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发现孩子朗读者读后感600字10000字

《发现儿童的力量》读书笔记--蔡丹丹
《发现儿童的力量》读书笔记
By& 向日葵 发表于
我利用空余时间读了一本书,书本的题目叫《发现儿童的力量》。当初这本书吸引我是因为封面。书本的封面有四张照片,照片里有的孩子在玩荡秋千,有的孩子在看书,有的孩子在玩水然后把手印在地上,用水来画画。有的孩子在地上画了恐龙,然后一起拍照合影。在照片的下方是书的题目“发现儿童的力量”,尤其是“力量”两个字,是苍劲有力的毛笔字体。我还在封面看见了一个副标题“学习故事在中国幼儿园的实践”。
打开书本,我看到了周菁博士写的“序”和主编刘晓颖园长写的“前言”。通常“序”和“前言”表达了作者或者主编的心声。在“序”中,周菁博士述说了自己和老师们一起探究学习故事之旅的故事,在文字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前言”种,主编刘晓颖园长从《三字经》开篇讲述了和老师们一起参与学习故事培训的感受。里面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对于一线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真正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理解儿童的所思所想。儿童需要的并不是站在他们身边无微不至、一万个不相信、一万个不放心的教师。他们需要的是退到他们身后,带着欣赏的眼光去赏识与发现他们的力量,停下脚步静心观察,了解他们到底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并及时提供支持与帮助的伙伴。”看着这一段文字,觉得简直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啊。我觉得幼儿园老师就应该如此,陪伴在孩子的身边,观察孩子的世界,观察孩子的表情,理解孩子的语言,与孩子一起去发现这个世界的奇妙。当孩子发现了很多不可思议、奇思妙想的东西的时候,及时提供支持和帮助。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都是在游戏中成长的。《发现儿童的力量》一书中提到了11个困惑。 “我们能行吗?”、“游戏在哪里”、“游戏中的学习在哪里”、“游戏中的老师在哪里”、“有价值的游戏在哪里”、“生活环节、集体活动怎么办”、“学习故事怎么写”、“研究学习故事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的价值感在哪里”、“如何把学习故事变成课程孵化器”这11个困惑正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去探索和思考的。书本中记录了实验班的“学习故事”。看着这些学习故事,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和学习故事的作者经历了很多有趣的事。
“学习故事”带来了什么呢?这也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当观察孩子的次数多了,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就会多。当和家长沟通的时候,我们随手就可以举例说出孩子的很多闪光点。家长在感谢老师细心感动老师有心的同时,会越来越认可孩子的闪光点,越来越支持老师的工作。同样孩子在一次次的游戏中做自己的主人,也会越来越自信,这将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道漂亮的风景线和宝贵的财富。
上一篇:下一篇:发表评论:文&&章:273篇
评&&论:4530条
访问量:131604
找博主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
&给童喜喜的一封信——《喜阅读出好孩子》读后感喜喜:您好。我是河南省修武县实验小学五年级的一名语文老师。自从2013年2月成为新教育中的一名种子教师之后,我听到的您的声音越来越多了。真正见到您本人,是今年5月25日在我们焦作举行的“全国首届新教育种子教师研训营” 培训时,我目睹了您的真人。您在会上做了《口头作文初探》的报告,把自己的一些作法给大家进行了交流,提倡大家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多让学生我口说我心,这样既节省写作时间,又训练了作文能力。最后提出让大家进行公共汽车效应,让我们一起燃烧。当时对您所做的一切,我就用“心悦诚服”来表达吧。&&手机拍的,不太清晰关于《喜阅读出好孩子》这本书,起初是我在群里看到你的赠书消息,我就给清秋发送了个人信息,后来特别期待这本书。也缘于之前您在QQ上让大家帮选封面时,我就期待着它早一天问世。终于如愿以偿,书通过申通快递来到了我的手里。我拿到它的时候,比以往拿到的任何一本书都觉得一种莫名的不同,原因是什么,现在我还说不清。总之,拿到它,我就先在QQ上晒了一下:我的书到了,我要先读为快了。就这还惹得我们的同事小小的嫉妒呢。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边读边在本上记下了一些零碎的文字,倒不是为了应付写读后感,是真的想写下一些什么。宣传页上让大家读了这本书后,写下100字以上的读后感。我担心自己的阅读读后感是“牛嚼牡丹”(见书157页),(偷笑),就也使了“歪招”,不写读后感,给您写一封信吧。一、先说说我的收获1、书品如人品。您的人影响着你的书,字里行间流露着执着、中肯、感恩、大度、忧国忧民。这是您带给我的震撼。2、书是粮食不是药。所以阅读不是苦差,而是享受饕餮大餐。阅读不能立竿见影,但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孩子变化了。阅读不偏食。学生阅读不能光针对特定类型、特定作家读物,避免井底蛙式阅读的重复。3、楷模为榜样。在书中,结识了李进、时朝莉、赵志祥等一些优秀教师,他们的作法很多是我学习的,并且是可以操作的。比如让学生读书后办手抄办、开读书交流会、朗诵会、允许学生抄片断作文。4、获得信息不等于阅读。通过电子获得的是浏览、泛读式的浅阅读,眼睛更容易疲劳,阅读难以深入。5、教学低年段时,试用罕台的“整体识字法”。给家长建议及时记录孩子说的精彩的话。6、立刻购买《嘭嘭嘭》,我和我的孩子、我的学生共读。二、我的努力方向新学期开始,在自己的教室里,和自己的学生一起,每天晨诵一首诗,共读一本好书(不能保证每月,担心有推荐课外书嫌疑),办手抄报,开展读书交流会,开展学生口头作文,努力打造一间成熟的新教育完美教室。三、一点建议1、组织种子教师参加活动,通过榜样引领,加上实地观摩,深入学校,进入教室,耳闻目睹。通过一系列学习交流,模仿实践,提高阅读的实效性,提升师生素养。2、文中107页“二八法则”,第一段第二行“2%”是否应为“20%”。请参考。最后,引用您的话:与谁为伍,就会成为谁。我就与新教育的同仁们一起努力,努力成为优秀的新教育一员——点亮自己,照亮他人。祝有缘再相见&&&&&&&&&&&&&&&&&&&&&&&&&&&&&&&&&&& &&&&&&&&&&&&&&&&&&&&&&&&&&&&&&&&&&&&&&&&&&&&&&&&& &&&&&&&&&&&赵利芳&& &&&&&&&&&&&&&&&&&&&&&&&&&&&&&&&&&&&&&&&&&&&&&&&&&&&&&&&&&&&&&&&&& &&&&&&二O一四年八月二十四晚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
最近推荐的博主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发现孩子》读书笔记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发现孩子》读后感
《发现孩子》读后感  
最近我阅读了《发现孩子》这本书后,对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有了一定的了解。本书是蒙特梭利著作之一,此书揭示了如何培养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特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精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为此她一直致力于打破已有的教育传统,去寻求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方法。  
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正如她所言:“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作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  
蒙特梭利在书中提到任何一项教育制度的推行,绝对必须先从建立一个能够保护孩子的环境做起。孩子的生命始于成人,也终于成人,这就是生命的历程。只有孩子生活领域中所经历的爱,才是人类生命道德的理想境地,是一种自我牺牲、无怨无悔的奉献之爱。  
有时候,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其实孩子一点也不任性,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赋带来负面的影响。  
蒙特梭利主张:“大人绝不应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大人在帮助孩子做手脚运动时,明显是将大人的动作方式套用在孩子身上,这是一个普遍的错误,应对他们的行为不加干预让孩子依照自己的禀性去工作、活动。教育者的首要素任应是去观察孩子的人格,并对之予以尊重,当因为怕孩子吵闹而不让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时,我们就表现出对孩子的不尊重。在成人的世界里,让大人觉得欢心舒适的事对孩子的也照着做准不会错。  
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应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才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其身体成长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自由还要求我们教育者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自由的原则并非是放任的,而是引导我们从幻想进入现实,指导我们积极有效地照顾儿童的原则。  
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师能够把他的所学暂时放置一边能谦虚一些不把他的指导当成是必要的;如果教师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  
孩子越专心就越能从工作中得到平衡,也越能发自内心地遵守纪律。要达到专心的地步,需要经历三个不同的步骤:准备期,有具体目标的工作和能让孩子的内在发展得到满足,使疑惑得到了解。一个精神不平衡的孩子是没办法专心思考的,他也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蒙特梭利教育体系的基本方针,在于利用各种不同的感官教具唤醒孩子的安全感。教育宗旨志在引领、开发孩子的精神力量,而非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孩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寄小读者读后感5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