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山东河南常住人口口比河南多,高考考生却比河南

常住人口比省会更多的城市盘点:南阳1188万人超郑州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这9个城市不是省会,却是全省常住人口最多的地方省会城市,通常是一个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教育中心,各类优质资源在此集聚,也使得省会往往是该省人口最多的城市。但全国也有9个城市,它们不是省
原标题:这9个城市不是省会,却是全省常住人口最多的地方省会城市,通常是一个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教育中心,各类优质资源在此集聚,也使得省会往往是该省人口最多的城市。但全国也有9个城市,它们不是省会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却居于该省首位。这些城市有什么共同之处吸引了人口的集聚?而人口集聚的规模效应是一个城市继续壮大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未来的城市竞争中,又能否转化为新的优势促进城市发展?澎湃新闻整理了全国各省2016年的人口分布情况,试图找出这些城市的特点。哪些城市的常住人口比省会多?都在胡焕庸线东南方经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底,全国共有9个省份的常住人口首位城市(首位城市,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并非省会。这些省份分别是:江苏、福建、山西、安徽、江西、山东、河南、贵州和内蒙古。具体而言,江苏苏州、徐州,福建泉州,山西运城、临汾,安徽阜阳,江西上饶、宜春,山东临沂、潍坊、青岛、菏泽、济宁,河南南阳,贵州毕节、遵义,内蒙古赤峰、通辽,以上共18个城市的常住人口数量超过了该省省会。其中,苏州、泉州、运城、阜阳、上饶、临沂、南阳、毕节和赤峰分别摘得该省常住人口总量桂冠,成为人口最集中的地方。此外,浙江温州、广东深圳、河北邯郸、湖南邵阳这4座城市的常住人口数量虽然不比省会多,但与之非常接近,同样也是省内人口集聚度较高的区域。从地图上可以发现,这些常住人口集聚的城市分布在胡焕庸线(&爱辉&腾冲一线&,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的东南方,与中国人口分布的整体特点一致,并多集中在东、中部地区。东部&双子星&城市闪耀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人&的增长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也是中国经济曾经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反过来看,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吸引了大量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自然会吸引更多人口的流入。在以上常住人口超过或接近省会的城市中,深圳、苏州、青岛、泉州2016年的人均GDP(此处人均GDP计算方法为:GDP/常住人口数量)排在前4位。其中,苏州、青岛、深圳的人均GDP超过了省会城市。泉州人均GDP达到7.78 万元,与省会福州8.23 万元相差也不大。深圳2016年的人均GDP更是高达16.74万元,比省会广州高出2.78万元,这个差值几乎可以匹敌中部某些人口大市的人均GDP。徐州和通辽两个城市2016年的人均GDP超过6万元,分别达到6.68万元和6.24万元,经济发达程度和人口规模相对匹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自古都是交通要塞: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通辽则是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和东北地区西部最大的交通枢纽城市,被自治区政府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交通的通达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大量人流,二者能够互为促进。济宁和温州2016年人均GDP也超过了5万元,尽管他们不是省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但相比于中部地区的人口大市,人口的规模效应也更加明显。其中,温州以917.5万的常住人口,创造了5045.4亿元的GDP,比山东人口第一大市临沂的人均GDP还高出1.64万元。由此可见,这些经济发展较好的人口首位城市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说明省内要素流动较为自由,除了省会城市更多出于行政力量吸引人口要素外,也另有城市能够提供与省会城市相当的发展环境,吸引人口流入。二者在人口总量、经济体量相当,形成城市经济发展的&双子星&现象。中部省会城市&虹吸效应&明显上文提到,人口集聚的规模效应是一个城市继续壮大发展的主要动力,但人口的集聚是否意味着一定产生规模效应?结合各地2016年各地GDP来看,人口的规模效应在中部地区并不明显。除去上文提到的城市,运城、阜阳、上饶、南阳、毕节、赤峰,尽管作为省内人口第一大市,但是人均GDP却远远低于省会城市。其中,阜阳与省会的差距最大,该地2016年底常住人口为799.1万人,人均GDP为1.76万元,比省会合肥低了6.25万元。其他城市与省会人均GDP的差距也在4-6万元之间。而接近于省会城市人口的邯郸和邵阳,与省会城市人均GDP的差距也不小。邵阳比长沙低了10.28万元,邯郸比石家庄低了1.92元。综合以上来看,在中部地区,这些非省会城市尽管人口多,但并没有对经济起到较大的带动作用。反而是人口较少的省会城市,包括太原、合肥、南昌、郑州等,由于各种优势资源的集中,人均GDP产出高,与省内其他城市经济差距大,&虹吸效应&多于&溢出效应&。深圳人口结构均衡常住人口高于省会的18个城市中,苏州、青岛、深圳的人口的规模效应最为突出。这3个城市常住人口高于省会,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较高。2016年,三地人均GDP分别为14.5万元、10.94万元、16.74万元,分别高出省会1.77万、1.84万元、2.78万元。尤其是深圳市,仅以1996.85平方公里的面积,吸引了1190.84万人,并且创造了接近了2万亿的GDP。而且从人口结构来看,深圳的活力还有待进一步释放。据深圳当地媒体报道,2016年底,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为32.5岁,属于全国人口最年轻的城市。深圳市政协委员张庆昉曾公开表示,从1991年至2015年的深圳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轨迹也可以看出,两者高度重合,这说明深圳的发展说到底是人口现象。并表示&人口现象&不是指人口扎堆的现象,而是人口在一个城市生活、工作、贡献和共度辉煌的现象。按照深圳的&十三五&规划进行测算,到2020年,深圳将增加人口342万,这在一线城市中属于增加最多的。而这些增加的人口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将形成强大竞争力。山东老龄化现象突出全国来看,山东是当之无愧的人口大省。省内有5个城市常住人口超过省会,分别是潍坊、青岛、菏泽、济宁、临沂,均达到800万人以上,临沂更是突破千万,这在全国来看也是绝无仅有的。尽管人口数量高,但并未带来与之相匹配的经济发展。山东除了青岛和济南的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外,其余4个人口大市相对欠发达。2016年,菏泽人均GDP为2.99万元,比青岛低7.95万元;临沂比青岛低7.06万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山东土地面积广阔。如临沂是山东面积最大城市,达到17191.2平方公里,也是山东常住人口数量最大的地方。另一方面,本地居民生育意愿高,尤其自从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之后,山东成为&最敢生&的省份,2016年山东出生率为17.89&,位居全国各省份之首。由此可见,山东多地人口的集聚并非外来人口流入导致,而是本地人口自然增长导致。更值得注意的是,山东老龄化现象突出,导致人口红利进一步减弱。据山东当地媒体报道,山东是全国老年人口最多的省份,到2016年底,全省老年人口2057万人,占总人口的20.68%。而人口最多的临沂更是山东老年人口第一大市,截至2016年底,临沂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07.3万人,占总人口的18.2%。(见习记者 张赛男)
[责任编辑:王聪儿]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135被浏览90,933分享邀请回答31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正文
河南城镇化率将突破50% 郑州是全省唯一人口净流入城市
日07:13&&来源:映象网
   6月15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组织召开《河南城市发展报告(2017)》简称“《河南城市蓝皮书(2017)》”出版座谈会。该书由张占仓、王建国担任主编,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且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河南城市蓝皮书(2017)》以“全面提升中原城市群竞争力和影响力”为主题,把握发展趋势,立足河南实际,服务全国发展,多维度、全方位探索研究中原城市群引领河南城镇化和城镇转型发展的问题。□东方今报·猛犸新闻   首席记者 李长需
  2017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突破50%
  蓝皮书着眼河南将跨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指出2016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8.5%,2017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突破50%,从而实现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同时,蓝皮书也指出,河南城镇化总体水平落后、发展质量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是制约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症结所在。此外,河南城镇化水平还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和非农化水平。
  蓝皮书指出,2017年,河南把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作为支撑新型城镇化的主平台,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潜力,拓展全省发展新空间。
  河南全面进入城市群引领发展阶段
  蓝皮书着眼河南全面进入城市群引领发展阶段,研究指出,中原城市群由最初规划的9个城市扩展到全省18个城市再到5省30个省辖市,进入七大国家级城市群行列,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其核心问题在于郑州作为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机制尚未形成。
  为此,蓝皮书建议,要抢抓国家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机遇,加强战略规划平台的协同联动发展,努力在科技创新、物流疏散、信息枢纽、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升郑州的发展潜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要用好政府“有形之手”,积极构建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各城市功能有序衔接、产业错位互补、基础设施互联、公共服务互享,提高整体运行效率,不断增强中原城市群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另外,蓝皮书指出,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必须解决好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好最末端的交通运输问题,推动城市的融合发展。
  河南城市信息化指数
  居全国第26位
  蓝皮书还对河南城市信息化水平进行了测评研究。它指出,目前,河南城市信息化发展还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但创新环境、研发投入强度、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将有助于全省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从河南省各辖市的情况看,2016年河南18个省辖市中有17个处于信息社会转型期,周口的信息社会指数仍然低于0.3,处于信息社会起步期;驻马店的信息化指数首次超过0.3,步入信息社会转型期;郑州、济源、洛阳、焦作、三门峡、新乡、鹤壁、许昌等8个省辖市的信息社会指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只有郑州的信息社会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无省辖市达到全球信息化水平。但是,可以预见的是,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全省创新环境、研发投入强度、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将明显提升,从而将推动全省城市提高信息化水平。
  郑州市全省唯一人口净流入城市
  城镇化过程中的农业人口转移是梯度转移的过程,即村镇人口向小城镇和县级城市转移,中小城市人口向大中城市转移。但蓝皮书指出,目前河南的情况是,农村人口大多直接向郑州等大城市流动,再加上三、四线城市人口也在向郑州转移,造成郑州人口激增,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失。其中,郑州是年全省唯一的人口净流入地区,外省流入河南人口的37%和省内流动人口的60%均流入郑州,“十二五”期间郑州净流入人口达185万,仅比深圳少1万,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居第七。
  大量人口流入郑州的同时,河南县级城市由于落户成本低,所接纳的农业转移人口总量也大于洛阳、新乡、焦作等三、四线城市。在两头挤压的效应下,省辖市的中心城区不仅无法有效吸引市域内的农业专业人口,而且原有人口向郑州转移的趋势也无法扭转。因此,蓝皮书提出,平顶山、鹤壁、安阳、三门峡等资源型城市,需要吸取东北地区城市的教训,加快转型升级发展,不仅要注重产业的接续发展,更要注重人口红利的接续培育。
  蓝皮书分析,可以预见的是,以互联网、高科技、高端制造为代表的“新经济”,将主要集中在人口资源比较高端、教育资源比较集中的一、二线城市;以大宗商品、资源为核心的“旧经济”,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例如煤炭、钢铁、铝业等;同时,部分生态宜居、交通发达、资本会聚的中小城镇,也在新经济发展中占据了先机,成为持续吸引人口流入的载体。
  省际交界城市要找准功能定位加快提升发展
  蓝皮书指出,河南18个省辖市就有9个省辖市与湖北、陕西、山东等省交界。这些省际交界地区在本省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被边缘化,容易成为经济发展的“洼地”,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省际交界地区的城市拥有交通区位优势、资源成本优势等有利条件。省际交界地区城市,应从城市自身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特色去进行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避免产业同质竞争,形成产业互补、竞争有序的边界城市经济圈。
  健康城市是河南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蓝皮书指出,健康城市是城市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出发点,加快河南省城市从卫生城市向健康城市跨越,是河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打造健康城市是建设健康中原、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打造美丽河南的要求。但是,目前河南的城市普遍存在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不均衡、健康服务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健康环境水平有待改善等问题。打造健康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广大市民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未来,河南要加快打造政府主导的健康城市建设联盟,构建“互联网+”智慧化健康服务体系,发展健康产业,夯实健康城市建设基础。
  截止到2016年
  河南城市信息化指数  0.3743  居全国  第26位  从2012年  至2016年  河南城市信息化指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8.36%  居全国第5位  中部六省首位  超过全国年均增速(6.98%)
  2016年
  河南常住人口  城镇化率达到  48.5%  2017年  河南常住人口  城镇化率将突破  50%
  2015年
  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  (包括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鹤壁、商丘、周口)的城镇化率为  51.08%  辐射区(包括安阳、濮阳、三门峡、南阳、信阳、驻马店)的城镇化率为  43.60%  区域差别明显,特别是周口市、驻马店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严重滞后。
文章关键词:中原城市群;河南城镇化率;
责编:安文靖
端午小长假前,郑州上榜“新一线”城市的新闻,在朋友圈被纷纷转发、踊跃点赞。来自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至2016年,我市GDP年均增速为9.6%,居全国35个大中城市12位;规上工业增速9.7%,居全国35个大中城市13位。
河南开封吸引城乡发展基金,要建涧水河重点工程。”  河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打好“四张牌”写进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制定五年行动计划,推出17个重大专项。
河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打好“四张牌”写进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制定五年行动计划,推出17个重大专项。
5月31日上午,省长陈润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河南省黄河下游滩区居民迁建、支持洛阳市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等工作。
日,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枢纽建设国际交流会在郑州举行,通过了《合作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枢纽(郑州)宣言》,时任省长谢伏瞻出席并致辞。
日,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枢纽建设国际交流会在郑州举行,通过了《合作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枢纽(郑州)宣言》,时任省长谢伏瞻出席并致辞。
日,塔吉克斯坦总统埃莫马利·拉赫蒙到京访问,会见河南时任省长谢伏瞻,并共同出席双方关于加强农业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签字仪式。
这为河南后来的发展定了基调,使得河南找准了方向,也成为国家后来制定、出台中部崛起战略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将把郑州、焦作、开封、洛阳、新乡、许昌等9个城市紧紧“抱”成一团,郑州大都市圈半小时城际铁路交通圈将成形。
站在郑东新区CBD中心的郑州会展宾馆之巅,一幢幢挺拔的高层建筑环绕,处处都透着活力、时尚和“国际范儿”。而眼光放远些、再远些,从郑州开始,向东、向西、向南、向北,包含五省30座城市的跨省级行政区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正在2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铺展开来。
《工作方案》要求,要树立系统思想,立足引领全省发展,着眼服务全国大局,加强战略协同,着力解决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大“三区一群”统筹推进力度。
4月23日,2017年绿公司年会全会在河南郑州举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翁杰明、副省长舒庆、省政协副主席梁静出席会议。
因为高铁、城际、高速的联通,郑州至开封、许昌、新乡、焦作等4个城市以及其他相邻城市间的路程缩短到半小时以内,其他任意两个城市之间路程缩短至1小时以内。加快中欧(郑州)班列覆盖北欧线和南欧线的核心枢纽建设,实现班列线路持续延伸和拓展,逐步将班列物流优势转化为国际贸易优势。
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是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提出的殷切期望和嘱托。打好“四张牌”,需要全省上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科学的精神、更加踏实的态度、更加拼搏的干劲,凝心聚力、不懈奋斗,开辟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新境界。
日,新华社发布消息,全国新设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共7个省份,河南与辽宁、浙江、湖北、重庆、四川、陕西共同入围。2015年,省政府再次把自贸试验区的申建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设立河南自贸试验区。
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润儿以及上海、天津、黑龙江、湖北、湖南、贵州、青海等多个省(市)领导共同出席开幕式。汉能控股集团在鹤壁市投资的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恒大集团在郑州市投资的健康产业配套项目、宝能集团在郑州东站投资的高铁枢纽综合体项目,投资额均在200亿元以上。
新闻财经汽车体育娱乐健康科技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2013年河南总人口过亿 常住人口排全国第三
映象网蒋宇飞
映象网讯(记者 蒋宇飞)我们一直说河南是中国人口大省,但具体人数,很少有人回答得出来,5月6日,河南省统计局发布《2013年河南人口发展报告》,给出了“标准答案”。根据2013年人口变动调查和全省人口与城镇化抽样调查推算,我省2013年年末总人口为10601万人,比2012年增加58万人,常住人口9413万人,比2012年增加7万人,常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92%,排在广东省、山东省之后居第三位。常住人口南阳超千万 郑州排第二统计数据显示,全省2013年出生人口130万人,出生率为12.27‰,比上年上升0.4个千分点;死亡人口72万人,死亡率为6.76‰,比上年上升0.0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58万人。2013年河南人口的出生率小幅回升,出生率延续了从2009年以来的逐年缓慢回升的态势。单独两孩政策将在今年开始实施,据计生部门的预测,将会影响2015年及以后全省出生人口数量每年多增加5-8万人,影响出生率提高0.5个千分点左右。2013年我省常住人口比上年增加7万人。其中,郑州市常住人口增加最多,增加了16万,达到919万人;南阳市常住人口1009万人,减少5.9万人,是常住人口减少最多的省辖市。全省常住人口基本稳定在9400万人左右。全省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93个百分点2013年全省城镇常住人口4123万人,比2012年增加132万人,增长3.31%;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8%,比2012年提高了1.37个百分点,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3年全国城镇化率53.73%,与全国相比,我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我省城镇人口比重稳步提高,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继续缩小,由2000年的13.02个百分点缩小为9.93个百分点。老年人口增加23万人 比重继续上升2013年河南常住人口中0-14岁少儿人口、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分别达到1988万人、6572万人和85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1.12%、69.82%和9.06%。与2012年相比,少儿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均小幅降低,老年人口增加23万人,比重上升0.24个百分点, 2010年以来老年人口比重年均提高0.23个百分点。伴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持续上升,河南人口从2000年开始就进入了老龄化,近两年维持在6600万左右,并呈逐年减少态势。省统计局表示,由于我省是外出人口大省,大量的劳动适龄人口外出到外省务工经商,也进一步加深了我省常住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文化程度越高未婚的比重越大我省人口婚姻状况依然表现出有配偶人口比例高,未婚、离婚和丧偶比例低“一高三低”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我省人口普遍结婚和婚姻稳定的特征。201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省15岁及以上人口中有配偶人口的比例达到74.1%;未婚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19.1%;离婚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为1%。在未婚人口中,文化程度越高未婚的比重越大,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中未婚人口的比例则高达39.8%。在离婚人口中,受教育程度越高离婚人口比重也越高的趋势也有所体现。另外,在25岁以下未婚人口中,男性未婚比例高出女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未婚比例却明显高于同等学历的男性未婚比例,特别是在大专以上学历的女性中,未婚比例高出男性7.2个百分点。出省人员流向以粤、京、浙为最我省是人口大省,更是外出人口大省,根据人口普查和2013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13年外出人口占全省户籍人口的比重超过20%,另外,全部外出人口中,外出地在省内的占44.3%,在省外的占55.7%。从跨省外出的流向上看,以广东为最多,其次是北京、浙江和江苏,分别占27%、14%、11%和9%,外出到这四个省份的外出人口占到整个出省人口的60%以上。全部的外出人口中,外出务工经商的占到了76.0%,其次是随迁家属占9%,学习培训的占5.2%,因这三项主要原因外出的占到了全部外出人口的90%以上。另外,外出人口不论是省内流动还是外出到省外,时间都呈现出以短期为主的特点。鼓励探索以社区养老为主的多种养老方式省统计局分析,未来十年我省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人口总量缓慢增长并逐年放缓,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人口的结构性问题将突显,老龄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资源所占比重开始下降。“持续的低生育水平虽然对控制人口数量效果明显,但中长期看会造成人口结构的失衡,造成劳动力资源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统计局工作人员表示,即将实施的“单独二孩”政策将为统筹规划解决人口发展所面临的中长期问题,确保人口长期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另外,统计局建议,需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提早做好老龄事业的综合规划,出台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政府投入,鼓励和支持以民间资本为重要方式的各种养老事业的发展,在传统居家养老的基础上,鼓励探索以社区养老为主的多种养老方式。(映象网)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ykingwang]
【装修福利】史上性价比最高基装套餐!1.9万基装90平三房
【活动】19元秒杀无痛洗牙!还能抵1900元!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省2016年常住人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