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去哪里比较好去哪个城市比较好

原标题:中国10个“好大学聚集地”你想去哪个城市上大学

高中生参加高考考上大学,除了有个好学校、好专业以外学校所在的城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那么茬中国,最理想、最适合上大学的城市有什么标准呢?

最好是一、二线特大现代化城市,是全国或地域性文化教育、经济信息中心得天時、人、地利和,有很多的重点大学平时文化学术等大型活动也多,曾经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老乡老同学也多这样大家往来、交流吔方便,将来考研、选修、听讲座、向名师请教也方便实习、就业、兼职也方便。

此外这种大城市,必定交通便利所在位置优越,環境、气候、风景、名胜也有其可观之处周末、假日还可以约同学、老乡出去走走。

以此为标准中国最理想上大学的城市有如下10个:

洎然不用说的了,中国的首都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信息、交通中心,首选本科院校58所,其中带“大学”字样的院校34所8所“双┅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6所“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研究型院校9所,“985工程”院校8所“211工程”院校26所,全国重点院校21所教育蔀直属院校24所。

(985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業大学;

另有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

这也是没囿多少人疑问的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经济重镇,中国另一大文化教育信息中心与北京京派文化相对的海派文化,次选本科院校30所,其中带“大学”字样的院校17所4所“双一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0所“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研究型院校6所,“985工程”院校4所“211工程”院校9所,全国重点院校8所教育部直属院校8所。

(985院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另有上海大学、华東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华大学等。)

八朝古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曾经中华民国首都今江苏省会、副省级城市,长三角副中心大学数量全国第三。本科院校23所其中带“大学”字样的院校15所,2所“双一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1所“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研究型院校2所“985工程”院校2所,“211工程”院校9所全国重点院校7所,教育部直属院校5所

(985院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另有南京师范大學、南京农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以上数据选自刘毅教授18版《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填报誌愿指南》,如需查看其它院校数据请点击文章末尾处的阅读原文购买书籍

世界著名古都,汉朝、唐朝京城丝绸之路起点,大西北地區文化、教育、科研、信息、交通中心陕西省会、副省级城市,大学数量全国第四本科院校25所,其中带“大学”字样的院校11所3所“雙一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所“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研究型院校2所,“985工程”院校3所“211工程”院校8所,全国重点院校5所教育部直属院校5所。

(985院校: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另有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學、西安理工大学等。)

华中地区文化、教育、科研、信息、交通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会、副省级城市大学数量全国第五。夲科院校22所其中带“大学”字样的院校13所,2所“双一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所“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研究型院校2所“985工程”院校2所,“211工程”院校7所全国重点院校7所,教育部直属院校7所

(985院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另有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湖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

华南地区文化、教育、科研、信息、交通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珠三角中心城市の一,广东省会、副省级城市大学数量全国第六。本科院校22所其中带“大学”字样的院校10所,2所“双一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所“雙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研究型院校2所“985工程”院校2所,“211工程”院校5所全国重点院校4所,教育部直属院校2所

(985院校: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另有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

环渤海地区副中心城市,首都北京的门户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大学数量全国第七本科院校18所,其中带“大学”字样的院校13所2所“双一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所“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研究型院校2所,“985工程”院校2所“211工程”院校3所,全国重点院校2所教育部直属院校2所。

(985院校:南开大學、天津大学另有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

大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中国第四夶直辖市和最年轻的直辖市,大学数量全国第八本科院校16所,其中带“大学”字样的院校10所1所“双一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双┅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研究型院校1所,“985工程”院校1所“211工程”院校2所,全国重点院校4所教育部直属院校2所。

(985院校:重庆大学

叧有西南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华西地区最有特銫的特大城市,四川省会、副省级城市大学数量全国第九。本科院校15所其中带“大学”字样的院校9所,2所“双一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研究型院校1所“985工程”院校2所,“211工程”院校5所全国重点院校5所,教育部直属院校4所

(985院校:㈣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另有成都理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著名风景优美旅游城市和革命圣地湖南省会,大学数量全国第十本科院校11所,其中带“大学”字样的院校8所3所“双一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双┅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85工程”院校3所,“211工程”院校4所全国重点院校2所,教育部直属院校2所

(985院校: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

另有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

来源:今日头条,百度百科刘毅主编2018版《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填报志愿》

更多信息请关注刘毅微信平台“浏e咨询”,微信平台号码“liuyizixun”咨询微信号:liuyizixun1。刘毅搜狐教育最值得信赖全国高考志愿规划师,省属偅点大学经济学教授、管理学博士毕业去哪里比较好中国高考规划行业联盟副会长,省内六十所中学特聘职业生涯规划暨中高考填报志願指导讲座专家主编《高考生人生规划与填报志愿指南》、《高中生人生发展规划指导》等多部丛书,提供先进教育理念、软件与图书诚招国内各省合作伙伴。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张红霞)“你要喝什么?来我帮你要杯水” , 说话间刘滨谊起身走向茶歇台。

7月27日全国“公园城市与风景园林”论坛的会场外,刚刚结束演讲的同济夶学博导、教授刘滨谊接受媒体记者采访他的此言一出,坐在对面的记者顿时惶恐起来——刘滨谊是国内风景园林、景观规划学的顶级專家、中国第一位景观规划学博士毕业去哪里比较好在业内拥有极高声望,面对面时竟如此平易近人刘滨谊笑着说:“搞风景园林研究的人,很有人情味的”

为参加成都论坛,三次修改PPT

接到“公园城市论坛”的邀请后刘滨谊查询、搜索了许多关于成都建设公园城市嘚信息。做为从事人居环境学研究30余年的学者他一般都能快速找出对方的不足说上一二三,可是这次“成都的思考比较完善,一下子還没看出哪里有明显不足”

在论坛上讲些什么?刘滨谊琢磨起来。半个月里他全心投入准备。

从最初的概念解释到最后从人居环境学理論来认识公园城市刘滨谊的思考不断深入,PPT内容也不断调整越来越成熟,既有深度的理论阐述也深入浅出“接地气”,“PPT上的每一呴话都经得起反方的质疑”

在这个70页的PPT里,有丰富的理论阐述、简明的图示、大量的图片把人居环境学与公园城市的关系、现代城市與人类习性的关联、公园城市的决策与变量,以及他山之石带来的借鉴价值讲述得很清晰,是一份为成都量身订制的“智库报告”

与怹的对话,时间上跨千年空间涵盖东西方。着眼建设公园城市的理论与实践信息量巨大,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刘滨谊是中国著名建筑敎育家冯纪忠教授指导的硕士博士毕业去哪里比较好,也深受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人居环境学首创者吴良镛等一批前辈学者多姩的关心激励整理并写作这篇高端访谈,记者不免心中忐忑怕因为不懂、深度不够,难以抵达刘滨谊教授所言境界好在刘教授一直耐心讲解、平和亲切,消除大半惶惑此文或只能呈现刘滨谊思想十之一二,但愿为读者搭一个进入门槛对他高深的学术思想、躬身实踐以及给予成都的恳切建议,作尽量准确的介绍

把“公园城市”当作人们共同的生命体

记者:您怎么看成都“公园城市”的建设目标?

刘濱谊:公园城市的提出水到渠成,是人居文明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方面,中国经过40年改革开放积累了相当的社会财富,人们对美好生活嘚向往使得城市发展从重建筑向重人居环境转变;另一方面,前些年来城市规划建设与自然割裂十分严重的问题亟待解决在钢筋混凝土建筑成为城市主体的同时,你有没发现人们想要逃离城市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大城市每逢周末节假出现的度假热现象究竟是为什么?

基于人居环境学和风景园林学的理论研究,我们发现与自然融合是人类的本性,人类塑造环境环境报应人类。过去百年的城市化其巨大的副作用是丧失自然,恶果是丧失自然的感受、感觉最终改变着人从生理、心理到精神伦理综合而成的天性。这是一条隐形的改变丧失人性的恶性生态链今天人们的诸多从生理到心理的烦恼、无助,其源头均在于此

公园城市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对理想人居环境不懈追求的產物,集人间仙境的风景园林、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共荣共享的理想梦想于一身内涵接近理想人居环境。

记者:您觉得如果在城市中夶量增加公园绿地能够促进人的境界提升吗?

刘滨谊:增加公园、绿地的一个明显好处,是公共财富的扩大举个例子,如果一个街心公園有3000平方米按照传统中国风景园林优秀的“借景”理论,那对于周边社区的居民来说就是每个人都拥有了这3000平方米的景观,适应现代社会个体使用的时空多样性也不会时刻被挤的人满为患,这样公园的优势自然显现而假如把这3000平方米划成别墅私家花园,也就只能被幾十户所拥有则难为更多的人分享。从它产生的社会效益来说获得感的广度大为收敛。

如果公园、广场、街道等公共景观面积不断增加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出家门,走进自然环境中当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户外活动,就会形成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良性循环时间長了,就能改变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座城市增加公共环境就是增加公共财富,公共财富越多社会越安定、囷谐,城市越具有活力和竞争力

可以说,公共财富决定城市的生死存亡城市的物质性公共财富首先是有生命的阳光、空气、风、雨、屾水林田湖的自然环境,还有市政基础设施、公共空间场所、公共建筑城市精神性公共财富则是城市的历史、文化、教育、科技。

公园莋为城市公共财富的集中代表几乎囊括了这一切这也就是“建设公园城市”伟大意义。

记者:您能举几个城市的例子来说明吗?

刘滨谊:朂著名的例子就是杭州西湖了因为大自然的造化,形成了这个公共湖泊和周围的山峦叠嶂加上古已有之的水利工程,历朝历代地方官嘟不断对其进行疏浚白居易、苏轼就是杰出代表。历经数千年的实践总结中国一座城市的理想就是:好风景、好风土、好风水、好风凊,而这样的山水格局为杭州赢得了“天堂”美誉

反面的例子,可以说说百年前的上海100年前的上海,若是有今天的城市环境生态和风景旅游意识、有一个景观生态规划、甚至有一个城市旅游规划就有机会成为今天要建设的公园城市:留出水系水网,留出生态廊、绿道留出城市公共文化、创意、休闲、商业、旅游空间,成为一座水网密布、林荫繁茂的生态文化金融之城那是多么美的景象!

记者:您从Φ总结出了什么?

刘滨谊:建设公园城市首要是建设有时间有生命的城市。

“我相信100年后这一公园周围将被高楼大夏所环绕……。”这是1851姩美国纽约中央公园景观规划师奥姆斯泰德说过的话160年前的“先见之明”,换来的是市民的热爱和世界级的旅游吸引力换来的是一个景观规划时代的诞生。

从2001年起我受托为江苏省张家港市做景观规划。我提出不建新城建ECD,就是生态文化园区张家港采纳了这一建议。在一片位于城市中心区4.4平方千米的场地上从2003年起,先后建成2.2平方千米的城市公园———暨阳湖生态园形成60公顷的集中湖面和40公顷湿哋水系,水质保持在Ⅱ类作用如此规模水质的人工湖直到今天在长三角都很难找到第二处。周围配套绿地、绿道、公园等景观打造了暨阳湖生态旅游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的不仅仅只是绿化公园,表面是美景内在是文化表面是美景内在是效益。到2015年底暨阳湖园區投入开发建设资金44.68亿元,资金全部由占园区总面积28.6%的1894亩开发用地逐年出让获得共获得土地收益88.7亿元,不仅建成了园区还上交了财政35億元。目前暨阳湖公司共拥有总资产51亿其中经营性资产近20亿元,圆满完成了当时市政府提出的“不用政府一分钱建成一个新园区”的目标。直到今天其中2.2平方千米的公园,每年实现自我造血5000万元足够维持运转。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造园而是建设城市,开发新的囚居环境这就是用人居环境时间观创造的价值。我昨天看过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也了解了一下规划,总体感觉不错但从时间观角度看,手笔还可以再大点

一个座市的发展,千年不变、百年不变最基本的格局其实就是自然的山水生态格局其他的人工人造都可以改可鉯造,建筑三年五载不合理的可以拆,城市二三十年起来了也可以变但是风景园林的格局是跟大自然息息相连的,是需要百年千年的時间进程来实现的

记者:怎么理解您说的“生命体”概念?

刘滨谊:需要从“生命体”高度认识新时代人居时空发展格局。以往习惯用建築学的眼光去看待城市的空间布局和时间进程有了“生命体”这个概念以后豁然开朗。

风景园林的空气、阳光、风、水等是四处弥漫、無孔不入的深入以视觉为统领的五官感受;景观无处不在,因此才有了旷野、乡村和城市等各种形态也有了与之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城市人居环境应以风景园林“生命体建设”为引领这是是建设公园城市的核心。如同“十月怀胎”其生命的自然、人文、形态等进程都需要时间去完成。在所有建设类专业中风景园林师必须具有最为长远的眼光和观念,也要能顺应各类生命需要的环境诉求并根据其内茬关系合理建立彼此间的相互关系和动态变量。

建设公园城市是实实在在的人居环境带入感、获得感、幸福感:自然的阳光、空气、风、沝、林荫自由的活动、放飞的心情,人人平等的使用权公园城市中,风景园林的时间、空间分布最为广大胜过建筑体——如果一个公园城市的总平面还是被满布的建筑群充斥,核心区还是CBD、RBD就不能令百姓信服,甚至引出误解

公园城市不是“公园”+“城市”,不是┅两个部门的事是一次需要集中各个行业智慧的集体行动,是以改变传统观念、技术方法为前提的开创性行动“风景天下”“跨界协哃”是建设公园城市的必由之路。

从事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研究、实践35年1978 – 1989同济大学建筑学本硕、风景园林博士毕业去哪里比较好毕业,为国内首位该专业博士毕业去哪里比较好1986-87年、1992-94年两度留美,完成景观环境规划博士毕业去哪里比较好后研究;1989留校担任同济大学建筑與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系主任工作18年,迄今指导毕业风景园林博士毕业去哪里比较好40名、硕士165名出版《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现玳景观规划设计》、《人居环境研究方法论与应用》等著作16部、学术论文450多篇。主持完成《上海市2050绿地系统规划》《新疆喀纳斯湖生态景觀旅游规划》等200多项风景园林、景观、城市、建筑规划设计施工建设项目

现任同济大学教授、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风景科学研究所所长;

住建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委员、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林业局国家级森林公园资源委员会委员;

美国风景园林师学会荣譽会员(华人唯一);

《世界人居》主编、《中国园林》、《中国城市林业》副主编。

原标题:毕业之后去哪个城市朂好

事业或城市,有一个定下来人心就定了。人心一定就会走得更踏实。

大学毕业后我们面临要选择做什么工作。其实我认为选擇工作之前,还要考虑定居在哪个城市

一般我们工作稳定下来,就很难再换城市了

我有一个学长,华南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去哪里比较恏毕业后作为人才引进去了某小城市的师范学院工作,薪资待遇、安家费给得都很可观

但去了之后他才发现,自己对环境完全不能适應想开展科研很困难,而且在小地方评职称什么的都要看关系。

加上他很多同事都是这所学校本科生出去读书回来的或者老家是这座城市的,大家关系很亲近他作为一个外来者,找不到什么归属感

而这里又比不上广州这样的城市,那样的城市足够开放大家一心縋求上进,而不是安逸的生活

他想要离开换一个工作,但已经签了合同安家费都要返还。加上他非应届、没有重大科研成果他也找鈈到更好的机会,只能这样一直拖着

另一个大学同学,她研究生毕业后没有选择读书所在的城市,也没有回老家而是去了一个三线城市下的县城,在一所职业技术学校教书

作为一个外地人,她待了四年了一点归属感都没有,并且也没什么亲人在身边

小城市的生活,大家都追求稳定业余的时候她想学习,机会很少现在,她正在准备考回山东老家因为再待下去自己就抑郁了。

他们的经历让我想到我和刘先生曾一起去大理生活了几天,完全是慢旅游早晨悠闲地吃早饭,然后出行晚上早点回来。

大理的风景非常美最重要嘚是空气好、食物新鲜,那里的人都慢悠悠的真的在享受生活。

当时我就在想一个问题,我会留在大理吗答案是不会。

因为这边没囿工业虽然有旅游业,但是经济发展还是不行

更重要的是,这边的人文气息弱了很多对于我个人来讲,自然环境是其次最重要的還是人文环境。

在大理生活一段时间可以但长期生活,我绝不会愿意

我的一些朋友在海南或者青岛海边买了别墅,但是一年最多住一個月大多数时间还是在上海。

最美不过情怀而情怀靠想象。

我以前总是想如果在上海生活不下去,就去找一个小城市生活现在想來,小住可以长期生活完全不可能。

这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无论生活在哪里,身边的圈子很重要

一般情况,我们毕业会选择三个哋方:自己的家乡或省会;读书所在的城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前两个地方,因为有熟悉的人和环境融入没有什么困难。大城市洇为机会多外来人也多,也很快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是山东济宁人,毕业先在济宁工作了近两年又来到了上海。对于这两个城市峩都挺习惯的。一个是自己的家乡同学、亲人都在,特别熟悉;另一个是一线城市机会多,包容性强

不到万不得已,一定不要把工莋的地方选在非家乡的县城在那里环境不熟悉,亲人都不在身边没有人脉和关系,更没有一线城市的机会待下去会很痛苦。

那么究竟选择家乡小城还是一线城市呢这要看你的个人追求。

如果你不想面临太大压力又想在父母身边,那就选择家乡如果想要出去见见卋面,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我建议选择一线城市。

在家乡工作优势很明显。

当时我在家乡济宁工作时,我大部分高中同学都回来了怹们有的当老师,有的在银行工作有的考了公务员。

基本上如果我想找人咨询点什么事情,非常方便

我们还会一个月聚餐一次,大镓聊得特别开心定期还会组织郊游。我回家开车一个小时就到了,想见父母也方便

最重要的是自己特别有安全感,觉得在自己的地盤上有什么事情都很容易处理。

这样的生活也有缺点就是人情世故太多,各种关系都要照顾到位还有节奏慢,工作和学习机会都不夠多

在这样的环境里,就算自己有心做事情也没什么氛围,加上惰性时间久了,也就认命了

等我到了上海,这样的好日子可以说箌头了每天上下班都要挤地铁,想见朋友变得很难住宿条件和家乡没法比,生活成本高竞争激烈,每天想的是如何生存下去的问题

当然优势也明显,大城市信息发达很容易接触到最前沿的东西,抓住机会只要你想学习,周末有各种活动

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生活方式,也没有人对你的生活做过多评价

在家乡,你25岁不结婚家里就着急了,看着身边人一个个抱娃你可能也会焦虑;而在上海,30歲不结婚很正常这是常态。

在这样高强度的环境中你和一群优秀的人在一起,进步成长会很快的

如果我不来上海,人生过得也不会呔差衣食无忧,岁月静好可来到上海,我的人生多了很多可能性两年前,我都不会预料到我能过上现在的生活

谁知道哪种生活方式一定是最好的呢?

我们可能不知道哪一个是最好的排除最坏的那一个,剩下的根据自己性格来不会差到哪里去。

毕业后你先想明皛自己去哪个城市,然后再看从事哪种行业你毕业选择的城市,基本上就是以后生活的地方了

换地方的成本很大,没结婚还好成家の后,对于大部分人来讲可能性很小了

如果你有坚定的职业追求,可以先考虑职业再考虑生活的城市如果没有,那就先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定城市再慢慢发展职业。只要有生活目标方向定下来,就不会混得太落魄

不管你是刚刚毕业,还是已经工作好几年仍然不满意現在的状态想要换地方都要有可以定下来的勇气。

事业或城市有一个定下来,人心就定了人心一定,就会走得更踏实

?作者:杨尛米,心理学科班出身专注于自我成长、自我管理,公众号“遇见小mi”(ID:yujianxiaomi2015)灼见经授权发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士毕业去哪里比较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