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临终状态是免疫妥协状态吗

癌症病人的一般心理状态
核心提示:当病人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其心理状态一般要经过否认期、恐惧焦虑期、悔恨直妥协期、抑郁期和接受期5个阶段。
温馨提示:
一双筷子、洗个澡都会引发癌症?但只要做好8件事就能一辈子远离肿瘤。关注微信公众号 39健康网 ,发送 抗癌 学习癌症预防绝招。
  当病人得知自己患了后,其心理状态一般要经过否认期、恐惧焦虑期、悔恨直妥协期、抑郁期和接受期5个阶段。
&&&&1.否认期 否认是病人最常用的心理防御方式。当病人最初得知自己患癌症的信息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否认自己得了癌症而怀疑医生的诊断有误,患者拒绝承认残酷的现实,以暂时维持心理平衡。其实有更多的病人并非完全否认癌症的诊断,而是在压抑自己对疾病的强烈情绪反应,不主动要求亲朋好友的情感支持。
  2.恐惧焦虑期 当病人意识到自己的诊断确切无疑时,立即出现恐慌、惧怕心理,感到死神就要降临到自己头上,恐慌不安。这种恐惧心理如果不能消除,病人常会过早死去。由于病人的恐惧常表现出焦虑情绪,病人坐卧不宁,惶惶不可终日。焦虑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症状的性质、部位、严重性和病人的个性特征。
  3.悔恨妥协期 常与恐惧焦虑同时出现,也可逐渐演变为悔恨至妥协。病人在恐惧的同时,常会抱怨为什么肿瘤会长在自己身上,搜索自己以往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经历,责怪自己平时缺少体育锻炼,影响了身体素质;悔恨自己未能及早地戒烟、酒,自己平时不该太辛苦,影响休息和睡眠,悔恨自己个性不太好,影响了身体健康等,但严酷的现实迫使病人必须向疾病妥协,承认自己的疾病。即使意识到自己的病已难以治愈,也仍然希望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并将生存的希望寄托于治疗。
   4.抑郁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人的病情毫无改善,病人会意识到疾病已不可救药,生命已走到了尽头,极为沮丧和绝望,陷入极度抑郁情绪中。资料表明,75%的住院病人有抑郁现象。病人常表现为被动、少活动、情绪低沉、沉默不语及行为退缩。
首页上一页1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关注“39健康网”公众号,免费问医生!
身体总有点病痛,又不想跑医院?体检报告出了,数据看不懂?把问题发给我们的万名医生吧!微信扫一扫或搜索公众号“39健康网”并关注,随时随地专家答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女人除了怕不孕之后更怕的是一身妇科疾病缠身,怀孕的就那……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宝宝哭的原因有哪些?有些刚出生几个月的宝宝莫名地哭泣,…… []
轻度脂肪肝一般多坚持一定量运动,少食动物内脏等过油食物…… []
孩子年龄小,会有恐惧表现是很正常的。但是,家长要尽量避免孩子感到恐惧,因为恐惧心理是会影响到孩子成长的。研究癌症一辈子,却劝人别轻易开刀,快来听听肿瘤院士的5句掏心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原国际癌症大会肿癌会主席汤钊猷研究癌症一辈子,与肿瘤打了一辈子交道。总结汤教授公开演讲的5句掏心话,句句精彩。1、战胜癌症要“抗战”不要“妥协”癌症是内外环境失衡导致的机体内乱,以部分细胞遗传特性明显改变为特征,是多基因参与、多阶段形成的全身性、慢性和动态变化的疾病。除非已病入膏肓,病人和医生又采取消极的态度,或采取错误的战略战术,否则,癌症不是绝症。癌症向“可治”转化已经出现种种迹象,比如癌症的早诊早治,已经有大批治愈病人;人们已经意识到癌症既是“局部病变”,更是“全身性病变”,并由此出现了全身性干预的研究;汤老几十年的癌症临床、研究和思考,认为矛盾的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不治”也可向“可治”转化。要战胜癌症,首要前提是“抗战”而不是“妥协”,坚持自始至终的“抗战”并付诸行动,是取胜的关键。“有临床症状的癌症病人,好比敌人已经打到家门口,如果不下决心将必败无疑。”汤钊猷说,“抗战”是一种积极、主动、乐观的精神状态。2、肿瘤不能“攻”,反而要用“补”!汤钊猷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肝癌临床研究,印象最深的是肝癌手术切除,一台手术动辄10个小时,输血几千毫升,手术后一个月内有二三成病人死亡,五年生存率只有一成左右。为此,他萌生了“早诊早治”的思路,直到20世纪60年代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的出现,才使“早诊早治”得以实现。其结果是同样是手术切除,疗效增倍。20世纪80年代,汤钊猷开始意识到用好已有的疗法,也可以提高疗效。然而所有这些疗法的单独应用都没有看到有治愈的病人,临床上大量病人是因为肿瘤太大而无法切除,从而没有治愈的希望,为此,如何缩小肿瘤便是逆转无望病人重新满怀希望的关键。于是他又萌生了“综合治疗”的思路。“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研究实现了不能切除肝癌病人五年生存率零的突破。他还观察到,当西医用化疗攻癌时,如果中药也用“攻”法,病人死亡更快,如果此时中药改用“补”法,化疗的疗效能够提高,病人生存期延长。因此,控癌战中,各种治疗手段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还是人。疗法相同也会导致迥异的后果,硬件和软件相辅相成,能够更有效延长病人生命。3、游泳、买菜都可成为控癌“处方”汤钊猷院士的养生秘诀是“两动两通”。“两动”是指动脑、动脚。汤钊猷院士在70岁以后,平均每1-2年出版一本书,希望借此动脑,现在的汤老头发乌黑,走路不逊于年轻人。动脚是指60岁开始,因为住所迁至上海跳水池旁,他与爱人一起学会深水游泳,坚持每天游500米,还参加了冬泳。“冬泳队伍中,很少听说生癌的。”汤钊猷说。所谓“两通”,是指“二便通”和“血脉通”。大小便通畅似属生活小事,实则对防癌也有关联,至少大便通畅与是否和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为了保持“二便通”,汤钊猷院士午饭和晚饭时都要有一碗青菜,还经常吃些维生素B1。他坚持服用丹参片已逾40年,因为丹参片不仅可以有助减少脑梗和心梗,或许也有防癌功能,因为它有助改善缺氧。游泳作为控癌“处方”已有实验证据,游8分钟的小鼠肿瘤最小,游的时间太长则适得其反。买菜也可控癌,这其实是训练自己体内的免疫细胞,提高它们共计肿瘤的能力。4. 我自己生了病,也没有开刀!三十年前,汤钊猷和他的一位同事几乎同时都被查出患有胆囊结石。十年后,那位同事的胆囊癌变了,手术之后一年多就去世了。得知此事,不少患有胆结石的同事和朋友都赶紧去做了胆结石手术,汤钊猷却坚持不开刀,如今,他体内的石头依旧与他相安无事。汤钊猷说,他在生活习惯上和那位患上胆囊癌的同事有三点不同:“第一,我不抽烟,他抽烟;第二,我经常运动,他不爱运动;第三,我吃蔬菜比较多,他比较喜欢吃烧烤。”除了不抽烟、不吃烧烤,每顿饭都保证一定量的蔬菜之外,汤钊猷还坚持游泳。尽管游泳的习惯从60岁才开始养成,但今年86岁的汤院士已经坚持了20多年,如今他隔天都会游上400米。5、中晚期癌症病人可“转败为胜”长期生存中晚期癌症病人“转败为胜”的共性在哪里呢?一是他们身体上都有回旋余地。如果病人五脏六腑都不好,都已病入膏肓,是不可能打持久战的。为此无论生病与否,平时注意生活方式,保持一定的健康水平,到了“战时”便体会到其重要性。二是8位病人都打了“持久战”。“持久战”分三个阶段,一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二是敌之战略防守,我之准备反攻;三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比如开始不能切除肿瘤的,采取综合治疗,待肿瘤明显缩小后再行二期切除,如果在敌强我弱态势下,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便会导致失败。这些病人都用到了10多种疗法,包括免疫治疗、中医治疗、正确的生活方式等,多种疗法的联合和序贯应用也是取胜的重要因素,比起“消灭+消灭”的综合治疗,“消灭+改造”的综合治疗更为重要。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617713',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30511',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癌症免疫疗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