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周恩来为中国做的贡献贡献了大概多少GDP

权威解读2015中国GDP:中国对世界增长贡献在25%以上_新浪新闻
  原标题:权威解读2015中国GDP:中国对世界增长贡献在25%以上  权威解读2015中国GDP:中国对世界增长贡献在25%以上
  如何看待去年我国GDP6.9%的增速?19日,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解读认为,这是一个不低的速度,2016年中国经济仍将平稳增长。
  6.9%是一个不低的速度
  2015年我国GDP增速为6.9%,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王保安指出,对此首先要全面地看。从国际环境看,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乏力,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际贸易下降,金融风险增加,这些都不可能不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6.9%是一个不低的速度,符合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约束、有关战略目标客观需求的表现。同此,要辩证地看。在经济增长下行的情况下,大家更多的是看工业增长回落和PPI的长期下降。从工业增长速度来讲,它肯定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但是从我们的发展目标来看,它恰恰是我们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结构优化升级的一个必然要求,也是转型升级阵痛期的正常表现。此外,要历史地看。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发展的结构转型期,资源环境条件、市场环境条件、供需条件都发生了变化,中国能够取得6.9%的增长速度,确实是来之不易的。尤其是在当前的国际环境条件下,中国6.9%的速度还是一枝独秀,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是在25%以上。
  “2016年中国经济仍然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尤其是2016年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些行业可能还会延续下行状态。但是另一方面,新兴产业、新型业态、新的商业模式蓬勃发展。”王保安表示,2016年中国经济仍将平稳增长。
  人民币贬值不会成为趋势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一定的贬值,对中国经济会有哪些影响?
  对此,王保安分析,美元的升值带来人民币的贬值,人民币的贬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会太大或者不是那么明显,因为有3万多亿外汇储备。从长远来看,人民币贬值也不会成为一种趋势,我们对中国经济增长是有信心的。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中高速是今后一个时期应该会是一个常态的表现。
  王保安表示,我们经济增长的总体势头是没有改变的,中国经济有四个“没有改变”。比如,结构调整的势头没有改变,长期持续增长的环境和条件没有改变,大国经济韧劲足、强力大、回旋余地大的现实都没有改变。关键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提速对经济增长潜力的表现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贬值不会成为一种趋势。”
  中国GDP数据真实可信
  在过去的一年中,有人对中国GDP增速的真实性提出质疑,王保安回应表示,中国公布的GDP是真实可信的。
  王保安说,中国GDP核算有扎实的、准确的基础数据,有制度、体制和机制保障。所谓体制和机制保障,是指100万“四上”企业是联网直报,企业直接进入了国家统计局的联网直报系统,直接报送数据,中间不存在有人干预或者修改数据的可能。同时,统计部门有2万多人的直属调查队,对经济数据进行调查统计和核实,提高了数据的生产质量。每五年进行经济普查,全国动员,地毯式地进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的调查和统计。此外,统计采用国际上通行的统计核算方法,并且全面借鉴了国际上GDP核算的先进经验。国际上的权威机构,对中国的统计数据尤其是对GDP核算是认可的
  “《统计法》对于数据造假有明确的惩处规定。比如我们最近处理一件事,在入户调查过程当中,个别干部因为有一些调查户找不到,临时换了样本框里没有的样本,被发现以后,进行了处理。我们统计执法是非常严肃严格的。”
  (马汉青)编辑:林晓彦
1月16日,一个平常的周末,在美国亚利桑那坦培市(Tempe),却发生一起由轻微追尾引发路怒导致的枪杀命案。一名中国女留学生在驾车等红灯转换时被一辆车追尾,追尾的白人女性拔枪对女留学生开枪,受伤者驾车离开时失控,撞上第三辆车,最后遭受枪击的女留学生送院不治而死。
我不知道这座我真心喜爱的岛屿今后会怎样;但我会记得2015年的夏天,蔡英文引用了她尤其喜欢的一句话,这句话出自太阳花学运,挺讨巧地“迎合”了部分台湾小伙伴的某种心理,一时间广为传播:“自己国家自己救。”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呆了很久,我很欣赏他的一句话:“政治是暂时的,而方程是永恒的”。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的观察——中国社会的特色,这不是一个政治命题,而是一个学术话题。
根据2015年7月签署的伊核协议,取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伊朗总统鲁哈尼称,伊朗与世界的关系已开启新篇章。应该说,伊朗在饱受多年的制裁和封闭之苦后,在“伊斯兰革命”后第一次获得了一把通向国际社会的钥匙。这是伊朗历史上的重大时刻。普华永道:中国和北美有望成为人工智能最大受益者;
普华永道:中国和北美有望成为人工智能最大受益者;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发布新报告说,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2030年全球GDP将增长14%,其中中国和北美地区有望成为人工智能最大受益者;①&普华永道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经济贡献15.7万亿;②&中国和北美将在这波人工智能浪潮中受益最明显——在相关技术发展带动下能让中国的GDP到2030年增长26%,北美也能增长14.5%;③&由于北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比较靠前,因此初期北美的生产力增长速度将高于中国;但10年后,中国完成在相对缓慢的技术和专业知识积累后,将开始赶超
1.45 0.11%
0.02 0.14%
0.08 0.13%
0.0003 0.02%
24.27 0.78%
-508.24 -2.32%
84.63 1.19%
175.29 1.45%
107.47 1.56%
| &网络社会征信网 |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9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沪)字第1805号
Copyright:
Torch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客服热线:021-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扫扫有惊喜
港媒:北上广深对中国经济贡献大 4城人均GDP比肩葡萄牙 |网友:北京吸了多少血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港媒:北上广深对中国经济贡献大 4城人均GDP比肩葡萄牙】,话题一经爆出,就引来各界围观,分分钟上了热门头条。一时之间多家媒体纷纷发表、转载,如微博、网易、新浪、腾讯等均有报道。仅在微博中,截止目前参与评论数已达到6822,可见该话题的热议程度。话题简介:【港媒:北上广深对中国经济贡献大 4城人均GDP比肩葡萄牙】香港《南华早报》:中国地方政府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经济产出的近1/8来自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这4个城市2017年的产出总额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此外,这4个城市的人均GDP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接近葡萄牙的水平。对于这一话题,网友们纷纷赶来围观,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我的瓜不能傻 : 有多少人为四城市的GDP服务!@抗旱救民常凯申 : 刻意强调孰强孰弱,这不就是有意制造内部分裂吗!@某一腌 : 这有啥好奇怪的,这些城市都是高端人口,低端早就撵跑了,能不高吗?@喬見時光22935 : 北京吸了多少血@光爷打飞机 : 这么说吧,在上海打工的的有多少,然而他们产生的GDP却算不到他们头上,这里的人均GDP的人口基数是有上海户口的上海人@憧梦- : 政策倾向哪个城市,哪个就发达,过分强调一线城市的作用,只会越来越造成国家内部不平衡和分裂@摆渡驱车人 : 房地产占其中多少?@踏白云天外走 : 国家政策造成的@智者近水2017 : 一直以为葡萄牙很穷,最少比北京差。@Wendroff : 这人均是怎么均的啊?是按户口算的么看看网友的评论,才明白什么叫做段子手在民间,评论也是门技术活啊!好吧, 小编表示:很服气!
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刘俏:中国金融业对GDP贡献占比过高|电子银行年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中国电子银行网讯 日,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电子银行年会“互联网+银行的未来”在北京举行。近两百位商业银行电子银行的负责人莅临此次年会,就如何打造移动金融生态圈、网络金融的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2015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和《2015直销银行用户使用行为研究报告》同步对外公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EMBA中心主任刘俏教授出席年会并致辞,中国电子银行网全程直播此次盛会。
  刘俏在会上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阶段做了划分,并表达了对2030年金融体系发展状态的信心。在人口层面,中国第二个人口红利即将到来;在企业家层面,中国经过35年高速发展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这些优势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体现出来。
  刘俏表示,金融中介效率低、结构不合理,给银行太大的风险压力、中介服务覆盖面较窄这三个问题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问题。上半年金融对GDP贡献已经超过9.5%,这个数字是非常不合理的。因此,如果到2030年,中国金融体系能够对GDP的贡献从9%降下来,把中间环节打掉,反而能够使金融更有活力,能够更好地支撑实体经济。
  在刘俏看来,过去35年中国经济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年,这一阶段现在已经结束了。在刘俏看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未来能否从单纯对规模的追求转向于对投资效率的追求,中国的企业能不能从大变成伟大,这个过程中对我们金融行业本身提出很大的挑战,金融或银行,或互联网一些融资平台,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帮助中国经济实现这种在微观层面上的转型,是中国金融发展能否向好的关键性问题。
  以下是刘俏的发言实录:
  刘俏:非常感谢大家!在廖老师后面讲的话可能会稍微抽象一点,但现在第一个讲,我确实想借今天这个场合跟大家讲三个事情。
  1、我理解现在金融体系,我叫做中国金融1.0版本,面临的一些结构性问题。
  2、简单分析一下我理解未来的中国金融。我最应该写一本书,名字就叫做《我们热爱的金融》,我们热爱的金融大概是什么样的一个形态,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3、跟大家分享一下互联网+、+互联网,或者未来银行在我们热爱的金融体系里面扮演什么角色。
  最近从股市来判断中国金融会比较真切,股市本身把我们金融体系,甚至包括中国经济体系结构性的问题反映比较充分。如图,从去年10月份到今年10月份上证指数变化图,这个起伏本身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冲击,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这样的起伏类似的周期在我们过去短短25年时间里经常出现,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即为什么类似的场景在中国经济生活或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这么高的频度频繁出现?黑格尔说:历史一般出现两次,第一次是正剧,第二次是闹剧。在中国一般是连续剧,不断出现,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结构深层次的一些问题,在这一轮股市里面集中爆发。
  我个人理解,我们的经济进入新的阶段,我把过去35年中国经济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年,我们看到的是年均GDP高达10%的增长速度,在中国这么大体量情况下,这应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经济奇迹。这背后其实有很多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的因素,讲得比较多的是中国的三架马车,出口导向、投资拉动,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有一个非常有利的发展因素,即人口红利,还有城镇化,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所带来不断提升的劳动生产力等等。这些合在一起基本上解释了为什么在过去35年中国经济能够有如此的表现,当然中国金融在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经济本身增长速度非常快,这种情况下我们对金融本身也不是很挑剔,把储蓄转换成投资,基本上皆大欢喜。
  我们现在这个阶段已经结束了,高达10%的GDP增长速度在未来十年、二十年或者三十年非常难以维系,这已经变成政策界和学界的共识。有几个简单的原因:
  第一,人口红利。麦肯锡今年3月份发布的一个研究报告,他们评估到2024年中国劳动力的绝对数量达到峰顶,然后下滑。我们适龄劳动人口年已经到达峰顶,现在已经在下滑,我们以前投资拉动靠要素投入粗放式的增长可能难以维系,未来更多取决于全要素劳动生产率。
  第二,为什么我们对金融、经济本身的要求会不太一样?还是我们债务问题。到2014年上半年结束时,按照麦肯锡同样研究,中国整个债务占到GDP2.82倍。这里有一个中国特色的情况,我们债务中企业债务占到GDP125%,意味着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企业债务水平比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其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高很多。企业债务本身可能是未来我们需要关注的,也是最近一段时间学界、政策界在讲这个区段很重要的原因。
  125%是什么概念?假如我们企业融资成本是8%的话,意味着我们一年有将近10%的产出,GDP里有10%是用来还利息的,这种情况下对我们未来经济发展应该是很大的一个瓶颈。从这个角度讲,这种规模驱动,靠负债来经营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式将变得很困难。
  我们债务中有很大一部分,将近40%-45%跟房地产市场连在一起的,包括房地产开发商,以及跟房地产相关的产业债务,包括住房抵押贷款,包括地方政府的一些债务,合在一起占到中国整个债务的40%-45%,这对我们金融体系,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带来新的挑战。基本上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今年中国第一季度31个省市自治区增长速度和投资历届分析,横轴是增长率,纵轴是投资率,按照我们理解的惯例,如果经济发展不好,只要增加投资率,基本上可以把GDP提上去。今年第一季度出现非常明显的负相关,这些投资率比较高的省份反而是整个经济表现比较差的省份。从这个角度来讲,这可能是我们在过去35年没有预测到的一个新的问题。我们以前习惯了当经济下滑时,政府放松银根,财政政策变得比较积极一些,这种情况下投资率上去,基本上经济数字会变得比较好看。今年第一季度这种情况已经不再存在,当然我不知道这是一次性还是会变成一个常态的东西,但至少表明传统以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似乎到了尽头。背后给我们很多启发,对金融体系、对我们的企业、对我们的宏观增长模式都带来很多启示。
  例,我们讲到这一轮股市,大家批评为什么股市表现这么差,为什么起起伏伏完全不受基本面的影响?背后逻辑非常简单,我们过去35年高速发展基本是对规模的追求,导致我们有很多大规模的大企业,但没有好企业。给大家分析一个事实,中国人比较关心财富五百强中国企业数量于美国对比,美国从本世纪开始接近200家企业一路下滑,到今年2015年已经降到了127家,而中国是1996年有2家企业第一次入榜,到了2013年是95家,2015年是106家。我们的数字已经超过日本、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而且按这个趋势,大家可以猜测基本上再过两三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拥有财富五百强最多的国家。
  我们跻身五百强的企业,基本是央企和地方国企。这些企业本身规模很大,规模大本身是我们经济发展第一阶段投资拉动要素投入的一个必然结果,因为这些企业很多集中在生产要素领域,比如银行体系,能源、原材料,比较容易随着投资高速增长变成大企业,但是它的效率不行,投资资本收益率不行。中国人比较自豪的企业,像互联网里面比较多的BAT,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都不是五百强企业,以五百强排行榜,按照单纯的指标是销售收入,销售收入今年需要达到271亿美金,才可能进入五百强排行榜,BAT远远不到这个数字。我们这个取向本身是规模、是投资,但是从价值创造角度来讲,我们关注的不是这个概念,这一切在过去35年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我们急于证明产生一些世界级的大企业,当现在中国经济转向追求质量时,我想这个问题就变得比较尖锐,我们伟大的企业在什么地方?我们的金融体系或者2030年中国金融2.0版本该如何帮助中国创造出伟大的企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很大的命题。
  我们讲A股市场,为什么中国股市总在上演连续剧?我计算了A股上市公司平均投资资本收益率,1元投资能带来多少钱的税后利润,年每年分布不同,但这15年平均3%左右。这种情况下,给投资者什么样的回报,或者这个国家最好的企业如果是这样一种投资资本收益率的话,至少说明投资效率是很大的问号。
  有一个对比,美国38年,从年,这个数字是11.6元,1元投入资本能带来将近0.12元的税后利润。这个对比至少表明一个问题,我们上市公司的质量是有问题的,从这个角度也折射出中国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在投资效率方面是有很大问题的。这一切跟我们第一阶段增长模式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对我们金融体系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未来这个答案非常简单,给大家展示未来可能四种场景的描述。我们推动增长可能有两个因素:一是投资率,一是投资资本收益率。这样有四种场景:第一种场景,基本上中国未来很难保持高投资资本收益率,经济生活资本收益率会不断提高,这个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第二种场景,假如投资率保持比较高的水平,比如通过激进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维持比较高的投资率,投资资本收益率上不去,这种情况下基本上是现状,我们有信心、有可能做到7%以上,甚至8%以上的一个GDP增长速度,但效率非常低下,这种情况是政府,也是市场参与人士不乐意见到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讲要改革,要进入新常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第三种场景,假如未来投资率降下来,同时经济生活资本收益率不能提高的话,我们收入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本身在五中全会上把可能性剔除掉了,政府不容忍,因为习主席讲到到2020年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按照这个情况来讲,到2020年我们人均GDP基本应该达到1.2万美元,而1.2万美元意味着我们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第四种场景,我们投资率会降下来,但是投资资本收益率可以大幅度提升,中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一系列伟大企业,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维持相对不错的增长速度,4%或者5%、6%,但质量非常高,而且具有延续性。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在未来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同时中国经济进入一个真正的新常态。
  对于未来的理解,关键在于我们投资资本收益率,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未来能否从单纯对规模的追求转向于对投资效率的追求,中国的企业能不能从大变成伟大,这个过程中对我们金融行业本身提出很大的挑战,金融或银行,或互联网一些融资平台,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帮助中国经济实现这种在微观层面上的转型,我想这是我们在理解2030年我们热爱的金融时一个宏大的背景。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现在的金融体系应该有很多结构性的问题,我简单梳理一下,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我们理解的好金融是什么样的金融。有三个结构性问题:1、金融中介效率低;2、结构不合理,给银行太大的风险压力;3、中介服务覆盖面较窄。给大家看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金融体系最大的问题。中国的金融体系,整个金融行业对GDP的贡献率,今年上半年因为股市曾经比较疯狂,日交易量最高到2.4万亿人民币,这种情况下,我们上半年金融对GDP贡献已经超过9.5%,相对于10元GDP里面有1元是金融系统创造的。但大家可以思考这个问题,对数字有两种看法,一种大家看到希望,金融行业未来前途非常了不起、非常伟大,对经济的贡献非常了不起;但另一种是金融行业的收入对GDP贡献反映提供服务的一种收费水平,如果服务比较好的话收费高一些,服务不好的话,收费这么高就说不过去了,说明这个体系本身有问题。纽约大学一位学者托马斯最近一个研究,看美国过去130年的情况,可以看到长期保持在5%到6%的水平,金融体系对GDP的贡献率是5%到6%左右,年因为金融危机前,金融有过度繁荣趋势,曾经一度到了8%,危机爆发之后迅速下调,现在大致是6.8%、6.9%、7%,而我们是9.5%以上。是美国的金融体系对美国实体经济支撑更好,还是中国的金融体系对中国实体经济支撑好一些?假如答案是美国的话,我们9%对GDP贡献的本身反映的是中介效率低,我们有太多中间环节,中间环节的存在使我们层层收费,最终1元的储蓄变成1元投资时,金融投资很多附加值在里面,不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和投资。对这9%数字本身的解读也告诉我们在理解和思考未来中国金融体系时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
  中介效率低、覆盖面窄、结构不合理这三种维度上都需要很大的变化,而这里衡量唯一标准就是刚才讲到的这个数字,9%。如果到2030年,还有15年时间,中国金融体系能够对GDP的贡献从9%降下来,把中间环节打掉,反而证明我们金融更有活力,能够更好地支撑我们实体经济。未来取决于什么?把2030年一些场景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个时候冬天到了,大家总觉得比较冷,我们讲点比较温暖的东西,而且温暖东西的背后反映更多的是对我们金融从业人员的一种期许。
  我自己做了一些简单的经济测算,2030年,即在15年后中国经济、中国金融是什么样的场景?我们现在保持5%到6%的GDP增长速度,同时大概CPI每年3%到4%,2030年民意GDP可以达到250万亿人民币,去年大概是60万亿出头,到2030年这个数字会是250万亿,背后对金融体系的意义更大一些。去年中国整个金融资产规模占到GDP比重不到4倍,可能是3.8倍,要看不同的口径。如果到2030年,我们保持3倍或4倍的金融资产对GDP的比例,意味着到2030年我们整个金融资产的规模将达到900万亿到1000万亿。我们现在最大的金融机构——,大概就20万亿多一点点,我们讲到2030年,即15年后,按照这种简单数字的推演,可能是900万亿到1000万亿的概念,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对我们现在经营者而言这是全新的挑战,意味着到2030年我们讲到的这些处于竞争制高点的金融机构不一定是我们现在大家常见的金融机构,可能是一些我们没听说过,甚至比较陌生或者正在做跨界的一些金融机构,900万亿到1000万亿金融市场的规模意味着我们金融体系在未来是一个很大的发展机会。
  金融体系的发展机会本身跟刚才讲到金融收入对GDP贡献是两个概念,这里讲的是规模,把价格需要压下来,把中介成本压下来,但是我们规模可以做得很大。到2030年如果我们看到是这样一种场景的话,我们热爱的金融就出现了。
  对于未来我很有信心,原因非常简单,我讲讲比较乐观的原因。
  原因1:人口红利在消失,但可能我们看到的是第二个人口红利。什么叫第二个人口红利?今年整个受过高等教育劳动力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个亿,到2030年,还有15年时间,按照每一年700万大学生速度增加的话,我们到2030年会有4个亿的90后,最大年龄40岁,最小年龄刚出生,而且我们劳动力人口里面有超过2个亿的人受过高等教育。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国家有这么多优质的劳动力人口,美国现在9000万,韩国是900万,我们是1个亿。到2030年我们是2个亿,其中能挑出9000万优秀的人,能挑出900万更优秀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家讲的比较多的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甚至叫未来是“为中国制造”。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们有4个亿的90后,这是全新的消费群体,他们对金融服务,对其他高端服务的需求本身会主导未来的产业业态,“为中国制造”“为中国服务”某种程度上就是为这个群体服务,未来金融机构应该去琢磨、研究这样一个群体的消费习惯、金融理念,怎么去帮助他们更好的管理自己的财富。
  还有一点比较乐观,是企业家层面上,中国经过35年高速发展,我们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现在面临“再出发”的环节,在未来15年时间里,很多企业家会找到一些适合中国发展优秀的商业模式,2030年金融业态跟现在应该是完全不一样的。具体如何描述?我以前有很多这方面的想象,但现在把这些想象交给企业家,交给在探索金融业务的人,因为900万亿到1000万亿这么大的体量所容忍的不是单一没有差异化的业态,可能是千姿百态各种各样的业态,这种情况下,我想未来的中国人、未来的经营者、未来的家有能力找到他们自己独特的模式。但这里面我们唯一判别标准是我们的金融体系或者我们金融的经营者有没有可能真正把中间环节打下来,把我们金融产业对GDP贡献率不要说9%或者10%,甚至15%以上,降到一个自然的水准上,5%或者6%,我们靠什么成长?我们靠我们的体量,靠我们的金融资产规模来成长,不靠收费来成长。如果做到这一点的话,我想2030年的中国金融应该是大家乐意见到的、我们会热爱,也得到实体经济认可的金融。
  今天这个主题从互联网+也好或者从其他角度来尝试探索,基本上都是这样一个思路。谢谢大家!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原创]原来中国实际GDP只有1万亿美元?
导读:2013年度报告显示,中国GDP已达日本的2倍。为此哈日派是气极败坏,急火攻心啊,开始大造中国GDP数据不实舆论;
特别是台港哈日派造出的中国GDP统计注水论,中国GDP一半是外资贡献论,及因国内有外资,所以不应看GDP(国内生产总值)而应看GNP(国民生产总值)等论。
近来更看到一新神论:中国实际GDP只有1万美元?如下文;
(2013年,中国的GDP已达9.4万亿美元,较2012年增加1.1万亿美元,差不多相当于日本去年GDP的2倍。
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去年为4.16万亿美元,超
2013年度报告显示,中国GDP已达日本的2倍。为此哈日派是气极败坏,急火攻心啊,开始大造中国GDP数据不实舆论;特别是台港哈日派造出的中国GDP统计注水论,中国GDP一半是外资贡献论,及因国内有外资,所以不应看GDP(国内生产总值)而应看GNP(国民生产总值)等论。近来更看到一新神论:中国实际GDP只有1万亿美元?如下文;(2013年,中国的GDP已达9.4万亿美元,较2012年增加1.1万亿美元,差不多相当于日本去年GDP的2倍。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去年为4.1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外汇储备更是达到空前规模的3.8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40%。中国去年看起来很好很强大的经济规模(9万亿美元的GDP中注水成分不会很小)中,真正有意义的部分,估计不会超过三分之一。而其中完全是中国人自己运营的经济附加值高的产业,估计不会超过三分之一。这意味着,中国去年超过9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中,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部分,大概为1万亿美元。如果以贸易结构来衡量,中国的4万亿美元贸易量,其实际价值远非数据那样明显)。啊!原来中国GDP注了半数的水啊?实际自主产值只有1万亿美元啊?那么事实到底如何呢?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指标,不外乎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进出口总额、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就让我们再加上汇率、有形的物产、年度财政收入、中国实际使用的外资额及注水分析等指标来综合评估中国真正的GDP规模。一,先看GNP;即哈日派说中国GNP远低于GDP论;没有查到年的数据,就以2011年的做为参考;中国2011年GDP(国内生产总值):7.485万亿美元。(世行2011年)。GNP(国民生产总值):5.7万亿美元。(世行2010年)。Gross national income 2010, Atlas method(millions ofRanking Economy US dollars)1 United States 14,600,8282 China 5,700,0183 Japan 5,369,116以上数据说明,中国GNP数据和GDP差距没有民主派渲染的那么大。二,所谓外资贡献了半数GDP论;看三十年来对华投资的外资额;中国从1979年开始引进外资,到2008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达7,630亿美元.但去除后来又撤出中国的外资及假外资等因素,三十年来,中国真正利用的外资额在2500亿美元左右。1),中国引进的外资当中,有三分之一左右是假外资,即中国人或中国公司将资金转至海外,在国外注册公司后,再以外资 的名义回流中国。2),外资撤资;在这三十年间,有近半外资投资失败而黯然撤资者占来华外资的一半;另外,留在中国的50万家外资企业当中,有22万家并未正常运营。台湾发现:大陆商务部为了抵制国家发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政策建议,向公众提供了一组通常情况下被视为绝密的数据。这两个政府部门为“两税并轨”(即中外企业所得税并轨, 2008年推行时改称为“两税合一”)一事发生争执。国家发改委的一份报告认为,中国引进的外资过多,已对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主张取消对外资的 税收优惠。主管外资业务的商务部官员情急之下,于2004年12月中旬公布了一组数据:当时中国累计使用外资的金额是5,590.23亿美元,其中近一半 资金已经撤回;当时在中国注册的外资企业共有504,568家,但实际运行的不到三分之二。透露这一数据的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在公开发言中表示,由于中国 没有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的统计,而被普遍使用的“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这一指标并不能反映外商投资企业终止运营及撤资等情况,到2004年底,中国利用外资的实际存量约为2500亿美元。而哈日派说中国GDP的半数为外资所贡献?就以2013年中国GDP为9.4万亿美元算,半数就是4.7万亿,而这2500亿美元外资的产值如何能产出4.7万亿产值???所以,哈日派的说法就是在信口胡说八道!三,从汇率看中国GDP被低估;有一个错误的计算方法,就是按照汇率折算,来判断中国GDP规模。其实这种做法是错的,因为人民币的汇率并不是市场调节的,而是中国自己定的。中国的汇率GDP被严重低估了而非高估,一个基本道理,低估汇率GDP,会有利于提高出口竞争力,而大陆三十年来正是实行的压低汇率鼓励出口的政策。为了抢占国际市场,中国于1993年主动将人民币大贬了50%。中国很长时间内不会允许货币自由兑换。日本当初在允许货币自由兑换后,日元升值了三倍。如果中国把对美元的汇率升值42%,中国GDP数额会提高多少?四,中国GDP注水论分析;质疑派一直说中国统计局数据不可靠,且各省的统计和中央的统计有很大出入。实际上,中国GDP数据只能低估而非高估!因为;1)存在沿海发达的省份为避税而有意低报GDP的现象。而发达省份所贡献的GDP数额却占总数的六七成。2)内陆不发达的省份为了政绩而虚报GDP数字,但也不敢太离谱。3,中国存在巨大的灰色地下经济;在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中,大量的地下经济为避税而隐身暗处;如,中国的餐饮等服务业很少有给顾客开发票的。甚至还有很多根本没登记注册的黑店及地下的赌博等非法经济活动,而这些都没有计入总GDP中。五,中国GDP的有形巨额财富。1)农业:5.96亿吨粮食,640万吨棉花、8642万吨肉类。。。均居世界第一位的产量。2)工业;如今的中国,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21种。2012年数据;生铁产量:6.58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9%钢材产量:9.51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45.3%汽车产量:1927.18万辆。第一!石油产量:2.05亿吨。天然气产量:1067.6亿立方米。煤炭产量:36.6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5%。发电量:49774亿千瓦时,第一!交流电动机产量:92,235,370千瓦,程控交换机产量:32,065,141线,造船完工量:602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1.4%,占世界比重41%,仍为第一!手机产量:11.8亿部,第一!计算机产量:3.5亿台,产量第一!彩电产量:1.3亿台,同比增长4.8%,第一!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7600万片,全球占比率11%3)中国GDP的背后是强大国力。1,是财政收入。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财政收入12.92万亿元RMB。(约合2.1万亿美元)。2;黄金储备;2013年中国已经超越了意大利和法国,成为全球第三大黄金储备国。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的黄金储备达到约2710公吨,远高于中国最后一次在2009年4月份报告的1054吨。根据世界黄金协会(WCG)提供的数据显示,意大利黄金储备为2451.8吨,法国为2435.4吨。3;进出口额;中国海关总署10日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值为25.83万亿人民币(折合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13.7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21万亿美元),增长7.9%;进口12.11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95万亿美元),增长7.3%;贸易顺差1.61万亿人民币(折合2597.5亿美元),扩大12.8%。4;军费;2013年国防开支1200多亿美元,占GDP的1.7%。5;出入境人员总数:4.31亿人次,同比增长4.76%内地居民出境人数:8318.17万人次,同比增长18.33%公民出境游消费金额:1020亿美元。以上数据都是有形的事实,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总GDP!仅拿出政府年度财政收入这一块就有近2.1万亿美元!可见哈日派所谓中国实际GDP只有1万亿美元的说法就是脑病发作后的梦吟胡言乱语!本文内容于
10:54:54 被bizhanshi编辑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恩来为中国做的贡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