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喂养会有什么表现,怎么喂养才是正确的

您的位置:&&&&婴儿喂养不足的表现
婴儿喂养不足的表现
日 17:03阅读次数:4517
很多妈妈在第一时间没有给宝宝喂母乳,所以很容易引起喂养不足。这主要是因为母乳不够引起的,或者妈妈判断失误,宝宝没吃饱。那么婴儿喂养不足的表现有哪些呢?
婴儿喂养不足的表现:休息不好
宝宝休息不好,常是喂养不足的一个主要表现。婴儿每天绝大部分时间是用来睡觉的,如果吃不饱,直接回影响。
遇到这种情况应仔细检查下列几个方面是否存在什么问题:每日喂奶次数、喂养时的环境与技术、奶嘴孔的大小与位置、每次喂完后是否、母亲是否、心情是否愉快、小儿是否有器质性疾病。
婴儿喂养不足的表现:发育迟缓
婴儿喂养不足会直接导致发育迟缓,从而引起。
营养不良初期,并无影响,但随着病情加重,生长减慢,身高亦低于正常。轻度营养不良,精神状态正常,但重度可有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偏低,脉细无力,无食欲,、便秘交替。
婴儿喂养不足的表现:体重不涨
宝宝喂养不足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体现在体重上。刚出生的婴儿在第一周体重会有一定比例的下降,但是一般不会超过10%,如果体重下降比例超过10%,那就要留意一下宝宝的大小便情况,看是否正常。
最初3个月,宝宝每周体重增长180-200克,4-6个月时每周增长150-180克,6-9个月时每周增长90-120克,9-12个月时每周增长60-90克,家长可以参考一下这个数据,来判断宝宝是否有喂养不足存在。
婴儿喂养不足的表现:其他
便秘,烦躁不安,不停地哭,皮肤干皱,婴儿面容像“老人”等等,这些都是喂养不足的表现。
如果这些情况同时出现几种,家长就应该重视起来,看是否要添加或者去医院给宝宝检查一下是否有其他疾病。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涂一世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你会正确喂养宝宝吗——婴幼儿喂养知识权威发布
你会正确喂养宝宝吗——婴幼儿喂养知识权威发布
& & & & & & & & & & & & & & & & &婴幼儿喂养& & & & & & & & & & &作者: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 &金春华&& & & & & & & & & & & & & & & 转自《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年第6期& & 喂养是每个婴幼儿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儿童营养和喂养日益受到关注,我国《儿科学》教材和《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有关喂养原则讲解很多,错误喂养行为提及较少,家长对于奶的哺喂次数、量,辅食添加时间、顺序、质地、食物营养密度、母婴互动等方面需要专业指导,而专业人员本身对于理顺与喂养有关的吃、喝、氍眠、排便等方面缺乏综合培训,面对迫切需要的个性化喂养指导显得专业能力不足。现针对婴幼儿喂养和常见喂养错误,结合文献简述喂养行为及喂养技巧,为专业人员应对和纠正不适宜喂养提供参考。l.奶1.1 按需规律哺乳& &出生几天内哺乳无规律,随着哺乳及哺乳间隔时间的不断循环,绝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2周,或再长一点至满月都能够在按需哺乳的基础上自然形成规律,即母乳白天每隔2 h左右哺乳1次,人工喂养3~4 小时1次,混合喂养可依据母乳多少凋整哺喂间隔时间。一般每次哺乳15~30 分钟,哺乳时应避免婴儿边吃边睡觉或吃一会睡一会,刺激方法:捏耳朵,捏上、下肢,打开包被等使婴儿在清醒状态下有效吸吮,一次哺乳达到吃饱状态。哺乳次数、奶量与月龄及喂养方式有对应关系,新生儿除外.婴幼儿推荐哺乳次数:2~3个月龄每天6~7次,4~5个月龄每天5~6次,6~8个月龄每天4~5次,9~11个月龄每天3~4次,11~12个月龄每天2~3次,12个月龄以上每天2次。一般母乳取上限,人工喂养取下限。人工喂养推荐奶量:2~3个月龄每次120~150 mL,4~5个月龄每次150~180 mL,6~12个月龄每次180~210 mL,1~3岁每次200~250 mL。若各相应月龄奶量仍不能满足婴儿,为避免养成过度饱腹才能满足的不良习惯以及减少过度喂养或过量饮食而导致的问题,建议增加次数不增奶量。临床常有家长将3个月婴儿奶量增加趋缓或略有下降的生理变化误认为异常,因为婴儿2~3个月以后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消耗逐渐减低。大部分婴儿在3个月时奶量增幅有所减低甚至不增,而4个月起又因婴儿从翻身、爬到行走活动增加,能量消耗增加奶量即又有所增长。1.2&&& 母乳不足&& 分娩后早开奶、使婴儿多次吸吮母亲乳头,才能增加乳汁分泌,但经过努力母乳量仍不能满足婴儿需要时,应补充配方奶以免婴儿摄入不足。母乳是否充足、添加多少配方奶,需观察婴儿舌苔、大便等情况,若每天需补充配方奶2次,每次60 mL以上则认为母乳不足,仅需补充一次奶量,但大于60~80 mL,疑似母乳不足,若仅需额外添加一次配方奶,且不足60 mL,考虑母乳充足。若哺乳过程中,婴儿因吸吮不到奶水哭闹;每次哺乳含接乳头不肯放松时间超过30分钟;吃奶后仍不能安静睡眠或玩耍;或持续不足1~1.5 小时饥饿感明显,补充配方奶后症状缓解者均为母乳不足征兆。体重不增是判断母乳不足的可靠指标,但要晚于临床表现,若以体重降低作为评估母乳不足为时已晚。1.3 母乳喂养强调自然哺喂过程 &&出生后由于特殊原因婴儿不能直接吸吮母乳,可将母乳吸出来保存待哺。为度量婴儿吃奶多少,人工将母乳吸或挤出来,再经奶瓶喂给婴儿,违背了WHO自然哺喂母乳的初衷,既影响乳汁分泌,又增加奶被污染的机会,还有因可能保存和复温不当破坏母乳中的免疫物质和维生素等。缺乏婴儿对乳房的吸吮刺激可减少泌乳和排乳,一次人工吸出或挤出的奶量要低于婴儿自己一次有效吸吮母亲乳头所摄人的奶量,因此无特殊情况,不主张将母乳挤出来再经奶瓶喂养。1.4 婴儿对配方奶抵触&& 出生即人工喂养的婴儿对所吃配方奶粉并无抵触情绪,若母乳或某一配方奶哺喂一段时间后,需添加或更换配方奶粉时,婴儿常表现出对配方奶粉的抵触,若坚持继续哺喂,多数婴儿在7 天内能够接受,少数婴儿即使改用勺喂奶(去除人工乳头适应不良的干扰),也常会见到抵触时间长达1个月以上者,有学者认为对新的食物需要较长适应期的婴儿与气质特点有关。这种“先入为主”的现象以3~8个月龄婴儿表现最为明显。缓解的办法:可将少许新鲜米汤与配方奶混合或母乳与配方奶混合后再用勺喂。为减少衔接过程中发生能量或蛋白质摄人不足,不要突然断母乳或频繁更换奶粉,最大限度地降低婴儿适应不良。1.5 夜间哺乳以及按需哺乳&& 婴儿一出生就应着手培养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在按需哺乳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哺乳和睡眠。午夜至凌晨即23时至次日5时人最需要睡眠缓解疲劳、恢复体力。这期间哺乳会干扰睡眠及母子昼夜生活节律,影响母亲的休息,不利婴幼儿生长。多数2~3个月婴儿夜间不需要哺乳,4个月龄时连续睡眠时间可延长至6.8小时。建议4个月龄以上婴儿午夜至凌晨时问不安排哺乳,确实需要哺乳,应调整至靠近午夜至凌晨两端的理想时间段。按需哺乳并非随意无规律,有些母亲对按需哺乳理解有偏差,不能正确解读婴儿需要,特别是母乳喂养,常以喂奶缓解婴儿啼哭,一哭即喂奶或让婴儿长时间含接乳头,稍一动婴儿就吸吮,哺乳不分白昼,0.5~1小时喂1次,每次哺乳时间不足3~5 分钟,24 小时达lO~16次,严重影响母亲休息。只有合理调整喂养时同,保障母亲睡眠和情绪愉快,乳汁分泌充足才能促进母乳喂养。2& 水& & 水是婴幼儿生长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依据婴儿喂养方式、奶量、环境温度等适当喂水。母乳近90%为水,密度低,若环境温度低可以不给水,但环境温度高、婴儿出汗多或生病不显性失水增多时需补水。人工喂养因配方奶肾的溶质负荷较高,2次喂奶中间要适当给婴儿补充水。母乳喂养者要用勺喂水,小婴儿一次可喂1~3 mL,用勺喂水不在于水量多少,目的在于利用觅食反射让婴儿口舌接触乳头以外的餐具刺激,以降低舌的外推反射,为日后顺利添加辅食做好准备。人工喂养用勺或奶瓶均可。每日补充水量个体差异较大。依月龄不同可补充20~200 mL,幼儿因运动和活动增加,饮水可按需求适当增加。一般喂白开水,不宜喂糖水及含糖饮品,因含糖饮料可导致一过性高渗状态,婴幼儿口渴,表现更喜欢喝水及饮料。奶量摄入减少。3& 辅食3.1 准备阶段& 我国有关辅食添加的建议与欧洲及WHO原则基本一致。辅食添加比哺乳更为复杂,一般胃肠功能好、适应性强的婴儿直接添加辅食经过大多顺利;但胃肠和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程度及适应性差的婴儿,添加辅食前没有适应阶段可能会出现喂养问题。辅食添加之前最好做些必要的准备,早用勺可减少因对新餐具的不适应而影响婴儿接受新添加的食物;出生后3个月婴儿唾液淀粉酶开始增加,添加辅食前几天喂一些米汤可诱导和刺激肠黏膜细胞分泌淀粉酶,同时胰淀粉酶的迅速增高加快婴儿对食物的适应性和耐受性。3.2 添加阶段3.2.1辅食的种类和性状及营养密度& 经过准备阶段后,在两次喂奶之间添加辅食,其顺序为先谷类食物如米粥、米粉,其次蔬菜、水果泥,再加动物性蛋白。先稀后稠,逐渐增加稠度提高食物密度。食物性状:先液态、后泥状、再从有渣的半同体到固体,各种性状食物可交叉添加,不能简单以直观的容积量来判断婴儿辅食添加多少。如同样稠度的米粥和工业化成品米粉,前者密度低,添加的量和次数可多些;后者营养密度高,添加的量和次数可少些。在考虑营养密度的同时还要兼顾食物营养的互补性,如将谷类或蔬菜和蛋白含量高的动物性食物搭配,含食物纤维少和多的食物搭配,除家庭自制食物外还应添加强化营养素的工业化成品辅食。因早期婴儿消化道通透性相对高,肠道存在外来蛋白质透过的危险。4个月内不主张添加谷类以外的动物性蛋白。无过敏因素,只要食物足够烂和软,8个月以上的婴儿无禁忌。3.2.2 添加次数& 4~6个月龄为尝试和适应期,建议开始每日有1、2次的试吃,具体的量可依食物营养密度和消化功能上下波动,辅食添加成功的标志是能够替代相应月龄喂奶的次数。一般辅食添加次数:6~8个月龄每天l、2次,9~11个月龄每天2、3次,1~3岁每天3次。因母乳中耐酸淀粉酶有助于碳水化合物消化,婴儿对添加谷类食物可能比奶粉更易适应。从4或6个月龄到8个月龄短短2~4个月的时间,婴儿要从单纯奶过渡到成人食谱,仅在食物质地上比成人软、烂、碎,这期间每加一种新食物或改变一次食物质地都需要婴儿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正常的胃肠功能,同时家长还应有适宜的喂养行为。3.3 不适宜喂养行为& 婴儿胃肠和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程度制约添加辅食时间、内容、质地和密度。4~8个月龄应以逐渐递进的方式添加,让婴儿接受不同质地食物的刺激,6~7个月龄起添加有渣食物可训练婴儿咀嚼和吞咽能力。临床卜很多因喂养困难来诊婴儿,最初添加辅食时间不晚也不难,但随月龄增长添加和增加辅食却变得极为困难。追究原因,一方面辅食已经可以作为一次主食时,并未减少奶量及喂奶次数;另一方面当遇到婴儿辅食摄人量少时,家长盲目地用奶来补充或替代,渐渐地婴儿倾向于选择低级“喝”而不选择高级“嚼”的进食方式。当8个月龄辅食还不能作为主食代替一次哺乳时不能认为辅食添加成功;若10个月龄仍未添加固体食物会增加喂养困难的概率;如果l岁或更晚才添加固体食物,婴儿接受和顺利完成进食有时会很困难。有家长担心小儿摄人量不足,随意浓缩奶粉或将蛋白高的蛋黄、肉及肉松加入奶里以增加奶的稠度,过度提高食物营养密度,会增加婴儿肾溶质负荷。这种错误喂养还因食物味道香浓,添加初期婴儿产生易于接受、食欲好的假象误导家长,一旦消化系统不能承受时,生理功能则发生紊乱,临床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睡眠不安、哭闹、食欲不好、无饥饿感、摄奶量少、拒奶、大便于燥或腹泻,若一种错误喂养时间较长或多种错误叠加可导致婴儿体质量不增或减低。还有母亲经常在喂养中剥夺婴儿自我进食和自我服务的要求。如在进食时限制用手甚至不允许婴幼儿用手抓食物;1岁时不用杯或碗给婴儿喝水;幼儿期不能创造全家共同进餐以体验自家固体食物风味的机会,还有婴儿进餐时家人看电视,或多人围观,或多人参与喂食,过度地分散了婴幼儿对食物的注意和进食的专注,降低了由食物带来的快乐体验和满足感。由于婴儿自身对食物摄入有一定的调整能力,当婴幼儿强烈拒绝某种食物时要仔细分析,不要强迫进食。3.4 &食物增味剂盐& 盐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大部分人不需要在食物中加盐就可以满足生理需要,很少缺乏。早期婴儿对盐高度敏感,成味可增加食物香味和口感,过早添加盐或其他调味品,会使小儿对普通淡味食物失去兴趣,长时间可诱导其对重味食物的嗜好,成人后罹患风险加大。有研究显示人摄入的盐,10%来自食物天然成分,15%来自烹调加工及餐桌上加入的,75%是在食物加工和制作过程中添加的,新鲜米粥因稻谷香味刺激味觉即使不加盐也会诱人,婴儿辅食中盐作为调味剂何时添加需要谨慎。国外资料显示婴儿能坐稳,即6—8月龄可添加淡味调料,当能爬行时可添加更多种类的调味品。事实上成品面包、饼干等含钠量可高出家庭自制米饭、小豆粥近百倍,婴儿膳食若以工业加工成品为主可不加盐;家庭烹饪的辅食若不加盐,仅靠食物天然成分婴儿钠盐摄人量是很低的。如果食物味道过于清淡,婴儿对食物的兴奋性减低。进食愿望不强烈,因此,6个月以上婴儿家庭烹饪天然食物时可加淡盐味,另外,婴幼儿体表面积大,经皮肤丢失钠盐相对成人多,当有出汗多、腹泻、呕吐钠盐丢失,也要适当补充。4 婴幼儿& 排便是婴幼儿消化功能正常与否的另一个指标。出生~6周母乳喂养婴儿表现为胃肠道运动较快,排便次数多。4-6周婴儿每天排便平均4~5次,达10次也常见。但6~8周婴儿排便可突然减少到每周2次或每周1次,甚至更少,婴儿体质量增长良好,饮食规律应视为正常,然而,新生儿期排便次数和大便量少提示可能存在摄入量不足问题。大便性状可以反映出婴儿对食物的耐受情况,配方奶喂养1 天或2 天后自行规律排便1次也表明其消化功能正常。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性状、质地、含纤维素等与发生有关,如蔬菜促进肠蠕动,柑橘可延迟胃排空。添加辅食后影响粪便性状因素更为复杂,喂养不当可导致及腹泻,如奶里添加蛋黄,或长时间吃泥糊状无渣食物者易出现。5& 幼儿饮食& & l岁以上幼儿食物应软、烂、形状大小适中,每天三餐饭,膳食要多样、搭配要合理,二餐奶,400~500 mL,1~2岁偏小者可在家长辅助下进餐,水果自己拿着吃,不要再榨汁和打成泥状吃。2岁以上与成人进餐时间基本同步,餐间可增加点心、水果等。3岁则完全可以自己进食。综上,婴幼儿喂养过程十分复杂,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但要考虑婴儿睡眠、排便、生理、生长发育特点,还要考虑个性气质特点。对喂养中存在的问题应个性化分析与处理,在遵循WHO喂养指南的前提下,依据婴儿出生状态、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调整辅食添加进程,使婴幼儿饮食平稳有序地过渡到成人饮食。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16:26
涂一世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涂一世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涂一世大夫提问
涂一世的咨询范围:
(14岁以下,荆州本地)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涂一世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儿科好评科室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婴儿过度喂养的症状 妈妈们要注意了!
&&&热&荐&&★★&编辑:Bella&|&来源:www.2liang.net&|&时间:
导读:婴儿过度喂养的症状有哪些?过度喂养有什么危害?今期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关于婴儿过度喂养的问题。
有些新手妈妈担心宝宝吃不饱或者一哭就给宝宝喂奶,很容易导致宝宝出现过度喂养的情况。下面小编带大家了解下婴儿过度喂养会出现什么症状,大家要注意啦~
什么是过度喂养?
过度喂养简单点来说就是供给大于需求,婴儿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和其他营养素已经超过保持宝宝本身机体代谢稳态所需。传统的过度喂养是指宝宝因摄入奶量过多而引起的,以消化不良为主的综合征。
(图片ID:,婴儿过度喂养的症状)
过度喂养症状表现为:
1、便便容易拉稀,呈水样状,常带有泡沫和绿色。2、喂食后宝宝常出现呕吐,吐奶的反应,用拍嗝也难以缓解。3、肚子鼓胀,宝宝常因腹痛或胀气而哭闹。4、体重不见增长或体重减轻。
所属栏目:
                    
【宝宝健康】导读
【宝宝健康】栏目:
【宝宝健康】专题:喂养中婴儿出现这几种表现,那么宝宝可能吃饱了,妈妈可要注意好喂养中婴儿出现这几种表现,那么宝宝可能吃饱了,妈妈可要注意好育儿百家通百家号很多妈妈在婴儿出生后就开始大量的为婴儿食物,但是完全没有想想婴儿是否有足够强大的消化系统来进行消化,以至于撑到宝宝,甚至会影响宝宝的成长,那么妈妈怎么才知道宝宝在吃饱的会出现什么表现,其实只有知道了才能更好的帮助宝宝成长,那么今天就给大家说一说,妈妈在喂养宝宝时,出现那么现象表明宝宝已经吃饱了。宝宝便便的次数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的便便次数在3-5次之间,并且便便的颜色偏向金黄色,形态是比较粘稠的糊糊状,没有特别的味道。如果是奶粉喂养的宝宝,宝宝每天便便的次数就在1-3次之间,并且便便的颜色偏白,形态也更接近成人的便便,味道比较臭。如果是奶粉与母乳共同喂养的宝宝,那么便便的形态以及次数就在这2者之间。观察宝宝睡眠时间:一般来说宝宝能够安静入睡4小时左右,不哭闹且能够深度睡眠的时候,表示宝宝已经吃饱。 如果吃完奶后婴儿仍哭闹不安,或睡不到1~2小时又醒来哭闹,就可能是没有吃饱,那么妈妈就要主动给宝宝喂奶,直到他不哭不闹,或者睡着看宝宝的排泄次数: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有的时候便便跟往常不太一样,其实,从宝宝的大小便中,可以看出宝宝吃饱了没有。吃母乳的婴儿一般每天大便3~5次之间,并且便便的颜色偏向金黄色,形态是比较粘稠的糊糊状,没有特别的味道。吃奶粉的婴儿,大便基本每天1~3次之间,并且便便的颜色偏白,形态也更接近成人的便便,味道比较臭。如果宝宝没有吃饱,大便的次数就会减少。宝宝吃奶时的表现一般情况下,新生儿自从胃口开了之后,每天需要喂奶8-12次,当宝宝吃到奶水时,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吞咽的声音发出。每一次宝宝吸吮的时间都会在10-25分钟之间。如果宝宝吃奶的频率以及时间都很正常,那么宝妈们就不要担心如果宝宝真的饿了,那么宝宝吃奶时就会特别的认真,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宝宝都不会去管。如果宝宝已经吃得差不多了,那么宝宝的神态就会比较放松,如果周围有动静,宝宝就会扭过去看,甚至会自己拒绝吃奶。宝宝饿了有什么表现1、宝宝一般在刚睡醒的时候,会将手指靠近胸腹的位置,这时说明他饿了。2、如果宝宝做出主动靠近寻找母乳的动作,其实他是在找吃的。3、如果宝宝将拳头放进嘴巴里,并手脚弯曲,这也是饿了的一种表现。4、更可爱的是,宝宝饿的时候即使在睡觉嘴巴也会不停的张开,伸舌头,如果此时你从他身边经过,他的小眼睛会非常有神的看着你,希望你给予回应。父母们可要注意好了,孩子喂养可是大问题,如果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育。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育儿百家通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专注创作育儿文章,让妈妈看的放心!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生儿该如何喂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