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上了高中同学聚会方案以后,在和同学或者朋友聊天的时候,聊到一定的点上时,心里有许多挺想和她们说的事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5 小时
金币:7253
<em id="authorposton13-10-9 10:25
查看: 47266
本帖最后由 安静的倪净 于
14:17 编辑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初高中家长必读,我读后很有感触,各位大家也读读吧!附件大家可以下载,看起来比较方便!!
(305.5 KB, 下载次数: 290, 售价: 20 金币)
13:2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售价: 20 金币 &
下载积分: 金币 -1
本文目录:(大家可以直接点击链接跳转到对应楼层啊)
交往篇 给孩子上好情商教育这堂课
生活篇 做孩子走向独立的教练员 
备考篇 和孩子一起进入冲刺阶段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5 小时
金币:7253
<em id="authorposton13-10-9 11:03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提前订计划,学习效率高& && &&&
有计划地安排学习任务,有序地学习,这样的学习并不让你感到有压力,反而会让你很好地实现目标,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通过不断达成短期目标,你就能一步步达成长远目标。
& && &&&每个学期一开学,女儿都会给自己买一个很小巧的活页本,她叫做“记事本”。她在本子上除了每天记下老师安排的作业和自己想着要做的事情之外,还在每天做事前列一个计划,然后照着小本上写的去做。
& && &&&这种做法非常不错,也让女儿在高中阶段受益匪浅。
& && &&&这一点,女儿是从她爸爸那里学来的。我先生喜欢用笔记本记事,工作多年,他用了好多个笔记本。他的笔记本里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各种计划。一年开始,列一年的大计划;月初,列一个月的中计划;周一,列一周的小计划。除了这种笼统的计划外,每做一件事,他也有详细的完成计划,每个环节都周到细致。
& && &&&一次,女儿翻看爸爸的本子,觉得爸爸的办法很好,就照着去做了。起初,她每天晚上写作业前,先大概列出写每科作业需要的时间和先后顺序,然后再把课本和练习本按照列出的顺序放在书桌一角,每完成一科作业,就把该科的书本收拾到书包里。她所列的时间里,每两科之间都有几分钟的休息时间。在做某科作业的时候,不做任何别的事情,包括上厕所,争取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刚开始的时候,她往往不能按计划完成,慢慢地,她就掌握了节奏,会在时间规划和做事速度上做一些调整。到后来,她基本都能按照自己的计划完成所有作业。
& && &&&在整个的做事过程中,如果不在她的休息时间,她拒绝我们的打扰,不允许进她房间,不允许给她送水、送水果。
& && &&&这是女儿高中阶段养成的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因为这个好习惯,女儿每天做事非常有序而且高效;也是因为这个好习惯,女儿高中三年很少因为作业写不完而熬夜。这些都让我非常欣慰。
& && &&&高一高二阶段,因为喜欢读书,她在计划里常常会有阅读课外书的条目,时不时硬性规定自己读一会儿书。而一般周末休息两天,时间很充裕,她就不怎么做详细的计划了。
& && &&&高三复习阶段,女儿针对自己学习的强项和弱项,开始制订月计划和周计划,然后细化到日计划。周一到周六去学校上课,女儿只能跟着老师的进度进行复习。周日,自己上自习的时候,她会有一个详细的计划。有一次,我给她收拾桌子的时候发现了一张撕下来的活页纸,是某个周日的计划,她是这样安排的:
& && &&&2月20日:
& && &&&8:00-8:30政卷
& && &&&8:30-9:00小练
& && &&&9:00-10:00历
& && &&&10:10-11:00语诗歌
& && &&&11:00-11:30语说明文
& && &&&1:00-2:00数选择题
& && &&&2:10-4:00数大本+小练
& && &&&4:00-4:30数《说明》
& && &&&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
& && &&&看到这页纸,我就明白她为什么每个周日还是像平日上学一样那么急急忙忙出门了。以前我心疼她周日还那么辛苦,总是跟她说,上自习是自己掌控时间,晚一会早一会并没有关系,她不买账,还是早早就要出门。原来,是她的计划安排的时间要求自己必须在早8点的时候就进入学习状态,要不就会完不成任务。难怪她老说,晚一点就会有连锁反应,搞得她一整天都忙乱。
& && &&&离高考还有半个月的时候,女儿一天晚上临睡前对我说:“妈妈,我把这十几天的时间又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这个计划实施完大概离高考还有两天的时间。”我没有说什么,只为她竖起了大拇指。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5 小时
金币:7253
<em id="authorposton13-10-9 10:38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1.打造一个“书香门第”
孩子都是喜欢读书的,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而阅读正好可以满足他们这一天然的渴望。父母要做的只有两点:一是让孩子有书读,二是让孩子读到书。
女儿从小爱看书,而且阅读的范围很广,这是她知识面丰富、文章写得漂亮的重要原因之一。
升入高中之后,她的功课越来越繁重。每天,各科老师都会留许多作业,她回家吃完饭,就得埋头写作业。
高一的时候,因为数理化成绩较差,她每天晚上在这三科上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总是把作业做完就到睡觉的时间了,没有一点喘息的机会。
为此,她非常烦恼,别说玩,就连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也一本都看不了了。从小到大,她几乎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看课外书,已经养成了习惯,猛地丢掉这个爱好,她的心里空落落的。而且一段时间不看书,她就感觉笔头生涩,写出来的文章也不那么出彩了。
看女儿苦恼,我也着急。作为家长,我知道功课学习的重要,毕竟我们身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里,将来参加高考是不容我们回避的现实。然而我更知道,死学课本而没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会视野狭窄、理解能力差,而且缺少课外阅读,不仅会影响到语文的学习,对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理解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女在儿学习学校的功课之余多读课外书籍。
于是,我使出了女儿小时候我用来“诱惑”她读书的杀手锏。
女儿是3岁的时候爱上读书的。不过那时候,她都是听我给她读书。她上幼儿园的3年里,每天晚上我都给她读书。她倒不挑,只要一看见我拿书,就闹着要我读给她听。所以,那时候她听到的书,有专门为她挑选的寓言童话和动植物故事,也有我和我先生看的一些别的书上的小故事。后来我们戏称这3年是我家的“一千零一夜”。
等女儿上小学后,我和我先生觉得她认字了,应该自己读书了。但女儿习惯了听我讲,依然每天缠着我给她读书。后来,我和我先生为了让女儿自己读书,就买了一些带有拼音的有趣的小学生读物,还有《米老鼠》等杂志,随意地放在她的写字桌、床头,或者我家的饭桌和沙发上,目的就是引起她对书的注意,诱惑她去看。
起初,小家伙熟视无睹。慢慢地,在没事的时候她开始翻阅那些散在各处的书了。到后来,无论是坐在沙发上还是床头,她都会拿起书来看,而且看得非常投入,有的时候,饭都做好了或者到了睡觉的时间,她还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孩子都是喜欢读书的,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而阅读正好可以满足他们这一天然的渴望。父母要做的只有两点:一是让孩子有书读,二是让孩子读到书。所谓有书读,就是家里要有孩子读的书;所谓读到书,就是拿回家的书要让孩子看得到,而不是整齐地码在书柜里。
这样,女儿到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不仅读她自己的书,也开始看我和她爸爸读的书。为了满足她越来越大的胃口,我们不得不源源不断地买书。
喜欢上读书以后,只要没有课外书,女儿就会觉得不舒服,到处找书看。家里没有新书,她会向同学借,也会把以前看过的书再翻出来读一遍。到了这时候,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再给她设置那么多“诱惑”了。
女儿在读书看报的过程中也尝到了甜头,她不仅知识面比班里大部分同学要广,也写得一手好文章。在同龄人的羡慕和大人们的夸赞声中,读书这一爱好逐渐被巩固,成为伴随女儿成长的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高中的学习任务虽然很繁重,但是多年养成的读书好习惯,我舍不得让女儿丢掉,而且她也不想丢掉。小时候有大量的课余时间,我们读书,现在没有那么多时间了,我们就算挤时间也要读书。
我非常赞成一位教育专家的话:“养成读书的习惯,等于在孩子的心里装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因为学识的限制,女儿从小到大,我和我先生总有许多问题不能回答她,但是,我们会给她买书或者借书,让她从书里找到答案。而且我发现,因为读了大量的书,女儿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使得她学习的后劲越来越足。高中阶段,她从年级的中下游到了年级上游;高三竟然迎头赶上,最好的成绩达到了年级第五名。读书,让孩子学到了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很好地补充了课本知识的不足;读书,让孩子懂得了老师、父母所不能教到的做人的道理;读书,记孩子提高情商,学会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方法。
主意打定,我就开始行动了。每天下午女儿回来之前,我就把家里订的《北京青年报》放在餐桌上。一般来说,她回家的时候,晚饭还没有准备好。她放下书包,就先看一会报纸。
女儿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跟着我们读报,最初只看最后一版的脑筋急转弯、幽默故事等内容,到后来的每个板块都翻阅,并且还和我们讨论当下发生的重大的或者热门的事件。
小学的时候,就听到过老师夸奖女儿,说女儿懂的东西多,而且看问题的观点很独特,我想这跟她看报纸有很大的关系。
《北京青年报》是一份非常不错的日报,内容很广,有时效性很强的新闻报道和知识性、文学性很强的副刊,对女儿的帮助很大。订阅全年的《北京青年报》还可以赠送《读者》杂志,多年来我们一直要这个赠品。我和我先生是《读者》的铁杆粉丝,在我们的带动下,女儿也从小喜欢《读者》,她写的文章里的许多论据都出自《读者》的小故事。小学和初中,每次《读者》到家,她都会拿到手一口气就看完。可自从升入高中,就很少有时间享受这种阅读的乐趣了。于是我就把《读者》放在沙发扶手上,或者她的床头,有的时候甚至放在卫生间的暖气片上,让女儿随时都能读一会。
我们家还订了《中国国家地理》、《博物》、《青年文摘》等杂志,我都如法炮制,凡是女儿目力所及或者伸手能拿到的地方,我都放上一本。目的就是,只要她想看书,顺手就可以拿起一本看一会。杂志上的文章都是独立的,也不是很长,看一篇不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对于学习任务比较繁重的高中生来说,挺适合的,而且读这些短小的文章也是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好手段。
间或,沙发扶手上也会出现一本“大部头”,比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和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还有王小波的《时代》系列,这些书,女儿都是在晚上泡脚的时候一点一点看完的。
女儿从中得到了好处,有的时候我忘了在某个地方放书,她还会提醒我。
到处放的是书报,让我家看上去很零乱。一次,女儿的姑姑从老家来北京,看我们家东一张报纸,西一本书的,就开始帮我收拾,还数落我不打理家,把好好的家弄得乱七八糟。我笑着告诉她,我其实每天都整理家,不收拾那些书报,只是想让我们的家充满“书香味”而已。
不然怎么办呢?我如果把书都整整齐齐地收拾到书房里或者报刊架子上,女儿看起来就不方便了。我想,等女儿日后“下笔如有神”了,我再好好收拾也不迟吧。
女儿偶尔也会放纵一下自己。《暮光之城》出了中文版后,女儿从邻居姐姐那里借了两册来看,却发现翻译得实在太差。于是让我在网上给她买了英文原版的。
那是一个周六,我们从快递员手里拿到了三册原版的《暮光之城》。女儿爱不释手,高高兴兴地把书拿到了她的屋里去了。晚上我上床的时候,看她的屋里还亮着灯,我以为她在复习功课,准备周一的期中考试。
周日早晨,都9点了,女儿还在呼呼大睡。叫她,她说昨晚熬夜到凌晨4点,把《暮光之城》的第一册看完了。实在是太困了,求我让她再睡一会。为了女儿的健康,为了女儿读书的快乐,我让女儿睡了个痛快!成天面对枯燥的课本,孩子渴望阅读趣味性和文学性都很强的小说,这是非常正常的要求,作为家长,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有支持。
女儿挤时间,愣是把《暮光之城》和《吸血鬼日记》的英文原版读完了。2009年8月,女儿参加了托福考试,满分30分的阅读,她拿到了29分。我想这跟她坚持读原版的著作有很大的关系。后来我翻看女儿的英语周记,看到她的英语老师在批阅她的读后感时鼓励她坚持阅读原版小说,因为那是学习英语最好的方法。
即便是到了高三,女儿的课外阅读也没有停止。暂且不说阅读对于一个孩子健康成长那么高远的好处,就说它对高考的好处。现在的高考跟现实联系得越来越紧密,对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学习文科的孩子,只读几本课本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了。因此,即便是高中阶段学习非常紧张,家长也要鼓励孩子抽出时间阅读。大量接触课外的东西,实在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事情。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5 小时
金币:7253
<em id="authorposton13-10-9 10:54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6.正确对待孩子的“偏科”
正确看待“偏科”现象,把“偏科”的孩子当做“偏才”来培养,加以适当的鼓励,“偏才”是可以变成“全才”的。
女儿很小的时候,语言表达能力就比较强。上学以后,在语文和英语的学习上,花的工夫最少,却学得最好。因而,我觉得女儿在语言学习方面是有天分的。
上高中后,各门功课的内容都增多了。女儿每天花在语文和英语作业上的时间还是极少,可成绩在高中三年里一直排在班里前几名,有时候也会蹦到第一名。而从高一开始,她几乎把课余时间都花在了数理化上,成绩却总是不如人意。
我了解多元智能理论,知道女儿的智能优势在语言智能方面。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o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即“八项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能是由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旋律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组成,每种智能都是孩子在应对实际生活所需要习得的。
我反思了我们对女儿的教育过程,其实女儿的语文和英语并不见得全是天分,而是我们开发的结果。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每天读儿歌给她听,也给她讲故事,并让她跟着我读或者复述我讲过的故事内容。这些都锻炼了她的语言能力。她上小学以后,我又让她大量地读书,很好地补充了语文课本的单薄。语言本来是相通的,因为语文功底比较厚实,她一开始学英语就非常轻松,加上每天晚上她一上床我就给她听英语磁带,还经常和她一起看英语原版的电影。因此,表面看,女儿花在英语和语文上的学习时间并不多,实际上,那些阅读、看电影都是学习语言的过程,这也是所谓的“润物细无声”吧。
而在数理化方面,除了跟着老师学习课本知识以外,我们几乎没有对她进行过有意识地开发。更何况,她小学、初中时,我们也没有让她上课外辅导班。
如此想来,女儿的“偏科”是有缘由的。
因此,我也悟出:孩子小时候的智力开发要注重全面,否则长大了很容易出现“偏科”的现象。
然而,我们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女儿已经要上高中了。随之,我们就一直在“纠偏”,但事实证明,小时候造成的问题在长大后很难解决。女儿选修文科后,也在努力补习数学,成绩也基本处于“不拖后腿”的水平。我们只好安慰女儿,人不可能十全十美,许多伟大的人在某一方面成绩卓著,在另一方面也许就发展得非常差。其中“钱锺书数学零分进清华”就是我们经常举的例子。
不过我觉得,女儿既然有所“偏科”,就应该取长补短。所以在她高一时,我就鼓励她去参加托福考试,证明自己的英语实力。女儿花了几个月强化英语学习,第一次参加托福考试竟然考了106分的高分。她从学校回来告诉我,她托福的考试分数是他们学校历年来的最高分。这大大增强了女儿的自信心,用她的话说,“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她高二的时候,我们鼓励她参加全国作文竞赛,投去4篇稿子,结果4篇全部获奖。给《北京青年报》投稿,每次都能被登载。这使得她对自己的写作水平越来越有信心了。
因为英语和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女儿的数理化成绩虽然比较差,但也没有觉得自卑。
所以,与其让孩子处处平庸,不如让孩子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表现,这对孩子的心智发展非常好。因为处处平庸便处处不被人关注,长期被人“遗忘”的结果就是孩子的不求上进。而有某一方面的特长,会让孩子保持足够的自信心。
当然,如果能够“一超多强”更好不过。而事实上这一点也是可以做到的。每个孩子都是有进取心的,有自信做基础,他的上进心会更强,对于那些成绩平平的方面他也就会主动去提高了。女儿因为英语和语文成绩很好,为了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她就努力学习数学,最后她的数学成绩从倒数慢慢达到了班级的平均水平。
正确看待“偏科”现象,把“偏科”的孩子当做“偏才”来培养,加以适当的鼓励,“偏才”是可以变成“全才”的。在孩子的高中阶段,我们全面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应付高考的不“瘸腿”,拿到高考的好分数;到了大学或者在社会上就业工作,我们再扬长避短就行了。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5 小时
金币:7253
<em id="authorposton13-10-9 11:29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小心给孩子贴“标签”
一次去接孩子,碰到了一位快言快语的妈妈,一见到我就跟我说:“若辰妈妈,听说你是什么什么师,你说我儿子怎么办啊?他怎么那么懒!我都快急死了!”
我说:“我跟你一样,是孩子的妈妈。你儿子怎么懒了?”
她说:“都高三了,我儿子每天晚上还是八点半就睡觉了。”
“他以前几点睡?”
“一直都是八点半。”
我说:“那说明儿子一直就是这习惯,怎么就说他懒了呢?”
“可是别人家的孩子都可以十点十一点睡,他怎么八点半就睡觉了呢?而且老师老给我打电话,说我儿子不写作业。”那位妈妈显然非常着急。
“那么你是怎么跟儿子说的呢?”
“我每天都说,儿子,你别那么懒行不行啊?马上就要高考了。或者说,儿子,你那么懒哪里能考上大学啊!可他还是那么懒。”
那位妈妈的儿子我是见过的,跟我女儿同班,很阳光很精神的一个小伙子,见人老是笑眯眯的,很讨人喜欢。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也点名批评过他,说班里只要有不交作业的就准会有他。但是老师也说,他成绩并不差,只是再用功一点的话,会更加优秀。
从内心来说,我其实是挺欣赏小伙子的,高三能早早睡觉,成绩还不差,说明他潜质很好,也说明他把课堂和学校的时间利用得非常好。至于不写作业的说法,谁也没有规定只有写家庭作业才能学好啊。对某些孩子来说,额外的作业就是浪费时间。要是我的女儿能每天晚上八点半就睡觉,还能学习很好的话,我真的会非常非常高兴的。事实上,我每天都非常心疼女儿睡眠不足,担心她的身体吃不消呢。
不过,我非常不赞同那位妈妈跟孩子说话的方式。
于是,我说:“你的儿子不是真懒,而是被你说懒的。”
“我怎么说他了?他向来就那么懒的。”
“一句话如果老说老说,就会有很强的暗示作用。你总说儿子懒,而且反复去说,最后儿子就真懒了!所以,你以后最好不要再说他懒了。另外,中学生最希望父母的肯定和认可了,你越说他好,他就会越好。你每天说他考不上大学,他到时候果真给你考不上大学,看你怎么办啊?”最后一句话,我是半认真办开玩笑说给她的。
“真的啊!那我从今天开始再也不说我儿子懒了。我以前真的每天都说,我确实能看出儿子不高兴。”
“以后别再说他懒了。你就告诉他老师给你打电话了,说他最近的作业完成得比前段时间好多了。其他的就每天做好后勤工作,让儿子吃好喝好就行了。”
过了一段时间,又碰到了那位妈妈,她激动地跟我说:“若辰妈妈,真是神了。我儿子最近变成十点睡觉了,老师也没有再给我打电话。你知道吗?我看着儿子十点睡觉,真是又高兴又心疼啊!”她可真是一位可爱的妈妈。
我笑说:“忍一忍你的心疼吧,等高考完了再让你儿子好好睡!”
就我的感觉,那个男孩子之前一定也知道自己应该赶紧抓紧时间好好学习考大学,只不过自制力稍微差了一些而已。这时,如果父母给点支持,他的潜力就会被激发出来。然而那位妈妈每天都说儿子懒,这等于给孩子贴了个“懒”的“标签”,天长日久,儿子不仅心理受到了暗示,再加上内心对妈妈的反抗,就真的变得越来越“懒”了。虽然妈妈的话是在刺激儿子,希望儿子勤奋起来,然而儿子每天听到的“懒”却使得结果适得其反。
有人说:“一句话反复说四十遍,就会变成真理。”可见是有道理的。
有的家长还时常把“笨”挂在嘴边,这跟说孩子“懒”是一个道理,说多了,孩子就会患上心理学上所谓的“诱导性智愚症”,真以为自己是个笨蛋,觉得再怎么努力都不会有好成绩,于是学校里便出现了许多“破罐子破摔”的孩子。
最近接触到几个家长,刚一开口就说自己的孩子有心理疾病,仔细一问,才了解到不过是恋爱了或者是学习成绩出了点问题,导致孩子情绪稍微有些波动而已。这样“小题大做”的判断如果让孩子感觉到了,一定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后果。
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真的很少在她面前对她有负面的描述,而是想办法去夸她。小时候她做事,每逢受到夸奖她就会洋洋自得,然后更加认真地做得更好。长大后,我们如果还“赤裸裸”地去夸她,她就会说“还当我是三岁小孩呢?知道你们在哄我。”于是,我和先生就经常通过相互之间的对话来间接地表扬她,并想办法让她听到。比如有的时候我们会这样:“宝贝昨晚十一点多才睡的。”“是呀,太刻苦了!”或者:“女儿把洗衣机里的衣服都洗了。”“真的?我还说我回来洗呢。她可真是长大了!”
这些赞美女儿的话无疑也是给女儿贴的“标签”,让她听了非常受用,这对她的暗示作用是积极的,于是她会越来越好。
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我们大人也是喜欢别人夸奖的。我自己就会因为先生和女儿的一句“今儿这个菜做得真好吃”而再去找菜谱,琢磨着做出更好的菜来,先生也会因为女儿的一句“爸爸给我买的笔可真好用”而在第二次给女儿买回来更好的笔来。人人都爱听好话,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正在“塑造期”的孩子们呢?
高中的孩子已经是小大人了,尤其是到了高三,他们内心都非常上进,为了能考上大学,他们其实都卯足了劲,而且非常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家长只要在生活上或者精神上多少给些支持,他们就会努力奋进。这时候家长在孩子的耳朵边要么不说话,要说就说些给力的赞美他们的语言,切忌给孩子贴负面的“标签”。
高中生的家长,说话一定要注意,在没想好如何说孩子的时候最好三缄其口,知道如何说的时候也要“三思而后说。”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5 小时
金币:7253
<em id="authorposton13-10-9 11:30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管理情绪的最好办法是抓住症结
一位妈妈在博客里描述她女儿情绪的变化说:“女儿的脸翻得比翻书还快!”这话说得俏皮,也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于是大家纷纷留言表示认同。
我的女儿何尝不是如此。高兴的时候她会蓝天白云、笑靥如花,顷刻间便阴云密布、疾风骤雨。面对变化无常的女儿,我和先生许多时候也措手不及,无所适从。
我们无条件爱孩子,总是希望孩子高兴的时候多,痛苦的时候少。然而毕竟我们的希望毕竟只是希望,孩子有自己生活的世界,我们许多时候左右不了发生在她身上的那些事情。然而,经常的情绪消极会转化成一种心境,会使孩子长期处于焦虑和低落的情绪背景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做一些事情,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在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通常会鼓励她做运动;在她哭泣的时候,我们会任她哭个够,不去阻止她;或者她好不容易打开话匣子的时候,耐心听她说话;要是她告诉我们要写日记,就说明她烦了,便不去打搅人家,让她把烦恼写出来……
这些都是疏导情绪的方法,而且立竿见影,对调节孩子的情绪很有效,可以让孩子的消极情绪暂时得到缓解。可是,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因为这些还不能彻底解决孩子的“根本”问题。这好比一个人发烧了只吃退烧药是一个道理,即使暂时把烧退下去了,但是药一停又会烧起来。因为发烧只是症状,发烧的原因是身体的某个地方有了炎症或者患了感冒,这个时候只有对症下药,治疗根本病痛,才不会再烧起来。
情绪也是一样,它只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冰山一角,引起情绪的真正原因却在看似平静的水平面以下。如果我们的孩子出现了情绪的波动,这说明孩子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了问题,需要我们帮他们处理。而我们有时候却把情绪当作问题本身,对孩子出现的情绪进行指责,或者采取一些措施制止情绪的出现,这其实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最根本的办法是挖掘引起孩子情绪的根本原因,有的放矢地去解决。
女儿高一时,因为数理化成绩不好,使得她好几次考试在学校的排名都在中下游。这导致她很长一段时间情绪很低落,甚至说她没有希望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和女儿进行了沟通,并和她一起找了家教中心。成绩慢慢上来以后,女儿的情绪也由低转高了。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强烈需要被认可,有追求自我价值等内心需求,这些需求如果能够满足,孩子通常比较愉悦,如果不能满足就会出现我们通常认为的情绪和行为上的偏差。
我常告诉女儿,人跟人本来就不一样,更何况自己还有许多比别人强的地方。一次,我偶尔看到朱德庸的故事,很受感动,就推荐给女儿。朱德庸小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差,被各个学校像球一样踢来踢去,哪个也不肯接收,这导致朱德庸非常自卑,连回到家里都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一天,父亲带他去动物园,把高大的老虎和小而机敏的猫做了对比,并告诉朱德庸,与其做一只赖老鼠,不如做一只好猫。听了父亲的话,朱德庸甩掉了学习成绩不好的包袱,潜心绘画,如今成了红遍亚洲的漫画家。朱德庸的父亲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并用智慧的办法帮助孩子去掉内心的阴影,无疑是我们家长学习的榜样。
不过,现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学校惟成绩论、家长也惟成绩论,就算我比较开明,女儿每天感受到的也是这种压力。我只能不断地给她灌输我的观点,我总是跟女儿说,人无完人,就算那些考试成绩好的同学将来也还会碰到比自己强的人,关键是要对自己有信心,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人生。身边的实例很多,一次又一次地从我们认识的人们来做比较,让女儿从感性上认识这一问题。逐渐的,女儿接纳了自己学习上的那些不足,重新变得乐观。因为调整了心态,学习成绩就慢慢上来了。
还要说的是,对于学习成绩,我觉得家长不仅要有一颗平常心,也要教给孩子应该有平常心。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考试不过是查缺补漏,为的是把知识漏洞补起来,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本来不是为了考试的,而是为了学习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比考试结果更重要。只有这样,孩子才不至于患得患失,学习起来也就轻松自如了。
不过,这要求家长必须从内心真的觉得成绩是其次,收获才是关键,只有这样,你的说服才有效。因为,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父母内心真实的想法的,否则的话不如不用这种说法。
另外引起孩子情绪的主要原因还有心态问题。我非常推崇一种说法:“我们不是被事情所困扰,而是被看待事物的观点所惑;看待事物的观点才是影响情绪的根本原因;把心态调整好,对稳定情绪才有良好的作用。”
我跟女儿分享过一个小故事:
有位秀才两次进京应考未第,又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梦见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你怎么今天就回乡了?”
秀才把做梦解梦的事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是大有希望,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中)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是双保险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故事幽默,道理却很深刻。哈哈笑过之后,女儿确实明白了态度决定成败的道理。
高中阶段,孩子除了求学之外,难免还会遇到别的困难,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这个时候,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我们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一件事情会有多种解决办法,总有一种办法是行得通的。当孩子从牛角尖里走出来的时候,她的情绪就会变得平和。比如恋爱的问题,我总是跟女儿说,失去一个人就表明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了,而且可以从之前的那个人身上吸取许多教训,再找到的会是最合适的那一个。
说到处理困境的问题,不得不又提到阅读的好处,女儿高中时候读了《苏东坡传》和季羡林的《牛棚杂记》。苏东坡和季羡林身处逆境还能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并写出传世之作,女儿觉得非常震撼。让孩子读书,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在家庭教育中,这真的是事半功倍的一件事情。我总觉得,女儿乐观、恬静、随和的性格,读书多有非常大的关系。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当我们遇到好事情的时候会高兴,遇到麻烦的时候会烦恼,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孩子也一样,遇到不同的问题会有不同的情绪出现。关键是我们要找到根源,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孩子的情绪问题才能解决。而且事情都有多个角度,每个问题都会有多个解决方案,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也许就是“柳暗花明”。家长需要修炼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更要想办法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态度,让自己的人生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5 小时
金币:7253
<em id="authorposton13-10-9 10:57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7.英语学习,听力是关键
英语属于语言学科,学习规律跟学母语一样。我们每个人学母语的时候都是从“听”开始的,所以,学英语,先过听力关非常重要。
女儿从小到大没有参加过补习英语的课外班,只在高一考托福之前让老师辅导了几次托福考试的技巧。但是她的英语却一直学得很好,高中三年英语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高考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知道,女儿英语学习取胜的关键是首先过好了听力关。
女儿从小学一年级正式开始学英语起,每个学期拿到课本的同时,都带回来与课本配套的磁带。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训练女儿的听力的。每天晚上女儿一上床,我就把小学课本配套的磁带放进录音机里开始播放。一般,磁带播一面也就半小时,这半小时的英语带子播放完,女儿也差不多睡着了。这样,第一天晚上听A面,第二天晚上听B面,两面都听完了,再来回听。这种训练,我是有意的,女儿并没有认真去听。但是,女儿却能在即将睡着的迷迷糊糊中听过多次之后,把一册书的课文全部背诵下来,并模仿磁带的声音,发音很标准。
更为可喜的是,因为女儿把一册书的课文都提前背会了,到老师讲解的时候,她就只剩下记单词的任务了。所以,到真正跟着老师学课文的时候,她的作业量就比同学们少了许多,轻轻松松地就完成了。
这样晚上一上床就听磁带的习惯,我们一直保持到高中阶段,只不过上了中学以后,女儿已不满足听课文的磁带,而开始听《新概念英语》了,高二时,女儿已经反复听过了《新概念英语》的二、三、四册,且能轻松地用英语会话了。
从“听”开始学英语,只是我一时的一个念头而已。女儿小时候每天睡前都要听故事,无论是我讲给她的,还是录音机讲给她的,听过几次以后她都会一字不差地复述下来。上小学以后,她开始自己读书,不用听故事了,我就把听故事的时间换成了听英语的时间,没有想到效果会这么好。
英语属于语言学科,学习规律跟学母语一样。我们每个人学母语的时候都是从“听”开始的,刚出生的小婴儿学说话的时候,哪个不是还不会发声就听大人在耳朵边天天说的。因为听得多了,到两三岁的时候就能把话说得非常好。孩子的模仿能力都非常强,只要听明白了,他就会照着说出来。所以说,学英语,先过听力关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从小训练听力,女儿高中阶段的听力考试几乎每次都得满分。而且,听力训练的是英语阅读的语感。女儿说她的英语语法其实学得挺糊涂的,每次考试之所以得高分,就是她的英语语感特别好,尤其是完形填空,一溜读下来,仅凭语感每次都能把考题做对。
我训练女儿听力的方法还有一个,就是和她一起看英文电影。
女儿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班里转来了一位从新加坡来的女孩,很快就和女儿成为了好朋友。这个女孩喜欢看电影,她的妈妈怕她回国后把英语丢掉,就经常买英文原版的电影光碟给她看。女儿和这个同学一起玩耍的时候就一起看英文电影。后来她便要求我也给她买一些自己在家看,于是我开始给女儿买英文的电影光碟。慢慢地,养成了习惯,我和女儿每个周五的晚上都要看一部英文电影,起初我们看有中文字幕的,后来索性中文字幕也不要了,在我实在听不懂的情况下,女儿就给我做翻译。
英文电影的对白更加口语化,而且语速相对来说也要快得多。孩子看得多了,英语的口语水平会得到很快的提高。有时候我非常惊讶于女儿的领悟力,就算电影对白里的英语单词听得一知半解,也能通过画面明白讲的是什么内容。
看电影的习惯,也一直持续到现在。不过,到女儿高中以后,我就不再陪她一起看了。记得高考时,考英语的头一天晚上,她还看了一部轻松的英文电影。
对于孩子,获益的事情一旦养成了习惯,家长就可以“退居二线”了。只有从一种习惯中获得好处,孩子的欲望才会自然而然被调动起来,随即他便会自动保持。女儿通过听英语录音和看英文电影,英语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的最前面,且不断受到该方面的嘉奖。因为不断尝到甜头,女儿到高中以后就主动训练自己的听力。
高考前的两个月,女儿还从网上购买了高中三年英语课本的配套听力的MP3文档,拷贝到她的MP4播放器里,随身携带,只要一有时间就听,用她的话说,到高考前,她已经把高中三年的英语课本背得滚瓜烂熟了。其实,考试考什么?不就是考孩子们平时学过的东西吗?万变不离其宗,高考出题的依据就是课本,只要把课本听懂了、背熟了,所有学过的单词都掌握了,英语考试的成绩也就差不到哪里去了。
当然,要学好英语,练习听力只是一个非常基础又重要的方法,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更加适合自己的方法。我女儿在高中阶段还阅读了不少英文原版的书籍和文章,我想这对她的写作和词汇的积累等方面帮助也是非常大的。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5 小时
金币:7253
<em id="authorposton13-10-9 11:02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目标早确立,学习动力足
一个人做事有了明确的目标,把目标当做动力,再加上积极的心态,自然就不会觉得累,而成了一种享受,他要做的事情也就没有理由不成功了!
我的女儿资质平常,从小到大学习成绩虽然不错,却很少拔尖。令人欣慰的是她一直喜欢学习,享受着学习的乐趣,几乎从没流露过厌学的情绪,且拥有一颗非常阳光的心。
上了高中以后,她变得更加勤奋,而且自觉地总结学习方法,应用到平日的学习中,所以到后来她的学习成绩一步步提高了很多。
我感觉女儿能努力学习,跟她早早就确立了明确的目标有很大的关系。
这样的感觉,是从我自身的经历得来的。我小时候在农村,学习就非常用功,当时我的目的很单纯,也很功利,就是要考上大学离开农村,每天穿干干净净的衣服,在办公室里上班。因此,当身边的小姐妹们个个都觉得学习很苦而纷纷辍学回家的时候,我始终跟着村里的几个男孩子每天跑几十里地去上学,甚至后来连村里男孩子都辍学了,我还一个人跑到县城、跑到市里去读书。正是有那样一个明确的目标,我才能不断地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大学,离开了农村。
这个故事我在女儿小时候就常讲给她听,让她明白了读书确实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女儿小学四年级时,有一次她的班主任老师见到我说:“你女儿了不起啊!”我问怎么了,老师说:“她在班会上发言,竟然说出‘知识改变命运’的话来,真让我震惊。”
原来班会上,老师让同学们自由发言,女儿竟然讲了我和她爸爸从农村出来的事情,还说如果不是爸爸妈妈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把她带出来,她可能还在某个希望小学而不是现在的学校读书,总结的时候竟然用上了“知识改变命运”这样“高水平”的句子。
其实,我和我先生后来也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学习,除了有空闲就读书之外,有机会我们也去参加各种培训和进修。就连在女儿的高中阶段,我和我先生还经常在周末女儿去上补习班的时候分头去上课。我们曾经把自己的家称之为“学习之家”。
当爸爸通过不断去进修,换到了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并且可以赚更多钱的职位时;当妈妈通过学习,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更多的人时,女儿看到了学习的价值。
身教胜于言传。家长平日自己不断地去学习,用学到的知识武装自己,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这榜样的力量比一遍一遍催孩子学习要大得多。
女儿升入高中以后,我们觉得女儿已经长大,有自己的判断力了,应该让她更加明确学习的目的,及早确立目标。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研究,测试一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这些学生的家庭背景、智商水平、学习成绩等情况都差不多。测试的题目有两个:第一,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第二,你实现这个目标的计划是什么?测试结果有3%的人写出了清晰的目标、详细的计划;有13
%的人写出了大概的目标和计划;还有84%的人还没有想过这两个问题。10年过后,那3%的人的收入是那些没有目标和计划的人的10倍;写出了大概目标和计划的人,其收入是没有目标计划的人的2倍。
可见,成功是属于那些及早确立目标的人的。然而孩子阅历尚浅,对于将来的事业、前途等在大人看来重要的事情,他们大多时候概念还很模糊,需要家长帮忙明确。 于是,从女儿高一开始我们就帮她规划她将来的职业生涯。女儿是个天生的“慈善家”,从小的理想就是在若干年后开一家专门照顾穷苦老人的养老院,并在养老院的旁边开一家流浪动物收容所,这个理想直到高中都没有变。我和我先生感动于女儿的善良,一直表示支持她的想法。一次,我们正式帮她分析了如何才能实现她的理想的问题。因为并不了解具体的情况,我们鼓励女儿有空到这样的机构去亲自考察考察,以便获得第一手的资料。
于是女儿参加了学校的社团“爱心社”,利用休息日和同学们一起去养老院看望那些老人,还让爸爸带她去看了专门收养流浪猫狗的小动物保护中心,对自己的想法有了更加客观和理性的认识。
后来,我们进行了具体的讨论。无论做什么事情,包括开慈善机构,都不能依靠别人,而要靠自己。女儿想来想去,把目标锁定在了“发动社会力量”上,因为她觉得等她赚够那么多钱的时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小动物就会等得时间太长了,她心疼。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有能力发动社会的力量?我们比较了多个职业。
“新闻媒体!”这是女儿最后得出的结论,“我可以做记者,用我的笔写出真实的情形,打动更多有爱心的人,大家一起来做这件事。”可不是吗?目前社会上的许多慈善事业都是在媒体的推动下开展起来的。摄影记者解海龙的那幅《大眼睛》不就大大地推动了希望工程的发展壮大吗?对女儿的这一目标,我和我先生投了绝对的赞成票。
女儿确实比较适合做记者这个职业,她从小善于观察,也很善于捕捉事物的敏感点,而且文笔也很好,写文章出手又很快。相信通过大学几年的锻炼,她一定能做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
然而新闻专业属于热门专业,无论上哪个大学分数都很高。目标明确以后,女儿的学习便走上了良性的路子。她明白了目前的学习是取得成功的手段,现在学到的知识是将来获取幸福的武器。一个人有了远虑,便没了近忧。女儿不再患得患失,为一时成绩的退步而气馁,也不为一次的高分而沾沾自喜。在高二尤其是到了高三,女儿对学习简直是如饥似渴,非常勤奋。除了学习用功之外,她还善于制订学习计划,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学习。
其间,为了确定她的目标正确与否,在我们的鼓励下,她试着给《北京青年报》投了几次稿。结果她投去的几篇稿子都发表了,有一篇还被登在了“中学作文”版的头条。这对她的激励非常大,而且更加确定了她的信心。
第一次拿到稿费的时候,女儿竟然问我:“老妈,你说我将来毕业到《北京青年报》去应聘,就拿着厚厚的一沓我发表的文章,他们会要我吗?”
“那还用问吗?Just do it!”我用了一个时髦的英文句子来回应她。
目标明确,女儿内心也变得轻松起来,无论学习多么紧张,她每天照听音乐,每周照看美剧,只是她把时间安排得非常合理,劳逸结合也做到了最好。
高三有一次,我看她晚上学到很晚,就心疼地说:“宝贝,别太累了,能学多少就学多少。”
她说:“不累啊,我觉得很happy!”
是啊,一个人做事有了明确的目标,把目标当做动力,再加上积极的心态,自然就不会觉得累,而成了一种享受,他要做的事情也就没有理由不成功了!
&&点击查看《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试读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5 小时
金币:7253
<em id="authorposton13-10-9 11:05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认真对待每一套考卷
考试的目的就是要让没有被掌握的知识点暴露出来。认真对待做过的每一套考卷,弄懂每一个题目,就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在分析试卷的同时,也能摸出高考出题的规律,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应试技巧,把握高考的主动权。
高考结束后,我帮女儿整理她用过的那些资料,看到许多她做过的试卷。我随手翻了翻,发现几乎每套卷子都有用笔描过的痕迹,有的竟然用几种颜色的笔标注过。问她,她说,她高三时把考试卷子当做复习资料的一部分,来回翻看,所以便有了那些记号。
非常高兴女儿到高三的时候能沿用我以前教给她的这个方法,并收到了好的效果。事实上,在女儿从小的学习中,我就一直鼓励她用这种方法。每次考完试,我们都不太关注卷面右上角的那个数字,而是让女儿认真分析试卷,把考场上蒙对的题目和做错的题目摘出来,研究问题出在哪里,并把这些题目整理到错题本上。
一直以来,我还告诉女儿不要把考过的试卷丢掉,包括单元测试、月考等的试卷。高一、高二的时候,每次期中和期末考试之前,她除了复习课本上的内容之外,还会把之前做过的卷子重新翻一遍,并且重点复习错过的题目。
高三,学校几乎每周都要组织统练,每天老师发的作业也是从不同渠道收集整理来的试卷。女儿因为养成了习惯,总是把做过的这些卷子分科整理在不同的透明塑料文件夹里收起来。平时跟着老师复习,考试前就专门抽出时间翻阅这些试卷,尤其是认真对待那些没有做对的题目。
高三阶段的每一次考试,都可以说是高考的一次练兵,尤其是到了最后阶段,应该说老师让学生做的每一套考题都会覆盖高考的知识点。更何况,孩子所做的题目里,还有大量历年的高考真题。因此我觉得,孩子只要认真对待所做过的每一套考卷,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或者不会的每一个题目,通过自己认真读课本或者在老师的帮助下,做到融会贯通,这样,一段时间下来,所学的知识也就慢慢掌握了。而且,认真分析和研究高考真题,不仅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还能让孩子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现高考出题的规律,并通过自己的总结,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如此时间长了,就能很好地把握考场上的做题速度,并合理安排各个题目占用的时间,不至于到时候出现做不完的情况。
老师是一样的,复习的节奏的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孩子就学得非常好,有的孩子就学得稀里糊涂?这一定跟孩子各自的学习方法有关系。也许别的孩子还有更好的学习方法,但我总感觉,对于应试来说,认真对待每次的考试卷子,是个不错的方法。
每一次考试都可以说是“火力侦察”,目的就是要让那些没有被掌握的知识点暴露出来,然后有针对性地复习。前一次考试就是后一次考试的前车之鉴,认真分析总结,扬长补短,下一次考试必然会有进步。
如果说试卷是不错的复习资料的话,那么试卷上的那些错题就是提高成绩的突破口。做好每一套试题,做对每一道错题,定能取得考试的好成绩。
这个方法在别的孩子身上也得到过验证。
2010年3月,我去郑州出差,同行的一位朋友说她的弟弟6月份就要高考了,却还在为成绩如何提高而犯愁。我问了问大致的情况,她说她弟弟的底子本来不差,就是高三综合复习的时候摸不着路子了。
我说:“你弟弟现在肯定每天都在做老师发的卷子吧?”
她说:“可不是吗?我春节回家他每天就在做卷子,做得都快吐了。”
我说:“那就对了,每个参加高考的学生都会大量做卷子。但是你要告诉他认真对待每一套卷子,把所做的卷子里的每一个问题都弄得清清楚楚,不图量多,但一定严把质量关。你想想,要是他在这几个月里每一科都认真做50套卷子,我估计所有的知识点他就都掌握了,高考能不考好吗?”
那位朋友非常认同我的建议,立即打电话把这个方法告诉了她的弟弟。据说她弟弟听了非常兴奋,觉得找到了突破口,后来用这个方法学习,成绩提高不少。
看样子,认真做好每一套考卷,是个不错的复习方法呢。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5 小时
金币:7253
<em id="authorposton13-10-9 11:07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勤奋
女儿能在高三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突破自我,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北大,除了自己琢磨出了一套好的学习方法之外,无疑跟她一年的勤奋和刻苦有很大关系。
高一、高二的时候,女儿喜欢在周末睡懒觉,通常不叫她的话,她会睡到早晨10点以后。我虽然有早起的习惯,却支持女儿在周末多睡一会。总觉得升高中以后,孩子的睡眠严重不足。高中三年,女儿从周一到周五的早晨都是6点10分就起床了,“奋战”一天后,晚上往往11点左右才能上床休息,满打满算也只能睡7个小时。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点睡眠时间压根就不能满足需要。心疼,可又没有一点办法。想让学习好,又想让孩子多睡觉,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无奈,我们只好在周末让孩子恶补睡眠。
升入高三,学校的作息时间进行了调整,周六也开始到校上课。这样,孩子的休息就只剩了周日一天。然而,就是在这一天,女儿也不肯再睡懒觉了。
因为已经习惯了,也因为孩子的高三更加辛苦,我和我先生还是主张孩子在周日的早晨多睡一会,以保证下一周能够精力充沛。可女儿不干,高三一年,她每周日只比平时多睡一个小时左右,平日早6点10分起床,周日她要求我7点左右叫她起床。吃过早饭,去北大的自习教室上自习,中午就在北大食堂吃午饭,一直到晚上6点左右才回家吃晚饭。
高三一年,女儿给自己的放松时间就是周六晚上坚决不看课本、不写作业,而是在网上看一集美剧《吸血鬼日记》。其实这看似在放松,实际上还在练习英语口语和听力。
高三一年,女儿的周末都是在北大的自习教室度过的,她之所以不在家学习,是觉得家里的环境诱惑太大。她说家里,一会就想在床上躺一躺,一会就想吃点什么,非常耽误学习。而北大的自习教室非常安静,大家都在专心学习,氛围特别好,在那种环境里,你想不好好学习都难。
每个周六的晚上睡觉前,女儿都会把周日要完成的任务写在她的小本上,周日学习的时候,按部就班地做,每完成一项就在小本上画个勾。如果碰到北大的百年讲堂有好的演出,她还会留出时间去看演出。虽然时间很紧张,却也基本做到了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儿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高三第一学期的期末就由进入高三时的年级第14名,冲到了年级第5名,排到海淀区的第50名左右,直逼北大、清华的招生条件。
总听旁边不少朋友为孩子不爱学习发愁,我们则很少有这样的困惑。而我们所做的也只是培养了女儿对学习的热爱,帮她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并做她追梦路上的支持者。后来我明白到,只要孩子内心的动力被激发起来,他自己就会非常勤奋地去努力。女儿在高三阶段,我和我先生根本就不用管她的学习,她自己都会安排得非常好。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育儿观--不想让孩子做什么,就想办法让他做个够。很长时间我都不太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女儿高三的时候我算是有了深刻体会。高三一年,我们越是让女儿玩,她越不玩,越不让她学习,她学习得越起劲。
最近听到一个理论--“弯道超车”,说的就是利用假期别的同学都在休息的时候,你加把劲学习,并对平时的功课查漏补缺,等开学的时候你就会赶上甚至超过过去比你强的同学。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5 小时
金币:7253
<em id="authorposton13-10-9 11:08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心理篇 做孩子心灵花园的好园丁
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孩子,因为自身成长和学习环境等压力,情绪会经常反复无常。家长想办法缓解孩子的压力或者疏导孩子的情绪,做孩子心灵花园的好园丁,不断“浇水”、“施肥”,对孩子顺利度过高中阶段帮助非常大。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5 小时
金币:7253
<em id="authorposton13-10-9 11:23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家长平常心 孩子也放松
平日上网,我爱挂在QQ上,工作信息和亲友们联系都通过QQ传递。
女儿上高中后,我加入了北京市海淀区一个家长群,这个群里家长的孩子99%都来自同一个年级,大家经常就孩子们各种各样的问题聊得不亦乐乎。高一和高二相对比较平和,大家大多时候就是在闲聊天。孩子们一上高三,群里的“空气”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妈妈们开始讨论如何让孩子们吃健脑食品,如何给孩子做保健按摩,还有的妈妈给孩子买了多种保健食品……好像原来的孩子是平民的丫头和小子,上了高三立刻就变成了娇贵的小姐和公子。
有位妈妈更出位,一天她在群里“绘声绘色”地讲:“我每天给儿子吃两种水果,一个星期不重样;我每天让儿子吃两个核桃;我每天早晨叫醒儿子,让他在被窝里喝一杯温开水再起床……”说得群里众妈妈一片唏嘘,许多人都觉得自己做得太不够了,下决心从明天开始就要像这位妈妈一样给孩子做这做那。虽然在网上,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妈妈们个个都摩拳擦掌的样子。
我算了一下,每天两种水果,一星期就得14种水果,尽快在脑子里浏览了一下我经常去买水果的市场,却怎么也凑不出来14种水果来。就问那个妈妈到哪里能买到那么多品种,她说普通水果市场没有那么多,得到大型超市里买些进口水果或者反季节的水果。
“我不会给我女儿吃这么多的”,我从心里小小地“鄙视”了一下自己的吝啬,依然我行我素。女儿在高三期间,我没有为她做特殊的饭菜,也没有给她准备特殊的水果,也没有给她买过保健品,她依然学得很好很轻松。
如今生活质量高了,饭桌上本来就很丰富,真的无需添加太多的额外食品。而且无论你吃什么,无非是让孩子补充他每天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要想做到这一点,只要每天的饭菜荤素搭配好了,水果坚果都有,孩子的营养摄取就应该没有问题。
关键是,这些额外的补充,看似是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实际上对孩子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压力。吃着父母准备的好东西,享受着父母的特殊关照,孩子就从内心感受到父母寄予的过高期待,在这种期待下,孩子时常被担心、害怕、内疚、绝望等感受困扰着,这些感受交织在一起,时间长了就会导致过度焦虑。许多高三以后有焦虑情绪的孩子认为,他们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往往不是父母对他们不管,而是父母的过度关心所造成的。
另外我还担心,像这位妈妈那样把孩子当“皇帝”养,孩子习惯了这种生活,等他上了大学离开父母以后怎么办。我正这么想,就有另外一个家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位妈妈说:“也就他上高中要高考我才这样服侍他,上了大学,我才不管他呢!”“就怕你儿子上了大学自己连吃饭都不会了呢!”另一为妈妈说话了。
这位妈妈的“惟高考”论非常过分,而且最终会害了孩子。前几年媒体就报道过,中科院博士生魏永康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被劝退回家,20多岁又重新学习如何生活。这样的悲剧不是比考不上大学更让人心痛吗?
我承认高考的重要,然而孩子人生的路很长,高考成绩只是对前一阶段的总结而已,并不能代表将来的成就和幸福。我们做家长的最有发言权,看看身边的朋友,有多少人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与几十年前的高考成绩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在高考这件事情上,家长首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把孩子的高考当作孩子求学路上的一次练习或者摸底即可。只有家长的心态放平了,孩子才没有压力,考试的时候才能轻松上阵。
另外,即便是到了高三,孩子能做的事情还是让他自己去做,家长不要包办代替。从长远来看,只有生活品质和学习品质都高的孩子,将来才会有出息,才能被社会很好的认可,而那些“高分低能”的人终究是会被社会淘汰掉的。
用户等级:大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794 小时
金币:42413
<em id="authorposton13-10-9 11:36
楼主好给力,小编送上一朵大大的红花,期待继续更新!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5 小时
金币:7253
<em id="authorposton13-10-9 13:38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与老师沟通要讲技巧
女儿在幼儿园、小学、初中时,我和老师们的互动挺多,经常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小学阶段,我还是他们班家长委员会的成员。
女儿上入高中以后,如何跟老师沟通,却着实让我纠结了一阵子。
上高中后,学校总是在每学期的期中考试后召开家长会,重在分析整个年级和班级的考试情况,让家长明白孩子的位置,思考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学习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一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后,学校照例开了家长会。成绩条发到我手里,我有些傻眼,女儿在年级排名256,而年级总人数500多人,其中还有两个班将近100人是中考成绩比较差通过高价收费进来的。这样推算下来的话,她的成绩在中游。如果不算那100来人,那就是下游的学生了。值得自我安慰的是她所在的这所学校是北京市重点,一同进来的同学都很优秀,但是这样的成绩还是让我感到有点难过。
再仔细看各科成绩,她的数学排在年级454名,在班里就是倒数的成绩了。我知道,女儿的数学初中以来就一直是弱科。虽然我们初三的时候为她请了家教,她也一直花最大的功夫在数学上,收效并不是非常大。女儿数学成绩一直上不来,就是因为我们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贸然给她报了奥数班上了几次课,严重伤害了她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中的课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在家教的帮助下,她的中考数学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一上高中,数学的难度上来了,她招架不住,第一次就考了个倒数。我当时心里有些急,家长会一结束就去办公室找数学老师,想问问他女儿的数学该怎么办。当时也有几个家长围在老师那里,当我说出女儿姓名的时候,老师说:“你女儿得努力啊,她这成绩实在是太差了!”然后他对旁边的一个家长说:“你家的那个没有问题”,然后眼睛朝我这边看着说:“她家女儿,那就压根跟不上,要是再不想办法,就彻底完了。”
当时,因为家长太多,我跟老师也没有说上几句话。然而,老师短短的两句话,立马让我觉得脸上火烧火燎,心里乱糟糟的。回家的路上,我就在琢磨数学老师的话,他所谓的“彻底完”的意思无非就是说照这样下去,将来女儿连大学都考不上。再一想,老师的话虽然糙了一些,却是事实,女儿的数学成绩确实让我担心。
我更加忧心的是回家后如何跟女儿谈她数学的问题,我明白肯定不能把老师的原话告诉她,我要做的是既让她明白现实又不打击她的自尊心,还要能激发她的自信心。
晚饭桌上,我告诉女儿我去找了她的数学老师,她的神色立刻黯淡下来,我一下就知道她已经在为数学着急了。我跟她说数学老师说了,数学其实是挺好学的一门课,她学的不好,是因为没有找到学习数学的窍门而已。我告诉她老师建议我们找一个家教,再好好针对性的补一补,数学一定会好起来的。女儿虽然没有十足的信心,还是答应找一个老师。非常庆幸,后来我们就去上了一个老师的课,那个老师的课讲得很好,女儿一直跟他学到高三,数学成绩也慢慢赶了上来。
作为一个高中生的家长,有时挺矛盾的,不跟老师交流吧,觉得应该让老师关注到孩子。做过老师的我知道,一般老师都喜欢好学生,对中下游的学生爱莫能助,并不是他无心,而是他们带班都很忙,不可能每个孩子都兼顾到。女儿高一时候的成绩排名就属于老师关注不到的那一类。所以我知道我必须让老师注意到我她,让他们有意识地在教学中照顾到她。但是找老师沟通,有时候又很受打击。老师们总是盯着缺点,你一找到他,他就说孩子这里不行那里也不行。原本自己觉得孩子还挺好的,这一问反而对孩子失去了信心。在一般家长的心里,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是最具权威性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很容易被老师的话暗示,认为自己的孩子百般不是。
找老师沟通是有学问的,而且要讲究技巧。高中三年,女儿从中下游进步到中游,再从中游进步到上游,最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每一个阶段,就她的学习情况,我都和老师保持着良好的沟通,而且得益于这些沟通。对于如何去找老师沟通,我这里有些心得,跟大家分享:
一、单独打电话或者单独去找老师面谈。
那次家长会后,我找老师,再也不在家长会前或者家长会后人多的时候了。一是因为女儿的学习成绩并不好,老师当众“赤裸裸”的表述让我有时候脸上真的挂不住;另外也因为人太多,并不能深入就女儿个性化的问题跟老师交换意见。
二、找老师,一个学期大概一两次即可。
之所以这么少,我考虑了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是体谅老师。因为自己做过老师,知道中学老师的辛苦,明白他们平时的时间都很紧张。家长频繁给老师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很可能打乱老师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中学里老师的课排得都很满,通常一个主科的老师都会带两个班,一个星期十多节课,课余要批改作业,班主任还要做学生工作。每天都要早出晚归,非常辛苦。因此,我一般情况下不会找老师的。
二是我觉得孩子大了,许多事情应该自己找老师沟通解决,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一般情况下,学习上的事情我都鼓励女儿自己找老师。
还有,就是我非常信任老师们的责任心。每次去开家长会,几乎每个老师都在强调,让孩子有空就去找他们去答疑。其实,家长找老师无非是想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的,既然他们对孩子的学习都那么上心,家长也就没有必要那么紧追不舍了。
第四就是凡事不在多而在有效,跟老师沟通的时候,争取一次就把问题解决掉。
三、不见得每个老师都去找。
女儿高中三年,我从内心感谢每一个老师,但并不是每个老师都找过。我觉得孩子哪门功课存在问题,再去找该科老师交流一下,跟老师商量如何帮助孩子提高是必要的。而那些孩子已经学得很好的科目,就没有必要再去给老师添麻烦了。女儿的地理老师和历史老师我就从来没有单独聊过天,只是在家长会上听听他们讲讲孩子们的情况。因为女儿的地理和历史学得都很好,而且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我相信她只要跟着老师走,认真去学,一定没有问题,于是就没有再问过老师她这两科的问题。
四、去找老师前,先想好要说的话。
我每次跟老师交流之前,自己都先在心里备备课,想好了自己要说的话。老师每天管那么多孩子,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总是在跟老师打电话前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捋一捋,甚至在一个纸条上写好要问的问题,以便不浪费时间又不会漏掉关键东西。
五、跟老师说话要言简意赅,不要长篇大论。
有时候开完家长会,不少家长都想好不容易见到老师了,想跟老师聊聊孩子。可有的家长缠着老师,滔滔不绝说个没完。一次,就有一个家长跟老师说了半天,老师问:“您想要我做什么呢?”耽误了老师和大家的时间,到最后问题也得不到解决。说实在话,每个班几十个孩子,老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孩子的所有问题,家长跟老师交流,一方面是引起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关注,另外一个方面家长要把问题聚焦在学习上,这样才会有效果。
六、跟老师沟通切忌指导老师的教学。
有的家长很有想法,跟老师聊天的时候,总是给老师的教学提许多具体的建议,要求老师怎么怎么去上课。这无疑在干涉老师的教学活动。教学有教学大纲,而且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多年形成的方法。因为孩子千差万别,老师的方法不见得适合每个孩子。家长对老师在教学上提建议,有时候老师为了照顾家长的面子,都友好地表示接受。可实际上大多数老师是抵触的,觉得家长的手伸得太长。自然大多数老师是好的,不会对孩子有不好的印象,但也不排除有的老师素质较差,会把对家长的坏印象转嫁到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一般来说,我们找老师都是为了解决孩子学习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目的是要很好地落实到孩子身上。如果高一的那次家长会后,我不对老师的话进行一番“演绎”,女儿肯定会非常沮丧,她对数学的兴趣也会再次减少,那后果我真不敢想象。
女儿高一的时候,我有一次看到语文老师,就大概问了问她语文学习的情况。老师说女儿看上去挺轻松的,但是语文学习并没有下功夫。回家以后,我跟女儿说:“你们语文老师真逗。”女儿问我怎么逗了,我就说:“她说她太喜欢你了,看你每天笑眯眯的,特别可爱!”女儿就问:“老师没有说我的学习啊!”我说:“她说你作文写得很好,总是有声有色的,高三的时候把老师讲的技巧一掌握,肯定拿高分。”女儿说:“哦,那我得好好学语文了,要不辜负老师了。”
后来女儿对语文老师的感觉一直不错,语文也学得挺好,我想跟我配合老师做她的工作不无关系。可见,跟老师交流以后如何跟孩子反馈老师的信息,也非常关键。
孩子上学期间,老师和家长是他/她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家长一定要把握和老师的配合,共同搞好孩子的学习。相信每一个家长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搞好和老师的关系,助力孩子的成长。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5 小时
金币:7253
<em id="authorposton13-10-9 14:13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报志愿 有技巧
北京的高考是先报志愿后考试。这一点,让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在4月初到5月中旬这段时间焦虑不堪。4月初和5月初有两次模拟考试,考试结束,学校和区里甚至全市都会对孩子们进行大排名,目的就是让家长和考生们以模拟考试的成绩和在区里的排名作为5月中旬报志愿的参考。可是这成绩毕竟不是高考成绩,且高考还有发挥失常和超常发挥的可能。那些成绩一直稳定的孩子还好说,选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学校和喜欢的专业报考,问题不是很大。最难受的是那些考试成绩不稳定、忽上忽下的考生们的家长,用我们家长的话说孩子的成绩呈“M”或者“W”状起伏,哪次的成绩都不好参考,可又不得不参考。报高了,怕高考失误落榜了,因为许多高校并不招收第二志愿的孩子。报低了又怕孩子高考发挥得好,错失好的高校。
女儿的一模成绩在区里排名50多,非常不错,这个成绩如果保持到高考的话,就能上北大,我们暗自高兴。然而二模结果出来后,她的排名却退到了区里180多名,这个成绩又只能报考人大。这一起一落,叫我们好生为难。也因为这两次不同的成绩,我和先生就孩子报考志愿这件事发生了女儿高中以来的最大的一次意见分歧,因此还别扭了好长时间。
我和先生一起参加了多次咨询活动,也在QQ群里向过往的家长和专家们做了了解,清华、北大、人大不用说了,之外包括北京外国语学校、传媒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等非常好的高校都不会预留第二志愿名额。我们仔细看了往年的招生情况,女儿如果不能被北大或者人大录取的话,很可能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录取,因为捋来捋去,也只有那里会招第二志愿的文科生。而女儿则表示她不愿意去那个学校,这也就是说,女儿只能考取第一志愿的高校,如果不能被录取,就只有复读了。
这可真叫一个揪心!
后来我们达成的共识是:我们每个人出一套或者两套志愿方案,到5月12日开始网上报志愿的时候,向女儿陈述我们各自的依据,由女儿来做选择,把决定权交给她。
我的方案是:
零批次: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
提前批次:北大小语种
第一志愿:人大
第二志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我认为这样报志愿的话,女儿考出哪个层级的成绩都会有好的学校上,最次也就是人大或者香港浸会大学,不至于因为发挥失常而落到二志愿的学校。
我之所以报港大是因为女儿参加了香港大学的校长推荐计划,并拿到了20分的加分,很有可能被录取。而且因为港校是提前单独招生,不影响第一批次的招生,可以放心大胆地报考。就算不能被录取,女儿参加港校的面试,也可以多一次经历,长些见识。
如果她考分很高,被提前批次的北大小语种录取的话,那么她就上北大,因为女儿非常喜欢北大,曾经说过“只要能上北大,任何专业都可以”。
如果她的考分不是很如意,那么就上人大,且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专业。我的关键词在“稳”字和“兴趣”上。
香港津会大学虽然比港大排名靠后,但是他们的传理学院却是亚洲第一。我当时认为,女儿如果高考成绩考得不是很高,但以她优秀的英语笔试成绩和口语表达能力一定能被浸会大学青睐。
我认为自己的方案非常客观,且能保证孩子有不错的学校上。
先生不同意我的方案,他自己的是这样的:
零批次:香港大学
提前批次:北大小语种
第一志愿:北大
第二志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他认为女儿有香港大学20分的加分,一定可以考取,可以作为保底的学校。
他还对女儿高二以来的考试成绩做了认真的分析,并画出了曲线图,认为女儿虽然二模考得有些低,但是她总体的趋势是上升的,而且他坚信,女儿一定会在高考的时候考出最好的成绩。因此他觉得,女儿上北大是没有问题的。之所以报北大的小语种,他觉得11年招的希伯来语特别冷门,没准分数会低一些。
先生为了说服我,列出了一大推理由。他也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理论,说是“本科看学校,研究生看专业,博士看导师”,坚持让女儿上北大。我同意他的那些说法,可我总觉得他的方案太冒险,感觉他那样报的话女儿一旦考不好,就会落到第二志愿。如果女儿不愿意上,复读一年,第二年能不能上北大还不确定。如果女儿勉强上了第二志愿的学校,那她四年大学生活一定不会快乐。
我俩针尖对麦芒,各说各有理,却谁也说服不了谁,激烈的时候会争吵得非常厉害。我说他那样会害了孩子,他说我那样才会耽误了女儿的前程。
5月12日,到了真正报志愿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坐在一起,认真研究到底如何报才更合理。
我和先生分别把我们的方案给女儿讲了,让女儿抉择。起初女儿觉得我的方案更加科学一些,方向偏向我,但并不是很坚决。我们就决定再往后推两天,让女儿好好考虑一下再填报。后来,女儿经过两天的思考,最终决定第一批次还是报北大,因为她觉得自己有实力冲击北大,如果上了人大的话她会感觉很不舒服。不过她还是选择把香港浸会大学作为保底学校,我们尊重了孩子的选择。
最终的结果,女儿被港大和北大同时录取,她选择了北大。
女儿报志愿的时候,我家矛盾的焦点主要在学校的选择上,专业上,我和先生则完全尊重女儿的选择。无论哪个批次的志愿,她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新闻、中文、外语等专业。最终,她如愿进入北大中文系,也算是满足了她的志愿。
孩子考大学志愿是个大事,我的女儿因为是好学生,选择的范围比较小,工作量相对还是小许多。而那些中等生的家长,因为孩子的选择余地非常大,所以工作一定要做足了,才能帮助孩子选到好的学校和专业。
总体感觉,家长在报志愿这个问题上应该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报考前的学校和专业咨询一定要帮孩子去做。这对于那些中等学生非常重要,因为这个层级的学生可选择的学校非常多,如何在林林总总的高校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或专业,需要家长帮孩子们做出筛选。本书《高招咨询也重要》一文有详细的介绍。
第二,家长要充分了解孩子一直以来的成绩情况,实事求是地帮孩子选择适合他的学校和专业,争取做到能进入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又不浪费考试分数。说到这里,第一志愿的选择就非常关键,比如我女儿,如果北大不能录取的话,很可能就落到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而这个学校在各方面跟人大、北外等学校差距还是很大。如果结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入学以后很可能因为心理落差太大,要么回家复读,要么四年郁郁寡欢。身边还有孩子因为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级差没有把握好,第一志愿没有录取,第二志愿也没有接住,最后导致本来考的不错却遭遇落榜的结果。因此,家长一定要充分了解各个高校第一志愿录取的分数和第二志愿录取的分数到底差多少,在报志愿的时候把这个分数级差考虑进去。
第三,父母双方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可以各自提出自己的想法。后来跟朋友们聊天,发现在孩子高考报志愿的事情上,夫妻分歧很大发生激烈冲突的不止我们一家。需要强调的是,夫妻双方要明白对方只是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并没有对错之分。这个时候更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主张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第三,务必把最终的选择权交给孩子。因为报志愿是孩子对自己人生规划的一次演练,让他做主,等于是让他对自己的过去和将来都有一个系统的思考。而且,孩子自己做出的决定,家长和孩子都会无怨无悔。
对于孩子来说,我认为志愿的选择首先还是应该考虑兴趣。大学四年的大好时光,学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专业的话还感觉非常棒,学起来也得心应手,想不学好都难。而无论做什么,只要有拥有真本事,将来在社会上做事就一定不会差的。
其次要考虑个人的潜能和发展。高考之时孩子虽然还小,但是个性特点已经形成,大致可以看出将来适合做什么样的职业。那么从职业规划的角度考虑所学的专业,也可以做到不浪费大学宝贵的时间,二可以保障自己的竞争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报志愿只是孩子慢慢人生路上遇到的一个十字路口,抉择的时候,家长也只能是孩子的帮手,这个坎过去,还会有将来的深造、求职、择偶等等更多的选择需要他去做。
无论如何,祝愿孩子们一路走好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5 小时
金币:7253
<em id="authorposton13-10-9 10:32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前言
家长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如果我们把“家长”看做一种职业,那么这个职业一旦从事,就终生不能辞职,且要24小时全天候在岗,没有人领导却最不自由,看似没有规则却工序复杂,还充满了不可确定性。所以,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就需要不断地学习。
如果“家长”是一种职业,那么“父母”就是工作岗位。结婚后,我和我先生还没来得及学习如何做父母,万能的上帝就把女儿送到了我们的身边。毫无思想准备的我们,差不多是被无奈地推到了“父母”这个岗位上的。虽然感觉有些手足无措,好在有学习一路相伴,边学边做,与女儿一同成长,深深感受着养育儿女的艰辛和快乐。
20世纪90年代初,女儿出生在晋南的一个小县城,那时候我在那个县城的一所中学当老师。小县城很封闭,交通不方便,信息闭塞,文化条件也差。怀孕的时候,我特别想读一读相关的书籍,却买不到。为此,我和我先生特意在一个周末跑到几百里外的市里去买了几本书,照着上面写的做胎教。女儿出生了,我先生从报纸上看到当时风靡的“零岁教育方案”,就通过邮寄的方式从武汉买回来一套,我们自己为孩子做早教训练。虽然现在从专业的角度看来,那套方案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我们努力了,也确实从中受益了。虽然我们百般努力,但是仍觉得孩子在那样的环境里成长不是太好。非常幸运,女儿两岁多的时候我们就把她带到了北京。因为之前做老师的经历,我进了一家做教育产品的公司,由于工作之便,我接触到许多经典的教育论著。从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卡尔威特、蒙台梭利成了我的老师,卢梭更是我的偶像,还有那些苏联的教育家们,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教育书籍,并在实践中尝试。等到女儿大一点,卢勤的书,孙云晓的书……只要是关于少年儿童教育的书籍,都是我阅读的对象。
阅读,让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了迷茫,多了理智。于是,在女儿的整个小学阶段,当不少家长都忙于领着孩子去上各种课外辅导班的时候,我们领着女儿到处去玩,践行着卢梭的“自然教育”法则;当许多家长在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再给孩子许多额外的作业的时候,我任凭女儿做家务,和我们一起玩牌。而且,这样做的时候,我很坦然,不像有些家长,表面上让孩子玩了,心里却十分忐忑,生怕孩子被别的孩子拉出差距。我之所以很“另类”地这么做,是考虑到孩子长远的发展。我很推崇孙云晓老师的那句话:“对人一辈子负责的教育是素质教育。”
我不知道如果我不读那些教育著作的话,是不是会人云亦云,走大多数家长走过的路,但是我知道,正是因为读了那么多书,我才可以毫无顾虑地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特立独行,并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女儿初三了,进入青春期,我突然发现,那些理论的东西已经难以应付她的状况了。就沟通来说,往往我一句话出来,女儿就有十句话等着我,道理还一套一套的。而且,母女之间、父女之间时不时会有升级的战争,亲子关系不像女儿小时候那么融洽了。
于是,当知道“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课程开课的消息后,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就是冲着“家庭教育指导”几个字去的。听课与阅读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亲耳聆听老师们的教诲,并可以面对面地和老师探讨当下遇到的问题。
课程结束之后,女儿跟我说:“妈妈,我发现你变了,变得不像老巫婆了。”因为之前在一次跟女儿的冲突中,女儿说我是“更年期的老巫婆”,把我气得够呛。
女儿上高一后,我又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了心理学课程。学习的结果,就是明白了: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的特征,而家长总是以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把本来不是问题的事情当做问题来处理,因此亲子之间常常会发生冲突。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我在遇到女儿看起来有些“偏差”的言行时,就会尽量站在她的角度考虑问题。自然而然,亲子关系越来越融洽,孩子和大人的情绪也常处于良性状态了。
女儿上高三之前,我参加了一个叫做“走进青春期”的工作坊。这个工作坊的功劳非常大,让我们一家平稳地度过了女儿高三艰难的阶段。因为参加了这个工作坊,女儿高三一年,我心里非常放松和坦然,虽然偶尔会有焦虑,但是比起周边的“考妈”来要轻松得多。而且在女儿几次情绪出现问题的时候,我都用学到的一些方法带她调适,让她能够很快恢复状态。2011年我的生日,女儿因为学习紧张没有时间为我挑选礼物,就给我写了几句话,让我很是感慨。她写道:“感谢妈妈在我高三的这些日子里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无论生活还是心理上的。要不是你操持着一切,我的生活还不知乱成什么样子,有些坎也不知道能不能过去……”
在她写这些话的前两天,我还用从萨提亚课程里学来的“冰山”理论为她解开了心里的一些结,使她在高考前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还能制订严密的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地去完成,并保持最好的状态到最后。
其实我认为,孩子的高三阶段,家长对孩子心理上的调适比生活上的照顾更加重要。毕竟如今的生活水平已经很好了,如果能在心理上对孩子多加关照,就可以使孩子在高三的“高压”环境下保持良好的状态,以最好的心态面对高考。
因为我未雨绸缪,及时参加了一些培训,使得我们全家受益。更让我欣慰的是,我用学到的知识还帮助到了周围不少需要帮助的朋友。
2011年的7月,女儿参加高考,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被香港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最终她选择了她非常热爱的北大。一路走来,如果说我的女儿还算优秀的话,那都是我和我先生不断学习的功劳。
俗话说“学无止境”,在“父母”这个岗位上,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也还有更多的学习任务要完成。我愿意也乐意坚持不懈地学习,在合格父母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本书应出版社要求,重点讲述我是如何陪女儿走过高中阶段的,以及我自己这些年体悟出的一些家庭教育感悟,希望可以对年轻的家长有所帮助。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5 小时
金币:7253
<em id="authorposton13-10-9 10:33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学习篇 做孩子登顶阶段的得力助手
学习篇 做孩子登顶阶段的得力助手
每个孩子都在学习,效果有时却截然不同,关键在于孩子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是如何学习的,孩子是不是自主学习和享受学习。
高中阶段,大多数家长已经不能具体指导孩子的功课了,却依然可以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站出来,只不过家长的角色应该由原来的教导者、指引者变为服务者、助手。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5 小时
金币:7253
<em id="authorposton13-10-9 10:44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2.在家里少谈学习
课本知识、考试内容有老师来教导,生活中的各种学问,则需要家长日积月累地教会孩子。孩子回到家,多跟孩子谈谈发生在校园外的事,谈谈生活琐事,谈谈做人的道理,既是对学校教育的最好配合,也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家住在学校附近,所以放学后经常会有小朋友到我家和女儿一起玩。一个周五的下午,几个小家伙又来我家玩了。他们离开的时候,我正好在厨房里,就听一个小女孩说:“我真羡慕李若辰啊!”另一个小男孩说:“是啊!”
我知道他们说的“羡慕”是什么。
那个时候,班里的小朋友一到周末都像赶场一样去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唯有我女儿只在周六学一个小时的芭蕾,其余时间就跟着我们去郊游或者到科技馆、博物馆等地方玩。
女儿从小到大,我们都坚持让她在课余时间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外,就不再管“学习”。
等女儿上了高中,我们给她请了家教,也让她上课外辅导班,但总是尽量把课集中在周六或者周日,然后空出一天的时间,一家人在一起,或者做家务,或者游玩。目的是让孩子一周有一天彻底放松的时间,为下一周的高强度学习做准备。
跟小学和初中比起来,高中孩子的学习时间要多出许多。我算了一算,女儿早晨7点15分开始早自习,到下午5点放学,晚上还要在家里花两三个小时完成家庭作业,每天学习的时间都要十几个小时。到了高三,她每天放学后都在学校上自习到晚8点半,回到家就9点多了。
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作为经历过高中学习和高考的过来人,我们深知高中三年学习的“苦”。于是,我和我先生约定,在家里少跟孩子谈学习的事情。
我认为“学习”在学校里或在老师的教导下完成,就已经足够。谁不明白高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取得好的高考成绩,进一所好的大学?孩子们听完课以后,就反复做枯燥的习题,这个过程没有任何趣味可言,而且非常耗费脑力和体力。所以,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里,家长应该把“学习”的那个钮关掉,让他换一换脑筋。
女儿回到家,她爸爸会和她讨论国际、国内的大事,他们经常会因为对一件事情的观点不一致争得面红耳赤;我会和她探讨生活上的一些事情,大到最近老家发生的一些事情,比如哪个姐姐新谈了男朋友,小到我买了个新发卡,也会告诉她,拿给她欣赏。我们一家会为某个笑话一起放声大笑,我们会一起看一篇好文章,我们会一起做游戏。我发现,在这样的气氛下,孩子才会彻底放松,精神也会变得愉悦。
女儿在家里的时间,我们会安排一些事情提高她的生活技能,比如让她帮我做做饭、洗洗衣服;也会鼓励她找朋友聊聊天,和同学一起出去锻炼身体,或者去看电影等。
因为我们在家很少谈学习,不强迫女儿学习,她在学校里总是能集中精力,很好地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
我想许多家庭都有类似这样的情形:本来孩子兴高采烈地跟爸爸妈妈聊着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件事情,妈妈突然来一句“今天的作业多吗”,或者“今天语文讲到哪里了”,孩子的情绪立刻跌到低谷,随即噘起嘴,再也无话可说。反应强烈的孩子会很不耐烦地回击:“每天就知道学习学习,还有没有别的事情了!”或者“烦不烦啊,又说学习了!”
孩子每天从早学到晚,也许跟你聊天只是想放松一下,说完这段他就又会去写作业,你不合时宜的打断,而且是用他“深恶痛绝”的事情来打断他,很容易造成他的抵触情绪,许多家长所说的“叛逆”便也由此产生。长此以往,孩子就不再愿意跟家长交流,亲子关系也就出现了问题。
其实,高中孩子不愿意听父母对自己的学习评头论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这个阶段,大部分家长已经不能辅导孩子的学习,在功课辅导方面,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已经失去了权威的地位。况且,这个阶段的孩子的自我意识很强,觉得自己已经长大,能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不需要你去提醒。你的干涉会让他认为你不信任他,怀疑他的能力,所以你的一句话才会引起那么大的震动。
一个人将来要在社会上“闯”,靠的并不是你学习了多少知识,而是你的性情如何,以及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的高低,而所有的这些只能在学习之外得到锻炼。
生活处处皆学问。孩子的人生路很长,而且离开学校的日子才是他人生的主要历程。课本知识、考试内容有老师来教导,生活中的各种学问,则需要家长日积月累地教会孩子。因此,孩子回到家,跟孩子谈谈发生在校园外的事,谈谈生活琐事,谈谈做人的道理,既是对学校教育的最好配合,也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5 小时
金币:7253
<em id="authorposton13-10-9 10:48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3.买课外书得看孩子的需求
对于已经有了判断力的高中孩子,家长不要盲目地为他购买各种教辅材料和课外读物,而要考虑孩子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买。
我有一个习惯,过一段时间就要去一趟书店。每次去都是先把自己用的书挑好,然后为女儿挑书。
不谦虚地说,女儿从小学到初中毕业,所看的课外书基本上都是我帮她挑选的,无论是教辅资料还是课外读本,我都可以选到她喜欢并且对她有帮助的书籍。
记得女儿上小学的时候,她好几次拿着我买的书到学校去读,都被老师推荐给全班同学,有的甚至被列为全年级的阅读对象。
女儿初一的时候,我在书店偶然看到薄冰主编的《魔法英语》同步辅导材料,非常欣赏里面的单元总结,就给女儿买了回来,让她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结合课本和这本辅导书里的单元总结进行单元总复习。女儿照着去做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女儿高一的第一学期,我有一次去书店,按照老习惯想为她挑选几本教辅书。然而,我在书店码放高一学生教辅材料的地方转了几个来回,就是不知道买什么合适。离开中学课堂好些年,对高中教材已经陌生了。我看来看去,发现仅高一历史一科,就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又分为必修1、必修2……看得我眼花缭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我抬头向旁边看了看,发现一位年龄跟我相仿的女士正在翻看高一英语的教辅材料。心想她一定也是家长,便走上去搭讪,想问问她如何帮孩子选书。我还真问对了人。她是人大附中的一位英语老师,她问了问女儿的年级和所在的学校,就告诉我:“你不用买书,老师都会有安排的,需要的材料老师告诉了孩子,孩子自然会让你帮她买的。”
果然如那位老师所说,没过多长时间,女儿就拿回来一张书单,有课外阅读的书籍,也有教辅图书,让我帮她买,而且告诉我老师说了必须买。
从此,我过一段时间就照单买书,省去了为孩子选书的烦恼。
然而,女儿高三的时候,我们家还是出了点状况。以前从来不大过问女儿学习的先生突然来了劲头,他同时加入了几个QQ群,有高三学生家长群,也有近几年内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家长群,每天跟人家聊天。听到某个家长说哪种教辅书好,就赶紧买回来给女儿看,还在网上查了许多资料打印出来给女儿。他还特意买了两个书架,放在女儿最方便取放的地方,把他拿回来的那些资料整齐地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邓伦高中同学爆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