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背坑无名红军碑为题有何深意

湖南汝城瑶家五代接力为无名红军扫墓80年(图)|红军|瑶家_凤凰资讯
湖南汝城瑶家五代接力为无名红军扫墓80年(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新网汝城4月5日电(通讯员 刘小林 曹雄清 叶寒竹)湖南省汝城县泉水镇正水村水头坳上有个无名红军首长墓。该村梁君洞组瑶族村民钟文瑶家祖孙五代,接力为红军扫墓已经80年。
钟家人在&农家五代为红军守墓&长征精神碑前合影。 安新志 摄钟家人祭扫红军墓。 安新志 摄原标题:湖南汝城瑶家五代接力为无名红军扫墓80年中新网汝城4月5日电(通讯员 刘小林 曹雄清 叶寒竹)湖南省汝城县泉水镇正水村水头坳上有个无名红军首长墓。该村梁君洞组瑶族村民钟文瑶家祖孙五代,接力为红军扫墓已经80年。今年清明节,在外经商的钟文瑶特地从广州赶回来。全家人又像往年一样来到山上,为红军扫墓。正水村是汝城县泉水镇的一个偏远瑶族村,从县城到村里需要两个多小时程。从村落到方圆十里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水头坳,还需步行一个多小时,山路崎岖,十分难走。钟文瑶回忆:&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就背着我上山扫墓,偶尔就是叔叔大伯轮流带我们上去,年年都去。&在蜿蜒的山道上,钟家人相互掺扶着往上爬,这条路也是当年红军战士曾经走过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在翻过几座山头后,钟家人来到了红军墓前。献花、除草、焚香、祭拜,钟家人像往年一样进行着庄严的扫墓仪式。而这位长眠于此的红军烈士,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据介绍,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经过汝城县泉水镇正水村水头坳时,红三军团一位首长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同行的小战士把他就地进行了掩埋。当时,村民钟义贞夫妇正好经过水头坳,便把受伤的小战士带回了家。红军战士在钟义贞家住了三年,临走时留下了两颗手雷,一把算盘,还有首长的墓。而钟义贞,就是钟文瑶的曾祖父。1944年钟义贞去世前,托付儿子钟俭德、钟仁贱要记得给红军首长扫墓。两代人都走了,给红军扫墓的传统却延续了下来。从那时起,一个又一个清明,钟家人都要去水头坳为红军首长扫墓。到现在,钟家五代人已经坚持了80年。今年,钟文瑶把刚出生不久的小儿子也带了回来,一起到山上给红军扫墓。他说,等儿子长大后,一定要告诉他这个故事,让红军精神和先辈传统世代相传。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同时表彰钟家五代接力为红军守墓的可贵精神。今年,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特地在正水村村口竖立了&农家五代为红军守墓&长征精神碑,让红军长征精神和钟家世代守墓佳话永久流传。
[责任编辑:PN04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29511
播放数:289671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衢江区 (拥有乡级网站21个)
红星耀三衢:无名红军的有名故事
来源:衢江党建网&&&
浏览次数:1794
 1935年农历二月十二日,粟裕挺进师的一个连队约一百多名红军战士,在袭击岭头区公所的战斗中,一位班长和一位战士不幸牺牲。为悼念烈士,衢县岭头区公所于1995年的清明节,将埋在坞里(土角)山沟里的两位烈士遗骨迁出,安葬在村庄边的炮台山上,建造烈士墓,立碑纪念。
  这就是无名红军烈士墓,也叫岭头红军烈士墓。史料上这一段简单的描述,在张同昌老人口中却是一段扣人心弦的战斗故事。
  张同昌老人今年72岁,衢江区岭洋乡岭头村人,原岭头中心学校校长。他说当年这两位无名红军烈士就葬在岭头中心学校边上,当年的岭头村老支部书记尧金龙经常向学生讲述两位烈士的事迹。
  “老支书如果活到现在已经100多岁了,他的描述非常生动,还有很多细节。”在老支书的故事里,这支粟裕挺进师的小分队与敌人斗智斗勇。在袭击区公所之前,红军将自己的电话搭在敌人的电话线上,谎称村里发现土匪,请求区保安团前来剿匪,借此削弱区公所里面保安团的力量。在袭击区公所的战斗中,其中一名红军战士被“假投降”的敌人迷惑,犹豫间被打死,鲜血溅在刺刀上;另一名红军战士则在最后冲锋打炮台的时候光荣牺牲。
  两名红军战士牺牲之后,附近的村民偷偷地将两人的尸骨存放在后山的山洞里。两三年之后,村民们在当时的岭头中心学校附近的马路山(又叫岭头山底)上立碑造墓,让两名红军烈士入土为安。1995年,无名红军烈士墓迁到了岭洋乡抱珠垄村的横岗山上。
  张同昌在1968年担任岭头中心学校的校长,2001年退休。在这33年间,他每年清明都组织学生为无名红军扫墓。先是由老支书尧金龙讲故事,后来,他接过讲红军故事的接力棒,多方求证后,为孩子们讲故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月6日,当我们“红星耀三衢”活动第二小组的成员来到烈士墓前祭奠英灵时,发现之前刚有人祭拜过烈士墓。
  “我们没有忘记他们,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张同昌说,在他退休的时候,还特地叮嘱下一任校长要将清明祭拜烈士墓的传统继承下去。他担心的是,今后由谁来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呢?为此,张同昌借建党90周年和徐以新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机会,向乡政府建议,希望能在今年9月份建一个小陈列室,将他自己多年收集整理的烈士故事、书籍和照片等物品拿出来展览,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后代记得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记得有人曾为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抛头颅洒热血。
  在举村乡石便村下高山自然村,当地很多房子拆了,村民外迁了,但那面留有红军标语的土墙仍在,而且盖瓦保护。今天的人们怎样诠释当年的红军标语?请关注本报明天的系列报道。(第二采访组集体采访陈璇执笔)
(本文来源:衢江党建网)台江一座无名红军墓:祖孙四代接力守护八十余载_市州新闻_贵阳网
&&&&&&>&&&&&正文
台江一座无名红军墓:祖孙四代接力守护八十余载
摘要:在台江县方召乡一苗寨山头,有一座无名“红军墓”,80多年来,这里的一户人家一直守护着这座“红军墓”。 “谁也不知道这位红军姓啥名谁,更不清楚他的家乡在哪里。”方召乡巫脚交苗寨村民告诉记者,但是村中张在显、张东显一家四代人一直为他守墓。
本报讯 在台江县方召乡一苗寨山头,有一座无名“红军墓”,80多年来,这里的一户人家一直守护着这座“红军墓”。
“谁也不知道这位红军姓啥名谁,更不清楚他的家乡在哪里。”方召乡巫脚交苗寨村民告诉记者,但是村中张在显、张东显一家四代人一直为他守墓。
当地人还介绍说,1934年12月,这位红军在长征中路过巫脚交村,被土匪偷袭牺牲。几天后,张在显的爷爷张堂开发现了红军的遗体,便把他埋葬在了山上。
红军墓在距离巫脚交村3公里的山坡上。每年清明节,爷爷张堂开都会领着家人、带着祭品去红军墓前烧香、清理坟头。爷爷死后,张在显的父亲照样每年去给红军扫墓。如今沿袭到张在显兄弟及他们的儿子,已经是第四代人了。
张在显的妻子说:“我太公埋了红军,我们子孙都把红军当作祖先看待,红军墓也是我们家的祖坟。”
多年前,台江县政府,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栏目组曾先后给这位红军立了烈士碑。
(张奎 本报记者 吴如雄)
责任编辑:朱可翔
这几天,黔东南州凯里市49岁的女交通协管员陈忠平徒手救 ...  记者3月2日从荔波县旅游局获悉,为迎接三八国际妇女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全市各大医院耳鼻喉科专家开展了义 ...2、3月6日13:30—16:00,作业地点云峰大道,艳山红路、白...近日,外卖平台饿了么发布全国春节数据统计。从全国范围 ...
春节期间,浙江卫视《王牌对王牌3》用大年初一、初四、初...2月27日,在北京电影学院,参加艺考的考生在等候进入考场...由张嘉译、李小冉、宋丹丹、牛莉、李乃文、辛柏青、姜妍 ...好莱坞名导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米歇尔·威廉姆斯、克里 ...昨日,印度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在京举行了首映礼, ...
教育部27日发布与国家体育总局和北京冬奥组委共同制订的 ...天津女排27日在女排超级联赛半决赛第三回合中直落三局战 ...连日来,大连万达集团接手大连一方足球队的消息霸屏,这 ...在25日的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上,亿万...25日举行的2018国际乒联团体世界杯女子团体决赛中,中国 ...
小露香肩可以让你在人群中脱引而出,并且散发着女性独有 ...碎花裙的种类很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缤纷碎花,也 ...少女时代组合成员泰妍3月24日韩国仁川机场街拍:身着Clau...最近总有小伙伴反馈说丰胸贫乳都穿不了露肩衣,编编觉得 ...近期街拍TOP单品当属金属色百褶裙,无论明星、时尚博主还...
贵州,“数谷”掀起大数据革新浪潮,贵阳,亮出“中国数谷”新名片。经过四年的砥砺奋斗,贵州大数据各类业态加快集 ...[]
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时强调  坚持多党合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无名红军战士客葬新化&村民守墓至今帮助寻亲(图)
奉家镇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
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全貌
  红网新化站10月12日讯(通讯员 贺朝新 黎润英 刘卓夫)81年前,红二军团的一名战士突发疾病,因医治无效,被安葬在新化县奉家镇墨溪村,当地好心村民为他守墓至今。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墨溪村党支部、村委会希望借助新闻媒体和社会的力量,为这位无名红军烈士寻找他的亲人及其后代。10月5日,记者前往奉家镇墨溪村实地采访,了解相关情况。
  据1996年4月由湖南出版社出版的《新化县志》第790页记载:“民国24年(1935)冬,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从湘鄂川黔根据地北上抗日。12月12日,红二军团第四、五、六3个师在贺龙(军团长)、任弼时(政治委员)、关向应(副政治委员)、甘泗淇(政治部主任)、李达(参谋长)率领下,从溆浦来新化,部队分驻上团、下团及寨元等地,其司令部设在上团。”
  红军战士病故墨溪 好心村民将他安葬
  墨溪村位于新化西部,距新化县城100余公里,距原上团乡政府11公里,距溆浦县岗东乡政府11.4公里,是新化最偏远的行政村,也是从岗东到寨元、上团的必经之地。
  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甘泗淇、李达等人率领的一支红军从溆浦迂回到新化上团,他们沿着陡峭的山路,跋山涉水,一路步行,在经过岗东乡龙泉村(原名正江村)与墨溪村交界的干田坳时,人疲马乏,大队人马停下来休息,将红旗插在坳上,迎风招展,部队纪律严明。
  当时不明真相、躲进山里的村民纷纷走出来,与红军相见。部队首长对村民说,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帮助穷苦人民打天下的队伍,不抢粮、不掳夫,大家不要害怕。后来,当地村民将插旗之处取名为红旗界。当年红军休息的地方,有两棵大树,一棵杉树、一棵梨树,均需3人以上才能合抱。大杉树后来被人砍伐,现存的这棵大梨树历经百年风雨,依然枝繁叶茂,每年开花结果,是当年红军路过此地活着的见证者。为此,村里已将它挂牌保护,取名为红梨树;村民将从树上摘下的梨子,取名为红军梨,意在告诫后人品尝梨子时,不要忘记当年红军为穷苦人民打江山的光辉历史。
  当时,一名红军战士突发疾病,生命垂危,无法随部队继续前进,一名红军首长找到当地村民奉显梯、奉显情(两人是堂兄弟),掏出两块银元交给他们,嘱咐他们找个郎中帮助医治这名战士,如果治不好,就用这两块银元安葬他。
  据现年53岁的奉孝义(奉显梯之孙)介绍,按照爷爷的安排,他的父亲奉名鼎(当时15岁)和堂叔奉显情(当时20多岁)负责照顾这名红军战士,后因医治无效,这名红军战士就死在红旗界的山脚下,即现在的墨溪村12组。临死前,这名红军战士断断续续地说,希望奉显情、奉名鼎将他带来的竹篮和鞋子送回老家去,但没有听清楚他说的姓名和老家地址。据介绍,牺牲的红军战士大概四十来岁,个子高高的,听口音,估计来自附近的溆浦或安化县,是一名参加红军不久的贫苦农民。
  红军战士牺牲后,奉显情、奉名鼎等人按照当地习俗,找来几块木板,制成简易的棺材,将他的遗体抬上山,挖坑安葬好,从此这名红军战士就长眠在墨溪村的青山绿水之间,红军长征路过墨溪的故事流传至今。
  政府拨款修缮烈士墓 老党员义务守墓近40年
  1974年,新化县上团人民公社组织红军史迹调查组,当时还在学校读书的田代友(后来担任村支书30多年)、奉水莲、奉名定等人参与了调查。他们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山路,走访当地老人,收集相关材料;还根据奉名鼎、奉名秤兄弟提供的线索,找到了安葬红军的墓地,并向当时的上团公社党委领导做了汇报。
  日,中共上团公社委员会、上团公社革命委员会在墓前竖立了一块小碑(至今留在墓后),上书“红军烈士之墓”。住在烈士墓附近、担任过原墨溪大队大队长的罗承忠是一位老党员,从此担负起为红军烈士守墓、扫墓的责任。每年清明前后,他和附近村民都来为烈士扫墓,缅怀革命先烈,同时告诫子孙后代保护好烈士墓。
  2013年8月初,罗承忠老人病危期间,把儿女们叫到身边,交代在他死后,将他的遗体安葬在烈士墓下边,让他死后继续守护红军烈士。就在这个月里,80岁的罗承忠病故,他的子女罗教易等人按照父亲的遗愿,将他安葬好,与烈士墓相距不足5米。
  2015年元月,奉家镇人民政府拨出专款,购买材料,村民出工出力,修缮了红军烈士墓,在墓前刻有碑文和“长征(应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诗句,供当地村民和游客瞻仰红军烈士墓,不忘革命先烈的功勋。
  致富思源 墨溪村决定为红军烈士寻找亲人
  近年来,随着上团至岗东公路的修建和硬化,为墨溪人走出大山打开了方便之门。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指引下,村里完成了农电网改造,村民自发筹资50多万元,硬化了到组到户的公路;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和墨溪小学,添置了一些体育健身设施,每当夜幕降临,村民欢快地跳起广场舞,大部分家庭盖起了新房,还安装了宽带,过上了幸福生活。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墨溪村党支部、村委会根据村民的意愿,于9月26日发布寻亲公告,决定为这位无名红军烈士寻找亲人。这一消息传开后,曾经来过几个外地人,自称是这位红军烈士亲人的后代,但都没有提供确切的证据而无法认定。因此,该村党支部、村委会希望新化、溆浦、安化等地的党史专家或知情人士,提供相关线索,也期盼红二军团健在的老红军或红二军团军史研究专家提供帮助,让这位无名红军烈士名垂青史。
  为无名红军烈士寻找亲人公告
  据《新化县志》第790页记载:“民国24年(1935)冬,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从湘鄂川黔根据地北上抗日。12月12日,红二军团第四、五、六3个师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甘泗淇、李达率领下,从溆浦来新化,部队分驻上团、下团及寨元等地,其司令部设在上团。”
  奉家镇墨溪村位于新化县西部,是溆浦县岗东乡到寨元、上团的必经之地。当年这支红军从溆浦迂回到新化上团,他们沿着陡峭的山路,跋山涉水,在经过岗东乡龙泉村与墨溪村交界的干田坳时,人疲马乏,大队人马停下来休息,将红旗插在坳上,迎风招展,部队纪律严明。后来,当地村民将插旗之处取名为红旗界。当年红军休息的地方,有一棵大梨树,它历经百年风雨,依然枝繁叶茂,是当年红军路过此地活的见证者。为此,村里已挂牌保护,取名为红梨树;村民将从树上摘下的梨子,取名为红军梨,意在告诫后人不要忘记红军长征的历史。
  当时,一名红军战士突发疾病,生命垂危,无法随部队继续前进,一位红军首长找到当地村民奉显梯、奉显情(他们是堂兄弟),掏出两块银元交给他们,嘱咐找个郎中帮助医治这名战士,如果治不好,就用这两块银元安葬他。于是,奉显梯安排自己的儿子奉名鼎和奉显情负责照顾这名红军战士,后因医治无效,这名战士就死在红旗界的山脚下,即现在的墨溪村12组。他临死前,希望奉显情、奉名鼎将他随身带来的竹篮和一双鞋子送回老家,但说清楚姓名和地址就死了,估计是一位来自溆浦或安化、参加红军不久的贫苦农民。奉显情、奉名鼎等人按照当地习俗,找来几块木板,制成简易的棺材,将他的遗体抬上山,挖坑安葬好,从此这名红军战士就长眠在墨溪村的青山绿水之间。
  1974年,新化县上团公社组织红军史迹调查组,根据奉名鼎、奉名秤兄弟提供的线索,找到了安葬红军的墓地,并向公社党委做了汇报。当地党组织就在墓前竖立了一块小碑(至今留在墓后),上书“红军烈士之墓”。住在烈士墓附近的罗承忠是一位老党员,从此担负起为红军烈士守墓、扫墓的责任。 2013年8月初,罗承忠老人病危时,交代子女在他死后将遗体安葬在烈士墓下边,让他继续守护红军烈士。2015年,奉家镇政府拨出专款,修缮了红军烈士墓,供当地村民和游客瞻仰。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村根据村民的意愿,决定为这位无名红军烈士寻找亲人,希望新化、溆浦、安化等地党史专家或知情人士,提供相关线索,也期盼红二军团健在的老红军或红二军团军史研究专家提供帮助,让这位无名红军烈士名垂青史。
( 11:45:29) ( 09:24:07) ( 16:02:17) ( 14:01:58)无名烈士葬在娄底 四代乡亲给无名红军烈士扫墓
(原标题:娄底四代乡亲给无名红军烈士扫墓)湖南日报4月4日讯 4月3日,新化县奉家镇墨溪村12组86岁的老农奉显培带着孙子和村民奉孝长等数十人,祭拜了村里红军无名烈士墓。碑文刻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烈士墓。”等字。村民给长眠在此的红军烈士扫墓,是奉家山的习俗,已经接力至第四代乡亲。奉家镇境内现存有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日,奉显培族亲奉写地家门前的大路上,一整天都有红二军团将士走过。天黑时,奉写地家住进了6位红二军团战士,这些战士因为其中一位过40岁的老战士胃痛而落伍。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大家给生病战士进行了土法治疗,但毫无效果。第二天早饭后,战士们要走,胃痛战士已经病危,他要求“大家走,不要管我!”于是,其中一人留下两块银元,委托奉写地照顾,自己带着其他4位战士走了。当天中午,生病战士与世长辞。临终前,奉写地将战士搂在怀里听遗言,这位战士只微笑了一下,紧闭嘴巴,直到瞑目。奉写地叫来奉显情,将烈士遗体缠好4层稻草后,抬进深山安葬。为了后人缅怀,他俩筑了高大的坟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奉写地和奉显情两人年年给烈士扫墓。奉写地辞世后,他儿子奉名秤年年约上奉显培、罗承忠等乡亲给烈士扫墓。罗承忠是共产党员,还征得原上团公社领导同意后,以“中共上团公社委员会”、“上团公社革命委员会”的名义,给烈士立了一块碑,就是现在的这块坟墓碑记。罗承忠临死前留下遗言:“我的坟墓要跟烈士在一起。”遵遗嘱,后人将罗承忠埋在红军墓下面3米处。奉显培介绍:“今年给红军战士扫墓的人比往年多得多。近几天,天天有数十人给红军战士扫墓,有墨溪学校的小学生,有上团中学的中学生,还有外地旅客。”(湖南日报 记者 段云行 贺威 通讯员 杨亲福 )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leeju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老有深意的英文单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