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明县世界上最好肉牛品种养哪个品种好

今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治区“四大战略”“三大攻坚战”和崇左市重大决策部署,持续围绕“两篇大文章”做好花山篇章,紧扣“四大攻坚战”,抢占宁明高地,深入推进宁明全面崛起168战略计划,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制定工作目标和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有步骤的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提升水产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水平,产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一、渔牧业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一)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1-5全县水产畜牧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渔牧业总产值2083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5%,其中,牧业产值18595万元,增长3.16%,渔业223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9%

肉类产量9353吨,比去年同期增252%;畜禽存、出栏情况:全县生猪存栏19.81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46万头;生猪出栏9.14万头,家禽存栏72.09万羽,出栏99.06万羽。牛存栏4.37万头,出栏0.37万头。羊存栏1.62万只,出栏3067只。

水产品产量3221吨,比去年同期增0.06%;实际养鱼面积11396亩,同比增长3.39%;放养鱼种1542万尾,同比增长1.38%

(二)上半年生产指标预计

预计1-6月渔牧业总产值2643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2%,其中,牧业产值23753万元,增长3.77%,渔业211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1%

二、2018年上半年工作亮点

(一)精准发展扶贫产业出成效

1、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呈良好势头。

全县肉牛存栏量2.8916万头,引进龙头企业10家,建设规模养殖场及合作社64个,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9个,覆盖、带动4400多户贫困户。目前,全县比较大的肉牛养殖企业有位于板棍乡林贴村广西宁明县骆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已存栏肉牛1100多头,位于城中镇夏州村的宁明县尚洲缘肉牛存栏1200头左右,其余8家企业存栏量均100头以上,通过领养方式,入驻企业累计发放肉牛668头,涉及农户514户,其中贫困户506,贫困户每户收益预计达3000元以上肉牛养殖产业共带动贫困户1230户,年人均收入1000元。

2、牧草种植面积逐步增长,饲草收贮工作稳步推进。

全县完成牧草种植2.39万亩,县农投公司旗下7个规模牧草加点同52个贫困村村民合作社签订了牧草收购协议,共有牧草加工生产线20条,共收贮加工饲草料2.56万吨,累计收贮面积8533亩。

3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特色产业扶贫稳步推进。

目前,全县生猪存栏100头以上的有128家,生产规模达5万头。其中,我县通过以宁明县军伟种养有限公司峙浪乡洞浪村旧洞屯为示范,引导使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发展养猪产业。该公司目前母猪存栏220头,后备母猪50头,年可出栏肉猪约2000头,带动贫困户350多人;明江镇富万家生猪产业乡级示范区。示范区位于明江镇布乐村,离县城约11公里,示范区年出栏5000头以上,二期建设完成后年可出栏10000头以上,实行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进行经营。

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带动产业扶贫,通过示范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全县年出栏肉禽达到1000羽以上的规模场约有20家。其中,宁明县海渊镇北岩乌骨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依托海渊镇乌骨鸡扶贫养殖项目,采用“公司+合作社+党支部+贫困户”的模式发展乌骨鸡养殖。贫困户每户以100只乌骨鸡苗(折价5000元,包含鸡苗、饲料、药品等款项)全权托北岩村党总支部组织养殖,带动卡贫困人口5019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收益6000;海渊镇皇鸽产业乡级示范区。示范区位于海渊镇友福村,示范区离县城约65公里,示范区由友福村委注册成立合作社,成员有村两委成员及21个屯屯长,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进行经营,目前种鸽约2万对,年出栏肉鸽6万多羽,覆盖3461426人,养鸽贫困户人均增收665元,有效助推产业扶贫工作。

存栏100只以上的规模养羊场有25家;蜂群饲养量40900群,龟鳖养殖户205户龟鳖养殖存栏量3.7万只;稻田综合种养面积1000多亩。

(二)将精准扶贫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扶贫工作出成效。

今年来,我局将精准脱贫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扶贫攻坚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派出驻村第一书记2名、驻村工作队员2名,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每周奉献1天到利江村为贫困户办实事、办好事,并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明江镇政府、利江村委开展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工作。为更好的推进全县的产业扶贫及挂点村的帮扶工作,我局领导班子每月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产业扶贫、定点帮扶工作并解决问题;正、副局长带队到基层开展调研、协调解决指导产业扶贫工作。今年1-5月份,我局召开产业扶贫专题会议5次,局长、副局长带队到基层调研12次,组织干部职工为贫困户办实事、办好事共200多人次。

(三)重大动物防疫工作扎实有效

认真组织人员做好春季动物强制免疫及平时补免工作,此次春防,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等强制免疫密度均达100%,免疫抗体监测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抗体率均在70%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县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四)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和执法工作,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组织人员按计划对水产畜牧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36份,屠宰、养殖环节瘦肉精抽检104份检测结果全部合格。2018年上半年未出现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五)生猪私屠滥宰情况得到有效遏制。

今年来,我局与食安委成员单位开展打击私宰滥宰无证上市生猪产品联合执法行动以来,经过多次联合执法及日常定时巡查,城中镇各个农贸市场均没有私宰肉摆卖现象出现。我县月屠宰量已从12月份的3794头逐步递增,至4月份已回升至6611头。20181月至5月底对多个乡镇农贸市场开展的突击检查中,未发现私宰生猪制品在市场上销售,私屠滥宰情况得到有效遏制。

(六)禁渔期禁渔执法工作取得成效,河长制工作得到推进。

2018年31日起,我县对内陆水域实施禁渔期制度,我局深入渔区、码头、水上停泊点、市场等场所悬挂横幅62条,码头设置禁渔标识4块,出动宣传车(船)巡回广播56车次,制作宣传单500份散发,禁渔期以来,共开展渔政执法巡查26次,针对禁渔期内有重点、有计划的开展巡航执法行动,在执法过程中对水葫芦进行了拆除清理63个,收缴并当场销毁1800米地笼和5张刺网。拆除河边养鸭场1个,进一步增强渔民的法制观念,制止和纠正违法渔业生产行为。禁渔期执法工作起到了良好的震慑作用,为保护明江河流域渔业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七)生态养殖认证工作成效显著

2018年自治区下达我县生态养殖认证任务为:辖区内畜禽规模养殖场通过生态养殖认证比重达60%。截止64日,我县畜禽规模养殖场共12家,已通过生态养殖认证8个,通过生态养殖认证比重达66.67%,已超额、超前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生态认证任务。

(八)行业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

做好行业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大型养殖企业,促进我县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2018年我县引进了2家大型企业,其中:宁明华昊肉牛养殖加工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计划年在我县建成优良品种扩繁基地建设,计划2018年投资2000万在天西村建设优良品种扩繁基地;宁明新希望六和肉猪养殖项目,总投资:140000万元,计划年在我县建成种猪场存栏规模2.7万头(含公猪站、袓代场、父母代场、育肥场等相关设施),投资建设18个希望农场养殖小区及相关配套设施。

(一)推进“5+2”特色养殖扶贫产业发展

为推进“5+2”特色养殖产业,助推我县精准脱贫工作,我局制定了《宁明县肉鸡现代生态养殖产业规划(2018-2020年)》、《宁明县肉牛现代生态养殖产业规划(2018-2020年)》和《宁明县肉猪现代生态养殖产业规划(2018-2020年)》等3个特色养殖产业规划,并组织人员实施。

按要求,我局每月组织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产业扶贫、帮扶工作并解决问题;主要领导到基层开展调研、协调解决和指导工作每月1次以上、分管扶贫工作领导每月2次。

(二)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1、开展强制免疫工作。

今年来,我局认真组织人员做好春季动物强制免疫工作,此次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等强制免疫密度均达100%,免疫抗体监测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抗体率均在70%以上。我局计划于6月底组织人员完成春防验收。

2、搞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养殖环节监管工作。

坚持从源头抓起,做好动物防疫,加强全县家禽交易市场的查证、验证等禽检工作,加强活禽交易市场监管,加强产地检疫工作,对屠宰动物实施全程同步检疫,全县13个乡镇开展产地检疫、定点屠宰检疫率达100%

全县各乡镇设置报检点,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县13个乡镇动物检疫申报点政务环境建设项目已完成,并经验收通过。全县13个动物检疫申报点进入新场所办公,全县覆盖率达100%,1-5月份对全县13个乡镇共10个屠宰场、点进行排查,共出动执法人员56人次,案查处动物检疫案件3件,罚没金额9546元。

3、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切实做好动物疫病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提供信息和技术保障。送自治区动物疫控中心禽棉拭子360份,禽血清120份;自检鸡血清66份;流行病学调查:猪散养户30户,3个规模场,存栏7531头;牛43户散养户,规模场10个,存栏5159头;羊5户,存栏1050只;鸡32户散养户,存栏495羽;鸭规模场2个,存栏4800羽。均未发现重大动物疫病。

(三)深入开展水产畜牧产品食品安全整治工作。

1、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今年以来,我局组织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水产站个工作人员在全县范围共13个农贸市场、6家兽药GSP经营企业和8家规模养殖场、13个水产苗种场进行专项检查。出动检查人员40/次,检查水产投入品销售点15/次,检查水产养殖场12个(户)。

2、开展水产畜牧产品安全检测工作。

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1-5月份抽样检查了4户养殖户,抽样样品有:草鱼、罗非鱼、鲤鱼、鲮鱼。对四种鱼进行了三种检测项目(氯霉素、孔雀石绿和呋喃唑酮代谢物),总共取样了36份。检测过程中,未发现异常。全部合格,合格率100﹪。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2018年1-5月养殖环节瘦肉精抽检30个样品,屠宰环节60个样品进行瘦肉精抽检,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四)开展联合打击私屠滥宰

1、加强日常巡查。联合执法小组每天对县城各市场进行检查,126日查获未经检验检疫生猪产品约100公斤,415日查获群众举报的流动摊贩未经检验检疫的生猪产品21公斤。

2、开展五次大型联合执法行动,19日针对县城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进行检查,123日对桐棉农贸市场进行整治,22日、25日对爱店、峙浪、寨安三个边境乡镇进行了凌晨突击检查行动,在爱店镇、峙浪乡定点屠宰场内共查获无动物检疫合格证、无耳标生猪共49头(已移交县打私办),查获市场上销售的未经检验检疫的生猪制品320公斤。26日对县城的农贸市场进行集中检查,扣押了不能提供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猪肉约1000公斤,联合执法已立案33件,结案33件。

(五)加强水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技术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我县水产畜牧技术人员的技术和服务水平,我局组织全县兽医技术员到广西大学进行为期1周的短期培训,邀请崇左市到我县举办农技推广技术培训,共培训技术人员76人。进一步提高我县水产畜牧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为我县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六)抓好渔政监督执法工作,推进河长制工作实施。

1、开展渔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结合2017年渔船专项整治情况,对我县渔运船安全管理制定了三项规定:一是安全设备配备必须齐全,救生筏、救生衣配备及消防设施必须配齐。二是职务船员配备及持证必须齐全,普通船员一律持证上岗。三是签订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书和保证书。2018116-25日,我局组织执法人员对渔船的船体质量、安全设备配备及船员有效持证等进行逐艘核对,对渔船的管理形成高压态势。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在日常检查和不定期检查中,未发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渔船。

2、全面实施禁渔期禁渔工作。2018年31日起对内陆水域实施禁渔期制度,我县辖区内所有内陆水域列入禁渔期范围,为增强渔民的法制观念,制止和纠正违法渔业生产行为。我局执法人员深入渔区、码头、水上停泊点、市场等场所悬挂横幅62条,码头设置禁渔标识4块,出动宣传车(船)巡回广播56车次,制作宣传单500份散发,确保内陆水域禁渔期制度在全县,特别是在渔区、渔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取得渔民以及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为内陆水域全境禁渔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气氛。同时,还深入社区向渔民群众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渔民群众关注安全、参与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3、开展巡航执法清理整治违规渔具行动。2018年上半年以来,我局渔政站开展不定期执法巡查26次,针对禁渔期内有重点、有计划的开展巡航执法行动,在执法过程中对水葫芦进行了拆除清理63个,收缴并当场销毁1800米地笼和5张刺网。

组织人员参加了崇左市渔政站组织的客兰水库 专项联合执法行动,在此次行动中对客兰水库库区内灯光诱捕、地笼网、拦河网等违法捕捞行为进行专项清理整治,专项行动整治的共收缴销毁:灯光诱捕14张;定置张网4413000多米;地笼网481400多米;拦网11000多米。

(七)加大“粮改饲”项目实施力度

为搞好“粮改饲”项目实施,我县成立了“粮改饲”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实施方案,认真筛选了项目实施主体并落实到具体企业,目前,粮改饲工作按步骤实施。截止20185月底,共收贮加工饲草料2.5447万吨,其中青贮玉米0.296707万吨,累计收贮面积0.8482万亩。

1、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多数为小型企业、养殖合作社,带动、吸收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能力不足,贫困养殖户覆盖率虽高,但产量较低,全县养殖加工、流通滞后,致使生产规模、产品优势、市场优势没有形成,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

2、水产畜牧养殖业基础差。规模养殖乡、村、户较少,直接影响了规模产业化的发展。今后有待加强对养殖户的引导,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乡、村、户,形成产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共同发展的局面。

3、屠宰监管执法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工作量大,没有执法设备和工作经费,影响了屠宰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没有设立屠宰监管执法机构,没有增加人员和编制,无法配备固定的专职办案人员,临时抽调人员未经专项培训,造成案件办理程序不规范,法律文书不规范等等,容易引起法律纠纷。

5、乡镇动物检疫申报点政务环境建设项目已完成,但因原有的办公设备已老化不能正常使用,各申报点急需解决配备办公桌椅,电脑及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的资金。

五、下半年工作目标和思路

(一)工作目标:坚持稳步发展全县生猪等传统养殖业,扩大肉牛、山羊养殖场的规模,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宁明林下八角香鸡养殖、肉蛇、龟鳖、蜜蜂等特色养殖业。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全县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依法扎实推进动物执法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保障全县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

(二)工作思路:着力做好“两篇大文章”,打好“四大攻坚战”,深入推进宁明全面崛起168战略计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保护环境的原则,以养殖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保障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为手段,按照抓规模增总量、抓标准升质量、抓加工提效益、抓特色创品牌、抓防控促发展、抓监管保安全的工作思路,加快水产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产业化建设,努力实现水产畜牧产业再上新台阶。

1、突出优势打造特色。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同时,把发展肉牛、肉羊草食动物产业作为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突破口。稳定常规水产品种养殖。坚持稳定四大家鱼养殖面积,科学发展优势品种草鱼、罗非鱼、青竹鱼养殖。适应市场消费需求,发展生态、特色水产畜牧业经济,围绕特色产业做文章,着重发展“5+2”特色养殖,推进精准脱贫。

2、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千方百计培育龙头企业和规模化养殖区域,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培育饲料和兽药产品、动物保健品生产企业。

3、加强禁渔期渔政执法力度,严打非法电毒炸鱼及使用违规渔具捕捞行为,维护明江河水生态平衡和鱼类资源有效增殖。

4、加快宁明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在201812月底前完成。

5、做好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中心任务及交办的各项工作。

原标题:整合优化资源 加大扶持力度

宁明把肉牛养殖业打造成重点扶贫产业

本报宁明讯(记者 陆艳梅?通讯员 黄华中?陆铁山) 今年以来,宁明县整合优化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将肉牛养殖列为脱贫攻坚重点扶持产业,在全县13个乡镇、3个华侨农场大力推广肉牛生态养殖,力争2017年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6.05万头,2018年—2020年全县肉牛饲养量保持在9.72万头以上。今年一季度,全县肉牛存栏量达15281头,其中公牛8259头,母牛7022头;已完成牧草种植3764亩。

加强组织领导,提供组织保障。该县成立县、乡两级现代生态肉牛养殖产业发展机构,并下发了《宁明县加快现代生态牛羊养殖业发展实施方案》《宁明县现代生态牛羊养殖业发展扶持资金申请及发放流程》《扶贫小额信贷业务合作协议范本》等文件,将牛羊养殖任务分解到乡镇、农场,推行责任清单管理,实行定领导、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限、定责任,并定期检查。

整合有利资源,把肉牛养殖作为重点扶贫产业狠抓落实。该县成立了宁明县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确定以此为农业融资平台,对全县贫困户小额信贷、产业扶贫资金进行整合,有效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设立下属子公司宁明骆越牛羊养殖有限公司,入股龙头企业或养牛专业合作社建设牛舍等基础设施,并对其实施管理。该县将肉牛养殖与扶贫产业、“双高”基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退耕还林等工作充分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融合各项工作的政策红利、项目资金,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各方资源,统筹优势推进肉牛养殖产业发展。

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形成集团力量,推动养殖产业发展。该县实行“龙头企业+县农投公司+科研机构+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在各乡镇(华侨农场)建立生态养殖区,以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入股的方式,着力引进和培育养牛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养殖大户、养殖合作社,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的优势和带动作用,由龙头企业主导养殖全过程,形成集团抱团发展,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或参与领养牛的方式,增加收入。宁明县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引进旭超公司在板棍乡建立养牛基地,以养殖母牛为主,通过繁育小牛给贫困户领养到成品牛后,公司按照市场价把增值部分返还给农户。该基地目前已购进200多头优质种牛进场养殖,当地有200多个贫困户与旭超公司签定了入股协议。目前,宁明县已有肉牛养殖企业10家,年出栏50头以上肉牛养殖家庭农场23家,注册会员14户以上的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28家,全县参与肉牛养殖农户达到了14517户。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群众参与养殖的积极性。该县要求每个乡镇今年至少建设一个肉牛养殖小区,并制定出台了《宁明县加快现代生态牛羊养殖业发展实施方案》《宁明县现代生态牛羊养殖业发展扶持资金申请及发放流程》等有关肉牛养殖扶持政策:对基础母牛见仔补助2000元/头,引进良种种牛补贴5000元/头;对获得市级、区级、国家级的养牛龙头企业给予10-30万元的补贴;对于获得自治区或国家标准化示范场的肉牛养殖企业分别给予10万至20万元的奖励;对从事养殖类家庭农场,年出栏肉牛50头以上(或产值20万元以上)且被评为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的,给予5万元的奖励;对注册会员14户以上,年产值达140万元以上的养牛合作社,给予10万元的奖励;对县域内向银行贷款全额用于养牛业发展的业主给予利息100%的补贴。

同时,该县大力推广牧草种植,对牧草种植、饲草料加工等给予补贴扶持:凡在沿河两岸30米内种植牧草的给予每年每亩500元的补贴,在荒山荒坡种植牧草的给予每年每亩300元的补贴;对县域内年收购、加工牛羊饲草料1万吨以上的规模饲料加工企业、合作社给予每吨20元的补贴。今年一季度,全县已完成牧草种植3764亩。

强化培训和人才引进,为养殖业提供技术、人才保障,提高科技养殖水平。今年以来,该县先后召开肉牛养殖项目座谈会,邀请自治区水产畜牧局、农科院、畜牧总站等有关专家,为全县肉牛养殖项目建言献策,提供技术指导; 邀请专家组,深入全县各乡镇现场指导养殖小区的规划建设,为发展养牛产业“把脉”。该县还与中国联通崇左分公司签订了农业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利用智慧农业先进技术,实施肉牛养殖信息化管理;聘请广西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专家举办现代生态肉牛养殖技术和防疫知识培训;积极落实返乡大学生就地就业政策,从2017年起为每个乡镇聘请2名畜牧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就业;组织全县常年从事肉牛中介买卖且经验丰富的“土专家”组成本地专家组,为引进肉牛种牛把关,将多年累积的土经验、土技巧传授给新学员。

延伸生态养殖产业链,加快群众脱贫致富。该县从养殖、屠宰、深加工、销售等全面规划发展,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提升肉牛产业综合效益。该县今年计划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在养殖小区建立1-2个年产牛饲料1万吨以上的加工厂,提升蔗叶、牧草、玉米秸秆等综合利用率,增加群众收入;养牛达到一定规模后,在县内建设1个年屠宰1万头牛以上的屠宰加工厂,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牛肉品的深加工,建立冷链物流仓储设施,拉长产业链。同时,该县积极探索发展现代化肉牛养殖体系,实现“养牛―沼气―有机生物肥―种牧草―养牛”和“牛―蘑菇―蔗(牧草、玉米)―牛”等循环养殖体系,降低产业经营成本,增加产业效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肉牛哪个品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