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般小孩长牙有什么症状发烧持续多久的

本文作者:小儿外科裴医生

发烧是幼儿常见的症状,它也常让许多家长忧虑不已。孩子发烧的原因有很多,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发烧的处理措施也不尽相同。孩子发烧,家长又该如何应对呢?

如果你的孩子不到三个月,只要体温高于38℃,就应该去医院。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尤其是新生儿期间(0~28天),10%以上的发烧是严重感染所致,比如菌血症、脑膜炎、肺炎等,而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又很不完善,容易导致严重后果,美国的指南建议医生将发烧的新生儿收住院治疗。1~3个月大的孩子的发烧,很大部分是自限性的病毒感染引起,但也有较大比例是细菌感染所致。同样因为孩子小不安全,鉴别起来很难,医生需要做些检查才能将风险较低的那部分孩子筛查出来,家长自己在家是无法判断风险大小的,这时要做的就是及时把孩子送到医院去。

三个月以上的孩子,如果在家观察,判断孩子精神状态很重要,精神不好时也要去医院。判断孩子精神好相对简单一些,如果孩子还有劲玩,会跟大人互动,那说明精神还不错。但要判断孩子精神不好就没那么容易了,发烧会让很多孩子昏昏欲睡,很难判断是真的精神不好了,还是发烧让孩子犯困。如果觉得自己心里没底,那还是早点上医院吧。

如果孩子发烧的同时有头痛、脖子硬、抽搐、喉咙痛、耳朵疼、身上出皮疹或淤斑,反复呕吐、腹泻等症状,也应该去医院。持续发烧(2岁以下的孩子持续超过24小时,2岁及2岁以上的孩子持续发烧超过3天),体温反复超过40℃,或者其他自己心里没底的情况也要去医院。

发烧会让孩子不舒服,家长看到孩子昏昏欲睡,满脸通红,一摸孩子浑身发烫,很多都是心急如焚,搞不清楚孩子是不是什么得了重病,即便知道是自愈性的病毒感染,也会担心烧得厉害会不会出问题。焦虑和担心也会让很多家长做不理性的选择,比如自己给孩子吃上抗生素,或者跑到医院要求医生给孩子打针。

其实,发烧虽然会让孩子不舒服,但目前并没什么证据证明发烧本身会给孩子造成伤害。除非是少见的热性癫痫持续状态或是中暑,发烧也不会把脑子“烧坏”。相反,体温升高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清除,发烧对孩子的病情恢复是有利的。

大家也可能注意到,孩子的发烧比成人频繁很多,原因是孩子的免疫系统不完善,没接触过的细菌病毒都容易造成感染,所以容易发烧。发烧是免疫系统起作用的表现,孩子的免疫系统也在和病原体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等孩子大了,发烧的频次也会越来越少。

发烧是有利的,所以不要一发烧就立马想着给孩子退烧。退烧药能让体温在短期内降低一些,但它其实并不能预防热性惊厥,也不能缩短生病的过程,它所能做的只是缓解不舒服的症状。你急或者不急,总还是要烧那几天。

如果你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在家里观察,又该如何对待发烧呢?自己在家处理最重要的还是要观察孩子的精神反应,觉得精神反应不好了,或是有什么上面说到的异常情况,就应该去医院就诊。

什么时候给孩子用退烧药呢?每个孩子对发烧的耐受能力不一样,所以用药的时机也可以不一样。中国指南推荐体温38.5℃时就可以用,美国的建议是体温超过39.0℃可以用,但这样的推荐并没有什么数据支持,只是专家们觉得到了这个温度大部分孩子会不舒服,就可以用药。药物的作用就是缓解症状,所以最主要还是看孩子的精神状态和症状表现。我自己孩子如果她能吃能玩能睡,39.5℃我也不会给药,但如果她发烧的时候哭闹烦躁不安,38.5℃我也给,不是专业人士按照指南推荐的温度(个人推荐美国的39.0℃)用药就可以了。

因为退烧药也会有副作用,所以不推荐在体温38.5℃以下时给没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孩子用药。不过,对于有心肺功能不全、贫血、糖尿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孩子,考虑到发烧会加快代谢,也会增加氧气的消耗量、产生更多二氧化碳并增加心输出量,为了避免心衰、代谢不稳定的情况发生,可以在体温达到38.5℃之前提早用药。发烧也容易诱发癫痫发作,所以有癫痫的孩子也应该更早给药。

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美国儿科学会或中国的发热指南,都认为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对儿童相对更安全的退烧药。布洛芬只能用于6个月以上的孩子,而且不要给频繁呕吐、脱水的孩子用,以免产生肾损害。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3个月以上的孩子,对呕吐的孩子也可以用栓剂。

中国的指南认为对超高热的孩子,可以交替使用这两种药,最新版的《尼尔森儿科学》明确建议只选用其中一种,加拿大儿科协会的建议也是不要交替使用,因为这样有导致孩子肝功能衰竭的风险。美国儿科学会的指南说联合使用退烧效果可能更好,但使用退烧药的目的是改善孩子的舒适度,而不是单为了降温,虽然没有明确说能或不能联合或交替使用,但反复强调要警惕由此带来的用错药用过量的风险。综合这些意见,我个人还是建议只选用一种,用药量和方法参考说明书使用即可,不要自行减量或加量。

发热伴随代谢的增加,水分需求增大,无论是否使用药物,都应该让孩子多喝水,不愿意喝水的孩子也可以试试淡一点的果汁,出汗多也可以喝口服补液盐。穿衣服要穿轻薄能吸汗的,厚度以孩子舒适为度,可以开空调,不能给发烧的孩子捂汗。退热贴并不能退热,温水擦浴这样的物理降温退烧效果有限,还可能增加孩子的不适,如果不是因为穿太多衣服、中暑等体温过高的情况,不建议使用。因为孩子皮肤娇嫩,酒精可能经皮吸收引起中毒,不能用酒精擦浴,也不要自己在家给孩子吃抗生素。

总结下来就是,发烧对孩子病情有利但会引起不适,应对发烧要注意孩子精神反应,让孩子多喝水,超过了39.0℃且孩子不舒服时可以用退烧药,发现不对劲、心里没底就上医院。其它的事情,孩子怎么舒服怎么来就好。(编辑:窗敲雨)

本文原发于微信公众账号drpeihg,经作者授权转载,本站发布时略有修改。

[1]《尼尔森儿科学》第19版
[3]《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
如在其他平台看到此文章被盗用,(文章版权保护服务由维权骑士提供)

宝宝成长过程中,各种小病小痛在所难免,但最让妈妈们感到折磨的,当属宝宝发烧了。

一遇到宝宝发烧,不少妈妈就会感到手足无措,心慌意乱之下很容易出“昏招”,做出一些不靠谱的退烧方式。

下面深大保就为大家盘点一下4种常见的错误退烧方式。注意哦,这是反面例子。

冷水或酒精擦云会过度的散热,导致宝宝寒颤加剧,甚至诱发抽搐。

尤其是酒精擦浴,其退热效果并不显著,且持续时间短,对宝宝的娇嫩皮肤产生刺激,而且发热时血管扩张,更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入体内,造成酒精中毒。

传统“受寒”的观念认为发烧时必须多穿衣服,甚至用棉被把孩子捂紧,睡一觉出身汗就好了。这样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宝宝能出汗,说明疾病开始缓解,身体已经可以正常调节体温了,这并不是捂被子的功劳。

在疾病缓解前,盖得多或穿得多,不利于散热,可能会导致中心体温更高,宝宝更难受。而且,宝宝发热时,本身就产热大于散热,捂热可使体温继续上升,诱发宝宝抽搐。

有些不淡定的宝妈总会一发烧就要吃退烧药,或者觉得发烧时间长就给孩子吃“头孢”。其实,发热本来就是机体的免疫防御反应。所以,只要宝宝精神好,能进食,体温在38.5°C以下,并不需要使用退烧药干预,抗生素等更是不能滥用。

退烧药起效一般在半小时到两小时之间,不要着急加药或者换药,避免令体内药物过量,甚至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建议在服用4-6小时后再进行下一次服药。

有些宝妈特别抗拒退热药,即便孩子体温很高也不愿意使用退,这又是另一个极端。持续高热,患儿消耗大量体液,可导致脱水,甚至造成多器官功能不全。

如果有寒颤、“热性惊厥”病史或家族史的宝宝就需要及早按剂量要求服用退烧药了。

其实,小孩子感冒发烧是很常见的现象,但做妈妈的,总觉得需要做点啥才能弥补内心的不安。那么如何能既不大惊小怪、也不掉以轻心,正确快速地帮孩子退烧退热呢?

想从容应对宝宝的发烧,先观察以下七项:

1、是否嗜睡,反应差,拒食;

2、四肢末端是否冰冷甚至青紫;

3、嘴唇色泽有无发紫,唇周发青;

5、是否已经出现全身抽搐出,呼之不应;

6、是否有热性惊厥病史或家族史;

以上情况如果出现任意一种,必须及时就医;但如果均否,宝妈可合理使用以下退热措施: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使体温慢慢地下降。但如果宝宝四肢冰凉伴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要外加毛毯覆盖,使用温水袋敷双手及双足。

2、脱掉过多的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减少衣物,发汗过后要注意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

3、温水拭浴: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尤其是颈部、腋窝和大腿内侧。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促进散热。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退热贴:使用退热贴有助散热,其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以助发汗,并防脱水。

6、使用退烧药:当婴幼儿体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养儿方知事艰辛,照顾孩子是个既耗体力又耗脑力的大工程,各位宝妈在养孩子的过程中肯定也收获了不少经验。对于宝宝发烧,你有什么靠谱的偏方吗?咱们评论区见。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病情分析:您好:您的宝宝的情况考虑为疱疹性咽峡炎引起的口腔疱疹及发热,疱疹性咽峡炎多由于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症状为口腔疱疹、发热及溃疡等,所以您需要积极治疗

查看更多关于“”的相关常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长牙有什么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