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浙师大地环学院张宇环老师联系方式

2016年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综合技能大赛顺利举行
,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综合技能大赛在西区教学楼A栋报告厅拉开帷幕。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鲁男、教务处副处长陈汝平、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老师徐陶、Pablo Serrano、John Glasheen、 Timothy Hoffman
29日进行第一场英语专业组决赛,30日为第二场非英语专业组及口译英语专业组决赛。
教务处副处长陈汝平、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老师徐陶、“
& & & & & & &部分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材料3,362被浏览1,797,810分享邀请回答zhihu.com/question/54119585/answer/?group_id=036480........……….........更新............……........2018年考研的师弟师妹有需要考研视频的可以私我分享另:特意附加上面便签的视频版—2017年考研视频高数上4(优酷链接),走过路过的点个赞再走嘛~科科号记
这是宇哥在课程中讲的一段话,也算是心声的吐露吧,从中可以看得出老师对这项事业有着强烈的情怀和责任使命感。老师课程的幽默性的确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家对数学“望而却步”的学习态度,可以说也在一定范围内调动了我们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积极性。我想,无论什么行业,也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像他这样的人在奉献和坚守才能越走越远。 ?..................................................................更新........................................................哇,昨晚上把答案加了几句话,没想到一下子就得到亲们这么多点赞,激动吖(●—●)答主16考研数一,无奈数学拖了后退,复习期间陆陆续续看过几个自己不太明白的知识点的讲解视频,缺乏系统性。目前二战狗状态,每天做题做到抛笔长叹的时候就会看看宇哥的视频,瞬间的不高兴便会缓缓化解,动力便又来了。宇哥在视频中总说复习数学不仅仅是复习知识,更应该从这过程中学会思考,对知识的思考、对做人的思考、对社会的思考,的确,如果细细想宇哥调侃的一些现象和人事,这其中还是有许多值得学习的。目前考研进入攻坚阶段,无论看到这个答案的是一战,二战的甚至三战的,都祝福大家取得好成绩,与君共勉!不到最后一刻,你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背叛你。1.9K24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035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当前位置: >>
人大经济学院导师
宋涛简历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 姓名 宋涛 性别: 男 籍贯: 安徽利辛人 出生年月:1914.12 职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 stao@ruc.edu.cn 研究领域: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研究领域: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教育与工作经历: 教育与工作经历: 早年参加革命工作并在陕北公学学习。1940 年起,先后在晋察冀边区 中学、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担任教员,历任华北联大政治学院经济系 系主任、华北大学一部区队长、华北大学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等职。1950 年 起,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主任、校党委常委、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副主任、经济系名誉系主任等职。主要社会兼职: 主要社会兼职: 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经济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北京市经 济学总会会长、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执行主席兼党组书记、中国《资本 论》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会长、第 1 孙冶方经济科学 至 20 届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召集人、 基金会理事、评委等职。1 杨瑞龙个人简介 杨瑞龙,57 年 5 月生,江苏昆山市人。1990 年 7 月毕业于中国人 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 学教授,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兼任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政府顾问。曾 先后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丹麦奥登塞大学访问进修。 在制度经济 学、企业理论、非均衡经济学等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已出版了《宏观 非均衡的微观基础》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 《面对制度之规》 《当 、 、 、 代主流企业理论与企业管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 、 、 《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经济学 、 分析》等多本专著,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学术论文 、 二百余篇。 曾获经济学最高奖――第八届和第十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中国高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国高校第四届人文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北京市第三、第四、第六届、第八届哲学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教育 部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奖等奖项。被选拔为国家人事部“百 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 养计划”人选、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 ,获 教育部“青年教师奖”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专业:政治经济学2 3 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 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张宇简历 政治经济学专业张宇,男,1964 年生,陕西省榆林人,198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5 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学士学位,1988 年获硕士学位。
年在国家物价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1993 年 4 月调入 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任教,1996 年获得博士学位,1999 年 7 月 被评为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系主任,博士 生导师, 《政治经济学评论》主编,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享受 国务院特殊津贴。2004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2006 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中央马 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政治经济学学科专家。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中国经济 改革与发展的研究,主要讲授的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原理、高级政治 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过渡经济学等。 主要著作有: 《过渡之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市场社会主义反思》 、 (北京出版社, 1999)《过渡政治经济学导论》 、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论马克 、 思主义的分析范式》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高级政治经济学》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中国的转型模式: 反思与创新》 (经 济科学出版社,2006)等。曾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 、 、 济学动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 、 《学术月刊》等报刊杂志发表 论文 100 多篇。曾主持了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课题“制度变迁:中国的4 理论与实践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 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 “公有制 与市场机制结合研究”以及教育部重大课题“经济转型后期中国的改 革模式研究”“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模式研究”等重要课题的研究。 、 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联系方式:.cn5 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义平介绍 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个人简历 李义平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 年考 上西北大学经济系研究生,1988 年获硕士学位;1990 年考上西南财 经大学博士研究生,1993 年获博士学位。1993 年作为北京大学首位 经济学博士后,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 年出站后到中国人 民大学经济系工作至今。 二、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出版的个人学术专著有: 1、 《经济改革热点理论探源》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 2、 《体制选择分析》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 3、 《中国的经济过渡》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 4、经济学随笔集《和着时代节拍的思考》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 5、 《经济学百年――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的选择和评介》 (天 津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 6、 《来自市场经济的繁荣―论中国经济之发展》 (三联书店 2007 年版) 。 7、 《经济学百年修订本》 (三联书店 2007 年版) 。6 在《中国工业经济》《管理世界》 , 《经济学动态》 《学术月刊》 《学 术研究》和《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经济日报》 《文汇报》等大型 杂志和报纸上发表论文 300 余篇。 多次获省部级和国家级奖, 《蒋 以及 一苇改革与发展基金奖》 。 三、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1、经济理论及其发展。 2、中国的改革和发展。 3、中国民营经济问题。 4、区域经济。 5、中国宏观经济问题。 6、经济与文化。 四、开设课程: 开设课程: 1、博士生前沿课: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研究。 2、当代中国经济时评。 3、经济学百年。 联系方式:010― 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博士生导师邱海平介绍 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博士生导师邱海平介绍 博士生导师邱海平主要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成果:著作: 中小企业的政治经济学(独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年。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第二主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年。 《资本论》的范畴和原理(第三作者)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年。 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论不发达国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当代经济研7 究》 ,1997。北京市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中小企业的新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大历史影响,教学与研究,1999。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二重功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 发达国家中小企业问题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江汉论坛,2001。《中国社会科学研 ( 究》全文转载,并获湖北省委宣传部
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 。 关于新一轮劳动价值理论的争论,河南社会科学,2002。 重新认识大生产和小生产及其重大意义,当代经济研究,2001。 生产社会化的二重发展与企业规模的变化,教学与研究,2001。 2002 年理论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经济评论,2003。 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理论与分工的二元发展,社会科学研究,2004。 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变化,河南社会科学,2001。 马克思的企业规模理论研究,当代经济学研究,2002。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分析,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基于创新的公司治理理论,教学与研究,2006。 正确认识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教学与研究,2007。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资本论》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开设课程: 开设课程: 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选读 《资本论》专题研究 个人简历:
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本科
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硕士研究生
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肋教
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200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2004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 手机电话:8 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孟捷个人介绍 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孟捷个人介绍孟捷,男,生于 1967 年 3 月 20 日。籍贯山东济南,出身于安徽省芜湖市。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 联系方式:010- mengjie@ruc.edu.cn 研究领域: 政治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和技术创新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学方法论。 学 历: 1984 年 9 月-1988 年 7 月,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经济学学士;1988 年 9 月-1991 年 7 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经济学硕士;1991 年 9 月-1995 年 4 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外国经济思想史专业,经济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95 年 4 月-1996 年 11 月,任职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 1996 年 11 月至今, 任职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003 年 7 月晋职为教授, 2004 年被批准为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4 年4月,与杨志教授创办中国政 治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出国访问: 1998 年 10 月-1999 年 9 月先后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经济系和牛津大学耶酥 圣体学院进行访问研究。 2001 年 10 月-2003 年 2 月在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进行博士后 研究。 获 奖: 2006 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5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2003 年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的资助; 2002 年被授予“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 8 届青年教师基金; 2001 年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开设课程: 研究生课程:技术创新经济学;高级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研究;现代资 本主义经济研究。 本科生课程:政治经济学原理;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济学原著选读9 主要著作和译著: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造性转化》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权力与货币――马克思主义的官僚理论》 (译著,曼德尔著,与李民骐合译) ,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年。 《高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最新发展》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年。 (与张宇、卢荻共同主编) 主要论文: “经济人假设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2007 年第 1 期。 , “演化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动态》2006 年第 6 期。 , “技术创新与超额利润的来源――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各种解释” 《中国社会科 , 学》 ,2005 年第 5 期。 “关于市场价值的若干概念问题:一个补论”《海派经济学》第 8 辑,上海财经 , 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产品创新与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兼答高峰教授”《当代经济研究》 , ,2004 年 第 9 期。 ‘Product Innovation and Marxist Theory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Kor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2, 2004.( “产品创新与马克思主义资本积累理论” 韩 , 《 国政治经济学杂志》 ,第 2 卷,2004 年。) “技术创新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评论》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4 年第 2 辑。 “劳动价值论与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不确定性”《中国社会科学》2004 年第 3 , 期。 “熊彼特的资本主义演化理论:一个再评价”《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 年第 2 , 期。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中的生产方式与资源配置方式”《教学与研究》 , ,2000 年第 6 期。 “通往奴役之路?”《读 书》 , ,2000 年第 9 期。 “从再生产图式看剩余价值实现危机――兼论解释 7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几种范式”《当代经济研究》 , ,1998 年第 6 期。 “古典经济学与人道主义”《社会科学战线》 , ,1997 年第 1 期。 “李嘉图体系的构造与前提”《中国社会科学季刊》 , (香港) ,1996 年冬季卷。 “重农主义与 《国富论》 体系的本体论批判” ,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 (香港) 1995 , 年夏季卷。 “ 《国富论》内在体系中的交换价值理论”《经济学家》 , ,1993 年第 5 期。 “古典经验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特征”《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论丛》 , ,北京:商 务印书馆 1992 年第 14 辑。办公电话:10 经济学院企业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徐茂魁介绍 经济学院企业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徐茂魁介绍 徐茂魁,祖籍江苏,1947 年生于北京。文革期间,曾在清华附中读高中, 后到京西木城涧煤矿当矿工。1978 年春,作为文革后第一批录取的大学生进入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读书。毕业后留校当教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 生导师,是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讲授“当代中国经济”“邓小平经济 、 理论专题”“现代公司制度概论”“政治经济学”等课程。主要从事中国经济改 、 、 革与发展、现代公司制度与证券投资等方面的研究。 其撰写和主编的主要著作有: 《现代公司制度概论》《国有经济论》《马克 、 、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述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疑难解析》和《社会 、 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等。同时,撰写论文五十余篇,包括《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 形成与发展》《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对我国经 、 、 济增长转型的认识》《 、“二元结构”的中国股市如何涅》《虚拟经济与符号经 、 济辨析》等。电话:经济学院经济思想史、 经济学院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博士导师吴易风介绍 一、主要成果 (一)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发表论文 130 多篇。其中,1993 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 文 6 篇,内有 2 篇同时发表于英文版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二)专著 独著和合著的专著和论文集共 9 部。其中独著 5 部,合著 4 部。 独著: 《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经济理论》《当前经济理论界的意见分歧》《马克 、 、 、 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 。 合著: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作者)《凯恩斯学派》 、 (第一作者)《市 、 场经济和政府干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研究》 (第一作者)《经济 、 体制改革与西方经济学研究》 (第二作者) 。 (三)主编、合作主编论文集 主编论文集 1 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 (三卷本,即出) 。 合作主编论文集 6 部: 《经济全球化与西部大开发》 (第二主编) 、 《外国经济学的新进展》 (第一主编)《西方经济学与世界经济的发展》 、 (第一主编)《开放下的宏观经济与企业理 、 论研究》 (第一主编)《经济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思潮》 、 (第一主编)《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 、 西方经济学》 (第一主编) 。 (四)合作编撰、主编和合作主编教材 合作编撰、 主编和合作主编教材 6 部。 其中合作编撰 2 部: 《现代西方经济学》 (上下册, 第二编撰者)《西方经济学》 、 (第一编撰者) ;主编 2 部: 《当代西方经济学》《当代经济学 、11 流派和思潮》 ;合作主编 2 部: 《研究生用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二主编)《研究生用 》 、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二主编) 》 。 (五)翻译、主译和校译 翻译(英)艾伦《数理经济学》 ,主译《美国经济学辞典》 (暂定名,5 卷本,即出) , 校译《经济学原理》《经济学》 、 。 二、研究领域 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比较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比较研 究) 。 三、开设课程 曾开设本科生经济思想史、本科生西方经济学、研究生西方经济学、研究生西方数理经 济学、博士生经济学前沿专题。 四、个人简历 从事工作 学生 学生 教师 教师 学生 助教、讲师、 副教授、教授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学科指导教授。社会兼职有中华 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副会长等。 五、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和邮政编码: 工作单位: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100872 住宅:北京世纪城蓝靛厂时雨园 5 号楼 17E 100097 电话:010―(办) 010―(宅) 手机: 传真:010― 电邮:wyf . com 时间 1947.9.―49.5.―50.5.―52.2.―55.9.―59.9.―现在 所在单位 江苏省界首乡村师范学校 苏北区扬州师范学校 中共苏北区党委机关学校 江苏省转业干部速成中学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方福前12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主编。 《一.主要成果: 主要成果:主要著作: 1. 《福利经济学》 2. 《从〈货币论〉到〈通论〉 :凯恩斯经济思想发展过程研究》 。 3. 《理性预期宏观经济学》 (译著) 4. 《如何认识和使用欧元》 5. 《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 6. 《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研究》 (译著) 6.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7. 《西方经济学新进展》 (主编兼主要撰稿人) 年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近 3 年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1.根据“硬核”和“保护带”来划分经济学流派 2.20 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成果 3.政府与市场秩序的形成 4.论研究奥运经济影响的思路与方法 5.有针对性地讲好西方经济学课 6.IS-LM 模型的新发展 7.通货膨胀的政治经济学 8. “投资重消费轻”的格局应当调整13 9.信贷市场及其机构的演化 10.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1.中国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与效应分析 12.20 世纪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成果 13.新时期的西方经济学如何“中国化” 14.围绕“凯恩斯革命”的最新争论 15.欧元:从现在看未来 16.从社会福利函数的演进看我国的公平问题二.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研究兴趣: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 研究兴趣:西方经济学(重点是宏观经济学) 流派,中国经济问题,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欧元) 当前研究: 西方经济学新发展, 新政治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中国化” , 当前研究: 中国宏观经济问题与对策三.开设课程: 开设课程: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当代西方经 济学主要流派四.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1954 年 11 月 27 日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1978 年 2 月考入安徽大学 经济系, 分别于 1985 年和 1994 年获得武汉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中 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4 年 7 月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14 任教至今。1996 年 6 月晋升为教授,次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8 年和 2006 年分别在丹麦 Aalborg 大学和美国 Stanford 大学作访问研 究。五.社会兼职: 社会兼职: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家咨询组成员 国家民政部政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HDP)委员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 北京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六.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通信地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邮编 100872 Email: 电话:00237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导15 吴 汉 洪简历基本情况姓 名 吴 汉 洪 1957 年 4 月 中 共 党 员 研 究 生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 , 性 民 籍 别 族 贯 男 壮 族 广 西 博 士 教 授 100872
出生年月 政治面貌 文化程度 工作单位 通信地址 联系电话最高学位 技术职称 邮政编码 电子邮箱教育背景1995 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9 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6 年在湖南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研究领域产业组织,竞争政策,微观经济学所教课程本科生:产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研究生:产业组织理论,西方经济学社会职务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 北京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秘书长出国经历2000 年比利时鲁汶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04 年美国乔治城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6 所获奖励及称号2003 年所讲授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获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3 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 2004 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参与编写的国家级教材《西方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 于 2002 年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于 2003 年被北京 市评为第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出版的教材及专著(选列) 出版的教材及专著(选列)《研究生用西方经济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年。 《管理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年。 《经济学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 《西方经济学》 (第 3 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西方寡头市场理论与中国市场竞争立法》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年。翻译或主持翻译的译著(选列) 翻译或主持翻译的译著(选列)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产业组织经济学和竞争法律术语解释》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年。 [美]鲍莫尔: 《经济指标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 [美]萨金特等《递规宏观经济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 [美]亚当斯等主编: 《美国产业结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 [英]肖恩: 《动态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 [美]斯考森、泰勒: 《经济学的困惑悖论》 ,华夏出版社,2001 年。 [美]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年。发表的论文(选列) 发表的论文(选列)“卡特尔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06 年第 1 期。 “经济全球化下的竞争和竞争政策”《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 ,2006 年第 1 期。17 “日本邮政民营化改革解析及启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 ,2006 年第 2 期。 “企业并购需要反垄断法加以规制----一个经济学分析的视角”《中国发展观察》 , , 2006 年第 6 期。 “新制度经济学的兼并理论及对反垄断政策的影响”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 年第 7 期。 , 《 , “竞争规则:构建和谐生活的一项重要制度建设”《经济中国》2006 年第 1 期。 , “次优理论述评”《学术论坛》 , ,2002 年第 2 期。 “美国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 ,2002 年第 6 期。 “欧盟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国际经济合作》 , ,2002 年第 9 期。 “西方产业组织关于市场结构与创新关系的争论”《教学与研究》 , ,2002 年第 11 期。 “贸易、技术与经济增长”《教学与研究》 , ,2001 年第 10 期。 “我国企业规模经济的形状及实现途径”《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 ,2001 年第 9 期。 “次优理论在国际贸易政策中的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 年第 9 期。 “美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新动向”《宏观经济管理》 , ,2001 年第 2 期。 “效率工资理论对管理激励的意义”《中国人力资源》 , ,2000 年第 3 期。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导刘凤良个人简历 刘凤良个人简历1、基本情况 1963 年 10 月生于河北黄骅,1984 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 年毕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 1989 年获经济学博士硕士学位, 2001 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8 年留校任教,2001 年被评为教授,担任博士导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副院长, 兼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 2、研究领域 (1)经济增长理论 (2)行为宏观经济学 3、开设课程 (1)西方经济学18 (2)高级微观经济学 (3)高级宏观经济学 (4)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 联系方式: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周业安简历一 主要成果: 1、 《金融市场的制度与结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 4 月。 2、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年 7 月。 2、 《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年 3 月。 4、 《奥尔多投资评论》第 3 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年 6 月。 5、 《工资决定的行为与制度分析》《学术月刊》 , ,2006 年第 12 期。 6、 《我国金融市场化的测度、市场化过程和经济增长》《金融研究》 , ,2005 年第 4 期。 7、 《产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战略互动与经济增长》《中国工业经济》 , ,2005 年第 2 期, 《中 ,2005 年第 3 期。 国社会科学文摘》 ,2005 年第 1 期。 8、 《政策制定过程的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管理世界》 , 9、 《认知、学习和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05 年第 1 期。 10、 《行为经济学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革命吗?》《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04 年第 2 期。 11、 《市场化、经济结构变迁和政府经济结构政策转型――中国经验》《管理世界》 , , 2004 年第 5 期。 12、 《地方政府竞争和市场秩序的重构》《中国社会科学》 , ,2004 年第 1 期。 13、 《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管理世界》 , ,2003 年第 11 期。 ,2003 年第 1 期。 14、 《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15、 《人力资本、不确定性与高新技术企业的治理》《中国工业经济》 , ,2002 年第 10 期。 16、 《地方政府竞争模式研究》《管理世界》 , ,2002 年第 12 期。 17、 《税费改革与乡镇民主建设》《管理世界》 , ,2001 年第 5 期。 ,2001 年第 7 期。 18、 《关于当前中国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反思》《经济研究》 , 19、 《县乡级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对策》《管理世界》 , ,2000 年第 5 期。 20、 《中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经济研究》 , ,2000 年第 5 期。 21、 《金融抑制对中国企业融资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 , ,1999 年第 2 期。 22、 《交易费用与企业所有权分配合约的选择》《经济研究》 , ,1998 年第 9 期。 23、 《相机治理与国有企业监控》《中国社会科学》 , ,1998 年第 3 期。 24、 《国有企业双层分配合约下的效率工资假说及其检验》《管理世界》 , ,1998 年第 1 期。 25、 《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含义》《经济研究》 , ,1997 年第 1 期。 二 研究领域: 西方经济学专业,行为和制度经济学、公司金融方向19 三 开设课程: 本科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本科中级微观经济学、本科公共经济学、本科公司财务、 本科博弈论、研究生西方经济学、研究生高级公司金融 四 个人简历 : 安徽绩溪人,1968 年出生,男,中共党员。 年,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工业 管理工程专业,专科; 年,在安徽屯溪高压阀门厂工作,任会计员和综合管理 员; 年,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年,中国人民 大学经济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 年 7 月留校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西 方经济学教研室任教,2001 年晋升副教授,2004 年晋升博士生导师,2005 年晋升教授。现 兼任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奥尔多投资咨询中心理事, 中国体改研究会 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教学与研究》特约编审, 《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 、 、 学季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刊物审稿人。曾获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第 、 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经济学一等奖、 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一等奖、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一等奖、 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一等奖、2004 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 五 联系方式: 电话:(O),电邮:。姚开建教授介绍 经济学院经济思想史专业博士导师 姚开建教授介绍姚开建:1953 年 4 月 15 日出生。 年在东北师大历史系学 习, 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学习, 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4 年以后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任教,并 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年任经济学系副主任, 年 在日本同志社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 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 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副会长 及秘书长。 从 1984 年开始,讲授“中国经济思想史”“经济学说史”“马 、 、20 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近代西方经济学专题”“西 、 、 、 方经济学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著选读”等本科生和研究 、 生课程。 著有: 《经济学说史》《西方农业经济思想》 、 (合著) (获第二届 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市场与市场经济》《现代市场 、 、 经济》 (合著)《新经济―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 (合著)《改变中国― 、 中国的十个“五年计划”(主编)《中外经济学名人大辞典》 》 、 (副主 编) 、 《西方经济学名著精览》 (主编) 、 《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 (主编) 、 《中国经济学著作导读》 (主编)《经济全书》 、 (百卷本) (副主编) 、 《世界市场全书》 (百卷本) (主编) 《经济学原理》 、 (凯斯、费尔) (合译)《经济学》 、 (斯蒂格利茨) (合译)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电话:(办公室) 、email: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思想史专业博士导师 贾根良教授介绍1962 年 1 月出生于河北蠡县,1995 年 6 月毕业于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获经济学 博士学位。1999 年 4 月-2005 年 8 月,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产业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 专业博士生导师,2004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 年 9 月调任中国人民 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1. 《劳动分工、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 2. 《演化经济学:经济学革命的策源地》 3. 《东亚模式的新格局――创新、制度多样性与东亚经济的演化》 (合著)21 4. 《发展经济学》 (主编) 5. 《新比较经济学》 (合著) 6.《亚洲金融危机启示录》 (合著) 7. 《公司理财》 (合著) 8. 《拉丁美洲市场经济体制》 (主编) 9. 《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研究》 (合著)主要论文1. 《理解演化经济学》 2. 《自主创新与国家体系:对拉美教训的理论分析》 3. 论生产性制度与经济体制改革思路的重大调整》 《 4.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其借鉴》 5. 《演化经济学与新自由主义截然不同的经济政策观》 6. 《中国古代演化思想与中国演化经济学的发展》 7. 《演化经济学:现代流派与创造性综合》 8. 《经济学范式的一种根本性转变》 9. 《复杂性科学革命与演化经济学的发展》 10. 《进化经济学:开创新的研究程序》 11. 《自组织创新网络与科技管理的变革》 12. 《创新体系与东亚模式的精髓》 13. 《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与地方化生产体系》 14. 《科学经济学的兴起与最新发展》 15. 《创新全球化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政策的挑战》 16. 《网络组织:超越市场与企业两分法》 17. 《产业变迁的制度解说》 18. 《后发工业化国家制度创新的三种境界》 19. 《报酬递增经济学:回顾与展望(I) (II) 》 20. 《中国经济学革命论》 21. 《新政治经济学:范式革命与异端的综合》 22. 《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西方主流化遭遇重大质疑》 23. 《当代西方经济学界异端与主流的分裂及其发展趋势》 24. 《西方异端经济学传统与中国经济学的激烈转向》 25.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传统与“中国经济学”的研究纲领》 26. 《重新理解东亚模式:演化经济学的新框架》 27. 《鞍钢宪法的历史教训与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思考》 28. 《制度主义与比较经济学的新发展》 29. 《经济学怎样变成了一门数学科学:经济思想史的一种简要考察》 30. 《法国调节学派制度与演化经济学综述》 31. 《奥地利学派的演进:传统与突变》 32. 《重新认识旧制度学派的理论价值》 33. 《女性主义经济学评述》 34. 《德国历史学派再认识与中国经济学的自主创新》 35. 《奥地利经济学的解释学转向与演化经济学的综合》22 36. 《批判实在论:经济学方法论的新发展》译著: 译著:1. 《演化经济学译丛》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2007 年) 2. 《经济学的危机――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最初 600 天》 3. 《演化经济学:纲领与范围》 4. 《制度与演化经济学现代文选――关键性概念》 5. 《演化经济学前沿――竞争、自组织与创新政策》 6. 《穷国的国富论:演化发展经济学论文选》 (上下卷) 7. 《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 8. 《经济学为什么不是一门演化科学?》研究领域1.演化经济学、创新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2.经济思想史(新经济思想史) 3.中国经济 4、演化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比较创新体制开设课程1.新经济思想史专题(研究生必修) 2.演化与创新经济学(研究生必修) 3.经济学说史(本科生) 4.比较经济学(研究生选修)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010- .cn卢荻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卢荻教授1963 年 2 月 24 日生于广东潮州。1987 年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经济学)学士, 1991 年英国东英吉利大学发展经济学硕士,1994 年英国利兹大学经济学博士。 1991 年 9 月至 1994 年 8 月英国利兹大学经济系副研究员,1994 年 9 月至 2002 年 8 月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经济系讲师,2002 年 9 月至 2005 年 4 月英国伦敦 大学亚非学院经济系高级讲师,2005 年 4 月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中国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企业体制改革和业绩,后进发展理论,政治经济学比较研究。23 开设课程经济学原理,当代中国经济研究。联系方式010-; 主要著作2006. 《高级政治经济学》(与张宇、孟捷合编),第 2 版(第 1 版,2002 年) ,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2001. 《变革性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的制度与结构分析》 ,2001 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7.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市场和体制调节,1978-94》 (英文) ,Basingstoke and London, M New York, St. Martin’s. 1997, pp.236+xii.主要发表论文2004.‘可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学新论’(英文)(与 Russell Smyth 合著)《剑桥经济学学报》 ,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28 (6), pp.791-808. 2004.‘全球化与比较政治经济学??论效率、效率体制和后进发展’《政治经济学评论》 , , 第 7 辑 55-72 页。 2003.‘外资与中国经济发展――区域和产业分析证据’, 《经济研究》第 9 期 40-48 页。 2002.‘解释中国工业企业的财务业绩表现――超越所谓竞争-所有制争论’(英文)(与郑毓 盛合著)《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 2002, no.170: pp.413-440. , 2002.‘东亚发展主义之后的中国’, 《政治经济学评论》 ,第 1 辑 88-97 页。 2002.‘关于后进工业化的技术、增长和体制理论’, 《经济学家》 ,第 1 期 47-52 页。 2001.‘东亚发展主义之后的中国’,(英文),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 2001, 8, pp.251-262. 2000. ‘企业理论与各种分工原则的关系’ (英文) 与 Russell Smyth 合著) ( , 《政治经济学评论》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 ): pp.333-349. 2000.‘中国工业企业财务业绩恶化趋向的现实和理论解释’(与郑毓盛合著), 《经济研究》 , 第 7 期 39-47 页。 1999. ‘中国国有工业企业业绩表现的再评价, 1980-96’ (英文), 《剑桥经济学学报》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23 (6): pp.693-718. 1999.‘东亚现象??共识、异端、以及当前危机的意义’(英文), 《资本与阶级》Capital and Class, 67: pp.1-23. 1999.‘从东亚经验看中国的经济变革’, 《经济学家》 ,第 5 期 17-25 页。 1998.‘机械电子工业与中国的外贸-经济增长纽带’ (英文) (与陈文鸿合著),《国际发展学报》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10 (6): pp.733-749.24 1995.‘技术-经济范式与市场??论近期的后进工业化理论’ (英文),《经济与社会》Economy and Society, 24 (3): pp.443-470. 1993.‘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市场和非市场调节’, 《香港社会科学学报》 ,第 2 期 99-103 页。办公室电话:经济学院世界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杜厚文介绍 博士导师杜厚文介绍 经济学院 博士导师杜厚文杜厚文 1938。07 已毕业博士 10 人 硕士 35 人 正在指导博士 9 人 五年内发表论文 25 篇,出版专著 4 部,目前承担项目 4 项,省部级 3 项, 三年科研经费 20 万元,年均 7 万元。 年完成的教学任务: 一. 近 3 年完成的教学任务 1.欧洲经济: 授课对象:97、98、99 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2.世界经济问题研究: 对象:97、98、99、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生。 3.邓小平经济理论专题:对象:97、98、99、全校硕士生政治课其中一讲。 4.欧洲经济: 对象:97、98、99、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专业课。 5.世界经济问题研究: 对象:97、98、99、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专业课。 6.经济学与管理学前沿 对象:97、98、全校博士生前沿课其中一讲。 年承担科研项目: 二.近 3 年承担科研项目: 1.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 中欧教育合作项目 98―99 1。5 万欧元 主持人 2. 中 国 如 何 走 出 通 货 紧 缩 与黄泰岩主持 15 万人民币 教育部国家重点社会科学基地项目 99―2000 、3.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部重大课题 99―2001 与贺耀敏主持10 万人民币4.我国十五计划草案 国家计委项目
5 万人民币 与许光建主持 年获奖情况: 二. 近 3 年获奖情况: 1.面向 21 世纪的百余种新教材建设 获奖时间:1997 年 10 月 24 日 证书号:3―4 奖励名称:北京市教学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项目完成顺序人名次:1 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类通开课程的建设与完善 获奖时间:1997 年 10 月 24 日 证书号:8―3 获奖名称:北京市教学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项目完成顺序人名次:1 社会兼职情况: 三. 社会兼职情况: 1.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 2.中国欧洲外事学会副会长 3.中国投资学会理事长 4.教育部社会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25 代表性著作: 四. 代表性著作: 1. 《现代市场经济》 (著作)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面向 21 世纪的中关村经济》 (专著)北京市委、市级项目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6 出版 3.欧元的运行状况及前景展望 (论文) 《教育与研究》2000。第 1 期 4. 对美国“新经济”的若干思考(论文) 《宏观经济研究》2000。第 7 期 杜厚文近年来科研成果: (1997―今) 1. 甄别新经济,关注全球化 香港商报 2000 年 6 月 6 日第 1 版 2. 欧元的运行状况及前景展望《教学与研究》. 金融全球化与中国《宏观经济研究》. 通货紧缩与金融动荡《光明日报》 3 版 5. 欧洲单一货币前景及其过渡期存在的问题《世界经济》. 试论金融风险的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02 与樊会文合作 7. 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我国的对策《世界经济》. 欧元启动与世界经济《开放导报》. 通货紧缩逼近,游戏规则要改《世界知识》. 中国如何面对欧元《经济参考报》 头版头条 11. 警惕世界性的通货紧缩《世界经济与政治。. 欧洲单一货币如期启动大局已定〈 〈世界经济〉 〉. 关于“亚洲世纪”的若干思考〈 〈国有资产研究〉 〉. 世界经济面临短期性的通货紧缩〈 〈东亚经贸新闻〉 〉1. 全球经济会步入大萧条吗?〈 〈中国改革报〉 〉 证券专刊头版 16.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的改革开放〈 〈经济论坛〉 〉1998。1 期 17. 西欧经济〈 〈2000 年经济分析与展望〉(2000 年经济全传书)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 3 月版 18. 西欧经济〈 〈1999 年经济分析与展望〉(1999 年经济全传书)同上 1999 年 3 月版 〉 19. 对美国“新经济”的若干思考〈 〈宏观经济研究〉 〉2000。7 期 20. WTO 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论坛〉 〉2000。17 期 著作: 1. 《面向 21 世纪的中关村经济》北京市政府项目,已结项,其成果于 2000 年 6 月由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人为项目主持人。 2.欧洲经济货币同盟 中欧高校合作项目,已结项,其成果即将出版 3. 世界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研究――关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特例分析 (专著) (与夏庆杰合作)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 年 6 月出版 4. 现代化市场经济(与姚开建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7 月出版 5. 世贸组织规则与中国战略全书(上、中、下、3 卷) (主编)新华出版社 1999 年 11 月 6. 转型时期中的中国经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发展报告(我、胡乃武主持) (我校重大 科技项目)中国人民大学 1995 年出版 7. 市场化推进下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发展报告(胡乃武、杨瑞龙、 我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年出版 五. 对本学科建设的设想 遵照把人大办成“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一流的大学”的宗旨,把握世界学科的前 沿的脉搏,发展深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从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增加参与与国际一流26 大学接轨的速度,提高参与国际学术竞争的能力。 联系方式 世界经济专业博士导师黄卫平介绍黄卫平,男,经济学博士,1951 年出生于北京,1968 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劳动,1978 年入中国人民 大学世界经济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学习,1985 年赴欧留学,回国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曾经作为富布赖特 高级学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作研究,并在欧美大学任教。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际贸易方向 博士生导师,国内外数家高校的兼职、客座教授,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委员会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高评委员会(国际部)成员,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美国经济学会、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欧盟经济研究会的理事, 中美经济学教育交流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委员,PECC 国际顾问组成员,国务院 特殊津贴获得者。 曾为北京市顾问团成员、教育部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体改委学术委员会委员,社科院亚太 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亚洲开发银行项目顾问。代表作为《GATT 与走向开放的中国经济》 (1994 年,主编)、 《亚洲经济中的龙》(1998 年,合著)、《走向全球化》(2000 年,合著)、《国际经济学教程》(2004 年,合著)等,主持或承担过国家、部委若干科研项目,教学、科研、教材成果曾多次获奖,主要研究方 向为国际经贸与商务、经济发展等 电话: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关雪凌介绍 一、主要成果 (一)著作 1. 《俄罗斯经济转型》 (第 13 章)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 4 月。 2.《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的经济危机》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年 1 月。 3.《苏联东欧国家的演变及其历史教训》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年 9 月。 4. 《艰难的历程―俄罗斯经济转轨八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 4 月。 5.《叶利钦传》,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年 9 月。 6.《双头鹰飞向何方-国际舞台上的俄罗斯》 ,时事出版社,1995 年 10 月。 (二)论文 1.《斯洛文尼亚率先加入欧元区的原因及影响》 ,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 会发展研究所内部刊物《欧亚社会发展动态》2007 年第 13 期。 2.《斯洛文尼亚率先加入欧元区的进程、原因与影响》 ,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 究》2007 年第 4 期。 3.《我国银行业商业贿赂及其治理的制度分析》 ,载《中国金融》2006 年第 13 期。27 4. 《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 ,载《欧亚社会发展研究》2006 年年刊(总第 12 期) 5. 《欧盟东扩进程中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向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 《世 界经济导刊》 (F8)2005 年第 3 期。 6.《面临需求约束的俄罗斯经济》 ,载《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 年第 4 期, 。 7.《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俄罗斯经济定位的困境》 ,载《国际观察》2005 年 第 4 期。 8.《商业银行评级制度的比较分析》 ,载《中国金融》2005 年第 13 期。 9. 《俄罗斯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吗?》 载 ,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4 年第 1 期, 。 10.《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与影响》 ,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 年第 6 期。 11.《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视角》 ,载《问题与思路》2004 年第 16 期。 12. 《规范中俄贸易安排势在必行》 载 ,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04 年第 4 期 “灰 《 色清关”到底还能走多久》 。 《 ,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04 13. 进一步提升中俄经贸合作水平的条件分析》 载 年第 10 期。 14.《Dormant Economic Cooperation》,载《Beijing Review》 ,2004 年第 39 期(2004 年 9 月 30 日) ,载《第二届俄中高级经济论 15.《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与中俄经贸关系》 坛会议论文集》 ,载《东欧中亚研究》2002 年第 2 期。 16. 《论俄罗斯经济危机的政治因素》 17. 《俄罗斯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载《东欧中亚研究》2002 年第 3 期。 18. 《浅析 9.11 后美国的中亚战略》 ,载《俄罗斯研究》2002 年第 2 期。 19. 《经济全球化与俄罗斯经济转轨》 ,载《东欧中亚研究》2001 年第 4 期。 20. 《欧盟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 ,载《欧洲问题研究》2001 年第 2 期。 21. 《制度变迁中的俄罗斯经济转轨战略》 ,载《世界经济导刊》2001 年第 2 期。 22. 《制度变迁中的俄罗斯经济转轨战略》 ,载《东欧中亚研究》2000 年第 5 期。 23. 《俄罗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问题、教训与前景》 ,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0 年第 5 期。 24.《经济转轨进程中的俄罗斯小企业》 ,载《欧亚社会发展研究》2000 年刊。 (三)主要课题 1.2006 年: 《国际经济组织政策倾向与对策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985 工程” 校级重大攻关项目) ,首席专家。 2. 2005 年: 《新入盟成员国与欧盟经济整合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 究基地重大项目) ,第二项目负责人。 3. 2004 年:《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 ,子课题 负责人。 4. 2003 年: 《关于后过渡时期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对策研究》 (商务部委托) ,子 课题负责人。 5. 2003 年: 《关于 “非典” 疫情滞后及远期经济影响的对策研究》 (商务部委托) , 子课题负责人 6. 2001 年: 《俄罗斯社会转型研究》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参加者。 7. 2001 年: 《苏联演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第二项目负 责人。 8. 2000 年: 《欧盟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和贸易政策》(第 3 批中欧高等教育合 ,28 作项目) ,项目负责人。 二、研究领域 1.国际经济关系 2.转轨国家经济 3.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 三、开设课程 1.世界经济学 2.跨国公司经济学 3.世界经济专题研究 4.转轨经济学 5.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四、个人简历 关雪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教授,经济学博士。1984 年毕 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87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 大学苏联东欧问题研究所,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 年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其间曾于 1986 年在国家经济委员会综合司协助工作, 年在中共中央 政策研究室协助工作。曾任中国人民大学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现任中 国人民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特约 高级研究员、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经济研究 会常务理事。 五、联系方式 1.电话:010―(办公), 2.E-mail: guanxueling@vip.sina.com 3.通讯地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邮编:100872经济学院世界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雷达简历 经济学院世界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雷达简历 世界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雷达,男,1962 年 5 月 4 日生,江苏苏州人,1980 年毕业于苏州师范附属高中,后经过苏 州第十中学高复班复读, 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 1985 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8 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3 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 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 世界经济学 国际投资与国际金融 国际政治经济学 主要学术代表作: 《市场、国家、国际经济协调》 《国际经济协调论》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发展》29 “新古典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的形成” 、载《世界经济》 “经济全球化的理论思考” 、载《世界经济》 “如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国际贸易体系” 、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金融自由化的经济学思考” 、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霸权不稳定的经济学分析“、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新贸易理论与自由主义” 、载《世界经济》经济学院世界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陈建简历 经济学院世界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陈建简历 世界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陈建一、 学术成果 近年主要著作及论文有: 《政府与市场―美、英、法、、日市场经济模式研究》《太平 、 洋的呼唤》《21 世纪日本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全球化与跨国公司》 、 、 (日文)《日本、索尼、 、 AKM》《世界经济当中的日本》《日元国际化―进程和展望》《企业危机预警》《论 APEC 、 、 、 、 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问题》 、 《论亚太经合组织的经济技术合作问题》 、 《数 字 APEC 战略的发展前景》《论国际反倾销与中国的对策选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 、 、 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实践――CEPA》《国际经济合作教程》《全球 、 、 、 化与中国经济政策》《中日经贸关系:以合作促共赢》《发展我国跨国公司的战略路径》 、 、 、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与中国发展战略》《东亚国际生产网络迅速兴起》等。 、 二、 研究领域 世界经济 亚太经济 国际经济合作 区域经济一体化30 三、 开设课程 本科: “国际经济合作” 硕士研究生: “国际经济关系研究” 博士生: “开放经济学前沿专题研究” 四、 个人简历 陈建,男,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立命馆大学经济学部 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太平洋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华日本学会常 务理事,中国日本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等。曾多次赴欧、美、日、东 南亚等国从事学术交流, 并主持多项国内外重大课题及项目研究。 曾先后为马来西亚槟城贸 易发展局、国内外多家上市公司及跨国企业进行过顾问咨询与员工培训。 一. 学历简历: 1. 1974――1977 年在广东省中山大学经济系 学生 本科毕业 2. 1979――1982 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 研究生 硕士毕业 3. 1998――2001 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博士生 博士毕业 二. 职称简历: 1. 1984 年被人民大学职称评定委员会聘为 讲师。 2. 1989 年被人民大学职称评定委员会聘为 副教授 3. 1996 年被人民大学职称评定委员会聘为 教授 4. 2002 年被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聘为 博士生导师 5. 2004 年被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聘为 责任教授 五、 联系方式 e-mail:chenjian@ruc.edu.cn 电话:010-(O)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博导彭刚个人介绍 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博导彭刚个人介绍 个人彭刚经济学博士,男,汉族,1955 年 12 月出生,北京市人。1982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198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国际 经济系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 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副会长;财政部研究生院、中央社会主义 学院等单位兼职教授,教育部特聘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等。 主要经历:1977 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 年国家选派赴 意大利经济发展研究院 (ISVE) 攻读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9 年学成归国。 1993 年―1994 年作为福特基金项目访问学者,应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 ( CEERC)邀请,赴美国纽约州 立大学布法罗分校 (SUNY at BUFFALO)进行访问研究和学术交流。1998 年作为欧盟访 问学者赴英国伯明翰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访问研究。2000 年参加中国高 教代表团赴日内瓦世界贸易组织(WTO)进行工作访问与合作研究。2007 年―2008 年被哈 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JOHN F .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HARVARD UNIVERSITY) 聘为专职研究员进行合作研究并多次赴日本、 韩国、 意大利、 法国、 比利时、 希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31 主要业绩:担任国家教委统编的全国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发展经济学》 (第二版)主编,担任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发展经济学教程》主编。 担任《国际经济学教程》和《国际经济学》第二撰稿人;长期从事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贫困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尤其致力于探索建立一种既具有中国特色、 同时对其他发展 中国家又具有借鉴意义的经济发展理论, 并在这一主旨下不断形成和丰富自己的经济发展思 想。多年来独自与合作完成专著、译著、教材 10 余部,公开发表各类论文百余篇,完成科 研成果 200 余万字。曾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和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出版和发表的主要论著论文有: 《发展经济学教程》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国际经济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国际经济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 2004 年; 《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发展 经济学》 (第二版) ,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西方公司理财实务》 ,中国金融出版 社 1998 年; 《国际营销渠道策略》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年。 , 《丰裕中的贫困》 载 , 《新 华文摘》2006 年第 6 期; 《发展中国家的定义、构成与分类》 ,载《教学与研究》2004 年第 9 期; 《俄罗斯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吗?》 ,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 年第 1 期; 《悲歌 反倾销》 ,载《时代经贸》2003 年第 2 期; 《大陆亟需开拓商品新市场》 ,载《投资中国》 (台 湾) ,2002 年第 9 期;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吗?》 ,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8 年第 5 期; 《发展的危机―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发展经济学思考》 ,载《河南社会科学》1998 年第 4 期等。 主持商务部研究项目《欧盟经济研究》 ,2006 年;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项目《天津滨海新 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2006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欧盟新入盟 国家经济关系整合研究》 2005 年; , 欧洲联盟研究项目 《新入盟国家与欧洲联盟的经济整合》 , 2005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欧盟对华经贸制度框架研究》 ,2001 年;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欧亚合作中经济合作的框架构建研究》 ,2000 年;教育部人文 社会科学研究博士点项目《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中国的跨世纪经济发展》 ,1996 年等。 长期以来为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开设各类课程 10 余门,主要讲授发展经济学、国 际经济学、贫困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营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概论、可 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 项目管理等课程。 长期以来从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研 究,曾主持内蒙古自治区哲盟、海南省白沙县、宁波市和天津滨海新区等地区的经济发展战 略研究。 寄语新世纪:教书育人,痴心不悔雕刻民族脊骨; 寄语新世纪:教书育人,痴心不悔雕刻民族脊骨; 发展兴国,死而后己托起世纪朝阳。 发展兴国,死而后己托起世纪朝阳。 通讯方式:通讯地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邮政编码:100872 联系电话: (010)(O)(010)
(H) 移动电话:(国内) (境外) E-mail: gangpeng@vip.sina.com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博士导师韩玉军介绍 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博士导师韩玉军介绍一、个人简历(一)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 韩玉军32 性别: 男 出生年月:1958 年 2 月 职称: 教授 籍贯: 山东省沂南县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职务: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副主任、国际贸易教研室主任 最后学历: 国内: 1997 年 7 月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国外: 1988 年 5 月获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国际贸易硕士学位 地址与邮编: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 59 号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100872 E-mail: yj_han@sina. hanyujun@ruc.edu.cn(二) 学习与工作经历1978 年 2 月―1982 年 2 月 石油大学炼制系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2 年 3 月―1986 年 9 月 河北承德石油高等技术专科学校任教 1986 年 10 月―1988 年 5 月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获国际贸易硕士学位 1988 年 6 月―1990 年 1 月 河北承德石油高等技术专科学校任教 1990 年 2 月―1993 年 5 月 青岛科技大学(原青岛化工学院)经贸系讲师 1993 年 6 月―1994 年 8 月 青岛科技大学经贸系副教授,工业外贸教研室主任 1994 年 9 月―1997 年 6 月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7 年 7 月―2001 年 4 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副教授 2001 年 5 月―2001 年 12 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教研室主任、教授 2002 年 1 月―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二、主要研究成果(一)主要著作1. 《突破极限――与 2049 年的中国对话》,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8 年。 2.《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3.《该接轨时就接轨》,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0 年。 4.《国际贸易结算与信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5.《中国加入 WTO 要言释义》,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 年。 6.《国际贸易结算与融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7.《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8.《国际贸易实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年。(二)发表论文1. “外资并购对国内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影响与对策” 2. “试析自愿出口限制的成因及经济后果” 3. “中国电子商务悬而未决的问题” 4. “入世与中国的旅游业” 5. “中国加入 WTO 的有利影响与付出的代价” 6. “合业经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 7. “欧美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8. “略论服务劳动创造价值” 9. “创立服务劳动价值论势在必行” 10. “论服务劳动创造价值” 11. “从坎昆会议看 WTO 多边贸易体系存在的缺陷及改革” 12. “世界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对发展”33 13. “世界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趋势_兼评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中国家的影响” 14. “国际贸易与环境的福利效应分析” 15. “论服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 16.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研究的现状与进展”三、研究领域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2.国际服务贸易 3.国际贸易实务四、开设课程1.国际经济学 2.国际经济法 3.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4.国际贸易实务 5.世界贸易制度与格局五、社会兼职与联系方式1.社会兼职 .中国市场学会会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兼职研究员。2.联系方式 .010-(O) 34 ENGLISH RESUME 1.Personal particularsName: Han Yujun Sexual: male Birthdate: Feb.1958 Birthplace: Yinan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Political features: Communist Party member Professional post: professor Duties: director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chool of Economics Domestic: Academic degree: Domestic Doctor degree of economics ,RUC.,1997 Abroad: Master Degre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USC.,USA,1988 Address and Postcode: No.59, Zhongguancun Street,Beijing, P.R.China 100872 E-mail: yj_ hanyujun@ruc.edu.cn2.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Work ExperienceFeb.1978-Feb.1982: Bacholer of Engineering,Department of Oil Refining,Petroleum Institute of China Mar.1982-Sep.1986: Teacher at Chengde Petroleum Institute of Higher Technology Oct.1986-May 1988: Master Degre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USC(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USA Jun.1988-Jan.1990: Teacher at Chengde Petroleum Institute of Higher Technology Feb.1990-May 1993: Lecturer at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Trade,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former Qingdao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Jun.1993-Aug.1994: Associate Professor,Director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Industrial Trade,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Trade,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p.1994-Jun.1997: PhD student at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RUC Jul.1997-Apr.2001: Associate Professor at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RUC35 May 2001-Jul.2002: Professor, Director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t School of Economics, RUC Aug.2002- present: Professor, Tutor or Supervisor of Ph.D. student, Vice Director of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School of Economics,RUC3. Teaching and ResearchCourses Taught: Theories and Policy of International T Practices of International T International E Law of International E Settlement and Credit of International T World Economics Field of Research : Theories and Policy of International T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WTO and Law of International E Practic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merican Economy and World Economy4.Research Works and Publications(1) Theses: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VER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Research, No.4,1993. &Libera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and China's Countermeasures.& China Commercial Daily, Feb.2,1994. &GATS and China's Service Industry.& 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No.6,1995. &Clinton Administration's Economic Policy and American Economic Development.&Asian-Pacific Economic Review, No.1,1996. &Clinton Administration's New Economic Policy.&(Abstract)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 NO.3,1996. &Study on Service Labor Creating Value.& Reformation and Strategy,No.1,1997. &An Outstanding Question about E-Commerce in China.& Outlook Weekly, Jan.31,2000. &Mix Operations:Direction to Reform for China's Finacial System.& Teaching and Research,No.12,2001. &WTO Entry and the Chinese Tourism Industr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No.3,2002. &Study on Environment and South-North Relationship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eaching and Research, No.6,2002. &M&A by Foreign Capital:It's Impacts on the Restructures of Listed Domestic Companies and Some Counterpart Measures.& Investment Research, No.4,2003. &Found the Law of Service Labor Creating Value is Imperative.& Economist, No,1,2004. &On Problems and Reform of WTO Multi-Trade System.& International Economics36 and Trade research, No.2,2004.&The Drawbacks and Reformation of WTO Multi-Trade System after Cancun Ministerial Conference.& 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 No.9,2004. &Development of World Service Industry and Trade and It's Impact on LDCs.& Review of Open Economy, Vol.1,2004. &The 8 pillars for China's foreign trade to overfulfil one thousend billion dollars .& China WTO Tribune, No.12,2004. &What is export brought China with: a different view on exports.& China Customs, No.9,2005. &Analysis of Welfar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nvironment.& Review of Open Economy, Vol.1,2005. “Analysis on the Trade of World Service Industry &Service Trade.” Intertrade, No.10,2006. “Research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Service Industry.” 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No.12,2006. More than 60 papers have been published since 1993. (2) Works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Qingdao: China Ocean University Press,1994.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Finance. Qingdao: China Ocean University Press,1994. Break Through the Limits: A Dialogue to China in 2049. Beijing: China Economy Press, 1998.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Theoretical Study and Empirical Testing.Qingdao: China Ocean University Press,1999. China and WTO Knowledge Readings. Beiji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 2000. Done When Ought to Come into Contact with. Union of China's Industry and Commerce Press,2000. Settlement and Credi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Beiji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 2001. Central Issue Explanation on China's WTO Entry. Beijing: China Economy Press, 2002. Settlement and Credi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Beiji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 2004. Second Edition. Study o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nvironment. Beijing: Modern Education Press,2007. Practic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Beiji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 2007. 6 independent works, 5 coauthor works and 9 edit teaching materials have been published since 1994. Research (3) Research Items Study on Reformation of Qilu Petrochemical Company to Stock Company (main member). Horizontal item of production, learning and research,1994.Investigating report on enlarge to utilize foreign capital in Shenzhen city.37 Entrust item of Foreign Capital Bureau of Shenzhen city, 1999.Study on countermeasures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fter WTO entry. Subsidizing item from Bureau of Chineseherbal medicine of China, 2001.Reformation of pedagogy to Application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ies.Reformation of pedagogy for Bachelor programs, RUC, 2001.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and the order of liberalization for trade in services in China. First main items(Ph.D. program) from &10th five&project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 (4) Awards No.3 prize for modernization of business management from Ministry of Chemical Industry in 1995 to Study on Reformation of Qilu Petrochemical Company to Stock Company (main member). Horizontal item of production, learning and research,1994. Awarded to Excellent Teacher in Charge of a Class by RUC in 1998. Encourage prize of &10 Teaching parades&. RUC, 2001. No.2 prize of excellent thesis for &Academic research annual meeting of China WTO entry in 2002& to M&A by Foreign Capital:It's Impacts on theRestructures of Listed Domestic Companies and Some Counterpart Measures after China WTO Entry. Awarded to excellent thesis for &It is neccessary to create the theory of value of service labor&(in Economist, No. 1,2004), RUC,2006.经济学院学国际贸易专业博士导师关权介绍 经济学院学国际贸易专业博士导师关权介绍 专业博士导师1955 年 9 月 26 日出生(沈阳市) 、满族 学历: 1977 年 1 月-1978 年 12 月:沈阳市机电学校电工班,技校学生 1979 年 9 月-1983 年 7 月:大连外语学院日语系,本科生 1986 年 9 月-1988 年 9 月: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1989 年 4 月-1991 年 3 月: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部,硕士研究生 1991 年 4 月-1996 年 3 月: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部,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73 年 1 月-1976 年 12 月:沈阳市东陵区浑河站公社前进大队,插队 1979 年 1 月-1979 年 8 月:沈阳市冲压模具厂,电工 1983 年 8 月-1986 年 8 月:沈阳市广播电视大学外语系,教师 1996 年 4 月-1999 年 3 月:日本东京都立大学经济学部,助教 1999 年 4 月-2002 年 3 月:日本一桥大学商学部:副教授38 2002 年 4 月-2004 年 6 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2004 年 7 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1999 年 12 月取得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专业和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日本经济 讲授课程: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主要科研成果: 专著: 《近代日本的技术创新:专利与经济发展》 (日本)风行社,2003 年 3 月 译著: 《中国的经济发展》 (日本,南亮进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 年 《日本的经济发展(第二版)(日本,南亮进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 年 》 校译: 《中国经济入门(第二版)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年 联系方式:,(O)经济学院学网络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 经济学院学网络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韩小明介绍男,1953 年 2 月生,北京市人,汉族。1983 年毕业于中国人 民大学经济学系。 现任职务及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 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信 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 信息产业部科技委电信管理 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府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北京市社科规 划办经济与管理学科组成员等。 个人主要研究领域: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研究、国有企业与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网络经济与网络型产业研究。 主要学术成就与代表性研究成果: 《市场化的国有企业制度》 ,陕西人民出版社 《产权与企业制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监管、 运营体制》 , 载“世纪之交的国有企业改革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39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研究》主报告 国家社科“九五”规划重大项目子课题: 《国有资产监管、运营 体制研究》 教育部“十五”博士点基金项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有 经济管理模式研究》 信息产业部委托研究项目: 《电信资费问题研究》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委托研究项目: 《我国发行体制改革研究》 北京社科“九五”规划重大项目: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有企 业改革》 北京社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 《国家产业政策及实施机制研 究》 北京社科“十五”规划重大项目: 《北京市政府经济决策支持系 统研究》 获奖情况: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条件约束与目标选择》一文获全国“纪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讨论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国家 级一等奖) ; 《市场经济新体制》等被评为“全国十佳经济读物” ,并获“第 八届中国图书奖” ; 《市场化的国有企业制度》一书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 中青年优秀成果奖” ; 《北京市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研究》 ,获“北京市第四 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北京市政府经济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被确定为北京市哲学社会40 科学“十五”规划优秀成果 1997 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 (新世纪) 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 “百 人工程” 。电话:经济学院网络经济学博士生导师, 经济学院网络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国际交流项目主任于同申介绍1982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系 1986 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硕士学位并留校担任经济学系任教,其后并取得中国人 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年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福特访问学者 1996 年在法国奥弗涅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1998 年在荷兰梯尔堡大学访问教授 2000 年评为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1、 《发展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北京第一版 2、 《国际货币区域化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3、 《现代财政理论制度通论》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年北京 4、 《企业家金融》 ,中国物资出版社,1997 年北京 5、 《发展经济学》 ,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 年北京 6、 《各国银行制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年北京 7、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年北京 8、 《当代中国经济》 ,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 年北京 主要论文: 主要论文: 1、 “ ‘创造性毁灭’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新华文摘》 , 2、 “解读新经济”《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1期 , 3、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复兴及其理论误区”《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6期 , 4、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主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1999年第 六期。 5、 “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分析----评《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 ” 《经济研究》2000年第四期 6、 “发展经济学对经济发展理论的巨大创新(上), ”《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 十一期 ”《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 7、 “发展经济学对经济发展理论的巨大创新(下), 十二期41 8、 “欧元高开低走,好事多磨” ,新华通讯社《世界通讯》 ,2000年第三期 9、 “金融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主权” 新华通讯社《世界通讯》 , ,1999 年第十期 “新经济能走多远?----新经济的发展前景取决与网络经济” , 《北京青年 10、 报》日 11、 “中关村开发区发展的制度保证”《北京青年报》日 , 12、 “China's Tariff Reform: Struggling on the Balance of Revenueraising and Efficiency Promotion” ,法国奥弗涅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 (IDREC) 论文,1997年 4月。 13、 “Is Dollarization a Solution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Prevent and Resolve the Currency Crises?” ,第四届转型经济学国际会议,1999年7月,中国北 京, (原文是英文,并在大会上宣读) 14、 “The Opening Up and Dual Economy in China” ,法国第二次中国经济国 (原文是英文,并首批在大会上宣读) 际研讨会,1998年10月,法国克莱蒙-费朗, 15、 美元化,货币区域化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 2000年第3期 研究领域: 1、发展经济学 2、 网络经济学 3、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与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与安全开设课程: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专题研究 网络经济学 网络产业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 社会兼职: 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 日本早稻田大学非常勤教授 联系方式: Tel: Email: tsyu@ruc.edu.cn经济学院学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刘瑞介绍 经济学院学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导师刘瑞介绍 专业博士导师刘瑞一 主要成果 1.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理论、实践、案例》 ,第一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42 2. 3.《社会发展中的宏观管理》 ,第一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 《国民经济管理学》国家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主干课教材”, . , 第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一版) ,2006(第二版) 5. 《政府经济管理行为分析》 ,独著,新华出版社,1998二 研究领域 政府经济管理、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等。三 开设课程 1. 国民经济管理原理,本科生课程 2. 政府管理行为分析,硕士研究生课程 3. 社会发展与政策,硕士研究生课程 4.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博士研究生课程 5. 东北亚经济政府干预经验与教训,博士研究生课程四 个人简历 1960 年 1 月出生,1978 年以前在四川省成都市完成小学、初中及高中学业。1978 年秋考入 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国民经济计划专业,在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2) 硕士学位 、 (1991) 和博士学位 (1996) 1982 年起留校任教, 。 担任助教工作; 1987-91 年任讲师;1992-98 年任副教授;1999 年起任教授,2000 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2001 年 8 月-2002 年 8 月在韩国汉城国立大学从事有关东北亚经济政府干预经验与教训的博士后项目 研究(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国际学者交流项目) 。
年任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2004 年至今任会长;1999 年起任 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和市城郊经济研究会理事,2000 年起聘任为山东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 才;2001-05 年为北京市“新世纪社会科学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者。五 联系方式 固定电话:010-(O);电子邮箱:.cn43 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郑超愚博导介绍 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郑超愚博导介绍 郑超愚博导一、个人简历郑超愚,男,1967 年 11 月生,山西繁峙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民经济学 专业博士生导师。 1985 年 9 月至 1995 年 3 月,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经济系和经济学研究所,获经济 学(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1995 年 4 月至 1997 年 4 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 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任教,2001 年 6 月晋升经济学教授 职称。二、研究领域 、 宏观经济分析,货币政策 三、代表性研究成果 代表性研究成果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 《经济研究》系列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中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报告。 四、开设课程 宏观经济管理,产业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 五、主要奖励第 7 届霍英东青年教师研究基金奖 北京市新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百人工程”培养计划
年福布莱特访问研究学者奖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第 6 届、第 8 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第 4 届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六、联系方式44 Tel: 010-500242 E-mail:zhengchaoyu@ruc.edu.cn, 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璋介绍 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璋介绍 陈璋主要著作有: 主要著作有: 《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研究》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 年, 《中国工农业经济预警》 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2 年, 《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证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经济学方法论通览》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5 年(副主编), 《新国民经济核算全书》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4 年(副主编), 《中国宏观经济理论方法论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6 年 5 月, 《投入产出分析》(教材,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10 月。 主要学术论文有: 主要学术论文有: “经济研究的实证方法” 《经济研究》1986 年第 4 期,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模型评介” 《经济学动态》1988 年 2 期。 “论非均衡结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0 年 1 期。 “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与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实证分析” 《农村经济与社会》1991 年 3 期。 “乔治?索罗斯若干经济哲学思想评介”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8 年 5 期。 “经济学中数学意义的若干思考” 《经济学动态》2000 年 1 期, “试论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论” 《统计研究》1999 年 5 期, “试论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论与假设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 年 3 期, “威廉?鲍莫尔经济理论思想评价” (合作) 《经济学动态》1998 年 2 期。 “宏观经济波动实证分析的一种思路” 《预测期刊》1999 年 2 期。 “乔治?索罗斯若干经济及金融思想” 《宏观经济研究》2000 年 10 期。 “乔治?索罗斯证券分析思想及操纵模式研究” 《北京商学院学报》2001 年 3 期。 “美国经济学会会长谈经济理论的数学化问题” (合作) 《经济学动态》1992 年 11 期。 “网络经济的“虚”与“实”及纳斯达克”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 年 5 期。 “阿瑟?戈德伯格计量经济学思想评介” (合作) 《经济学动态》2002 年 4 期。 “克莱夫?格兰杰计量经济学及其研究思想评介” (合作) 《经济学动态》2003 年 1 期。 “直面中国证券市场的基本特征” 《经济日报》2003 年 1 月 5 日。 “克莱夫?格兰杰学术思想及生涯评介” (合作) 《经济学动态》2003 年 12 期。 “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实证研究” (合作)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 年 4 期。 “投入产出分析若干方法论问题的研究” (合作)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5 年 9 期。 “中国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方法论探索”经济学消息报 2006 年 2 月 10 日。 “透视当代金融大师的智慧” 《当代金融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师大环境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