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样看现在的利比亚,怎样看待卡扎菲死后利比亚现状

卡扎菲死了,大家怎么看【南师附中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664贴子:
卡扎菲死了,大家怎么看收藏
今天早上看新闻发现卡扎菲死了,大家对此怎么看呢?
独裁者可以死!死了就死了吧,利比亚不陷入战乱就OK
个人觉得米国太恶心了…不知道下一个遭殃的是谁
萨达姆、卡扎菲,他们都曾经是国家的英雄,后来都敏感词了,最后结局都是……下一个会是谁呢。
他也弄到船票了我会乱说吗
He deserves不知道4 5怎么想的
其实他的结局 早已注定
我的话都被河蟹了
从国际人权主义和民主主义去看,卡扎菲必然是一个DCZ,他在利比亚发动**之后实际统治长达42年,其家族实质成为“绿色贵族”,过著奢华的生活。但不可否认,在他执政期间,确实推动了利比亚的发展,是其人民得生活标准提升到北非数一数二,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其大多数人民过著幸福的生活,在其ZQ垮台前,有近50%东部年轻人没有工作,这是难以想像的社会问题,仅仅靠著石油发展起来的经济其实相当脆弱。再者,从国际人道主义出发,他一手制造洛克比空难(直接造成200多名乘客死亡)这和北韩炸毁南韩飞机的做法多麼相似,所以其在此方面声名狼藉。但如从反美霸权出发,他也许算是为强人,许多人之所以支持他,原因就在於此。因为在强大美国的压力下,敢於直截了当反抗美国的领袖并不多。至於为什麽总会有民众迷恋“DCZ”,这和民众的内心的情感,价值观和生存状态有极大联系。还有DCZ能通过一切手段来实现“威权”(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造神”),古代帝王,阿道夫,毛,金日成还有斯大林都是经典的例证,其在世时都受到极高的崇拜。
从国际人权主义和民主主义去看,卡扎菲必然是一个DCZ,他在利比亚发动**之后实际统治长达42年,其家族实质成为“绿色贵族”,过著奢华的生活。但不可否认,在他执政期间,确实推动了利比亚的发展,是其人民得生活标准提升到北非数一数二,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其大多数人民过著幸福的生活,在其ZQ垮台前,有近50%东部年轻人没有工作,这是难以想像的社会问题,仅仅靠著石油发展起来的经济其实相当脆弱。再者,从国际人道主义出发,他一手制造洛克比空难(直接造成200多名乘客死亡)这和北韩炸毁南韩飞机的做法多麼相似,所以其在此方面声名狼藉。但如从反美霸权出发,他也许算是为强人,许多人之所以支持他,原因就在於此。因为在强大美国的压力下,敢於直截了当反抗美国的领袖并不多。至於为什麽总会有民众迷恋“DCZ”,这和民众的内心的情感,价值观和生存状态有极大联系。还有DCZ能通过一切手段来实现“威权”(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造神”),古代帝王,阿道夫,毛,金日成还有斯大林都是经典的例证,其在世时都受到极高的崇拜。
死的那几张照片有点吓人
。。。我觉得。。。。。。。。。。关我蛋事
尸体太恶心,死法有碍观瞻....都没有个体面的死法真是太悲剧了。
只是对米国人感到恶心…而不是说什么支持卡扎菲之类的…难道你们觉得米国、北约神马的真的有那么好心,完全是出于人道主义?看吧,没有强大利益的驱动,米国是不可能出手的。一直都是这样…下一个…会是伊朗么?
就算他们是坏心 可是他们干的好事比坏事多了不知道多少 而且一直干好事
帮忙顶!!!!!
应该说几乎所有国家性行为都符合利益之上原则,但如果只从利益论来解释国家行为就好像只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解释所有物理学现象,因为我们都知道它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但仅仅用它就能解释所有物理学现象显然事不够的。同样的,在政治事务中我们不能忽略人类的情感,不能忽略道德,所以我们愿意相信在利益之外国际主义尚存,人道主义尚存,至少我在看到北韩民众遭遇时,内心是有触动的。再者,没有强大的利益驱使,中华是不可能最近援助非洲4.4元的,但我们都会说,这些金援包含着关怀与爱,不是吗?
international polic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responsible for all affairs in any countryfor freedomfor humanityfor the liberty of all human being
呵呵…干涉别国内乱的国际主义……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中国商品强制加税、美韩军演、干涉南海问题……还有很多,从哪有国际主义?我们想要相信有道德,但前提是,要能让人信服……看看吧,美债危机,美国每年军费占了多少?世界**,什么都要管……就真没有太多让人看的顺眼过
回复22楼:哦,zz课本说不该干涉内政,你就信了?炸使馆都一轮之前的事了。那我说这12年美国没干什么坏事行不
回复22楼:美寒军演咋啦。针对中国?哦,你做好了人家要针对你。人家找的到理由针对你。你做好了人家还针对你,世界人民大概答应。关键你做好了么。
回复22楼:美国那哪次行动没有李菊福。只是顺便实现一下野心。实际上美国去过之后毕竟是天亮了。世界jc怎么啦。敢情没jc最好,是不。哦。
回复22楼:你只抓住这些片面的东西看待一个国家,真的太狭隘了。他们强大,他们就是规则。
22L:话说你知道炸大使馆的原因么……
强大就是规则……呵呵…所以就跟着强大的方向走是吧?有路话叫什么来着…放个P都TMD是香的……
请问23楼,你对坏事的定义是什么?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932被浏览729,190分享邀请回答3393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585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大家怎么看待卡扎菲【日照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93,121贴子:
大家怎么看待卡扎菲收藏
利比亚 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
公民享有免费的医疗 教育
独裁有好有坏,这东西看接受能力了吧。
但他的个人生活质量
连俺门村的书记都不如啊
独裁这词 咱们共不也**吗
是非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而且,贫富差距很大现在呢,在我国的主流媒体看到的应该都是暗赞卡扎菲的信息,因为在现在的利比亚分羹的都是北约的成员国
他没有乱杀过人呀
只是若恼了美帝
但经受美帝多年的经济制裁
利比亚依然是非洲最富有的国家
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曾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现任利比亚总理兼国防部长,总人民委员会总秘书处总秘书。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是毁誉参半。但不管是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卡扎菲领导这个大约有六百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奥马尔·穆阿迈尔
卡扎菲·卡扎菲,亦作:欧麦尔·穆阿迈尔·卡扎菲(阿拉伯语معمر: القذافي‎罗马语:Mu'ammar al-Qadhāfī,英语:Omar Mouammer al Gaddafi),1942年9月生于利比亚南部费赞沙漠地区苏尔特的一个柏柏尔人普通牧民家庭。属柏柏尔人的卡扎法部落,笃信伊斯兰教。2009年9月,卡扎菲首次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卡扎菲强力攻击安理会和联合国的现有体制,而且演讲时长比规定的15分钟超出了一个多小时。[1]
职业: 政治 总理兼国防部长,总人民委员会总秘书处总秘书(目前利比亚政府实际最高领导人)
成就: 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任**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并晋升为上校。
重要事件: 1970年至1972年任总理兼国防部长
1977年至1979年任总人民委员会总秘书处总秘书生活习惯
卡扎菲是一个虔诚
利比亚国旗的穆斯林,他执政后在利比亚提出恢复伊斯兰教的“纯洁性”的口号。利比亚原是酒的出口国,但卡扎菲颁布法令禁止酿酒和出售一切烈性饮料。
卡扎菲出身游牧民族,主张部族社会的自然公平,他反对奢侈豪华,过着简朴的生活。他本人生活十分简单,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也不饮其他高级饮料,仅喜欢喝矿泉水和驼奶。他喜欢住帐篷而不喜欢住豪华宅邸,喜欢骑骆驼而不爱坐高级轿车。他的妻子和儿女一直住在的黎波里的军营里。他在帐篷里办公和会见外宾。 1989年,他到南斯拉夫出席不结盟首脑会议,就住在自己带去的帐篷里。**成功后,他的父亲在首都贫民的窝棚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卡扎菲说,等所有的人都有了适当的住房,他父亲才有像样的住所。
无论任何场合,卡扎菲总是身着同一颜色的服装,有时是白衣、白裤、白鞋、白头巾、白手套,外披一件镶着金边的白色斗篷;有时是黄色卡其布军服,戴同样颜色的头巾,在十几名保镖的护卫下出场。据他的保镖说,卡扎菲的饮食十分简单,早餐是面包和驼奶。午餐多为烤牛肉或烧牛排,外加利比亚汤,有时也吃柏柏尔人爱吃的古斯古斯。编辑本段个人经历
1942年生于苏尔特的游牧部落家庭。
1961年在班加西利比亚大学攻读历史.
1963年入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
1965年毕业后在利比亚陆军服役,为少尉军衔。
1966年在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受训。
日晚上,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不流血政变",占领王宫,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国王及其家人流亡海外.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成立,卡扎菲任**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并晋升为上校。尽管西方对他进行孤立、威胁、制裁,甚至进行暗杀和轰炸,可卡扎菲这棵“常青树”却一直挺拔地生长在北非的大沙漠上。
1970年至1972年任总理兼国防部长,
1977年至1979年任总人民委员会总秘书处总秘书。
1977年起成为**领导人兼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1982年起不再担任总统和其它行政职务,但实际上一直为利比亚的最高领导人.
1982年至1983年任非洲统一组织主席。风格独特脾气古怪
卡扎菲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行动常常令人难以捉摸。这是因为他从小在沙漠里长大,过惯无拘无束的游牧生活,加之上学时喜欢看乌托邦和无政府主义的书籍,因而养成了放荡不羁的性格。比如,1988年,他亲自开推土机推倒的黎波里监狱的大墙,放出400名政治犯。卡扎菲疯狂反美,但对释放在黎巴嫩和菲律宾扣押的西方人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他忧伤时,他不是醉心于文学创作,就是一人到沙漠的帐篷里静思,聆听真主的声音。
卡扎菲善于演说,他讲话从不用讲稿,口若悬河,慷慨激昂,不时挥舞着双手,显示出勇气和力量。他喜欢用戏剧性的行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政策,因而常常引起人们的非议和讽刺,甚至说他是“言行无度、不合情理”的怪人。1988年,在阿尔及利亚举行的阿盟首脑会议上,卡扎菲右手戴了一只白手套,说这是为了与“美国走狗” 握手时不至脏了自己的手。
2000年7月,卡扎菲率领由二百多辆汽车组成的庞大政府代表团,白天驱车赶路,夜宿临时搭的帐篷,浩浩荡荡地穿越撒哈拉大沙漠,前往多哥首都洛美,出席非统组织首脑会议。他的这一行动一是他要通过此举宣传他建立“非洲联盟”的倡议;二是他要用事实向人们证明,他修建穿越撒哈拉大沙漠高速公路的主张是可行的。
微服私访胆大过人
有关卡扎菲经常微服私访、亲自检查政府官员工作的故事颇多。1971年,他到一些政府机关突访,发现许多机关职员在办公室里喝咖啡聊天,这引起他的极大不满。为了使他们把主要精力都能集中到工作上,第二天就派军用卡车开进政府办公大楼,拉走了办公室里的大部分家具。还有一次他乔装成平民,和医生说他的父亲得了重病,着急下班的医生给了他两片阿斯匹林了事,大发雷霆的卡扎菲立刻下令将这个草菅人命的医生驱逐出境。编辑本段首上联大
日,首次在联合国亮相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发表演讲。卡扎菲在演讲中表示,安全理事会应该改名为恐怖理事会。他要求安理会进行全面改革,取消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票,增加常任理事国数量,尤其是增补非洲国家的代表。卡扎菲还说自从联合国1945年成立以来,世界上发生了65次战争,联合国根本没有能力阻止这些战争的爆发。
卡扎菲当天的发言就排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之后,但是奥巴马和希拉里等高级政府官员在演讲之后立刻离开会议大厅,避免听到卡扎菲的演讲。虽然联大给每个国家领导人的时间是15分钟,但是卡扎菲的演讲时长一小时36分钟,由于接近午餐时间,大会堂中有将近一半的代表都中途离场。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1960年曾在联大发表演讲四个半小时,是联大一般性辩论历史上最长的演讲。
卡扎菲在抵达纽约之后按照习惯,在纽约以外的一块出租庄园中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过夜。卡扎菲此前曾希望在纽约中央公园搭建帐篷,但是遭到居民强烈抗议而作罢。[2]编辑本段卡扎菲家人
卡扎菲全家都是明星,一家人占据西方报纸的不同版面。卡扎菲的大儿子穆罕默德。卡扎菲的二儿子赛义夫精通德语、英语和法语,常年在西方各国间游走,已经作为卡扎菲的公开代言人多年,也是盛传的卡扎菲的接班人。卡扎菲的第3个儿子萨阿迪,从小痴迷足球,并成功地于2003年开始效力于意大利佩鲁贾队,成为该队最著名的板凳队员,在意大利甲级联赛队员实力排名中位列倒数第2位。卡扎菲的女儿艾莎,是利比亚著名的美女,因为外形酷似德国名模克劳迪娅·希弗,得一外号“利比亚的希弗”,是萨达姆律师团的成员之一。最小的一个孩子汉尼拔则花边不断,常上八卦周刊。不管西方对卡扎菲有多大的意见,但不得不承认,他们一家的公众形象是完全与西方接轨的。[3]编辑本段官方辟谣
据委内瑞拉通讯社报道[4],日,委内瑞拉通讯及新闻部长伊萨拉揭露,英国外相黑格制造谣言称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逃往委内瑞拉。
伊萨拉向一家外国通讯社指出,英国外相黑格的所谓“卡扎菲已经出逃委内瑞拉”的说法完全是虚假消息。黑格不久前称:“我看到有关有人提及卡扎菲可能在(去委内瑞拉)的路上”的信息。黑格是在接受采访欧盟会议的记者时做出以上表示的。
针对黑格的讲话,利比亚副外长表示,黑格所说的“毫无根据”。编辑本段派三路人马出国求援
传卡扎菲派三路人马出国求援 高官赴埃及递密信
利比亚军方高层人士9日抵达开罗,将向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递交卡扎菲的一封信。有消息称,9日当天,卡扎菲派出3架飞机冲破北约封锁,前往多国求援。
军方高官赴埃及递密信
据埃及外交部消息,以军方后勤供给负责人扎维少将为首的利比亚军方高层人士一行将于9日或10日与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会晤,并递交卡扎菲的紧急信件。
阿拉伯国家联盟8日决定,将在12日召开成员国外长紧急会议,以讨论利比亚日趋严重的冲突局势,并表达阿拉伯国家对利比亚危机的一致立场。
卡扎菲兵分三路出国求援
卡塔尔电视台称,9日早从的黎波里飞出3架卡扎菲私人飞机。
英国媒体报道称,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乘坐飞机前往开罗。葡萄牙媒体称,葡萄牙外交部将会见卡扎菲特使。据称,另外一架飞机飞往比利时,卡扎菲特使将参加北约与欧盟在布鲁塞尔的会议。俄媒称,完全无法理解卡扎菲如何冲破北约“防线”。
美拒利新大使飞机降落
卡塔尔电视台9日报道,美国政府拒绝载有利比亚驻美国以及联合国新大使的飞机在纽约降落,命令其原路返回。
报道称,这名利比亚驻美国以及联合国新大使是接替已经宣布“投靠反对派”的前任大使。美国方面不允许这架飞机降落,命令其返回的黎波里。以色列媒体报道称,美国政府以此事件让其他人明白,他们认为的合法政府是谁。 [5]外界评价
卡扎菲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是毁誉参半。在一些人的眼里,他是“大救星”、“民族英雄”、“**领袖”;而在另一些人的眼里,他是“狂人”、 “疯子”、“恐怖主义支持者”。但不管是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卡扎菲领导这个大约有六百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1981年,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1万美元,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即使在遭受西方经济制裁多年后,也是非洲生活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国民享受义务教育和完善的医疗体系。
他曾经大屠杀利比亚的种族
落毛的凤凰不如鸡、
是个专奇人物,但是能力有限,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
楼主的论点真犀利,非洲最富裕的国家明明是南非朝鲜居民也享有免费的医疗 教育 住房,你愿意去?卡扎菲家族几百亿美元资产,生活还不如村书记??
充分说明,独裁者没有好下场。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利比亚狱囚回忆屠杀事件始末:机关枪扫射2小时_网易新闻
利比亚狱囚回忆屠杀事件始末:机关枪扫射2小时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曾在阿布·萨利姆监狱呆了11年的哈拉格(中)故地重游。22日,卡扎菲的尸体。8月25日,的黎波里,利当局武装抓住卡扎菲雇用的黑人武装士兵。10月23日,的黎波里,利比亚人民庆祝解放。据初步统计,在卡扎菲执政的42年里,利比亚大约有4000人到5000人失踪。在今年2月到10月的内战中,大概有25000人失踪。目前能够确定,位于的黎波里的阿布·萨利姆监狱万人坑里埋有1270具尸体。  利比亚当局宣布解放之际,一个肩负特殊任务的小组正在一刻不停地工作——寻找卡扎菲时代的“万人坑”。如何看待卡扎菲,如何看待利比亚历史。在百废待兴的利比亚,这并不是一个小问题。然而,在还原卡扎菲“暴政”的同时,利比亚当局武装人员对待卡扎菲及其支持者也是半斤对八两,不是一枪毙命,就是扫射致死。这也提出了一个现在看起来暂时无解的问题——利比亚如何不再重蹈覆辙,是否能够建立民主、文明的新制度。据初步统计,在卡扎菲执政的42年里,利比亚大约有4000人到5000人失踪。在今年2月到10月的内战中,大概有25000人失踪。卡扎菲政权覆灭后,一个名为“追踪和确定失踪人员全国委员会”的组织开始工作。他们目前能够确定,臭名昭著的阿布·萨利姆监狱万人坑里埋有1270具尸体。为此,他们找到了安瓦尔·哈拉格,一位在阿布·萨利姆监狱呆了11年的“异端主义者”,还原了1996年那个恐怖夏日。“圣战者”越狱对哈拉格来说,那个夏天和那座监狱是恐怖的代名词。当时他已经在监狱里服刑7年。1989年,只有26岁的哈拉格从英国留学回国。一天半夜,利比亚国家安全局的人将他从家里带走,投入阿布·萨利姆监狱,罪名是传播异端学说。这座监狱位于的黎波里西南,当时是一座令人谈虎色变的集中营,关押的都是对卡扎菲政权不满,或者威胁到其统治的政治犯。那里生活条件很差,囚犯的人身安全没有丝毫保证。哈拉格没有经过审判程序,直接被分配到监狱的2号牢区。他清楚地记得,1996年夏天,狱警带来3名“圣战者”。这些人都是从利比亚前往阿富汗对抗前苏联的极端主义分子,苏联垮台后又在当地打游击。此后,巴基斯坦政府将其抓获后引渡给卡扎菲当局。他们被关押在4号牢区的9号牢房,和哈拉格距离不远。当时每间牢房有25名囚犯,每个牢区有10间牢房。整座监狱差不多关押了1700多人。由于监狱的条件非常差,“圣战者”们的不满日深。终于3人趁着狱警送饭的机会,实施了大胆的越狱行动。“我记得那是6月28日下午4点半,是个星期五。”哈拉格在故地重游时,摸着监狱斑驳的墙壁回忆道,“他们打伤狱警,抢了牢房钥匙,绑架了监狱管理者。事情一下子闹大了,我印象很深。”监狱惨案的前夜这3人用狱警的钥匙给牢房逐个开锁,一批又一批的犯人欢呼跳跃着跑了出来。老天冥冥中似乎和哈拉格开了个玩笑。当开到哈拉格的牢门时,却怎么也打不开。虽然哈拉格当时很失望,但是他却保住了性命。大约半小时后,监狱长带着大批警察,将监狱包围。绝大部分越狱者都被截留在监狱里。又过了一会儿,利比亚军事情报负责人阿卜杜拉·赛努西也来到阿布·萨利姆监狱。赛努西是卡扎菲的亲信,他的话几乎可以代表卡扎菲。哈拉格回忆,赛努西对越狱十分震怒,声称如果囚犯不立刻回去,他就派两架飞机将此地炸平。赛努西要求越狱的囚犯派出代表提要求。一位名叫姆法塔·迪瓦蒂的代表走出人群,和赛努西谈判。谈判一直进行到第二天凌晨。此时,昏昏欲睡的哈拉格突然被一阵开锁声吵醒。狱警将他和同伴们带了出去。“态度比以前要好,还会用手轻轻拍你的肩膀。”哈拉格说。随后,狱警让2号牢区的所有囚犯带着鞋集合。此时,有人预感到大限将至,开始低声默诵《古兰经》。一群军事人员对他们仔细比对查看了一番,最后将哈拉格等人从之前关押的“政治犯片区”转移到了“军事犯罪片区”。机关枪扫射2小时早上7点半,吃早饭的时候,哈拉格竟然喝到了咖啡和牛奶,吃到了鸡蛋、面包和黄油!“我几乎都忘了鸡蛋是什么味儿了。”这更加重了一些囚犯认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想法。上午10点45分左右,哈拉格他们听到远处传来一声爆炸声,接着又是一声!一名囚犯说,好像是站在屋顶的狱警们在扔手榴弹。爆炸声之后,响起了剧烈的机关枪声。“就好像士兵在训练射击一样。”哈拉格说。此时的哈拉格等人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正在屠杀其他牢房的兄弟们,我们认为他们也会这样对待我们,屋里有人开始大喊大叫,有人开始呕吐不止。”大约过了两个小时,密集的枪声平息了,随后又有15分钟的零星枪声。哈拉格猜测,是枪手们在对一息尚存的幸存者下手。监狱的厨师萨法里后来偷偷告诉哈拉格,他看到戴着绿头巾的军人拿着手枪,在尸体堆里走来走去。据悉,成堆的尸体最初被埋葬在阿布·萨利姆监狱的槽沟里,后来被人转移到了现在万人坑的地点。屠杀事件后不久,哈拉格等人被转移到新的牢区。3个月后,再回到老牢区的时候,他闻到了一股浓烈的油漆味。此后监狱的待遇比以前要好一些,但还是拒绝家属探监。哈拉格等人之所以能幸免遇难,据说是赛努西认为这些人安全风险较低。风暴因它而起2000年,哈拉格刑满释放出狱,不久后回到英国。直到的黎波里被执政当局武装占领后,他才回国看看自己呆了11年的地方。“回忆立刻如潮水一般涌上来。”在这座监狱里,他几乎完全忘记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这11年里科技日新月异,他全然不知。出狱后,这个留学英国的技术类人才连Windows操作都不会。对过去的种种,哈拉格有自己的看法。“我并不会一味地感到悲哀或者遗憾。作为一个穆斯林,我认为这都是真主的安排。”像哈拉格一样“看得开”的人只是少数。很多亲人在阿布·萨利姆监狱里莫名其妙失踪的人则要求卡扎菲政权“血债血偿”。当时这座监狱关押了很多班加西人。卡扎菲对待东部地区的民众向来以强硬手段为主,因而在班加西人的心中,早就积蓄了愤怒的火焰。今年2月15日,利比亚发生的抗议游行就是从班加西开始。一个重要的导火索,就是阿布·萨利姆监狱大屠杀的家属们要求卡扎菲政权公开事实真相,给亲人讨还公道。当男女老少在班加西市政府前广场游行抗议时,卡扎菲小儿子哈米斯所属的部队对其开枪,造成另一起惨案。8个月后,在北约的轰炸下,卡扎菲政权土崩瓦解。曾有西方媒体形容:“实际上,卡扎菲政权的崩溃就是从阿布·萨利姆监狱大屠杀开始的。”追寻“万人坑”这种论断,似乎也给“追踪和确定失踪人员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萨拉姆·希尔加尼寻找万人坑的工作,带来了一丝苦涩的“荣耀”。希尔加尼说,阿布·萨利姆监狱大屠杀一直是利比亚媒体的禁区,卡扎菲也只是在惨案发生8年后的一次公开讲话中提到过,此后再没人提起。卡扎菲仅仅将其作为一个反面典型来宣传,用来说明反抗他的人没有好下场,更何况他根本没有提到屠杀。由于哈拉格等人的说法并不是孤证,还有其他幸存者,以及包括“人权观察”等国际组织的证据支持,因而,希尔加尼认为,他的话可信度很高。自从“追踪和确定失踪人员全国委员会”成立以来,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展,国际红十字会也参与其中。“要确定失踪人数的数量,大概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希尔加尼说。目前,国际红十字会的成员已经在的黎波里等地,培训了利比亚的相关人员,教给他们一些寻找屠杀证据的具体措施,比如挖掘坟墓,避免误判,收集和储存坟墓或尸体上残留的有效信息等。此外,如何处理DNA样本并利用GPS来精确定位每座墓地也是需要培训的重点内容。希尔加尼说,阿布·萨利姆监狱的历史绝对不应该被忘记,而且应该被还原。这是利比亚重建进程不能忽视的一个步骤。“我非常肯定,屠杀绝对发生过,毫不怀疑……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当初的情形,原原本本地告诉给人民。”■&重建利比亚学校遇上“历史”难题当局未下发统一历史课本,老师不知如何定义卡扎菲时代卡扎菲政权覆灭后,利比亚变化很大,但是最让人们犯难的是,历史课本如何修改。卡扎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利比亚在书写新历史的时候需要留给下一代人的“财富”。学校修改课程“哦,穆阿迈尔·卡扎菲,你是个疯子。”小学女生嘤嘤地哼着歌词,赢得了同伴们的阵阵掌声,“你摧毁了太多,摧毁了太多。”这是班加西阿米尔学校10月初的一幕。“今年我们变化太大,甚至包括学校的名字。”30岁的学校领导法维兹阿·博泽里巴说,变化最大的就是课程设置,“群众社会课被取消了,这之前是根据卡扎菲《绿皮书》精神设置的课程。”《绿皮书》是卡扎菲的言论集,或者说是他对理想社会的一种表达,里面提到了很多诸如群众运动和第三世界联合等主张。在卡扎菲执政期内,《绿皮书》中的内容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针对当局修改课程表的要求,利比亚的老师们说,最让人头疼的是历史课。“全国过渡委员会”没有统一制定历史课教科书,而老师们又不可能用卡扎菲时代的教科书。“全国过渡委员会”教育部门的高级官员阿布德尔·卡瓦菲直言:“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学校出现“改名潮”在首都的黎波里,老师们早已从新学期开始后那种乱世重逢、拥抱祝福的哭泣和喜悦中回过神来,开始关注现实生活。和班加西一样,的黎波里的学校也出现了新的命名潮。“我们决定重新命名我们的学校,将它称为‘艾曼·图曼’,以纪念我同事死去的儿子。”老师萨瓦·塔拉说,她的同事兹纳布的儿子艾曼在今年2月20日参加抗议卡扎菲的游行时,被卡扎菲武装开枪打死。“他当时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艾曼据称是第一个被打死的的黎波里学生,因而他的名字被广泛流传,现在的版本是——艾曼是的黎波里的第一个烈士。仍有老师支持卡扎菲但是一名50岁的老教师说:“卡扎菲的一切都不好吗?非要连学校的名字也改掉?”和她一样,有14名穿着黑衣、包着头巾的女老师这学期不准备上课。她们之前讲授的是“民众国教育”课,这也是卡扎菲政权要求的必修课,主要讲他创立的“民众国思想”。毫无疑问,不愿意上课的老师都是卡扎菲的支持者。她们大胆地表明了对如今社会剧变的担忧。同样,的黎波里学校也遇到了历史课难题。45岁的老师卡米拉·阿舒尔说:“我将会告诉他们那是一个可怕的政权,有拘禁,还有酷刑……我还会告诉他们,卡扎菲的思想对人类无益。我不仅是个历史老师,我还在创造历史。”■&链接53具尸体,隐藏新的不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利比亚执政当局武装也在进行着卡扎菲曾做过的事情——屠杀。令人震惊的是,卡扎菲被捕后毫无道理地被执政当局一个身穿T恤衫,脚穿凉鞋的17岁毛头小子枪杀,随后人们又在卡扎菲老家苏尔特的一所酒店里发现53具骇人尸首。死者的双手被捆绑,死亡的时间大约是卡扎菲被打死的一周之前,部分尸体已经腐烂。据悉,死者都是苏尔特的居民,其中包括一名卡扎菲政权的官员和一名军官。此事被曝光后,此前那些对利比亚新政权的乐观估计,几乎一扫而空。《纽约时报》24日网络版的头版新闻直接用“屠杀”来称呼此事,还将此比拟为利比亚内战中最血腥的屠杀之一。该报特别强调,即使媒体报道,也没见到利比亚执政当局派人来调查此事。
中东问题专家朱兆一称,利比亚执政当局对士兵的暴力行为之所以态度暧昧,一是要拉拢不同派系武装来为“推翻卡扎菲”统一的目标服务;二是执政当局武装一直没有建立统一的军队领导,没办法有效约束素质参差不齐的年轻士兵。苏尔特屠杀事件让利比亚执政当局的脆弱暴露在世界面前。有媒体干脆以“后卡扎菲时代,新不安来临”作为标题看衰执政当局,认为执政当局武装与卡扎菲的军队没太多区别,有些人的素质甚至连“乌合之众”都够不上。看过屠杀现场的一位医生说了一句话:“什么样的民主成本能抵得上这么多的血?”“追踪和确定失踪人员全国委员会”在这种振聋发聩的问话面前,许久失声。
本文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利比亚 卡扎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