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写一篇以理想话题作文600字为话题的作文课作,记叙文,议论文

创新和理想作文 800字-900字-话题作文
>> 创新和理想作文 800字-900字
作文创新和理想 900字
理想是春天第一束鲜艳的花;理想是夏天第一缕灼热的阳光;理想是秋天第一颗饱满的果实;理想是冬天第一片纯洁的雪花。理想沙漠中的绿洲;理想是吹响生命的号角;理想是黑暗中的亮光。。。。。。小草的理想是绿遍山川和田野,流水的梦想征服沙漠和戈壁,鸟儿的梦想是飞遍千山和万水。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 小时候,我很喜欢喝饮料。我曾问过妈妈,饮料最多的地方是哪里?妈妈笑着说:“那就是生产饮料的工厂了。”那时我还小,不知道梦想是什么,于是,我便信誓旦旦地对妈妈说:“长大了我要当一名生产饮料的工人,这样就可以多喝饮料了。”妈妈半信疑地半说:“你的梦想就这么一点点吗?” 渐渐地,我从懵懵懂懂的幼儿时代走进了快乐天真的童年时代。这时我的心中又涌起一种奇异的理想――――当一名作家成了我的美丽的梦。那时,我班上作文写得很好,在老师的鼓励下,在同学的羡慕下,写作成了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课内,我好好的听老师讲着关于写作的知识,认真做着笔记。课外,我阅读着中外名著从中汲取好词佳句。课余,我也不忘实现我作家的梦,积极投稿,争取发表。我渴望自己像曹雪芹那样写出百转千回、名扬中外的《红楼梦》;渴望自己像列夫托尔斯泰那样写出扣人心弦、誉满全球的《安娜?卡列尼娜》;渴望自己像杨红樱那样写出受人喜爱、天真浪漫的《笑猫日记》。写作犹如一块磁铁,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现在,因为环境的恶劣,土地严重沙漠化,雾霾、沙尘暴常年盘踞在我国西北部,全球正处于温室效应,冰山融化,海平面不断升高。这一个个消息,宛如一根根手指,拨弄着我的心弦,牵引着我的神经。此时,我才明白,只有拯救地球才能让大家过得快乐、幸福。一个梦想在我心中悄悄发芽,这一串串消息,犹如一股股清泉,灌溉着这个梦想。使得它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一名环保工作者成了我新的梦想。为了它我将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在心中树立一个理想,会使人生有了新的感悟。没有理想,就像没有罗盘的轮船;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就像没有路灯的道路。。。。。。同学们,让我们在心中树立一个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不断努力吧!
本篇创新和理想约800字-900字,。
小学生作文
巴南区清华小学四年级三班高子涵一天,我突发奇想,既然古代的蔡伦能造纸,那我为什么自己不能呢?于是,我听了老师的建议,与几个同学一起开始动手制作起来。我们先把几张卫生纸撕碎,再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用搅拌棒不断的搅拌,直至碎纸片成为糊状物,然后,再把碎纸片放到干毛巾上,把碎纸片尽量摆成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接着将干毛巾…
小学生作文
暑假里,同学们大多都去旅游,我也不例外。这次我们全家一同驱车来到珠海游玩。一到珠海,我看到天是蓝蓝的,还飘着朵朵白云;海水是清清的,沙滩上没有一点垃圾;空气清新,让人精神爽朗,这里是个名副其实的环保城市。首先,我们坐车来到神秘岛。神秘岛是个大型游乐场,那里有很多刺激的游戏项目。我们先一同去剧场观看杂技表演。剧场里表演的…
小学生作文
1、创新要勇于否定权威(普朗克和爱因斯坦)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
小学生作文
为梦想而奋斗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植物学家,专门探索花的知识,为大家提供一些花的秘密。春天,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儿似乎都苏醒了,它们都争相开放。夏天的花儿最可爱了,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有小巧可爱的牵牛花,和名贵的水仙花等等。八月桂花遍地开,香味扑鼻,秋菊绽放,那颜色不同,花型多样,大的像灯笼,小的像蜘蛛,美丽极了。冬天…
小学生作文
创新与梦想每个人都有一本自己的书,主题的暗淡与辉煌来源于作者。我不会相信每个人一生都暗淡或辉煌,只是觉得每个人的书都该有记载生命转折的那一篇章,而那一篇是一个人拥有创新与梦想的辉煌。突破惯性思维,做人生赢家席慕蓉曾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过河的人。”在光怪陆离的人间,无人能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在适当之处突…
曾经的文明古城,今日的繁华都市。在岁月的洗礼中,成长着,发展着,进步着,一步一步朝着我们所预想的,我们所希望的奋进。而我们,携起手,为了祖国,为了祖国的未来奋斗着。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我们要壮大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文明――题记60年――艰苦奋斗我的祖国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经历了汉唐两朝的强称富…
小学生作文
爱国?奋发?创新舞阳县保和乡二中九(2)班李寒珠辅导教师高会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的。不仅具有倡导民族气节,挽救民族危亡的积极意义,而且把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崇高的历史责任感,所以每当中华民族濒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都起到了救亡图存的战斗号角作用。汉朝的苏武牧羊,威武不…
小学生作文
这题目一看,就知道你们想让我们写&创新&。我想你们在阅卷的时候已经有了基本统一的答案,比如说,写了创新给多少分,不写创新就算偏题等等。我估计,全上海7万多考生至少有6万人都会按你们的&创新&出题思路来写这篇文章,其余不写&创新&的一律按不会&创新&而跑题论处!别忽悠我们了,小学6年中…
Copyright &
www.gov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关于梦想的议论文_800字
关于梦想的议论文_800字
精粹APP,写作提升无忧!
作者:& | & 初二&&
蜗牛没有立足仍执著的向金字塔的顶端爬行,因为它坚信毅力是最大的天赋;蜘蛛没有翅膀却可以把网结在空中,因为它坚信梦想是最好的翅膀;叶子在风雨中飘摇却依然坚守在枝头,因为它坚信一生执著的绿一定能换来金色的秋天。大自然的万物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执著奋斗着,这就告诉我们:梦想是迈向成功的垫脚石。
雨打风吹千秋事,古之车鉴已不少。宋濂,幼时家境贫寒,在“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的情况下,仍每日刻苦学习。家离学堂数千里,却依然步行去拜师求学。雨再大,也浇不灭他对知识的渴望;雪再深,也阻挡不了他对梦想的执著。一分耕耘,一会收获,他在书香的氛围中慢慢成长,由一株小苗渐渐长成了一颗参天大树。因为他怀揣梦想,所以用勤奋执著去守护,也正是因为他守护住了梦想,为他赢得了“开国文臣”的美誉。
古人能之,今人亦不逊之。因春晚而一炮走红的刘谦,他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家都知道魔术师的手法快,在你不经意的瞬间,就已经把戒指变到鸡蛋里,殊不知,这成功的背后却隐含着巨大的艰辛。刘谦曾在自己名不见经传时在街头为各界人士表演魔术,众人的冷嘲热讽,他人的白眼,再多的苦刘谦只能独自默默忍受,因为在他心中一直有一个心愿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他,给他精神上的鼓舞,那就是有朝一日成为一名出色的魔术师,也正是因为怀揣着这样的心愿,让他觉得付出再多的艰辛都是值得的。三年的街头魔术,为他打下了牢固的基本功,让大家看到了他在舞台上见证奇迹的时刻,成就了如今三十万身价的他。
如果没有居里夫人夜以继日的研究,就没有镭的发现;如果没有阿炳的苦心拉奏,就没有那如泣如诉、哀婉动听的《二泉映月》;如果没有中国航天工作者为梦想而刻苦地研究,就没有神六、神七的上天,祖国的辉煌。
如今身为高中生的我们,高考的战鼓已经奏响,迎接我们将是今后的挑战。即使前进的路上暗流涌动,即使成功的前方荆棘丛生,我们要怀揣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永不放弃,一定会迎来自己人生中最灿烂的春天。朋友,让我们用勤奋执著的画笔,去书写明日最华美的篇章,让我们坚信:梦想是迈向成功的一块垫脚石。 ,
查字典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s://zuowen.chazidian.com/zuowen593998/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考试类型:
作文类型: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稿费提现申请
彭斌彬今天10:18
稿费提现申请:100
丁月华今天08:19
稿费提现申请:100
蒙冕武今天08:49
稿费提现申请:100
潘孝勇54分钟前
稿费提现申请:100
聂丽梅31分钟前
稿费提现申请:100
和德安今天07:24
稿费提现申请:100
迟嘉昱今天09:19
稿费提现申请:100
都军今天09:12
稿费提现申请:100
邓志东今天08:39
稿费提现申请:100
黄廷辉今天10:18
稿费提现申请:100
热门作文文档
同体裁的其他文章当前位置: >>
记叙文、议论文、话题作文详细讲解
1记叙文、议论文、话题作文详细讲解关于记叙文写作(一) 课堂 BBS 一、记叙文知识概要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 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 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串、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 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 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记叙文的六“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 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等等。 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 和全文的结构。 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 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 特别要 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 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 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 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 握全文的中心大有裨益。 记叙文一般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叙述是事物动态(如人物的经历、事件的进行、空间的转换等)的述说,重在过程性, 时间这一要素是十分突出的。叙述有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之分。第一人称叙述有 “我” 和 “我们” , 在文章中有的指作者自己 (散文最多) , 有的指文中人物如主人公 (如 《狂 人日记》 ) 、见证人(如《孔乙己》 )和线索人物(如《祝福》 ) 。好处是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 表达思想感情,让人感到亲切自然,不利之处是受到局限,特别是他人的心理不好表达。第 三人称叙述有“他(她) ”和“他们” ,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叙述他人,这就自由客观,但 缺乏可信度和亲切感。有的文章,出现第二人称的地方很多,如果全部是第二人称在叙述, 这其实是第三人称叙述,如果在众多第二人称中出现一个“我”来叙述,其实还是第一人称 叙述。 叙述有多种方式: (1)顺序。常见。从前到后,线索清楚,但易于写成流水账。这就需要详略得当,重 点突出。 (2)倒叙。将结局或突出点放在开头,然后再从前到后。在新闻消息中已经成为套路, 叫做“倒金字塔” 。事件最好是时间跨度大的。侦破和武打的影剧常用。好处是有悬念,但 容易使人反感。 (3)插叙。在本事叙述中插进另外一件仅仅有关的小事,然后再按原来的本事来写。 如《水浒》中林冲遇到店小二时插叙了店小二在东京的事。不可喧宾夺主。 (4)补叙。对本事前面未叙述的一部分在作文后面给以补充。 叙述要定好基调,要有起伏跌宕,场面不宜多,语言要生动形象有个性最好口语化。 描写是事物状貌的描绘,重在形象性。中国小说叙述成分多,而外国小说反之。 (1)人物描写。A 肖像描写。描写外形――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要抓住特征, 以形传神即透过外形揭示出身份、性格和内心。B 语言描写。要透露内心秘密并显示个性特 征。C 行动描写。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典型的行动描写,如黛玉焚稿、范进发疯、大闹天宫和 2单刀赴会等。行动描写要反映人物心理并显示个性特征。D 心理描写。要注意下意识的心理 如幻觉。还要注意借助外在事物的间接描写。 (2)环境描写。A 自然景物描写,包括时序节令、自然气候、山川湖海、动物植物等 描写。作用:交代时间、地点,烘托作者或人物的感情心境,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推动情 节发展。B 社会环境描写,一是某种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如《子夜》的开头,二是人物活动 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气度、色调等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志趣、气质和情操等,如《红 楼梦》中女儿们的居室小院。 (3)场面描写。对有中心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如《药》中的杀人场面。 (4)细节描写。对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如阿 Q 画押、严监生竖起两根指头。 起着描绘人物性格、安排线索(如《百合花》中的被子) 、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细节延伸 开来就是一篇微型小说。 描写法又可以分为:白描(无比喻修饰,以叙述代替,重在传神) 、细描(细腻深刻、 修饰较多)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通过旁人的眼睛或者周围事物来描写) ;主观描写(带感 情色彩)和客观描写(不带感情的准确的,如在说明文中) 。 抒情是抒发和表现感情。其中直接抒情多是带有感情的判断句,并有感叹词;间接抒情 是指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带有感情色彩。 二、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 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 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 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 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 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 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 取哪种线索, 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 灵活巧妙 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 包含了深刻的意义。 “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 。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 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 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 翦伯赞的《内蒙访古》 ,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 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 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 路上思绪流动, 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 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 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 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 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 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 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 3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 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 形象。 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 学习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 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 ,接着写自己因吃了 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 ,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 梦“变成一只小蜜蜂” 。由此可见, “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 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 (一) “曲径”是手段, “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 目的服务。 (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 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 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 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 事物,又称“衬托法” 。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 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 。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 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 一去兮不复返。 ”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 ,用 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 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 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 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它与反衬有 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 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 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 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 ,又用杨柳、 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 ,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 一转,点明题旨说: “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 风格。 ”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共产主义风格的赞美才是全 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 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 4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 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 慨叹, 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 国家就不会败亡, 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 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 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 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 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 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 ,文中多次描写“背影” ,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 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 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 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 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 镜头剪辑用于写作, 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 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 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 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 , “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 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 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 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说的是平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 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卫生部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平 陆医院抢救经过, 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 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 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 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平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 短文, 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 黑夜泛舟, 火光又明又亮, 好像就在眼前, 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 船夫不以为然, 认为还远着呢, 兴起一波; 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 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 ,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 , “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 5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 蜜》 。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 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 之情, 它那勤恳、 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 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 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 , 反衬了后文的“扬” 。 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三、记叙文的创新技法 (一) 、多角度思考,求异存同 鲁迅曾说: “第一次把女人比成花的是天才,第二次把女人比成花的是庸才,第三次把 女人比成花的是蠢才。 ”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作文不能沿袭他人。然而许多学生由于生活空间 狭小,又缺少独立思考,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大同小异。如赞美老师,往往写“辅导差生” 、 “深夜备课” ;歌颂母爱,往往写“灯下织毛衣” , “夏夜陪读” ;颂扬雷锋精神,往往写“为 军属搬运煤球” , “搀扶盲人过马路”??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读来味同嚼蜡。 要避免作文“千人一面”的产生,作者就要让自己的思维自由驰骋,多角度思考问题, 即多想一些与题目有关的人和事,多想一些表现手法,然后经过比较筛选,独辟蹊径,独树 一帜。 1、材料的选取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文章的成败主要在于材料的选取。要使文章有新意,就必须选 择新颖的材料。 首先要打破思维定势,避免与他人的选材雷同,尽量选取“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 无”的材料。 一看到《运动场上》这一题目,学生便不由自主地描写运动员你追我赶,奋力拼搏的场 面。如果我们写“观众为落后者鼓劲加油” ,不就棋高一着了吗?只要运用发散思维,全方 位思考,学生就容易写出别具一格的佳作。我曾以《钓鱼》为题,让学生写作。学生由于运 用了这一思维方法,写出了各具特色的文章。A、妈妈为了筹钱 交学费,劳累过度,病倒在 床。星期天,我去钓鱼,准备给妈妈补补身体。 (表现母子之情)B、我是钓鱼能手,可大半 天,才钓到两条鱼。我感到纳闷,向爸爸一问,得知一个月之前,河上游建了一家工厂。 (反 映环保问题)C、 我偷偷地到王大伯的养鱼池到钓鱼,妈妈得知后,让我向王大伯认错,并 给了钱。 (表现母亲对子女的严格要求)D、几位领导干部利用公款钓鱼。 (抨击社会不良现 象) 其次,要选用具有“时代感”的材料。 自从改革开发以来,新人新事层出不穷:农民炒股,老人练功跳舞,个体户捐资修路, 干部深入基层体验群众甘苦,昔日光棍要上城里媳妇??这些材料鲜明地反映了社会的发 展,时代的进步。写入作文,它们便成了时代的缩影,读之,就仿佛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 化,怎能不令读者欣喜和自豪呢?因此,学生要善于观察,留意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及时收 集有价值的材料,这样对写作大有益处。 2、 表现手法的运用。 高明的摄影师善于选择角度。张三英俊潇洒,就扬其长,拍其正面;李四其貌不扬,就 避其短,拍其侧影,做到因人而异。 学生也要努力做一个高明的摄影师,要善于根据文章的需要,合理选择角度刻画人物, 表现主题。 既可以正面描写人物,又可以侧面描写人物。 正面描写时,又可以从语言、行动、 外貌、 心理等方面对人物加以刻画。 如赞美教师的作文, 既可以写老师对学生的关心 (正面) 。 6也可以写老师忘我工作的情景(正面) 。如果觉得正面描写较困难,就可以通过写老师家庭 或个人生活表现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侧面) 。 《江老师的婚事》便是这样一篇佳作。它叙述 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因为江老师“把学生看得比对象还重要” ,所以三次恋爱,三次失 败。文章写的是“私事” ,表现的却是江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令人叹为观止。 3、写作对象的选择。 学生生活范围主要集中于学校、家庭。写作时对同学、老师、父母记叙得较多。因此学 生在选择写作对象时,也要多角度思考。在题目允许的情况下,要尽量写其他对象。如默默 无闻的清洁工、身残志坚的残疾人 ,发挥余热的退休教师````` 从上述三方面的分析可知,求异存同是指作者在选材、表现手法的运用;写作对象的选 择上,要避免与他人雷同,追求独特的创造。 (二)逆向思维 曾有人形象地给新闻下定义: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便是新闻。 “狗咬人”是正常现 象,人人皆知,没有写的价值; “人咬狗”是反常现象,前所未闻,新奇,具有新闻价值, 容易产生轰动效应。由此,我想如果作文也写一些“反常现象” ,岂不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 何乐而不为呢?《让座》是旧题目,如果写“少先队员给盲爷爷让座”或“学生给怀抱婴儿 的妇女让座” ,旧题目加上旧题材,那就老掉牙了。如果我们从相反的方向思考,文章就别 出心裁,令人叫绝。如“残废军人给孕妇让座” , “老大伯给看书的小伙子让座” (表现尊重 知识和人才的主题) 。 按照逆向思维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找出事例。 A、春节期间,镇长带上礼物给教师拜年。 (尊敬教师的风气可喜) B、妈妈拜儿子为师,学习电脑知识。 (不耻下问,精神可贵) 运用逆向思维,可出奇制胜,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三)要素特殊化 《背影》 描写了父亲在千难万苦的逆境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 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满腔 温情。正因为是特定背景下的背影,所以父爱才显得崇高,令人感动。 电影《泰坦尼克号》叙述的是一段爱情故事,然而它却能轰动世界,成为脍炙人口的经 典作品,是因为天描写的不是一般的男女恋情,而是危难之际的爱情故事。危难之际才见真 情、见深情,泰坦尼克号上的爱情故事才显得浪漫、炽热、悲壮,震撼心灵,令观众荡气回 肠。 学生写作时,如果能从上述例中受到启发,将事情特殊化,便可达到神奇效果。试比较 下列几组材料: 1、 A、妈妈给我买礼物。 B、继妈给我买礼物。 (人物特殊化) 2、 A、爸爸送我到医院。 B、爸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送我到医院。 (时间特殊化) 3、 A、王老师认真上课。 B、儿子生病了,王老师仍坚持上课。 (情况特殊化) 4、 A、银行办起了电脑培训班。 B、农村办起了电脑培训班。 (地点特殊化) 这四组中,由于下一项将记叙文“四要素”特殊化,因而内容比上一项更富有表现力, 主题更深刻。如果学生运用此方法,作文就能独领风骚,一鸣惊人。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作文要写出新意,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都要以 内容的真实性为前提,切不可胡编乱造。 关于记叙文写作(二) 7课堂 BBS 一、开头技法 1、悬念式开头 也称倒装式开头或直接切入式开头。 即开篇以特写镜头写出事件的某个最富有吸引力的 片段或事情的结果,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例:某同学以“空间”为话题写的一篇作文(开头) 心灵空间的渴望 “李轶凡自杀了! ” “不会吧,他平时那么听话,学习成绩又是这么好,怎么可能呢?” “是呀。他的爸爸妈妈是那么地关心他??” 接着作者追叙了李轶凡自杀的原因及经过, 从而表现像李轶凡那样的学生们对拥有自己 的心灵空间的渴望) 例:一学生以“人生之桥”为题的作文开头: 楚子涵狠狠地踢了一下桥栏。 已经是离家出走的第三天了, 三天中他就一直露宿在这座桥上, 口袋里的几块零钱早已 花光了,饥肠辘辘的他无力地坐在桥上。 (接着作者交待了楚子涵离家出走的原因, 叙述了在桥上与一位老人的交谈, 写出从中 悟出一些深刻的道理) 2、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就是直截了当的落笔扣题,总领全篇,纲举目张。 如:朱自清《背影》一文开头: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 影” 。 又如:学生习作《生活需要笑声》开头: “笑一笑,十年少” ,生活需要欢乐,生活需要 笑声?? 两篇文章直截了当的开头,直接进入主题,就更容易使中心突出,读者读起来也容易抓 住要领,掌握内容,深刻了解主题。 3、景物描写开头法 用景物描写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可以铺垫情节,导出下文。 如: 《驿路梨花》中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 “山,好大的山!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 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里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边疆 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金黄的大斗笠》中开头: “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 头” ,此处写景暗示有雨将至,为下文送伞作了很好的铺垫。 4、诗词、歌词、格言等引用开头法 巧妙的引用与文章相关的诗词、 歌词、 格言等作为自己文章的开头, 能使文章生动活泼, 读来令人亲切,吸引读者。 如:学生习作《人生需要挫折》开头: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 成功”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磨难挫折必不可少。 学生习作《草》开头引用白居易《草》作开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这里小作者巧妙引用歌词,诗词开头既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也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 5、抒情式开头法 这种开头的语言常常抒发某种感情、或赞美、或悲痛、或激动、或欢乐??在抒情过程 中,也常常运用许多修辞手法。 如: 《春》一文开头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开头就运用反 8复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望春天的强烈感情。 又如:学生习作《我爱秋天》开头: “一年四季,春的姹紫嫣红,夏的绿满枝头,秋的 丰盈充实,冬的银装素裹,都宛如一幅幅画卷,但我更钟情于秋天” ,这样开头既写出四季 特点,又巧妙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情怀。 6、吸引读者设问法 作文开头,提出疑问,既能总起下文,又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好奇心理,以致于急切 地读下文。 如: 《秋魂》中秋味篇开头: “你品味过秋吗?它是什么滋味?”秋色篇中开头: “秋是 什么颜色?” 学生习作《美》开头也写到“美是什么?” 这样的设问式开头, 简洁、 明快, 下文顺理成章, 从不同角度进行表达,既拓展了思路, 又吸引了读者。 7、诗意式开头法。 也称整句式开头,即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开头, 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或点题、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2000 年高考话 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题为《轻轻落地的一滴水》的佳作开头: “一滴水轻轻落地,是 森林中叶片上滚下的露珠, 还是峭壁岩石间的清流?是云的哭泣还是雾的叹息?答案是丰富 多彩的。你喜欢小桥流水的温馨,还是大漠孤烟的雄浑?你偏爱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还是 热烈浪漫的南国风情?我想,答案也是因人而异的。 ”再如“以‘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的文章《回家》开头: “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林;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 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 ” 用三个结构相近的句子组成排比句,用“飞鸟” 、 “船儿” 、 “旅人”类比来点题,形象生动而 富有吸引力。 再比如以“挫折”为话题写的一篇题为《感谢“挫折” 》的文章,开头是这样的: “未经 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风和日丽 的可爱;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挫折,想说恨你不容 易??”议论抒情相结合,并开篇点题。 下面再举一些高考满分作文的绝妙开头: ①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王勃壮怀高歌: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柳永则声情哀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江淹却千帆过尽一言蔽之: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还有人捶胸顿足:扬鞭哪忍匆匆!当今又有汪国真低吟:人生一瞬 百年,哪堪去去还还。无论耳在何处,只祈如水如船。又来了席慕蓉温柔的警语:如果离别 能够勾起我们因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细节, 离别真的不好吗?如此种种情思, 真是美不 胜收。涵咏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感悟,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万象人生坚守自我》) ②美是什么?我知道, 美是地平线上升起的第一道曙光, 美是秋天里比火更炽热的枫叶, 美是黄昏的沙滩上疾行的丹顶鹤,美是大草原上驰骋的梅花鹿??鲍姆嘉通同意我的说法, 并补充道:“美是感性认识,研究美学即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 ”可康德却愤怒地瞪着我说: “片面,美是人类纯形式的主观感受,与事物本身毫无关系。我劝你还是看一看我的《判断 力批评》 。 ”我很虚心,认真仔细地研究了他的关于情感的美学著作。我正在为我的玄虚而洋 洋自得时,黑格尔却泼给我一盆冷水:“不对,美应该是人类本质的外化” 。接着,他就洋洋 自得地谈起了他的美学理论。正当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马克思在我旁边耳语道: “别听他的,他乾坤颠倒,是非不分,你千万别掉进唯心主义的泥坑里。美其实应该是人类 本质与自由形式的统一。 ” 美究竟是什么?我决定离开莫衷一是的欧洲, 去一趟东方文明的古 国,寻找美的答案。(《美是什么》) 9③当广袤的天宇被染成漆黑的底色, 新月初升无垠的天幕上缀满星星时, 依栏凭吊的我 总禁不住思绪满怀,我遥问天际的月亮: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 成三人” ,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 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也许,寂寞正是深宫 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 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 的“碧海青天夜夜心” 。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寂寞的意韵》) 二、记叙文写作技法 在写作上,有很多的技法技巧,这些技法的运用,使不少文章多姿多彩,形象生动,这 里想结合一些例子对常见的几种写作技法作简要介绍。 1、写意。 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与“工笔”对称。一般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来 表达出作者的意境。写作中指不求细密地描述对象,而仅用简练的文字勾勒出对象的形神, 抒发作者的胸臆。如鲁迅在《一件小事》一文中写人力车夫,并没有对这个人物形象作详尽 的描绘,而只是通过一个典型的举动,粗线条地勾勒出“他满身灰尘的后背,刹时高大了” 的形神,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2、工笔。 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工描细雕,力求纤细尽露。写作 上指对描写对象的某一局部作细腻的描绘,以凸现特征,加深印象。如鲁迅的《药》中, “那 人便焦急起来,嚷道: ‘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 下灯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走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工笔 描写。作者对康大叔的一连串动作作了相当细腻的、富有特征的刻划,充分显示了康大叔这 个刽子手的贪婪、残暴和凶狠。 3、白描。 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鲁迅认为白描是“有真意,去 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 《南腔北调集》 ) , “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 而神情毕肖” ( 《且介亭杂文集》 ) 。其实在写作中,白描就是轻勾淡墨,抓住描写对象最本质 的特征,进行艺术的刻画。王熙凤饭后“在门前站着,蹬着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看着十 来个小厮们挪花盆儿” ( 《红楼梦》 ) ,这幅荣府日常生活画面的线条是多么简洁。如果画家把 它描摹到画幅上,也只需要几根线条,而这里的每根线条都能塑形,塑造出这位少奶奶的通 身气派,又能传神,传达出这位浑身散发着恶气的荣府管家婆的精神。 4、渲染。 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写作上则是通 过对环境、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修饰,来突出形象,表现中心。 如鲁迅的《药》中“微风早已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 中越颤越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 ,这段环境描写,就渲染了一种凄凉和忧郁 的气氛,更增强了不是年轻人为年老的死者祭奠,而是白发老人为年轻的死者上坟的悲哀。 5、烘托。 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 指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 使物象明显突出。 在写作中,指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刻画渲染,以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鲜明 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如汉乐府《陌上桑》中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即是用 夸张俏皮的陪衬烘托手法,从侧面表现少女罗敷的美貌。 106、铺垫。 铺垫是在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或高潮到来之前,所作的环境、情感、气势 等的描写,借以造成“呼之欲出” 、 “先声夺人” 、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如白居易 的《琵琶行》 中的“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拔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即是为琵琶女的出场和绝妙的弹技所作的铺垫。 7、反衬。 反衬指为了说明某种情或景,不是直接的从正面加以描绘,而是从反面加以衬托,从而 突出此情此景。古人有诗云: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天山景物记》中说: “骑马穿行 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 ” 《故都的秋》中, 为了写静,而写到了“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 、 “息列索落的雨声” 、 “缓 慢悠闲的人声” ,同样能给人幽静的感觉。 8、伏笔。 伏笔是文章里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 在文章后面揭示某种结局或结果时, 往往在前面 已经有所暗示,这样既使文章结构紧凑,又使文章内容耐人寻味。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 , 结尾虽有点出乎意料,但又不显得突兀,因为作者在小说中先后三次作了巧妙的暗示:一是 借项链时,路瓦栽夫人的好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 “当然可以。 ” 二是当路瓦栽夫人惴惴不安地还项链时, 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看, 可见项链不是什么 贵重首饰;三是当路瓦栽夫人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后说“??我只 卖出这个盒子” , 这也说明了项链与盒子并不是原配的。 这样描写就更加增添了情节的波澜, 引人入胜,令人回味和深思。 9、照应。 照应是指文章中某些内容在不同部位上互相照顾、 呼应。 它是使文章具有完整性和一致 性的手法。前面说的,后面有照应;后面说的,前面有交待,能使文章更加贯通,脉络更加 清晰。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两种:一是开头与结尾相照应,使文章首尾相圆合,结构完整;二 是围绕一个问题或论点, 多处互相照应, 通过重点内容的发挥, 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如《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选至“细作探知”这一段作为尾声,情节才完整。 “周瑜大喜曰: ‘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无忧矣! ”周瑜这话与开头他所说的“吾必设计先除 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相照应,充分反映了周瑜对除掉蔡、张二人的高度重视。 10、漫画。 漫画本是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赞扬某种社会现象的一种绘画品种, 写作上是指借助漫画的这种手法,粗笔勾勒,描写对象。如鲁迅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 行》一文中对落水狗爬上岸来“先就耸身一摇,将水点洒得人们一身一脸,于是夹着尾巴逃 走了”的生动描绘,对叭儿狗“它却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 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的形象刻画,只寥寥 数笔,却神情毕肖,形象地剖析了落水狗的顽劣和叭儿狗的圆滑,令读者忍俊不禁,使敌手 丑态毕露。 训练在线 一、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幸福,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旁。如果你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心存温馨,那就是幸福; 如果你在灯下读着朋友的来信,品味友情,那就是幸福;如果你独坐一隅,静静听歌,凝神 遐思,那就是幸福??当然,不同的人对幸福也有不同的观点。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 作文。 开头示例 11我看幸福 幸福是什么?是功成名就、受人敬仰吗?是恬静悠闲、无牵无挂吗?是高朋满座、儿孙 绕膝吗?我说:幸福是?? 练习一 我看幸福 有人说,幸福是星级宾馆里山珍海味间的觥筹交错;有人说, _________;有人说, _________________;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也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然 而我要说,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有人说,幸福是星级宾馆里山珍海味间的觥筹交错;有人说,幸福是高档 舞台厅里动人旋律中的翩翩起舞;有人说,幸福是端座奥迪、宝马车于人流如潮的大街上招 摇过市;也有人说,幸福是待在密室里数着成叠的百元大钞;然而我要说:拥有这些,不一 定就是真的拥有了幸福! ) 练习二 感受幸福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果园里果农望着压满枝头果实的满脸喜色,___ _______ 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幸福是奋斗的结晶,勤劳的丰碑。 (参考答案: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果园里果农望着压满枝头果实的满脸喜色, 幸福是教 室里莘莘学子憧憬未来的动人笑脸, 幸福是实验室里科学家又有新发现时的舒展眉头, 幸福 是领奖台上运动员仰望国旗冉冉升起时的莹莹泪光。幸福是奋斗的结晶,勤劳的丰碑。 ) 二、阅读下列材料,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开头: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 “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 这帮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 了一棵大树,挖空了树心,造出了一只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船,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 问: “你们找到快乐了吗?” 他们齐声回答: “找到了! ” 三、阅读下列材料,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开头) ,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在你的生活中,你也许遇到了许多许多:幸福、理想、机遇、成功、失败、友谊??有 的触动了你的心灵,有的催你猛醒,有的让你留念,使你懂得了珍惜。 关于议论文写作(一) 课堂 BBS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一)论点 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 ①文题,如《改造我们的学习》 《反对党八股》 ②开篇,如《改造我们的学习》 ③中间,如《拿来主义》 《论积贮疏》 ④结尾,如《过秦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二)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2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 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像 1999 年高考作 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若写议论文,就必须要弄清“记忆”与“记忆力”的区别,有 的考生所举的事例就明显犯了论据与论点游离的错误,举了郭沫若倒背《红楼梦》的事例, 使说服力大打折扣。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典型就是指论据 要具有代表性。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 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 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③论据 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 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 立论、 驳论。 立论从正面论述, 驳论从反面论述。 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 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即: 引论、本论、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有总分总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四种。一篇文 章中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结构层次会使议论文更具活动性。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喻证法、对比论证、引证法等。 二、如何做到到开门见山提论点 不少议论文往往因“事”生“议” 。在表现形式上,文章开头总是援引事例,而后展开 议论。像《反对自由主义》等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在中学生的作文中是十分罕见的。开 门见山提出论点,旗帜鲜明,立论醒目。下面三段文字就具有这样的特色: (1)学习要打好基础。 “根深才能叶茂” ,就是说的打基础的重要性。司马迁如果不在 年轻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能写出流传千古的《史记》吗?达?芬奇小时候如果不在 “画蛋”上狠下功夫,后来能成为绘画的一代宗师吗?爱因斯但幼年时缺少聪明才智,但他 发扬了“人一知之,我十知之,人十知之,我百知之”的精神苦练基本功,终于攀登上科学 的高峰。古往今来,无数有成就的学者、专家,都用自己的经历,雄辩地作了证明! (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味着什么?那就是牺牲。这种牺牲,不是 为了个人,而是为了普天下的人民,因而崇高而伟大!这种牺牲,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 国家的公利, 因而可与日月争辉! 牺牲的是名利、 地位乃至生命, 但赢得的却是国家的兴旺、 人民的敬仰。 (3)不适当的、不适时宜的褒贬,都足以损害一个人,尤其是过早的赞誉。一次歌唱 大奖赛落下帷幕,往往就能看到报刊上把获奖的年轻选手称为“唱歌明星” 、 “著名歌唱家” ; 戴上这样的桂冠的参赛者,有的甚至还是在中学里念书的学生!我很纳闷,这样的宣扬、对 青年的思想进步和艺术成长会带来什么好处呢? 上述三段文字的划线部分就是论点。我们说,议论文的开端起笔,要为全文辅展文路。 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云: “通篇之纲领在首一段,首段得势,则通篇皆佳。 “把自己 的真知灼见提炼成论点,高屋建瓴般地在文首亮出,开宗明义,起领全文,就能造成一种气 势;也利于畅通文思,围绕论点展开议论;这时促成“遇篇皆佳”的作用,确实是不可小视 的。 那么,如何做到开门见山提论点呢? 首先,必须根据题意要求和对议论事物的感受,有自己精辟的卓见,并形成判断,已提 炼出了文章的论点。也就是说,下笔前已经成竹在胸,心中有底。如第一段文字,作者对论 述的中心已经十分明确,并且从司马迁、达?芬奇、爱因斯但的材料中提炼出了“学习要打 好基础“的中心论点;如第二段文字,作者已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 名言中悟得了“那就是牺牲“的启示;如第三段文字,作者目睹报刊上给年轻选手戴上了许 13多不恰当的“桂冠”的现象,深切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不适当的、不适时宜的褒贬,都 足以损害一个人,尤其是过早的赞誉“。正因为“胸有成竹“,对议论对象已经形成了明确 的见解。并且确认见解符合题意或提供的材料的含义,有议论的价值,才使开门见山提出论 点有了可靠的保证。如果面对论题或议论对象,还没有引出感想或提炼、概括不出论点,要 做到“开门见山“又怎么可能呢?” 其次,要改变自己的行文习惯,开头第一句话不用叙述语言,而用议论语言。即是用表 示明确的肯定或否定意思的判断句,一下子打开“议论“的口子。有些同学写惯了记叙丈, 在议论文中也往往出现大段记叙文字,尤其不善于文章起笔就申述论点,摆出议论的架势; 有些同学下笔前胸无成竹,不管写什么议论文,总是以记事开头,甚至大段记叙完毕之后, 才托腮凝神思考应提出什么论点; 上述行文习惯对写好议论文妨碍极大, 如不改变是无法做 到开门见山、立论鲜明的。 自然,用事例开头的“一事一议”的写法, “事”在前, “议”在后,也是议论义的一种 布局,但这类布局较为常见,掌握起来相对容易一些,而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对我们来说具 有一定的难度,如上面提到的一、三两段起笔文字,如果作者事先在头脑里还没有形成明确 的判断,或者沿袭自己习惯的行文方式,就往往会变成这样的开端: (1) 我国大史学家司马迁, 年轻时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 终于写出了流传千古的 《史 记》 ;意大利名画家达?芬奇,小时候在“画蛋”上狠下功夫,终于成为绘画的一代宗师;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但,幼年时缺少聪明才智,但他发扬了“人一知之,我十知之,人十 知之,我百知之”的精神苦练基本功,终于攀登上科学的高峰?? (3)每次歌唱大奖赛落下帷幕,往往就能看到报刊上把获奖的年轻选手称为“唱歌明 星” 、 “著名歌唱家” ,戴上这样的桂冠的参赛者,有的甚至还是中学里念书的学生!我很纳 闷,这样的宣扬,对青年的思想进步和艺术成长有什么好处呢? ?? 一篇议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要有对中心论点起证明、补充和发挥作用的分论点。分 论点是由中心论点统率并为中心论点服务的。我们所说的“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除了首段 起笔外,还要求在展开论证后,将每一个分论点分别放在自然段的开头提出。例如证明中心 论点有三个分论点,那么,这三个分论点就按其逻辑顺序依次在三个自然段的开头提出来, 这样就使文章在论证过程中, 分论点的位置十分鲜明, 也就为整篇文章立论的醒目增光添色 了。 下面举一篇短论作例: 闻过不跳 闻过不跳。这对实施舆论监督,关系极大。在我们这个封建意识还比较浓厚的国家,领 导也好, 群众也好, 其民主意识的培养, 彼此都需要一个过程。 要求每个领导者 “闻过则喜” , “闻善言则拜” ,标准太高,不现实,不如暂提“闻过不跳”为好。 莫谓标准低,做到也不易。闻过即跳的事,今天并不少见。老虎的屁股,即使你摸得再 轻,它也会跳起来的。跳,说明什么?不外乎,批评丧失了他的“尊严” ,或者批评不尽合 乎事实,或者批评正好点到他的“穴道” 。无论哪种情况,跳,都不是好对策。它既不能装 饰尊严,提高威信,也不能用来澄清事实,更不能用来掩盖错误,只会暴露自己心胸偏狭, 办法不多。 不跳非塞耳,从善促反思。提倡闻过不跳,绝非闻过之后,两耳塞豆,不理不睬;或者 消极按捺, “硬着头皮顶” ;甚至伺机报复“秋后算账” ;后一种不跳,曾造成过极为恶劣的 影响,历史已经惩罚了这类“不跳”的“算账派” 。闻过不跳,则是希望“不跳”之后,促 进反思,从善如流,从批评中吸取动力和活力,进而把党和人民交给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工作 搞得好些。 14(原载《解放日报》拾风文有改动) 这篇短论的中心论点是首段首句: “闻过不跳” 。这是根据实施舆论监督的实际情沉,从 “闻过则喜”这一成语中引申出来的富有新意的见解,开门见山提出来,十分鲜明醒目。接 下去提出了两个分论点:一是“莫谓标准低,做到也不易” ;二是“不跳非塞耳,从善促反 思” 。依次在每一自然段开头提出,不仅证明、补充和发挥了中心论点,使议论得以展开并 达到-一定的深度,而且分论点的位置突出,在所属的自然段中也是“开门见山” ,无疑起 了使文章立论更加发人深省的作用。 结合具体材料发表议论,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炼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同样能做到“开门 见山” 。请看下面一篇文章: 这样的会风好 会风是党风的一种表现,搞四化建设,必须提倡好的会风。九月二十二日上午,鲁迅诞 生一百周年纪念委员会举行全体委员会议。 八时半, 纪念委员会秘书长陈荒煤同志就来到会 场。不到九时,纪念委员会主任委员邓颖超同志也提前到会。她和部分委员亲切地谈了一会 儿话,然后就座,宣布会议开始。她说这次会议有两个议程,一是由秘书长作报告,二是请 委员们讨论。她自己首先对纪念活动提出了具体意见,也对委员们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一位 委员作了简短发言。过了一会儿,邓颖超同志问: “还有意见没有?”会上没有人再要求发 言。她就宣布: “没有意见就散会,开短会! ”这时是上午九时四十五分。会虽短,却解决了 问题。这个会议的会风好,很有一些值得提倡的地方。 第一是会议主持人准时到会。开会,应该有雷厉风行的作风,规定什么时候开会,就什 么时候到会。所有与会者、包括主持会议的领导人都不能例外。八点开会九点来,寅时开会 卯时到,这种松松垮垮、懒懒散散的恶习应该纠正。不顾与会者等候多时,主持人自己姗姗 来迟的作风也要克服。领导带好头,不仅是有群众观点的表现,而且有利于同与会者一起, 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好作风。 第二是报告人作有准备的发言。无论开什么会,都要讲求成效,讲求质量。会前必须作 好充分准备。会前不作准备,会上信口开河,漫无边际地谈山海经,使与会者不得要领,就 很难研究和解决问题。我们应当提倡:领导者要做有准备的报告(应该自己动手,而不劳秘 书代办) 。 第三是说短话,开短会。上述会议时间很短,总共不到一小时,话多则长,话少则短, 不拖拉,不耗时间。我们很需要这种作风。现在大家任务很重,事情很多,要通过开各种会 议,讨论问题,研究问题。但不能把过多的时间,用在会议上。会议,因其内容不同,有的 需要长,有的需要短,但无论如何,都应该尽可能求短些,更短些。鲁迅讲话、写文章,就 主张尽可能短。我们应当学习鲁迅,也应当提倡:宁可把长会缩成短会,决不将短会拉成长 会! 提倡好的会风,纠正不良的会风,应该是整顿党风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 (原载《人民日报》葛琼文) 和《闻过不跳》不同,这篇文章有一个开会的具体材料,作者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上 升到理性认识,提炼出“会风是党风的一种表现,搞四化建设,必须提倡好的会风”这一中 心论点,开门见山提出来,然后用开会的材料作例证,接下去作者小结一笔:这个会议的会 风好。又从中提炼出三个分论点: “第一是主持人准时到会” 、 “第二是报告人作有准备的发 言” , “第三是说短话、开短会” ,依次在每一自然段的开头亮出,使读者一目了然,明确了 会风好的具体内容和标准,从而使全篇立论更加鲜明。显而易见,这就是“开门见山”的作 用和效果了。 要做到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就需要我们在下笔前构思好论点提纲, 应注意 三点: 一是注意论点本身的表述是否明确周密; 二是注意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是否统率和 15被统率的关系; 三是分论点之间是否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构思成熟后, 就可以铺纸展笔了。 例如《 “庖丁解牛”的启示》论点提纲: 中心论点:实践出真知,不断总结经验,掌握事物的规律,就能提高工作效率。 分论点: (1)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学习,寻找规律。 (2)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总结经验,掌握规律。 (3)要运用规律,扬长避短,勇于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批评的“艺术” 》论点提纲: 中心论点:批评要取得效果,必须讲究批评的“艺术” 。 分论点: (1)批评必须注意界限和分寸,该批评的进行批评,不该批评的不乱批评。 (2)批 评,必须把握住被批评者的性格。 (3)批评,还必须注意尊重被批评者的人格。 (4)讲究批评的“艺术” ,才能打开被批评者心灵的大门,使被批评者心悦诚服,从而 真正提高思想觉悟。 下笔前疏理好论点提纲,作文时,思路就不会阻塞,行文也不会捉襟见肘,做到“开门 见山”也就从容不迫了。 当然,文章的布局方式多种多样,提出论点的方法也远不止一种。但学会了文章起笔提 出中心论点和下面自然段的首句提出分论点的写作方法, 就掌握了议论文如何发挥论点的威 力的一种技巧。 而根据题意和议论实际的需要, 灵活熟练地运用这种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的方 法,对我们写好议论文来说,是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的。 三、选择合适的角度,打开议论的思路 写文章最怕文思枯竭。常见有些同学拿到作文题后,咬着笔杆,愁眉不展,半个时辰过 去,纸上还没有落下一字。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思路闭塞。 思路为什么会闭塞?除了腹中空虚,缺乏写作材料,因而难以下笔之外,还在于不会选 择写作角度。达?芬奇的老师佛罗基奥说: “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 状也就不同了。比方说,把头抬高一点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点看,这个蛋的椭圆形轮廓就 会有差异。 ”这番话,形象地阐明了画蛋可以取不同的角度。写议论文也是如此。由于议论 的对象即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及其内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事物具有多侧面的特点。 “横 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这两句诗,就生动地说明了事物 的不同侧面各有自己成“峰”成“岭”的特征。 明白了这一点, 那么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看材料作文, 题目本身必然提供了多种议论角 度,我们的思路完全不应该闭塞。 1987 年语文高考,上海试卷的议论文写作题出得很“巧” : 《有感于五十年前的今天》 。 要求考生从五十年前发生的“七?七”事变这一血的事实中引出感想。把历史和现实巧妙地 联系起来,使这道作文题有了独特的视角,透出了新意。而且,题目是出人意料的:命题在 七月七日之前, 却想到了七月七日这个语文高考的日子, 可见命题者的宏观指导思想和独到 的匠心。然而,只要细心地思考一下,尽管“五十年前的今天”这个概念具有明确的、独特 的涵义,但从这个事件中可以引出的经验教训却是多方面的, “有感”的天地是十分宽广的, 也就是说,本文提供了多种写作角度。归纳一下,可以选择下面十个角度发表感想: (1)团结就是力量 (2)落后就要挨打 (3)救国、报国、振兴中华 (4)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16(5)保卫和平,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6)坚持党的领导,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7)要不畏强暴、敢于抗争,正义之战必胜 (8)发扬延安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9)期望国共再度合作,期望祖国早日统一 (10)只有改革,才有出路 上述每一个角度,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七?七”事变导致八年抗战留给人们的思索, 其中有经验、有教训、有联想、有启迪,无疑都属于“有感”的范畴。有一位考生抓住“落 后就要挨打”的角度,文章这样开头: “落后就要挨打” ,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八年抗战,数千万同胞丧生在敌人的 屠刀下,中华大地,血雨腥风、尸骨遍野,这是何等惨痛的教训啊!如果我们强大,日寇的 铁蹄又怎敢践踏我们的国土?历史已翻过了一页,但是,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警世格言, 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每一个龙的传人深思。 作者在文中提出“振兴民族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在我们的肩上,是立志改革前进,还是 继续落后挨打?在芦沟桥畔,我们一定要向祖辈、父辈交出圆满的答卷! ” 这个结论, 使“有 感”的立意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感,有深意,也有深度。 如果说上面这位考生选择了 “吸取教训” 的角度发表感想, 那么也有不少考生选择了 “总 结经验”的角度展开议论,请看这篇文章的开头: 五十年前的七月七日――“七?七”事变爆发的日子,恐怕将作为耻辱而又令人振奋的 一天永远地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了。今天,当我们重新回忆起八年抗日的风风雨雨,我由衷 地感到:万众一心的民族团结精神是何等重要! 要做到国富民泰,不团结是不行的。不团结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各行其事,我们已经吃 过不少“散沙”的苦头:鸦片战争是清朝政局散乱造成的,小日本敢于侵华又是由于当时军 阀割据、长期内讧造成的??。相反,抗战时期,我们万众一心,团结奋战,那么即使虏贼 再逞豪也终究被我们赶出了中华大地。 作者深感全民族的团结一心就能使国富民泰、民族振兴,文章联系实际深刻指出: “中 国在搞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便是能否万众一心。如果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上面的政 策左耳朵进去,右耳朵出来,企业和企业之间互相踢皮球,甚至搞窝里斗的话,那么改革必 将失败,非但国家搞不好,还会导致外国经济渗透等等的‘非战争性侵略’ 。因此我们必须 不忘前车之鉴,时时牢记团结的重要。团结而心齐,那么非但没有人敢来同我们动武,而且 在经济和政治上我们都不会被胁迫。 ”文章运用正反对比手法,针砭时弊,使“有感”发人 深省,促人思索。 同年全国试卷是看材料作文,提供了下列材料: (1)1987 年 6 月,A 县举行小学生游泳比赛,育民小学取得了团体冠军。 (2)1986 年初,育民小学一位老师提出建议: “我们这里河湖港汊很多,应该充分利 用这一自然条件,为校内学生举办游泳训练班。 ” (3)1986 年 4 月,育民小学校务会议同意了这一建议,并决定请一位教练进行理论指 导。 (4)1986 年 4 月中旬,育民小学听到一些家长反映。有的家长说: “举办游泳训练班 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有的家长说: “我们的孩子是从小在水里泡大的,还要训练什 么?” (5)1986 年 5 月初,育民小学校长在家长会上说: “我们举办游泳训练班有两个目的: 一是增强学生体质,一是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近年来,我国游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 了一些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运动员, 在一些国际比赛中拿了不少金牌, 但和世界游泳强国相 17比,还有很大差距。至于说在水里泡大的孩子不需要专门训练,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水里 泡大的孩子要成为游泳健儿,也必须有理论指导和严格训练。 ” (6)1986 年 5 月,在取得了家长同意后,育民小学学生游泳训练班正式开始活动。经 过科学训练,学生游泳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要求“结合以上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评,题目自拟” 。这 组材料同样提供了多种写作角度,归纳考生们自拟的题目也有下面十个写作角度: (1)向科学要质量 (2)理论指导方向明 (3)实践―理论―实践 (4)要善于总结经验 (5)严格训练出人才 (6)经验主义要不得 (7)变盲目为自觉 (8)要苦干,更要巧干 (9)掌握规律,提高水平 (10)蛮干――失败的伙伴 由此可见,高考议论文总是提供了多种写作角度。由于议论对象具有多侧面的特点,每 一侧面都可以作为议论的角度,因此只要抓住了一个侧面,深刻理解这一侧面的特点,以及 这个侧面同事物整体、同其它侧面的关系,也就抓住了入题的角度。 那么,怎样打开思路、抓准角度呢?这就要借助于联想。如果说, “抓角度”是文章构 思的出发点的话,那么联想就是帮助完成构思的一种重要手段。联想,是根据自己平时所积 累的生活材料和体验,进行由此及彼的一种有目的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里的 关键是“由此及彼” ,开启想象的门扉,对事物作多角度思维。拿看材料作文来说,根据材 料进行多向联想,大致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眼: (1)着眼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展开联想,这可称之为单句话的联想。例如上述全国试卷 提供的一组作文材料,由其中“经过科学训练,学生游泳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一句话,联想 到“向科学要质量”的写作角度即是; (2)着眼材料中的一段话展开联想,这可称之为一段话的联想。例如从材料中“至于 说在水里泡大的孩子不需要专门训练,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在水里泡大的孩子要成为游泳健 儿, 也必须有理论指导和严格训练” 这段话, 联想到 “严格训练出人才” 、 “经验主义要不得” 、 “变盲目为自觉” 、 “要苦干,更要巧干”等写作角度即是; (3)着眼全部材料蕴含的意义展开联想,这可称之为总体的联想。例如从全组材料的 含义联想到“理论指导方向明” 、 “实践―理论―实践” 、 “掌握规律,提高水平”等写作角度 即是; (4)从材料蕴含的“潜台词”着眼展开联想,这可称之为暗示联想。例如想到“要善 于总结经验”这个写作角度,可以说是受了有的家长提出的“举办游泳训练班会不会影响孩 子们的学习”这个问题的“暗示” 。家长提出的问题有“潜台词” ,而“要善于总结经验”不 仅指提高游泳水平而言, 也回答了家长的疑惑: 学会总结经验, 对学习也会带来莫大的益处。 (5)从材料的反面去领悟,展开联想,这可称之为逆反联想。例如“蛮干――失败的 伙伴”这个写作角度,就是从不进行理论指导下的科学训练将会导致的后果着眼的。对材料 “反其意”思考,就是逆反联想的特点。 掌握了正确的联想方式,善于“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也就掌握了打开思路。进行多 角度思维的技巧。当然,联想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感受和知识水平。只有善于观察生 活、思考生活、分析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对生活有自己的见解,才能使联想具有扎 18实丰厚的基础; 只有视野开阔, 博采众长, 具有丰富的知识,思想才能敏锐,联想才有依附, 文思才会活跃。对我们来说,这“源”与“流”的关系是应当牢记的。 关于议论文写作(二) 课堂 BBS 一、作文见解新颖四法 高考《考试说明》规定作文发展等级第四项“有创新” ,其中有一条“见解新颖” 。何为 “见解新颖”?就是“见人之所未见,道人之所未道” ,而不是人云亦云,老生常谈,这确 实体现了写作上的创新精神。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见解新颖”呢? 1、逆视法。就是在思考问题时,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勇敢 地打破认识常规,得出全新的见解。比如,人们常常讥笑“班门弄斧” ,不自量力,我偏提 倡“弄斧就要到班门” ,只有敢于在高手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才能获得更多的教益; 人们常以“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作为借口,我偏说“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洁 身自好,拒绝诱惑;一株牵牛花,别人赞美它勇于攀登,奋发向上,我偏批评它只要见到谁 位置高就去攀附。 2、侧视法。就是运用发散思维,另辟蹊径,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往往会引发新的认识, 得出不同的结果,产生新的见解。比如,以“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立意作文,除了批评南 郭先生不懂装懂的恶劣作风外,还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更加富有新意: (1)批评齐宣王 的“大锅饭”政策,联系现实谈改革平均主义的必要性; (2)批评南郭先生的同事互相包 庇,抨击现实社会中官官相互的腐败现象; (3)肯定南郭先生的自知之明,批评现实生活 中不学无术却空占位置的无赖作风; (4)赞颂齐缗王不墨守成规,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 这些见解互不相同却又自成一家,令人耳目一新。 3、透视法。即在人们普遍认同的认知习惯或传统观念基础上,继续深入挖掘,就象做 x光透视一样,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全新的见解。如台湾著名作家柏杨有一篇文章 题为《讲真话不是美德》 ,乍看起来让人怀疑是不是写错或印错了。读罢全文才恍然大悟, 原来作者认为:讲真话不是一个人的美德,讲真话是一个基本的做人态度。一旦讲真话成为 美德的时候,这个社会就会扭曲。见解新颖,立意深刻,发人深省。 4、统览法。即在思考问题时,不能执于一端,非此即彼,而应统览全局,全盘考虑, 善于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形成新颖独特的见解。有这 样的一个故事: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鱼,让两人选择―― 可能马上就有人说,选择鱼竿好,或是选择鱼好,其实这两种见解都失之偏颇:因为选择了 鱼,很快就会吃光,如果不能到达目的地,还是会饿死;若选择鱼竿,在到达水边之前,也 有可能饿死。可见,这两种选择都是不明智的。那么,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呢?其实,只 要我们通观全局,分析形势,综合考虑,新的见解自然会产生――两个人合作起来,先填饱 肚子,再带上鱼竿去赶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面对文题或材料,只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理解,拓展思维,就完全有可能获得 新颖的见解。但需要指出的是,追求“见解新颖” ,一定要建立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之上,如 果一味“求新”而流于怪谬,则不可取。 二、论据运用的原则及方法 论据就是确立论点的理由和依据。一篇议论文,它总是要表明一定的观点和主张,阐述 一定的见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论点。为了让论点被别人承认,或者说使观点令人信服,就 一定要用依据来加以支撑,这个依据,就是我们常说的论据。 论据可分为两大类: 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 理论论据多是引用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 言论,它们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是可行的,同时它们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特别是经 典性和权威性的言论,能够增加论点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得更深刻。但 19是,一般的议论文,用得多的还是事实论据,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一般说来,事实论据比理 论论据更有说服力。 现在,不少学生议论文写得松散、游离,写得欠深度、欠力度,没有说服力,其主要原 因就在于不会运用论据。 一般说来,议论文论据的运用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明确的目的性。 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 论点保持一致, 即材料与论点有必然的、 本质的联系, 能完全支撑论点, 这就是通常说的 “观 点与材料的统一” 。如果不一致,或者偏离了论点,不但没有说服力,反而会成为文章的累 赘,甚至会阻塞文章的思路。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 这就对论据提出了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应该能够 充分证明论点。因为运用论据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为支撑论点而运用的,为证明论 点而服务的,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你的事实论据再典型,你的道理论据再精辟,也是没 有价值的。 有一点值得提出的就是事实论据要确凿,也就是说用作论据的事实必须是准确无误的, 不能胡编乱造; 如果是虚假的, 或个别事实不真实, 都会导致论点经不住推敲的结果。 所以, 列宁说,论点“应该设法根据正确的和不容争辩的事实来建立一个可靠的基础” ( 《统计学和 社会学》 , 《列宁全集》第 23 卷) 。论据真实可靠,论点就令人信服;论据靠不往,论点就成 了空中楼阁,对此,我们丝毫马虎不得。 2.选择的典型性。 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受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论据不典型,就 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 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做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 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由中而外,从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而俗语,皆 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但是只要用到名人名言作为论据时,总有一批学生连 举一大串,而其中的一部分学生所的几个人物,又往往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同一个 类型、同一个领域,这便犯了缺乏典型性的错误。因为从同一个角度举出来的论据再多,再 贴切, 也只能代表一个方面普遍意义。如能多角度、 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避熟就生, 避旧就新,典型性和信息量就会增加,就有利于阐述道理,会令人耳目一新。 3.运用的精练性。 论据运用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能说明问题,写议论文占用材料要多多益善,而选用 材料要沙里淘金,精益求精。当然有时仅用一个事例来证明论点会显得单薄,力量不够,这 时就应通过几个事例来充实内容。 但有的同学认为论据越多就越能充分证明论点, 这是不可 取的。不加青红皂白硬塞进去,结果会大大削弱议论的力量。 另外,有的同学叙述事实论据时,不突出重点和精华,不注意取舍,水分太多,有许多 的叙述描写,有时还有详细的故事情节,文章几乎成了记叙文,使文章的论点无法得到充分 的证明,这是写议论文的大忌。议论文重在议论,不应重在记叙。事实材料的叙述要简明扼 要, 有时只要把能证明观点的那个部分、 侧面说就行了。 从头到尾详尽描述, 应该注意纠正。 议论文中的事实,应该只是叙述而不描写,是择要交代梗概,舍弃其中的细节;摘取事件的 一点,舍弃其他与论点无关的部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叙述只是为议论而服务的,一定要 注意高度概括,只要能证明论点就行。 4.材料的新颖性。 现在非常强调创新,学生的作文也很重视有新意,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我们则可以通过 论据的新来使文章增添新意。 20论据的新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所引用的材料是新的, 如新事例、 新人物, 新思想、 新理论、新观念等;如果选用的事实论据都是陈谷子、烂芝麻,都是老生常谈,游离于日新 月异的生活,落伍于前进的时代,缺乏新鲜感和说服力,这样难免使人生厌。不能一谈到身 残志坚,就写到张海迪,一谈到革命纪律性,就写邱少云,这些英雄人物固然不错,但用得 太多太俗, 就会影响文意的表达,所以使用事实论据要有时代特色,要有新鲜感, 要在“新” 字上下功夫。二是旧材料的新作法。有时,我们找不到新的材料,当然也可以运用一些旧的 材料,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要力求用旧材料写出新意,让人感到材料虽然是熟悉的,但你这 样运用这样处理仍让人感到不同凡响。有的同学把领袖人物、著名人物、先进人物、名言警 句当作“万能胶” ,而且多年不变,没有从中挖掘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也不注重平时的阅 读积累,不善于从生活中选择新鲜的论据,说到这个论点,或者说到那个论点,都是常用的 几个论据,让人味同嚼蜡。曾在报刊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在议论文写作中,选择新鲜的别 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 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 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 照搬照用的是石子。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在论据的运用中,我们要力求用的都是金子是银 子,而不是石子。 以上分析了论据运用的四点原则,在具体处理论据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做到以下两点: 1.善于引述论据。 论据的作用是证明论点, 因此, 引述论据时要贴切。 所谓贴切, 就是论据和论点相统一。 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论据时,必须依据论点的需要酌情变通,或“缩简” ,或“改造” ,其高 度必须和论点相一致,否则会造成论据游离,减轻说服力量。引用论据还要简明概括,引用 论据的目的在于说理,这决定了论据的目的性、简明性、概括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叙述材料 时, 要把握好侧重点, 剔除与论点无关或与论点关系不大的材料, 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若叙述过细,则显得拖泥带水,杂乱无章,甚至会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 我们应该明白,议论文中的事例是作为论据出现的,它的任务是确立论点,而不在于向 读者展示本身发生的过程,因此,陈说事实应简括扼要,力避繁冗拖沓,以叙代议。所用事 实若为人们所熟知,那只需“一言以蔽之” ,使之能证明论点即可;所用事实若不为人所熟 知,也同样要力求简要,做到要言不烦。 2.学会分析论据。 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中学生的议论文,大多不善分 析,只是停留在论点加论据上,致使议论文浅显空洞,缺乏说服力,因此,中学生要想尽快 突破议论文的写作障碍,提高议论文写作的能力,就必须学会分析论据。 用事例论证不是做数学的证明题,不能摆个事例就了事。围绕论点摆出论据后之后,一 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 分析一下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 讲清它们为什 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摆事实而不讲道理,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例。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 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开掘议论文深度的关键。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 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 的逻辑力量。 以上简要地分析了议论文中论据运用的原则和方法, 广大中学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还 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加以揣摩,并加以贯彻落实。我们相信,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如果能处 理好论据的运用,那么你的议论文一定会更具有逻辑性,更具有说服力。 三、议论文的平行结构 议论文结构中较为常见的是平行结构。 平行结构是指在论证某个观点或论题时, 将其分 解成具有一定联系的几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而这几个方面都是从属于中心论题或观点的, 它 们之间地位平等,呈平行关系,故称平行结构。依据平行结构与论点(或论题)的关系,我 们可以将其大致分成如下几类。 21(一)分解类。论证中平行结构的几个方面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 具体化,恰似文章结构中的总分关系。如初语教材中《理想的阶梯》一文,文章的中心论点 是“奋斗是理想的阶梯” ,并列的几个部分可以说是对“奋斗”一语的分解与具体化: 1、刻苦勤奋,是理想的阶梯; 2、珍惜时间,是理想的阶梯; 3、迎难而上,是理想的阶梯。 一些抽象的文题,如《知识就是力量》 、 《时间就是一切》等常用此类结构布局谋篇来进 行论证。 (二)阐述类。论证中平行的几个方面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 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 比如某年华东六省中学生作文大赛中的一篇夺魁作文― ―《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 ,作者在辩证地引出学习、工作应有这种精神后,便用了一组平 行结构来阐述它的含义: 1、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2、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3、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4、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此类形式最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阐释类的议论文,如《谈理想》 、 《说自信》 等,很适宜采用此类结构。 (三)利弊类。议论文常要论述某种主张、做法,而要证明应不应这样做,最好的方法 莫过于谈作用说危害了。比如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中有一篇精短议论文《勤有三益》 , 作者为了说明“为人当勤劳”这一观点,就采用了如下的平行结构: 1、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 (创财) 2、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 (健体) 3、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 (修身) 又如 1995 年高考优秀作文有一篇作文叫《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作者在论证时,也用 了此种结构: 正确态度:宽于待人,严于律己。 1、宽以待人,才会有知人之智; 2、严于律己,则会有自知之明。 论述得既简明而又颇有深度,得了很高分数也就不足为怪了。 论述主张、做法类的议论文常用此形式,如《学生要不要参加家务劳动》 、 《课外阅读小 议》 。 一般来讲,在应试议论文的写作中,适时恰当地采用平行结构,有如下一些好处: 首先,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议论文重在阐明道理,而要说明某个问题,如能 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往往可以使议论显得有条不紊,多而不乱。 其次, 从议论的力度和效果来看, 采用平行结构往往能使议论气韵酣畅, 有如重浪排闼, 给读者造成强烈印象,从而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 再次, 议论时恰当合理地采用平行结构, 能显示出作者在特定的思维范围内的不同指向 的深度开掘,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 我们可以说,平行结构是应试作文写作中快速成文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于话题作文(一) ――话题作文的基本知识 课堂 BBS 一、什么是话题作文 22近几年来, “话题作文”这种写作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语文试卷特别是高考试卷 中,引起中学语文界的广泛关注。1998 年高考作文题《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和《战胜 脆弱》 就是两个关于当代青少年思想品质修养的话题, 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已初露端倪。 1999 年高考作文要求根据一则科技报道, 以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 鼓励写作者“大胆想像” , “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 ,话题作文的特点就表现得更为明显了。 2000 年到 2002 年则是标准的话题作文。 那么什么是话题呢?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 在一般口语交际中, 话题总是谈话双方临时 设定的,也一定是双方认可并共同感兴趣的说明或陈述对象。话题有三个特点:(1)话题是 交谈双方已知信息。 从交际需要和思维常规来看, 说话人当然会优先选择对方了解并同样感 兴题的信息作为谈话的起点,否则会造成无头无脑的突兀感。(2)话题是一种共享信息。这 里包括前面说到的话题信息应该是交谈双方共知的, 不能只为说者一方所知; 也包括存在于 交谈双方共同的知识背景中,但在特定交谈现场并没有被提及的话题信息。例如,姚明在 NBA 的信息人所共知,但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提及。可它在一定场合,例如有人谈起中国体 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的体育明星等内容时,还是能够形成话题的。(3)话题还是一种被激 活的信息。 作为话题的信息, 必须是在现场已被提及的信息。 例如. 交谈双方同在公交车中, 路遇交通阻塞, 于是关于交通状况的信息、 关于公路建设的信息、 关于汽车工业发展的信息, 就可能因为眼前出现的情景而成为话题。 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想为话题的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