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当年高考的时候,别人都在努力地学习准备高考,而我且在宿舍里面躺着睡觉。高考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只有在快高考的时候才能说,我只剩90天就高考了,可是我的成绩只有少少_百度知道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只有在快高考的时候才能说,我只剩90天就高考了,可是我的成绩只有少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只有在快高考的时候才能说,我只剩90天就高考了,可是我的成绩只有少少的300左右,想要读3B,因为我觉得人不能一辈子为赚钱活又担心浪费钱,学不到什么,所以请各位读过3B或者高人指点,给我一个希望或者建议。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从现在起脚踏实地,把自己会的,不会的找出来,从头开始学,一个个攻破
采纳率:52%
没关系,我比你还差但我坚信我会考上清华的
不玩手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少壮不努力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
作文素材整理(高考版)
作文素材整理 课内素材目录: 课本素材运用指南------P2-P3 课本作文素材-抒情篇------P3-P4 课本作文素材-哲理篇------P4-P5 课本作文素材-事例篇------P5-P6 课文作文素材集------P6-P23 课本写作素材分类梳理------P23-P27 课本诗文解读荟萃------P27-P32 教材(必修)写作素材汇编------P32-P54 课本素材运用指南 1.夸父逐日──可以论证追求奋斗、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可以论证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勾践卧薪尝胆──可以论证忍辱负重、愤发图强等。 4.鲁班发明锯子──可以论证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5.孙武操练女兵──可以论证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6.商鞅变法──可以论证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7.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论证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8.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可以论证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9.孟子母择邻而居──可以论证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10.庄子谈庖丁解牛──可以论证得其要道、掌握规律、迎刃解难等。 11.李冰修都江堰──可以论证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12.扁鹊见蔡桓公──可以论证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13.苏秦悬梁刺股──可以论证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14.廉颇与蔺相如──可以论证大智大勇、改过从善、团结保国等。 15.赵括纸上谈兵──可以论证脱离实际、空谈误国、用人要看真本事等。 16.毛遂自荐──可以论证敢于挺身而出、肯定自我、为国排忧等。 17.荆轲刺秦王──可以论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冒险犯难报知己等。 18.叶公好龙──可以论证言行脱节、崇尚自取其咎等。 19.项羽、刘邦鸿门宴──可以论证滥施宽容、坐失良机、酿成后祸等。 20.刘邦约法三章──可以论证严于纪律、立信安民方可成大业等。 21.肖何追韩信──可以论证珍异人才、敢于重用无名之辈等。 22.张良与圯上老人──可以论证尊重老者、经受考验、终获厚待等。 23.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可以论证专心致志、发愤读书等。 24.司马迁撰《史记》──可论证为了事业牺牲一切、孜孜不倦、奋斗不已等。 25.苏武牧羊──可以论证忠于国家、保持气节、威武不屈等。 26.马援马革裹尸──可以论证立志报国、义无反顾、效命沙场等。 27.班超出使西域──可以论证当仁不让、为国扬威、交流开拓等。 28.孔融让梨──可以论证谦逊礼让、克己待人、尊敬年长者等。 29.曹孟德老骥伏枥──可以论证年高者壮心未已、理想永存、向往奋斗等。 30.曹冲称象──可以论证少年英才、聪明过人、独辟蹊径破难关等。 31.诸葛亮七擒孟获──可以论证服人以德、攻心为上等。 32.周处除三害──可以论证为民除害、改恶从善、战胜自我等。 33.祖逖闻鸡起舞和击楫中流──可以论证修身健体、严于律己和不忘复国等。 34.王羲之临池学书──可以论证刻苦练功、勤学不倦、矢志求成等。 35.李春修赵州桥──可以论证微贱者的才智、古代科技的昌盛等。 36.隋炀帝亡国──可以论证骄奢淫逸、专横跋扈的恶果等。 37.唐太宗重用魏征──可以论证大胆起用反对过自己的人、勇于纳谏等。 38.鉴真东渡日本国──可以论证外出学习的艰难和学习者的执着、顽强、矢志不二等。 39.日本派出遣唐使──可以论证外邦的虚心学习与古代的文化交流等。 40.包拯刚正不阿──可以论证秉公执法、不循私情、不畏权贵等。 41.欧阳修三上苦读──可以论证珍惜光阴、见缝插针、日积月累等。 42.王安石游褒禅山──可以论证敢于登攀、勇敢探索、无限风光在险峰等。 43.杨时立雪程门──可以论证求师的谦逊真诚、执着恳切的精神等。 44.梁红玉抗金兵──可以论证女性的爱国精神、顽强斗志等。 45.文天祥的正气歌──可以论证爱国、成仁取义、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等。 46.黄道婆改进纺织术──可以论证传播技术、致富乡里的无私奉献等。 47.王冕学画──可以论证勤奋苦学、坚持不辍、终获成功等。 48.郑和下西洋──可以论证大胆创举、开拓海外交流、发展贸易等。 49.海瑞冒死上疏──可以论证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秉公执法等。 50.李时珍跋山涉水写本草──可以论证忠于事业、不畏艰难等。 51.徐光启学习西洋科技──可以论证破除保守思想、放眼海外、虚心学习先进技术等。 52.袁崇焕的含冤而死──可以论证主观武断、偏听偏信、毁灭人才的严重后果。 53.东林党人关心国事──可以论证知识分子忧国忧民、谏言议政等。 54.徐霞客游历天下──可以论证执着、勤勉、不惧艰难险阻的实践精神等。 55.李自成起义的成败──可以论证兴亡盛衰、变化在自身等。 56.清初的文字狱──可以论证压制思想、扼杀文明的可悲等等。 57.林则徐“睁开眼睛看世界”──可以论证有识之士放眼天下、学习外国等。 58.武训办义学──可以论证尊师重教、兴学育人的献身精神等。 59.太平天国内讧──可以论证团结兴邦、分裂误国、同心同德方可成事等。 60.严复撰《天演论》──可以论证优胜劣汰、思想启蒙的历史作用等。 课本作文素材-------抒情篇 1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2 沉默呵,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 我想大声呼喊:我爱生活,我爱一切正义和真理。 5 老当益壮,宁移百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6 她艰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时光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7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 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8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9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0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11 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 12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13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三分之一的 零头。 14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5 花自飘零水自流------此情无计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6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7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19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21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2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3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4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5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6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7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8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9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30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1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2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3 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34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5 啊,人啊,多一点希望,多一点晨光-----36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7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8 谁没有青春时代?谁没有往日的爱情?当你满头白发,站在落日的斜晖中,突然听到远 处深秋的树林里飘来这首歌曲,你怎能抗拒它的感情力量?你怎能抗拒回忆?课本作文素材--------哲理篇 1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3 人们的眼睛之所以看不见这壮美的奇观,是因为这景象对他们来说太熟悉了。 4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5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 6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哮深山, 鱼游潭底, 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他们的极致。 7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8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 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9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0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1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12 坚强来自内心,来自一个人的自我努力。 13 希望就是理想,就是追求。 “不断追求真理要比占有真理更高贵。 ” 14 伟大志向造就伟大人物, 但要以牢牢把握现时为必要的前提。 [来源:学+科+网 Z+X+X+K] 1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16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17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18 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 19 行程是艰险的。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 有清谈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 蜘蛛一般无力, 绊不住历史的脚步。 20 由于人们能够沉静下来思索,精神生活(就会)变得异常丰富。 21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行动则是那座钢铁长桥,那艘诺亚方舟;高昂起你青春的头 颅,成功的时刻在等你去实现。 22 苏轼曰: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 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远也。 23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24 事有大小好坏,情有喜怒哀乐,景有动静荣枯,物有长短方圆。 25 只要你执着于你的选择,你的人生意义将与众不同。 课本作文素材――事例篇 1、 霍金:英国物理学家,身残志坚,著《时间简史》 ,被誉为“当代的爱因斯坦” 。 2、 曹雪芹: (清)举家食粥,著《红楼梦》 。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 “字字看来都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 ”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3、 司马迁(汉) :史学家,受宫刑后,发愤著《史记》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4、 廉颇、蔺相如:将相和。 5、 屈原(战国?楚) :沉江殉国难。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6、 鲁迅的生平创作:弃医从文。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 (毛泽东, “民族之魂” ) 7、契诃夫(俄) :700 多至 800 多篇短、中篇小说,戏剧作家,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 8、 、孙梨,当代小说家,一生淡泊名利,潜心创作,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9、巴尔扎克,法国作家,写了九十多篇小说,著有《人间喜剧》 。 10、孔明挥泪斩马谡。 (可从多方面多角度构思并使用。 ) 11、老舍:人民艺术家, “士大夫不可辱的知识分子形象。 ” 12、关汉卿,元初作家。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燥,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 13、庄子:安时而处顺,无为而治。 14、蒲松龄:清代作家,著有《聊斋志异》 。 15、闻一多: “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 (民族气节) 16、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他的诗和他的命运令人 关注) 17、普希金:俄国文学之始祖,1837 年 2 月 8 日与丹特士决斗而死。 (为个人尊严而站。虽 死犹荣。 ) 18、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19、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一代枭雄) 20、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1、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王师北 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2、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感情甚笃,共同完成 30 卷的《金石录》 。 23、元稹和白居易友谊深厚: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 24、巴金: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的雨露,与花、树、 禾苗一同生长。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25、海伦 凯勒: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她让一切健康但虚度光阴的俗人感到羞愧。 ) 26、一个老人在火车上不小心掉了一只新鞋,在众人 的惋惜声中,老人毫不犹豫的把另一 只也从窗口扔掉。 (与其抱守残缺,不如果断的放弃。 ) 27、苏洵的写作态度(154 页) “大器晚成” 。 (如今韩寒们和名人的家属们学习的榜样。 ) 28、钱仲书:淡泊名利。 “你吃了鸡蛋觉得好就行了,何必要见那只下蛋的鸡呐。 ” 29、史铁生:大难之后成大器。 《我与地坛》 。 30、唐太宗与魏征:明君与名臣,相得益彰。 31、刘邦和项羽楚汉相争,前者知人善任,后者自矜功伐。 32、欧阳修:六一居士, “三上”读书法。 (一句“环滁皆山也”够人学多年的,简洁! ) 33、朱自清: “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 34、勾践:十年生聚,卧薪尝胆,终于灭吴。课文作文素材集 1、 《我与地坛(节选) 》 (史铁生) ◆史铁生,北京市人, “文化大革命”初期响应号召由北京赴陕西务农,因积劳致残下肢瘫 痪,后返回北京潜心于文学创作,现为专业作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插队的故 事》 《夏日的玫瑰》 《合欢树》等等。 《我与地坛》 (1991)是作者对自我在过去十年写作在内 容、思想、形式和写作行为本身进行解剖,为写下去(活下去)寻找理由。 “我从双腿残疾 的那天,开始想到写作。孰料这残疾死心塌地一辈子都不想离开我,这样,它便每时每刻都 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活着?――这可能就是我的写作动机。就是说,要为活着找 到充分的理由。 ” ◆史铁生曾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 “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姓名的 昭示,让历史铁一样的生着,以便不断的去看它。不是不断的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 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心魂,看这心魂的可能与去向。 ”这段话也是对他作 品的最好的诠释。 ◆在这个荒芜的园子里,作者化了几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思考和解读。这一过程 是艰苦的, 但也是必要的。 现在, 我们来看看作者经历了哪些肉体上的挣扎和心灵上的洗礼。 且看史铁生对生与死的思考,他认为: “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就是说,死是目的, 生便是过程,所以,史铁生把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改成了“不知死,安知生” ,所以, 他这样告诉别人, “人有时候太看重了我们要回到虚无里去, 结果忘了我们本来从虚无里来” 。 在他的另一首诗歌里,史铁生这样写到: “午后,如果阳光静寂/ 你是否能听/ 往日已归 去哪里?/ 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极处时间被忽略在存在中 / 生死同一” “生死同一” ,即 过程就是目的,死是一种回归。史铁生眼里的死,有着回家的温馨。 ◆史铁生能够领悟生命的内涵,首先,在于他战胜了自己的残疾。前面说过,史铁生最崇拜 的明星是卡尔?刘易斯,但他们见面的时候,史铁生却没有丝毫卑怯的阴影。因为他意识到 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9 秒 99 的卡尔?刘易斯也不例外。而此后卡尔?刘易斯输给了约翰逊。 在《我的梦想》中,史铁生说, “后来知道,跑进 9 秒 79 的约翰逊战胜卡尔?刘易斯是服用 了兴奋剂,对此,我们该说什么呢?约翰逊的故乡牙买加的人们这样说, ‘约翰逊什么时候 愿意回来,我们都会欢迎他,不管他做错了什么事,他都是牙买加的儿子。 ’这几句话让我 感动至深。难道我们不该对灵魂有了残疾的人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爱吗?”在这里,史铁生深 刻的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局限, 而且还有比肉体残疾更严重的灵魂残疾的人, 他们更需要同情 和抚慰。因此,史铁生终于从残疾的阴影里走出来。记得原野在《人生》一诗中这样写道: 人生,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这中间的时光,就叫做幸福;人活着, 当哭则哭, 声音不悲不苦, 为国为民啼出血路。 人死了,让别人洒下诚实的泪, 数一数, 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 诗人用了朴实的言辞道出了生命的真谛。人这一辈子说长不长,说 短也不短。或长或短,自有论道。而贯穿其中的生命的意义却是每个人毕生的追求。史铁生 在这里也给提出一个重要的论题,人应该怎样战胜自己的苦难,开始对生命意义的探求。 ◆2002 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那段授奖词也许是对他最精 当的概括: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 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 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 日益幽暗的内心。 ” ◆由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的电影《边走边唱》 ,电影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贯穿始终: “千弦断,天眼开。 ”这句话的背景是盲人琴师的师傅说过,弹断的第 1000 根琴弦能带来光 明。盲人对于光明的渴望,残疾了双腿的人对于行走的渴望,从来不会停止,在史铁生的作 品里,我们始终能够读到这样的渴望,他从来没有掩饰过过。 2、 《米洛斯的维纳斯》 (清冈卓行)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 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 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 忒。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 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 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杨玉环因其肥而更显其雍容典雅之态, 赵飞燕因其瘦而更添轻盈 迷人之姿,西施因其病而更增娇媚婉转之韵;梅艳芳虽天夭其寿却芳华绝代,给人们留下了 永远光辉灿烂的艺术形象;曹雪芹留下未竟之《红楼梦》而辞世,却引出了后世无数痴人说 红楼论红楼续红楼, 万古流芳; 维纳斯虽失双臂却从其出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 倾倒了全世界的观赏者,漂向了更远更远的国度,超越了更久更久的时代。以上这些,都说 明了这样一个美学命题:缺憾也是一种美。 ◆断臂的维纳斯不过美在“她”首先是“维纳斯” 。因为“维纳斯”这个名字首先就是美的 概念了。其次因为“她”是两千多年前的“维纳斯” 。两千多年以前的雕塑工匠,能将女人 肌体创造成那么一种艺术的品格,确系不俗了。而最主要的, “她”美在“她”的断臂。美 在她是一个亘古之迷都是有魅力的,一个亘古之迷才尤使断臂的维纳斯美名著世。 ◆生活本身也像那些雕塑品,对任何一个人来说,也都是残缺的,也都必然是残缺的。断臂 的维纳斯似乎告诉我们DD爱从不意味着给予什么和接受什么?? 命运三女神似乎告诉我 们DD对所谓命运而言,头脑是不起作用的?? 胜利之神似乎告诉我们DD胜利是要付出 代价的,其代价有时有如头颅?? 每每想到这些,我对生活的本质也就理解得更明白了一 些。归根结底,因完美之不可求,才便有残缺之美啊?? ◆维纳斯痛失了两条美丽的臂膊,似乎是残缺而不完整的;但从虚实相生的辨证角度看,她 “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 。断了胳膊,固然使人们的审美想 象受到了现实事物的局限;但“官知止而神欲行” ,意外激发的的审美想象,使精神可以摆 脱现实事物的羁绊,在广袤无垠的时空中自由驰骋,任心所之,无拘无束,使每个人都获得 各自所追求维纳斯雕像的无比神妙的整体美。在这里,残缺因想象而生成完整,这不仅也是 一种美,而且是一种超越的美,是一种虚实相生的美,是一种借助艺术空白而表现出的伟大 的美,它涵容了有关维纳斯的一切至善至美的理想形态。在西方雕塑中,与“米洛斯的维纳 斯”同为法国罗浮宫“三宝”之一的“胜利女神”雕像,罗丹的《沉思》和《巴尔扎克像》 , 布鲁尔的《绝望的手》等等,也都是“缺憾美”的范例。总之残缺也是一种美,它需要通过 审美想象去获得。 ◆在清冈卓行的心目中,有思想有灵魂有生命的维纳斯, “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 臂” ,这虽为人所求,却非生活所需,如果这也算美的话,最多也只能算含泪的美,血染的 美和残忍的美。 或许清冈卓行并非这种原意, 可他实在不应该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 尤如 “泪 光点点,娇喘微微”的林黛玉流露出迷死人的病态美,于是艺术的人们都祝愿她永远病入膏 肓,这无益于人们的生活,不符合人类生活的要求。 ◆严格地讲, 我们很难断定有臂的维纳斯和断臂的维纳斯哪一个更美, 因为审美标准本来就 带有主观性和相对性。恩格斯曾说,真实的艺术是真善美的结晶,美的创造是人类对于自身 生活的美化,并不是可以凭着人们的主观意愿任意为之,无所依傍的。我想,我们对往昔的 依怀是为了更好地珍惜现在, 我们对缺陷的珍重是为了不再有缺陷。 如果再有人像清冈卓行 那样在维纳斯有思想有灵魂有生命的时候, 为了寻求所谓能给人无穷遐思的残缺美而造就残 缺的话,那么,这只能表明人类伦理的残缺、道德的残缺和美的残缺! ◆“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完美。当你觉得自己是残缺的,而有一个不残缺的比照着的时候, 神就存在了。 (史铁生) ◆余秋雨在 《废墟》中说, ‘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 ,一种事物过于完美, 就给人不真实, 就脱离了大众的实际,与人们意念中的感觉不切合。而残缺美是一种幻想美,一种弥补美, 一种在心灵里重塑的艺术。 ” ◆让人产生同情的事物是否就是美的事物呢?答案是否定的, 山之美, 美在其高峻; 河之美, 美在其秀丽; 海之美, 美在其壮阔??所有这些事物能够引发人类的情感, 有崇敬, 有仰慕, 有依恋??是下位对上位、低位对高位的须仰视之情感,同情则相反,是上位对下位、高位 对低位的恻隐和怜悯之情,说得过分一点,同情意味着施舍。 ◆孟子曾说“充实而有光辉”谓之美,维纳斯没有身体各部位惊人的协调,没有丰腴、温暖 的肌肤,没有优美的曲线,就不可能成为美的典型;更重要的是,她无意识间丢失的双臂, 激起了所有观赏者的无穷的遐想,完成了“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 , 这就是“空灵” 。 艺术是“充实”与“空灵”的完美结合。维纳斯之所以成为世界十大雕像,就在于此。 ◆美是一种发现,美在心灵, 人有悲观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可怕 的不是躯体的残缺,而是灵魂的丑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 庄》 (动人之处在于留下的遗憾和悬念) ◆清冈卓行并不是残缺美的首创者。我国古代早就有相关的论述,老子云“大音无声,大象 无形” ,即是说最大的乐声听来反而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形迹。 ◆环肥燕瘦西子病, 可她们都是历史上有名的美人。 为什么呢?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凄美的 爱情故事能够流传至今, 成为千古绝唱。 为什么呢?英国王妃戴安娜如流星般逝去曾令多少 人为之悲痛惋惜,可是也有人说,王妃的早逝也是一种美。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 头。――缺憾也是一种美。 ◆美国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曾经创作了一个被称为最短的科幻小说的作品, 只有一句话: “地 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残缺之美》 有时候,我甚至相信:只有残缺的东西才是美丽的。 我看着断树残桩,枯枝败叶;看着旧寺的斑钟颓墙;我看着深深庭院里的一蓑积草;看着一 个沉默老人走街串巷拾破烂; 看着一个有缺口的酒瓶, 或一只被踩扁了的易拉罐在地上默默 地滚动又停止。每当我看到这一切,我总是很专注地凝视他们,直到把他们望到很远很远的 境界中去。 我不知道这些为什么,但我确确实实地相信,这一切更为真实,更为深刻,虽然是那样的平 常、那么落魄,甚至有些狼狈。 他们或许是从光艳十足无可挑剔的颠峰,骤然落地,或是慢慢落下,慢慢沉淀,慢慢变形, 然后走进我的视野,走到辉煌不再的今天。 我不知道他们曾经怎样的美丽过,所以我无法说出他们的美丽。也因此,我沉沉地沉醉于这 种不可捉摸、不可溯源的美丽之中,挖掘着他们绚丽的往昔。将这两种状态拉至眼前,不禁 黯然泪下。这不可解释的一切蕴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悲欢离合,蕴含着多少沧桑,世事中永 恒的感伤和无限的苍凉啊! 残缺的事物就这样印满了重重叠叠的生命的影迹,那么沉厚,却又那么美丽。 我看着单恋者在心爱人的新婚之夜执花立在雨中, 看着喜悦满足的人忽然沮丧失落, 失宠明 星凄然一笑,官场失意者独品清茶,韶华已逝者对镜愁思;我听着苍颜白发的老人忆起发黄 的青春,冷峻孤傲者忏悔错过的爱情,英雄暮年时痛诉孤独落寞。哪怕我对眼前的人一无所 知,我也一定会相信: “这些曾经美好,现在依然美好的灵魂,在经历辛酸与苦难以及难以 触怀的人事和情绪后,将会在生命中刻下最深的记忆。 ” 真正经历伤痛的人,才算出真正活过。黛玉的美在于她没没能实现的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 的美在于她历尽沧桑后即一刹那的明彻与超脱, 梵高的美在于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 停感到巨痛, 贝多芬的美则是在失聪后用黑白键撞击出生命的悲壮文章。 如果说生活中的残 缺让平凡者泄漏出生命的光点, 那么这些优秀的灵魄则如银色的礼花, 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 空,让人雀跃与敬仰。 这些悲哀而持久的美丽,直接触动了我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让我随他们流泪,欢笑或沉默 ――那是一种多么让人心悸的快感啊! 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种残缺之美是种怎样别致的幸福和快乐, 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种残缺的美 是如何细细密密地布满我们门前的田野和草场,如同今夜细细密密的月光。 是谁说过,一朵花的美丽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的花正是花心的残破啊! 简评:本文用细腻、优美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真正的生活并不完美, 而正视它,勇敢地去面对他,努力寻找生活的美,才是健康的生活态度。这样人们在世间所 做的一切才是自助而不是自欺。我们要面地现实,而不应逃避。我们知道一切事情的改变都 是正常的,而许许多多是人力不能改变的,那么就找一点最优最美的东西吧,努力把他们挑 出来,写下来,留到记忆里。这样就算是世间的事物都改变了,那些东西无法精确地描绘出 来,但也会留下一种永远的美丽、永远的希望。 3、 《鸿门宴》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起兵三年, “遂将五诸 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然垓下一战他却一败涂地,终酿千 古遗恨,何也?这是“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 ”是因为没有夺取天下的深谋远虑。 至垓下被围,乌江亭长劝项王渡江东称王,以期卷土重来,然项羽却道“天之亡我,我何渡 为?”最终“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 。真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史记》作者司马迁说“自衿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岂 不谬哉! ” 指出项羽缺乏政治家的谋略,只依赖武力。毛泽东则说“不可沽名学霸王” 。而 项羽呢?他在惨败的局面下还不能正确反思自己一溃千里的原因, 还以炫耀武力为荣事, 两 次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上天。如此糊涂岂非败情之悲吗? ◆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缺乏政治远见, 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 项伯 说,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他就立即改变了“击沛公军”的主张,樊哙指责他“欲 诛有功之臣,此亡秦之续也” ,虽然语言尖锐,他却“未有以应” 。可见他虽然武力上是绝对 优势, 心理上却不堪一击。 他欲得天下,又图虚名,既准备推翻怀王之约, 又害怕世人指责。 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心理上的脆弱。 作为楚国贵族的后裔,项羽却有许多缺点错误,甚至有不可饶恕之处,这是必然的。但他毕 竟为推翻暴秦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他性格上也有某些闪光点,如不畏强暴,不用阴谋等等, 应当实事求是地给以肯定。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 。镇国家, 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 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 也。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点拨]:杜诗认为真正的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或许可以东山再起,在雄浑的历史画 卷中抒写属于自己的一页。王诗在客观分析项羽兵败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大胆地设想,即便 江东才俊如今还在,他们是不愿与项羽从头再来的。认为项羽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李诗洋 溢着对项羽的赞美与敬仰,褒赞其为“人杰” “鬼雄” ,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毛诗通过对人民 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彻底革命精神。颈联运 用项羽这一典故, 勉励全党全军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 不能学习楚霸王项羽沽名钓誉 的做法。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 “逝” ,奔驰。这首楚刺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 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 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 来的毁灭。 最后, 他走投无路, 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 “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 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 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 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范文: 1、我看项羽 ――读《鸿门宴》有感 李清照有诗云:&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很多人眼里,项 羽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豪杰。他叱咤风云的伟业,所向披靡的战绩,在秦汉交替之际掀起了澎 湃的浪潮。曾几何时,举世共仰,千秋景慕。项羽因之而成为历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物,着 实为后人所景仰。 然而, 项羽毕竟是一个悲剧式的历史人物。 他的悲剧, 不仅是历史的悲剧, 也是性格的悲剧, 而他的悲剧性格,无疑张扬了他的人格魅力。 项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于他的&义&, 而这个&义&也恰恰演绎了他的个人悲剧。 古人云: &义者, 宜也。&又云:&行而宜者谓之义&。可想而知,只要行之得当,言而得体,便可称其&义&。然 而,&义&是没有一个绝对标准的。项伯为报救命之恩,向张良通风报信,可称得上&义&,可 此举客观上却帮助了刘邦, 使得沛公在鸿门宴中能化险为夷, 此举又谓之不&义&。 两军对垒, 项羽却不忍弑杀刘邦,纵虎归山,最后成就了刘邦的霸业,实乃对敌人的&义&,而对自己不 &义&。项羽的&妇人之仁&与&义&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可以说,项羽重义而轻理是他的性格 的最大悲剧。 项羽的性格悲剧还表现在他的刚愎自用。韩信始在项羽麾下,&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 归汉&;陈平效力于项王,&累谏不受,乃封其金与印,仗剑亡,归汉于武&。此二人均有经 国之伟,济世之才,然而却不为项羽所用。亚父范增,尽心尽力,鞠躬尽瘁,亦未免被猜忌。 最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是韩信;七出奇计,困项王于垓下的是陈平;十面埋伏,逼项 羽走江东的是张良;乌江渡口取项羽头颅的竟然是项王&故人&王翳。项王的刚愎自用,终于 让自己饮下了&四面楚歌&的恶果。可以说,过分借重于武力而忽视智谋,也是造成项羽性格 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驹不逝。驹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的悲怆无 疑已成为千古绝唱。假如项羽不固守那狭隘的&义&,假如项羽??那么,意气风发,衣锦还 乡,击筑高歌《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将兮守四方&的人, 可能就不会是刘邦了。 2、性格的祭奠(节选) 项羽在灭秦战争中彻底表现出来的肆意恣睢、 刚愎自用、 凶狠残暴的性格为他日后的失败写 了伏笔, 其实此性格项羽早已有之。 从杀宋义始至破秦, 他一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走了过来, 这无疑滋长了他的这种性格, 使之恶性发展起来而成为他精神世界的主要方面。 他一出现就 是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英雄形象, 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更使得他完全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 力,他开始把自己看作神了。能支撑起他这一精神世界的惟一支柱就是赢得胜利。每一次胜 利,固然使他的精神支持更坚强一些,然而,这胜利更大地加重了精神世界的自重。如此, 他将一轮轮战斗下去,周而复始,项羽陷入了他为自己制造的一个怪圈,无法自拔,却又不 愿自拔。 项羽心底要维系“永不败”神话的欲望,构成了他对战争的一种几乎是本能的崇敬,并进一 步铸就了他的性格。 由此也就不难回答项羽把那一份份残酷的祭奠献给了什么, 他自身的矛 盾又来自何方。 在项羽心理怪圈的一来二去之中, 中国人口已从战前的一千万骤减至五百万。 天下人对项羽 心态的无法认同使得时代终于作出了抛弃项羽的选择。 项羽不好计策与外交是真诚的, 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 可是现实无情地 打破了他的梦想,他只有叹息着,用死亡来反抗这现实,为自己性格的篇章写下了最后的一 笔,也为自己一生执著的性格献上最后的也是最虔诚的祭奠。 赳赳武夫的内心是多情的,尽管表现这多情的却是无情。性格的祭奠是悲壮的,因为它的代 价是生命、执著和无奈。 [来源:学.科.网 Z.X.X.K] ◆司马迁在 《史记》 中所歌颂的几乎都是一些勇于进取、 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 他们有理想、 有抱负、有追求;他们为了某种信念、某种原则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有一种百 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写道: “人固有一死,或重 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他遭受宫刑,痛不欲生,为了完成《史记》他顽强 地活了下来。他视为榜样的是“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 《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 非囚秦, 《说难》 《孤愤》 ;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 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司马迁的个人奋斗经历与《史记》中所歌颂的这些艰苦奋 斗的思想,是司马迁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它永远给我们以激励,给我们以启迪,当我 们灰心丧气、濒临绝望的时候,给我们以无比的力量、信心与勇气。 4、 《归园田居》与《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陶渊明出身於没落的官僚家庭,在他所生活的时代,东晋 王朝已面临瓦解,人民的起义、 统治阶级内部的勾心斗角,都使社会环境愈加混乱污浊。由於受传统的儒道思想薰陶,又受 家族环境的影响,他因而有著“ 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两种截然不同的志趣。当 他带著“大济苍生”的愿望踏入仕途,社会的现实却不容他的理想、志向有发展的机会。刚 直坦率的性情,使他看不惯官场种种的黑暗现象,於是他只好一次次地辞官而去。但是,他 仍然希望寻找到能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於是又再三地出仕,可惜,在那混乱的时代、黑暗 的社会当中,他始终没能找到可供自己安身立命的处所。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陷入应该 选择“仕”还是“隐”的矛盾和痛苦之中。终於,他因为不愿奉承位轻权重、跋扈非常的督 邮,不甘“为五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儿” ,毅然辞去了只做了八十三天的彭泽令,也结束了 他的出仕生涯。 ◆“心为形役”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 ,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 “形体” ,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 , “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为衣食所迫而出来做官,既如此,那就没有什么惆怅悲伤的了。表明其心情很轻松。过去的 事情无法追悔,未来的日子是可以自我掌握的。违心的官场日子即将结束,未来的顺心的生 活即将开始,那就按照自我的意志遂心遂意地生活下去。过去是“迷途” ,昨日是“非” ,那 么今天的抉择就是“是” ,是正确的。迷途未远,悔悟与庆幸之情溢于言表!所以从陶潜辞 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是自责 ( “田园将芜” ) , 自悔 ( “已往不谏, 来者可追” ) , 自觉、自醒( “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 。 ◆背负了太多岁月的阴影,真的让他好累。沉溺于过去,也必将让他丧失了现在和未来,于 是,他选择了离开。酣眠的午夜,他一个人,随着孤零零的帆影,踏上了回乡的小船。月光 还是黯淡的,四周还是静谧的。 他的衣袖随风飘摇, 但此时,他却拥有几分坦然,几分欢喜。 全新的生活随着初升的太阳,就要开始了,他与朋友、家人一同早出晚归享受着田园之乐, 他与他们一起品尝着粗茶淡饭,享受着那一分简单无忧的友情以及难得的亲情。 (这段小文 为我们点染了陶渊明的远离官场的轻松、归途之乐和田园之致,在叙述中不乏精美、自然的 语言点缀。 ) ◆小船在水面轻轻摇荡、 漂浮着, 微风飘飘柔柔地吹拂我的衣衫, 轻轻暧暧地爱抚我的面颊, 踏着山雀的歌韵,我醉饮船前船后的山泉。青山回响着船桨的激水,将我所有的乡愁揉碎。 眼前是一帧浓浓淡淡的黑白照片, 两岸静卧的野草是它的背景。 我倾听鸟的对唱, 虫的独吟。 阳光斜洒,洒满我回家的路。远远的,能看见那个宁静而温馨的茅屋,笼罩在淡烟里,飘渺 虚无??(这是一篇情景交融最好体现的作品。那种无忧的恬淡如闲适的中国画,一缕一缕 向我们走来,小船、微风、歌韵、阳光组合成了一幅似静又动的画面。陶渊明就生活在那样 的环境里,我们才知道,距离我们那么遥远的五柳先生竟是这样的洒脱、无羁。 )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陶渊明大约是很寂寞的,把他引为知己者应该已经很少。人 们要关心收入、职称、住房,关心孩子的学习、就业、婚姻,关心上司的意图甚至神情,关 心自己的仕途升迁??心被各种现实问题塞满的现代人, 哪里有闲工夫如陶老夫子一样去观 松赏菊,引酒赋诗呢?特别是在某些以所谓弘道济世、气干青云自诩的人的心中,这“中国 第一大隐”官场失意便避世无为的态度更让他们不屑,比起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来,那不啻有霄壤之别。 ◆我们怎样在喧嚣的尘世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市声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 穿越时间隧道,在陶渊明的南野田园中飘荡,与寂寞的诗魂倾心交谈,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 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且让我们想像一下陶夫子归家时的情景。宽袍大袖,迎着轻爽的 河风,立于船头的陶公,在这样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温馨的家居。他的神态是那样的幸福、 轻松、安详、超脱,这时的他实实在在像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呢! ◆陶渊明是寂寞的,这寂寞就在一个真字,真性情,真言语,真行为。要做到这一个真字, 还真需要一番勇气和智慧。 在矢志不移和随波逐流之间, 在现实利益和神圣价值发生冲突时, 选择的天平最终将偏向哪一端?这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问题。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 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要旷达。现代 人,守住内心的寂寞,别让心灵蒙尘,因为寂寞是一种美丽,寂寞使人诗意地安居! ◆羁鸟―― 陶渊明的 《归园田居》 借安祥静谧的田园村居生活, 烘托有翅不能伸的 “羁鸟” , 借“困守笼中”的“羁鸟”隐喻“误落尘网”的作者的心绪。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对于鸟儿来说,蓝天是它的向往,山林是它的家园,飞翔是它的生命,可是《归园田居》中 的这只毫不经意地出现的“鸟” ,早已远离了家园,失去了自由。它久在樊笼,有翅难飞, 行为人役,心为俗累,寄人篱下,仰人鼻息,每天只能靠自己的强欢颜笑、摇尾乞怜来讨得 主人的欢心。失去了山林,失去了蓝天,失去了朋友,失去了自由,只能哀哀无告地生活在 主人为它量身定做的美丽而牢实的金丝笼里。可以想见,一旦它能冲破牢笼,回归自然,那 该是何等撼人心魄的兴奋和喜悦啊!其实,这只求飞不得的“羁鸟”就是“误入官场”的陶 渊明难堪处境的写照。可怜的诗人不也正象那只哀哀无告、苦苦挣扎的“羁鸟”吗?正如山 林是羁鸟的渴盼一样,田园也是诗人的归宿,那里有鸡鸣狗吠的祥和幽静,有桃李榆柳的花 果飘香,有村落炊烟的温馨可人,有躬耕自食的坦然踏实,更有纤尘不染的心性高洁,拥有 自然和自然的美好,拥有自由和自由的生活。 ◆归鸟 ―― 《饮酒》 (其五)是陶渊明众多“归鸟”诗篇中最能体现诗人回归自然,回归 性情,保持真我思想的诗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游目骋 怀,参透自然,却故意把自然“真意”说得如此飘缈朦胧,其实稍加玩味,便不难发现真意 是什么。秋菊自开自谢,保持一份洁白淡泊;南山自古及今,保持一份肃穆庄严;太阳朝升 暮落,保持一份秩序宁静。自然万物,各随其分,各安其道,消长生息,穷通演化,莫不自 自然然,实实在在。飞鸟投林的描写更是充分强化了这一天地观念。像天地万物一样,飞鸟 早出晚归,远近觅食,有困顿劳碌的疲惫和紧张,也有安顿休息的轻松和愉悦,有呼朋引伴 的热闹,也有失群掉队的孤单,该去则去,该回则回,一切随顺自然,和山林、夕阳、南山、 秋菊、东篱构成了一幅天然纯美、自然静谧的图画。在这幅图画中,在投林归鸟身上,我们 看到了作者的影子。作者游历南山,参阅天地,猛然间,豁然开朗:自己不也正如一只疲倦 归飞的鸟儿吗?山气弥漫,日落西山,该回家了,家在哪儿呢?不在宦海官场,不在利达富 贵,不在荣辱沉浮,家在山水田园,家在南山秋菊,家在山林夕阳,那份出于自然、回归自 然、 纤尘不染的至真性情才是诗人真正的精神家园啊! 抱朴返真, 回归自然, 这才是诗歌 “归 鸟”意象真正要暗示我们的内涵。可以说, 这只小小的归鸟,这只与同伴同飞、 与山林同眠、 与夕阳同行、与自然同道的小鸟,还与诗人同心,正是这种天人合一、人鸟同道赋予了陶诗 以深刻的哲学内涵。 ◆“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文人士大夫的爱菊,远祖是屈原,有诗为证, “朝饮木兰之 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 《离骚》 )但真正的始祖却要论有菊癖的隐士陶渊明,他不但种 菊,以菊下酒,还写下不少咏菊诗。 “秋菊有佳色,挹露掇其英。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 ”菊花凌寒而开,幽香灿烂,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宋遗民郑思肖)正 是这样一种孤芳自赏的高傲品质吸引了诗人、造就了诗人。在咏菊诗中,我们容易感受“战 地黄花分外香” 、 “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战斗与辉煌,可曾体察到陶渊明笔下的“佳色”之秋 菊、采菊之“悠然”的质朴与平淡?“菊,花之隐逸者也。 ”菊花是陶渊明委顺自然大化生 命观的寄托,也是陶渊明傲然脱俗的人格象征。 ◆诗人爱菊,更爱松。在中国文化中,松树的地位极其崇高,当得百木之长的荣誉。孔子对 松的赞语是: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话同他的思想一同进入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岁 寒三友松、竹、梅,松居首位。 ! “三径就荒”何足惜,有“松菊犹存”悦其心、 “抚孤松” 快其意足矣。青松是孤独的,亦如寂寞的陶渊明;青松是挺拔的,亦如傲岸的隐逸者。人生 最可贵的是固守,而固守的是松的贫瘠、菊的凄美,如果没有“我欲仁,斯仁至矣” ( 《论语? 述而》 )挺立一生的主体人格,又如何能“卓然见高枝”呢? ◆今天的我们应该换个角度去品读陶潜, 即从人性的角度来考虑其价值和意义。 因为陶潜的 选择恰好代表了人们对精神自由的终极追求: 个性的张扬和人性的解放。 自然的人在社会中 常常扮演着不同角色,但不是每一个角色都让人称心如意。由于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责任, 家庭的义务,个人的名利等等的约束,人们无法摆脱,无法超越,而不得不从事一些本来不 愿意从事的职业(包括官职) ,说一些不想说的话(包括应酬) ,于是如陶潜所说的“心为形 役” ,成了自己、他人和外物的奴隶,不再是自己了。但是,人们的内心又时时刻刻渴望着 能摆脱俗世的烦恼,能自由轻松地生活。所以,敢于放弃社会责任(不止是官职) ,做回他 自己(不止是“归园田” ) ,按照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去生活的陶潜,才成为了许多人推崇的偶 像。 ◆所以陶潜放弃的不是某个官职,而是一种让他不自由的“社会角色” ,他要做回了一个自 然的、完整的自己,让自己旷达的天性得以保全。在《归去来兮辞》结尾一段中,他更是直 接表达了这个观点。他说:因为“吾生之行休” ,加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他决定 和以前的那个影响他限制他的“社会角色”决裂, “委心任去留” , “乐夫天命” 。不要忘了他 “性本爱丘山” 。 5、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 ◆法国思想家帕斯尔说“人只是一只芦苇,是宇宙间最脆弱的东西。但人是一只会思想的芦 苇”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宇宙间任何一件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然而人却成了万物的主宰, 这正是因为人有一颗会思想的灵魂, 人因为思想而高贵。 然而当人的思想被关在一个笼子里 而失去了飞翔的自由时,人还是“人”吗? ◆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契科夫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个 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别里科夫的可悲之处在于,他千方百计地想要隐 藏自己,用一层一层的套子,而却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些隐藏,反而将他醒目地暴露在了众 人的面前,当他已经被异化成套子的时候,这件套子却又仿佛成了那一撮白色,使得他在别 人眼中成了一个异类,被身边的人所挤压所排斥,直到期最终走向坟墓――一个永远的套 子。 ◆别里科夫是在华连卡的笑声里走回家,并从此走上人生的不归之路的,事实上,华连卡的 笑没有一点敌意, 就象一个小孩子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笑声一样。 而在 别里科夫看来,那些人所久久期盼的喜剧的高潮终于出现了,很快地,他的从楼梯上滚下来 的尴尬场面就将完全地曝露在众人的眼光里, 淹没在无穷无尽的嘲笑中, 这正是别里科夫想 要逃避的一切,而他现在的确已无路可逃。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被异化成甲壳虫的格 利高尔在生命的最后依然充满温情的回想着人间的一切, 他知道自己的死对自己和家人都是 一种解脱, 他对抛弃自己的亲人仍然有着无尽的眷恋, 可是别里科夫的世界的尽头弥漫的全 是恐惧和绝望。 我们以前看到的只是别里科夫作为沙皇的一名忠实的走狗, 对他身边人的思 想进行钳制,却忽略了身边的这些人对别里科夫的敌意和冷嘲热讽也是造成别里科夫的死 因,正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已》中那些短衣帮对孔乙已的一次一次的嘲笑最终将其推向死亡 的悲惨境地一样。 6、 《边城》 (沈从文) ◆《边城》描写的是一种人生形式,所有的小说也只能描写一种人生形式。 《边城》所表现 的人生形式确实是自然的,这里的人生善良、勤劳,质朴、真实、自然,毫不娇柔做作,毫 不急功近利,体现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这种人生形式是优美的,他们含蓄而毫不伸张,温 情而毫不暴烈,他们的人生是优雅的,安详的。这种人生形式是健康而不悖乎人性的,他们 有爱、敢爱,爱的深沉,爱的彻底。 ◆作者以“边城”为题用意: “边”有边缘的意思,和“中心”相对。边城的人生形式,和 处于中心的人生形式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边城”为题,意在说明这种人生形式的流 逝,而与之相对的庸俗、腐化、浅薄、金钱至上的人生形式正在膨胀,正在风靡。 ◆本文写于 1934 年,从湘西农村走出来的沈从文,看到了都市文明掩盖下的传统美德的衰 落,看到了现代文明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看到了质朴真诚的淡退、腐化浅薄的流行,于是 写下这篇文章,表达内心的痛心和推崇传统美德的心意。传统文明是一种封闭的农业文明。 农业文明种有很多美德, 需要我们去继承, 但农业文明也必然有它的缺陷。 那些含蓄、 优美、 勤劳、淳朴的可爱的人们,由于不善表达,不善争取,因此也不免打伤孤寂的色彩。固守传 统还是拥抱现代,怎样把传统美德和现代意识更好的结合起来,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也是 一个长期困扰人类生存的问题。比如过年吧,我们既希望它象几十年以前那样神圣、热闹, 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现代意识的发展,无论如何,我们再也找不到象《祝福》里描 写的那种过年的味道了。 ◆山依然青,水依然绿,人依然那么美。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概括《边城》 ,那就是: “美”和 “爱” 。沈从文说: “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花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 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 被一件人事牵在一处时, 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 为人类 ‘爱’ 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 《边城》中的“美”是集中通过“爱”来表现的。两性之爱、兄 弟之爱、亲子之爱、朋友之爱。这样的“爱”不仅仅是单方的输出和容纳,更是彼此的一种 圆融。她是人类更深远意义的“爱” 。还有具有美好的心性的 人们,从而形成了边城淳厚的 民风,安静和平的空气。 ◆青春的风景原来并不总是阳光明媚,鲜花烂漫,它也有烦恼、苦痛、痴迷、沉醉,也有狂 妄、喧嚣、争斗、失落,内心的凄风苦雨一点也不比现实的纷纭复杂逊色。这是成长中的故 事,与青春相关的忧伤,它“剪不断,理还乱” ,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秋云无觅处” ,若 有若无,朦胧迷离又缠绵纠结。走过了青春驿站的人们往往如同翠翠的外祖父一样,固然充 满了善意的关爱,却总是难以平等地走进青春的内心世界。 ◆所有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人年轻时总有着这样那样的想法和行为,很多年后蓦然回首,我 们会发觉那些可爱可笑的东西大多已离我们远去,但它们确实曾经真切地陪伴着我们长大。 假如我们用成人的经验来一刀切,施以伦理化的道德评判,一概以幼稚可笑来作结,甚至于 采取漠视、轻蔑的态度,要设定尺度,框限青春的心灵,则实在是愚蠢且残酷的。 “天空不 曾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青春的经历无论是怎样的大悲大喜,大起大落,无论充满 了怎样的悖谬、荒诞和令人心碎的折磨,它都是人生中一笔难得的财富,生命就是在这样的 颠荡与播弄中充实、积淀与升华的。告别那些浮躁、矫饰和焦虑,人就慢慢地走向了生命的 成熟。 从青春的感伤之雾中走出的翠翠虽然经历了亲人的生离死别, 在渡口的朝日残阳中孤 寂而执著地等待心上人的归来,但我们相信,就在这美丽而遗憾的等待中,她的生命将变得 更加坚韧和顽强,更能够承受人生中的风风雨雨。◆回望青春的风景,让我们在爱中倾注理解与同情,让我们宽容青春的心灵跌跌撞撞、歪歪 斜斜甚至偶然出轨的前行,让我们在回望中体验那逝去的忧伤,那与青春相关的忧伤,看一 看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尖笋是如何长成竹林的, 看一看在大树倒下的地方又长出了小树, 月光消失的夜晚又亮起了星辰,看一看牧归的老农点燃的炊烟,看一看海,它是如何忠实地 记录着恐龙的变迁, 看一看这个世界, 有哪些变或者不变, 看一看我们的心灵, 该抛弃什么, 坚守什么。 7、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海子,原名查海生,人们习惯称他为“北大诗人海子” ,1964 年出生在安徽怀宁,1979 年 15 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 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政法大 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 年 3 月 26 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他曾长期不被人理解,但他是中 国 70 年代新文学史上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的诗人。他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环境下创作 了将近 200 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 ◆海子一生短暂却成就斐然,是当代学院派新诗人的代表。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他 的抒情短诗中的佳作。 这首诗共三章。 第一章虚构一幅自由独立、 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图景, 一股清新潮润的气息扑面而来。第二、三章表达对亲情友情的珍惜,一股温暖甜美的气息扑 面而来。这首诗两次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都表达美好的情感。在人生观、价值观上 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成为俗人。诗人心怀始而热情开放,终而收合封闭。表 明海子这首诗在情感的清纯、明净、世俗化的背后蕴蓄着某些复杂性、矛盾性的东西。 “面 朝大海”本来是面对空旷、虚无,但海子独具慧眼,竟然看出了“春暖花开” , “春暖花开” 是诗人的“心画” ,是梦想的温柔之乡,寄托着诗人无限渺远的情思遐想。 ◆孤独寂寞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既是诗人也是海子生前好友 的西川说: “对于我们,海子是一个天才,而对于他自己,则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王’ ,一 个‘物质的短暂情人’ ,一个‘乡村知识分子’ 。 ” 他的孤独并不是社会疏远了他,而是在他 受挫后他有意识的自我封闭自己, 把这种寂寞和孤独转移到诗歌创作中去, 开辟自己的精神 乌托邦,这一点常人是不理解的。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 他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这是一个真实的海 子。他认为,诗就是把自由和寂寞还给人类的东西。在其绝命前写下的名篇《面朝大海,春 暖花开》中,这是海子在绝望之际对恋人的祝愿: “给每一条小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 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 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他把幸福留给了他人,而自己忍受的是莫名的不可排除的 孤独和寂寞,这就是海子。封闭的自己,平时与人交往不多,现实的压抑,加上几次都与爱 情擦肩而过,使得他更像一个孤独的孩子。海子实则是一个孤独的吟唱者,一个内心空灵的 诗人,表面上他孤独,但他通过写诗,构建着诗歌大厦,独自品享着寂寞的美丽,他又是一 个精神的富足者,永远沉湎于自己想象中的精神家园。思想者总是孤独的,一个人的思想越 是深刻,他就越难在生活中找到知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清醒,往往意味着痛苦! ◆海子的抒情短诗具有一种超越时空和侵入人血液和灵魂的巨大力量, 加上其身世经历的悲 剧性,更促使了其短诗的不朽。可以这样说,1989 年 3 月 26 日海子的离去, 标志着中国 当代诗歌纯粹歌咏时代的终结。 直至今天, 我们也没有看到比海子的抒情诗更纯粹的抒情诗 出现。 8、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 路德 金) ◆1963 年 8 月 28 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 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 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 ◆梦想是生命的织锦;人到了没有梦想的时候,也就是生命力完全衰竭的时候。没有梦想的 生活是黯淡的、贫乏的、空虚的生活。对生活的热情期望、勇敢追求和执著信念,作为青春 的遗产留在心中。所以,人一定要有梦想,并且要为之不断努力。从美国追求平等权利的黑 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到我国古代的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路漫 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再到近代革命的先躯孙中山先生的“以天下为己任”都告诉 我们,成功背后都有梦想的支撑。9、烛之武退秦师 ( 《左传》 ) [来源:学科网 ZXXK] ◆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 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 秦军乃还。 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 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 ◆在国家危难面前, 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 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 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 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烛之武“夜缒而出” ,只身赴秦,以他的能言善辩说服了秦君。他的义无返顾,他的胸有 成竹,他的不卑不亢、侃侃而谈都需要在诵读中表现出来。 ◆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 “我 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一个人的力 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答案。 ◆烛之武:迂回曲折,从对方的切身利益出发,说服秦伯退兵,从中可以看出,国与国之间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古代如此, 现代亦然。曹操有句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 命运对他如何不公, 但到了紧要关头, 依然挺身而出, 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 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 诸葛亮对他畅谈 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 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 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 个小小的“弼马温” ,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 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 缘由。 ◆烛之武的闪光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 ” (林则徐)这样一个才华长久 没显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 尽白的老者, 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 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 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 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 几十年积 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 “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 只是这机遇 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 于槽枥之间” ,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像烛之武 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 自己吧!10、 《勾践灭吴》 ( 《国语》 )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 可吞吴” 。这是颜迈为颂扬蒲松龄坚韧不拔的意志而作的一副对联。上联说的是秦朝末年项 羽带兵渡过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击败秦军主力的史实;下联则记述了越 王勾践在失败后卧薪尝胆,处心积虑,务求报仇雪耻,终于达到目的的故事。 ◆(勾践)他不是什么复仇者,而是城府很深、有胆有识的政治家。因为他胸怀大志,才能 够处变不惊。因为他知人善任,才能够充分发挥文种的聪明才智。因为他不忘国耻,要成就 大业,才能够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卑事仇敌而面无愠色,抚慰百姓而痛切自责。在“十年 生聚”的岁月里,他明白了许多道理,因而善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最后灭吴雪耻的故事,针对这段历史,李白在自己的《越 中览古》一诗中写到: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 鸪飞。 ” 《越中览古》它以独具匠心地叙述当时越国全胜而归的喜庆场面,写得非常热闹。勾 践卧薪尝胆,图谋雪耻,忍辱负重了十七年,一旦灭吴,举国欢腾,其心情可想而知。当年 死战的六千勇士如今衣锦还乡, 昔日的宫殿里一下子满是如花似玉的宫女――这又让人想起 那些为打败吴军而于敌阵前一起自刎的三百勇士,想起当年与勾践同卧薪同忍辱的越王夫 人。我们甚至还可以想象当时笙鼓齐鸣、上下欢腾,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到处都是欢乐的海 洋。这场景实在令人激动不已,而勾践志得意满的骄纵形象也隐约于其中。写到这里,诗人 笔锋突然一转――“只今惟有鹧鸪飞” 。鹧鸪,越地之野鸡。而今,一切成败荣辱都已化作 烟云,只有不知世间情愁的野鸡飞过,强烈的对照,意味深长。 11、 《邹忌讽齐王纳谏》 ( 《战国策》 ) ◆看过 《封神榜》 的肯定知道, 在殷商时代, 有一位大臣比干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剖心致死, 像这样悲惨的结局足以使谏臣望而却步。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双全的忠臣义士,为 了国家的前途而勇于进谏,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时代游刃有余的生存。 ◆邹忌:善思、善谏一代忠臣。善思。生活的有心人,善于从生活的点滴中提炼出治国的道 理,可见,此人胸有大志,心系国家。劝谏别人讲究技巧,不直切主题,而巧设情景,从个 人生活小事说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由近及远,委婉地让齐王接受他的意见。同时,他 的善谏还体现在他针对不同的劝谏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 他了解齐王, 了解他的修明政治的 宏伟志向,了解他喜隐语的特点,所以,劝谏中采用意含而不露的方式表达,做到了良药蜜 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齐王:善听、善做的明君。邹忌的劝谏,听出弦外之音,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迅 速采取行动从善如流。善做。听后,一“诺”的表白,立即三“赏”的表现。 ◆“人贵在自知”是中国的一句古语,意思是:客观、辩证地看待自己是难能可贵的。齐国 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的一位贤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 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由此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 ◆唐太宗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 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 ,又“利 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我国有句名言叫做: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句话确实有道理,逆耳的忠 言往往利于行,然而,我们知道现在有一种药,并不苦,叫“糖衣片” ,那么,有没有不逆 耳却又利于行的忠言呢?难道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 ◆古人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 “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 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臣下可以进谏。帝王,自以为是“天之子”, 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一切。能倾听逆耳之言, 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少数聪明一点的,为了坐稳江 山,笼络人心,也能从谏如流。 有圣君,有贤臣,使政治稳定,国泰民安, 历史上称为太平盛世。 像 唐太宗与魏征,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数邹忌与齐威王了。12、 《劝学》 (荀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论语》 )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 《吕氏春秋》 ) ,培根说过, 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这都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可以 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 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 向, 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 《劝学》 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 态度。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 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他对儒家的复 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 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重视教育的作用, 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环境的影响与习俗的熏陶。荀子认为,人所处的环境与风俗对人性也有巨大的影响,他举 例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 《劝学》 )因此,荀子十分强调社会 风气与习俗的重要性,他说“习俗移志,安久移质” 《儒效》 ) ,即认为社会习俗与风气不但 可以改变人们的思想,甚至由于人们安于所习而可能变化其本性,即所谓的“注错习俗,所 以化性也” 。 ( 《儒效》 ) ◆他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学思精 通则知之明, &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认为思是学与行之间的关键, 学 不思者则不明。 因此, 他认为理想的&大儒&不止是博学多能,而最重要的是有超常的理性判断能力。&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的过程是渐进的过 程,因为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人的道德情操也是不断培养与提高的过程。荀子认为 用心专一,&锲而不舍&是进学修德的有效方法。学习是积累过程,需要有恒心。所谓&善假 于物,即善于学会利用前人己经积累的知识和工具,才能学有成效、学有创新的意思。13、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 ◆法国思想家帕斯尔说“人只是一只芦苇,是宇宙间最脆弱的东西。但人是一只会思想的芦 苇”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宇宙间任何一件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然而人却成了万物的主宰, 这正是因为人有一颗会思想的灵魂, 人因为思想而高贵。 然而当人的思想被关在一个笼子里 而失去了飞翔的自由时,人还是“人”吗? ◆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契科夫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个 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别里科夫的可悲之处在于,他千方百计地想要隐 藏自己,用一层一层的套子,而却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些隐藏,反而将他醒目地暴露在了众 人的面前,当他已经被异化成套子的时候,这件套子却又仿佛成了那一撮白色,使得他在别 人眼中成了一个异类,被身边的人所挤压所排斥,直到期最终走向坟墓――一个永远的套 子。 ◆别里科夫是在华连卡的笑声里走回家,并从此走上人生的不归之路的,事实上,华连卡的 笑没有一点敌意, 就像一个小孩子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笑声一样。 而在 别里科夫看来,那些人所久久期盼的喜剧的高潮终于出现了,很快地,他的从楼梯上滚下来 的尴尬场面就将完全地曝露在众人的眼光里, 淹没在无穷无尽的嘲笑中, 这正是别里科夫想 要逃避的一切,而他现在的确已无路可逃。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被异化成甲壳虫的格 利高尔在生命的最后依然充满温情的回想着人间的一切, 他知道自己的死对自己和家人都是 一种解脱, 他对抛弃自己的亲人仍然有着无尽的眷恋, 可是别里科夫的世界的尽头弥漫的全 是恐惧和绝望。 我们以前看到的只是别里科夫作为沙皇的一名忠实的走狗, 对他身边人的思 想进行钳制,却忽略了身边的这些人对别里科夫的敌意和冷嘲热讽也是造成别里科夫的死 因,正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已》中那些短衣帮对孔乙已的一次一次的嘲笑最终将其推向死亡 的悲惨境地一样。课本写作素材分类梳理 (一)理想志向 1.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时的写照。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夏瑜被捕入狱,但他仍没有放弃革命理想,在狱中劝牢头造反。(鲁迅《药》) 3.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 ,他勇敢地选择了宫刑而活了下 来,最后完成了使命。 (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恒心毅力(逆境成才) 1.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 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 (史铁生《我与地坛》) 2.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失聪之时,凭着坚强的意志力,最终创作了《生命交 响曲》等诸多世界名曲。 (罗曼?罗兰《 〈名人传〉序》) 3.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没有丧失信心,而是不忘国耻,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最 终打败了吴王夫差,吞并了吴国。 (《勾践灭吴》 ,选自《国语》) 4.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 也。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后唐庄宗李存勖励精图治,取得了一时之盛;但他在兴盛之时,宠幸伶人,骄奢无 度,最终身死国灭。 (欧阳修《伶官传序》) 6. “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 《说难》 《孤 愤》 ;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遭宫刑而成《史记》 。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爱我中华 1.鲁迅为了救国救民,他选择去日本学医学,又为了疗救民族的灵魂,他最终弃医从 文。 (鲁迅《 〈呐喊〉自序》) 2.屈原忠心爱着自己的国家――楚国,他虽遭楚王的疏远,但他还是不忘为国尽忠而 远走他国。 (屈原《离骚》) 3.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最后她们英勇牺牲 了。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妇女她们为了保卫家乡,毫不畏惧,拿起枪杆打击日本鬼子。 (孙犁《荷花淀》) 5.屈原身处放逐之时,但仍心牵怀王,牵挂楚国的安危,当楚国都城郢被攻破时,他 忧愤地投入汨罗江。 (司马迁《屈原列传》) 6.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主动避开与廉颇的矛盾,他曾说: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 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崇高母爱 1.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陷入双腿瘫痪的困境时,她承受了最大的心理压力,她凭借伟 大的母爱让史铁生重获新生。 (《我与地坛》) 2. “儿寒乎?欲食乎?”母爱就表现在生活的细节中。 (归有光《项脊轩志》) (五)以民为本 1.现代诗人穆旦在诗歌《赞美》中写到: “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我要以 带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这表现他对人民无比热爱。 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 ,保护老百姓,让百 姓能过上好日子。 (《寡人之于国也》 ,选自《孟子》) 3.强秦因不施行“仁义” ,失去民心,从而失去天下。 (贾谊《过秦论》) 4.灭六国的不是秦国,而是他们自己不爱护百姓,灭掉秦国的也不是天下人,而是它 自己不爱护天下的百姓。 (杜牧《阿房宫赋》) (六)学习问题 1.强调“学不可以已” 。(《劝学》 ,选自《荀子》) 2.学习上要不断地反思自己,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同上) 3.学习上要重视积累,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同上) 4.学习贵在坚持,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同上) 5.老师不分贵贱 ,不分少长。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韩愈《师说》) (七)胸怀豁达 1. “马克思对别人的诽谤、诅咒,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他可能有过 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这表现了马克思胸怀宽广。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苏轼虽因“乌台诗案”被贬到荒凉的黄州,但他仍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 古风流人物”的词句。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八)博爱情怀 1.史怀哲拥有一颗伟大的博爱之心,他尊重一切生命,并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他的这 一理想, 他试图通过行医来拯救那些受苦受难的非洲人民, 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赤道非 洲。 (史怀哲《我的呼吁》) 2.贝多芬在痛苦中即曾祝望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 (罗曼?罗兰《 〈名人传〉序》) (九)仁义英勇 1.烛之武凭借他的智与勇,说退秦军。 (《烛之武退秦师》 ,选自《左传》) 2.刘邦明知去鸿门赴宴有生命之忧,但他义无反顾赴宴了,最终凭着胆识和机智得以 在鸿门宴上脱身。 (司马迁《鸿门宴》) 3.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在弹雨中相互救助, 殒身不恤。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在明末阉党横行之时,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激于周公被捕的义愤,而与阉党发生 冲突,为了保护其他群众,他们挺身而出,英勇就义。 (张溥《五人墓碑记》) 5.柳毅面对不幸的龙女,能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冒险为龙女走访洞庭龙宫。 (李朝威《柳毅传》) 6.蔺相如面对秦王毫不畏惧,愿与和氏璧共存亡,最后完璧归赵。在渑池之会上,蔺 相如以他的机智与英勇保护了赵王的颜面。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追求真爱 1.氓是个始乱终弃、忘恩负义、感情不专一的男子,诗中女子被氓一开始的憨态所迷 惑。 (《卫风?氓》 ,选自《诗经》) 2.刘兰芝和焦仲卿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自己的爱情。 (《孔雀东南飞(并序)》 ,选自《乐府诗集》) 3.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为自己真爱而献出了珍贵的生命。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十一)人格独立 1.屈原忠心爱国,刚正不阿,他不愿同流合污,当理想破灭之时,为保持自己的清白 而投进了汨罗江。 (屈原《离骚》) 2.陶渊明远离官场,过上隐居生活,得到了心灵的自由,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陶渊明《归园田居》) 3.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 投进祖国的大好河山, 获得了人格独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十二)时代的看法 1.中国旧时代可概括为: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鲁迅《灯下漫笔》) 2.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在清末被西方国家大肆掠夺,愚昧的清政府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辉 煌的文化。 (余秋雨《道士塔》) 3.窦娥受到地痞流氓张驴儿和贪赃枉法的陶兀县令的共同迫害,最后冤死,揭示了旧 社会的黑暗。 (关汉卿《窦娥冤》) (十三)尊老爱老 1.窦娥怕连累婆婆屈招药死公公,她临刑不愿走前街,怕被婆婆看见,让婆婆伤心。 (关汉卿《窦娥冤》) 2.李密为照顾年迈的祖母,向朝廷请求辞职。 (李密《陈情表》) (十四)勇于承担 1.路瓦栽夫人虽为她的虚荣心而付出了十年青春的代价,但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通 过十年的诚实劳动还清了借款。 (莫泊桑《项链》) 2.廉颇知道蔺相如的做法真相后,他主动向他负荆请罪。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五)说话的艺术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 ,逆“圣听” ,需要大勇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 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 但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口若悬河的邹忌,胸有成竹的触龙,出口成章的魏征都以其杰出的辩 才,说服了高高在上的国君,从而改写了本国的历史:烛之武退秦师挽救了郑国,邹忌讽齐 王纳谏使齐国“战胜于朝廷” ,触龙说赵太后使赵国在危难之时得到了齐国的援助,从而转 危为安,魏征谏太宗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开创了大唐盛世。 (十六)其他 1.解放思想 我们不能像别里科夫那样让自己的思想套上套子。 (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2.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应以“拿来主义”的方法对待中国传统文明和西方文化。 (鲁迅《拿来主义》) 3.做事要果决 项羽妇人之心, 错失了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的机会, 以致最终落得 “乌江自刎” 的结局。 (司马迁《鸿门宴》) 4.培养人才 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是顺着树自然生长规律,让它的本性得以发展,所以树种得好。培养 人才的道理是一样的。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5.虚荣心 路瓦栽夫人为一次舞会的荣光而付出了十年青春的代价。 (莫泊桑《项链》) 6.金钱观 金钱让葛朗台迷失了自己,让他放弃了爱情、亲情。 (巴尔扎克《守财奴》) 7.知恩图报 侯嬴深得信陵君的恩惠,他知恩图报,在关键时刻,他帮助了信陵君,并以自己的生命 来激励信陵君去完成使命。 ((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8.品行谦虚 马谡因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以致街亭失守。 (罗贯中《失街亭》) 9.追求真理 苏轼为考证“石钟山”命名的由来,亲自在夜晚作了一番实际考察。(苏轼《石钟山记》) 课本诗文解读荟萃 1. 《木兰诗》 戎马关山报国志,魂牵梦绕女儿情。一身戎装透出一股勃发的英雄气,我们看到的是英 姿飒爽的少年将军,而对镜梳理云鬓,秋波顾盼流转,我们看到的则是一位楚楚动人的闺中 女红妆。 这二者在花木兰身上的统一, 世世代代向人们传达着这样的信号: 中国女性的伟大、 坚韧与温情。 2. 《招魂》 如同一个迷路的孩子,一个满腔爱国热血而又报国无门的人,他的失意、彷徨乃至失魂 落魄,我们都很容易理解,甚至被他汹涌的情感所征服,他就是早已仙逝千年的古人――屈 原。 为了表白自己的心境,屈原找到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招魂。有人说,这是屈原在招 楚怀王之魂,有人说是屈原为自己招魂,还有人说是宋玉在招屈原之魂。这无关宏旨,要紧 的是,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招魂》这份宝贵的遗产。一声声对“魂兮归来”的呼唤,含着泪, 带着血,透着恨,有高洁人格的表白,有对黑暗势力的鞭挞,有对故乡和祖国的牵念。 我们也禁不住要对着遥远的星空,对着这位伟大的爱国者长长地呼唤一声:魂兮归来! 3. 《洛神赋》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曹植这十六个字一出,洛神之美便立 刻一洗铅华,脱俗为另一境界。洛神的妩媚与妖娆,洛神的圣洁与飘逸,不过是诗人心目中 美的幻化形式。人类对美的追求是不可阻挡的,洛神之美就是凭借曹植的传神之笔,穿越了 千年的时空隧道,折射到今天。 4. 《琵琶行》 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清脆美妙,白居易的《琵琶行》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弹奏了 一千多年。它和它的姊妹篇《长恨歌》一道,成为奉献给千秋万代的艺术精品,人道是“童 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 一曲《琵琶行》 ,司马青衫湿。这是同情的泪,表现了诗人对被压在最下层的艺伎的理 解和同情。这也是伤感的泪,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灵呼应,使白居易不能不联想起他自己遭 贬流落的命运。然而,这首传世绝唱的奇妙在于,作者对自己命运经历的描绘,在诗中却是 淡入淡出,只把一怀愁绪倾泄在琵琶曲的美妙和歌女的凄凉身世中。 《琵琶行》所以能响彻 千年,大概正是这种悲剧美的力量。 5. 《春江花月夜》 嫩绿的春色,宛转的江流,半开的花蕾,银色的月光,静谧的夜晚,大自然设计了这些 良辰美景,愉悦人类的心灵,陶冶人类的情操。其中的哪一道景色都足以叫人浮想联翩,心 旷神怡。 然而, 盛唐之初, 一位诗坛俊杰张若虚却神奇地把这五种景色凝结在一首诗作之中, 成为响彻历史长廊的盛唐之音,诗中之诗。 即使是在千年之后,我们如今来吟咏这篇美文,依旧是齿颊生香。它分明是一幅朦胧而 空灵的水墨丹青,月夜里的江花,江花下的春水,春水边的游子,游子心中的怨妇,诗情画 意、儿女情长与历史沧桑浑然一体,水乳交融。它又分明是一首清丽而委婉的江南丝竹,以 哀而不伤的浅吟低唱,赞美自然,歌唱爱情,感叹人生。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但愿我们美好的人生路上,永远有这样一片皎 洁的月光。 6. 《无题》 聚散离合,人生一大主题,也是一杯混合着酸甜苦辣的鸡尾酒。端起这杯酒,我们为朋 友接风洗尘;端起这杯酒,我们送亲人上路远行。离别,思念,等待,这是聚少离多的人们 无法逃避的三部曲。李商隐把一个“别”字写得惊天地、泣鬼神,不仅震撼了天下旷夫怨妇 的内心世界, “春蚕到死” “蜡炬成灰” 也成了人们对感情、 事业至死不渝、 孜孜追求的誓言。 7. 《雨霖铃》 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 那一腔离恨, 谁能一语道破?请领略一回词坛妙手 柳永的《雨霖铃》 。 阵阵寒蝉,悠悠斜阳,浩浩烟波,泪眼对泪眼,无言对无言,好一幅凄恻委婉、柔肠百 结的挥泪图。 一片残柳,一弯晓月,一叶扁舟,多情的远行人,孤独的异乡客,好一曲深情脉脉、离 恨悠悠的丝竹调。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可这一份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我们要永远珍重在心头。 8. 《望海潮》 江南胜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钱塘大潮,西湖美景,更叫人心醉神迷。而一经柳永《望 海潮》的点染,连远在千里之外的异邦,也起了“投鞭渡江” 、入主江南之心。 展开《望海潮》 ,满眼一派商肆繁盛的承平气象。商贾云集的古杭州,烟柳画桥,风帘 翠幕,沉浸在“夜夜歌声,户户管弦”的歌舞升平之中。然而,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 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 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 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 正的美,脱俗的美。 9. 《念奴娇?赤壁怀古》 如果没有苏轼,中国的词坛不知要失色多少, 《念奴娇?大江东去》可以作证。 这首千古绝唱, 以它排山倒海的气势和大开大阖的历史纵深感, 倾倒过无数的爱国志士、 骚人墨客,直到今日,它依旧余音绕梁。 捧读这篇力透纸背的传世经典, 我们看到了把酒临风的苏东坡, 听到了他穿越时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