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蒋巷的能在蒋巷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3000吗

蒋巷村的生态园_百度知道
蒋巷村的生态园
我有更好的答案
稻穗沉甸,丰收的欣悦之娱使农民伯伯们笑逐颜开。蒋巷村拥有三星级宾馆及充满农家乐趣的度假村各一处,草鸡觅食,呈现出生态农村的和谐之美,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刺激而又精彩.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a.hiphotos.hiphotos.baidu.com/zhidao/pic/item/dbb44aed2e738bd4abaf75d2a68b87d、绿草使你感受到空气是清新的、群鹿迎客、鸵鸟散步已建成动物观赏区、展览区、采摘区、游乐区、学生社会实践区等、夏。动物观赏区内,白鸽卧巢,万绿丛中,怡然品茗、批杷、李子和各类蔬菜,不同的区域和果树、挂果小树、奇石怪岩、秋.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cfdd42a5f5c09ad330b778d/dbb44aed2e738bd4abaf75d2a68b87d.jpg" esrc="http://a.hiphotos,令人赞不绝口的红花绿草。展览区内,我们可以踩水车,推碾子,辨五谷,识古灶,看农具,体会传统农民一天劳作的辛勤,感受传统农业的乐趣,恍然置身于男耕女织、牧童笛声的年代;映入眼帘的是做工精致.baidu!千亩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与果树构成了一幅协调和谐的大自然生态景观!学生社会实践区内、老树根雕,感受艺术的博大精神和无穷魅力、水上漫步等,乘画舫听丝竹悦耳,蓝天,层出不穷,如射击、飞镖。游乐区内,放眼而去://a:秧苗青绿,蛙声轻脆,就在蒋巷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a href="http,学生参与的节目丰富多彩;金黄一片,一望无际,餐厅二处,可以为客人在休闲商务,垂柳倚岸,悠然垂钓,享受生态绿色,追寻返璞归真。漫步竹亭长廊赏景,划小船于碧波之中.baidu、碧水、红花、会务接待、餐饮和住宿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微风吹过,分外凉爽,碧波之上,尽情泛舟、油桃、葡萄、冬”四景,同时显现了“万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的意境、车模拼装、陶艺制作,散养草鸡,三两成群,形成了“春!采摘区内,遍布大雪枣、杨梅、猕猴飞窜,家鹅高吭,拥抱大自然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蒋巷村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蒋巷村,江南水乡一颗璀璨明珠,位于江苏省常熟市的东南,紧邻沙家浜红色旅游风景区,处于苏嘉杭、沿江、苏州绕城等高速公路的环抱之中,3分钟可上高速公路,204国道、锡太一级公路交叉经过镇区,旅游交通条件十分便捷。2017年12月,荣获2017名村影响力排行榜300佳。[1]
蒋巷村村镇简介
年前,这个村子是江苏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2010年),186户村民家家都有一幢花园,另外还有150套公寓供村里老年人免费入住,村民家中的、数字电视、有线、气化灶具、卫生洁具等安装建设均由集体投资,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超过50%。这就是江苏省蒋巷村。
蒋巷村位于常、昆、太三市交界的阳澄水网地区的沙家浜水乡,东濒上海、南临、西接、北依常熟。全村186户,800多人,村辖面积约3平方公里。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十佳小康建设、国家级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卫生村、百佳生态村、循环经济示范村、示范村、人居环境范例奖。
蒋巷村发展状况
蒋巷村位于常、昆、太三市交界的阳澄水网地区的沙家浜水乡。全村186户,800多人,村辖面积3平方。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全国敬老模范村、、江苏省文明村标兵、卫生村、百佳生态村、循环经济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三星级示范村、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时称“你这个村叫做全面发展,农业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民富裕。”同年11月,副主席视察时被树木成林、草绿花红、稻谷飘香的景色深深吸引:“多好的地方啊,这就是现代化新农村。”2006年11月,全国政协主席和副主席视察了蒋巷,高度赞扬常书记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热爱农民。2007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委员长李鹏视察蒋巷村时称赞蒋巷村民真幸福!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视察,对蒋巷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非常赞赏。日中宣部部长为蒋巷村题词“幸福新家园、和谐文明村”。
40多年前的蒋巷村,还是一个“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穷土恶水、流行而且偏僻闭塞的苦地方,河沟坑洼、土地破碎,绝大多数住泥墙草房。党的十六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乡镇企业家、全国“创业之星”、村党委书记同志怀着“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的信念,下定“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决心、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团结拼搏、务实创新、艰苦奋斗、敬业奉献,带领党员干部、村民群众沿着“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科学发展新思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现强村富民、共同富裕;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上人、自然与环境和谐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坚持经济建设中心,巩固,发展主体工业,扶持民营经济,吸引外资,扩大联营,促进主体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步伐,村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显著提高。2010年全村经济总产值12亿元,主体工业产值销售超过10亿元,持续10年超过2万美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2.2万元(不包括集体福利和别墅房补贴)。人均社区股份制分红5000元。
1000多亩、机械化耕作、、生态化种植的无公害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全面实施“储粮于田”的低碳工程,确保粮油产量质量安全。建设生态种养园,扶持养殖专业大户,全面发展多种经营。以蒋巷生态园为基地,以社会主义为定位,以全国文明村、等集体荣誉和常德盛书记个人声誉为依托,投资建设村史展览馆、江南农家民俗馆、农艺馆、蒋巷图书馆、青少年科普馆、实践基地中心大楼、农耕实践区域等景区景点,增建三星级蒋巷宾馆、度假村、钓鱼台、采摘区、游乐区、动物观赏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彩弹射击场以及商业贸易、停车等旅游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发展新农村建设考察游、生态田园观光游、农家生活乐趣游、体验游、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游。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
村级龙头企业——江苏常盛集团(下属四家股份制公司),1997年被批准为省级企业集团,同年跻身全国乡镇企业集团行列。2003年就评为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并列入江苏省先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常盛”商标为省著名商标。轻、重钢构件及轻质建材系列产品,连年被评为江苏省同行业唯一的名牌产品,连年获上海钢结构建筑工程“金钢奖”。2007年部分钢结构件参与奥运场馆建设。并开发了风电设备生产。
全村围绕实现“两个率先”,实践“三个代表”,建设“四个文明”的目标,着力打造“四园一基地”(蒋巷生态园,村民新家园、常盛工业园、农民蔬菜园和无公害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实践农村集镇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社会化和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田向能手集中的总体要求。建设独具水乡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186幢别墅和150套老年公寓组成村民新家园,被省建设厅评为“江苏省村镇文明住宅小区”。已建成的文化体育、娱乐休闲、医疗服务、各类人群活动场所以及农民乐园、文化中心广场、农民剧场、影视厅、文广中心、荷塘长廊、生活污水处理站,小型、秸秆气化站、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等为村民新家园的配套设施。全村建有员工公寓楼、职工宿舍楼、常盛酒家、俱乐部等。村民家庭的电话、数字电视、有线广播、气化灶具、、卫生洁具、小水井等安装建设均由集体投资,26公里村级公路主干道全部黑色化、林网化,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超过50%,实现了“学校像花园、工厂像公园、村前宅后像果园、公墓像陵园,全村像个天然大公园”的总体目标。社会稳定和谐、村民安居乐业。老年人按“老”取酬,每月享有300--1000元养老金,并统一提供优质粮食。
蒋巷村以为指导,以中央首长、各级领导的视察为动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创新发展新思路,千方百计巩固提高社会主义优越性,千方百计调动发挥村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实现“绿色蒋巷、优美蒋巷、整洁蒋巷、和谐蒋巷、幸福蒋巷”,为全村三业产值持续增长,村民人均收入和员工收入稳步提高,创建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5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而努力。
蒋巷村发展思路
村党委书记怀着“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的信念,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党员干部、村民员工,团结拼搏、务实创新、艰苦奋斗、敬业奉献,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现强村富民、共同富裕;日总理视察时称“你这个村叫做全面发展,农业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民富裕。”同年
常德盛和农技人员在蒋巷生态园察看葡萄收成
11月21日副主席视察时被树木成林、草绿花红、稻谷飘香的景色深深吸引:“多好的地方啊,这就是现代化。”日全国政协主席视察时高兴地说“这里真好,我不想走了”。
蒋巷村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中央首长的视察为动力,坚持“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创新发展新思路,为实现全村三业产值持续增长,村民人均收入和员工收入稳步提高,为常熟市委确定的“五大主体战略”新目标作出新贡献。民富村美风气好,和谐文明上水平,天蓝地更清,粮丰花香瓜果甜。
蒋巷村低碳发展
上海世博会首创,成为打造低碳发展的典范,而在距离不到一百公里的江苏常熟蒋巷村,早在低碳理念成为现代人共识前,这里就已经“无意识”的以低碳理念发展了数十年,打造出了一座世博园外的低碳农民家园。
蒋巷村地处常熟、昆山、三市交界的水网地带,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走进蒋巷村,放眼望去是一片片碧绿的水稻田、一条条整齐的、一个个清澈的池塘、一座座农家的别墅,还有一只只飞来的白鹭、一群群散养的鸡鸭为安静的村庄增添了动感。 风能、水能、电能、太阳能……具有的低碳元素,在这里都能找到它的影子。走进村口,“低碳蒋巷村”的大幅标语吸引世博游客的眼球。[2]
蒋巷村龙头企业
富裕的蒋巷村
体经济龙头企业-------江苏常盛集团(下属四家股份制公司),1997年被批准为省级企业集团,同年跻身全国乡镇企业集团行列。2003年11月被评为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江苏省先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免检企业,“常盛”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轻、重钢构件及轻质建材系列产品,连年被评为江苏省同行业唯一的名牌产品,连年获上海钢结构建筑工程“金钢奖”。 2006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2亿元,主体工业产值11.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6万元(不包括和别墅房补贴),持续超过2万美元。
蒋巷村旧村面貌
40年前的蒋巷村,还是一个“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穷土恶水、血吸虫流行而且偏僻闭塞的苦地方,河沟坑洼、土地破碎,村民绝大多数住泥墙草房。好年景时,高产麦仅百来斤;遇到小荒年,稻麦种子收不回,农民靠天吃饭,盼望着好年景,可它迟迟不
蒋巷村的农民别墅
到,民谣唱“蒋巷泽坞锅底塘,十年九涝一旱荒,泥垛墙、茅草房,树皮草根拌青糠。”当时这里的人口都来自5个省26个县,90%的村民患血吸虫病。男男女女面黄肌瘦,四肢无力“一把锄头三斤铁,拿在手里总想歇”,家家户户被穷困病魔压得抬不起头来┅┅可惜,四十多年前蒋巷村的旧貌已不复存在,在村里。我们见到仅留的一座老桥,久为尘封。它是历史的见证,至今仍发挥着警示后人的作用。
蒋巷村所获荣誉
蒋巷村是“全国文明村”、“全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小康建设十佳红旗单位”、“全国示范点”等。2004年、2006年,温家宝总理、副主席和主席先后来村视察,都给予高度评价和赞扬。现已推出“新农村考察游”、“学生教育游”、“农家乐趣味游”、“田园风光游”、“休闲生态游”等五大旅游产品。
蒋巷村新农村建设
全村围绕实践“三个代表”,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着力打造“
蒋巷村科普馆
四园一基地”(生态种养园,村民新家园、常盛工业园、村民蔬菜园和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建设独具水乡特色的,186幢别墅和100套老年公寓组成村民新家园,被省建设厅评为“江苏省村镇文明住宅小区”。 老年人按“老”取酬,每月享有200--500元养老金,并统一提供优质粮食。
已建成的文化体育、娱乐休闲、医疗服务、各类人群活动场所以及农民乐园、绿化广场、荷塘长廊、苏州市农村第一家站等为村民新家园的配套设施,村民家庭的电话、有线电视、有线广播、气化灶具、、卫生洁具、小水井等安装建设均由集体投资,26公里村级公路主干道全部水泥化,覆盖超过50%,实现了“学校像花园、工厂像公园、村前宅后像果园、公墓像陵园,全村像个天然大公园”的总体目标。社会稳定和谐、村民安居乐业。坚持科学发展,走上了人、自然与环境和谐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
蒋巷村工业园
厂房错落有致,绿化遍地,厂容整洁,生产文明。2005年集团产值达到10.5亿元!
蒋巷村村史展览
这里既有六、七十年代蒋巷村穷土恶水、荒凉偏僻的难忘回
忆;又有八、九十年代全村村民大搞工业,努力奋斗的艰辛历程;还有经过拼搏进取,蒋巷村所取得不计其数的荣誉和成果的成功展示;更有对蒋巷村美好蓝图的激情描绘。
蒋巷村村民菜园
菜园是蒋巷村民的“自留地”,春风拂面,暖阳熙人,菜花飘香,绿色满园。
蒋巷村村民新家
免费入住的内整齐、有序、干净、卫生,竹林通幽,小桥流水,鸟语花香,这里是老人的憩园。农民新村则采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法,房型精致,依水而建,绿草盈盈,桂树花开,蜜蜂飞舞,蝴蝶追逐,一派江南富庶新农村的水乡恬静。
蒋巷村生态园
已建成动物观赏区、展览区、采摘区、游乐区、学生社会实践区等。动物观赏区内,卧巢、群鹿迎客、散步、猕猴飞窜,高吭,觅食,呈现出的和谐之美。展览区内,我们可以踩水车,推碾子,辨五谷,识古灶,看农具,体会传统农民一天劳作的辛勤,感受传统农业的乐趣,恍然置身于男耕女织、牧童笛声的年代;映入眼帘的是做工精致,令人赞不绝口的红花绿草、挂果小树、奇石怪岩、老树根雕,感受艺术的博大精神和无穷魅力。游乐区内,放眼而去,碧波之上,尽情泛舟,万绿丛中,怡然品茗,垂柳倚岸,悠然垂钓!采摘区内,遍布大雪枣、、、、批杷、李子和各类蔬菜,不同的区域和果树,形成了“春、夏、秋、冬”四景,同时显现了“放、稻谷香、岸柳成行”的意境,散养草鸡,三两成群,与果树构成了一幅协调和谐的大自然生态景观!学生社会实践区内,学生参与的节目丰富多彩,层出不穷,如射击、飞镖、车模拼装、陶艺制作、水上漫步等,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刺激而又精彩!
千亩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秧苗青绿,
蛙声轻脆,微风吹过,分外凉爽;金黄一片,一望无际,稻穗沉甸,丰收的欣悦之娱使农民伯伯们笑逐颜开。
蒋巷村拥有及充满农家乐趣的度假村各一处,餐厅二处,可以为客人在休闲商务、会务接待、餐饮和住宿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漫步竹亭长廊赏景,划小船于碧波之中,乘画舫听丝竹悦耳,蓝天、碧水、红花、绿草使你感受到空气是清新的,拥抱大自然,享受生态绿色,追寻返璞归真,就在蒋巷村!
蒋巷村主要事迹
蒋巷村蒋巷实现“田园梦”
蒋巷村党组织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效”的目标,带领农民群众奋斗了40多年,终于在千亩良田上“谱写”出了今日蒋巷的“”,成为全国闻名的富裕村、。然而谁能想到,以前的蒋巷是一片“小雨水汪汪,大雨白茫茫”的低洼地,再加上肆虐,贫穷落后就可想而知了。村党组织书记常德盛第一个喊出了“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响亮口号,带领全体村民实施规模宏大、持之以恒的治水改土工程。这一工程历时20多年,累计投入劳动力6万余工,完成土石方50多万方,硬是用一根扁担两只筐,将1700亩低填高了1米多,建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宽敞的旱涝保收的吨粮田。以后,他们又通过放养绿萍增加田土肥力、等多种措施,蒋巷村粮食亩产稳居苏南地区前列,成为苏州地区农业生产的一面红旗,全国闻名的纳粮“大户”。
直到今天,蒋巷仍然是全省人均向国家出售粮食最多的行政村之一,是苏州最好的“”和农业上一面不倒的旗帜。尽管这里的工业年产值已经超过10个亿,但在这里看不到连片的工业厂房蚕食农田的景象,蒋巷的耕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居民新村全部竣工后,新增了复垦土地200多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蒋巷村实施“储粮于田”的沃土工程,通过拆除旧村巷、复垦复耕、配套建设现代化水利设施,对全村农田进行彻底改造,按生产需要调整了布局,建成了连片近千亩优质生态粮食生产基地,分别由本村16户种粮大户承包,实现了、、机械化耕作、生态化种植。49岁的村民王荣芬承包了40亩,还是个小承包户,一年的收入就在2万多元。
生态种养园,是和村党委一班人发展蒋巷农业的一个“创造”。蒋巷人有一个目标和心愿,“要把全村建成一个天然的大花园。”在村民们陆续搬进别墅区的时候,他们肯定不能把、鸡棚一起搬进去。于是,村里的党员干部和大伙儿一起合计出了建一个“生态种养园”的新思路。因地制宜种植蔬菜,栽培竹园、果园,养殖河塘鱼虾,形成、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蒋巷村经济发展了,工业企业壮大了,但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是生在农村的农民,他们通过,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村里规划竹园300亩、果园200亩、蔬菜50亩,生产出黄瓜等几十个品种的蔬菜瓜果,改造水塘建成100亩高标准鱼塘。村里的蔬菜和畜禽养殖可满足村办企业1000多人常年荤素食品的供应。生态种养园产生出三个效益:一是经济效益,每年这里多种经营的产出收益可观;二是社会效益,蒋巷村的老人可以在这里从事劳动,找到了自己的岗位,进而提高了个人的收入;三是生态效益,全村成了绿色生态的天然大公园。67岁的村民郑步友说:“我的老伴在生态园养养鸽子,我是村里的门卫。我去年个人收入达7000多元,老伴跟我差不多,老两口已经够用了。种种菜,活动活动筋骨,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蒋巷村蒋巷栽出“摇钱树”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蒋巷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一手抓农业高产高效,一手抓工业繁荣发家,实现了工农业齐头并进、比翼双飞的良好态势。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蒋巷村不再满足于农业“样板村”的现状,他们自筹资金,自寻门路,发展建材加工业。从白手起家、饱受挫折,到建起全国叫得响的常盛集团,和他的创业者与开拓者,完成了从到企业家的成功转换,蒋巷村也走上了工业富民的“财富拐点”。
10多年来,村党委书记常德盛和党员干部创办的常盛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成为最大的轻、重钢结构及轻质建材企业。常盛集团下设四家股份制企业,主要产品涵盖钢结构、无纺设备和PVC管材等,工程遍及大江南北,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业务量和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数年之前,常盛集团跨出蒋巷,在镇工业园500亩的土地上,打下了常盛工业园第一根桩。如今,这里已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工业区,常盛集团旗下多个骨干企业在这里排兵布阵,造型新颖美观的全钢结构集团办公大楼已经成为当地方圆数十里的标志性建筑。常盛集团是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中国知名企业,“常盛”商标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钢结构工程建筑连续5年荣获上海钢结构建筑工程最高奖“金钢奖”。至2007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超过12亿元,其中主体工业销售11.7亿元。
蒋巷工业园的崛起和发展,为找到了出路,本村、外村和外地的劳动力,在这里汇聚。常盛集团优先录用本村劳动力, 1900多名外来劳动力也在这里找到了自食其力的“饭碗”,另有一批具有一技之长的“老外”,也同时在这里找到了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常盛集团已经成为蒋巷村农民最大的“”。蒋巷村在企业上班的村民,人均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
蒋巷村蒋巷创造“新天堂”
在农业起家、工业发家的基础上,蒋巷村党组织科学规划与设计“村民新家园”,精心打造农民“新天堂”。
要想让农民安居乐业,就必须为他们建设一个文明祥和的家园。蒋巷村党员干部请规划院专家拿出建设蒋巷别墅区方案,先后分两批建成186幢“小洋房”,每幢建筑面积达220多平方米,别墅区内绿化面积占50%以上,区内还设有幼儿园、小学、剧场、商贸街、医疗、活动中心和休闲健身广场等配套设施。全村186户村民全部搬进了电话、宽带、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的新村别墅。据村民介绍,造价近30万元的小别墅,他们只出了 12.8万元,其余的资金全部由村里补贴。村民们说,“我们还能拿到2万元的旧房拆迁补偿,所以差不多花费10万元,就能取得一幢别墅了。”蒋巷村旅游公司的员工邹雪年说,村里考虑到老年人住别墅的诸多不便,在别墅区前面专门建造了132套老年公寓,供村里的老人免费入住。宽敞的走廊加上星级宾馆式的室内配置,为老有所养提供了舒适的环境,让老年人享受到了晚年的幸福和改革发展的成果。
农业起家,蒋巷村解决了农民的温饱之忧;工业发家,蒋巷村创造了农民的富裕生活,如今的蒋巷人又把目光投向了农业生态旅游,村书记说,“蒋巷村还要靠旅游旺家。”随着农民新家园的建成,蒋巷村党员干部又在农民天堂里创新开发,将“农”字文章做得更大、更深、更优、更活、更加富有魅力。他们借助沙家浜及周边旅游风景区的辐射效应,积极开发绿色生态旅游产业,推出“新农村考察游”、“学生教育游”、“农家乐趣游”、“田园风光游”和“休闲生态游”等五大旅游项目。已经成为的蒋巷村占地约3000亩,旅游景点包含常盛工业园、农民新家园、村民蔬菜园、蒋巷生态园和千亩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等五大主要板块,以及江南农家民俗馆、农艺馆、综合科普馆、村史展览馆、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基地等附属参观游览区域。并建有蒋巷宾馆、渡假村、医疗站等配套服务设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青睐。自2004年至今,蒋巷生态观光园接待各地游客达20多万人次。
如今,蒋巷村着力打造的蒋巷工业园,生态种养园,农家蔬菜园,村民新家园和无公害优质粮油基地,先后建成的农民别墅和老年公寓房,以及医疗保健、商贸交通等服务设施,使村民的生活质量如芝麻开花,实现了“学校像花园、工厂像公园、村前宅后像果园,全村像个天然大公园”的总体目标。蒋巷村呈现出一派安居乐业、充满生机、活力与魅力的新景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到蒋巷村视察时,高兴地称赞蒋巷村“多好的地方啊!这就是现代化新农村。”
蒋巷村蒋巷高唱“幸福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让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就是要让“百姓得实惠,发展见实效”。在集体经济大发展的有利条件下,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福利待遇和幸福指数,促进利益和谐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让百姓从实实在在的人间天堂生活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阳光温暖。
走进蒋巷村,人们所见所闻,可以处处感受到蒋巷村民的幸福与快乐。186幢别墅和132套老年公寓组成村民新家园,现已经成为“江苏省村镇文明住宅小区”;老年人按“老”取酬,每月享有200到500元的,并统一提供优质粮食;已建成的文化、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场所,以及农民乐园、绿化广场、荷塘长廊、苏州市农村第一家生活污水处理站等,为村民新家园添置了良好的配套设施;村民家庭电话、有线电视、有线广播、气化灶具、、卫生洁具、等安装建设均由集体投资;26公里村级公路主干道全部硬化。
在“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发展思路下,全村农业、工业、服务业均得到很好的发展,全村300多名劳动力全部在本村实现就业。除了在企业就业的村民年收入超过2万元外,种粮户和养殖户人均收入1.8万元,从事道路清洁的中老年人年均收入也在万元左右,村里居家休闲的老人每年有24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养老金待遇。2007年,全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76万元(不包括集体福利和别墅房补贴),持续超2万美元。
在蒋巷,如果是一个在校学生,只要他品学兼优,就能够拿到奖学金;如果是考上了大学,除了奖学金,还有一笔更大的奖金;如果是年老体弱者,可以选择住进免费提供的老年公寓。为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村里还规定,凡和子女住在一起的老人,村里每年补助2000元,两位老人则能领到3000多元。年近七旬的蒋大爷生有三儿一女,子女成家立业后在城里买了房子,老两口眷恋蒋巷一方水土,搬进了老年公寓。老人高兴地说:“我和老伴吃住不愁,每年还有数千元的养老金,小日子过得比吃蜜糖还甜,我这辈子知足了。”
蒋巷村党旗引领奔小康
蒋巷村为什么会创造出农民乐园、人间天堂?共和国的总理温家宝视察蒋巷村时,对书记夸奖说,“你很能体会中央的精神”。温总理的精辟之言,一语道破了蒋巷科学发展的奥秘。蒋巷村之所以会创造出中国农村“天堂”乐园的奇迹,最关键、最重要、也是最根本之处,是靠党的旗帜引领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示范,靠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坚强保证,靠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科学规划与科学实施。
胸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坚定不移走,做到“村强、民富、特别是共富”,是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矢志不移的人生追求。在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同时,他始终把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放在首位,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在首位。有一个可贵的发展理念,“我就想让村民生活得更好一点”。40多年来,常德盛总是把村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大小事情样样都管,“有困难找常书记”,已经成为村民们的“口头禅”。
为了实现农村农业的科学发展,常德盛的体会是“办什么事都应该符合实际”。想当年,农业种植上曾经风行“双三制”,常德盛却坚决抵制,依然坚持种单季晚稻。凭着数十年的实践经验,他深知土壤需要透气、风化,一年种两熟水稻,让土壤长期浸在水中,只能破坏土质,并且会增加化肥、农药的成本费用。事实证明,常德盛是对的。常德盛说:“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身为共产党员,我最不忍心看到的就是村民过穷日子。蒋巷村富不起来,我心里就不踏实!” 40多年前,血气方刚的在就任的第一天就发誓说,“我要把蒋巷村建成真正的人间天堂。”
常德盛带着蒋巷人创造了数十亿元的财富,而当改制即将展开、企业发展又将跃上新台阶的时候,他却拒绝了几千万元的股份。常德盛坚持说“这份资产应该由蒋巷人共同享有。”这就是常德盛的“”——共产党人创造财富,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得更好些。”常德盛经常坦诚地告诉大家说:“我不是什么都不要,我创造的财富,要让农民长期得到实惠和安居乐业;我要村里的人都理解和支持我,都说共产党好。这是用几千万、几个亿的金钱也买不到、换不来的!”
蒋巷村党委书记和他的“一班人”,善于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渗透到创造农民乐园新天堂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在农民劳力与人才的使用上,他们做到扬长避短、量材录用,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副则副”的用人政策;在工、农业发展的关系处理上,做到发展以粮食为主的农业产业来“以农哺工”,然后又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以”,进而创新开拓产业;在经营方式上,均由传统的、粗放的经营型方式,变成现代的经营方式,最终形成省级和国家级的工业园区、鳞次栉比的别墅楼群区以及优化的生态旅游区与绿化林带区,织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现代农村新景观。如今的蒋巷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佳小康建设、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村、国家级农村现代化示范村。村书记也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并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乡镇企业家和全国“创业之星”。
在新的形势下,蒋巷村如何继续谋发展、奔小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表示,他们党员干部将继续带领广大村民群众,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引领的先锋示范作用,坚定不移地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定不移地走村强民富、共同富裕的道路,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察指示和鼓励为动力,继续坚持“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发展思路,为实现全村三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村民人均收入和员工收入稳步提高,为再创“民富村美风气好、和谐文明上水平、天蓝地更清、粮丰花香瓜果甜”,更优更美、又富又安的农民乐园新天堂,作出共产党人新的、更大的贡献。“我们已向村民承诺,到2010年,村民的年人均收入要突破2万元,其中15%来自旅游业。” 蒋巷,一个不到800人的村子,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齐心协力、同心同德,用智慧和汗水,实践科学发展,改变一穷二白的贫困面貌,每年创造出10多亿元的财富,构建出了具有新农村的一方乐土,他们为神州大地亿万农民致富奔小康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蒋巷村评价
蒋巷村“这就是现代化新农村”
蒋巷村全村800人,村辖面积约3平方公里。全村围绕实践“三个代表”,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着力打造“四园一基地”(生态种养园,村民新家园、常盛工业园、村民蔬菜园和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建设独具水乡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186幢别墅和100套老年公寓组成村民新家园,被省建设厅评为“江苏省村镇文明住宅小区”。 老年人按“老”取酬,每月享有200--500元养老金。,村民家庭的电话、有线电视、气化灶具、等安装建设均由集体投资,26公里村级公路主干道全部水泥化,覆盖超过50%,实现了“学校像花园、工厂像公园、村前宅后像果园、公墓像陵园,全村像个天然大公园”的总体目标。社会稳定和谐、村民安居乐业。
村主体经济龙头企业江苏常盛集团,1997年被批准为省级企业集团,同年跻身全国乡镇企业集团行列。2003年11月被评为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江苏省先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免检企业,“常盛”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轻、重钢构件及轻质建材系列产品,连年被评为江苏省同行业唯一的名牌产品,连年获上海钢结构建筑工程“金钢奖”。
2006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2亿元,主体工业产值11.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6万元(不包括集体福利和别墅房补贴),持续超过2万美元。
2004年11月,副主席视察蒋巷村时被这里的景色深深吸引,说到:“多好的地方啊,这就是现代化新农村。”
蒋巷村从农业起家到旅游旺家
“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富起来的蒋巷人并没有满足现有的成绩。2005年蒋巷村顺利通过了组织的考察,成为常熟市第一个。蒋巷村在村党委书记常德胜的带领下主动接受沙家浜红色旅游及周边旅游风景区的辐射,积极开发绿色生态旅游。3平方公里的蒋巷村被划分为常盛工业园、农民新家园、村民蔬菜园、蒋巷生态园和千亩五公害生产基地等五大主要板块,以及村史展览馆等附属参观游览区域。
漫步在广阔的生态园中,三两成群的小动物游走在古色古香的农具旁。放眼远处,采用现代化的设计的老年公寓和别墅群,房型精致,依水而建,环境优美呈现出一幅江南富庶新农村的恬静画面。有着新农村的现代化设施又很好的保留了农村原本的古色古香,特别是生态园里[3]
的展览馆,传统的农具原型,人物雕像总是能勾起老人们回想到他们曾经走过的那个年代,是个很好的怀旧场所。再加上蒋巷村离上海路程也不远,交通方便,自然成为了他们旅行社的首选之地。
发展中的蒋巷村依托着富裕的经济实力,勤劳肯干的村民,坚持着“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的信念,在方面开拓出新的成绩,不断创造着社会主义的辉煌。
蒋巷村新农村建设
全村围绕实践“三个代表”,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着力打造“蒋巷村科普馆 四园一基地”(生态种养园,村民新家园、常盛工业园、村民蔬菜园和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建设独具水乡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186幢别墅和100套老年公寓组成村民新家园,被省建设厅评为“江苏省村镇文明住宅小区”。 老年人按“老”取酬,每月享有200--500元养老金,并统一提供优质粮食。已建成的文化体育、娱乐休闲、医疗服务、各类人群活动场所以及农民乐园、绿化广场、荷塘长廊、苏州市农村第一家生活污水处理站等为村民新家园的配套设施,村民家庭的电话、有线电视、有线广播、气化灶具、、卫生洁具、小水井等安装建设均由集体投资,26公里村级公路主干道全部水泥化,覆盖超过50%,实现了“学校像花园、工厂像公园、村前宅后像果园、公墓像陵园,全村像个天然大公园”的总体目标。社会稳定和谐、村民安居乐业。坚持科学发展,走上了人、自然与环境和谐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
蒋巷村相关事件
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在4A级景区处理名单中,被严重警告。[4]
蒋巷村地理位置
常熟市蒋巷村
.华夏经纬网&#91;引用日期&#93;
.中国网 .&#91;引用日期&#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91;引用日期&#93;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信用社贷款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