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贴吧看见有人说新陈群丹为什么能和刘备扯上关系

刘备当年良将齐全,为什么最终还是未得天下?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989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6,480分享邀请回答1763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932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三国杀】陈司空定品力压朱然,黄太监寝情气煞据守(改版陈群、黄皓解析)
TA的更多文章
一、陈群& & & & 魏势力& & & & & 3体力陈群 画师:DH(将三郭淮、将六孙登、界大乔原画)品第——出牌阶段,你可以弃置一张牌并选择一名其他角色(不能弃置相同类型牌且不能指定相同的角色),然后令其执行一项:摸X张牌;弃置X张牌(X为本回合此技能发动次数)。若其已受伤,你须横置自身。法恩——当一名角色翻至正面或横置后,你可以令其摸一张牌。& & & & 这是即将上线的改版后的陈群,一技能定品改动较大,连技能名都改了,二技能做了微调,影响不大。在前几天,我曾发布过动态,有人认为陈群改弱了,这点我不敢苟同,尤其是在体验服玩过之后,话不多说,直接分析一波。& & & & 由于此次改动争议较大,所以我觉得需要新旧对比才会明显。老陈群定品成功需要的条件太多了:1.队友的队友失去的体力值多,2.弃置本回合没有用过的手牌,3.判定结果为黑。我们一个个来谈。& & & & 第一个限制,决定了老陈群必须在中后期队友体力值失去较多的情况下才有高收益,如果只是陈群弃一摸一,谈不上收益,而且还附带翻面这一负面效果。反观新陈群,没有队友损失体力这一限制,前期一样可以为团队做贡献。为什么强调前期的团队贡献?因为新老陈群都是三血脆皮,老陈群必须挺到后期才能有好的发挥,那么前期必须倚仗队友的包养;新陈群不然,在前期反而容易大摸牌或者大拆迁,直接为团队贡献铺垫好,就算死了也无所谓。后期如果还活着,更好,新陈群后期更强,小包养小拆迁贡献足矣。& & & & 当然,老陈群也有董卓、兀突骨、诸葛诞、华雄、刘虞这些武将的配合,但有差别吗?这些武将本身就不强,出场率低,赌碰到他们的几率是不现实的。而且大血牛谁砍你?你得到什么时候才能大定品?所以改得好,大家也不必去留恋什么了。新陈群稳稳当当的补牌更实在。& & & & 第二个限制,老陈群发动技能需要弃置本回合未使用过的牌,也就是说老陈群很多时候需要先定品再用牌,这样一来输出肯定是不够的,而后期手牌匮乏,老陈群又是后期武将,两者存在一定的矛盾。改版后如何呢?起码手脚放开更多了。新陈群定品只要求弃置不同类型的牌,注意是“牌”,这就意味着不但可以任意时间点定品,还可以用装备区的牌定品,只要有装备,陈群手里留基本,稳定两定品无压力。& & & & &第三个限制判定,老陈群判定为黑才有得摸,概率是一半,而且还容易被改判系克制。新陈群不跟你整概率,删除判定机制,直接成功,你作为队友难道不欢迎稳定收益,而喜欢看陈群辗转反侧,翻来覆去吗?变态!& & & & 另外,新老陈群在判定的时候都有负面效果,那么请问,是翻面好还是横置好?当然横置好啊,横置和翻面同样可以法恩摸牌,但新陈群横置是可控的,队友有专门的卡牌——铁索连环去解,翻面没有卡牌帮你,这要看定品时牌堆和那些神棍的心情,完全不可控,别提翻面四人BANG,他们比得上肯定在牌堆里存在的铁索连环吗?& & & & 对比出真知,新陈群肯定比老陈群强,而且是强多了。现在补充一下新陈群的细节。首先新陈群“品第”和老陈群一样,一回合最多三次,一种类型的牌一次:装备牌、锦囊牌、基本牌。但三次一定都是稳定收益,而且收益逐步增高,定品回合内发动几次,就能摸/弃几牌。弃一张牌补三牌,是比掉一滴血补三牌的荀彧收益高的,而且无论是前期和后期,都是稳定收益,就算前期分辨不出来队友,还能让敌方弃牌,就这一点来说,单品第收益大于节命,不过法恩强度不够,所以陈群的强度差了荀彧一个驱虎,但暴打我标题提到的朱然是绰绰有余的。& & & & 由于陈群可摸可弃,所以三次品第注意次序,第一次品第,一定要找一个掉了血的人,因为品第掉血的人陈群会横置,然后摸一张牌,就相当于弃一摸/弃一,再摸一,不亏牌,而且万一能过上不同类别的牌,或者无中,就能二次定品了。其余的扒光敌人、补队友的操作就根据战局自己分析,这里就不赘述了。& & & & 新陈群品第,让别人摸牌还是弃牌,这个选项是陈群自己选。至于弃什么牌,是那个人自己弃,参考董允秉正。但是因品第弃牌时,可以弃置装备牌,品第凌统、香香时,需要注意。& & & & 然后是新陈群对比老陈群,稍稍削弱的地方,首先新陈群品第不能对自己发动。陈群自己容易空虚是事实。第二,法恩有削弱,只有在翻回正面时才能法恩摸牌,翻到背面不摸牌。但这个修改其实无伤大雅,因为本身翻面就是一种小概率事件,而且只摸一张杯水车薪,该被打还是被打,现在陈群在其他局也能选出来玩,这就是强度提高的证明。配合:凌统、香香、邓艾,品第可以弃牌,配合凌统、香香触发旋风、枭姬,配合邓艾触发屯田。步骘、界夏侯惇等。陈群会常常把自己打空,和鲁肃也是优秀的配合。陈群防御低,曹昂、文聘、秦宓等保镖能保护一下也很不错。法恩虽然削了,但依然和曹仁、曹冲、曹植、孙资刘放等翻面流有配合。克制:陈群克制诸葛亮,破空城不解释。大弃牌,对那些需要手牌的武将,比如秦宓、界华佗、吴国太、小乔、张角等克制较大。法恩能在铁索时补牌,不能说克制吧,但干扰庞统、关银屏还是可以的。被克制:小脆皮,稍有输出打下去不难。怕翻面,以前不怕是因为回合内不强,现在怕是因为回合内强,而且法恩还削了。身份适应性:反贼≥忠臣>主公=内奸综合强度:★★★/B二、黄皓& & & & & &蜀势力& & & & & & &3体力黄皓& 画师:2B铅笔(将五夏侯氏原画)寝情——结束阶段,你可以选择任意名攻击范围内含有主公的角色,然后弃置这些角色各一张牌并令其摸一张牌(无牌则不弃),若如此做,你摸X张牌(X为其中手牌比主公多的角色数)。贿生——当你受到其他角色对你造成的伤害时,你可以令其观看你任意数量的牌并令其选择一项:1.获得这些牌中的一张,防止此伤害,然后你不能再对其发动“贿生”;2.弃置等量的牌。& & & & 由于黄皓本身就是一个冷门武将,出场极少,所以干脆当一个新武将说了。& & & &首先是寝情,这也是本次修改最大的地方,由于寝情对主公身份的要求,导致他无法在2V2、4V4、3V3以及各种活动场登场。操作如下,选择任意名打得到主公的角色,主公自己不行。如果黄皓自己能打到主公,那么黄皓也能寝情自己。选择好后,黄皓令这些被选角色弃一摸一,也就是全体大奇制。注意括号,没牌不弃,也就是说黄皓寝情0装备0手牌的武将,他反正不用弃牌,但可以因寝情摸一张牌,这一特性决定了他可以帮助经常0手牌的队友,比如给刘协、曹睿、刘备等武将过一张牌,还能破空城,嗯,下次可以不用提了,反正新武将不破空城游卡可能不会通过。大奇制过后,计算此时手牌数比主公多的人,有多少人,黄皓摸多少牌。& & && 举个例子。场上有黄皓、马超、曹仁、刘表四个武将打得到主公。黄皓发动寝情对这四个人大奇制。过后4个人手牌都比主公多,黄皓就摸4张牌。由于是回合结束阶段发动的技能,所以就是大据守,而且还不用翻面的。更重要的是,如果这四个人当中,有一半是自己队友,黄皓自己肯定算,再加上刘表吧,那么就相当于给队友也制衡了两张牌,也就是说一个寝情过了6张牌,收益很大,相当于徐氏一轮的收益。& & && 但这是理论和脑杀,实际黄皓没那么逆天,也不如徐氏。原因有几点。首先寝情是黄皓来弃牌,弃敌人很简单,下一个装备就行,但弃队友就很为难,我有好几次弃掉队友的好牌。其次,需要有很多人都能打到主公,也就是说远位的玩家必须起一个很长的距离,这几乎很难做到,尤其是开局的时候,如果黄皓在前置位就更难。所以黄皓平均寝情也就是2~3张左右,不过这已经比郭淮要强两个级别了。当然,有的武将自带马术,或者特殊技能,打到主公简单得很。比如庞德、sp马超、马岱、曹休、公孙瓒等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寝情过后手牌要比主公多,等于都不行。这就要求寝情前,那名角色的手牌就比主公多,或者和主公相等,但有装备,弃装备后手牌就增加了。这需要主公的手牌较少。因此,刘备、曹睿、刘禅主公是黄皓出现的最佳选择,无论忠反都可以,甚至内也行。而董卓、孙策、曹操等等这类手牌常常会屯一大堆的主公,黄皓不适合出现。& & & & 在这三个限制的情况下,黄皓的发挥依然可圈可点,忠臣下装备保护主公,反贼大制衡巩固优势,可以说大奇制加摸牌,寝情一个技能就顶王基两个技能,而黄皓还有一个贿生作为最终的防御,我觉得黄皓的强度是在王基一档的。& & && 贿生,跟陈琳一样,是每名角色只能发动一次的特殊限定技。但是又有些微的不同,因为黄皓很难对自己贿生,不像陈琳可以颂词自己。贿生可以用来防御别人的伤害,但不强力,因为贿生只能防御一次,就算防住了一名角色的杀,如果还有多杀牌,他回合内再用决斗就能带走你。贿生展示牌时,可以展示装备区的牌,如果你装备区的牌多,你可以展示四张装备,爱拿就拿,不爱拿弃四张。如果面对贿生,那名角色选择弃牌,弃牌时可以弃置装备区的牌,这点要注意。& & && 贿生除了防御,其实还有一定几率当做包养技能用。一来是队友放AOE,或者铁索之类的牌时,你可以故意贿生,然后展示一些他可能感兴趣的牌:比如有很多牌的曹植,放了个南蛮,黄皓手里有连弩,黄皓可以贿生,让曹植拿走展示给他的连弩。再来是一技能让黄皓在回合外摸了一大堆牌,很有可能摸到好牌,而这个好牌在黄皓回合才能用出,如果有队友先行动,当然是先给他用比较好。& & && 在一技能寝情加强的情况下,贿生其实强度提高了,一大堆牌里,完全可能存在很多没用的牌,这时候可以多亮几个闪来贿生,反正也只能拿一张,都是闪你慢慢挑,不要就扔牌。配合:界陆逊(1牌时寝情)、凌统、香香、邓艾、周泰(寝情可触发奋激)。手牌数很多的非主公武将,比如曹仁、刘表,寝情他们肯定是很好的。还有就是自带距离的。再就是别忘了贿生的特殊用法。还有手牌数很少的主公及队友。克制:寝情下装备很不错,对一些很需要距离或者武器的菜刀流来说很伤,其中曹休是最伤的,因为千驹很可能被黄皓利用,而刀又很重要,可能会被黄皓下掉,其他还有张飞、界关羽、界许褚、潘马、徐盛、小关张等。别忘了老诸葛。微克制曹仁,因为可以下他的装备。克制麹义,因为牌很多,影响骄恣发挥。被克制:主公很重要,主公如果手牌多,黄皓发挥注定差。由于黄皓回合外手牌多,很怕sp貂蝉、阚泽、于禁这样针对性强的。黄皓怕乐,至于兵和翻面,不是很怕。身份适应性:反贼=忠臣&主公&内奸综合强度:★★★☆/A-DIY彩蛋阮籍 & & && 魏 & & & & 3体力咏怀——其他角色死亡时,你可以失去该技能,获得那名角色的一个技能。(你不能获得主公技、觉醒技、已发动的限定技)狷介——回合开始时,你可以选择以下任意一项数值+1,然后选择另一项数值-1直到回合结束:摸牌阶段的摸牌数、本回合使用杀的次数、使用杀造成的伤害数、杀指定的目标数、攻击范围。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刘备为什么未能一统天下,刘备比老祖宗刘邦差在哪?不止是运气差和对手强 - 卓不凡
当前位置: & &
刘备为什么未能一统天下,刘备比老祖宗刘邦差在哪?不止是运气差和对手强
刘备为什么未能一统天下,刘备比老祖宗刘邦差在哪?不止是运气差和对手强
最后编辑: 0:35:43
就后世知名度而言,蜀汉先主、昭烈帝刘备,比之两位各开创两百年帝业的伟大皇帝,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可说是有过之无不及。可是论生平基业,刘备就远不能和两位英雄先祖相提并论了。千百年来,对刘备辗转苦战一生,也得到诸葛亮、关羽、张飞等杰出人才相助,却不能和刘邦、刘秀那样,扫灭群雄一统天下,反而局促于西蜀一地。多少后世之人都给出了自己的结论,流行的观点,或怪对手曹操太强、孙权太坏,或怪刘备运气太差,比不上老祖宗,几次大败却都能死里逃生。其实,此二论都不免失之片面。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刘备自身去找原因。【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机权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 ——陈寿《三国志》一、论刘备攻取益州的政治得失和利弊。刘备早年屡战屡败,兵马不过数千,曹操袁绍刘表孙权这些诸侯却无不以礼相待,隆而重之,以其为附庸客将,而不能贸然吞并;正是因为其巨大的政治声誉和号召力,是汉室宗亲的杰出代表,反曹兴汉势力的一面大旗。是以千古国士无双的孔明弃刘表而跟从他这个一县之主,万人敌勇将关张对其不离不弃。陈群这种世家大族的代表,陈登这种地方豪族的枭雄,田豫这种边地大族的人杰,在三国时代都算得第一等人才,无不与之结好相惜,虽然最后都因家族利益弃之而投曹魏,但亦终生对其称誉而不出恶言。刘备自己也对此颇为自诩,“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孔明隆中对所言,是堂堂之阵王道之师去攻取益州,兼并刘璋和张鲁。正是因刘备之前的所积累的极高政治声誉和声望为基础。“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而刘备选中的取川谋主庞统,则与法正类同,是个标准的功名之士,其取川方略原本是在周瑜幕中做的,对刘备这样高举道德和兴汉大旗的宗亲,本就不能直接适用。再看此时益州,刘璋在刘焉死后,被朝廷正式册封为益州牧,他的政治合法性和刘表相当,远高于陶谦二子和刘琮,也高于仅是个会稽太守而私据江东的孙权,更勿论仅是个偏将军的马超。益州牧刘璋:汉中张鲁和刘璋有杀母血仇,两家势力敌对多年,而一直并无大的战事。直到此时曹操大军进关中、准备南下取张鲁,进而下益州,刘璋的应对举措是盛情邀请刘备这个反曹明星入川,给兵给粮,加以厚馈。既是请刘备打张鲁,本质上还是请刘备作为北方屏障帮他挡曹操,心态和刘表当年收容刘备驻兵于新野、樊城,正是一般无二。刘备应邀入川,得刘璋盛情款待,“前后赂遗以巨亿计”,“以米二十万斛,骑千匹,车千乘,缯絮锦帛”,“增先主兵”,因而“并军三万馀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在这种前提下,刘备置酒高会,长期邀买人心,按兵不动,近一年后却以援救孙权为名,要求刘璋再给一万人马和相应物资,率师东归。刘璋大失所望之余,仍肯给兵四千,并减半供给刘备所要求物资,其实已经非常厚道,算是为这个两刘一孙的反曹联盟尽心竭力。刘备却以此作为破脸理由,进而张松卖主行径败露,刘备斩将夺军,不得不说这个借口找得太糟糕,也是对自己过往信义、声誉的严重损害,和隆中对所述大不相同,道德减分远高于之前若从孔明之言去火并刘琮而取襄阳。一如之后孔明北伐,先做《正议》,其篇核心——吾乃居正道而临有罪。这就是王道之师,必须要打着有道伐无道的旗号,本集团群体都坚信不疑的政治正确。欲取西川,本可以讨刘璋之父刘焉,“以枝叶之亲,而阴怀攘窃之志”,“遽造舆服,图窃神器”之罪;可以讨刘璋父子割据汉家州郡、自承授受之罪;可以讨刘璋和“汉贼”曹操通款曲,献贡助兵之罪;但这些原本堂堂正正的讨伐言辞,在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表其为“镇西大将军、益州牧”,并接受其大量兵马财帛厚赐后,还公然说得出口么?刘璋虽是个暗主和老实人,对此也不能不激起了些许血性,与刘备鏖战历时经年,从刘备入川算起,前后总计持续近三年,方才归降。因此一分为二看,夺取西川自然让刘备得以从“进退狼跋”到“翻然翱翔、不可复制”,有了一方基业,步入其势力鼎盛期,扭转了此前在反曹联盟中对孙权的实力劣势;但另一方面,背信弃义,攻取盟友刘璋夺其基业的行径,也让其早先数十年积累的政治信用在相当程度上破产,从原本天下闻名、人人敬重的的反曹英雄和正义化身,沦为和其他割据群雄并无本质不同的一路军阀。这也极大刺激同一时期在合肥与曹操主力对峙、损兵折将无所获的孙权,大骂其“滑虏”而直接出兵攻取荆南。毕竟此时在东吴主事的鲁肃,是东吴政权合纵派的代表,其借南郡主张,本质上是放弃之前周瑜的遏制刘备方针,让出刘备北伐的通道,好与之分路北伐、联合抗曹,却从来不是为了活雷锋到由东吴抗击曹操主力,而让刘备去兼并益州来壮大自身。而刘备对此应对,亦是直接举五万大军出川迎战,因曹操出汉中而双方暂时妥协,达成“湘水之盟”。但这本质上只是个迫于曹操压力的停战协定,刘备让出荆南三郡为代价,暂时安抚了孙权的忿怒离心,赤壁时期那样同生共死的盟友关系已经荡然无存。此外更致命的一点,是在这三年里,雍凉形势已然大变,曹操在这期间把雍凉的反曹势力给扫荡干净了,之后更先行一步占领汉中。刘备虽竭巴蜀之力苦战经年夺下汉中,却得其地不得其人,被曹操将百姓尽数迁移,蜀地更因此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精疲力竭数年,只能眼睁睁看着关羽孤军败毁、荆州丢失。汉丞相、魏武王曹操若论刘璋暗主,“天赐良机、不取孚与”,后来孙权吕蒙就是这么想的,于是他们向曹操称臣、白衣渡江取南郡,再用关羽首级当投名状,换得了梦寐以求的中枢对其割据江南的合法背书(骠骑将军、荆州牧、南昌侯);而那之前孙权仅仅是讨虏将军、会稽太守,连演义小说中的“吴侯”爵位都没有。此外更将被刘备流放到荆州的刘璋据为己有,当做政治花瓶,复表其为空头益州牧,亦算是小小的黑色幽默了。附录年表:211年12月,曹操与马超大战后回军,马超兵退凉州,同时刘璋邀请刘备入川;212年,刘备以万人入川后置酒高歌,收买人心,10月,曹操号称四十万大军南征孙权,12月,刘璋发现张松暗通刘备,双方决裂。213年,曹操与孙权对峙濡须口;刘备军围攻雒城,久不能下,庞统战死;马超被杨阜等凉州义士击败,投奔张鲁;刘备调孔明张飞等分路入川;214年,马超受张鲁派遣入川,投刘备;刘璋投降。二,刘备自称汉中王,而匡扶汉室大志终不成。两汉十三州,刘备最鼎盛时只有益州+荆州一部分,取汉中时已让出荆南;自己称帝时更已损失关羽军团,仅剩益州一州。而此时曹魏占据九个州,东吴也占据交州全部、扬州荆州绝大部。蜀吴两国只是从后世版图上看着地盘似乎不小,其实以当时户口和开发度而言,国力加起来也不过相当于曹魏一半多。(所以后来孔明北伐才真正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壮,俗称的一矿打九矿,丞相尽力了。)因此,若强行说刘备此生已是圆满成功,既是罔顾基本历史常识,更是对刘备也包括孔明奋斗一生的志向的极大贬低。当真以为刘备多少次出生入死苦战搏杀,竟不是为匡扶汉室中兴汉统,继高祖和世祖事业,而仅仅是占着一个边远州部,自封一个名为“皇帝”实为州长的存在,建立了相当于曹操九分之一、孙氏兄弟三分之一的基业,就心满意足,觉得此生很成功么?恐怕这才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而若论刘备功败垂成的理由,孔明或其他人恐怕实在不能替主公背锅,只怕还是他自己的责任更多更大些。其中重要一条,就是上文所述的攻取益州对政治声誉上的损害,同时让曹操趁机巩固对雍凉地区统治,极大加重之后北伐的困难。而此外更有重要一条,便是夺取汉中后自称汉中王之举,可说是居虚名而害实利了,颇有些得意忘形的嫌疑。两汉体制是“非刘不王”,但从不是一些人误解的“刘皆可王”,无数忠臣义士维护的是四百年煌煌大汉的法统,而绝不是刘邦子孙一家一姓的江山。汉朝封王是有严格限制的,要么是皇帝亲子,要么是诸侯王嫡子,诸侯王其余儿子除非是皇帝特别加恩封王(齐悼惠王各子、梁孝王各子等特例),通常亦只能封侯。这就是大汉之所以为大汉,绝不似后世满清。皇子诸侯王之外的宗亲从来并不是什么天潢贵胄,也和寻常士人一样的为官入仕,立功封侯,仕宦时亦无任何高人一等的特殊待遇。以刘备西汉景帝子后裔的远支宗亲身份,就算在东汉王朝立下伊、霍之类匡扶社稷的大功,也就是大将军摄政、封侯,而绝无封王之理;若如刘备这般,才刚刚只有1个半州就自己称王,那之前据有一州多年的刘表刘璋们早就可以自称为王了,但即使是他们也绝没这个胆子,那真是自绝于汉廷,自绝于天下士人,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而比之刘秀称帝,是入据洛阳,麾下数十万大军,得河北河南各州,二分天下有其一的前提,而且他本身就是更始帝封的萧王,从王为帝只进一阶。刘备想成就帝业的合法渠道,同样比照刘秀例,在曹魏颠覆社稷以成事实的前提下,克复两京之一,据有天下其半时,方可自立社稷。在那之前,当然是示天下器局之不广,令仁人志士大失所望。换言之,刘协禅让曹丕之前,若刘备能攻灭曹操,一统河山,那么他可比照周公例,为天子尚父执政,或可以匡扶社稷功,特封为王,天下人皆能服膺。这样刘备的历史地位将极其崇高,足可比拟元圣周公。可若自立为帝,传及子孙,仍不免遭史书后人诟病。若能为千载不易之圣贤,又何必定要汲汲于一朝之帝皇?而在刘协禅让曹丕之后,从汉朝角度等于自弃宗庙,放弃灵帝这支的权益,天子失国,如孺子婴了。此后刘备若能攻灭曹魏,一统河山,当可比照世祖刘秀例,称帝自为,三兴汉统,名垂青史。《汉中王劝进表》里,大概是刘备集团诸人自己也觉难以自圆其说,居然举“河西诸将推举窦融为元帅”这种例子为先例,已是不值一哂。窦融当初不过是被推举为河西五郡大将军,向刘秀输诚后被封授凉州牧,和刘备自封诸侯王,甚至急哄哄地把大半个益州都划为汉中王的私人封地,(“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是一回事么?东汉几曾有过领地如此庞大的诸侯王?读史至此,颇有拿错剧本之感,举出窦融自封大将军这种先例作为称王依据的,本来该是向来名不正言不顺、靠攻杀朝廷官吏立国开基的孙策孙权们才对。或论刘备称王,是为给属下有功之臣升职封爵,又为安置马超等降顺前诸侯,这是对两汉时期政治体制的误解。自汉武推恩令之后,诸侯王权势是远不及中枢执政大臣的,一如霍光摄政时,武帝子孙们无不战战兢兢而俯首。至于东汉诸侯王,连在自己的封国都不能做主,中枢调派的国相才掌控封国实权;更不用说涉及中枢的军政和监察大权了。刘备称王后,封马超左将军、关羽前将军等,这些给属下升职封爵的合法性依据,正是他同时自称为大司马“董齐六军”,兼领司隶校尉和豫、荆、益三州州牧,根本不是任何诸侯王能有的权利,而是他同时自称“拜大司马,董齐六军“,然后才能去摄行军政大权。何况此时马超合法身份,偏将军、都亭侯而已,本就低于刘备的左将军、豫州牧、宜城亭侯;不过和关羽的偏将军、汉寿亭侯相当;有什么难安置的?而此时诸雄自封职位,马超是征西将军领并州牧(自称),孙权是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刘备表),刘备是大司马、司隶校尉(刘璋表)、益州牧(刘璋让)、荆州牧(孙权表),曹操称魏王,刘备骂他是叛逆而讨伐,结果自己也不顾朝廷法度和体制称王,正是自甘居于和曹操一类的反逆了。那么同为叛逆,大家从自己家族长远考虑,大可投靠占据天下九州的曹操,又何必投只有边地一州的刘备?何况对“反曹联盟”(如果认为其还存在、还需要继续维系的话)来说,是马超重要,还是占据江东交州和荆南的孙权重要?孙权如果不和刘备翻脸,真心承认了他所谓“汉中王”的合法性,岂不等同于自认是刘备这个叛王的下属和臣子了?江东各郡原本就遍布带路党,首脑就是张昭这个托孤重臣,孙权长期无力清算,此后江东士人更要一心北向了。与其如此,还不如用关羽首级换了汉廷正式册封的骠骑将军、南昌侯、荆州牧职位,曹操更等于在有生之年放弃统一企图,承认了孙权割据江南的事实,一劳永逸解决了其统治合法性困扰,江东大族人人满意。东吴大帝孙权正因曹操明目张胆破坏汉制,所以天下皆知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这才是刘备一直高举保汉大旗的立身之本。换言之,两汉四百年法统才是刘备背后的最巨大政治优势,因此哪怕只有一县之地时,曹操仍视其为头号大敌、不敢轻忽。刘备仅有一州加三郡时,自封为王,就是自弃合法性,把自己的格局降低为一个曹孙二袁式的割据军阀了,那么既然连刘备放下了忠于朝廷的执念,那么同样是反逆和军阀,大家为何不投明显势大、占据中原九州的曹操?孙权不就是个好例子?许都朝廷虽然是个牌位,却是东汉二百年王朝正统延续,在曹操尚且没把它彻底丢弃之前,刘备与之决裂实在操之过急。是以为此时刘备计,开大司马府,自称录尚书事,麾下安排马超这个“征西将军”,给关张四方将军职位,完全足以酬功了;大司马录尚书事可比照霍光例,摄行举国军政大权,也完全可以威福自主了。需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去称王么?当然,不妨也同时表孙权为平起平坐的大将军,扬州牧交州牧青州牧之类的支票尽管去开,虽然这样未必足以打消孙权对南郡的企图,但所谓“盟友”,若是连一些象征性的面子都不屑去给,什么政治上的好处都不肯让渡,就别怪敌人开出更高的筹码了。又或论刘备称王,是年事已高,为身后事打算,解决将基业传及子孙的合法性,让刘禅得以传承基业,所以要急着和属下定下君臣名分,原本大家名分上都是汉朝臣子,此后就都是汉中王殿下的臣属了。倘真如此,那么被评价为“示天下以私,割边地而自王”,并不冤枉。因为这举正与被称为“汉贼”的曹操一般无二,彰显格局不广,从政治上是个弊大于利的昏招。(曹操原本以司空、丞相录尚书事即可终身摄行天子权;之所以不惜逼死荀彧、激起一次次后方忠汉士人反叛和政变,也要称魏公、魏王,最大缘由无非也是为了将基业和权柄顺利传承子孙。)若刘备真做此想,只为割据一方,以国家州郡传及子孙为私产,那正是将自己从天下人认可的英雄义士,变成了和“汉贼”曹操、军阀孙权一类的枭雄。丢弃了大义的刘备,兵马不如人多,地盘不如人大,又怎么可能成功?三、从刘邦、刘秀之帝业,看政治声誉对事业成功的巨大作用。以史为鉴,从有汉二祖的帝业生涯,就可充分看出政治声誉对成就大业的决定性意义。刘备大业不成的根本缘由,正在于他本身能力举措,格局气宇,相比刘邦、刘秀的缺失。刘邦被项羽勒令迁居汉中,裁军至三万;短短一年后就统帅五诸侯,号称五十六万大军,从西蜀之僻速推到东海之滨,攻陷楚都彭城;刘秀孤身一人被刘玄派到河北去招(song)抚(si),谈笑间无数英杰志士不断来投,短短半年多就招得数十万大军,仅仅三年就入主洛阳成就帝业,二分天下有其一;这些奇迹是三国类战略游戏所难以模拟的,所以政治声誉的意义也往往被很多三国爱好者所忽略,以为争天下仅仅就是招贤才良将、练精兵重屯田,一个个州郡、一个个诸侯攻略过去。刘邦和刘秀之所以可以做到这样的奇迹,那是因为刘邦以两万偏师孤军破武关,一人一军之力便荡平了几百年世人眼中难攻不落的秦国本土;让秦朝想缩回去为关中国而不可得; 是无可争议的灭秦二号功臣,项羽鸿门宴上不敢杀也不能杀,还要封其为王;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刘秀昆阳之战以七千敢死之士聚歼四十二万政府军精锐,一战摧毁一个大一统帝国,创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争史奇迹,是无可争议的讨莽首功,刘玄同样不敢杀也不能杀,害死其兄后也要封其为王以示安抚。汉世祖光武帝刘秀鲁肃力主将南郡给刘备,正是对这个反曹英雄抱有充分期望,期待他挥军襄樊,分担东吴攻取淮南的阻力。可刘备却应刘璋邀请去益州了。刘璋本以为刘备是宗亲中的英雄,指望依靠他为北方屏障,攻取汉中对付张鲁和曹操,岂料刘备却私下联合其部属,反而侵吞其领地。刘备与刘璋大战持续将近三年,才算是初步平定益州,代价是曹操在此期间平定雍凉,并准备进入汉中;若非刘璋开门揖盗,刘备单凭自己军力突破三峡,逆流取巴蜀又要多耗时多久?是以得南郡也好,入益州也罢,这都是刘备之前巨大的政治声誉和号召力的才能换得的便利。刘备之前以刘璋同为汉室宗亲,“披发入山”为要挟阻止东吴取蜀计划,岂知反而是自己取了益州,先称大司马、后更直接自封汉中王,将孙权这个“车骑将军”又置于反曹联盟之何地?孙权因之大骂“滑虏乃敢挟诈”,先举兵争荆南三郡,再不惜向曹操称臣而攻江陵、杀关羽;张鲁在丢失汉中后,刘备遣黄权接其入蜀时,亦表示“宁做曹公奴,不为刘备座上客”。其在汉中数十年经营、五斗米教众的巨大影响力亦从此弃刘备而归曹魏。这亦是刘备取巴蜀、自称王,相当程度上毁却之前的政治声誉,从“欲与大信与天下”的兴汉义士沦为汲汲于一州一郡实利的割据军阀后,示天下之不广,割边地而自王,所不可避免的沉重代价。正如刘备自言“今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奈何?”可以说刘备不能成就高祖世祖之正统帝王的业,仅仅作为一个割据政权的君主载入史册,固然是他本身才具不能及、时势与秦末、西汉末迥异,但亦是从他背义攻击刘璋那一刻起,就最后注定了的。此后英雄辗转大半生,临到老来却非要割据边域,过把称孤道寡的瘾,处虚名而害实利,再看不到匡复汉室、澄清宇内的胸怀和志向,格局、器度已逐渐昭然于天下,因此被真正汉朝的忠臣义士当做和孙权、二袁并无本质不同的割据军阀。甚至连累孔明北伐时,也被大多数魏人视为攻掠边郡的蜀寇,“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的场面如在梦中,也就理所当然了。————————————————千秋大义白帝托孤直到猇亭战后,白帝城托孤时,刘备真心实意的让孔明自取蜀汉江山,方才是经历惨败后,悔过反省,痛定思痛,摈弃个人私心,重拾早年情怀的高义之举。所以上文评价了刘备称王的不妥,但亦不得不为白帝城托孤大大的写个赞字,如此方是“示天下为公”,非为刘氏一姓产业。【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陈寿《三国志》这一幕成为千古佳话,令无数后世之人热泪盈眶,并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刘备本人的历史评价,让他获得了远高于其本身功业的身后之誉和历史地位,确实是名至实归的。
刘备为什么未能一统天下,刘备比老祖宗刘邦差在哪?不... 相关内容
昵称:游客[未登陆]没有帐号?
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安卓APP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市副市长陈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