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般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的提拔是由单位里的正局级领导决定的吗?

467被浏览366,120分享邀请回答2253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bbs.tiexue.net/post2_2871193_1.html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一)国务院总理:一级;(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三)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四)部级副职,省级副职:四至五级;(五)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五至七级;(六)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六至八级;(七)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七至十级;(八)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九)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九至十二级;(十)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九至十三级;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副局级,如教育局副局长,乡镇副乡长,副镇长)(十一)科员:九至十四级;(十二)办事员:十至十五级。行政级别分为:国、部、司、处、科。平常大家所说的“县处级”、“科局级”是对等的级别。级别中是没有股级的,股级是介于副科级和科员之间的,是一种习惯的称呼。再说个简单版本的1级政治局常委(正国)2政治局委员和各副国级(副国级)3中央委员(低于副国级高于正部级)4正部级(未入选中央委员的正部级)5候补委员(高于副部低于正部)6省委常委7省部级8市委常委9地厅级10县委常委11县处级12正科13副科14公务员15事业单位科员16乡镇办事员30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请问一下机关事业单位的副处级提拔时有哪些规定?在年龄、任职年限方面应满足什么条件?谢谢!_百度知道
请问一下机关事业单位的副处级提拔时有哪些规定?在年龄、任职年限方面应满足什么条件?谢谢!
要是有相关媒体或者政府公告信息就好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如下规定:第六条 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做出实绩。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四)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五)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
(六)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集中正确意见,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还应当努力达到中央对高级干部提出的各项要求。
第七条 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应当具备下列资格:
(一)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二)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
(三)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在副职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由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在下级正职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四)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地(厅)、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五)应当经过党校、行政院校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五年内累计三个月以上的培训,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培训。
(六)身体健康。
(七)提任党的领导职务的,应当符合《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党龄要求。
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破格提拔程序另行规定。
《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有如下规定:第二十条 晋升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须具备下列任职年限条件:   (一)晋升巡视员职务,应当任厅局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巡视员五年以上;   (二)晋升副巡视员职务,应当任县处级正职领导职务或者调研员五年以上;   (三)晋升调研员职务,应当任县处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四年以上;   (四)晋升副调研员职务,应当任乡科级正职领导职务或者主任科员四年以上;   (五)晋升主任科员职务,应当任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主任科员三年以上;   (六)晋升副主任科员职务,应当任科员三年以上;   (七)晋升科员职务,应当任办事员三年以上。   晋升综合管理类以外其他职位类别非领导职务所需的任职年限条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根据上述规定,机关事业单位的副处级提拔除应具备规定的政治素质条件外,在年龄上没有限制,从理论上来讲,在60岁退休前都可以提拔,当然在实践中领导职务一般是不会的(非领导职务即副调研员、调研员在实践中不受限制,各地均有变相的规定),年龄一般过50岁副处级领导职务就不再考虑了,正处领导职务55岁也不再考虑。在任职年限上,要有5年以上工龄、2年基层工作经历,任副处级领导职务要担任正科级职务3年以上(含主任科员),正处级领导职务要任副处级领导职务2年以上。副调研员要担任主任科员或正科级职务4年以上,调研员要担任副调研员或副处领导职务4年以上。另外,事业单位是没有非领导职务的,不适用上述规定,上面讲的是行政机关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适用的。
采纳率:56%
来自团队:
件与资格   1、基本条件   报考人员应当具备《干部任用条例》第六条规定的6项基本条件。   2。   报名时需交一寸近期免冠彩色登记照2张及电子文档,并携带学历学位证书、任职文件、初审、登记,无违法违纪记录,取消该职位。每个报考者限填报1个职位。选拔职位经资格审查,报名合格人数不足10人的、上报工作。其他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直接到XX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XX公选办”)报名。   报名人员应如实填写《XX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报名表》(一式2份,可在XX人事考试网“下载中心”下载),由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审核盖章后,在规定时间内交XX公选办。   (5)具有XX市常住户口,身体健康。 报名办法和要求   区直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本单位符合公开选拔报名条件人员的报名。   (4)近3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合格)以上等次、基本资格 (1)现任正科级(含相当职级)职务1年以上或任副科级(含相当职级)职务4年以上。   (2)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放宽到38周岁以下;报考市实验学校副校长职位的,放宽到40周岁以下。   (3)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现在公务员干部选拔挺普遍的,有很多网站发布这样的信息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事业单位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第八轮机构改革大幕拉开:一场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第八轮机构改革大幕拉开
机构改革:一场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
“我们单位又要更名了,不过,这次更名与以往几次截然不同”,3月14日,看着在环保部门前合影留念的市民,环保部原核安全总工程师杨朝飞说。
此前一天,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国务委员王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包括环保部在内,国务院减少8个正部级机构、7个副部级机构。
昨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了这个方案。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八轮机构改革大幕拉开。
“改革力度远超预期”,杨朝飞说。13日以来,全国人大代表们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时也表示,这是一场超预期、全方位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环保部36年“三步曲”
起初,环境保护局只是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内设的一个局级单位。杨朝飞坦言,“以一个局级单位的身份很难去协调其他部委,想往国务院上报文件或向地方下发文件,有时在部里就被否定了,就觉得想干工作但施展不开,老受限制”。
1984年,杨朝飞调入国务院环境保护局工作,亲历了环保部数次机构改革。
“从1974年设立的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到即将成立的生态环境部,中国环保机构40多年里至少有过7次大变化”,杨朝飞说。
起初,环境保护局只是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内设的一个局级单位。杨朝飞坦言,“以一个局级单位的身份很难去协调其他部委,想往国务院上报文件或向地方下发文件,有时在部里就被否定了,就觉得想干工作但施展不开,老受限制”。
杨朝飞回忆,为了解决环保局地位太低的问题,1984年,国务院成立了一个协调机构——环境保护委员会,由副总理挂帅。1988年,环保局正式独立,升格成副部级的国家环境保护局,下设10个司。1998年,环保局再次升格,成为正部级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可是,环保总局并不属于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重大会议环保总局还是不能参加,“直到2008年环保部成立,成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才完全解决了环保部话语权的问题。”
环保部40余年来的变迁,只是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一个缩影。
“从环保部这个视角,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机构改革的脉络”,曾多次参与过改革外围论证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对新京报记者说。
此前,国务院分别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进行了七次机构改革,“基本上平均每5年就进行一次政府机构的调整。为什么这么频繁?因为1982年以来,我国一直处于激烈的经济社会深刻变革之中,每一次改革都是围绕当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汪玉凯认为,此前的七轮改革,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从1982年开始到1993年,机构改革围绕走出计划经济困局,开始探索市场经济中的政府架构;1998年到2003年,初步按照市场经济架构的要求,搭建起政府架构。2008年则开始探索大部制改革,2013年延续了大部制改革思路。
本轮改革则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展开的全面改革。
“板子该打谁,全都解决了”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在会议讨论中举例说明“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的弊端,“一只蛤蟆跳进水里,归农业部管,蹦到岸上就归林业局管”,“种牡丹归林业局管,改种芍药就得归农业部了,一个是草本、一个是木本”。
在杨朝飞看来,即将成立的生态环境部,是1982年以后,国家环保机构的第四次“更名”,“其实,叫更名并不确切,因为这一次并不只是名称的变化,生态环境部整合了7个部委的环保职责”。
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生态环境部整合了环保部的职责;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国土资源部的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职责;水利部的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职责;农业部的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职责;国家海洋局的海洋环境保护职责;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区环境保护职责。
“到底板子该打谁,全都解决了”,杨朝飞认为,上述改革方案,有望终结环保职能“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的局面,“环保职能碎片化,原来这个问题比较突出”,以水污染为例,企业排的污水,在岸上环保部门管,到了河里归水利部门管,可能在岸上时,水质还是达标的,但流到河里就不达标了,而各部门自说自话,不能真实反映污染状况。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在会议讨论中也举例说明“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的弊端,“一只蛤蟆跳进水里,归农业部管,蹦到岸上就归林业局管”,“种牡丹归林业局管,改种芍药就得归农业部了,一个是草本、一个是木本”。他说,有时候几个部门开会,还没讲完大家就“打起来了”,互相质问“你的手怎么伸到我部门来了?”
改革方案不回避利益调整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认为,仅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看,体现出不回避权力和利益调整的特点,重塑新的利益格局,“从根上解决了过去职能交叉、重叠等痼疾,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深远”。
“早在1988年,机构改革就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目标,到现在30年了,可见转变职能有多难”,汪玉凯对新京报记者说,此前各轮改革特别是2008年以后的大部制改革,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就是政府部门职能交叉、重叠,“但是机构改革相当于刀刃向内,给自己开刀,改革难度可以想象,所以之前的改革,遭遇过机构膨胀、有些部门机构"反复"等问题”。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参与了2008年的大部制改革方案的设计,并对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进行了前期调研,提出课题报告。据他回忆,2008年那次改革之前,专家已经提出组建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方案,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等职能整合起来。
“猪肉没卖之前是一个部门管,上市是另一个部门管,到餐桌上又是一个部门来管。实际上管理是重复的,资源也浪费了。”当时,沈荣华与课题组在广东、江苏等地调研时发现,很多地方已经率先试点成立了市场监管局,运行得还很不错。
那时改革的原则是成熟的先行,而整合市场监管还没有到非常迫切的程度。“当时问题比较突出的是食品药品监督,社会反应强烈,于是先对这部分进行了改革,2013年成立正部级的食药监总局。”
沈荣华认为,此前的各轮改革,是认识和把握机构改革规律的一个过程,经过不断探索,如今“下决心解决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仅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看,体现出不回避权力和利益调整的特点,重塑新的利益格局,“从根上解决了过去职能交叉、重叠等痼疾,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深远”。
他分析说,以国家发改委为例,主要保留了宏观调控、战略规划职能,一些微观职能多数都已分解,例如把农业投资放到农业农村部,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放到自然资源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放到生态环境部等。
机构改革不仅仅是简政放权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按照总体设计,国务院机构改革刚刚走出了第一步,之后还有党政群联动以及地方层面的机构改革。
国务院机构改革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整体设计中的一块“拼图”。
十九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提到,这次机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党、政府、人大、政协、司法、群团、社会组织、事业单位、跨军地,中央和地方各层级机构。公报强调,党政军群各方面机构改革要加强配合,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总体效应。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在新时代启动的本轮改革,“主要目的就是要适应发展中心的变化,解决两个"还不完全适应",党和国家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进入新时代以后,我们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发展。因此机构改革不再仅仅是简政放权,而是要适应发展中心的变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进而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竹立家说,按照总体设计,国务院机构改革刚刚走出了第一步,之后还有党政群联动以及地方层面的机构改革。
3月13日以来,应该如何切实保障机构改革的有效推进,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确保改革成功的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副主委、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表示,党的坚强领导是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根本保障。“我相信,只要有党的坚强领导,任何有益的改革措施都可以顺利推动。”
“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改革才能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西宁市市长张晓容说,要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完善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铜川市市长杨长亚说,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中央与地方、部门和区域之间的多重关系,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合理设置和配置各级机构及其职能,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
“这次的机构改革与以往不太一样,过去主要是针对政府部门的改革,这次是党和国家的机构改革,覆盖面很广。改革的重要特点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教育长罗宗毅说:“中国共产党在我们国家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既然如此,就要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数说历次国务院机构改革
1982年 精简了各级领导班子,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国务院所属部委由52个裁并为42个。
1988年 重点围绕经济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淡化经济管理部门的微观管理职能。国务院部委由原来的45个减为41个。
1993年 以政企分开为中心,目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国务院原有组成部门由42个调整为41个。
1998年 以中央政府人员、机构减半为目标,政府职能转变有了重大进展。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精简为29个。
2003年 为了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提出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协调的要求。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8个。
2008年、2013年 继续围绕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探索建立大部门体制。2008年,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7个。2013年,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