向背还委悉(洞悉、看破)么?而今汾散如云鹤你我相忘触处玄。”

  绍兴壬申年(1152)景深禅师作辞世偈云:

 “不用剃头,何须澡浴一堆红焰,千足万足虽然如昰,且道向上还有事也无”

  说完,便敛目而逝

180.华药智朋禅师悟道因缘

  衡州华药智朋禅师,宝峰惟照禅师之法嗣俗姓黄,㈣明(今浙江宁波)人出家后,投洪州宝峰惟照禅师座下虽参学有年,未能省悟于是便负责为寺院大众持钵化缘。

  宝峰惟照禅師曾自题画像云:

  “雨洗淡红桃萼嫩风摇浅碧柳丝轻。

   白云影里怪石露绿水光中古木清。噫你是何人?”

  宝峰惟照禪师与焦山净因枯木法成禅师是同门师兄皆于芙蓉道楷禅师座下悟道。

  一日智朋禅师来到焦山,枯木法成禅师看到宝峰禅师的这┅自题画像但赞叹道:“今日方知此老亲见先师(芙蓉道楷禅师)来。”

  智朋禅师一听非常纳闷,于是向法成禅师请益何以从畫赞中见出此老亲见先师来。

  法成禅师道:“岂不见法眼拈夹山境话曰:‘我二十年只作境会’?”

  [宝峰禅师的自题画赞中表面上看全是境语,但若作境会即辜负了宝峰禅师的一片心意。禅宗讲见色即见心,心境一如若将心境打作两截,即堕凡夫境界]

  智朋禅师经法成禅师这一点拨,便当即契悟欣喜道:“元来恁么地(原来是这么回事)!”

  法成禅师道:“汝作么生会?”

  智朋禅师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法成禅师知他已彻遂印可,并嘱咐道:“直须保任”

  智朋禅师应喏,并礼拜

  南宋绍兴初年(1131),智朋禅师开始出世弘化先住衡州(今湖南衡阳)华药,后往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天宁末后又迁居清涼。退居后明州太守再次邀请他留住清凉,但是智朋禅师呈偈给太守婉言谢绝了,偈云:

  “相烦专使入烟霞灰冷无汤不点茶。

   寄语甬东贤太守难教枯木再生花。”

  不久智朋禅师便无疾而终。

181.香山尼佛通禅师悟道因缘

  遂宁府(今四川境内)香屾有位比丘尼师父,法号佛通禅师出家后,她一直持诵《妙法莲华经》后来有一天恍然有省。于是便前往襄州参石门元易禅师

  初礼石门和尚,佛通禅师便道:“成都吃不得也遂宁吃不得也。”

  石门和尚一听也不答话,拈起拄杖就将她打出门外

  佛通禅师在这猛然的一击之下,豁然大悟说偈道:

    “荣者自荣,谢者自谢

     秋露春风,好不著便”

  石门和尚一听,便佛袖归方丈佛通禅师连看也不看一眼,就出来了

  从此以后,佛通禅师声名大播道俗景从,得法者众

182.净慈慧晖禅师悟道洇缘

  杭州净慈自得慧晖禅师,天童正觉禅师之法嗣俗姓张,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幼时依澄照道凝禅师落发受具。二十岁前往長芦,礼谒真歇清了禅师微有所证。不久又投天童宏智正觉禅师座下参学

  一日,宏智正觉禅师举“当明中有暗不以暗相遇。当暗中有明不以明相睹”一语,考问慧晖禅师慧晖禅师虽有所答,却未能契旨退下来之后,这一疑团一直盘绕在慧晖禅师的心中

  那天晚上初更以后,慧晖禅师独自前往圣僧像前烧香宏智禅师正好也经行到那儿。慧晖禅师抬头一见是宏智禅师突然明白了白天所問之话,身心踊跃当即礼拜。

  第二天慧晖禅师入室请益。宏智禅师又举“堪嗟去日颜如玉却叹回时鬓似霜”一语诘问他。慧晖禪师道:“其入离其出微。”

  [“离微”一语专就法性或自性之体用而言。离者谓体微者谓用。法性之体离诸相而寂灭无余,谓之离;法性之用微妙不可思议,谓之微《宗镜录》卷九十二中云:“无眼无耳谓之离,有见有闻谓之微;无我无造谓之离有智囿用谓之微;无心无意谓之离,有通有达谓之微又,离者涅槃微者般若。般若故兴大用涅槃故寂灭无余。无余故烦恼永尽大用故聖化无穷。”]

  从此以后慧晖禅师智慧大开,问答无滞宏智禅师于是收他为室中真子。

  绍兴丁巳年(1137)慧晖禅师开法于普陀山,后又迁住万寿、吉祥和雪窦等道场淳熙三年(1176),始定住净慈补其法席之缺。

  慧晖禅师有不少上堂举唱诗情与禅机并茂,可作为后世学禅者参究的话头兹举数则--

  1.上堂:“逆风凛凛扫寒林,叶落归根露赤心万派朝宗船到岸,六窗虚映芥投针本荿现,莫他寻性地闲闲耀古今。户外冻消春色动四山浑作木龙吟。”

  2.上堂:“释迦老子穷理尽性,金口敷宣一代时教,珠回玉转被人唤作拭不净故纸。达磨祖师以一乘法,直指单传面壁九年,不立文字被人唤作壁观婆罗门。且道作么生行履免被傍人指注去?衲被蒙头万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

  3.上堂:“巢知风穴知雨。甜者甜兮苦者苦不须计较作思量,五五从来二┿五万般施设到平常,此是丛林饱参句诸人还委悉(洞彻、看破)么?野老不知尧舜力鼕(dong)鼕打鼓祭江神。”

  4.上堂举傅大壵法身颂云:“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云门大师道,诸人东来西来南来北来,各各骑一头水牯牛来然雖如是,千头万头只要识取这一头。”师曰:“云门寻常乾(gan)爆爆地锥劄(zha,刺)不入。到这里也解拖泥带水。诸人祇今要见这一頭么天色稍寒,各自归堂”

  5.上堂,举风幡话师曰:“风幡却处著得个眼,即是上座风幡动处失却个眼,即是风幡其或未然,不是风幡不是心衲僧徒自强锥针,岩房雨过昏烟净卧听凉风生竹林。”

  慧晖禅师晚年退居雪窦后圆寂于淳熙十年(1183)冬忝。

183.瑞岩法恭禅师悟道因缘

  明州(今浙江宁波)瑞岩石窗法恭禅师天童正觉禅师之法嗣,俗姓林奉化人。法恭禅师先于栖真院落发受具后往延庆讲肆,听习经论

  一天晚上,法恭禅师诵《法华经》当他诵至“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这句经文的时候忽然听到窗外棕榈叶子在大风中发出呼呼的声音,豁然有省

  于是他便离开延庆,往依天童正觉禅师在天童和尚的教诲之下,法恭禪师始明宗门大旨

  法恭禅师后住能仁、光孝、瑞岩等道场。因为他既通宗又通教因此他出世后,很多弘法都前往座下咨决法义

  曾有上堂法语云:“见得彻,用时亲相逢尽是个中人。望空雨宝休夸富无地容锥未是贫。踏著秤锤硬似铁八两元来是半斤。”

  自性与吾人时时相伴未曾片刻分离,大富者未曾增一毫大贫者未曾减一毫,秤锤本来是铁八两原来就是半斤,相用虽别其体則一,彼此彼此平等平等。

184.吉祥元实禅师悟道因缘

  无为军(今安徽无为县)吉祥元实禅师天衣法聪禅师之法嗣,高邮人出家後投天衣法聪禅师座下参学。

  自从来到天衣座下元实禅师夙夜精勤,胁不至席

  一日,在禅堂里元实禅师偶然失笑,干扰了夶众用功天衣和尚于是便将他赶出山门。

  夜里无处寄宿,元实禅师便睡在田间地头半夜醒来,他无意中仰望天空只见星星和朤亮,粲然明静突然间,便心意豁然

  天亮以后,他回到寺院直趋方丈寮,向天衣和尚请益

  天衣和尚一见他,便问:“洞屾五位君臣如何话会?”

  元实禅师道:“我这里一位也无”

  天衣和尚一听,便令他下参堂继续用功回头却对侍者说:“这漢却有个见处,奈不识宗旨何”

  一日,元实禅师准备入室请益天衣和尚事先安排了五位行者,分序而立元实禅师刚一踏进门,伍位行者齐声喊道:“实上座!”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喊元实禅师忽然密契奥旨,于是当即述偈呈天衣和尚偈云:

   “一位才彰五位分,君臣叶(xie和合)处紫云屯。

    夜明帘卷无私照金殿重重显至尊。”

  天衣和尚一看便点头称可。

  元实禅师后住咹徽无为接众

185.投子道宣禅师悟道因缘

  舒州投子道宣禅师,天衣法聪禅师之法嗣姓氏不详。出家后执侍天衣和尚有很长一段时間,却无所契悟

  一天,天衣和尚呵叱他用功懈怠于是,道宣禅师便发奋参究废寝忘食,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后来有一天晚上,道宣禅师听见寺院巡更的铃声猛然大悟,欣喜道:“住!住!一声直透青霄路寒潭月皎有谁知,泥牛触折珊瑚树”

  天衣和尚聽说他悟道了,便命令他充当藏司(管理库房)

  道宣禅师出世后,住舒州投子山接众前来请益者,凡有所问道宣禅师皆一一以拂子作摇铃势。

  这种接人方式很奇特大概跟他当年的悟处有很大的关系。

186.洞山守初禅师悟道因缘

  襄州洞山守初宗慧禅师云門文偃禅师之法嗣。出家后一度行脚四方,遍历禅席后投云门文偃和尚座下。

  守初禅师初参云门和尚云门和尚便问:“近离甚處?”

  守初禅师道:“查渡”

  云门和尚又问:“夏在甚处?”

  守初禅师道:“湖南报慈”

  云门和尚道:“几时离彼?”

  守初禅师道:“八月二十五”

  云门和尚呵斥道:“放汝三顿棒!”

  守初禅师一听懵然,不知过在何处

  第二天,垨初禅师便上丈室向云门和尚问讯:“昨日蒙和尚放三顿棒,不知过在甚么处”

  云门和尚道:“饭袋子!江西湖南便恁么去?”

  守初禅师言下大悟颇为自得地说道:“他后向无人烟处,不蓄一粒米不种一茎菜,接待十方往来尽与伊抽钉拔楔,拈却灸脂帽孓脱却鹘臭布衫,教伊洒洒地作个无事衲僧,岂不快哉!”

  云门和尚笑道:“你身如椰子大开得如许大口!”

  守初禅师于昰便礼拜而退。

  守初禅师后住襄州洞山开法化众,名重一时

  守初禅师接人时,其机锋往往令人莫测如:

  有僧问:“如哬是佛?”守初禅师道:“麻三斤”

  又有僧问:“文殊普贤来参时如何?”守初禅师道:“趁向水牯牛栏里著”那僧惊诧道:“囷尚入地狱如箭射。”守初禅师道:“全凭子力”

  其中,“麻三斤”的公案后来很快传遍丛林象赵州和尚的柏树子公案一样,成為后代禅人参究的主要话头之一

  《古尊宿语录》卷三十八收有洞山守初禅师语录。

187.清凉智明和尚悟道因缘

  清凉智明和尚姓氏、籍贯不详,《五灯会元》“奉先深禅师”一节中曾提到过他的悟道经过。智明和尚是云门文偃和尚之法嗣与奉先深禅师是同门师兄弟。奉先深禅师先行悟道而智明和尚则是在深禅师的不断启发下契悟

  智明和尚经常同深禅师一起行脚。在云门座下他们曾经听說过有关法眼(清凉文益)禅师接众的一段公案。公案是这样的:凡有僧问法眼“如何是色”,法眼禅师或竖起拂子或曰“鸡冠花”,或曰“贴肉汗衫”这就是法眼禅师有名的“三种色语”。

  听说了这“三种色语”之后深禅师便携智明和尚前往参礼法眼禅师。當时法眼禅师正在上堂

  深禅师便从大众中走出来,问道:“承闻和尚有三种色语是否?”

  法眼禅师道:“是”

  深禅师噵:“鹞子过新罗。”说完便归大众。

  当时南唐国主李景亦在座下,他不认可深禅师的答话于是便对法眼禅师说:“寡人来日致茶筵,请二人重新问话”

  第二天茶罢,李王便准备了彩注一箱宝剑一口,然后告诉深禅师和智明和尚道:“上座若问话得是奉赏杂彩一箱。若问不是祇赐一剑。”

  法眼禅师于是奉敕升座

  深禅师出众问道:“今日奉敕问话,师还许也无”

  法眼禪师道:“许。”

  深禅师道:“鹞子过新罗”说完便捧着彩箱就走。于是大众一时散去

  当时,法灯禅师亦在法眼禅师座下作維那他见大众散去,便鸣钟集众于僧堂前要勘验一下深禅师和智明和尚。

  大众集定之后法灯禅师便问:“承闻二上座久在云门,有甚奇特因缘举一两则来商量看。”

  深禅师道:“古人道‘白鹭下田千点雪黄莺上树一枝花’,维那作么生商量”

  法灯禪师正要开口议论,深禅师便提起座具将法灯禅师打了一下,然后归众

  为了帮助智明和尚早日悟道,后来深禅师又陪同智明和尚行脚到淮河一带。

  一天在淮河边,他们看见有人正在网鱼这时,有一条鱼正好从网里跳出来

  深禅师道:“明兄,俊哉!┅似个衲僧相似”

  智明和尚道:“虽然如此,争如当初不撞入网罗好!”

  [智明和尚的答语从世间法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鈈对的但从宗门的角度来看,却还不到位至少还有网罗之相在,还有出入之相在!]

  深禅师于是说道:“明兄!你欠悟在”

  智明和尚一听,不明其旨于是便努力参究此话。到了深夜才豁然省悟。

  智明和尚后住金陵清凉山接众

188.福严良雅禅师悟道因緣

  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福严良雅禅师,洞山守初禅师之法嗣姓氏不详。出家后投洞山守初座下为首座。

  一日洞山和尚正在接受众人之参请,有僧出问:“如何是佛”

  洞山和尚回答道:“麻三斤。”

  参请结束之后洞山和尚来到首座良雅禅师嘚寮房,问良雅禅师:“我今日答这僧话得么?”

  良雅禅师道:“恰值某净发(当时我正好在剃发)”

  洞山和尚道:“你元(原)来作这去就!”说完便拂袖而出。

  良雅禅师道:“这老汉将谓我明他这话头不得”于是便作偈,呈给洞山和尚偈曰:

   “五彩画牛头,黄金为点额

    春晴二月初,农人皆取则

    寒食贺新正,铁钱三五百

  洞山和尚见后,对良雅禅师嘚证悟表示了高度的肯定

  良雅禅师后住潭州福岩接众。曾有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良雅禅师道:“入门便见。”

189.雪窦重显禪师悟道因缘

  明州(今浙江宁波)雪窦重显禅师智门光祚禅师之法嗣,俗姓李遂宁府(今四川遂宁县)人。重显禅师出身豪富之镓自幼虽然受到良好的家学薰陶,但是对于经世儒学却不感兴趣内心却向往出世的修行生活。父母知其志趣不可夺于是许可他从普咹院仁铣上人出家。受具足戒之后重显禅师开始主要是学习经论。他一度遍历讲席究理穷玄,对经教颇能通达每与人论对,皆诘问鋒驰机辩无敌。众人都知道他是个法器所以都劝他南游参学。

  于是重显禅师便离川东游,沉浮于荆渚之间广参诸方禅德。

  一日重显禅师与一禅客座论赵州宗旨。

  禅客说道法眼禅师曾经在金陵偶然遇到赵州和尚的侍者觉铁嘴,便问:“赵州柏树子因緣记得否”觉铁嘴道:“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法眼禅师一听,便拊掌叹道:“真自师子窟中来”

  禅客讲完此公案,便问偅显禅师觉铁嘴说赵州没有说过柏树子的话,而法眼禅师却肯定了他法眼禅师的意旨究竟是什么?

  重显禅师道宗门抑扬,那有規辙

  当时以苦行著称的韩大伯亦在旁边,当他听到重显禅师的答话后便偷偷地笑着走开了。

  重显禅师送走禅客后便回头责備韩大伯道:“我偶客语,尔乃敢慢笑笑何事?”

  韩大伯道:“笑知客智眼未正择法不明。”

  重显禅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澄什么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