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兼职街头让卖小吃吗?

有哪些在国外走红的中国传统小吃
【 liuxue86.com - 衣食住行 】
& 一则&西雅图遇上煎饼果子&的消息火遍微博。据了解,这是一位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教过一年半的女孩,在吃遍中国各式&煎饼果子&之后,经过琢磨钻研,在西雅图支起一个&中国煎饼果子摊&。
  有网友称,招牌上是中英文双语介绍,路边摊还能刷信用卡,一套煎饼果子得七八美元,这国际化的煎饼果子真是&高大上&,果然是吃货改变世界啊;也有网友调侃称,这是中国&国粹&被窃取的节奏吗?
  在这组由微博网友&我谁也不是还不行&发出的图片中,记者看到,一个身穿蓝色帽衫的美国女子在摊位前认真的做着煎饼果子,摊位旁一张&双语&广告牌尤为醒目。广告牌上显示:一个煎饼果子最高售价8美元。
  在煎饼果子摊前可以看到这位美国姑娘的煎饼果子还有网站推荐哦!这个名叫Bing Of Fire 网站上被介绍为是:The only Chinese street cart in Seattle serving authentic jianbing. 西雅图唯一一个卖正宗中国煎饼果子的街头小吃车。有没有想想尝尝这个美国姑娘做的煎饼果子呢?
  其实在国外卖中国传统小吃真是不无市场,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不仅在海外华人中有市场,对老外也很有吸引力呢!看看有哪些能在国外走红的传统小吃吧。
  一.湘味小吃
  推荐1:臭豆腐
  闻起来臭,但吃起来香!外焦微脆、内软味鲜。
  推荐2:烤鱿鱼串
  好的烤鱿鱼,吃起来真是嫩中带脆,口感十足,而表面涂抹的酱汁,在受火烤之后,味道好极了,微咸微辣,还有一些说不出的好滋味。
  推荐3:麻辣小龙虾
  湖南的特色小吃,以小龙虾制成,色泽洪亮,口感香辣鲜浓,已经成为人们夏夜消暑啤酒摊上的经典小吃。
  二.沙县小吃
  推荐1:扁肉(馄饨)
  扁肉一定要皮儿薄馅儿香,皮要薄到什么程度呢?就是煮好的时候,卖相如银耳,面皮能在汤里飘动,吃的时候哧溜一下进入嘴里,面皮在口腔里轻轻震动,犹如一条小金鱼在游动。肉馅最地道的做法不是剁出来的,更不能是绞肉机绞出来的,而是加入了香料,砸出来的,所以肉馅中除了肉香还有淡淡的香料味。
  推荐2:拌面
  沙县小吃的面不同于挂面条,是一种特制的面,煮过之后有韧性,但口感柔软。拌面用的酱是花生酱,花生酱要调得不稀不稠,太稀就拌不上面条,太稠就喧宾夺主,影响口感,且有粘碗之虞(粘在碗上而非面上)。拌面在拌匀之后品尝,但还要一边拌一边吃,一方面是避免面条板结,另一方面是让面条热度、酱料更加均匀,口感更佳。
  三.陕北小吃
  推荐1:陕西凉皮
  西安的凉皮大致分两种:米皮和擀面皮。米皮口感较软,成白色,味道香甜;擀面皮口感劲道,成半透明,很有嚼头。
  推荐2:羊肉泡馍
  馍讲究是掰的越小越好,掰馍不要用机器,这样汁汤调味方可入馍,吃时不能用筷子来回搅动,否则鲜味大减,也不易保温,讲究的吃法从周围一层一层一点一点&蚕食&,佐以香菜、糖蒜和辣酱能提味调鲜。
  推荐3:肉夹馍
  腊汁肉夹馍肉夹馍,源于古城西安著名小吃,有中式汉堡美誉。实际它是两种食物的绝妙组合:腊汁肉,白吉馍。肉夹馍合腊汁肉、白吉馍为一体,互为烘托,将各自滋味发挥到极致。馍香肉酥,回味无穷。腊汁肉历史悠久,闻名中国,配上白吉馍,有着中式汉堡的美誉,扬名中外,深受人们喜爱。
  四、广东小吃
  推荐1:肠粉
  肠粉分为拉肠和布拉肠粉。拉肠是用铁皮做出的方形铁锅,把米浆倒入铁皮上,放入肉类,一层 一层的蒸熟,再用铁铲把肠粉刮起。而布拉肠粉,是放一块布在加热的铁皮上,将米浆倒入,放入肉类,加盖蒸熟。布拉肠粉比普通的拉肠更为嫩滑和透薄。拉肠粉 的品种很多,有虾仁肠粉、牛肉肠粉、猪肝肠粉、斋肠粉等等。
  推荐2:双皮奶
  顺德双皮奶白而滑,给人一种端庄而温柔的感觉;香气浓郁,奶味浓,蛋味够,奶香浓郁扑鼻。
  五.川味小吃
  推荐1:抄手
  分微麻、中麻、老麻,在品尝麻辣的同时还能吃到抄手的鲜美。
  推荐2:肥肠粉
  川湘地区的特色,辣味香味十足。
  推荐3:担担面
  用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猪肉末而成。成菜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
  六.上海小吃
  推荐1:上海的生煎包
  这是上海人最喜爱的一种小吃,里面含有许多种调料和馅料。这种小吃是以发酵后的精白面粉作皮,用熟鸡脯肉丁、猪夹心肉末和肉皮冻加香油等多种调料作成馅心。包捏好的馒头尖上还要蘸上葱花和芝麻,表层刷上素油,放入油锅中煎熟。该品形态饱满,上半部有澄的芝麻和碧绿的葱花,松软适口。下半部则酥脆可口,馅重汁多,越吃约香。
  推荐2:上海的糯米团
  在老上海人的眼里,所谓的什么沙拉,比萨都不是什么好的早餐,他们心目中的早餐就是几十年的一种糍饭团子;我第一次吃这种早餐的时候,感觉就是怪怪的,先把一团糯米擀成薄薄的一张面饼,在上面放点涪陵榨菜,夹一根油条,卷成一个团子,就这样,这就是老上海人的传统早餐,在宁波和上海的一些地摊上,均可以见到这些特色的传统早餐。
  七.北京小吃
  推荐1:老北京爆肚
  爆肚的吃法在过去很讲究,要按羊肚部位选了加工成肚板、肚葫芦、肚散丹、肚蘑菇、肚仁等,随顾客的选择。爆熟的时间也因部位不同而不一样。近来由于受到欢迎,而且鲜肚货难以保证,象以前分部位供应已经没有了。爆肚除要新鲜以外,功夫在爆上,爆的时间要恰倒好处,爆肚又脆又鲜,吃爆肚的人要是会喝酒,总要喝二两,再吃两个刚出炉的烧饼,特别是老北京有&要吃秋,有爆肚&的说法很讲究在的时候吃爆肚。梅兰芳、马连良、小蘑菇、小白玉霜、李万春等梨园名角就很喜食爆肚。
  推荐2:糖葫芦
  糖葫芦把红果穿成串儿,再裹上一层麦牙糖稀。这种小吃适合在冬天吃,冷风一吹,糖迅速凝固,才出现一咬嘎嘣脆的效果,不仅口感爽,连又酸又甜的味道都可爱得迷死人。
  推荐3:奶酪
  它跟国外奶酪可不一样,这本是宫廷小吃,是加入了米酒之后酿成的。长的像固体酸奶,但比之要清淡不少,倒置不洒才算合格,还有软滑细腻的口感,是不少人喜欢的开胃甜品。
  推荐4:褡裢火烧
  这个火烧的名字由来主要源于它的形状,酷似腰带上的&褡裢&。刚烙出的皮焦黄酥脆,里面的馅肉香四溢,混合韭菜的口味最为正宗,再来碗酸辣汤,真是绝了。
  推荐5:杏仁茶
  倒扣不掉,这在国外可是少见的绝技啊,想要做成功关键在于搅拌的手法和水量。高壶嘴儿往碗里这么一冲,倍儿有气势,别忘了还得加上红白糖和金糕果脯块,一定是趁热喝才香。
  八.桂林米粉
  米粉可以说是桂林的一个代表性食物了,烫好的米粉加入一勺调好的佐料、几片薄薄的肉、一些油酥豆和咸菜,让人垂涎欲滴。干拌粉、汤粉、牛杂粉等都好吃。
  想了解更多衣食住行网的资讯,请访问:
本文来源:
日本的教育在亚洲算是不错,因此很多学生会选择去日本留学,那么日本人的哪些行为视为不礼貌呢?很多留学生比较关心这类问题,和出国留学网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讯,欢迎阅读。
去澳洲留学或者旅游的同学注意了!2018年的澳大利亚的出入境卡范本出来了,该怎么填写这两个小本本呢?和出国留学网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讯,欢迎阅读。2018年澳大利亚
没有一点点防备,开学季就这样到来了,不管是在中国大学还是在澳洲的大学,都会有迎新周。下面出国留学网来说说澳洲本科开学报到流程!以及给大家一些小建议。相信大家对”Orientatio
没有一点点防备,开学季就这样到来了,不管是在中国大学还是在澳洲的大学,都会有迎新周。下面出国留学网来说说迎新周该怎么玩儿!以及给大家一些小建议。现在,澳洲各大学的迎新周几乎都进入了
开学季,即将赴澳留学和准备赴澳留学的同学都很关心到澳洲后如何办理电话卡,办理什么样的套餐更适合。下面出国留学网就来说说澳洲留学办什么手机卡比较好。1.电话卡分类澳大利亚的手机电话卡
留学高级顾问
快速定制留学方案
立即免费定制外国留学生眼中的中国美食__新浪博客
外国留学生眼中的中国美食
留学生眼中的中国美食
随着国门的日益开大,上海越来越关注自身的文明与形象在世人面前的展示形式与内容。上海乃至中国的饮食,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因为饮食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与文明的象征,更是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日常必须品。所以,在世博会期间,人们不但可以了解与观赏各国的饮食文化及产品,而且还要每天都接触三餐的主食与随时可品尝的零食和饮料。
那么,作为东道主的上海,拿什么样的美食来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和五湖四海的国人呢?
我任教于华东师大的对外汉语学院,接触较多的是各国的留学生。我教的是汉语写作,自然要求他们经常写写各类现实和有趣的事情与事物。应本刊《食品与生活》之约,以前我让留学生写的较多的是介绍他们自己国家的各类食品。今年杂志要求让留学生写他们感兴趣的上海美食。我想这正是可以回答以上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何况我们现在的留学生已不局限在日韩两国,而是布及世界各地。以我校为例,短期的语言生不必说,因为他们来自几十个国家,所以我们学院被称为“小联合国”,课间休息时,我们的教室走廊成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美妙世界。我所教过的本科留学生,也来自于十几个国家,除人数最多的韩国、日本外,还有美国、越南、蒙古、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保加利亚、丹麦、芬兰、加拿大、几内亚(比绍)、孟加拉、阿根廷等国的各类学生。他们中除一般的学生外,还有一些是随先生来的太太和公司职员、老板等。文化多元,经历各异。因此与他们打交道,无论是上课还是作业都有意思得很。
遗憾的是,他们的汉语口语与听力水平都不错,可写作能力却普遍较差,要他们用笔表达所喜欢的上海美食就比较困难,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写一点东西。所以,这次所约的稿件,数量就不多,内容也比较简单。但从这些小文章中,我们还是能大致看出外国人心目中喜欢的上海美食的基本概况。我们且将此当做一次有益的社会调查吧。
留学生具体谈及的上海美食的小文章,大家陆续可以欣赏到。我这里要说的是,留学生平时生活中表现出的对上海乃至中国美食的观念态度与实际做法。
总体而言,留学生对中国的食品有个逐步接受的过程。很明显的例子就是他们对我们学生饭厅(食堂)的观念态度与实际做法。
五年前,我们中国学生的饭厅,基本是没有外国留学生来用餐的。学校为此只能另设一个小餐馆,主要供应西餐和较精美讲究的中餐(如米饭加牛肉、洋葱、番茄)、咖啡、酒类等。大部分留学生都到外面的各种饭馆用餐。华师大后面(长风公园2号门)附近餐饮业因而得以兴旺发达。因为学校没有外国饮食的快餐式特色饭菜,学校附近的一些商贩,不知从哪里搞来一些韩国和日本的饭菜,用零售盒饭的形式卖给留学生。所以那时的中餐时分,经常可以看到日韩学生端着一次性使用的饭盒在教室或走廊、校园道路边简易用餐;欧美的一些学生则拿着面包、香肠、咖啡等,随意地坐在路边、草坪上、楼梯上,解决午餐。我们觉得这样用餐有点不卫生、不文明,他们却表现得很自然,觉得舒适惬意,并乐此不彼,一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不久,因韩国学生数量增多,学校将中国学生的餐厅一分为二——二层辟为韩式料理,下面仍为中国学生餐厅。但这时,留学生进中国学生餐厅的人数开始增多了,从原先的零零落落的几位,发展到不间断地,甚至成小群地到中国学生的餐厅吃午饭了。
我在与他们吃饭时偶遇间,问起他们的这一变化原因。他们说,原先以为中国饭菜不好吃,太贵、太咸、太油,不卫生、不干净,但真正尝试后,觉得不完全是这样的,我们爱吃的饭菜,他们也能接受了。一些菜肴和点心、面食还很好吃。这样大家口口相传、纷纷实践后,中国的学生餐厅自然就多了许多洋面孔,洋溢起了一些较生硬的汉语口音……
我们的留学生课程安排与中国学生不同,上午八点半后才开始上课,因为他们住校生很少(嫌学生公寓条件不好,价钱太贵,更主要是觉得他们个人行动不方便),外面进校路上花费时间很多。所以迟到的人较多,没吃早饭的人很多。一到课间休息,吃早餐、点心,喝饮料、抽香烟的同学就挤满走廊,香味扑鼻,烟气熏人……不知他们在自己国家上学时是否也是这样的场景?我们不得而知。
一般的留学生只顾自己吃喝抽,不会分发给其他的同学和老师。但韩国的大留学生,即那些太太和公司老板、职员类的学生,就不同了,他们喜欢与老师一起品尝美食。几年前,一位太太级的留学生有一次拿了一大包韩国糕点,到我们办公室,说是她自己制作的,让老师们尝尝。那糕点制作得非常精美,小巧玲珑,味道别致;色彩艳,糯而香,确实好吃。前几天,我的一位韩国太太学生,也要送我一盒说是她自己制作的韩国糕点。我回家一打开,才知道不是她自己制作的,而是上海一家友莉米糕公司生产的韩果和韩式米糕,那式样(小而精致)、那滋味(有甜有咸)、那作料(天然的核桃、红豆、豇豆等),也都与中国式糕点迥然不同。
这学期我的学生中有一位韩国公司的老板,可能由于我们是下午1点的课,所以我估计他常常来不及吃午饭,因为一到课间休息,他就拿出一些食物来补充。除了喝的是韩国的高丽参饮料(他说是有9年以上根龄的高丽参制作的,一般我们外面买的只有一两年根龄的低级参)外,他拿的最多还是我国的山芋,他说,中国山芋太好吃了,百吃不厌。他每次还要分几块给同学和我一起享用。我说,山芋在我国很普遍,价廉物美。他说,价钱不便宜的,因为他是在高级超市买的。有时他也拿一些韩国特有的小食品,让我们品尝。他说不出名称,我也只是觉得好吃。
这次我让班级的留学生写眼中的上海美食,他们很兴奋,又翻字典,又交头接耳,于是,黑板上写满了各种食品的名称,最多的还是小馄饨、小笼包、小龙虾,川菜、广东菜、东北菜等,他们都有所了解。只是我要求他们写更有感觉、更有特色的食品,他们才说要回去好好琢磨一下再写成文章。
留学生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水平相对比较高,我指导过的几个学生,内容大部分是中外饮食文化的比较。如一位日本学生写的中国与日本作家笔下的酒文化比较,一位韩国学生写的中韩两国春节饮食文化比较,等等。《中韩两国春节饮食文化比较》一文就写得很有意思。其中谈到,中国人从过节前十天左右就开始购买年货,鸡鸭鱼肉、茶酒油酱等。中国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吃,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吃年夜饭,是家家户户一年中最热闹愉快的事情。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大家一起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菜,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等,但是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有鸡有鱼,鸡和“吉”谐音,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比喻“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是预祝有好彩头;龙虾等煎炸食物,是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北方桌上有羊肉,表示“吉祥”、“祥和”;南方广东有发菜,谐音“发财”:最后一道多为甜食,是祝愿往后的日子甜甜密密。在这一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人,也要多少喝一点。古代,过年时一定要喝酒的,而且人们非常重视酒的品质,有些酒现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许多动人的酒名,如“屠苏酒”、“柏叶酒”等。而在韩国,人们是从正月初一开始庆祝新年的。但是,在除夕的那天晚上,韩国人也会全家聚在一起,做饺子。除夕的晚上对于韩国人来说是一个忙碌的晚上,和中国人提前十天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不同,韩国人只有在除夕的那天晚上才开始真正准备全家的聚菜,而真正意义上的全家团圆吃饭要到正月初一这一天。除夕的这天晚上,韩国人全家一起忙碌着,虽说主要是做饺子,但是还要做各种各样的饼,第二天祭祀要用的菜什么的。和中国人讲究谐音讨口头吉利不同,韩国人更注重食物的色彩外形和搭配的美感,比如说葱饼,就要求用红色的辣椒丝,绿色的葱丝还有白色的面粉一起制作,形状是很大的圆形,看上去就让人很有食欲。吃饼的时候要配合酱油一起,酱油是黑色的,这样在餐桌上又多了一种颜色,让人光是看就食欲大增。&&
这样的一些内容,我们看了都觉得非常亲切实在。留学生眼中的上海乃至中国的美食,也都是在这样中韩的相互比较中凸显出来的。
上海的酸奶不酸,臭豆腐不臭
(保加利亚留学生)&&&&美&丽&&&&(Mariya&Ivanova)
你们喜欢吃酸奶吗?你吃过什么样的酸奶?你们知道酸奶是由我的祖国保加利亚发明的吗?酸奶最初是由保加利亚人运用乳杆菌
发酵而成的乳制品。作为一个保加利亚人,我热爱奶制品,对奶制品最有发言权。
在上海卖的酸奶哪儿算酸奶呢?跟我们那儿的酸奶完全不一样。酸奶应该至少一点点酸,口味也有点咸。有时候我们在酸奶饮料再加盐,为了让它更好喝。跟我们不一样,中国人喝的是甜的酸奶饮料。我认为中国人吃的酸奶是不酸的,枯燥的,无味的,只是有奇怪甜味道。
在我们国家,我对奶产品很挑挑拣拣。除了酸奶,我特别喜欢吃干酪。但是在上海卖的干酪不适合我的口味。当然刚来中国时我吃不惯。在西方,中国的豆腐却非常有名,大家都称为它“中国的干酪”。所以很多朋友劝我:“没有干酪的话,多吃豆腐吧”。可是在我眼中干酪和豆腐特别不同!我刚来中国的时候很不喜欢吃豆腐,而很想吃干酪。
去年在我们华东师范大学大门口有很多人卖小吃。有一天回留学生公寓的时候,我发现有一种什么东西的味道非常难闻,让人受不了。原来这就是在上海有名的臭豆腐!从那时起,为了这个臭的味道,我一到华师大的门口就向宿舍尽快跑走。当时很我讨厌起了臭豆腐。我心想了:“臭豆腐算是什么东西!如果她的气味那么讨厌,它的味道肯定更令人讨厌!”
两个月以后,我们的阅读课让我改变了对上海臭豆腐的想法。阅读课中老师说臭豆闻起来很臭,但是吃起来很香。老师说不信你试试品一下。所以我决定亲身体验体验。
正好11月9号是我的生日。所以我和几个外国和中国朋友一起去了上海的朱家角玩儿。当时一个中国朋友告诉我上海的臭豆腐很有名,特别是朱家角的。他说非尝尝看朱家角的臭豆腐不可。我搔头摸耳地同意了。。。我尝了以后我才觉得:啊呀!原来臭豆腐真是好吃啊!臭豆腐其实不但不臭还很香!依我看,中国的豆腐类中,臭豆腐的口味最像干酪的口味。
几个月以后,我们学校门口又有人来卖羊肉串。有一天我看到了他们给别人烤臭豆腐。我一尝过了就觉得很好吃,在我眼中它的味道,气味很好。我喜欢起了臭豆腐。
虽然我刚来上海以后不少东西我吃不惯,但时间一长,我的口味就慢慢变化了,我渐渐开始吃得惯在西方很有名的中国的豆腐了。我已经明白了:说起酸奶——跟我学习,但说起中国的豆腐——要向上海人学习!
我喜欢的中国美食——亿方砂锅公鸡粥
(韩国公司董事长兼留学生)&李明镕
我是韩国人,我现在在中国生活。中国有我自己的事业,平时生活中,我除了要管理自己的公司外,我还利用其他时间学习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所以现在我不仅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我的另一个身份就是一名留学生。我很喜欢在中国生活,一方面因为这里有我的事业和学习生活,另一方面是因为我非常喜欢中国的美食,中国烹饪有独特的菜肴审美标准,要求色、香、味俱全。色指菜肴的颜色&,讲究颜色漂亮;香指菜肴的气味,&讲究菜肴要香气扑鼻
;&味当然就是菜肴的味道,好不好吃是决定一道菜做得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因素。这三方面相结合构成视觉&、嗅觉&、味觉的综合享受。我尤其喜欢亿方砂锅粥里的公鸡粥。
经过中国朋友的介绍,我去亿方砂锅公鸡粥吃饭,我第一次点了鸡粥,觉得味道很鲜美,那种美味在于水米之间的那种胶状液体之中,在韩国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粥。后来听说亿方砂锅粥是潮州粥,它在上海开了好几年,口碑非常好,几乎每天都有很多人。他家的粥口味特别多,有田鸡、乌鸡、虾粥,还有清淡的一品粥,也可以自由搭配喜欢的食材入粥,而且全部都是现点现烧的,所以等的时间会比较长。亿方砂锅粥的做法和其他砂锅粥的做法差不多,但卖家肯定有自己的秘方,现在我就基本的砂锅鸡粥的做法做简单介绍,第一步将鸡洗干净煮熟,鸡肉切成片,装入小盘内;第二步下入米、猪油,用旺火再次烧沸;第三步改小火熬煮约45分钟,至米粒开花,汤汁浓稠;第四步加盐调好味,即成咸味鸡粥;最后将鸡粥盛入碗内,上面放上白煮鸡肉片、撒上葱末、姜末、味精,淋入香油、酱油拌匀,即可盛出食用。我觉得亿方砂锅公鸡粥的鸡烫熬制肯定有其秘方,鸡烫的味道对于做鸡粥有很大的影响。
我喜欢中国,喜欢在中国的工作和学习,也很喜欢中国的美食。我现在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能够吃遍中国的美食。
小笼包,最好吃的点心
&&&&&(芬兰留学生)金小龙
在我的国家—芬兰,人们不习惯吃咸的点心。通常,我们有各种各样的饭后甜点,经常跟咖啡一起吃。刚来到中国的时候,我觉得中国点心跟中国菜一样的丰富,让我眼花缭乱。&那时,我对上海南翔的小笼包特别感兴趣,听说是很有名,非常好吃。于是,我决定去尝一尝。虽然在我的国家没有小笼包那种的点心,但是我发现小笼包非常合我的胃口,让我经常想要吃。以前上班时午饭的时间我跟同事们常常去一家面馆吃面、点心、等等。那家面馆的小笼包很不错,所以我们在公司里谈午饭去哪吃的时候,同事们一问我:“小龙,吃小笼?”。我的回答一定是:“好的!”
馅要有汁是小笼包的特点之一,汤汁让口味更鲜、更美味。馅有很多种:三鲜、海鲜、猪肉、萝卜、等等。关于小笼包的做法有很多说明,但是我觉得很多人,特别是外国人,还不太了解小笼包的吃法。下列是一个简单的说明:
首先,将小笼包夹入小碟中,要小心点。然后,在小笼包侧面咬开一小口,略微吹凉一些。小笼包汤汁较烫,故最好不要直接入口。待汤汁不烫时,吸吮其汤汁。最后,连肉带皮一起吃下。
我觉得小笼包跟面条一起吃是最合适的,也可以跟别的点心一起吃。饮料可以是茶。小笼包也是很方便吃的食品,什么时候都可以吃:早饭时、午饭时、下午、晚上、等等。价格不但也不高,而且在上海卖小笼包的饭店特别多。那就是为什么我经常喜欢吃小笼包的原因啰!
上海的料理
(韩国留学生)朴恩惠
世界上有很多的料理,其中排到首位的料理是中华料理。现在去全世界都能找到中华料理,因为中国的料理不像别的国家的料理一样,别的国家的料理重视的是外表,但中国的中华料理不仅重视外表漂不漂亮而且更重视口味。美感这是很早以前开始就有的,可以说是中国的习惯,而口味却相差很大。中国有很多料理,其中排到首位的地区料理是:北京、新疆、上海、四川,等等。每个地区的特色料理也有很多。而上海料理是以海鲜料理出名的,上海料理是多用海鲜,甜而带点腥味。上海料理还有一个特征是豪华鲜明的颜色,特别是上海的大闸蟹料理,在全世界也是有名气的料理。
我要介绍的上海料理是“小笼包”。
小笼包是中国本土食品。在上海的西北部的南翔开始是把它叫成为“南翔馒头”。1871年,当时南翔镇一个小店的店主用出名馒头(用猪肉做的)改良做出&“南翔大肉馒头”,销路很好。周围的店就纷纷模仿“南翔大肉馒头”的买卖。该店为了不让别人模仿,就再进行技术改良,于是,“南翔小笼包”就出现了。经过多年的打造,“南翔小笼包”今日已变成上海的名物了。
我也吃过小笼包,第一次不知道怎么样吃,把整个小笼包函在嘴里咬了一口,我哪知道这个小笼包里有很烫的肉水,我的嘴里面的皮都差点烫掉了。后来才知道这个小笼包特色就是里面拥有鲜美的肉水,而且说这才是真正的小笼包,有这样的小笼包才是会做小笼包的店。后来,我的朋友们告诉我应该怎么吃这个小笼包,即先小小地咬一下,有了一个小洞,从这小洞里吸肉水喝,然后再吃小笼包。听说上海豫园那里的小笼包最有名又最具传统,到那里可以看到很多人都是为了吃那家的小笼包而排队,那队伍足有一条大龙那么长。
色香味俱全的上海馄饨
(韩国留学生)&李东运
我刚来上海时候,不能吃所有的中国菜,即使连味道也不想闻,感到吃什么好东西都不对我的胃口。因此我在家里常常吃自己做的菜,我觉得家常便饭是最可口的。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我家邻居的一位朋友来了我家。他说;“你干什么呀,每次就这样吃饭吗?”我说:“谁不想吃好的呢
,但我还不习惯吃中国菜,那该怎么办?”朋友说,“你为什么不告诉我这些情况呢?我告诉你,你家附近有一家很有名的餐厅,那餐厅的菜很好吃,一定会合你的胃口的,你赶快去一趟试试吧。”
第二天,我去了那家餐厅。我要了一份混沌。实际上,我以前已经吃过中国其他地方的馄沌,但是觉得那馄沌的味道跟我的胃口不合,而且馄沌的香味有点儿怪。
这次却不同,我点了馄沌。刚上来时,我首先闻到了馄沌的香味,没有特别的怪味。我先喝了一口汤,觉得味道还可以,好像韩国菜似的。那是香味中有香油和青菜的完美组合。馄饨端到我面前时,我可以看到紫菜的深色和青菜的融合。品尝过后,我感觉到口中有香油的香,青菜的鲜,肉的糯,它们都混合在了一起,一种纯纯的、原始的味道,留在唇齿之间。我不由地感慨道:真好吃,好吃极了,与我的胃口正相合。后来又上了一些菜,那菜吃起来也很清淡。
总之,这家餐厅的点心和菜肴菜都很上口。朋友说,那道菜是这家店里的特色菜。我却认为,上海的馄沌是色、香、味浑然一体的,也是地地道道的特色食品。
上海的“虾”天
(加拿大)大卫
&&&&&我刚来中国的时候,不太习惯吃中国菜。还记得那时为了解决吃饭的问题,我花了不少存款。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我逐渐适应了。&小笼包,臭豆腐,大闸蟹……这些我都吃过。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我觉得来上海的朋友最不容错过的菜,那就是小龙虾!
每一年,随着夏天的太阳越来越猛烈地晒在路边的人行道上,如果你仔细盯着路面看,说不定你能看到一只小龙虾从饭店逃出来,因为很多饭店外面都有大大的桶子,里面满满地装着小龙虾,闻起来香极了。正是这红红的特色菜,给上海的夏天增加了不少颜色和滋味。
走进饭店时,你能看到大部分的人面前都摆着偌大的盘子,里面装满小龙虾,他们边喝啤酒边聊天,很是惬意。因为剥掉小龙虾的壳很不容易,会弄脏手,所以饭店会给你一双手套和一大包餐巾纸。但是我不推荐你用手套,因为虽然剥小龙虾壳是麻烦的事,但是剥完壳、洗完手然后用手抓着香嫩的龙虾肉尽情地吃,这绝对是一种不一样的享受。
小龙虾也有很多种味道,有配着年糕的、辣的、红烧的等等。小龙虾,越大越好吃,大的小龙虾比较划算,因为里面的肉更多,反正剥大的小龙虾的壳和剥小的一样麻烦。吃小龙虾有一点要注意,千万不要吃不是卷起来的虾,这表明它进锅子前已经死掉了,谁也不知道它死了多久。说实话,吃小龙虾不是件很轻松的事情,特别是你第一次吃,一定会觉得很麻烦,但是你会发现你越来越会吃,等吃过几次小龙虾后,说不定你会成为一名小龙虾专家!
上海的夏天超级热,我想,吃小龙虾会给你一个渴望夏天快点来的理由。小龙虾不但好吃,而且很锻炼手指呢!上海的夏天这是个“虾”天!
&&&&&&&&&&&&(2010年1月7日
&&&&&“迷人”的重庆鸡公煲
(越南留学生)&阮芳娥
川菜是中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川菜的特征就是辣味很浓,可这种辣味不是很刺激的,它让人又吃又觉得过瘾。“重庆鸡公煲”也是川菜著名的一道菜,每次一到冬天,我又会上瘾“重庆鸡公煲”,怎么吃也不觉得腻。
刚来中国的时候,我几乎都吃不惯中国菜。有一次,一位中国朋友给我介绍“重庆鸡公煲”这道菜,我带着好奇的心情去尝试一番。没想到这道菜迷住了我。“重庆鸡公煲”的吃法跟火锅的吃法有所相似,但重庆鸡公煲色泽红润,更“迷人”,味道特别新鲜,口味香醇,一旦吃了就让人有一种难以忘怀的味觉享受。重庆鸡公煲的鸡肉都烧得很透,肉的味道鲜嫩适口,而且这道菜更让人喜欢的是吃完了鸡肉还可以汤一些蔬菜来吃,这样的吃法一方面能留下更多的蔬菜营养,另一方面能令人享受一种浓郁的香醇味道。值得说的是吃重庆鸡公煲的同时,我们可以沾花生酱、芝麻酱、沙茶酱、麻辣酱等美味酱料,这些酱料让蔬菜更有滋有味,口感特好。
在越南没有一道菜跟重庆鸡公煲相似的,&因为越南人不大会吃麻辣的东西,而且越南菜很清淡,大都是煮、蒸、炸之类的,如果吃火锅的话越南人更喜欢吃那种有酸味,微辣味的过低,从来没有过像干锅、辣味很浓的火锅。
在上海有很多重庆鸡公煲的分店,冬天来临的时期也就是重庆鸡公煲最受欢迎的时期,重庆鸡公煲不是只有鸡肉锅底,另外还有排骨、牛蛙、牛腩等锅底,当然每种锅底都有它的特征,都很好吃。想一想,在这么寒冷的天气,能跟朋友聚在一起吃重庆鸡公煲,享受那种醇厚、鲜嫩的味道在口中盘旋,仔仔细细地体会麻辣鲜嫩的原味,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想拥有的机会吧?还等什么,今天就去尝试一下吧!
川菜的独特
(越南留学生&武世英)
说到中国,我们不仅知道中国是一个有历史悠久的国家,而且我们还知道中国的菜类是非常丰富的。我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超过中国菜的种类,&有些中国朋友跟我开玩笑说“我们菜的种类像我们的人口一样多”,其实真正没有跟刚才的那位中国朋友说这么多,但是这样也使我们可以想象中国菜有这么多种类。
根据不同的民族、地方以及气候等等,中国人把各种各样的菜类分成八大菜系,每个菜系都含有地方文化的特征,所以我们了解中国菜也就是了解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八大菜系包括:鲁菜
、川菜、粤菜、淮菜、闽菜、浙菜、湘菜以及徽菜,每个菜系都有独特的味道,很吸引客人.
对我来说,虽然已在中国生活过这么多年,吃过很多中国菜,但是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还是川菜,我觉得川菜的味道很独特,&跟其他的菜系不一样的就是川菜的味浓油重,一般以酸、麻、辣为主,调味离不开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如果第一次吃的话,&就很难吃,但是慢慢来你们才能感到川菜的味道很特别。吃川菜时,舌头首先感到有点麻酥酥,然后满脸汗出来,但是过一会儿嘴里感到很香醇
,就是这一点让人们迷上了川菜。有人问我为什么川菜这么辣?最简单的就是川菜独特的味道,现在川菜有很多种,最代表的还是"鱼香肉丝"、“干烧鱼翅”、“宫爆鸡丁”、“黄焖鳗”&
以及“麻婆豆腐”
随着时间的过去川菜永远还是代表中国菜的特色,哪里有中国人那里就有川菜。
朱希祥文章_oMj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2,205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国留学生对中国印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