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患者的饮食术后十年患者应注意什么

杭州六旬夫妻双双查出肠癌 不良生活习惯是元凶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俗话说“夫唱妇随”,近年来,随着癌症的不断增多,“夫妻癌”也慢慢从一个陌生词汇走入大家的视野,最近,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肛肠科接诊了一对“肠癌夫妻”。
短短一周,夫妻双双查出肠癌
周女士,63岁,杭州人,最近半年大便的形状开始变细,但她并没在意。直到一个月前出现持续腹痛腹胀,实在无法忍耐,才到市三医院肛肠科做肠镜,意外查出直肠癌。而这只是悲剧的开始,她的丈夫王先生因脑梗在市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也出现了肚子痛的情况,经过一系列检查,很快也被确诊为直肠癌。
短短一周时间,周女士和王先生夫妻双双查出肠癌。医院得知这一情况后,为周女士夫妻特意辟出了“夫妻病房”,既方便夫妻俩相互加油打气、共同对抗病魔,也方便了家人集中照料。
目前,夫妻俩先后接受了手术治疗。周女士已康复出院,后一步手术的王先生还留院积极康复中。
“夫妻癌”并不传染,不良生活习惯是元凶
夫妻同患一种癌症,难道肠癌是会传染的么?这种情况多见么?
肛肠科主任沈忠解释道,夫妻双方同患肠癌的病例并不常见,而肠癌也没有传染性。
虽然,周女士有大肠癌家族史,但她和丈夫王先生“夫妻直肠癌”的真正原因并不在此。沈忠主任说,“夫妻癌”是因为生活中关系亲密的夫妻,生活习惯很相近,任何一方有可能致癌的不良生活习惯,便容易潜移默化影响对方,损害双方的健康。也就是说,夫妻双方若先后得了癌症,并不是癌症本身传染,也不是因为夫妻间存在遗传关系,而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致病因素造成的。
想到可能的患病原因,周女士这么说:“我们两个算是第一波下海的,挤火车下广州倒货、夜市摆摊……为了赚钱,几乎什么都干过。那时候总觉得自己年轻,泡面、面包啃啃就过去了,少吃一点少吃一顿根本不是事……没想到现在会这样。”
沈忠主任也表示,以周女士夫妻为例,年轻时艰苦创业,为了应对高节奏的工作,饮食极其不规律,甚至经常直接忽略了吃饭;除此之外,社交应酬多,过多食用腌制品、怕浪费总吃隔夜菜……这些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才是最终导致夫妻双双得肠癌的原因。
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不仅决定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一人受病,可能全家遭殃”沈忠主任提醒,直肠癌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科学的饮食结构,合理的饮食习惯对预防大肠癌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应适当多使用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尽量少吃油炸、熏制、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不吃有可能腐败的水果。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戒烟戒酒,控制体重。
防治直肠癌,早期筛查也很重要
大肠癌是可防范的癌,是因为由正常粘膜变化为大肠癌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
健康的肠道是光滑的,早期病变往往是在肠道黏膜上突起来一小块,这种突起70%-80%会变成息肉,然后再慢慢恶变成癌。期间每一次变化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早期发现手术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即便如此,大肠癌早期发现和治疗率却极低,究其原因,“无症状”和“不重视”是关键。
“无症状”是大肠癌的隐身衣,早期便血症状与痔疮有些相似,很容易忽视诊治。因此,沈忠主任提醒,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尤其是35岁以上人群,请务必重视:
大便性状的改变:出现粪便形态异常、便中带血、黏液血便等情况。
阵发性腹痛:早期疼痛不明显或有隐痛,在排便时疼痛加重。
排便习惯突然改变:排便次数上升、排便不尽。尤其老年人突发“便秘”,尤为需要注意。
肛门肿物脱出肛缘有肿物隆起或肛管直肠内肿物脱出。
80%~90%的肠癌发生在直肠中下段,发现可疑症状后,只要做一次肛门指诊,大部分肠癌可被及时发现,加上肠镜检查及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一般都可以确诊。
分享文章到: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Sina.cn(京ICP0000007) &直肠癌扩散肺上能活十年吗_百度知道
直肠癌扩散肺上能活十年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好了不出半年,都扩散了还10年呢。化料放疗三年,如果家里没钱就提前准备后事吧。
那就不叫癌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NCCN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外科原则十年变迁及临床意义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NCCN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外科原则十年变迁及临床意义
胃肠外科医师|
总评分5.0|
用知识赚钱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2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关注结直肠癌――莫让“出路”受阻
  近年来,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在大城市。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男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居各种癌症发病率的第4位,而在女性中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高居第3位。最近十年以来,我国居民吃得好、动得少,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高危因素:饮食结构不合理
  结直肠癌俗称大肠癌,患者发病年龄大都在50岁以上。其致病原因还不是特别明确。“目前国内外研究一般认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膳食结构不合理有着密切关系,高能量、高脂肪、果蔬类少的饮食结构为高危因素。由于这种饮食结构的人肠道内缺乏纤维素,常导致排便不畅。如果粪便没有及时排出体外,一些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留过久,被身体吸收后,就容易诱发结直肠癌。”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何生奇表示。另外,有些慢性肠道疾病比如慢性肠道炎症也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可能相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相应的症状,比如便秘、腹泻、肚子痛等,虽然这些慢性病癌变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也需要引起重视。因此大便习惯不好、经常便秘的人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要增加果蔬类的摄入量,有助于促进排便,有害物质也能够被人体及时排出。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副主任医师沈宁表示,通常认为以下几类食品可能会提高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油炸类、烧烤类、腌制类、方便类、话梅蜜饯类,以及红肉和加工类肉,而富含纤维的食品则会有助于降低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另外多运动也对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有所帮助。
  精准判断:分清症状莫混淆
  早期的结肠癌患者可能会出现肚子胀、肚子不舒服、消化不良的症状,或者伴有轻度的腹部隐痛,其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大便习惯、性状的改变,例如粪便含水量、粗细和大便频率等都会与以往不同。
  便血是直肠癌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因为直肠距离肛门较近,其附近供血丰富,一旦长了肿瘤组织易破溃出血。俗话说“十人九痔”,平时生活中人们出现便血的现象非常常见,一有便血很容易往“痔疮”上想,现实中就有不少直肠癌便血患者,早期一直被当作痔疮进行治疗。“总体来讲,痔疮的出血是鲜红色的,且伴有肛门局部疼痛、肛裂等情况,但是直肠癌的出血就不一样了,里面可能会含有一些坏死的组织并且混杂着白色的黏液。”何生奇指出,在医院进行肛门指检后一般就能够判断出患者的基本情况,或者需要检查一下肿瘤标记物是否升高,进一步确诊则需要进行肠镜检查。
  医生一般会建议年龄在40岁以上、超重、缺乏运动、爱喝酒、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的人群,去做肠镜检查,确定肠壁上是否有息肉存在。如果肠壁非常光滑,那么间隔两三年再做检查也问题不大;如果有息肉的话,有可能就要进行下一步的治疗或是筛查。很多结直肠癌都是由小的息肉或者腺瘤转化而来,比例约为70%~80%。结直肠癌的特点就是病程较长,从一个细胞发生恶变倾向再到长出肿瘤大约需要8~10年的时间,所以如果及时做了肠镜检查就能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据介绍,美国正是通过推行肠镜检查,及时切除患者的息肉和腺瘤,从而降低了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积极防治:客观认识遵医嘱
  结直肠癌该怎么治疗呢?何生奇告诉记者:“大部分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以及病情特点来合理开展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及综合性治疗,比如放疗、化疗等。”如果做了肠镜检查后确定患有结直肠癌,则需要通过全身CT检查来确认是否有转移扩散,确定临床分期,进一步确定是否需要做手术,术前、术后怎么治疗。
  直肠癌手术是否保肛,一是看肿瘤所处的解剖位置,肿瘤位置距离肛门越远,保肛的概率就越大。反之,保肛概率就越低。除位置之外,还要看肿瘤本身的特点,如肿瘤的体量,肿瘤的浸润程度,是否累及周围脏器,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等。肿瘤体积越大、恶性程度越高,保肛的概率就会降低。反之,保肛的机会就会增加。
  结直肠癌的复发问题和患者初诊时的病理分期和治疗方式是否规范有很大关系,此外,也要看肿瘤的恶性程度如何,是不是属于容易复发的类型。“很多患者一听到结直肠癌复发了,就觉得天要塌下来了,其实没那么可怕。万一复发或者转移了,应该抓紧时间去医院治疗,不要放弃治疗,要努力去寻找更合适的方法对抗疾病。”何生奇强调。
  治疗之后,患者应在生活中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并且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和随诊。如果已经做了腹壁造口的患者,还应该及时去医院更换造口袋,防止并发症的产生。
  何生奇最后强调,想要预防结直肠癌,就要找到它产生的原因,虽然这些原因并不是百分之百的确定,但是结直肠癌属于所有癌症中与不良饮食习惯关系最密切的一个,所以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改变高脂肪、高热量和果蔬纤维少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做到体重不超标。同时也可以考虑在治疗过程中,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一些中医药的方法,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这对于患者提高免疫力、减轻放化疗带来的毒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等都有一定的帮助。
(责编:许晓华、杨迪)
健康管理中心
健康直通车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电话:010- 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肠癌患者的护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