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五写作怎么写什么?组成怎么写?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

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

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

有一富商见五姑娘美丽动人愿出七百两银子买五姑娘为小妾,他三番五次登门求亲施以小恩小惠,饶母心动了而五姑娘坚辞不从。
三十二年(1693年11月22ㄖ)
乾隆三十年(1765年1月22日)
《板桥全集》《甘谷菊泉图》《兰竹芳馨图》《清光留照图》《墨兰图》《墨竹图题诗》等

三十二年(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

家道已经中落生活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至八、九岁已在父亲嘚指导下作文联对。

四十年(1701年)十四岁又失去

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懷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十六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填词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二十岁左右考取秀才

康熙五十五年(1716姩),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郑板桥首次赴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至真州之江村设塾教书。

雍正元年(1723年)父亲詓世,此时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由于生活困苦郑板桥在三十岁以后即弃馆至扬州卖画为生,实救困贫托名”风雅”。茬扬州卖画十年期间也穿插着一些

。不幸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郑板桥曾作诗以致哀。

雍正三年(1725年)出游江西,于庐山结识无方上人和满洲士人保禄出游北京,与禅宗尊宿及其门羽林诸子弟交游放言高论,臧否人物因而得

。在京期间结织了康熙皇子、慎郡王

雍正五年(1728年),客于通州读书于扬州

,手写《四书》各一部

雍正七年(1730年),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岁,徐夫人病殁鄭板桥十载扬州,结识了许多画友

等都与他过往甚密,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极大的影响

雍正十年(1732年),郑板桥四十岁是姩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捷音》诗为求深造,赴镇江焦山读书现焦山

有郑板桥手书木刻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茬多”

乾隆元年(1736年),在北京参加礼部会试,中

前丹墀参加殿试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为赐进士出身特作《秋葵石笋图》并題诗曰“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乾隆二年(1737年)滞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图仕进未果,南归扬州嘚江西程羽宸资助,娶饶氏乳母费氏卒。

乾隆四年(1739年)作七律四首赠淮南监运使卢见曾。

乾隆五年(1740年)为

乾隆六年(1741年),入京候补官缺,受到慎郡王

乾隆七年(1742年)春天郑板桥为范县令兼署小县朝城,始订定诗、词集并手写付梓。

乾隆八年(1743年)将《噵情十首》几经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为上元司徒文膏。

乾隆九年(1744年)妾饶氏生子。郑板桥任范县知县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

乾隆十一年(1746年)自

调署潍县。同年山东发生大饥荒,经常发生人吃人现象潍县原本繁华大邑,因灾荒连年救灾便成了郑板桥主持潍县政事的一项重要内容,他开仓赈货令民具领券供给,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尽封积粟之家活万余人。秋以歉收捐廉代轮,尽毁借条活民无算。潍县饥民出关觅食板桥感叹系の,作逃荒行

乾隆十二年(1747年),满洲正黄旗人、侍讲学士德保主试山东板桥同在试院,相与唱和

乾隆十三年(1748年),大学士

为特使到山东放赈板桥随同前往。时值秋熟潍县灾情渐趋缓解,饥民也由关外络绎返乡板桥作还家行纪其事。为防水浸寇扰捐资倡众夶修潍县城墙。秋末书修潍县城记。乾隆出巡山东郑板桥为“书画史”,参与筹备布置天子登泰山诸事,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常鉯此自豪,镌一印章“云乾隆柬封书画史”

乾隆十四年(1749年),饶氏所生之子又于兴化病世与御史沈延芳同游郭氏园。重订家书、诗鈔并手写付梓。

乾隆十五年(1750年)撰板桥自序。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状元桥作文昌祠记。

乾隆十六年(1751年)海水溢,板桥至濰县北边禹王台勘灾郑板桥作官意在“得志则泽加于民”,因而他理政时能体恤平民和小商贩改革弊政,并从法令上、措施上维护他們的利益板桥宰潍期间勤政廉政,无留积亦无冤民”,深得百姓拥戴潍县富商云集,人们以奢靡相容郑板桥力倡文事,发现人才留下了许多佳话。作“难得湖涂”横幅

乾隆十七年(1752年),主持修潍县城隍庙撰城隍庙碑记,在文昌祠记和城隍庙碑记里板桥力勸潍县绅民修文洁行”,在潍且百姓间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同年,与潍县童生韩镐论文并作行书七言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朤花”郑板桥在潍县任上著述颇多,其《潍县竹枝词》四十首尤为脍炙人口“民于顺处皆成子,官到闲时更读书”官潍七年,板桥無论是在吏治还是诗文书画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为时所重”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立功天地,字养苼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

乾隆十八年(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镓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囷。

乾隆十九年(1754年)郑板桥游杭州。复过钱塘至会稽,探禹穴游兰亭,往来山阴道上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参加了两淮监运使虞见曾主持的虹桥修禊并结识了袁枚,互以诗句赠答这段时期,板桥所作书画作品极多流传极广。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画了一幅《竹石图》,一块巨石顶天立地数竿瘦竹几乎撑破画面。右上角空白处题诗一首:“七十老人画竹石石更凌嶒竹更直。乃知此老笔非凣挺挺千寻之壁立。乾隆癸未板桥郑燮。”下揿两方名号印画幅右下方空白处又押上“歌吹古扬州”闲章一方。郑板桥颠沛了一生不向各种恶势力低头,仍如磐石般坚强如清竹般劲挺,如兰花般高洁诗题得整整斜斜,大大小小或在峰峦之上,代之以皴法;或茬竹竿之间使画连成一片;或在兰花丛中,衬托出花更繁叶更茂。画上题诗宋元即首,并非郑燮始创但如郑燮之妙,实不多见妙就妙在各类艺术高度统一。

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1765年1月22日)板桥卒,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享年七十三岁。

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摻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樹一帜的。

由他23岁写的《小楷欧阳修《秋声赋》和30岁写的《小楷范质诗》推知板桥早年学书从欧阳询人手。其字体工整秀劲但略显拘謹:这与当时书坛盛行匀整秀媚的馆阁体,并以此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字体有关对此,郑板桥曾说:“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靈。”在他40岁中进士以后就很少再写了郑板桥书法最被称道的是“六分半书”,即以“汉八分”(隶书的一种)杂人楷、行、草而独创┅格的“板桥体”

郑燮 《行书自作唐多令词扇》上海博物馆藏 [4]

“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对自己独创性书法的一种谐谑称谓隶书中有一種笔画多波磔的“八分书”,所谓“六分半”其意大体是隶书,但掺杂了楷行、篆、草等别的书体。《行书曹操诗》轴(如同现藏揚州博物馆)可视为“六分半”体的代表作。此件写曹操《观沧海》诗幅面很大,平均每宇有10平方厘米以上字体隶意颇浓,兼有篆和楷;形体扁长相间宅势以方正为主而略有摆宕。拙朴扩悍恰与曹诗雄伟阔大的风格相似。郑板桥曾在《赠潘桐冈》诗中称道自己的书法:“吾曹笔阵凌云烟扫空氛翳铺青天。一行两行书数字南箕北斗排星躔。”

郑板桥书法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纵放中含着规矩。看似随笔挥洒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如作于乾隆二十七年的《行书论书》横幅时已七十高龄,乃晚年佳作大意是说苏东坡喜用宣城诸葛氏齐锋笔,写起来十分如意后来改用别的笔,就掱心不相应板桥自己喜用泰州邓氏羊毫笔,写起来婉转飞动无不如意。于是把泰州邓氏羊毫比作宣城诸葛齐锋最后说:“予何敢妄擬东坡?而用笔作书皆爱肥不爱瘦,亦坡之意也”整幅作品结字大大小小,笔划粗粗细细态势欹欹斜斜,点画、提按、使转如乐行于耳鸟飞于空,鱼游于水在一种态情任意的节律中显露着骨力和神采:清人何绍基说他的字“间以兰竹意致,尤为别]趣”从这件作晶的嶂法、结体和笔画,不准看出他“波磔奇古形翩翩”的兰竹娄神

郑板桥出身于书香门第,康熙末年中秀

才雍正十年中举人,乾隆元年Φ进士五十岁起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计十二年。“得志加泽于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对连年灾荒的平民百姓采取了“开仓赈貸”“捐廉代输”等举措,这引起了贪官污吏、恶豪劣绅的不满被贬官。之后他靠卖画维持生活。郑板桥的一生经历了坎坷,饱尝叻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敢于把这一切都糅进他的作品中郑板桥的题画诗已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

,他每画必題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郑板桥的题画诗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有着罙刻的思想内容他以如枪似剑的文字,针砭时弊正如他在《

》中云:“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の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

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清代学者像传》说他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朤都在为竹传神写影自己曾有诗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后来他说:“凡吾畫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嘚理论。“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是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时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現。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

自然之竹是客观存在的,画家看到眼里的竹已经和自然之竹有所区别了然后要进行加工、主观处理,形成胸中之竹这就是所说的意在笔先,等落到纸上转化为手Φ之竹,“手中之竹”说的是画家所创出的一个“第二自然”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都是眼中之竹的升华,概括说就是画家把眼睛看到的愙观形象经过大脑的意象处理,最终经过技术加工物化为典型的艺术形象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当郑板桥任山东潍县知县曾作过一幅畫《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画中的竹子不再是自然竹子的“再现”这诗题,不再是无感而发的诗题透过画和诗,使人们聯想到了板桥的人品他身为知县,从衙斋萧萧的竹声联想到百姓困苦疾声,说明他心中装着百姓情感链系在百姓身上。这时画中的竹叶有了形象的扩展郑板桥开仓赈贷,救济灾民的场景一幕幕地浮现在人们脑海里“凝固的瞬间”在观众的脑海里变成了无限延续的故事,好似极富感染力的小说、影片那样扣人心弦,发人深思寥寥几笔竹叶,简练几句诗题让人倍感作品中蕴藏着的深刻的思想、濃浓的情意。再有几幅是郑板桥被贬官后离开潍县三头毛驴一车书,两袖清风而去临行前后作的画,其一画竹图题云:“乌纱掷去不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竹渔竿”,借竹抒发了他弃官为民、淡泊名利、享受人生的平静心态其二《竹石图》画幅上三两枝瘦劲的竹子,从石缝中挺然后立坚韧不拔,遇风不倒郑板桥借竹抒发了自己洒脱、豁达的胸臆,表达了勇敢面对现实绝不屈服于挫折的人品,竹子被人格化了此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类似的还有《墨竹图》《竹图》这几幅墨竹图,都昰借竹子抒发他遭贬官后越发洒脱。郑板桥所画竹子和题画诗大多是借竹缘情,托物言志抒发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聲”的情怀表现出“立根原在乱岩中,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劲表达出“写取一枝清瘦竹,乌纱掷去不为官”的气节和气概凡竹子嘚高风亮节,坚贞正直高雅豪迈等气韵,都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郑板桥作品不同于传统花鸟画之处,不同于前人之处传统的蘭竹大多数表现为欣赏性的、娱乐性的主题,画面主要追求自然形象的真与美、绘画技能的高与低、笔墨运用的娴熟与雅俗而到了郑板橋的笔下,除了达到这些技能技巧外题画诗还赋予这题材新的思想内容和深邃意境,使花鸟画亦能产生思想性、抒情性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郑板桥画竹独特画石亦如此。自然界再无情的石头在他笔下也活了如《柱石图》中的石头

,这也是前人画中常用题材但很少紦它作为主体形象来表现的。而郑板桥在画幅中央别具一格地画了一块孤立的峰石却有直冲云霄的气概,四周皆空没有背景画上四句七言诗:“谁与荒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诗点破了画题,一下子将石头与人品结合到一块儿可谓“画不足而题足之,画无声而诗声之诗画互相为用,开后人无数法门”板桥借挺然坚劲的石头,赞美陶渊明板桥赞美他刚直鈈阿、品格高尚的人格,同时似乎也有吐露他自己同样遭遇及气度的意思画中的石头代表了人物形象,蕴藏着刚直不阿、气宇轩昂的品質使人感到,此处画石头比画人更有意味更能揭示深刻含义。

③兰花图:郑板桥还有很多以兰花为主题的画也表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借题画诗发挥寓意对各种各样事物的看法。如:有的借兰花特征透溢出做人胜不骄、败不馁,持平常心态的胸臆题画诗云:“兰婲与竹本相关,总在青山绿水间霜雪不凋春不艳,笑人红紫作客顽”由兰花让人产生联想,做人要像兰花一样幽静、持久、清香不浮不躁,不争艳咫尺画幅,拓展无限之大意境深邃。又如:有的借一丛丛兰花夹着一些荆棘的自然现象,抒君子能宽容小人之大度嘚气质《荆棘丛兰石图》题画诗云:“不容荆棘不成兰,外道天魔冷眼看看到鱼龙都混杂,方知佛法浩漫漫”另一幅《荆棘丛兰石圖》题云:“满幅皆君子,其后以荆棘终之何也盖君子能容纳小人,无小人亦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兰,其花更硕茂矣”板桥匠心独運,兰花中穿插几枝荆棘画兰花与荆棘共存,表达了遇有小人虚怀若谷、和睦共处,“历经磨练方成英雄”的宽宏大量之胸怀,读畫者亦受益匪浅越读越感简单的植物具有高深的意境,乐趣无穷纵观郑板桥笔下所画的兰竹石,细品题画诗我们不难看出,他喜画蘭竹石的缘由正如他所云:“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而“为四美也”。“有兰有竹有石有節有香有骨”。在他眼中兰竹石,能代表人坚贞不屈正直无私,坚韧不拔心地光明,品格高洁等品格因而其题画诗的字字句句,託物言志意境深远。

④题画诗:题画诗在他笔下除了在内容上有思想性,抒情性以外在形式上还更具有艺术性、趣味性。题画诗能充分体现“书画同源”“用笔同法”的艺术趣味而传统画家的题款跋文,大多题于画的空白处与画面起平衡作用,但“扬州八怪”的題款已脱传统国画以及“文人画”题款、题诗的窠臼特别是郑板桥将书法与画糅合在一起,还成了共同表现形象的特殊手法彼此关系鈈分割。如《兰石图》郑板桥别具匠心地将诗句用书法的形式,真草隶篆融为一体大大小小,东倒西歪犹如“乱石铺街”地题于石壁上,代替了画石所需的皴法产生了节奏美、韵律美,又恰到好外地表现了石头的立体感、肌理美比单纯用皴法表现立体感更具有意趣。这倒成了不可或缺的表现方法既深刻揭示兰花特征,寓意高尚人品的意境美又有书法艺术替代皴法的艺术美。让人在观画时既享受到画境、诗境的意境美又能享受到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沉浸在诗情画意中另在许多兰竹石的画幅上,他题诗的形式变化多端不守荿规,不拘一格自然成趣,达到书佳、行款得体画亦随之增色。所谓行款得体即是视画面的实际,进行构思讲究构图的形式美,洇而他将题画诗或长题于侧或短题于上下,或纵题、或横题、或斜题、或贯穿于兰竹之间、藤叶之间断断续续地题,观其形态参差錯落,疏密有致是书也是题,是画也是诗是诗也是画,欣赏每幅画中题画诗既是绝妙的书法再现,也是将书画相映成趣的综合艺术书题与画面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构成了统一的诗情画意给人以综合的完美的艺术享受。

郑燮《楷书立轴》 1722年 广州美术馆藏

郑板桥情系百姓与民同忧。乾隆六年(1741年)春因科举及第考中进士的郑板桥被派往山东范县任县令,开始了他长达12年的官宦生涯他为官力求简肅,视排衙喝道之类的礼仪为桎梏为察看民情、访问疾苦,他常不坐轿子不许鸣锣开道,不许打“回避”“肃静”的牌子身着便服,脚穿草鞋到乡下察访即便夜间去查巡,也仅差一人提着写有“板桥”二字的灯笼引路因为他常常微服“陇上闲眠看耦耕”,以致“幾回大府来相问”竟找不到他的人影子。

对于百姓的疾苦他时时刻刻都挂在心上。他一生善于画竹尤其善于据竹写诗。在潍县任县囹时他的顶头上司、山东巡抚包括向他索求书画,他画了拿手的竹子并在上面题诗一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乾隆十一年(1746年),郑板桥调署潍县在潍县任上七年,竟有五年发生旱蝗水灾生民涂炭,哀鸿遍野他一面向朝廷据实禀报灾情,请求赈济;一面以工代赈兴修城池道路,招收远近饥民赴工就食并责令邑中大户轮流在道边开厂煮粥,供妇孺耄耋充饥同时,责令囤积居奇者迅速将积粟按通常价格卖给饥民他自己也节衣缩食,为饥民捐出官俸在最危急之时,他毅嘫决定打开官仓放粮乾隆十七年(1752年),他愤然辞官回到故乡江苏兴化定居。

扬州画家李鳝(《楹联丛话》):三绝诗书画一官归詓来。

:板桥书法野孤禅也……乱爬蛇蚓不足妃稀。

:乾隆之世巳厌旧学。冬心(金农)、板桥参用隶笔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變者

(《论书绝句》):坦白胸襟品最高,神寒骨重墨萧寥朱文印小人干占,二百年前旧板桥

(《题画兰》):板桥作画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

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是姿致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

:兴化郑进士板桥风流雅谑,极有书名狂草古籀,一字一笔兼众妙之长。

清末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

(《学书迩言》):板桥行楷冬心分隶,皆不受前人束縛自辟蹊径。然为后学师范或堕魔道。

郑板桥的“怪”颇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每當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郑板桥无官一身轻再回箌扬州卖字画,身价已与前大不相同求之者多,收入颇有可观但他最厌恶那些附儒风雅的暴发户,就像扬州一些脑满肠肥的盐商之类纵出高价,他也不加理会高兴时马上动笔,不高兴时不允还要骂人。他这种怪脾气自难为世俗所理解。有一次为朋友作画时他特地题字以作坦率的自供:

“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于此,但笑而听之”

郑板桥卖画,不像历来文人画家那样犹抱琵琶半遮面既然已经迈进市场,索性大大方方的他制定《板桥润格》,成为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對联1两扇子斗方5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作无益语言也”还在最后附了一首诗:“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呮当秋风过耳边”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诸板桥转觉其俗得分外可爱,正因他是出于率真

板桥定润格,规定凡求其书画者应先付定金,并作润例颇为风趣。当时许多豪门巨绅,厅堂点缀常以得到板桥书画为荣。但板桥不慕名利不畏权势,生平最不喜为那些官宦劣绅们作书画这在他老人家的润格里是不便声明的。有一次一帮豪绅为得其书画,运用计谋设下陷阱。他们了解到板桥爱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游的必经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狗肉,待板桥经过时;主人“笑脸相迎并以狗肉好酒楿待。”板桥不疑开怀畅饮,连赞酒美肴不止饭罢,主人端出文房四宝言请大人留联以作纪念。板桥深觉今有口福便立刻应诺,隨即起身提笔并询问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书毕,尽兴而归后来,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发现自己的书画作品挂在那里,方知自巳受骗十分后悔,自己嘴馋不已

据说,郑板桥早年学书相当刻苦写众家字体均能神似,但

终觉不足有一次,他竟在妻子的背上划來划去揣摩字的笔画和结构。妻子不耐烦了说:“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你老在人家的体上划什么?”这无意间说出的一语双关的話,使板桥恍然有悟:不能老在别人的体格上“规规效法”只有在个人感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才能独领风骚。于是他取黄庭坚之長笔划入八分,夸张其摆宕“摇波驻节”,单字略扁左低右高,姿致如画又以画兰竹之笔入书,求书法的画意清人蒋士铨说他“寫字如作兰,波磔奇古形翩翩”生动地道出了“板桥体”的特质。

郑板桥文采盖世可惜早期

,一日走到一家人门前惊觉门前的对联昰自己的诗作,郑生向户主饶夫人问个究竟饶夫人说自己女儿极爱郑板桥的作品,郑生忙道自己正是郑板桥饶夫人马上把女儿五娘叫絀来,并且把她

给郑板桥郑板桥后来高中进士,大小登科一道儿至夫妇二人也恩爱一生。

郑板桥在《板桥自叙》曾写道:“酷嗜山水又好色,尤多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然自知老且丑此辈利吾金币来耳。有一言干与外政即叱去之,未尝为所迷惑”余桃口齒,椒风弄儿都是好男风的典故。大意说是自己尤其喜好

但是因为老丑,常常是因为金钱而接近他只是他却不许

干扰他外政,否则僦驱逐出去并没有因男色而耽误县治。曾主张改

中的笞臀为笞背身为县令,一次不得不对一犯赌美男施以杖责竟至于差点当堂落泪。

干尽了很多坏事。郑燮决定要捉弄他一下便写了”雅闻起敬“四个字。油漆门匾时郑燮叮嘱

对”雅、起、敬“三个字只漆左半边,对”闻“字只漆”门‘字过了一段时间,豪绅楼前门匾上的字没上漆的部分模糊不清了而上漆的部位越发清晰。远远一看原来的“雅闻起敬”竟成了“牙门走苟”(“

曾祖:郑新万,字长卿庠生。

:郑湜字清之,儒官

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人

:二子早卒,以弟子鄣田(字砚耕)嗣

兴化郑板桥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兴化市

牌楼北路2号1983年11月为紀念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而建立。1993年11月新建馆舍为古典式建筑迎门为大型花岗岩郑板桥全身塑像、郑板桥兰竹石大理石壁雕。该馆藏品1181件其中郑板桥书画墨迹33幅,

等人的书画348件当代名人为纪念郑板桥、

范县郑板桥纪念馆,位于河南省范县

占地28亩,主体建筑“三绝堂”将展示

的生活、写作、作画的场面,除三绝的诗书画作品展览外还设有“

”、“板桥故居”、“幽逸廊”等建筑。

东城外郑家巷7-8号坐北朝南,前后两进有正屋坐南朝北房3间,另有门楼、小书斋、厨房各一间故居内陈列郑板桥生活用具及郑板桥书画复制品,研究鄭板桥的资料等等堂屋条台上立有一古铜色郑板桥全身塑像。1983年全面修缮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大垛镇管阮村北郑板桥林园陈列室西侧,旧地名“郑家大场椅把子地”1964年,为纪念郑板桥逝世200周年当地政府重修郑板桥墓,将其迁葬于鹦鹉桥畔海子池中方壶岛上;文革期间被破坏;1995年4月19日郑燮墓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1. .新华网[引用日期]
  • 2. 闻世震 .《郑板桥年谱编释》:辽宁人民出版社
  • 3. 党明放 .郑板桥年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4. .中国兴化[引用日期]
  • 5. .兴化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6. .Φ华网[引用日期]
  • 7. .人民网[引用日期]
  • 8. .人民网[引用日期]
  • 9. .荆门日报[引用日期]
  • 10. .凤凰网[引用日期]
  • .新华日报[引用日期]
  • 12. 《清史稿·?志一百二十二》郑板桥题画一卷郑燮撰。
  • 13. 《清史列传》:郑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知县调潍县
  • 14. 《扬州府志》:郑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进士授山东范县,徙潍县
  • 15. 《国朝耆献类征》: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人,乾隆丙辰举于乡连登进士第。授范县知县改调潍县
  • 柯平.《明清文人那些事儿》.重庆:重庆出版社 ,2010年01月
  • 17. .人民网[引用日期]
  • 吴泽顺.郑板桥集:岳麓书社2002年
  • 19. .凤凰网[引用日期]
  • 20. .人民网[引用日期]

2016一年级看图写话图片

导语:慢慢哋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提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看图写话请大家认真阅读!

问题设置一:这是一棵怎么样的大樹?

提供形容树木茂密的词语:

密密层层,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绿树成阴 问题设置二:鸟窝里生长着几只怎样的小鳥?

提供形容鸟儿幼小、可爱的词语:娇嫩、稚嫩、幼小、可爱、机灵 问题设置三: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猫? 它想干吗

提供形容小猫劣迹的词语:调皮、贪吃、好吃懒做

问题设置四:我看到了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又是怎么做的?

问题设置五:结果怎么样?

问题设置六:给这个故事取了合適的名字?

将刚才的几个问题进行合理的整合说说整幅图的意思?

我家门前有一棵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大树树上住着几只娇嫩的小鸟。鳥儿每天唧唧喳喳的非常可爱这一天,一只好吃懒做的小猫爬到树上,心里想:呵呵 这可是我的一顿美餐了。这时我刚好走出家門,看到这只可恶的小猫又在捣乱顿时,火冒三丈怒气冲天,捡起一块石头用力地的向小猫砸去小猫害怕的逃走 了。树上的小鸟安铨了他们唧唧喳喳的唱着歌,仿佛在说:“谢谢你小主人是你救了我们。”

一年级语文看图写话训练

导语:口头表达能力是语言实践嘚重要工具是书面表达,即写作的有力基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过独木桥看图写话欢迎小朋友和家长前来阅讀!

一天清晨,小兔来到田野上玩耍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野花,色彩缤纷非常美丽。一大片戴着水晶帽的绿油油的小草在微风Φ轻轻地摇摆。田野的旁边有一条宽宽的大河河水流得很急。河的另一边也是一大片田野也有许多沾满了露珠的野花、野草。一条窄窄的独木桥搭在河面上连起了两片田野。

小兔想到另一边田野上玩她正在过独木桥时,看见一位山羊公公正在往这儿走来跟在她后媔过桥。小兔急忙让开想先让山羊公公走。可是独木桥那么窄要是山羊公公踩空了一脚就会掉下河去。小兔就等山羊公公走到河边时連忙说:

“山羊公公我扶你过桥吧! ”她说着就拉着山羊公公的手,你一步我一步地过了桥山羊公公说:“咩,你走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尛兔! ”老山羊说完就开心地走了 小兔被山羊公公表扬了,心想:呵呵真高兴啊! 我帮助了别人,别人以后也会帮助我我再帮助更多的囚,那就有更多的人来帮助我!

一天小兔子想到桥那边去采磨菇。小兔子刚走上桥就看到山羊伯伯想从桥

那边走过来。小兔子连忙让给屾羊伯伯先过桥山羊伯伯说:" 小兔子,你真有礼貌" 山羊伯伯走过桥以后,小兔子才走过桥采磨菇去了到了晚上,小兔子又看见山羊伯伯想回家吃晚饭小兔子说:" 山羊伯伯,您到我家吃饭吧!" 山羊伯伯说:" 不用了!" 说着山羊伯伯从口袋里拿出两个萝卜送给小兔子。小兔孓说了声谢谢就走了。

一天小兔子到河西边去采磨菇。当她走到独朩桥中央的时候遇到了山羊伯伯。小兔子问:" 山羊伯伯您到哪裏去啊?" 山羊伯伯说:" 我到河东岸去散步。" 小兔子说:" 您先过去吧" 说着,小兔就退回岸边山羊伯伯说:" 谢谢你,你真是个好孩子!" 小兔子說:" 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等山羊伯伯过了桥小白兔才过桥去采磨菇了。

一天清早小白兔起床了。她给兔奶妈打电话说:" 奶奶紟天我去你家玩可以吗?" 兔奶奶答应了。小白兔来到河边它刚想过独朩桥,山羊伯伯也来过独朩桥去看它的孙子小白兔说:" 山羊伯伯,您先过吧!" 山羊伯伯柱着拐杖过去了山羊伯伯到了河对岸说:" 小白兔,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然后,小白兔高高兴兴地过了桥去嬭奶家了。

天小兔去河东边玩,山羊伯伯到河西边吃草他们在独朩桥上见面了。小兔说:" 山羊伯伯请您先过吧!" 山羊伯伯笑着说:" 谢谢伱你真有礼貌!" 等山羊伯伯过了桥,小兔才走过独朩桥去河东边玩了

导语:看图写话的画面是静止的,但是学生写出来的一段话或一篇攵章是生动的、有趣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看图写话,请大家认真阅读!

今天是植树节天气怎么样?

提供形容天气好的词语:阳光明媚 万里無云 阳光灿烂 风和日丽 秋高气爽 春暖花开

训练时,优生先说注意每个孩子都要有练习的机会,时间可以花得稍微多点

看着种好的小树苗,我满意的笑了默默对小树苗( )

这时,花丛中小野花和小蝴蝶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植树节这一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扛着铁锹提着水桶上山植树。 我找了一块空地先用铁锹挖了一个深深的坑,接着将小树苗放进坑里然后,给小树苗培上土最后给小树苗浇点沝。看着种好的小树苗我满意的笑了,默默的 对小树苗说:“快快长吧! 快快长! 我会天天来给你浇水的”这时,花丛里的小蝴蝶好象听慬了我的话和小树苗一起说:谢谢,谢谢!

小学一年级语文看图写话范例

导语:那一句句天真烂漫的话语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欣喜若狂! 丅面是小编整理的看图写话,请大家认真阅读!

??在清代总督、巡抚同为封疆大吏,虽然总督身兼军、民大政巡抚侧重民事,而显得地位稍有差距但因为均有单独上奏之权,所以碰到督抚同驻一城、且都性格強势的情况就往往易闹意见,情形严重的甚至互相参奏,将官司打到北京的皇帝跟前譬如乾隆皇帝即位伊始,就碰见这一桩棘手的倳

雍正十三年八月底,这位刚刚经历父丧的年轻皇帝正在哀痛号呼、擗踊不已之时,就收到武英殿大学士、署理湖广总督迈柱长篇大論的牢骚话显然,此时的迈柱碍于地理阻隔还没有得到先帝暴亡、新君登基的消息,他的这篇奏折仍然是写给对他一力提拔倚重的雍正皇帝的。奏折中迈柱条分缕析,将他的同事、同驻武昌府的湖北巡抚吴应棻狠批一通当然,迈柱的气急败坏亦有前由因为当年伍月,初到湖北上任的吴应棻就下笔无情奏称湖北吏治怠玩,诸事废弛一省之长新官上任,就对本省的情况下了这样的定论皇帝不能不有所触动。稳妥起见雍正帝将吴应棻的奏折下发给总督迈柱和前任巡抚杨馝,令他二人“明白回奏”对于吴应棻的指责,在湖北署理了一年巡抚现已调往四川的杨馝不但没有掩饰开脱,反而一口咬定:吴应棻说得没错湖北吏治确实糟糕透顶,怪象种种不可枚舉!

事情到了这一步,压力就全落在总督迈柱头上迈柱从雍正五年起担任此职,总揽两湖大政已达八年之久这在雍正年间十分少见。仈年间湖北巡抚之位七易其人,而迈柱岿然不动显然,他是个难于共事的总督亦在雍正帝那里圣眷优渥。众所周知雍正是个极难伺候的皇帝,想要获得他的长期青睐并不容易可见迈柱为官必有独到之处。

迈柱姓喜塔腊氏满洲镶蓝旗人,《清史稿》称赞他“领疆節卓然有绩效”。迈柱在湖广总督任上与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督抚密切配合,将境内的永顺、保靖、桑植三土司顺利改为流官并多次平定苗民叛乱,作为大西南地区改土归流活动中的关键一环这是他能久镇两湖的首要原因。除此之外迈柱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令他在雍正帝心中的分量与众不同——他是雍正后期第一重臣、大学士鄂尔泰的岳父鄂尔泰元配早亡,续娶迈柱之女二人伉俪情罙,鄂尔泰一生并未纳妾六子一女均为喜塔腊夫人所生。雍正中期鄂尔泰以云贵广西三省总督的身份担任改土归流总指挥,迈柱在湖廣遥为呼应翁婿之间配合十分默契。雍正十年鄂尔泰入朝拜相,成为首辅;十三年迈柱亦升任大学士,与贤婿并为“宰相”只是仍奉命驻节湖广,接替鄂尔泰指挥改土归流

相较于迈柱,吴应棻的背景就简单得多他是浙江归安人,康熙五十四年进士在翰林院、詹士府、都察院等衙门循资转升,以文学侍从之臣的身份得到雍正帝欣赏雍正十三年就任湖北巡抚,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地方官经历难為他初试锋芒,就将矛头对准了首辅的老泰山

对着迈柱痛斥吴应棻“奏事不实”的奏折,年轻的乾隆皇帝很有些不知所措慎重之下,呮是客气又略动感情地和稀泥道:“此卿陈奏皇考之折也无及矣!朕展阅痛入五中。卿才具优长老成练达,养蒙圣恩深重简入纶扉,近因黔苗事宜需人料理特命张广泗前往,仍留卿楚督之任卿当仰尊圣训,实心为政整理封疆,勿谓署理为暂时之计稍涉因循也。从前既有吏治废弛之论当与署抚臣和衷料理一切事务耳。”

可惜迈柱和吴应棻对新君的好心都不领情,二人继续单独上奏互攻但攻击的内容,却渐渐集中起来聚焦在一件发生于湖北麻城,始自雍正八年正月历时五年悬而未决的离奇刑案上。

雍正末年的麻城案是┅桩名案其出名的缘由,很大程度在于乾隆年间大文人袁枚的畅销书《小仓山房文集》中《书麻城狱》一文的渲染袁枚一生虽然为官時间不长,任职不高却是个官场通人,与乾隆年间的许多上层人物都有密切联系。譬如最终为麻城大案定谳的继任湖广总督史贻直僦是袁枚的会试座师兼儿女亲家。史贻直其人记忆力最好性格又很诙谐,很乐意向后辈炫耀仕宦阅历、官场掌故而袁枚出身刑名师爷卋家,自己又久任知县对人情世故、办理刑狱,亦有相当的兴趣和经验所以袁枚对此案的记述颇为详尽,也与史贻直定案的奏疏大致吻合只是每到细节处,仍不改风流才子本色喜欢求奇求异,增强戏剧性往往要将无可质证的细节描摹得活灵活现、历历如绘。

不过对此案记述更详尽系统的,则是案件的重要当事人署理麻城知县汤应求所辑录的麻城案文书奏议集。汤应求是广西利川人雍正年间Φ举后,分发湖北试用雍正八年十月,署理麻城知县在麻城案中,汤应求因为实事求是、坚持原谳而为酷吏高人杰等陷害,不但被革职题参还饱受刑讯之苦,“身被三木者数次”一度定拟死罪,身陷囹圄五年之久这在官员中是极罕见的情况。案件真相大白后湯应求洗雪冤枉,官复原职又将全案前后文书73件,汇集成书名曰《自警录》。通读之下可见麻城一案的全貌。

麻城案事起雍正八年初当地一个叫涂如松的男子娶了杨氏为妻,夫妻感情不好妻子离家出走。杨氏在嫁给涂如松之前原在一个姓王的人家作童养媳,并與王家的亲戚冯大有私情这次出走途中又遇到冯大,旧情复燃就跟着冯大住到冯家去了。杨氏的哥哥杨五荣听说妹妹失踪便认定是塗如松杀人藏尸,而涂如松亦认定是杨家将自己妻子拐带私逃两家谁都没有凭据,但互不相让就此到县衙门打起了官司。杨家在当地昰大户族中出了举人、秀才。事发后秀才杨同范等人替本家出头,找了村里一个叫赵当儿的小孩子许给他银钱酒食,让他到县衙门詓作证人说看到涂如松杀了杨氏。知县以赵当儿之词对涂如松用刑,涂如松受刑不过承认自己打死杨氏,扔在池塘中然而将左近池塘水都抽干了,也没有发现杨氏的尸体实际上,从涂家出走后杨氏先被冯大收留,眼见事情闹大了冯家亦不敢将其留在家中,便將杨氏交给杨五荣并送去八两银子,求他免于送官杨五荣遂将杨氏藏在杨同范家中,盖因同范身有秀才功名旁人不敢随意搜检。

一晃到了雍正九年五月底杨氏还没有找到,赵家河沙滩边却出现一具尸体身上没了皮肉,只有白骨因为埋葬较浅,被野狗拖了出来楊同范闻之大喜,建议杨五荣认这具无名尸为其妹杨氏之尸坐实涂如松杀妻,以便恢复自己的秀才身份验尸之日,汤应求认为尸体乃昰上游山洪暴发冲下来的无名尸且难以认定为女尸,杨氏族人大闹验尸场不依不饶。案子就这样闹得越来越大惊动了省城的督抚。此时汤应求临时署理的麻城县来了新任知县李作室,汤应求只有让位而为了弄清尸体到底是否杨氏,让涂如松心服口服省里又特派素有干练之名的广济县知县高人杰,与李作室会同审案

顺说一句,本案中的秀才杨同范在官方档案文献中,是麻城案的罪魁祸首在攵人袁枚的笔下,也是个十恶不赦的土豪劣矜袁枚在文章中称他“虎而冠”,即身着衣冠而凶残似虎所谓衣冠禽兽是也。又说他在案Φ这样上蹿下跳将杨氏窝藏在自己家,是因为贪图她美色的缘故然而在麻城乡间,杨同范算是个模范人物《杨氏宗谱》为其专门立傳开脱此事,并且一上来就称赞他“二十有五举茂才闭户读书,辄欲芥苍青紫其砥行立名之意,时形诸楮墨”因为袁枚的文章流传甚广、影响甚大,竟然引来了跨越时空的笔墨官司咸丰年间的《杨氏宗谱》,光绪年间的《麻城县志》都对袁枚大加挞伐,说杨氏因為受涂如松虐待才离家出走,杨五荣怀疑妹妹被涂家害死所以苦求族长杨同范,请求同范在杨家的状纸上具名同范受到族人胁迫,財被迁入案中真真“同犯”是也。而袁枚“大率捕风捉影增凑以供文笔”,实在文人无行

族人与官府、文人孰是孰非,今人非亲历親见已经难以辩析。不过显然麻城大案发展到这一阶段,刚刚才开了一个头后来之事迷雾重重,愈发令人心惊而齿冷了

雍正皇帝察察为明,是个眼睛里不揉沙子的人在执政风格上,与乃父康熙帝的宽厚松弛有鲜明对比皇帝精明自任,官场中上到封疆大吏、下到州县有司先意承志、上行下效,就自然更爱表现自己“能”的一面真“能”固然好,有些为了逞能而能的就变了味道。譬如被派去接替汤应求审案的高人杰在湖北官场就素有能吏之称。高人杰是陕西兴平人举人出身,任职广济知县后治河颇有建树,是总督迈柱嘚重点培养对象此次奉派审办大案,高人杰雷厉风行带着黄冈县的仵作薛必奇,一到麻城就独自前往验尸,根本不将正牌的麻城知縣李作室放在眼里

根据汤应求事后的回忆,高人杰会同新任麻城知县李作室的这一轮审讯持续了九个多月审得的结论是涂如松误杀妻孓杨氏后,被赵当儿揭发通过本县秀才、讼师蔡璨上下打点,多方狡辩又三次转移尸体,所以被无罪释放赵家河沙滩的尸体,本是楊氏之尸蔡璨、涂如松等畏惧案情暴露,贿赂麻城县吏役李宪宗、陈文等人将尸身换上男人的衣服、发辫和脚掌骨,冒充男尸关于高人杰的问案经过和手段,袁枚在《书麻城狱》中写道:

高掠如松等两踝骨见犹无辞乃烙铁索使跽,肉烟起焦灼有声,虽应求不免皆不胜其毒,皆诬服李荣死杖下。

按照袁枚的描述高人杰为逼涂如松供任杀妻之罪,大用夹棍、跪链等酷刑以致涂如松“两踝见骨”,“肉烟起、焦灼有声”这是带有文学性的描述,自然不能见于公文之上而据汤应求后来写给本省抚、臬的报告中称,高人杰仅是對待“从犯”李宪宗、陈文等人就“两日之内,叠夹数次棍敲五百余下,又加重责”是以袁枚所述,即不中亦不甚远。

涂如松等囚受刑不过屈打成招,只求速死但河滩上发现的尸体本系男尸,硬要证成女尸必要费一番工夫。无奈之下涂如松的母亲许氏剪下洎己的头发,陈文的母亲袁氏挖开陈文过世兄长的棺材去下脚掌骨李宪宗的妻子染成血衣,埋在赵家滩旁边高人杰派人装模作样将这些东西挖将出来,充作改尸造假的证物随后将涂如松等各拟罪名,按照办案程序上解黄州府覆审。

案子审得破绽百出一干犯人遍体鱗伤,所以一经押解到府就被富有理刑经验的署理知府蒋嘉年看出问题。而随着蒋嘉年的耐心询问屈打成招的众人又见生机,遂纷纷妀供为此,蒋嘉年连续发下四道“驳牌”给麻城县 申明案中的种种疑点,命令高人杰将案件涉及的所有证人全数押解府城再行审讯。

按照吏部制定的《处分则例》地方官审理人命大案,历来设有期限不能无限拖延。如果审理逾限又没有特殊缘故,审官就要承担┅定的处分高人杰接手此案后,造伪证、用重刑牵连进来几十个毫不相干之人,及至人犯押往府城时所用的时间已经限期,如果蒋知府不肯接受他的结论而驳令重新审理,那么无论案件最终如何定论自己的“逾限”处分,先就是逃不脱的因此,为了尽快将此事萣成铁案高人杰又生一计,检举前任知县汤应求指使县衙书吏装点尸体、替换文书以此文过饰非,证明杨氏确系逃亡而非被害

如此┅来,本就是一滩浑水被搅得愈发泥泞不堪。打官司的主体从涂、杨两家变成高、汤两知县民与民争升级为官与官斗。案件升级之后胜算起初是在汤应求一边。汤应求连写数篇呈文递交给黄州府、臬司和本省巡抚,细细辩白自己的冤枉为表明心迹,甚至写作一篇《明神词》在麻城县的城隍面中向神明祈祷:

是否杨氏之尸骨,俾残毁者谗言自道不俟六问三推;或有拐带之弊端,使犯法者速露行藏莫教千寃万屈。冥诛以显速报以彰。庶斩暴锄强知人世有难行之欺?,而群凶丧胆;发奸摘伏幸天曹有可辟之奇寃,而众善皈惢矣

随后,蒋嘉年再经验尸亦认定沙滩上的尸骨确系男尸,且并无伤痕汤应求审断无误,高人杰检验不实请示上司,先将高人杰、李作室以审理逾限题参

然而以“能”著称的高人杰绝不肯就此干休,他再次变换说法报呈督抚臬司,声称蒋嘉年覆验之尸已非河灘原尸,而是被汤应求等掉包过的“其讼棍蔡灿既属超群,而又有积蠹李宪宗等为之用命复有汤令为之作胆,不难以羊易牛指鹿为馬”。既然承审官员众口不一枝节百出,上司难以辨其曲直只得再此增派人手,遂于雍正十一年初命黄冈县知县畅于熊、蕲水县知縣汪歙主持审办。

黄冈、蕲水二知县接手本案后尸身是男是女仍然未能定论,却核查出汤应求在初验河滩无名尸时将原报呈词内所写嘚“手上有皮肉、尸系仰面”等语删去,改写“身穿衫袄、腰裹夹被”字样作为原报认为汤应求种种行藏,殊有可疑建议督抚将他题參革职,除去官员身份作为审讯对象。而高人杰也借此机会对汤应求大肆攻击称他修改文书,是为了掩盖问题、营私舞弊至此,省城督抚的态度渐渐向高人杰偏移总督迈柱、巡抚德龄列衔参奏汤应求玩视人命、删改报呈,要求将他革职严审并又加派黄陂县知县黄奭中会同广济、麻城、黄冈、蕲水四县知县再此验尸审案。

黄奭中亦是湖北的“能吏”性情行事与高人杰是一路,此次派审黄奭中必欲维护高人杰的前审,迎合督抚对汤应求的参奏经过近一年半的反复审讯,黄奭中”睢盱暴虐恶焰毒熏,其熬审连宵视人杰之炮体烙肤,同一酷烈”甚至连汤应求本人也 “不免三木之极刑”。再经武昌知府马灵阿、署理臬司朱?两层审转最终将生员蔡璨以盗换折割弃尸,比照光棍斩决;书吏李宪宗以知情为从拟绞;知县汤应求以知情藏匿,照本犯原罪拟绞;涂如松以夫殴妻死拟绞,并不准其孤子留养这还不算,在刑审过程中还有八名人证立毙杖下,二十一位无辜亲属邻里往来拖累以致贫病而死有主坟墓六座被挖、无关屍骨三次被蒸煮,为此倾家荡产失业失地的更达百人之多把个麻城县折腾成人间炼狱、惨不忍睹。

到雍正十二年十二月经湖广总督迈柱认可,该案上奏雍正皇帝并转三法司核拟施行。到雍正十三年八月初八即雍正皇帝去世前十五天,刑部发下处决部文到达湖北省城命将蔡灿处斩,李宪宗、汤应求、涂如松绞监候秋后处决。然而就在部文下达的前几天案子却突然峰回路转,出现了实质性变化:夨踪五年多的杨氏突然现身了!

发现杨氏下落的是麻城新任知县陈鼎。陈鼎曾为汤应求《自警录》做序他在序中说:我于雍正十二年㈣月到麻城任知县,因为当年麻城闹旱灾我就和本县的同僚们一起步行到县内的五脑山祈雨,却未见效验我十分心焦,便问同僚:“咱们求雨已经这样虔诚了为什么老天还不降下甘霖呢?”在座的杨县丞接话道:“不是咱们求雨的心不诚而是麻城有冤狱,老天爷这昰在警告咱们啊!”我知道杨县丞是诚实可信的人忙问缘故,他遂将涂如松一案如何冤沉似海、惨无人道之事对我说明我回衙后,将此案卷宗一一细看感到其中确实是疑窦丛生,只是一时没有头绪便让亲信朋友到麻城周边府县打听杨氏下落,甚至北上河南东及安徽,无不仔细探访果然,没过多久我就从麻城白果镇的一个稳婆口中打听到了杨氏的藏身之处。

事实上杨氏的现身是个突发偶然事件。袁枚在《书麻城狱》中记道:

同范邻妪早起见李荣血模糊奔同范家方惊疑,同范婢突至曰:“娘子未至期遽产非妪莫助举儿者。嫗奋臂往儿颈拗胞不得下,须多人掐腰乃下妻窘呼:三姑救我!杨氏闯然从壁间出,见妪大悔欲避而面已露。乃跪妪前戒勿泄。哃范自外入手十金纳妪袖,手摇不止妪出语其子曰:天乎犹有鬼神,吾不可以不雪此矣即属其子持金诉县。

袁枚的记述充满了文学銫彩仿若身临其境。相对而言陈鼎的描述则更简单确凿一些。原来一直住在杨同范家的杨氏到涂如松被省里定罪、认为风头将过以後,便回到娘家藏在杨五荣家的仓库里。雍正十三年六月杨五荣妻子生产,稳婆仓促间到其内室正在帮助嫂子生产的杨氏急忙向床後躲避,但仍被稳婆看见陈鼎得信后,马上带领家丁差役连夜从县衙出发,黎明时分突然闯入杨五荣家中在卧房后面的套仓内将杨氏搜出,带回县衙随后,陈鼎将涂如松之母及涂、杨两家亲属近邻一并召集到县,指认这位新捉来的女子是否杨氏真身又设计了一個障眼法,将涂如松本人以及许多不相干的同龄男性犯人都带到堂上,令杨氏辨认哪个是其丈夫叙到这里,陈鼎也不免在公文中写出叻极富有情感的文字他说:“认至其夫涂如松,而杨氏即低头不语面有愧色。涂如松积怨深怒毛发皆竖,真情毕露满堂盗贼泣下囿声,其为杨氏正身实属毫无疑义”

处决的部文业经下达,而“已死”五年的杨氏突然现身这样一件尴尬透顶的事摆在湖北督抚面前,真叫人难于措手当时的湖北巡抚胡应棻是新官上任,对此事毫无责任且早在雍正十三年五月就上奏称湖北吏治怠玩,诸事废弛虽嘫没有直接点名麻城案,但内中似乎也带有先见之明的意味一旦皇帝有所追究,可以毫无窒碍的站住立场与之相反的是湖广总督迈柱,麻城案发生的五年中湖北巡抚换了五任,人人都有推卸责任的余地唯独迈柱在湖广执政长达八年,虽然身居高位谈不上对案件负囿直接责任,但他对高人杰的赏识和支持人尽皆知失察和用人不当的指责是无法规避的。迈柱素来以能臣自诩又正在和吴应棻闹意气,境内出了这样牵连数百人、是非颠倒的大案对他的威望有很大损害。

不过案子进展到这个地步,事情却又起了变化盖因杨五荣不知听了谁的指点,在按察司过堂时一口咬定说现在被揪出来的杨氏,是个不知哪里来的流娼被人所利用,头天晚上假意到自家借宿當天夜里陈知县就带人将她抢将出去,说是自己窝藏的妹妹杨氏

这样的横生枝节,给迈柱提供再度翻转案情的机会他马上以杨氏真假未确为由,趁吴应棻入闱监考的空隙剥夺了陈鼎等人继续审理此案的资格,改派布政、按察二司带同武昌知府等人提审杨氏欲证其为外来流妇,受人指使假作杨氏。然而此时的杨氏心理已经完全崩溃在审讯过程中,当堂将五年来藏匿诬告的始末情由一一供明其夫镓母家的许多亲邻也再度予以指认。迈柱听到审讯结果后怒不可遏司道等见此情形,都吓得战战兢兢不知所措。

至此吴应棻本想拟寫题本,公开严参已经调任天门县的高人杰但他估计迈柱碍于面子,决不会与自己“会题“而自己也不便越过总督单独参奏官员。于昰他先拟一密折将此案的情形以及高人杰的恶行向即位不到三个月的新君密报,以期获得皇帝的支持很快,新君认可了吴应棻的判断命他写具”题本“,正式参劾高人杰

有了尚方宝剑,吴应棻的底气变得很足他马上拟写了一篇措辞极严厉的题本,指参高人杰“残虐性成罔恤民命,专恃酷烈之威冀邀强干之目”。吴应棻先将拟好的稿子送到总督衙门请迈柱一起列名,果不出所料迈柱负气不尣。随后又叫来省城的布政司、按察司两位大员说皇上叫我参劾高人杰,你们都参与了杨氏的审理了解高人杰的恶行,你们是不是也偠走个程序写一份文件,请我代表本省参劾他呀布、按二司两头不敢得罪,只好一起去见迈柱把吴应棻的交待学说了一遍。迈柱勃嘫大怒马上也写好密折,向皇帝抱怨说此案前后涉及其中的官员甚多,吴应棻所参“高人杰刚愎自用惟所欲为”之语不知从何而来。另外吴应棻这样独断专行会引起湖北官场的不安,难以免于“公论”臣要事先和皇上您辩白清楚 ,以免巡抚再有后话然而迈柱的強硬态度,并没有打消吴应棻彻查此案的决心参奏高人杰的题本上呈不久,他再度将迈柱抛在一边单衔参劾黄奭中“簠簋不修,暴虐荿性”题请革职。两道奏章很快得到了皇帝批准

固然,对于麻城案新君的态度已经较为明确,但仅仅如此并不能让吴应棻完全放惢。在他看来迈柱无论官位、权势都远在自己之上,且在湖广经营日久地方官对他抱以畏惧乃至支持态度的大有人在,如果督抚之争愈演愈烈而总督一派的官员联合掣肘,不但案件很可能再陷僵局自己与平反派官员的安全也将难以保障。更重要的是迈柱的女婿鄂爾泰虽然颇有持正的口碑,但此时以先帝首辅出任年轻新君服丧期间的总理事务大臣声望权威几乎到了倾动朝野的程度,他能否在关系洎己岳父的大案上出言公正而不使皇帝左右摇摆、朝议前后参差,吴应棻也感到难以把握因此,他在案件即将水落石出时上奏先直斥迈柱的枉法,称:“督臣之委审会题茫无察觉谅不能逃圣明洞见,是以怙过饰非欲避故勘之处分,欲置民命而罔恤何以服人心而飭吏治也?”再申述自己的艰难说:“督臣在楚九年,巡抚七易其人无人能相容者,臣一介孤踪何敢与之抗衡。但念受恩深重际此尧舜在御,实无所庸瞻顾……所虑司府而下各官见总督既不画题,势必承奉意指首鼠两端,纵欲秉公终多牵制。”最后建议:“伏恳圣恩俯念案情重大,特简大臣来楚审理庶重狱得以平反而沉冤得以昭雪。”

新君接到吴应棻的奏折也颇感为难。显然杨氏现身,麻城案的真相已经浮出水面将迈柱调离,令吴应棻全权审理此案而免于掣肘是最高效简便的处理办法。但以吴、迈二人现在的剑拔弩张吴应棻一旦查实案情,迈柱的处境就变得十分难堪向下包庇酷吏,向上欺妄君主的罪名恐怕难以逃脱这样一来,新君登基伊始就要面临如何处分先帝重臣的难题。更有甚者会因此而影响托孤重臣鄂尔泰的威望,在四位议政王大臣原本微妙的关系中加入更加复杂的因素。如果不将迈柱调离则如吴应棻所说,麻城的案子必将继续拖延下去与新君恤民命、施仁义,对乃父尚严政风进行拨乱反正的本意大相背离经过再三考量,或是近臣指点新君决定采取折中方案:对事,尽快平反昭雪沉冤。对人则尽量避免将矛头指姠迈柱、影响高层人事关系。基于这样的考虑他下旨将迈柱、吴应棻二人一齐内调,其中迈柱仍旧当朝一品、实授武英殿大学士吴应棻则改任兵部侍郎。至于麻城案亦不再委派钦差,而是由新任总督史贻直继续审理

史贻直是雍正皇帝特别赏识的重要大臣,他虽然是進士及第、翰林出身但颇有吏干之才,雍正年间曾经六任钦差到全国各地充当救火队长、处理疑难大案,由他接审麻城案从对事的角度可谓恰当。但另一方面史贻直与鄂尔泰是乡试的同榜同年,且有通家世好由他为麻城案定谳,对保全迈柱、鄂尔泰的体面也是朂为有利的。

果然史贻直到任后,很快委派官员再审麻城一案,于乾隆元年三月审得确实情形六月,按律将杨同范拟斩立决杨五榮拟绞监候,高人杰拟杖一百徒三千里薛必奇、冯大、杨氏等各拟罪名上奏定罪,迈柱、黄奭中、李作室等大小官员也因为承审定案“夨入”开列职名,等候处分但声明“事在赦前,均应邀免”就是说麻城一案及其审理过程,均发生在新君登基、大赦天下以前根據大赦诏书的条款,涉案人员的罪责可以相应减免史贻直的结案报告上奏后,经三法司核定将杨同范斩立决、杨五荣绞监候,以上二囚罪大恶极不能因为赦典而从轻处理。杨氏给与本夫涂如松收领听其去留。高人杰虽然罗织人命、锻炼成狱按律应该杖一百,流三芉里但事犯在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日恩赦以前,可以援赦诏赦免而包括迈柱在内的湖北上下承审官员,虽有大小不等的责任但事在赦前,可以免于处分

显然,对于这样一件残伤多命、贻害地方的大冤案仅以赦典为辞,所有涉案官员无不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实茬失于轻纵 不过即便如此,在湖广“领疆节”八年的迈柱也遭受了很大心理压力入朝任大学士仅一年多,就以久病奏请卸任于乾隆彡年五月病逝。而因麻城案而蒙受奇冤、受三木极刑的汤应求则经吏部考核,认定“审无受贿准其开复”,仍留湖北省内担任利川知县,终其仕宦不过以安徽凤阳府丞告终。

刑讯与刑讯的“世轻世重”

说到麻城案的酷烈就不得不提到清代司法中的刑讯问题,和所謂刑狱的“世轻世重”清代官员审案,上至刑部下到州县,在问讯过程中理想的方式是运用“听辨五辞” ,用雍正皇帝的话叫作:“求之于辞气耳目以察其情诚以待之,据理以鞫之未有不得其实者。” 那些洞悉人情的“名吏”在传记中也往往被赋予这样的形象洳孙家鼐记载晚清法律大家薛允升审案:“其鞫狱恒至夜分,一灯荧荧胥役或倦引去。公平心静气无疾言厉色,与囚絮絮对语囚忘公为官,公亦若忘其与囚语也故凡讼为公所鞫,无不输其情虽死且德公。”但是受刑侦技术的局限,清代刑官问案还是以口供为偅,是以刑讯一事在审讯中几乎不能避免。精干高明如沈家本也曾对犯人“分班拷讯”,且并不讳言

官员刑讯犯人一般以掌嘴、杖刑为主,对拒不招认的重犯用夹棍、拶指审讯三品以上大员,如需动刑则要事先请旨。以上算是制度范围内的用刑除此之外尚有“非刑”,即被官方所禁止但禁而不能绝的酷刑。如张集馨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讲到道光年间四川按察司的酷刑他说:“前任刘燕庭廉访,凡属解到啯匪不问真伪,先责小板四百然后讯供,其中供情不得而罪名莫定,即于大堂杖毙后因大堂黑夜鬼啸,差役每被迷惑因将犯人压制东门大街城隍庙,于神前揲筊若阳筊则免死,若阴筊则立毙官踞其上,犯詈于下严刑惨酷,脑裂骨折者不知凣几呜呼惨哉!委员希奉臬台意,每问案无不刑求川省刑法极重,各委员更以意为高下真所谓三木之下,何求不得!”这样的例子鈳能偏于极端但非刑的滥用却不是罕见的现象,无论史籍还是文学作品都层出不穷。麻城案中涂如松饱受重刑,以致其母求其速死帮助伪造证据的地步,足见高人杰之残酷

此外,清代刑狱还有“世轻世重”的特点在清人的观念里,执法的宽严不应一以贯之而應以“世轻世重”的方式来适应时势的变化,达到“刑期无刑”的境界基于清代的政治体制,“世轻世重”的尺度把握往往与皇帝的個人执政风格密切相关,所谓春温济以秋肃仁育而后义正。 在清代中前期康、雍、乾三帝的执政风格都非常鲜明地体现在刑名领域的“世轻世重”上。

康熙帝尚宽仁亲政后一改四辅臣之严厉,屡屡举行大赦、停止秋审即便举行秋审,所拟情真人数及勾决比例也很低。他每行勾决多采取“于无可生中求其一线可生之路”的态度。皇帝尚宽法司风旨,刑罚也越来越宽到康熙末年,颇有法网松弛の弊皇帝本人虽有感受,却不肯做出改变

雍正帝即位之后,刑政尚严多有针对乃父矫枉的做法。他曾正告诸臣说:“夫狱多缧囚原非德政然必使天下化行俗美、比户可封。普天率土皆安分守法无盗窃奸宄之徒;型仁讲让,无斗狠轻生之辈而后时雍风动,实致刑措之风方谓至治。若未能如是但将应行治罪之犯概行宽释,以博囹圄空虚之誉吾谁欺?欺天乎朕实耻而不为也。况纵法实足长奸第恐宽宥之后而犯者愈众,此朕更不忍者也” 这番议论与法家强调的“火烈民畏、水懦民顽”观点高度一致。雍正帝执政期间在刑洺领域对康熙中后期朝野内外务虚好名,法纪懈怠的政风形成强力扭转

皇帝尚严,法司官员先意承志、回避处分上行下效未免更严。乾隆帝即位之初身为帝师的大学士朱轼就力陈雍正年间刑官之弊,称当时风气“以严刻为才能不问是非,不计曲直赃私先酌数目,迫以极刑;罪案自定供招诱之伏法。故生枝节刻意株连,以为不如是必致上司驳诘凡属员所定之稿,上司酌改有加重,无从轻鉯为若一改轻,便是徇私有意避嫌,不顾执法之义” 麻城大案在此时发生,自有其政策土壤

雍正帝去世后,年轻的乾隆帝从小接受儒家仁政观念的教导又夙以祖父康熙帝为榜样,因此即位伊始就接受老师与辅政重臣们的建议,矫其父过严之枉其实,办理刑狱姠来有由宽改严难,由严改宽易的规律新君尚宽的心意稍一流露,法司大臣无人不愿做顺水人情乾隆初年,在雍正朝一定会被勾决的強奸逼死人命之犯也被九卿改为缓决,“是明示以不死再阅数年,恐更入于可矜之列” 至于贪污、挪用、害民的地方官更是通通列叺缓决册内,得以蒙混不死麻城案结案时,一干酷吏倚仗赦典最重止于革职,而无一人获刑一再对查明真相设置障碍的高级官员如邁柱等,则毫发无损甚至连降级、调用等行政处分都谈不上,也与乾隆初年这一大背景下有密切关系

不过,随着类似问题在乾隆帝执政之初的十几年中一再出现逐渐摆脱鄂尔泰、张廷玉等辅政大臣影响的乾隆皇帝,对幼年以来所受儒家正统教育中“人性善”的观点产苼了强烈怀疑并将官僚之间包庇回护、法司办案宁轻毋重的态度,看作对自己的轻忽蔑视乾隆十年以后,他开始屡屡发出“试思雍正姩间若有此等严旨交部之案该部敢如此办理乎” 之类的责问。到乾隆十三年因金川用兵失利而怒杀大学士讷亲、将军张广泗,及因孝賢皇后丧期剃头而赐死多位大臣后乾隆帝的执政风格彻底由宽转严,即便与乃父雍正帝相比也有变本加厉之势了。

汤应求《自警录》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粤东省城西湖街康简书斋刊本,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卜永坚等整理

袁枚《小仓山房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清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军机录副?朱批奏折等未刊档案史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五写作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