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Q&A产品的sku是什么意思思

注册 | 登录
用心做好: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学院
零基础学产品,BAT产品总监带,2天线下集训+1年在线课程,全面掌握优秀产品经理必备技能。
近来,不少同事开始认同用户研究的价值,希望通过接触,理解和研究用户来获取提升产品的有效信息。这绝对是件好事,因为我一直抱持的理念是,研究并不是藏在实验室或者握在少部分人手中的稀罕货,更重要是一种理念和思维方式,只要愿意,人人都可以掌握。虽然由于背景的不同,大家对具体技术(比如如何设计问卷和统计,如何访谈)的掌握可能做不到很专业,但只要有这个意愿,了解并接受相应的理念,就可以开始将用户研究,或者说更广义的研究思维整合到产品开发的整个流程中,并懂得在对的节点做对的研究。至于在具体方法的选用,执行和操作时如果遇到问题,完全可以委托用研同学来做,或者寻求他们的协助和技术支持。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我会不定期更新Q&A,主要是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一些回答和讨论,答案并不一定完全正确,只希望能提供一个围绕问题讨论的平台。
下面是最近2周我常被问到的问题:
Q1: 如何验证我的产品概念,功能或者设计是用户需要的?
A: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都觉得很抱歉。因为用户研究是无法证明某个idea或设计是用户愿意使用的。我们可以通过向目标用户描述我们的概念来获取一些用户的反馈,并作为我们进行决策的参考,但想要证明用户是否需要或满意度,只能靠产品投放后,用户的实际反馈来见分晓。
如果我这样回答,可能会有人说用户研究没有用,但是想想即使是牛顿定律也并非普适和万能的,那其实用户研究也有它适用的范围,这里就参考一些前辈的总结,再综合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用户研究适用于:
1) 为创新提供素材:了解用户和产品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情境,目标,动机,行为和态度
其实产品设计和写作差不多,都是创造的过程。写作时,作家可能会因为“脱离生活”,没有素材而“江郎才尽”,类似的,产品和设计人员也可能会因为疏离“用户”,而渐渐地走上抄袭模仿和拍脑袋的道路。用户研究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途径(并不是唯一的)——通过现场研究,用户访谈或者其他的手段,可以丰富关于用户的知识,并通过人物角色(persona),scenario,use case等等不同的沟通手段将这些信息系统,生动地传达给共同参与产品开发的人。
2) 植根“人性”:通过深入的基础性研究理解心理和行为规律:
3) 我们总是感觉自己难以把握用户的变化,觉得他们的的偏好和观点可能瞬息万变。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一点,作为人(human)来说,一些最基本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是不会改变,或很难改变的,符合这些规律的产品才能够更好地被用户接受。有一句话说得好,伟大的产品都植根于“人性”,因此,对于心理行为规律的基础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符合人性本质的产品。
4) “质量”监控:提供科学的评估产品的方法:
UCD的一个核心原则是“Emprical measurement of product usage”,虽然很多时候用户研究和可用性评估是作为两个范畴来分别讨论的。但我习惯于将evaluation的过程也划归到广义的research范畴内,因为在评估的过程中,一样可以丰富我们的研究和对用户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看,用户研究提供了多种严谨或快速的技术来评估产品体验和可用性方面的指标。但注意,这里所评估的并不是我们问题中所指出的“用户是否需要”,也就是utility这一环。
Q2:我觉得访谈过用户之后,好像没什么用?
A:目前有个明显的误区是,大家想要了解用户,但是组织了访谈,来问过用户问题后,聚头一讨论,觉得,哎呀,都是我们知道的么,没什么了不起。这访谈好像也没什么用。从我发现的情况是,虽然大家辛苦做了访谈,却似乎不太珍惜访谈获得的数据,比如做了一组8个人的焦点小组,或者5个用户的访谈,整理出来的可能只是薄薄的一页纸,上面列了一些自己听到的“要点”就算完了。其实,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虽然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对数据的分析无疑是占用时间最长,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操作中固然能够很快地把握一些“要点”,但是,在获得所谓的要点时,我们可能忽略了很多问题,因此,在整个研究执行部分结束之后,我建议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完整的数据记录:特别是定性的研究,录音,录像资料一定要保留,最好可以整理出完整的笔录,一方面可以方便没有旁听的同事也可以快速查看(看笔录一定比听录音快),并获取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以下两种问题:
证实倾向:人们都有证实自己观点的倾向。作为产品,设计,甚至是研究人员,在进行研究,和用户接触之前,往往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和假设,于是,在访谈中所出现的那些和我们的观点和假设一致的信息就会特别引起关注,从而成为我们在总结或讨论中的焦点,但真是如此么?其实未必,如果回顾访谈的记录,可能会发现这些答案也许是受到了引导,也许和用户其他的观点相悖,或者用户在作出这样回答的时候还有其他的条件。所以,尽可能地抛弃自己的定见,全面地看待访谈结果,对于获得有价值的结论是很重要的。
“骗人”的记忆:我们的记忆不是照片式的,而是不断被建构的,随着信息的进入,有可能被悄悄的修改。因此,我们印象中某个用户表达的观点或者意愿,其实和我们记忆中的也许并不一致。完整的记录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这一问题。
2. 分析而是不是想要“所听即所得”:我们都想听现成的答案,比如哪些好,哪些不好,哪条路可以走,哪条路不可以走,但用户的答案往往并不就是对的,想要依赖用户提供所有的答案是不现实的。
用户研究的目的是获取用户的生活方式,行为,观点,态度,价值观等等信息,基于这些信息,我们在借助理论和技术深入进行挖掘和整理,最终将其转化为对用户需求的洞察,从而成为产品设计的基础。这是最艰苦和需要付出努力的工作,但却往往被大家所忽视。
3. 多人多视角的交流:我们要避免采取一人研究,然后向众人汇报结果这种形式。即使大家可能没有办法亲自参与执行,但最好可以轮流参与,或者最差,在访谈或研究结果后,可以回顾记录,待大家回顾之后,再坐下来进行交流。因为研究也是一种沟通,通过参与整个研究过程,大家可以就产品设计和开发的一些问题达成共识。
研究,很容易和“学究”,“高深”或者“复杂”联系在一起。但其实,用户研究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过程:
发现问题的过程
学习的过程
和用户建立关系的过程
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要把握一松一紧:松,是对自己的心态——抱持一种开放和学习的心态,不要总想让用户跟着你的思路走,而是要认真倾听和理解用户(针对这一点,我觉得其实是一个研究人员最核心的素质);紧,是对过程的控制,比如前期的计划,用户的招募,数据的收集,结果的分析,都要做到认真,严谨。
可能这里说的比较空泛,但确实是我在最近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希望大家能提出更多的问题,我们一起探讨。
来源:http://uedc.163.com/1823.html
收藏已收藏 | 1赞已赞 | 1
用心做好: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学院
产品经理群
运营交流群
品牌营销群
文案交流群
Axure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家都在问
48个回答51人关注
7个回答7人关注
13个回答28人关注
18个回答21人关注
20个回答24人关注
30个回答53人关注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Q&A问题问题,帮助,Q&A问题,q网问题乳,a站问题,a b问题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產品Q&A | 濬騰新技股份有限公司【图文】Q&A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选填,简要介绍文档的主要内容,方便文档被更多人浏览和下载。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靜坐墊產品Q&A
靜坐產品Q&A
1.源之氣竹炭靜坐坐墊適合那些人使用 ?
對於那些有在靜坐、禪修、禪坐、打坐、打禪的人,或是瑜珈、氣功、靈修、潛能開發…等修持者,或許都會有靜坐的需求。
2.一般市面上的靜坐坐墊大概是那些材質 ?
早期主要為椰子絲做成的坐墊或綿絮填充而成的坐墊,當然隨著生活水準的提昇,現在亦有PU發泡、聚合綿、記憶綿的材質。
3.源之氣竹炭靜坐坐墊材質有那幾種 ?
源之氣靜坐墊分為三種材質
(1)台灣竹炭&高密度聚合棉材質(摸得到系列):硬度參考值8,可做上下墊,顏色有黑、咖啡兩色供選擇。
(2)台灣竹炭&PU發泡材質(Q款系列):硬度參考值7,可做上墊,顏色有黑、咖啡兩色供選擇。
(3)竹炭&惰性記憶綿(記憶系列):硬度參考值4,可做下墊,顏色有黑、咖啡兩色供選擇。
4.源之氣竹炭靜坐坐墊與市面一般坐墊有何差別 ?
(1)養生機能性:市售一般坐墊只是坐墊功能,並沒有竹炭遠紅外線,及消臭健康養生機能。
(2)結構不同:一般椰子絲坐墊有時會感覺太硬,棉絮填充或一般發泡坐墊又太軟,源之氣的硬度軟硬適中更適合長時間久坐。
(3)透氣表布:三明治透氣表層可以減少久坐之悶熱感。
(4)耐磨防潮底布:坐墊底部採用耐磨防潮底布。
(5)款式多樣:款式多樣可以滿足各式各樣的需求。
(6)品質保障:全程台灣製造。
5.源之氣竹炭靜坐坐墊為何有圓形及方形 ?
對於靜坐而言其實坐墊的大小、厚薄、型狀,其實並沒有特定的規範,端看個人需求。使用習慣、使用環境而定。但一般外形大部份皆以方形或圓形為主,至於厚度一般大多在5-9公分。
6.源之氣竹炭靜坐坐墊提供靜坐時,盤腿支撐高度的選擇性有哪些?
(1)高度6公分(基本款):較適合已靜坐一段時間,習慣低盤,或腿部柔軟度較好的人。
(2)高度9公分(加高款):具有墊高作用,較適合初學者、習慣要坐高或腿部柔軟度較不好的人。
至於不適合盤腿的人,可選擇加高木櫃椅。
靜坐木櫃椅:對於完全不適合盤腿的人,源之氣也提供專用原木櫃、椅,以提供下半身更多的活動、舒展空間。
7.靜坐坐墊使用時,到底要用單層或雙層?
沒有特定的規範,端看個人需求或使用習慣而定。但源之氣竹炭靜坐坐墊,提供消費者單一與組合(上下墊兩層)的各種不同選購方式及消費需求。本公司會強力推薦使用雙層的坐墊組合,如此一來,臀部及腳部皆能接觸到竹炭與墊體,坐起來會更舒適、健康。
8.什麼人會購買靜坐坐墊?
簡單來說的就是有在從事靜坐或禪坐的人。而這群消費者包括對於宗教信仰或修行層面虔誠者及對於一些重視心靈或養生的人。
9.靜坐或禪坐提供什麼層面的好處?
靜坐或禪坐的好處很多,並非三言兩語足以形容。當然一般人所熟悉的就是修行層面的好處,但其實在心靈轉化與健康、養生方面亦提供很大的空間,甚至包括一些練瑜珈、太極拳或氣功的人,他們都有靜坐的習慣。
10.靜坐坐墊如何清洗 ? 如何保存?
靜坐坐墊如果感覺髒了,可以用濕抹布擦拭即可,嚴重髒污時,則可以將外套脫下來洗。但對於墊體,則不可水洗,也不可在太陽底下長時間日曬,長時間日曬會破壞墊體結構。至於平常保存方式,則置放於通風處即可。
源之氣靜坐坐墊產品延伸
1.靜坐時往往需要對於下半身做一些保暖工作?家裡的毯子規格、尺寸不是太大、太小就是太笨重。怎麼辦?
源之氣為此結合竹炭養生機能,開發專用靜坐毛毯,做為靜坐時下半身的保暖毯,材質包括竹炭超細纖維及一般超細纖維二種材質的靜坐毛毯。尤其竹炭超細纖維材質又輕、又保暖,又具備竹炭的健康養生機能。
2.冬天靜坐很冷,穿太多衣服,笨重又壓力大,怎麼辦?
源之氣為此結合竹炭養生機能,開發竹炭超細纖維靜坐披毯,本披毯可前披做懶人毯,亦可後披做和室服,一毯雙用。竹炭超細纖維材質又保暖、又輕,在寒冷的冬天提供你一個無壓力、又保暖的靜坐保暖服。
3.如果在居家找不到合適的地方靜坐,或靜坐墊沒地方放,怎麼辦?
源之氣為此開發多款靜坐專用原木櫃,本系列靜坐專用原木櫃乃針對源之氣靜坐墊60公分坐墊開發而成,有方形與圓形兩種,可將源之氣靜坐墊直接崁入木櫃上面,形成一個方形或圓形的靜坐台,直接在上面靜坐,營造一個獨立的靜坐空間,更方便於居家靜坐。
4.如果我的下肢循環不好,或是不適合盤腿靜坐怎麼辦?
源之氣為滿足這類不適合盤腿的靜坐者,配合小四方、小圓靜坐墊規格,製作兩款加高原木櫃,提供消費者選購。加高之後的靜坐墊組合,可以採雙腿微盤的方式,滿足不適合盤腿的靜坐者。
5.對於一些需要戶外靜坐者,往往無法找到一個輕便的打坐墊(因為一般靜坐墊可能太笨重或不方便攜帶)而感到困擾嗎?
本公司特別為您推薦BackJoy貝樂宜美姿墊這款商品,重量僅0.4kg,可直接吊掛於背包上面,很適合外出靜坐攜帶使用。
6.靜坐前如果可以搭配適度的肢體伸展或拉筋運動,對於靜坐會是更健康,但拉筋的墊體環境卻需要被考慮的。
對於肢體伸展或拉筋運動,直接連想到的就是瑜珈墊,而且是一個很普遍的產品。本公司為此開發一個可以直接鋪在瑜珈墊上面的超細纖維竹炭鋪毯,可直接鋪於瑜珈墊上面,方便清洗,讓肢體伸展或拉筋運動更衛生、健康。當然本鋪毯除了運用於瑜珈墊上面之外,更可做為一般和室、乾淨地板、床舖的鋪墊,甚至結合鋪毯與靜坐下半身保暖毯兩用機能,是靜坐者一個多用途的健康機能毯。
堅持靜坐、熱愛靜坐、分享靜坐!
源之氣因愛,而散發熱誠
源之氣因信仰,而散發力量
源之氣因愛與信仰,讓我們擁有更多的熱誠與力量去推動靜坐
持續提供你更多、更好的靜坐相關輔助用品,是我們對於自己的期許
當然源之氣更希望靜坐能帶給大家健康、快樂、智慧與靈性的成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品的tds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