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论证创造力 执行力比执行力重要

辩题求解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创造力比执行力更重要_百度知道
辩题求解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创造力比执行力更重要
辩论赛正方是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创造力比执行力更重要反方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执行力比创造力更重要求正方论点
我有更好的答案
正方观点:打造一流企业,创造力是核心要素;有了创造力,才会有好的产品主张,才会有好的商业模式,才会有好的传播思路和做法。成功的企业,比如小米科技。创造力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没有创造力,执行力就会显得很空洞;现在企业普遍执行力较好而创造力较差,这是中国制造升级的瓶颈所在;中国企业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中国智造”就显得非常重要,创造力为中国智造贡献的不只是创新,还有观念的蜕变和升级。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执行力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体会)
韩庆祥:闪耀马克思主义哲学光辉的理论创新成果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日07:15&&&&来源: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后一年多时间里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全面、准确、深入把握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依据。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深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这不仅体现在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论述与顶层设计上,而且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布局和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具体论述与具体部署上。这里结合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走和平发展道路等的重要论述,谈些认识和体会。
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的主题和主线,是习近平同志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结晶。
在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本质特征时,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统一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中国特殊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在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时,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在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时,习近平同志指出,总依据,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就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总任务,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主张。强调“五位一体”总布局,就是要牢牢抓住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五位一体”建设。
在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时,习近平同志说,这些基本要求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的,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是最本质的东西;它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
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一般与特殊、基本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同志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论述,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我国未来更高奋斗目标的政治动员和大众化表达,深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中国梦的提出和实现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未来看,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中国梦体现了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内涵的辩证统一。在宏观层面,中国梦体现了中国利益与世界利益的辩证统一,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梦是和平发展之梦、合作共赢之梦;在中观层面,中国梦体现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的辩证统一,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在微观层面,中国梦体现了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的辩证统一,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致力于让每个人都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习近平同志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应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坚持“十个手指弹钢琴”的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
在谈到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时,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我们要在基本确定主要改革举措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深入论证改革举措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
在谈到如何处理各项改革关系问题时,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要坚持整体推进,加强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改革配套和衔接,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整体推进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
在谈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思想方法问题时,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正确处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提高操作能力和执行力,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及时准确落实到位。
(责编:姜萍萍、谢磊)
相关专题? ?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执行力和创造力哪个更重要_百度知道
互联网执行力和创造力哪个更重要
我有更好的答案
执行力代表了沟通、协作、效率创造力代表了品质、内容、未来不同职业,需求不同; 二者都很强,在行业中肯定不会混得太差;
采纳率:58%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p&推荐各位看一下北京大学聂锦芳教授著述、主编的几本书:&/p&&p&《清理与超越》《批判与建构》《原型与流变》《滥觞与勃兴》&/p&&p&这四者以文本学的视角,分别研究了《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和马克思早年的诗作、笔记,得出了一大批不同于苏式马克思主义的新观点。&/p&&p&反正,我看完这几本书之后,算是彻底被马克思深邃的思想所折服。&/p&&p&主要是因为马克思压根不是像教科书上说的那样枯燥无味,他的哲学改变了古代哲学执着于物质本源的绝对性,也超越了现代哲学非理性主义的片面性,他的目光一直盯着现实的人和社会。他相信社会是有规律的,但他是个“弱规律论”者,注重现实的人的自主性,而不是后来由恩格斯阐发并由苏联推广的“强规律论”。&/p&&p&如果要说马克思为何伟大,光凭他在哲学上超越古今的贡献,就足以表明他的伟大。&/p&&p&预知详情,还是看这几本书,特此推荐。&/p&&p&&br&&/p&&p&补充一点:马克思年轻时候写过意识流小说,还写过一段长诗《丑陋的德国人》(题目当然是我瞎编的,不过这诗的主旨和柏杨那本书差不多就是了)。&/p&
推荐各位看一下北京大学聂锦芳教授著述、主编的几本书:《清理与超越》《批判与建构》《原型与流变》《滥觞与勃兴》这四者以文本学的视角,分别研究了《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和马克思早年的诗作、笔记,得出了一大批不同于苏式…
&p&&b&中核派&/b&(革命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全国委员会,下略)和&b&革马派&/b&(革命的共产主义者同盟·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派,下略)是&b&革共同&/b&(革命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下略)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大分裂的产物,因而其总体立场、主张和意识形态理念高度趋同。&/p&&p&这两支&b&新左翼&/b&派别的沿革如下:&/p&&p&——首先是&b&太田泷&/b&、&b&黑田宽一&/b&反叛传统左翼(&b&日共&/b&)的“反斯大林主义”理论。结果是革共同的诞生。&/p&&p&——然后是黑田宽一、&b&本多延嘉&/b&反对太田泷一系正统托派的理论。结果是革共同全国委员会和第四国际日本支部的分裂。&/p&&p&——最后是黑田宽一和本多延嘉的分裂,结果是革马派和中核派(全国委员会)的分裂。&/p&&p&这两个支流共享太田、黑田等人架构的理论体系,所以在其主要的意识形态论点(帝国主义、世界战争、不断革命、反对“&b&斯大林主义&/b&”——注意此处的“斯大林主义”,这是且只是革共同的术语,和一般语言环境中的“斯大林主义”不同,而这一点几乎是革共同的理论标志)都基本一致。&/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3537eab7f73d8ac7284ab_b.jpg& data-rawwidth=&544& data-rawheight=&6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d3537eab7f73d8ac7284ab_r.jpg&&&/figure&&p&&i&革共同演变历程图&/i&&/p&&p&中核派和革马派的主要分歧在于对&b&活动方式&/b&的理解。&/p&&p&革共同诞生的1959年是日本左翼&b&学生、市民运动&/b&的一个高潮时期。从反安保运动到反越战运动、成田机场抗征地运动,&b&第一次共产同&/b&的构成与瓦解,日本新左翼的主要能量都在这些市民运动上迸发出来。以本多为首的一派自然而然地就希望革共同像其他的新左翼诸派系一样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反体制学生、市民斗争中去,并藉由这种方法扩大其影响力,从而增加其势力范围。以黑田为首的一派则对学生运动和市民运动的持久力和意识形态可靠性持怀疑态度,认为当务之急是“闷声发财”,保存实力,搞理论建构,发展自己在社会中的骨干力量,统一一盘散沙的新左翼诸派。&/p&&p&这一对革共同未来前途走向的严重分歧导致了本多和黑田的分裂,最终黑田和其信众脱离革共同全国委,成立革马派。以本多为首的全国委员会则构成中核派。&/p&&p&中核派的主要活动方式是以其学生组织(&b&全学联(中核派系)&/b&)和工人组织(&b&动劳千叶&/b&,但该劳动组合在日本境内乃至在国铁内的影响力都很有限,更多地相当于市民组织)为依托的学生运动和市民运动作为其“招牌”招徕人气,掩护其非法活动(&b&“革命军”&/b&、在逃犯保护等业务)的进行。由于黑田带走了革共同在各高校内的几乎全部骨干力量,中核派在分裂后的短期内一度陷入到严重缺乏新鲜血液的状态。不过正因为中核派热衷于市民运动、学生运动,其在高校圈内的势力迅速增长,并广泛参与到各主要左翼市民、学生运动中去。在七十年代初&b&第二次共产同&/b&瓦解、中核派和&b&革劳协&/b&达成共斗后,中核派成了日本新左翼学生运动、市民运动的实质性龙头,并在80年代极盛一时。但随着80、90年代日本新左翼市民运动的退潮,中核派的能量也急剧下降,又在2006年经历了一次大分裂,成员流失严重。&/p&&p&一个侧影:曾任日本首相的&b&菅直人&/b&年轻时也曾是中核派活动家,后来“感觉厌倦”退出。中核派所热衷的学生运动和市民运动涨潮快退潮快,从人员的流动上就可见一斑。&/p&&p&至今中核派仍然秉承着以学生运动、市民运动作为其主要公开活动方式的理念,不过规模已经大不如前。此类“斗争”,大多已经是中核派用来自我宣传的“行为艺术”。在日本境内的活动陷入萎缩的状况下,中核派近些年开始将其触角伸向韩国,指导韩国民主劳总的市民运动。&/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1b1a4d7b23f5de6d473f8_b.jpg& data-rawwidth=&3216& data-rawheight=&2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1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1b1a4d7b23f5de6d473f8_r.jpg&&&/figure&&p&&i&日,中核派全学联约30人用一副大型展板挡住了京都大学吉田南一号教学楼的大门,随后中核派全学联书记长作部羊平(右侧发言者)和京大教导长(左侧发言者)对峙。此事导致中核派全学联委员长斋藤郁真(后侧被持话筒人遮挡者)等六人被逮捕,书记长作部羊平被停学;中核派称之为“京大街垒事件”(京大バリケード事件)&/i&&/p&&p&革马派与中核派相反,对市民运动并不热衷。信奉“&b&组织扩大论&/b&”的革马派主要在校园里发展力量,并将其发展矛头首先指向了别的新左翼派别。革马派认为,如果要发展自己,就得吞并和自己并立、对立的新左翼乃至传统左翼派别,为此哪怕用令人不齿的手段也在所不惜。革马派对新左翼频繁介入到各种反体制市民运动中的行为表示厌倦,在&b&三里塚斗争&/b&(成田机场周边农民的抗征地斗争)期间便说出“左翼斗争的目的竟然是为了帮小私有者争家产”的酸话,当即遭到开除和驱逐。即便参加到学生、市民运动中,革马派也会以自保为第一准绳而不会在意什么&颜面”。革马派主要的市民斗争根据地在冲绳。此外,革马还在向日本政坛积极渗透,如有消息指出,革马派为曾任鸠山内阁官房长官的民进党众议员&b&枝野幸男&/b&提供了800万日元的政治献金。这也从侧面体现出革马派的一些活动方式。&/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0a39d967e889a580afef4_b.png& data-rawwidth=&764& data-rawheight=&7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a39d967e889a580afef4_r.png&&&/figure&&p&可能正是因为韬光养晦的策略,革马派至今是实力最强的新左翼派别,且在高校内仍保有较强的影响力。&/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146f7f4dddf54cac96db23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146f7f4dddf54cac96db23_r.jpg&&&/figure&&p&&i&革马派全学联在爱知大学内派发的小报&/i&&/p&&p&即便在这种情况下,直到60年代末期,革马派和中核派还没有太大的内部矛盾,甚至经常能一起合作,特别是在69年1月的&b&东大安田讲堂事件&/b&中,革共同、共产同、革劳协等新左翼诸派达成了统一战线,一致对外(警察+&b&民青&/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76c5eaa74f2aa51a42db50f8cc7f8583_b.jpg& data-rawwidth=&494&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76c5eaa74f2aa51a42db50f8cc7f8583_r.jpg&&&/figure&&p&&i&1968年9月,革马派和革劳协的共同行动。谁能想到不到十年后的1977年,革马派就杀害了革劳协委员长&b&中原一&/b&,革劳协则报复性地烧毁了革马派的宣传车,把四名革马派宣传家活活烧死在车里&/i&&/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09cec537a1a25e04f5b1ae57a9fbbe8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09cec537a1a25e04f5b1ae57a9fbbe8_r.jpg&&&/figure&&p&&i&东大安田讲堂事件是日本新左翼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共斗,同一张图中可见日大艺术学部、中核派、革马派、&b&ML派&/b&的活动家统一在同一面旗帜下&/i&&/p&&p&可就在东大安田讲堂事件的最后,参与运动的革马派突然放弃了自己的阵地撤出,把跟自己共斗的同志抛弃在了现场。革马派事后宣称,在明知道警察攻破安田讲堂后会有大逮捕的情况下仍然困守是不智之举,革马派为了保存实力才及时转进;他们没说的潜台词大概是,如果那些跟自己共同斗争的新左翼组织因为逮捕而崩坏或萎缩,革马就能趁机接盘。&/p&&p&充当搅屎棍的革马派在此事之后自然成了所有新左翼派系的眼中钉肉中刺。此时正值第二次共产同解体和其中极激进派(&b&赤军派&/b&等)的坏灭,新左翼武装斗争这条路走不通了,中核派正想接过新左翼市民斗争的大旗,所以在批判革马派的事情上分外出力。这力出着出着就出了大事:1970年8月,东京教育大学的革马派活动家&b&海老原俊夫&/b&路遇一批中核派活动家,被中核派拉进自家据点校法政大学上私刑,一通乱打给打死了,此为&b&海老原事件&/b&。&/p&&p&此事之后,中核派和革马派的矛盾急剧升级,开始了此后二十年间两派“内讧”(&b&内ゲバ&/b&),互打互杀互相举报的血腥历史,在此事上革马派显得“外斗外行,内斗内行”,包括中核派书记长本多延嘉在内的几十人成了这一系列愚蠢仇杀中的牺牲品,后来革马派又把革劳协扯了进来,中核派和革劳协则结成共斗一起对付革马派,革共同内战变成了三方互杀。这样的派别内战直到90年代日本新左翼运动衰落才真正结束。&/p&&p&不过直到现在,双方仍然拒绝在历史问题上做出任何让步,至今掌握中核派政治局的“军事派”领导人仍然拒绝承认海老原事件中中核派存在任何过错。这样的状况想必将继续持续下去,直到两派中有一派或者双方都彻底坏灭为止。&/p&&p&此外双方在意识形态上还有一点分歧:革马派在意识形态中将黑田宽一本人的地位提高到极高的位置,与马克思并立,这一状况可能是90年代革马派意识形态劣化后产生的,但也可能更早,以至于在黑田去世(2005年)前革马派颇有“黑田神教”的成分。同样地,在90年代之后“&b&权力谋略论&/b&”(翻译成中文大概相当于“政府权力阴谋论”,即认为一切反对革马的组织,包括新左翼组织,都是政府当局组建的阴谋组织)在革马内大行其道。这些现象随着黑田的死去而有所收敛。相反,中核在分裂后迅速“去黑田化”,自然没有这些幺蛾子。&/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fd27af983dec_b.jpg& data-rawwidth=&1100& data-rawheight=&7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fd27af983dec_r.jpg&&&/figure&&p&&i&革马派《2016百丑图》,可见左下角排位——对,比马克思还高半头的就是黑田宽一&/i&&/p&
中核派(革命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全国委员会,下略)和革马派(革命的共产主义者同盟·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派,下略)是革共同(革命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下略)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大分裂的产物,因而其总体立场、主张和意识形态理念高度趋同。这两支新左翼派别的沿…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ceb0abffc419aa6d2d95d_b.jpg& data-rawwidth=&770& data-rawheight=&3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ceb0abffc419aa6d2d95d_r.jpg&&&/figure&&blockquote&根据新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很大一部分,是与从今天的时代危机(经济的和生态的)中演化出来的那种新的、激进的生态实践相共鸣的。&/blockquote&&p&.&/p&&p&作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p&&p&译者:王立秋&/p&&p&编辑:Catherine&/p&&p&美编:黄山&/p&&p&.&/p&&p&很少有政治与智识的搭档,能与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相匹敌。众所周知,他们不仅在1848年共同写作了《共产党宣言》,并双双投身那年的社会革命,还合作完成了两部更早的作品——1845年的《神圣家族》和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p&&p&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当这两位科学社会主义者最终能够比邻而居、朝夕相处、互相切磋的时候,他们经常在马克思的书房里走来走去,各自站在屋子的一边,讨论着他们形形色色的观念、计划和方案,在一次次踱步转身中,他们的鞋跟,也在地板上留下了一道道痕迹。&/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da7b5ea310afb57f1ef3e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5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fda7b5ea310afb57f1ef3e_r.jpg&&&/figure&&/p&&p&&i&马克思与恩格斯,图片来源:reddit&/i&&/p&&p&.&/p&&p&他们经常把自己正在写作的作品中的段落读给对方听。在他的《反杜林论》(马克思也为这本书贡献了一个章节)出版前,恩格斯就曾给马克思读过整部手稿。马克思给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写过导言。在马克思于1883年去世后,根据马克思留下的手稿,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也是恩格斯。如果说恩格斯——他是第一个对此供认不讳的人——站在马克思的阴影中的话,那么,尽管如此,他本人也还是一个智识与政治上的巨人。&/p&&br&&br&&h2&&strong&一、马克思主义背锅侠的诞生&/strong&&/h2&&br&&p&然而,数十年来,学界一直在暗示,恩格斯贬低、扭曲了马克思的思想。正如政治科学家约翰·斯坦利在其身后出版的《主流马克思》(Mainlining Marx, 2002)中批判地评论,分离马克思和恩格斯——超越他们是两个有不同兴趣与天资的不同个体的分离——的尝试越来越多地以抛弃恩格斯,视恩格斯为马克思主义中一切应受指责的东西(实际上出自马克思)的来源,认为恩格斯不过是个典型的开明文人,而非马克思主义者的形式来进行。&/p&&p&大约四十二年前,日,我参加了戴维·麦克莱伦在华盛顿奥林匹亚常青州立学院举行的一次关于《卡尔·马克思:其声誉的起伏》的讲座。一年后,麦克莱伦出版了《卡尔·马克思:他的生平与思想》,我曾细致地研读过这本书。但麦克莱伦在那头给出的信息却是——简而言之——卡尔·马克思并非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要发现本真的马克思,把马克思的麦子和恩格斯的谷壳分开,是必要的。麦克莱伦坚称,是恩格斯,给马克思主义引入了实证主义的东西,而这些实证主义的东西,导致了第二和第三国际,并最终导致了斯大林主义的出现。几年后,麦克莱伦把这些批评中的一些,写进了他为恩格斯撰写的简短传记,《弗里德里希·恩格斯》。&/p&&p&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后来成为西方学院左派鲜明特征的反恩格斯观,这种观点与作为一个独特的哲学传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密切相关,西马本身就是与官方或苏联马克思主义势不两立的。在这个意义上说,西马的一大公理,便是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或者,就像格奥尔格·卢卡奇所说的那样,“单纯的客观辩证法”——的拒斥。&/p&&p&对绝大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来说,辩证法是一种同一的主观客观关系:就我们创造这个世界而言,我们也可以理解它(在此基础上前进退后一步都不行,我们不可能理解不是我们创造的世界,我们也不可能不理解我们创造的世界)。这种批判的见解构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对实证主义的拒斥——人们一般认为,实证主义感染了马克思主义的大部分内容,而且,实证主义也在苏联的官方意识形态中变得合理化了。然而,它也会带来这样的影响: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更加唯心主义的方向,使人们抛弃长久以来,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与人文和社会科学——当然还有政治学——也与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相关的那个传统。&/p&&p&于是贬低恩格斯在学院左派那里变成了一件流行的消遣活动,一些人,如政治理论家特雷尔·卡弗甚至把它变成了自己整个事业的基础。而贬低恩格斯的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以恩格斯为工具,把马克思从马克思主义中剥离出来。正如卡弗在1984年写到的那样:“卡尔·马克思否认他是马克思主义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重复了马克思的评论却没能领会他的观点。的确,如今显然恩格斯是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这点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即,恩格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发明了马克思主义。”&strong&对卡弗来说恩格斯不仅犯下了发明马克思主义的大罪,更是犯下了其他无数诸如推广准-黑格尔主义、唯物主义、实证主义和辩证法的罪行。而据说,所有这些东西,“离马克思辛苦达成的折中主义十万八千里”。&/strong&&/p&&p&认为马克思有“一种方法论”的观点,也被归给了恩格斯,因此,这一观点也被宣告为错误的。在脱离了与恩格斯的联系,并从所有决定论的内容中剥离出来之后,马克思被这些人轻易地打造为一个愿意接受现状的智识上的先行者。正如卡弗近来不带任何明显的讽刺色彩评述的那样,“马克思曾是一位自由主义思想家”。&/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aac6fd694ab_b.jpg& data-rawwidth=&150& data-rawheight=&1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50&&&/figure&&/p&&p&.&/p&&p&但对恩格斯的大多数批评,已经转向了他在《反杜林论》和他未完成的《自然辩证法》中所谓的科学主义。麦克莱伦在自己写的恩格斯传记中说,恩格斯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使他强调一个唯物主义的自然——而非历史概念。”他被指责把“物质的概念”带入了马克思主义,而物质的概念是“完全外异于马克思的作品的”。恩格斯的主要错误在于,试图发展一种放弃了“辩证法的主观方面”的客观辩证法,而这一尝试,使“马克思的观点逐渐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所同化”。&/p&&p&“不奇怪”,麦克莱伦指控道,“随着苏联政权的巩固,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庸俗化(表述)也成为了苏联教科书的主要哲学内容。”在马克思越来越多地被呈现为高雅的知识分子的同时,恩格斯也越来越多地被视为粗俗的普及者。因此,在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话语中,恩格斯起到了一个便宜的替罪羊的作用。&/p&&br&&br&&h2&&strong&二、科学家的反击战&/strong&&/h2&&br&&p&然而,恩格斯也有自己的仰慕者。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逆转他日渐颓丧的命运的第一个真切的迹象,是随历史学家E.P.汤普森1978年出版的《理论的贫困》一起出现的。汤普森的《理论的贫困》主要反对的是路易·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这里,汤普森在一种与一切历史主体分离、与所有经验的参照点分离的抽象而实在化的理论面前保卫的,是历史的唯物主义。在此过程中,他大胆地——我认为,他的这一举动,是二十世纪末英国文人为数不多的壮举之一——挺身支持“弗里德里克·恩格斯”这个“老笨蛋”,而后者是阿尔都塞大部分批评指向的目标。&/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7ff9d7e8f9e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7ff9d7e8f9ea_r.jpg&&&/figure&&/p&&p&&i&阿尔都塞,图片来源:网络&/i&&/p&&p&.&/p&&p&在此基础上,汤普森认为,一种辩证的经验主义——这是他在恩格斯那里最欣赏的东西——对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几年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保罗·斯威奇的《马克思主义四讲》开头就大胆地重申恩格斯的辩证法进路及其对机械论和还原论的批判的重要性。&/p&&p&&strong&但真正恢复恩格斯作为与马克思并列的伟大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声誉的改变,不是来自历史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而是来自自然科学家。&/strong&1975年斯蒂芬·杰伊·古尔德在写作《自然史》的时候,公开赞美了恩格斯强调劳动作用的人类演化论,把它描述为维多利亚时代对人类演化发展的最先进的构想——预见了二十世纪关于非洲南方古猿的人类学发现。&/p&&p&几年后,1983年,古尔德在《纽约书评》上拓展了他的论证,指出所有的人类演化理论都是“类-文化共同演化”理论,而“十九世纪支持类-文化共同演化的最好论证,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他于1876年写作的那篇著名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篇论文是在他身后出版的,最初刊载于《自然辩证法》)中提出的,”&/p&&p&同年,医学社会学家和医学博士霍华德·维茨金在他的里程碑式的著作《第二病》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述恩格斯作为一名社会流行病学家扮演的先锋角色,展示了当时年仅二十四岁的恩格斯是如何在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的同时,以种种预见到后来公共卫生领域的发现的方式,来探索疾病的病理学的。两年后,1985年,理查德·列万廷和理查德·雷文思写出了如今已是经典的《辩证的生物学家》,书中有这样一句深刻的献词:“献给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他在很多时候错了,但在关键的时候,他是正确的。”&/p&&br&&br&&h2&&strong&三、恩格斯归来&/strong&&/h2&&br&&p&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也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中生态社会主义传统的诞生。在生态社会主义的第一阶段(以泰德·本顿的开创性工作为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被批评没有给马尔萨斯主义的自然限制以足够严肃的重视。然而,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续的讨论迎来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第二阶段,此阶段以保罗·柏克特的《马克思与自然》(1999)为始,力图探索在历史唯物主义本身的古典基础中可以找到的唯物主义与生态主义要素。&/p&&p&这些努力一开始以马克思为焦点,但也把恩格斯在生态方面的贡献纳入考虑。这一倾向为新的MEGA(马恩全集)计划所强化,在新的马恩全集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科学笔记第一次被出版出来了。&strong&结果这成了理解经典马克思主义传统上的一场革命,根据新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很大一部分,是与从今天的时代危机(经济的和生态的)中演化出来的那种新的、激进的生态实践相共鸣的。&/strong&&/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adba55861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adba55861c_r.jpg&&&/figure&&/p&&p&&i&马恩全集,图片来源:twitter&/i&&/p&&p&.&/p&&p&随着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兴起,人们逐步承认恩格斯对科学的贡献,这反过来又使人们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和其他与自然科学相关的作品产生了新的兴趣。我自己的研究,从2000年开始,就一直以恩格斯——即其他受恩格斯影响的人——与一种生态辩证法的形成的联系为焦点。在这方面我并不孤单。政治经济学家和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埃尔马·阿尔特瓦特最近也出版了一本研究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德语书(《发现恩格斯》)。&/p&&p&支持“在我们的时代,恩格斯对于批判资本主义来说必不可少”的论据主要在于他在《反杜林论》中提出的著名论题:“自然界是检验辩证法的试金石。”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这个论题经常遭到嘲笑。&strong&然而,恩格斯的论题——这一论题反映了恩格斯本人深刻的辩证法与生态分析——必须按今天的说法改写成:生态是检验辩证法的试金石——今天很少有人会否认这个命题的重要性。&/strong&以这样的方式来思考,要看到为什么恩格斯在当代生态社会主义的讨论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就很容易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著作都会把他在《自然辩证法》中那个著名的警告引作其主旨:&/p&&blockquote&&p&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p&&/blockquote&&p&&strong&对恩格斯来说,就像对马克思来说那样,社会主义的关键在于理性地调整人类与自然的新陈代谢,以此来最充分地发挥人类可能具有的潜能,同时又保障后代人的需要。&/strong&因此,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正在见证恩格斯的回归不足为奇——他,和马克思一起,继续影响着我们的斗争,并激起定义我们自己这个充满危机的、且必将革命的时代的希望。&/p&&p&&i&[注]作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是《每月评论》的编者,也是俄勒冈大学的社会学教授。著有《马克思的生态学》等多部作品。&/i&&/p&&p&&i&原文链接:&/i&&/p&&p&&i&译自John Bellamy Foster, “The Return of Engels”,&/i&&/p&&p&&i&&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jacobinmag.com/2016/11/engels-marx-ecology-climate-crisis-materialis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Return of Engels&/a&。&/i&&/p&&p&&i&.&/i&&/p&&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tootopia.m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本文首发于土逗公社&/a&&br&&p&&i&&u&转载请联系土逗获得内容授权&/u&&/i&&/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ef4deda87e5a5d06e8a481c_b.jpg& data-rawwidth=&1294& data-rawheight=&1493& data-thumbnail=&https://pic2.zhimg.com/v2-ef4deda87e5a5d06e8a481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9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ef4deda87e5a5d06e8a481c_r.jpg&&&/figure&
根据新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很大一部分,是与从今天的时代危机(经济的和生态的)中演化出来的那种新的、激进的生态实践相共鸣的。.作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译者:王立秋编辑:Catherine美编:黄山.很少有政治与智识的搭档,能与卡尔·马克思和弗里…
谢邀。请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893aebf617& data-editable=&true& data-tip=&p$b$893aebf617& data-title=&@观察家1& data-hash=&893aebf617& data-hovercard=&p$b$893aebf617&&@观察家1&/a& 指正。&br&&br&一、马共成立&br&马来亚共产党的前身是中国共产党南洋临时委员会,是于中国大革命(国民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的1926年10月在新加坡成立的。而南洋临委的前身又是中共在新加坡发展的共青团组织,最初的领导人是许侠夫和黄昌伟。&br&1927年南洋临委根据第三国际的“一国一党”原则独立为南洋共产党,首任委员长何炎之,领导成员有叶博真(1931年牺牲)、傅大庆(1944年在北平被日军逮捕杀害)、徐天炳(1930年5月在新加坡被捕,引渡到汕头,1932年牺牲)、詹行祥、符再农、潘先甲(又名潘云波,建国后曾任海南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等,大都是海南出身的中共党员。党员300余人,主要是华人华侨。该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有南洋共青团(团员200余人)和南洋总工会(委员长潘云波)。&br&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大量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避难南洋,南洋共产党党势大为增强,领导下的夜校达到数十间、教育工会会员遍及108家中小学。日,该党为纪念孙中山逝世2周年在新加坡发动数千人游行示威,遭到英军惨杀,导致数人伤亡,史称南洋三一二事件。中共转入武装斗争后,南洋党在南洋各地全力动员华人华侨回国参加武装斗争,至1930年已有超过2000人回国参加了左右江、琼崖等地的红军部队。南洋共产党势力的膨胀引起了英帝国主义的强烈警惕,开始大举镇压南洋共产党。&br&1930年4月,为在英帝国主义的镇压下更加灵活机动地坚持斗争,原来以新加坡为中心领导马来亚、加里曼丹、菲律宾、暹罗乃至爪哇各地方委员会的南洋共产党在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决定解散,与当地的共产主义联合组建所在国共产党。其中,南洋共产党中央被改组为马来亚共产党中央。这就是马来亚共产党的由来,此时该党党员有1500人、支持者10000余人(英帝当局数据,引自O'Ballance, Edgar (1966). &i&Malaya: The Communist Insurgent War, &/i&. Hamden, Connecticut: Archon Books)。&br&马来亚共产党成立后,英帝殖民当局继续强化对该党的镇压,为此特别成立了政治部来专门负责打击共产党人。该党原来的主要领导人在年间相继被捕和遭到驱逐,1931年6月和1934年的两次大逮捕对该党造成的打击尤其沉重。尽管如此,该党仍然在华人华侨和当地马来人、印度人中间顽强生存,甚至在1935年还能发动大规模的罢工,沉重打击了英帝当局。&br&&br&二、抗战壮大&br&1937年中国爆发抗日战争后,马来亚共产党与其主要对手即南洋华侨华人中的国民党分子(日后马华公会的要人们)达成了统一战线,与英帝当局的关系也有所改善。日,日军开始进攻南洋。同年12月20日,走投无路的英帝当局决定开始武装马来亚共产党人,为此设置了第101特殊训练学校(101STS)并在其中训练了165名马共党员。然而,到1942年2月新加坡就宣告沦陷了,马共与英军的统战合作也就到此为止。在上述这段时间内,马来亚共产党在大马和新加坡取得了某种半合法地位,党势到1939年中期发展到了40000人,其中半数在新加坡。然而,这种半合法地位也让英军得以在马共内部安插自己的特务,曾是印支共西贡党委一名中层干部、1932年底来到新加坡的莱特(原名为&b&Truong Phuoc Dat&/b&)就是其中一员。在英帝当局的积极扶持下,1934年加入马共的莱特,到1938年已成为党的领导人——中央书记。&br&1942年初,马来亚共产党在柔佛州开始了抗日游击战,同年3月组织了马来亚人民抗日军。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马来半岛最大的武装抵抗组织,到1945年解放时该军的总兵力已发展到了人。在三年半的战斗中,人民抗日游击军自称以1000人的代价歼灭日军5500人、伪军2500人,而日军则声称以600名日军和2000名伪军警的代价消灭了2500名人民抗日军战士。无论哪种说法是事实,人民抗日游击军的战果都是很大的。不过,由于马来民族主义者在战争中站在日军一方作战,因此人民抗日游击军在此后的马来亚紧急状态中就将面对英帝、马来民族主义者和国民党人的联手围剿,而站在他们这边的就只剩下了马来亚人民社会党等少数一些在战争后期倒戈到同盟国一方作战的左翼马来民族主义组织。&br&&br&三、反英抗暴&br&二战结束后,马共在1945年解散了人民抗日军(大约6800名全副武装的战士交出了他们手中的武器),却没有换来合法化,只得到一个灰色的“活动不受镇压”地位。1946年,马共清洗了被证明是特务的中央书记莱特,23岁的陈平被选举为总书记。随后马共和英帝当局的关系更加紧张,马共为反对英帝殖民、争取马来亚彻底独立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又成立了合法外围组织马来亚民主同盟参加选举,令英国军政当局高度紧张。日,英帝解散了马共领导下的总工会。同年6月16日,英帝以马共党员在彭亨中一次农民运动中杀死3名英国种植园主为由,宣布开始在彭亨(之后又推广到全国)实施紧急状态,允许不经审判逮捕和杀害被怀疑是共产党员的人,马来亚抗英民族解放战争爆发。在英帝当局的突然袭击下,马共在头两周内损失了数百名党员领导干部。6月23日,英帝当局再度重申马共非法,这次还加上了其他左翼政党。马共的回应是组织人民抗日军老战士成立马来亚人民抗英军进行自卫,1949年该军更名为马来亚民族解放军。&br&1950年,马共领导的民族解放战争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时期,破路次数从1949年9月的17次上升到了1950年10月的100次,1951年10月更击毙了英国驻马来亚的最高专员。1950年下半年,穷凶极恶的英帝当局开始采用所谓布里格斯战术,也就是集村并屯战术;1951年6月,英军全面厉行集村并屯,从马共游击区迁徙和重新安置了65万人,使马共与其主要群众基础被隔绝开来。此举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从1953年开始,马共开始缺乏食物,民族解放军的兵力开始下降。不过,马共也相应地改变了战术,开始在被重新安置的群众中间开展地下工作,从其恶劣生存状态入手组织合法斗争,迫使英帝当局最终放弃了集村并屯战术,改为收买人心战术。&br&&br&四、衰弱与再兴&br&1955年,英帝决定让马来亚自治,同年成立了东姑阿卜杜拉赫曼领导的所谓马来亚联邦政府。该政府试图通过大赦来瓦解马共,结果到1956年2月竟然只有73人投降,其大赦政策也就以彻底失败而告终。不过,马共方面对这个自治政府起初也抱有一定希望。1955年9月,陈平写信给拉赫曼要求谈判,同年12月25日马共又提出八点纲领作为谈判的要求。于是—29日,双方在华玲举行谈判。由于拉赫曼当局一味要求马共解散,谈判不欢而散。&br&1957年7月,马来亚联邦政府能完全控制的白区只有5万平方公里领土中的3万而已。不过同年8月31日马来亚宣布独立后,马共的势力就迅速衰退了。许多马共支持者,特别是马来族人,认为党多年奋斗的目标已经实现,因此就脱离了民族解放军和其他党领导下的组织。到1958年年中,马共游击队已经退缩到彭亨和柔佛两州的一隅之地,1959年马共被迫撤退到了马泰边境地区。1960年,马来亚联邦政府宣布结束紧急状态,同年美国政府估计马共党员只剩下2000人、人民解放游击军战士只剩了500人。&br&然而,名义上的“独立”没有也不可能解决马来亚社会面前的政治经济问题,马来亚共产党在马来亚劳工党、人民行动党(与李光耀决裂后成立新加坡社会主义阵线,是现今新加坡工党的前身之一)等合法政党内部继续发展自己的力量。1962年,在英帝的拼凑下,马来亚联邦、新加坡和东马的沙捞越、沙巴被合并为所谓“马来西亚”。此举引起了联邦内部的纷争,新加坡、沙捞越、沙巴的很多居民认为这次合并是违背民意的,新加坡更是于1965年退出马来西亚宣布独立。马共遂发起了反对“马来西亚”的斗争,到了1967年马共的武装斗争又趋向高潮。1969年马来西亚发生五一三事件,华人和大马左翼对巫统政府的专制政治绝望,大大加强了马共的力量。&br&&br&五、走向失败&br&进入1970年代后,陈平和许多东南亚共产党领导人(如缅共的巴登顶、北加共的文铭权等人)一样长期定居在中国。然而,此时马共表面上力量得到了恢复,实际却在长期的分散游击斗争中滋长了浓厚的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1970年领导马泰边界武装斗争的北马局展开的肃反斗争,遭到八支和十二支二区领导人的利用而演变为党的分裂,而党的分裂反过来又导致了肃反的扩大化,最终马共有90余人在此次肃反中被杀、数百人分裂出去另立山头。&br&就在马共自己拉山头闹搞派性的时候,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当局却没有停止在国内残酷镇压同情马共的左翼运动。苛刻的内安法令宁可错关一千不可放过一个,成千上万的人被不经审判长期关押、流放、杀害,有的如谢太宝甚至还要自行承担因此产生的费用。1970年代中期,新加坡当局利用马共叛徒提供的情报,基本上摧毁了新加坡的马共地下组织网络。到了1980年代,由于党自身路线的错误和地区内外政治气候的变化,马共在马来半岛南部和新加坡的地下组织基本上被摧毁殆尽,马共完全脱离了群众,成为一个纯粹的武装团体。虽说“枪杆子里出政权”,但枪杆子也是要有社会基础、“从群众中来”的。丧失了群众基础沦为山大王,马共的失败已不过是时间问题。&br&1981年,第二共和国政府停止了对马共的援助,尽管如此陈平等人领导的马共依旧效忠北京,结果党内思想逐渐混乱,士气日益消沉;再加上党如上文所述那样日益脱离群众,马共的失败也就难以避免。1982年,泰国军政府对马共根据地发起围剿,马共虽然未遭严重打击但却丧失了经营已久的几个中心根据地(这次行动的另一重点打击对象——泰南马来民族主义游击队,就一直活跃至今)。1987年,前述从马共中分裂出来另立山头的马来西亚共(由八支“革命派”和十二支二区“马列派”在1983年合并而成)下山投降泰国当局,住进了所谓“友谊村”;这使得马共许多党员本就混乱的思想更加动摇,开始出现叛变潮。1989年陈平等人也终于率上千党员干部战士下山投降泰国当局,住进了泰国政府安排的所谓和平村。马共的这一下场,与菲律宾共产党形成了鲜明对比,然而前马共领导成员的回忆录对此却都避而不谈,多数人不是站在转向者的立场上攻击党,就是讳疾忌医地标榜自己一贯正确甚至委过于文化大革命。&br&&br&六、投降以后&br&下山投降泰、马当局后,马共的部分中下级干部和普通党员获准返回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高级干部则都不许入境,至今仍住在泰国境内的和平村里。回到马来西亚的马共党员多数仍然坚持反对巫统,常常可以见到他们在网上对安华等人领导的反对派运动献计献策,不过大抵也就是看棋支招的水平了(当然我对今日马来西亚工农运动不熟,不知道是不是有矢志不移的老战士)。留在泰国的高级干部们出了不少英文和中文的回忆录(如&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of21.com/doku.php%3Fid%3D%25E5%259B%259E%25E5%25BF%E5%259C%25A8%25E6%25A7%259F%25E5%25B2%259B%25E7%259A%%%25E8%258B%25A6%25E5%25B2%%259C%%25B8%2580%26do%3Dexport_x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of21.com/doku.php?&/span&&span class=&invisible&&id=%E5%9B%9E%E5%BF%86:%E5%9C%A8%E6%A7%9F%E5%B2%9B%E7%9A%84%E8%89%B0%E8%8B%A6%E5%B2%81%E6%9C%88_%E4%B8%80&do=export_x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网上可以看到很多,然而大多数(包括陈平本人)的立场也就是上面那样了。更搞笑的是马来西亚共的众人,先于马共投降,却发现自己没拿到泰国的公民权,最后又于2002年费尽周折争取了马共身份(只有三个头头仍拒绝此身份而靠泰国当局资助吃反共饭)以便获得泰国公民权,令人哭笑不得。&br&纵观马来亚共产党六十三年的艰苦斗争,它成长于大革命的高潮中,壮大于抗战的烽火里,为马来亚的反殖民族解放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二十世纪东亚人民革命侧翼的一个有力支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然而,它始终没有能够适应马来亚获得名义独立之后的新形势,逐步沦落为一个群众基础狭隘的华人武装团体,又一味依靠中国国家权力的支持,最终在历史的风云剧变中离开了革命立场而彻底丧失了自身存在的意义。&br&&br&陈平的回忆录《我方的历史》节选&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wyzxwk.com/Article/lishi/319.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听陈平讲马共内奸莱特事件真相(1~3)&/a&&br&【提醒】请不要手贱,顺便去点开乌有众自己写的东西,否则本人不负责。&br&&br&陈平本人以少年投身抗日革命运动,在党中央出现叛徒的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挽救了党,在抗英民族解放战争中的领导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然而在1950年代中期马来亚独立之后,他作为党的领袖没有探索出一条符合马来亚国情的革命道路,后来更是一味依赖中国,甚至长期流亡在中国(我更佩服德钦丹东敢留在勃固阵头指挥斗争)。返回马来西亚后,他未能解决党内的宗派问题,反而带着党向右倾投降道路上一路滑了下去,最终晚节不保,这个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即便是久经考验的革命者,如果安逸自满,不能根据形势的发展为革命指出新的方向,就一定会被时代淘汰为脱落分子,这是毋庸置疑的。
指正。 一、马共成立 马来亚共产党的前身是中国共产党南洋临时委员会,是于中国大革命(国民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的1926年10月在新加坡成立的。而南洋临委的前身又是中共在新加坡发展的共青团组织,最初的领导人是许侠夫和…
非常感谢邀请。不过我个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了解不深,所以我只能尽力从经济学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br&&br&如果对马克思经济学理论非常不熟悉,推荐先找一本政治经济学的课本,仔细阅读一下资本主义部分的内容。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可以了解马克思自己的概念体系(价值,剩余价值,利润率等等);第二,可以了解马克思研究了什么问题。不需要过多的关注这些课本里提出的一些结论,对马克思理论有一个比较初步的了解更重要。&br&&br&接下来就可以开始阅读《资本论》了,我个人推荐结合哈维的&i&Limits to Capital&/i&,《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这本书有中译本应该),以及他的授课视频&i&Reading Marx's Capital with David Harvey。&/i&可以把两者的阅读结合起来,在阅读资本论有问题的时候可以用这些书作为参考。&br&&br&在往下就是后人对马克思理论的展开。这里推荐M. C. 霍尔德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目前比较常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派有垄断资本学派(Monopoly Capital),积累社会结构学派(Social Structure Accumulation School),调节学派(Regulation School),分析学派(Analytical Marxism),生态马克思主义(Ecological Marxism),世界体系分析(World System),劳动过程理论(Labor Process)。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争论哪个学派更“马克思”也没什么意义。&br&&br&哈维说马克思的理论非常难理解,因为他不是传统垒砖块一样的理论架构,而是带着你从一个窗户到另一个窗户向内观察整体,最终对整体有一个全面的理解。马克思自己也绝对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分析被简化成几条“定理”,然后被用于现实的分析。所以对马克思主义持有一个动态且开放的态度才是分析问题该有的态度。
非常感谢邀请。不过我个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了解不深,所以我只能尽力从经济学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对马克思经济学理论非常不熟悉,推荐先找一本政治经济学的课本,仔细阅读一下资本主义部分的内容。目的主…
&p&国际共运史的书籍在中国图书市场十分冷门,原因是没人看,没市场,尤其是战后国际共运史的东欧八国部分的书籍资料,冷门中的冷门,除了专门的学术研究人员几乎没多少人会去购买,更导致此类书籍和资料在书店很难见到。&/p&&p&&br&&/p&&p&&br&&/p&&p&&br&&/p&&p&本人的战后国际共运历史知识,主要出自一下几本书籍:&/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2addf24cbf3d_b.jpg& data-rawwidth=&99& data-rawheight=&1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99&&&/figure&&p&1、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简明教程,87年出版,今天已经绝版,可在淘宝淘到。&/p&&p&书中主要叙述苏东阵营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大型历史事件,各国的改革过程一直到苏东各国到80年代中期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的大体情况,并且对美苏争霸、苏联的几次改革的措施和效果、东欧几个国家政策的异同等等有还算全面的介绍,此书,是初步了解苏东阵营各国党政经济情况的不错的入门书籍。&/p&&p&&br&&/p&&p&2、&/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2c1aa906dcffcfcbcbd920_b.jpg& data-rawwidth=&149& data-rawheight=&21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49&&&/figure&&p&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党际关系史&/p&&p&此书与上一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侧重于党际关系历史的变迁以反映国际共运中各国的关系问题。&/p&&p&此书的亮点,在于联共和东欧各党的历史关系部分,正如研究西欧历史不可不研究基督教历史一样,研究社会主义阵营历史不得不研究各国共产党的历史。从联共和东欧各党的历史恩怨,对理解战后苏联和东欧八国间的关系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p&&p&&br&&/p&&p&3、&/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236f870d6009fbd6cd4ebb4b3b8005c8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概论&/p&&p&此书为80年代出版,时间点为八十年代末。当时东欧阵营已经出现不稳现象。于是此书对80年代时期的东欧各国的情况的介绍和分析相比于那本战后简明教程,更加突出东欧阵营于八十年代面临的问题,此书中已经从东欧各国当时的动荡中感受到了不久之后东欧阵营便会出现的巨大的变化。是一本研究东欧阵营发展历史的不错的材料。&/p&&p&&br&&/p&&p&另:此书作者于21世纪将此书再版命名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新论》。区别是删去了《概论》中东欧阵营的分析(有点可惜),但《新论》加入了关于蒙古巨变一段内容。不过关于朝鲜越南老挝古巴的介绍,《概论》和《新论》并无多大变化。&/p&&p&&br&&/p&&p&4、有一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共见到四卷,老书,一直介绍到社会主义阵营建立,内容还不错,网上找不到图片。&/p&&p&&br&&/p&&p&5&/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47f1bf62dc5ccbd0f2d8_b.jpg& data-rawwidth=&290& data-rawheight=&2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0&&&/figure&&p&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冷战后社会主义运动大扫描&/p&&p&95计划期间文化部分的成果之一,90年代末出版,似乎已经绝版。&/p&&p&此书将共运历史介绍至90年代末,对苏东剧变后苏东地区的共产主义和社民主义的政党情况介绍的篇幅很大,此书内容比较全面,对全世界各国的共运情况均有介绍(也导致了介绍博而不详),对东南亚各国共产党武装革命的溃败情况、西欧欧共和日共中几个主要的党的历史和政策演变以及选举情况的演化、拉美非洲地区的泛左政党的大体情况均有介绍。&/p&&p&&br&&/p&&p&以毛主义者的三观看来,此套书(上下两册)全书代表官马论调,是彻底的修正主义观点。但是,此书编者权威,是社科院的国家图书项目,资料准确,内容覆盖面广,尤其是全书主要介绍时间段为90年代的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情况,是研究当代社会主义情况不得多得的资料之一,推荐入手。&/p&&p&&br&&/p&&p&6、&/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5ac04daa327f2cea8b9a45f_b.jpg& data-rawwidth=&246& data-rawheight=&3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6&&&/figure&&p&此书主要是侧面研究南斯拉夫历史的一本书,作者为中国驻&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aike.baidu.com/item/%25E5%258D%%2596%25AF%25E6%258B%%25A4%25AB%25E7%25A4%25BE%25E4%25BC%259A%25E4%25B8%25BB%25E4%25B9%%E9%%25E5%%25E5%E5%259B%25B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a&最后一任参赞,亲眼目睹了南斯拉夫的巨变情况。此书虽然是铁托的传记,但是对铁托时期的南斯拉夫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情况的介绍却是对共运历史爱好者研究的好对象,其中有南共联盟放弃计划经济的政策的历史根源、工人自治理论的介绍和实施情况、经济上放任的“社会计划”给南斯拉夫经济带来了什么后果、铁托民族政策给南斯拉夫党政和各共和国之间造成了什么样的矛盾、镇压情报局分子运动和几次整党中的前因后果、铁托去世的联合元首制度是如何给国家政治造成混乱、米洛舍维奇等民族分子是怎么激化了民族矛盾并导致联盟解体的等等。。。。&/p&&p&&br&&/p&&p&7、&/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eb82e76fa5_b.jpg& data-rawwidth=&268& data-rawheight=&26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8&&&/figure&&p&山鹰之国亲历&/p&&p&作者是新华社驻地拉那首席记者,前后在阿尔巴尼亚工作22年。亲身经历从霍查时期直到巨变后的90年代末的阿尔巴尼亚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事件,亲身见证了中阿关系如何从亲密无间的同志变到形同陌路的敌人的过程。作者本人同很多阿尔巴尼亚党政高官打过交道。此书对阿尔巴尼亚的现代历史介绍非常之好,从霍查时期是如何制造的各种清洗事件如枪决巴卢库、谢胡自杀、经济反党集团案、文化反党集团案等。和霍查死后阿利雅的改革尝试、巨变过程、巨变后阿尔巴尼亚国家的变化、90年代中期民主党政权的倒行逆施导致的97年阿尔巴尼亚武装动乱、98年军事政变等一系列历史事件。是研究阿尔巴尼亚的一本好书&/p&&p&&br&&/p&&p&&br&&/p&&p&&br&&/p&&p&主要这些吧,还有许多零星资料,如社会主义黄皮书系列、社科院的一套社会主义阵营研究期刊(忘了名子)以及别的一些书。&/p&&p&毛时代的中国世界史书籍与今天世界史书籍的一个重大区别便是毛时代将国际共运史作为一个主要内容贯穿到世界史书籍之中,我的不少国际社运知识都是从那里来的。可惜今天的中国世界史书籍很少介绍那些东西了。&/p&
国际共运史的书籍在中国图书市场十分冷门,原因是没人看,没市场,尤其是战后国际共运史的东欧八国部分的书籍资料,冷门中的冷门,除了专门的学术研究人员几乎没多少人会去购买,更导致此类书籍和资料在书店很难见到。 本人的战后国际共运历史知识,主要出…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0fa3d3aefcdd041c8cb50f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4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fa3d3aefcdd041c8cb50f_r.jpg&&&/figure&&h2&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的差异&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1&&*&/a&&/h2&&p&&br&&/p&&p&囿于自身能力和客观条件,虽致力于此三年多,仍无法全面、系统地写成一部作品,只能将陆续所作整改、补充而成,幸勿见笑。这并非无用的考据,国内外、左右两边,对此问题多有关注。而这恰事关整个社会:若是物质本体论,真乃黑格尔哲学头足倒置:精神换成物质,神谕换成规律,逻辑换成历史,弥赛亚、英雄换成科学家、先锋队和领袖。他们认识了规律,无需民主却代表了人民,无需公开论辩就代表了真理,马克思主义变成不容置疑的信仰。他们宣称解放全人类,但一切早已注定,有的人注定代表落后而失败,有的人注定代表先进而胜利,不论何种努力,都不能改变结果,只能使结果延迟或提前到来。于是,科学家、先锋队和领袖或者宣称,现在资本主义的外壳还没有炸裂,革命尚早;或者宣称,“这是最后的斗争”,“帝国主义走向全面崩溃、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革命正好。然而,不论前者还是后者,都只在某些方面胜利,总体仍非社会主义。若是实践本体论,主客体都没有绝对的优越性,而在具体的历史中产生和消灭,表现为不同的生产关系。“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因此,即便是形而上学,实践本体论在历史中仍成立,而且正当。这是一种历史主义,却不是历史决定论;所谓的历史必然并且不断发展,是社会代尔文主义。即使有必然性,也未必是应然的:人必然会死,所以人应当尽快去死?&br&&br&&/p&&p&下文源自拙文《哲学·一》,始发于2014年7月。用以回答此问,其中争论值得一看:&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恩格斯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吗? - 政治 - 知乎&/a&
最好结合相关系列评阅,如:&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检视恩格斯哲学 - 知乎专栏&/a&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73年,顾准先生已注意到马恩哲学差异,并对恩格斯哲学进行检视。&/p&&p&下述内容,对长期受“正统”马哲灌输的人和左派来说,可能会不解,甚至觉得是歪曲或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但有马克思一贯、充分的文本依据,与马克思基本观点、结构契合,这解释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悖谬,西马研究已多,大陆也有学者在研究,如俞吾金教授的《被遮蔽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当然是伟大的,为马克思主义乃至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人无完人,他们也都承认,当下的认识总是相对正确,理论总是不断扬弃的。然而,由于意识形态长期的灌输,加上日常生活形成的习惯,以及政治信念等因素,上至官方,下至民众,非但不知或不承认辩证唯物主义的错误,还以教条和独断应对。&/p&&p&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2&&[1]&/a&&/p&&p&接着又说:&/p&&p&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而创世说在哲学家那里,例如在黑格尔那里,往往比在基督教那里还要复杂和荒唐得多),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3&&[2]&/a&&/p&&p&这就认定了:1. 一切除了意识,就是存在;2. 意识和存在只有其一是本原。这都毫无证明,却排除其他可能性。更成问题的是,他把思维等同于精神、意识,认为三者都是一回事,所以才前一句说“思维”,后一句却说“精神”,别处又说“意识”;又把存在等同于自然界,之后进而把自然界等同于他抽象出的“物质”,这也都毫无证明。而他认为,意识源于物质,教材所谓“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就是说,同一的存在(自然界、物质),竟能产生意识这种非存在!黑格尔哲学不是创世说,他这种无中生有的神逻辑倒是。&/p&&p&黑格尔的辩证法明白,有和无是对立统一的,并非谁是根本,谁产生了谁。何况“存在”不等于“有”,存在与虚无不是对立统一,更不是谁产生谁的关系:某物可以无中生有,因为某物的不存在或产生,由其他存在者显现、构成,某物的“无”是不在场的存在,即存在一个“无”的状态,但不可能一切不存在。虽然黑格尔也认为,一切有一个最终的本质,即“绝对精神”。但其本身是“自在自为的”,已有意识的能力,所以其本身能产生运动,也就有产生物质和意识的可能性;而恩格斯的物质是绝对的客观实在性,不具有意识的能力,纯粹的同一性,连变化(运动是可能有的,比如水在杯子里,晃来晃去,但还是水)都不可能产生,何况产生意识?萨特也指出过二人在辩证法上的区别。&/p&&p&杜林认为,物质和意识统一于存在。且不论别的,这种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显然是对立统一的。但如今国内在应试中,却认为这是二元论的观点,网上一搜即见。然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并没有这么认为;列宁、斯大林,以及近年国内教材,也没有这么说过。&/p&&p&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还说:&/p&&p&我们看到,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从&b&存在&/b&开始的——像杜林先生一样;这种存在表现为一种&b&虚无&/b&——也和杜林先生一样;从这种“存在—虚无”过渡到&b&生成&/b&,生成的结果就是定在,即存在的较高的较充实的形式——完全和杜林先生一样。&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4&&[3]&/a&&/p&&p&如果说杜林的观点是二元论的,那么杜林贬低和谩骂、实际却挪用的黑格尔哲学,也是二元论的?可不论是马恩列等人,还是国内教材,以及西方哲学界,有谁会这么胡扯?&/p&&p&但是,这种误解正是源于恩格斯,源于他把“存在”等同于“物质”。于是,一元论就被当成了:要么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要么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杜林没有把“存在”等同于“物质”,也没有把意识统一于物质,就被某些人认为是二元论的;黑格尔虽然把物质和意识统一于绝对精神中的某些范畴,但绝对精神被这些人认为就是意识,故认为黑格尔是一元论的。&/p&&p&相反,恩格斯认为,物质能产生或消灭意识,能独立于意识存在,总体上比意识优越;反之,意识却不能对物质那样。虽然承认意识有“反作用”,这恰恰把意识当成了首先是被动的,不可能先其作用。这还叫对立统一吗?对于他所谓的“哲学基本问题”,他所谓的根本规律,即对立统一,竟然不适用?既然不是对立统一的,也不符合教材所谓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换”,这还符合辩证法吗?那他又凭什么把物质和辩证法搞在一块,自称自然辩证法,而后又演变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p&&p&没有先验的、在实践之外的本质(如各种属性、规范和意义),不论是一元论还是二元论,不论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比如颜色,既不是视觉等意识本身具有的,也不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我不能想象出三原色衍生之外的颜色,但没有感受光线反射的视觉,物体也无所谓颜色,甚至无所谓物体。如果有,那么对任何东西而言,刀都是锋利的、坚硬的?若承认这些属性是对人,或至少是生物而言才显现;又说这些不是本质,那么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其本质只能是物质,是客观实在性。那么,任何东西本质都一样。但是,没有各种非本质的现象,个别、部分,如何成为“刀”?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错了?应该说,人的本质是物质,是客观实在性?可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5&&[4]&/a&。谁在抽象,用什么抽象?这是纯粹的“客观实在”?难怪,恩格斯第一次听说有鸭嘴兽这种动物时,就认为它不是哺乳动物,还进行嘲讽,因其不是胎生的。他把哺乳动物看成是在实践之前,就已经有某些属性的存在了。后来,他承认自己错了,却仍不承认其本体论错了。&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6&&[5]&/a&&/p&&p&观测必然影响对象,没有纯粹客观的观测,当然也就没有纯粹客观的认识。如果被观测的是生物,比如人,被观测的人不可能知道自己在被观测吗?而他的主客观反应,会和不被观测时一样吗?连动物也一样。如果被观测的是非生物,比如粒子,需要至少一个光量子,而这就影响了粒子,若要准确观测其速度,其位置就测不准,反之亦然,所谓“测不准原理”。如果说,这误差不大,或者说可以接受,这恰恰是价值判断,而不是什么客观认识。&/p&&p&科学本身不是立场,若企图以此解决一切问题,就成了科学主义。但数学都无法证明几何公理为何是公理,牛顿第一定律、热学第三定律也不是实验证明的。科学更不是一个完全自洽的体系,热力学第一定律认为能量守恒,但能量哪来的?于是又提出各种假说。&/p&&p&企图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建成统一科学体系的《自然辩证法》实际很不科学,爱因斯坦曾说:&/p&&p&爱德华·伯恩斯坦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内容的手稿交给我,托付我发表意见,看这部手稿是否应该付印。我的意见如下:要是这部手稿出自一位并非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那么我就不会建议把它付印,因为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学史方面来说,这部手稿的内容都没有特殊的趣味。可是,我可以这样设想:如果考虑到这部著作对于阐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义是一个有趣的文献,那是可以勉强出版的。&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7&&[6]&/a&&/p&&p&的确,恩格斯一方面一直用自然科学来证明自己的唯物主义,另一方面却时常和自然科学不符,有点像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却又不是,因为都是用模糊的主观推测来作为解释。如《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需要也造成了自己的器官”&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8&&[7]&/a&;“至于触觉,在猿类中刚刚处于最原始的萌芽状态,只是由于劳动才随着人的手本身而一同形成”&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9&&[8]&/a&;“食物越来越多样化,随之摄入身体内的物质,即向人转变的化学条件,也越来越多样化。”&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10&&[9]&/a&&/p&&p&对此,马克思怎么看呢?&/p&&p&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11&&[10]&/a&中,马克思指出:&/p&&p&自然界的&b&人的&/b&本质只有对&b&社会的&/b&人说来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是人与&b&人联系的纽带&/b&,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现实生活的要素; 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b&人的&/b&存在的&b&基础&/b&。只有在社会中,人的&b&自然的&/b&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b&人的&/b&存在,而自然界对他说来才成为人。因此,&b&社会&/b&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12&&[11]&/a&&/p&&p&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却说:“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不过是对自然界本来面目的朴素的了解,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分,所以它在希腊哲学家中间从一开始就是不言而喻的东西。”&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13&&[12]&/a&且不论对错,二者在哲学上的对立显而易见。&/p&&p&“谁产生了第一个人和整个自然界”?马克思答道:&/p&&p&请你问一下自己,你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请你问一下自己,你的问题是不是来自一个因为荒谬而使我无法回答的观点。请你问一下自己,那个无限的过程本身对理性的思维说来是否存在。既然你提出自然界和人的创造问题,那你也就把人和自然界抽象掉了。你假定它们是&b&不存在的&/b&,然而你却希望我向你证明它们是存在的。那我就对你说:放弃你的抽象,你也就会放弃你的问题,或者,你要坚持自己的抽象,那么你就要贯彻到底,如果你设想人和自然界是&b&不存在的&/b&,那么你就要设想你自己也是不存在的,因为你自己也是自然界和人。不要那样想,也不要那样向我提问,因为你一旦那样想,那样提问,你就会把自然界和人的存在&b&抽象掉&/b&,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许你是一个假定一切不存在,而自己却想存在的利己主义者吧?&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14&&[13]&/a&&/p&&p&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说:&/p&&p&如果我从现实的苹果、梨、草莓、扁桃中得出“果实”这个一般的观念,如果再进一步&b&想像&/b&我从现实的果实中得到的“&b&果实&/b&” (die Frucht)这个抽象观念就是存在于我身外的一种本质,而且是梨、苹果等等的&b&真正的&/b&本质,那末我就宣布(用思辨的话说)“果实”是梨、苹果、扁桃等等的“&b&实体&/b&”,所以我说:对梨说来,决定梨成为梨的那些方面是非本质的,对苹果说来,决定苹果成为苹果的那些方面也是非本质的。作为它们的本质的并不是它们那种可以感触得到的实际的定在,而是我从它们中抽象出来又硬给它们塞进去的本质,即我的观念中的本质——“&b&果实&/b&”。于是我就宣布:苹果、梨、扁桃等等是“&b&果实&/b&”的简单的存在形式,是它的&b&样态&/b&。&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15&&[14]&/a&&/p&&p&把这段话中黑格尔的“观念”,换成恩格斯、列宁的“物质”,马克思的指认同样成立:他们都认为感性所揭示出的具体对象(梨、苹果)不是它们的本质,它们的本质是理性抽象出来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先验存在。&/p&&p&这当然是本末倒置:没有具体对象,如何抽象出普遍概念?而具体对象,能脱离人的感性和实践显现吗?抽象又是谁在抽象,用什么抽象在用什么抽象?难道不是人,在用意识抽象?那么恩格斯、列宁那种脱离人的客观实在性、普遍性?所以马克思讽接着讽刺道:&/p&&p&用这种方法是得不到内容特别&b&丰富的规定&/b&的。如果有一位矿物学家,他的全部学问仅限于说一切矿物实际上都是“矿物”,那末,这位矿物学家不过是&b&他自己想像中&/b&的矿物学家而已。这位思辨的矿物学家看到任何一种矿物都说,这是“&b&矿物&/b&”,而他的学问就是天下有多少种矿物就说多少遍“矿物”这个词。&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16&&[15]&/a&&/p&&p&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再次诘问:&/p&&p&在最后的抽象(因为是抽象,而不是分析)中,一切事物都成为逻辑范畴,这用得着奇怪吗?如果我们逐步抽掉构成某座房屋个性的一切,抽掉构成这座房屋的材料和这座房屋特有的形式,结果只剩下一个物体;如果把这一物体的界限也抽去,结果就只有空间了;如果再把这个空间的向度抽去,最后我们就只有纯粹的量这个逻辑范畴了,这用得着奇怪吗?用这种方法抽去每一个主体的一切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所谓偶性,人或物,我们就有理由说,在最后的抽象中,作为实体的将是一些逻辑范畴。所以形而上学者也就有理由说,世界上的事物是逻辑范畴这块底布上绣成的花卉……&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17&&[16]&/a&&/p&&p&这再次说明:是人在抽象,在用意识抽象,任何范畴、概念,这些普遍性不是什么世界的本质,而是活生生的人的产物。恩格斯、列宁的“物质”,正是他们抽象出来的具有普遍性的范畴,他们却说这一范畴是独立于人存在的。&/p&&p&马克思批评阿o瓦格纳:“在一个学究教授看来,人对自然的关系首先并不是实践的即以活动为基础的关系,而是理论的关系”。&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18&&[17]&/a&&/p&&p&在被恩格斯评价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说:&/p&&p&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aendliche)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19&&[18]&/a&&/p&&p&这段话表明,意识的真理性和客观性,不是靠物质做担保,而是人的实践,这叫物质决定意识吗?&/p&&p&“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一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20&&[19]&/a&&/p&&p&这说明环境这种客观存在,是先于人存在的吗?何况环境并不是独立于人存在的物质,不是不因人改变的规律。人们常把自然界称为环境,却被恩格斯等同于独立于人存在的物质和规律。&/p&&p&“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21&&[20]&/a&&/p&&p&这话的意思是“世界的本质(本源)是物质”? “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22&&[21]&/a&&/p&&p&如果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一致,应该说立脚点是“物质”吧?&/p&&p&就连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样的观点也是一致的:&/p&&p&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23&&[22]&/a&&/p&&p&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说的是“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24&&[23]&/a&,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这一著作还将他们这种共产主义者,称为“&b&实践的&/b&唯物主义者”&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25&&[24]。&/a&&/p&&p&而“社会存在”也好,“生活”也罢,难道是脱离实践的,脱离人的客观实在性、普遍性吗?&/p&&p&有人或许会拿出那句大陆考试常用到的马克思的话作为反驳:“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是对的,马克思在这反对的是认为观念先于物质的观点,但并没有说“物质决定意识”。且联系上下文看,这里的“物质”不是恩格斯那种脱离人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性,而是和人密切相关的“现实事物”。此言出自《资本论》1872年第二版的跋,联系紧接着的前文即可知:&/p&&p&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转化为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p&&p&而“移入人的头脑”,这并没有证明物质先于意识,反而表明意识已经存在,否则用什么“移入”,谁在“移入”?&/p&&p&直到逝世前几年,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仍在进行,成果正是《古代社会史笔记》(,又称《人类学笔记》、《民族学笔记》)。其中,马克思更注重不同,如西欧与印度、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的差异,此点国内“正统”学者也承认。&a href=&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E6%A1%8C%E9%9D%A2/%E9%A9%AC%E5%85%8B%E6%80%9D%E4%B8%8E%E6%81%A9%E6%A0%BC%E6%96%AF%E5%93%B2%E5%AD%A6%E7%9A%84%E5%B7%AE%E5%BC%82.docx#_edn26&&[25]&/a&而西方学者早已指出,马克思虽也以摩尔根的研究为基础,却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造力的投资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