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没有地方卖野生态养殖水域生态学出来的水鱼?

他独创的生态养殖甲鱼有了“身份证”,抱团发展想带动百姓共富
陈端仓查看养殖的甲鱼
几经波折创业过程多艰辛
冬日的阳光洒在东兴区大治乡土主村5组,暖意洋洋。四周的青山,映着中间的一片碧水,陈端仓的中华鳖养殖基地就坐落于此。100多亩的池塘,池底有1万多斤甲鱼,价值200多万元。
头发已经花白,穿着一件看不出颜色的旧夹克,陈端仓站在池塘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这就是我的全部家当……”
陈端仓的种养殖生涯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陈端仓初中一毕业,就开始规划自己的土地怎么才能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1979年,陈端仓承包了4亩池塘开始养花鲢、白鲢、草鱼和鲤鱼,他也由此尝到了甜头——那时,街上吃一碗面才一毛多钱,他喂鱼一个月就能赚四五百块钱,收入相当可观。1981年,陈端仓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万元户”了。10年间,他赚了5万元钱,家里的房子也从原来的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楼房。
1990年,陈端仓发现,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吃的方面除了要求色、香、味、形俱全外,还要绿色、营养。于是他开始扩大养殖品种,准备喂养营养价值较高的甲鱼。“将甲鱼与花鲢、白鲢、草鱼和鲤鱼放在同一个池塘里喂养,它们既不相互干扰,又增加了喂养品种,相当于池塘面积没有变,但品种多了,收入也能随之提高。”说干就干,就在当年的冬季,陈端仓购买了80多只甲鱼鱼苗,可没想到,鱼苗买回来一个星期后便陆续死亡。着急的陈端仓经打听才得知,原来,甲鱼鱼苗不能在冬季引进。那时由于没有经验,陈端仓被销售甲鱼鱼苗的人骗了,死了47只甲鱼鱼苗。
陈端仓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养殖事业还算平稳。然而,1996年,他引进的近4万元甲鱼鱼苗,一夜间被盗得所剩无几,这让他心痛不已。陈端仓没有灰心,他又以每斤280元的价格购回甲鱼鱼苗,继续喂养。可4年后,当甲鱼可以出售时,市场行情却十分萧条。“这样的行情一直持续了好几年。”看着几年来都不景气的行情,陈端仓不得不离开家乡,去外地打工。
2006年,他重操旧业,并不断扩大养殖面积,到2007年他的养殖面积扩大到80多亩。然而,正当他的事业有点起色的时候,老天爷又跟他开了一个“玩笑”。“日的一场大雨,引发洪水,一夜间将我的池塘冲垮,大部分鱼被洪水冲走。这一夜,我损失了28万余元。” 对这一次“灾难”,陈端仓记忆犹新。
许多村民以为陈端仓从此会一蹶不振,但他却越挫越勇,洪水过后,陈端仓贷款近50万元,重新修葺池塘、购买甲鱼鱼苗。几年的时间,再一次把养殖事业搞得风生水起。
然而,创业之路本就没有一帆风顺之说。2008年,他有一个同学看他的事业做得好,于是想来入股,希望能一起把事业做得更大。当时说好由陈端仓出资60万元,同学出资100万元,承包了100多亩的地建好了鱼塘。哪知,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这个同学突然提出要撤股,说好的100万元资金也没有了着落。那几年,是陈端仓最难受的日子,他说,平时连场镇都很少去赶……
陈端仓不得不再一次默默地担起了这些债务:“坚持,事情总会有转机!”
陈端仓在鱼塘边的果园里劳动
生态养殖甲鱼有了“身份证”
养甲鱼的人很多,但是坚持生态养殖的却很少。陈端仓独创的生态甲鱼养殖配方更是成了特色。
陈端仓告诉记者,他将鱼虾、动物内脏和玉米粉、麦麸、黄南瓜等精心配制,喂养出的甲鱼无论是从颜色形态,还是肉质上都与其他的甲鱼有区别。
甲鱼也会生病,但陈端仓的甲鱼却是“吃中药”,他将当归、黄芪、山楂等药材经过调制,用于甲鱼喂养,清热解毒还补气血,既能调养,提高营养价值,也能达到增加甲鱼抵抗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说到生态养殖,陈端仓坦言,那也是一次意外发现。当时他中断甲鱼养殖,把买回来的鱼苗放进池塘就外出打工去了,几年之后回来,他捞出甲鱼一看,竟然长得比平时精心管护的时候更好:“空间大了,甲鱼生长更快。”陈端仓说,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明白搞仿生态的养殖更能提高甲鱼的品质。
2006年,陈端提着自己的甲鱼去相关部门检测,并于这一年成功申请到了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08年,他又成功申请注册商标,将甲鱼做成了一个品牌。2010年,陈端仓申请到了防伪标识,为自己养殖的甲鱼争取到了“身份证”,在他卖出的每一只甲鱼身上,都有一张小标牌,通过验证码,就可以辨别真伪。陈端仓的甲鱼养殖基地也成为了西南第一家仿野生态养殖基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态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在食品安全重于一切的今天,人们普遍关注的不只是价格,更看重品质。
“激素、饲料和违规使用药物,让这个市场越来越混乱……”陈端仓感觉很痛心,正常的甲鱼养殖周期,一般是3-5年,而市面上却有很多使用了激素以及温室饲养的甲鱼,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上市。在价格上,无公害的农产品达到了300-400元一斤,而饲料养殖的甲鱼,有的甚至仅需60-120元一斤,却还能以次充好,冒充野生甲鱼卖到500元一斤……
因此,除了养甲鱼,陈端仓觉得自己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科普,让更多人懂得如何区分甲鱼的优劣。在去年的农博会上,他为了向大家解释怎么辨别甲鱼的好坏,说到嗓子都哑了。
“粮食喂养的生态甲鱼,裙边宽,腹部是白板,背部有光泽。使用了激素的甲鱼颜色偏黄。”陈端仓简单地解释了一下,养了大半辈子的甲鱼,费了很多心血,他不想看到市场变得混乱,也不想大家好坏不分:“我们不能因为社会发展太快,就忘记了事物本身的初衷。不能违背事物发生的规律,否则就是逆天。”
在陈端仓的甲鱼养殖基地,他种上了蔬菜、果树、花木,春夏时节,紫薇花开,秋天的时候,柑橘满枝头,尽显田园风光:“这里不仅只是一个养甲鱼的地方,我更喜欢它能成为一个世外桃源。”
陈端仓养殖的甲鱼是无公害水产品,并且有“身份证”
抱团发展想带动百姓共富
2008年,陈端仓被评为了内江市“回乡创业模范”。上个世纪90年代,他还是“十万民兵‘双带’致富竞赛活动先进个人”。
陈端仓致了富,却没有忘记周围的人。在他养甲鱼事业最火的时候,周边很多村民都来向他讨技术,他都毫无保留,倾囊相授。他甚至还跑到周边的乡镇去办了几次培训班,传授养甲鱼的技术,来学习的有上百人。一些村民跑来买甲鱼苗,有的甚至钱都没给,他也不计较:“只有大家都共同富裕了,社会的进步才会平衡。”
2013年,陈端仓与当地村民一起成立了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的一些农户一起搞养殖,有的养殖户家里困难,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来买甲鱼苗,陈端仓就记在账上,承诺等甲鱼养大了再来给钱都行。
土主村是一个贫困村,陈端仓的养殖基地也带动了周边的农户就业,其中还有部分贫困户。如今,在陈端仓的养殖基地,有2个固定的长工,负责看管鱼塘、整草料等活儿,另外有7、8个零工。他每年的劳动力成本就要10多万元。2009年,他的甲鱼养殖基地还被评为内江市“优秀农村人才示范岗”。
“干了大半辈子的养殖,半生的心血也都投入了进去。最想看到的,还是能够把这份事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人搞养殖,致富增收。”陈端仓说,接下来,他准备寻求合作伙伴,想在北京建立一个销售点,把内江生产的优质甲鱼卖到北京去,也希望可以销往全国……
在鱼塘的大门口,陈端仓写下了一副简易楹联:“雄心治服千条水,壮志开辟万重山”。
——这是年逾花甲的他的座右铭。
本文来源:内江新闻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
&&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
你可能喜欢[每日农经]活水养殖 草鱼卖出好价钱()
农产品交易
看别人怎么发财
重点推荐 不能不看
  李函烨:大哥,咱们这是盖房子呢?
  养殖户:这不是盖房子,是盖鱼窝。
  李函烨:这是盖鱼窝呀,盖鱼窝盖成这样啊,你盖这么小一点!
  你看看,这巴掌大的地,也建鱼塘?说是盖鸡窝还差不多,难怪小李不相信。
  李函烨:我觉得你这鱼窝没选对地方,你看这交通不便。
  养殖户:你不会看,这个地方可好了,是看过风水的。
  李函烨:盖鱼窝还要看风水啊!
  养殖户:嗯,是呀!
  李函烨:你瞧这山高皇帝远的,到现在还没剔除封建迷信。
  养殖户:你是拍电视的?
  李函烨:对,我们拍电视的。
  养殖户:你拍电视就拍鱼吧。见见这个风水先生了。
  李函烨:我也要见风水先生,我是记者,我不信这个!
  养殖户:你不信我是吧?你肯定会见到那个风水先生,那个人很厉害的。
  当地人所说的风水先生就是县畜牧水产局的黄工程师,农户建鱼塘都会请他来测量、指导。
  李函烨:黄老师,我想问你一下,为什么咱们这个口开这么大呢!
  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工程师:黄全光 工程师:开那么大的口就是为了水流快,池水的氧气充足。
  李函烨:这是出口还是入口啊?
  工程师:出口。
  李函烨:出口,入口和出口也一样大吗?
  工程师:那个进水口小一点。
  李函烨:那这样不是进水少出水多,池里的水不一会就溜没了吗?
  工程师:不,它还有一个挡板,可以控制水的流速。
  小李去过全国很多地方,也算见多识广,养鱼的节目也釆访过不少,但像这样建这么小的鱼塘还是真第一次见。
  李函烨:你看,那个墙磊的那么高,像人住的房子一样。
  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石梯江合作社理事长: 庞 琨 到雨季的时候,那个洪水很大,洪水会淹没这个鱼塘,所以,就筑这么高,这个墙是用来防洪的。
  李函烨:哦!
  因为这里山多地少,农户们就巧妙的利用山角河边,沟沿路旁的每一寸土地,随便挖个小窝小坑,小的几平方米,大的也不过几十平方米便养起鱼来。
  李函烨:我发现这里家家户户都有养鱼的习惯,就像养猪养鸡一样,在房前屋后随意地挖一个鱼塘,据说这种自给自足的养鱼方式就是从祖辈上沿袭下来的。
  理事长:这个养官垌鱼的历史没办法考证,反正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就是挖一个小小的窝,每家每户都养。
  浦北县地处六万大山腹地,在没有修通公路之前,交通运输十分不便,农民进城拿鱼换钱很困难,所以都是自己食用。
  理事长:原来就是逢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就捕一条鱼上来,接待一下客人,都没有上市卖的。
  但是,就在十几年前,这种自养自足的传统模式被打破了,因为这里的鱼品质好,外地客商主动上门釆购,而且价格比外地的草鱼高一两倍。官垌鱼以浦北县官垌镇而命名,2012年获得了国家官垌草鱼地理标志产品,从此官垌鱼声鸣鹤起,跃出了大山,养殖规模也逐渐壮大起来。
  李函烨:这里面养的什么鱼啊?
  理事长:这是草鱼。
  草鱼,是典型的食草性鱼类,在我国分布很广,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当地人也正是因为它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吃草成本底,肉质肥嫩,鲜美等诸多优势,才把它作为主要养殖品种。
  李函烨:怎么会这样呢?我刚才发现一个问题呢?这个地方的鱼塘跟其他地方的鱼塘不太一样,是串联在一起的,它只有一个总的进水口和一个总的出水口, 剩下的洞口都像流水作业似的。以前我采访过很多养鱼的,都知道这样会很容易感染疾病的。你说他们当初设计鱼塘的时候怎么会没考虑到这一点了。
  工程师:因为那个水流量很大,水流很快,所以影响不大。那个串联的鱼塘一般不超过五个,不过还是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有的水流量很大的地方八个十个的都有。
  连体的鱼塘一般都比较小,但要是建大点的鱼塘,进水口和出水口就不能像竹筒到豆子那样直来直去了。
  工程师:这鱼池出水口的结构,它是有科学道理的。如果开的太高只流表层的水。你看,前面有一个挡水墙,水在下面流出,在外面把水提上来,提上来这个水再在上面排出。这样就可以使那个表层的水,底层的水,快速的交换,就有利于底层的粪便、残渣排出。
  理事长:养官垌鱼每家每户都养,就是因为这个地方的水好,比较好养,鱼不容易得病。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但要从浦北县养鱼来看就该改为:水好人胆大了。他们这种特殊的串联鱼塘养殖模式就是仰仗着他们的水质好而取胜。这里的山泉水水质清澈、甘甜,没有污染,都可以直接饮用。
  李函烨:好清甜呀!太好喝了,那种透心凉,我感觉这个真的特别棒。
  李函烨:传说这个玉女溪七仙女在这洗浴过,以前当地人家的女儿,出嫁前一天都要到这里洗个澡,沾点灵气。要是没什么人的话,我也在这洗个澡。
  在玉女溪旁裸露的岩石,看似危危欲倒,却又壁立不凡。原因就是被岩上的树藤牢牢抓住了。
  李函烨:这简直就是奇景啊!你看,这树根紧紧的把石头包裹着给悬空吊了起来。
  像这样终年不断的溪流,在浦北县随处可见。
  理事长:这养鱼全部是用那个长流水,很好养的,全都投喂那个青草,不喂任人工合成何饲料。
  浦北县八山一水一分田,山上河边的野草十分丰富,这也给草鱼提供了大量的饲草来源,为养殖户节约了不少饲料成本。
  李函烨:大哥。
  养殖户:哦,你好!
  李函烨:你割这草是喂牛的吧!
  养殖户:喂鱼的。
  李函烨:这么高的草鱼能吃得了吗?
  养殖户:能吃,我们这鱼大。
  李函烨:那这草叫什么名字呀?
  养殖户:这个叫橡草。
  工程师:这个草是我们当地生长比较普遍的草,它营养很丰富。一亩地的产量达到15000千斤到18000千斤。一般是二十多斤草可以养一斤鱼,一亩地的草可以养500斤鱼。
  虽然广西气温较高,饲草丰荗,但养殖户也种点橡草、黑麦草等以备冬季之需。一条成年鱼一天可吃一两多青草。但只喂青草的鱼比喂人工合成饲料的鱼长得要慢的多。
  理事长:这个养殖周期是两年到三年,甚至五年、七年的都有, 一般就是养十斤以上二十几斤才上市的。
  黄祖波是一个普通的养殖户,今天他要到县城去走亲戚,要到鱼塘里抓两条鱼带上。这不,小李也跟着凑热闹去了。
  李函烨:成功
  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官垌镇垌口村养殖户: 黄祖波
  养殖户:加油!
  李函烨:加油!要拿脚踩入这个网底,然后靠着脚的力量一点一点的往后移。又飞出去了!哦,这条鱼好大呀!就这一条,能让我抱一下吗?哎呀,抱起来了,它老动怎么办呀?
  养殖户:不抓住它的穴位它是不听话的,一般这样抱。
  李函烨:鱼还有穴位?
  养殖户:对。
  李函烨:那穴位在哪里啊?你给我讲讲怎么点穴?
  养殖户:在这里,用手指按住这里。
  李函烨:还真挺听话的。
  养殖户:对。
  李函烨:这鱼也有穴位你看到了吗?你看这鱼非常听话。好,乖。 这个鱼有多大呀!
  养殖户:有15斤,80厘米长。
  在这么一个小鱼塘里,能有这么大的鱼,小李心里直打嘀咕
  李函烨:大哥你这鱼不是自己放进去的吧?这塘这么小,这么多的鱼,还都这么大个。
  养殖户:确实是放进去的,放鱼苗进去把它养大。
  李函烨:长了几岁了?
  养殖户:五六年吧。
  李函烨:那你多长时间拉一次网啊!
  养殖户:一般一年拉一次网。
  李函烨:你不是说要养五六年的时间吗?
  养殖户:五六年的时间必须每年都投放一次鱼苗,大的出售,小的再养起来。
  李函烨:多大的鱼苗才合适?
  养殖户:半斤左右。
  只所以投放这么大的鱼苗,一是怕流水冲走,再就是小鱼苗吃浮游生物,还不太爱吃草。
  李函烨:你这个塘我看也就是20平米差不多吧!
  养殖户:差不多。
  李函烨:那这么大的塘大概能有多少鱼啊?
  养殖户:100多尾吧!
  李函烨:这么多鱼不怕缺氧吗?
  养殖户:不怕的,因为我这个是流水养鱼。
  正常情况下养殖草鱼,每平方米才放一条鱼,而黄祖波 的养鱼密度却比外地高了六七倍,每平方米都放五到八条鱼。每亩产量达一两万斤。
  李函烨:哦,那咱们这个鱼出塘价是多少钱一斤?
  养殖户:出塘价20元一斤吧!
  李函烨:20元一斤。
  理事长:二十块钱三十块钱一斤都有人要,有时一条鱼1000多块钱都有人买去了。
  像这样的小鱼塘黄祖波有三个,平均一年仅养鱼的收入有4万多元。
  李函烨:你刚才说还有什么方法来抱鱼?
  养殖户:还有个方法就是把鱼翻过来。
  李函烨:不听话了,先放下来。
  养殖户:把这个鱼翻过来,这样托住腰部它就听话了。
  李函烨:嘿嘿,真是学了不少。你看,怎么会这样呢?
  养殖户:掐住它的腰部穴位,就是说像一个苗条淑女一样,揽住它的腰部,它就听话了。行,今教我两招。
  那么这种小窝流水吃草的草鱼和用普通方法养殖的草鱼市场表现到底怎么样呢?
  李函烨:你这是什么鱼啊?
  经销商:草鱼。
  李函烨:多少钱一斤?
  经销商:八元一斤。
  李函烨:没有官垌鱼啊?
  经销商:没有,那个很贵。
  李函烨:你这都是草鱼啊?多少钱一斤?
  经销商:七八元一斤。
  李函烨:有官垌鱼吗?
  经销商:没有,那个太贵了。
  在官垌鱼专卖店,每斤卖到20多元。一条鱼都卖到四五百元,但还是有不少消费者前来购买。
  外地客商:我一个月最少进1000公斤以上。
  从外观上看,官垌鱼和普通草鱼有什么区别呢?
  李函烨:官垌鱼长得大,体型比较修长,颜色金黄色,非常漂亮;普通草鱼肚子比较大,颜色发黑、发深。
  官垌鱼和普通草鱼肉质上也存有一定差异。
  李函烨:你看这个是官垌鱼的生鱼片颜色发浅一些,而这个普通草鱼的颜色呢发深,血色比较浓;官垌鱼的生鱼片拉起来感觉很筋道、很有韧性,弹性非常好,普通草鱼的生鱼片感觉很软,你看轻轻一拉就给扯破了。我们做个实验你看呀!哎哟!好清楚啊,你看这下面的字看得特别清晰,可见这鱼肉是多么的透亮。
  李函烨:这个普通草鱼的生鱼片,感觉这个肉很软,里面有一点腥味儿;这个官垌鱼感觉肉很紧实,嚼起来很嫩很嫩的,而且吃起来不但不腥,还有清甜的香味。
  其实,在当地人们最传统的做法就是大锅炖鱼,用料也十分简单,只用点姜祘加水炖煮,这种最简单的做法,炖出来的汤汁白色浓郁,散发着天然的鱼香。
  消费者:那这个鱼比较大。
  消费者:养五六年还这么嫩,我觉得很特别。
  消费者:真的是太鲜太美了!
  广西南宁官垌鱼直消店经理 吴威峰 官垌鱼在南宁是知名度很大的,我们销售的官垌鱼每天有二十多条,营业额一万多块钱。
  通过输氧运输,官垌鱼己销往北京、广东等部分大中城市,其吃法也是多种多样。
  李函烨:这个鱼皮好脆啊!嚼起来酥酥的,加上这个调味料的辛香和这个鱼肉自然的鲜香组合在一起 叫我说呀,就五个字儿脆、辣、鲜、香、爽。
  消费者:平常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鱼,以后经常来这。
  消费者:我觉得这特色还挺多的,然后,我觉得这机器挺好玩的,而且没有烟,很干净,很环保。
  由于官垌鱼的俏销,也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好的收益。
  李函烨:大爷你家养了几塘鱼呀?
  养殖户:好多了,好几塘了,300条鱼就能卖到40000多块钱。
  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水产畜牧兽医局: 局 长 髙 智 官垌鱼是我县利用小蜗流水养殖的草鱼,现在全县养殖面积达到4200多亩,养殖农户达到19200多户,2013年官垌鱼的产值3亿元。
  联系电话:010—
相关报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殖绿水青山生态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