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时间观念 如何克服拖延症症

很多困惑不已的家长会经常咨询我:我家孩子五年级,放假十来天了,作业不愿意主动做,每天就是玩游戏,看电视和骑小黄车,一开始我是觉得可以让他放松一下,现在发现越来越懒散,没有放松完好好学习的迹象。怎么引导他利用暑假学习一些新知识呢?“

孩子自己的作业不主动去做,总是贪玩往后拖,不行动,无论我们怎么说,他只是口头应付,定了计划也不执行。我很苦恼。请问我该怎么帮助孩子?”

我的小孩今年9岁了,在学习方面拖拉磨蹭,没有时间概念。玩的时候很开心,叫他做作业就各种不耐烦,典型的那种你在旁边急死,他也无所谓,各种的好话坏话说给他听都没用……想请问一下老师有什么好方法?”

很多家长在咨询孩子问题的时候,会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拖拉磨蹭,没有计划性,也缺乏时间观念。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在学业上表现优异,像清华北大的学霸们一样能够自主管理好时间。

事实上,孩子学习不好,很少是智力问题,往往是管不好自己的时间。如何教孩子建立时间观念,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呢?以下是教孩子做好时间管理非常实用的四个方法:一、教孩子认识时间 嘀嗒嘀嗒嘀嗒,时间是怎么流逝的?为了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父母从小要教会孩子研究时针、分针、秒针这三根细细的针转动带来的变化,让孩子学会观察时间的变化和流失。

在和孩子交流时,父母可以随时告诉孩子时间:“现在是8点30分,我们今天上午9:00出发去公园,距离出门还有30分钟。"

孩子做事情前,可以和孩子事先约定好时间。比如,孩子想看动画片,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约定看动画片的时间。问孩子:“宝贝想看动画片,你想看20分钟还是30分钟?”

和孩子约定好时间之后,家长可以把计时器打开,计时器响了时间就到了。通过一定的训练,孩子对时间概念会有比较好的认识,知道“5分钟”“30分钟”““1小时”在现实生活中的长度。

二、时间四象限,教孩子分清轻重缓急在训练孩子的时间观念过程中,教孩子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也是特别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教孩子学习和运用“时间四象限法”,帮助孩子提升时间管理的能力。“时间四象限法”由美国管理学家柯维先生提出,将个人手头上的事件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进行了划分,分为了四个象限,分别是:重要而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
比如轩轩用这个方法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期末考试前,妈妈问轩轩:“轩轩,现在距离期末考试还有多长时间呀?”

轩轩看了一下老师的通知,回答说:“还有2周时间,是下下周的周三、周四两天。”

妈妈建议:“为了迎接期末考试,咱们一起看看你每天晚上的学习安排是不是需要做一些调整呢?对了,你可以用一下妈妈教你的ABC时间管理法,做一下调整哦。”

轩轩说:“好的,妈妈,我来想一想,该怎么调整最合理。”

接下来,在妈妈的帮助下,轩轩运用了“ABC时间管理法”,把平时每天晚上的学习安排,根据重要和紧急的程度,进行“ABC分类”,并做了一张表格,同时显示了调整的事项以及调整后的时间安排。有了这张表(如下图),轩轩的期末考前复习和准备就更充分,而且在期末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ABC时间管理法是一个很简单实用的好方法,爸爸妈妈们也不妨教孩子试一试。

三、时间到了!限时法训练孩子专注力
成年人经常戏称,Deadline(截止日期)是第一生产力。其实对于孩子也是这样,孩子如果感觉自己拥有充足时间,就不容易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完成一件事情。限时法是一种可以帮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其实都是可以给孩子设立时间限制的。比如,刷牙、穿衣、吃饭、做作业、收拾书包等事情,事先和孩子一起约定好做这每件事需要的时间,用计时的方法督促孩子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地完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注意力集中一次最多25分钟。小学课堂40分钟,有经验的老师都会在前25分钟把重点知识点给讲完了,后面做题、互动、答疑。同样的,家长也不能让孩子连续学习时间过长,否则会让孩子效率下降甚至产生副作用。可以让孩子每学习20-40分钟,就休息5-15分钟。


风靡全球的“番茄时间管理工作法”,就是每次专注学习25分钟为一个“番茄时间”,再休息5分钟。三个“番茄时间”以后,可以休息比较长的时间,比如30分钟,有效做到劳逸结合,很适合运用在孩子的时间管理方面。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情况,运用“番茄时间管理工作法”,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提高孩子的效率,提升时间管理能力。

四、做计划,我的时间我做主 清华大学有一对荣获“本科特等奖学金”的美女姐妹花,她们的学习计划表在网络上一公布,就被网友们疯狂转载学习,成为网络的热门话题,被网友称之为“清华学霸”。

这对清华学霸姐妹从小就会给自己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表,每日计划精确到每一小时的安排。学习、活动各方面都兼顾到了,而且执行的非常好。教孩子制定合理的计划,可以帮助孩子提升时间管理能力。其中制定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是最基本的方法,需要父母教会孩子制定,并监督孩子有效的执行,再逐步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1、制定每日计划 家长可以从幼儿园或者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孩子制定每日计划,让孩子养成按照每日计划完成任务的好习惯。如:

2、制定每周计划 对于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可以开始尝试制定周计划表,把每周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的重要事情标注出来,让孩子脑海里有意识,了解本周需要完成的重要事情。 3、制定每月计划 对于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孩子来说,父母可以教孩子制定月计划表。一般来说,月计划的制定,只要标注每月的大事件即可,不需要特别详细的内容。 制定每日、周、月计划的方法特别重要,建议父母要坚持和孩子一起制定,同时要做好监督和支持工作,帮助孩子有效执行。父母可以在和孩子制定计划时,与孩子做好约定,根据孩子执行的完成率,孩子每日可以获得1-2朵小红花或者小星星,积累到一定数量的小红花或者小星星,就可以换取孩子希望的礼物,或者实现一个心愿。这样的制定方法会让孩子执行的动力更足。

以上四个管理时间的好方法,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去完成。教会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学会时间管理,改变孩子做事拖拉磨蹭,让孩子培养做事情的计划性,虽然培养时间管理习惯的过程可能会比较辛苦而且繁琐,但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受益终身,不单减轻父母监督孩子学习的负担,而且也会增强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给孩子更多的信心去面对学习以及将来工作上的各种挑战。

本文节选自《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作者:何小英、魏华、李丛。妈妈点赞出品,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


介绍:《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由妈妈点赞出品,是三位优秀妈妈何小英、魏华、李丛根据10年家庭教育实战经验,总结出适用于30个育儿场景的30个全新模型,致力于帮助100万个家庭不急不吼养育孩子!~
栏目介绍:“大V观点”致力于发现和推广优秀的原创作者,讲述科学的家庭教育故事与经验,权威分析为家长答疑解惑。欢迎更多关注教育和愿意分享的爸妈加入大V成为特邀作者,用文字影响更多的家庭,和孩子一起成长,让知识更有价值!
如果您有意愿投稿,欢迎联系哦~

宝宝的拖延症,很显著的特征就是不按时完成作业,或者干脆不写作业,因素之1就是无时间观念。从这个角度出发,避免婴儿感染拖延症的很最佳方法,莫过于有婴儿开始正式学前提前渗透与强化时间观念,让严格的时间观念成婴儿工作与学的最佳习惯,以时间管理来避免与克服拖延症

喝食是小孩子子生生存中的大项,1号三餐会努力做到基本准时,不但是太随便。比如会告诉小孩子子:“儿童,看钟表,哪条最短的针还是没到十二哪里,坚持不懈1下行不行?来,我们玩会儿小游戏。”小孩子子尽管不明白,但是久而久之就会像记住父母长相1样,慢慢形成时期的意识:会到1定的时期才会吃饭。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让自己总是处于忙碌状态

只要在某一领域充实自己就会慢慢改过来的

除性别以外的因素都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改变的,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还有的救

给自己订个时间表,强迫自己在规定时间完成必须完成的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克服拖延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