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百家草莓种植园园大概多少钱一人?感觉好么?

襄阳草莓园年三十的可以去吗?_百度知道
襄阳草莓园年三十的可以去吗?
襄阳草莓园年三十的可以去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58上面找,有你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草莓园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2018南京草莓采摘地图!拿好这份超详细攻略,周末就出发!2018南京草莓采摘地图!拿好这份超详细攻略,周末就出发!老大秀才百家号南京人为什么喜欢摘草莓?因为亲手摘总感觉更加新鲜卫生因为正好周末体验一把农家乐因为在草莓棚提个篮子拍拍照多开心啊!小鸽哥已经为大家搜罗了南京8大草莓采摘地点地址、交通、电话、时间该搜的都替你们搜了可以说是无敌齐全了赶快马克一下准备出发吧!1、溧水傅家边精品草莓园傅家边草莓园在南京的名气可是顶呱呱的!阳春三月,情侣约会、亲友小聚、公司团建,想体验一把摘草莓的乐趣,首先都会想到这里。这里的草莓园够多够大,种植大户云集。比如傅家边农业生态园里的涧东村,家家种草莓。不仅如此,傅家边草莓园每年还会引进新品种,丰香、红艳、宁玉等等,其中红艳草莓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奶油草莓啦,人气非常高!大棚里的草莓你可以免费品尝,采摘的草莓价格会比市场价要高一丢丢,但不会差很多。在草莓大棚动手采摘,非常有乐趣。大巴:方式1:从南京坐大巴到溧水以后,坐1路、3路、8路车县政府下,斜对面有专线车。方式2:从南京坐大巴到溧水以后,直接打车估计50-60元一个人左右。方式3:长途大巴南京—溧水,再转到傅家边。自驾:机场路—宁高路收费站—天生桥路—栖凤南路—毓秀路—金牛北路—沿金牛北路傅家边生态农业园(傅家边精品草莓园)地址:江苏省溧水县洪蓝镇傅家边大队草莓园(草莓园往里走100米左右)2、高淳桠溪国际慢城穆家庄村近些年,高淳桠溪国际慢城渐渐成为南京人的一个采摘好去处。先不论其他,“草莓+慢城”的搭配,就能给人一种在悠闲时光中慢慢品尝草莓的美好感觉。大棚内的草莓的品质一级棒,果肉多汁,香甜可口。今年的温室大棚内,还特别引入香蕉牛奶口味的草莓,这可是在其他草莓大棚很少能品尝到的一种口味。吃完了草莓,还可以悠悠闲闲的在慢城散步,感受慢城的风情。绝对不失春日里的难得的好去处。公交:长途大巴南京——高淳,转至慢城自驾:机场高速—宁宣高速—双望路—桠阳线—老桠路地址: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穆家庄村村头时间:9:00-21:003、江宁汤山街道锁石村紧邻“草莓之乡”句容,汤山草莓的品质相当不错的!虽然名气没有那么响,可是人没有那么多啊!运气好的话,整个大棚就被你一个人包了。这里还种植了各种蔬菜、特色花卉和多种食用菌!汤山有些草莓大棚,就是句容人搬迁过来种植的,草莓品质相当好。这里还提供本地特色农家饭,体验传统农耕文化和乡村旅游观光服务。除了采草莓,还可以去附近的温泉泡汤,想着一边吃草莓,一边泡汤。香甜的草莓遇上暖和的温泉,甜蜜指数爆表!公交:方式1:乘55路(环北市场—悦民路)、309路(南京火车站—悦民路)、314路(华联紫金店—悦民路)到麒麟换乘123路至锁石下。方式2:乘南汤线(南京火车站—汤山)至锁石下。方式3:石门坎五洲家居装饰城乘坐121到达底站锁石生态园。自驾:沪宁高速公路马群出口—宁杭公路—麒麟—锁石村地址:汤山街道麒麟锁石村1号时间:8:30-17:304、江宁湖熟草莓园湖熟草莓园最大的优点是草莓高产,而且人没那么多。一家人周末上这里摘个草莓,散散心,也是非常惬意。作为南京的“鱼米之乡”,这里良田众多,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个放松的好地方。草莓园最主要的品种是奶油草莓,味道也很棒。自驾:龙蟠中路—内环东线—机场连接线—卡子门大街高架—沪蓉高速—长深高速—s337—友谊路—宝塔北路—赤山路地址:江宁区湖熟街道三界社区王家29号(湖熟小学附近)时间:09:00-16:00 周一,周四,周五,周六,周日5、八卦洲生态农庄眼下,鲜红诱人的草莓已经上市。在八卦洲,有很多农业园的草莓都等着人采摘。红杜鹃生态农业园、圭易农庄、派缘农庄、孙二娘农庄等等。八卦洲这里是有机肥种植的,草莓绿色、健康、无污染,可以边采边吃。大棚里的草莓长得丰硕甜美,十分讨喜。一颗颗红扑扑的,娇艳欲滴,颗粒饱满,水灵极了,让人看了就很有食欲呢!一边采摘草莓和蔬菜,一边在洲头看看柳林湿地,领略八卦洲的田园风光,不知不觉一下午就悠哉悠哉过去了。公交:167路至小城镇下——转481路公交到红杜鹃生态农业园站自驾:二桥连接线进入八卦洲鹂岛路直行——右转至中心路直行——(行至外沙村的门头处)左转进入红杜鹃生态农业园轮渡线路(免费):乘坐燕八航线(燕子矶-八卦洲)——转481路公交到红杜鹃生态农业园站下地址:八卦洲外沙村(红杜鹃农业生态园)时间:周一至周日 10:00-21:006、句容白兔镇句容白兔镇距离南京也就60多公里,这里的草莓名气很大,在全省的草莓中,它应该是头牌,有明宝红颊、枥木少女、奶油草莓等多个优质品种。据说这片水土是非常适合草莓生长的,家家户户都善于种草莓。所以你去了当地根本不用寻找,家家都有优质的草莓可以摘。公交:乘坐南京到句容的长途大巴,再转白兔镇自驾:沪宁高速—G42—G4011—S122地址:句容市白兔镇时间:9:00-21:007、浦口雨发生态园雨花生态园的蔬果基地非常大,色泽诱人的草莓如繁星般散布在绿叶之间,一进棚内,沁人心脾的幽香扑鼻而来。除了奶油草莓之外,还有新品种鸿雁,个个都是大块头、水分十足,而且还有盆栽草莓售卖。时不时摘起一个草莓塞进嘴里,不一会儿上扬的嘴角便沾满了红色的草莓汁,幸福满满,快乐满满。雨花生态园园区内交通便捷,不用担心停车位的问题,喜欢的话还能买上一盆搬回家。公交:686路公交专线(江浦客运站—雨发生态园)自驾:方式1:长江大桥—浦珠路—宁合高速—板桥汽渡出口方式2:沿山大道—雨发生态园地址:南京市浦口区沿山大道雨发生态园时间:全天8、浦口花旗村林庄草莓园立春之后就想去寻找春的气息了,老山是个非常不错的去处,果乐草莓园就位于花旗村林庄组,每年春冬两季都能采摘。来源:龙虎网采完草莓顺便逛一下浦口的老街,这里的旧屋子特别有上个世纪的感觉,缓慢的生活节奏,让人感到分外惬意,来这里采草莓是再合适不过了。公交:乘地铁3号线到泰冯路站转s8到雄州站下,换乘621路至龙袍客运站自驾:宁合高速公路、南京绕城高速公路地址:南京市浦口花旗村林庄时间:9:00-21:00除了摘草莓的地方小鸽哥还为你们整理了挑草莓的tipsTips:1、采摘的时候要避开奇形怪状和颜色过于艳丽的草莓2、清洗草莓的时候不要摘草莓蒂,要用流动的水清洗3、草莓不易保存,最好吃多少买多少。周末一起相约摘草莓吧!小鸽哥在后台等着你们戳我如果网络资料有偏差,也可以捉虫小鸽哥会给你们置顶纠错的!素材来源:微博见水印、大众点评、百度糯米等南京周末游整理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老大秀才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分享快乐,人生让我们一起成长!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湖北襄阳地区能露地种植草莓吗?_百度知道
湖北襄阳地区能露地种植草莓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貌似一般都在大棚中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农业银行卡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本页链接:
网友们正在为您出谋划策,请耐心等待!
猜你感兴趣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中国书法》百家讲坛第十三讲:米芾
《中国书法》百家讲坛
第十三讲:米芾
米芾(读音:mǐ f& ),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今江苏镇江)。
  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勋臣,高祖、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辅,官职。其母阎氏,曾为宋英宗皇后高氏的乳娘。
  米芾曾任、书画博士、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初师当时某位秀才,后是欧阳洵、,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又转师、,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与、、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其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山水,人称,富有创造性。
  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
  著《山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
  米芾书法宋代以来,为后世所景仰,其作书谓“刷字”,意指其作书行笔方法与前人不同。
  《》载:“初见徽宗,命书《周官》篇于御屏。书毕,掷笔于地,大言曰:‘一洗恶札,照耀皇宋万古。’徽宗潜立于屏风后闻之,不觉步出纵观。”公元1107年,米芾病逝,享年57岁。
《宋史》列传第二百二文苑五
  米芾,字元章,吴人也。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旧恩,补浛光尉。历知县、涟水军,太常博士,知军,召为书画学博士,赐对便殿,上其子友仁所作《楚山清晓图》,擢礼部员外郎,出知军。卒,年四十九。
  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画,自名一家,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
  精于鉴裁,遇古器物书画则极力求取,必得乃已。尝摘其诗句书扇上,苏轼亦喜誉之。
  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观之。而好洁成癖,至不与人同巾器。所为谲异,时有可传笑者。
  无为州治有巨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又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
  尝奉诏仿《黄庭》小楷作《千字韵语》。又入宣和殿观禁内所藏,人以为宠。
1.家庭背景
  米芾五世祖米信,宋初勋臣。《宋史》卷261有传,五年(994年)卒,六十七岁。高祖、曾祖多系武职官员。芾父字光辅,官左武卫将军(一说米芾父名“佐”,《米芾生卒年岁订正及其它二三事考》中认为后世称“父佐”当误。依据是米芾之孙米宪辑录《宝晋斋山林集拾遗》卷首附载的《故南宫舍人米公墓志》中谈到米芾父亲处云:“父致仕,左武卫将军。”后人则讹为“父佐,左武将军,”也许把“致仕”的仕字讹为“佐”字,又把致字脱去的缘故。)赠、会稽(县)公。米芾《书史》云:“濮州李丞相家多书画,其孙直秘阁李孝广收右军黄麻纸十余帖,辞一云白石枕殊佳……后有先君名印,下一印曰‘尊德乐道’。今印见在余家。先君尝官濮,与李柬之少师以棋友善,意以奕胜之,余时未生。”由此知米芾在未出生时,其父曾在濮州为官,喜爱书画艺术,并精于鉴赏,且“尊德乐道”。
  芾母阎氏,因其“侍宣仁皇后藩邸,出入禁中,以劳补其子为殿侍,后登,恩补校书郎、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逾年,召为书画博士,擢礼部员外郎,知淮阳军。”《宋史》、《京口耆旧传》、《丹徒县志》、《襄阳县志》、《全宋诗》、《鸡肋编》等均有载。《米海岳年谱》谓芾母“赠丹阳县太君”。[1][2][3]
2.米芾出生
  米芾出生于仁宗皇佑三年(1051年)。米芾《太师行寄王太史彦舟》云:“我本生辛卯两丙运,今岁步亦然。”又《晋太保谢安石帖后》有句云:“余年辛卯,今太岁辛已,大小运丙申丙辰,于辛卯月辛丑日,余于辛丑丙申时获之,此非天耶?”宋仁宗皇佑三年(1051年)是辛卯年,米芾有一方印曰:“辛卯米芾”。由此知米芾生于公元1051年无疑。
3.少年米芾
  《韵语阳秋》卷14载:“元章始学书,其变出于王子敬。”“《襄阳学记》乃罗逊书
,元章亦襄阳人。始效其体至于笔换,沉着痛快处,逊法其能尽耶?”《襄阳县志·古迹》:“襄州新学记碑:贞元五年撰,罗让行书。……罗让字,……让书襄阳学记最有名。米元章始效其作,后乃超迈入神耳。宋人避英宗本生于濮安懿王讳,故或称罗逊”。米芾《群玉堂米帖》自叙云:“余初学颜书,七、八岁作字,至大一幅,书简不成。”由此知,米芾是七、八岁时开始学习书法、启蒙老师是襄阳书家罗让(或称罗逊)。
  翁方纲《米海岳年谱》:“五年,手帖云:余年十岁,写碑刻,学周越、苏子美扎,自成一家,人谓有笔法,闻而恶之。”“五年庚子”,即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年)。
  邹演存《米公祠及米芾族裔脉源考》:“自四年(1067)随母阎氏离乡到京都,其母内廷侍侧英宗,他自然邀幸得迁,……。”
4.米芾仕途
  魏平柱《米芾年谱简编》:“神宗熙宁元年戊申(1068年),恩荫入仕为校书郎当在本年。”《全宋词》:“以母侍宣仁皇后藩邸,恩补校书郎……。”《京口耆旧传》、《襄阳县志》、翁方纲《米海岳年谱》等载:“黻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恩补秘书省校书郎。”
神宗熙宁三年庚戌(1070)二十岁,由秘书省校书郎改尉。
  神宗熙宁八年乙卯(1075)二十五岁,十月前在临桂尉、含光尉任,十月后官长沙椽至神丰五年壬戌(1082)三十二岁。
  神宗元丰八年乙丑(1085)三十五岁,官从事。
  哲宗元佑七年壬申(1092)四十二岁,知雍丘县。
  哲宗元佑九年甲戌(1094)四十四岁,由雍丘县令改监中岳祠()。
  哲宗绍圣四年丁丑(1097)四十七岁,在涟水军使任上。
  哲宗元符二年乙卯(1099)四十九岁,由涟水军使任改除拨发。
  徽宗元年辛已(1101)五十一岁,发运司属官,在江淮间。
  徽宗崇宁二年癸未(1103)五十三岁,由发运司属官改太常博士、书学博士。
  徽宗崇宁三年甲申(1104)五十四岁,仲春尚在书学博士任,后知无为军。
  徽宗崇宁五年丙戌(1106)五十六岁,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
  徽宗大观元年丁亥(1107)五十七岁,知淮阳军。
5.米芾子女
  神宗熙宁七年甲寅(1074年),二十四岁的米芾在临桂尉任上,长子米友仁出生。友仁,小名尹仁、寅孙、鳌儿,字元晖,人称小米。
  翁方纲《米海岳年谱》附考云:“盖生于寅岁,故以寅为小名。由此考之,友仁当生于熙宁七年甲寅也。”
  《全宋词》:“友仁,字元晖,自称懒拙老人。芾子。生于熙宁五年(1072)力学嗜古,亦善书画,世号小米。仕至、敷文阁直学士。二十年(1151)卒,年八十。”
  《故南宫舍人米公墓志铭》称,芾有五子,只长子友仁知名。米芾《题赠叔晦》:“叔晦之子道奴、德奴、庆奴,仆之子鳌儿、洞阳、三雄。”《宝晋斋法书赞》卷19载米芾一帖云:“能书第二儿,二十岁化去,刳吾心肝,至今皓首之由也。”又《晋纸帖》中云:“老来失第三子”。这两个儿子可能就是上面提到的“洞阳”、“三雄”。另二子不详,或是二女。《耆旧续闻》云:“世传米芾有洁癖。方择婿,会段拂字去尘。芾曰:‘既拂矣,又去尘,真吾婿也。’以女妻之。”《池北偶谈》曰:“段拂、吴激皆米元章婿。拂南渡后仕至。激字彦高,入金为,乐府与齐名”。
6. 结交苏轼
  苏轼年长米芾十五岁。
  米芾《画史》有言曰:“吾自从事过黄州,初见公(苏轼)酒酣曰:‘君贴此纸壁上’。观音纸也,即起作两竹枝、一枯树、一怪石见与。后晋卿借去不还。”
 《独醒杂志》云:“元丰中过黄州,识苏子瞻,皆不执弟子礼特敬前辈而已”。
  《跋米帖》:“米元章元丰中谒于黄冈,承其余论,始专学晋人,其书大进。”
  魏平柱《米芾年谱简编》云:“米芾到黄州拜访苏轼无疑,但是,均未言何年、月、日。”因此,研究者有三说:(一)元丰四年说。(二)元丰五年说。《苏轼简明年谱》于元丰五年下云:“米芾、董钺、道士杨世昌等来访雪堂。”《苏文公诗编注集总案》谓米芾来黄州访苏轼在元丰五年三月。(三)元丰七年说。翁方纲《米海岳年谱》引叔皮《跋米帖》,系米芾访东坡于元丰七年甲子。魏平柱《米芾年谱简编》:“三说中以元丰七年说最为不确。东坡晚年(建中靖国元年)有‘恨二十年知元章不尽’之语,如元丰七年初识,则相差三年。元丰四年虽恰为二十年,然雪堂未建,米芾访雪堂则为虚。”故元丰五年之说较可信。
  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五十一岁的苏轼六月知登州,十月以礼部郎中召回京,十二月二十日到京。有《与米元章书》:“某自登赴都,已达青社……。复思东坡相从之适,何可复得?”“惟千万节哀自重。”由此推知,芾父当逝世于本年或本年前一、二年。芾父有“中散大夫,会稽(县)公”之赠,会稽距杭州甚近。时年米芾官杭州从事。
  《全宋诗》卷821苏轼有《次韵米黻二王跋尾二首》。哲宗元佑二年(1087年)米芾诗《题子敬范新妇唐摹帖三首》。米芾《书史》云:“当时唱和者黄庭坚一首、诗三首,吕升卿二首,刘诠二首……,共成一轴,亦为此诗之和诗。”当年(1087年)六月或七月,苏轼等十六人于王晋卿晏集。绘《西园雅集图》,米芾作《西园雅集图记》
  哲宗元佑四年(1089年),米芾在。时年五十四岁的苏轼,四月出京,六月往扬州访米芾,七月初三日到杭州。苏轼《书米元章藏帖》:“元佑四年六月十二日与章资平同过元章。”《与米元章》书三则,有言曰:“某以疾请郡,遂得…,重辱新诗为送,词韵高雅,行色赠光,感服不可言也。”又《与钱穆父》书曰:“前日作《米元章山砚铭》。此砚甚奇,得之于之侧。……因山作砚其理如云。过扬且伸意元章,求此砚一观也。”《东坡全集》卷75有《米黻石钟山砚铭》一首。
  哲宗元佑七年(1092)年,四十二岁的米芾知雍丘县。翁方纲《米海岳年谱》云:“七年壬申九月,苏子瞻自扬州召还,元章知雍丘,具饮饷之。既至,则又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纸三百列其上,而置馔其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坐。每洒一行,即伸纸共作字。以二小吏磨墨,几不能供。薄暮,洒行既尽,乃更相易携去,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东坡有《与米元章》二书。其一中曰:“过治下得款奉,辱至礼之厚,愧幸兼极。”其二中曰:“临辱访,欲往谢,又蒙惠诗,欲和答,竟无顷刻暇,愧负可谅。”由此知,米芾在这期间也访过苏轼,雍丘距京较近。
  宋·赵令畴《候鲭录》卷7载:“东坡在,设客十余人,皆一时,米元章在焉。酒半,元章忽起立,云:‘少事白吾丈,世人皆以芾为颠,愿质之’。坡云:‘吾从众’。坐客皆笑”。魏平柱《米芾年谱简编》云:“此事当发生在苏轼知扬州之后,米芾令雍丘之前”。
  苏轼《记张元方论麦虫》:“元佑八年五月十日,雍丘令米芾有书,言县有虫食麦叶而不食实。”
  《京口耆旧》云:“建中改元(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即1101年,—笔者注),坡归自岭外,与客游金山。有请坡题名者。坡云:‘有元章在’。米云:‘某尝北面端明,某不敢。’坡抚其背云:‘今则青出于蓝矣’。元章徐曰:‘端知我者也’。自尔益自负矣。”当年,苏轼染疾,米芾多次谒并送麦门冬饮子于北沙。东坡有诗《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八月中秋,米芾得苏轼去世噩耗,作《苏东坡挽诗》五首。序中有云:“辛巳中秋,闻东坡老向以七月二十八毕此世。”
  苏轼《与米元章》书九首中有“岭海八年…独念元章”,“恨二十年相从,知元章不尽”之语。
  米芾《书紫金砚事》:“苏子瞻携吾紫金砚去,嘱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敛。传世之物,岂可与清静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
米芾自幼爱好读诗书,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慧,六岁时能背诗百首,八岁学书法,十岁摹写碑刻,小获声誉。十八岁时,继位,因不忘米芾母亲阎氏的乳褓旧情,恩赐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负责当时校对,订正讹误。从此开始走上,自到1107年卒于任。米芾一生官阶不高,这与他不善官场逢迎,又为人清高有关。米芾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善官场逢迎。使他赢得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玩石赏砚钻研书画艺术,对书画艺术的追求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他在别人眼里与众不同,不入凡俗的个性和怪癖,也许正是他成功的基石。他曾自作诗一首:“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他就是这样一个把书画艺术看得高于一切的 人。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虽然画迹不传于世,但书法作品却有较多留存。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杰出代表。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
  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笔法,如“门”字右角的圆转、竖钩的陡起以及蟹爪钩等,都集自颜之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当来自欧字的模仿,并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传师的行书面目或与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学段季展,“独有四面”、“刷字”也许来源于此;褚遂良的用笔最富变化,结体也最为生动,合米芾的脾胃,曾赞其字,“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
  元丰五年(1082)以后,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只一年就得到了王献之的《》。这先人为主的大令帖,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总觉得右军不如其子。但生性不羁的米芾并不满足于王献之的字,早在绍圣年间就喊出了“老厌奴书不换鹅”,“一洗二王恶札”。米芾据说学过羊欣,说,“海岳仙人不我期……笔下羊欣更出奇”。那么米芾学羊欣大概在卜居海岳庵,是元祐六年之后的事情了。
  尽管如此,米书并没有定型,近在元祐三年书写的《》、《殷令名头陀寺碑跋》、《》写于一个半月之内,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还没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门槛。直到“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以为主”时才最后完成了自己风格的确立,大概在五十岁以后。
  这定型的书法面目,由于米芾过于不羁,一味好“势”,即使小楷如《向太后挽词》也跃跃欲试。这“势”固是优点,但同时又成了他的缺陷。“终随一偏之失”,褒贬分明如黄庭坚者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公道的。黄长睿评其书法,“但能行书,正草殊不工”,当时所谓“正”,并无确指,不一定是现在的“正楷”,倘指篆隶,倒也恰当。现存的米芾篆隶,的确不甚工,草书也写得平平。他后来对唐人的草书持否定态度,又囿于对晋草的见识,成绩平平自然在所难免。
  米芾作书十分认真,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米芾自己说:“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外记》)。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米芾以书法名世,为之一,若论体势骏迈,则当属第一。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努力。他三十岁时在为官,曾见岳麓寺碑,次年又到访碑,且都题了名。元祐二年还用画六幅、徐浩书二帖与石夷庚换李邕的《多热要葛粉帖》。证之其书法,二十四岁的临桂龙隐岩题铭摩崖,略存气势,全无自成一家的影子;三十岁时的《》题跋,亦使人深感天资实逊学力。
  米老狡狯,偶尔自夸也在情理中,正如前人所云“高标自置”。米芾自叙学书经常会有些故弄玄虚,譬如对则称“臣自幼便学颜行”。但是米芾的成功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丝毫没有取巧的成分,米芾每天临池不辍,举两条史料为证:“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钟(繇)、索(靖)也,可永勉之。”他儿子说他甚至也不忘写字。(据孙祖白《米芾米友仁》)。米芾富于收藏,宦游外出时,往往随其所往,在座船上大书一旗“米家书画船”。
  米芾晚年居润州丹徒(今属),有山林堂。故名其诗文集为《山林集》,有一百卷,现大多散佚。目前传世有《宝晋英光集》。米芾能书又能诗,诗称意格,高远杰出,自成一家。尝写诗投许冲元,自言“不袭人一句,生平亦未录一篇投豪贵”,别具一格为其长,刻意求异为其短。
  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米芾自著的《画史》记录了他收藏、品鉴古画以及自己对绘画的偏好、审美情趣、创作心得等。这应该是研究他的绘画的最好依据。
  米芾的成功在于通过某种墨戏的态度和母题选择达到了他认可的文人趣味。米芾意识到改变传统的绘画程式和技术标准来达到新的趣味的目的。究其原因:米芾首先是一个收藏宏富的收藏家,鉴定家,对历代绘画的优劣得失了然于胸,更多考虑的是绘画本体的内容;而苏轼首先是一代文豪,然后才以业余爱好者的身份来发表他的绘画观,较多地以诗(文学)的标准来衡量、要求绘画,固然不乏真知灼见,但终究与画隔了一层。
  所以后人多是把米芾当作画家,把苏轼当作美术理论家来看的。心中叨念的是苏轼的画论,而手中实践的却是米家,尽管苏轼有画传世而米芾一无所有。作为历史研究,不能不指出米芾的美术思想远比苏轼超出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
  其子米友仁书法继承家风,亦为一代。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学米芾者,即使近水楼台如者也不免有失“艰狂”。宋、元以来,论米芾法书,大概可区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是褒而不贬,推崇甚高;一种是有褒有贬,而褒的成分居多。持第一种态度的,可以苏轼为代表。
  米芾作为北宋著名的画家,处在一个的成熟时代,其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米芾在上成就最大,但他不喜欢危峰高耸、层峦叠嶂的北方山水,更欣赏的是瞬息万变的“烟云雾景”,“天真平淡”,“不装巧趣”的风貌;所以米芾在艺术风格里追求的是自然。他所创造的“米氏云山”都是信笔作来,烟云掩映。
  米芾的书法在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
  明代《》谓:“吾尝评米字,以为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皇帝的询问书法,米芾自称自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从现存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又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王觉斯、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子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米芾除书法达到极高的水准外,其书论也颇多。著有《》、《》、《》、《评字帖》等。显示了他卓越的胆识和精到的鉴赏力,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但过头话也不少,诮颜柳、贬旭素,苛刻求疵。
  米芾除书法达到极高的水准外,其书论也颇多。著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评字帖》等。显示了他卓越的胆识和精到的鉴赏力,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但过头话也不少,诮颜柳、贬旭素,苛刻求疵。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蜀素帖》、《方圆庵记》、《》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称“米氏云山”,但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但目前唯一能见到的,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米画”——《》,画一珊瑚笔架,架“金坐”二字。然后再加上米点和题款,水便赫然而出。米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
  米芾今所留存于世的大多为小字,大字的仅有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多景楼诗》、东京国立艺术馆的《虹县诗》、北京的《》。
《研山铭》
  《研山铭》手卷,水墨纸本,高36厘米,长138厘米,分三段。第一段为米芾用澄心堂纸书写三十九个行书大字:“研山铭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前轩书。”在运笔上刚劲强健,具奔腾之势,筋雄骨毅,变化无穷。结字上,自由放达,倾侧之中含稳重,因而端庄之中婀娜多姿,较之《多景楼诗》、《虹县诗》少些飞白灵动,更具刚劲、奔腾、沉顿雄快,乃米书成熟之作,为米芾书法中之精品。启功先生赋诗赞曰:“羡煞襄阳一枝笔,玲珑八面写秋深。”
  此卷第二段绘研山图,用篆书题款为:“宝晋斋研山图不假雕饰,浑然天成”。“研山”是一块砚台,在研山奇石图的各部位,用隶书标明:“华盖峰、月严、方坛、翠峦、玉笋下洞口、下洞三折通上洞、予尝神游於其间、、遇天欲雨则津润、滴水小许在池内、经旬不竭。”
  第三段为米芾之子米友仁的行书题识:“右研山铭,先臣芾真迹,臣米友仁鉴定恭跋。”米芾外甥金代题跋:“鸟迹雀形,字意极古,变志万状,笔底有神,老人王庭筠。”尤长笔法的书画家题作隽永的跋尾:“研山铭为李后主旧物,米老平生好石,获此一奇而铭,以传之。宣其书迹之尤奇也,昔董思翁极崇仰米书,而微嫌其不淡然。米书之妙,在得势如天马行空,不可控勒,故独能雄视千古,正不必徒从淡求之。落此卷则朴拙疏瘦,岂其得意时心手两忘,偶然而得之耶,使思翁见之,当别说矣。戊子十一月,陈浩题。”前首相犬养毅题迎首:“鸢飞鱼跃”。
  钤印有:内府书印(三次)、宣和、双龙圆印、绍兴,的“长”、“悦生”(二次)、于腾、味腴轩、于腾私印、郯人、受麟(二次)、受麟私印、飞卿、莩子、石甫、湘石过眼。印、立崖、陈浩之印、七十四翁、梦德星庵、梦庐审定真迹、柯氏九思私印等23方。著录于《南村缀耕录》元·陶宗仪卷六刻《宝晋斋研山图》、《明·张丑真迹目录》、《》、《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历代著录法书目》、《中国书法史》、《有邻大观》、《书道全集第十五卷》、《》、《米芾墨迹三种》、《米芾、米友仁》、《宋四家书法字典》、《米芾》、《历代书法论文选》、《行书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中国行书大字典》、《中国书画》等18部书籍。
  此手卷流传有序,曾经入北宋、南宋宫廷。时被右承相贾似道收藏。递传到元代,被元代最负盛名的书画鉴藏家收藏。
  清代年间,被书画鉴赏家,成都知府于腾收藏。
  由于历史的原因,此卷不幸流落到,被日本有邻博物馆收藏。
  看过中贸圣佳国际拍卖公司由境外征集请回的米芾《研山铭》书法原作后,先生说:“能在的北京看到米芾的《研山铭》,饱了眼福。过去看《研山铭》的照片高兴,临《研山铭》高兴。今天我90多岁了,看到了真的《研山铭》原作,是眼福啊!能多看几天就多看几天。”
《蜀素帖》
  《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元祐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
  “蜀素”是北宋时四川造的质地精良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装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宝,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蜀素帖》经宋代(浙江吴兴)郡守收藏二十年後,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八月,米芾立林希邀请,结伴游览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请米芾书写,米芾才胆过人,当仁不让,一口气写了自作的八首诗。卷中数诗均是当时记游或送行之作。卷末款署“元祐戉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黻记”。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蜀素帖》明代归、董其昌、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故宫博物院。
  米芾喜爱砚台至深?为了一台砚,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顾大雅。一次让米芾以两韵诗草书御屏,实际上也想见识一下米芾的书法,因为宋徽宗也是一个大书法家,他创造的””也是很有名气的。米芾笔走龙蛇,从上而下其直如线,宋徽宗看后觉得果然名不虚传,大加赞赏。米芾看到皇上高兴,随即将皇上心爱的砚台装入怀中,墨汁四处飞溅,并告皇帝:此砚臣已用过,皇上不能再用,请您就赐予我吧?皇帝看他如此喜爱此砚,又爱惜其书法,不觉大笑,将砚赐之。米芾爰砚之深,将砚比做自己的头,抱着所爱之砚曾共眠数日。他爱砚不仅仅是为了赏砚,而是不断地加以研究,他对各种砚台的产地、色泽、细润、工艺都作了论述,并著有一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米芾一生非常喜欢把玩异石砚台,有时到了痴迷之态。据《梁溪漫志》记载:他在无为做官时,听说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石,当时人们出于迷信,以为神仙之石,不敢妄加擅动,怕招来不测,而米芾立刻派人将其搬进自己的寓所,摆好供桌,上好供品,向怪石下拜,念念有词:我想见到石兄已经二十年了,相见恨晚。此事日后被传了出去,由于有失官方体面,被人弹劾而罢了官。但米芾一向把官阶看的并不很重,因此也不怎么感到后悔,后来就作了《拜石图》。作此图的意图也许是为了向他人展示一种内心的不满。李东阳在《》时说:“南州怪石不为奇,士有好奇心欲醉。平生两膝不着地,石业受之无愧色。”这里可以看出米芾对玩石的投入与对傲岸不屈的刚直个性。大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情怀。并开创了玩石的先河。
  米芾的书画水平很高,尤其临摹功夫很深,我们现今看到的“二王”的一些作品,都不是“真迹”,而是米芾的仿制品。传说,有一次,一个书画商人拿着一幅唐人的真迹,扣开了米芾的大门,有意要卖给米芾。价钱有点高。米芾说,你先放这里,五天后你再来,我若要,你把钱拿走;我若不要,你把画拿走。米芾说完,商人走了。到了第七天,商人来了。米芾说,画我看了,不错,价钱太高,你又不让价,就请你把画拿走吧,说着把画打开,并说,你看好,是不是这张画。商人客气地答道:没错,是是是。商人把画拿走了。第二天,商人拿着画又来了,
  一见面米芾就笑着说,我知道你今天准来,有朋友请我,我都没去,在这儿等你。商人心里马上明白了,说:是我眼拙,把您的临本拿走了,今天特来奉还。米芾大笑道:你不来找我,我也一定会去找你,你拿走了临本,我心里特别高兴,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好了,原本你拿走,临本还给我。商人取起原本真迹,临本还给米芾。米芾拿此事在朋友中叙说,每次都笑得前仰后合。
  早期书画签名
  他的书画作品多为人所收藏。今人恰恰可以从他自己的书画题签上发现“芾”的读音。原来,米芾早先签名都写作“黻”字,而“黻”字只有一个读音,即念作“f&”(夫)。米芾在自己写的《〈王子敬帖〉跋》中说:“崇宁元年(1102年)五月十五日,易跋手装,时以芾字行,适一纪。”一纪就是12年,从崇宁元年往前推算12年,即为元佑六年(1091年),这年米芾41岁。也就是说,元佑六年(1091年)米芾41岁时,才改称米黻为米芾,这个“芾”是由“黻”改来的,自然应当读作“f&”(夫)。与“f&i”(肺)音毫不相干。
(日第二版)
  米芾保留着一些阿拉伯穆斯林传统的举止,使汉族人不理解,所以有人就称其“颠狂”,并送其外号“米颠”,他听了也不介意。米芾还保持穆斯林随时都身有“大小净”的习惯。伊斯兰教规定,每次祈祷必须有大、小净。米芾保持这一穆斯林习惯,每天洗涤身手若干遍,并且是舀水浇手,这正是穆斯林保证水清洁的传统做法。又由于穆斯林认为火焰是将来后世里惩处罪行的,同时认为恶魔是用火为原料所造化,因此米芾对他自己官服上的火焰图案大不满,竟在为朝廷举行祭祀大典前洗涤了礼服上的火焰图案,终因违规而被免职。其实,米芾就是为了不去参加具有偶象崇拜的祭祀大典,虽然丢了官,但保持了信仰。世上还有米芾拜石的传说,其实也是误解。穆斯林每日要五次面向麦加天房方向向真主礼拜祈祷,前面必须要有墙壁、布幔、大石块等无人物、动物形象的物体遮挡,也就讹传为米芾拜石。
  ,原名宝晋斋,位于无城内,是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于宋徽宗崇宁年间守无为军时所建。
米芾(年)字元章,祖籍由太原迁居湖北襄阳,人称“米襄阳”。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时人感其德政,在他离任去世后,于米公军邸的旧址上建米公祠以示纪念。米芾崇尚晋人法帖与名画,广为搜求,不惜耗费巨金。相传他得王羲之的《王略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八月五日帖》及的名画《净名天女》,的名画《观音》等真迹后将自己的书斋题名为“宝晋斋”,并将收藏的晋人法帖勒石上碑,称《宝晋斋贴》。后遭兵火,石刻残损,继任无为军守葛祜之据米芾拓本重刻,与米刻残石同置官署,后来曹之格任无为通判,又重新摹刻,并增家藏晋帖,及米芾书法多种于咸淳四年(1168年)刻成,名为《宝晋斋法帖》是帖共十卷,第一至第五卷除米刻谢安《八月五日帖》与王献之《中秋帖》外,全是王羲之书;第六、七两卷为王献之书;第八卷为王羲之四子书;第九、十两卷为米芾书。原刻至近代又毁于兵火。只有米芾篆书《宋真宗御制文宣王赞》因在学宫戟门,且埋在地下,才保存下来。
  时值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他将3种法帖摹刻上石,并于“宝晋斋”前掘池建亭,即墨池、投砚亭。他公余之暇在此读书挥毫,还在公署西侧立一形如老翁之石,每天抱笏揖拜,时人以为怪癖,故称此石为“拜石”。原斋毁于兵火,后多次重建,光绪丁丑知县,建米公祠3楹,门居中,于池之左右盖耳房3间,环池循势垒假山,并搜集米公遗刻“墨池”、“画菜”2碑和其它石刻入祠内。
  现在,米公祠所藏碑刻较前为多,主要是晋唐以下历代名家书刻,计一百四十多方,出自五十余位书家之手。有徐楷、、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赵孟兆页 、、祝允明、文征明、、王守仁、、文天祥、、成亲王等人的法帖。行、草、篆、楷各种书体无不具备,各种流派争妍斗艳,各种风格,尽呈异彩,令人敬羡不已。米公祠作为全省重点文保护单位,它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享誉国内外,尤其在、日本等国较有影响,每年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寻访。
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
  千古涟漪清绝地。
  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
  水浸碧天天似水。
  广寒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生。
  鳌戴三山,顷刻随轮至。
  宝月圆时多异气。
  夜光一颗千金贵。
  “玩月”亦即赏月。这首词是作者知军期间,登当地名楼——海岱楼赏月时的感怀之作。
  词的上片,首先从海岱楼所处的地理位置入手。
  “千古”一句,总写涟水全境形胜之处。涟水为,当时境内有中涟、西涟、东涟诸水,夺淮入海亦经此地,且东濒大海,北临运河,水乡清绝,故以“涟漪”称之。然后特出一笔,写海岱楼高,拔地而起,“下瞰秦淮尾”,以夸张之笔,极写此楼之高。
  “水浸”二句承“下瞰”而来,转写水中浸沉着的碧天;然后又由如水的碧天联想到“广寒宫阙”,接触到“月”,从而为下片写月出作好铺垫。“广寒宫”,非实写,是由水中碧天联想而来。上片用笔,皆“人间世”三字上凝结,“广寒宫”也是为修饰“人间世”而出现的。
  词的下片写“玩月”。但首句却不去写月,而是写“海市”。“海市”即我们常说的“海市蜃楼”,晋伏琛《三齐略记》和宋《》等文献都曾叙述过“海市”的繁华热闹。但这首词中的“海市”乃是虚写,实际上只是写海,从而为月出再次作辅垫。如此再三铺垫之后,终至,“鳌戴,顷刻随轮至。”鳌戴三山,系我国古代神话。“三山”,指海中的仙山方壶(一曰方丈)、瀛洲、,山下皆有巨鳌(大龟)“举首而戴(顶)之”,“三山”因此不再漂钙动(详见《。汤问》)。“轮”指月亮。
  米芾这两句写月出,倒不象前人那样直截了当,表面看来是写“三山”随月轮而至,似以写“三山”为主。实际上还是写月,“三山”只是作为月的被动物出现的,月未出时“三山”暗,月出则“三山明,好象顷刻之间来到眼底。这是一种借此写彼的笔法。这两句不仅充满了神话色彩,而且写得神采飞动,”顷刻“一词,写月轮出海,凌厉之至,神气倍生。而最后两句:”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则是真正写”玩月“”夜光“,指月亮。夜光又为珠名,故以”一颗千金贵“称述之,这是巧借同名之珠以赞美圆月之可贵。这两句,前句重其”异“,后句重其”贵“。因其”异“,始见其”贵“。古人把月视为群阴之宗,崇拜备至。这两句包含着作者对于月的种种幻想与评价。
  这首词气魄宏大,选材造语奔逸绝尘,给人以玲珑圣洁之惑。如“鳌戴”两句尤为沉着飞翥,有超逸之妙。此词风格堪称豪放,深得苏轼、王安石等大家的赏识。
水调歌头·中秋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
  我来对景,不学解悲愁。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录,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韵悠悠。
  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
  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
  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此词写中秋之夜,借中秋赏月之机,表白了词人为人的,也流露了他对“从仕数困”的些许幽恨。全篇用笔空灵回荡,而自有清景无限,清趣无穷,表现出米芾“为文奇险,不轨辙”的特有风格。
  米芾写中秋赏月,却,故意撇开月亮,先写自己晚来的秋意感受。“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征人的习俗,砧上捣衣之声表明气候转寒了。墙边蟋蟀鸣叫,亦是触发人们秋思的。《秋来》诗云:“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米芾这两句着重写自己的直觉,他是先听到急促的砧声而后感到飒飒秋风之来临,因此,才觉得仿佛是砧声送来了秋风。同样,他是先听到蟋蟀悲鸣,而后才意识到时令已届高秋了。
  接着米芾说:“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秋”,表现出他的旷逸豪宕的襟怀。他这句抝折刚健之笔使文气为之一振。因为砧声和蟋蟀等秋声,毕竟要给人带来一种凄凉的秋意,而倔强的词人不愿受其困扰。所以,接着他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了。
  可是“凄凉兴况”偏不那么容易收拾,酒后反而心里加倍感到不胜其幽僻孤独。才说“不学宋玉解悲愁”,强作精神,是一扬,这里“倍觉不胜幽”,却是一跌,如此一来,作者闻秋声而引起的内心感情上的波澜起伏,就充分表露了出来。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就这个时候,一轮明月出来了。月到中秋分外明,此时,明月以它皎洁的光辉,把宇宙幻化为一个银色的世界,也把作者从低沉压抑的情绪中解救出来,于是词笔又一振。
  至此,词人才托出一轮点明题意。“多情”二字是词人的感情几经折腾之后说出的,极其真切自然,使人感到明月的确多情。反复渲染令的秋意,从反面为出月铺垫,以“自有”二字转折,使一轮明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用笔颇为奇妙。
  下片写赏月时自己月光下“横玉笛”、“倒金瓯”、“倚栏干”乃至“醉困不知醒”的情景。“怅襟怀”的“怅”字承接上下片,巧妙过渡,既照应上片“不胜幽”的“凄凉兴况”,又启下片的赏月遣怀。
  “横玉笛,韵悠悠”,玉笛声本富有优美情韵的,而的中秋月下吹奏,那更是妙不可言,可是词人马上想到要借此清时良夜,痛痛快快大饮一场。
  “遍倚栏干十二”,说明他赏月时间之长,赏览兴致之高,于是他不由神与物游,生发出对宇宙对人生的遐想。
  “宇宙若浮萍。宇宙如此之大,作者却视之若浮萍,不只见出他心胸神思飘逸,更是物我合一之际内心的真实感受,读来令人心弛神往。境界如此之美,兴致自然更高,于是词人不觉豪饮大醉。结句”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不再写赏月饮酒之后的种种,以不结之语收束了全词,给人留下巨大的想象余地。
  这首词自东坡著名的同题词之后,能独树一帜,勇于创新,确有其独特的妙处:赏月不写月华,偏道个人“对景”之感,清景之中见出清趣,颇值用心玩味。
洞庭芳·咏茶
  雅燕飞觞,清谈挥麈,使君高会群贤。
  双凤,初破缕金团。
  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
  轻涛起,香生玉乳,雪溅紫瓯圆。
  娇鬟,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
  座中客翻愁,酒醒歌阑。
  点上纱笼画烛,花骢弄、月影当轩。
  频相顾,馀欢未尽,欲去且留连。
  这是一首饶有情韵的咏茶词,上片咏宴集烹茶,细致优雅;下片引入情事,兼写捧茶之人。
  上片前三句写群贤高会宴饮的情状,为下文咏茶作铺垫。“雅燕”,即雅宴,高雅的宴会。“飞觞”,举杯饮酒。觞,古代盛酒器,呈雀形,称羽觞,故谓举觞为飞觞。挥麈清淡,本魏晋名士风习,常执麈尾(拂尘),挥动以助谈兴。如《晋书。传》谓衍“终日清谈,……每捉玉柄麈尾”。“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当指周熟仁。此三句既点出主人风姿之高雅,又点明宴集之盛大,群贤之脱俗,为写品茗助兴作好了辅垫。“密云”二句入题。“密云”,茶名,又名、密云团。“双凤”,茶名,即双凤团。“密云”、“双凤”皆珍贵的茶饼。“破”,谓擘开茶饼。“缕金团”等名茶皆为贡品,皇帝又每以分赐大臣,即所谓“赐茶”。“外”二句,写生炉子煮水。
  古人煮茶,非常讲究选水。扬水江南水,有“”之号,词中的“一品香泉”,也许就是指这最佳的泉水。“轻涛”三句,细写烹茶的情状。宋人很讲究煮茶的方法:把泉水倒进茶瓶,用风炉加热,小沸即可(即术语的“蟹眼”),再把研碎了的茶叶投入,便有白色泡沫浮茶汤上面,称为“玉乳”、“雪花乳”,然后轻轻搅拌,便可斟饮。
  这片四句,写美丽的侍女高擎茶具款客的动人场面。“红莲”,指女子的脚步。“坐中”二句,紧承上文。对着名茶美女,怎能不感到良宵太短呢?反愁歌阑酒醒时,人将归去。“点上”二句,说月已当轩,夜深矣,而马弄月影,已不耐烦、暗示已到该离去之时。“频相顾”三句,偏写座客尚未尽欢,流连不忍离去。“相顾”,与上文“娇鬟”呼应。
  此词既细腻传神地写出了煮茶的程序,又写出了雅宴清谈中侍女的娇美,坐客的流连,表现了高会难逢,主人情重的意蕴,充满清雅,高旷的情致。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江声流笔底, 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洲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 春风秋月两茫然。
  首联是主画面——望海楼。为了衬托望海楼之高,先写城,“云间”和“近青天”极写其,这就为百尺望海危楼打下坚实的基础。楼而能飞,是因为屋檐翘起,如五色雉飞翔,“缥缈”则有仙境的意味。
  颔联写近景——,是这首诗中最精彩的一联。诗人好象是一边喝酒,一边画画,一边吟诗,长江夹着三峡的涛声从笔底流过,杯中六朝的帆影连同酒一起喝下,不禁诗画之兴大作,一边画出片片,一边吟出这句诗。颈联写远景——红日、白烟。夕阳在呜呜的画角的催促下渐渐下沉,远处幽静的江边弥漫着白烟。这里不乏有“长河落日圆”和“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境。
米芾纪念馆
  (米公祠),于1956
年被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该纪念馆位于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区的西段,原名 “ 米家庵 ”
,是纪念北宋书画家、鉴赏家米芾而建的祠宇。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代四大书法家。米公祠始建无考,《襄阳县志》载:元末明初毁于兵燹,明代曾重修,并由吏部尚书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前 619
年)撰书《米氏世系碑》,记述米氏故里的沿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永远的草莓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