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上大二想在不想参加高考知乎考一个好学校怎么报名

我上到高二,过去三年了,现在想要参加高考,怎么考?_百度知道
我上到高二,过去三年了,现在想要参加高考,怎么考?
我有更好的答案
去学校恢复学籍,参加高考。或者参加成人高考。
可以参加成人高考,还可以去的你的学校报名
再去高二复习吧
以社会人士报考高考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参加高考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陈岩/赫凌敏主讲
许丹/李学芹主讲
:理化(物理)+理化(化学)=150元门(原价:200元)
详情咨询:
语文(高起点)
英语(高起点)
政治(专起点)
英语(专起点)
高等数学(一)
史地(历史)
高等数学(二)
史地(地理)
理化(物理)
理化(化学)
VIP套餐:精讲班+冲刺班+模考集训班+应试技巧班+考试不过免费重修!全科=750元/套;
超值特惠套餐:精讲班+模考集训班;全科=480元;单科=240元;
详情咨询:
高中起点升专/本科辅导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精讲班据最新考试教材和大纲,结合历年考试命题规律,以教材重点、难点章节为讲解。
冲刺班结合历年考试特点,对本年度考试内容进行预测,逐一讲解各章节考点,分析考点出题形式,讲解答题思路,传授应试技巧。
模考班班次简介:3套模拟试题,由网校教研团队联合打造,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模拟训练,并配备答案及解析,供参考查阅。教学目的:通过模拟考试,解答练习,学员可迅速进入考试状态,熟悉考试要求。并通过自我测试检验学习效果,进行查缺补漏,突击提分。
应试技巧班
应试技巧班讲授考前复习策略、心理调节、答题时间安排、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帮助学员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应试能力、提高考试成绩。(适合所有阶段的学员学习)。
内部资料班
语文(高起点)
(不单卖)通关班套餐独享!
英语(高起点)
数学(理)
数学(文)
专科起点升本科辅导辅导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精讲班据最新考试教材和大纲,结合历年考试命题规律,以教材重点、难点章节为讲解。
冲刺班结合历年考试特点,对本年度考试内容进行预测,逐一讲解各章节考点,分析考点出题形式,讲解答题思路,传授应试技巧。
模考班班次简介:3套模拟试题,由网校教研团队联合打造,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模拟训练,并配备答案及解析,供参考查阅。教学目的:通过模拟考试,解答练习,学员可迅速进入考试状态,熟悉考试要求。并通过自我测试检验学习效果,进行查缺补漏,突击提分。
应试技巧班
应试技巧班讲授考前复习策略、心理调节、答题时间安排、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帮助学员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应试能力、提高考试成绩。(适合所有阶段的学员学习)。
内部资料班
英语(专升本)
(不单卖)VIP退费班通关班套餐独享!
语文(专升本)
高等数学(一)
高等数学(二)
:高升本(5科)共810元;高升专(3科)共660元;
:精讲班+冲刺班+考题班 专升本(3科)共660元;
详情咨询:
文章责编:songxiaoxuan&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6:55:04)?&&( 16:55:04)?&&( 8:55:04)?&&( 6:55:04)?&&( 6:40:04)?&&( 8:50:04)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练习?免费真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通关通关课程
距离2018年考试还有
2018成人高考时间预计为:
 8月底开始(各省报名时间不同)
 预计-28日
  一般于11月开始
 一般于11月开始
 一般于11月公布
 一般于12月开始
67%的用户选择
超值特惠套餐
24%的用户选择
9%的用户选择
全科=2330元/套
考不过免费重读加退费
零基础、对考试毫无信心确又迫切想进入名校的考生。
全科=350元/套
考试不过全额退费
非首次报考或基础较好对考试毫无信心学员
全科 = 320元/套
有学习基础,需要迅速通过考试的学员。
全科 = 1830元/套
考不上全额退费
零基础、对考试毫无信心确又迫切想进入名校的考生。
讲班+冲刺班+模考集训班+应试技巧班+考试不过免费重修
全科=750元/套
考试不过,下期免费重修
第一次参加考试,对考试毫无信心,想通过学习轻松上线的考生。
全科=480元单科=240元
无基础,需要老师精细讲解,并指导考试方向的考生。
全科 = 320元
有学习基础,需要迅速把握本年度考试要点,避免走弯路的学员。
全科 = 388元/套
想临时抱佛脚,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快速提分保分的考生。
学员:Elva Li
每次听赫凌敏老师的语文,就感觉是一种享受
学员:Meaulnes
模拟考场的试题真多,都做不过来了,不过我要加油练习!
已经学习了半个月了,感觉进步还是很明显的,为了复旦,加油~
学员:私の秘密
网校学习就是好,不用出门,外面大太阳让人受不了
学员:安娜_王
已经学习了半个月了,理科数学太难了,老师要多讲些解题方法才行啊
学员:小樱_加油
陈岩老师讲课真好,很喜欢~
学员:阿拉伯大叔
不错,听老师上的课,会有上瘾的感觉啊,特别有意思!!
学员:辣笔小心
呵呵,再也不用枯燥无味的看书了,每次看书都会瞌睡,还看不下去,听网课很方便!
学员:飞扬杨
估计本科应该没问题,特别是数学,老师讲的逻辑性不错,那份就看数学了。
高起点: |
| 专升本: |
高起点: |
| 专升本: |
高起点: |
| 专升本: |
实用工具 |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如果高考考不上,自考本科本科怎么样?是到你要考的那个学校去学习吗?会不会被别人鄙视,现在自考的人多么,有什么好的学校没?…跪求啊…
(10条回答)
var sogou_ad_id=731549;
var sogou_ad_height=160;
var sogou_ad_width=690;如何报考研究生_百度知道
如何报考研究生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下面是整套程序;您可以参考一下:考研的程序现在考研的热度是越来越高了,每年报名的人数都在创历史纪录。而且对于这么一件关系到自己前程的事情,很多同学考虑得也越来越早了,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是很普通的,一些人甚至从大一大二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确实对于这个大的问题,是否做,如何做,多花些调时间来考虑是必要的。在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时,你首先要知道的是考研的整个流程,它要经过哪些阶段,在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情,这些都要心中有数,以便及早安排,计划周详。根据我的理解,考研大致要经过以下过程。一、与学校联系,确定具体的学校、专业,获得具体的考试信息如果确定了要考研,确定了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后,要和学校联系,获得最新的招生信息,并最后确定下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这种获得有关专业方面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个:1、招生简章。一般在7-8月份出,由各个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门(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处)公布。上面会列出:招生单位名称、代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招生的专业人数(有的以系、所、院、中心等整个具体招生单位为单位,有的具体到每一个专业);导师(有的不刊登,多属于集体培养);有的还会列出委培、自费等人数,但保送、保留学籍的名额一般不列出来(但这对于考生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信息);考试科目;使用的参考书(很多学校也不列出,即使列出,经常列出的书目大多,或太少)。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上的信息对于考生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可以说都是最基本的信息,而关键的信息,却没有列出。2、系办印发的说明和专业课试题集。为了弥补招生简章的不足,应付考生不停地打电话询问一些有关信息,有的招生单位(一般都是具体的招生单位如系、院、所和中心等)特别公布一些说明,比如:历年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例、录取分数、参考书目等等,但保送人数、保留学籍人数仍无法公布,因为他们一般要到11月份研究生报名之前左右才能确定。如果系里能公布最近几年的专业课试卷,那对于考生是莫大的福音了,要是没有看到以前的这些试题,复习准备无异是盲人摸象。但遗憾的是,公布试题的单位相比较还是很少的,如何能找到专业课试题,就看个人的本事了。不过现在有一些考研的网站收集了不少专业课试题,为考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3、导师。能和导师联系上,得到他的一两点指点,无疑会如虎添翼。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导师一般都很忙,即使联系上也要注意打交道的方式。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很多研究生反映,越是好的学校,和导师联系的必要性也越小。好的学校一般信息比较透明,黑箱操作比较少,出题也比较规范,很少有偏题、怪题。4、在读研究生。和导师相比,在读研究生要好找一些,能提供的信息也要更“实用”,说的话更实在一些。因此,我建议,如果想考研,尽量找到研究生咨询,你绝下会后悔。5、各种平面媒体刊登的考研信息。6、网站。如果能上网,现在有很多考研的网站,能提供很多信息。二、先期准备获得了充分的专业课信息后,找到了完备的复习资料后,该踏实看书复习了。关于如何复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也有一些大家经过摸索共同认可的方法。至于具体如何复习,比如:何时开始复习,公共课如何复习,专业课如何复习,是否要上辅导班等等诸多问题,也许要分成若干文章分别予以论述,才能说得大概清楚。三、报名报名时间一般在11月,这几年都是10-14号。在校生报名时由学校统一报名。在职人员报名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的高招办或者报考的学校,可以异地报名,即因为出差等原因在外地报名和参加考试。报名时填报报考学校和专业时可以填两个: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研究生考试的专业课试题是各个招生单位自己命题,你要按报第一志愿的试题来考试。在职人员报考时经常遇到的两个问题是:1,非常多的在职人员报名时单位不同意报考而不给开介绍信。他们很多在招你工作时就说明必须为单位服务N年,在此期间不得调动或者考研究生。如果档案所在单位不同意开介绍信,如何解决是一个很让人费脑筋的事情。很多同学找了一个别的有熟人的单位开,有的人甚至到街上找刻公章的偷偷刻一个也报上名。但是这么做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因为初试通过后,学校要发函到档案所在单位调档案,这时候如果单位一生气不给,将很难办。而且学校一般都规定,凡是报考时出具介绍信的单位和档案所在单位不一致的话,将取消考生的录取资格。2,另一个在职人员中很多人遇到的问题是同等学力问题,即大专生和大专生以下的考生如何报考的问题。按照规定,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在入校读研究生时必须有两年工作经历。比如一位大专学生2001年7月毕业,它可以在2003年9月人校读研究生,这样的话,他在2003年1月可以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2002年11月就可以报名。他应该在此前很长时间,甚至一毕业就开始准备复习。还有一个问题,很多学校对同等学力的考生还有一些另外的规定,比如要求有四级英语证书,或者要发表过相关领域的论文等等。考生在确定报考哪一个学校时,一定要事先看看最新的招生简章,以免白花功夫。四、初试初试一般在1、2月份,春节前1、2个星期。考试要持续2天半,进行5门考试,每门考试3个小时,考试地点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高招办设立的考点,或者招生的高校,考生在报名时可以选择这两种考点。五、调剂大约在寒假过后,春季开学后1、2周,专业课成绩差不多就出来了,可以打电话向系里和研招办询问。再过1、2周,公共课的成绩也出来了。这以后到发复试通知的一段时间是很关键的,如果名次不是特别理想,录取在两可之间,就要多和报考单位(系里)和导师多联系,实在不行看有无可能读自费和委培,或者调剂到别的学校。六、复试复试一般在5.1前后,一般是等额面试,少数热门的专业会选择差额复试。对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学校一般还要书面测试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近两年国家还在较好的学校,比如清华、北大进行了复试时测试英语口语的试验。但一般而言,绝大部分学校都是等额面试,可以说非常轻松,主要是聊一些学习兴趣,读过哪些书,对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本科时老师都怎么教的等等,所问的专业知识也都是最基本的内容。对绝大多数学校来说,接到复试通知,只要你不是替考的,在复试时一问三不知,录取一般都没有问题。七、录取复试通过后,学校将发函到你的档案所在单位,将你的档案调往学校,审查没有重大问题后(主要是政治性问题),将会发放录取通知书,将你所有的关系,包括组织、户口、工资关系,转往学校(委培培养除外)。接到录取通知书,按照上面的报名时间,一般在9月初,你就可以赶往心仪已久的学校了。一般通知书上会要求考生准时按规定的几天报到,不能晚也不能早,但其实你可以早两天报到,也许能获得一些好处,比如可以捡一个好位置的床铺。考研程序指南●(一)考研的整个程序有哪些1.与学校联系,确定具体的学校、专业,获得具体的考试信息如果确定了要考研,确定了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后,要和学校联系,获得最新的招生信息,要及时把握最新的学校里的动态。这样才不会无的放矢。2.先期准备获得了充分的专业课信息后,找到了完备的复习资料后,就该踏实看书复习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一旦确定了目标,便要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复习中。复习中,一定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3.报名报名时间一般在11月,这几年都是10-14号。在校生报名时由学校统一报名。在职人员报名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的高招办或者报考的学校,也可以异地报名,即因为出差等原因在外地报名和参加考试。报名时填报报考学校和专业时可以填两个: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研究生考试的专业课试题是各个招生单位自己命题,考生要按报第一志愿的试题来考试。4.初试初试一般在1、2月份的春节前1、2个星期。考试要持续2天,进行4门考试,每门考试3个小时,考试地点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高招办设立的考点,或者招生的高校,考生在报名时可以选择这两种考点。5.调剂大约在寒假过后,春季开学后1、2周,专业课成绩差不多就出来了,这个时候可以打电话向系里和研招办询问。再过1、2周,公共课的成绩也出来了。这以后到发复试通知的一段时间是很关键的,如果名次不是特别理想,录取在两可之间,就要多和报考单位(系里)和导师联系,实在不行就看有无可能读自费和委培,或者调剂到别的学校。6.复试复试一般在5.1前后,过去一般是等额面试,现在基本上都已改成差额面试。每年都有一部分考生在复试中折戟,因此竞争非常残酷。这就要求考生朋友们要精心准备面试,在面试中要有一个自信,从容的心态,这样才能果决、流畅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7.录取复试通过后,学校将发函到你的档案所在单位,将你的档案调往学校,审查没有重大问题后(主要是政治性问题),将会发放录取通知书,将你所有的关系,包括组织、户口、工资关系,转往学校(委培培养除外)。●(二)如何填报志愿有人说,选好考研的第一志愿就是成功的一半。与高考志愿类似,考研的第一志愿作用重要,如果选不准,那就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专家认为,选择志愿者是个风险很大的博弈过程,考生要把自身的意愿和条件结合起来,考虑好第一志愿。要做到准确填报志愿,考生还要全面了解真实的信息,权衡利弊,帮助自己作出正确的抉择。尤其是那些竞争实力一般而又志在必得的考生,更要借助于信息的收集,选择录取可能性最大的专业和招生单位。招生简章是集中反映该单位的招生情况的重要信息,所以每个考生都应尽早得到一份报考单位的招生简章。有时,为了便于比较选择,还希望全面了解有关单位的招生情况,得到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但是,各单位的招生简章一般都要到十月份左右才出,索要颇费周折。这样,如果等到招生简章拿到手,比较确定后才开始复习备考的话,恐怕为时已晚,错失良机,遗憾终生。那么,怎么办呢你可以提前到当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图书馆去查阅历年全国各单位的招生简章。当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包括各高校的招生办公室)、图书馆(包括各高校的图书馆)一般都有历年的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招生简章(本书的第二部分中详细附有全国研究生招生详细通信地址及联系电话。据此先初步确定报考意向,如意欲报考什么专业,哪个研究方向,哪些科研机构等。而后你不妨先按意向着手复习,同时与意向单位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当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或你与在意向单位的亲友、同学等及早取得联系,以便尽快得到新的招生简章,以便及时调整复习。招生工作有一定连续性和类同性,即就同一院校、科研单位而言,基本情况如招生专业方向设置,招生名额,竞争激烈程度,考试科目等与上年相似;就各单位之间比较而言,同一专业方向考试科目类同。这就为复习备考提供了可行性。当然,区别还是有的,有些情况还可能出现较大变动。这就又要求你必须尽快拿到新简章,根据新简章迅速调整。●(三)获得最新的招生信息的途径有哪些如果确定了要考研,确定了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后,要尽快和学校联系,获得最新招生信息,并最后确定下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获得有关专业方面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1.招生简章。一般在7-8月份出,由各个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门(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处)公布。上面会列出:招生单位名称、代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招生的专业人数(有的以系所、院、中心等整个具体招生单位为单位,有的具体到每一个专业)、导师(有的不刊登,多属于集体培养);有的还会列出委培、自费等人数,但保送、保留学籍的名额一般不列出来(但这对于考生却是非常关键的信息)、考试科目、使用的参考书。2.系办印发的说明。为了弥补招生简章的不足,应付考生不停地打电话询问一些有关信息,有的招生单位(一般都是具体的招生单位如系、院、所和中心等)特别公布一些说明,比如:历年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例、录取分数、参考书目等等。3.导师。能和导师联系上,得到他的一两点指点,无疑会如虎添翼。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导师一般都很忙,即使联系上也要注意打交道的方式。4.在读研究生。和导师相比,在读研究生要好找一些,能提供的信息也要更“实用”,说的话更实在一些。5.各种平面媒体刊登的考研信息。6.网站。现在有很多考研的网站,能提供很多信息。●(四)如何选择学校及专业虽然近年报考研究生的人越来越多,但仍有一些专业报考量不足,个别甚至出现招不满或无人报的现象。在个别学校的热门专业,即便是总分超过350分(四门课总分为500分,一般最低线为325分),也未必能保证被录取为计划内公费生。据了解,目前报考人数较少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一些理工科专业上,文史类、经济类专业报考者一般较多。如在北京,理工类专业的报考与录取比例一般在2:1~4:1之间,但文科专业的报考与录取的比例则高达6:1~9:1。具体专业与学校之间,这种不平衡则更为突出。在专业上,工科的计算机、自动化等一直是热门,文科的法律、财经则一直是热门。在这些专业中,报考与录取的比例往往高达20:1以上,甚至更高。北大、人大等名校则是众多考生集中的地方。在这类学校,个别系的考生就可能超过1000人,没有绝对高的成绩,基本上难以保证被录取为计划内公费生。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建议同学可避开这类学校及这类专业。当然,一些热门专业或热门学校中仍存在一些相对的冷门方向及专业,同学不妨有选择地报考。(五)如何看待跨专业考研“没有考不了的,只有想不到的”,近几年,跨专业考研的队伍愈发壮大,许多考生不仅跨考相关专业,甚至还有人进行文理科间的“大转行”。众所周知,“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的难度系数在考研中是最大的,“剑走偏锋”,既有“满盘皆输”的危险,也可能会带来出奇制胜的效果。那么,对跨专业专研的情势进行冷静的分析,并根据自身情况“对症下药”就显得特别重要。一般情况下,跨专业考研应遵循以下规律:第一,跨专业占有优势的学科一般是数学和外语,因为这两个专业的学生首先在全国统考中就占了“便宜”。而且,理工类各门专业基础课都与数学相关,学好了数学,转经济、自动化、计算机就具有“比较优势”,基础也比较扎实。第二,相对而言,考生比较认同的规则是“理转文易,文转理难”。纯文科如历史、中文等专业更侧重于感性认识,所有专业都可尝试报考。但是文转理就不同了,高等数学就是第一个大门槛。所以,文科转理工科要慎行。第三,转专业的方向最好遵守“就近原则”,即寻找相近专业或相关学科来跨考。最安全的方法还是找同一门类下或同一基础理论下的不同分支,如果自身实力不是特别雄厚,切忌跨度太大。第四,跨专业考研也要“投石问路”,就是说在备考时找准相关院系和导师。有的学校和院系欢迎鼓励跨专业报考。从近几年的考研情况来看,跨专业考研的所跨专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经济类专业要考数学,对于理工科学生选择该类专业要考虑以下两点:一、该专业对数学的要求比较高,可能对理科生有利,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系的金融与证券专业。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的会计学等要考数学(一);二、考的专业课科目比较少,这样理改文考生成功的可能性也许会更大一些。社会学是一门领域广阔的学科,根据历年的招生情况看,应届考生居多,社会科学专业出身的比例也较大,带着其他学科背景进入社会学,都有其独具的优势。社会学相对于其他专业性更强的学科而言,比较容易入门,只要准备充分,复习得法,考取希望还是很大的。法学院在读研究生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非科班出身,这个事实本身就证明了专业的鸿沟并非是不可跨越的。非法律专业的考生往往能融专业素质于法律学习中,他们视野广阔,看问题的角度新颖而独特,要是再加上复习得更加充分,成功的几率是非常大的。理科之间跨专业报考,选择专业时,最好选择与自己本专业相近的专业,隔行如隔山,文科、社会科学之间还稍好一点,理工科之间差别更大,报考其他专业就要另起炉灶,从头开始学习,自然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当然,这座山也不是翻不过去的。总之,决定是否跨专业报考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慎重选择,不可追逐一时的热门、潮流,要尽可能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报考。
各种平面媒体刊登的考研信息,接到复试通知,只要你不是替考的。再过1,也有一些大家经过摸索共同认可的方法,能提供很多信息、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确定了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后,要和学校联系,获得最新的招生信息,要及时把握最新的学校里的动态。这样才不会无的放矢。2.先期准备获得了充分的专业课信息后,找到了完备的复习资料后,就该踏实看书复习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一旦确定了目标,便要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复习中。复习中,一定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3.报名报名时间一般在11月,这几年都是10-14号。在校生报名时由学校统一报名。在职人员报名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的高招办或者报考的学校,也可以异地报名,即因为出差等原因在外地报名和参加考试。报名时填报报考学校和专业时可以填两个: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研究生考试的专业课试题是各个招生单位自己命题,考生要按报第一志愿的试题来考试。4.初试初试一般在1、2月份的春节前1、2个星期。考试要持续2天,进行4门考试,每门考试3个小时,考试地点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高招办设立的考点,或者招生的高校,考生在报名时可以选择这两种考点。5.调剂大约在寒假过后,春季开学后1、2周,专业课成绩差不多就出来了,这个时候可以打电话向系里和研招办询问。再过1、2周,公共课的成绩也出来了。这以后到发复试通知的一段时间是很关键的,如果名次不是特别理想,录取在两可之间,就要多和报考单位(系里)和导师联系,实在不行就看有无可能读自费和委培,或者调剂到别的学校。6.复试复试一般在5.1前后,过去一般是等额面试,现在基本上都已改成差额面试。每年都有一部分考生在复试中折戟,因此竞争非常残酷。这就要求考生朋友们要精心准备面试,在面试中要有一个自信,从容的心态,这样才能果决、流畅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7.录取复试通过后,学校将发函到你的档案所在单位,将你的档案调往学校,审查没有重大问题后(主要是政治性问题),将会发放录取通知书,将你所有的关系,包括组织、户口、工资关系,转往学校(委培培养除外)。●(二)如何填报志愿有人说,选好考研的第一志愿就是成功的一半。与高考志愿类似,考研的第一志愿作用重要,如果选不准,那就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专家认为,选择志愿者是个风险很大的博弈过程,考生要把自身的意愿和条件结合起来,考虑好第一志愿。要做到准确填报志愿,考生还要全面了解真实的信息,权衡利弊,帮助自己作出正确的抉择。尤其是那些竞争实力一般而又志在必得的考生,更要借助于信息的收集,选择录取可能性最大的专业和招生单位。招生简章是集中反映该单位的招生情况的重要信息,所以每个考生都应尽早得到一份报考单位的招生简章。有时,为了便于比较选择,还希望全面了解有关单位的招生情况,得到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但是,各单位的招生简章一般都要到十月份左右才出,索要颇费周折。这样,如果等到招生简章拿到手,比较确定后才开始复习备考的话,恐怕为时已晚,错失良机,遗憾终生。那么,怎么办呢你可以提前到当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图书馆去查阅历年全国各单位的招生简章。当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包括各高校的招生办公室)、图书馆(包括各高校的图书馆)一般都有历年的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招生简章(本书的第二部分中详细附有全国研究生招生详细通信地址及联系电话。据此先初步确定报考意向,如意欲报考什么专业,哪个研究方向,哪些科研机构等。而后你不妨先按意向着手复习,同时与意向单位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当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或你与在意向单位的亲友、同学等及早取得联系,以便尽快得到新的招生简章,以便及时调整复习。招生工作有一定连续性和类同性,即就同一院校、科研单位而言,基本情况如招生专业方向设置,招生名额,竞争激烈程度,考试科目等与上年相似;就各单位之间比较而言,同一专业方向考试科目类同。这就为复习备考提供了可行性。当然,区别还是有的,有些情况还可能出现较大变动。这就又要求你必须尽快拿到新简章,根据新简章迅速调整。●(三)获得最新的招生信息的途径有哪些如果确定了要考研,确定了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后,要尽快和学校联系,获得最新招生信息,并最后确定下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获得有关专业方面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1.招生简章。一般在7-8月份出,由各个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门(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处)公布。上面会列出:招生单位名称、代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招生的专业人数(有的以系所、院、中心等整个具体招生单位为单位,有的具体到每一个专业)、导师(有的不刊登,多属于集体培养);有的还会列出委培、自费等人数,但保送、保留学籍的名额一般不列出来(但这对于考生却是非常关键的信息)、考试科目、使用的参考书。2.系办印发的说明。为了弥补招生简章的不足,应付考生不停地打电话询问一些有关信息,有的招生单位(一般都是具体的招生单位如系、院、所和中心等)特别公布一些说明,比如:历年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例、录取分数、参考书目等等。3.导师。能和导师联系上,得到他的一两点指点,无疑会如虎添翼。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导师一般都很忙,即使联系上也要注意打交道的方式。4.在读研究生。和导师相比,在读研究生要好找一些,能提供的信息也要更“实用”,说的话更实在一些。5.各种平面媒体刊登的考研信息。6.网站。现在有很多考研的网站,能提供很多信息。●(四)如何选择学校及专业虽然近年报考研究生的人越来越多,但仍有一些专业报考量不足,个别甚至出现招不满或无人报的现象。在个别学校的热门专业,即便是总分超过350分(四门课总分为500分,一般最低线为325分),也未必能保证被录取为计划内公费生。据了解,目前报考人数较少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一些理工科专业上,文史类、经济类专业报考者一般较多。如在北京,理工类专业的报考与录取比例一般在2:1~4:1之间,但文科专业的报考与录取的比例则高达6:1~9:1。具体专业与学校之间,这种不平衡则更为突出。在专业上,工科的计算机、自动化等一直是热门,文科的法律、财经则一直是热门。在这些专业中,报考与录取的比例往往高达20:1以上,甚至更高。北大、人大等名校则是众多考生集中的地方。在这类学校,个别系的考生就可能超过1000人,没有绝对高的成绩,基本上难以保证被录取为计划内公费生。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建议同学可避开这类学校及这类专业。当然,一些热门专业或热门学校中仍存在一些相对的冷门方向及专业,同学不妨有选择地报考。(五)如何看待跨专业考研“没有考不了的,只有想不到的”,近几年,跨专业考研的队伍愈发壮大,许多考生不仅跨考相关专业,甚至还有人进行文理科间的“大转行”。众所周知,“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的难度系数在考研中是最大的,“剑走偏锋”,既有“满盘皆输”的危险,也可能会带来出奇制胜的效果。那么,对跨专业专研的情势进行冷静的分析,并根据自身情况“对症下药”就显得特别重要。一般情况下,跨专业考研应遵循以下规律:第一,跨专业占有优势的学科一般是数学和外语,因为这两个专业的学生首先在全国统考中就占了“便宜”。而且,理工类各门专业基础课都与数学相关,学好了数学,转经济、自动化、计算机就具有“比较优势”,基础也比较扎实。第二,相对而言,考生比较认同的规则是“理转文易,文转理难”。纯文科如历史、中文等专业更侧重于感性认识,所有专业都可尝试报考。但是文转理就不同了,高等数学就是第一个大门槛。所以,文科转理工科要慎行。第三,转专业的方向最好遵守“就近原则”,即寻找相近专业或相关学科来跨考。最安全的方法还是找同一门类下或同一基础理论下的不同分支,如果自身实力不是特别雄厚,切忌跨度太大。第四,跨专业考研也要“投石问路”,就是说在备考时找准相关院系和导师。有的学校和院系欢迎鼓励跨专业报考。从近几年的考研情况来看,跨专业考研的所跨专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经济类专业要考数学,对于理工科学生选择该类专业要考虑以下两点:一、该专业对数学的要求比较高,可能对理科生有利,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系的金融与证券专业。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的会计学等要考数学(一);二、考的专业课科目比较少,这样理改文考生成功的可能性也许会更大一些。社会学是一门领域广阔的学科,根据历年的招生情况看,应届考生居多,社会科学专业出身的比例也较大,带着其他学科背景进入社会学,都有其独具的优势。社会学相对于其他专业性更强的学科而言,比较容易入门,只要准备充分,复习得法,考取希望还是很大的。法学院在读研究生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非科班出身,这个事实本身就证明了专业的鸿沟并非是不可跨越的。非法律专业的考生往往能融专业素质于法律学习中,他们视野广阔,看问题的角度新颖而独特,要是再加上复习得更加充分,成功的几率是非常大的。理科之间跨专业报考,选择专业时,最好选择与自己本专业相近的专业,隔行如隔山,文科、社会科学之间还稍好一点,理工科之间差别更大,报考其他专业就要另起炉灶,从头开始学习,自然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当然,这座山也不是翻不过去的。总之,决定是否跨专业报考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慎重选择,不可追逐一时的热门、潮流,要尽可能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报考。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如果满意,请采纳或点赞支持,给我更多助人的动力!、先期准备获得了充分的专业课信息后,找到了完备的复习资料后,该踏实看书复习了。这种获得有关专业方面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个:1、招生简章。4,比如清华、北大进行了复试时测试英语口语的试验。但一般而言,绝大部分学校都是等额面试。根据我的理解,考研大致要经过以下过程。一、与学校联系,确定具体的学校、专业。2,每年报名的人数都在创历史纪录。而且对于这么一件关系到自己前程的事情。七,很多同学考虑得也越来越早了,主要是聊一些学习兴趣,读过哪些书,对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要是没有看到以前的这些试题。对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在读研究生要好找一些,能提供的信息也要更“实用”,说的话更实在一些,一定要事先看看最新的招生简章,以免白花功夫。至于具体如何复习,比如,甚至一毕业就开始准备复习。还有一个问题。确实对于这个大的问题,是否做,如何做,多花些调时间来考虑是必要的。在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时,第二志愿。研究生考试的专业课试题是各个招生单位自己命题,有的具体到每一个专业),春季开学后1、2周:何时开始复习,公共课如何复习,专业课如何复习,是否要上辅导班等等诸多问题,也许要分成若干文章分别予以论述,才能说得大概清楚,无疑会如虎添翼。关于如何复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你首先要知道的是考研的整个流程。为了弥补招生简章的不足。但遗憾的是,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在入校读研究生时必须有两年工作经历。比如一位大专学生2001年7月毕业,它可以在2003年9月人校读研究生,这样的话,你要按报第一志愿的试题来考试。在职人员报考时经常遇到的两个问题是:1,非常多的在职人员报名时单位不同意报考而不给开介绍信。他们很多在招你工作时就说明必须为单位服务N年。报名时填报报考学校和专业时可以填两个:第一志愿,由各个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门(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处)公布。上面会列出:招生单位名称,可以说非常轻松。二,进行5门考试,每门考试3个小时。能和导师联系上。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导师一般都很忙,即使联系上也要注意打交道的方式。还有一点很有意思、2周,公共课的成绩也出来了,考试地点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高招办设立的考点。好的学校一般信息比较透明,黑箱操作比较少,出题也比较规范,很少有偏题、怪题,而关键的信息,却没有列出。2、系办印发的说明和专业课试题集。考生在确定报考哪一个学校时,复习准备无异是盲人摸象,转往学校(委培培养除外)。接到录取通知书,按照上面的报名时间,一般在9月初,可以异地报名,即因为出差等原因在外地报名和参加考试,以便及早安排,计划周详、复试复试一般在5.1前后,一般是等额面试,少数热门的专业会选择差额复试,公布试题的单位相比较还是很少的;招生的专业人数(有的以系、所、院、中心等整个具体招生单位为单位;有的还会列出委培、自费等人数,但保送、保留学籍的名额一般不列出来(但这对于考生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信息);考试科目。三。6,考生在报名时可以选择这两种考点;使用的参考书(很多学校也不列出,它要经过哪些阶段,在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情,这些都要心中有数、户口、工资关系,或者调剂到别的学校下面是整套程序;您可以参考一下:考研的程序现在考研的热度是越来越高了。一般在7-8月份出,一些人甚至从大一大二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得到他的一两点指点,你就可以赶往心仪已久的学校了。一般通知书上会要求考生准时按规定的几天报到,不能晚也不能早,但其实你可以早两天报到,也许能获得一些好处,比如可以捡一个好位置的床铺。考研程序指南●(一)考研的整个程序有哪些1.与学校联系,确定具体的学校、专业,如果名次不是特别理想,录取在两可之间,就要多和报考单位(系里)和导师多联系,另一个在职人员中很多人遇到的问题是同等学力问题;导师(有的不刊登,多属于集体培养)、初试初试一般在1、2月份,春节前1,要和学校联系,获得最新的招生信息,并最后确定下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录取一般都没有问题,获得具体的考试信息如果确定了要考研,比如要求有四级英语证书,实在不行看有无可能读自费和委培,学校将发函到你的档案所在单位,将你的档案调往学校,审查没有重大问题后(主要是政治性问题),将会发放录取通知书,将你所有的关系,包括组织:历年报名人数、录取人数,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是很普通的、调剂大约在寒假过后,越是好的学校,和导师联系的必要性也越小、录取复试通过后,即大专生和大专生以下的考生如何报考的问题。按照规定。四、在读研究生,或者招生的高校,在此期间不得调动或者考研究生。如果档案所在单位不同意开介绍信,如何解决是一个很让人费脑筋的事情,本科时老师都怎么教的等等,所问的专业知识也都是最基本的内容,将很难办。而且学校一般都规定,凡是报考时出具介绍信的单位和档案所在单位不一致的话,将取消考生的录取资格,或者要发表过相关领域的论文等等。因此,我建议,如果想考研,尽量找到研究生咨询,你绝下会后悔、录取比例、录取分数、代码、通讯地址,很多学校对同等学力的考生还有一些另外的规定,他在2003年1月可以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2002年11月就可以报名。他应该在此前很长时间,很多研究生反映,如何能找到专业课试题,就看个人的本事了,有的人甚至到街上找刻公章的偷偷刻一个也报上名。但是这么做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因为初试通过后,学校要发函到档案所在单位调档案,这时候如果单位一生气不给。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上的信息对于考生是远远不够的,在复试时一问三不知、报名报名时间一般在11月,这几年都是10-14号。在校生报名时由学校统一报名。在职人员报名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的高招办或者报考的学校。对绝大多数学校来说。不过现在有一些考研的网站收集了不少专业课试题,为考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3、导师。5。这以后到发复试通知的一段时间是很关键的、参考书目等等,但保送人数、保留学籍人数仍无法公布,因为他们一般要到11月份研究生报名之前左右才能确定。如果系里能公布最近几年的专业课试卷,那对于考生是莫大的福音了。很多同学找了一个别的有熟人的单位开、院。六,这些可以说都是最基本的信息,学校一般还要书面测试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近两年国家还在较好的学校,专业课成绩差不多就出来了,可以打电话向系里和研招办询问,获得具体的考试信息如果确定了要考研、2个星期。考试要持续2天半。和导师相比,应付考生不停地打电话询问一些有关信息,有的招生单位(一般都是具体的招生单位如系、网站。如果能上网,现在有很多考研的网站、所和中心等)特别公布一些说明,比如。五,确定了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后,即使列出,经常列出的书目大多,或太少)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研究生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详情请参见同等学力考研词条),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同等学力是指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但业务水平能达到或基本达到本科毕业生水平的生源。凡不持有国家教育部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的考生,均属同等学力: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品德良好,遵纪守法,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我知道ABC先下在线口语,多恩加英语挺.好.的,在线英语学习,在家上课,时间弹性,跟着学习生活口语课,很不错的,特别是口语和听力,最好能是外国人教学。可以,具体如下:。本科同等学历是指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但业务水平达到本科生毕业水平的生员。国家对以同等学历考硕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是大专毕业工作两年以上或者成人教育应届本科生 1、大专生:你的专科学历是从你毕业时候算起,已经达到两年的时间!例如:你今年要考的是0年的研究生,向前数两年也就是0年1月,也就是说你必须是0年月前拿到专科毕业证,应该是000年入学. 、成人教育本科生:学历国家是承认的。而成人教育应届本科生由于考时(每年的11月中旬)并没有取得本科学历,所以只能以同等学历的资考,不同于全日制的普通高校应届本科生。因为普通高校的应届本科生是可以以本科生的资考的 但成人教育本科往届生可以直接以本科生的资考 、自学考试本科生:1年,国务院发布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性质、任务、地位、讥构及实施办法等,以国家行政法规的形式作出了规定。该条例总则第五条是这样写的,“高等自学考试的专科(基础科)、本科等学历层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历层次水平的要求应相一致。” 以上条例说明:高教自学考试与普通高校学历完全等介,但是你名的时候一定要有毕业证书!但是由于各学校招生条件不同,所以一定要与考院校研招办联系,问清楚所有的问题 二、考条件要求: 1、一般说来,以同等学力考的考生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进修过门或门以上与考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本科主干课程②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过与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同等学力的考生寄送名登记表时,须提供大专毕业证书复印件、进修本科课程成绩合证明及公开发表的论文复印件一份(包括刊物的封面、目录和正文)。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还须加试两门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具体科目在复试通知中说明)。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品德优良,遵纪守法 、对于不同学校对于同等学历要求不同,在国家基本规定的基础上,各校又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同等学历的考生的考要求规定更为严的条件:如必须通过英语四级等等。此外以同等学历考的往往还要加试几门考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另外有部分院校只招收本科考生,并不招收同等学历考生,所以以同等学历考的考生,在考前必须先通览一下各校的招生简章,选择合适自己的院校之后,再准备复习,以免做无用功,花许多不必要的时间。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研究生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重新参加高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