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h7n9禽流感诊断标准要怎么诊断

确诊流感应做什么检查
确诊流感应做什么检查
09-04-22 &匿名提问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禽流感的症状根据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 常见症状有,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 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单独或以不同的组合出现。有时疾病暴发很迅速,在没有明显症状时就已发现鸡死亡。 另外,禽流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很大,取决于禽类种别和毒株以及年龄、环境和并发感染等,通常情况为高发病率和低死亡率。在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禽流感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其长短与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剂量、感染途径和被感染禽的品种有关。 禽流感是禽类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至今已发现的最易引起暴发流行A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有15个亚型(H1-15),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型(N1-9),都可在禽类中找到。迄今禽类中已经分离到流感病毒的有家鸭、野鸭、家鸡、野鸡、火鸡、珍珠鸡、海鸥、燕鸥、鹅、天鹅、鹌鹑、鸽、麻雀、八哥、乌鸦、鹈鹕、鸸鹋、灰苍鹭等。 在鸡鸭等家禽身上的禽流感症状表现多样、变化多,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如:病鸡往往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母鸡产蛋量下降;临死前病禽会出现极度消瘦、腹泻下痢、身体蜷缩以及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中毒症状。 禽病专家说,禽类流感的发病潜伏期有很大差异,有的为几小时,有的为几天,其长短与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量、感染途径和被感染禽类的品种有关。在感染高致病性病毒时,禽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此次的H5N1型流感病毒就暴发非常突然,家禽常常在事发前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症状,一发病就迅速大量死亡。 人类病症类似流感 人感染禽流感之后的症状与禽类表现出的禽流感症状有所不同。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流感中心研究员郭元吉介绍,人感染禽流感的症状与人流感症状极为相似,在临床识别上有相当的难度。患者潜伏期一般在7天以内,早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有恶心、腹痛、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还有一些病人会并发眼结膜炎,患者的体温大多持续在39摄氏度以上。病情发展后,一些患者会出现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患者伴有胸腔积液。少数患者病情可能恶化,发展成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肾衰竭、败血症休克等多种并发症而死亡。郭元吉说,由于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已经出现并显现出很高的死亡率,近年国际上已将禽流感视为人类新出现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并列为国际反生物恐怖内容之一。 到目前为止,被证实引发过人类禽流感病例的有H5N1、H7N7、H9N2亚型病毒。郭元吉认为,在高度警惕H5N1病毒的同时,也要注意来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株的威胁,这种病毒具有与人流感病毒相似的受体特异性,在人群中已经有一定的感染范围,但在禽类身上又多表现为不显性感染,不易被人觉察。 如何预防禽流感 2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的发言人明确表示,鉴于目前全球禽流感尚未迅速传染到人,该组织不打算提高禽流感的警告级别。鉴于对禽流感防重于治,卫生专家就如何避免感染禽流感提出了若干建议。 首先是不与活禽接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存活很久,在禽的粪便中能够存活105天,在羽毛中间能存活18天,所以接触病禽的人感染的机会要大得多。专家建议:要养成接触禽类、禽蛋和生冷禽类制品后勤洗手的习惯,用洗手液和清水彻底洗净双手,儿童尤其应该避免与活禽接触。 由于禽流感病毒对烧碱、醛类、氧化剂类、氯制剂类、双季胺盐类等普通消毒剂都敏感,所以平时对工作、生活的环境要经常消毒;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通畅;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不便清洗的地毯;养鸟者更要加强对鸽舍鸟笼的消毒。另外,高温及紫外线都可以消灭禽流感病毒,60摄氏度下10分钟、100摄氏度下1分钟以及长时间日照均可杀死禽流感病毒,所以,应保持室内有充分的通风和日照。 目前还没有可用于人类的禽流感疫苗,加上冬春季节又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所以人们应当加强锻炼,多休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最好掩住口鼻。一旦发生原因不明的肺炎,必须进行禽流感排查。 专家还特别强调要改变采购和饮食习惯,要到正规的卖场和商业网点采购经检疫过的包装好的禽肉,在目前这段时间里不要自行宰杀禽类。吃鸡肉、鹅肉、鸭肉等禽肉时一定要煮熟后食用,在厨房中务必将生熟分开。不熟的动物血液制品不要吃。 鉴于目前还不清楚蛋黄和蛋清中是否含有病毒,为了安全起见,建议暂时不要用蛋清、蛋黄做面膜。 此外,羽绒服、鸭绒被等是不会传染禽流感的。因为羽绒制品通常经过消毒、高温等多个环节处理,病毒存活可能性微乎其微,不太可能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但最好不买小商贩提供的廉价羽绒制品。▲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呼吸道感染 起病较缓慢,症状较轻,无明显中毒症状。血清学和免疫荧光等检验可明确诊断。 (二)流行性脑脊膜脑炎(流脑) 流脑早期症状往往类似流感,但流脑有明显的季节性,儿童多见。早期有剧烈头痛、脑膜刺激症状、瘀点、口唇疱疹等均可与流感相鉴别。脑脊液检查可明确诊断。 (三)军团病 本病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表现为重型肺炎,白细胞总数增高,并有肝、肾合并症,但轻型病例类似流感。红霉素、利福平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对本病有效,确诊有助于病原学检查。 (四)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与原发性病毒性肺炎的X线表现相似,但前者的病情较轻,冷凝集试验和MG链球菌凝集试验可呈阳性。流感的检查和鉴别   (一)血象 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嗜酸粒细胞消失。合并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二)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染法检测抗原 取患者鼻洗液中粘膜上皮细胞的涂征标本,用荧光或酶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检出抗原,出结果快、灵敏度高,有助于早期诊断。如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抗原则能鉴定甲、乙、丙型流感。 (三)多聚酶链反应(PCR)测定流感病毒RNA 它可直接从患者分泌物中检测病毒RNA,是个直接、快速、敏感的方法。目前改进应用PCR-酶梁(PCR-EIA)直接检测流感病毒RNA,它比病毒培养敏感得多,且快速、直接进行测定。 (四)病毒分离 将急性期病人的含漱液接种于鸡胚羊膜囊或尿囊液中,进行病毒分离。 (五)血清学检查 应用血凝抵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测定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的抗体,如有4倍以上增长,则为阳性。应用中和免疫酶试验测定中和滴度,可检测中和抗体,这些都有助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甲型H1N1流感又称为A(H1N1)型流感,旧称人感染猪流感。  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宣布,一致同意使用A(H1N1)型流感指代当时疫情,并不再使用“猪流感”一词。H1N1指代病毒表面的糖蛋白。H代表红细胞凝集素,共有1-15个类型,N代表神经氨酸苷酶,共有1-9种类型,“猪流感”病毒H和N均是1型,因此称为H1N1。中国卫生部门则相继将原人感染猪流感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中国卫生部日发布2009年第8号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是后果严重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依次递减。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20余种;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10余种。[编辑本段]更改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已开始使用“A(H1N1)型流感”代替“猪流感”来指代当前疫情,我国卫生部公告中则将这一疾病称为“甲型H1N1流感”。对此,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杨维中1日告诉记者,“甲型”即“A型”,我国这一名称与国际的名称其实是一回事,只是按国内中文表述的惯例称为“甲型”。   导致这次墨西哥和美国等发生疫情的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 世卫组织多次表明,虽然这种新型病毒是由猪流感病毒演变而来,但到目前为止这种病毒只是使人患病,还没有发现猪被感染的病例。 世卫组织宣布从4月30日起,开始使用“A(H1N1)型流感”而非“猪流感”来指代当前疫情。世卫组织发言人汤普森说,之所以更改当前疫情的叫法,是因为“猪流感”一词容易误导消费者,农业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就此表达关切。 首名甲型H1N1流感患者雕像[编辑本段]病毒特征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北美和欧亚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RNA)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医学测试显示,目前猪流抗病毒药物达菲对这种毒株有效。美国疾控机构的照片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呈阴性反应。  流感病毒有三种类型:甲型(A型)流感病毒感染哺乳动物以及鸟类;乙型(B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疾病的产生通常较甲型病毒温和;丙型(C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并不会引起严重的疾病。  甲型流感病毒,包括上百种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对于这些亚型的不同命名,来自于H和N的不同。  所谓H和N,是指甲型流感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H是血细胞凝集素(Hemagglutinin),其作用像一把钥匙,帮助病毒打开宿主细胞的大门;N是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能够破坏细胞的受体,使病毒在宿主体内自由传播。  根据H和N的形态,甲型流感病毒可由15种H型和9种N型进行排列组合,比如H1N1和H5N1等。即使是同一种亚型的流感病毒,也可能因为基因序列的变化,在病毒的传播性、致死率等方面出现很大差异。  造成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就是一种H1N1病毒。1918年以后,H1N1在人群与猪群中分别进化,可分别称之为人H1N1和猪H1N1。而此次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猪H1N1病毒的关系最为密切。[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潜伏期,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具体时间暂不确定。   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症、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编辑本段]诊断标准  卫生部2009年4月30日印发的《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中指出,人感染猪流感的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等,临床上早发现、早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同时,诊疗方案还详细介绍了人感染猪流感的诊断标准,具体有以下四种情况:   ——医学观察病例:曾到过猪流感疫区,或与病猪及猪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者。列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根据病情可以居家或医院隔离);  ——疑似病例:曾到过疫区,或与病猪及猪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也可流行病学史不详),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呼吸道分泌物、咽试子、痰液、血清H亚型病毒抗体阳性或核酸检测阳性;  ——临床诊断病例:被诊断为疑似病例,且与其有共同暴露史的人被诊断为确诊病例者;   ——确诊病例:从呼吸道标本或血清中分离到特定病毒;RT-PCR对上述标本检测,有猪流感病毒RNA存在,经过测序证实,或两次血清抗体滴度4倍升高,可确诊为人感染猪流感。  甲型H1N1作为流感的一种,可以用传统的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治疗,从中医角度讲,流感是感受外来邪气,客于肺经,闭其清道,肺气不得下降,其人必定流清涕、发热、恶风、恶寒、头疼身痛等情形。法宜宣散,如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之类。如不能及时治疗会转为内伤,引发肾阳衰而阴寒内生,肾络通于肺,心肺之阳不足,不能统摄津液,而流清鼻涕,患者必定没有外感的足征,多困倦无神,或喷嚏不休,或两脚冰冷,法宜扶阳,如四逆汤、白通汤、封髓丹、麻黄附子细辛汤、姜桂汤之类。[编辑本段]防范措施  1.预防甲型H1N1流感  面对甲型H1N1流感 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在预防方面,没必要扎堆去接种人流感疫苗,因为预防季节性流感疫苗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并无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  1、减少到公共人群密集场所的机会,对于那些表现出身体不适、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要避免与其密切接触;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勤洗手,要使用香皂彻底洗净双手;  3、在烹饪特别是洗涤生猪肉、家禽(特别是水禽时)应特别注意。特别是有皮肤破损的情况。建议尽量减少接触机会;  4、可以考虑戴口罩,降低风媒传播的可能性;  5、定期服用板蓝根(可以考虑有一定规律性),大青叶、薄荷叶、金银花作茶饮;  6、特别注意类似临床表现,引起重视。特别是突发高热、结膜潮红、咳嗽、流脓涕等症状。  2、感染后的做法  ·如感不适,出现高烧、咳嗽或喉咙痛,应待在家中,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地方;  ·多休息,喝大量的水;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一次性纸巾遮掩住嘴和鼻子,用完后的纸巾应处理妥当;  ·勤洗手,每次洗手都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尤其咳嗽或打喷嚏后更应如此;  ·将自己的症状告诉家人和朋友,并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   3、家人出现流感症状后的做法  ·将病人与家中其他人隔离开来,至少保持1米距离;  ·照料病人时应用口罩等遮盖物遮掩住嘴和鼻子,遮盖物使用后应丢弃或清洁;  ·与病人接触后应用肥皂彻底洗净双手,病人居住空间应保持空气流通。  4、如自己认为需要治疗时的做法  ·去医疗机构之前,应该首先与医护人员进行联系,报告自己的症状,解释为何会认为自己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  ·如果没法提前与医护人员联系,那么当抵达医院寻求诊断时,一定尽快把怀疑自己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想法告知医生;  ·去医院途中,用口罩或其他东西遮盖住嘴和鼻子。   5.有关预防的9条建议    1. 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 睡眠充足,多喝水,保持身体健康;  3. 应保持室内通风,少去人多不通风的场所;  4. 做饭时生熟分开很重要,猪肉烹饪至71℃以上,可以完全杀死猪流感病毒;   5. 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6.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如无纸巾不宜用手,而是用肘部遮住口鼻;  7. 常备治疗感冒的药物,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尽早服药对症治疗,并尽快就医,不要上班或上学,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的机会;  8. 避免接触出现流感样症状的病人;  9. 由于此次流行的猪流感病毒是A/H1N1型流感病毒,目前针对猪流感只有猪用疫苗,人注射普通流感疫苗不能对猪流感预防、甲型H1N1流感预防有效。[编辑本段]预防流感需备物品  上海医药商业行业协会部分发布防治甲型H1N1流感商品参考:  洗剂:洗手液、肥皂等;  消毒剂:“84”、甲醛、戊二醛、高锰酸钾、环氧乙烷、过氧乙酸、二氧化氯消毒剂各种空气消毒剂等;  防护用品:口罩、体温计等;  防治抗病毒药物: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病毒灵、病毒唑等。  引一:预防甲型H1N1流感十问十答  10.有何预防措施?   美国疾控中心代理主任理查德·贝塞尔说,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因此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应该掩住口、鼻;由于流感病毒往往可以在一些日常用品表面上存活一段时间,因此应勤洗手,还可经常用酒精类为日常用品消毒。  引二: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第一要务是勤洗手  中国及美国等国家疾病预防中心推荐使用含有酒精的手部消毒液来加强预防感染。专家特别强调,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及正确的手部消毒,才能真正有效地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  引三:流感消毒、院内感染控制和个人防护技术方案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  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3分钟。  引四: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疫源地消毒指南(七)手:用含酒精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AHD2000手和皮肤消毒液 醇类复方消毒液[编辑本段]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  2009年3月日本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感染后的临床早期症状与流感类似,有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还可以出现腹泻和呕吐等症状。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以死亡。  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丰富的流行性感冒的防治经验,对时行感冒(流感)疗效是肯定的。在总结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制定本预防方案。    一、生活起居预防    (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  (二)“食饮有节”,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刺激之品;  (三)“起居有常”,作息要有规律,多动、早睡;  (四)“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心态平衡,“恐则气下,惊者气乱”,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也可导致气机逆乱,更易招致外感。    二、饮食预防    饮食宜清淡,少食膏粱厚味之品(易化生积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简单、美味的小药膳,对预防流感也有帮助。  二白汤: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姜枣薄荷饮:薄荷3g、生姜3g、大枣3个。生姜切丝,大枣切开去核,与薄荷共装入茶杯内,冲入沸水200—300ml,加盖浸泡5—10分钟趁热饮用;  桑叶菊花水:桑叶3g、菊花3g、芦根10g。沸水浸泡代茶频频饮服;  薄荷梨粥:薄荷3g、带皮鸭梨1个(削皮)、大枣6枚(切开去核),加水适量,煎汤过滤。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食用,平时容易“上火”的人可吃;  鲜鱼腥草30—60g,蒜汁加醋凉拌;  鲜败酱草30—60g,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  鲜马齿苋30—60g,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  赤小豆、绿豆适量熬汤服用。  绿豆60g、生甘草6g(布包)、生薏米20g熬汤后去甘草包,服用;  若口鼻干燥较重,可以棉签蘸香油外涂,具有润燥的功用;  平时多喝板蓝根:一日1~2次(早、晚)。    三、药物预防    (一)成人  1.太子参10g、苏叶6g、黄芩10g、牛蒡子10g  适用人群:素体虚弱,易于外感的人群。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2.大青叶5g、紫草5g、生甘草5g  功能:解毒清热  适用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3.桑叶10g、白茅根15g、金银花12g  功能:清热宣肺  适应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4.苏叶10g、佩兰10g、陈皮10g  功能:健脾化湿  适应人群:面晦无光,常有腹胀,大便偏溏。  煎服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建议不同人群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在流行期间可连服用3—5剂。  (二)儿童  藿香6g、苏叶6g、银花10g、生山楂10g  功能:清热消滞  适应人群:儿童易夹食夹滞者。此类儿童容易“上火”,口气酸腐,大便臭秽或干燥。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三)服用中药预防感冒需要注意事项:  1.老人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调整用量服用;  2.慢性疾病患者及孕妇慎用;  3.预防感冒的中药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3—5天;  4.服用期间或服用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  5.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  6.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偏方和验方。    四、藏香熏治预防及其他    1.藏宝避瘟散  此香药是古格藏香坊根据西藏医学著作《四部医典》理论和配方制作,具有清除瘟疫疾病、传染病及其他疾病颇具疗效。为了让大家能预防疾病瘟疫,&古格藏香坊&将配方拿出向全世界公布。  2.除晦辟邪熏香  本熏香是如是香坊依参照传统中医学理论及相关典籍的记载,结合藏药的功用,以诸檀等纯阳刚烈的香料为骨芳香辟秽,用清热解毒法、以毒攻毒法之方式调和诸中药藏药制成。预防、谴除疫病效果极佳。  3.烧熏辟疫大鹏香  本藏香取材于《四部医典》藏医熏治养生理论,采用各味上等名贵药材,通过烧熏达到预防并治疗疫病等效。  4.中药贯众、安息、苍术、艾叶等  方法:点燃熏闻即可。或制成香囊,随身携带,除瘴避秽。[编辑本段]治疗方法  (一)对症支持    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就地隔离治疗,强调早期治疗。   对人感染A(H1N1)目前主要是综合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病初48小时是最佳治疗期,对高热、临床症状明显者,应拍胸片,查血气。   (二)药物治疗    1。抗病毒治疗: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可试用奥司他韦(oseltamivir 达菲)。达菲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A(H1N1)病毒可能有抑制作用,剂量75mg/d, 疗程5天,儿童慎用。从美国最近的A(H1N1)病毒感染者中分离出的病毒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zanamivir)是敏感的,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5]。   2。抗生素:如出现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三)中医治疗原理及方法  甲型H1N1作为流感的一种,可以用传统的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治疗,从中医角度讲,流感是感受外来邪气,客于肺经,闭其清道,肺气不得下降,其人必定流清涕、发热、恶风、恶寒、头疼身痛等情形。法宜宣散,如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之类。如不能及时治疗会转为内伤,引发肾阳衰而阴寒内生,肾络通于肺,心肺之阳不足,不能统摄津液,而流清鼻涕,患者必定没有外感的足征,多困倦无神,或喷嚏不休,或两脚冰冷,法宜扶阳,如四逆汤、白通汤、封髓丹、麻黄附子细辛汤、姜桂汤之类。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N1H1流感的症状甲型H1N1流感潜伏期,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具体时间暂不确定.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症,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甲型N1H1流感是由甲型N1H1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而且它的症状与其他流感症状类似,主要临床表现为:起病急,畏寒高热,显著乏力,咽痛、头痛及全身酸痛,多无鼻塞流涕。腹泻呈水样,面颊潮红,结膜外眦充血,咽喉轻度充血。肺可闻干罗音。发热1至2天达高峰,3至4天内退热,但乏力可持续一周以上。严重者可以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一般冬春季节是流感的高发季节,但是此次流感却是反季节出现,可见其传播能力非常强,而且病毒已经38年没有出现,人体对它没有抵抗力,人群普遍易感,所以这些特点使甲型N1H1流感目前在全球肆虐横行,共有45个国家报道有确诊病例,并且还在不断增加,此次流感中,年轻人比老人和儿童更易遭到流感病毒的感染。甲型N1H1流感的预防从中医的角度去认识这次发生的甲型N1H1流感,属于中医&瘟疫&的范畴,中医认为甲型H1N1流感系感染疫疠之气,具有《内经》所言&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的疫疠特点;其发病急剧,传染性较强,人群普遍易感,是《温热论》论述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与既往的流行性感冒基本类似,同时中医也认识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即不邪干。&是由于时邪乘人体御邪能力不足时,侵袭肺卫皮毛所致,故应重视未病先防,故在饮食上做到三多两少:多饮水,多食清淡富含纤维的食物;少食或禁食冷饮、饮料、西瓜、生梨等寒凉食物以及火锅、油炸等辛辣、肥甘厚味;起居上做到三多两少一勤:多睡觉,多休息,多开窗换气;少熬夜,少到超市、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勤洗手,做到生活规律;采取可行的办法增加室内湿度;适当锻炼,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保持大便通畅。并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咳嗽和打喷嚏时应用袖口、纸巾、手帕掩住口鼻,把纸巾扔进垃圾箱,不随地吐痰。中医认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保持精神的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应对疾病,就能战胜疾病。因此,甲型N1H1流感气势汹汹朝我们席卷而来之时,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也必能再次战胜疾病。面对甲流H 1N1流感要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1.不随地吐痰,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2.纸巾用后立即妥善扔掉3.常用水和肥皂洗手4.如有流感症状马上就医5.不要用未洗净的手摸眼、鼻或口6.见面时不要拥抱、亲吻和握手7.如有流感症状应留在家中,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场所。8.如出现流感症状至少与他人保持1米距离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看来与季节性流感相似,通过说话、打喷嚏、咳嗽等飞沫传播。避免与有流感症状的人密切接触就可能预防患病(近可能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不要触摸嘴和鼻子;2.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或用含酒精的消毒液擦手;3.避免与可能生病的人密切接触;4.尽可能缩短在人群拥挤的地方滞留的时间;5.开窗改善居室通风;6.良好的卫生习惯:睡眠充足、饮食有营养、锻炼;7.需要带口罩吗?WHO有无推荐?(1)如果没有生病就不需要带口罩;(2)如果你正在照顾一个生病的人,你可以带口罩,随后要将口罩立即处理掉,并彻底洗手;(3)如果你生病了,又必须旅行或接近别人,就需要带口罩;8.可以旅行吗?如果你觉得不舒服或有流感的症状,就不应该外出旅行。9.可以自己买感冒药吃吗?如果有流感症状,不要自己买药吃,抗流感药物是处方药。应该立即就医。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体温在39℃以上我费了很多时间才查到的关于流感病毒H1N1的症状你自己看看吧:潜伏期一般1至7天左右,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疑似病例】:曾到过疫区,或与病猪及猪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也可流行病学史不详),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呼吸道分泌物、咽试子、痰液、血清H亚型病毒抗体阳性或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病例】:从呼吸道标本或血清中分离到特定病毒;RT-PCR对上述标本检测,有猪流感病毒RNA存在,经过测序证实,或两次血清抗体滴度4倍升高,可确诊为人感染猪流感。现在敏感时期最好发热就去医院检查也放心些【防范措施】1、如何保护自己远离甲型H1N1流感?在预防方面,没必要扎堆去接种人流感疫苗,因为预防季节性流感疫苗对预防猪流感并无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1、减少到公共人群密集场所的机会,对于那些表现出身体不适、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要避免与其密切接触;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勤洗手,要使用香皂彻底洗净双手;3、在烹饪特别是洗涤生猪肉、家禽(特别是水禽时)应特别注意。特别是有皮肤破损的情况。建议尽量减少接触机会;4、可以考虑戴口罩,降低风媒传播的可能性;5、定期服用板蓝根(可以考虑有一定规律性),大青叶、薄荷叶、金银花作茶饮。6、特别注意类似临床表现,引起重视。特别是突发高热、结膜潮红、咳嗽、流脓涕等症状。2、如果感觉自己感染了流感,应该怎么办?·如感不适,出现高烧、咳嗽或喉咙痛,应待在家中,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多休息,喝大量的水;·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一次性纸巾遮掩住嘴和鼻子,用完后的纸巾应处理妥当;·勤洗手,每次洗手都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尤其咳嗽或打喷嚏后更应如此;·将自己的症状告诉家人和朋友,并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3、家中有人出现流感症状,应如何照料?·将病人与家中其他人隔离开来,至少保持1米距离;·照料病人时应用口罩等遮盖物遮掩住嘴和鼻子,遮盖物使用后应丢弃或清洁;·与病人接触后应用肥皂彻底洗净双手,病人居住空间应保持空气流通;4、如果自己认为需要医学治疗,应该怎么办?·去医疗机构之前,应该首先与医护人员进行联系,报告自己的症状,解释为何会认为自己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如果没法提前与医护人员联系,那么当抵达医院寻求诊断时,一定尽快把怀疑自己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想法告知医生;·去医院途中,用口罩或其他东西遮盖住嘴和鼻子。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感诊断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