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建筑抗震性能设计更好

最新公告:目前,本站已经取得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音像制品许可证,协助杂志社进行初步审稿、征稿工作。咨询:400-675-1600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定制原创材料,由写作老师24小时内创作完成,仅供客户你一人参考学习,无后顾之忧。发表论文
根据客户的需要,将论文发表在指定类别的期刊,只收50%定金,确定发表通过后再付余款。加入会员
申请成为本站会员,可以享受经理回访等更17项优惠服务,更可以固定你喜欢的写作老师。
1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无论是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都存在着大量的影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
1.1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建筑结构的设计是首要研究的重要因素,也是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没有科学合理的设计就很难建造出具有合理结构性能的房屋。通过设计,我们可以有效的避免高层建筑物在低级地震情况下遭到破坏,在高级地震情况下的塌毁。在做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不应该片面的追求外观而忽略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因此,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建筑物结构性能的合理性、建筑材料和施工质量的高标准要求,使高层建筑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和使用性能。
1.2高层建筑使用的材料及施工工序在建筑中,建筑材料的质量也对建筑的结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房屋建造时,运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必然远胜劣质的建筑材料。然而,现今许多建筑商为了节约建筑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偷工减料,使用劣质材料。此种做法虽会带来短期效益,却埋下了长期的隐患。在施工水平、施工环境、建筑设计相同的情况下,高质量的材料必然带来更好的建筑效果。安全性高的建筑,不仅需要有好的建筑材料,还需要有技术过硬的施工队伍和专业的监督管理团队,来对建筑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如此方能确保建筑的设计性能和使用性能得以实现。
2提高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策略分析
2.1提高结构的规则性高层建筑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建筑结构形式和建筑材料的选择,还应该从建筑的平面结构上找到抗震的设计点,按照抗震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对建筑的平面结构进行规范设计。一般而言,建筑的外在形态是衡量建筑总体是否合理的一个标准。规则的建筑结构,其抗震效果也会较好。具有对称轴的建筑,我们称之为对称建筑。对称建筑主要有剪力墙结构、圆筒体结构、板式结构等形式。建筑平面没有对称轴的,我们称为不对称建筑。不对称结构主要有S型、L型以及一侧有电梯的结构等。只有在建造前期进行合理的、巧妙的设计,将原本不对称的结构,通过配重、添加等方式让建筑能够实现近乎对称,才能实现结构的科学性。衡量建筑是否合理,是不是有规则的建筑,主要是观察此建筑的主体是否合理,是否具有规则,这就要求设计师进行多方面的考虑:(1)当建筑受侧力影响时,要求建筑的两侧都要有足够的强度,两侧的柔韧性也都要在同一水平线上;(2)建筑的抗拉能力应相对均衡,不能出现突然变形的情况;(3)一个建筑可能会有一个或者多个轴线,在每个轴线方向,应保证这一结构具有同等的强度,唯有如此方能有利于提升建筑总体的抵御能力;(4)一个建筑必然会出现主楼区域和附楼区域,在一个建筑中应该保证建筑内所有区域内的强度都应该在一个水平线上,尽量避免建筑的一侧拉扯另一侧的情况。
2.2增强高层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结合性通过与建筑周边环境进行结合,来确定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体系,并在施工时,对其周边环境情况进行勘测,来提高建筑物的结构性能。利用科学合理的运算模型,进行有效地运算,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尤其是在传力和抗震方面,设计合理可靠的传力路线,以及抗震结构,从而使抗震性能大幅度地提高。如某大型购物中心的结构设计中,在建筑前期就对建筑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有效的勘测,并针对此情况,增加了抗震保护柱的设置。同时还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将结构设计成梁式转换层的形式。这些都有力的提高了建筑的抗震性能。
2.3慎重选择建筑材料高层建筑物采用的抗震材料,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十分巨大。建筑的实际抗震能力与抗震材料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合格的建筑材料的选择,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在选择的过程中,应首先从各种角度来分析抗震材料的具体参数,进而了解整个建筑实际的抗震能力。另外,通过市场调查分析:质量较好的建筑材料,不仅可以增强建筑的使用性能,还能降低工程的后期成本,更有利于工程的管理。如在某建筑物建设初期,政府就指派专业人员,对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查与监督;对采购回来的材料,根据相关规范规定进行抽检,防止不合格材料在工程上的应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工程成本的控制,也保证了工程的质量,提高了建筑的使用性能。
2.4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在整个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在其所在位置增加抗震措施和防线的设置,也是一种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方法。当建筑受到强烈的震动后,使其抗震第一防线失效,多层抗震防线的设置,可以弥补第一道防线的不足,进而有效地降低地震给高层建筑带来的巨大危害。另外,也可以延迟建筑防震系统的瞬间崩溃。高层建筑在进行抗震设计过程中可以使用墙壁式框架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方法有效的增加建筑的抗震性能。
综上所述,针对高层建筑物的功能、结构及环境等因素,对建筑物采取相应的结构和通途设计,并在施工前对建筑物周边的自然与社会环境,进行实地勘测,通过勘测数据分析后,对建筑物的抗震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施工过程上严把质量关,使用质量好且价格合理的抗震材料,以此保证施工单位的成本与产品质量达到双赢的目的。
作者:吴丽娟 单位: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责任编辑:杨雪&&&&阅读:人次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按栏目筛选
                           
建筑结构论文热门范文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建筑结构论文相关文章实践证明,经过抗震设防的建筑物是可以防御和减轻地震破坏的。
抗震办法千百条,其核心要点归结起来无非是减轻地震力,提高房屋整体抗震能力这两条。在具体做法上,必须从场地选择,地基处理,结构构造,体型设计,建筑材料以及施工质量等各个环节来保证这两条的实现,才能建造出过得硬的抗震房屋。
选址是建筑过程的第一环节。
一幢房屋的地基,除了承受房屋全部重量以外,地震时房屋的地震惯性力也全部传到地基上。如果地震承裁能力不足,基础整体性不好,那么房子就会破坏。
房屋的基础部分也十分重要,在需要和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筑得牢靠些,放脚加宽,以减轻忘屋对地基压应力。基础型式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造反抗震性能较好的。一般说来,深基础比浅基础好;筏式基础比条形基础好;条形基础比单独基础好;沉箱和整体性地下室最好。加强独立柱基间的拉结,这对于防止建筑物因地震产生偏沉破坏有良好的效果。
建筑物的破坏主要抵抗不了水平地震的作用,因此,必须有足够数量和足够强度的抗侧力构件。唐山地震后,人们非常怀疑预制楼板的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实际上,房屋倒塌的根子在于墙而不在于预制楼板,主要是墙体的抵抗力不足造成的。
墙体抗震强度高低决定于许多因素,如材料种类,构造型式,施工质量等。提高墙体抗震强度需要注意将墙体各部分联成整体,墙与墙之间互相咬接牢。
另外要注意提高砖的砌筑、混凝土浇灌和养护等方面的质量。
地震时,房屋各部分所受到的地震力是和各部分的重量成比例的。地震力的作用点离地面越高,对房屋的威胁也就越大。所以,重屋顶对房屋的抗震是非常不利的。
抗震并不总是多花钱、费时、费料的事。有很多有效的措施,比如建筑高度的限制,合理的建筑布局,正确的结构造型,选择有利的建筑场地,严格执行施工规程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且并不增大费用。相反还有不少有效的抗震措施,比如在保证建筑物通风、采光等使用条件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层高,减少开间尺寸,缩小门窗孔洞尺寸等,这样还能节省建设投资。总之,建筑物抗震措施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做到既安全又经济。
  《楼市》传媒蔡鸿岩:剪力墙结构最抗震,也就是塔楼相对抗震些。
  远洋地产(企业专区,旗下楼盘)肖劲:越矮的楼越抗震
  建筑师王刚:剪力墙结构比框架的好,框架比混砖好。但无论何种形式要按国家抗震规范执行就没问题。北京为八度抗震区。
  北师大教授黄兴文:北京近十几年的房屋都是按抗八级以上地震设计的,防震没有问题。同样抗震级别的房屋,低层的要好于高层的。
  策划专家陈真诚:最基础地脚为原始石地再筑地基的框架结构建造的楼盘最抗震,那种新填土基上建砖混结构最不抗震。但要看防震设计,在北京当是近原生态地筑地基的别墅楼盘最抗震。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建筑行业对不同类型建筑有相关的设计和建设规范,抗震标准高的或者符合国家抗震建筑规范的应该都比较抗震。
  北师大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董藩:钢结构的抗震,建筑是分抗震等级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书记边兰春:国家在建筑设计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抗震设计标准。无论那种结构设计选型,都要达到抗震设计的规范标准。
  资深媒体人蔡照明:剪力墙结构比较抗震。
西祠房产江北板块欢迎您!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3-12-31 14:53
浦口地区价格低、质量好的专业团队
服务热线:肆零零&零贰伍&陆八伍八
首批家庭装潢规范服务达标企业、国家建筑装饰施工二级资质企业等
设计师免费上门量房,提供您满意的设计方案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有种幸福叫现在)
第三方登录:抗震建筑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抗震建筑,是指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建筑。从全球的重大地震灾害调查中可以发现,95%以上的人命伤亡都是因为建筑物受损或倒塌所引致的。探讨建筑物于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从工程上建造经得起强震的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是提高城市综合防御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也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抗”的主要任务。
抗震建筑背景
一些国际上造成重大伤亡的地震灾害都呈现出类似的现象,除了地震规模()大外,主要还是因为大量没有经过良好抗震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房屋倒塌。而且这些房屋经常是完全倒塌成一堆石块废墟,将人活埋;这样的场景在日土耳其的伊兹米特(Izmit)地震、日印度的布吉(BHUJ)地震、日巴基斯坦的(Kashmir)地震以及此次的等死亡人数超过2万人的灾害地震中都极为类似。因此,探讨建筑物于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从工程上建造经得起强震的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然而,不是符合抗震标准的房子就不会被震倒。假如建筑物遭受极端地震的袭击,超过其抗震标准,那么建筑物还是可能严重受损或倒塌的。以这次汶川地震的规模来推算,在附近距离20公里范围内的地震动强度可能高达0.3g以上(8度以上),约相当于中国抗震规范烈度9度的设防地震水平,但实际耐震设计的标准只有7度(成都)左右。换言之,建筑物只有7度的耐震能力(符合抗震标准),却遭受了9度以上的地震袭击。有些城市虽然距离龙门山断层较远,理论上震波会随距离而衰减,但可能是因为地质较松软,而在当地发生震波放大的效应(地盘效应),这也会使地震烈度超过抗震标准而成为重灾区。因此对地震与活动断层的充分研究也极为重要。
抗震建筑结构
抗震结构体系是抗震设计应考虑的最关键问题,对安全和经济起决定性的作用,是综合的系统决策。
由浇捣成承重梁柱,组成,再用或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陶粒等轻质板材作隔墙分户装配而成的住宅。墙主要是起围护和隔离的作用,由于墙体不承重,可以用各种轻质材料制成。梁、板、柱等承重构件,可以预制,也可以浇注,我市当前采用现场浇注。的优点是抗震性能好,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且住宅内可以自由分隔,大开间住宅均采用此结构。  又叫现浇结构,它是以梁和柱来承重,它的梁,柱还有楼板都是现浇而成的。
住宅中的“砖”,是指一种统一尺寸的建筑材料,也有其他尺寸的异型粘土砖、空心砖等。  “混”是指由钢筋、水泥、砂石、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钢筋配料,包括、、楼梯、阳台、排檐。这些配件与砖做的承重墙相结合,可以称为砖混结构住宅,由于抗震的要求,砖混住宅一般在5层、6层以下。
剪力墙结构
定义  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引起的,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   注意  这种结构在高层房屋中被大量运用,所以,购房户大可不必为其专业术语所蒙蔽。
钢筋混凝土结构
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包括薄壳结构、大模板现浇结构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
基本原理   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因而不能用于受有拉应力的梁和板。如果在混凝土梁、板的受拉区内配置,则混凝土开裂后的拉力即可由钢筋承担,这样就可充分发挥混凝土抗压强度较高和钢筋抗拉强度较高的优势,共同抵抗外力的作用,提高混凝土梁、板的承载能力钢筋与混凝土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能有效地共同工作,是由于混凝土硬化后混凝土与钢筋之间产生了。它由分子力(胶合力)、摩阻力和机械咬合力三部分组成。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机械咬合力,约占总粘结力的一半以上。将光面钢筋的端部作成弯钩,及将钢筋焊接成钢筋骨架和网片,均可增强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为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可靠粘结和防止钢筋被锈蚀,钢筋周围须具有15~30毫米厚的混凝土保护层。若结构处于有侵蚀性介质的环境,保护层厚度还要加大。    梁和板等受弯构件中受拉力的钢筋,根据弯矩图的变化沿纵向配置在结构构件受拉的一侧(见钢筋混凝土梁)。在柱和拱等结构中,钢筋也被用来增强结构的抗压能力。
它有两种配置方式:  一是顺压力方向配置纵向钢筋,与混凝土共同承受压力;  另一是垂直于压力方向配置横向的钢筋网和,以阻止混凝土在压力作用下的侧向膨胀,使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的应力状态,从而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变形能力(见钢筋混凝土柱)。由于按这种方式配置的钢筋并不直接承受压力,所以也称间接配筋。在受弯构件中与纵向受力钢筋垂直的方向,还须配置分布筋和箍筋,以便更好地保持结构的整体性,承担因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应力,及承受横向剪力。    应用范围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极广,各种工程结构都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最近若干年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原子能工程、海洋工程和机械制造业的一些特殊场合,如反应堆压力容器、海洋平台、巨型运油船、大吨位水压机机架等,均得到十分有效的应用,解决了钢结构所难于解决的技术问题。
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附壁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柱、梁、楼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通俗地讲,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又称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  因为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结构是粘土砖,所以砖的形状及强度就决定了房屋的强度。  可以这样说,砖的形状越规则,砂浆的强度越高,灰缝越薄越均匀,砌体的强度就越高,房屋的耐用年限就越长。  砖混结构住宅中的“砖”,指的是一种统一尺寸的建筑材料,也有其他尺寸的异型粘土砖、如空心砖等。  “混”是指由钢筋、水泥、砂石、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钢筋混凝土配料,包括楼板、过梁、楼梯、阳台、排檐。这些配件与砖做的承重墙相结合,可以称为砖混结构住宅。由于抗震的要求,砖混住宅一般在5层、6层以下。  砖混结构一般指把砖砌体用作内外承重墙或隔墙,楼盖、屋盖、梁、柱(也可是砖柱)是钢筋混凝土作用在墙柱上的荷载,主要是由梁板传来的屋盖、楼盖上的活、恒荷载,它通过墙柱基础传到地基。作用在纵墙上的水平荷载(如风荷)一部分直接由纵墙传给横墙,另一部分则通过屋盖和楼盖传给横墙,再由横墙传至基础,最后传给地基,承重墙的厚度及长度是根据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通过计算来确定的。  在砖混结构中的梁有门窗过梁、圈梁、雨蓬梁、阳台梁、楼梯梁等,这些梁的长度、配筋和截面尺寸,除圈梁是按外,其它都是通过计算设计的,圈梁主要作用是提高房屋空间刚度、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砖石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因此圈梁不是承重梁,当圈梁用作过梁时,只在过梁部位按设计配筋,其它部位仍是按构造配筋,有许多把圈梁当作承重梁对待,随意将圈梁下墙体敲掉,则留下了不安全的隐患。 简单点,用砖和混凝土做承重的建筑就是砖混结构。
砖木结构住宅
砖木结构住宅的指建筑物中承重结构的墙、柱采用砖砌筑或砖块砌筑,楼板结构、屋架用木结构共同构筑成的房屋。
钢结构框架
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钢材的特点是强度高、自重轻、刚度大,故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别适宜;材料匀质性和各向同性好,属,最符合一般工程力学的基本假定;材料塑性、韧性好,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建其缺点是耐火性和耐腐性较差。
是由楼板和柱组成承重体系的房屋结构。它的特点是室内楼板下没有梁,空间通畅简洁,平面布置灵活,能降低建筑物层高。适用于多层厂房、仓库,公共建筑的大厅,也可用于办公楼和住宅等。    板柱结构一般以钢筋混凝土材料为主。柱为方形,楼板用实心平板,在柱网尺寸大于6米的建筑中,为减轻楼板自重,可采用双向或双向暗密肋内填轻质材料的夹心板,或预应力混凝土平板,在楼板与柱的连接处,将柱顶部扩大做成柱帽,以增强楼板在支座处的强度和减少楼板的跨度。有时因建筑造型的需要,不设柱帽,但需采取局部加强措施。高度较高且受较大侧向外力的板柱结构,需要增设剪力墙或其他抗侧向力构件,以限制结构的水平位移,增强抗地震、抗风的能力。
抗震建筑防震标准
从全球重大地震灾害调查的结果我们综合得出了一个结论,所有的地震灾难都是因为“四不、一没有”造成的,简单的说,“四不”就是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不足、设计不当、施工不良和使用维护不善,而“一没有”就是没有防灾意识。总的来说,房子被震垮,通常是前述几个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若有两个以上因素同时存在,房子被震垮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灾难也会产生。
以下我们就从全球的重大地震及此次汶川地震的经验,分别就“四不、一没有”来逐项探讨灾害的原因与防范之道。
抗震建筑四不
抗震设防标准不足  这是指地震所引起的地震动烈度太大超过预期的标准。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是经过科学统计分析而计算出的各地的地震危害程度,并综合考虑经济与风险等因素而决定的。在极端情况的大规模地震下,实际地震烈度还是有可能超过设防标准的。以1999年台湾地区“9·21”集集地震为例,集集地震是因为()活动而造成,在当时因为对车笼埔断层的调查研究还不够充分,以致低估了它的地震危害程度;因此,耐震设计规范只将车笼埔断层附近区域的设计地震定为0.23g(约相当于中国烈度标准的8度),但灾区实际的地震动超过0.4g(相当于中国烈度标准的9度),因而在车笼埔断层附近区域造成了相当大的灾害。此次汶川地震也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同样是逆冲断层活动引起,在灾区附近的实际地震动烈度远大于抗震设防标准烈度,而导致严重的灾害。这样的情况是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活动断层的调查研究与地震危害评价,这需要政府与负责单位投入更大的经费与人力。
设计不当  地震中倒塌的房子如果不符钢筋水泥建造的基本要求,钢筋严重缺乏,没有达到钢筋量的最低要求,水泥强度有问题,严格来说,这些都不能称为钢筋水泥建造的房子,它的抗震能力比砖石造的房子好不了多少,地震倒塌时瞬间变成巨大的石块堆将人活埋,这是造成惨重伤亡的主因。这些建筑可能设计不当或者根本未经专业(抗震)设计。建筑物的设计必须依据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配合学理的分析验算来决定柱、梁及墙等主要抗震构材的尺寸与配筋,并且需符合详细的耐震设计与施工细节标准;这样的房子纵使遭遇超过设防标准的地震而破坏,也不致于发生完全坍塌成石堆的现象,人命的伤亡还是可以得到相当降低的。
施工不良  设计只是提出一些设计图说,此一阶段可以说是纸上谈兵,建筑物必须经过施工才能真正的实体呈现。一个精良的设计若施工不良一样会造成灾难,尤其是钢筋水泥建造的房屋,除了钢筋与水泥的强度需要符合标准外,还有许多施工细节必须切实遵守,诸如钢筋摆放的数量、位置、搭接位置、弯钩角度与箍筋间距等都对抗震能力有决定性之影响。这在全球的震灾调查结果与试验研究中是一再被确认的。  使用维护不善  建筑物在设计时都是根据原定的使用条件(用途)加以分析设计,若用途变更也可能导致载重变化而影响其抗震能力。更常见的是在房屋建造后,因为某些使用上的需要就直接敲除墙,甚至连柱子都敲除。有时为了增加使用空间而在屋顶增建。以上这些作为若未经详细的工程分析并做必要之加固,都会导致房屋抗震能力严重下降,而在强震中受到严重威胁。
抗震建筑一没有
没有防灾意识  地震灾害的某些特征和其它的天然灾害不同,使得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民众都容易缺乏地震防灾意识。拿台风造成的洪灾和地震这两种天然灾害来比较:台湾地区洪灾的规模虽然较小,但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且可以有几天到几小时的预警,人们比较容易有警惕;反观地震灾害虽然损失往往十分惨重,却数十年才发生一次,且通常没有预警,人们容易遗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应该越来越重视防灾工作,如果有防灾意识的话,那些早期建造、抗震不足的房子就应该进行加固工程,地震的伤亡必定也会大大地降低。
抗震建筑设防
抗震建筑设防等级
划分为12个等级
抗震设防烈度是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即超越8度的概率为10%左右。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隔震、消能减震设计。
抗震建筑设防标准
甲类建筑  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乙类建筑  地震作用应符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丁类建筑  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但仍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抗震建筑设计常识
一、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二、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三、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一) 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二)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三) 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四)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抗震设计尽量做到建筑平面和立面规则、减少大悬挑和楼板开洞、总质量小且沿平面和立面分布均匀、刚度柔并不出现凸变。
1、抗震设计按照二阶段:对绝大多数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和构件承载力验算和结构弹性变形验算,对各类结构按规定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对特殊结构应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原则进行。
2、对于抗震防灾建筑(如:大中型医疗建筑、库及其值班用房、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基础设施建筑(如:县及县级市的主要取水和输水管线、水质净化处理厂配套建筑、燃气厂主厂房、贮气罐、加压泵房和调度楼、热力建筑)、电力建筑、交通运输建筑、邮电通信和、大中型公共建筑和幼儿园、小学教学楼等,国家规定要提高抗震设防标准。
3、抗震设计基本要求:
  (1)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地基和基础,   (2)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和立面,   (3)选择技术上、经济上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   (4)处理好非承重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关系,   (5)注意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质量。
多层砖房抗震构造措施:
  设置钢筋构造柱,墙体之间要有可靠的连接,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楼盖、屋盖构件具有足够的搭接长度和可靠的连接,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
梁、柱塑性铰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强柱弱梁、、强节点、强锚固。
抗震建筑材料
1、加气混凝土
是一种轻质多孔、保温隔热、放火性能良好、可钉、可锯、可刨和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新型建筑材料。早在三十年代初期,我国就开始生产这种产品,并广泛使用于上海国际饭店、上海大厦、、大楼等高低层建筑中。是一种优良的新型建筑材料。并且具有环保等优点。 加气混凝土砌块一般重量为500-700千克/立方米,只相当于粘土砖和灰砂砖的1/4-1/3,普通混凝土的1/5,是混凝土中较轻的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填充墙和低层建筑的承重墙。使用这种材料,可以使整个建筑的自重比普通砖混结构建筑的自重降低40%以上。由于建筑自重减轻,地震破坏力小,所以大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抗震防水建筑材料(MULTI-PLY SHEET)
3、复合材料
具有抗拉强度高、密度小、耐腐蚀性和耐久性好等优点,采用碳纤维粘贴进行抗震加固的方式应是优选的方案。
4、缓冲抗震材料  (PE发泡),EVA,EPE,橡胶,海绵等相关材料的制品加工,广泛用于设备包装,仪器仪表内垫外包,运输业的缓冲抗震。
5、高速公路地下防潮抗震材料-XPS挤塑板
8、隔热抗震幕墙复合材料——由内层板、中间层、聚氨酯发泡塑料、外层板、蜂窝支架组成,采用隔热抗震幕墙复合材料结合本发明给出的固定型材安装可以组成安全幕墙,造价低廉,隔热节能,质轻、抗震性能优于玻璃墙幕。
抗震建筑传统防震
  中国传统建筑抗震
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以刚克刚”不同,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思维,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其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最小程度。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如天津蓟县观音阁、山西等建筑,千百年来均经历过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当代建筑设计以抵御9度地震为目标,而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要求,而且其代价远远小于西方的“刚”,不能不让人叹服“柔”的力量。
柔性的框架结构:墙倒屋不塌  中华民族不但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而且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结构体系—柔性的框架体系。我国木结构技术的发展,若仅从浙江余姚算起,迄今至少已有近7000年的历史。作为对比,西方数千年中一直采用承重墙体系,直到工业革命以来、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后,才意识到框架结构的优越性,遂开始大规模地普及,更值得玩味的是,这种框架体系仍然是“以刚克刚”。而中国的传统木结构,具有框架结构的种种优越性,如“墙倒屋不塌”的功效,但其柔性的连接,又使得它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这次大地震中,许多文物建筑的墙体均不同程度地受损,但主体结构仍未倒塌,就是这种柔性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表现。
整体浮、斗栱、榫卯:抗击地震的关键  我国古代很少建造平面复杂的建筑,主要采用长宽比小于2:1的矩形。规则的平面形态和结构布局有利于抗震。传统建筑往往是中间的一间(当心间)最大,两侧的次间、梢间等依次缩小面宽,这样的设计非常有利于抵抗地震的扭矩。
中国古代建筑一般由、梁架、屋顶构成,高等级的建筑在屋顶和梁柱之间还有一个斗栱层。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用现代结构语言描述,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好比是一艘大船载着建筑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的基础被剪切破坏,减少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中国传统建筑的梁架一般采用抬梁式构造,在构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结构形状,实践证明这种构造方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优雅的大屋顶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最突出的形象特征之一,而且对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也做出过相当的贡献。形成大屋顶(尤其是、歇山顶等)需要复杂结构和大量构件,大大增加了屋顶乃至整个构架的整体性;庞大的屋顶以其自重压在柱网上,也提高了构架的稳定性。
斗栱是的又一位重要战士,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历史上,很多带斗栱的建筑都能抵御强烈地震,比如山西大同的,在没有斗栱的低等级附属建筑被破坏殆尽的情况下,带斗栱的主要殿堂仍能幸存,充分说明了斗栱对抗震的贡献。斗栱但能起到“减震器”的作用,而且被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栱群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刚盘”,按照“能者多劳”的原则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大大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抗震建筑日本建筑法
日本《建筑基准法》规定,日本的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一个建筑工程为获得开工许可,除了设计、施工图纸等文件外,还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
这一报告书主要内容是,根据地震的不同强度,计算不同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大小,进而确定建筑的梁柱位置、承重以及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规格和配比。
法律还规定,只有一级建筑师以上的人才能有资格编制抗震报告书,而且,报告书中的相关计算必须要使用国土交通省认可的专用程序。普通的一个8、9层公寓楼,其抗震报告书动辄厚达两三百页。建筑抗震报告书必须经过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检查,确认无误后才能开工。
抗震建筑室内避震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
作出不同的对策。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碎片和大楼外侧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避震要点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震性能设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