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初中的唐诗七绝二十八字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初中古诗34首赏析 (最新中考)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初中古诗34首赏析 (最新中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初中课外古诗_百度知道
初中课外古诗
要课外的`不要学过的`要短点的`不要长的`最好能有30首~30首~30首
我有更好的答案
弹琴 刘长卿泠泠七弦上,能饮一杯无。
送别 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杂诗 王维君自故乡来。
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寂寞空庭春欲晚,飞入寻常百姓家,寒梅著花未,洗手作羹汤,江清月近人,金屋无人见泪痕。野旷天低树。深林人不知。
送崔九 裴迪归山深浅去。
终南望余雪 祖咏终南阴岭秀,先遣小姑尝。古调虽自爱,红泥小火炉,明月来相照。十年一觉扬州梦。 何满子 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登乐游原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渡汉江 李频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春怨 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桃花溪 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遣怀 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今人多不弹,应知故乡事。
宿建德江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乌衣巷口夕阳斜,素手玉房前。白头宫女在。
题金陵渡 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春怨 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须尽丘壑美。
新嫁娘 王建三日入厨下,画眉深浅入时无,城中增暮寒。莫学武陵人,楚腰纤细掌中轻。林表明霁色。妆罢低声问夫婿,暂游桃源里,静听松风寒,待晓堂前拜舅姑,积雪浮云端,青山独归远,日暮客愁新。未谙姑食性,闲坐说玄宗,杳杳钟声晚。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荷笠带斜阳,时时误拂弦。
送上人 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听筝 李端鸣筝金粟柱。旧时王谢堂前燕。
寄人 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金陵图 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贾生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嫦娥 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隋宫 李商隐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乌衣巷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宫花寂寞红。
问刘十九 白居易绿蚁新醅酒。晚来天欲雪,赢得青楼薄幸名。欲得周郎顾以下都选自唐诗三百首 鹿柴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八阵图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行宫 元稹寥落古行宫。来日绮窗前,梨花满地不开门。
怨情 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送灵澈 刘长卿苍苍竹林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古诗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初中同学20年重逢聚会感怀--七言律诗_网络诗词_求学网
您的位置:&>>&&>>&&>>&
初中同学20年重逢聚会感怀--七言律诗
步恩师原韵--
同学重逢感怀
似海深情在同窗, 母校一别岁月长.
二十年来多感慨, 相逢谈笑有泪光.
愧无寸功酬师表, 喜看学友俱平安.
激扬文字豪情在, 不觉两鬓有清霜.
贺南平一中86届初三二班同学20年重逢聚会
余赠畴 老师
人生道路不平坦 ,互看须眉尽染霜
知足宽和心气爽 ,通名恍悟笑相忘
历程各有蹉跎曲 ,事业多铭灿烂章
最喜暮年逢盛世 ,相期余热法霞光
关键字含有“聚会”的内容:
关键字含有“人生”的内容:
关键字含有“道路”的内容:
关键字含有“不平”的内容:
关键字含有“老师”的内容: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48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初中22首古诗阅读欣赏题及答案
下载积分:100
内容提示:初中22首古诗阅读欣赏题及答案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09|
上传日期: 07:27:2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初中22首古诗阅读欣赏题及答案
关注微信公众号当前位置: >>
中学必背古诗
人教版必背古诗词赏析总复习一、中考古诗词赏析考题分析 古诗词语言凝炼,在有限的篇幅中熔铸极大的内涵,在浓缩的语言里饱含丰富的情感古诗词常以抒情 言志来反映生活:或抒凌云壮志,我言婉约柔情;或心忧天下,或寄情山水;或慨叹身世,或讽喻时政; 或描摹事物,或吟咏古今??容天下诸事,抒万千情思这就是诗歌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 理解品味文言诗词,人们有很多高雅的方法:用译诗来解说内容,用描述来表现诗境,用抒情来表达感 受,用阐释来点示深意,用呤诵来传情达意,用评说来赏析美点总的来说,人们欣赏诗词的着眼点是诗情 画意 下面以具体例子对诗歌赏的方法进行说明: 1、字词品味: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个“空”字领起,把所有的景致都染上了静谧写出了 山中的空寂“空”是秋山的特征,秋雨过后,山村一色,就更显空旷“空”境通感空旷的视觉感受,伴随 的是静寂的听觉感受“空”是双关,即是写景,也是对佛理的感悟王维在山村中,追求“空”、“静”, 以获得心灵的“空”、“静” 根据“字词品味”这种方法,从人物、时空、动静、声色、远近、视听、刚柔、宏微这些角度赏析:①锦 帽貂裘,千骑卷平冈;②红杏枝头春意闹;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④山光悦鸟情,潭影空人心 2、画面欣赏,如:诗人以泉流之动态衬山村的静态,以泉流之声响衬山村之宁静“明月松间照”写静 态远景,可以是明月初升,透过松林看到斑驳圆月,月亮就像悬挂在树梢上;也可以是皓月高悬,月光倾 泻,树影斑驳,风影移动,姗姗可爱“清泉石上流”,写动态近景,喑含水声,雨后山泉微涨,“石上流” 明其线,水线声亦轻,山村中万籁俱寂,惟闻水声潺潺 请根据“画面欣赏”这种方法赏析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风掣红 旗冻不翻 3、景物描述:如“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月光透过松枝,洒在潺潺流泉上,斑驳陆离;清泉在 山间跳跃,闪闪烁烁,仿佛银柱击弦,发出清脆悦耳的轻响;忽然竹林喧动,传来洗衣归返的姑娘阵阵甜 美的笑语,湖中莲荷,颤动起来,那是晚归的渔舟荡波而过??一幅多幺恬淡幽美的山居图画 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②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③烟笼寒水月笼沙;④ 《天净沙?秋思》 4、意境(画面环境抒发何种情感)探求: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写出林木 的广漠,见出秋色的萧瑟;“萧萧”形容风吹叶落的响声,见出树叶飘落的情景“不尽”写出长江的源远 流长;“滚滚”写出江水汹涌翻腾的气势绘声状势,音韵悠长,壮阔雄浑,造成一种天下皆秋的苍茫辽远 的艺术境界,抒发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辛酸悲苦的心情 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不觉月光寒;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情感体味: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确对待死亡足以令人钦敬,而在年 华渐老之时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有生之年则更为可贵“老骥伏枥”四句把作者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和不懈进 取的精神显现于纸面作者以老骥自比,胸中仍有凌云壮志,透露出作者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统一大业的强 烈愿望(《龟虽寿》中的名句激昂千秋,使人慷慨) 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常用鉴赏语言风格的词: ①清新秀逸 俊美清秀 清幽淡远 高雅 委婉 含蓄而有韵味 雄放壮阔 慷慨悲壮 雄健遒劲 豪爽苍凉; 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明白晓畅 朴实无华 通俗传神 生动活泼 节奏鲜明 音韵和谐 有声有色 栩栩如生 气势磅礴 亲切感人 情景交融 言简意赅 细致入微 ②手法千变万化,不拘一格 想象大胆神奇 叙事生动 形象鲜明;语言明白晓畅 通俗易懂 语言纯朴自然; 感情强烈奔放 真挚动人 感人肺腑,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共鸣 抒写悲愤酸楚之情,郁闷 神伤;内容深刻,富含哲理 [解题思路与技巧] 1、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1 2、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如简约、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4、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6、从诗词的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送别、咏物、爱国等)诗词的思想内容对于主观性试 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一、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的套话: 1、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 2、情感表达: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 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二、 创作风格: 朴素自然、 清新飘逸、 沉郁顿挫、 淡雅高远、 雄健高昂、 悲壮苍凉、 严谨细腻、 清丽婉约??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 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2、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欲扬先抑、以 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 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 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词语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 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古诗词赏析答题方式: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 其中,“??”词使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 四、熟练掌握答题方法,大胆使用常用的鉴赏术语,做到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唐诗宋词里有人生旅途的羁苦,有怀乡思亲的愁绪,有志存高远的信念,有引人深思的哲理,有满腔 热忱的爱国之心,有令人景仰的人格风骨。让我们来共品这杯沁人心脾的香茗吧。 读唐诗宋词,我读懂了友谊。友谊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深铭记;友谊是“我 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悠悠牵挂;友谊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久久凝望; 友谊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殷殷劝慰。 读唐诗宋词,我发现了乡愁。乡愁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悲凉哀伤;乡愁是“烽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急切难耐;乡愁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茫然失措。 读唐诗宋词,我理解了追求。追求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永不停步;追求是“长风破浪会 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著信念;追求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英勇无畏;追求是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积极乐观。 读唐诗宋词,我看到了对祖国的赤诚。赤诚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满腔热血;赤 诚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壮志。 二、初中古诗词赏析分册复习卷2 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 主旨: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 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评析]: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该诗亦如此。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 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1、①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②写大 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③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 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1)、诗中 抒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3、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大 4.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6、“澹澹”是形容 的样子,“竦峙”是写 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 的感受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 沧海) 8、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刮过,平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洪波涌起”,大海有着掀起揭天巨浪的无穷威力,这句诗 句有着明显的象征意义。这两句,体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激扬亢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广大胸襟 9、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在大海的怀抱中,巨大的日、月、星 辰只是它的宠儿而已这四句浅显明白,但意境阔大,气势豪迈真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仿佛大海孕育了 宇宙天地, 缔造了世界万物, 生发出气吞山河, 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 所以沈德潜说: “有吞吐宇宙气象” 此评确当,洵非过誉次北固山下?王湾 主旨:淡淡的乡愁。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客的道路延伸到青山之外,行舟的碧水环绕在北固山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平两岸,江面空阔无边,顺风平稳前进,船帆静立高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太阳升起在将晓的残夜,暖春早到在未完的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写好的家书往何处寄达?嘱托北归的大雁,稍到洛阳城边。[评析]:“次”指旅船停泊 一.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 向前此两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景色,“青山”“绿水”互文见义。 二.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3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页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 上。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词用得最好? 理由: “正”、 “悬”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阔”是表现“潮平” 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的大景表 现出来了。 “阔”用得好,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 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 “悬”用得好,“悬”字是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 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三.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 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此联看是写景,然而昼夜轮回,季节 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情思已经暗寓其中,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 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 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2.作者从炼意着眼,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 3.这首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 示例:①诗句含义: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内容: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表现手法: “日”“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 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 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修辞方法: “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⑤修辞方法: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海日”对“江 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 四.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 想感情?为什么? 为什么? 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或“以 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突出表现了游子之思.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主旨:通过描绘了西湖的秀美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愉悦的心情。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 平, 白云重重叠叠, 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 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 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 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评析]: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 “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一.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2 分) (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春的特点各 1 分)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 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 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4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诗人所创造出的美好的意境给人留下了 充分的想像空间,把春天的美写活了因为春天乍暖还寒,所以莺鸟们争着落向向阳的树枝,为的是一展春 天的歌喉;“新燕啄春泥”刚刚飞来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一只只莺鸟落上枝头,一群群燕子飞来飞去,一 幅多么美好的春景图啊! 2.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 说为什么(2 分)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 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3.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非常精美,请你任选角度(或内容,或炼字,或修辞, 或情感)对此联进行赏析 示例一:内容:从动物的变化,写出了早春景色 示例二:炼字:A、“争”、“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 B、“几处”不是“处处”, “谁家”不是“家家”,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 C、“早”、“新”: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 示例三:修辞方法:A、拟人:这两句诗中的“争”、“啄”,用拟人的修辞法法,写出了春天的活 力 B、 对偶: 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几处”对“谁家”“早莺”对“新燕”“争”对“啄” “暧 树”对“春泥”,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示例 4:情感:通过描绘早莺、 新燕在早春的争春活动,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二.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 妙处。答: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 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①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 有 早莺 新燕 浅草 等②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 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 巢的情景,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 愉悦之情) 2. 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此联写初春的花草也充分写出了春天的特色“乱花”写出了春花盛开的景象“迷人眼”则写出了春天的 鲜艳美丽写初长的野草,作者不是直接去写草的碧绿,而是用“浅草才能没马蹄”,以形象的笔墨写出了 春草刚刚高过马蹄,使人联想到马踏春草的景象,是不是人们纷纷骑马踏春来了? 三.综合 1. 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 最爱(爱) , 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2. 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2 分) “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了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 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 刚萌发的情形 3.“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 (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 了,这是早春景象 4. 诗中的钱塘湖指的就是现在的西湖,诗人通过对“水面”、“云脚”、“早莺”、“ 暖树”、 “ 新 燕”、 “乱花 ”、 “浅草”、“绿杨”、“白沙堤”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其美丽的早春景色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断肠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主旨:通过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5 [评析]:“秋思”“秋天的愁思”之意开头四句写景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景中带 有“悲秋”色彩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乡之情。 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并答题 1.①“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曲名(曲的题目)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②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 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2.第 1 句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此句 3 个名词连用,点出一幅凄凉的秋景图:天色黄昏,夕照下的枯藤攀附在老树上,树头站立几点 寒鸦秋天本来就容易使旅人产生悲凉之感,特别是在苍然暮色中,更会惹动旅人的思乡之情 3.“小桥流水人家”,同思乡之情有什么联系? 此句亦有 3 个名词连用,勾画出一幅略有“温馨”气息的“家”的情味,这更会令旅人触景生情,产 生思乡之愁绪⑤.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明确:“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 的旅人。 4.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九个名词列出深秋的九种景物,构成一幅深秋晚景图,把漂泊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 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烘托得淋漓尽致(此诗表现手法:寄情于物,被称为“秋思之祖”) 5.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 寓情于景 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断肠 6.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一句点出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字“断肠”一句直抒 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7.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浣溪沙晏殊主旨:写作者新词对酒的优雅闲适生活和对暮春残景的叹惋惆怅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 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评析] 这是一首抒发闲愁的词。即是悼惜残春之感。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新词对酒的优雅闲适生活和对暮春残景的叹惋惆怅,抒发了春光易逝,人生易老, 富贵难久的“闲愁”,表现了作者生活的优裕和精神生活的寂寞空虚,典型地反映了北宋前期达官显贵们的 精神状态。 词的上阕主要写持酒听新词,意兴无穷,但是突然记起去年也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一样的天 气,一样的亭台,一样的“一曲新词酒一杯”,此时感到光阴的流逝,不可追回,虽有富贵,犹有不足,因 而未免深深叹息。 词的下阕主要抒发春残花落,美好事物的衰亡不可抗拒,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但燕子去而复返,在 春天来临之时,依恋旧巢,人们见到它,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可是青春却一去不归,酒阑人散之后,作者 带着莫名的闲愁在花园的小路上独自徘徊。 下阕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是这首词作品的灵魂所在,这首词作品也因这二句而 著名,成为流芳千古的佳作,由于作者自爱其工,又将这二句另组织在一首七律作品中。这二句的意思是, 春残花落,是时序推移的自然道理,虽然触景心伤,但也是无可奈何之事。燕子春去秋来,依恋旧巢,不 忘故主,人们见到它,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泊秦淮 (杜牧) 主旨: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6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评析] 诗中第一句的两个“笼”字用得出奇制胜,十分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完全不同的四种事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 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 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 歌女如春,“游客”颠狂, 《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 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物,用两个“笼”字巧妙和谐地融汇在一起,再现了一幅朦胧而又清亮淡雅的水乡月夜。这幅图画是那么 柔和幽静,似静又动流动,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朦胧凄静的气氛又是那么浓。这里的“月、水”和下句 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为第二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做了一个很厚实的铺垫。 “夜泊秦淮近酒家” ,看似信手拈来,细细琢磨却又很值得回味,诗句内中蕴含着极其微妙的逻辑关 系,你看,由于“夜泊秦淮”才能够“近酒家” 。然而, “夜泊秦淮”四个字又承接了上一句景色点时间点 ――“夜” ,也点名了上一句所描绘景色的地点――“秦淮” ,使之更形象,更具体化。这一句不仅巧妙地 照应了诗题,承接了上文, “近酒家”还起到了开启下文的作用,由于“近酒家” ,才引出“商女”“亡国 、 恨”“后庭花” 、 ,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可见,这七个字承上起下,结构全篇。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 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情景交融,景为情设,情随 景至,自然天成没有丝毫斧凿之痕迹,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朝统治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 前世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深思之忧国情怀。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评析]夜雨寄北 (李商隐)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 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雨,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 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开首点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 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此前诗人或许已收到妻子的来信, 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 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 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 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 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 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 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 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 空变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得知您被贬龙标跋涉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把我的愁心托付给明月,一同伴随您奔赴迢迢远方。 [评析]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 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 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 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 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 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7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 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 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 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 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八年级(上册)望岳?杜甫主旨:青年杜甫以这首诗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同时表现了自己的凌云壮志。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五岳之首的泰山是多么的雄伟,苍莽的青色一望无边。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神奇秀丽的景色都集中在这里,山南山北,昏晓不同。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远望层山叠起,不禁心胸激荡,极目细观啊,那鸟儿已归巢。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将来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 那时远眺群山都会显得那么渺小。[评析]:这首诗的题目是“ 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 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 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一.首联: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1.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 绵延 、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 ,青翠之色一望无际。写出了初望泰 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这是远望之景。 未了:不尽。 2. 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 二.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近望之势“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 的特点;“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高大神 奇秀丽; 2. 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 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 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3. 诗中的“阴”“阳”分别指山北、山南 。 三.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 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 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四.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 望” ,而不是“登” ,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 “凌” 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 “一览众山小” ,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 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 分) 会当凌绝顶 会当:终要,终当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站得高, 看得远; 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只有努力战胜困难, 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 (答 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8 示例一: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 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示例二: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示例三: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示例四: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诗的字面意思是(某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 群山,群山就显得渺小了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 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 所以该诗影响深远, 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 只有不畏艰难险阻, 奋力登上“绝顶”, 才能享受“一 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4、《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 最高层 5.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泰山? 答:雄伟壮丽,高大神秀春望? 杜甫 主旨:这首诗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的沉痛和忧伤。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评析]:“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 河还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 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也隐含 一种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 一.整体把握 1.赏析杜甫的《春望》①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 望中所见 ,颔联分写,通过 花和鸟 两种事物 写春天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 ②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的句子是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3. 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望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4.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二.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 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 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 3.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描绘长安劫后的凄凉景象前句一“破”一“在”,似乎相反,但正是“在”突出“破”,从中透出山 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后句“草木深”,应反映春景,然而却没有显示出一点春意,反呈现出城市破败、 人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深藏诗人无限慨叹写鸟语花香更增诗人凄楚之感。 三: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9 1.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 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 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 章法分明。作者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借花鸟的心惊落泪来抒发有感时局的急剧变化,恨与家人分别所 产生的特殊心理。 2.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 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 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3.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四.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 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 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具体写国事和家事由于战乱长久,国家危难 深重,与家人音信阻绝,因而把家信看得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可见诗人思乡盼信的心情是多么迫切!这一 联,不仅流露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而且使他的忧国感情不断得到深化。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 情。 五.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 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白发”为愁所致, “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 “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 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 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写出了诗 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安史之乱 4.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5.后四句描绘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形象 从“烽火连三月”可见祸乱之久,家人生死未卜,尤为悬念一句“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 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出诗人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白发几不胜簪这样,在 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主旨: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评析]:颔联写诗人种豆早出晚归的艰辛,虽苦累却满不在乎描写了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尾联表现了 诗人要脱离污浊官场归耕田园的心愿,也隐含祝愿自己的劳动能获利好收成 一.理解填空 1、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并答题 ①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地点的一句是:种豆南山下 ②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时间的一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③ 表现作者晚归情趣的一句是:夕露沾我衣。表现作者归隐耕作目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2.这首诗可分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三层意思10 3.“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 自我 4.这首诗流露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的感情 二.综合赏析 1.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做了多长时间? 锄草,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看出他干一整天 2.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 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3.“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4.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说的?,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 (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 (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 表明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为夕露所湿) 5.有人说:“陶渊明的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请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理解。 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 “带月荷锄归” ,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 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 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6.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 7.简析本诗的语言特点。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通俗。 “种豆南山下” “夕露沾我衣” ,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 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 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使至塞上?王维主旨:通过描写奇特壮丽的边塞风景,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情感。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象蓬草飘出汉塞,象归雁飞入胡天。 大沙漠里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逢候骑,都护正在燕然前线。[评析]:首尾两联叙事,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 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 一.理解填空 ①本诗从体裁看是 五律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 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②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二.综合赏析 1.“征蓬出汉塞,归雁如胡天”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征蓬” ,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是正比; “归雁” ,是北归的雁, 于诗人则是反衬,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表达了 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被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 左右字内) “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 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 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 漠黄昏图!11 3.如何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 像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第三, 这两句话色彩很丰富,黄沙漫漫,橘红色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天空,形 象鲜明突出。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不要嘲笑农民家里的腊酒浑浊, 丰收年景,款留客人的鸡猪却十分丰足。 山峦重叠,清碧的小溪曲折,仿佛已经无路可走了, 突然我又看见前面柳绿桃红, (几间农家)茅舍隐现在花木扶疏之间。 箫声鼓声此起彼伏,原来是春社日快要到了, 人们穿的、戴的都很简洁朴素,古老风俗在这里依然保存。 但愿从今以后,我能不时地趁着夜色, 拄着拐杖,轻叩农家柴扉,与老农谈论桑麻。1.诗中有两句蕴含着“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的哲理,这两句诗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 明又一村。 2.全诗紧扣一个“游 ”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 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 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 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 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不 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而陆 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 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 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 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 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不同理解。 “山重水复”写地形的复杂,显示出所经山水之无穷变化。“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说认为山西村坐落在 花团锦簇之中,“柳暗花明”是山西村周围的环境;一说认为“柳暗花明”是比喻的说法,“柳暗”比喻路上的 曲折,“花明”比喻终于找到了山西村。12 八年级(下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主旨:表达诗人不因为自己被贬而对人生、对未来失去希望的积极精神和豁达胸襟。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 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评析]: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 沉还得挺起腰板来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 达爬了上去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一.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诗中的乐天指的是白居易 ,“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 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见教、见谅、见笑 2.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二.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两句 通过用典,表现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阔别正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怅惘的心怀。 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 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 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 前句用向秀的典故,表示对被贬被害朋友的怀念,其中隐含有对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后句用“王 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旧:老朋友。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 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 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 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抒写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以及因人事沧桑而产生的生疏。 4.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 ,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 。另一是“烂柯人” “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 “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13 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乡”指洛阳。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 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 三.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 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 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 的必然规律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 “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4.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 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必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含义: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5.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头万木逢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 受打击,眼看别人纷纷志得意满,奔赴前程,诗意固然不无惆怅,却也颇为豁达。诗人用这样异常达观的 态度来应对世变,劝诫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忧伤,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 低沉的情调,尾联便乘势而下,表现了诗人重新振作的精神。 6.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这里的“沉舟”和诗中的“沉舟” 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 七.整体把握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 “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2.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赤壁? 杜牧主旨: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 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 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 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评析]:该诗是怀古咏史诗(以古人古事作题材,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抒发自己的感慨)该诗作者(见解) ①认为:曹操之败是因为受了火攻,周瑜之胜也是因为用了火攻;火攻的成功又是得力于及时风力相助② 孙刘联军失败了(用假设的、委婉的、生动形象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表明) 1、赏析杜牧的《赤壁》并答题 ①从体律看这是一首七绝诗, 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中前两句由 折戟 引出“认前朝”, “三 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②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 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 史识。 2.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周瑜 诗人杜牧和 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3.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 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 的英气。 4、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火烧赤壁的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14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 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6、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7、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 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 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8、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歌妙在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间接地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吴魏形 势的变化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给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情致,别出心裁 对周瑜的丰功伟绩予以怀疑,主意新奇,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这正是本诗艺术上的成功之处过零丁洋? 文天祥主旨:在这首诗里,作者沉痛地述说了国家的危难,个人的遭遇,慷慨地表示了为国捐躯的 壮志。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评析]:首联回顾自己大半生的经历,特别是四年抗元斗争经历;二、三联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 竭尽全力挽救然而邱峰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尾联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 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 一.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起一经”和“四周星”六个字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而入仕途;二是在国家 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二.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 破碎的国家 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 ,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2.品味“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以对偶句的形式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国家的破败 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三.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 洋里叹零丁; 2.“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是形势的险恶和境况 的危苦。 四.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并举一个中国 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2 分,言之有 理即给分)。举例如岳飞、邓世昌、朱自清等15 3.“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4.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人在前三联将家国恨、哀怨情渲染到了极致,宕开一笔,留下这千古名言这一句气势磅礴,格调格调高 亢,表现了诗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水调歌头?苏轼 主旨:本文通过以月抒情,表达了词人对其弟子由以及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了词人对 当时社会的不满,再现了他心胸旷远,毫不悲观的性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明月什么时候有呢?(我)端着酒杯问苍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世界里,今晚是哪一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我想借助风回到天上去,又担心空中的楼宇太高, 高处不胜寒, 受不了那里的清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起身舞蹈让影子随舞,在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好。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色)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挂在窗户上, 照着不能入睡的人儿。 (月儿)对人们不应有怨恨, 为何总是在人们分离时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时候,月有阴晴圆缺的变化, 这种事自古就难圆满。 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能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评析]:这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那时,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 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五年了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诗人十分苦闷,于是 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 全篇上阕写景(望月),下阕议论、抒情(怀人),天上人间虚实并述,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既表现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也再现了他心胸旷远,毫不悲观的性格 1.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并答题①词的上片问 天 ; 下片问 月 ;但归根结底是问 人生 ②词中 用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人生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 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2.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如李白的《静夜思》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4.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也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作者由伤感转入理智,化悲怨为旷达,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5.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后这两句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他的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 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闷与惆怅,并最终发出了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道尽了千载离人之情 终于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主旨:借怀古伤今,揭示了历代封建王朝的衰亡给广大百姓造成的极大痛苦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评析]:思考: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答: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 建统治者的讽刺 1、赏析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并答题①一个“聚”字写出了潼关的雄伟气势 ;一个“怒”字表 现了潼关的险要地势 ②归结全篇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本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16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 的气势。“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潼关险 要地势,又赋予了潼关四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 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3.你是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的?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 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4、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 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5、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此句妙在何处?明确:最后四句发出了沉痛的慨叹,悲痛历代劳动人民的深 重苦难,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这是作者经过深思所彻 悟的历史真谛这个结尾也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具有较高的人民性和较强的艺术 感染力饮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酒(其五)?陶渊明主旨:这首诗既抒发了归隐生活的悠闲恬静的欣悦,又蕴含着诗人对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 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 的心情。 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也是全诗的诗眼 2.赏析“心远地自偏” 所谓心静,境自静,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原因是“心远”,心 中没有任何牵挂,所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景,生活中有酒即醉,采菊花,看飞鸟,望南山,悠闲自在, 与世无争。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 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 这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 怎样的志趣? 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这一个“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 的志趣。 2、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 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3.写诗人悠闲自得的一句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句写出了作者田园生活中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望见了 郁郁郁葱葱的庐山,就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平静的美好结局 采菊而见山,闲适而随意,“境与意合”,人与山谐。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了无挂牵、漠视名利、 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17 四.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这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 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自然情趣 。具体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 乐趣。“忘言”二字是贪图到“真意”的表现。 六.整体把握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2.《饮酒》的艺术特点艺术上的特点是情、景、理三者的浑然融合诗人写出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 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诗歌中那个悠然望山的人和那只翩然归林的鸟,心 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陶诗富于理趣,这首就是一个代表。行路难(其一)?李白主旨:表达作者豪迈乐观,积极进取的旷达胸怀和理想抱负。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金杯里的美酒一斗价值十千, 玉盘中的珍贵菜肴足够万钱。 心情烦愁使我撂下杯筷难以下咽, 拔出宝剑放眼四望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 想登太行,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吕尚闲来曾经垂钓碧溪, 忽又想到伊尹梦中乘舟经过日边。 行路难呵!行路难! 这样多的岔路应该走向哪边? 总有一天要乘长风破万里浪, 直挂云帆渡过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评析]:开头四句形象描绘了苦闷彷徨的情形:金杯玉盘,佳肴美酒,身为酒鬼却无法下咽,坐立不安 这“渡黄河”“登太行”比喻努力实现自己的大抱负大目标,可是却四面碰壁是,道路不通,令人沮丧 7、 8 两句,精神又昂扬起来:当年姜太公、伊尹不是先苦后甜终成大业么?9 句写面对现实,不由得痛苦而 消沉不过,诗人最后并没丧失信心最后两句,充满了自信与对理想不屈的追求:终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 横渡沧海全诗感情激越,几伏几起 1.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停 投 拔 顾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3、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2 分)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4.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世道险阻 5. 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6. 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垂钓碧溪――吕尚 B 乘舟梦日边――伊尹。表达了作者渴望朝廷重用的思想感情。 7.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长风破浪――宗悫。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意思是:总会有一天,能实 现自己的远大抱负18 8、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高潮,长风、破浪、直挂、济沧海,这些词一气贯下,尽扫前面茫然苦闷带来的沉 郁之气, 将诗情推向一个境界开阔的顶点在此, 我们听到诗人充满信心和展望的强音: 尽管前路阻碍重重, 但总有一天,可以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的相性和执著追求理想的强 大精神力量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理想 9.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高昂乐观思想感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主旨: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希望天下生活窘困的人都能避免受风雨的困扰的济世、博爱情怀。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 (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 层茅草。 茅飞渡江洒江郊,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高者挂I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 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 (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 公然抱茅入竹去, 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 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象墨, 深秋天色灰鞯模ソズ谙吕础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铁板似的。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 象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 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 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 风雨不动安如山。 (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象山一样?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即使) 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 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评析]:诗中茅屋即现在的杜甫草堂。全诗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推己及人, 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本诗选材典型,生活气息 浓郁,篇末的感慨和憧憬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即前面部分的叙事、描写的内容,不是空喊口号)语言通俗 朴素,明白如话,但又韵味十足,平淡中见神奇。句型打破七言和骈偶的形式束缚,兼用长短句和奇句, 便于刻画形象和抒发感情。 1、赏析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答题 A、①第一节中写暴风对茅屋肆虐的几个动词是:卷 飞 渡 洒 挂I 飘转 ②诗中升华精神,最能表现诗人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胸怀的两句诗是:安得广厦 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 ①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诗中有描写,有叙事,有抒情,请在诗 中各找出一个例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描写: ; 叙事: ;抒情: 如:第一节开头两句是叙事,以 下三句是描写;第二节全部是叙事;第三节开头两句是描写,最后一句是抒情,其余都是叙事;第四节全 部是抒情,兼有议论(以上答案供参考,答出一点即可) 2、仔细品读该诗,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表现了杜甫一种饱览民生饥苦、体察人间冷暖的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 3.发散性思考:对“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19 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 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4.文中有“自经丧乱少睡眠”,这里的“丧乱”是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咱们还学过哪首诗歌也是反映这 个事件的? 安史之乱 杜甫的《石壕吏》 5.写出诗歌的主旨句 ,并作简单赏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由自己联想到他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6、“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 安史之乱事件 7、“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遭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 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宵 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三句诗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 句句蝉联而下,其中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安如山”等词,声音洪亮,节奏铿锵,境 界开阔,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在这狂风暴雨袭击的秋夜,诗人不仅仅为自身的不幸 遭遇而哀叹,他发出的是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疾呼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激荡着读 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9、“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 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10、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兼爱天下、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和 纯真心灵思想 11、第一段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茅屋为雨所破的无奈和伤感) 12、怎样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话?(慨叹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只希望能早点天亮) 13、你认为此诗之所一能震撼读者的心灵,除了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以外最重要的是什么原因? (诗人忘我的精神,博大的胸襟,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主旨:这首诗气势飞动、 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 人因朋友远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 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 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 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 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 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 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 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 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 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评析]:前十句写“壮丽的雪景”,后八句写“送别”惜别之情融会在雪景的描绘中(情景交融) 一.理解填空20 1、赏析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边塞风光奇美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互文写 出边塞奇寒的诗句是: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作者 因朋友返京而无限惆怅 的思想感情 ③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意境深远,书写悠悠情思的句 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诗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3、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4、这首诗前十句重在 咏雪 ,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送别 (填 2 字) 二.综合赏析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 人怨怅 2.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卷”、“折”、“即”字。 “卷”字写出了北风怒吼奔驰的巨大气势“折”字写出了北风摧枯拉朽,狂暴肆虐的情态;“即”字 神情毕肖地写出了诗人见到如此情景时的惊异心情可诗人一时不能认同这“胡天八月”的气势,竟然以为 这雪花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是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 3.为什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三、四两句用比喻描绘雪景,而不是梨花,生动形象:一夜之间,突然春风吹拂,万千树木全都像开 满了梨花。“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示出边塞气象变幻的 神奇,传达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 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 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以是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4.“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观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 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 5.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己亥杂诗?龚自珍 主旨: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 悦,又有离别的愁绪,更有忠心报国继续服务乡民的信念。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 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评析]:后两句用比喻,表示自己虽然已成“落红”甚至“化为春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并不因此减 退,今后仍将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尽自己的责任境界高远,比喻精妙 一.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1.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浩荡离愁 2.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 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3.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写出了诗人离京时及忧伤又愉快的复杂感情 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中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落红”在这里比喻诗人以“落红”自比,表明了自己虽辞官归隐,仍为国效力的决心。现在常被用 来赞颂牺牲自己,培育新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3.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1 “我”虽打算辞官家居,但并非弃绝尘缘,“我”还想为社会尽点责任,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必背唐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