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打小孩疫苗接种时间表需要观察吗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宝宝打疫苗了吗? 错过如需补种多个疫苗要间隔28天
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11种疫苗可免费接种
日 18:31:2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健康网4月24日讯(记者 左佰常 通迅员 任少凡) 4月25日是第30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浙江在线记者从浙江省疾控中心了解到,浙江平均每年减少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超过10万人,每年减少死亡6000余人。目前,全省免费疫苗接种率95%以上,杭州市则高达98.92%。
&&&&&& 如果你家宝宝错过了预防接种的日期,也可以补种,但补种多个疫苗时每次最好间隔28天。
  相关链接:
  11种一类疫苗可免费接种
  儿童接种的疫苗可分为免疫规划内和规划外疫苗(即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浙江省提供的规划内的11种疫苗,适龄儿童可免费接种。
  一类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麻风二联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
  二类疫苗是由公民自费、自愿接受的其他疫苗。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疫病苗、肺炎疫苗等。
  &二类疫苗针对传染病同样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但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等多种原因还未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健康需求,自身的经济能力,自主决定是否接种。&浙江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谢淑云所长在接受浙江在线记者采访时说。
  &儿童6岁前需接种数十种针对不同疾病的疫苗。孩子在接种疫苗后会获得接种中心提供的预防接种证。&
  &预防接种证是孩子入托入学必要的证件之一,若没有该证,学校应及时与相关接种单位或疾控中心联系,要求家长补办。若孩子错过了预防接种的日期,也可以补种,但补种多个疫苗时每次最好间隔28天。&谢淑云所长说。
  疫苗接种率超95%,乙肝、流脑、乙脑等发病率降至最低
  &浙江省与全国一样,从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谢淑云所长说。
  &全省每年新出生儿童70多万,其中流动儿童20多万,全年疫苗接种剂次数高达2000多万。&
  除成功消灭天花外,2000年浙江成功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在2011年新疆南疆发生脊灰输入病例引起局部爆发流行的严峻形势下,全省一直持续维持无脊灰状态至今。
  儿童和青少年乙肝得到有效控制,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6%。据此测算,全省每年可减少5万名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估计累计减少乙肝病例数十万例。
  流脑2010年以来年报告病例数不足10例,乙脑不足100例。麻疹、甲肝、白喉等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降至历史较低水平,白喉浙江已连续17年无病例报告。
  发烧患儿不宜接种疫苗,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
  对于疫苗接种的安全问题,谢淑云所长也指出,尽管疫苗都是安全的,但也有些宝宝会有个体差异,在免疫接种前后,家长一定要遵医嘱。
  当孩子为早产儿或接种部位有严重皮炎、湿疹、腹泻、体温高于37.5℃、三个月内注射过免疫球蛋白时,应该暂缓预防接种,等情况缓解或痊愈后再进行接种,一般接种时间应预约在上午。
  家长还要记住,在接种疫苗后,应让孩子在接种现场留下观察30分钟,如无不适再离开。之后孩子要适当休息,多喝开水,不要做剧烈运动,保持注射部位清洁,以防感染。
  &除了儿童,成人也可选择适当的疫苗进行接种。&谢淑云所长介绍:&在每年秋冬季节,流感季节,不少老人或者体质较弱的人群也可以去接种流感和肺炎等疫苗,对于预防相关疾病效果不错。&
记者 左佰常 通迅员 任少凡
健康频道传真:3
官方邮箱:
欢迎联系我们
关注微博:
扫一扫关注浙江在线健康频道微信孩子接种疫苗后,需要观察多久呢?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要在接种门诊的观察室等候半小时后离开,家长不要提前擅自离开
综合自家情况和医生、网络观点,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疫苗是保护宝宝健康的重要武器。除了国家强制免疫的一些免费疫苗,还有一些“收费疫苗”,这些收费疫苗是干什么...
麻腮风是国家计划免费疫苗,是不用钱的,但有些地方用了进口的疫苗,也不说清楚就收费
这个是一类疫苗,是免费的,一般在出生时医院就给打了;二类疫苗是自费的,可以选择来打。
乙肝疫苗的全程免疫需3针,在半年内完成,即分别在0、1、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10微克。成人或儿童在注射前,必须化验乙肝三项及肝功能。肝功能异常或表面抗原阳性者不能...
简单说就是每种病都有一种疫苗来预防,叫单联苗。把2种单联苗联合在一个瓶里一次注射可以预防2种病,叫2联苗,依此类推。主要是为了方便注射。但个人不能联合。
答: 引起儿童腰背疼痛的原因很多,症状轻的可不治疗,严重的须明确诊断,早期干预和治疗,如早期脊柱结核可能主要有轻度的腰背部疼痛表现,待病情加重或出现畸形时再就诊,治疗...
答: 儿童鼻窦炎,如感冒持续一周,脓涕不见减少甚至增多,以及症状加重者,应考虑鼻窦炎。鼻窦炎一般多在秋冬季发作。专家诊治过一位10岁小患者,患鼻窦炎半年多了,一直挂着...
答: 中佑肛肠专家:你的这种情况考虑为内痔的早期出血,早期的内痔肛门是没有肿物突出的。你的这种情况最好到医生那里看看具体的情况,之后再针对的用药。在没有明确患者的具体...
答: 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的任何一种症状,或是他发生眼睛凹陷、异常困倦和体重减轻等任何一种脱水症状,应该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医生会为他进行尿液分析检验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接种疫苗后,这4种情况需要注意观察!宝妈要知道接种疫苗后,这4种情况需要注意观察!宝妈要知道Rice的果实百家号打预防针是宝宝出生之后的必修课了,拿着本子按着点就要去给宝宝接种疫苗喽!最近就有宝妈问我,徐老师,我宝宝打完疫苗之后就发烧啦,正常吗?今天就来给大家讲一下,接种疫苗后需要注意观察什么!一、婴幼儿接种疫苗后需要观察接种疫苗部位的情况一般在宝宝的接种部位会有红起来,甚至有些肿,还会有点发热,宝宝还会疼。正常情况,在24小时内出现,24小时后就会好转,如果超过24小时还有,或者肿痛得特别厉害,建议就医看下过敏或者伤到血管等情况。二、婴幼儿接种疫苗后需要观察全身反应,包括三种第一个就是发烧啦:轻的37-37.5℃,中的37.6-38.5℃。39℃以上为重的为啥会发烧呢,因为孩子打疫苗就是让宝宝得一次病的过程,让他自己产生免疫力,只是这个疫苗是减毒的或者是灭活的。所以,24小时内如果有发烧,就按发烧的处理就可以了。之前我写过发烧的处理,给大家看一下:1、解开衣扣散热,千万不要越发高烧越捂,甚至棉被包裹,这样捂发烧更重2、物理降温:宝宝的头部可以贴一个退热贴,能够缓解头部的不适感,也缓解宝宝烦躁不安感。目还可以选择温水浸浴或擦浴。6个月以下宝宝可以温水浸浴:直接把宝宝用毛巾包裹,放进37度左右的温水里面浸浴,使宝宝皮肤的高温逐渐降低。6个月以上宝宝可以温水擦浴:用37度的温水毛巾擦宝宝的大血管处,脖子、腋窝、腹股沟、腘窝等,使皮肤的高温逐渐减低,让宝宝觉得比较舒服;要多喝温开水,增加散热如果超过38.5度,还是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使用退烧药。监测体温,注意观察。备注:前段时间有人出来发国外的说法说物理降温没什么用,有争议,个人建议还是可以辅助的,毕竟这么多年临床上辅助还是有效果的,当然热度太高了,还是建议要配合退烧药的。第二个最多的婴幼儿打疫苗后的全身反应是发疹子特别是打过麻疹疫苗之后,最容易发烧加发疹子,而且基本和得麻疹差不多,疹子是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子之间的皮肤正常,出疹顺序很有特点:先看到在耳朵,然后到脖子,再然后是头发边缘,24小时后,脸上啦,身上啦,手臂啦,再后面就到腿了。如果有这个情况,就知道是这个反应了。局部护理好,不要让宝宝抓破,严重的就医顺带补充下:麻疹疫苗一般8个月左右的时候打得哦!所以,这个反应基本会在8个月的时候第三个婴幼儿打疫苗后的反应是: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些反应都有可能有,为啥有呢,因为疫苗就是让宝宝自己生一场病,然后自己获得抵抗力啊!按对应的护理好就可以了,严重的就医三、打过疫苗后要做好以下护理:1、宝宝要好好休息,不要没啥反应就跑跳啦、剧烈运动啦。2、宝宝好奇心强可能会去抓挠打针部位,要注意保护打针部位的清洁哦3、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吃,比如大蒜啦、辣椒辣!4、多喝开水5、粑粑麻麻们注意多观察宝宝接种疫苗后的反应哦!觉得有用,欢迎转发收藏!我是一个育婴讲师,为大家分享孕、婴幼儿喂养、护理、营养等知识,希望能右上角关注我哦!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ice的果实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关注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的发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你知道给宝宝打完疫苗后,需要怎么做吗?好多妈妈不知道的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你知道给宝宝打完疫苗后,需要怎么做吗?好多妈妈不知道的事
百家号是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为内容创...|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关于宝宝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你知道哪些?(附详细疫苗接种时间、禁忌)
我的图书馆
关于宝宝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你知道哪些?(附详细疫苗接种时间、禁忌)
给孩子打疫苗都会遇到一些难题,打国产还是进口疫苗?注射什么部位最放心?一次接种两种以上的疫苗对孩子有没有影响?虽说都是小问题,但却是每位妈妈都关心的话题。
问题一:进口、国产疫苗打哪个好?
同种疫苗国产的十几块,而进口的价格却是国产的2~3倍,是不是国产的没有进口的疫苗效果好?其实,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疫苗都是经过国家检验合格,安全有效的,两者的效果是一样的。
事实上,选择哪种疫苗不重要,坚持注射完所需的全部疫苗才重要。同一类疫苗最好不要前期用国产而后期选进口,这样保证不了疫苗的效果。有些疫苗可以选择,比如水痘疫苗,进口的效果相对要好,复发几率小,且更容易让孩子产生抗体。而计划内的疫苗,比如百白破,建议大家选择国产,因为国产疫苗使用时间较长,同时国家还将百白破的第四针加强针换成了精致针,注射后反应比以往轻,效果也不错。
问题二:两种疫苗能否同时打?
给孩子打疫苗,很多家长都经历过一次打两针的情况。理论上说疫苗可以联合注射,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建议家长在需要注射两种疫苗时,最好能间隔一下。因为有些孩子会对一些疫苗敏感出现不良反应,如果两种针不间隔就无法判断对哪种疫苗过敏,不利于医治。
问题三:打疫苗后都有不良反应?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注射完疫苗都会有不良反应,其实家长不用这么担心,因为大多数孩子都不会有反应。而出现反应的也多是疫苗问题或不同孩子的个体差异。不良反应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种,局部反应多是打针部位红、肿、硬,而常见的全身反应多为发烧、出疹子等。对于局部反应,家长可在24小时后进行热敷,可逐渐消肿。而对于全身反应,如超过72小时,发热38度以上,就应到医院对症治疗。相对来说,疫苗反应比较多的是百白破、乙脑。
打疫苗前,一定要告知医生孩子最近的身体状况,因为很多疫苗有禁忌征,一旦出问题将会危及生命。比如患严重心肝肾疾病、发热、腹泻或活动性肺结核、免疫缺陷的孩子就不能进行疫苗接种;而有癫痫、抽风病史的孩子,不能打百白破、流脑和乙脑疫苗。
问题四:计划外疫苗 打还是不打
“打疫苗”是养育孩子过程中最不能掉以轻心的事。大多数家长在选择时都会犹豫不决,不知该打不该打。对此,专家指出疾病流行区域不一,对身体状况不同的孩子威胁程度也不一样,是否接种计划外疫苗需根据疫苗自身状况、家族病史、季节流行病菌等来确定。
计划外免疫疫苗很多,在考虑是否接种时,不能一概而论,要看该地是否流行了某传染病,孩子以前是否打过,身体情况是否适合接种等,还要明确间隔时间,如接种过麻疹、乙脑疫苗、脊灰糖丸等要间隔4周才能接种别种类活疫苗。一般孩子没有集体生活前,感染疾病几率会较低,疫苗并非接种越多越好,应在不影响免疫力前提下,尽量减少接种次数。
计划外疫苗所预防的疾病中,有的是属于地方或局部流行的,如出血热、水痘、风疹等,虽然流行普遍,传染性强,但属于自限性疾病,可自行愈好;流感、肺炎等一般只对体质较弱的孩子有威胁,体质弱的孩子可以考虑接种,但半岁以内不宜接种流感疫苗,而且南北方流感流行时间也不一样。
很多父母都不太了解,宝宝适合注射这种疫苗吗?注射疫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如果疫苗让宝宝有不良反应时应该怎么办?让我们听听专家的指导意见吧。
预防接种会有两种反应
一种是一般接种反应,这是由于制品本身所引起的反应,有可能是局部反应,也有可能是全身反应。一般来说,由于生物制品引起的接种反应轻微,时间也比较短,大概在一到两天就会消失,对此父母不必太担心,也不需要做任何处理。
另一种是异常反应。异常反应发生的原因跟个人的体质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表现为晕厥、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接种疫苗后全身感染等。过敏体质的宝宝容易发生异常反应,父母应该多加注意,在注射之前和医生说明。
接种前必看:接种疫苗的禁忌
(1)卡介苗禁忌:早产的宝宝、低出生体重的宝宝(出生体重小于 2500 克)、难产的宝宝应该慎种。正在发热、腹泻、严重皮肤病的宝宝应缓种。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心、肾疾患,免疫功能不全的宝宝禁种。
(2)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禁忌: 服苗前一周有腹泻的宝宝,或一天腹泻超过4次者,发热、急性病的宝宝,应该暂缓接种。有免疫缺陷症的宝宝,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的宝宝禁用。对牛奶过敏的宝宝可服液体疫苗。
(3)百白破疫苗禁忌: 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有抽风史的宝宝,严重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4)麻疹疫苗禁忌: 患过麻疹的宝宝不必接种。正在发热或有活动性结核的宝宝,有过敏史(特别是对鸡蛋过敏)的宝宝禁用。注射丙种球蛋白的宝宝,间隔一个月后才可接种。
(5)乙型脑炎疫苗禁忌: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有脑或神经系统疾患,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种。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禁忌: 脑及神经系统疾患(癫痫、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等),过敏体质,严重心、肾疾病,活动性结核病的宝宝禁用。发热、急性疾病的宝宝可缓种。
(7)乙肝疫苗禁忌: 肝炎,发热,急性感染,慢性严重疾病,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8)甲肝疫苗禁忌: 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免疫缺陷,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宝宝,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在接种前、后要注意的事项
1、接种时间(初次、复种)、接种方法、接种剂量等要严格掌握;
2、家长对孩子接种情况要十分清楚,避免漏种或不必要的重复接种;
3、接种前后应避免使用免疫调节剂,如丙种球蛋白等;
4、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不可与热开水或热食物同时服用;
5、要向医生说明宝宝的健康状况,如果是早产儿或者营养不良,最好先不要接种,和医生商量后定时间注射。
6、给宝宝接种疫苗以后不要急着回家,要在接种场所休息三十分钟左右,如果宝宝出现高热和其他不良反应,可以及时请医生诊治。
7、宝宝一出生,医生就会给你一本小册子,上面会详细写有宝宝应该注射的疫苗和注射时间,父母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和时间进行接种,不要半途而废。如果因为粗心错过规定的注射时间,一定要向医生说明情况,另外约定时间注射。
8、接种以后,要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防止局部感染。
9、宝宝接种以后,父母要细心观察宝宝的反应,不要让他剧烈运动,如果宝宝有轻微发热、食欲不振的现象,这是正常的,一般一到两天会自动消失。但如果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很长,就应该立刻带宝宝去医院请医生诊治。
什么情况下宝宝不能接种疫苗
1、患各种疾病的宝宝不宜接种,例如:感冒、腹泻、发热、空腹饥饿、呕吐等情况下,有的疫苗不能注射。
2、如果宝宝患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以及严重心脏病等疾病时,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很在可能会随不住接种所引起的反应,甚至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3、患有皮肤病的宝宝也不能进行接种。
4、过敏体质的宝宝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应该咨询医生以后再决定是否注射疫苗。
5、如果你的宝宝不宜接种,但是遇到特殊情况比如被狗咬伤而必须接种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注射疫苗。
6、有争性传染病而未过检疫期的宝宝不宜接种疫苗。
宝宝的健康是每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而疫苗接种对保护宝宝健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很多新手爸妈对疫苗还不是非常了解,对疫苗接种还存在一些误区。
面对目前种类繁多的疫苗,新手爸妈要提早学习疫苗接种知识,走出误区,为“小树苗”的茁壮成长撑起一张保护伞。
误区一:接种时间不一定严格遵守专家说:疫苗接种只能延迟不能提前
小宝宝从出生后到1岁以内,需要接种的疫苗最多,仅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就需要接种14剂次。而满两个月的宝宝,即被称为2月龄的宝宝,此时开始进入疫苗接种的高峰期,一些很重要的疫苗都要在这个月开始密集接种。疫苗接种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只能推迟不能提前,如果宝宝恰巧在接种期生病了,家长等宝宝病愈后来接种也是可以的。
误区二:一类疫苗必打,二类可打可不打专家说:免费自费疫苗同等重要,二类是一类的有效补充
二类疫苗宝宝也需要,虽然是自费的,但它们是一类疫苗的有效补充,现在推荐的第二类疫苗所预防的都是一些常见疾病,比如流感、水痘等,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说,钱花在疫苗上要比花在治疗上性价比高得多。因此,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推荐,在知情、自愿、自费、按需、科学的原则下进行选择。对于宝宝疾病预防,一类二类疫苗同等重要。HIB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这几类疫苗在多数发达国家已列入计划免疫疫苗。
误区三:所有宝宝接种的疫苗都一样专家说:体弱宝宝不适宜接种活苗
宝宝适合接种什么疫苗,接种后的效果如何,这些跟宝宝自身的体质也息息相关。因此,妈妈在给宝宝选择疫苗前,还需要了解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之分。以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为例,目前预防脊髓灰质炎也就是小儿麻痹症的疫苗有两种,一种是大家熟知的糖丸,也就是减毒活疫苗,由于是活苗,糖丸里的病毒都是有活性的,可能存在毒力返祖的风险。这种疫苗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孩子风险很低,但是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人工喂养儿等免疫力低下儿童以及有先天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或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的宝宝,活苗就有可能导致宝宝得上由疫苗引起的小儿麻痹症,严重的话会导致宝宝终身残疾。
而另一种叫做IPV的疫苗是灭活疫苗,疫苗中的病毒经处理后活性完全丧失,可避免宝宝吃糖丸后可能发生的由疫苗引起的小儿麻痹风险,同时接种后可促使宝宝体内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远离脊髓灰质炎的威胁。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无论是单苗使用还是联合使用,都是常规免疫接种中最安全的疫苗之一。
误区四:打疫苗全听医生的,不用问东问西专家说:4问保证与医生快速有效沟通
在拥挤嘈杂的候诊室,怀抱两三个月的小宝宝,新妈妈们很难通过几分钟的短暂咨询就能了解到所有关心的问题。”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加上妈妈们疫苗的概念也比较薄弱,在疫苗的选择上普遍感到非常茫然,其实,妈妈们只要学会“4问”,就可以快速读懂接种知情告知书,让宝宝的接种更安心。
第一问:这个疫苗预防什么病?
第二问:这个疫苗有什么禁忌症?
第三问:这个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不良反应?
第四问:除了这个疫苗,还有没有其他选择?
其实预防同一种疾病,家长们都可以有几种疫苗的选择,但可能有的接种点医生不会告知家长所有可选择疫苗的信息。例如,目前预防脊髓灰质炎,家长们就可以选择OPV(即糖丸)、IPV(肌注型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含IPV的联合疫苗等,对于那些患有糖丸禁忌症的孩子,在没有IPV和含IPV的联合疫苗禁忌症的情况下,家长们可以咨询接种点医生,自家的孩子是否可以选择后两者,家长们有权益为孩子选择相对安全的疫苗。
宝宝接种疫苗时间对照表一类疫苗
出生时:卡介苗、乙肝疫苗(基础)
一个月:乙肝疫苗(基础)!
两个月:脊灰疫苗(基础)
三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四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五个月:百白破疫苗(基础)
六个月:乙肝疫苗、A群流脑苗(基础)
八个月: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基础)
九个月:A群流脑苗(基础)
1.5-2岁: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加强)
3岁:A群流脑苗(加强)
4岁:脊灰疫苗(加强)
6岁:百白破疫苗(加强)、乙脑疫苗、A群流脑苗(加强)
(1)A+C群流脑疫苗:3周岁注射1针次,6、9周岁各加强一针。
(2)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可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3)麻腮风疫苗:1.5-2周岁注射一针,基础免疫后4年加强1针。
(4)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间是2岁时注射1针,4年后加强1针。灭活疫苗1-16岁接种2针,间隔6个月,16岁以上接种1针。
(5)水痘疫苗:1-12岁接种1针次。
(6)B型流感嗜血杆菌苗:2、4、6月龄各注射一次,12月龄以上接种一针即可。
(7)流行性感冒疫苗:1-3周岁每年注射2针,间隔1个月。3周岁以上每年接种1次即可。
你抱宝宝的打疫苗姿势对吗?
什么,接种疫苗的时候还要规定抱姿?别紧张,并不是说一定要有什么姿势,而是在打预防针是,家长的一些行为并不可取,下面就是几个典型的例子。
× 蒙眼:许多新手爸妈,为了避免宝宝害怕,就用手蒙住他的眼睛,觉得这样他就不害怕。但是殊不知这种黑暗,反倒让宝宝更加恐惧。
× 顾上不顾下:宝宝打针的时候,往往会乱动。此时有些家长往往会按住上半身,而忽略了下半身。事实上小腿乱踢很可能会妨碍医生,导致宝宝被针头划伤。
× 哄骗或暴力:宝宝打针不一定会配合,为此家长就可能会哄骗或者恐吓孩子,结果在打针的时候,孩子会非常激动,甚至因为恐惧而嚎啕大哭。
× 过于信任:有些孩子表面上很乖,为此家长就会放松力量,结果在针头一扎进去,他就疯狂的乱动,这样非常容易伤到孩子。
× 怕冻不脱衣:这个主要发生在冬天。如果暴露的皮肤太少,消毒效果可能会不理想,而且医生也很难找准位置。
√ 正确的姿势:搂抱式的接种体位。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固定孩子,避免其乱动,此外这种姿势也能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更容易安静下来。
来源:孕妇产妇幼儿新生儿早教妈妈网
馆藏&74130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宝需要打的疫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