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28化学已经不被SCI收录了吗

您现在的位置:
第五届固相微萃取技术研讨会邀请函
主办方: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微萃取与分离技术研究中心
2013年10月12-13日,广州
第五届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研讨会将于2013年10月12-13号在广州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丰盛堂举行。届时,该技术的发明者,加拿大Waterloo大学Pawliszyn教授将作报告。本次研讨会将有助于相关研究工作者全面掌握SPME技术的基础理论,了解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为国内在SPME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人员提供一个交流研讨的平台。
部分报告人简介:
Janusz Pawliszyn,加拿大Waterloo大学教授,国际著名分析化学家,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分析化学和环境化学方面的首席科学家,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理事会的首席科学家,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的发明人;已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在分析化学领域的顶级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在SCI收录分析化学学科期刊中排名第一)发表论文100多篇,2006年被选为ISI论文被高度引用的化学家。他已获得了1995年的McBryde奖章,1996年的Tswett奖章,1996年的Hyphenated技术奖,1996年的Caledon奖,1998年英国色谱学会的Jubilee奖章,2000年的Maxxam奖,2001年的Humboldt研究奖,2002年的COLACRO奖章,2008的A.A. Benedetti-Pichler奖、Andrzej Waksmundzk奖和由Ernest C. Manning奖基金会颁发的加拿大国家发明大奖等多个荣誉。Trends Anal. Chem.,Anal. Chim. Acta等多个杂志的编辑。
欧阳钢锋,广州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科学青年基金获得者,微萃取与分离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9月 - 2005年12月在加拿大Waterloo大学Pawliszyn教授工作小组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固相微萃取校正理论及其在环境分析方面的应用研究;在Chem. Rev.,Anal. Chem.,Trends Anal. Chem.,Environ. Sci. Technol.等SCI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参编中英文专著3部,主持编著中文专著《固相微萃取-理论与应用》。 二十余个英文刊物的审稿人,Trends Anal. Chem. 专辑客座主编(),Anal. Chim. Acta,Microchem. J.等杂志编委。广东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质谱协会理事,广州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
栾天罡,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测试中心主任,兼任微萃取与分离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在固相/液相微萃取衍生化技术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基金,国际合作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曾作为访问学者在加拿大Waterloo大学开展微萃取方法研究;在香港浸会大学开展养殖水体有机污染行为的研究;在香港城市大学开展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机理研究。现从事食品安全生物学、污染生态化学和生态毒理的研究。目前已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Bioresource Technology,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hemosphere,等SCI期刊发表和待刊论文60篇,SCI引用700多次。被Analytical Chemistry,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Process biochemistry等期刊聘为审稿人。兼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中国质谱学会理事,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理事,广东发明学会理事,广东省海洋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科学技术学会常委,广州市知识产权局专利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陈勇,Sigma公司SPME技术方面的高级科学家。加拿大Waterloo大学博士、博士后,在Anal. Chem.,J. Chromatogr. A等刊物上发表关于SPME方面的研究论文20余篇。
具体会议安排:
2013年10月12日,星期六:
8:30-9:20 SPME理论原则(一)(Pawliszyn教授,加拿大Waterloo大学)
9:20-10:10 SPME理论原则(二)(Pawliszyn教授,加拿大Waterloo大学)
10:10-10:30 茶歇
10:30-10:50 SPME产品应用及使用注意事项(Sigma-Aldrich(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10:50-11:50 SPME样品进样 (Pawliszyn教授,加拿大Waterloo大学)
11:50-12:10 全自动固相微萃取仪及应用方案介绍(上海新拓分析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12:10-12:30 Gestel自动进样器及SPME自动化(香港德祥科技有限公司)
12:30-1:30 午餐
14:30-17:30 固相微萃取实验演示及公司产品展示
18:00 晚餐
2013年10月13日,星期天:
8:30-9:20 SPME方法发展 (江瑞芬博士,中山大学)
9:20-10:10 SPME校正理论与环境分析 (欧阳钢锋教授,中山大学)&
10:10-10:30 茶歇
10:30-11:10 SPME衍生化技术 (栾天罡教授,中山大学)&
11:10-11:50 SPME新技术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Dr. Yong Chen,Sigma-Aldrich公司)
11:20-12:30 In-vivo SPME技术在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 (Dr. Barbara Bojko,加拿大Waterloo大学)
12:30-1:30 午餐
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丰盛堂C座619
电话:020-,
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丰盛堂C座612
Email: huangsm2@mail2.sysu.edu.cn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没有了周热销排行
用户评论(0)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国内分《分析化学》算什么级别的期刊,另外 《分析化学》是被SCI收录的吗?_百度知道
国内分《分析化学》算什么级别的期刊,另外 《分析化学》是被SCI收录的吗?
是二级期刊还是一级期刊。 如果这个杂志是被SCI收录的 那我是不是在上面发了文章 那么SCI也会收录我这篇文章?
我有更好的答案
《分析化学》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月刊)1972年创刊,是分析化学学科专业性学术期刊。《分析化学》主要报道我国分析化学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分析化学学科前沿和进展。 《分析化学》旨在为冶金、地质、化工、材料、农业、食品...主管主办:中国科学院&&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快捷分类:化学化学&工程科技I出版发行:吉林&&月刊&&A4期刊刊号:, 22-1125/O6创刊时间:1972&&影响因子 1.367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采纳率:92%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国化学切莫
中国化学切莫“走偏”
冷观我国成为化学论文世界第三大国
光明日报记者 董山峰
世界著名刊物《化学与工程新闻》高度评价中国化学
&& 近几年,我国化学科学可谓喜报频传。回顾1989年,我国在世界同行认可的刊物上发表化学论文只有14650篇,占全世界化学论文总数(397200篇)的3.7%;到1999年,我国化学论文总数一跃升至53200篇,占全世界化学论文总数(591100篇)的比例也升至9.0%。我国因而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位化学论文大国,超过了长期稳居世界前列的德国、英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和印度。
&& 熟悉世界科技史的人们都懂得,一个发展中国家在10年的时间里能有如此大的进步,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是罕见的。美国化学会著名刊物《化学与工程新闻》因而在“全球各国(化学)研究与发展状况报告”中评价说:“中国是唯一(在化学论文源方面)表现出重大增长的国家。”
&& 如果只有数量的增长,中国化学当然还不可能获得如此高度的评价。据统计,1999年,我国为SCI收录的论文总数为24476篇,其中化学论文为8149篇,占我国SCI论文总数的33.29%;此外,当年我国国际论文引用总数为13024篇,被引用次数为25173次,而其中化学论文被引用4165篇和8698次,分别占引用总数的31.98%和引用次数的34.55%,远远超出其他学科。这表明,我国化学论文不仅数量多,而且总体质量也领先其他学科。
&& 按照有关研究机构公布科学论文状况的周期,有关2001年世界科学论文的情况要到今年底才能揭晓。然而根据已经掌握的2000年度的情况和科学家对2001年度的猜测,我国最近两年已经再度稳居世界化学论文第三大国的座次。
化学论文的高速增长源自四个方面
&& 化学界为何能够一枝独秀,使我国一跃成为化学论文第三大国。弄清这一点,对于化学学科及其他学科今后的发展,毫无疑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科学竞争是国际科学界永恒的主题。新中国成立后,以卢嘉锡、唐敖庆、徐光宪、赵玉芬、白春礼等为代表的我国几代化学家一直在积极参与国际同行间的这种“比武”,我国的化学研究水平借助“比武”得以提高,中国化学家在国际专业刊物发表的论文数也在“比武”中不断增长。然而,需要明确的是,中国化学家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在过去的时代,从没有达到最近几年的高速增长。
&& 对于中国化学论文的高速增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副主任、化学家梁文平曾进行过跟踪分析。他认为我国化学论文的高速增长源自四个方面:一是国家最近10年中对科学研究的投入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推动了科研条件的改善和科技队伍的稳定;二是有关科研管理机构采取了鼓励科技人员多出成果的具体措施,调动了科研人员把科研成果形成论文的积极性;三是我国前几代化学家已经在有关领域作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中国化学目前已进入相对成熟时期,化学家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的能力明显提高;四是频次和质量不断提高的国际交流合作提高了中国化学家与国际同行“对话”和“比武”的素质。
&& “化学学科取得的成绩归根到底源自我国科技体制的改善,尽管这种体制目前还有很多不完善的方面”,在清华大学,几位化学专家一致得出这一结论。
  “化学论文第三大国”不同于“化学第三大国”
  当中国成为化学论文世界第三大国的消息经国际权威机构和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传递给中国人时,许多人为这一消息欢欣鼓舞,唯有中国化学界对此保持了持久的沉默。
  “化学界当然为这一消息感到高兴,因为这一荣誉是经过几代人艰苦奋斗拼搏得来的,它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我国化学的进步。但是,‘化学论文第三大国’不同于‘化学第三大国’,要使我国真正成为化学学科的世界第三大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分子化学家董建华这样说。
 科学家告诉我们,判断一国某一基础研究学科的实力,一要看其论文总量,二要看其论文质量,三要看其学科在世界学术领域的创新性程度及其对相关学科的推动力。按照这一标准,我国化学目前只是在论文总量上有了突破。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对于振兴我国化学学科有着强烈责任心的中国化学界为什么对目前成绩保持缄默。
“化学学科的论文在总量和质量上已领先国内其他学科,但是,建设优秀的化学学科,化学界必须把眼睛盯住国际水平而不是国内兄弟学科,只有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才能够出现真正的优秀学科。然而就国际水平而言,我国化学论文在质量上还有很大差距”,董建华说。
一家国际著名学术杂志的编辑前不久访问中国时曾问起中国科技人员:“你们为什么喜欢把一项课题分成几部分来撰写论文,这样你们的论文虽然多了,但论文的价值以及成果的创新性就降低了。”
 事实上,我国一些学者发表的论文几乎从来没有被国际同行引用。而如果我们把目光集中在被引用最多的化学论文作者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科技大学谢毅和中科院上海有机所麻生明创下了2000年中国化学家单篇被SCI引用最多的纪录1篇25次。这一数字尽管已经令国内学者羡慕,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与国际优秀论文相比还低得多国际上一篇真正有原创性的优秀论文往往被引用50多次,上百次,甚至更多。
  我国科技部门建立的鼓励科技论文的机制意在通过鼓励论文,提高我国科研成果的数量和水平。这个机制还不完善,有漏洞可钻,为论文而论文就是钻漏洞的形式之一。然而这种论文之道不是健康的为学之道,更不会真正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发展下去只会使我国的科学事业“走偏”。
  鉴于此,我国科研管理部门正在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原创性成果。“只有在原创性成果的基础上,才能诞生有价值的论文,否则论文再多也不能推动学科发展。”在前不久召开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学科评审会议上,这句话为评审委员们反复提及。
这剂清醒药来得好
  近年来,我国化学学科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为此付出艰苦创造性劳动的中国化学界受到科学界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尊敬。在我国科学事业总体尚处于落后地位的条件下,化学学科在国际学术领域的飞速进步对我国科学事业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这一作用不可低估。   然而,本刊今天发表的《中国化学,切莫“走偏”》一文并没有为化学的喜人进步唱赞歌,而是在一片赞扬声中对我国化学提出了自己的忠告。我们认为,这是对我国化学发展方向的深层次关注,这种认真审慎的批评和建设性的忠告应当受到欢迎和肯定。
  人类历史上有这样一种现象,大凡成功者多是受到褒奖和赞扬,很少看到有人对成功者进行批评。然而综观我国科学界的现状,在艰苦奋斗、振兴祖国科技事业的主流中,《中国化学,切莫“走偏”》一文所提到的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现象可以说广泛存在。在科技事业发展的初始阶段,这样的现象所造成的影响可能不严重,因而容易被人忽视。但经过一段时间,这种影响就会逐渐清楚起来和严重起来。现在,中国化学发展到目前这样阶段性丰收的时候,我们认为化学界应当及时地思考并调整自己今后的发展道路。因此,尽管本文不可能对我国化学发展方向的各个侧面都能提出清晰准确的分析、预测或忠告,但如果本文能在我国化学今后的发展中起到一剂清醒药的作用,那将是我们的欣慰。
稿件来源:光明日报 2002年9月20日有机化学中文版是sci收录的吗_百度知道
有机化学中文版是sci收录的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是SCI收录的!详细介绍如下: 期刊名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有机化学)
出版周期: 月刊
中科院杂志分区
有机化学分类下的 4 区期刊
SCIENCE PRESS
出版或管理。
近四年影响因子:2013年度
采纳率:87%
来自团队:
sci不是只是收录paper吗?他会收录一本教科书类的书?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拿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