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从社交网络“点赞图片”造成的自我意识过剩和虚荣心中走出来?

私信、点赞、评论……这些社交网络用语的英文怎么说?
social contact社交网络近些年来在全世界大行其道,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社交网络用语也悄悄地进入了我们的日常词汇。赞、取关、转发、加好友、朋友圈等社交网络常用语你知道用英语怎么说吗?关注 followI can't decide if I should follow my ex-boyfriend on a microblog.我无法决定是否应该在微博上关注我前任男友。取消关注 unfollowYou can choose to simply unfollow those users, block them or report the accounts to Twitter, as well - all with just one click.只需点击一下鼠标,,你就可以选择取消关注、屏蔽那些用户或向推特举报那些账号。粉丝 followerDid I tell you Victoria Beckham has just become my follower?我有告诉你贝嫂刚成为我的粉丝吗?分享 shareLots of parents share cute photos of their babies on social media sites.很多父母在社交媒体网站上分享自己孩子的萌照。回复 replyWe try to reply to all online inquiries within a week.我们争取在一周内回复所有在线问询。转发 repostThis is so useful I am going to repost it.这个太有用了我得转发。评论 commentWhy don't you comment?你为什么不评论下呢?赞/点赞 likeHer post only received one like.她发的帖子才收到一个赞。This image has been liked thousands of times on Facebook.这张照片在Facebook上收获了数千次的点赞。加好友 friendShe was so surprised when her ex-boyfriend friended her.她很惊讶她的前男友加她为好友。删除/解除好友 unfriendSixty percent of those polled say that it is "completely acceptable" to unfriend an ex-boyfriend or ex-girlfriend.60%的受访者称与前男友或前女友解除好友关系“完全可以接受”。私信 private message/direct messageYou can only send direct message to those who follow you.你只能给关注你的人发私信。朋友圈 Moments(official name)She shared her holiday pictures on her Moments.她在朋友圈里晒了她度假的照片。@ (音at)You can @ us on microblog.你可以在微博上点我们名啊。# (音hashtag)You should use # before a trending topic.你应该在热门话题前加#。简介/个人资料 profileMost social media sites ask you to upload a photo to your profile.大多数社交媒体网站都让你在个人资料部分上传你的照片。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需要先加入社团哦
复制到我的社团如何停止自我意识过剩-跟谁学经验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例如“绘画”搜索
>经验>健康养生>如何停止自我意识过剩如何停止自我意识过剩自我意识过剩是一种心理学概念,它包含忸怩,害羞,难为情,不自然等心理状态。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会感受到这些心理呢?对于有些人来说,自我意识过剩体现在对于自己的外表特征的不自信和担忧,而有些人则是对于地位,痛苦或者资金的担忧。如果你总感觉自己在被别人评头论足,那么你有必要解开这个你之所以那么在乎外表评价的心结。同时你会意识到允许别人来定义你自己是没有益处的。通过这篇文章,你会学习如何解除的内心批评,找到有建设性的方法来减轻自我意识过剩的感觉。开始轻松自在的生活吧!部分 11识别你的自我意识的对象。你的外表的某一个方面? 眼睛抽搐?你的口音?你的残疾(精神或者身体)?你的学术能力?将这些触发点列举出来。在列表的旁边留下一个空白的框。这样当你识别率触发点之后,你可以将减轻自我意识的具体相关措施写出来。2弄明白你想要取悦的对方以及理由。你认为是什么样的期待让你感到自我意识过剩?1、在你暗恋的对象或者配偶面前你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吗?2、你身边是否有一个你认为很完美的人?你是否将自己和杂志里印刷的模特们对比?(你是否知道这些模特们是修饰过的?)3、你是否认为别人都没有抽搐,没有缺陷或者差错。4、你是否是某个人对你的评论的奴隶?在很多情况下,你可能跟一些有毒的人格类型的人纠缠不清,这些人很难让你自我感觉良好的。END部分 21审视你的现实。你是否有一个梦想世界,在这个梦想世界里,你是“完美”的,而在现实世界中,你眼中的自己是“残缺”的。在童话般的梦幻世界里,人们的皮肤没有痘痘没有任何瑕疵,总是在适当的时候说出充满智慧的话语,然而这是虚构的故事,现实中的人们没有完美的皮肤,没有办法在任何时候都说得当贴切的话语。1、上网看一看有多人卷入是非和混沌。网络让我们更容易地看到著名的貌似无坚不摧,纯洁无暇的名人们,领导者们的丑态(歌手们怪异的着装,领导者们的各种腐败丑陋作风,演员们的错误等等)。选择一些你最喜欢的,你认为很完美的名人们,检索一下他们的过失。并不是说要让你去侮辱他们,而是为了让你意识到每个人都有失足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不如意的日子。2了解自信现实和自我意识过剩的现实之间的差异。自信的人不会对于过错,不完美的肤色,古怪的习性和残疾纠结不止,耿耿于怀。他们接受现实,拥抱现实,寻找积极的一面。他们不会让外人将这些问题当作弱点,从而被外人的观点控制。如果你自我意识过强,那么你很有可能对别人的评论,眼神或者自以为是的长篇大论而耿耿于怀,转化为内心的痛苦,进而演变为比原本更严重的问题,无休无止地萦绕在你的心间。1、自信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自信心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有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在适当的环境下,很容易地就培养了自信心。而有些人则没能够成功地养成自信心。但是只要愿意,自信心是一种可以后天学习,培养的技能。你并不是孤军奋战,有很多培养人的自信心的机构,学习团体,以及互助组织等你可以加入。END部分 31思考一下你是否会如此尖刻地评价别人。静下心来,将自我批评挖掘出来。人无完人,你都没有意识到别人的小癖好,那么别人怎么会如此细致地关注你呢?你不会对你的朋友说出这样的话,你不会这样去想你的朋友,那么你为什么以为他们会这样去想或者评论你呢?首先你要做自己的好朋友。具体表现方法有:1、即使你一开始没有感受到,至少表现出无需忧虑的样子。这样加以时日,你自然会这样感觉。2、幻想自己在别人面前的时候自我感觉很良好的样子。但是不要过度幻想,因为这已经植入了你的内心。3、当自我消沉或者拿自己和别人对比的时候,控制住自己。不要责怪自己,只需要意识到一点,并告诉自己应该换个更积极,更有意义的方式来看待自己。2转移你的注意力。当你开始感觉自我意识过剩,找准一个对象---不管是什么都可以,它可以是爬行在地板上的昆虫—然后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个对象上面。它是什么颜色,几条腿?只要能够转移你的注意力的事物都可以。分心的事物会将你带回现实中,让你远离内心地狱。3取笑自己。是的—但不是以一种自我贬低的方式,而是一种自谦,智慧的方式来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以及自己可以拥抱自己不完美。当你在你喜欢的人面前不小心打碎一罐花生酱,碎片散落在地板上,你会开怀大笑自己的天生的笨手笨脚,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然后清理地面并道歉。4接受现实并释怀。不要太在意那么触发你的自我意识的人和事。当你感到自己我意识在内心里膨胀,那么告诉你自己,没事的,一切都会很好的。承认你的感受,就好像是你脱离了自我在观察自我感受,而不是在经历这些感受,让这些感受穿过你的内心,并不停留。向那些坚强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犯错后,继续站起来,卸下别人的眼光和期待组成的包袱。1、关于评价。学会区分真正关心你的人说的有用的,有建设性的话,以及那些不关心你的,嫉妒你的或者,心存恶意的人说的话。向前者学习,将后者剔除。你的生活里不需要心怀恶意的人,所以不要让他们的恶意进入你的内心。END部分 41建立自信心。努力获取对自我价值的深刻理解。用你自己的目标,成就和进展来取代你对于别人的想法的担忧。1、写出你的目标和里程碑。这样可以督促你朝着目标前进。2、告诉别人你在朝着一个目标进展。这样可以推动你不断向前,让关心你的人支持你的行动。要细心慎重,不要跟干扰你的前进的人分享你的目标计划。如果他们并不支持你,那么不需要告诉他们。3、证明你的成就。当好事情发生时要庆祝:去吃顿大餐,打电话给好友,去购物。正式地承认好事情,而不是对于失误耿耿于怀。2改变内心的自己。你要意识到自己是整个存在的一部分,跟其他人一样。这是生命的真相,没有人可以扼杀。这是你的天生权力。别人并不比自己更好或者更重要。1、为了自己和他人,你必须做最好的自己。永远不要忘记带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并和他人分享。做最好的自己,对自己有益,对社会有益。3不管别人怎么看你,你就是你。一定不要忘记“我就是我,”。当你回忆童年,不管年龄或者环境,你的那个“我”永远是那个“我”。“我”不依附于任何外物而存在。这种想法可以极大地激发你的自信心。1、正如Judy Garland曾经说过:“要当第一流的自己,而不是第二流的他人。” 请尽量做到这一点吧。END部分 51当你闲坐着或者工作时,你的内心想法的模式是什么?如果你的内心在想别人是如何看待你,那么就要提高警惕了。不要让自己的头脑反复去想这些东西。当相同的想法不断重复就会形成一个通道,然后你强迫自己走出这个通道。2如果你和别人谈话时,会自我意识过强,那么立即去倾听别人的话语。集中注意力在别人的话语中会很管用。倾听是一种很厉害的能力,当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可以克服自我意识过强。3从别人的评头论足和无心的评价中解脱自己。当你允许别人评价自己的时候,你也就失去了幸福。不要让别人来定义自己。这是你的生活,而不是他的。虽然很难对抗自己的信念,以及做完整的自己,但是只要这样才能定义最好的自己。1、将自己置于让你开心的人周围。远离那些打击你的消极的人。虽然这听起来很陈词滥调但是想一想跟喜欢你的人在一起时的感受,以及跟那些总是贬低你的人在一起的时候的感受。这是两种相对的极端,你明白自己想要的是哪一方。END小提示如果你是那种爱取悦别人的个性,那么可能很难让自己停止去取悦别人,找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摆脱自我意识过剩。在你改变这种情况的过程中,不要对自己太过苛刻。要知道这需要花费时间,你要坚持下去才能看到效果。a想一想达到所谓的“完美”需要花费的工夫。比如,在你眼中,你认为X是最漂亮的女人,你永远都无法如此美丽。但是你是否意识到,你忽视了一些真相。X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打扮自己。而你则不愿意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这些事情上,而且你的朋友很喜欢你的自然的生活状态。 不要拿自己和那些矫揉造作的人对比。对于那些充满恶意的评价,在内心准备一些标准化的回复,在不辜负自己,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帮助自己摆脱这样的情形。这样,你就不会在别人对你说出鲁莽的话语时,尴尬地僵在那里,或者拼命地想要说出一些俏皮话。要以善良的心态,说出一些类似与这样的话语:“我很惊讶你居然当面对我说出这样的话。”或者“我不因为你有资格这样尖刻地评价别人。而且我不会接受你片面之见。”等等。告诉自己,我是乐观的,有能耐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可以积极应对变化的。经常反复告诉自己,效果最好。阅读一些自我鼓励的书籍。别人其实也担忧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区别在于,自信的人他们不会沉溺于这样的想法,或者让这样的想法影响他们的外部关系。他们也需要做一些内心的斗争来应对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所以不要以为别人就很轻松。当你认为别人比自己强,将这个自我批评拿出来,客观地审视一下。你很有可能是过高地评价了别人积极的方面,而过低地放低了他们负面的方面。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相关经验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社交媒体中哪个才是真实的自我?_高三网当前位置: >> 正文社交媒体中哪个才是真实的自我? 19:05:47文/萌萌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煎熬的时刻?在qq说说或者朋友圈动态发出去那一瞬间,就又后悔了,晒黑白滤镜自拍会不会显得我太矫情了,某句话是不是说的容易引起歧义  而说说真正确定好了,发出去了,就会隔段时间点开qq,看看自己收获了几个赞,有多少人在底下和自己互动,要怎样回复才显得自己有分寸?  一条说说好似一场硬仗。于很多人而言,在社交网络上展示自己这种事情并不是很得心应手,相信很多朋友也有这种感触,好像网络社交圈是一个铺满了干冰的舞台,大家很自由也很难以预测,时而出现时而隐去,而我坐在这中间,不知所措。  事实上,社交媒体是一个建构自己,同时窥视他人的平台。  人类喜欢通过一定的策略影响他人看待自身的方式,管理自身在他人头脑中的形象。这被叫做印象管理。  比如有说人喜欢发段子,那么他就是希望大家能把他看做一个有趣的人,而有人喜欢秀恩爱,那么他就是希望别人对他的印象是幸福且富有男性魅力的。很多时候,你看一个人的朋友圈,它体现出来的东西不是它的主人的模样而是他(她)希望成为或者说希望你认为的模样。  相对于面对面沟通,网络赋予了沟通者更多的控制权。也就是说:现在你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有能力打造一个数字自我。  这种数字化的自我比现实中的自我更单薄,更片面,所以与此同时它更需要别人的认同感来填补其内在的空虚。  举个例子吧,如果你拍了一张照片,修了半个小时发出去,当然会很在乎人们点赞与评论的状态;如果你就是随手转发了一则熟人拜托我转发的招聘广告,就算加了几句俏皮话,你也不会在乎收获了多少以及怎样的回应。  拉康的镜像理论((jacqueslacansmirrorphase)认为,特定的观看方式,会潜移默化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影响他自我形象的建构。社交媒体上亲密关系的展示和想象,最终会在你身上形成特定的思维模式。  人关注他人对自己的作品型内容的评论、转发、赞同、感谢、赞和一切可能互动形式,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对你的作品的评价,甚至是关于你这种数字化的自我的评价,你在内心渴望这种自我是真的,所以你的心情会变得敏感,会随着他人的评价的变化而变化。而这种评价与我自身期待的差异,将会进一步督促你去关注,甚至去焦虑。  可以这样说,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人们存在着彼此物化(objectification)的风险,我们通过一种特殊的凝视(gaze)和被凝视(begazed)关系确立彼此。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建构自己和窥视他人。用一种无处不在的,虚拟而飘忽的目光注视来填补彼此的生活。  其实这些很大原因源于你对真实自我的不自信,和对你在社交网络上营造的真实自我的不相信,欲望和自卑在折磨着你,他们可能是少量的,但好像又无处不在。其实为什么不放轻松点?你这么关注自己,别人又何尝不是呢?所有人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到的。  或许你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挪到现实生活中来。  不是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吗:太多情愫,非眉目,不足以传也。高三网小编推荐你继续浏览:推荐阅读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点击查看更多内容注册 | 登录
95后创业者,微信
零基础学产品,BAT产品总监带,2天线下集训+1年在线课程,全面掌握优秀产品经理必备技能。
《我和微信的故事》是为日微信公开课PRO版准备的官方体验。这个内容本是微信官方为了次日的微信年度大会“微信公开课pro”做的一个小插曲互动,但到最后居然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相信大家的朋友圈都被这个活动刷爆了。作为一名互联网从业者,在狂欢之后,不妨来一些思考,它为什么会这么火。
“泄漏”属于一个营销卖点,常被使用于各种标题,从而增加关注度,比如《马云意外泄露了最有效率的赚钱方法》、《疑似苹果7真机泄露》、《XX明星不雅照泄露》…《我与微信故事》互动产品地址提前的意外泄露,引发了海量用户的使用。意外泄露这个关键词就足以勾起人们的猎奇心,让大家纷纷尝试这个H5活动。
与个人强相关,引发分享的欲望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自下而上都有对“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5种层次的需求,并且,人们只有对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一层级的需求;而“分享”就是人在得到“生理、安全”这两种层次需求的满足后,进而追求其它三种更高层次需求时所表现的一种行为。
人们爱在朋友圈分享什么?照片、抽奖、鸡汤……当然,还有跟自己相关的内容,什么“你了解我么”,“原来我的QQ号值8962元”,“30岁身家达到1亿”等等之类的与自我相关的测试,都有着不少受众。人们希望被关注,想要刷存在感。此外,还有许多内心的诉求值得去抓。
朋友圈被怀旧、攀比类图片分享刷屏了,继续扩大了影响力。因为是与“我”相关,区别于其他人。分享别人的事迹、文章,更多是一种价值观理念认同。而分享自己相关的东西,内心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如有人点赞更可获得成就感。活动数据本身带有关系绑定有较强的互动性。通过激发参与者的多种情绪扩散活动。
1.打动人的怀旧情结
利用大数据记录到了第一个微信好友,再配上“你们现在还在联系吗”的文字,瞬间就能引发了一股怀旧风。人都会有一种怀旧情结,总是在怀恋过去。过去发生的事,不管是酸甜苦辣,现在看来都是美好的。似乎过去的一切都是那么地值得怀恋,因为怀旧是一种甜蜜的情结。
在一个人的人生当中,会遇见某个人,不管是因为学业或生计而分开,还是因为世态而许久未联系,都会形成在这个人内心当中久难散去的缅怀。时间久已,这样一种对于故人的思念情绪,便时不时地会化作一种怀旧的情绪。自然,如果那是你的初恋的情人,会顿生起一种特殊的情感来,那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怀旧情结。
我知道XXX是我的第一个朋友,但对方不一定知道。如果他是你较珍重的人,发个朋友圈@他一下,告诉对方就不失为种很好的互动。很多人在这个环节上都不忘@一下这位好友,使得互动和分享环节更加火爆。也有些朋友因为第一位微信好友不是特别熟悉,许久未联系过了,还不忘吐槽一番。因为第一位好友是自己曾经的恋人,感慨万千,回忆并分享了先前的趣事,也增强此次分享的互动性。
2.攀比效应和虚荣心
当《我和微信的故事》在朋友圈被刷爆,并且开始逐渐形成一种趋势,大家会感到别人有了,我也得去搞一个。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人物,如果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岂不显得脱节?中年大叔跟不上年轻人的步伐,岂不显得OUT了?所以大家都希望参加到这次全民狂欢的盛宴中,不当一个”落伍者”。
人际交往中常会出现攀比现象,比利益的差异、比身份的差异、比名誉的差异。一般来说人与人的差异小时、相对公平时的攀比会减弱;如果人与人的差异过大,攀比的可能性也会缩小。只有当人际间的旗鼓相当,实力悬殊不大时,攀比的可能性会加大,系数会提高。“我的花样生活”——2015年度支付宝个人账单活动远不及“我和微信的故事”火热,因为晒账单直接与金钱挂钩。也许你只是想分享一下财务使用情况,可能在别人的眼里你就是在秀优越,会遭到抵触感。微信的数据分享使此次分享的差异化缩小,成为人人都能以此“炫耀”的一个关键点,使得这次活动成为了全民参与的一场运动。
心理学家Geoffrey Miller提出,每个个体与他人竞争,不仅在内在实力上的竞争,也在通过向周围人发出自己“牛逼”的信号来竞争。这些“牛逼”的信号,可以让人们了解到,我们作为朋友、伴侣和合作者的质量和价值。现实社会中,营销、广告、孔雀开屏、夜莺歌唱,都是这种竞争策略的体现。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虚荣心,都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得到朋友的认可,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大家对表扬或赞美的都会有一种渴求。而清晰的数字更容易激起攀比的欲望。自己是第几位微信用户、有多少微信好友,一年收了多少个红包、去了多少个地方,获得了多少个赞,走了多少步……这些数据拿出来分享可以让大家对你有个整体认知度。收到的红包蛮多、获得的赞不少,对朋友圈里的朋友们来说,意味着你人缘很好。今年去的地方比较多,说明你有钱又有闲,又懂得体验生活,着实会让朋友们羡慕不已。
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与情况,有求知欲望并且感到有兴趣,产生出好奇心,可以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心理反映之本能,能够满足知识欲和心理反应的需求,得到兴奋与愉悦的感受。
当朋友圈被大量刷屏的时候,子健我也比较好奇我的第一位好友是谁,毫不犹豫的进去测试,结果发现是我的另一个帐号……一方面好奇,是因为想知道自己的微信的第一位好友,或者想知道自己在微信上的一些数据情况。另一方面好奇,就是想知道朋友圈都在发的这个东西是什么。
造谣事件引发蝴蝶效应
南美州的蝴蝶煽一下翅膀,通过种种因素,就可能引起亚洲地区的一阵台风.这是蝴蝶效应的最初定义。一件极其细微,看似极其不经意的小事,都可能引发很大的后果。
由于活动的火热,使得它很好地“创造”了谣言。就像刘强东说的:没负面的人一定是骗子。凡事都有两面性,当一个事物火到一定程度,受众面积达到一定范围,难免会有负面的消息。因为《我和微信的故事》突然火了,面临庞大的请求量就有点反应不过来了,打开的速度就会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不免会有一些不好的传言流露出来。结果被造谣成了病毒链接,可导致支付宝被盗。这是个无中生有的拙劣谣言,但是在一两个小时内就扩散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有人会转发是知识体系不一样,信息不对称。你的一些常识可能对于一些身边的朋友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因为转发的动机在于是否有价值,而不是是否绝对正确或是否有效。对于那些叔叔,姑婆就会觉得打开链接就会“盗取支付宝钱财”,这个短时间的动作,让他人产生了一种事态紧急的错觉,所以很多缺乏互联网基本常识的人都不会去求证这件事情,直接进行转发。但是更多的是出于对被盗担心和对朋友们好心,这类人群中年人群占据大多数。
有许多人不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大觉得谣言是真的。
今天是腾讯老板马化腾的生日,只要把这个消息发给两个群,就能升4级,我已经试过了,10秒钟就能升4级,不相信也要试试,反正没坏处。今天是腾讯公司总裁马化腾的生日,送每人100Q币,要把本消息发俩群以上,听说五个人都试了,真有100Q币,发4个群10秒以后在看看你的头像。
你只需要知道现在每天依然都能遇见给马化腾过生的人。
盗取财务这一话题,让此次活动顿时成了社会话题。接着,当晚10点,微信团队通过公众账号紧急辟谣:“这其实是一个H5互动,绝不是谣言中所说的病毒或者木马,将通过法律途径追究造谣者责任,绝不姑息。”再接着连网警也出来辟谣,说此链接不存在病毒或木马。后续社会媒体的跟进,让此次事件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热点。
当然此次活动的火爆远不止以上因素,还有其他多种因素所构成。1.好的内容,不怕没有人分享。利用H5承载的内容,往往以数据报告的形式最受欢迎。微信有海量数据做基础,能够分析得到指导性结论的项目,是大数据的魅力。2. 2016年的1月10日,正值农历腊月初一。在一年的收尾时段,搞个年末总结未尝不好。3.微信的亲儿子,有海量用户支持。近期的“我与网易云音乐路过的2015年”,小米运动跟风推出的“2015年度运动成绩单”远不及此次活动火热。光是微信公众号就覆盖到超过6.5亿月活跃用户,这可不是其他APP所能相比较的。
科技正在改变人们的交流习惯,“社交网络依赖症”正逐步影响现实生活。希望大家能把用在网络精力合理分配到现实生活中,不要把社交网络当成生活的全部,多去享受外面的世界。
#专栏作家#
王子健,微信:woainiww5201314,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创业邦,鸣金网,艾瑞,界面,新芽等平台专栏作家。95后创业者,成都众筹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南京众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关注互联网金融及营销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赞赏是对原创者的最大认可
收藏已收藏 | 86赞已赞 | 8
95后创业者,微信
产品经理群
运营交流群
数据分析群
文案交流群
Axure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家都在问
14个回答22人关注
19个回答68人关注
20个回答24人关注
16个回答21人关注
10个回答49人关注
97个回答91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点赞 网络文化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