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怎么背怎么默写?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默写古诗。
&&&&&&&&&&&&&&&&&&&&&&&&&&&&&&&&&&&&&&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
&, &&&&&&&&&&&&&&&&&&&&&&&&&&&&&&&
&。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_______ &&&&&&&&&&&&&&&&&&&&&&& &, &&&&&&&&&&&&&&&&&&&&&&&&&&&&&&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
&,一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________ &&&&&&&&&&&&&&&&&&&&&&&&&&&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两小儿辩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日中如探汤&&&&孰为汝多知乎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第一课语文_伤城文章网
第一课语文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 《学弈》选自《孟子. 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 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 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注释 (1)字、词: 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 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 (2)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n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 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 只听弈秋的教导; 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 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 想要拉弓引箭把 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 治理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 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 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 这不是进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第二课《匆匆》(散文) 1、背诵课文。 2、知识点: 《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 色》等。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 的无奈和惋惜。 3、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 念。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比喻句。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 时间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 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排比句。作者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4)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被微风吹散了, 如薄雾, 被初阳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4、背诵《明日歌》。 5、有关珍惜时间的句子: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第三课《桃花心木》(写作特点:借物喻人) 1、背诵第 4、13、14 自然段。 2、句子的理解: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 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 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不确定,时多时少。作者桔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 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 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 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 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 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经得起风吹 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 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回顾. 拓展一》 1、 日积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2、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第六课《北京的春节》 1、背诵第 7、11、12 自然段。 2、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 同堂》、《正红旗下》等。老舍的语言风格: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 3、《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时间 自然段 风俗习惯 详略安排 腊月初旬到年底 1――6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吃糖;大扫除;购置年货 略写 除夕 7 家家灯火通宵,炮声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详写 初一 8――9 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 详写 初六 10 店铺开张;伙计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略写 正月十五,元宵节 11――12 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详写 正月十九 13 春节结束,小孩上学,大人忙活 略写 像这样详略得当地介绍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 北京的春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回顾. 拓展二》 1、日积月累 (1)《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 (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3、《元日》写的是除夕时的情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写的是中秋时的情景。 我国的传统佳节还有清明、端午、乞巧节等。描写我国传统佳节的诗句有:“独在异乡为 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 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录) 1、背诵第 5、7、17、19、22 自然段。 2、《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的回忆,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 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式的险恶与处 境的危险; 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 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 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 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文章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表达了作 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3、理解句子: (1)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问父亲许多幼稚可笑的 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 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从这句话看出父亲平常非常慈祥,有耐心;而这一次却是不耐烦地,含糊地回答我,这是 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 不是和孩子谈心的时候, 而且这件事并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对待亲人慈爱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 (2)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 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 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李大钊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的精神。 (3)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 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 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4、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联系是: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使文章显得非常紧 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 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议论文) 1、背诵全文。 2、《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本文的 作者是毛泽东, 是为纪念张思德所作的演讲。 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 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 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 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 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理解句子: (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 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文章开篇就点明主题。 整段话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 宗旨。我们的队伍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百分之百地为人民服务。完全的 意思:除了为人民服务,没有别的目的;彻底是贯彻到底的意思。 (2)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 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 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 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4、共几句?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所以, 我们如果有缺点, 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 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 的办。 这段话共 3 句话。第一句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 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 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 意思层层递进。 再抓住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语分析, 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 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 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 为人民服务。 第十四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1、背诵 1、2、3、5、6、7、9、10、11、12 自然段。 2、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 在街头的故事。特点: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突出了 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也是安徒生的作品。 3、《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四次幻景。第一 次看到了温暖的大火炉,因为小女孩非常寒冷,她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看到了喷香的烤 鹅,因为小女孩非常饥饿,她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因为小女孩非 常痛苦,她渴望得到欢乐。第四次看到了慈祥的奶奶,因为小女孩非常孤独,她渴望得到 疼爱。 4、理解句子: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再也不用忍受寒冷、饥饿和 痛苦了。 (2) 她曾经多么幸福, 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两个“幸福”的含义? ) 前一个“幸福”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是小 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 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 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 现实的强烈不满。 第十五课《凡卡》 1、背诵第 6、8、21 自然段。 2、 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 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 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 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 回 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二是过圣诞节的情景。 本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第一,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 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第二, 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 达方法。 回顾. 拓展四 1、《日积月累》。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 米人)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课就是打不败他。――(美国)海明 威《老人与海》 2、知识点: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凡卡》 ,英国作家笛福的 《鲁 滨孙漂流记》,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的《汤姆. 索亚历险记》。 第十八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1、题目中的“百年”指的是永恒,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 和人格精神永恒。 2、背诵 2、4、5、6 自然段。 3、理解句子: (1) 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 是玛丽. 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 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 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 做出贡献。 (2)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 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 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这里的“变”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 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第二十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 背诵 1、2、6、7、8 自然段。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课文的主要观点,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 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课文举了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代表性事例:一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 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 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二是英国的著名化 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三 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 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 推断出凡睡者眼珠 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3、理解句子: (1)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这样写的好处: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 (2)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锅问到底”形象表达 了锲而不舍、 不断探索的精神, “发现”“发明”“创造”“成就” 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 而 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3)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 发现真理。 “见微知著”的意思: 看到事物的苗头, 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或问题的实质。 这句话用“只 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 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回顾. 拓展五 1、《日积月累》 百炼成钢 发愤图强 坚持不懈 迎难而上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革故鼎新 标新立异 独出心裁 举一反三 实事求是 各抒己见 不耻下问 触类旁通 精益求精 古为今用 2、“舍本逐末”来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期未一、字词小博士。(学习语文,字词是基础,细心完成吧!)(14 分) 1、根据拼音写工整美观的汉字。(8 分) méi guī ( )( pú sa ) ( xī shēng ) ( jià o ) ( huì táng láng bǔ chán ) yù zhuó bīng diāo )shòu xuē ( ) (zhàng peng ) (2、按照要求填上成语。(6 分) 评一评人物: 孔子( 赞一赞景物: 烟台的海( 聊一聊话题: 抗震救灾( ) ) ) 孙悟空( 三亚落日( 珍惜时光( ) ) )二、句子小精灵。(句子练习,请看清要求!)(7 分) 1、把句子写生动有趣。(2 分) 萤火虫在夜空飞来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上适当的关联词合并这三句话。(2 分) 天游峰的扫路人年过七十了。 天游峰的扫路人不愿意离开他深爱的岗位。 天游峰的扫路人自信、豁达、以苦为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课外,你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句吧!试着补充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秦时明 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冰心在玉壶。”“我劝天 公重抖擞,__________。”(3 分) 三、小小美文家。(调动平时积累,完成填空!)(17 分) 1、______,______,______,看不出______,也看不出___ ___,无日______。(《夹竹桃》)(3 分)2、孔子有关复习的名言有“____ __,______”。水在孔子的眼中是“____”“ ____”“ ____”“ ____”的 真君子。朱熹也曾从水那儿得到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3、老师在我们心中永远是天使,永远是______,是______。福楼拜告诫莫泊 桑: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______。刘老师通过放理想的风筝,在学生的心田 播下了___、___、___的种子。(3 分) 4、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课文,分别是《___》、《___》、 《___》。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看法:_______________。 5、“那些秃顶在枫树下,微微泛着红光。遇到枫叶密集,偶尔有些空隙,那边有人走过时, 就会一闪一闪地亮,像沙里的瓷片。”这段描写出自____(谁)的小说《____》, 写的是____。(谁)我还知道小说中这些人物:____、____、___。 四、阅读小能手。(短文阅读,多读几遍,不要漏做哦!)(30 分) (一)广玉兰(12 分)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 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zhàn dì n)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zuān zhuān)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 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呢,花瓣虽然凋(diāo tiáo)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它已长成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sì shì )的紫红色的小 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 不息的大家族。 1、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横线画出来)(2 分) 2、按要求写词语。(2.5 分) “迫不及待”的近义词是______, “热热闹闹”的反义词是______, 再写三个 AABB 式的词_____、 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把_____比作____,这样比的好处:___ ______________。 4、本段是按___的写法,写了广玉兰哪几种花开的形态?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2=3 分) 5、“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是作者的联想, 请选择一种喜欢的花,也写一个由此花引起的联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分) (二)西 湖的 “绿”(18 分) (作者:宗 璞 pú ) 六月间,我第四次来到西子湖畔……奇怪的很,这次却有着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 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 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zhī zhì )子花的甜 香。……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 苍翠欲滴 ,似乎飘着的雨 丝也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 绿得发黑 , 深极了 ,浓极了 ; 有的绿 得发蓝 , 浅极了,亮极了 。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 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铮淙(cóng zōng),说是溪水,其实表达 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 一片绿色的影子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 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tí dī),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 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 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地下。走进看时,原 来是树身上布满了青苔,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 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绿山水画。这种绿苔, 给我的印象是坚韧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的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奇,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 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 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 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都要裙袂(mèi quē)飞扬,翩然起舞了。1、划去不正确的读音。(2 分) 2、按要求写词语。 (1.5 分) 写出描写“绿”的成语:表示绿得颜色浓的: 示绿得面广的: 。 ,表示绿得时间长的: ,表3、仿写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 (2 分) (1)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子中显得分外好看。(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短文,填空。(4.5 分) (1)短文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几处的“绿”,表现西湖的盛 景,表达了 。(3.5 分) 。(2)在花港观鱼,作者看了一种绿,那是 5、细读第 2 自然段,回答问题。(8 分)(1)用“~~~~”画出表现“我”内心感受的两个词语,并说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2)这一自然段写了西湖怎样的特点?(2 分) (3)你去过杭州吗?除了杭州西湖,你还知道哪些风景名胜(写两处)?请你写下来。 (4)请你仿照作者写西湖“绿”的写法,抓住某一景物的特点,写下来。(3 分) 参考答案: 一、1、玫瑰 菩萨 牺牲 螳螂捕蝉 瘦削 帐篷 教诲 玉琢冰雕 2、孔子(诲人不倦、见贤思齐等) 孙悟空(大闹天宫、火眼金睛等) 烟台的海(水平如镜等) 三亚落日(美妙绝伦等)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等) 珍惜时光(白驹过隙等) 二、1、写拟人或比喻都行。2、由于……虽然……但是…… 3、六年级必背古诗:万里长征人未还。洛阳亲友如相问。不拘一格降人才。 三、1、略。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有德行、有情义、 有志向、善施教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3、略。4、《卢沟桥烽火》《半 截蜡烛》《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对正义的坚持、对侵略者的憎恨 都可以得分。5、曹文轩 ,《草房子》,陆鹤(或秃鹤),写出另外三个即可。 四、(一)1、绽(zhàn)放, 钻(zuān),凋(diāo),似(shì ) 2、争先恐后、冷冷清清、略。 3、略。比喻的好处,只要找出两种事物的相似处并适当分析即可。 4、总分,含羞带放、刚刚绽放、盛开、花瓣凋谢。 5、对花的描写得 1 分,由此引起的联想得 0.5 分。 (二)1、正确读音:栀(zhì ),淙(cóng),堤(dī),袂(mèi)。 2、苍翠欲滴, 万古长青,一碧千里。 3、排比句词语出现必须要有 3 次及以上。比喻句要能抓住事物间的相似处。 4v1w、短文通过描写飞来峰、黄龙洞、屏风山、苏堤、花港观鱼几方面的“绿”,表现西湖 的盛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或西湖美景)的真挚感情v2w满池的新奇,圆圆 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 5、(1)遍体生凉、心旷神怡,每个词 0.5 分。感受 1 分。 (2)写了西湖灵隐寺绿得发 黑、发蓝的景色。(3)答出两处即得一分。(4)围绕一个中心,按一定的顺序记叙,就 给分。 一p查字典填空。5 分 “鼎”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部,再查___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再查 音节_____。“鼎”字有如下解释:①古代蒸煮用的器物;②三方并立;③大;④正当,正在。 在下列词语中, “鼎”字应选择的解释写在词语后面的 ( ) 里。 钟鸣鼎食 ( 三足鼎立( )鼎盛( ) 鼎鼎大名 ( ))。你还能写出两个含有“鼎”字的成语吗?____________二、读拼音写词语。5 分 jùn jí 严( 编( ) ( )工 ) ( )马 英( ) ) ( )俏 )) 书(聚() 荆(狼(三、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下面各组词语。3 分 1、元宵节 除夕 重阳节 清明节 春节 中秋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肠 胃 大肠 嘴 肛门 食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词 唐诗 汉赋 明清小说 元曲 四、选择题。5 分 1、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杂伴 截然 荒乱 坐无虚席 B、尖税 演绎 锻炼 肃然起敬 C、幢憬 敦厚 蒜瓣 万丈更新 D、和睦 旷野 爆竹 蜂拥而至 2、下面加点的汉字的部首和音序都正确的一组是( A、蒸(灬 z)容 B、瞅(目 Q)见 ) D、优雅(隹 Y)C、豁(谷 H)达 )3、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头涔涔(cén) 空地(kò ng) C、鼻涕(tì ) 一摞(luò)碗屏(bǐng)息B、徘徊(huí ) 汲(xī)水膝(qī)盖哲(zhě)理 )4、依次填入文段空缺中,正确的一项是(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 古,流出了___________, 流出了___________, 流出了___________。 ①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 A、③②① ②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C、③①② ③漫无边际的黄土地B、①③②D、①②③ )5、下列句子词序变化后差别最大的一句是哪一句?( A、他家来客了。-----他家客来了。B、他都问过谁?-----他谁都问过。 D、有你们看的书。-----书有你们看的。C、也只有他这样怕冷。----这样怕冷只有他。 五、将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归类。2 分 1、①名义 ( )和( ② 莫名其妙 ③不可名状④名落孙山())加点字意思相同。 ③虚度光阴2、①座无虚席 ② 不虚此行 ( )和()加点字意思相同。六、 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3 分 1.“刑、胖、旺、鼎”这四个字都是后鼻音。( )2. “这个理由很勉强,恐怕说服不了他。”和“他咬咬牙,又勉强走了几步”两个句子中“勉强” 一词的意思相同。(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引用了司马迁的名言论证了为人民服务要有 正确的生死观。( ) )4. “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一句是说能力最薄弱的就是他们了。( 5.“怖”和“瀑”的声母相同,“胖”和“旺”的韵母相同。( )6. 《灯光》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这 件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七、用“然”字组 6 个词,并能从中选出合适的词填在句中的括号里。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聆听着________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 (2) 我翘首远望西南方, _______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_______开始归林了。 (3)________地观看白鹭低飞的情景,可以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件乐事。 (4)传说乾隆皇帝南巡到太湖的东山,也被碧螺春茶深深吸引住了,_____ 泼墨挥毫,写 下了“碧螺春”三字。 (5)_______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斓珊处. 。 积累运用(21 分) 一、积累与运用 1、“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破折号的用法是 ________________。 2、“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的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一句中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按要求写句子。(4 分) (1)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 漠平添了几分韵味。(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这样做怎么能行呢?我不是跟你说过多次了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人民的幸福,革命先辈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我看您并不是想交付十五座城。”(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 清泉,就____________;如果你是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一天就读了一本书”这句话有歧义。请根据你的理解续写语句,使两种意思明确化。 (1) 他一天就读了一本书, __________。 (2) 他一天就读了一本书, 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 分 (1)“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成长。”一句中,就桃 花心木而言,“很少的养分”指________________,“巨大的能量”指__________________。 就人而言,指在生活的不确定中能锻炼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种 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法。 (2)“邯郸学步”这一成语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文中,两小(3)《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_______,列子又名儿辩斗时,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所以,我们分析事物 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我们要学习两小儿 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和孔子__________ 的美好品质。 阅读理解(18 分) (一)有益的微生物 提起微生物,人们就会联想到细菌, ① 联想到诸如霍乱、瘟疫、肺结核、痢疾、肠炎等 传染病, ② 对它产生厌恶感。但是我们不应忘记那些帮助我们制造面包、酒类、药品等 的酶菌。 在大自然里,存在着数不清的微生物,既存在着有害于人的微生物,也存在着有益于人的微生物。 假如我们用抗菌素把它们统统消灭,那会引起严重的___ (A. 问题 B. 结 果 C.后果) 有人估计过,在只有一平方厘米面积的皮肤上,生存着十万个微生物。从生态学上说,如 果没有这些微生物,皮肤将失去活力。我们肠、胃里的微生物,也多得不可胜数。如果没 有它们,我们的生命就会终结。至于在工业、农业、化学、方面,微生物都在默默无闻地 为人类造福。地球上有着成千上万种细菌,科学家们从中挑选出对人类有用的细菌,使它 们充当人类的“生物奴隶”。 1.“对它产生厌恶感”中的“它”指代( ) A.微生物 B.细菌 C.霍乱等传染病 ①____ ②____2.选择“从而”或“进而”填入文中①②两处。3.从文中括号内选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在第二段空格内。你选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只有一平方厘米面积的皮肤上”一句中,“只有”一词删去不好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末将某些细菌称为“生物奴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运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 (二)真正的财富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是唯一没有汽车的人家。…… 几个星期后,一辆崭新的别克牌汽车在大街上那家最大的百货店橱窗里展出了。这辆车 已定在今夜以抽彩的方式 kuì zèng 给得奖者。不管我有多么想入非非,也从来没有想到 过幸运女神会厚待我们这个在城里唯一没有汽车的人家。当扩音器里大声叫着我父亲的名 字,明白无误地表示这辆彩车已属我们家所有时,我简直还不相信这是事实。 父亲开着车缓缓驶过拥挤的人群,我几次想跳上车去,同父亲一起享受这幸福的时刻, 却都被父亲赶开了。最后一次,父亲甚至向我咆哮:“滚开,别呆在这里,让我清静清静!” 我无法理解父亲的感情。当我回家后__________地向母亲叙述时,母亲却似乎非常理解父 亲, 她安慰我说: “不要烦恼, 你父亲正在思考一个道德问题, 我们等待他找到适当的答案。 ” “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汽车根本不属于我们,这就是 问题的关键。”母亲回答我。我歇斯底里大叫:“哪有这样的事?汽车中彩明明是扩音器里宣 布的。” “过来, 孩子。 ”母亲温柔地说。 桌上的台灯下放着两张彩票存根, 上面的号码是 348 和 349, 中彩号码是 348。“你看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吗?”母亲问。 我看了好几遍,终于看到彩票的角落上用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这 K 字代表凯特立克。” 母亲说。“吉米?凯特立克,爸爸交易所的老板?”我有些不解。 “对。”母亲把事情一五一十跟我讲了。 当初父亲对吉米说,他买彩券的时候可以代吉米买一张,吉米咕哝说:“为什么不可以呢!” 老板说完就去干自己的事了,过后可能再也没有想到过这事。348 那张是给凯特立克买的。 现在可以看得出来那 K 字是用大拇指轻轻擦过的。 不久,我们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又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显然电话是打给凯特立克的。 第二天下午,凯特立克的两个司机来我们这儿,把别克牌汽车开走了。 直到我成年之后,我才有了一辆汽车。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母亲常说的那句格言“一个人有 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具有了新的含义。回顾以往的岁月,我现在才明白,父亲打电 话的时候是我们家最富的时候。 (1)根据文中拼音“kuì zèng”写出词语 (2)文中加点词“歇斯底里”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3)文中两次提到“我家”是“城里唯一没有汽车的人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 4 自然段画线句中的“道德问题”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词填空:在文中第 4 自然段中横线上的空白处应该填( A.气愤 B.委屈 C.烦恼 )。 。(6)第 9 自然段中“那 K 字是用大拇指轻轻擦过的”与上文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相照应,由此说明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母亲常说的那句格言?一个人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具有了新的含义”中“新的含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什么说“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们家最富的时候”___________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 四 4 C 七、1 轰然 阅读理解 (一)4 “只有”强调了皮肤面积之小,从而也突出了微生物数量之多,去掉之后则表达不出这 样的意义。 5 本文说明的是有益于人类的微生物,称之为“生物奴隶”当然是因为某些细菌可以为人类 无条件利用,为人类造福。 (二)(5)B (3)强调我们家很穷,突出了父亲诚实、正直、善良与无私的品质,从而突出了中心。 (5)B (6)“父亲”面临财富与道德选择时内心的矛盾斗争。 (7):“我”对母亲的格言有了新的理解是在“我”有了一辆汽车之后。如果说开始母亲的话 的意思是:一个人有骨气本身就是一笔财富;而这时,“我”已经拥有了汽车,这告诉人们, 一个人有了骨气,就能够努力奋斗,通过努力奋斗就可以获得汽车之类的物质财富。 (8)父亲的“富有”指的是:良知战胜了邪念,精神债务消除;母亲的“富有”指的是:对丈 夫消除邪念和儿子逐渐明理的心理上的满足;“我”的“富有”指的是:逐渐了解做人的真谛, 成为具有健康心理的精神富有者。 2 忽然 果然 3 悠然 4 欣然 5 蓦然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 (一)字音游戏(6 分) 1、看拼音,我能规范地写出相应的汉字。(2 分) Yù jùn téng huī 春( )抵( ) ( )工 ( )写2、我能用横线画出下列句子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2 分) ( 1 )武术擂(léi lèi )台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双方的拉拉队毫不示弱,拼着劲儿擂 (léi lèi)鼓呐喊。 (2)躲在屏(bǐng pí ng)风后面的她,屏(bǐng pí ng)住呼吸,惟恐被同伴发现。 3、 用横线画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2 分) 廉颇说他功无不克,战无不胜,蔺相如没有什么能奈。( )( ) (二)词语大本营(10 分) 1、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分类。(6 分) 千( )一发 精兵( )政 千山一( ) 自( )自受 应接不( ) 罪( )祸首 盛气( )人 ( )辕北辙 含赞美意思的词语: 含批评意思的词语: 2、我还能写出形容很专心的四字词语:(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2 分) 祝愿 心愿 (1)这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 )。 ) )(2 分)(2)世纪宝鼎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的美好( (三)句子万花筒(5 分)1、在( )里用“√”或“×”判断下列句子表达是否正确。(2 分) (1)“《将相和》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插图都很精美。”这个句子表达上没有毛病。( ) (2)“元宵、端午、中秋、除夕”是按时间的顺序排列的。()2、请将左右两边相对应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并在横线上写一条课内外积累的关于节约 的名言警句。(本卷出现的除外)(3 分) 海纳百川 锲而不舍 大好春光看今朝 有容乃大 人情练达即文章 金石可镂风流人物数当代 世事洞明皆学问 (四)诗园采风(3 分)1、我能把诗句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2 分) (1) ,青春作伴好还乡。 。”选自 的《 》(2)“青山遮不住,2、我不仅积累,我还能恰当运用。(1 分) 春天的一个夜晚,一位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想起了家乡,于是吟起诗 来 (五)才情展示(6 分) 1、博古通今:盘古、女娲、夸父、后羿都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其中创造人类的是 ( )(2 分)。A 盘古 B 女娲 C 夸父 D 后羿2、亲情放送:据天气预报,明天将有寒流过境,我市平均气温会下降十度左右。如果你 此时要给住在市郊的奶奶打电话,你应该怎么说?请把要说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妙笔生花:学校的花池里有一块牌子,上边写着“禁止摘花踏草”,可是有人看了心里不 太舒服,你能不能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把警示语改一改,使大家变得乐意接受。试试 看,请你写下来。(2 分)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 分) 阅读大挑战之一: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片段,完成下面的练习。(12 分)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 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 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 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 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 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 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1 、 本 文 段 的 作 者 是 他 和 , 他 被 人 们 誉 为 “ 这两部作品。(4 分) ” 。 你 还 读 过2、通过阅读和理解,你发现,本文段中,小女孩的心情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起初,为擦 不擦火柴而 ( ) , 随后, 为火柴带来的温暖而 ( ) , 后来, 又为火柴的熄灭而 ( ) 。3、请就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提问并作答。(3 分) 问题: 回答: 4、“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 出了一根。”这句话让你体会到 。阅读大挑战之二:阅读短文《他要感谢那只手》,完成练习。(18 分) 他要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的前夕, 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 希望得到一些家境 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 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 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 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 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脏兮兮的。当然,她 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既有物质上的给予,也包括精神的支持,诸如得到了 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常常难以 估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喝酒”的“喝”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1 分)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 分) 无足挂齿( ) 估计( ) 贫穷( ) 推测( )3、这个文段主要写 4、请你认真阅读短文,提一个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写下来。(3 分) 问题: 解答: 5、女教师猜想这些孩子会画什么?为什么?6、道格拉斯画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画?(3 分)7、这篇充满人情味儿的小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 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不能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 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孔 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 成《论语》一书。《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 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4.理解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5.《学弈》全文: 学弈(yì )[1] 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 [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ó)[9]而射之。虽与 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 也。 注释: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 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指前一个人。 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1、俱:一起。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学弈》全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 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 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 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6、《两小儿辩日》全文: 两小儿辩日[16]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 (cāng) 沧凉凉[23], 及其日中如探汤[24],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25]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 注释: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17、辩斗:辩论,争论。 19、去:离。 20、日中:正午。 21、及:到 。 22、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23、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24、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25、决:判断。 26、汝:你。 27、知:通“智”。 18、以:认为。《两小儿辩日》全文翻译: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 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 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 匆匆 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 2.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 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5.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 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 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 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 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 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3 桃花心木 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 的成长。 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 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 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 知的坎坷、曲折、磨难。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 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 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 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 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6 北京的春节 1.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2.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 守岁。(2)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3)十五观花灯, 放鞭炮,吃元宵。 3.课文按时间顺序,对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 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4.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以时间为顺序,有详有略。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 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 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 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整篇文章显得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 亲的被害记在心里的感情。 2.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 (1)被捕前,李大钊同志坚持革命工作。 (2)被捕时,李大钊同志从容镇定。 (3)法庭上,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 (4)被害后,李大钊的妻儿悲伤的情形。 3.课文前后照应有多处 (1) 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 (2) ①1927 年 4 月 28 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 ②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 4 月 28 日。”…… 作用: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件事印象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3) ①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②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 4.理解句子 (1)那年春天,父亲夜里回来的很晚。每天早晨……出去了。 体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2)局势越来越严重……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李大钊同志把革命看的比生命重要,体现了他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的精神。 (3)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 表现了李大钊在敌人面前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的精神。 (4)在法庭上……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 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和“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李大钊遭受了苦刑;“平静”说明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 后依旧坚强;“慈祥”表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护。 (5)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充满信心,所以在极端困难、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不在 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屈服,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 们化悲伤为力量。 12 为人民服务 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于 1944 年 9 月 8 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议上所做的 演讲,是一篇议论文。 2.文章从三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1)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2)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3)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1.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他的作品还有:《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 姑娘》。本课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炉,是因为她十分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 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是因为她十分饥饿,渴望得到食物;最后擦燃整把火柴, 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是因为她想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飞走,远离寒冷、饥饿、痛苦。 3.文章之所以打动,是因为作家巧妙的表达方法: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 的现实交替出现。 4.写出下面两段话的理解。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离开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就只有寒冷、饥饿和 痛苦。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经”指的是火柴擦燃后的幻想。前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是 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后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这句话表达 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15 凡卡 1.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 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2.本文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凡卡的回忆和想象三部分穿插组成的,凡卡在信中通过吃 不饱,睡不好,挨打、受人欺负三方面写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 景:爷爷守夜的情景和过圣诞节的情景。 3.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是: (1)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 组成; (2)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3)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 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第 16 课《鲁滨孙漂流记》 的梗概部分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 写了“遇险岛上”、 “建 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让我们初步了解了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 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表现了鲁滨孙(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战胜了种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 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第 17 课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 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突出地表现了汤姆(敢 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 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 侧面烘托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回顾 拓展四 1、《日积月累》。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消灭他, 课就是打不败他。 ―― (美国) 海明威 《老 人与海》 六下语文课文复习资料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 《学弈》选自《孟子. 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 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注释 (1)字、词: 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 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 (2)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 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 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 治理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 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 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 不是进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第二课《匆匆》(散文) 1、背诵课文。 2、知识点: 《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 色》等。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 奈和惋惜。 3、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 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 表明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比喻句。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 时间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 然的双眼前过去。 排比句。作者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4、背诵《明日歌》。 5、有关珍惜时间的句子: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第三课《桃花心木》(写作特点:借物喻人) 1、背诵第 4、13、14 自然段。 2、句子的理解: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 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 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不确定,时多时少。作者桔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 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 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 克 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 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 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 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 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回顾. 拓展一》 1、 日积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师说》 《左传》 《墨子》 《传习录》 《文心雕龙》(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2、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第六课《北京的春节》 1、背诵第 7、11、12 自然段。 2、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 堂》、《正红旗下》等。老舍的语言风格: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 3、《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时间 自然段 风俗习惯 1――6 详略安排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吃糖;大扫除;购置年货 详写 详写 略写腊月初旬到年底 除夕 初一 初六 7家家灯火通宵,炮声不绝,吃团圆饭,守岁8――9 10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 略写 详写店铺开张;伙计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1――12 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略写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九 13春节结束,小孩上学,大人忙活 像这样详略得当地介绍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 北京的春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回顾. 拓展二》 1、日积月累 (1)《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 (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3、《元日》写的是除夕时的情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写的是中秋时的情景。我 国的传统佳节还有清明、端午、乞巧节等。描写我国传统佳节的诗句有:“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 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录) 1、背诵第 5、7、17、19、22 自然段。 2、《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的回忆,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 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式的险恶与处境 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 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文章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 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3、理解句子: (1)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问父亲许多幼稚可笑的问 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 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从这句话看出父亲平常非常慈祥,有耐心;而这一次却是不耐烦地,含糊地回答我,这是 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这件事并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对待亲人慈爱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 (2)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 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 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李大钊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的精神。 (3)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 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 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体现了 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4、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联系是: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使文章显得非常紧凑, 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 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议论文) 1、背诵全文。 2、《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本文的作 者是毛泽东,是为纪念张思德所作的演讲。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 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 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 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 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理解句子: (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 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文章开篇就点明主题。 整段话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 旨。我们的队伍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百分之百地为人民服务。完全的意 思:除了为人民服务,没有别的目的;彻底是贯彻到底的意思。 (2)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 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 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 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4、共几句?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 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 的办。 这段话共 3 句话。第一句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 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 再抓住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语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 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 为人民服务。 回顾. 拓展三 1、《囚歌》,作者:叶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2、《红岩》中的人物有:江姐、许云峰、华子良、小萝卜头…… 革命题材的小说 《铁道游击队》,作者刘知侠;《红日》,作者吴强;《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小 游击队员》,作者王愿坚;《赤色小子》,作者张品成。 第十四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1、背诵 1、2、3、5、6、7、9、10、11、12 自然段。 2、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 街头的故事。特点: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突出了小 女孩的悲惨命运。 《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也是安徒生的作品。 3、《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四次幻景。第一次 看到了温暖的大火炉,因为小女孩非常寒冷,她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看到了喷香的烤鹅, 因为小女孩非常饥饿,她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因为小女孩非常痛 苦,她渴望得到欢乐。第四次看到了慈祥的奶奶,因为小女孩非常孤独,她渴望得到疼爱。 4、理解句子: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再也不用忍受寒冷、饥饿和 痛苦了。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幸福”的含义? ) 前一个“幸福”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是小女孩 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 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 烈不满。 第十五课《凡卡》 1、背诵第 6、8、21 自然段。 2、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 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 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二是过圣诞节的情景。 本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第一,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 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第二, 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 方法。 回顾. 拓展四 1、《日积月累》。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 人)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消灭他, 课就是打不败他。 ―― (美国) 海明威 《老 人与海》 2、知识点: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凡卡》,英国作家笛福的《鲁 滨孙漂流记》,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的《汤姆. 索亚历险记》。 第十八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1、题目中的“百年”指的是永恒,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 人格精神永恒。 2、背诵 2、4、5、6 自然段。 3、理解句子: (1)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玛丽. 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 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 “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 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做出 贡献。 (2)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 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 块永远的里程碑。 这里的“变”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 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第二十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 背诵 1、2、6、7、8 自然段。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课文的主要观点,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 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课文举了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代表性事例:一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 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二是英国的著名化 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三 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 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3、理解句子: (1)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 样写的好处: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2)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锅问到底”形象表达 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 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 而这些只 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3)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 现真理。 “见微知著”的意思: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或问题的实质。这句话用“只 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 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回顾. 拓展五 1、《日积月累》 百炼成钢 发愤图强 坚持不懈 迎难而上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革故鼎新 标新立异 独出心裁 举一反三 实事求是 各抒己见 不耻下问 触类旁通 精益求精 古为今用 2、“舍本逐末”来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小学六年级毕业复习资料(句子、诗词部分) 一、句子部分 【复习要点】 1、知道什么是句子,从语气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类型。 2、扩句和缩句练习。 3、认识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5、进行句式变换练习。6、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 【知识平台】 (一)句子及其类型 1、认识什么是句子。 4、认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 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例如: 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 学习知识。认识句子对我们后面的修改病句、句式变换等很有帮助。 2、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如:我游览了长城。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祈使句: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如:油库重地,请 勿吸烟! 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如:我们的生活 多幸福啊! (二)改变句式 【备考点】 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达。表达样式不一样,语言效果也不一样。变换 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常见的有: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应考点】 一、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 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 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链接考题】 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变为被字句、把字句) (分析)变被字句时,主语与宾语调换位置后加“被”字,变“把”字句时,如果是“被” 字句,将主语与宾语的位置调换加“把”字,如果是陈述句则将“把”字放在宾语前,谓 语放在句子末尾。 (答案) 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把字句) 老人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了。(被字句) 二、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 题,表达某种感情。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 号;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 “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链接考题】 他是一个好人。 (分析)陈述句变反问句,加上“怎么”、“难道”、“什么”等,句末尾加上“吗”、 “呢”,句尾句号变为问号。该题是肯定的陈述句变为反问句,要加上一个否定词,表示 否定的意思;变为感叹句直接加上感叹词。 (答案)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 他真是一个好人啊! 三、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 【链接考题】 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变双重否定句) (分析)双重否定句的语气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变,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 “不??不”或“非??不可”等。 (答案)我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 四、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一是改变标点;二是改变人称代词;三是看 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须作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链接考题】 王亮说:“我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分析)该题是将直接叙述改为转述,那么直接将第一人称“我”变成第三人称“他”。 (答案) 王亮说,他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专项突破】 一、依照样子写句子。 例:这个书包是王强的。 这个书包怎能不是王强的呢? 谁也不能否认这个书包是王强的。 1、那辆自行车是小丽的。 2、这件漂亮的风衣是李萌的。 二、仿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 1:红红低着头对妈妈说:“我不要皮鞋穿了。” 红红低着头对妈妈说,她不要皮鞋穿了。 1、鲁迅给颜黎明的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老师告诉小明:“你去大队部找赵老师领《我们爱科学》。” 3、中队长对张铭说:“我去开会,你自己去参加比赛。” 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5、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6、蔺相如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例 2:下课了,老师叫我到办公室去。 下课了,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去。 下课了,我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 7、困难没有吓倒他。 8、凡卡将信放在邮筒里。 9、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撕破了网。 10、狼牙山五壮士引敌人上了绝路。 11、汹涌的洪水冲毁了古老的大堤。 三、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种子的力是世界上最大的。 3、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像海边上的浪花。 4、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人感到亲切、舒服。 5、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6、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7、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8、我的心哪,留在祖国的蓝天上。 9、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不能不帮助他。 【三】修改病句 【备考点】 内容和结构上有毛病的句子叫病句。常见的病句有: 成份残缺;搭配不当;重复罗嗦;语序颠倒;前后矛盾;用词不当;指代不明;分类不 当;不合事理;含糊不清等。 【应考点】 1、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 2、如果句子主干没有毛病,就检查辅助成份与主干搭配是否合适。 3、检查句子是否符合逻辑,语序是否合理,指代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等。 4、如果确有错误,就开始动笔修改。 【链接考题】 (1)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成份残缺,整个句子缺少了主动者,谁学习这一课?谁受到 了教育? (答案)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 使 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2)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和南京长江大桥等名胜古迹。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搭配不当。根据常识知道,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 (答案)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南京长江大桥和秦始皇兵马俑等名胜古迹。 (3)秋天的北京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语序不合理。“秋天”和“北京”两个词没有按要求表达的 意思排列,使意思表达不清楚。 (答案)秋天的北京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4)全班同学都到齐了,只有王娟同学没有到。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前后自相矛盾, “全班同学”中包括王娟同学。既然都到了, 怎么王娟同学没有到呢? (答案)全班同学除了王娟没到之外,其余的都到齐了。 (5)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许多外国游客都不住地赞叹不已。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重复罗嗦,“不住”就是不停的意思,而“赞叹不已”是不 停地称赞。 (答案)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许多外国游客都不住地赞叹不已。 (6)一进花园,我就闻到一阵阵清香和悦耳的鸟叫声。 (分析)这个句子存在不合事理的现象,怎么能闻到声音呢? (答案)一进花园, 我就闻到一阵阵清听到香和悦耳的鸟叫声。附:常用病句修改符号 1、删除符号: 、 。如:提高产品产量、质量。 2、增补符号: 或 、 加如:一定要中强安全教育。 3、保留符号: 、如: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4、对调符号: 如:认真总经验结。 5、改换符号: 。漂亮 。如:我有一件美丽的衣服。 【专项突破】 修改下列病句,在括号里注明病因。(在原句上修改) 1、多次反复教育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小儿辩日怎么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