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热力环流ppt知识为什么一天中总是中午前后热,早晚冷

目录地理学习介绍:高中地理是文科中偏理的学科,它兼有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地理学习介绍:高中地理是文科中偏理的学科,它兼有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要求同学们既要有较强的文字分析整合能力,又要具备较强的数字处理能力。因此, 要求同学们既要有较强的文字分析整合能力,又要具备较强的数字处理能力。因此,不少高 中生在学习地理时感到十分困惑,甚至头疼。衡水中学的姚美兰老师说, 中生在学习地理时感到十分困惑,甚至头疼。衡水中学的姚美兰老师说,好的方法是成功的 基础,只有“会学”才能“学会” 同学们要想学好高中地理,一定要注重“四抓” 基础,只有“会学”才能“学会”。同学们要想学好高中地理,一定要注重“四抓”。 概念” 消化” 抓“概念”重“消化” 姚老师说,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 姚老师说,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 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 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 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 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 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 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 寒流;矿物、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群落;地质作用、 潮、寒流;矿物、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群落;地质作用、 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 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 行。 原理” 理解” 抓“原理”重“理解” 同学们应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 同学们应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 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 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 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 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 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 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 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 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 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综合” 联系” 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统一性, 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统一性, 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关系。 例如: 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 相互制约的关系。 例如: 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 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 影响也有密切关系。 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 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 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同学们要 做如下努力: 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 做如下努力: 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 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 的方法。关于这一点,同学们要多注意老师讲解的典型例题分析,将其积累起来, 的方法。关于这一点,同学们要多注意老师讲解的典型例题分析,将其积累起来,转化为自 己的知识。 己的知识。 共性” 个性” 抓“共性”重“个性” 地理环境既有共性, 更具个性。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 地理环境既有共性, 更具个性。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 如陆地上的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大致可分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如陆地上的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大致可分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 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 原带和冰原带。这是共性。但实际分布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这是共性。但实际分布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又具有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及非地带性。这就是个性。 又具有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及非地带性。这就是个性。具体实际情况中可 能个性更具特点。 记者:吕海波) 能个性更具特点。(记者:吕海波) 窗体底端.......................................... 一、等值线专题 .......................................... 2 ........................................ 二、地理计算专题 ........................................ 8 三、河流专题: ......................................... 10 河流专题: .........................................第 1 页 共 42 页 ......................................... 四、地下水专题 ......................................... 11 ........................................... 五、太阳高度 ........................................... 12 六、影响地理事物(现象)的各种因素 ...................... 13 影响地理事物(现象) ....................................... 七、问题地理专题 ....................................... 17 八、地质地形小专题:.................................... 23 地质地形小专题:.................................... 九、干旱小专题: ........................................ 24 干旱小专题: ........................................ .................................. 十、气候与自然带小专题 .................................. 25 十一、 ....................................... 十一、农业小专题 ....................................... 26 十二、 ....................................... 十二、工业小专题 ....................................... 31 十三、能源小专题: ..................................... 十三、能源小专题: ..................................... 33 十四、 ....................................... 十四、交通小专题 ....................................... 33 十五、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十五、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 35 十六、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专题 十六、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专题 .......................... 36 十七、 ....................................... 十七、问答题专题 ....................................... 39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要点一、等值线专题、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一)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 1.坡度问题: 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值=垂直 坡度问题 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第 2 页 共 42 页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 通视问题: 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 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引水线路: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 交通线路选择: 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 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 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 水库建设: 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 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 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河流流向:7.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水系特征:8.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 水文特征: 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9.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 农业规划 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 林业、畜牧业。10.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 10.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11.地形特征的描述: 1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 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12.地形相关分析: 12.地形相关分析: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 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②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 等进行综合分析。③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 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④地形类型判读: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 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 200 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 平原, 平直等高线注记 500 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 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第 3 页 共 42 页 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 200――500 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 500 米以上的地 形为山地。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 法进行。、等温线专题 (二) 等温线专题 、: 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 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 分析走向(延伸方向) 质或海陆分布;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2.分析弯曲状况:作水平线法――比较弯曲处与交点的温度高低;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区)为低 分析弯曲状况: (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区)为高(值高)。3.分析疏密状况:疏――温差小――我国 7 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陡坡、锋面处;密――温差 分析疏密状况: 大――我国 1 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山地缓坡。4.分析数值特征:大小小大中间走;闭合曲线大大或小小;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 分析数值特征: 地势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低值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 地势高(山岭、山脊)。5.高考能力要求: 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 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2) 判断陆地、 海洋位置: 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 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 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 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3)判断月份(1 月或 7 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1 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 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7 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 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 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 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 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6)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 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②温第 4 页 共 42 页 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③陆地等 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三)、等潜水位线专题 )、等潜水位线专题1.概念:潜水等水位线即潜水面等高线,根据潜水面上各自的水位标高绘制而成,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 概念: 图上。2.河流流向判断: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 河流流向判断: 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3.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区流向低值区。 潜水的流向:4.潜水的埋藏深度:是指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同一幅图上的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数 潜水的埋藏深度: 值之差,即二者高程之差,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5.潜水流速的大小:取决于潜水的坡度。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坡度越小,流速越慢。在同一幅地图上, 潜水流速的大小: 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6.确定引水工程: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不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 确定引水工程: 井应布置在地下水汇流处,并且埋藏较浅处;当等水位线由密变稀时,取水井应布置 在由密变稀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注意不是垂直)。7.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补给关系:一是作水平线法,比较水位高低,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二 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补给关系: 是作出潜水流向,潜水向河流或湖泊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或湖泊,潜 水流向由河流或湖泊指向潜水,则河流水或湖泊水补给潜水。(四)、其它等值线专题 )、其它等值线专题1. 等温差线(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 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 14~15 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由 于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后。比如,夏季最高温度大多出现在 14~15 时;冬季则在 13~14 时。由于纬度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同也会 产生差异。气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土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远则越小,最高、最低 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因为,日较差大就意 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 间呼吸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第 5 页 共 42 页 (a)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节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 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 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 8.0~9.0℃;极圈内气温 日较差为 3.0~4.0℃。(b)季节 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 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 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c)地形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 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故气温日较差大。而 凸出地形因风速较大,湍流作用较强,热量交换迅速,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d)下垫面性质 由于下垫面的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 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 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e)天气 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 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2)气温的年变化 (2)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就北半球来 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 7 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 1 月份出现。海洋上 的气温以 8 月为最高,2 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a)纬度 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 例如我国的西沙群岛(16°50′N)气温年较差只有 6℃,上海(31°N)为 25℃,海拉尔(49° 13′N)达到 46℃。图 3 给出了不同纬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情况。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 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 40~50℃。(b)海陆 由于海陆热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区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 海洋大,所以大陆上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得多,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年较差为 11℃,大陆上 年较差可达 20~60℃。(c)距海远近 由于水的热特性,使海洋升温和降温都比较缓和,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 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此外,地形及天气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3)、等值线分析 )、等值线分析(a)纬度变化:由低纬度向中、高纬度递增。原因是低纬度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小,中纬度 变化大;低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小;中、高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大。(b)经度变化: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第 6 页 共 42 页 (我国是由南向北递增;由东向西递增)2、等降水量线(1)我国由南向北递减。原因是锋面雨带的南北移动,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量越少。(等降水量线东 西分布)(2)我国由东向西递减。原因是离海洋越远,水汽越难以到达。(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3)城市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降水 多(“雨岛效应”)。(4)闭合曲线:越向内降水越少,是内陆盆地或山脉的背风坡;越向内降水越多,是山脉的迎风坡。3、等盐度线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不同纬度地区盐度比较主要分析气候中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同纬度不同海区主要分析洋流流 经状况,暖流流经海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海区盐度较低;近海岸盐度还要分析陆地淡水注入的 稀释作用;高纬度海区还要分析结冰与融冰的影响,结冰使盐度升高,融冰使盐度降低。4、等地租线 由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向四周递减,原因是由于地租受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距离远近不同的影响。 一般城市中心地价最高,在交通十字路口形成地租的次高中心。5、等压线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近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气压一般要高于高空气压,两者名称相对,即低空为高压,则近地面为低压。等压线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线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高考能力要求:(1)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小的为高压中心;在等压线上的数 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大的为低压中心。(2)判断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水平方向上:高压区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低压区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地势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第 7 页 共 42 页 (3)判断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高压脊(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指向低处为高压脊(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低压槽(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4)判断鞍部:鞍部国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的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5)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 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 力越小。6、等震线: 等震线:①地震的烈度由中心向四周递减②影响因子:震级越高,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短,烈度越大;地质构 造上断层分布,烈度大;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二、地理计算专题1.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 1 小时,经度相差 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 经纬度计算: 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 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 111km,1°纬线长 111cosфkm(ф为纬 度)。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计算: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Sh<(n+1)d (其中 n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 d 表示等高距)。4.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 流域面积的计算: 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5.有关时间计算: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②根据各时区 有关时间计算: 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 1 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 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③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即求某地地方时= 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 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④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 0:00 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第 8 页 共 42 页 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 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 0:00 经线向东到 180°经线的范围; 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 15。⑤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18:00; 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 0:00(切点为极昼)或 12:00(切点为极夜)。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 15°;②地球上赤 地球自转速度计算: 道处线速度最大, 南北极点为 0, 任意纬线上线速度 Vф=V 赤道 cosф=1670cosф km/h ; ③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对应地面上的点大。7.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上为 0,昼半球 h>0°, 夜半球 h<0°,晨昏上 h=0°。解题方法一定要注意把等太阳高度线图转化为日照图,关键是注 意中心点或为太阳直射点,或为夜半球中点。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 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8.昼夜长短计算: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 15°;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 昼夜长短计算: 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极昼区昼长为 24 小时,极夜区昼长为 0 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 1 2 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 12 小时;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 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9.太阳直射点的确定: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 12:00 的经线; 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 90°的纬线, 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 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10.温度计算:①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 100m,气温下降 0。6℃;②焚风效应气温垂直递增率, 10.温度计算: 每下沉 100m,气温增加 1℃;③常温层以下地温垂直递增率,每往下 100m,地温增加 3℃。11.气压梯度计算: 11.气压梯度计算: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即为气压梯度,计算公式为△P/△d12.河流径流量的计算: 12.河流径流量的计算:径流量=降水量一蒸发量 1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1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14.人口密度的计算: 14.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密度=人口总量/分布面积15.城市化水平的计算: 15.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数量/该地区人口总数 16.运动器感觉昼夜更替周期的计算: 16.运动器感觉昼夜更替周期的计算:T=360°/(地球自转角速度±运动器角速度),(同向相加,逆 向相减)。第 9 页 共 42 页 三、河流专题: 河流专题:1.河流与等高线地形图:①河流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 河流与等高线地形图: ②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③河流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等高线密集,流水 速度快,水能丰富,等高线稀疏,流水速度慢,航运条件较好。2.河流水系特征: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 河流水系特征: 积;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3.河流水文特征:①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② 流量 河流水文特征: 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当然有地 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③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 0℃; ④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⑤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 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⑥航运价值一般在河流下游较高,特别水位高、 水量大,水流平缓,河道深且宽阔,无急流瀑布险滩地区通航价值大,当然水运的市场需求也有很大关 系,特别是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⑦水能资源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水能丰富, 峡谷地区适于筑坝;⑧人类活动,一般河流两岸人口密集,引水、筑坝、改变地面状况、污染、航运等 都会影响河流水文和生态。河流地貌: 4.河流地貌: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峡谷、V 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 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 南丘陵形成“红色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②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形 成宽谷和冲积平原;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形成河口三角 洲。5.地形对水文的影响: 地形对水文的影响: 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结合地图方向可确定河流的具体流向。地形类型、地势落差、坡度决定河流流速、支流发育情况。地势陡峭的山区,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 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平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布,流速平缓,水量丰富的河段有利于航运。山脉往往是相邻两大流域之间的分水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山脊线可确定河流流域的范围。6.气候对水文的影响多雨型气候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随雨量的变化而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河流有明显 的汛期和枯水期,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出现汛期,有时易出现洪涝灾害。干旱型气候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最高的夏季,流量最大,出 现汛期。气温较低地区:冬季气温低于 0℃以下,河流出现结冰期。冬季寒冷而漫长的地区,河流冰期较长。气温较高地区:冬季气温高于 0℃以上,河流没有结冰期。第 10 页 共 42 页 四、地下水专题类型 潜水 地表以下第一 从高处流向低 雨水和地表水 个隔水层以上 (重力水) 承压水 上下两个隔水 从压力大处流 潜水 层之间 (自流水) 向压力小处 区不一致 好,流量稳定 分布区与补给 埋藏深,水质 处 区一致 采,易污染 分布区与补给 埋藏浅,易开 位置 流向 补给 分布 深度和水质1.类型: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划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类型: 2.地下水的来源: 地下水的来源:①主要是大气降水。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②河湖水补给。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黄河下游 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③凝结水:在干旱地区,大气降水很少,主要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凝结渗入地下。④原生水:主要与岩浆活动有关,数量很少。3.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 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 问题与保护 ①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科学管理。②过量开采――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及时人工回灌。③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4.潜水面的形状及其表示方法潜水面通常是一个起伏的曲面,一般倾向于邻近的低洼地区,即潜水的排泄区,如冲沟、河谷等。 它的起伏与地貌大体一致,但比地貌的起伏要小些。山区潜水面的坡度较大,可达百分之几。潜水面的 形状可以用潜水剖面图和潜水等水位线图来表示。前者是在地质剖面图上,将已知各点的潜水位联接起 来而成,它可以反映出潜水面形状与地貌、隔水底板及含水层岩性的关系等。所谓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 潜水面的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制在地形图上。绘制的方法与 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第 11 页 共 42 页 举例: 举例: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无论哪一种地下水都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涌出地表形成泉。泉的形成还 与地质构造有关,分布最广泛的泉总是与石灰岩地区的单面山构造相联系;在断层发育的岩区,泉可以 沿断层一带的透水层上升涌出地表。澳大利亚盆地位于澳大利亚东部,又称自流盆地。该盆地的地质构造是一个巨大的向斜盆地。水层埋藏 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为承压水。含水层在湿润的东部山地出露,向西倾斜,一部分渗入地下的降水 顺着倾斜的含水层流向盆地中部。盆地中部为承压水的承压区,地下水承受一定的压力,在盆地地势较 低处打井,有的可以自然喷出,形成自流井。 澳大利亚自流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自流井的盐 度高,不宜用来灌溉农田,一般可作牲畜饮用水,因此对畜牧业发展非常有利。注意: 注意:深层地下水与浅层地下水、承压水与潜水不是一回事。深层地下水与浅层地下水是依据地下水的 埋藏深度来区分的,而潜水与承压水是依据埋藏条件来区分的。五、太阳高度(一)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 答问题: 1.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 经线,地方时是 12 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度。正午太阳高度 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 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 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 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 度和地方时。 3.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 0°等太阳高度 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最大 的圆圈不是 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 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 0°,即晨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 180 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 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二)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1、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 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 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 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第 12 页 共 42 页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 日影最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 直射(回归线上只有一次),日影最短(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 2、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 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面落下。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 影朝东。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 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 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 渐向南移。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反之。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从秋分日至冬至日, 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从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 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北移。 由此可见,太阳的升落方向(日影的朝向与升落方向相反)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问的变化而变化。 从赤道开始,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三)其它知识点: 其它知识点:1、极点: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这是因为一天中极点 离太阳的距离都相等的缘故。 (1)极点上,一年中在极昼期太阳高度在 0? 到 23.5? 间变化。 (2)极点上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度数相等。如:若太阳直射 21°N,则北极点上看到的 太阳高度为 21°;反之,北极点上看到的太阳高度为 21°,则可知道太阳直射 21°N。 2、赤道:赤道上因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总是 6 点日出 18 点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 90°和 66.5°间变化。 3、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特点是 0 点日出,24 点日落这些地点中最大的正午 太阳高度为 47°,其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互余。 4、处于极昼期的地点(除该日极昼的地点)。处于极昼期的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特点是一天中太阳 都在地平线以上,非极点地区表现为斜升斜落,一天中最小的太阳高度大于 0°,其大小等于当地纬度与 极昼最低纬度大小之差;这些地点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 47°(非极圈)六、影响地理事物(现象)的各种因素 影响地理事物(现象)1、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1)、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① 纬度对气温的影响: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 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② 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 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 季寒冷。第 13 页 共 42 页 (2)、大气:包括锋面活动和天气状况: ① 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 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 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暖锋相反。② 天气状况: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 比晴天低;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 天时相反。 (3)、地形: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0.6℃/100 米),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 气温越低。另外,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山地同一高 度,阳坡比阴坡气温略高 (4)、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 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故温差小。 (7)、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活 动对气温都有很大影响。2、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及水文(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① 大气环流包括 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 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 ② 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③ 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 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 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例 如,澳大利亚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的广大地区,除副高控制外,还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 响;再如,英国和挪威的海港终年不冻就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 多。 (6)、人类活动: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 雾和低云比效区多。3、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 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1)、海拔高度: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海陆分布:因海陆存在热力性质差异,所以海陆间气温与气压随季节发生变化。北半球夏季, 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相反。 (3)、气温:同一水平面上,气温高则气压低,反之气温低则气压高。 (4)、空气垂直运动:上升气流处往往气压比同一水平面略低;下沉气流处相反。第 14 页 共 42 页 4、影响盐度高低的因素: 影响盐度高低的因素:(1)、气候:不同纬度位置的气候状况不同,则蒸发量与降水量不同。全球的海水盐度分布规律为 ――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高低纬度递减。 (2)、洋流:同一纬度,有暖流流经时则盐度偏高,有寒流流经时则盐度偏低。 (3)、河流:同一纬度,沿岸有淡水河流注入时,海水盐度偏低;同一河流不同季节对沿岸海水盐 度的影响也不一样,雨季河流流量大,海水盐度偏低;旱季相反。 (4)、距海远近:同一纬度,距海岸近的海水盐度偏低,距海岸较远的海水盐度偏高。 (5)结冰或融冰:高纬海区结冰时盐度偏高,融冰时盐度偏低。 (6)、海区封闭性:海区较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流少,盐度走极端。5、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1)、太阳高度角或纬度:太阳高度角越大,穿越大气的路径就越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越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太阳辐射越强。 例如,中午的太阳辐射强度比早晚的强。 (2)、海拔高度: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越强。例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3)、天气状况:晴天云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例如四川盆地多 云雾阴雨天气,太阳辐射消弱强,太阳辐射成为我国最低值区。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高则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5)、白昼时间的长短。 (6)、大气污染的程度:污染重,则对太阳辐射消弱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6、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 向高纬度海区递减。 (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 (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 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 米――2000 米变 化较小,2000 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7、影响渔业资源分布的因素: 影响渔业资源分布的因素:(1)、 深度:沿海大陆架海域,水深一般不超过 200 米,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氧气充足, 为海洋生物提供好的生存环境。因此渔业资源丰富。 (2)、温度带:温带海区水温适宜,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 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因此渔业资源丰富。 (3)、洋流: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处,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渔业资源丰富。如世 界四大渔场的形成。第 15 页 共 42 页 (4)、河流:河流入海时从陆上带来大量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例 如我国舟山渔场的形成就得益于长江。8、影响河流流量的因素: 影响河流流量的因素:(1)、雨水: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补给量大小及季节变化因各地气候类型而 异。 (2)、冰雪融水:分为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① 季节性积雪融水:主要指 温带、寒带地区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后带来的流量。如我国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现象。② 高山永 久积雪和冰川融水:主要指内陆地区由于气候干燥,河流主要靠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流 量随气温变化。 (3)、地下水:地下水与河流是互补关系。洪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 (4)、湖泊(水库):与河流也是互补关系。有削减河流洪峰、补充枯水期水量的作用。 (5)、植被: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水量的作用。特别是河流源头和上游山区的水源林。 (6)、人类活动:河流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都会影响到下游的流量。9、盐场区位选择: 盐场区位选择:地形平坦;泥质沙滩;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或气候干燥多晴朗天气,或地处背风坡)10、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 10、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1). 温度。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全球雪线高度分布的总趋势是两极最低,向低纬度逐渐升 高。同一山体,一般阳坡,日照强,气温高,雪线高于阴坡。 (2). 降水量。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相关。同一山体,一般迎风坡雪线低于背风坡雪线;海洋性 冰川雪线低于大陆性冰川。 (3). 地表起伏影响。平坦的缓坡,积雪易遭风吹蚀,而使雪线抬高;陡峻的山坡,往往发生雪崩, 而使雪线下降。11、农业区位选择: 11、农业区位选择: ①自然因素(光热水土):②社会经济因素: 12、工业区位选择: 12、工业区位选择: 13、城市区位选择: 13、城市区位选择: 14、交通的区位选择: 14、交通的区位选择:铁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促进区域间交流和联系(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线路长,经济效益高; 新修线路短,成本低;稳定客货源(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自然条件好,施工难度低(地形平 坦) 港口:陆上→筑港条件(地形平坦); 腹地条件(稳定客货源) 水域→停泊条件(水深,等深线密 集,较封闭海湾);航运条件15、 15、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 16、 16、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类型(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纬度、山地的海拔高度和坡向等因素有关。?第 16 页 共 42 页 (1). 山地所在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反之越简单。 (2).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起始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一致,如赤道附近的最高山岭,从 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相类似。? (3). 同一山体相同自然带阳坡分布的高度高于阴坡。 (4)同一山体雪线分布的海拔一般阳坡高于阴坡,迎风坡低于背风坡七、问题地理专题1.农业问题①坡面开垦→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坡面岩性);②干旱、半干旱地 区过垦、过牧、樵采→荒漠化(降水较少,生态脆弱);③沼泽地开发→破坏湿地→气候恶化(干旱) ④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河流功能减弱→气候干旱、洪涝多发;⑤蒸发量大的地区不合理灌溉 (漫灌)→次生盐碱化(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盐运动);⑥过度引水灌溉→河流中下游和河口水文生 态问题(河流水量减少,河流下游断流、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内陆河湖水文生态问题(河 流流量减少,湖泊萎缩甚至消失,河湖盐度升高,河湖区生态环境恶化);⑦农药化肥→土壤板结、酸 化、污染水源2.工业问题①废气:矿物燃料燃烧 →CO2→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矿物燃料燃烧 → SO2、NOx→酸雨;冰箱 和空调大量使用致冷剂 →氯氟烃→破坏臭氧层 ②废水: 污染水源、 土壤、 核电站排放大量热水 ③废渣: 占用土地、污染水源和土壤、放射性污染3.工程建设问题①地下水开采过量→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陷、沿海海水倒灌水质变坏②水库: 淹没农田城镇、文物景观;后靠移民导致环境人口容量不足→水土流失;下游矿物质减少→耕地肥力下 降、渔业受影响;河口三角洲后退,海岸线后退(泥沙堆积减少、海浪侵蚀);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 碱化;某些物种消失→生态破坏;水库地震。 ③道路建设(铁路、公路):破坏植被→水土流失、荒漠化;阻断野生动物迁徙路线;环境污染 ④开矿: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海洋石油污染4.旅游活动问题: 旅游活动问题:环境污染;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5.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问题 ①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②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 季 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b 地表植被稀少;c 黄土土质疏松 ;人为原因:a 植被的破坏;b 不合理的耕 作制度(轮荒);c 开矿。③治理的措施:a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b 植树造林;c 小流 域综合治理;d 增施有机肥,培育绿肥,秸杆还田; ④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 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 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 续发展。第 17 页 共 42 页 )、荒漠化问题 (2)、荒漠化问题 )、 ①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②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 处于内陆地区,降 水少;b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c 鼠害、蝗害。人为原因:a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b 水资源 的不合理利用;c 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③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 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④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 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 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干旱缺水问题 (3)、干旱缺水问题 )、 ①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 ②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自然原因:a 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 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 因:a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b 水污染严重;c 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开源节流)a 南水北调;b 修建水库;c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d 减少水污染;减少浪 费,提高利用率;e 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f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 率;g 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 东北地 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①春季气温回升慢, 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长江中下游伏旱: 7、 8 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广东冬旱: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 ②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③工农业 发达,需水量大等. 西亚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中亚干旱:深居内陆,距海 遥远,海洋水汽影响小,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 )、土壤盐碱化 (4)、土壤盐碱化 )、 ①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②华北平原盐碱化原因:自然原因:a 地形低洼;b 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 c 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③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生物措施;农田覆盖;④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⑤采 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地面下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渍化 )、地面下沉、 ①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②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沉降,沿海海水倒灌入侵, 土壤盐渍化,水质恶化。 ③治理措施:a 控制抽取地下水;b 实行雨季回灌;c 跨流域调水 )、赤潮 (6)、赤潮 )、 ①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 (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 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海洋开发程度 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②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③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 5―10 月。 ④带来危害:a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b 危害人体健康, c 影响海洋旅游业。第 18 页 共 42 页 (7)、咸潮 、 ①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②咸潮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 (气候) a 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b 气候 变暖,海平面上升;(地形)c 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天文)d 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 人为原 因:a 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b 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③咸潮发生时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危害::a 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b 对企业生产造成威 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c 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 存。 ④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采取的措施:a 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b 采取调水以淡压咸;c 对河流水资 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d 节约用水 )、温室效应问题 (8)、温室效应问题: )、温室效应问题: ⒈温室气体:主要是 CO2;其它有氯氟烃等 ⒉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 原因:①海面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②极地增温强烈,部分极冰融化 ⑵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① ② ③ 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 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 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⒊产生原理:CO2 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而使大气温度增高,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 产生原因: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大量的 CO2 ②森林被子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 CO2 减少,使大气中 CO2 的含量增多 ⒋解决措施 ①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于 ②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③推广使用绿色能源。 ⒌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引发多种环境问题 ①加剧了风暴潮灾害 ②加大了洪涝威胁 ③减弱了港口功能 ④引发海水入侵 ⑤引发土壤盐碱 化 ⑥海岸侵蚀加剧 ⑦沿海湿地损失和动物的迁徒 ⑧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排污能力降低 )、酸雨 (9)、酸雨(酸雨、酸雾、酸雪) )、酸雨(酸雨、酸雾、酸雪) 十几年来,由于硫氧化合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日渐增多,酸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 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 ⒈形成条件:大量硫氧化物(SO2)和氮氧化物(NOX)和湿润的气候 ⒉主要污染源: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排放 SO2、NOX;有色冶金工业大 量排放 SO2第 19 页 共 42 页 ⒊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及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 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⒋欧洲和北美的酸雨危害比我国严重得多,试从历史角度加以说明 (欧洲、北美工业化起步早,比我国多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生产规模也比我国大得多,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环境的治理,因此酸雨危害比我国严重得多) ⒌十几年来,我国酸雨危害为什么越来越突出 ?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业迅猛发展,由于现代工业起步较晚及追求经济效益的片 面性,再加上治污经验不足等原因,环境污染严重;西方国家利用科技优势,在投资的同时,也把污染 转嫁到我国) ⒍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量排放酸性气体)、 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 酸性气体)、四川盆地(石化工业发达,盆地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⒎解决措施:减少酸雨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①减少矿物燃料的消费量 ②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有 害气体的排放 ③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回收 SO2 气体制成硫酸(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洁净燃烧技术) )、臭氧层空洞 (10)、臭氧层空洞 )、 ⒈产生原理:氯氟烃等气体在低空不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破坏臭氧,使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臭 氧含量低于 200DU,DU 为多布森单位) ⒉臭氧层破坏对地球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 坏 ⒊南极地区的臭氧在 9―11 月含量最低(联系季节我国秋季) ⒋近十多年来,青藏高原上空也出现了臭氧低谷(约比同纬度地区低 11%左右),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可 能造成的影响有:A.大部分地区气温有所上升 B.大部分地区降水有所增加 C.山地雪线上升,冰川 消融量增大,河流水位猛涨 D.藏羚羊、野牦牛等动物的分布区域发生明显改变 ⒌氯氟烃等气体主要源于北半球,却对南极上空臭氧层造成严重破坏,引起这些物质迁移的原因是:通 过大气环流输送到南极上空 ⒍措施:减少并逐渐禁止氯氟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11)、海洋沙漠化效应 )、海洋沙漠化效应 )、 1、成因: 人类以各种方式向海洋中排放大量石油,并使海洋表面漂浮一层很厚的油层所产生的。该油层可以 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使自己本身强烈增温,抑制氧气的溶解和海水的蒸发,阻止上下层海水之间热量的 交换,导致了海洋上的油层表面象沙漠一样炎热而干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海洋沙漠化效应。 2、危害 海洋沙漠化,可使海洋水生生物因为得不到氧气而大量死亡,使沿岸地区地区气候变得更加炎热干 燥,干旱面积将会扩大。第 20 页 共 42 页 (12)、厄尔尼诺 (ELNINO) ) ⒈概念:“厄尔尼诺”是西班牙文“圣婴”的意思。每年年终圣诞节前后,南美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 海温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它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就象一口“暖池”,通过 表层温度的变化对大气加热场产生变化进而给各地的天气带来变化,使原来干旱少雨的地方(如秘鲁沿 岸)产生洪涝,而通常多雨的地方(印尼、澳大利亚东海岸)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 2.“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出现洪涝灾害;热 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发生严重干旱。“厄尔尼诺”也会影响到热带以外的中高 纬度地区,甚至给全球气候带来异常。就我国来讲,“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我国有可能出现暖冬气 候;夏季,东北地区温度容易偏低,主要降雨带位置偏南,华北雨季偏弱的可能性大;登陆我国的台风 也比常年减少。 3.厄尔尼诺发生时,由于水温高、秘鲁渔场浮游生物减少,鱼得不到食物而大量死亡,所以以鱼为食的 海鸟也将死亡或迁徒。影响生态环境 4. 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所造成的气候异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台风减少,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 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发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常年减少。其次是我国北方夏季易 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 或长江以南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 第三是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 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最后,在厄尔 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13)拉尼娜现象影响我国气候 )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圣女”的意思,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其引起的 气候变化特征恰好与赫赫有名的“厄尔尼诺”相反,并同厄尔尼诺书成为当前预报全球气候系统异常的 最强信号。 (14)生态问题的地区分布 ) ①东北地区:松嫩平原洪涝灾害和低温冻害;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土地盐碱化、森林火灾与病虫害 ②东部平原地区:暴雨与洪水灾害,春旱与伏旱、地震、土地盐碱化与沙化,沿海台风与风暴潮、渤海 冰冻 ③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塌陷、滑坡、干旱、地震、雹灾 ④华南地区:台风、暴雨、风暴潮、春伏旱、地震、水土流失、洪水 ⑤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水土流失、森林火灾与病虫害 ⑥蒙新区:风沙与土地荒漠化、盐碱化、草原病虫害与鼠害、雹灾、冻害、地震 ⑦青藏地区:风暴、冰雪与冰雹、草原虫害与鼠害、地震6、自然灾害(既有天灾,又有人祸) 自然灾害(既有天灾,又有人祸)(1)、 (1)、洪涝灾害 ①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第 21 页 共 42 页 ②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a 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b 夏季风 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c 台风的影响;d 厄尔尼若现象(水文水系)e 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f 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g 河道弯曲(荆江 河段)。(地形)h 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人为原因:a 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 围湖造田;c 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③治理措施:a 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b 退耕还湖;c 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d 裁弯取直, 加固大堤;e 开挖入海河道(淮河);f 修建分洪蓄洪区;g 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上游:治理原则 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 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2)、 (2)、沙尘暴现象 ①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②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 气候干旱,降水少;b 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 c 地表植被稀少等; 人为原因:a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b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c 开矿。 ③治理措施:a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b 控制载畜量;c 营造“三北防护林;d 退耕还林、 还牧;e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f 禁止采伐发菜等 (3)、 (3)、地震 ①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②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断层发育。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经济发 达;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③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 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 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泥石流爆发的条件: )、泥石流爆发的条件: 泥石流爆发的条件 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 岩石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条件:植被覆盖率较差 气象条件: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汇聚时,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砾石的洪流就会沿山谷奔腾而下形成泥 石流灾害 (5)、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 ②山区 面积广大,地势起伏大 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第 22 页 共 42 页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6)、台风 )、台风 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为_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 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 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如何减小台风损失: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 (7)、寒潮 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我国冬半年常发,影响范围大,除滇南、青 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外。 灾害特点:降温辐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冰害等灾害性天气。 寒潮的利:冻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八、地质地形小专题: 地质地形小专题:1、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 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2、 刚果盆地(四川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 而成. 3、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4、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 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5、 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 6、七大洲地形特色: 亚 洲: ① 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②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 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 洲: ①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 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③ 地势特点: 东南高,西北低 欧 洲: ① 欧洲地形以 山地、平原 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 2/3;② 地势低平,为世界 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 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 ① 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 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 中部是平原;③ 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 ① 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② 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 ① 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② 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 西部为高地第 23 页 共 42 页 南极洲: ①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② 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 2000 米, 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7、开凿隧道问题: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 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 不易塌方。九、干旱小专题: 干旱小专题1、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 发旺盛; 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 降水稀少。 2、 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沙漠形成的原因:①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②大西 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③地中海受相对气压影响,冬季为相对低 压,气压在此辐合,热带大陆性气团影响地中海,夏季地中海为相对高压,下沉气流强盛,使地中海沿 岸气流下沉,加深撒哈拉沙漠气候的干燥。④红海为狭窄水体,东北为阿拉伯沙漠区,东北信风吹来干 燥气流,处于副热带海区,高温高盐,大气稳定。⑤南部的副高可达 18?N。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①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 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②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 ③西南季风不易到达,④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3、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① 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② 受秘鲁寒流 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4、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的条件. 5、华北春旱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带未到,降水稀少;农业需水量大。 6、 东北无春旱的原因: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春季有积雪融水。 7、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产生原因:① 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 率大;春季蒸发旺盛。②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 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治理措施:① 南水北调; ② 修建水库;③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④ 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⑤ 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 术,提高利用率;⑦ 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⑧ 海水淡化等。 8、 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① 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下渗多 (自然原因)② 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 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9、江淮伏旱的原因:锋面雨带北移,降水减少;单一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第 24 页 共 42 页 十、气候与自然带小专题1、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2、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 受安第斯山脉阻挡的影响,山地东侧为西风带的背风坡,产 生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西侧为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沛。(非地带性现象) 3、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4、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5、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 候等气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 我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6、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是副高强弱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7、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8、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 雨不是最佳答案) 9、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 5----6 个纬度?①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② 夏半年, 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 北推进。 10、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 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 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11、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有: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 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12、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 响) 。 13、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 14、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 大陆内部。受陆地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 15、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洲东北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主要 是来自海洋的信风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 16、气温的年较差纬度越高,差值越高,原因是: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 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离海越远气温年较差越大,原因是: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 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17、气温的日较差:纬度越高越小,原因是: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第 25 页 共 42 页 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为: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为:内陆比沿海日较差大 , 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年较差也小。 18、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 气温年较差小 ,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 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日较差大 ,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 夜晚降温快。 19、天山南坡无林带,原因为:地处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背风坡,降水量少;而北坡地处来自大 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迎风坡,降水量多。 20、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主要是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其次东岸受来自大陆 内部风的影响,西岸相反。 21、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一是气温(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 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22、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二是山地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可能越复 杂)。 另外,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高和阴坡低)十一、 十一、农业小专题:⑴ 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 ① 气候湿润多雨; ② 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 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⑶ 尼罗河三角洲(印度河、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 灌溉条件. ⑷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① 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② 自流井多,可供牲畜 饮水;③ 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⑸ 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① 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 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自然条件);② 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 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 ⑹ 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弊:旱涝灾害频繁. 变式: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第 26 页 共 42 页 ①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② 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 和收摘。 ⑺ 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① 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 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② 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 发展灌溉农业. ⑻ 热带经济作物经营方式:企业化种植园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 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 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① 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② 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 ③ 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 加强“南南合作”;⑤ 加强“南 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⑼ 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①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 自然条件恶劣;③ 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 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 ⑽ 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① 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② 国土面 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低. ⑾ 复种指数问题: ① 俄罗斯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因: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 ② 澳大利亚复种指数问题:纬度较低,但复种指数较低的原因是: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其混合农 业区是小麦和牧羊交替进行,小麦复种指数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 复种指数低对土地的有利影响是: 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③ 中国复种指数高的原因: 纬度低,人均耕地少 ⑿ 美国、印度的国土面积小于中国,但耕地面积远远大于中国,其原因是: (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 ① 美国、印度平原占国土面积大,干旱区面积相对较小;② 中国平原占国土面积小,干旱区所占面 积大。 ⒀ 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分析区位: 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 市场消费量大;② 交通方便;③ 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 得更高的经济利益;④ 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⒁ 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 、 美国 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①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 地形平坦开阔;③ 耕地面 积广大;④ 土壤肥沃; ⑤ 水源充足。第 27 页 共 42 页 社会经济因素:①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 交通便利; ④ 市 场广阔;⑤ 工业比较发达;⑥ 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 热量不足; ②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 土壤肥力下降; ④ 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 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 相同点;① 农业地域类型相同; 地广人稀, ② 农产品商品率高;③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交通便利; ⑤ 市场广阔; ⑥ 工业比较发达; ⑦ 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④不同点:① 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② 科技水平存在差异; ③ 专业化水平不同;④ 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⒂ 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社会经济因素:①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② 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我国牧区存在的问题:靠天养畜,生态破坏,载畜量低,效益低。 我国牧区借鉴:人工草场建设;放牧方式;牧区交通条件及加工体系的发展。 (16)混合农业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农业多样化发展: ①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生产: A、区位因素分析:盆地地形,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降水稀少,水源不足;地广人稀,东水西调,改 善灌溉条件;邻近港口和公路,交通方便; B、生产特点:机械化水平高;农牧生产活动交替进行,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生产灵活,市场适应 性强,产品多供出口。 ②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 A、区位因素分析: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光热水充足,气象灾害多发;生物物种 丰富;土地类型多样;生活能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红壤贫瘠;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 地少人多,开发较早。 B、整治和发展方向:综合开发,发展立体农业;系列开发优势资源;生态建设,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保持水土;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地发展山区特色农业。 (17)、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 土地(地形、 土壤)+气候(光照、 热量、 降水、 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注: 自然因素的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 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二)社会经济因素: 1. 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 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 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第 28 页 共 42 页 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法国、阿根廷 5 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 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 地。 3.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 6.工业基础(18)、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 害等方面去分析;3.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 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19)、农业区位的区域分析: 东北平原商品谷物农业: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而 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旱地种植业: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 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水田种植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但洪涝灾害严重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 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20)、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区位名称主要分布区生长习性农业区位的选择“亚洲的粮食”――水稻;水稻播种 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最大生产 国――中国;最大出口国――泰国。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在我 喜高温多雨、 水稻 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 国的集中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秦 地势低平 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以及埃 岭--淮河以南(36°N) 粮食 及、尼日利亚、西班牙、意大利、美 作物 国、古巴、委内瑞拉、巴西单产最高――玉米;玉米最大的生产 喜夏季高温多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 玉米 国和出口国――美国;我国的主产地 雨,生长期较 区 在吉林省 长第 29 页 共 42 页 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冬小麦和 播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小 水热要求不 春小的分界线为古长城(或 小麦 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 高;耐寒耐旱、 3500℃积温线),冬小麦一般秋 ――美国 适应性强 播冬收,春小麦一般春播秋收拉丁美洲、巴西、古巴、亚洲,我国 喜高温,需水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 甘蔗 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 肥量大,生长 般分布在长江以南,但成都平原 南等省区 期长 例外) 糖料 作物 喜温凉,耐盐 亚欧大陆、北美的中温带地区,我国 甜菜 碱、干旱,生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 长期短茶叶 亚洲的印度、中国、斯里兰卡喜高温多雨、 红壤等酸性土壤 怕涝咖啡原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现分 咖啡 布于拉丁美洲的巴西等,埃塞俄比亚 喜高温多雨 饮料 等高温多雨、 无霜害、 年均温在 20° ―22℃左右,年降水量在 1000― 1800 毫米,荫蔽较好,湿度较大 的山地生长要有较高的树木在它上层作荫蔽 较高的温度、 可可树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盆地,现 保护,本身抗风力弱。所以在热 可可 湿度和雨量分 以非洲为主,拉丁美洲亦生产 带雨林带海拔较低处,可可树生 配均匀 长茂密。剑麻原产于墨西哥,从西沙尔港出 剑麻 口,因而也叫“西沙尔麻”。现非洲 喜高温耐旱 的坦桑尼亚占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