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专题模块问题

2016年福建省高三单科质检化学答题情况汇报
&&2016年福建省高三单科质检化学答题情况汇报
&&&&&&古田一中胡嘉谋、所教班级:高三(13)班(实验班)&
一、I卷命题特点及答题情况。
I卷题目直白、陷阱不多、比较容易,尤其是1-10题纯属送分题,11-14题思维容量稍大些,有点陷阱,但不是难题。总体得分率较高。实验班平均得分39分。其中选择题1、3、4、7、8、9、10、11等8道题满分。但仍然有第2、5、6三题送分送不到家。第12、13、14题片面思维而错选。原因分析如下:
第2题:有机化学知识陌生,忽视乙醇制乙醛是氧化反应,错选A达7.5%;忽视蛋白质盐析是物理变化,错选C达12.5%;石油分馏可得汽油等混合烃,煤干馏可得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的煤焦油等有机知识遗忘。
第5题:选择试剂洗涤仪器,容易题,审题不认真,误认为残留物就是CuO,盐酸可洗,A正确不选。又由于不了解实验后仪器中的残留物,也没理解如何借助于物质的物性或化性去溶解残留物,造成近20%的学生误选B、C、D。
第6题:命题者给出化学诺贝尔获得者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与双氢青蒿素的结构信息,目的就是要求据此回答有关问题。但学生审题失误,名称与键线式结构未对应好,误选A达15%。这本来是一道很容易用排除法获取正确答案的选择题,限于高中必修2中有机化学的教学特点,师生都认为羧基、酯基中的碳氧双键不与氢气加成反应,事实上,一般的氢气加成是难以发生的,故用排除法先淘汰D而错选A。
第12题:这是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试题,既与稀硫酸反应又与NaOH溶液反应的常见物质有:Al、Al2O3、Al(OH)3、NaHCO3、(NH4)2S、氨基酸等,符合转化关系的有Al、Al2O3、Al(OH)3、NaHCO3、氨基酸等,显然,Y与Z之间无法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选项为C。思维不发散,只考虑两性物质,认为W只能是Al元素,忽略了W可能是氧元素或碳元素,则易错选A(占10%)。思维不全面,则误选B或D(占10%)。
第13题:这是考查表格数据处理能力的试题,此题设置的陷阱在于达平衡所需时间,学生误认为甲容器中达平衡时间为3.5分钟,时间长,速率小,即“先拐先平”,从而判断甲容器中的温度低,T1﹤T2,误选A(占15%)。殊不知,温度是平衡常数K的函数,K或平衡量是定量分析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甲、乙两容器投入量不同,甲是乙的两倍,容器体积甲也是乙的两倍,故起始浓度相同,但结果平衡量不同,甲中平衡时的H2浓度(1.6mol·L-1)﹥乙中平衡时的H2浓度(1.2mol·L-1),说明甲中温度高有利于吸热反应的平衡右移,T1﹥T2,选项A错。由乙容器各平衡浓度求K2=(1.22&0.6)/0.82=1.35,选项B为正确答案。由甲容器各平衡浓度求K1=(1.62&0.8)/0.42=12.8,K1﹥K2,亦可推出T1﹥T2。实际上,此题达平衡的时间还与气体与固体反应的接触面积有关,题设固态碳的量:甲是乙的2倍,但固态碳的表面积不一定是两倍关系,若甲容器中固态碳的表面积小于两倍关系,则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可能会大一点。为此,对于相互矛盾的因素同时影响一个相同平衡时,要注意分析其主要矛盾的影响。
第14题:这是考查图示信息处理能力的试题,此题设置的陷阱在于x、y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学生误认为PbCl2的溶解量既然相同,那么,对应的溶液中c(Pb2+)也相同,误选C(占20%)。实际上,读图、识图、用图是这类题的解题关键,图示中获取信息:当盐酸的浓度增加至1mol·L-1时,此时曲线下降,是由于盐酸浓度增大,c(Cl-)增大,使PbCl2(s)
Pb2+(aq)+2Cl-(aq)沉淀溶解平衡左移,c(Pb2+)减小,PbCl2的溶解量减小。当盐酸的浓度大于1mol·L-1时,此时曲线上升,是由于发生络合反应PbCl2+2HCl==H2[PbCl4],使溶液中的[PbCl4]2-浓度增大,PbCl2的溶解量增大,盐酸的浓度不断增大,反应不断进行,最后完全破坏了PbCl2的沉淀溶解平衡。所以,x、y两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的是Pb2+浓度与[PbCl4]2-浓度相等,选项C错,选项B为正确答案。
启示:单选题的强化训练方式要突出限时定量练习,在注重提高准确率的同时提高解题速率。当然,夯实基础,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基础知识、各类反应原理、基础实验知识等各重要常见考点的知识,理清知识间的相互干扰,辨别混淆知识,是准确答好单选题的关键。只有夯实基础,熟练掌握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才能轻松获取高分。
二、Ⅱ卷命题特点及答题情况。
Ⅱ卷命题注重效仿全国I卷命题思路,试题难度、灵活度明显加大,基础欠扎实的学生明显不适应。所教班级学生化学基础还行,这次省质检测试结果全班平均得分率71.8%。在网络评卷结束后,笔者对所教学生的答题卡进行再次评卷发现,学生在审题、答题、规范、细节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现结合命题特点分析有关错误原因。命题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有四点:
1.题型相似性。除了第16题侧重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各类化学用语规范书写以及电离平衡等知识外,其它三道均与高考题型的模式一样。第15题是有机背景的实验题,与全国I卷26题相似;第17题是化学反应原理的组合题,与全国I卷28题相似;第18题是化工流程题,与全国I卷27题相似。
启示:为各校高三师生提供了一次熟悉高考题型模拟训练的机会,同时也启迪高三化学教师要认真研究全国高考命题特点,增强师生复习应试的适应性。
2.答案开放性。如第15题(6)问的实验设计证明三氯乙酸的酸性比乙酸强;又如第16题(4)小题③问、第17题(2)小题③问、第18题(2)小题等3处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在不违背科学性的前提下多种写法均得分;再如第15题(4)小题、第17题(1)小题②问与③问、第18题(4)小题等4处简答,要点答到就得分。
启示:答案开放性不仅给学生增加了有效得分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大胆下手作答的机会,同时也启迪高三学生要借助于实战演练,不断积累答题经验,不断提高答题技巧与水平。
3.注重各种能力的考查。
(1)注重对思维能力的考查。
一是思维发散性的考查:如第16题较全面的考查了AB2型化合物的有关反应与性质,又如Ⅱ卷中每题均有一空两答的填空题,即1个填空有2个采分点,共有7处,包括书写离子方程式也要求一空两答。这类填空属于易失分题。
&&&&&&&例证:第15题(3)小题装置E吸收尾气的一空2个离子方程式,漏答其一占40%,错答率15%,个别错写Cl2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个别写入三氯乙酸与NaOH反应的有机方程式,纯属会而不全。第18题第(5)小题①问步骤Ⅲ中一定参加反应的阳离子的考查,漏答率高达75%,尤其是H+离子的漏答居多,说明学生不重视工艺流程题的整体流程分析或者是对后续解题时没有重新关注流程中的细节“酸性含铬废水”。由于少数学生细心考虑到加入的石灰乳中有大量Ca2+,从而答入Ca2+造成失分,这是命题者与教师均容易忽略的离子,既然步骤Ⅲ中加入的石灰乳中和了H+离子、沉淀了Fe3+、Cr3+,那么余下的Ca2+必然会与SO42-产生沉淀,这就说明了Ca2+一定参与了反应,而命题者给出的评分标准中全然不提Ca2+,有失严谨。另外5处简答(除卷尾最后一空外)与离子符号的填空得分率均较高。
二是思维灵活性的考查:Ⅱ卷中每题均有设置1或2个填空,由设问判断结果不是一步而成,需要拐一两个弯才能思维到位。如第15题过滤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第16题推测18电子阴离子的电子式需要结合后续题意进行思维变通分析得出结论。此小题①问阴离子的电子式错误率占27.5%,个别学生对阴离子误判断为Cl-、S22-等,少数写W的电子式等。②问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学生未注意到O22-发生的是歧化反应,错答成2mol的占25%。
第17题,当n(NH3)/n(NO)﹥1.0时,烟气中NO浓度反而增大的主要原因错答为压强增大,平衡逆移,或温度升高,平衡逆移,或n(NH3)/n(NO)增大,平衡逆移等,错误率高达62.5%。错因:此题答题不从平衡思想入手,而是另辟蹊径从NH3与O2反应上做文章,未发现这个定势思维的陷阱,易落入圈套。实际上题设已知中的方程式信息已给出答案。
第18题,分析用铁屑作还原剂净化含铬废水并提取Cr2O3产品中含铁量要尽可能低的条件控制,就必须灵活依据三种氢氧化物的溶度积进行分析,必须明白:只有使用过量的Fe且其氧化产物全为Fe2+,才能通过控制溶液的pH让Cr3+完全沉淀进行有效分离。否则,只要溶液中混入Fe3+就无法与Cr3+进行有效分离。此题测试结果满分率不到50%。除了漏答其一、错误考虑Fe被氧化为Fe3+外,更重要的是纠结:若用过量的铁还原Cr2O72-,又怕过量部分混入沉淀中,增加产品中铁杂质的含量;若用少量或适量的铁还原Cr2O72-,又怕铁的量不足无法将Cr2O72-全部还原或无法生成Fe2+,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与纯度。很多学生忽视了过量的铁屑可以在沉淀之前可通过过滤除去,故只答控制铁的用量,未答铁屑过量而失分。还有部分学生依据表中数据分析用定量思维控制溶液pH为≤3或4,造成失分,实际上,定量计算Cr3+完全沉淀的pH为≤5.6。
三是定量思维的考查:Ⅱ卷中每题均有设置1或2个填空进行定量计算,从测试结果分析化学计算仍然是个重要的薄弱点。第15题第(5)小题根据方程式定量计算产品的纯度,错误率达37.5%,错误之一是将总量的I2误为与HCOO-反应的I2,结果算为98.3%或9.83%等;错误之二是把过量的I2与S2O32-反应的1∶2关系误为1∶1计算,结果算为78.7%。第18题第(3)小题根据氢氧化铬的溶度积计算清液中Cr3+的浓度并换算为以mg·L-1为单位的浓度值,计算错误达30%,主要是指数计算差错或小数点差错算成3.276等、进退位差错31.76、四舍五入错31.7等、个别不知如何求算。
启示:高三化学复习要注意强化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训练,要培养思维的跳跃性,打破知识块的界限,对前后所复习知识进行对比复习,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各种渠道整合知识,从不同角度构建高效、科学、实用的知识网络,巩固提高主干知识灵活应用的水平。同时也启迪高三学生在复习中要注意强化准确寻找定量计算解题依据敢于解答简单计算,并强化化学计算准确性的规范训练。
(2)注重对图表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Ⅱ卷中总共涉及2表5图,I卷中也涉及1表10图,以图像、数据、图表为信息载体,这是对接《2016年化学考试大纲》中的能力考查要求,让学生对图像中的反应规律和数据变化中的化学规律作深层剖析,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来解决有关化学问题。尤其是第16题亚硫酸溶液中某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图、第17题电解吸收NOX后的吸收液的装置图、第18题溶液pH与c(Cr2O72-)的关系表等,这些图表数据信息处理能力要求较高,学生获取信息不到位,分析问题不到位,解决这些化学问题就容易失分。
如第16题第(4)小题②问不懂利用关系图分析会错误判断该微粒是SO32-
、HCO3-等,错误率占20%;而推测pKa1错误高达77.5%,没依据瞎猜填写4、5、8、7.18、9.09等各种数据,少数学生分析对了,但受提问中的“≈”影响误填2而失分。推断该微粒是HSO3-的关键在于图中信息的应用,可以发现物质的量分数为100%的点只能是HSO3-。因为曲线往左,pH下降,HSO3-与H+结合使体系中H2SO3增加,HSO3-减少;曲线往右,pH上升,HSO3-与OH-反应使体系中SO32-增加,HSO3-减少。若是SO32-或H2SO3等均不符合图示要求,若是HCO3-对应的pH应在碱性范围,且AB2的W气体为CO2也不符合第(4)小题题首要求的A、B是同主族元素。
又如第17题电解装置图的审题要点:一要借助于题干中电解液成分变化的信息分析,二要审清装置图进出口各是何物。吸收NOX后的吸收液成分是HNO2入口在装置图的左下方,显然,装置图右边的中间出口电解液成分为HNO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知,HNO2转化为HNO3是发生氧化,与a连接的石墨是阳极,b应连接电源负极,b误填正极的占15%。阳极反应式错写率达25%,主要错误是产物写成H2、用NOX作反应物写电极反应式、HNO3未拆成离子等。
再如第18题溶液pH与c(Cr2O72-)关系表的数据分析,如果学生没有抓住四种不同pH与c(Cr2O72-)的关系是在四次铁的相同投放量进行反应后测定的,就容易误认为铁与Cr2O72-反应后溶液在不同pH时的c(Cr2O72-)变化情况,错答为pH增大,OH-浓度增大,Cr(OH)3沉淀完全,所以,Cr2O72-基本转化为Cr3+。这种结论正确,理由不正确的答案占有45%。此题要回答的理由就是本题第(1)小题中的平衡应用。
启示:高三化学复习要训练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要通过典型试题的分析,对试题中展示的背景材料,尤其是对各类图示以及图像中的曲线、各种表格的数据以及试题中的已知条件等进行认真筛选有用信息,透过表观信息挖掘内涵及其本质,化直观形象的图示为抽象的化学概念、原理、反应规律等,用数据说话,结合题目的具体情景应用化学主干知识、学科思想、化学原理等回答有关问题。
(3)注重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Ⅱ卷中的第15题,考查氯气的制取、除杂、干燥、尾气吸收等,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如水浴加热、过滤原理等,均属于实验基本常识,但其中的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实验设计等均是实验能力考查的重点。I卷中也涉及有实验题如第3、5、7题,Ⅱ卷中第16题中的实验现象分析,第18题中的分离提纯等皆与实验联系紧密,说明解决化学问题常常离不开实验。第15题第(6)小题设计实验证明三氯乙酸的酸性比乙酸强,需要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学生不注意化学实验的规范性要求,就会忽视两种酸溶液等浓度的要求而失分,占20%,学生设计实验能力欠缺,就会用三氯乙酸与乙酸钠强制弱的反应原理来证实酸性强弱,殊不知该反应观察不到明显现象无法证明,失分率达15%。
启示:高三化学复习对于常考的实验知识,如物质的合成与制备、气体的纯化与收集、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分析、鉴定、推断等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不仅平时复习训练时要重视和不断强化,而且还要强化训练各类实验题的规范表达,做到要点化,条理清晰,表达规范,以防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精的不必要失分现象。
4.注重学科素养的测试。
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包括学科的知识水平、能力、思想水平和品质等,这里不作详细讨论。结合试卷特点重点提醒三个方面:
(1)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Ⅱ卷中要求用化学式、电子式、离子符号等重要化学用语表示物质组成或微粒的共有7处,分值为10分,另2处可用化学用语也可用物质名称表达,要求用各种方程式表示物质变化的共有5处,分值为12分,一定要用化学用语答题的占Ⅱ卷分值的近40%,说明化学用语规范使用的重要性,也说明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用化学工具解决问题的学科素养。测试结果问题十分严重,除了以上各题已做分析的化学用语外,还有:FeI2与足量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写成2Fe2++2I-+2Cl2==2Fe3++I2+4Cl-或2Fe2++Cl2==2Fe3+
+2Cl-,前者占37.5%,错因是未注意氯水“足量”,FeI2必须按1∶2组成参与离子反应;后者占12.5%,错因是审题审一半,快速得出W溶液中含有Fe2+,进而快速写出离子方程式。SeO2的水溶液被双氧水氧化的化学方程式错写为H2SO3+H2O2==H2SO4+H2O或用FeF2、SnBr2、CaF2、AsO2、BrO2、CaH2、MnO2等其它物质替代SeO2写方程式,错误率高达80%,成为全卷失分最高的试题。错因是第(4)小题较难,解到③问时,累了,火车脱轨了,不受A、B是同主族元素条件的束缚,开放性答题了。NaHSO3还原酸性含铬废水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率也达25%,错因是配平错、将HSO3-与Cr2O72-、CrO42-两种离子合并反应等。
(2)学科思想的灵活应用。整个试卷中涉及到许多学科思想,如守恒思想、平衡思想、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分类思想、物质转化思想、绿色化学思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思想、类比思想等,尤其是守恒思想、平衡思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思想等普遍渗透在解题过程中。例略。
(3)是严谨细致的答题习惯。正确答题的关键在于认真审题,审题的关键在于发现试题中的题眼(即关键字词)。全卷中审题必须关注的关键字词处处可见,稍有不慎,不是词不达意,就是解题出错,甚至答非所问。如结合学科特点的各种化学用语的审题、学科各种用量的审题、学科专有名词术语的审题、题设有效信息的审题等。例略。
启示:化学用语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有效工具,使用时,一个符号出错或不按要求答题,则不得分,这是高考评分的要求,非常严格。为此,复习过程中要经常训练用学科语言规范表达化学原理、化学反应过程、解决化学现象、表达实验结果等,化学用语规范使用到位,可以有效提高总分。学科思想是发现问题,质疑问题,变通思维解决化学问题的灵魂,许多试题常借助于学科思想解题,省时又省力,解题思路明确,答案一目了然,容易快准得分。为此,复习过程中要经常融学科思想与解题之中,学科思想灵活应用到位,可以有效脱离题海。培养严谨细致的答题习惯:仔细审题,耐心析题,细心答题,不断积累各类题型的答题方法与经验,严谨细致到位,习惯自然成,好习惯就是优秀。良好的习惯就是良好的学科素养,要努力做到全面培养。
一家之谈,有失偏颇,敬请交流。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教案
热点推荐::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教案
☆高考模拟☆
☆高考模拟☆
☆高考模拟☆
☆高考模拟☆
☆高考模拟☆
☆高考模拟☆
☆高考模拟☆
☆高考模拟☆
☆高考模拟☆
☆PPT 课件☆
☆专题训练☆
☆PPT 课件☆
☆PPT 课件☆
☆PPT 课件☆
☆PPT 课件☆
☆PPT 课件☆
☆PPT 课件☆
☆专题训练☆
☆PPT 课件☆
☆高考模拟☆
最新更新::
※高考模拟※
※高考模拟※
※高考模拟※
※高考模拟※
※高考模拟※
※高考模拟※
※高考模拟※
※高考模拟※
※高考模拟※
※高考模拟※
※高考模拟※
※高考模拟※
※高考模拟※
※高考模拟※
※高考模拟※
※高考模拟※
※PPT 课件※
※专题训练※
※PPT 课件※
※PPT 课件※
下载排行榜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教案高三化学复习中常见问题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三化学复习中常见问题分析
龙源创新数字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ID:7-4209278][精]学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酸碱中和滴定问题
当前位置:
[ID:7-4209278][精]学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酸碱中和滴定问题
30个学币 (或精品点2个)
同分类其他资源
资料简介:
例1、准确移取20.00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和SO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lO3和SO3为电解质B.25℃时,用醋酸溶液滴定等浓度NaOH溶液至pH=7,V(醋酸)<V(NaOH)C.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D.AgCl沉淀易转化成AgI沉淀且K(AgX)=c(Ag+)·c(X-),故K(AgI)<K(AgCl)
学案类型:二轮复习/专题资料
资料版本: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适用地区:全国
文件大小:746.07KB
所属汇编/书籍
下载与使用帮助
21世纪教育
中小学教师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三化学课本有几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