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怎么调理和咽喉炎能更治吗

健康咨询描述: 输一次液,我估计得了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每次去医院,医生说是支气管炎,输了一星期液,完事了。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怎样才能去了病根?有什么中药能帮我治了病根?

我现在已经输液五天了,快好了,如何用中药调理?

你好,中药可以辩证治疗,根据体质辩证虚实后进行调理

还有8条医生回复,微信扫一扫,随时看答案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注意休息,减少操劳,适当锻炼身体。

咽炎可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急性咽炎为咽部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咽淋巴组织常被累及。炎症早期可局限,随病情进展常可涉及整个咽腔,以秋冬及冬春之交较常见。慢性咽炎又称慢性单纯性咽炎,较多见。病变...

常见症状: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刺激性干咳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饮食治疗

1.支气管炎中药方1-肺燥感寒
  【症状】咳嗽阵作,痰少,形寒,饮食减少,口燥不欲饮,舌苔薄白,脉象小滑。
  【治法】散寒清肺,顺气化痰
  【方药】炙麻黄2.4克,杏仁9克,生甘草4.5克,苏子9克,炙紫苑12克,蒸百部9克,炙白前6克,炙款冬6克,海哈壳12克,炙枇杷叶9克
  【用法】水煎服。
2.支气管炎中药方2-风热袭肺
  【症状】咳嗽夜间喘甚,吐黄痰,身体疼痛,纳呆,大便两日未下,舌苔黄腻,脉象浮数。
  【治法】宣肺解表,泄热定喘
  【方药】前胡3克,薄荷3克,桔梗3克,杏仁泥3克,紫苑4.7克,白茅根15.6克,生川军3克
  【用法】生川军后下。
3.支气管炎中药方3-痰热雍肺
  【症状】咳嗽不能平卧,烦躁咽痛口渴,咯白痰,舌红,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定喘
  【方药】炙麻黄3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黄苓12克,双花25克,桑白皮15克,百部12克,桔梗6克,川贝粉3克,地丁30克,败酱草30克,鱼腥草30克,莱菔子12克
  【用法】4.支气管炎中药方4-痰湿化燥
  【症状】咳嗽痰多,黄白相间,咽红微感不适,大便偏干,小便多,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燥化痰,宣通肺气
  【方药】冬瓜仁6克,杏仁6克,苡仁12克,苇根15克,茯苓皮6克,法夏6克,橘红3克,浙贝母4.5克,桑白皮4.5克,炒苏子3克,炒莱菔子3,炒白芥子3克,炙枇杷叶6克
  【用法】水煎服。
川贝粉冲服,余药水煎。
常用气管炎的食疗方法有:
  1、萝卜蜜汁:大白萝卜挖空一半,装进适量蜂蜜,放置3小时后,取汁,用温开水冲服,日服3次,每次1汤匙;或用萝卜半斤,冰糖、蜂蜜适量,再加少量水,煮汤温服。
  2、糯米15g,杏仁、甘草各10g,水煎后滤汁,l日分2次服。
  3、蜂蜜50g,佛手柑30g,水煎成茶;或蜂蜜、饴糖、洋葱汁各等分煮沸适量吃。
  4、萝卜茶:取经霜萝卜切成薄片,煎水代茶饮。
  5、萝卜炖豆腐:鲜大萝卜块100g,豆腐200g,同炖至烂熟后加调味品食用。
  6、雪梨百合汁:雪梨1枚,百合15g。将雪梨切片,与百合同煮,待烂熟后喝汤。亦可在煎煮时加入适量冰糖。
  7、罗布麻茶:取罗布麻叶10~15g,代茶饮用,每日1次。本方对于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发作与发作期治疗,均有满意的效果。

    党参20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紫苑10g、款冬花10g、桔梗12g、山药10g、五味子10g、胡桃肉6g、黄芩10g、金银花10g、甘草6g。上述配伍达到补肾、健脾、益肺、增强免疫力。

    风寒咳嗽咳嗽频而重急,无痰或有稀白痰,鼻塞涕清,咽痒声重,或伴发热恶寒,或见全身不适。证属风寒闭肺,肺气失宣,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用杏苏散加减。

  方为:杏仁、苏叶、法夏、茯苓各6克,前胡、桔梗、甘草各5克,枳壳、橘红各3克,生姜2片,大枣3枚,清水煎服。咳重加百部5克,冬季无汗加麻黄3克,若发热重、出汗加生石膏10克,同煎服。

  方为:桑花15克,连翘、桑叶、菊花各10克,前胡、百部、桔梗、牛蒡子各6克,杏仁、薄荷、甘草各5克,芦根12克,清水煎服。发热重的加黄芩、知母各5克,生石膏10克;咳重痰多加全栝蒌10克,川贝5克同煎。

  治疗气管炎偏方1. 豆腐500克,饴糖60克,生萝卜汁1酒杯,混合煮沸,1日分2次服用。   治疗气管炎偏方2. 苦杏仁、冰糖等量,研碎混匀,每天早晚各服9克,10天为一疗程。  鸡蛋3个,去壳打散,用麻油50毫升,炒熟后加醋煮,吃蛋喝汤,早、晚各服1次。

药引: 1、当年生小白母鸡胆7个 2、白胡椒    7粒3、黑白丑(注:干的牵牛花)7朵炮制方法:用鸡胆汁将上述药料碾成沫,搅拌均匀,涂于洁净的白纱布上(多层纱布),用白酒将患者的脚洗净凉干后贴上(男左女右),每次7天,连治三次,保准去根。注:每年12月份(阴历)治疗为宜,所用的鸡下肉,就用此鸡肉加少许川白母煮熟食用。

1.萝卜葱白治风寒咳嗽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红糖姜枣汤治伤风咳嗽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以水三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等。

3。芜荽汤平治伤风咳嗽芜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先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芜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发汗透表。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

4。白萝卜蜂蜜治风寒咳嗽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发汗散寒,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

5。羊蜜膏治虚劳咳嗽肺痿熟羊脂250克,熟羊髓250克,白沙蜜250克,生姜汁100毫升,生地黄汁500毫升。羊脂煎,令沸;次下羊髓,又令沸;次下蜜,地黄,生姜汁,不住手搅,微火熬数沸成膏。每日空腹温酒调1匙,或做姜汤或做粥食亦可。补虚润肺,祛风化毒。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虚劳瘦弱,咳嗽肺痿,还有润肺润肤的功效。

6。鲜梨贝母治咳嗽肺痈鲜梨500克,贝母末6克,白糖30克。将梨去皮剖开,去核,把贝母末及白糖填入,合起放在碗内蒸熟。早晚分食。清热化痰,散结解表。用治咳嗽或肺痈,症见胸痛,寒战,咳嗽,发热,口干,咽燥,痰黄腥臭或脓血痰等。

7。饮马乳清热止嗽鲜马乳300毫升,白糖适量。将马乳煮沸;饮时加白糖。据介绍,马乳“止渴疗热”,有补血生津,润燥止嗽的功效肺结核的咳嗽,潮热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8。冰糖燕窝粥治肺虚久咳燕窝10克,大米100克,冰糖50克。将燕窝放温水中浸软,摘去绒毛污物,再放入开水碗中继续涨发。取上等大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清水三大碗,旺火烧开,改用文火熬煮。将发好纯净的燕窝放入锅中与大米同熬约1小时,加入冰糖溶化后即成。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治肺虚久咳及咳喘伤阴。

9。燕窝梨大养肺阴燕窝5克(水浸泡),白梨2个,川贝母10克,冰糖5克。白梨挖去核心,将其他三味同放梨内,盖好扎紧放碗中,隔水炖熟。服食。养阴润燥,止咳化痰。治多年痰咳,气短乏力。

10。萝卜胡椒止咳祛痰涎 萝卜1个,白胡椒5粒,生姜3片,陈皮1片。加水共煎30分钟。日饮汤2次。下气消痰。治咳嗽痰多。

11。豆浆饮润肺宁嗽化痰黄豆,冰糖。黄豆浸泡磨汁,煮沸后加糖饮用。每日清晨空腹饮1碗。健脾宽中,润燥掐水;清肺止咳,化痰。治疳积瘦弱,肺热咳嗽等。

12。豆腐糖止咳化痰平喘豆腐500克,红糖,白糖各100克。把豆腐当中挖一窝,纳入红,白糖,放入碗内隔水煮30分钟。一次吃完,连服4次。清热,生津,润燥。治咳嗽痰喘。

13。玉米须橘皮治咳嗽 玉米须,橘皮各适量。共加水煎,日服2次。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痰多。

14。萝卜猪肺止咳汤萝卜1个,猪肺1个,杏仁15克。加水共煮1小时。吃肉饮汤。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治久咳不止,痰多气促。

15。糖水冲鸡蛋补虚止咳白糖50克,鸡蛋1个,鲜姜适量。先将鸡蛋打入碗中,搅匀。白糖加水半碗煮沸,趁热冲蛋,搅和,再倒入已绞取的姜汁,调匀。每日早晚各服1次。补虚损。治久咳不愈。

16。芝麻冰糖水治夜嗽生芝麻15克,冰糖10克。芝麻与冰糖共放碗中,开水冲饮。润肺,生津。治夜嗽不止,咳嗽无痰。注:芝麻1把,生姜50克,共捣烂煮汁服,亦有上述疗效。

17。香油炒羊肝治久嗽羊肝60克,香油30克,盐少许。将羊肝切片,锅内放入香油至八成热,下羊肝及盐翻炒即成。润肺止咳。治久咳不止。

18。蒸白梨蜂蜜治久咳咽干大白梨1个,蜂蜜50克。先把白梨挖去核,将蜂蜜填入,加热蒸熟。每日早晚各吃1个,连吃数日。生津润燥,止咳化痰。治阴虚肺燥之久咳咽干,手足心热等。

19。燕窝银耳治干咳盗汗燕窝10克,银耳15克,冰糖适量。将燕窝先用清水测一遍,再放入热水中浸泡3-4小时,然后择去毛绒,再放入热水中泡1小时即成。用瓷罐或盖碗盛入燕窝,银耳,冰糖,隔水炖熟。服食。补虚损,养肺阴,退虚热。治干咳,盗汗或肺阴虚等。

20。薯蓣粥健脾益肺生怀山药30克,白糖少许。将山药轧细筛,调入凉水,边煮边搅,两三沸即成,加少许白糖调味。服食。补脾止泻,补肾收摄。治劳伤咳喘,脾虚泄泻,以及一切赢弱虚损之病。

21。蜜枣扒山药治肺虚久咳山药1000克,蜜枣10个,板油丁100克,白糖350克,桂花汁。湿淀粉。熟猪油少许。(1)山药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淹没山药为度,用旺火煮,待山药较烂时捞起,去皮,用刀剖成6厘米长。3厘米宽的长方形。拍扁。蜜枣一刻两半去核待用。(2)将大汤碗内涂抹上熟猪油,碗底排上蜜枣再排上一层山药,夹一层糖,板油丁,逐层放至碗口,撒上糖,扣上盖盘,上笼蒸1小时左右,然后取下,翻身入盘。(3)炒锅上火,滤入盘内汤汁,放清水100克,白糖150 克和少许桂花汁烧沸,用水淀粉勾欠,起锅浇上山药上即成。补肾润肺。治肺虚久咳,脾虚腹泻,神疲体倦,四肢无力,久食补肾强身。

22。猪肉杏仁汤治咽痒咳嗽瘦猪肉50克,杏仁10克,北沙参15克。共煎煮汤饮。日服2次。清肺,化痰,生津。治咳嗽少痰,口渴咽干,咽痒等。

23。花生枣蜜汤止咳化痰花生米,大枣,蜂蜜各30克。用水共煎极烂。饮汤,日服2次。止嗽化痰。用治咳嗽,痰饮(形体消瘦,肠鸣,胸肋支满,目眩气短。

24。花生沙参汤治咳嗽少痰花生米,白果,百合,北沙参各25克,冰糖适量。水煎取汁,加冰糖。每日1剂。润肺化痰。治久咳痰少,气短咽干。

25。黄精冰糖止咳平喘黄精(中草药)30克,冰糖50克。将黄精洗净,用冷水发泡,置砂锅内,再放入冰糖,加水适量。将锅置炉上,以武火煎煮,后用文火煨熬,直至黄精烂熟为止。每日2次,吃黄精饮汤。清肺,理脾,益精。用治肺燥肺虚之咳嗽,干咳无痰,咯吐不利,食少口干,肾虚精亏等。

26。合雪梨汤滋阴润肺百合25克,大雪梨1个,冰糖20克。百合用清水浸泡一夜,次日将百合连同清水一起倒入砂锅内,再加半碗多清水,煮1个半小时,待百合已烂时,加去皮切作块的雪梨和冰糖,再煮30分钟即成。滋阴润肺,宁心止嗽。肺虚久咳者食用,常人食用亦有益肺胃之功。

27。银耳鸭蛋汤滋阴清肺银耳15,冰糖25克,鸭蛋1只。银耳与冰糖共煮,水沸后打入鸭蛋。每日服2次。滋阴清肺,止渴生津。治阴虚肺燥之咳嗽痰少,咽干口渴等症。

28。竹沥粥功在清热化痰竹沥30克,粳米100克。先煮粳米作粥,临熟入竹沥,搅匀。任意食用。清热,豁痰,镇惊。治风热痰火,肺热咳嗽,痰多色黄。

29。罗汉果柿饼汤清肺热罗汉果半个,柿饼3个,冰糖30克。加清水两碗半共煮至一碗半,再下冰糖,去渣。1天分3次饮完。清肺热,去痰火,止咳嗽。治小儿百日咳及痰火咳嗽等症。

30。无花果冰糖水治肺热咳嗽无花果30克,冰糖适量。将无花果洗净,加水与冰糖共煮。每日1次,连服3-5天可收显效。祛痰理气,润肺止咳,解毒润肠。治肺热咳嗽,声音嘶哑,咽干喉痛,便秘,痔疮出血等。

玉米须,橘皮各适量。共加水煎,日服2次。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痰多。

味甘,性平,又称青瓜、胡瓜、刺瓜等,原产于印度,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功效。现代医学认为,黄瓜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尼克酸、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同时黄瓜还含有丙醇二酸、葫芦素、柔软的细纤维等成分,是难得的排毒养颜食品。黄瓜所含的黄瓜酸,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排出毒素。维生素C的含量比西瓜高5倍,能美白肌肤,保持肌肤弹性,抑制黑色素的形成。黄瓜还能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对肺、胃、心、肝及排泄系统都非常有益。夏日里容易烦躁、口渴、喉痛或痰多,吃黄瓜有助于化解炎症。


中医疗治咳嗽吐痰沫 背部怕冷

  林某,男,52岁。2012年3月2日初诊。该患禀赋不足,形体消瘦,有嗜酒饮冷之习。平素易患感冒,每发咳嗽,吐痰沫,背部怕冷,更有如掌大一处尤甚,得热则舒,虽经医治,未获显效。近因衣着单薄,感寒饮冷,旧疾复作,经某医院理化检查,未现异常。用药治疗后,诸症缓解,唯咳嗽、背冷不减。刻诊:胸胁胀满,咳嗽、咳痰色白稀薄,背冷如掌大,便溏,尿清量少,舌质淡,苔白水滑,脉沉弦。仲景《金匮要略》云:“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当系此证无疑,乃饮停中焦故也。又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治宜温阳化气,方予苓桂术甘汤:茯苓20g,白术15g,桂枝15g,炙甘草10g,半夏15g,陈皮15g,干姜10g。5剂,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

  二诊:胸胁胀满,咳痰、背部冷大减,大便已不溏。药已中的,效不更方,守方继进5剂,药后诸症若失

  按:《金匮要略心典》云:“留饮即痰饮之留而不去者也,背寒冷如掌大,留饮之处,阳气所不入也。”痰为饮邪,邪客之处,便是正虚之处,其虚也,阳气被阻遏,不得展布,故其人背冷如掌大。治以健脾燥湿,温阳化气,药用茯苓淡渗利湿,桂枝辛温通阳,二药相须为用,温阳化气,淡渗利湿之力大增。白术健脾燥湿,配桂枝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伍茯苓健脾助运,守中有通,更加半夏、陈皮、干姜之辛通,燥湿涤痰,降逆化浊。甘草者,乃白术之佐使,二者相伍,培土燥湿,和中益气,以治生痰之源。诸药相伍,使脾阳得运,饮邪得化,水道通畅,邪祛正安。

清肺化痰养阴化瘀 治疗老年性支气管扩张症

名医治支气管扩张(脾虚痰热)方

处方:太子参、黄芪、鱼腥草、芦根、薏苡仁各25 克,炒白术、茯苓、冬瓜仁、浙贝母、桑白皮各12克,甘草、山药、黄芩、葶苈子各8克,桔梗、败酱草各15 克,海浮石1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清肺化痰。用于治疗老年性支气管扩张症,辨证属脾气虚弱,痰热蕴肺型。此证型多见于老年形体偏胖者,病程较长,肺叶受累面积相对较大,临床多见咳嗽,咯黄脓痰,急性加重时可咯吐大量黄脓痰,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饮食偏少,乏力,大便溏软,舌多黯淡或稍红,脉多滑或细。 创方者:唐玲华 名医治支气管扩张(肝火犯肺)方 处方:芦根30克,桑白皮20克,海蛤壳、太子参、麦冬、白及、生地各15克,丹皮、藕节炭、山栀子、黄芩各10克,旋覆花(包)、代赭石各12克,三七粉 (冲服)、制大黄、青黛(包)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清肝泻肺,降气止血,益气生津。用于治疗老年性支气管扩张症,中医辨证属肺气虚弱,肝火犯肺型。此型患者常表现为咳嗽气逆,咳鲜血,胸胁胀痛,心烦,口苦咽干,平素易感冒,伴有不同程度疲倦乏力、短气,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细或弦数。 创方者:唐玲华 名医治支气管扩张(气阴两亏)方 处方:芦根20克,太子参、北沙参、百合、桑白皮、丹参、薏苡仁、前胡、炙枇杷叶各15克,麦冬12 克,五味子、白芍、川贝母、黄芩、白术、炒谷芽、炒麦芽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养阴,清肺化瘀。用于治疗老年性支气管扩张症,中医辨证属气阴两亏,瘀热内蕴型。本型多见于老年性支气管扩张症反复急性感染、经常口服或静滴抗生素的患者,病程相对较长,肺叶受累面积大小不一。症见咳嗽,咯黄痰或夹少量白稀痰,气短乏力,动则尤甚,心慌,饮食少,大便多溏软,每日2~3次,舌多黯红,苔剥或少苔少津,脉多细数或细弱。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哮喘肺心病组成方

支气管哮喘属呼吸系统常见病,是由于炎症感染而致咳嗽、胸闷、气促或喘息的临床症状,其主要发病机理是多种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呼吸道的慢性炎症,源于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引起支气管反复发作哮喘的症状。属于中医之“哮喘”“肺胀”“痰饮”范畴。笔者跟师甘肃名医裴正学教授,聆听其教诲,受益匪浅,裴正学认为,肺脾气虚、饮邪停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是本病发生之主要病机,以健脾化饮、升清降浊为主要治法,拟治哮喘经验方,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组成:大腹皮15克,五味子3克,远志10克,陈皮6克,半夏6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党参15克,生姜6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青皮6克,知母10克,川贝母10克,紫石英15克,沉香3克,肉桂3克,苏子10克。

功效:健脾化饮,升清降浊。

主治:肺脾气虚、饮邪停留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加水800毫升,水煎2次,取汁混匀,分3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品。

肺结核 支气管结核 曾定伦治法组方

重庆市名中医曾定伦从医30多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今举例如下。

罗某,女性,59岁,2012年4月10日首诊。

主诉:咳嗽、咯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2年半。患者有金属粉尘接触史。2009年5月在外院诊断为:1继发性肺结核,双肺;2纵膈淋巴结结核;3支气管结核;4双下肺感染;5肺癌伴纵膈淋巴结转移癌(待查);6重症尘肺病。患者口服抗结核药物1年,症状未见缓解。

2011年查纤支镜:镜下气管黏膜稍充血、肿胀,略显肥厚,隆突稍钝,左右亚隆突变钝,左右各支气管黏膜肿胀、肥厚,表面散在米粒样小结节突起。病理活检:肉芽肿性炎,考虑间质性肺炎。胸部CT:双肺感染,右下胸膜黏连及积液,肺部间质性肺炎,右颈部、纵膈、双肺门及腹膜多发淋巴结肿大。肿瘤标志物及抗体正常,痰液检查未见抗酸杆菌及真菌。肺功能检查:轻、中度阻塞性肺通气障碍,小气道功能下降,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45.18L/min占预计值60.3%,肺弥散功能重度下降。

就诊时由家人搀扶而来,体重35千克,极度消瘦,咳嗽,喘累,气促,胸痛胸闷,咯白色泡沫痰,几乎不能行走。

辨证:热毒痰瘀阻滞肺络,肺失宣肃。

治法:豁痰散结,清热解毒。

组方:银翘各15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莪术6克,地鳖虫30克,鳖甲30克,牡蛎30克,僵蚕12克,制南星10克,夏枯草30克,法半夏12克,茯苓12克,陈皮6克,枳实12克,竹茹12克,桑白皮30克,黄连6克,黄芩12克,炮甲珠粉6克,赤芍20克,白首乌30克,甘草6克。3剂,水煎服,每日1剂。

4月21日二诊:服药后患者咯出较多深褐色浓痰,咳嗽稍减,但仍感胸膺憋闷,胸痛喘累,气短气促,动作后明显。

辨证:痰毒稍减,但肺络瘀滞依然,肺络血瘀,气机不畅,宣肃不行;故应加入调畅气机药物,并加大祛瘀通络力度,并告之患者服药后会加重血痰现象,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无需惊慌紧张,若血痰短时间较多,急速就诊。

上方去甘草,丹参15克加至20克;加全虫粉6克,云木香6克,厚朴10克,延胡索12克。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5月24日三诊:服药后患者咯吐较多暗红色及深褐色浓痰,但吐血痰后胸膺憋闷感明显减轻,胸部豁然开朗,呼吸顺畅,气短亦减,咳嗽减轻。

辨证:瘀滞通,肺络畅,气机调,痰瘀减,效不更方,务必逐邪务尽。

上方莪术6克加至12克。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7月18日四诊,服药后患者继续喀出暗红色及深褐色浓痰,痰量较前减少,胸膺憋闷感明显减轻,呼吸顺畅,气促气短明显缓解,咳嗽症状改善。

辨证:痰瘀得减,气机通畅,功逐破血耗血之品当酌减,肺气通调,行气耗气药物亦当撤去。

上方莪术12克减至6克,丹参20克减至15克,去云木香、厚朴、延胡索。6剂,水煎服,每日1剂。

8月13日五诊:服药后患者浓痰明显减少,胸闷气促症状进一步改善,咳嗽已不明显,胸膺部仍时感不畅,上腹胀满不舒,时有烧灼感。

辨证:痰瘀得化,热毒得清,肺络得通,肺气宣发、肃降功能得复,减去寒凉解毒及豁痰通络之品。子盗母气,肺病及脾,酌加制酸行气化痰。

上方去银翘、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白附子、僵蚕、竹茹、桑白皮、赤芍,枳实12克改为枳壳6克,制南星改胆南星10克;加厚朴10克,浙贝母10克,乌贼骨30克,降香6克,三七粉6克。

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10月7日六诊:服药后患者胸闷腹胀症状消失,但口苦咽干症状明显,咽部异物感,咽痒作咳。

辨证:痰热得清,炉烟虽熄,灰中有火,循经络上袭肺之门户咽喉,损伤气阴。治疗以清热养阴,利咽化痰散结为主。

组方:银翘各15克,柴胡12克,黄芩12克,法半夏12克,浙贝母15克,桔梗15克,厚朴10克,半枝莲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昆布30克,海藻30克,蚤休30克,夏枯草30克,鳖甲30克,牡蛎25克,地鳖虫30克,玄参20克,蒲公英30克,夏枯草30克,丹参15克。6剂,水煎服,每日1剂。

10月12日七诊:服药后患者咽痒得解,咳嗽减轻,但痰量增多,苔滑腻。清热养阴有增湿助痰之弊,加强燥湿化痰,散结通络以善后。

组方:法半夏12克,茯苓12克,陈皮12克,黄连6克,黄芩12克,鳖甲30克,牡蛎20克,土鳖虫30克,炮甲珠粉6克,海藻30克,昆布30克,丹参15克,重楼30克,半枝莲30,白花蛇舌草30克,川楝子12克,三七粉6克,乳没各6克。6剂,水煎服,每日1剂。

该患者2013年3月因外感后咳嗽,咽痒,咯黄浊痰再次来诊,其颜面红润,气息平稳,呼吸顺畅,体重已恢复至患病前的57千克,生活自理,操持家务。复查胸CT:双侧肺门正常,肿大淋巴结基本消失,双肺纹理清晰,既往散在小片状阴影完全消失。

按:患者为痰瘀阻滞肺络之“肺胀”重症,虽肺气阴两虚之证明显,但痰瘀阻肺络为肺气郁闭之根本,急则治标。曾定伦重用豁痰散结,破血通络药物:方中以芩连温胆汤为主方加入海藻、昆布、白附子、制南星、夏枯草、僵蚕、地鳖虫、鳖甲、牡蛎豁痰散结,莪术、丹参、赤芍、炮甲珠破血逐瘀散结,并配伍银翘、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之品,清泻肺热,化解痰毒。

曾定伦深得叶氏心法:病邪留伏较深,顽证痼疾,重用虫类,入络搜剔,僵蚕、地鳖虫、鳖甲、牡蛎之品,轻灵流通,松动痼疾,搜剔络中病邪,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对此久病沉珂,医者胸有定见,首诊开始以芩连温胆汤为主方伍入豁痰散结,破血逐瘀,清热解毒之品加减治疗前后6月之久,守方常服,终获明显疗效。(重庆市中医院曾定伦名医工作室 邱敏整理)

毛德西方药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麻黄橘红汤由麻杏石甘汤、百芩片、甘桔汤三个小方加味组成,主要用于外感风邪或痰热郁肺引起的咳嗽,尤其适用于支气管炎的咳喘(痰热证),是毛德西教授常用的经验方,临床效果也较好。

  组成:炙麻黄6~10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百部10~15克,黄芩6~15克,生石膏30克,贝母6~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6~10克。

  加减运用:咽干痒,加蝉衣、木蝴蝶;咽痛,加山豆根、射干;痰难咯出,加前胡、瓜蒌皮;口干舌燥,加北沙参、芦根;夜咳甚,加桑白皮、诃子。

  功效:清热宣肺,止咳平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分2~3次服用。

  方解:本方由麻杏石甘汤、百芩片、甘桔汤三个小方加味组成。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四味组成。百芩片为由百部、黄芩组成的中成药。甘桔汤出自《小儿药证直诀》,仅甘草、桔梗二味。麻杏石甘汤是治疗肺热郁闭、肺气失宣而致咳喘的名方,石膏为清热剂,麻黄、杏仁与之协力,能解热而治咳喘;麻黄宣肺,杏仁肃肺,有利于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并能使血行旺盛,疏通水分停滞;甘草调和诸药,并助药效。百部止咳化痰,药性平和,寒痰、热痰、燥痰均可应用;黄芩苦寒清肺,亦可防止麻黄、杏仁等辛温药物的伤阴之弊;桔梗祛痰利咽,可载药上浮,以利于其他药物功效的发挥;橘红为化痰止咳的良品,还可使黏稠痰变为稀薄痰而易咯出;贝母有浙贝母与川贝母,二味皆属苦寒性药物,都能清肺化痰而止咳,浙贝母偏于苦寒,开泄力强,多用于外感风邪、痰热郁肺所引起的咳嗽;而川贝母性凉,兼有润肺之功,适应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之症。所以,在选用贝母时,外感咳嗽用浙贝母,内伤咳嗽用川贝母。本方主要用于外感风邪或痰热郁肺引起的咳嗽,而由单纯风热或燥热引起的咳嗽则不适宜。

  病例:李某,女,60岁,2012年2月就诊。患慢性咳嗽3年余,无季节特点,但以春冬季为甚。刻诊时见:咳嗽频频,时吐黏痰,呈白中夹黄色痰,咳痰不爽,咳甚则胸痛,并不时拍打胸部,舌苔白腻,上浮薄黄苔,舌质紫红;脉象弦滑而数;听诊:两肺呼吸音粗,夹有哮鸣音。

  诊为痰热郁肺,肺气失宣,佐以止咳平喘。方用麻黄橘红汤加味。

  处方:炙麻黄10克,生石膏30克,炒杏仁10克,百部15克,黄芩15克,橘红10克,桔梗10克,浙贝母10克,鱼腥草15克,北沙参3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煎服。

  服用5剂后,原所服用的甘草片、左氧氟沙星片停用;因口干咽燥,加麦冬30克,射干10克。

  继服10剂后,症状明显缓解。病人要求将此药加工成丸药(水蜜丸),服用三个月后,症状消失。嘱咐冬季前,再来复诊,以求实施预防措施。

  按:应用此方,基本是在无外感症状的前提下使用。辨证为“痰热郁肺”的指征为:黄痰或白黄相兼痰,或虽为白黏痰,但舌苔呈现黄腻,或薄黄腻;如果是稀白痰,或白滑苔,那是寒湿痰,非痰热证,不是本方所治疗之范围。燥热可以伤阴,痰热也可以伤阴。因此,对于咳喘病人,如果出现咽干口燥者,皆可以加一点滋阴药,一方面有利于痰浊的排出,另一方面则可保肺阴,使之不伤。

慢性支气管炎验方 治咳、痰、喘20余年

 哈某,男,68岁,于2012年10月19日初诊。

  主诉:慢性咳、痰、喘20余年,加重伴胸闷、气短1周。患者咳嗽、咯白痰20余年,以清晨起床后为主,多发于冬春季节,严重时一年四季均有症状。1周前,患者晨练受凉后,咳嗽加重、咯大量白痰,伴胸闷、气短,无发热,呼吸欠畅,舌质白腻,脉滑。

  在当地查血常规,白细胞:8.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稍高于正常。胸片示:慢性支气管炎。结合患者既往有吸烟史40年,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给予吸氧、抗炎、化痰止咳对症治疗1周后稍好转,但患者仍晨起咳嗽、咯白粘痰,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遂寻求中医治疗。就诊时,症状同前,舌苔白腻,脉浮滑。

  处方:陈皮10克,清半夏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五味子10克,青皮10克,川贝母(打)15克,杏仁10克,桑白皮30克,冰糖10克,炙麻黄5克,白芥子10克。

  水煎时加生姜3片,每日1剂,分早晚服,连服7剂。

  2012年10月26日二诊:症状明显好转,效不更方,继服7服,症状基本缓解。后又以上方巩固10剂而愈。

  按:气管炎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早期症状轻微,冬季多发。我国50岁以上气管炎患病率高达13%,病情呈缓慢进行性发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等疾病,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河北中医学院张士舜主任医师,是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用二陈汤加味治疗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能燥湿化痰,止咳平喘。主治:长期咳嗽、咯白痰,胸膈痞闷,不欲饮食,脘腹胀满,纳差,因伤宿食,呕逆不食,或吐后肢体困倦,头晕心悸,舌苔白滑,脉浮滑。

  中医理论认为:痰者,水湿之滞而不行也,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失健运,则停湿生痰,湿痰犯肺,遂令咳嗽,故补脾则不生湿,燥湿渗湿则不生痰,利气降气则痰消解。湿浊内盛,最易阻碍清阳,胃气失和,因此每见头眩心悸,呕逆不食。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能降逆和胃;陈皮理气燥湿祛痰,燥湿助半夏化痰,理气可使气顺则痰消;茯苓降气渗湿,湿去脾旺,痰无由生。煎加生姜,以其降逆化饮,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助半夏、陈皮行气消痰,和胃止呕。

  张士舜主张久病必有瘀,故用当归、川芎活血化瘀;有血瘀必有气滞,故用青皮理气。川贝母、杏仁、桑白皮止咳平喘;五味子收敛肺气,散中有收,使祛痰而不伤正,并有欲劫之而先聚之之意;冰糖味甘、性平,入肺、脾经,有生津润肺、清热解毒、止咳化痰之功效。炙甘草调和诸药,兼润肺补脾和中,诸药合用,标本兼顾,燥湿化痰,止咳平喘。

  临证时,对风痰,可加胆南星、竹沥;热痰,可加黄芩、胆南星;寒痰,可加干姜、细辛;食痰,可加莱菔子、神曲;气痰可加枳实、厚朴;黄痰可重用鱼腥草;无痰加麦冬、天冬;喘较剧烈(肺功能不佳),加蛤蚧、灵芝、黄芪补气,亦可酌情加炙麻黄平喘,但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慢性支气管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是一种对健康危害较大的慢性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病情发展缓慢,严重时可诱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杷叶粥 先将灸枇杷叶10~15克用纱布包紧水煎,去渣取浓汁,再加入粳米50克和水煮粥,粥将成时略加冰糖调味即可。每日早晚用之佐餐,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常见的咳嗽,咯痰色黄者。

  养肺煲 甜杏仁15克,猪肺200克(洗净切片后用沸水略烫),白萝卜500克(切块),一同放入砂锅内炖煮,待猪肺熟烂,加入适量调味品即可。食肺喝汤,每周两次,适用于本病缓解期白稀痰多,偶有咳嗽者。(廖伟文)

  要问冬季最容易生什么病,大多数人都会说是咳嗽。咳嗽包括风热咳嗽、风寒咳嗽、食积咳嗽等,而冬季人们最常见的咳嗽是风寒咳嗽和食积咳嗽。 

  风寒咳嗽很容易判断,那通常因为人受凉了,典型症状是流清水鼻涕、咯痰清稀、痰白稀薄、舌苔白。有一个小方法——生姜汁擦背,可有效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用生姜榨汁,以生姜与温水为1∶1的比例兑温开水,用来擦上背部皮肤,背部的肺俞穴、大椎穴、风门穴。此法有补益肺气、宣散风寒的作用。姜可温肺化饮,因此用生姜汁擦背可温宣肺气、疏散风寒。使用频率视背部的皮肤反应而定,至少3天一次,每次用过后要用温开水清洗干净。

  还有些穴位具有止咳的作用,操作简单且安全有效,可在家中进行治疗。 

  逆运内八卦穴 部位:以手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圈,此圆为内八卦穴。手法:四指在掌心逆时针方向自然画圈。运内八卦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既能宣肺止咳化痰,又能健脾消食行滞,对脾、肺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平肝清肺穴 肝经穴:掌心向上,从食指指尖到指根;肺经穴:掌心向上,从无名指指尖到指根。手法:用手掌握住患者其余三根手指,露出食指与无名指,操作者用中指与无名指轻轻从指根部推到指尖。 

  揉搓大椎穴 低头时,摸到颈后最突起的高骨,在这块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大椎穴是阳经会聚之处,用手掌搓热大椎穴,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度,可帮助振奋阳气、抗御外邪。洗热水澡时可用热水多冲冲大椎穴的部位,哪怕只用热气腾腾的毛巾捂捂大椎穴,也有抵御寒气的效果。  

病例:杨某,女,68岁。患者曾有17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每遇冬寒加重。1周前不慎感寒,出现喘息气短,吸气困难,气不得续,动则更甚,伴咳声低弱,咳痰白滑量多,畏寒自汗,面白无华,神疲乏力,舌淡瘀暗,苔白滑,脉沉细。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诊断:喘病,证属肺肾气虚,痰阻血瘀。治以补气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 自拟咳喘宁方加减:炙麻黄、杏仁、紫菀、款冬花、桃仁、补骨脂、地龙各8克,炙黄芪24克,丹参、太子参、五味子各12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14剂。 药后喘息咳痰、畏风自汗诸症递减,舌淡暗,苔白,脉沉细。前方加白术、绞股蓝各 12克,防风6克,继服14剂。 药后喘平咳止,畏风自汗,诸症皆愈,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遂停前药,以桂龙咳喘宁胶囊善后。半年后随访,喘噘禾复发。 点评:喘病为临床难治性疾病,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本例患者素有喘咳,久病耗气,肺肾气虚,故而喘息气短,咳声低弱;肺气不足,卫外不固,则见畏风自汗;咳痰白滑量多,面白无华,神疲乏力,舌淡暗,苔白滑,脉沉细,皆为气虚痰阻血瘀之征象。治当标本兼顾,以补气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为法。方中炙麻黄与杏仁配伍,为宣肃肺气,止咳平喘要药;紫菀重在祛痰,款冬花功擅止咳,故二药常相合使用,相得益彰;久病多瘀入络,故以丹参、桃仁、地龙活血化瘀通络,有助于肃肺止咳平喘,上述诸药共治其标。以炙黄芪、太子参补益肺气,以复肺脏宣肃之功;补骨脂、五味子补’肾纳气,以利肺气肃降,共顾其本。诸药配伍,共奏补气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恰合病机,故获良效。

我和母亲都是自幼就患严重的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久治难愈。后来,我从朋友那里得到一个治气管炎的食疗方,母亲70岁时始用此方,一年后根治,寿至 86岁未再复发。我40岁那年治好,至今59岁未曾反复。

具体方法如下: 将250克冰糖(或蜂蜜)融化在一瓶陈醋中,再将2.5公斤左右白梨(如无白梨其他梨也可)切成玉米粒大小的块儿放人糖醋液中。每日餐后,当零食吃。坚持一个月后症状会减轻,半年后可基本治愈。 广西贺州 刘 熙 提示:糖尿病患者不宜用此方;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引起腹泻。

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名医偏方

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名医偏方 (阴虚型)

处方:北沙参、麦冬、浙贝母、知母、枇杷叶(包煎)、火麻仁、炙全瓜蒌(打)、鱼腥草各10克,炙百部、五味子、天花粉各8克,芦根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阴清肺。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中医辨证属阴虚型。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不爽,或喘促,口干咽燥,盗汗便艰,舌红苔少,脉细数或缓大无力。

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名医偏方 (痰湿型)

处方:陈皮、半夏、茯苓、苍术、白芥子、莱菔子、炙苏子(包煎)、紫菀、款冬花、桔梗各10克,炙甘草3 克,鱼腥草、炙枇杷叶(包煎)各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化痰燥湿。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中医辨证属痰湿型。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粘,胸闷作胀,食纳不佳,四肢乏力,舌淡白腻,脉濡滑。


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名医偏方 (阴虚夹湿)

处方:生地20克,麦冬、太子参、滑石、鱼腥草、炙枇杷叫‘(包煎)各12克,陈皮、十夏、茯苓、佩兰行S 克,砂仁(后下)3克,生薏苡仁,车前草各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阴利湿。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中医辨证属阴虚夹湿型。症见咳嗽,痰粘不爽,动则喘促,口干不欲饮,食欲不佳,胸闷倦怠,舌红苔腻或垢,脉细滑数。

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名医偏方 (虚寒型)

处方:黄芪25克,白术15克,桂枝、干姜各8 克,细辛3克,防风、半夏、陈皮、炙苏子(包煎)各10 克,茯苓、炒葶苈(包煎)、炙枇杷叶(包煎)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温脾益肺。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中医辨旺属虚寒型,症见咳嗽气短,活动尤甚,或兼背寒,神疲乏力,容易感冒,痰多色白泡沫样,舌淡白苔薄,脉沉弱无力。

 1.人参1.5克,蛤蚧1对(炙),杏仁30克,川贝母30克,紫河车3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2~3次。

  2.地龙焙干,研粉,装入胶囊。每次服3到5粒。用于热哮。

  3.僵蚕5条,浸姜开,晒干,瓦上焙脆,和入细茶适量,共研末,开水送服。

  4.紫河车粉60克,蛤蚧粉45克,地龙粉25克,五味子24克,做成1克蜜丸或水丸。每次服5个,每日2次。可用作平时固本,以减少发作。

  5.黄芪30克,怀山药30克,茯苓30克,乳鸽1只。将四物共放炖盅内,加水200毫升,隔水炖2小时,加入盐、味精调味。每隔3天服食1次,可常服。适用于肺气虚型支气管哮喘。(曹祈东)

  紫苏,又名赤苏,系唇形科植物,为一年生草本,紫苏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能发表散寒,理气和营,行气宽中。还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而有止咳祛痰作用。此外,紫苏又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故有健胃消食之功效。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螃蟹、河豚鱼之毒。

  笔者临床应用紫苏制剂治疗慢性气管炎50例,其中治愈12例,显效20例,好转8例,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80%。实践证明,紫苏制剂对咳、喘、痰三症均有一定疗效。

  制作及使用方法:取干紫苏叶10份,干姜1份,制成25%紫苏药液。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100毫升,10天为1疗程,间隔3天后服用第2疗程,一般服用3~4个疗程即可。(朱时祥)

急性支气管炎中医饮食疗法偏方大全

急性气管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及理化刺激或过敏反应所引起的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受凉和过度疲劳可降低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故可诱发急性气管炎。 急性气管炎发病往往较急,先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咽痛、声哑等。同时可有畏寒、发烧、头痛、乏力。咳嗽初起并不严重,呈刺激性、痰少,1~2天后咳嗽加重,痰量逐渐增多,由黏液性转成脓性。症状较重的病例往往在晨起及晚上睡觉时体位改变或吸人冷空气、体力活动后,有阵发性咳嗽,有时甚至终日咳嗽。一般急性气管炎3~5天可恢复,但咳嗽症状却会长达数周方可停止。 【西医疗法】 治疗急性气管炎可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麦迪霉素或头孢氨苄等。青霉素每日80万~240万单位,分3~4次肌肉注射,注射前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阴性方可注射;麦迪霉素每日0.8~1.2克,分3~4次口服,头孢氨苄每日2~4克,分4次口服。 另外,还需对症治疗,咳嗽可用蒸气吸入,服用咳必清,每次25毫克,每日3次,或服用咳美芬,每次10毫克,每日3次。痰不易咳出加服氯化铵,每次0.3克,每日3~4次,气喘时服用舒喘灵,每次2~4毫克,每日3 次;发烧服用阿司匹林,每次0.3~ 0.6克,每日3次,或用物理法降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慢性支气管炎怎么调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