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伟涛行诈骗他人记录微博有没有

诈骗嫌犯终被民警揪出|民警|逃窜_凤凰资讯
诈骗嫌犯终被民警揪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大家看到床垫的另一面,都大吃一惊。原来嫌疑人竟然在床垫下面掏了个窟窿,整个人钻进床垫里藏了起来。民警们又好气又好笑地将他从床垫里拉了出来。
原标题:诈骗嫌犯终被民警揪出海珠警方从挖空的内揪出电信诈骗嫌疑人羊城晚报讯 记者张璐瑶,通讯员吴琼、张伟涛、张毅涛摄影报道:近日,广州海珠警方打掉一个以“机票改签”方式实施诈骗的团伙,初步侦破案件10宗,涉案价值达20余万元。抓捕行动中,民警历时3个月,辗转广州和海南等地,其间遭遇嫌疑人藏身于床垫内“玩消失”,终将嫌疑人悉数绳之以法。拨打“客服”电话被骗16万去年10月下旬的一天,来广州出差的吴女士因为行程变动需要改签机票。她在宾馆房间内上网一搜,找到一个400开头的客服电话,并拨打了过去,对方提出要她到银行柜员机上操作完成改签和退款等事项。吴女士没有多想,就来到宾馆附近一家银行的柜员机前,在“客服人员”指引下进行操作。但她很快发现,自己账户里的16万余元存款已经转到一个“罗××”的陌生账号。直到这时,吴女士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接到报警后,海珠警方刑警大队迅速开展侦查。根据线索,民警辗转广州和海南两地进行追踪,最终锁定了陈某鹏(男,32岁,海南儋州籍)、陈某科(男,27岁,海南儋州籍)等犯罪嫌疑人。就在民警们准备收网时,突然收到讯息,一名主要嫌疑人已被外地警方抓获,其他成员闻风后四散逃窜。嫌犯掏空宾馆床垫藏身其中为了将该团伙一网打尽,民警对嫌疑人可能的落脚点进行24小时轮班蹲守。8天后,民警终于在海南省儋州市亚蓝湾锁定了嫌疑人陈某科临时落脚的一家宾馆。1月19日深夜,民警冲入嫌疑人入住的房间后,却发现房间内空无一人。民警判断,嫌疑人肯定还在房间内,但这间十几平方米、设施简单的房间里除了一张单人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个柜子外,再无其他家具。难道嫌疑人会飞天遁地不成?民警们的视线定在了房间内的那张单人床上,几个人一起将床垫翻了过来。大家看到床垫的另一面,都大吃一惊。原来嫌疑人竟然在床垫下面掏了个窟窿,整个人钻进床垫里藏了起来。民警们又好气又好笑地将他从床垫里拉了出来。1月21日,民警又赶赴海南省海口市,将团伙中的另一名成员陈某鹏抓获归案。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查中。警方提示通过网络购买机票、车票等已经非常普遍,市民群众在改签机票、车票时往往在网上搜索客服电话,而一些不法分子用一些400开头的虚假客服电话假冒真客服,诱使事主受骗,需要提高警惕。张璐瑶、吴琼、张伟涛、张毅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29401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288955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关注我们:
诈骗团伙派马仔打入酒楼KTV 专门克隆顾客信用卡
  海珠警方打掉一诈骗团伙,缴获信用卡盗录器、克隆卡一大批
  新快报讯 记者 李国辉 通讯员 张伟涛 报道 刷卡消费请小心信用卡遭人盗录克隆!近期,广州海珠区警方在&破案会战&专项行动中打掉一个克隆卡诈骗团伙,缴获盗录器1台以及克隆卡共24张。据警方调查,该诈骗团伙为了盗录他人的信用卡信息,除了收买服务行业的从业者盗录顾客信用卡资料外,还组织团伙成员应聘酒楼、KTV、夜总会等场所的服务员,打入行业内部伺机作案,有成员就是天河区两家大型酒楼的营业员。
  卡在身上4万多被盗刷
  去年年底,市民尹先生来到海珠区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报案,称自己刚刚收到银行短信告知,其信用卡在异地刷卡消费了45000元。而尹先生并未到过外地,信用卡也在身上,从未消费过这笔钱,他怀疑自己的卡遭到了克隆。
  接报后,海珠经侦大队依据被盗钱款的流向,进行了多个月的不懈追踪,终于发现了一名负责提款的犯罪嫌疑人,并通过银行的视频监控录像掌握了嫌疑人的长相特征。
  通过艰苦的走访排查,办案民警逐渐查明了该嫌疑人江某(26岁,广东省阳山县人)的身份和活动轨迹。近期,专案组民警发现江某与同伙在广州天河区石牌街一带活动,于是将江某和同伙刘某(男,25岁,广东省梅州市人)抓获,民警从两人身上和房内缴获克隆信用卡成品、半成品24张,用于制作克隆信用卡的电脑设备两台以及用于盗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刷卡器1个。
  派同伙应聘潜入酒楼
  警方通过调查发现:克隆卡团伙成员都是通过一种&盗录器&的设备来盗取卡信息,只要银行卡或信用卡在这种手机般大小的机器上一刷,卡上的基本信息就能被读取并存进机器内,经数据线接上电脑后,可将信用卡的数据信息复制到空白卡上,一张&克隆卡&就此诞生。
  警方介绍,嫌疑人一般利用事主刷卡购物或消费时盗录信用卡信息。据嫌疑人交代,为了提高盗卡的成功率,他们会派年轻的团伙成员应聘到一些夜总会、商场、酒楼内当营业员或收银员。这些成员随身带着盗录器,当客人刷卡埋单时,他们暗中盗刷信用卡,如果顾客的信用卡有消费密码,他们则趁事主不注意间偷窥并记下密码。此外,该团伙还会收买一些&正规&收银员或小店主来获取客户的信用卡资料,成功盗录一张卡的报酬一般是200元。
  &根据嫌疑人的供述,他们曾有成员是天河区两家大型酒楼的营业员,后来辞了工不知去向。&办案民警说。
  ●警方提醒:
  针对&克隆卡&诈骗案件频发的情况,警方再次提醒市民,最好给信用卡设置消费密码,在刷卡消费时,尽量亲力亲为,不要让信用卡离开自己的视线,在POS机输入密码的时候尽量用东西遮挡,以防密码被不法分子窥视外泄。
责任编辑:NN098
心情分享加载中...
相关新闻:
互动评论加载中…
本日点击排行榜
本日评论排行榜
24小时点击排行榜花20块钱就能查询微博访客记录?运营方警告:别信|微博|访客|王高飞_新浪科技_新浪网
花20块钱就能查询微博访客记录?运营方警告:别信
网店店主称访客10元钱查一次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花20块钱就能查询微博访客记录?运营方警告:别信
  近日,部分微博用户宣称可以“代查微博、朋友圈访客记录”,能看到最近频繁访问自己微博主页的账号。但在查询时,对方通常会索要用户的账号和密码,价格则在3元至20元不等,查询后只发来几张有相关联系人的截图照片。
  北京青年报记者询问微博客服了解到,目前微博官方并没有推出查询访客功能,工作人员建议不要相信并透露个人信息。
  微博可以查询访客记录?
  近期,有部分微博账号宣称可以“代查微博、朋友圈访客记录”。北青报记者搜索看到,不少微博账号发广告称,“查询一个月内频繁访问的人,并按照次数多少排序。前任的现任、现任的前任、暗恋者,谁在监视你一目了然。”查询访客同时需要交费,价格在3元至20元不等。
  此前,认证为“来去之间”的微博CEO王高飞也曾找到了一位自称可以查询访客记录的人。从王高飞贴出来的截图上看,对方声称“帮您查,然后收一点费用,查过几百号人了。”在王高飞与对方加了微信后询问如何查询时,对方则表示:“需要账号密码,验证码登录也可以。不是骗钱的,也不会盗号。”而王高飞随即向对方表示,“我是微博的我都没法查访客”。
  卖家称不仅可以查访客还有教程
  北青报记者联系到一位自称可以查访客的许郡(化名),许郡介绍了两种查询方式,分别是“查最近来访”和“查频繁来访”,并称前者人数会有很多,后者只能查前七个,每项收费10元,查询后也可以把“教程”发来。
  北青报记者提供了一个微博账号和密码。在许郡的网店付款后的几分钟,许郡便发来几张截图,上面有微博账号的列表,许郡称这些账号就是最近来访的用户。当北青报记者质疑其中一个微博账号已经很久不用时,许郡表示,“可能是没有发微博,但是经常翻微博看。”在许郡发来的截图中,北青报记者发现还有一个账号是个人微博小号,平时并没有经常访问被查询微博账号,许郡则解释称,“半年内看过主页十次以上就可能有,也可能是没有其他看过你更多的人了。”
  根据许郡发来的“查访客教程”,北青报记者重新申请了一个微博账号,并用多个其他账号至少10次频繁访问该微博页面。但按照许郡的说法,用浏览器登录新微博账号,在“消息”栏中点击右上角“聊天”按钮后,并没有出现其他频繁访问这一新账号的其他用户。此前,许郡称点击“聊天”后列表中出现的账号即为“频繁访客”,并称这个列表是“程序员编网页时按照亲密度排列的”。
  微博客服表示没有此类功能
  对于微博是否有系统漏洞导致可以查询访客,北青报记者拨打了微博客服电话,客服人员称官方没有“查访客”这一功能,同时也没有查询访问频率的功能。客服表示,看到有人称可以查记录的情况不要相信,“官方肯定没有这项功能,也没有开通查询途径”。客服建议,遇到类似情况可以选择点击相关微博的右上角“举报”功能,会有专人进行核实和后续处理。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微博上是可以看到“主页访问次数”的,对于今后是否会像部分其他社交网站推出“访客记录”功能,客服表示,“每个公司设计不同,微博目前没法查询访问主页的用户。访问次数只是浏览量,其他的查不了。”
  此外,近期也有多地网警部门提醒称,“查访客大部分只是他们PS了一张照片发给你,那是假的,你看不到真正的来访记录。、微信朋友圈目前没有查访客的功能,大家千万不能让想查访客的好奇心被骗子利用,而被骗取钱财和隐私。”&
  律师称不正当获取信息需担责
  对于商家以欺骗方式来获取用户账号密码的行为,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韩骁律师表示,用欺骗的方式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微博账号作为记录个人网上活动并且根据实名账号能够锁定特定个人的信息,其账号和密码本身就属于个人信息。且微博账号和密码与个人的隐私联系紧密,非法获取后也在一定程度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当获取个人信息后对用户造成了不利后果或者直接的经济损失时,可以直接根据《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向商家提起民事侵权损害赔偿。”
  而商家获取个人信息能否构成刑事犯罪,韩骁认为还应考虑获利金额、获取信息人次和信息用途等因素,另外,商家作为违法行为人也可能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韩骁建议,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平台的提供者都有义务提示公民在网络活动中注意保护个人的信息安全,作为公民也更要有保护自己个人信息不受非法侵害的意识。
HTC手机的故事即将进入新篇章,王雪红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这与技术出身、曾一度不愿抛头露面的马化腾来说,应该是事与愿违的。
“人们担忧我们正在将驾驶的全部乐趣夺走。”他说,“我不相信这是真的。你看,总是会有这样的好(你是年少的欢喜)
第三方登录:你浏览的页面不存在
我的图书馆
信息提示:
你要浏览的文章不存在,5秒后将自动跳转到“360doc个人图书馆”的首页,你可以继续浏览其它好文章,也可以&
&当前页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伟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