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人去世后银行存款款怎么就变成了买保险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老人银行存款变成买了保险 市监出面调解返还8万本金
  温州网讯 近日,市民王先生的父亲到状元某银行办理存款业务时,被引导办理了保险业务,王先生得知情况后认为不妥,要求银行退保,银行不予处理,王先生只得向龙湾区市场监管局状元市监所寻求帮助。  原来,王先生的父亲于2016年6月前往状元某银行办理定期存款的续存业务,银行工作人员称有一项新的业务,获得的收益比定期存款要高很多,但王先生的父亲年龄太大了,不符合办理要求,要王先生的母亲前来办理。王先生的母亲前往银行,根据工作人员指示办理了该项新业务,并收到了业务办理的回单。后来,王先生发现银行办理的是一项理财型的保险业务,而且存在较大的风险,前往银行交涉,要求办理退保,但银行不予处理。  被诉银行表示在办理业务时已经告知客户所办理的是保险业务,也说过该项业务在办理满5年时可提取最高收益,并表示已当场交付回单、保险合同也发到了客户的邮箱,不存在未告知的情况,因此银行没有过错行为,而且退保业务系对应的保险公司才能办理,银行无法处理。  调解人员通过投诉人王先生、被诉银行工作人员、涉及的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三方,了解到详情后指出银行工作存在的瑕疵:一是保险业务与存款业务没有分离,都在存款柜台办理,容易误导客户;二是交付的回单仅有简单的业务办理内容,保险合同是发送到电子邮箱,没有当场将理财风险详细告知;三是存在故意引导办理的嫌疑,包括将不符合年龄条件的父亲换成符合条件的母亲,用老人的手机为不识字的老人注册电子邮箱并发送电子合同,淡化风险着重强调5年时的最高收益等。鉴于上述原因导致王先生的父母亲放弃最初继续定期存款的意愿而办理了保险业务,银行需要负一定的责任。经过调解,被诉银行与涉及的保险公司同意为王先生的母亲办理退保业务,于10个工作日内将本金8万元返还,双方达成和解。  调解人员提醒市民在办理金融业务时一定要仔细询问清楚,对收益与风险都了解后再做决定;同时建议银行、保险公司等部门面对老龄客户时,要有更多的细心与耐心,最好是能与其子女做好相应的沟通,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银行;退保;保险公司;保险;先生;父亲;状元;定期存款;回单;银行...
责任编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老人6月份去将省下的1W5到邮政储蓄存了个定期。说是三年的。凑巧今天需要用到钱,就去取钱了。结果跟我说钱银行取不到,说没到期呢。我就问了,定期也可以取啊,不就变成了活期而已,我说你不会被忽悠买了保险吧。回我:不可能,就是定期。
&& &我回来一看,吼吼,果真是,“某某”人寿保险,这时候老人还不相信,我明明要存的是定期,他们说给我存个三年的,我也不认识字。。。。好吧,老人是不认识字,但会歪歪扭扭写自己的名字。感觉现在银行也太忽悠这些老年人了吧。这合同是否存在欺诈行为?合同有效吗?
&&& 版里高人多,请问下大家!
只要是行车,就应该有记录―PAPAGO行车记录仪专营&淘宝旺旺linwaist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4-08-15 21:57
想不到今天在自己家里上演了,呵呵 钱虽不多,不过也是老人省吃俭用下来的。也不知道这保险是什么情况,也不是什么大保险,名字还是我今天第一次看到。。。。
只要是行车,就应该有记录―PAPAGO行车记录仪专营&淘宝旺旺linwaist
发表于:14-08-15 22:03
我家也是的,我还发过帖子,叫生命人寿,好像也没什么办法呢,只能三年头上取
发表于:14-08-15 22:07
以下是引用 第3楼 @萍水新谐 的话:
我家也是的,我还发过帖子,叫生命人寿,好像也没什么办法呢,只能三年头上取...
我这个叫 合众人寿保险
感觉存在欺诈行为啊,他们专门找不懂的老人下手,现在银行的部分人也太不厚道了
只要是行车,就应该有记录―PAPAGO行车记录仪专营&淘宝旺旺linwaist
发表于:14-08-15 22:08
我爹省吃俭用的5万被银行忽悠买了个什么保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拿到。
发表于:14-08-15 22:10
我娘也遇到这种事。人家还算厚道告诉她是两年定期。后来我发现那是一张保单,两年后退保无手续费。
万种尽闲事,一生能几时。&
从来疏懒性,应只有僧知。
发表于:14-08-15 22:16
邮储无耻无下限!曾经在那存钱,在家数了三遍3000,存的时候都能变成2900,是在三牌楼,从此再也不在邮储存钱!
发表于:14-08-15 22:16
我娘也不识字,现在就不知道这种合同是否存在欺诈行为。也不知道这个是什么小保险
只要是行车,就应该有记录―PAPAGO行车记录仪专营&淘宝旺旺linwaist
发表于:14-08-15 22:16
直接起诉,绝对的无效
发表于:14-08-15 22:18
我娘倒是识字的,关键是人年纪大了,辨别力低了。
万种尽闲事,一生能几时。&
从来疏懒性,应只有僧知。
发表于:14-08-15 22:19
签字了,就应该算有效吧。
万种尽闲事,一生能几时。&
从来疏懒性,应只有僧知。
发表于:14-08-15 22:20
别说老年人了,我自己都受骗过,每年交一万,一共交五年,10年后才能取出来。
婚版微信订阅号:hunban
用自己的私人ID在婚版发贴,如果不希望搬到微信上去,
一定要在主贴的开头或结尾注明“请勿转到微信”。
发表于:14-08-15 22:20
可以保单质押贷款,取出一部分钱急用
你,是我美丽的错误
发表于:14-08-15 22:22
有没有办法呢,想退了这保险
只要是行车,就应该有记录―PAPAGO行车记录仪专营&淘宝旺旺linwaist
发表于:14-08-15 22:24
退,要收手续费多,你看看保单,几年后免手续费,如果1年或者2年,不如等。
万种尽闲事,一生能几时。&
从来疏懒性,应只有僧知。
发表于:14-08-15 22:24
恨死了说,我一直在安慰,他们钱不容易阿,舍不得吃舍不得买的。今天不是拿出来去取钱,估计都发现不了。。。
只要是行车,就应该有记录―PAPAGO行车记录仪专营&淘宝旺旺linwaist
发表于:14-08-15 22:27
以下是引用 第15楼 @小雨点儿呀 的话:
退,要收手续费多,你看看保单,几年后免手续费,如果1年或者2年,不如等。...
只要是行车,就应该有记录―PAPAGO行车记录仪专营&淘宝旺旺linwaist
发表于:14-08-15 22:27
我爸也遇到过,专拣老人下手,缺德死了
等待是一种习惯,
他自由生长,而我,
无力抵抗。&
发表于:14-08-15 22:29
以下是引用 第18楼 @伤感baby 的话:
我爸也遇到过,专拣老人下手,缺德死了...
是不厚道,我妈拿着保单还一直以为是存折,今天不去取钱都发现不了。银行从头到尾没有说过是保险,就连今天去取钱,只说是拿不出来。还是我回来后,才发现原来是一张保单
只要是行车,就应该有记录―PAPAGO行车记录仪专营&淘宝旺旺linwaist
发表于:14-08-15 22:30
你现在退保险可能会亏本,而且也不一定能取出来。有的银保产品还可以,比定期高一点,但是好多都是达不到定期利息的。另外,老人去银行存钱回来你们帮看看,保险都是有10天犹豫期的,免费退的。还有告诉老人存定期要存单不要存折,基本就不会做成保险了,存款时说的送保险什么的都是不可能的
发表于:14-08-15 22:32
一般老年人上当的多,没事去闹,让银行不得安生,派5个人守护五个窗口,一人准备10个硬币,存一块钱钱取一块钱,老年人闲着也是闲着
人生在世,不谈体重
发表于:14-08-15 22:34
以下是引用 第4楼 @果冻布丁宝宝 的话:
以下是引用 第3楼 @萍水新谐 的话:我家也是的,我还发过帖子,叫生命人寿,好像也没什么办法呢,只能三年头上取...我这个叫
合众人寿保险感觉存在欺诈行为啊,他们专门找不懂的老人下手,现在银行的部分人也太不厚道了 ...
他们不是银行的,是和银行合作的保险公司,存钱直接去窗口就行了
人生在世,不谈体重
发表于:14-08-15 22:34
以下是引用 第20楼 @小石头and小般若 的话:
你现在退保险可能会亏本,而且也不一定能取出来。有的银保产品还可以,比定期高一点,但是好多都是达不到定期利息的。另外,老人去银行存钱回来你们帮看看,保险都是有10天犹豫期的,免费退的。还有告诉老人存定期要存单不要存折,基本就不会做成保险了,存款时说的送保险什么的都是不可能的...
过了 后悔期了,银行从头到尾没有说过是保险,就连今天去取钱,只说是拿不出来。根本没想到会搞成保险d
只要是行车,就应该有记录―PAPAGO行车记录仪专营&淘宝旺旺linwaist
发表于:14-08-15 22:36
邮政储蓄不担任何风险,跟保险合穿一条裤子,他们反正拿提成!
只要是行车,就应该有记录―PAPAGO行车记录仪专营&淘宝旺旺linwaist
发表于:14-08-15 22:40
&&[第2版 08-15 22:40]
以下是引用 第23楼 @果冻布丁宝宝 的话:
以下是引用 第20楼 @小石头and小般若 的话:你现在退保险可能会亏本,而且也不一定能取出来。有的银保产品还可以,比定期高一点,但是好多都是达不到定期利息的。另外,老人去银行存钱回来你们帮看看,保险都是有10天犹豫期的,免费退的。还有告诉老人存定期要存单不要存折,基本就不会做成保险了,存款时说的送保险什么的都是不可能的...过了后悔期了,银行从头到尾没有说过是保险,就连今天去取钱,只说是拿不出...
我。。。。。
人生在世,不谈体重
发表于:14-08-15 22:38
如果时间不长,要求银行看监控回放当时被忽悠的情形。
时间长了,过了犹豫期也看不到监控就只能按照特工的说法办了。
发表于:14-08-15 22:38
试着去闹闹,就找那推销的人,吓唬她(他),你们起诉…不然就找找媒体…再不行,就认倒霉吧…缺德…
一直努力的生活&&一直努力
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
发表于:14-08-15 22:41
回复 第20楼 的 @小石头and小般若:
像我们在外地的,十天哪发现的了,肯定是过了犹豫期了,我跟我爸说了,以后只认银行存单,别的啥也别说
发表于:14-08-15 22:43
&&[第2版 08-15 22:43]
回复 第22楼 的 @特工少先队:
我爸说就是在窗口办的呢 ,他在窗口存钱,那营业员说,你存这个吧,两年期,利息高,一直说一直说
发表于:14-08-15 22:45
保监会和银监会早有规定,不得在银行里销售保险产品!直接叫他们退,不退投诉到银监会和保监会找媒体!
发表于:14-08-15 22:46
是在窗口办的
只要是行车,就应该有记录―PAPAGO行车记录仪专营&淘宝旺旺linwaist
发表于:14-08-15 22:47
以下是引用 第29楼 @萍水新谐 的话:
回复 第22楼 的 @特工少先队:我爸说就是在窗口办的呢 ,他在窗口存钱,那营业员说,你存这个吧,两年期,利息高,一直说一直说
带存折或者卡去,保险公司给的合同太长没有人会仔细看的,我姑父就是存了5万5年的,我带了几个朋友闹了三天,我录音,后来就损失了利息把钱取出来了
人生在世,不谈体重
发表于:14-08-15 22:47
这个问题我遇到过,我小姑子的老公公存钱被骗保的,但是老头一身的病,癌症,糖尿病,中风都有,都做过癌症切除手术的,后来姑子夫妻俩带着老人病例各种诊断书去银行找经办人,说你们买保险也不体检,你看老头这么多病万一有事你们可要按合同赔,后来这事往保险公司上级汇报,批准后全额退款。
发表于:14-08-15 22:47
以下是引用 第30楼 @雪山上看太阳 的话:
保监会和银监会早有规定,不得在银行里销售保险产品!直接叫他们退,不退投诉到银监会和保监会找媒体!...
保监会和银监会?哦!
只要是行车,就应该有记录―PAPAGO行车记录仪专营&淘宝旺旺linwaist
发表于:14-08-15 22:57
我记得好像七天之内可以无条件申请退保的!
专业铺地板。
发表于:14-08-15 22:58
这些畜生,楼主抱抱
发表于:14-08-15 23:00
任何保险好像都有十天还是几天的犹豫期吧,在犹豫期内可以无损退保!
&&欢迎访问:&&&小城六合&&域名:&&http://b1131232.xici.net
&&小镇茶楼QQ群号:
&&欢迎访问:滁河人家&&&域名:&&&http://b841621.xici.net
&&小城六合QQ群号:
&&他人道我狂,佳人言我癫。冷暖我自知,莫管他人言。
发表于:14-08-15 23:00
我老娘都不认识字的,拿着一张保单当存折。今天去拿,银行人都绝口不提是保险,只说这钱暂时拿不出
只要是行车,就应该有记录―PAPAGO行车记录仪专营&淘宝旺旺linwaist
发表于:14-08-15 23:02
银保是可以销售的,是银行跟保险公司签的代理合同,必须从柜面办的!不然银行不承认的,柜员也会有风险的。另外,特工说的方法,可以闹,但是,你霸窗口也是要取号办理的,现在银行办业务,办理一笔存款只能到另外一个人那再办存取了,不可能给一个客户霸那么长时间的。银行监控一般保留两个月,现在你调也调不出来了,再说,就算能调出来也不会给你调的。
你这还没到一年呢,估计取不出来,想取出来估计比较难!除非闹大了,让行长给保险公司大领导打电话解决
发表于:14-08-15 23:02
过了后悔期了,今天不出取钱这事,估计都发现不了是保单
只要是行车,就应该有记录―PAPAGO行车记录仪专营&淘宝旺旺linwaist
发表于:14-08-15 23:05
我是六万存5年才到期,当初和我说存银行不划算存这产品比银行利息高,到期了跟本就没银行利息高,去问说是这二年亏,没到期取要扣本金到期扣你利息,就是欺诈。恨死了。银行和保险公司在你存银时就扣走10%的费用。就是骗一个是一个。不得好死
我阳光,我快乐。A501
发表于:14-08-15 23:07
泼个凉水啊,保险当时你妈妈也是签字的,主要监控也调不出来了,银行可以说跟你妈妈讲清楚了就是保险,你妈妈同意才签字的,就算你拿法院去告都没用的!还有,你妈记不记得当时是谁给她办的?如果记得可以直接找办理的人,两个人当面对质会好点
发表于:14-08-15 23:08
刚开始签是可以退的,我以前就是
发表于:14-08-15 23:12
记得,今天去的还碰到那之前办理的人的。绝口不提的保险,老娘回来后还还是认为是存单。拿出来给我看过,是我发现只是一张保单
只要是行车,就应该有记录―PAPAGO行车记录仪专营&淘宝旺旺linwaist
发表于:14-08-15 23:14
那就直接找那个办理的人
发表于:14-08-15 23:17
有10天左右毁约期。这个直接去媒体见面,记得偷拍。
日本人说:我们不参拜靖国神社,韩国人照样不买我们的东西!
&&&&&&&&&我们参拜靖国神社,中国人照样买我们的东西!
发表于:14-08-15 23:18
一人卖保险,全家不要脸
发表于:14-08-15 23:30
我去存定期,也被忽悠说她们的理财什么人寿,
本来五年期的
现在一年期就能办理
利息比定期高,我存一年,下月就能取了,不知道这个能不能取出来,忐忑中
发表于:14-08-15 23:31
还是中国建设银行
发表于:14-08-15 23:37
忽悠老年人确实没有职业操守。那是老早以前业务员干的事情了,现在保监部门监管还是很严格的,都会电话回访如实告知客户这个是银行保险产品。银行代理很多产品,保险,基金,等等,都不是银行自身的产品。其实,我觉得楼主不需要采取什么极端的方法去处理,你可以要求保险公司调出当时签字内容,以及回访电话的录音,签字本人签,回访是本人接听的,就应该表示,当事人是知情的,如果这些都没有,或者不是本人签字,你完全可以要求保险公司退还本金,以及这些年的利息,必要时,可以要求保监会介入,这个是你的权利。
你,是我美丽的错误
共2页 到第页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去存款咋就被忽悠买了保险?
  买保险比存钱利润大!
  怎么银行也卖保险?  盛秀华  ★核心提示  明明是到银行存款,却稀里糊涂被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忽悠买了保险产品。一位退休老人就遇到了这样的烦心事。今年11月9日,&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  事件回放  去银行存钱变成了买保险  郑女士是某企业的退休职工,每月退休金仅1100元。10月27日,郑女士到一家银行准备把积攒的1万多元退休金转为定期储蓄。这时,一个着装款式和银行工作人员无异的工作人员赵某走过来,询问郑女士要办什么业务。听到郑女士要办转存定期储蓄业务时,赵某提出,现在该银行推出一种储蓄保险业务,利息高,每年存入1万元有950元利息,并且还可免利息税。另外,存款人还可贷不高于存款额的贷款,办5年期限的,赠送存款人10年人身保险。  出于对银行的信任以及高收益的向往,郑女士就按赵某的推荐办理了一份5年存款、每年需存1万元的“存单”。办理好业务后,郑女士没有对“存单”的条款仔细阅读。  11月15日,郑女士的丈夫听到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银监会叫停保险公司在银行驻点办业务的新闻,警觉地想起郑女士所办的储蓄保险业务。郑女士这才仔细阅读有关条款,发现该业务是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寿险公司)分公司开办的一种“盛世富贵两全保险(分红型)A款”保险。而且该保险并不像赵某给郑女士讲述的每年存入1万元,1年有950元利息,而是分期缴纳保费,每年缴纳保险金1万元,连续缴纳5年,10年后方能收益。  郑女士了解后顿时感到被骗了,遂到银行找人保寿险公司业务员赵某要求退钱,被告知已经过了10天“犹豫期”,且在回访时郑女士已确认无疑,因此不能退还本金。郑女士若要退保,保险公司按规定要扣除手续费3590元,实退6410元。无奈之下,11月23日,郑女士写信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希望消保委帮助协调,降低她在不明真相情况下所受到的损失。    行业规定  超过60周岁不能作为被保险人  笔者看到,郑女士在投诉信中提出,人保寿险公司的业务员在推销保险时存在三方面违规:一是业务员采取断章取义的方式模糊利息概念,蒙骗老年人上当;二是业务员对重要的10天犹豫期告知权进行隐蔽,使她错过了合法的退保期限;三是保险公司规定的退保手续费金额过高,不合理。经有关部门调解,12月初人保寿险公司给郑女士做出了退保处理。综合考虑到各种因素,人保寿险公司与郑女士都做出了一点让步,保险公司退还给郑女士9000元。  事后笔者了解到,事实上人保寿险公司推出的“盛世富贵两全保险(分红型)A款”有规定,投保10年期,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年龄不超过60周岁。而郑女士是1950年2月出生,早已超过60周岁,作为被保险人已经超龄。业务员为何会给超龄被保险人办此保单?对此问题,人保寿险公司至今未给笔者回复。    专家提醒  购买保险只有10天“犹豫期”  笔者从省消保委获悉,郑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有关部门也受理过多起类似投诉,一些消费者甚至不知道自己购买的是保险产品,在购买后第二年才被告知需要每年续缴保费。  有关人员告诉笔者,保险业务员把存款忽悠成保险主要有两种手段:一是宣称高收益,如把预期收益说成保底收益,或把5年以上累积收益说成1年收益,把保险夸成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二是把保险说成是保险储蓄、类似零存整取或存款送保险,张冠李戴掩盖保险的实质。由于驻点银保专员利用其所在的特定场所,趁消费者存钱之机推销保险产品,将保险混同理财产品,加上其银行工作人员的着装更具迷惑性,极易让消费者产生认知混淆。  省消保委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如果误购买了银保产品,也不必慌张。根据中国保监会规定,购买保险后有两次反悔机会,即收到保单正式文本签字10天内以及在客服人员回访时,均可申请解除保险合同,消费者可以利用这个规定保护自己的权益。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河南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在银行买理财产品最后变成保险当事人交了10万元协商后退回9.9万元,银监会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南都本来是去银行办理存款业务,结果却买了一份保险,这到底怎么回事?近日,孙女士向南都记者反映,日,她在某商业银行位于龙岗的一家支行办理业务的时候,工作人员向其推荐了一款产品,该产品缴费期5年,每年缴费5万元,年化收益率7%。孙女士当即购买了。从2016年1月开始,深圳的商业银行正式实行“双录”。深圳银监局要求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在专业、规定的房间内按照录音、录像等程序进行规范交易。在此之前,商业银行之间并没有统一、规范的销售流程。不过有一些商业银行为保障客户的权益,会制定一些内部的销售规定。李先生表示,该商业银行内部规定,合同的签署,只有在D柜柜台工作人员或者理财经理面前签署或者由他们主导才符合销售流程,这样的合同才生效。因为他们比较专业,接受过专门的培训,持有保险资格销售证基金资格销售证、银行理财从业资格证等证书上岗。然而,孙女士表示,当时签署合同的时候,她不知道这个D柜柜台工作人员是谁,在她的印象中,她购买这份产品的时候,全程都是蔡小姐在跟。当被问及有没有在理财经理周某面前签署合同的时候,孙女士说,印象中只有蔡小姐一个,她与理财经理周某在这个产品上没什么交集。李行长则表示,具体细节他会核查清楚,一般情况下,银行的销售工作人员都会按照规定的程序签署合同。延展被误导+不细心=退保损失类似孙女士这样的情况,王先生以及谢先生都遇到过。2014年6月份,王先生去某商业银行在沙井的某一支行,想将银行卡里的20多万存款购买一些收益比活期存款稍微高一些的理财产品。王先生告诉南都记者,他去到银行网点,一个理财部门的工作人员林某接待了他。林某给王先生介绍一款理财产品。该款产品的缴费期是5年,每年缴5万;第一年交完5万可以立刻拿到8000多元的分红,第三年有1万多分红,一年比一年多;5年期满之后,客户可以继续存,然后一直领分红,领到五六十岁,总计约有200万;也可以将本金与利息完整地取回来。王先生觉得收益可观,而且5年期满后,可根据自己意愿选择继续存款或者直接取回本金以及利息这一点很好,所以他购买了一份。谢先生购买的时间更早一些。日春节放假前一天,谢先生去某商业银行位于东门的一家支行取款。该支行的理财经理郑某向谢先生推荐一款产品。谢先生记得,郑某推荐的时候一直强调该产品的缴费期限是5年,5年后就可以取回本金加利息。谢先生还表示,郑某用收益模拟器演算该产品的收益,其结果是远远比其它的理财产品高。此前,谢先生购买理财产品一直是郑某服务,谢先生很信任郑某。但是,谢先生表示,“如果对方实事求是说明是保险产品,我肯定不会购买。”南都记者了解到,王先生以及谢先生只是想购买收益比活期储蓄稍高的保本型理财产品,但是由于销售人员的误导以及他们个人没有留意相关的合同、保单等资料,结果都买了保险产品。事后,王先生以及谢先生都跟银行以及保险公司沟通、要求退保。最后,各方都折腾了很久,王先生以及谢先生都签署了退保协议。王先生总共交了15万,退回了12.8万;谢先生一共交了20万,退回了18万多。采写:南都见习记者&黄玉凤2去银行存定期变成买保险 五年后发现收益太不如意
  5年前想存定期存款,听了银行介绍,结果买成了银保产品。如今,消费者感觉保险的收益还不如定期存款。现在再跑去银行,已经找不到当时卖保险给她的工作人员了。记者了解到,消费者去银行柜台办理定存或购买理财产品,很多银行会推荐“保险理财”,有的消费者糊里糊涂就买下了,最后发现收益并不像当初宣传的那么高。本次银行服务评议中,这样的案例还不少。
  存款变保险 人生首桶金没能产生预期收益
  5年前,郑小姐还在上大学,暑假打工赚到了3000元,这是她人生中的第一笔工资。她找到一家银行,想要存几年定期。可工作人员跟她推荐了一家保险公司的一款分红险,说比定期的划算。
  结果5年下来,郑小姐觉得收益并不高,她感觉每年只分到16元左右的红利。因为退保有损失,5年都不能动这笔钱。这么一算,她觉得当初还不如存定期。
  记者了解到,这是一款两全保险(分红型),除了分红收益以外,还有一定的保险保障。
  销售这款保险的保险公司银保部人士叶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发现,郑小姐在红利分配上对保险产品有一些误解。郑小姐说,每年的红利仅为16元左右。其实,在2011年8月购买该产品后,仅在2013年的红利分配为16.88元。2012年、2014年、2015年的年度收益为22.84元、55.54元、65.93元。同时,这款产品除分红收益以外,还有到期给付的利息,利率在1.05%左右。
  叶女士说,分红险每年的红利是根据保险公司的盈利,按一定比例分给保险客户的。每年保险公司收益不同,会导致分红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像郑小姐投保的这款保险,分红只是在2013年稍差,其余年度基本上已经达到了行业的平均水平。如果把这些年的分红收益平均,那么郑小姐购买的分红险的收益率大约在2.8%附近,与现在银行的三年期存款利率(2.75%)差别不大。
  不过,消费者认为,不应该拿现在的利率和当年比,2011年7月,人民银行公布的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5%,五年期定存利率是5.5%。
  银行销售代销产品 要录音录像
  因为是5年前在银行购买的保险,郑小姐已经没有办法找到当年向他推荐的工作人员了。当时的工作人员究竟是保险公司的还是银行的,已经无从知晓。
  不过,银监会在2010年就曾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其中包括叫停银保驻点销售的要求。“从那时起,厦门的各家银行就已经开始落实这项规定,应该从2012年开始,在银行基本就看不到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了。”一家保险公司银保部的工作人员说。
  今年上半年,银监会还发布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的通知》,不仅要求银行代销的产品只能是持有金融牌照的金融机构发行的,还有相当重要的一条是“商业银行应当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在销售过程中明示产品的代销属性,充分揭示代销产品风险,不得采取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等方式误导客户购买产品,并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实施录音、录像”。
  农银人寿厦门分公司培训部经理聂磊说,市面上的银保产品收益普遍在3%~6%,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万能险,一类是分红型寿险。万能险是包含投资和保障两大功能的人身险产品,投保人将保费交到保险公司后,会分别进入两个账户,一部分进入风险保障账户用于保障,另一部分进入投资账户用于投资,缴费年限、保额等都比较灵活。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的万能险比较常见,比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还高一点,市场接受程度也较高。
  而另一种分红型寿险的分红,则是按公司经营情况来定。
  聂磊提醒说,银保产品都有保单利益演示,但这并不代表对未来收益的承诺。
  不应片面夸大收益
  避而不谈风险
  “很多市民认为,向其推荐产品的是‘银行工作人员’,且其是向‘银行’购买的保险理财产品。但从法律关系的角度来讲,定期存款与保险理财有着天壤之别。”福建重宇合众律师事务所律师陈福猛说。
  据陈福猛解释,如果郑小姐与银行办理了定期存款,则郑小姐与银行之间形成了储蓄存款合同关系。这种情况下,若郑小姐提前终止该合同,银行不仅要完整返还存款本金,而且至少要按活期存款利率支付存款利息。相反,如果郑小姐通过银行购买了保险,则郑小姐最终与保险公司形成了保险合同关系。这种情况下,若郑小姐提前终止该合同,基于保险合同的现金价值,不仅保费(金额相当于存款本金)会遭受较大损失,而且分红(即所谓的“利息”)具有不确定性。
  “就算需要推销,也要把具体的细节跟客户说清楚。”郑小姐认为,银行可以专业一点地告知需要办理的储蓄或理财产品的具体办理内容,而不是引导客户购买保险类的理财产品。
  陈福猛赞同郑小姐的观点。他说,问题的关键在于:银行有告知的义务,消费者有知情权。首先,银行推荐保险理财产品的销售人员,应当明确告知消费者其身份是否属于银行工作人员,避免对象识别误导。其次,在产品销售过程中,银行应当向消费者明示该产品是自有产品还是代销产品,避免因模糊产品性质而误导客户。再者,银行应明确告知消费者有关产品风险,有关工作人员不应片面夸大收益,避而不谈风险或隐瞒风险。消费者只有在信息对称的基础上才能充分行使其自主选择权。
  此外,如果消费者在银行购买了一年期以上的保险产品,要利用好“犹豫期”政策,发现购买了不适合自己的产品后,可在“犹豫期”主动申请退保。按照相关规定,“犹豫期”为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起15个自然日。(记者 高金环 张海军)
[责任编辑:郑云彩]
分享该新闻到微信朋友圈:1、打开手机软件“微信”--“发现”--“扫一扫”。2、对准左边二维码进行扫描3、识别成功后,弹出是否浏览该页面,点击确定。4、点击手机右上角分享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福建之声早间节目(4月5日)
福建之声早间节目(4月5日)
福建之声早间节目(4月1日)
福建之声早间节目(3月31日)
福建之声早间节目(3月30日)
福建之声早间节目(3月29日)
福建之声早间节目(3月28日)
福建之声早间节目(3月27日)
福建之声早间节目(3月24日)
福建之声早间节目(3月23日)
福建之声早间节目(3月22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亲去世查询银行存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