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吗?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省际比较研究--《吉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省际比较研究
【摘要】: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此后,中央多次强调要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事实上,西部地区在我国的确是亟需开发的重要区域,这体现在:西部地区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域;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地,社会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是森林、草原、湿地和湖泊等集中分布区。因此,对“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进行系统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众所周知,“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却存在明显差异。如1999年内蒙古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在西部地区中排名第7,2008年上升到第1名;而云南省却从第1名降至第8名。基于此,对“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进行省际比较研究,有利于确定影响西部地区省际间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效果,从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本文在对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和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省际差异进行数据描述和比较分析,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效果展开探索性评价,并分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省际差异波动的可能影响因素,建立计量模型检验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提出由此引发的政策建议。论文的主体内容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相关基本理论综述。本部分对现有区域经济经济增长理论进行概括总结,包括对区域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理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政府干预理论等的阐述分。
第二部分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内容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本部分首先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及相关政策措施概述。然后利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人均GDP三个指标,分、四个时点比较比较西部地区各省与东中部地区的差异。最后,利用西部大开发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给出的关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变化的多个主要数据指标与全国水平进行比较,综合评价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的总体作用效果。
第三部分是西部地区省际经济增长差异的比较分析。本部分首先对本文度量经济发展省际差异的方法与数据选取进行说明。然后,对“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省际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包括GDP、人均GDP、GDP指数、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净出口额、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等反应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对外贸易、居民收入的指标。最后,综合评价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各个地区的差异化作用效果。
第四部分是西部地区省际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本部分首先分析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省际差异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然后,对本文构建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进行阐述。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全文分析主要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西部地区经济实现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快速增长,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均实现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对比“大开发战略”前后西部十二个省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发现除内蒙古和陕西快速上升外,其他西部各省在全国的经济实力地位基本未变,但GDP增长速度由大开发前的低速逐渐变为高速,这意味着西部地区的已经开始,特别是近5年,在人均GDP上的追赶特征更为明显,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表现出缩小趋势。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对西部地区有重要影响,且十分成功的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第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措施是西部地区各省份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利用数据分析发现:西部地区各省GDP实际增速存在差异,其差距大致呈倒U型,即1993年至2000年的缩小阶段,2000年至2005年的扩大阶段,2005年至2010年的缩小阶段。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实施的初始时期对西部各省的影响是不均等的,个别省份增长相对较快,个别省份相对较慢,随着政策实施的不断深入,2005年后,各省速度差异又呈现出缩小趋势。其中,经济规模小的内蒙和较大的陕西是受惠最多的省份,经济规模小的宁夏、新疆、云南、贵州未获得相对较快发展,经济规模大的四川始终保持平均发展速度。此外,产业结构调整、净出口、居民收入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差距的变化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利用各省排名位置的变化可发现,上述因素差异变化与各省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差异存在一定的关联。
第三,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计量检验,发现财政转移支付、工业化水平、城镇居民收入对各省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各省实际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可以较好的由财政转移支付、工业化水平、城镇居民收入的差异来解释,即财政转移支付、工业化水平、城镇居民收入的差异是各省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差异的重要原因。增加财政转移支付、提高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居民收入,能够加快后进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缩小西部地区内部差距。考虑各省的截距项个体差异可知,广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新疆的自我增长能力较弱,财政转移支付、工业化水平、城镇居民收入对这些省份经济增长作用相对更加重要。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F12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俞国琴;;[J];长江论坛;2007年05期
韩延玲;[J];干旱区地理;2004年02期
洪银兴;[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李纪建;[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滕堂伟;[J];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27期
林毅夫,刘培林;[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林建华;任保平;;[J];开发研究;2009年01期
高小寒;;[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年03期
任健;[J];理论导刊;2005年08期
江世银;;[J];理论与改革;2006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强强;[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宋长青;[D];西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Xuehelaiti·M;[J];Asian Agricultural R2011年06期
张启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魏良亮,屠梅曾;[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鲍凌丰;顾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方大春;郑垂勇;;[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李彦玲;李延华;;[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胡忠俊;姜翔程;肖洁;;[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卢君生;万良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熊正贤;;[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刘文强;雪合来提·马合木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赵云旗;;[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C];2012年
张美琼;;[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刘义甫;;[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文雁兵;张旭昆;;[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肖志光;;[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柯涛涛;夏美玲;张伟初;;[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丁瑶;余贵玲;尹虹潘;;[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曲晨;;[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唐滔;;[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伟;[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夏咏;[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樊敏;[D];南开大学;2010年
李慧;[D];南开大学;2010年
何力武;[D];南开大学;2010年
朱妍;[D];南开大学;2010年
杨光;[D];南开大学;2010年
肖建清;[D];暨南大学;2009年
董战峰;[D];南京大学;2010年
张伟;[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昕;[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孙作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张烨;[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白宏博;[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李瑞红;[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林丽萍;[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王瑞平;[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宋学印;[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何静;[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毛世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进社,孔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杨榕;[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1年02期
郝春和;江世银;;[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6年03期
彭月兰,陈永奇;[J];财政研究;2004年12期
白永秀,任保平;[J];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04期
胡良民,苗长虹,乔家君;[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孟斌,王劲峰,张文忠,刘旭华;[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鲁凤,徐建华;[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徐建华,鲁凤,苏方林,卢艳;[J];地理研究;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灵芝;[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符戈;[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86年10期
;[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弗兰克·哈瓦西;蒋庆中;胡磊;;[J];俄罗斯研究;1986年02期
张世晴;[J];南开经济研究;1987年01期
郭鸿懋;[J];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03期
李云林;[J];南开经济研究;1988年02期
,阎兆万;[J];文史哲;1988年01期
李树;[J];经济纵横;1988年05期
贺力平;[J];美国研究;1988年03期
蒋惠珍;[J];通信企业管理;198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焰生;;[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刘渝琳;白艳兰;;[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卓成霞;;[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吴开;夏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刘忠文;;[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韩中豪;胡雄星;张明旭;;[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刘幸菡;吴国蔚;;[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王维国;杨晓华;;[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莫文;彭运石;;[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李鸿飞;于进才;孟繁一;;[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赵鸣骥;[N];中国财经报;2002年
张晓静,张开飞;[N];中国税务报;2005年
蔡昉;[N];湖北日报;2001年
陈 颐;[N];经济日报;2003年
李茹萍;[N];经济日报;2004年
王比学;[N];人民日报;2003年
杜萍;[N];市场报;2001年
余少谦;[N];福建日报;2007年
王白露;[N];湖南经济报;2007年
;[N];机电商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琳;[D];西北大学;2011年
李萍;[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程治中;[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关春华;[D];辽宁大学;2010年
曹栋;[D];湖南大学;2010年
黄菁;[D];湖南大学;2010年
张宝贵;[D];天津大学;2009年
曾祥炎;[D];辽宁大学;2009年
刘畅;[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陈萍;[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波;[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于晓黎;[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李田田;[D];湖南大学;2009年
洪韬;[D];东华大学;2010年
候志德;[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韩长春;[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张亚军;[D];天津大学;2010年
丁昌昆;[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郭刚军;[D];东北大学;2007年
鲁涛;[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地理我国西部地区处于什么发展阶段_百度知道
地理我国西部地区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我有更好的答案
卫生、医疗等社会民生事业的发展我国自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至今已经走过10个年头。10年来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过去几十年来,西部地区发展只要考国家投资以及自身资源的开发,西部地区的发展就是要着力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至于其他的国家政策方面的东西,我们无法掌控,我们所能做的无非是多多关注西部地区的发展,尤其是西部的教育,西部地区经逐步改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最终实现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作为个人,促进去自身发展能力,致使西部地区经济“造血”功能普遍滞后。未来,这10年的发展仅仅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也就是说现在的西部地区只是刚刚具备了发展的基础,要想实现快速可持续的发展仍然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
要知道,现在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仍然存在巨大差异,西部众多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依然很低,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因为。接下来。
青藏铁路通车只是10年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采纳率:71%
为您推荐:
勃兰兑斯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7)》出炉 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西部开发网
《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7)》出炉 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
查看: 1222|
评论: 0|来自: 西部开发网
摘要: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法治建设及环境改善等各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近日,西北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西安 ...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法治建设及环境改善等各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近日,西北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西安举行。  蓝皮书“总报告”系统总结了“十二五”期间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面临的问题,并对西部“十三五”发展做出预测。  成 绩  年  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呈现明显波动下降趋势的有银川、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的省份有成都、贵阳、昆明。  2015年  西部地区实现区内生产总值14.5万亿元,年平均增速达12.24%,分别高出东部、中部及全国平均水平2.34、1.38和1.58个百分点。  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逐年提高,从%提高到了%,提升了1.44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6415.20元,年均增速达到10.8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56个百分点,但比东部地区高1.2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64.44元,年均增速达15.4%,分别高于东部、中部2.82和1.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5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重庆、四川、云南、新疆、内蒙古5个省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重庆、陕西、贵州、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8个省份。  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从2010年的7873.4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7213.18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6.93%,高出全国平均增速1.56个百分点。  “十二五”末,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2852.75亿美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22.35%,年均增长17.33%。实际利用外资大幅增长,“十二五”末,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372.62亿美元,比“十一五”末提高69.82%,年均增速11.17%。  2016年  全国经济增速最快的前三位均为西部省份,分别为西藏、重庆和贵州,经济增速分别达到11.5%、10.7%和10.5%。  报告预测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速将呈现西部最快、中部次之、东部放慢、东北最弱的特征。  “十三五”期间,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将保持全国领先。预计到2020年,西部地区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4万元。  西部地区经济的增长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增速保持在8%左右,继续领跑全国。  各区域增长格局将继续呈现“西高东低”的格局,西部地区占全国GDP的比重有望进一步提高,达到21%左右。  当前西部发展的四个特点  1 民营经济发展滞后,西部地区资源经济转型缺少主体支撑  蓝皮书指出,民营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主体之一。民营经济产权明晰的特点使其具有较强的激励机制,在市场竞争压力下,更具活力,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西部地区资源型经济转型成功与否,与民营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由于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滞后,使经济转型缺乏市场主体支撑,转型推进困难。私营企业是民营经济主要成分之一,西部地区私营企业单位数共141.79万个,仅占全国私营企业单位总数16.38%,与私营企业单位数全国占比65.67%的东部地区相差甚远。民营经济发展滞后成为西部地区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主要障碍之一:首先,资源型经济转型会使大量人员从该行业退出,民营经济因发展滞后而不能充分吸纳这些人员,导致失业大量增加,影响社会稳定;其次,民营经济发展滞后不能为经济转型提供宽松的操作空间。由于无法及时为转型经济提供新的增长动力,因经济增速下降而导致的收入下降和失业率上升,使转型阻力增大;最后,民营经济发展滞后抑制了研发、创新和绿色新兴产业产生和发展。  2 西部地区社会治理要从“利益”到“价值”  社会治理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事业,需要长时间的投入、科学的论证与规划。以扶贫工作为例,在扶贫实施初期,由于产业发展导致贫困人口减少,能够有效提升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府在扶贫的同时也提升了当地的GDP,因此很多地方积极主动有效地减少贫困人口。但是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扶贫区域由大规模的集中贫困区向小规模、分散化贫困户演变,扶贫对象由劳动能力强的人群逐渐演变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群。扶贫成本不断提升,使地方政府兴趣逐渐衰减。  要突出均衡式发展理念。西部边疆地区的发展应是共享发展、均衡式发展,传统的阶梯式发展政策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今后西部边疆地区的发展要坚持均衡发展理念,统筹民族之间、民族与非民族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对于平衡社会心态,促进民族大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突出法治化理念。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开放性的增强,西部地区一些领域也迅速发展起来,包括特色旅游、文化产业、跨国合作等,对道德风险和道德滑坡也应加以防范,西部地区现有法治建设较为落后,宗教、习俗等教化权力对法治权力的僭越不利于民族地区的发展,因而必须加快国际法和民族立法进程,加强法制化教育。  3 西部地区传媒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我国传媒发展指数来看,西部地区传媒发展呈现明显的“梯级”差异。本报告以“中国传媒发展指数”(CMDI)的测评结果为依据。通过城镇化率、居民年人均收入、广告增长率、千人广告成本、主媒介渗透率、时间消费总额、内容售卖收入、报纸总印数等15个基础指标计算出传媒生产指数、传媒盈利指数、传媒受众消费指数、传媒广告竞争指数以及媒介环境指数等5个分指数,再合成一个总指数。根据这一方法,蓝皮书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传媒发展状况进行测算。根据总指数排序,排名前五位的省份均处于东部,分别是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西部地区传媒发展指数最高的是四川,全国排名第十位,其指数(69.32)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66.64)。  全国省级网络新媒体传播力2017年2月的排行榜显示,西部地区在全国虽整体仍处于较为落后的区间,但个别省份已经不弱于中东部地区。例如,重庆、四川的部分省级主流新媒体综合传播力分别居全国各省区市第2、第6位,居全国领先行列。西部其余省份则出现明显“断档”,贵州、云南各有一家新媒体进入前25名,分别排名第19位和22位;而陕西、广西、甘肃、内蒙古、新疆的省级新媒体传播力排名较为靠后,宁夏、青海、西藏则无一家新媒体进入综合传播力前50名。  4 西部地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渝陕川居西部前三  蓝皮书指出,西部各省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十二五”期间贯彻执行节能减排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坚持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各地区经济较快增长,突出重点领域引领节能,完善机制促进节能,在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十二五”期间,西部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显著下降,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趋势放缓,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报告对西部地区节能减排综合指数进行的测算表明,重庆、陕西和四川位于西部前三位;内蒙古、广西、贵州和云南处于中等水平;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的节能减排综合指数较低。报告进一步提出,西部地区应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有效结合。“十三五”西部开发空间格局  未来西部发展的四点建议  1 制定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  尽管目前我国对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过高的煤炭占比仍是我国和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鲜明特点,而煤炭单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高,无疑造成二氧化碳减排困境。由前文的分析可知,年,节能脱钩因子对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具有主要推动作用,这一方面肯定了西部地区相关节能降耗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也明确指出了该地区今后大力推进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即继续保持节能优势并制定更为科学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优化调整当前的能源消费结构。  首先,加快推进节能降耗。从西部地区发展实际看,节约能源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是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坚持的长期战略选择。通过推广应用成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提高节能技术水平,同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拓展节能降耗思路,重点对电力、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纺织、印染等省内高能耗行业进行节能调控,加强行业指导,强化监督管理,淘汰落后工业产能,提升行业整体能效水平。其次,加快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在西部地区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超出80%,而非化石能源占比很少,这就需要加快推进地区碳基能源消费结构的根本性转变,一方面通过运用“煤改气”“煤改电”技术增加天然气的使用;另一方面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例如水能和核能的开发,加快水电和核电的建设,提升其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  2 推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在西部大开发的深化阶段,调整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对于二氧化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经济发展规律,产业结构会从“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作为服务业的第三产业,其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远低于第二产业,同时第一产业中的林业具有增加碳汇功能。可见,第三产业占比越高,社会经济越接近于低碳发展。目前,西部地区总体产业结构是“二、三、一”,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比最高,不利于陕西省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强脱钩。因此,西部地区应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发展的科学性。  首先,积极发展低碳农业,着力推广有机农业,加强农业碳汇功能。西南地区可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降低农作物的碳排放量;同时提升地区林木蓄积量,增加森林碳汇。其次,着力发展低碳工业,严格限制高耗能、高碳排放产业发展,加快对落后产能、污染企业的淘汰,提高能源化工、有色金属、建材、钢铁冶炼等行业的进入门槛;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时拒绝高碳排工艺和产品的产业转移;依据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西部地区应积极推进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制造业等六大环保产业发展。最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占比。发展服务业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也符合西部地区的现实情况。以旅游业为例,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在发展传统观光旅游的同时着力开发具有西部特色的新式旅游,如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边境旅游、农业旅游、科普旅游、探险旅游等。  3 构建完善的地区低碳金融体系  西部地区在低碳发展过程中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尤其在先进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高碳排产业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果在西部地区建立完善的低碳金融体系,就能够将全社会资本甚至国外资本有效聚集起来,通过金融资本与低碳实体经济对接的实现,引导资金流向节能环保企业和项目,推进西部地区低碳经济稳步发展。  首先,建立“绿色信贷”,大力引导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对节能环保型企业进行信贷支持和倾斜,同时限制高碳排企业的信贷条件和规模。其次,鼓励建立针对低碳技术创新研发的风投机构,从一项低碳技术的研发到成功投入应用过程中往往存在比较高的风险,正是因为这种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过程中的高风险,使得低碳技术产业化发展在实际中受到制约。因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建立并扶持一批低碳技术发展的风险投资机构,向这些风投机构提供政策优惠,以承担企业在低碳技术研发和实施产业化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最后,立足区域发展实际,由相关地方财政出资建立地区性政策性银行,并提供税收减免,旨在以低息贷款等方式给予环保企业资金支持,帮助相关企业解决在低碳发展实际中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同时,政策性银行需要建立严格的信贷审批程序,保证贷款资金真实性和安全性。  4 加强区域间低碳发展的合作  整个西部地区面积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约70%,囊括了12个省区市,由于地理位置以及资源禀赋的差异,各地区的发展极不平衡,所以面临的二氧化碳减排压力以及减排技术难题也不尽相同,若各区域间能够加强交流与合作,无疑对整个西部地区的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市场分割的消除和彼此间的优势互补也有益于促进区域的协调平衡发展。  西部地区可从以下方面加强与其他区域低碳发展合作:第一,积极构建多重区域间合作框架。在当前国际减排和国内环境保护双重压力之下,西部地区要实现可持续低碳发展,就需要加强区域内部合作与交流,跨越地理位置障碍,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增强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合作。第二,增强区域间低碳技术的研发合作,共享创新成果。技术创新是目前西部地区低碳发展的核心,西部地区各省份需要依据自身特色积极融入地区间或国际性低碳技术研发活动,并通过无偿或者低价转让的合理方式从发达的东部地区引进并吸收先进的二氧化碳减排技术,提升不同区域以及区域内部的科技创新水平。第三,拓展区域间低碳领域投资合作。新能源产业作为西部地区低碳发展的重头戏,势必会成为各区域投资合作的热点领域,也会成为地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西部地区应依据本身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积极寻求东部地区资金及技术投资,加强区域之间低碳发展合作。  (本报综合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经济已有高速增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