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教育真的有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吗

体罚教育后代遭质疑的父亲真的是“狼爸”么
“狼爸”萧百佑拿着鸡毛掸讲述如何教育子女。记者金琎摄萧百佑和子女。(资料图片)有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他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昨天,“狼爸”萧百佑做客江苏教育电视台。没想到在现场就遭到众多专家、学者的尖锐质疑,不过“狼爸”毫不示弱,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11月15日 扬子晚报)老话说的好,“不打不成器”,想要孩子成器,必须得打,而且要坚持不懈的打,有规矩才能成方圆,给孩子的学习环境太宽松了,未必是件好事。这是老一辈人的最有代表性的对孩子教育的理解。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加上现代教育理念的熏陶,当代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又或者社会教育,基本上是以沟通和交流为主,而不提倡适度的体罚了,甚至认为体罚会导致孩子的心理或者以后人格发育方面存在问题,事实是否如此,在笔者看来,也不尽然。正如中国“狼爸”萧百佑说的那样,孩子身上其实真的有三个特性:动物性、人性、社会性。在12周岁之前,孩子身上动物性的特征表现得比较强烈,自制能力差,而且对于说教基本上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因为他们的年龄段和情商不能理解一些说教所蕴含的道理,所以,必须用适度体罚的方式才能让孩子懂得是非道理,长记性。所以在孩子12岁之前,适度体罚惩戒,很有必要。当孩子到了12岁,为人品行已经基本成型的时候,就要培养他人性当中一些原则性的东西,这时候就不能对孩子动手了,而要依靠摆事实、讲道理了。但是我们很无奈的看到,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老师不能有任何体罚学生行为的规定已经在中小学被彻彻底底的贯彻执行,尤其是一些大城市比较知名的中小学,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都要扮演学生们的“良师益友”的角色,要和学生打成一片,要取得学生的好感,因为很多学校都有让学生给老师打分的评价系统,因此很多老师可能会顾忌到学生对自己打分的高低,而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对学生的要求,这样只能是让学生本身的学习受到损失。针对有些所谓教育专家和心理学者提出的体罚有可能对孩子性格不利,奴性教育会让孩子懦弱,以及体罚会让孩子觉得童年不快乐,笔者认为这些说辞其实并没有什么道理,因为这里探讨的体罚,也包括萧百佑所说的体罚,基本的前提是适度体罚,适度二字很重要,在孩子能够接受的范围和程度内,对孩子做错了事进行惩罚,这是一种树立孩子要凡事负责任的教育,并不是什么无端体罚孩子、伤孩子自尊的坏事。萧百佑通过体罚式教育,四个孩子三个进了北大,其实笔者认为这样的教育和成果并不一定挂钩,进不进北大也得看个人学习习惯和智商,在孩童时期,适度的体罚教育最明确的意义在于培养孩子一种心态:做错了事,要负责任,要受惩罚,体罚过后,怎么避免再次犯错,及时修正错误。当然,对于过分体罚孩子的家长和老师,我们也必须坚决制止和反对,但如果说一味的迷信说教和宽松教育,也未必就可取,毕竟,孩子就是孩子……(赵木木)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体罚在教育中,是否可以存在?[已扎口]
体罚只是众多教育手段的一种,我们何必把他描绘成洪水猛兽一般呢?如果说体罚会使学生的尊严培养产生问题,那么难道说服教育就没有这方面的弊端吗?关键还是一个“度”的问题!
我儿子初三,他们班主任(男老师)因为一点小事,把班里一个男同学的耳膜打穿孔了。我儿子是长春最好的初中的学生。
不要在这里空谈,去和那些操但学生呆一阵子,就知道结论了。
罚站的科学术语叫做“罚时出局”,有时间限制和严格的定义,要求施用者客观公正。“罚时出局”不是我们讨论的意义上的“体罚”。
我是对女儿说,如果你犯同样的错误,第一次是讲道理,第二次是警告,第三次是严重警告。再犯的话,武力解决。但是在每次处罚之前会给她申诉的权利。------------------------------申诉后谁来判决呢?还是你?那这个所谓的“申诉的权利”是伪权利。
我赞成适当的体罚。现在的中学生素质之低下也许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可以说,如果国家刑法把犯罪的年龄定在14周岁的话,现在的中学生有10%都难以逃脱干系,所以,我赞成必要的惩罚,但是,在体罚前,应该给学生一个辩护的机会,而且我们要有充分的理由。
我觉得适当的体罚可以得到好的警告效果例如,我小时候是比较调皮的学生,老师有时候会罚我站,严重的是拿尺打手掌心.这已足够是体罚了,虽然当时觉得很丢脸,现在看来也有效果的.毕竟后来没有再犯.不过我觉得老师的恶言恶语更加可恶和伤害心理,所以老师的语言上也需要提高,另外歧视那些利用师权进行自己利益的人~~~鄙视他们,下地狱去吧~~~
讨论的基础是: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体罚”?学习者犯了什么“错误”?然后再考虑“惩罚”的手段。惩罚 科学的定义是:减少 行为 发生的 频率。
反对体罚!这是一种对孩子的不尊重!每一个人都有上天所赋予的人权,孩子也是人,所以他也有这个权力如果一些人因为一些原因对孩子进行身体上或精神上的惩罚,而造成了孩子的损伤,这个责任由谁来付!孩子到学校上学是为了接受合理的教育,而不是去接受老师的处罚的。如果老师认为孩子不对可以交由家长来解决,老师是没有任何权力对孩子进行任何形式的体罚!
同意古话:棍棒下出孝子,但是有前提,棍棒之后是一颗爱心。也同意“苦读”“十年寒窗”窃以为现今的所谓快乐教育根本就是胡扯,违反人性
泯灭人性!!
作者:将军shuang 回复日期: 10:37:59 
体罚可以的,关键是老师的自身素质太低了,以前上过高中的学生知道,班级里,比较差的学生才考师范,好学生都考好学校了,想一想把孩子交给当年各方面比你自己都差不少的现在当老师的同学手里,老师还要体罚你孩子,你能接受吗?所以说提高教师素质,让家长放心,真正的好老师体罚学生,家长是可以接受可以肯定的是:你的素质也是比较差的
我不体罚我儿子,但他如果打我,我一定会还击
体罚可以的,关键是老师的自身素质太低了,以前上过高中的学生知道,班级里,比较差的学生才考师范,好学生都考好学校了,想一想把孩子交给当年各方面比你自己都差不少的现在当老师的同学手里,老师还要体罚你孩子,你能接受吗?所以说提高教师素质,让家长放心,真正的好老师体罚学生,家长是可以接受的。-------哲人观点不敢苟同,你确信成绩差的当了老师吗?我所知道的是要成绩好的才能上师范哦,对于体罚一事我觉得适当惩罚是必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其改过而不是让其觉得世界上只有我最大,许多家长喜欢孩子,但不知道方法,以为溺爱就是好,结果造成苦果,后悔不已,教不严,师之惰嘛,何必如此护短
作者:将军shuang 回复日期: 10:37:59 
体罚可以的,关键是老师的自身素质太低了,以前上过高中的学生知道,班级里,比较差的学生才考师范,好学生都考好学校了,想一想把孩子交给当年各方面比你自己都差不少的现在当老师的同学手里,老师还要体罚你孩子,你能接受吗?所以说提高教师素质,让家长放心,真正的好老师体罚学生,家长是可以接受的呵呵,说这种话也看不出来你的素质有多高
教育不是万能的,不然,我们伟大的党进行了深入的教育,为什么还会有“公仆”前仆后继呢?有法律和死刑作后盾的三讲教育都不能彻底培养所有的党员,只有说服教育手段的普通学校教育又有什么办法呢?对那些偷盗成性、打架伤人的学生,有谁愿作东郭先生?没在学校工作过的人,对此恐怕没有什么发言权。我支持体罚,但体罚的申请应由学校提出,其招待应由司法部门来操作,象新加坡那样。
就是要打,老子就是受着骂挨着打长大的!好像没少几根经,现在的小孩是越来越没有品德了!我们哪时候因为成绩差挨打少,挨骂多,因为摔坏了碗,挨打多,挨骂更多!所以,要打,要打!打屁股就行了!我讨厌俺们老师对我的耳朵情有独钟的感觉!另外,严厉吐口水给俺初中的班主任老师,这狗婆娘只因老子冬天爱玩雪,要老子抱着雪球站了她妈的几个小时,最后手都快没知觉了,她硬是个贱婆娘!我就这点文化水平,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
作者:wuzhao195 回复日期: 10:53:39 
反对体罚!这是一种对孩子的不尊重!每一个人都有上天所赋予的人权,孩子也是人,所以他也有这个权力如果一些人因为一些原因对孩子进行身体上或精神上的惩罚,而造成了孩子的损伤,这个责任由谁来付!孩子到学校上学是为了接受合理的教育,而不是去接受老师的处罚的。如果老师认为孩子不对可以交由家长来解决,老师是没有任何权力对孩子进行任何形式的体罚!你可能没当过老师 只是以一种理想主义的眼光看待现实中的体罚问题
楼上的个位兄台,你们大多数反对体罚的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没当过老师 你们没法体会当一个老师的酸甜苦辣 当你在一个不是很好的学校,教一个差生班时你就会明白体罚的真正意义 老师没像你们想象的那么坏 动不动就打学生 而是有时候不打不行 学生其实跟成人一样,都是欺软怕硬 没有像你们所想象的那么纯洁每个班级或多或少总归有一两个比你所想象的要坏透了的人渣 对于这些人,你不用体罚 他就根本不听你的
只要那些比他更狠的老师他才不怕
说教 我试过 事实是一点用都没有
适当的体罚是应该的.教育不是仅仅用说服和感化就能解决的.适当的体罚是必然的.大自然有什么违反规律的,也会受到一定的惩罚.何况是高级动物的人呢,犯了一定的错误就要受到一定的体罚是应该的人人都可以做的网络赚钱:不要网站,不要技术,不要投资1分钱!快乐看新闻,时时有喜报!点击这里,免费注册http://www.ads4cn.com/newsbar/refferer.asp?liuanfeng2000
体罚绝对不可行!!!!因为****所以/*****
大家还在看评论:“体罚教育”有无继续存在的必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3日下午,家住成都市双桥路的10岁小女孩菲菲,因为不会背课文,外公用竹条打了她。但瑞典精神病学家埃伯哈德出书指出,“零体罚式育儿”使儿童行为粗鲁、没有礼貌,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国外教育界和政府对“体罚教育”的态度,对我们的家长、教育者显然也是一种有益的启发。
23日下午,家住成都市双桥路的10岁小女孩菲菲,因为不会背课文,外公用竹条打了她。听到哭声,菲菲的爸爸冲下楼阻止:&打娃娃只会吓坏娃娃,反而增加娃娃的逆反心理!&阻拦无效的菲菲爸爸气得拨打了110报警。但令人意外的是,来自腾讯大成网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参与调查的6000多名网友中,59.66%的网友认为&该打,有些处罚是必需的&。(2月25日《成都商报》)
这个调查结果足以说明&体罚教育&在当今社会仍旧有着不小的社会基础和市场。这无疑就引出了一个很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体罚教育&在当今社会到底有无继续存在的必要?曾几何时,对不听话或者是不能达到家长[微博]、老师满意的孩子进行&体罚教育&,是我们的传统,极少有人能在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完全没有尝过老师教鞭、父母鸡毛掸子或笤帚疙瘩的厉害。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体罚教育&逐渐没有了市场。但是一些家长甚至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也发现,过于宽松的&零体罚式教育&,同样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早在1979年,瑞典成为第一个全面立法禁止体罚儿童的国家。但瑞典精神病学家埃伯哈德出书指出,&零体罚式育儿&使儿童行为粗鲁、没有礼貌,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
实际上,部分发达国家在&打孩子是否犯法&的问题上,态度也发生了变化。2009年8月,新西兰通过&全民公决&,推翻了两年前通过的《反体罚法》。据了解,《反体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虐待儿童的效果,却引发了大部分新西兰家长的不满。而在英国和,法律均允许父母对孩子施以&理智的惩罚手段&,对家长们来说,理性思考后有分寸、有节制地打屁股,有时胜过对着孩子说一堆大道理(据日《人民日报》)。
国外教育界和政府对&体罚教育&的态度,对我们的家长、教育者显然也是一种有益的启发。一方面,我们必须对无节制的&棍棒教育&说不,对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伤害儿童现象说不;另一方面,教育也应该遵循平衡之道,讲究宽严相济,尽量把握住宽松与严厉之间的那个&度&。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晓爱]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教育官方微信
播放数:42198
播放数:86526
播放数:132668
播放数:47332
48小时点击排行中小学体罚学生是必要的?你怎么看
澎湃新闻【应试教育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1,184贴子:
中小学体罚学生是必要的?你怎么看
澎湃新闻收藏
上周的热点话题聚焦于:中小学能否体罚学生?4月13日,微信公号“冰川思想库”发布了《中小学应当拥有体罚的权利》一文,后经《中国青年报》转载,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作者任大刚认为教育离不开惩罚,因为始终存在这般事实:并非所有教师都具备通过语言和情感感化学生的情怀和方法,也并非所有犯了错误或具有不良倾向的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语言和情感引导下,弃恶从善。进入现代以来,废除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体罚,一度被视为与刑罚上废除肉刑一样的文明之举。不过时至今日,不同国家规定不一。发达国家中既有德国、荷兰、芬兰、波兰、奥地利、日本等国禁止体罚,也有美国、英国、法国、韩国、新加坡等国承认体罚。中国开始废除学校体罚,始于1904年晚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民国政府原则上也要废除体罚。1952年中央教育部下发通知明文规定“废止体罚或变相体罚”。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明文规定“不许体罚”,此后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也一再明确表示“不许体罚”。作者认为不许体罚带来的问题太大:其一,“体罚(殴打)学生”的现象远未消失;其二,废除体罚后,中国教师也丧失了管教学生的手段,一种不敢管教学生、动辄得咎的氛围已经形成,结果造成一种放纵式的教育。在此语境下,他提倡一种受节制的体罚,即约束教师的自由裁量权,使惩罚必须合法、合理、合情、有艺术性。因为理想主义地把教师视为“天使”、“园丁”,而规避必要惩罚手段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长此以往,只能培养任性的,而不是自由的公民。就在同一天,微信公号“叔的刀法”刊文《学校应该怎样体罚学生》,支持任文,认为教育孩子不能总来软的,也要来硬的——对于那些不好管教的学生,适当的体罚可能比唧唧歪歪磨破嘴皮子管用点。但是作者李方反对随意的、无度的体罚。那么什么样的体罚才是可行的呢?李方认为必须符合两个要件:第一,强调教师的代行人身份,即师出有名,道义上站得住脚,比如旧时的先生,都是以孔夫子和学生家长的名义来体罚学生的;第二,体罚必须具有强烈的仪式感,包括可预期的固定的刑具、地点、执行人、原由等,同时尽量降低体罚的烈度。“因为最终,体罚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感到生理疼痛,更不应该是身体伤害,它主要是这样一种手段,让犯错的学生知道风俗和家长对他们的期待是什么,知道犯错必须付出代价,而这种代价是由规则和制度支持执行的,它是一种仪式,而并不是教师的个人好恶或心血来潮。”两篇立场鲜明的文章论及当下教育领域的一个敏感话题,引发了巨大争议。评论员陶舜迅速撰文《学生应当拥有体罚老师的权利》,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对体罚的提倡背后,其实是一整套成年人对孩子居高临下的即视感,“教育应该把孩子当人,还是当作一个教育功利的木偶?家长和老师应该把孩子当朋友,还是当一个思想和暴力的掌权者?”他主张教育应该以爱和理解陶冶人,而不是以暴力和权力压服人。并进一步倡导:既然体罚这事在中国一时半会废除不了,加之还有知识人推崇这种教育,遵照民主社会的习惯,为了互相制衡,学生也应该有拥有体罚老师的权利——如果老师教得差、教育局长管得差,耽误了学生的前程,学生当然应该有体罚教育者的权利。“腾讯大家”的多位评论人也撰文反驳“体罚论”。杨早出生教育世家,他祖父的教育理念就有:绝不动手打小孩。因为成年人打儿童,是欺负儿童体弱,以强凌弱,是很可羞耻的事情。更进一步,杨早认为“中小学应当拥有体罚学生的权力”是一种懒政思维。体罚这种简单粗暴然而有效率的教育手段,是有代价和社会成本的。沿用或复刻体罚教育,其实是在表明教育的低级、粗糙与无能。他主张用一种看上去少慢差费的方式去达成教育目的,而非迷信“一鞭一条痕,一掌一掴血”的效率手段。他相信人类社会的发展,个性与创造力的解放,正是建立在尊重每个个体包括儿童的基础上。“打不打孩子,是教育层阶之别,正如有门第的人家,也并不用《三百千》《弟子规》当作启蒙读物。”张丰则撰文思考:当人们怀念体罚时,他们到底是在怀念什么?他认为一种可能是,如今孩子的教育普遍遇到了问题,中国社会已经变成“以孩子为中心”了,家长和老师们畏手畏脚,这对孩子的成长可能不是好事。另外,“体罚”是中国传统教育(私塾)中的普遍现象,当人们重拾传统文化时,很容易发现这种体罚具有某种魅力。有人会期望学校有一种温柔的、出于爱的“体罚”。但在张丰看来,体罚永远都不是爱,在最好的情况下,它也只是爱所导致的失败。体罚孩子,本身只是父母失控的一种表现,说明说服的努力已经失败。至于很多人怀念私塾先生式的惩罚,以为那种仪式感能对孩子是一种好的规训,让孩子懂得规矩,他则感到如今迫在眉睫的,其实是把《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孩子的保护落到实处,而不是相反,把体罚制度化。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张鸣的角度,则是思考从私塾的体罚中我们能学到点儿什么?他指出私塾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教育模式,但凡私塾,都有体罚。但是,私塾先生是否体罚,或者体罚得重与不重,要看个人的习惯,也要看学生的程度。还有一个现实是:过去的农村,就是一个棍棒当家的环境。私塾这样,家里也是这样。不动粗,有些孩子连认识起码的字都难。“即使是现在,有些孩子可以一点体罚都不用,但有一些,却天生自制力差,或者,在成长过程,自制力比较差,如果不体罚的话,也得有些强制,不强制,他们根本管不了自己。一直都不强制,就等于一直放纵,到他长大了,反而会怪老师。”张鸣认为教育是个因人而异的过程,没有一个人的经验可以笼盖其他人,也没有一套方法,可以对付所有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必要的惩戒,总是得有的。体罚不好,就得换一种文明一点的惩戒方法。新式的,完全没惩戒的教学方式,如果放在一个层次特别低的社区的话,就等于有些孩子,基本上是被放弃了的。这里是澎湃新闻,谢谢你的阅读!
不要打,要搞心理刺激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登录百度帐号体罚教育有没有合理之处,大概这样的说法没有人反对吧!体罚教育有没有合理之处,大概这样的说法没有人反对吧!宝贝儿成长手册百家号体罚对教育孩子有用吗?准确的答案应该是:会用者有用,不会用者无用。适当体罚起作用,体罚过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甚至给老师本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真正高明的老师,更多的会用自己独特的处事,行事方式,方法去感化自己的学生,让学生自己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根本上改变自己。体罚其实只是作为教育的一个辅助手段,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轻易不要用,确实也没有必要。平常学习认真,听话的学生,体罚形同虚设,他们个人就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对于那些调皮捣蛋,叛逆心极强的“坏”学生,即便是你用体罚,他们也不见得就会被你给驯服,甚至越是体罚,他们的叛逆心就越强,甚至和你对着来,让你越来越难以管教。并非是拿他们就没有办法了。只是你还没有真正的去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没有明白他叛逆行为的根源。因为每个老师都会带很多学生,也没有时间精力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加上年龄的代沟,所以造成了彼此之间越来越不可调解的矛盾。当老师实施体罚之前,去多了解孩子的内心,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学生的话,什么样的方式你会更容易接受一些。而不是粗鲁地实用体罚。体罚只会增加学生对你的恐惧感,距离感,而不可能真正把你当做朋友一样。而只有你们真正成为了朋友,他们才会更愿意接受你的建议和想法,师生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的和谐。再者,如果真的要实施体罚,一定要注意度,注意给孩子保留自尊,而不是当众对他人身攻击,人格侮辱。孩子越大,就越要尽力去保护他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这是一个有涵养,有着高明教育手段的老师必须要做到的事情。孩子虽然不懂事,但是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性情和特点,有好动淘气的,也有文静敏感的……有的孩子懂事听话,又很敏感,尽量不要体罚,那样会伤害他的小自尊,起到相反效果;有的孩子太淘气,跟他讲道理、耐心引导都不管用,就要适当的给点教训,否则他哪里知道疼?因此针对不同的孩子,要看具体情况,对体罚孩子的行为也不要反应过度,更不要一味的走极端,单纯的反对体罚或者赞成体罚都是有问题的。所以问题不在于体罚有没有用,而在于怎么操作?体罚可是个技术活,要拿捏好尺度,掌握好火候。体罚不当,比如经常性的体罚,或者下手过重,打的不是地方,会把孩子打皮、打怕,要么形成恐惧心理,要么形成逆反心理,甚至伤害到孩子的肉体和心灵,这肯定有问题;体罚得当,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惩戒作用,让孩子改掉一些坏习惯或者不当行为,又不至于伤害到孩子,这是完全可以的。西方家庭强调人权,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不能打不能碰,因此西方的小孩拥有了充分的自由,但是不好的地方就是出现不良苗头后,缺乏有力的约束,容易成为问题少年,由此导致学习成绩普遍不佳,对父母和长辈不尊重,有的甚至因此无法无天,长大后成为社会渣滓,就更可惜了。至于我们传统的“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棍棒教育,则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存在严重问题,不仅让孩子感受不到爱,甚至让孩子成为暴力继承者,一报还一报。更不可取。所以有时候体罚是有必要的,如过去教书先生用戒尺打手心,这种方式就不错,但我反对那种侮辱人的惩罚手段,小时候,我们小学老师就因为某女生背不下课文,就把她头发扯着转圈,然后往黑板上磕,那种行为完全就不把学生当人,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可怕。正确的体罚方式就是针对正确的对象、在正确的时机采取恰当的方式,达到惩戒的目的就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宝贝儿成长手册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宝贝的成长生活轨迹,教育等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