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了头部右低颅有颅内钙化灶是什么意思点是怎么回事

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安全有效的首选药
时间: 20:08:44
&&&&&&&&目录药理学.............................................................-2传染病学..........................................................-10儿科学............................................................-14妇产科学..........................................................-17内科学............................................................-21外科学............................................................-32西医诊断学........................................................-44针灸学............................................................-49中医内科学笔记....................................................-56中医儿科学........................................................-61中医妇科学........................................................-64中药整理..........................................................-67几本具有代表的著作................................................-78-&&&&&&&&-1-&&&&&&&&&&&&药理学第一单元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1、酸性药物过量中毒,为加速排泄,可以(碱化尿液,减少重吸收)。2、药物进入经胸最常见的方式(脂深性跨膜扩散)。第二单元拟胆碱药一、毛果芸香碱(M胆碱受体激动药)作用:直接作用于受体。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用途:治疗青光眼。二、新斯的明(抗胆碱酯酶药)作用:影响递质的代谢。兴奋骨骼肌、胃肠、膀胱平滑肌;减慢心室率;对抗筒箭毒碱和阿托品的作用。用途:重症肌无力。尿潴留。室上性心动过速。第三单元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与解救1、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阿托品+AchE复活剂2、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时,产生M样症状的原因(胆碱能神经递质破坏减少)。第四单元抗胆碱药一、阿托品作用:1、对眼睛:散瞳、升高眼内压和调节麻痹2、解除平滑肌痉挛3、抑制腺体分泌4、解除迷走神对心脏的抑制。5、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6、提起抗诉乙酰胆碱7、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用途:1、虹膜捷状体炎2、内脏绞痛3、全身麻醉前给药;胃、十二指肠溃疡4、缓慢型心律失常5、感染性休克6、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禁忌: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二、山莨菪碱三、东莨菪碱――中枢性抗胆碱药第五单元拟肾上腺素药一、a和b受体激动药(一)肾上腺素用途:心跳骤停;抗休克;支气管哮喘及其他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局麻、制止鼻粘膜出血和牙龈出血。不良反应:心律失常,室颤-2-&&&&&&&&(二)麻黄碱用于腰麻术中所致的血压下降二、a受体激动药(一)去甲肾上腺素用途:休克和低血压,用于药物中毒致低血压上消化道出血延长局麻药的局麻作用。不良反应: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用酚妥拉明)急性肾衰。(二)间羟胺三、b受体激动药(一)异丙肾上腺素用途:心室自律缓慢,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衰竭II、III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休克(二)多巴酚丁胺用途: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衰四、a、b、DA受体激动药多巴胺用途:用于血容量已补足但有心收缩力减弱及尿量减少的休克。充血性心衰:用强心甙、利尿药无效的难治性心衰急性肾衰常合用利尿药。第六单元抗肾上腺素药一、a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苄胺唑啉)用途: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静滴去甲肾上腺素发生外漏休克(感染性、出血性)充血性心衰和急性心梗防治手术时发生高血压危象二、b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用途: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急性心梗早期、甲亢(辅助用药)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偏头痛禁忌证:严重左室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我不是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第七单元镇静催眠药一、安定(地西泮)――苯二氮?类用途:抗焦虑首选药镇静催眠首选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中枢性肌肉松弛。二、巴比妥类(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硫喷妥钠)&&&&&&&&&&&&用途:主要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苯巴比妥:常用于治疗癫痫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麻醉:硫喷妥钠第八单元抗癫痫药一、苯妥英钠用途:治疗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的首选药不良反应:过敏反应;长期服低血钙。有致畸和齿龈增生。二、苯巴比妥――防治大发作的首选药三、乙琥胺――防治小发作的首选药四、氯硝基安定――失神小发作五、丙戊酸钠――广谱抗癫痫作用六、卡巴西平――精神运动性发作第九单元抗精神失常药一、氯丙嗪(冬眠灵)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镇吐作用――部位:延脑第四脑室底部;降低体温2、内分泌系统(溢乳、闭经:阻滞结节-漏斗通路D2受体)3、植物神经系统:降血压用途:人工冬眠:氯丙嗪+异丙嗪+度冷丁+乙酰丙嗪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过敏;口干、便秘、视力模糊。二、氟哌啶醇――各型精神分裂症三、丙咪嗪(米帕明)――抗抑郁药效应:拟交感作用;增高突触间隙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镇静作用;阿托品样作用。用途:各种抑郁症小儿遗尿症禁忌:青光眼;前列腺肥大;严重心血管疾病;癫痫。第十单元抗帕金森病药一、左旋多巴(拟多巴胺类药)作用用途:对轻症、较年轻疗效较好,对重症、年老者差。改善肌肉僵直及运动困难效果较好,对肌肉震颤差。显效慢。还可用于肝性脑病。不良反应:外周脱羧形成的多巴胺是造成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二、苯海索(中枢性抗胆碱药)作用用途:早期轻症患者不能耐受或禁用左旋多巴的患者。-3-&&&&&&&&抗肌肉震颤效果好,改善强直和运动障碍的疗效差。对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有效。第十一单元镇痛药一、吗啡(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作用:镇痛、镇静;抑制呼吸;镇咳;缩瞳;止泻用途:镇痛;心源性哮喘;急慢性消耗性腹泻。拮抗药:纳洛酮二、哌替啶(度冷丁)用途:镇痛;麻醉前给药;人工冬眠;心源性哮喘三、美沙酮镇痛作用与吗啡相似,用于和海络因的脱毒治疗。第十二单元解热镇痛药一、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作用: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治疗风湿热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抑制血小板聚集不良反应:诱发哮喘;瑞夷综合征。二、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作用:解热作用强,镇痛作用弱,无抗炎作用。为小儿退热首选。三、保泰松(布他酮)抗炎抗风湿作用强,而解热镇痛作用弱。四、安乃近――解热作用强,损害造血系统。五、吲哚美辛(消炎痛)是最强的环氧化酶抑制药之一。(对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作用最强。)六、布洛芬广泛用于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无水杨酸反应第十三单元抗组胺药一、H1受体阻断药苯海拉明、异丙嗪(非那根)、吡苄明、氯苯吡胺(扑尔敏)、氯苯那敏、阿司咪唑、布可立嗪、美克洛嗪、特非那定、赛庚啶作用:1、H1受体阻断作用2、中枢抑制作用(但阿司咪唑无中枢副作用)3、(弱)阿托品样作用、局部麻醉作用和奎尼丁作用。4、抗乙酰胆碱样作用。用途:1、防治皮肤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防治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首选2、防治晕动病和呕吐(苯海拉明、异丙嗪)&&&&&&&&&&&&3、镇静、催眠(苯海拉明、异丙嗪)苯海拉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镇静、嗑睡二、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甲氰咪胍)、雷尼替丁作用:可逆性地与组胺竞争H2受体。抑制胃酸分泌。可拮抗组胺、五肽胃泌素、M胆碱受体致胃酸分泌。用途:治疗消化性溃疡,对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尤佳。不良反应:内分泌紊乱;乏力、肌痛;精神错乱;粒细胞减少。第十四单元利尿药及脱水药一、利尿药强效利尿:呋喃苯胺酸(速尿、呋塞米)、布美他尼中效利尿: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苄氟噻嗪(利钠素)低效利尿:螺内酯(安体舒通)、氨苯蝶啶利尿剂与其他药物合用的相互作用:1、与氨基甙类抗生素合用可增加其耳毒性2、与头孢噻啶合用增加肾毒性。3、与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合用,作用增强,起效时间缩短。4、与降血糖药合用应注意补钾并增加降血糖药用量。(一)呋塞米(速尿)作用: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包括髓质部和皮质部)对氯的主动再吸收。抑制肾脏的稀释和浓缩功能。作用迅速、强大而短暂。用途:1、各类水肿顽固性水肿病人宜选用。2、肾功能不全:急性少尿性肾衰早期3、心功能不全:左心衰4、加速毒物排泄不良反应:1、水和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低氯性碱中毒。2、耳毒性3、胃肠反应(二)氢氯噻嗪作用:1、利尿:抑制髓袢知支粗段皮质对氯的主动的吸收及对钠的被再吸收。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2、降压作用3、抗利悄作用:减少肾性尿崩症患者的尿量及烦渴。用途: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对早、中度心性水肿可做首选。对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是常规用药。不良反应:1、低血钾2、升高血糖3、高尿酸血症。(三)螺内酯-4-&&&&&&&&作用:利尿作用较弱,起效缓慢而持久。与醛固酮竞争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细胞内的醛固酮受体用途:治疗伴有醛固酮增多的顽固性水肿(与噻嗪类并用)。禁忌:肾功能不全、高血钾症。(四)氨苯蝶啶作用: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K-Na交换禁忌:高血钾症、肾功能不全药物相互作用:不与螺内酯并用;与洋地黄毒甙合用疗效降低二、脱水药甘露醇作用:1、脱水作用: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2、利尿作用:通过增加血容量并扩张肾血管。用途: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安全有效的首选药。1、2、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在大面积烧伤、外科手术、严重创伤。3、青光眼禁忌:心功能不全,肺水肿及活动性颅内出血。第十五单元抗高血压药一、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一)哌唑嗪(a1受体阻断药)作用:选择性阻断血管平滑肌a1受体。降舒张压更明显。用途:单用治疗中度高血压。与利尿药或b受体阻断药全用治疗重度或伴有肾功能不全不良反应:首剂现象: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心悸。(二)普奈洛尔、美托洛尔、吲哚洛尔(b受体阻断药)用途:单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对伴有心输出量增多和肾素活性偏高的患者疗效较好。重度高血压常与氢氯噻嗪和(或)肼酞嗪合用。硝苯地平与普萘洛尔合用可拮抗反向性心率加快;血浆肾素活性增高。高血压伴甲亢,伴血浆肾素活性增高者宜选用。不良反应:可致高血钾,血管神经性水肿。可诱发哮喘血脂异常者不用。二、钙拮抗药(一)硝苯地平作用特点:1、降压快而强,且较持久。2、伴随血压下降而引起的心率变化比直接扩血管药小3、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用途:对轻、中、重度高均适用。&&&&&&&&&&&&尤适用于伴有肾功能不全或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可引起水钠潴留,加用利尿药可避免。(二)尼群地平作用:1、选择性扩张血管2、降压进加快心率的副作用较轻微而短暂。3、有排钠作用,长期用药无耐受现象。4、有扩张冠状血管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用途:单用治疗各型高血压。冠心病高血压适用。(三)维拉帕米、地尔硫?高血压伴快速心律失常/溃疡病者宜选用。三、血管肾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ACEI)(一)卡托普利作用:1、减少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2、减少缓激肽水解,舒张血管3、PGE2和PGI2的形成增加。特点:1、降压作用强,起效快2、降压明心率无明显改变。无水钠潴留。3、降低糖尿病、肾病等肾小球损伤的可能性。4、防止和逆转血管壁增厚和心肌肥厚5、久用不易引起脂质代谢障碍。用途:单用可治疗多种类型高血压。对高肾素型有特效。常与b受体阻断药或利尿降压药合用。不良反应:引起刺激性干咳。致高血钾、血管神经性水肿。(二)依那普利――降压作用较强、持久。四、利尿降压氢氯噻嗪作用:早期降太作用与排钠利尿有关。用途:治疗轻度高血压可首选中、重度与其它药合用。禁忌:血脂异常者不用。五、中枢性交感神抑制药可乐定作用:降压在中枢。激动延髓孤束核一级N元,导致末梢释放NA,使血管平滑肌张力下降,血管扩张。作用特点: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静注先知后降。用途: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者宜选用。不良反应:嗑睡、口干;停药反跳现象。久用可致水钠潴留。六、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利血平作用:使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递质耗竭。降压作用缓慢、温和而持久。用途: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肌注静注治疗重度高血压。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可产生抑郁症。-5-&&&&&&&&禁忌:有溃疡病或抑郁病史者禁用。七、直接扩血管药一、肼屈嗪作用:降压快、强,舒张压下降比收缩压明显。直接松弛小动脑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用途: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可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不良反应:诱发心绞痛。长期大量服用可产生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全身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禁忌: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功能不全者禁用。(二)硝普钠作用:强效扩血管药。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下降。降压快而短。用途:治疗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恶性高血压。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导致甲减、低血压。第十六单元抗心律失常药一、钠通道阻滞药(一)Ia类药物――奎尼丁作用:直接作用于心肌,适度抑制Na内流;抗胆碱作用。用途:适用于各种心律失常。房颤的转律宜选用。治疗房颤常合用强心苷(对抗奎尼丁使心室率加快作用)奎尼丁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二)Ib类药物――利多卡因作用:选择性作用于浦氏纤维,提高室颤阈值。用途: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对房颤无效。对急性心梗并发的室性心律失常为首选药。苯妥英钠――治疗强心甙中毒引起的快速型心律失常首选(三)Ic类药物――普罗帕酮(心律平)用途:防治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二、b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作用:主要部位在窦房结和房室结用途:用于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首选。变异型心绞痛不用。三、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作用: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和浦氏纤维的APD和ERP。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用途:多种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四、钙拮抗药――维拉帕米作用:阻滞心肌细胞膜钙通道。用途: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第十七单元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一、强心甙类(地高辛、洋地黄毒甙)作用:1、增强心肌收缩力(正性肌力作用)强心甙对心脏具有高度选择性。2、减慢心率(负性频率作用)。3、减慢传导(负性传导作用)。用途:主要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及某些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不良反应:易过量中毒。最常见的最期症状是胃肠道反应。中毒抢救:对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阿托品过速型心律失常――静滴钾盐室性早搏、心动过速-苯妥英钠室性心动过速――利心卡因注意事项:1、与排钾利尿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应补钾。2、合用强心甙期间禁用钙剂。3、奎尼丁、胺碘酮、维拉帕米避免与强心甙合用。二、减轻心脏负荷药(一)扩血管药主要扩张小运用药:肼酞嗪、硝苯地平主要扩张小静脉药: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酯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药:卡托普利、硝普钠、哌唑嗪(二)利尿剂第十八单元抗心绞痛药一、硝酸酯类(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酯)药理学基础:降低心肌耗氧量作用:直接松弛平滑肌,尤以血管平滑肌作用最明显。扩张小静脉、小动脉、冠状动脉的输送血管和侧支血管。用途:1、控制心绞痛发作,对劳力型心绞痛和变异型均有效。2、急性心梗3、作为减负荷药,可用于难治性充血性心衰。不良反应:治疗剂量→可引起面颈及胸部皮肤发红、1、搏动性头痛和反射性心率加快。2、颅内血管扩张→颅内压升高3、大剂量→体位性低血压4、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心绞痛5、连续用药可出现耐受性二、受体阻断药(普苯洛尔、b阿替洛尔、美托洛尔)作用:1、阻断心脏b1受体→心舒期延长,冠状动脉灌流延长2、改善心肌代谢-6-&&&&&&&&3、单用增加心肌耗氧量。与与硝酸酯类合用。用途:治疗劳力型心绞痛。对变异型心绞痛无效。注意事项:1、与硝酸酯类药物合用时因均使血压降低,故剂量不宜大。2、支气管哮喘、心衰、孕妇、低血压、房阻、窦缓禁用。三、钙拮抗药(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作用:1、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2、拮抗心肌缺血时高交感活动。3、保护缺血心肌。用途:1、变异型心绞痛――维拉帕米、硝苯地平2、劳力型心绞痛――地尔硫?、维拉帕米3、急性心梗第十九单元血液系统一、抗凝血药(一)肝素――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最好的药作用:在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激活血浆抗凝血酶III,加强其抑制某些凝血因子的作用。用途: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不良反应:毒性较小,自发性出血对抗药→硫酸鱼精蛋白(二)华法林(苄丙酮香豆素)作用:口服,体外无效。与VitK产生竞争性对抗作用用途: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不良反应:过量引起出血→VitK对抗药物相互作用: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等能加速华法林代谢。(三)枸橼酸钠与血浆中的Ca形成难解离的可溶性络合物→血Ca降低(四)链激酶(溶栓酶)――外源性纤溶酶原间接激活剂。对已形成的血栓无溶解作用(五)乙酰水杨酸――竞争性抑制血小板环氧酶的活性→血栓素A2的合成降低(六)潘生丁――抑制血小板内磷酸二酯酶→阻止cAMP分解→抑制Ca活化(七)尿激酶――过量出血的解救→静注氨甲苯酸二、止血药(一)VitK作用:肝合成凝血酶原时所需酶的辅酶&&&&&&&&&&&&用途:防治VitK缺乏所引起的出血。对肝硬化及晚期肝癌无效。(二)酚磺乙胺(止血敏)――增加血小板生成(三)垂体后叶素――用于肺及消化道出血。(四)氨甲苯酸――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可对抗胰腺手术后出血。三、抗贫血药(一)铁制剂――治疗缺铁性贫血(二)叶酸――治疗因叶酸缺乏所致的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三)VitB12――治疗恶性贫血及其它大细胞高血色素性贫血(四)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久服苯妥英钠引起的巨幼贫第二十单元消化系统药一、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H2受体阻断药)作用:可逆性与组胺竞争H2受体。可拮抗组胺、五肽胃泌素、胆碱受体→胃酸分M泌用途:治疗消化性溃疡。对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尤佳。不良反应:内分泌紊乱;乏力、肌痛;精神错乱;料细胞减少二、抗酸药1、氢氧化镁――口服后能迅速中和胃酸。作用强,起效快,不溶性抗酸药。2、三硅酸镁――不溶于水、起效慢、中和胃酸作用弱3、氢氧化铝――不溶于水、起效慢持久。有收敛止血和引起便秘的作用。4、碳酸钙――作用快强、持久。但可引起反跳性胃酸分泌增多5、碳酸氢钠――易溶于水、作用强、快、短暂。6、硫糖铝――保护胃肠粘膜。第二十一单元呼吸系统药一、抗喘药(一)茶碱类氨茶碱作用:促进儿茶酚胺的物质释放。促进肾上腺素释放;增加膈肌收缩力;拮抗腺苷的作用抑制磷酸二酯酶→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内cAMP含量用途:急慢性哮喘及慢阻肺。可用于伴有心功能哮喘急性发作。禁忌:急性心梗、低血压、休克-7-&&&&&&&&(二)拟肾上腺素药(沙丁胺醇、肾上腺素、异丙肾、麻黄碱)作用:通过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膜上b2受体→cAMP↑异丙肾――激活腺酸环化酶→增加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用途:沙丁胺醇――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三)过敏介质阻滞药――色甘酸钠作用: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过敏介质释放。用途:预防外因性支气管哮喘。对已发作的哮喘无效。第二十二单元糖皮质激素类药短效:氢化可的松、可的松中效:泼尼松、泼尼松龙、氢化泼尼松长效:地塞米松、倍他米松作用:抗炎;抗免疫;抗毒;抗休克;对血液成分的影响用法:大剂量突击疗法→中毒性菌痢一般剂量长期疗法→小剂量替代疗法→垂体前叶功能减退隔日疗法→肾病综合征。可避免反馈性抑制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机能。用途:不可用于鹅口疮地塞米松――抗炎作用强,几乎无钠潴留去氧皮质酮――几乎无抗炎作用,潴钠潴水作用强。不良反应:高血压、高血糖、低血钙、低血磷第二十三单元抗甲状腺药&&&&&&&&一、硫脲类(硫氧嘧啶类;咪唑类)作用: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不影响碘的摄取和已合成的甲状腺激素的释放作用。咪唑类〉硫氧嘧啶类卡比马唑―在体内转化成甲硫咪唑才产生抗甲状腺作用。作用机制:1、抑制过氧化酶2、抑制单碘酷氨酸和双碘酷氨酸综缩合T3、T43、丙基硫氧嘧啶还能抑制T4在周围组织中脱碘转变为T3药物起效慢――待已合成的甲状腺激素耗竭后才能生效。用途:甲亢治疗。不良反应:粒细胞减少(最重)二、碘及碘化物三、放射性碘四、受体阻断药――用于不宜用抗甲状腺药、b不宜手术治疗的&&&&&&&&&&&&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调控生长发育。幼儿期缺乏→呆小病第二十四单元降血糖药一、胰岛素作用:1、降低血糖;2、促进脂肪合成和抑制其分解;3、促蛋白质合成,抑制其分解;4、降低血钾用途:1、糖尿病2、纠正细胞内缺钾和治疗高血钾症3、重病恢复期增加食欲4、治疗精神分裂症不良反应:长期注射易造成注射部位肌肉萎缩。二、口服降血糖药(一)磺酰脲类(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本脲)作用: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氯磺丙脲能促进抗利尿素(ADH)的分泌→抗利尿格列本脲――有利尿作用。用途:1、糖尿病2、尿崩症――氯磺丙脲不良反应:粒细胞减少及肝损伤;过敏;胃肠反应;N系统(二)双脲类(苯乙双脲,二甲双胍)作用:作用时间短,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用途:轻中型糖尿病,适用于肥胖者。不良反应:乳酸血症,酮血症,低血糖,胃肠症状。第二十五单元合成抗菌药一、氟喹诺酮类作用机制:抑制细菌DNA螺旋酶了,阻碍DNA复制。(一)诺氟沙星(氟哌酸)作用: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作用较强大。用途:泌尿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及淋病禁忌:肾功能不全,孕妇,哺乳期,青春期儿童(二)培氟沙星(甲氟哌酸)作用:对大多数G-和G+葡萄球菌(三)氧氟沙星――抗菌活性强。对G-菌作用为诺氟沙星的2-4倍(四)环丙沙星――对G-菌和G+菌较前药增强,对厌氧菌绿脓杆菌都有效二、磺胺类作用机制:与细菌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作用:G+菌中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8-&&&&&&&&G-菌中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放线菌对病毒和立克次体无效。用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首选磺胺嘧啶全身性感染;泌尿系感染;肠道感染;局部感染等不良反应:肾损害;过敏;造血(再障贫)三、甲氧苄氨嘧啶(TMP)作用:竞争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断四氢叶酸合成与磺胺类合用――抗菌作用↑↑↑复方新诺明:(SMZ+TMP)――致叶酸缺乏症增效联磺片(SD+SMZ+TMP)四、硝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抗厌氧菌、阴道滴虫和阿米巴原虫的首选药物五、硝基呋喃类1、呋喃唑酮(痢特灵)――用于肠炎,菌痢2、呋喃妥因(呋喃坦啶)――用于泌尿感染。不用于全身感染。第二十六单元抗生素一、青霉素类(一)苄青霉素(青霉素G)作用机制: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基础成分――粘肽的合成。主要用于大多数G+菌、G-球菌、螺旋体和放线菌感染。特点:抗菌作用强,疗效高和毒性低。治疗敏感菌感染的首选药。用途:溶血性链球菌、敏感葡萄球菌、气性坏疽、淋病、梅毒、鼠咬热首选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首选(二)半合成青霉素1、耐酶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邻氯青霉素,苯唑西林)特点:抗菌谱同上,抗菌强度弱于苄青霉素。用于金葡菌耐酸苯唑西林――不易产生耐药的青霉素2、广谱青霉素(1)氨苄青霉素作用:对G-菌杆菌作用较强。对绿脓杆菌无效,对多数耐苄青霉素的金葡菌无效。(2)羟氨苄青霉素作用:对肺炎球菌与变形杆菌作用较氨苄青霉素强。(3)羧苄青霉素(羧苄西林)作用:抗绿脓杆菌感染的广谱青霉素代表药用途:用于全身性绿脓杆菌感染&&&&&&&&&&&&二、头孢菌素类――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胃酸及b-内酰胺酶稳定,过敏少。第一代:头孢氨苄,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拉定第二代:头孢孟多,头孢呋新第三代: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定作用:1、抗G+菌: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2、对各种b-内酰胺酶稳定性:三代>二代>一代3、抗G-菌:三代最强:对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均有强效。体内过程:第二代头孢呋新和第三代能透过血脑屏障。用途:第一代: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及其它敏感菌所致的呼吸者、软组织、泌尿感染第二代:大肠杆菌,克雷白氏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第三代:绿脓杆菌,新生儿脑膜炎和肠杆菌,脑膜炎不良反应:第一代大剂量→肾毒性三、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螺旋霉素,阿奇霉素,白霉素)作用机制:作用于敏感菌核蛋白体50S亚基→影响蛋白合成静止期抑菌剂。1、红霉素――军团菌病首选作用用途:主用于对青霉素耐药的轻中度金葡菌感染。与抗毒素联合治疗白喉或单用于白喉带菌者。用于支原体肺炎,军团菌肺炎,空弯,阿米巴痢。红霉素不宜与氯霉素和林可霉素共用。2、乙酰螺旋霉素――常作红霉素的替代品。四、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克林霉素是治疗急慢性金葡菌性骨髓炎的首选药。五、氨基甙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作用: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不良反应:(1)肾毒性:新霉素>卡那>庆大>丁胺卡那>链霉素(2)耳毒性:前庭损害:新>卡那>庆大>链霉素耳蜗损害:新>卡那>丁胺>庆大(3)过敏反应(4)阻断N肌肉接头1、链霉素(SM)――主要对结核杆菌及多种G-杆菌有强效-9-&&&&&&&&为鼠疫首选药。对草绿色链球菌感染者,以青霉素合链霉素首选。过敏性休克抢救药:10%GS酸钙2、庆大霉素(GM)――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为败血症、骨髓炎首选。3、卡那霉素(KM)――对结核杆菌有效。对绿脓杆菌无效。丁胺卡那――耐酶。绿脓杆菌等及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均敏感。六、四环素类(土霉素,四环素)作用机制:抑菌剂,在极高浓度时才有杀菌作用。药物能特异地与敏感菌核蛋白体3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作用:1、对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及部分葡菌、破伤风杆菌和炭疽杆菌有效2、对肺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也有抑制作用,对阿米巴原虫有间接抑制作用。3、对绿脓杆菌、病毒、真菌无效。4、对G+菌作用不如青霉素类。对G-菌不如氨基甙类和氯霉素。用途:治疗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等立克次体病、支原体肺炎及布氏杆菌病――首选不良反应:1、局部刺激症状2、二重感染:鹅口疮;伪膜性肠炎3、对肾、牙生长的影响4、大剂量长期服→肝损害七、氯霉素作用:抑菌剂。与敏感菌核蛋白体50S亚基可逆结合。对G-菌作用强对G+球菌作用<青霉素和四环素对立克次体和沙眼衣原体有效。对真菌、原虫无效。用途:全身应用治疗伤寒、副伤寒――首选立克次体和敏感菌引起的败血症,其他药物疗效不佳的脑膜炎不良反应:1、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再障贫2、灰婴综合征3、二重感染。视N炎、周围N炎、中毒性精神病第二十七单元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一、抗真菌药(一)咪唑类: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机制: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用途:1、克霉唑:对皮肤癣菌感染作用好。用于皮肤真菌病(体癣,手足癣,耳道/阴道真菌)2、酮康唑:对念珠菌和表浅癣菌有强效。用于治疗慢性粘膜念珠菌病和癣病3、咪康唑:深部真菌感染(静注)皮肤真菌。(局部)4、氟康唑:用于念珠菌与隐球菌病。毒性反应最小。(二)土黄霉素――只是浅表抗真菌药。口服有效。对体癣,股癣,甲癣有效。二、抗病毒药1、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首选2、利巴韦林――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等。第二十八单元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1、庆大霉素与速尿合用→耳毒性加重2、急性泌尿系统感染:链霉素+碳酸氢钠3、上呼吸道感染:磺胺嘧啶+NaHCO3→使尿偏碱性,增加溶解度4、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青霉素+链霉素5、耐药金葡菌所致的严重感染: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第二十九单元抗结核病药一、异烟肼(雷米封)――抗结核病首选机制:抑制结核杆菌细胞所需成分――分枝菌酸的合成不良反应:N系统→周围N炎;肝毒性二、利福平――一线抗结核病药作用:对结核杆菌、麻风杆菌、G+球菌均有强效还用于治疗麻风病三、链霉素――一线药四、乙胺丁醇不良反应:视N炎,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高尿酸血症。&&&&&&&&首选抗生素化脓性扁桃体炎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粘肽合成,过敏反应)大叶性肺炎青霉素气性坏疽青霉素炭疽青霉素梅毒青霉素钩端螺旋体病青霉素肺炎杆菌感染的肺炎青霉素肺炎杆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庆大霉素(抑制蛋白&&&&&&&&质合成全过程,耳聋性)变形杆菌引起的胆道感染庆大霉素布氏杆菌四环素+链霉素细菌性心内膜炎青霉素+链霉素鼠疫链霉素伤寒、副伤寒氯霉素(作用50S,抑制骨髓造血,灰婴综合征)斑疹伤寒四环素(作用于30S,抑制蛋白质合成)立克次体感染四环素军团菌红霉素(作用于50S)金葡菌性骨髓炎克林霉素(作用于50S)烧伤绿脓杆菌磺胺嘧啶银盐(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叶酸合成)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磺胺嘧啶结核菌异烟肼(周围神经炎)阿米巴肝脓肿甲硝唑传染病学第一单元总论一、感染过程传染过程的三因素:病原体、人体、外环境感染后表现: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感染病原体后不出现临床表现,但产生了特异性免疫。――最常见显性感染――最易识别病原携带状态――重要的传染源潜伏性感染:人体与病原体处于相持状态,不出现临床症状,不排出病原体。二、病原体的作用发病的两个因素: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三、感染过程的免疫应答1、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2、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变态反应四、流行过程的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患性五、传染病的特征1、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2、临床特征分期: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后遗症潜伏期是确定检疫期的重要依据及诊断的参考。3、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10-&&&&&&&&&&&&六、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分类: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第二单元病毒性肝炎一、病原学1、甲肝(HAV):属小RNA病毒秤嗜肝病毒2、乙肝(HBV):属嗜肝DNA病毒3、丙肝(HCV):单链RNA病毒4、丁肝(HDV):缺陷的单链RNA病毒5、戊肝(HEV):属杯状病毒二、流行性1、甲、戊型传播途径:粪-口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和亚临床感染者。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3周内有传染性。以发病前后各1周的传染性最强。2、乙、丙、丁型:传播途径:输血;母婴;密切接触;性接触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及病毒携带者三、发病机制及病理1、发病机制甲肝――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和肝组织炎症反应。乙肝――以细胞免疫为主2、病理(1)急性肝炎:肝细胞变性坏死,气球样变。(2)慢性肝炎:炎症、坏死及纤维化(3)重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肝体积明显缩小,边缘薄质软,包膜皱缩亚急性重型肝炎:肝质稍硬,表面和切面见再生结节。慢性重型肝炎:大块性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出血倾向最主要的原因:凝血因子合成障碍。(4)淤胆型肝炎:伴明显的肝内淤胆。小胆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四、病原学检查1、HBV现症感染者传染性强的指标:HBeAg2、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最有意义的依据是:肝穿刺活检3、诊断重型病毒性肝炎最有意义的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第三单元流行性出血热一、病原学:病毒感染(布尼亚病毒),为RNA病毒。二、流行病学1、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林区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褐家鼠是城市型或家鼠型出血热的传&&&&&&&&染源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呼吸道,消化道,虫媒,垂直3、流行性: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以青壮年为主。三、发病机制和病理1、病机:出血原因:发热期血管壁受损,血小板减少,休克期发生DIC致消耗性凝血障碍,继发性纤溶亢进和内脏微血栓形成肾损害原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变性、坏死。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2、病理: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管腔内微血栓形成,周围组织水肿和出血。四、临床表现特征:发热、出血、低血压、肾损害分期:1、发热期:弛张热及稽留热。三痛症(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征(颜面、颈、上胸潮红)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及小血管中毒性损害的表现。2、低血压休克期:热通病情反而加重主要为中毒性内失血浆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3、少尿期:常有低血压。伴高血容量综合征。出血倾向加重4、多尿期:日尿量>2000ml可发生电解紊乱(低钾低钠)及继发感染、休克5、恢复期:尿量降至2000ml,血尿素氮、肝酐降至正常五、检查:外周血早期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尿蛋白于短期内急剧增加,如见膜状物及包涵体可明确诊断。血清特异性抗体IgM阳性血或尿标本病毒抗原或病毒RNA阳性第四单元艾滋病一、病原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RNA病毒。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HIV感染者2、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母婴三、病理:1、淋巴、造血组织和神经系统的原发病变,是病毒直接引起的2、免疫功能障碍引起的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11-&&&&&&&&&&&&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卡波济肉瘤机会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多见四、分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五、检查:抗-HIV阳性,CD4总数<0.2或(0.2-0.5)六、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抗病毒指征:CD4+<0.35或HIV-RNA水平>5000拷贝或CD4+下降速率>每年0.08第五单元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一、病原学SARS冠状病毒(SARS-CoV)为有包膜的RNA,病毒室温:尿中存活10天,痰及粪便5天,血液15天,物体表面2-3天二、流行病学1、传染原:SARS患者2、传播途径:呼吸道和消化道3、易感人群青壮年为主,儿童发病率低于成人。三、病理:主要累及肺和免疫器官(如脾和淋巴结)肺:不同程度的肺实变和肺泡损伤主要病理特点:透明膜形成,肺间质淋巴细胞浸润,肺泡腔中肺细胞脱屑性改变。四、临床表现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分期:早期,进展期,恢复期五、检查:血象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减少<0.9CD3、CD4、CD8明显降低第六单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病原学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炎球菌属奈瑟菌,革兰染色阴性。病菌在体外能形成自溶酶我国以A群为流行菌株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带菌者和患者2、传播途径:飞沫3、流行特征:冬春季多。发生于15岁以下的儿童。三、病机和病理1、病机:抗荚膜多糖抗体是主要的杀菌抗体,有群特异性。&&&&&&&&引起脑膜炎和暴发性脑膜炎的物质主要是:内毒素皮肤粘膜瘀点瘀斑:是细菌系列和裂解后释放内毒素引起2、病理:血管内皮损害,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内皮肿胀、坏死和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有的血管内血栓形成。病变以软脑膜为主。四、表现(一)普通型1、上呼吸道感染期;2、败血症期:皮肢粘膜瘀点瘀斑,早现于眼结膜和口腔粘膜。3、脑膜炎期: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二)暴发型――多见于儿童高热、瘀斑、休克、呼衰1、败血症休克型:高热,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缺如。脑脊液清亮,细胞数正常或增加。血培养+2、脑膜脑炎型:中毒症状+精神症状+昏迷3、混合型五、诊断: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或瘀斑,脑膜刺激征(+)血WBC升高,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特异性荚膜抗原+脑脊液涂片镜检六、治疗:1、普通型:首选――青霉素2、暴发型:大剂量青霉素钠盐。不宜应用磺胺预防――可用磺胺类第七单元伤寒一、病原学:伤寒杆菌,属沙门菌,革兰阴性,有鞭毛,能活动。含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体表(Vi)抗原。二、流行病学1、传染原:患者和带菌者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三、病机及病理1、病机:伤寒杆菌的Vi抗原是决定伤寒杆菌毒力的重要因素。伤寒的持续性发热是由于伤寒杆菌及其内毒素所致。2、病理: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炎性增生反应。最显著特征是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特征性病变――伤寒细胞病变部位: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慢性带菌者常见的带菌部位:胆囊四、表现&&&&&&&&-12-&&&&&&&&&&&&(一)临床分期潜伏期3-42天,平均12-14天1、初期(侵袭期):第1周,起病缓慢2、极期:2-3周。高热,特殊的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肿大,右下腹压痛,便秘或腹泻。易并发肠出血及肠穿孔。3、缓解期:第4周。体温下降,症状减轻,警惕肠穿孔肠出血4、恢复期:第5周以后。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第后第2-4周。(二)类型1、普通型2、轻型3、暴发型4、迁延型:病程5周以上。可伴有慢性血吸虫病5、逍遥型:起病轻,突然性肠出血或肠穿孔。6、顿挫型:起病急,症状典型,但病程极短。7、复发与再燃(三)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肝炎伤寒的第一次菌血症相当于临床上的潜伏期。五、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偏低或正常,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2、病原学:细菌培养是确诊伤寒的主要手段血培养:病程第1周阳性率最高。骨髓培养:阳性率最高。受病程及合用抗菌药物的影响小。粪便培养:第3-4周阳性率高尿培养:第2周后阳性胆汁培养3、肥达反应:阳性率最高的时期是病后第4周。六、诊断原因不明的发热持续1-2周不退,特殊的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血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消失。细菌培养阳性。七、治疗抗菌首选――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常用于耐药菌株的治疗及老年儿童氯霉素――用于非耐药菌株伤寒氨苄西林――慢性带菌者第八单元细菌性痢疾一、病原学:痢疾杆菌(肠杆菌科志贺菌属)属革兰阴性杆菌。,我国以福氏痢疾杆菌最常见产生外毒素能力最强的是:志贺痢疾杆菌在外环境中自下而上能力最强的是:宋内痢疾杆菌&&&&&&&&感染后易转为慢性的是:福氏痢疾杆菌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2、传播途径:粪-口3、易感人群:儿童,次之为青壮年。三、病机及病理1、病机:侵袭力和内毒素是决定其致病的主要因素。痢疾杆菌可产生内外两种毒素。微循环障碍和脑水肿是中毒型菌痢的主要病理基础。2、病理:急性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重者浅表溃疡形成。病变部位: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主。四、表现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多为1-2天(一)急性菌痢1、急性典型(普通型):急性发作的腹泻,伴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压痛;粪便镜检WBC>15个/HP;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2、急性非典型(轻型)3、中毒型菌痢:多见于2-7岁。高热,全身中毒为主;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呼衰,肠道症状常不明显或缺如。分型:休克型,脑型,混合型。(二)慢性菌痢:病程超过两个月五、检查粪便细菌培养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六、治疗病原治疗首选:氟喹诺酮类中毒型:山莨菪碱→改善微循环障碍第九单元霍乱一、病原学: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革兰染色阴性。菌体有鞭毛,活动极活泼。霍乱弧菌可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外毒素(霍乱肠毒素)――重要的病因物质二、流行病学1、传染原:患者和带菌者2、传播途径:粪-口(水污染→暴发流行)三、病理:大量水分及电解质丧失。四、表现(一)分期潜伏期数小时至5天1、泻吐期:先剧烈腹泻,后吐,无腹痛及里急后重,水样便。2、脱水虚脱期3、恢复期(反应期)(二)分型:轻型,中型,重型&&&&&&&&-13-&&&&&&&&&&&&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轻型五、检查悬滴检查――初步诊断。细菌培养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即有诊断意义。儿科学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一、小儿生长发育1、体重:1周岁内:1-6个月=出生时体重+月龄*0.77-12个月=6+0.5*月龄2岁-12岁:体重=年龄*2+82、身长:出生约50cm,第一年长25cm2-12岁身长=年龄*7+703、头围:新生儿34cm,1岁头围46cm,2岁约48cm4、胸围:出生时32cm,1-1.5岁胸围=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年龄+头围-15、囟门:前囟关闭年龄是:12-18个月6、新生儿期呼吸:40-45脉搏:120-140血压:收缩压=80+年龄*2舒张压=收缩压*2/3二、小儿营养蛋白质10-15%脂肪25-30%――供给热量的重要来源糖50-60%――热量的主要来源维生素与无机盐水溶性维生素是:VitB三、小儿诊法小儿望神的重点是(察目),首选观察:眼神小儿形体望诊的顺序是:头囟、躯干、四肢、毛发、指甲四、小儿体液平衡1、小儿脱水程度:轻度:5%;中度:5-10%;重度:>10%2、补液(1)定量:轻度30-50ml/kg;中度50-100;重度100-200&&&&&&&&六、治疗1、补液――治疗的关键2、抗菌――减少其腹泻量及缩短排菌时间首选氟喹诺酮类总胆红素足月儿<221,早产儿<2572、病理性黄疸:生后24h或36h内,或于生后1周或数周出现。总胆红素足月儿<221,早产儿>257二、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轻度:体温30-35,皮肤硬肿范围<50%中医病机:阳气虚衰,寒凝血涩。首先区别虚与实第三单元呼吸系统疾病一、上感主要病原:90%以上是病毒特殊类型: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二、急性支气管炎诊断肺部体征:双肺可有不固定的散在的干湿啰音,咳嗽或体们改变可减少或消失。胸部X线表现:正常或有纹理增强。三、肺炎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1、支气管肺炎:多发生于1个月至2岁的婴儿2、腺病毒肺炎:腺病毒引起。多见于6个月至3岁小儿。起病急骤,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咳剧易发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和中毒性脑病。3、合胞病毒肺炎:多见于2岁以内。以高热、咳嗽、喘憋为主可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喘憋性肺炎)病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X线表现:以间质病变为主,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肺气肿4、支原体肺炎:学龄儿童易患。亚急性起病。中性粒增多。体征与剧烈咳嗽、发热等临床表现不一致。肺炎心衰的诊断标准:(1)心率>180次/分(2)呼吸>60次/分(3)突然极度烦躁不安,发绀(4)肝脏迅速增大(5)心音低钝,或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6)尿小或无尿,颜面或下肢水肿。&&&&&&&&(2)定性:原则:先盐后糖。低渗脱水:补2/3张含钠液等渗脱水:1/2张含钠液高渗脱水:1/3-1/5张含钠液(3)定速:重度脱水:首选快速应用2:1含钠液高渗性脱水:输注速度宜稍慢第二单元新生儿疾病一、新生儿黄疸1、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14-&&&&&&&&&&&&治疗:肺炎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耐药金葡菌首选邻氯青霉素、双氯青霉素支原体肺炎及衣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第四单元循环系统疾病一、病毒性心肌炎多数前期有呼吸系统感染或肠道感染史主要病原体:柯萨奇乙组病毒诊断标准:1、急慢性心衰或心脑综合征2、奔马律心心包磨擦音3、心脏扩大4、心电图有明显心律失常和ST-T改变中医分型:邪毒犯心;湿热侵心;痰瘀阻络;气阴亏虚;心阳虚弱二、充血性心衰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是:1岁以内三、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类型:室间隔缺损第五单元消化系统疾病一、鹅口疮病原体:白色念珠菌感染。多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临床特征:口腔粘膜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白膜二、疱疹性口炎病原体:单纯疱疹病毒发病年龄段:1-3岁三、小儿腹泻病原体:细菌感染为大肠杆菌。病毒感染为人类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表现:大肠杆菌炎:多发于夏秋季。发热,先腹泻后呕吐病毒性肠炎:多发于9-11月。发病急,多有发热和上感,常先呕吐后腹泻。金葡菌肠炎:继发于肠道菌群失调后。中毒症状重霉菌性肠炎:多发于菌群失调后,常伴有鹅口疮。治疗:婴儿腹泻重度脱水首选补充液体:2:1等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第一天应补充的液体是:4:3:2液用于补充水分和供给热量选用:葡萄糖液等渗性脱水选用:3:2:1液重度脱水血容量不足伴酸中毒时补:2:1等张含钠第六单元泌尿系统疾病&&&&&&&&一、急性肾小球肾炎1、诊断:急性起病,1-3周前有链球菌感染史浮肿、高血压和血尿。程度不等的肾功能损害4-8周内总补体及C3下降2、治疗:青霉素――清除体内残存的链球菌3、常见并发症:严重循环充血和急性心衰二、肾病综合征1、诊断: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水肿大量蛋白尿定量标准:>每日50mg/kg临床特征最重要高胆固醇血症的标准:>5.7mmol/l2、分型:(1)单纯性:2-7岁。高度浮肿,呈凹陷性。(2)肾炎性:>7岁。水肿较轻。还需具备血尿(两周内3次尿沉渣红细胞>10个/HP)反复出现高血压;;持续性氮质血症(血尿素氮>10.71);血总补体或C3反复降低。四项之一。3、治疗: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4、常见并发症: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感染;低血容量和休克。第七单元神经肌肉系统疾病一、化脓性脑膜炎1、病原体:肺炎球菌最多见新生儿以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为主;婴幼儿以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多见;年长儿以金葡菌多见。2、临床表现:感染中毒证、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新生儿期:感染中毒症状重而脑膜刺激症状轻。2岁以内:症状趋于典型2岁以上:头痛、关节痛及肌肉酸痛,脑膜刺激征病菌:肺炎双球菌:多妇于1岁以内,冬春多见流感杆菌:多见于3个月至3岁葡萄球菌:各年龄组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大肠杆菌:多见于新生儿。3、化验:血象特征:WBC总数明显增高,中粒明显增高脑脊液:外观混浊,压力高。4、常见并发症:硬膜下积液(婴儿多见);脑积水5、治疗:(1)抗生素应早期足量联合用药。青霉素肺炎双球菌:青霉素+氯霉素流感杆菌:氨苄青霉素或氯霉素大肠杆菌: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金葡菌:半合成类青霉素(2)颅内压高:肾上腺皮质激素;脱水剂二、病毒性脑炎&&&&&&&&-15-&&&&&&&&&&&&1、病原体:虫媒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2、表现:发热、颅内压增高,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及反复惊厥。3、化验:脑脊液:多观清亮或微混,WBC轻度增多,先以中性为主,后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中度升高,糖含量正常。4、治疗: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对重症、急性期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三、癫痫第八单元小儿常见心理障碍多发性抽动症病位在肝,常涉及心、脾、肾三脏。肝风痰火胶结成疾。好发年龄:6-14岁第九单元造血系统疾病一、营养性贫血以脏腑辨证为主,兼用气血阴阳辨证。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诊断:以出血为主要症状。血小板计数<100。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血清中检出抗血小板抗体。急性型<6个月;慢性型>6个月。2、分型:急性型:好发于婴幼儿时期,春季发病高。病前1-3周或同时伴有病毒感染。起病急,以自发性皮肤和粘膜出血为突出表现。慢性型: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病前多无病毒感染史。第十单元结缔组织病及免疫性疾病一、支气管哮喘1、婴幼儿哮喘的诊断标准:喘息发作>3次肺部出现哮鸣音喘息突然发作有其他过敏史一、二级亲属中有哮喘病史2、3岁以上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喘息呈反复发作者发作时肺部闻及哮鸣音平喘药有明显疗效。3、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1)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发作,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2)用支气管舒张剂,可使咳嗽发作缓解(3)有个人过敏史或家庭过敏史。二、风湿热&&&&&&&&1、病原体:A组b型深血性链球菌感染2、病变主要侵及:心脏和关节。其次为脑、皮肤、浆腊及血管3、心瓣膜病受累:二尖瓣为主。主动脉瓣次之。4、主要病理改变:全身结缔组织的非化脓性炎症。5、表现: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关节炎;舞蹈病;皮下结节――风湿活动的显著标志。环形红斑6、治疗:以关节炎或发热为主:阿司匹林有中度至重度心脏炎:肾上腺皮质激素预防复发:首选长效青霉素三、类风湿性关节炎1、主要病理改变:慢性非化脓性滑膜炎2、表现四、过敏性紫癜1、病因:细菌和病毒感染。以链球菌所致的上感为多见2、表现:发病急,多数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伴腹痛、便血、关节肿痛、肾损害五、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1、中医病位:肺胃。以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为主。2、诊断:(1)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5天或更久。――最早症状(2)双侧球结膜弥漫性充血(3)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充血,唇发红及干裂,并呈杨梅舌(4)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跖发红,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或肛周脱屑(5)躯干部多形充血性红斑(6)颈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发病的主要年龄:<5岁3、化验:急性期WBC、中粒增高。血液高凝。血沉快,C反应蛋白阳性。4、治疗:首选阿司匹林第十一单元营养性疾病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化验特征性改变: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2、发病年龄:主要见于3岁以下3、最常见的维生素缺乏是:维生素A缺乏4、最常见的并发症:营养性贫血二、佝偻病1、病因:维生素D缺乏2、分期:&&&&&&&&-16-&&&&&&&&&&&&活动早期(初期):2-3个月起,烦躁多哭,多汗,枕秃。钙磷乘积稍低,碱性磷酸酶大多增高。活动期(激期):出现骨骼病变:颅骨软化(3-6个月婴儿)方颅;(多见于5-9个月以上小儿)前囟迟闭;;肋骨串珠;郝氏沟;鸡胸或漏斗胸。腿畸形。肌肉松弛,贫血及肝脾肿大。血钙可稍低,血磷下降明显,钙磷乘积<30。碱性磷酸酶明显增加。恢复期:骨骺重现临时钙化带。碱性磷酸酶1个月后达正常后遗症期:骨骺畸形。三、手足搐搦症1、表现:惊厥(婴儿期常见)、手足搐搦(>2岁)和喉痉挛。2、病因:血钙降低3、止惊治疗:水合氯醛灌肠或苯巴比妥钠肌注第十二单元感染性疾病一、麻疹1、病原体:麻疹病毒。2、年龄:6个月-5岁3、季节:冬春季4、传播途径:带病菌的飞沫传入呼吸道5、表现:发热3-4日,卡他症状严重,高热、上呼吸道炎症状明显,咳嗽较重。皮疹呈暗红斑丘疹,顺序依次为头面部、颈、躯干、四肢。疹退后有细小脱屑。早期诊断最有价值的特征:麻疹粘膜斑6、常见并发症:肺炎7、中医治疗(1)顺证:初热期(疹前期)――宣毒发表汤加减见形期(出疹期)――清热透表汤加减恢复期(疹回期)――沙参麦冬汤(2)逆证:麻毒闭肺――麻杏石甘汤热毒攻喉――清咽下痰汤邪陷心肝――羚角钩藤汤二、风疹1、病原体:风疹病毒2、表现:潜伏期:18天左右前驱期:2日,低热或中度发热,咽炎,耳后、颈枕部淋巴结肿大,待皮疹出透后,逐渐缩小。发疹期:发热半天-1日出疹。先见面部,24小时内波及全身。皮疹为麻疹样斑丘疹,疹退后无色素沉着。肝脾轻度肿大3、中医辨证邪郁肺卫――银翘散妇产科学&&&&&&&&邪入气营――透疹凉解汤三、幼儿急疹1、年龄:6-18个月2、表现:突发高热,高热时可有惊厥,颈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较轻。发热3-5天出疹,皮疹为不规则小型的玫瑰斑点或斑、丘疹,压之退色,躯干较多一天出齐,1-2日后消退,不留痕迹。四、水痘1、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五、猩红热1、病原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2、临床特征:发热1-2天出疹,高热中毒症状重,有咽峡炎、杨梅舌、环口疮白圈、帕氏线,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疹,持续3-5天疹退,1周后全身呈片脱皮。3、并发症:急性肾炎。咽后壁脓肿,甚至颈部蜂窝组织炎。中毒性心肌炎、感染性休克、败血症、脑膜炎等。4、治疗:青霉素是首选中医辨证治疗:邪侵肺卫――解肌透痧汤毒在气营――凉营清气汤疹后伤阴――沙参麦冬汤六、流行性腮腺炎1、病原体:腮腺炎病毒。冬春多见2、临床特征: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3、并发症:脑膜炎、脑膜脑炎4、中医辨证治疗温毒在表――柴胡葛根汤热毒蕴结――普济消毒饮邪陷心肝――清瘟败毒饮毒窜睾腹――龙胆泻肝汤七、中毒型细菌性痢疾1、病病:痢疾杆菌。2、表现: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重。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病因:EB病毒感染。中医:热、毒是主要病因;痰、瘀是主要病理产物。2、表现:持续高热,两侧颈淋巴结肿大,咽峡部充血。肝脾肿大,出现皮疹。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达10%。血清中出现嗜异性IgM抗体。3、治疗――清热解毒,化瘀祛痰第十三单元寄生虫病&&&&&&&&第一单元&&&&&&&&绪论&&&&&&&&-17-&&&&&&&&&&&&1、妇科第一张方剂是(四乌贼骨-芦茹丸),出血(黄帝内经)2、我国现在的第一部妇产科专著、最早妇子生理和病理医书(经效产宝)3、最早记载异常胎位和纠正胎位手法的书(杨子建《十产论》)4、最早提倡节欲、晚婚的书(《褚氏遗书》)5、开创中医产科器械手术助产的先例(《儒门事亲》)6、我国最早的女医生(淳于意)7、将产科独立分科的朝代是(宋代)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一、骨盆1、骨骼构成:骶骨、尾部、左右两块髂骨2、关节:耻骨联合、骶髂关节、骶骨关节3、韧带: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骶结节韧带和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4、平面:入口平面:前后径11cm出口平面骨盆最大平面骨盆最小平面(中骨盆平面)――与分娩关系最密切横径10cm(坐骨棘间距离)前耻骨联合下缘,两侧坐骨棘,后骶骨下端。5、后矢状径:坐骨结节连线中点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6、骶耻外径的距离: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第5腰椎棘突7、直结合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上缘中点间的距离二、内外生殖器(一)子宫及韧带1、子宫(1)组织结构子宫内膜:功能层――有周期变化基底层――无周期变化子宫肌层:外层多纵行,内层环行,中层多各方交织子宫浆膜层(2)子宫颈主要构成:结缔组织子宫颈管――粘膜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有脉体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覆盖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子宫峡部上端――解剖学内口下端――组织学内口(3)阴道: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无腺体,上宽上窄,&&&&&&&&前短后长。&&&&&&&&2、韧带维持子宫正常位置:子宫4对韧带及盆底肌肉,筋膜支托&&&&&&&&(1)圆韧带:起于子宫双角的前面,输卵管近端的下方→向前下方达两侧骨盆壁。穿过腹股沟终于大阴唇前端――维持子宫前位的主要韧带(2)阔韧带:由子宫两侧开始,达骨盆壁――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从此基底穿过(3)主韧带: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为固定宫颈位置的重要组织(4)宫骶韧带:从宫颈后面的上侧方,向两侧绕过直肠到达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间接维持子宫前位的韧带(5)骨盆漏斗韧带(卵巢悬韧带):卵巢功静脉穿过(6)卵巢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卵巢内侧与子宫角间的韧带子宫全切并双附件切除时,易损伤输尿管的是(主韧带、骶骨韧带、漏斗韧带、后腹膜)(二)输卵管全长8-14cm由内向外: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组织构成(外→内):浆膜层,平滑肌层,粘膜层(三)卵巢大小:4*3*1cm重5-6g表面无腹膜,由单层立方上皮覆盖。组织:皮质(外层)――有原始卵泡及致密结缔组织髓质(内层)――无卵泡(四)外生殖器阴阜大阴唇:易形成大阴唇血肿小阴唇:有N末梢,极敏感阴蒂:有N末梢,敏感阴道前庭:球海绵体体肌覆盖会阴侧切术能切到的肌肉(会阴深横肌,球海绵体肌及耻尾肌)三、邻近器官: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四、血管、神经、淋巴(一)血管1、卵巢动脉――来自腹主动脉(左侧――左肾动脉)2、子宫动脉――来自髂内动脉前干的分支&&&&&&&&-18-&&&&&&&&&&&&3、阴道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的分支上段:由子宫动脉供应下段:由阴部内动脉和痔中动脉供应4、阴道内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的终支(二)淋巴1、内生殖器淋巴阴道下段――腹股沟淋巴结阴道上段、宫颈――闭孔淋巴结、髂内淋巴结子宫体及底部、输卵管、卵巢――腰淋巴结子宫体两侧――腹股沟浅淋巴结2、外生殖器淋巴腹股沟浅淋巴结:会阴,阴道下段,肛门部,下肢的淋巴腹股沟深淋巴结:阴蒂,股静脉淋巴,腹股沟浅淋巴(三)神经1、外生殖器――阴部N2、内生殖器――交感N与副交感N支配。五、骨盆底(一)位置:前为耻骨联合,后为尾骨尖,两侧耻骨降支、坐骨升支及坐骨结节(二)组织结构1、外层(浅层筋膜与肌肉)(1)球海绵体肌:覆盖前庭球及前庭大腺,向后与肛门外括约肌互相效叉而混合的肌肉(2)坐骨海绵体肌:从坐骨结节内侧沿坐骨升支内侧与耻骨降支向上,集合于阴蒂海绵体(3)会阴浅横肌:自两侧坐骨结节内侧面中线会合于中心腱(4)肛门外括约肌:围绕肛门,后端与肌尾韧带相连,前端合于中心腱2、中层(泌尿生殖膈):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3、内层(盆膈):(1)肛提肌(耻尾肌、髂尾肌、坐尾肌)→加强盆底托力的肌肉,是骨盆底最有力的肌肉。(2)筋膜第三单元女性生殖系统生理一、激素卵巢主要合成分泌的激素是(雌激素,孕激素)1、雌激素作用(1)促子宫发育,使子宫收缩力增强以及增加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2)使子宫内膜增生(3)使宫颈口松弛,宫颈粘液分泌增加,质变稀薄,易拉丝(4)促输卵管发育,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5)促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阴唇发育、丰满影响阴道自净的激素(6)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促第二性征发育(7)促卵泡发育(8)通过对下丘脑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雌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FSH,促分泌LH(9)促钠水潴留(10)促骨中的钙沉积2、孕激素作用(1)使子宫肌松弛,活动力下降,降低妊娠子宫对催乳素的敏感性(2)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子宫内膜(3)使宫颈口闭合,粘液减少,变稠,拉丝减少(4)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5)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6)在雌激素影响的基础上,促进乳腺腺泡发育(7)通过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影响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孕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LH(8)通过中枢N系统有升温作用(9)促钠水排泄3、FSH(卵泡刺激素)与LH(黄体生成激素)――由垂体在下丘脑的作用下分泌FSH:在排卵前1-2日水平达高峰→刺激成熟卵泡排卵,促排卵后卵泡变成黄体,产生孕激素和雌激素。二、子宫内膜及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一)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1、增生期(5-14天)早期(5-7):腺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中期(8-10)间质水肿明显,:腺体数目增多增长,呈弯曲形。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细胞呈柱状,有分裂相晚期(11-14):上皮细胞呈高柱状,腺体更长呈弯曲状,间质细胞呈星状,结合成网状2、分泌期(15-28天)早期15-19):内膜腺体更长,屈曲明显,腺上皮细胞核下出现含糖原的小泡,间质水肿中期(20-23):内膜呈锯齿状,顶浆分泌,间质水肿疏松晚期(24-28):呈海绵状,有糖原溢出,上皮细胞下的间质分化多,肥大的蜕膜样细胞。3、月经期(1-4):雌激素水平更低,无孕激素(二)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1、阴道粘膜排卵前:雌激素作用。阴道上皮底支细胞增生→中层与表层细胞出现角化&&&&&&&&-19-&&&&&&&&&&&&排卵后:孕激素作用。阴道上皮细胞大量脱落(脱落多为中层或角化前细胞)2、宫颈粘液排卵前:雌激素作用。粘液稀薄透明,拉丝,可见羊齿状结晶排卵后:孕激素作用。粘液分泌↓,质粘稠而混浊易断,第22日消失→椭圆体。周期性变化不受性激素影响的是(卵巢生发上皮)卵巢主要合成雌二醇和雌酮两种雌激素促卵泡素:直接调节卵巢的周期性变化。第四单元妊娠生理一、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着床1、精子获能部位:子宫及输卵管2、受精部位: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联接处3、受精:精子头部与卵子表面接触→开始受精卵原核与精原核融合→受精完成4、受精卵发育:桑椹胚(受精后第3日)→晚期囊胚(受精后第4日)入宫腔5、着床时间:受精后第6-7日6、着床条件:透明带必须消失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必须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囊胚和子宫内膜必须同步发育并相互配合必须有足够的孕酮7、着床后,子宫内膜变化:迅速发生蜕膜变底蜕膜,包蜕膜,真蜕膜二、胎儿1、胎盘(1)构成:羊膜――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叶状绒毛膜――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是胎盘的主要部分底蜕膜――构成胎盘母体部分、(2)功能: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排除胎儿代谢产物,防御罢及合成功能。2、胎膜――由绒毛膜和羊膜组成3、脐带:一条静脉,两条动脉(脐静脉含氧量高)4、羊水:保护胎儿和母体三、母体血液变化:(1)血容量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2)RBC↓,血红蛋白↓,网织红轻度↑(3)WBC至妊娠30周达高峰,主要是中粒增多(4)凝血因子:高凝状态,PT略低少,血浆纤维蛋白↑(5)血浆蛋白↓&&&&&&&&泌尿:肾血浆流量、肾小球滤过率↑――易患急性肾盂肾炎第五单元孕期监护及保健一、产前检查首次产检时间:确诊早孕时产科四步角诊法检查:子宫大小,先露情况,胎方位骨盆测量:1、髂棘间径23-26cm――间接推测骨盆入口横径2、髂嵴间径25-28cm――间接推测骨盆入口横径3、粗隆间径28-31――间接推测中骨盆横径4、骶耻外径18-20-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5、坐骨间径8.5-9.5――直接测骨盆出口横径长度6、耻骨弓角度:90-80――反映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二、胎儿成熟度1、胎盘功能检查:尿雌三醇;血清胎盘泌乳素;血清耐热性碱性磷酸酶;血清催产素酶;催产素激惹试验;阴道脱落细胞2、胎儿成熟度检查指标(1)B超测胎头双丁径>8.5(2)羊水中卵磷脂/鞘磷脂比值2――肺成熟(3)羊水中肌酐≥176.8――肾成熟(4)羊水中胆红素类物质SOD450<0.02――肝成熟(5)羊水中淀粉酶≥450――唾液腺成熟(6)羊水中含脂肪细胞出现率达20%――皮肤成熟3、先天畸形诊断(1)羊水中甲胎蛋白→开放性N管异常或无脑儿(2)B超(3)羊膜腔胎儿造影→胎儿体表畸形及消化管畸形4、胎儿遗传性疾病诊断――羊水细胞培养第六单元分娩一、决定分娩的三因素:产力、产道、胎儿(一)产力1、子宫收缩力――是临产主要产力迫使宫颈管短缩直至消失,宫口扩大胎先露部下降和胎盘胎膜娩出。2、腹肌及膈肌收缩力――第二产程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促胎盘娩出3、肛提肌收缩力协助胎先露部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作用&&&&&&&&-20-&&&&&&&&&&&&协助胎头仰伸及娩出有助于胎盘娩出(二)产道1、骨产道:骨盆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骨盆出口平面2、软产道: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三)胎儿:大小,胎位,有无畸形双顶径――胎头最大的横径枕下前囟径――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矢状缝――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二、枕先露的分娩机制1、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2、下降――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3、俯屈――上枕横径变为枕下前囟径4、内旋转――矢状缝与中骨盆及出口前后径相一致5、仰伸――胎头娩出,胎儿双肩径沿左斜径进入骨盆入口6、复位――胎头与胎肩恢复正常关系,胎头枕部向左旋转457、外旋转――胎头与胎肩垂直8、胎儿娩出三、分娩的经过1、临产的主要标志:规律宫缩,胎头下降,宫口扩张2、产程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11-12小时)宫口扩张潜伏期(3cm)8小时>16h为延:长活跃期(4-10cm)4h>8h为延长胎头下降:以胎头颅骨最低点与坐骨棘平面的关系标明破膜:多在宫口近开全时破裂灌肠条件:初产妇宫口扩张<4cm,经产妇2cm禁忌:胎膜早破,阴道流血,胎头未衔接,胎位异常有剖宫产史,宫缩强估计1h分娩,严重心脏病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胎头拨露,着冠1-2h会阴切开指征: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者。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5-15分钟胎盘剥离征象:子宫体变硬呈球形,宫底升高达脐上阴道外露的一段脐带自行延长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一、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阴道少量流血轻压子宫下段时,子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第七单元正常产褥一、生殖系统变化(一)子宫子宫复旧:时间6周(产后1周在耻骨联合上方)表现: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子宫内膜再生:产后6周完全修复子宫颈:产后4周完全恢复(二)阴道:会阴裂伤在3-5日内愈合产后3周重新出现粘膜皱襞二、乳房泌乳的基础(垂体催乳激素)胎盘生乳素在6小时内消失孕激素在产后几日降下,雌激素在产后5-6日下降至基线初乳――产后7日内的乳汁(含胡萝卜素,蛋白质多,脂肪和乳糖量少)三、血液系统变化1、血容量:产后3日内↑15-25%,产后2-3周恢复正常产后24h内易发心衰2、产褥早期:血液高凝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产后2-3周内降至正常RBC及血红蛋白逐渐增多,WBC早期高,PLT↑四、内分泌变化不哺乳产妇――产后6-10周月经复潮,10周左右恢复排卵哺乳产女――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胎盘生乳素于产后3-6小时不能再测出。五、产褥期表现1、恶露持续4-6周(1)血性恶露:有少量胎膜及坏死蜕膜组织持续3日→浆液恶露(2)浆液恶露:较多的坏死蜕膜组织,子宫颈粘液,阴道排液细菌持续2周→白色恶露(3)白色恶露:大量WBC,坏死蜕膜组织,表皮细胞及细菌2、生命体征体温:产后24小时内升高<38脉搏:产后略缓慢,1周恢复内科学1、中医病机:外邪侵袭,肺脏虚弱,脾虚生痰,肾气虚衰&&&&&&&&-21-&&&&&&&&&&&&2、表现:咳嗽、咯痰、喘息或气促。发作时有广泛湿啰音和哮鸣音。长期发复→肺气肿每年发病累计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3、分期:颁发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4、西医治疗急性发作期首要治疗是――控制感染→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5、中医治疗风寒犯肺――三拗汤加减风热犯肺――麻杏石甘汤加减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桑白皮汤寒饮伏肺――小青龙汤肺气虚――补肺汤肺脾气虚――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肺肾阴虚――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二、支气管哮喘(哮病)1、发病机制:(1)体液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2)气道慢性炎症――哮喘的本质(3)气道高反应性――共同病理生理特征(4)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2、中医病机宿根――宿痰伏肺病变脏腑: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密切相关3、表现特征: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持续状态:哮喘持续24小时发作时X线:可见两肺透光度增加4、西医治疗(1)β2受体激动剂――首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2)茶碱类(氨茶碱)――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具有气道纤毛清除功能、抗炎和免疫调节。(3)抗胆碱药――阻断气道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4)激素――抑制炎症细胞趋化、细胞因子的生成、炎生介质的释放,减少组胺的形成5、中医治疗寒哮――射干麻黄汤热哮――定喘汤肺虚――玉屏风散脾虚――六君子汤肾虚-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三、肺炎(咳嗽、喘证、肺炎喘嗽)(一)病因病理&&&&&&&&1、病因(1)细菌性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军团菌克雷伯杆菌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2)病毒性肺炎――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比例高90%(3)支原体肺炎(4)真菌性肺炎(5)肺炎衣原体肺炎(6)非感染性肺炎:放射性肺炎;吸入性肺炎2、病理肺炎链球菌肺炎病理改变分期: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肺,与心、肝、肾关系密切(三)表现:1、细菌性肺炎(1)肺炎球菌肺炎: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咯铁锈色痰呼吸困难→休克肺中毒肺肺实变时有叩浊、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并发症少见(2)葡萄球菌肺炎高热,咳嗽,粉红色乳状痰,伴全身毒血症→循环衰竭两肺散在湿啰音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肺脓肿→气胸或脓胸(3)克雷伯杆菌肺炎起病急,高热,痰呈灰绿色或砖红色胶冻状,呼吸困难紫绀可有典型的肺实变体征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脓肿;败血症,甚休克(4)军团菌肺炎轻者流感症状,早期可有消化道症状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重者发绀。体温上升与脉搏不成比例并发症:早期多系统受累是本病的特点2、病毒性肺炎阵发性干咳。(老幼)呼吸困难,紫绀,嗜睡,精神萎靡严重:呼吸浅速,肺部叩诊过清音,喘鸣音,三凹征并发症:少见3、支原体肺炎持久的阵发性刺激性呛咳为本病的突出症状咽、耳鼓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4、真菌性肺炎(1)肺放线菌病&&&&&&&&-22-&&&&&&&&&&&&起病缓慢,低热或不规则发热,粘液或脓性痰痰中有时可找到由菌丝缠结成的“硫黄颗粒”贫血、消瘦、杵状指并发症:脓胸和胸壁瘘管(2)肺念珠菌病支气管炎型:阵发性刺激性咳嗽,点状白膜;肺炎型:咯白色粥样痰,痰有酵母臭味或甜酒样芳香味并发病多发性脓肿5、肺炎衣原体肺炎表现轻,咽痛,干咳,可持续数月6、非感染性肺炎(1)放射性肺炎刺激性干咳,气急和胸痛,呈进行性加重放射部位皮肤萎缩和硬结,出现色素沉着并发症: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2)吸入性肺炎咳淡红色浆液性泡沫状痰。痉挛性咳嗽、气急急性期双肺有较多湿啰音,伴哮鸣音(四)治疗――尽早应用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肺炎的首选1、细菌性肺炎(1)肺炎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G(2)葡萄球菌肺炎――耐青霉素酶的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3)克雷伯杆菌肺炎――三、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4)军团菌肺炎――首选红霉素2、病毒性肺炎――抗病毒3、肺炎支原体――首选大环内酯类,次为氟喹诺酮类4、真菌性肺炎――抗真菌5、肺炎支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6、非感染性肺炎(五)中医治疗邪犯肺卫――三拗汤或桑菊饮痰热壅肺――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热闭心神――清营汤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四逆汤正虚邪恋――竹叶石膏汤四、肺结核(肺痨,劳瘵,急痨,劳嗽,尸疰,虫疰)(一)病理――炎性渗出、增生和干酪样坏死三种病理变化多同时存在病理过程:表现为破坏与修复同时进行(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也可涉及心肝(三)治疗具有独特的杀菌作用,能杀灭酸性环境中的结核菌:吡嗪酰胺&&&&&&&&最常用的抗结核药――异烟肼主要不良反应为第VIII对颅N损害的氨基酸苷类:链霉素(四)中医治疗肺阴亏损――月华丸阴虚火旺――百合固金汤事秦艽鳖甲散气阴耗伤――保真汤阴阳两虚――补天大造丸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癌,肺积,息贲)――多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有淋巴结和血行转移(一)病理1、解剖学分类:中央型肺癌:发在段至主支气管,以鳞癌多见。占肺癌3/4周围型肺癌2、组织学分类(1)小细胞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恶性程度最高(2)鳞癌(鳞状上皮细胞癌)――最常见的类型(3)腺癌(4)细支气管-肺泡癌(5)大细胞癌(大细胞未分化癌)(6)鳞腺癌(二)诊断早期,刺激性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中期,胸痛,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晚期,恶病质诊断的最可靠手段――痰细胞学、组织病理学检查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悸,肺胀,喘证,水肿)(一)病因最常见的病因――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二)表现1、代偿期:慢性咳嗽,咯痰和喘息,稍动感心悸气短乏力2、失代偿期:急性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的诱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体征:肺动脉高压和右室增厚的客观征象主要并发症:肺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休克、DIC七、慢性呼吸衰竭(喘证,喘脱,闭证,厥证)(一)病因最常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肺,与脾、肾、心关系密切本虚标实:本虚:肺脾肾心虚;标实:痰浊,瘀血,水饮(三)血气分析&&&&&&&&-23-&&&&&&&&&&&&I型呼衰:PaO260,PaCO2≤40II型呼衰:PaCO2>50和(或)PaO260代偿性呼酸:PaCO2升高,pH正常,HCO3-升高失代偿性呼酸:PaCO2升高,pH<7.35(四)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抗感染,机械通气I型呼衰:给予高浓度(>35%)吸氧II型呼衰:给予持续低浓度给氧→使颈动脉窦兴奋性降低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一、心功能不全(一)病因――心排出量下降,周围器官供血不足1、心肌收缩力降低――缺血性心肌损害(如冠心病的心绞痛)2、前负荷增加――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后负荷增加――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右心后负荷增加――阻塞性肺气肿左心后负荷增加――回心血量增加4、严重心律失常――如快速性心律失常(二)左心衰――以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和器官低灌注临床表现为主1、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最早症状心源性哮喘,咳嗽,咳痰,咯血2、体征:两肺底湿啰音;心脏扩大,心率加快,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交替脉(三)右心衰――以体循环静脉瘀血表现为主1、症状: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胀痛少尿及呼吸困难2、体征:右心室扩大,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水肿胸水和(或)腹水,肝肿大。晚期可有黄疸、腹水鉴别右心衰与肝硬化的要点――腔静脉压升高(四)治疗1、利尿剂――小剂量,逐渐加量急性肺水肿――首选速尿充血性心衰时不宜用――甘露醇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3、洋地黄――心衰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禁忌:窦房阻滞,二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不良反应: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中毒处理:停药快速性心律失常:钾不低――苯妥英钠低钾――补钾缓慢性心律失常――阿托品&&&&&&&&二、心律失常(一)快速性心律失常1、室上性心动过速――颈动脉按摩能使心率突然减慢表现:心率快规则,P波出现QRS之后,ST段与T波可无变化2、早搏(1)房早:提早出现的P’;P’R>0.12;QRS正常;代偿期间歇多不完全(2)房室交界性早搏:提前出现的QRS,其前无相关P波;QRS形态正常;代偿间歇多完全(3)室性期前收缩:QRS提早出现,畸形、宽大,其前无相关P波;T波亦异常宽大;代偿间歇完全3、室性心动过速(室颤)QRS畸形,波方向与QRS:T主波方向相反;没有P波;频率150-220次/分――是电复律的绝对适应证4、房颤:房颤心室率快而不规则;QRS波和T波形状变异。――最容易引起房颤是:风心病二尖瓣狭窄5、房扑:P波消失,代之以F波;QRS波和T波形态正常(二)缓慢性心律失常1、窦缓:心率40-60次/分;常伴窦性心律不齐治疗:<40次/分――阿托品2、房室传导阻滞(1)I度房阻:窦性P波,其后有QRS;P-R间期延长>0.2(2)II度房阻I型:P-R期延长,R-R缩短,直到P波后无QRS出现II型:P-R间期固定;P波突然不能下传而QRS波脱漏治疗:异丙肾;阿托品(3)III度房阻:窦性P波,P-P间隔规则;P波与QRS无固定关系;心房率>心室率;心室心律由交界区或心室自主起搏点维持。3、病窦综合征:持续、严重,有时突发的窦缓;发作时窦房阻滞或窦性停搏;动过缓与心动过速交替出现治疗:阿托品,麻黄素,异丙肾三、心脏骤停(一)病因: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左室射血分数低于30%是猝死的最强预测因素(二)治疗:首先捶击复律,其次是清理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1、除颤和复律室颤的首选治疗措施――非同步直流电击除颤2、药物利多卡因――利于心脏保持电的稳定性&&&&&&&&-24-&&&&&&&&&&&&难治性室速和室颤电击后仍没有好转,首选――胺碘酮急性高钾引起的顽固性室颤――给予钙剂缓慢性心律失常心无脉搏――常用肾上腺素,阿托品肾上腺素――维持稳定心电与血流动力学的首选药异丙肾――治疗原发性或民除颤后心动过缓3、复苏能否成功的关键――恢复有效心律基础复苏的目的――建立人工循环心肺复苏最后成败的关键――脑复苏四、原发性高血压血压调节机制:急性调节:通过压务感受器及交感神经活动来实现慢性调节: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肾脏对体液容量的调节来完成(一)病理早期主要变化――周身小动脉痉挛持续多年后,病变最显著的是――肾细小动脉硬化(二)表现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临床特征:长期的血压增高和顽固的低钾血症2、皮质醇增多症可见:尿中17-羟类固醇聝17-酮类固醇增高(三)并发症我国高血压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脑血管意外急进型高血压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尿毒症(四)治疗1、急症――首选硝普钠2、常用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CCB;ACEI;ARB3、应用:1)合并心衰――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2)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用ACEI;3)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选利尿剂,长效二氢吡啶4)糖尿病――用ACEI和α受体阻滞剂5)心梗后和冠心病――先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6)高脂血症――不用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7)妊娠――甲基多巴、β受体阻滞剂,不用ACEI、ARB8)脑动脉硬化――用ACEI、CB9)中年舒张期高血压――长效CCB、ACEI、α受体阻滞剂10)合并支哮、抑郁症、糖尿病――不用β受体阻滞剂11)痛风――不用利尿剂12)心脏传导阻滞――不用β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氢吡啶&&&&&&&&类CCB五、冠心病六、心绞痛(一)表现1、劳力型心绞痛典型心电图改变: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T波倒置或低平,发作缓解后恢复。2、典型心绞痛发作的症状:劳力时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后3分钟内缓解3、变异性心绞痛的主要特征:心绞痛发作时ST段抬高4、心肌损伤的心电图特征:ST段弓背型抬高(二)治疗1、硝酸甘油――降低心脏前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2、心得安――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3、地尔硫?――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氧4、钙通道阻滞剂――变异型心绞痛的首选药七、心肌梗死(一)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二)表现急性心梗早期(24小时)死因主要是――心律失常心梗最常见心律失常是――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1、心电图: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病理性Q波,T波倒置I、aVL、V5-7出现异常Q波,ST段抬高→前壁心梗V1-5出现异常Q波,ST段抬高→急性间隔心梗室速、室颤多见于――广泛前壁心梗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下壁心梗2、血清检查AST变化:6-10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持续3-5天LDH变化:6-10小时开始↑,36-48小时达高峰,持续7-14天(三)溶栓适应证;禁忌证八、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一)病因单纯性二尖瓣狭窄最常见咽部链球菌感染是风湿热发病的必要条件(二)表现1、二尖瓣狭窄症状:呼吸困难,咯血(粉红色泡沫样痰),咳咳嗽,右心衰体征:二尖瓣面容;梨形心;心尖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左心房增大。&&&&&&&&-25-&&&&&&&&&&&&2、二尖瓣关闭不全症状:乏力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后期体循环淤血体征: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心尖部III级以上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左房左室增大3、主动脉瓣狭窄症状: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晕厥为典型三联征体征: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主动脉瓣区出现收缩期震颤中;主动脉瓣区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症状:多无症状体征:颈动脉搏动明显,有周围血管征,左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并呈抬举性,水冲脉,靴形心心尖第一心音减弱,主动脉瓣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舒张早期递减型叹气样杂音可有动脉枪击音及杜氏双重杂音5、联合瓣膜病6、并发症:心衰――风心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心律失常――以房颤最常见栓塞――最常见于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感染性心内膜炎――多见于风心病早期肺部感染脉压增大可出现――水冲脉左室功能不全可出现――交替脉引起左室前负荷增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引起右室后负荷增加――二尖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风心病二尖瓣狭窄→Graham-Stell杂音第三单元消化系统疾病一、慢性胃炎(一)病理:炎症;萎缩;化生(二)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因素――慢性胃体炎的主要原因(二)胃镜表现1、浅表性胃炎:粘膜充血,色红,边缘模糊,多局限,形成红白相间征象,粘膜粗糙不平,有出血点组织学:粘膜或粘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浸润2、萎缩性胃炎:粘膜色淡弥散变薄,有上皮细胞增生或肠化生&&&&&&&&组织学:粘膜萎缩伴有假幽门腺化生二、消化性溃疡(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命名:因溃疡的形成有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参与(一)病因胃、十二指肠粘膜损伤因子与其自身防御因素失去平衡(二)病理GU可发于胃的任何部位,以胃角和胃窦小弯常见DU多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三)表现――上腹疼痛,慢性病程发作,呈周期性、节律性GU――餐后1小时内发生疼痛DU――两餐之间,持续不减,直至下次是食后缓解,午夜痛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穿孔幽门梗阻――主要为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癌发影像:龛影――直接征象;痉挛性切迹――间接征象化验:胃溃疡――胃液酸度↑↑DU――胃酸↑,胃泌素↑胃泌素瘤(卓-艾综合征)――胃酸↑↑,胃泌素↑↑(四)治疗三联疗法:铋剂+克拉霉素+甲硝唑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胃癌――居消化道肿瘤死亡原因第一位(一)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胃息肉;残胃炎;胃溃疡;巨大粘膜皱襞症(二)病理1、部位:好发于幽门区(胃窦、胃小弯及前后壁),次贲门部2、形态分型(1)早期胃癌:粘膜及粘膜上层(2)中晚期胃癌:侵及肌层或全层(蕈伞型;溃疡型;溃疡浸润型;弥漫浸润型)3、组织分型根据腺体:管状腺癌;粘液腺癌;髓样癌;弥散型癌根据分化分:高分化癌;中分化癌;低分化癌根据生长方式分:膨胀型;浸润型根据肿瘤起源分:肠型胃癌;弥漫型胃癌(三)转移途径:直接蔓延;淋巴结;血行播散;腹腔&&&&&&&&-26-&&&&&&&&&&&&内种植(四)中医病机:病位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五)表现上&&&&腹痛-最常见的症状并发症:出血;梗阻;穿孔伴癌综合征:血栓性静脉炎四、肝硬化(一)病因: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血吸虫病(二)表现1、代偿期:乏力,食欲减退2、失代偿期:(1)肝功能减退症状;(2)门静脉高压症:脾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腹水――代偿功能减退最突出体征(三)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肝性脑病――最严重的并发症自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五、原发性肝癌(一)病因: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素;饮用水污染(二)病理: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混合型(三)转移途径:肝内转移;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和种植转移(四)表现肝区疼痛(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肝大;黄疸;肝硬化;全身表现;并发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五)诊断标准:AFP>400异常凝血酶原――对亚临床肝癌早期诊断有价值六、急性胰腺炎(一)病因:胆道疾病――是最常见的病因(二)表现:腹痛――主要和首发症状多位于上腹中部,饭后1-3小时发病渐加重疼痛剧烈而持续,向腰背放射恶心、呕吐及腹胀发热――中度以上发热胁腹皮肤可见呈暗灰蓝色斑(Crey-Turner征)脐周皮肤青紫(Cullen征)并发症:胰腺脓肿和假性囊肿;败血症,肾衰,心衰,DIC(三)检查&&&&&&&&1、淀粉酶:血>500U,6-12小时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高峰尿>256U2、脂肪酶:>1.5U,48-72小时开始升高3、C反应蛋白(CRP)>250mg/L――提示广泛的胰腺坏死七、上消化道出血(一)病因:消化性溃疡――主要原因(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胃与大肠,与肝脾关系密切(三)出血量的估计>5ml粪便隐血+50-100ml黑便250-300ml呕血400-500ml出现全身症状>1000ml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四)治疗大量出血伴休克――首选积极补充血容量第四单元泌尿系统疾病一、急性肾小球肾炎(一)病因:以链球菌感染最常见病理:弥漫性毛细血管样及系膜区细胞增生及WBC浸润电镜特点:上皮下驼峰状电子沉积(二)中医病机:初期病变主要在肺脾;恢复期主要在脾肾(三)表现:前驱感染→水肿,血尿,高血压,少尿(四)治疗――不宜用激素及细胞毒药药――首选青霉素(过敏者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五)中医辨治急性期:风寒束肺,风水相搏――麻黄汤合五苓散风热犯肺,水邪内停――越婢加术汤热毒内归,温热蕴结―麻黄连翘赤小豆合五味消毒脾肾亏虚,水气泛溢――五皮饮合五苓散肺肾不足,水温停滞――改已黄芪汤恢复期:脾气虚弱――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头颅mr 钙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