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上北大考研,考研北大考研边缘专业合理吗

分享北京大学
点击:1984
点击:13200
点击:7392
点击:2495
点击:1250
点击:1270
点击:1151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vip.sina.com·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renren-inc.com&&&&&&&&&&&&&&&&86被浏览23,614分享邀请回答2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6被浏览23,614分享邀请回答2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记》前言:有朝一日,真相将大白于天下  编辑让我写段煽情的话作为前言,这不是我所擅长的,尽管我的人生也有跌宕起伏,却远不是传奇。人的一生就像充满悲欢离合的旅行,每个人所经历的风景大不相同,而考研于我只是一场最残酷的淘汰赛而已。所幸,我是这场比赛的一个胜利者。于是,那些曾经隐蔽于斗室床帏之下的日记也就有了今天的铅字呈现,若是一个失败者或许并无这等机缘——现实残酷磨砺,我已自然接受成王败寇的逻辑。  曾经的幸福欢乐与痛彻心扉的挣扎有了观众,而我内心告诉自己:这不该是一本胜利者痛说家史的书,尽管那些日子有刻骨铭心的伤痕无数;这也不是一本告诉你考研技巧的功利书,尽管我尽可能将成功经验融汇其中以期对你有真实的帮助;这只是重现我昔日考研生活现场的私人日记,你一定能从中找到此刻或将来必会承受的纠结甚或绝望,也许我并无治疗你所有伤痛的灵药,却相信你会在这里找到情感慰藉,你才是自己的医生。通俗地说,这是一部所谓励志书,或许可以让你在濒临倒下的关键时刻重新汲取站起来的力量。  考研两个字的意义我已开始淡忘,当下生活中有无数的幸福瞬间与心痛时刻要去体会,过去的已是历史,而历史只可追忆。在我的大学生活中有三个转折:大一,我花费了一整年的时间,实现了从一个单纯高中生到一个社会人的懵懂转变,复杂世界的混乱与精彩同样迷人;大三,面临不确定未来的迷惘,而最终我选择了考研这条不归路;踏上考研路并成功晋级,是我修炼强大内心的真正开端——这一路的风雨让我曾经一帆风顺的心灵,遭受了许多次创伤与恢复的顽强捶打——经历过考研的人生是另一种人生,这是考研所能带来最大精神财富。这也是我在这本书中最想告诉你的:我用我的笑与泪、爱与愁,给你的灰色考研生活以更黑暗的对比,让你感觉到自身生活的幸福和无限希望,让自己的苦痛在相形之下轻若鸿毛。这是黑色阅读的意义。  比拼知识的同时,考研更是一场非智力战争。情感折磨、自卑情绪、时间焦虑、外界干扰、经济压力、亲情负担——一切风吹草动,都会让考研人脆弱的心理遭受动摇。有人半途败下阵来,有人坚持到最后自有胜利曙光。考研是场炼狱,我和你一样也曾在不期而至的绝望面前,陡生放弃前进之心,然而我最终挺过了一个又一个绝处,霎时逢生。若你能从这些泪与笑为底色的文字中感受到向前推你一把的力量,亦是本书最大的价值——生命中很多遭遇,往往因为再走一小步进而柳暗花明。  《有朝一日》是戈麦生平最光明的一首诗,我以为。在被生活摧残的即将倒下之前背诵一下这首诗,它会给你继续顽强前行的动力,为了爱人、亲人、朋友,也为了明天的自己。    有朝一日,我会赢得整个世界  有朝一日,我将挽回我的损失  有朝一日,我将不停地将过去摔打  珍视我的人,你没有伪装  我将把血肉做成黄金,做成粮食  献给你们庄重与博大  爱我的人啊,我没有叫你失望  你们的等待,虽然灰冷而渺茫  但有朝一日,真相将大白于天下  辛酸所凝铸的汗水将一一得到补偿    日于北京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春:考研理想如花开•00春:考研理想如花开        1拨开迷雾,决定考研
01月18日  心绪阴晴不定。  在是否考研之间徘徊不定,没有人为你做这个决定。  在我所经历的求学生涯中,我是如此平凡。因此,我对自己考研能否成功没有任何把握。小学和中学,我和许多孩子一样普普通通,并无多少传奇的故事可讲。我的大学亦是如此,计算机专业看上去很时髦,而我并未倾注太多痴迷在里面,迷恋我更多的是游戏和网络。大学生活在经历了最初的虚度、中期狂欢与末期的虚无之后,面临毕业的我开始陷入到一种对未来无可名状的迷惘之中。  考研要准备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专业的问题,关于我考研北大中文系的动机,很多人常常问起。“动机”一词虽然令人感觉目的不纯,而事实上我的考研决定也的确是多方原因合力的结果。  首先是我对中文专业以及北大这座园子的钟爱,这是最根本的一个前提,也是我考研成功的最基本的精神支柱。我对中文的喜爱远大于计算机,尽管后者更适合这个信息时代。我希望自己在中文方面也有科班出身的系统训练,而不只是写写随笔散文而已。  其次,我认为自己并未在大学阶段掌握可以在未来叱咤风云的武林秘籍,一旦进入江湖,我担心自己会因这种不自信而在各种挑战面前落荒而逃。我可以用学历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尽管在日后的工作历程中我知道能力会比学历更重要,但在毕业前夕我对高学历的迷信远大于能力本身。  最后,在邂逅爱情之后,作为一种责任,我必须打造支撑幸福生活的平台,考研是一条很好的奋斗起点。在这些“冠冕堂皇”的考研动机之外,在我的潜意识中或许还存在一种远离社会激烈竞争的逃避感,我仍然不想脱离象牙塔的庇护。  而我考研所面临的问题也很多,比如日益增长的年龄、考研失败的可能、并非中文科班出身的知识积累等等。虽然已有考研意向,但考还是不考仍然是一个问题,就像哈姆雷特面临的选择:“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但当我写下这篇日记的时候,这种模糊的意向已经膨胀为付诸行动的雄心壮志,没有什么可以阻挡。  我,终于决定考研了。  技巧感悟:  1.考研动机要想清楚,是为了学历,还是为了学术深造,抑或为了将来就业。不同的选择将决定你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一旦确定了方向就很难走回头路——时间成本是最宝贵的,人生旅程尽管漫长却很难从半路再回到起点重新选择。  2.给自己准备一条后路是必要的,这会让你不会因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而压力过大。  3.很多人认为名校不好考,而事实上因为名校的招生更透明,反而更适合没有什么“背景”者考虑;某些非著名高校的招生潜规则,可能会让你不明就里地“出局”。  
  2恋上北大中文系
01月20日  寻呼机的振动将我从午睡的梦中唤醒,有朋友询问我是否已经决定所要报考的院校和专业。我似乎并没有认真分析过这个问题,就像我在1997年怀着对明天一无所知的懵懂来到北京一样。  我为什么会决定考北大和中文专业?的确,我并没有给自己列出更多的、能够说服自己如此抉择的理由来,一切都好像水到渠成般顺其自然。而事实上,从来到这座在我的梦中出现了无数次的园子,从此便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她。我不知道自己是被她百年积淀的厚重所吸引,还是因为那美丽的未名湖和博雅塔,北大是让人一见钟情的。  我也曾想过是否报考其他院校或其他专业,比如北师大,比如国际关系专业。这些庞杂的念头几乎是一闪而过地被我忽略过去:在北大我所认识的老师和朋友,让我有一种随时可以得到援助的亲近感,而在潜意识中我也希望自己在北大读书的背景对于考研是有帮助的,更为重要的是早已熟悉了这里一草一木的我是如此不忍离开。在北大的朋友跟我说,北大是公平的,她不会因为你的报考身份而对你另眼相看,这更加坚定了我报考北大的决心。  在报考专业的问题上,我也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文系的现当代文学专业。从小学到中学,老师经常在作文课上朗读我的作文,是我最为自豪的事情。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的获奖,随笔文章的发表,让我在文字中感受到无比的快乐和自信。于是,我选择了与汉字最为亲近的中文。  考研是功利的,更是需要兴趣的。如果所要报考的专业自己并不喜欢,不仅未来的日子要在煎熬中度过,学习效果也是不可能好的。现当代文学专业所探究的是一段距离并不遥远的历史,我喜欢近距离地观察时代万象,而不愿意进入久远岁月的故纸堆中探询历史究竟。  考研的日子,也一定是一段和文字亲密接触的、快乐的日子……  技巧感悟:  1.无论考什么专业,兴趣都是第一位的,否则整个备考过程将非常痛苦;而没有兴趣的备考也会效率不高、事倍功半,考研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  2.我报考的是现当代文学专业,因为这段文学史是我最熟悉和喜欢的。即便不是为了考试,整个备考读书的经历也是一段风景优美的知识旅程。  
  3上路:未知的旅程开始了
01月28日  去年春天,图书馆门前的桃树们争先恐后地绽放着粉红的青春,丰满的花朵在春风中有喷薄欲出的动感。带女友骑车经过这里,我们总会不约而同地高歌郑钧的“我要怒放、怒放、怒放……”那个时候,行将结束大学生活的我尚且不知道自己的理想在哪里,应当如何“怒放”。一切没有方向,一如既往地懵懂和快乐,偶尔在情感的波澜中有小小忧伤。  小时候,总会有这样的作文题目:“你的理想是什么”——“科学家”、“工程师”、“解放军”等名词脱口而出,几乎成为生于70年代的人的“标准答案”。重复数遍之后,这些缥缈的理想给我带来了自信和憧憬。关于明天,关于未来,我满怀希望……  小学、中学、大学,我长大成人。年轮的增长以岁月的流逝为代价,青春的徘徊因理想的缺席而茫然。发现了曾经理想的不切实际,我无法找到新的方向而迷失自己……  在正式结束大学生活之前,我陷入了迷茫和恐慌之中。我让自己在各种零散的工作中忙碌起来,试图来掩饰自己对于未来的不确定。自欺欺人的逃避终究无法拒绝明天的逼近,我必须为自己选择一个未来。  在经历了半年的退缩和抗争之后,我选择了考研。更确切地说,如果不是女友的支持和鼓励,我不曾想到我也会走上考研这条路。当未来不仅仅属于一个人的时候,我必须肩负起一种叫做责任的东西,无论有多么沉重。  事实上,我在日就有了考研的念想,那一天我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扉页上写下这样的文字:这是一条鲜花伴随荆棘的单行线,未知的旅程开始了……  其实,等待我的明天是什么样子,我并不清楚更多。但是,既然选择了前方尽管风雨兼程……上路!  技巧感悟:  1.一旦考研意向与方向确定,就要坚定目标、心无旁骛,最忌心神摇摆、对自己的决定时有怀疑。这种动摇会在整个备考过程中如影随形的出现,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种念头出现的时候迅速摆脱它。  2.人的天性都是懒惰的,是需要不断激励的,因此在书本上醒目的位置写下激励自己的话是有必要的,这可以不断提醒自己不要懈怠。我曾在宿舍的墙上写下各种誓言,让自己在一种昂扬氛围中快马加鞭。  3.最有效的激励方式之一是,设想考研成功后的喜悦与由此带来的改变,想象越真实,动力越强大。无论想象中的情境是宏大还是卑微的都无所谓,只要是你想努力获取的,就像曾经有高中同学考大学的最大动力就是为了找个漂亮女生谈情说爱。  
  4千头万绪话考研
01月29日  目标和战场虽然已经确定,但我却忽然不知该从何做起,如入无物之阵般无处施力。千头万绪,我对于未来考研生活的设想凌乱而没有章法,如何安排复习、课本如何选择、历年试题如何寻找等等,一片混沌。  向过来人取经或许是理清思路的最好的方式,正好朋友的女友在中文系读研究生,可以咨询一下。她先根据北大中文系所使用的教材列了一个书目,然后大致描述了考研复习中所应注意的问题,比如中文系老师看重基本功是否扎实,英语、政治公共课的重要性等。她还介绍了中文系老师的学术研究兴趣所在以及各专业的情况,可谓受益匪浅。  按照书目,在北大教材科、国林风书店、风入松书店、三角地书店之间奔波,最终买齐了备考必读的教材。通过在网上搜索,又找到了不少各高校中文系考研试题。对于并非中文科班出身的我,通过试题难易程度的认识也好对自己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评估。  目标确定之后,便有了无比的轻松感。我像新生入学一样兴奋地重新添置了书包、笔记本、草稿纸和笔,它们将每天陪伴我度过整个考研历程吧?基础准备已完毕,箭在弦上。考研于我更像是一种荣耀,我将自己要考研的信息传达给我所认识的每个人——仿佛自己明天就将成为北大的研究生。这种错觉让我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勇气,尽管未来的一切都是未可知的……  技巧感悟:  1.在无法确定从何开始复习的时候,问问师兄师姐们的经验会有很大帮助。我至少找了5位以上的前辈让他们给我参谋,然后再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规划。  2.大学教材往往并不固定,授课老师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推荐教材,并非强行指定。因此,在购买教材之前要先了解所报考的院系或导师对教材的偏好,从而有的放矢地选择。  
  5凡事预则立:制订学习计划
01月30日  终于下定了考研决心,为了确保这个现阶段“最高纲领”的实施,我为自己制订了一个学习计划。因为太了解自己的懒惰,所以计划的强制性可以促使我不至于因虚度光阴而后悔。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时光流逝而悔恨,而是由于没有毅力克制自己而感到懊恼,这种对自己失望的情绪甚至会损耗人的自信,这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  北大中文系(也包括北大其他院系)考研有个特点,就是特别注重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不像有些院校会去考一些生僻的知识点。我所接触的中文系老师说,即使知道了考试题目,也不一定能够考好。比如会考一些“请评价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从曹禺的《雷雨》和《日出》中任选一个人物形象加以分析”,这类题目考生肯定不会是没有见过的知识点,甚至有些题目是已经考过很多年的了,但就是在这种看似简单的问题中才最见一个人的学术功力。鉴于这个特点,作为跨专业考研的我决定以课本知识的掌握为基准,将基础打牢固。同时,整个考研进程划分为4个阶段,专业课是贯穿始终的,必须精读4遍以上。公共课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我所知道的许多朋友就是因为公共课不及格而名落孙山的。  总体计划:  1.考试日期:2002年1月初(距考试11个月时间)。  有效复习时间预计为8个月=240天(考虑到周末和节假日休息时间,以及为冲刺阶段预留时间。同时也让自己在偶尔耽搁时间之后,不至于因为计划的执行受挫而过度内疚)。  2.第一阶段:2月+3月+4月。看完所有专业课参考书目。掌握各专业导师情况,了解与考试有关事宜,有可能的话请老师指导复习进程,或者听北大中文系本科生的相关课程。  3.第二阶段:5月+6月+7月+8月。第二轮复习,加入政治学习。  阅读与报考专业有关之文献,深入了解专业知识,并强化记忆中文必备知识,即汇总综合考试内容。政治复习以阅读课本为主,同时做一些仿真习题。暑假期间,参加政治、英语暑期辅导班,做到胸有成竹。  4.第三阶段:9月+10月。强化记忆所有与考试有关的内容,有重点地记忆。专业课和公共课的知识点都需要背诵,将知识点记在小卡片上随时翻阅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5.第四阶段:11月+12月。查漏补缺,将专业课试题按照正常考试时间完成并打分,从而确定考场时间的分配。在公共课方面,参考历年真题,大量练习。  除了四大复习阶段之外,复习目标要细化到天,每天完成几篇英语阅读理解、单词背多少、中文课本读几页、几天写一篇随笔评论,这些都要量化并认真执行。  经朋友推荐,已购如下书籍:  《古代文学批评史》(北大版,张少康);  《中国文学史》(四卷,游国恩版);  《现代文学三十年》(北大版,钱理群等);  《当代文学史》(北大版,洪子诚);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版);  《文学原理》(北大版,董学文);  《现代汉语》(北大版);  《语言学纲要》(北大版,叶蜚声);  《古代汉语》(商务版);  《古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语文出版社);  《比较文学》(北大版)。  技巧感悟:  1.关于专业课复习用书,首先是教材,最好是你所报考的专业本科生目前正在使用的;其次是你所报考专业教授们的作品,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文学作品。出题老师往往会有意或无意以自己所钻研的课题为中心进行命题,而出题者一般都是本专业老师。  2.对本领域内知名学者的代表论文和著作进行阅读也有必要,答题过程中的旁征博引会给阅卷老师以专业功底深厚的好感,特别是文史哲等文科类专业。  3.备考伊始,制订一个切实可行且有弹性的计划很关键,可以从全局设置进度,而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关注进展,一旦出现进度偏差也要及时加以调整,以不影响最终结果。  4.无论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最好能复习3遍以上,可大致分为略读、细读、记忆三个阶段。  5.对于跨专业考研,最好能去旁听所报考专业的本科生课程,也有机会认识相关老师;如能与该专业学生交朋友,你可能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6跨专业备考策略与胜王败寇
02月01日  当朋友知道我要考研读中文的时候,第一反应一定是惊讶的。虽然我发表了不少文字,可是我几乎很少让人知道——那些关于商业的功利文章,那些被编辑指派的命题作文并不是我所愿意拿出来炫耀的。而那些融入了真情实感的、代表我个人风格的文章却很少被编辑看中。因此,我能够见诸报端的文字常常是“谋稻粮”之作。朋友所了解的我,是曾经学计算机的我,是不时奔走于朋友的宿舍之间处理电脑问题的我。他们不知道考研中文系其实从很久以前就已经是注定了的,如今只是老朋友重逢而已。  就考研专业课的复习而言,我为自己的整个跨专业考研历程规划了四个阶段。  首先,北大中文系本科生的全部教材都已经在我的书架落脚,读完它们也就完成了专业课复习的第一阶段。这些系统性较强的教材应当会让我对整个中文专业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其次,我在周末书市上买了许多随笔评论类的学者著述,吸收他人的思想是快速具备专业思考方式的捷径。这是第二阶段,以“二手学术”的获取为主。  0第三阶段是读文学原著,一来对照课本的讲述加深理解,二来也可以在阅读中得出独立思考的属于自己的结论。然而,中文典籍作品浩如烟海,而时间有限,在阅读文本的选择上一定要是文学史中提到的经典作品,在篇幅上则以中短篇作品为主,长篇作品则尽量只看情节梗概即可。这是一种节约时间、有效读书的备考策略。  第四阶段就是撰写独立评论的时期了,原著读了,别人的思考也了解了,这个时候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和评论的能力,亲自操刀上阵练练笔则非常必要。这个阶段的内容其实是贯穿整个考研过程之中的,随时都要写下自己的思考,写作不是一项能够临时抱佛脚的技能。我希望自己能够每天记下或长或短的对文学、对生活的思考,文科考研所需要的或许也是这样一种时刻在思考的状态吧。  跨专业考研可能遇到的困难,跨学历考研可能遭遇的冷遇,我都已经设想过。前者是自己可以克服的,后者则看做是人生的历练吧。当你失败的时候,这些困难会被看做是不可逾越的,有人会说“看吧,这就是明知不可而为之”;当你成功的时候,评价便是“苦难是最好的大学”。这是一个看重结果的年代,过程如何并没有人去关心。不管你在昨晚是撕心裂肺地呼号,还是花天酒地地沉迷,胜者仍然是王,败者依旧为寇。  技巧感悟:  1.要对自己的知识储备有客观评估,从而决定如何划分复习阶段。  2.这是一个结果导向的年代,努力追求成功的结果,过程并无多少人真正关心。  3.困难总比想象中多,而方法又比困难多。而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天也不会塌下来。明白了这个道理,所有困难便都具体可解,没有什么东西是时间逾越不了的。  
  7行走在夜色边缘
02月06日  从图书馆中走出来的时候,夜色正浓,有些微凉。路上行人不多,偶尔走过的多是成双成对的情侣,相互偎依而行。当孤单成为我的生活常态的时候,我在看到别人亲昵的场景时竟会有些嫉妒起来,感情生活的不完整是否也是考研所必须付出的一种代价?  走在燕园夜色的边缘,寻找空闲可用的电话。从图书馆到三角地,从三角地到47楼,我是在夜色中寻找路和家的人……  在与女友通话之前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漂泊感,让我觉得如同在夜色的海洋中游荡,没有脚踏实地的根基存在。路边窃窃私语的情侣们在上演着各种各样的爱恨,无论故事多么简单,总还是校园情怀的纯真,游戏爱情者当不在此列,虽然很多最初的热切后来证明只是为了排解当时的寂寞……  一轮轮的疲惫和漂泊的无根感朝我涌来,使我无法承受这种重压,我对女友说:等我考试结束,我会什么都不做,我要好好睡几天觉,然后木然地待几天,什么都不想……  和女友的电话,使我有点沮丧,原因是我不能对她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给出更多具有实战性或经验性的指导。我只能是设想一种可能的情境并动用自己全部的书本知识去帮助她。而事实上,这种纸上谈兵到底具有多少可操作性,是不得而知的。  女友早我毕业,已是半国企体制下的一员,而我则蜷曲于校园迟迟不肯出来。很多时候,我宁愿她是我、我是她。如今,如何艰辛和痛苦我都不在乎,而我和她之间的某种差距却是努力也难以缩短的。当面对力所不能及的事情的时候,一切埋怨都是徒劳,懊恼难以避免。  我知道她为我付出的代价已经太多,我不能再让她去承担什么。女孩子的肩膀很稚嫩,我只有靠对未来的承诺和努力去回报这份无私的爱。真的爱是无须回报的,她也不要回报,只希望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技巧感悟:  1.如果你的另一半已在职场而你尚在学校,要尽可能地彼此理解,才能尽量避免备考过程中的分心。两个行走在不同社会层面的人,如果不去尽量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会距离越来越远。  2.在与已参加工作的女友的相处细节上,有以下16条秘籍可供借鉴。  (1)让自己成熟起来,解决她工作中的困惑,哪怕仅仅是纸上谈兵。  (2)关心经济话题,而非只是校园生活。商业头脑,汽车、房子和投资。  (3)勤联系,每日电话不可少。这是一个诱惑年代。  (4)关心她的家人,爱情还包括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亲人的关心。  (5)允许并理解她的孤单,她不希望同事知道你还在读书。  (6)学会在她的朋友面前伪装自己,努力解决她的朋友或同事的问题;如果你无法解决,她会觉得很没有面子或失落。  (7)尽你所能带她去腐败几次,并付账。不要让她觉得你在经济上无法承担二人生活。  (8)倾听她对工作的抱怨,并忍耐她对你的抱怨,即使你不愿去听。  (9)如果电话或短信没有及时回复,她可能工作很忙,不像在学校上课时也能从后门溜出来接电话。  (10)偶尔显示一下你的渊博学识,并尽力解答知识性问题,她会折服于你的博览群书。这是你在学校的唯一优势。  (11)不要中午12点钟才起床,当你还在梦乡的时候她已经在上班的路上。  (12)周末一定要陪她。劳累一周之后她需要你的关心。  (13)约会以她的时间为准。为工作所牵制,她无法像你一样可以自由旷课。有机会陪她加加班,她会很开心。  (14)接受她对你发脾气,因为她可能刚刚被老板训斥了一通。  (15)做好为小事争吵的心理准备,二人之间的落差总难避免,尽管你一直在努力缩小差距。吵架之后,学会迅速与她和好。  (16)最为重要的是,让她感觉到你正在努力成为一个社会人,并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她的希望是寄托在你的身上的,她需要这种对未来的安全感。  
  我也准备考呢,不过才刚开始看书……哈哈,你比我准备的充分的多啦
  8一个人的孤独
02月15日  和许多考研人不同,我不喜欢和同路人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太多,更不想和他们一样三五成群地上自习、讨论习题,甚至吃饭、睡觉。我所认为的理想考研生活是孤单的,默默一个人走路。我不想以他人的强大或弱小来衬托自己的自卑或自信。但我不拒绝交流,我会在深夜中和互联网上自由的精灵们对话,他们有着和我一样的烦恼、困惑和忧伤,让我相信前进的路上并不只有我一人;我会从阅读过来人的考研文字中,汲取前进的动力。  一个人在孤单中,常有不堪忍受的折磨。Beyond《你知道我的迷惘》的歌声吸引了我,也让我陷入了无法自拔的郁闷中,一桩桩不如意的打击在脑海中不断闪现、强化,我厌倦、孤单、痛苦地走到了未名湖畔……    一个人在孤独的时候,走到人群拥挤的街头,是在抗议过分自由,还是荒谬的地球?  一个人在创痛的时候,按着难以痊愈的伤口,究竟应该拼命奋斗,还是默默地溜走?    灰色的湖面,灰色的心情,这个世界黑夜比白天多,我想要逃避却没有一个避风的去所,我想要昏睡可是还有很多事要做,我想忘记一切就像多日前电脑中全部文档的瞬间消失,而至今人类并没有这样的病毒,即使有,我也不想用一个人的解脱带给更多人痛苦,就像我的电脑染毒带给我的伤害。  我企图对这个世界笑一笑,镜子中的自己看上去却有些凄凉,我企图让自己坚强,而外表背后的脆弱谁都可以看得见。我不再喜欢在这个风景秀丽的校园中走动,因为当我看到那一个个纯真、沧桑、好奇、凝滞、懵懂、狡猾、快乐、无聊、陌生、熟悉、新鲜、颓败、忙碌、悠闲的身影,我会无法掩饰住自己的悲伤寂寞。  囚居在小小的房间,面对电脑,面对整理多日的中文题和多如牛毛的作品人物、题材风格、陌生的英文单词、枯燥的政治理论,简单麻木而宠辱不惊。我无法用伪装的快乐掩饰自己的忧郁,也不想用虚假的欢愉告诉别人我对生活的信心,我就是我,如今的悲伤怎样都无法抹掉,但我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发自内心地微笑!  技巧感悟:  1.备考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如居无定所、某个朋友事业成功、遭到别人的讽刺挖苦、没有精力或能力去解决现实问题、复习进度不理想等等,这是必然会遇到的,每个人都无法避免,并非你个人的特例。  2.考研是一个人孤单奋斗的历程,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磨炼,这不只是对知识的考核,更是对承压能力的考验。无论结果如何,这种精力将是巨大的人生财富。  3.痛苦的时候需要发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方式,比如我的方式是写日记或到论坛上与人交流获取安慰,或者阅读更苦难的故事让自己的遭遇显得很卑微,或者玩游戏、看电影、跳舞、运动、睡觉、购物等,都可以缓解压力。  4.尽量不要和亲人朋友倾诉你的痛苦,会徒然增加他们的精神负担,而往往又没有办法帮你减轻压力,偶尔让他们分担是可以的,切忌长期将你的压力转嫁给他们,越是亲近的人越是如此。  
  9未名湖畔的情侣
03月03日  未名湖。有一对情侣在吵架。旁若无人。  但愿他们的争吵和不确定的考研生活无关,我为什么总将不如意的缘由归结为考研呢?或许这是考研成为生活重心之后,“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色”(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缘故吧。  争吵阵阵,想必他们也在烦恼这天气的干燥,在抒发内心的郁结,用自己无力的方式在复杂多变的爱情中挣扎,却仍然无法摆脱它的包围。生命中的无奈常常源于这种在强大面前所显露出来的“小”,不到最后关头,弱小者哪里有勇气做孤注一掷的反抗?若不是被爱折磨得太累,怎会忘却昔日的甜蜜,恶语相向?  呼机的振动从腰间传来,这无形的牵引使我无法摆脱人世的束缚。  高中同桌来北京看望毕业工作的女友了,我这里有空的床位可住。他在南京读研究生,她在北京工作。距离产生美吗?这距离太遥远,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是否也会因此逐渐放大?尤其在我们这个时时都需要安慰的年代,创伤总会有的,人们需要爱的抚慰,距离的美无法掩饰相聚的艰难。爱是需要代价的,虽然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愿意付出,因为享受是件太过容易的事,而付出必然伴随心的某种无形损耗。他们的确相爱,希望距离不是他们爱情的鸿沟。  一个星期前,他来过,是为了看她,在她正式上班的前一天晚上。他想早点结束这样的学习生活,希望和她一起走在通往小家的大路上。诸多的想象,只能成为未来的一种可能,而如今只能如夏季里湖边树梢的鸣蝉,为郁热所包裹,但始终怀抱绿色的期待,还有希望在……  技巧感悟:  1.这个朋友的爱情在一年之后终结,两个城市的距离让心也变得遥远。  2.备考过程中会将一切不如意与考研挂钩,尽管事实上并非如此。但这种苦痛并非局外人所能理解,试图寻求感同身受的同情是不现实的;即便是如今的我,如果没有这些文字记载当时的心情,我也已经不能想象当时会有如此痛苦的感受。  3.要相信时间是治疗当下痛苦的最好良药,相信一年之后你不会再为今天所遭受的折磨继续黯然神伤,相信一切都是暂时的而已;无论如何,天都不会塌下来,太阳在第二天依然会照常升起。  
  10我的心情我做主
03月05日  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才想打开这个可以称之为日记本的文档。舍友在梦中大声地呼喊,我不知道是怎样的场景会让人在梦中依然有如此大的触动。就像这个宿舍没有人打鼾的静悄悄一样,进入考研状态的这许多日子,我努力让自己保持平静,我唯恐内心或外界的波澜打乱生活的节奏。性格决定命运,心态是否也会影响结果?  考研于我具有梦一样的虚幻性,我并不去过多设想或预测结果和未来。在潜意识中,我是不是和很多人一样,只是在将考研当做暂时脱离社会竞争的避风港?无论出于怎样的想法,我对当下的状态是满意的。除了必需的现实接触,比如吃饭或和女友通电话,我几乎每时每刻都沉浸在读书与思考之中,尽管有时候我是在刻意让自己从一些无关的事情上转移出来。  过程决定结果,我一直这么认为。与其杞人忧天地担心那些明天发生的、不确定的结果或结局,不如脚踏实地地按照学习计划坚定地行进。同时,我也为自己的考研做了最坏的打算,一旦考研失败的话,我将参加工作而不会再继续考。我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是可以赢得好工作的。如果你可以接受最坏的结果的话,一切困难都将显得异常渺小,而担心也是多余的。  胡思乱想常常是由于外界刺激而来,在备考期间我要让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空间中。逃避外来干扰,独自走一段寂寞的路。让心如止水,大笑或大哭都是在考研之后的。  技巧感悟:  1.沉浸在学习过程中,比整日胡思乱想更有意义。  2.中文系的绝大多数内容对我而言都是陌生的,每天都有大量的新知识压迫而来,无暇他顾——这让我有每天快速成长的错觉。  3.或许没有人真的可以做到心无旁骛,若心情无法安静,就用一块大段的时间让思绪任意流淌,直到把各种可能性都探寻得连自己都疲惫。就像大哭之后的放松,胡思乱想到极端也就无所谓了。  
  11我与导师的亲密接触
03月17日  无论是出于侥幸心理还是的确需要辅导,对于跨专业考研的我来讲,除了独自摸索中文入门的路径之外,我需要从所要报考专业的老师那里获取更多资讯,关于如何学中文、如何备考等等。和很多考研人一样,我动用各种可能的人脉资源寻找老师。除了老老实实备考之外,我希望获得任何有可能的帮助,而这种诚惶诚恐的寻找和接触,会不会只是一种心理安慰而已?  从决定考研的那一天开始,我就发动所有人际关系资源试图联系到所报考专业的老师。我像乱投医的病者一样,只要有微弱的可能就去和老师见面。傍晚要去见一个老师,独自一个人。从此开始没有长辈陪伴的日子吗?应该是吧,不再是一个总要让别人搀扶的孩子,在学着自己走路的时候,蹒跚的样子是否有些笨拙和可笑?没有什么吧,即使摔倒了至少也还能让我知道,意料之外的和大地的亲密接触是痛的,让自己多一份小心吧,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这样告诫自己。  我小心翼翼地和老师联系,在每次通电话之前都要心跳加速地在电话亭前酝酿许久,设想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组织说话的内容。而在拨通对方的电话而无人接听时,竟然还会有某种快感:终于可以将自己的紧张延缓一下了。虽然并不习惯求助于人而低头走路,但为增加考研天平上的胜利筹码,我必须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去面对可能的嘲弄。当你生活在你极不想生活的状态里,而你无论怎样挣扎却无法摆脱它的纠缠的时候,这样一种尴尬的境地是如此令人心碎而无奈。  对将来没有把握的悬浮感,让你做任何事情都弄不清到底有没有用处、有多少用处。这种不可能预知结果的事情,好像是一场红眼赌徒将未来做筹码的赌博游戏:可能满载而归,也可能血本无还。  经人介绍能够和老师见面也只是第一步而已,在北大几乎没有老师会因为特别关系而告诉你试题的。事实上,只有在考试前一两周的时间出题人才会被确定,这一切又是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利用和老师见面的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学识是必要的,所要争取到的是在能够进入复试的情况下先给老师留下一个较好的印象分。而考研成绩仍然是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从这一点上,相对于招生过程不透明的某些小院校而言,北大等名校的考研反而是容易的:你与他人的较量是在一个公正、公开的环境中进行的,胜负分明,并不会如入无人之阵般被人暗算却无从知晓缘由所在。  由此可见,考研期间和老师的接触其实是可有可无的,如果说有作用的话更多的也只是心理安慰而已。这是目前我所认为的。  技巧感悟:  1.这个阶段的认知在后来发生了变化:认识老师比不认识有用,他能给你知识层面的帮助,也可能给你相关技巧的指导。  2.对于找不到专业老师者而言,也不必沮丧:考试最终还是要看自己的实力,而不是投机取巧,主要精力还是要用到学习上。  
  12与导师见面的“谋略”
03月20日  下午再次到中文系的一名老师那里,所希望的无非是自己在学习上的困惑能够得到解答。作为在考研路上迷惘前行的人,能够有机会得到所在专业老师的辅导是最好不过的了。  晚上回到图书馆,遇到同在考研的一个朋友,问起找老师的事情。他是一个内向的人,有朋友帮他介绍了老师在后天见面,他很早就开始手足无措起来。这是可以理解的,就像是一个考研北大的学生在复试的时候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或许是多了几年的阅历,竟然也好为人师地传授起自己与老师见面的经验来。  北大的老师大多是勤恳做学问的,对于社会上所惯用的送礼请客一类绝对嗤之以鼻。这是一定要注意的事情,否则很容易惹得老师难堪,最终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如果是第一次上门,空手似乎也有不敬,带上一些水果之类也就可以了。礼轻不成敬意,也容易让人接受而不至于有收取贿赂的内疚之感。如果是家乡特产之类的东西就更好了,原则还是不能贵重。无论是第一次见面还是已经很熟悉了,这个原则都要把握好。毕竟老师不想因为这类事情而令自己内心不安,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打扰这份清净。  见面自然要谈学习和读书的事情,除了平时知识储备之外还要专门针对所拜访老师的研究领域做特别的了解,因为老师肯定是要就自己的学术兴趣和你做探讨的。在交流气氛上,两种态度不可取,一是自以为是的夸夸其谈,一是沉默不语;前者会令人反感,后者不能让老师了解你的学术功底。认真倾听,并在需要表达观点的时候阐述自己的思想,不偏激、力求中正是适合的态度。  第一次见面,穿着是要得体的,不要过于成熟的装束,也不要像在宿舍中一样邋遢,穿着整洁是必要的。运动系列是个不错的选择,记得一般情况下进门是要换拖鞋的,破袜子和臭脚就要注意了。总之,给老师留下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以后的造访和交流都会容易得多。  除了见面交谈之外,你的散文、随笔、论文等等都是可以体现你的学术功底的东西,通过电子邮件或打印出来放到老师信箱吧。老师们最看重的还是你是一个可教之材、可雕之木,其他的也都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有人说我不认识任何一个老师,其实这都没有关系。如果老师在开课,你不妨去听听,并在下课的时候直接找到老师说你要报考他的研究生。没有哪个老师会对愿意从师于己的学生不屑一顾的,这个时候你能要到老师的电话或E?mail就最好了,即使要不到你也能通过其他同学问到(那些没有开课、无法当面交流的老师的联系办法,也能通过其他同学获得)。接下来,将能够表现你的学术修养的文章发给他,这种见面之缘或邮件来往的零星印象,或许会在复试或其他方面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作用。  技巧感悟:  1.认识老师的途径有很多:通过朋友介绍,把自己的作品放到老师在系里的信箱,找到老师的E?mail邮箱联络,常去听课找机会接触,等等。  2.与老师打交道的敲门砖是你的作品,这是得到认可的最好方式,因此一定要认真准备,将你的学识尽情展现出来。如果没把握,最好找相关专业的朋友帮忙把关,否则可能弄巧成拙。  
  13“北大醉侠”的《雷雨》
03月21日  时光总是在人的疏忽中悄悄走过,和上次写日记的时间已经间隔将近一个月。努力回想这一个月的时间,都做了些什么,但无论我怎样力图重现过去,记忆总是无法完整。这也是我在复习阶段最为担心的一种感觉。那些曾经熟悉的名字和事件常常与我的大脑捉迷藏,苦思冥想让我焦虑。  发在中文系BBS上的文章,有人回复说文笔不错。这我自然高兴,潜藏于内心的渴望被承认,意识和虚荣得到了些许的满足。脆弱的备考心态,容易为恶语伤害,也同样容易为别人的赞许而激动得热血沸腾,保持多日的学习热情。  春天的到来,显得有些突然。一觉醒来,骤然升高的温度让人觉得不适应,脱掉恼人的冬装,轻盈的感觉在20℃煦暖的阳光下轻轻跃动。在描写春天的句子中,我以为朱自清的“一切都欣欣然张开了眼”最为生动和贴切。但北京的沙尘天气却也会在春季出现,比如今天遮天蔽日的黄沙。  今天收到了《大学生》杂志的稿费,210元,虽然不多,但自己的文字得到认可是一件再快意不过的事情。  下午,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导读开课:孔庆东在理教117解读曹禺的话剧《雷雨》。窗外黄沙漫天,橙黄色的天空有点性感,如果端坐在图书馆宽敞但拥挤的自习室中读书的话,这种橙黄天色的背景是不错的,如同雷雨的天气适合裹在被子里睡大觉一样。漫天风沙无法阻挡我听课的热情,但可以让我变得灰头土脸。满面紧涩地坐在上午已经占好的位子上,等待着那个传说中“北大醉侠”的到来,虽然我已经拜读过他的著作,但面对面的接触还是第一次。醉侠的出场果然有些与众不同,黑色墨镜、低檐儿圆帽、一袭黑衣的打扮,唯有一个“酷”字可以形容。  声音没有想象中的激昂,解读没有预想的精彩。对于政治的讽刺,努力地寓于讲解之中。在孔庆东的嬉笑怒骂之中,依稀还有一些老北大活跃的课堂气氛。  我总是盼望着北大校园再现百家争鸣的活跃的学术氛围,尤其在我走到三角地布告栏看到那些花红柳绿的商业广告的时候,这种感觉尤其强烈。精神家园已经失落。如果每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那将会是怎样一种激动人心的场面?这两年有过的两次游行,在多数人游戏似的哄闹中无疾而终,与其说那是争取权利和说法的一种方式,不如说是,这群人压抑了太久,将游行作为一种发泄的游戏而已,除此没有其他任何高尚的意义,这一点从那些游行队伍里嘻嘻哈哈的笑脸中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校园里商业化讲座越来越多,激昂慷慨发表一家之言的演讲越来越少;兼职打工赚钱的人越来越多,钻研学术认真做学问的人越来越少;围观看热闹麻木不仁的人越来越多,见义勇为疾恶如仇的人越来越少;不在乎天长地久的情人越来越多,牵手共度一生的爱情越来越少……真情不再!  技巧感悟:  1.如前所述,多听课既能学知识、交朋友又能有机会认识老师,一举多得。  2.课堂授课远比书本更生动,能让你对专业知识增加更多兴趣,融会贯通。  3.北大的名家讲座也很多,而演讲者比在课堂上又更多天马行空、纵横捭阖的洒脱。有人说,在北大如果不听讲座的话,只算是学到了一半知识。  
  心绪不宁的感觉,是不是都会如幽灵一样在每一个考研者的脑海不时闪现?  考研的日子持续了许久之后,我竟然常常会有恍然不知在做何事的懵懂感。紧张和压力也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渐渐松垮下来。除了按部就班地起床、自习、吃饭、睡觉之外,考研生活变得和最初懒散的游学状态并没有太多不同。可怕的松懈需要被外部力量唤醒。  当一种无聊与颓废的记忆停滞状态猝不及防地袭来,我努力反抗:浓郁的咖啡、对失败后艰辛生活的设想的激励,还有那用心良苦的西洋参含片。精神要高涨有时候确实需要物质的支撑,尤其在备考的紧张阶段。  迷糊混乱中时光溜走,随之而来的悔恨与懊恼,更加令我心神不定。生物节律表上显示,这几天智力处于低潮期,但这是不是为自己寻找借口?我终于无法一直保持亢奋的状态,也终究无法逃脱委靡的惨淡心情。  打开Photoshop4.0,打开一幅以大海为背景的图画,将几天前公布的中文系考研成绩中那几个遥遥领先的分数贴在了上面,做成桌面壁纸。这样,每天打开电脑的时候,我都会感受到榜样和目标的触动,给自己企图放松的心情一个沉重的打击。  辽阔的大海代表明天、希望,代表永恒、力量,成绩的展示告诉我这才是自己奋斗的目标,才是现实。海天一色的辽远与现实数字的逼进之间的张力,让生活在短暂轻松和持续紧张的氛围间徘徊。如果说每一个考研者都在经历这样一种今日叫做艰辛未来称为财富的东西,我还惧怕什么?鼓起越来越难以激发出来的勇气,我在荆棘与鲜花交织的小路上重新起程!  技巧感悟:  1.自我激励是考研过程中最重要的精神慰藉,尽管刻意却是有效的。  2.要利用各种“道具”时刻激励自己,比如课本封面、电脑壁纸等都是最好的提醒载体,看似过于直接实则日积月累会让自己的发条不松懈。  3.高强度的备考要有好的身体做基础,我每天下午5点半都会到健身房锻炼45分钟左右,然后到食堂吃饭。  4.咖啡、西洋参等辅助刺激偶尔也可使用,能够改善精神激励不足时的倦怠。  
  15写论文的困惑
03月29日  关于选择爱情还是未来的争论,仍然不可避免。考研论坛上很多人有与我一样的困惑和烦恼。爱人之间现实处境的差距,以及考研人对平静生活的渴求和对爱情的向往之间的矛盾始终难以调和,唯有默默期待考研生涯的结束。在此之前,源于爱的现实矛盾或许常常会以激动争吵的形式来解决,谁都没有办法避免。  对一切猝不及防的事情,我永远都不会习惯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冲动是我生命还有活力的象征。我一天天不再敏感,这让我有些矛盾:复杂的现实需要以麻木的神经来面对,但愚钝的反应会让我失去太多生活起伏的激动、愤怒、快乐和幸福的感触。平平淡淡才是真吗?  爱情于我,是一道旖旎变换的风景,明知会出现波澜和曲折,却永远不知道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情节,如同RPG游戏的进程。生活也因此充满不同乐趣。承受愤怒的忧伤和经历阳光的快乐,成为两道不同的风景,在爱之路上交替更迭,这是否可以看做爱情新鲜的象征?  考研正如这让我欢喜让我忧的爱情,让我接触到我喜欢的专业知识,但是力不从心的感觉也会时时跳将出来,给我一个下马威。中文专业课复习已经开始了新的一轮。我不是中文专业出身,也几乎没有写过一篇像样的中文论文。  论文的写作一直都在日程之中,却迟迟没有开始,原因无非是无从下笔。可写的太多,但能写好的却不多。这也许是所有初学者的困惑。终于决定以萧乾的文本分析为切入点,进入他的文学世界。对在文学史上早有定论的作家作品评析,要出新是很难的,尤其对于一个后学者来说,更是如此。基于此,我决定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对其作品做整体把握并归纳特点,虽然有些论点早有人提出,但综合性的对于萧乾的评述却不多见,至少在我翻阅的材料里没有。这对于论文当有所创新的特点,应该是符合的吧。  收集资料遇到了困难。作品还好说,一般图书馆都有,但前人对于萧乾的研究论文却都收在了“北大文库”(因萧乾出自北大的缘故吧),只能看,不能借,而图书馆复印费又奇高无比。这是一个难题,只好先从《人大复印资料》相关论文的阅读吸收入手了,《人大复印资料》数据库中几乎所有的关于文学的论文电子文本我都已下载过来。  资料堆积在一起,也有好几千字了,学习劲头高涨的时候再整理吧。  午饭时间到了,可惜的是食堂饭菜早已无法调动我的食欲。方便面还有一袋,虽然早饭也是方便面,还是凑合一顿吧,既然吃饭不再成为一种乐趣。  技巧感悟:  1.对于文科类跨专业考研者,进行论文训练是有必要的,可以增强写作逻辑构建、资料整理、新观点发掘等。  2.《人大复印资料》是文科类考研的好帮手,各高校图书馆几乎都有电子版。  3.要善于在考研期间利用图书馆,几乎可以解决你所有知识层面的困惑。  
  16“日斜柳暗花蔫,醉卧谁家少年”
03月31日  这几天的天气实在糟糕得很,又想起了醉侠孔庆东的经典比喻“狂风肆虐,风沙扑面,虎狼成群”,大好春色被沙尘蹂躏得可怜兮兮。花枝乱颤的惨景,搅扰了踏春出游的心情。北京的景点实在是乏善可陈,说北大的风景足以匹敌任何北京名胜的话,其实也不是什么虚妄之谈。好久没有好好观赏校园了。  理想中的春季,应当有唐诗宋词中的意境与和谐。比如:    春色融融,  飞燕乍来莺未语。  小桃寒,垂杨晚,玉楼空。  天长烟远恨重重,  消息燕鸿归去。  枕前灯,窗外月,闭朱栊。    没有了郊游踏春的雅兴,人也变得慵懒,老了?春天,世间一切都欣欣然张开了眼,我却只在回忆中寻觅“当时年少春衫薄”的快乐。    春色,春色,  依旧青门紫陌。  日斜柳暗花蔫,  醉卧谁家少年?  年少,年少,  行乐直须及早。    末尾一句有些颓废,如果从抓住生活中的每一天好好度过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话,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了。凡事转念一想,当能柳暗花明。  免费的电子邮件真是一种折磨,每次发出信件,总要担心对方有收不到的可能。于是不得不采取别样的方法来确认,本来快捷的事情反而成了负担,直到使用263付费邮箱之后。  如果说一年中还有什么季节值得等待的话,我想就只有春天了。走出冬的严寒,一年复始,万物“都欣欣然张开了眼”。即使在有风的日子,我依然透过窗子看到了春的生机勃勃与蕴涵的希望。  阴沉细雨的天气,睡觉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尤其在夏天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时候,能够蒙头大睡,简直是人生至乐!这是很早以前的想法,如今真要这样做了,一定会被内疚折磨得睡意全无。  几天前看BBS上有文章写在未名湖畔野餐的乐趣,凭水临风(狂风自然是不可以),绿树桃花,芳草萋萋,鸟鸣清幽……美食与口水齐飞,笑容共彩霞一色,仙乐飘飘客欲舞,美酒熏得游人醉。再好的饭菜,也不如一餐春色来得惬意,不是吗?  生活中的确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和心情。好像篡改了谁的名言,也无所谓了。缺少生活中实践的快乐,只好在想象中任思绪飞翔,这似乎也是一种释放心情的绝佳方式吧。  技巧感悟:  1.苦中作乐是一种能力,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美,才不至于被紧张情绪压得喘不过气来。  2.读书要努力,心态要积极,每周不妨找个时间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比如郊游。  
  17北大18楼305
04月21日  每到图书馆闭馆的音乐响起,我才从一天的文字旅行中醒来,头脑被全新的知识充实得沉甸甸的。在设法留下占座的书本之后,我匆匆地离开这座百年书城,走向宿舍,心情像回家一样迫切。宿舍虽然简陋,却是心灵和肉体的休憩所在。  这是一栋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筒子楼,住的多是没有分到房子的青年教师。楼道灯光昏暗迷离,如老人的目光。在三楼楼梯口的房间就是我所在的18楼305室,同住的两个室友一个也在准备考研,一个在读企业家特训班。他们都已是人近中年,阅历与生活习惯的不同,使我们并无太多共同语言,聊起来也多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闲话。  回到宿舍,室友不在。内急,上厕所,水房门关着,我知道有人在里面洗澡:我所住的这栋楼是教工楼,也就难免有夫妻同住的,自然门开着洗澡有些不方便。  之所以想到了这些,是因为下午的当代文学史课讲到了“女性写作”,老师有句话很有意思:女人在自己的私人空间中自我欣赏,不要被男人看,而要自己看,自己抚摸。显然这样的语言有些暧昧,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胡乱遐想,事实上也有不少同学在偷偷笑,包括女生。老师的言谈话语中虽然时常会提到性、暴力或者色情等字眼和内容,但是这种叙述一旦成为基于文学史角度的评论,则并不显得过分。从另一种角度来说,也是一种文明进步的象征:对异性不再是神秘地想象,而是真实地触摸对方的世界。  到水房洗漱之前,我打开了电脑,这样我回来的时候,开机程序就结束了。微软的操作系统就是这样,尤其在用上了Windows2000之后。刘索拉有小说名曰《你别无选择》,而在操作系统的选择上除微软产品之外几乎同样别无选择,此所谓垄断。水房中,有个男生在洗头,不断往脸盆中倒开水。我一年四季洗漱都不用热水的,包括洗头,除非到浴室洗澡。嫌打开水太麻烦,我有一个多月没有打开水了,附近的水房拆了,另外的太远,现在又是夏季,白天在图书馆有净水机处理过的自来水,晚上回来捎一杯就可以了。正因为我习惯了用凉水,所有也经常用自己的视角去衡量别人,所以对于这样的男人我有些偏见,尤其是在这样炎热的天气中还要用热水,让我觉得有些“奢侈”或是男人味不足。  无论是对开水的需求还是对住宿环境的毫不在意,都表明考研人的生活一切从简,任何精神世界之外的要求都被最大限度地压缩。只有在听到或看到苦觅许久的往年试题的时候,眼中才会闪烁出久违的光芒——关于未来和希望的光芒。  我似乎依然没有进入考研复习的状态,几个月来悠闲度日。现在于我而言,考研更像是一个避风港,每天可以哪里都不要去,只要在图书馆蜷曲到闭馆即可。但一旦意识到自己难于克服的懒惰,我便开始真的害怕起来,如果当初决定考研是为了要一个清晰的未来,我今天所作是为了成功还是失败?  技巧感悟:  1.对于全职考研者而言,最好是住在学校内的学生宿舍或是教工宿舍,学习氛围对于全身心投入很重要,而学校的就餐、健身、超市、银行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  2.各学校的BBS上一般会有出租床位或是合租的信息,或者到有可能出租的楼里贴求租小广告,有机会找到合适的住所。  3.于我而言,宿舍只是避风遮雨和睡觉的地方,无所谓环境好坏。在18楼305之前,我在12楼433和法学院研究生住在一起,公寓楼很新,设施很好,舍友在一起很开心;当我被告知必须办理的时候颇为神伤,而在我刚通过朋友找到18楼305的时候,这座历史悠久的教工楼之筒子楼印象实在不怎么好,楼道拥挤而黑暗,有极大的因环境落差而带来的失落感。人的适应能力是极强的,一周之后我很快适应了这新的生活。  
  18文学将简单的世界变得复杂
04月02日  沉浸于读书的乐趣之中,这种感觉令我踏实:仿佛距离目标更近了一步。虽说从他人的评论文章中能够更快捷地获取现成的思路,但由于缺乏了阅读原著的切身感触,一旦走出别人的观察视角就很难再继续突破深入。于是,我开始选择阅读一些中短篇作品,为节约时间长篇只能先读缩略本。  考研生活是单调的,而文学空间确是丰富多彩的。幻想自己就是那书中的主人公,一场场文字之旅令我欷歔感叹,心潮起伏。文学是体验世界的虚拟空间,像电脑游戏,不同的是文学以文字为媒介,以想象为翅膀,不同的读者可以飞翔出不同的精彩。  生性敏感好静的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里描述了人类生存的一种困境。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颓废、叛逆,经历了一系列失落之后,最终无法逃脱现实,而被迫归于世俗。很多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在做一种无谓的挣扎,直到精疲力竭。  文学将简单的世界变得复杂,很多时候我们从中可以体味到现实中所缺少的那些感受,快乐的和伤感的。尤其在一个浮躁的年代,我们似乎更需要在文学构建的天地里,使自己变得安静。  技巧感悟:  1.中文考研,读原著很重要,否则学到的将是二手学问,要有对一手文本的直接感悟。  2.无论是否中文考研,偶尔阅读文学书籍都是一种放松和享受。  3.完全沉浸于书本中的感觉会让自己感觉很充实,要尽可能摒弃外界干扰,营造心无旁骛的小环境。  
  19北大图书馆一日
04月05日  自从决定考研以后,图书馆就成了我栖身时间最长的地方,宿舍的功能退化为单一的睡眠。昨天晚上一点多才睡下,兄弟们寒假归来谈兴甚浓,山南海北,不着边际。担心早晨起不来,闹钟定了好几个,201电话的155加小时分钟的定时功能也用上了。太阳当空照耀的9点钟,我终于醒来,至于是不是梦中将闹钟关了,已经无从记忆。一切消极悲观的念头都在这个时候闪现,于是我飞快起床,胡乱洗把脸,背上沉甸甸的书包,直奔图书馆。不吃早饭早已习惯。  每次进入图书馆都要出示借书证,学生证无效,其严格程度仿佛出入FBI机要室一般。港台警匪片看多了,有时候还会在接近保安的时候,故作潇洒地从上衣口袋啪的一声抽出证件,只是嘴里没有高喊“我是警察”。那些灰头土脸的小保安于此也没什么办法,一笑了之。可是这次接近图书馆南门的时候,却感觉有些异样,保安的服装有变化。眼睛近视却为了帅气而不戴眼镜的我走到近前,眼前赫然一名英姿飒爽的女保安。笔直的身材,蓝黑色的贝雷帽,合身的保安上衣,洁白的手套,蓝色短裙长筒皮靴,还有那微微的笑,晕倒……无数闪念蜂拥而至:比见男保安的心情好了,凶巴巴的样子减少了,来图书馆看书的男生不再那么少了……那个漂亮甩手亮证的动作,终于没有潇洒地做出来,我也不再那么调皮了。  脑海中不断闪现着女保安的英姿,走到301自习室,密密麻麻满座的同学让我没有了胡思乱想的心情,怎么刚开学就这么多人?原来还没正式开学,自习室只开了几个,美其名曰:节省能源。无论如何,比较期末考试期间的拥挤,现在要好多了。我就曾经有过在图书馆开门时随人群一拥而入,人虽入室而鞋子留在门外的经历。  当我终于在一个漂亮的美眉身边坐下的时候,手机响了,一个朋友发来短信息:和乔丹打打球,和泰森玩玩拳,和克林顿聊聊绯闻,和拉登炸炸楼,和登辉吹吹牛,给猪发发信息。报上说,短信息成了一大俗。我看也差不多了,有时候你甚至可以一连收到好几个相同内容的信息,特别是新年那几天。  忽然想起,女友想看的MBA案例还没有去借,借书证上早已借满,只好先还上两本,满足女友学习经济知识的要求。以前,二层的人文社科阅览室一直是我最中意上自习的地方,虽然规定不准带书进去,但每次我都会利用各种巧妙的掩饰手段,带进一大堆书,“做贼”般地心惊肉跳,在“偷渡”成功之后有一种极大的成就感。  阅览室东面临窗的桌子,阳光最为充足,空气最为通透,并且隔窗可见高耸的博雅塔,碧蓝的天空也一览无余,书桌另一侧就是应有尽有的工具书区,所以,我以为这是整个图书馆最适合自习的地方。去年夏天的时候,这里不断有一些拍电影、电视剧的摄制组进来,面对那嘈杂与好奇的诱惑是不适宜读书的,后来我就渐渐来得少了。  在图书馆读书,安静是走入文字迷宫、领略无限风光的必要条件。倘若只是读书而不需要奋笔疾书的话,文学阅览室南部的开架区是最适宜的。小屋不大,书架之间的空间也不大,却不显得局促。来往借书的人不多,还有几把椅子。这里的光线不很充足,甚至有些荫蔽,还好通风的窗户旁边采光不错,窗外是楼房围成的天井,不必担心大路的嘈杂和过于诱人的风景,在一个宁静的空间里和文字对话是一件很惬意且幸福的事情。时间久了,是否会有四下无人中潜滋暗长的寂寞和冥思苦想的辛苦?吴晓东沉潜于图书馆一年半之后说:“窗外的风景尽管有时很单调,但仍会诱惑着我走下楼去。而现实中的大千世界则总有一些在过去的时空中无法亲历的未知领域,撩拨着我莫名的憧憬。”(《记忆的神话•后记》)也许,我们终究无法逃离世俗的困扰。  图书馆门口的女保安已经换岗成了男保安。女保安自然有其温和细心的一面,但很多时候,我们仍然需要男保安的强健。比如那次我把书包放在楼道的柜子里,等借书回来,我的柜子竟然被莫名其妙地上了一把大锁,不管是出于伺机偷窃的企图还是柜门加锁的失误,我总要取出自己的书包。于是,请来楼下的男保安,大钳一用力,锁头应声而断。倘若是娇小的女保安,可要费点事了。  懒洋洋的下午需要一把懒洋洋的椅子。  重新回到自习室,这里的姑娘很美,情侣也很多。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旁边的女孩儿懒洋洋地打了个娇羞的哈欠。  懒洋洋地坐下,随随便便拿一本书,随随便便地看那么一行两行,如果有燕语莺声或者秋波暗送,那就更好了。我飘飘然了,我悠悠然了,我昏昏然了,我醉了梦了。  在梦中飞。  想入非非,想也霏霏人也飞飞,飞飞亦非非,非非又霏霏。  懒洋洋的下午加糖吗?已经微腻了。  强睁惺忪的睡眼,我到一楼的机房查阅电子图书。负责登记的管理员嗓门之大如吵架,尤其对男生。而对女生呢,却总是面带微笑,和蔼可亲。于是,有受了委屈的男生在图书馆主页论坛里留言,要求管理员改变对男生的态度。随后的回应消息说,有些男生利用查阅资料的机会偷偷上网,被管理员发现,从而态度严厉,在论坛里诋毁是不道德的,管理员对于那些听话的男生还是很热情的。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分明是管理员自己回复的,哈哈。  从机房出来,依然没有学习的心情,还是到四层报刊阅览室看看《电脑报》吧。图书馆二楼和三楼的楼道墙壁上,挂满了中外名画的复制品,初衷自然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审美水平。经过那里无数次,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厕所门口那幅《凡•高自画像》了,大大的眼睛,浓重的色块,看上去有些吓人。  报刊阅览室《电脑报》栏里面没有报纸,稀疏的几个读报人显然没有捷足先登。胆怯地问问管理员,却得到出奇热情的接待。到处翻找、查阅记录、打电话,最后终于弄明白问题出在收发室那里,管理员一个劲道歉,这倒让我不好意思起来。报纸看不看无所谓的,20多分钟的光阴却悄悄流逝了,管理员真是太敬业了。  再次回到自习室,身边的美眉早已不在。正式开学之前,图书馆5点半闭馆。门口见过的女保安过来催促,我悄悄说:其实你的微笑很美丽。近在咫尺,她没有听见。  技巧感悟:  1.本篇某些文字如今看来很是幼稚,却也代表当时一种年轻单纯的心境。  2.在图书馆自习的好处是可以待上一整天,最惬意的是午饭后的下午觉;若是在窗边,沐浴着午后阳光更是一种享受。  3.报刊阅览室可以让自己大门不出而知天下事,让自己的眼界不至于过分局限于校园。此外也有很多报纸杂志能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我最爱看的是《电脑报》,即使不能玩游戏,看看图文攻略也是一种满足。  
  20春色阑珊,与心情无关
04月10日  午饭是在那个新开的农园餐饮中心吃的,硬件设施不错,有媒体称之为“三星级餐厅”。开业没多久,就有同学开始抱怨饭菜太贵了。学校网上校长信箱有无数要求整顿食堂菜价的帖子,但后勤部门市场化的大趋势无可抵挡,学生似乎真的成了摇钱树。我曾想在BBS上发一则调查:5块钱谁能吃饱?碍于顾虑种种可能的麻烦,终于没有发布。但答案的比例之低是可以肯定的。  忽然发现很久以前借阅的图书今天到期了,又不忍放弃,于是花费一天的时间匆匆阅读了两本书: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钱理群的《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前者坚信一个超验世界的存在,读后,读者也许会对现实的虚无产生疑问:我们是不是真的缺乏神的关怀?后者本着心灵探寻的原则,从一个人看一个时代、一种潮流、一段历史,试图在不断探寻过程中追求自我生命的净化与升华。突入文字深处,便会得到一种超脱的充实。  在北大有很多各种名家演讲与研讨会,又以人文类主题为主。学者们多是独来独往地“传道、授业、解惑”,集体出场的交锋却不多见,少了金庸小说中武林大会上当面交锋的热闹。未名上有消息说,散文论坛即将“开坛”,我喜欢这个动词:一桩名家云集的文坛盛事需要有“侠”的意味。开坛自然需要长者,在北大非季羡林莫属,其后的余秋雨、贾平凹似乎也不逊色,至于场面精彩与否,则需亲见。  春风再肆虐也终究有无力的时候,比如此后几天的天气,虽然天气预报不是一直准确,但这次我是相信的,毕竟风沙已经侵袭了北京太久。北京的春天过于短暂,先是倒春寒的遮遮掩掩,接下来是沙尘的肆无忌惮,当真正意识到春日美好的时候,夏的序曲已经奏响了。  春色阑珊,但愿心情不是。  技巧感悟:  1.在学校时每餐5元钱已觉得很贵,而今这个金额只是一个驴肉火烧的价格。  2.在北大读书的好处是能见到很多大师,眼界大开,难怪很多人愿意到北大附近租房备考,即便不是要报考北大。到北大蹭课听人数之众成就了“北大边缘人”群体。  
  21我冰冷的知心爱人
04月12日  回到宿舍,习惯性地打开电脑,似乎有很多话要写出来,更确切地说是“手谈”——原本是围棋对局的别称,二人对弈,用手说话。这也是一个围棋程序的名字,“手谈”是目前世界上最强的计算机对弈软件,著作人为大陆陈志行教授。一项竞技性很强的脑力抗争游戏,被赋予一个平和淡泊的名字,更加融汇了一种高境界和生命真意。  手谈,与键盘交流,和自己对话。  我喜欢键盘啪啪声中一个个整齐的汉字出现在屏幕上的那种畅快感觉,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为了记录而记录,还是本来就有一种表达心情的冲动,总之这种习惯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  1995年高一下学期,电脑出现在我的生命中。最初关于电脑的印象,来源于《电脑爱好者》对一个名为《三侠五义》电脑游戏的介绍,我调动自己全部想象力都无法清晰感觉那个虚拟世界的样子。而拥有电脑的梦想就此扎根,先是1993年父亲单位买电脑之后我经常去玩,然后就是1995年将中关村的那台售价为13000元的奔腾75搬回家。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电脑游戏占据了我几乎全部业余时间,我不知道此后对于电脑游戏的没有感觉和高考的落榜是不是和这段疯狂玩游戏的经历有关。1997年来到北京上学之后,在北大计算机中心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弹指已是4年过去……  数日前因ghost系统的误操作,本该在恢复系统时选择portion覆盖却选择了disk覆盖,结果导致整个硬盘数据丧失殆尽。其中最为心痛的是丢失了记录我和女友的《青岛游记》——考研路上的不确定使得对于感情生活的依恋格外强烈起来。  电子文档存储于电脑中的不稳定性,使得其消失与毁灭几乎在瞬间完成,科技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造成前所未有的伤害。若干年以后,我们是不是会怀念那以笔绘心的手稿年代?  但我依然愿意用电脑记录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过去——这样一种方式,让我更容易写下自己的生活现状,因为意识的流动使我“言不尽意”,我需要不断地将所写在屏幕上任意修改成我愿意使用的任何文字和语句方式,虽然笨拙的笔也许更能准确地表明我当时本真的状态——一种习惯一旦养成,要想改变便成为不容易的事。  在无数个考研的日日夜夜里,电脑将成为我倾诉内心世界的亲密爱人,虽冰冷却善于倾听,伴我度过无数个悲壮前行的日子。  技巧感悟:  1.考研期间我将写日记、散文当做是自己放松的一种方式,偶尔玩游戏也可以很放松。  2.庆幸的是那时候互联网并未进入每一个宿舍,否则我可能会沉溺其中而无法自拔,对于如今的考研者尽可能脱离互联网很重要。  3.想上网的时候我一般选择图书馆机房,既可以查询资料,也不允许玩游戏,而且是按小时收费,一般一两个小时就足够了。  
  22我用伪装的坚强感染生活
04月19日  窗外雨丝没有了春雨的娇贵和欢欣,如春尘夏燥一样令人恼火。  如夜色阑珊般的白昼里,似乎只有卧床的靡靡才适合。而我终究不能,早已没有了无所事事亦能心安理得的坦然。心之矛盾的煎熬会突袭来临,心灵城堡猝不及防,却始终无法坚固抑或摧毁,随风摇摆摇摇欲坠。  枝头有花的季节,约束了随意迁徙和移动的欲望。却依然,笑靥如花的醉姿与燕园绿树红花摇曳的诱惑,总在脑海中闪现,只唯恐惊动了一春平静的心湖,和未名湖的雨帘潇潇的谐和。  当时光老去的时候,我会收获什么?似乎没有人知道。答案藏在手掌,却不敢轻易去破译,保留一份神秘和距离便是平凡生活的微波了。于是,我在某个无风的下午,和未名湖对话。  是不是自习的疲惫阻挡了手指对键盘的敲击,因而懒得记录每天的生活,还是生活的狰狞泯灭了抒情的文字?春风刺面,脸颊泥土的芬芳无法抵挡,对于自己脸颊的抚摸,和吃饭一样没有乐趣和快感,封闭的生活都是如此?  在痛苦中生活,我用伪装的坚强和乐观感染生活,也感染自己破败的心情,给自己一个虚无的支点,让本已灰暗的生活抹上一丝亮色。快乐早已不能自然而来,制造欢乐的可能只有在接近麻木的心境中实现。我有一个愿望,我努力实现,在接近目标的路上,我感谢生活;我没有了愿望,我无法实现,在触摸到满足感的时候,我不想在现实中生活。  若干岁月后,或许还能从我的文字中感受这正在经历的片断和情节,虽然燕园的景色和春天的忙碌早已被我的情绪渲染得面目全非。  技巧感悟:  1.这些细腻敏感到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嫌疑的文字,如今我再也写不出来了,不仅是脱离了当时心境之故,更是心态早已不再年轻的结果。对于此类心情散文,正像刘绍铭文章《写不过自己》所说:“自己某一个时期的著作达到了相当的境界,过了10年、20年,竟无法超越,确令自己伤心。”不仅是无法超越,有时候无法达到甚至是退步了。  2.在若干岁月后的今天,我依然能感受到当时心绪的极度敏感与不堪一击。在大学刚毕业时,心智远未成熟到可以化解各种压力,唯有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丰富去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考研经历本身就是一次最好的历练。  
  23“只有北大才会接纳你这种缺点这么明显的学生”05月08日  想家像一种魔咒,在人脆弱时更加频繁地袭来,我无法抵抗。回家的感觉很好,家人的呵护是天下最温暖的安慰。他们的生活一如既往,在高中毕业离家之后,我的生活他们已经无法真切地感受到——曾经的交集成了平行线,彼此尽管牵挂却是不一样的世界。  再次回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5月8日。在回家几日后去避暑山庄游玩,皇家园林的美景在霏霏细雨中格外动人。承德之行而与其说是旅游,不如说是对于考研枯燥生活的逃避和对女友的情感补偿——已经很久没有好好陪她了。快乐的日子飞逝如白驹过隙,与爱人形影不离的时光留在记忆中,只有照片和文字可以触摸。  近来视力急剧下降,眼前如同罩了层雾一般,是每天看电脑的缘故还是趴在桌上午休的后果?任何事情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愿付出总有回报。  复习按部就班,有时也显拖沓和滞后。专业课的好多知识需要强化记忆了,这才是一切的基础。BBS上大伙讨论得热火朝天,耐不住寂寞也会发表一些观点,有时也能掀起一阵争论,让我觉得不再孤单。回应无论褒贬,都是继续表达自己的理由。  在考试之前是一定要找找老师的。在BBS上有人说温儒敏老师对参加复试的某同学说,只有北大才会接纳你这种缺点这么明显的学生(大意如此)。这让我颇受鼓舞,因为我之所以敢于报考北大中文系,正是基于对北大中文系考研录取公正性的相信。从这种意义上讲,北大比其他不知名的学校更容易考取,因为只要有真才实学,你不会像在其他高校一样被各种招生黑幕所掩埋。而对于妄图走旁门左道的考生,北大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为了给要见面的辅导老师留下好印象,近期准备写几篇论文。当下正在收集关于郭沫若的资料,从心理性格入手分析郭沫若及其作品,希望不久先弄一个框架出来。  技巧感悟:  1.适当的旅行,可以让自己放松一下,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若是有女友,借机陪她感受生活的乐趣也是非常必要的,当下的快乐比缥缈的期待更真切。  2.考研人是寂寞的,而北大中文论坛(www.pkucn.com)却是我考研时的精神寄托,这里不仅有中文专业的学者、学生,也有和我一样走在考研路上的朋友,彼此可以讨论试题,互相激励。关于北大中文论坛给我的帮助,后面还会专门提到。  
  24我的爱情与这个女子有关
05月10日  尽管我从未公开承认,我的考研和她的出现的确有很大关系。  与女友的相识是一次偶然。1999年的10月,去往天池峡谷的路途由于她的出现而不再枯燥,秋风的萧瑟以及满目的荒凉也开始柔和起来。她的名字,让我在初秋的点点凉意中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我们相识得自然而然。当数十人因不按照路标指示而在深山中迷路的时候,我竟然隐隐兴奋于这场天赐的姻缘际会。飘飘的秀发成为动态的风景,浮动的裙角洋溢着青春的快乐,身边清澈流水缓缓而过,远处水墨青山隐隐约约……  或许我们的确是两块天生默契的陨石,一万年以前就相知相许,继而相忘于江湖。我们今天相遇所爆发的火焰,不过是为了温暖对方,唤醒彼此尘封的记忆。  从此,我的爱情便和这个女子有关。她的调皮任性、活泼热情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让我着迷。当我还在为了不确定的明天努力选择的时候,她已经走在了每日“朝九晚五”的工作路上。一整天上班是累人的,何况还要和“更年期的领导”斗争。考研生活因为女友的烦恼而更加令人烦躁起来,一个男人无能为力的无助感足以摧毁很多东西,包括自信和希望。我告诉自己要坚强起来,不仅仅是为自己。  有时候,我甚至希望我与她能够交换一下位置,而设想毕竟只是设想,无法实现。浮躁与现实,金钱与幸福,爱情与房子,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我们无法对人世间的种种刺激视而不见。一无所有的我还没有能力去承担一个家庭,我唯一能做而且也最实际的是把现在的学习搞好,脚踏实地。  手机的短信息开通了,于是我和她之间又多了一种沟通方式。看书看得头晕时,我想表达我的思念。翻遍了唐诗宋词,却没有找到一句我想说的话,忽然想起了《诗经》中的句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发过去,她回复我说幸福死了。我想只有将来幸福,才不辜负现在付出的这份苦和累。  技巧感悟:  1.只有寻呼机的时候,每次给女友留言都要先对寻呼台小姐说一遍,无论是多么肉麻的话。为此,我们常常打隐语来传递彼此相思之情,当时就在想如果能自己在寻呼机上录入文字就好了。  2.当父亲拿了新买的摩托罗拉L2000手机给我的时候,心情颇为激动,尽管电话费很高。而当短信息功能第一次开通的时候,我和女友都很高兴,仔细斟酌第一条短信该发什么,更欣喜的是以后可以将想说的任何话传递给对方了。  3.虽然科技让沟通更便捷,而我最怀念的还是手写信件的日子,从信纸的选择、每一个文字的笔触、信纸的叠法、信封的落款,无一处不能感受到以吻封缄的深情。  
  25考研的日子,时间是功利化的
05月19日  听说考研失败者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政治或英语这类公共课不及格的缘故。虽然对于跨专业的我而言,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专业课程,但对公共课的复习也是不可大意的。  英语现在依然是一大难题,尤其是听力的长进不大,让我有些着急,而对专业知识的记忆似乎时断时续,让我以为真的是自己的脑子有毛病了,记点东西要反复强化才行,是不是太紧张了,抑或记得东西太多?听中文系的课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听了老师的阐释,一些概念和作家作品理解起来要容易得多,应该这学期一开始就去听的。  晚上,我以极快的速度将二三十年代徐志摩主编的《新月》杂志在当今的散文精选本浏览了一遍。这于考试没有太多的用处,就不用耽搁太多时间了,虽然我知道其作用也许是潜移默化的,终于还是没有时间去仔细看,待以后吧,这一份账欠下了。在这段寸时寸金的光阴里,时间是功利化的。虽然说开卷有益,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中,多读一些对考试立竿见影的书是需要认真选择的。  明天似乎该看《古代汉语》或者将文学史笔记整理一下,现代文学的课也要好好听听才是,事情蛮不少的,充实吗?却也不一定,倒有另外一种可能,感觉很累。  技巧感悟:  1.考研公共课经常被考研人忽视,以为专业课复习得足够好,公共课到时候突击一下就行了。而随着试题的灵活性不断加强,死记硬背并不能一定带来好成绩,提前学习并加深理解公共课是必需的。  2.英语是一门难以短期提升的科目,越早准备越好,需要日积月累。我的英语、政治考研成绩都是险胜,而很多考生则因为公共课成绩未能达到分数线要求而未能进入复试,尽管他们的专业课成绩足够优秀。  3.将有效的时间投入到有效的复习当中,是备考时间分配所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的,并非所有的知识都能对考试有帮助——和高考一样,考研仍然是一种应试教育,有它独立的技巧在。  4.互联网时代,各种可供下载的资料极大丰富,要有效甄别哪些资料是对考试有价值的——资料下载完并非已经属于你,而事实上你有时间阅读的内容极其有限,要控制自己的贪欲,不要在海量资料中迷失。  
  26语言功能有些退化
05月31日  回忆和抒情没完没了。  且说今天下午,上中文系的现代文学史,讲课的是一个年轻的讲师,吴晓东。他讲课说话咬字用力,似乎每一个字都被他消化过了,他常谦虚地说自己讲课没有钱理群老师声情并茂,却也是实情。但我却似乎更喜欢这种语气,他使我想起五四时期一心钻研学术的文人。而抑扬顿挫的讲话,或许更适宜于露天演讲的煽动。  晚上自习,本来想看一些现代文学评论,细思量,还是先阅读作品文本为好,否则,老师分析作家作品自己却一点感性认识都没有,效果不一定会好。从图书馆出来之前,借了一本吴晓东的《阳光与苦难》,大略看过之后,我就喜欢起这有着青春暴躁但思想深刻的文字来。  晚上和女友的通话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种需要,除了在校园中邂逅朋友或同学有几句话之外,一天中几乎没有话说(买饭的时候喊出的“鱼香肉丝”或是“素烧茄子”等几个词语是不在其中的)。在准备考研的日子里,我几乎切断了与朋友之间的任何联络:在达到目标之前,我不需要怜悯和同情或是客套的鼓励,证明自己只需要用结果。我和考研圈外的人不对话,和考研同路人不讨论,我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诉说和倾听在无声的文字中实现。一整天我都几乎不会说上几句话。我有时候都觉得自己的语言功能是不是有些退化?似乎不能像从前一样高谈阔论了,所以和女友晚上通话成为非常必要的活动,以证明自己还可以滔滔不绝一阵子,哪怕仅仅是家长里短地闲聊或贫嘴。  电话中女友踌躇满志,对工作上一些困难的处理也开始表现得成熟起来,这让我很欣慰,有一种希望早日参加工作的冲动。这冲动由来已久,却无法克服如今的窘境,人总要在努力与突破中前进吧。  技巧感悟:  1.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吴晓东,就被他的魅力所打动,后来在网上写过一篇专门的评论文章:《吴晓东:浮出水面的北大文人》。  2.那篇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最早认识吴晓东是在他为中文系学生开设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课上,在我决定考研之后,就经常去听中文系的本科基础课。在一教,我见到了这个有些陌生的老师,相对于谢冕、钱理群、陈平原等著名学者来讲,他的确是个新人,但后生可畏,他具备了成为大家的可能:扎实的研究、敏锐的目光和耐得住寂寞的学术品质。看他的书和听他的课,都能感觉到那种扑面而来的厚重感,给我最深印象的是他对本领域研究成果的了如指掌,当他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时,你会惊讶于他阅读的丰富。也许是普通话不太标准的缘故,每一个字都仿佛已被他狠狠地消化过,并不十分连贯的表达,我竟然有一种阅读鲁迅文字所带来的生涩却极富魅力的绝美感受。”  3.后来我通过朋友介绍和吴晓东有过一次交流,再后来我们通过几次邮件。当我的这本《考研日记》出版需要名家序言时,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吴晓东,他是我在北大最喜欢的老师之一。收到写序的邀请邮件之后,吴晓东老师很快写好了序言,他将我这本啰唆而枯燥的书评价得很高,让我既激动又汗颜。  
  考研激情不能退 06月01日  这几天的天气还算舒适,晚上甚至有些凉意——16℃,尤其早晨的时候被子是需要的。这些天日记写得少了,连日记的文字看起来也有些生疏,不似前般亲切,今天抽空来看看“老朋友”,只是不让自己对写作陌生得太久。    上午回到学校就想去图书城买几本考研书,买书是我的爱好,却未必买后每一本都看得仔细。女友现在也知道了我这种习惯,每到报摊儿就会停下来。图书城9点钟才开始营业,我来校时才8点钟。中午吃饭之前,我还是去觅书了,有时候需要的就是那么一种感觉:为学习而买很多书,似乎距离目标可以更近一步。    林代昭的《政治考研宝典》,吴咏麟的《英语阅读理解100篇》,都是传说中的经典,而我在短时间内也没有能力去鉴别这种传言的真假。只从价格上来看,应该是不错的,如果这符合“物有所值”的标准的话。买回后一口气看了5篇“阅读”,20多页“政治”,如果这种速度一直坚持下去的话,当会有不错的效果,贵在坚持!    图书馆在入夏最热的那几天来了空调,现在反而觉得有些冷,所以我则宁愿在二楼文学图书借阅室,开架图书的小屋中(没有空调)静静地欣赏别人的心情,让自己随着那故事中的人去喜怒哀乐。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少感动了,这让我有些紧张,学中文如果不能在文字中拥有一份敏感和冲动,当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于是,我尽力投入书中,与主人公同呼吸,哀乐喜怒之间,似乎和文学接近了许多。漫长的考研路上,若是没有真正地投入,很难有效地坚持到底,成绩也难以达到理想。    每个考研人都有自己考研的理由,为学术,为理想,为工作,为学历,不一而足。无论是精神追求还是功利目的,或是二者兼而有之,都无对错之分。重要的是既然走上了考研这条路,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没有一种与所考课程特别的亲近感,甚至有厌恶情绪,想要考出好成绩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当复习烦躁到想要扔下书本的时候,我就这样告诫自己。若没有安慰自己的理由,我该如何坚持完这苦痛的考研生活?    生活最怕失去激情,而考研则最忌丧失对于所考课程的敏感与喜爱。考研更像是一场马拉松式的爱情,而不是*,却需要有遭遇*般的冲动。    技巧感悟:    1.备考生活很枯燥,要让自己有产生乐趣的喜好,譬如我每天中午必到报摊儿转一圈,无论是否有新报刊可买,都是一种享受。    2.英语学习是一件需要持续坚持才会有效的事,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政治要想取得高分,也是如此。    3.对于专业课知识的敏感触觉很重要,若是感觉迟钝则很难深入领会;敏感也是可以培养的,比如通过学者教授的著作体会于细节处发现问题、抽丝剥茧探根寻源的乐趣。
  考研的队伍向太阳 06月03日  现实处境让人生出很多关于未来艰辛的设想:如果我考不上研究生,未来的日子将怎样度过?我几乎不敢去想考研失败的后果,生活、就业、家庭……一切关于未来的幸福似乎都只和考研成功有关。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吧。虽然这非是人力不能调整的,然而那种渺茫带来的苦恼和寂寞却挥之不去。在痛苦中挣扎有让人不知所措的尴尬,当痛苦的经历并不作为通向成功的一种手段,而是作为本体存在的时候,我们都会很容易在这沉重的压迫之下丧失抗争的斗志。    烦恼、寂寞、孤单……这些略显颓废的字眼是在很多备考者朝着天边隐约显现的微薄的霞光默默跋涉中不断出现的,如影随形。在这些符号的背后,一颗不甘沉沦的心在和自己搏斗,在坚持与放弃之间摇摆,在难耐的当下和光明的将来之间顾盼,在痛苦一时和幸福一世之间徘徊,在学习和爱情之间平衡。在跌倒后爬起,在泥淖中向前,在自己的故事中感受生命的不公平,在别人的拼搏里明白我不是唯一的奋斗者,在冷漠的眼神中坚定“他日我若为青帝”的功利而切实的理想,在一次次的打击之后鼓励自己“天将降大任”。在女友的烦恼中烦恼却因此而越发刺激即将麻木的神经,在女友的快乐中快乐却憎恨自己不能带给所爱更多的幸福,在她不经意流露的失望中失望却告诫自己要坚强要用成功作为最美好的礼物,在她的沉默中感受危机四伏却要让自己表现得乐观而自信于明天的欣欣向荣,在她的鼓励中感谢爱情的伟大而暂时忘记伤痛和疲惫,在她的关爱中迷失自己而告诫自己现实的家庭需要坚实的基础,在冷眼中磨炼,在衰老中成熟。平淡的点线生活让人觉得厌倦异常,感情的周期变化让我时时胡思乱想。在每日的忙碌中充实自己,在不断的充实中感受自信,在自信中期待未来,在对未来的想象中我们规划了很多事情,在很多事情中阳光色彩斑斓,在斑斓的岁月中我们放歌……一条光明的尾巴由此延伸,我抓住不放,没有退路的拼搏者永远向前,向前!向前!!向前!!!考研的队伍向太阳……    让自己在种种可能性中选择最美好的一个,需要汗水和泪水的凝聚,而这份积累总会有回报的,我相信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更是对一个跋涉的奋斗者的最美好的奖赏!    技巧感悟:    1.备考中最大的痛苦往往来自情感世界的波动,而这种苦痛所带来的折磨是外人所难以体会的,甚至令人有“万念俱灰”之感。而无论如何,即便在痛彻心扉之后仍要相信自己和未来,必须让所有的插曲都有个光明的尾巴。    2.*说要“黑色阅读”,我说“于更黑的暗中窥见幸福”,当感觉自己是天底下最苦的那一个时,看看余华的《活着》当会让你释然。      
  上厕所:作为一种放松或者娱乐的方式 06月04日  今天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阅读理解仅做了一篇,如果一定要给自己找一个借口的话,那就是上午上中文系现代文学史课,晚上上当代文学史课,时间不够。但这样的理由显然不够充分,权做一种安慰吧。不过,课还是讲得不错的,现代文学史课讲现代派诗歌,无非是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模仿和借鉴。    当代文学史课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所谓“后新时期文学”,由于缺少时间的检验和历史的沉淀,它自然还不能进入文学史的经典范畴。这个时期的文学,开始呈现出一种商业时代的颓废和虚无,很多作品中所表现的那种小人物在现实社会中钩心斗角的无奈,似乎已经在预示着进入社会后的我们的将来,现在的我,过早地体会到了这种挣扎背后的心情。讲授当代文学史的老师很同情《米老鼠和唐老鸭》中总被愚弄的唐老鸭,《猫和老鼠》的猫不是也处在这样一种境地?    在学校中,我鲜有几个不错的朋友,尤其在备考这段时间,我也懒得去联络,因为没有更多时间。每天我就这样一个人拎着塑料袋(进自习室人太多,进阅览室不让带书包,袋子似乎不管,装的东西却不少,我一直为自己的这个发现沾沾自喜),里面装着很多书,却并不是每天都看得过来,默默到图书馆占一个好位子,然后就是一天的长坐,间或出去吃饭或在楼道中溜达,在自动饮料机中买一听可乐,然后听着硬币滑出的叮当声。不一定是口渴了,只是作为一种放松或者娱乐,就如同上厕所。    北大图书馆分为新馆、旧馆两部分,厕所格局自然也就有了新老“版本”的差别。新馆厕所明亮整洁,我却偏好到旧馆厕所方便。一来路途会稍微远一些,可以多活动;二来那种破旧的墙壁让我感受到一种时光流逝的历史感。几十年前的北大人无论如今多么显赫最初也会在这里宽衣解带:这种无来由的想象让我感觉很开心。    灰黄的墙壁或蹲坑前的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大边缘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