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定HCl时,为什么不用酚酞指示剂有效期

分析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答案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分析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答案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2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用Na2CO3 为基准物质标定HCl时,为什么不用酚酞指示剂? 影响这个实验的因素又有哪些?
问题描述:
用Na2CO3 为基准物质标定HCl时,为什么不用酚酞指示剂? 影响这个实验的因素又有哪些?RT
问题解答:
因为用酚酞作指示剂,变色时(PH=9左右)碳酸钠是被滴定成碳酸氢钠,它具有一定的两性(缓冲作用),突跃不大,变色不明显,所以一般都用甲基橙之类的指示剂,此时,是被滴定成碳酸(二氧化碳和水)
我来回答:
剩余:2000字
因为用酚酞作指示剂,变色时(PH=9左右)碳酸钠是被滴定成碳酸氢钠,它具有一定的两性(缓冲作用),突跃不大,变色不明显,所以一般都用甲基橙之类的指示剂,此时,是被滴定成碳酸(二氧化碳和水)
为了让碳酸钠与稀盐酸充分反应,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8-10,在这个范围内会有碳酸氢根存在,从而使滴定产生较大的误差.反应为CO3 2- + H+ = HCO3-.不懂欢迎追问!
没有影响,因为 Na2O和 Na2CO3 一样都是1分子消耗2分子HCl不管有没有分解,最后消耗的Hcl的量都是一样的. 再问: 用氧化数方面知识怎么解释呢? 再答: 这个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氧化数的变化。 Na守恒: Na2C2O4~~~~~2NaCl~~~2HCl 这是它们的关系
酚酞变色的时候溶液呈碱性,也就是说碳酸钠加多了才变色,滴定的要求是正好.
Na2CO3 2 HCl106 735.3000g x解得x = 3.65 g物质的量浓度 = 3.65 / 36.5 = 0.1000 mol/L当量浓度 = 0.1000 N
不能用酚酞 再答: 标定后溶液是硼酸 再答: 微弱酸 再答: ph为5.1左右 再答: 若用酚酞整个过程无变色,无法显示滴定终点
以碳酸钙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时,若以以钙指示剂为指示剂,应控制溶液PH=12--13
3.阐述Mg2+-EDTA能够提高终点敏锐度的原理.答:铬黑T与Mg2+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显色很灵敏,但与Ca2+形成的络合物不稳定,显色灵敏度低,为此在pH=10的溶液中用EDRA滴定Ca2+时,常于溶液中先加入少量MgY,使之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Mg2+:置换出的Mg2+与铬黑T显出很深的红色:Mg2++EBT=
K2Cr2O7氧化KI时,需要酸性,所以加HCl,放置一定时间是让K2Cr2O7氧化KI完全,因为它们反应慢,后面加水是为了稀释下酸度.
负偏差,用的酸多了,消耗掉的碱也变多,结果得出碱的浓度变小了
会使标定结果偏高.因为碳酸钠含有水份,实际重量就偏低,滴定结束时盐酸的量就偏少,所以结果计算得出的盐酸浓度偏高.
测得的盐酸浓度变大,无水碳酸钠制备容易,且容易纯化,但分子质量小,硼砂相对分子质量大,误差小,较碳酸钠制备难,成本高
额,因为滴定过程中碱过量,草酸的俩氢离子完全反应.如果你反过来就会有两个突越,用氢氧化钠作基准物质滴定草酸.
基准物质都装在锥形瓶中,待标定的标准溶液装在滴定管中,在计算时,是根据基准物质的质量,和消耗的待标定标准溶液的体积来计算标准溶液的浓度.
盐酸溶液的浓度会偏大,用此盐酸溶液滴定试样,结果会偏低.用基准碳酸钠时,应在270度干燥2小时或烘至恒重,在干燥器中冷却后才使用.基准试剂都有被复原的性质,使用基准试剂都大都需要干燥或灼烧.
第一问是偏高,第二问是偏低 再问: 谢谢啦
没影响,原来一个碳酸根吸水后变成一个碳酸氢根+一个氢氧根,要消耗两个氢离子一个碳酸根也是消耗两个氢离子,所以无论吸水与否都不影响滴定结果
2MnO4- +5C2O4+16H+====2Mn2+ +10CO2+8H2O此反应在室温下很难进行 必须加热到75-85摄氏度,以加快反应的进行 但温度不宜过高 否则容易引起草酸分解调节酸度必须用硫酸因为盐酸中的Cl-有还原性 硝酸中的NO3-有氧化性 醋酸酸性又太弱 达不到所需酸度所以都不适用 滴定时适宜酸度约为C
甲基橙遇酸变红,遇碱变黄,滴定到终点时变成橙色.不过标定盐酸时,用碳酸钠做基准物质,但用的指示剂一般是 甲基红—溴甲酚绿 做指示剂,这个现象比较好观察,滴定到玫瑰红的时候应该进行加热煮沸,赶出二氧化碳,冷却,然后接着滴定,你们用甲基橙,应该方法相似吧,肯定是滴定到橙色再加热煮沸,然后再接着滴定吧,用甲基橙就是用来指示滴
一般滴定管的体积为Max=50ml,此时滴定液体积位于20-30ml比较合适,请根据此体积的HCl及Na2CO3的反应比例计算所需称量的质量,相信你可以解决诶!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能否用酚酞作指示剂标定HCl溶液
问题描述:
能否用酚酞作指示剂标定HCl溶液
问题解答:
不能.酚酞是一种弱有机酸,在pH<8.2的溶液里为无色的内酯式结构,当8.2醌式结构.酚酞的变色范围是 8.2 (浅红色)~10.0( 红色) .如果用酚酞,那么要加过量的碱才能变色,所以标定的浓度就大了.
我来回答:
剩余:2000字
不能.酚酞是一种弱有机酸,在pH<8.2的溶液里为无色的内酯式结构,当8.2醌式结构.酚酞的变色范围是 8.2 (浅红色)~10.0( 红色) .如果用酚酞,那么要加过量的碱才能变色,所以标定的浓度就大了.
不一致因为指示剂的变色点不同
选B,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10,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A.错误,OH-比H+多.B.正确.C.HCl被完全中和.D.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 再问: 滴定终点 中和了,应该中性才对呀?为什么还会有NaOH? 再答: 滴定终点不是反应终点。 滴定终点是要稍微过量的酸或碱,引起指示剂颜色的变化。 具体的看书。
变色范围:酚酞 无色 8.2-10.0 粉红 ,甲基橙 红 3.1-4.4 黄 选 B. NaCO3+NaHCO3 首先,V2<V1这个条件相当重要.NaOH 和Na2CO3都可以用酚酞为指示剂的,NaHCO3就要用甲基橙所以,这个物质应该是有两个反应或者有两个物质构成.Na2CO3--NaHCO3--CO2,这两个反
ph>12好像都可以,做过这个实验,细节有些遗忘
用酸性溶液滴定碱性溶液时,如盐酸滴氢氧化钠溶液终点是酸性的所以选甲基橙【颜色由黄色到橙色(PH≈4.4) 】;用碱性溶液滴定酸性溶液时,如碳酸钠溶液滴盐酸终点是碱性的,所以选酚酞【颜色由红色刚好褪色(PH≈8) 】.这样不会反应不足.
你的题设是错误的,说反了,应该是结果偏小.只有氢氧化钠过量时酚酞才会变红,才会认为是滴定终点,比实际终点要晚,所以消耗的氢氧化钠比实际体积要大.所以待测物质为盐酸时,结果偏大,待测物质为碱时,结果偏小.酸碱滴定反应总是存在一定误差的:碱滴酸,用酚酞,碱过量;酸滴碱,用甲基橙,酸过量. 再问: 题目就是这样的啊 再答:
邻苯二甲酸氢钾(KHP)溶于水,水溶液有酸性反应.用其标定氢氧化钠溶液时,是取邻苯二甲酸氢钾(KHP)用待标定的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b(NaOH)=0.1mol/kg]滴定至终点.相当于用碱滴定酸性溶液,所以采用酚酞做指示剂.一般用酸性溶液滴定碱溶液用甲基橙指示剂,用碱性溶液滴定酸溶液用酚酞指示剂.
Na2CO3-------2HCl106.00 20.*X/9mol/L
A、同等质量的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碳酸钠消耗的盐酸少,因此结果偏低B、俯视度数,导致读数偏小,因此结果偏低C、用待测液润洗将导致锥形瓶中的待测液实际体积偏大,因此结果偏高D、将导致盐酸体积读数偏高,因此结果偏高E、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将导致标准液溶液降低,结果就是滴定读数偏高,也就是结果偏高选CDE 再问: 我还是有一
甲基橙和酚酞都能使用.因为盐酸与NaOH的滴定突跃在这两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
不能用酚酞 再答: 标定后溶液是硼酸 再答: 微弱酸 再答: ph为5.1左右 再答: 若用酚酞整个过程无变色,无法显示滴定终点
甲基橙遇酸变红,遇碱变黄,滴定到终点时变成橙色.不过标定盐酸时,用碳酸钠做基准物质,但用的指示剂一般是 甲基红—溴甲酚绿 做指示剂,这个现象比较好观察,滴定到玫瑰红的时候应该进行加热煮沸,赶出二氧化碳,冷却,然后接着滴定,你们用甲基橙,应该方法相似吧,肯定是滴定到橙色再加热煮沸,然后再接着滴定吧,用甲基橙就是用来指示滴
体积不相同假设体积相同,都正好将NaOH,NH3*H2O消耗干净那么一个生成NaCl(中性)NH4Cl(酸性)酚酞显色是碱性环境那么也就是说最后一滴HCl滴进之前NaOH还显红色,而NH3*H2O早就无色了也就是说NaOH消耗的盐酸体积更多一些
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完全标定时,溶液呈碱性.即到达化学计量点时,pH>7,酚酞变色范围为6.8-8.4,符合.而甲基橙为3.1-4.4,会造成较大误差.另外,眼睛对于颜色变化的敏感程度也有一定原因.
有影响,若是没有CO2的话就不怕,滴入HCL,用酚酞是中性;有了CO2,在未滴HCL之前里面是NaHCO3,Na2CO3,NaOH,若是再滴HCL,因为NaHCO3,Na2CO3与HCL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会有较多了H离子在溶液中,所以呈酸性
这道题给力啊由于NaCO3水溶液电离出碳酸根与水中氢离子结合成碳酸氢根,导致溶液氢离子减少,剩下电离的氢氧根离子,所以溶液pH显碱性,水溶液pH 11.6;NaHCO3是强碱与弱酸中和后生成的酸式盐,溶于水时呈现弱碱性,25℃水溶 液pH值为8.3.首先你给搞清楚一个问题,酚酞的变色范围是 8. 10.0,所以酚酞只能
由于Na2CO3溶液碱性较强,可使酚酞变浅红色,而NaHCO3溶液碱性较弱,它不能使酚酞变浅红色,故而加盐酸使Na2CO3+HCl=NaHCO3+NaCl这一级反应达滴定终点时,可用酚酞作指示剂(酚酞由浅红色变为无色)继续加盐酸,使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这一级反应达滴定终点时,不
假设三种物质都有(从化学角度考虑,在溶液中不可能同时存在NaOH和NaHCO3),用酚酞为指示剂时,NaOH,NaHCO3,Na2CO3分别消耗HCl的体积为x1、0、x3 mL,则以甲基橙做指示剂继续滴定,则它们又分别消耗HCl的体积为0、x2、x3 mL,依题意:V1=x1+0+x3V2=0+x2+x3 如果0
酸滴定碱,终点酸微微过量,应该用甲基橙做指示剂.一定要用酚酞,终点颜色有红色变成无色,由于视觉上的“滞后”现象,很容易滴过量. 再问: 我现在数据出现了点问题,怀疑是酸滴过量了。那怎么操作才能将误差减少到最小呢 再答: 两个方案:一、换成甲基橙做指示剂 二、多做几组平行试验,排除不正常的数据,剩下的求平均值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用碳酸钠为基准物标定盐酸,为什么不用酚酞作指示剂?_百度知道
用碳酸钠为基准物标定盐酸,为什么不用酚酞作指示剂?
大喊变身知道合伙人
采纳数:31
获赞数:390
选择指示剂的一般原则是指示剂 的理论变色点 pK(HIn)处于滴 定突跃范围内。 因酚酞的 pKa=9.1,变色范围为 8.2~ 10.0。酚酞微红时 pH=9,此时反 应仅进行 到 HCO3-(CO32-
= HCO3-),因此不能用酚酞作 指示剂,
乜野啊114知道合伙人
采纳数:12
获赞数:94
擅长:暂未定制
盐酸不能使酚酞变色,就不能区分中性和酸性了!
全新白知道合伙人
采纳数:30
获赞数:198
酚酞变色的PH值为8,用碳酸钠标定最终溶液Ph为7,用酚酞的话溶液不变色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用氢氧化钠滴定盐酸,用酚酞做指示剂优于甲基橙,而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则相反.这是 为什么
问题描述:
用氢氧化钠滴定盐酸,用酚酞做指示剂优于甲基橙,而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则相反.这是 为什么
问题解答:
主要是显色PH范围不同,如下:指示剂名称 范围 酸色 中性色 碱色 甲基橙 3.1-4.4 红 橙 黄 酚酞 8.2-10.0 无色 浅红 红 再问: 还不懂 为什么呢 再答: 同学,不能这样子啊,自己要多想想。如果用氢氧化钠滴定盐酸,用甲基橙做指示剂;而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用酚酞做指示剂。这样做有什么后果,你想想看再问: 请问为什么呢 再答: 我无语了,之前的当我没说过,老夫无能为力
我来回答:
剩余:2000字
主要是显色PH范围不同,如下:指示剂名称 范围 酸色 中性色 碱色 甲基橙 3.1-4.4 红 橙 黄 酚酞 8.2-10.0 无色 浅红 红 再问: 还不懂 为什么呢 再答: 同学,不能这样子啊,自己要多想想。如果用氢氧化钠滴定盐酸,用甲基橙做指示剂;而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用酚酞做指示剂。这样做有什么后果,你想想看再
(1)一般规律:酸滴碱,用酸性变色的指示剂,即甲基橙或甲基红; 碱滴酸,用碱性变色指示剂,即酚酞.而强酸强碱之间的滴定,不管用酸性指示剂还是碱性指示剂,误差都不大.盐酸滴定氢氧化钠,如果用酚酞作指示剂事实上也是可以的,即终点变色为红色到无色;同理,用氢氧化钠滴定盐酸,用甲基橙为指示剂,误差也很小,即终点变色为橙色到黄色
有CO2会生成Na2CO3,消耗掉两分子的OH-酚酞作指示剂,只能滴定到NaHCO3,相当于原本2分子的OH-只滴定了1分子,消耗掉滴定液多,所以~第二个问题,磷酸第一计量点时候酸性还是很大的,不可能有NaHCO3存在,会生成CO2溢出,同纯NaOH没区别了,第二滴定点时候PH值估计就和上一题一样的情况了
V1=34.12,V2=23.66,因为V1>V2,所以是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Na2CO3的质量分数W(Na2CO3)=m(Na2CO3)/m(样)*100%=c(HCl)*V2*M(Na2CO3)/m(样)*100%= 0.//0..7
不能.一般,滴定完毕的溶液现啥性就用测定再哪一范围的指示剂.所以,NaOH+CH3COOH用酚酞,HCI+NaCO3用甲基橙,石蕊不用于滴定.选择指示剂是为了减少误差.
方案1 配制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取相同体积分别同时加入如上图所示的两个装置的烧杯中,接通电源.现象 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强度:盐酸>醋酸.原理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有关.因为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盐酸中电流强度大于醋酸中的电流强度,说明盐酸中离子浓度大,醋酸中离子浓度小,而盐酸
氢氧化钠本身就是碱性的,把他酸碱度调到偏碱了..你用PH试纸直接测磷化液就可以了.
滴定之后显示粉红色,说明当前PH在变色范围之内没问题.如果是按照理论计算得出的7,那么不能做参考,因为在等当点附近有明显的PH突跃(就是指很少的量可以大幅度改变PH值,一般过半滴都可以使PH=6的溶液轻松达到PH= 9.酸滴碱同理.这个误差是实验数据分析中关键. 再答: 滴定之后显示粉红色,说明当前PH在变色范围之内没
酚酞在偏弱碱性的条件下就会退为无色,而甲基橙此时还为黄色.甲基橙直到偏弱酸性的条件下才变为橙色甚至红色.因此用盐酸滴定碳酸钠时,溶液中碳酸根都变成碳酸氢根时,酚酞就无色了,而碳酸氢根也进一步反应完成时,甲基橙才可能变色.因此就是同样的样本去两次,可以鉴别出不同的物质.你的问题我没看懂,恕不解释了.希望我说清楚了双指示剂
可以,但是不合适,最好用甲基橙.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时,加入酚酞做指示剂,滴定近终点时,溶液颜色由红色逐渐变为淡粉红色,再变为无色,由于人眼对红色比较敏感,由红色变为无色,人眼不易察觉,使得误差较大,但在滴定准确度要求较低情况下可以选用酚酞做指示剂.
NaHCO3溶液的pH值8左右,而酚酞的变色范围也是8左右,即把酚酞加入NaHCO3溶液已经是无色的,也就是不会再发生颜色变化所以不能用酚酞做指示剂.一般用甲基橙做指示剂.终点颜色 黄色---------橙色
实际上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因为在快要到达滴定终点时,每一滴盐酸能够使PH变化几个单位,你看下滴定曲线就知道了,所以这个时候所消耗的HCl和PH=7时消耗的盐酸几乎相等,不会有明显的影响.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必须要二至三个PH单位才行,如果太窄了,就没有办法滴了
首先,滴定的话就必须是得有颜色的变化,所以NaOH滴定盐酸的时候由无色变为浅红色这个是必须的,而为什么不滴到完全变红呢,这就跟酚酞有关系了,酚酞的显色范围大概是8-10左右,浅红色的时候说明溶液已经是显弱碱性了,溶液里面已经没有盐酸的存在了,再滴的话NaOH就过量了.反过来滴定也是同样道理,浅红色是弱碱性,里面还有Na
可以用酚酞没什么特殊的要求,在溶液刚好褪成无色时滴定结束至于变色范围的问题,计算一下可以知道酸碱中和滴定时PH值是突变的,只要操作正确,误差完全可以忽略,事实上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4.4,也不是中性变色
对的,不过过量太少可以忽略不计
不啊,颜色应该有突变,从黄色变为黄红混色.当然,不排除因为我没做过这个实验又在乱说的可能.还有,楼主啊,分析中有很多滴定的终点都不明显啊,比如硝酸银的标定,哎楼主你就认了吧! 再问: 那你觉得到哪可以算终点啊,我要发表学位论文的,请指导
酚酞试液为无色,把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钾中时,酚酞显示红色,当滴加盐酸到和氢氧化钾恰好完全反应时,红色消失,酚酞会再次变成无色.
碳酸钠是能够被水解的盐,当它与氯化氢作用到第一等当点时:Na2CO3 + HCl ←→NaHCO3 + NaCl此时溶液的pH值为“8.3”,可以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当滴定进行到第二等当点时溶液中的成分是:NaHCO3 + HCl ←→ H2CO3 + NaCl此时溶液的pH值为“3.9”,可以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综上所
氢氧化钠滴定醋酸酚酞当指示剂终点时生成醋酸钠水解呈碱性酚酞变色范围是8到10滴定终点可以看到由无色变为红色明显的变化多谢
个人观点:丙烯酸CH2=CHCOOH 是弱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丙烯酸钠,为强碱弱酸盐,终点成弱碱性,应该用酚酞做指示剂较好.如果丙烯酸中没有其他的酸或者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物质,或者不存在其他的酸的话,应该能反应出其含量.我觉得短时间内可以装在塑料瓶中,长时间可能会腐蚀塑料,相似相容吧,不过我也是瞎猜的.哈哈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酚酞指示剂的配制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