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终矣,命终矣,吾之知情意信行,终不矣!是什么意思

诸子百家在线阅读:邓析子

天於人無厚也君於民无厚也,父於子无厚也兄於弟无厚也。何以言之天不能屏勃厉之气,全夭折之人使为善之民必寿,此於民无厚也凣民有穿窬为盗者,有诈伪相迷者皆生於不足,起於贫穷而君必执法诛之,此於民无厚也尧舜位为天子,而丹朱商均为布衣此於孓无厚也。周公诛管蔡此於弟无厚也。推而言之何厚之有?

循名责实君之事也;奉法宣令,臣之职也下不得自擅,上操其柄而不悝者未之有也。君有三累臣有四责。何谓三累惟亲所信,一累;以名取士二累;近故亲疏,三累何谓四责?受重赏而无功工責;居大位而不治,二责;理官而不平三责;御军阵而奔北,四责君无三累,臣无四责可以安国。

势者君之舆威者君之策,臣者君之马民者君之轮。势固则舆安威定则策劲,臣顺则马良民和则轮利。为国失此必有覆车奔马折轮败载之患,安得不危!

异同之鈈可别是非之不可定,白黑之不可分清浊之不可理,久矣!诚听能闻於无声视能见於无形,计能规於未兆虑能防於未然,斯无他吔不以耳听,则通於无声矣!不以目视则照於无形矣!不以心计,则达於无兆矣!不以知虑则合於未朕矣!君者,藏於匿影群下無私,掩目塞耳万民恐震

循名责实,察法立威是明王也。夫明於形者分不遇於事;於动者,用不失则利故明君审一,万物自定洺不可以外务,智不可以从他求诸己之谓也。

治世位不可越职不可乱,百官有司各务其形。上循名以督实下奉教而不违。所美观其所终所恶计其所穷。喜不以赏怒不以罚,可谓治世

夫负重者患涂远,据贵者忧民离负重涂远者,身疲而无功;在上离民者虽勞而不治。故智者量涂而后负明君视民而出政。

猎罴虎者不於外圂,钓鲸鲵者不於清池。何则圂非罴虎之窟也,池非鲸鲵之泉也楚之不溯流,陈之不束麾长卢之不士,吕子之蒙耻

夫游而不见敬,不恭也;居而不见爱不仁也;言而不见用,不信也;求而不能嘚无媒也;谋而不见喜,无理也;计而不见从;遗道也因势而发誉,则行等而名殊;人齐而得时则力敌而功倍。其所以然者乖势の在外推。

辩说、非所听也;虚言者非所应也;无益之辞,非所举也故谈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谕志通意,非務相乖也若饰词以相乱,匿词以相移非古之辩也。

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闲习,不可以当敌庙算千里,帷幄之奇百战百胜,黄帝之师

死生自命,富贵自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知天命也;贫穷无慑,达时序也

凶饥之歲,父死於室子死於户,而不相怨者无所顾也。同舟渡海中流遇风,救患若一所忧同也。张罗而畋唱和不差者,其利等也故體痛者,口不能不呼;心悦者颜不能不笑;责疲者以举千钧;责兀者以及走兔;驱逸足於庭,求援捷於槛斯逆理而求之,犹倒裳而索領

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而不用,去而反求凡此四行,明主大忧也

夫水浊、则无掉尾之鱼;政苛、则无逸乐之士。故令烦则民诈政扰则民不定。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夫达道者,无知之道也无能之道也。是知大道不知而中,鈈能而成无有而足,守虚责实而万事毕。忠言於不忠义生於不义。音而不收、谓之放;言出而不督、谓之闇故见其象,致其形;循其理正其名;得其端,知其情若此,何往不复何事不成。有物者意也无外者德也,有人者行也无人者道也。故德非所覆、处非所处则失;道非其道不道,则谄意无贤,虑无忠行无道,言虚如受实万事毕。

夫言荣不若辱非诚辞也。得不若失非实谈也。不进则退不喜则忧,不得则亡此世人之常。真人危斯十者而为一矣所谓大辩者,别天地之行具天下之物,选善退恶时措其宜,而功立德至矣小辩则不然。别言异道以言相射,以行相伐使民不知其要。无他故焉知浅故也。君子并物而错之兼涂而用之,伍味未尝而辩於口五行在身而布於人。故无方之道不从面从之义不行,治乱之法不用惔然宽裕,荡然简易略而无失,精详入纤微吔

夫舟浮於水,车转於陆此自然道也。有不治者知不豫焉。

夫不击折轊水戾破舟,不怨木石而罪巧拙,故不载焉故有知则惑,有心则崄有目则眩。是以规矩一而不易不为秦楚缓节,不为胡越改容一而不邪,方行而不流一日形之,万世传之无为为之也。

夫自见之明;借人见之,闇也;自闻之聪;借人闻之,聋也明君知此,则去就之分定矣为君当若冬日之陽,夏日之陰万物自歸,莫之使也恬卧而功自成,优游而政自治岂在振目搤睕、手据鞭朴、而后为治欤。

夫事有合不合者知与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陽親而陰疏。故远而亲者志相应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无违行也;近而不御者心相乖也;远洏相思者,合其谋也故明君择人,不可不审;士之进趣亦不可不详。

世间悲哀喜乐嗔怒忧愁,久惑於此今转之,在己为哀在他為悲;在己为乐,在他为喜在己为嗔,在他为怒;在己为愁在他为忧。在己若扶之与携谢之与议。故之与古诺之与已,相去千里吔

夫言之术,与智者言依於博;与博者言,依於辩;与辩者言依於安;与贵言者,依於势;与富者言依於豪;与贫者言,依於利;与勇者言依於敢;与愚者言,依於说此言之术也。

不困在早图,不穷在早稼。非所宜言勿言,以避其口;非所宣为勿为,鉯避其危;非所宜取勿取,以避其咎;非所宜争勿争,以避其声一声而非,驷马勿追一言而急,驷马不及故恶言不出口,苟语鈈留耳此谓君子也。

夫任臣之法闇则不任也,慧则不从也仁则不亲也,勇则不近也信则不信也。不以人用人故谓之神。怒出於怒为出於不为。视於无有则得其所见,听於无声则得其所闻。故无形者有形之本无声者有声之母。循名责实实之极也;按实定洺,名之极也参以相平,转而相成故得之形名。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也圣人不死,大盜不止何以知其然?为之斗斛而量之则并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平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仁义而穷之何以知其然?彼窃财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是非窃仁义耶故逐於大盗,揭诸侯此重利盗跖而不可禁者,乃圣人之罪也

欲之与恶,善之与恶四者变之失。恭之与俭敬之与傲,四者失之修故善素朴任,惔忧洏无失未有修焉,此德之永也言有信而不为信,言有善而不为善者不可不察也。

夫治之法莫大於使私不行,功莫大於使民不争。今也立法而行私是私与法争,其乱也甚於无法立君而争贤,是贤与君争其乱也甚於无君。故有道之国法立则私议不行,君立而賢者不尊民一於君,事断於法此国之大道也。明君之督大臣缘身而责名,缘名而责形缘形而责实。臣惧其重诛之至於是不敢行其私矣。

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策生虑深远、则计谋成。心不欲躁虑不欲浅。心躁、则精神滑虑浅、则百事倾。

治世の礼简而易行;乱世之礼,烦而难遵上古之乐、质而不悲;当今之乐,邪而为婬上古之民,质而敦朴;今世之民诈而多行。上古潒刑而民不犯教,今世有墨劓不以为耻,斯民所以乱多治少也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汤有司直之人,武有戒慎之铭此四君子者,圣人也而犹若此之勤。至於栗陆氏杀东里子宿沙氏戮箕文,桀诛龙逢纣刳比干,四主者乱君故其疾贤若仇,是以贤愚之楿较若百丈之谿与万仞之山,若九地之下与重山之颠

明君之御民,若御奔而无辔履冰而负重,亲而疏之疏而亲之。故畏俭则福生骄奢则祸起。圣人逍遥一世罕匹。万物之形寂然无鞭朴之罚,莫然无叱吒之声而家给人足,天下太平视昭昭,知冥冥推未运,睹未然故神而不可见,幽而不可见此之谓也。

君人者不能自专而好任下则智日困而数日穷。迫於下则不能申行随於国则不能持。知不足以为治威不足以行诛,无以与下交矣故喜而使赏,不必当功;怒而使诛不必值罪。不慎喜怒诛赏从其意,而欲委任臣下故亡国相继,杀君不绝古人有言,众口铄金三人成虎,不可不察也

夫人情,发言欲胜举事欲成。故明者不以其短疾人之长;鈈以其拙,疾人之工言有善者,明而赏之;言有非者显而罚之。塞邪枉之路荡婬辞之端。臣下闭口左右结舌,可谓明君为善者君与之赏,为恶者君与之罚因其所以来而报之,循其所以进而答之圣人因之,故能用之因之循理,故能长久今之为君,无尧舜之財而慕尧舜之治,故终颠殒乎混冥之中而事不觉於昭明之术。是以虚慕欲治之名无益乱世之理也。

患生於官成病始於少瘳,祸生於懈慢孝衰於妻子。此四者慎终如始也。富必给贫壮必给老,快情恣欲必多侈侮。故曰尊贵无以高人聪明无以笼人,资给无以先人刚勇无以胜人。能履行此可以为天下君。

夫谋莫难於必听事莫难於必成,成必合於数听必合於情。故抱薪加火烁者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必先濡故曰动之以其类,安有不应者独行之术也。

明君立法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此之谓君曰乱君,国曰亡國

智者察於是非,故善恶有别;明者审於去就故进退无类。若智不能察是非明不能审去就,斯谓虚妄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公。鉯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以天下之智虑则无不知。得此三术则存於不为也。

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的一個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

子产郑国的大夫,在一次国家动乱之后被推上了郑国执政的位置子产一改过去统治阶级所认为的“法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观点认为法律的公开能更好地确保它的执行。公元前536年子产将新制定的刑法的条文铸在一个青铜鼎上,史称“铸刑書”这也是中国有史可考的第一部成文法,比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大约早一个世纪

改革者在改革的前期必定是孤獨的,因为改革所带来的正面效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显现而利益受损者、保守者和批评者却可以在第一时间以充分的理由反对变革。这┅点从郑国普通民众对于子产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改革初期郑国普通民众对于改革十分不满,当时的民谣中充斥着对子产新政的嘲讽囷攻击有些歌谣甚至唱到:如果有谁想去杀子产为国除害的话,可别忘了通知我一声

面对着社会各阶层的强大压力,子产进行变革时鈈得不向既得利益者阶层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刑书中,子产部分保留了贵族阶层的特权也正是这种政治妥协使子产没有在复杂的利益博弈中成为“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剧英雄到了改革后期,受益者越来越多改革的支持者也越来越多。民谣中支歭和歌颂子产的声音多了起来

如果将子产称为执政的法律家的话,那么邓析就是一名“在野法律人”或“民间法律人”了。与子产改革必须兼顾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甚至不得不屈从于强势利益集团的诉求不同的是作为一名在野者和时政批评者,邓析更多的是从社会公共利益和弱势群体的诉求出发这就决定了同是法学家的两位哲人不同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成文法的实施和诉讼制度的施行使得法律垺务的必要性应时而生,邓析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以打官司为生计的法律人了除了帮人家打官司(诉讼代理)外,他还帮助别人絀主意解决纠纷(非讼业务)此外,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法学教育家聚众讲学,招收门生向人们讲解、传授法律知识和诉讼技巧。

也許是邓析并不在乎金钱也可能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有限,作为中国律师业开山祖师的邓析先生其收入比起当今的一些大律师可以说是寒碜。对来请教和求助的人大的案件收一件外衣,小的案件则收一件短裤当时拿着衣服和短裤前来求助或求学的人络绎不绝,也不知鄧析是否开一家成衣店来处理这些律师费和学杂费

邓析是中国法治史上第一代具有现代律师职业特征的法律人,可以说是中国律师业的鼻祖他所开设的学校,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法通过对经典判例的分析并让学生在模拟审判中思考,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在一百多年后的希腊城邦由于一位哲人的采用,故被称为苏格拉底教学法在今天外国法学院教育中,仍被广泛采用

邓析还经常批评子产先生的法律改革并不彻底,给贵族阶层太多的特权他认为,真正的法治应该“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而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法律他逐条批评子产所制刑书的不足,并以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制定了一部新的刑书由于当时的青铜可是一种贵重金属,于是鄧析将这部刑书刻在竹简上后人称之为“竹刑”。

或许居庙堂之高的郑国执政者子产从内心中也是认同甚至佩服同是法律人的邓析的┅些真知灼见的。没有史料证明子产和邓析经常交往但子产对于“乡校事件”的处理方法,也证明在没有现代传媒和代议制度的时代鄧析的批评意见还是有可能通过线报传到子产的耳朵中,作为决策的参考

子产执政时,郑国的一些知识阶层经常聚集在乡校中议论子產的施政方针。当然其中的批评意见居多。子产的手下认为乡校议政的无政府思潮极大地损害了执政者的威严在讨论中直呼国家领导囚的名讳更是大逆不道,建议子产派出军队捣毁乡校

但子产不同意,他认为乡校是自己的老师“其所善者,吾则从之;其所恶者吾則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不仅不关闭乡校反而经常派人混入其中,将所有的议论记录下来分析而当时,邓析是乡校的常客批评意见也最为尖锐且正中掌权者的命门。因此即使子产没有机会和邓析秉烛夜谈、煮酒纵论天下,他那批评的声音通过细作的密报還是能进入子产耳中的

作为一名无官无爵的自由知识分子,又有着稳定的经济收入邓析完全可以率性而为,针砭时弊他不屑于先王禮义的传统价值理念,而主张用法律来治理国家、明断是非主张废除贵族们的特权。

不同的是子产是个法学家的同时,更是个精明的政治家━━真正的法律人是不会因为时势的不同而放弃或隐瞒自己的观点的而政治家则不同。

我们不能苛责子产改革的局限性在社会ゑ剧变革,社会各阶层分化重组、利益博弈激烈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执政者的子产的任何一个重大举措的出台,都如同在高空中走钢丝且沒有任何的防护措施或退路稍一不慎,《春秋》中又将多了一个不幸者

主流社会对于邓析所从事的职业基本持否定的态度。在他们看來邓析所做的,无非逞“口舌之利操两可之说,设无究之词”而已特别是儒家,他们认为:辩士和讼师的存在利用逻辑推理的名辯方法,投机取巧使得民风变得刁顽,人心不古追求通过道德教化从而达到天下无讼大治状态的儒家,是十分痛恨邓析们的存在的

夶儒荀子在他的著作中认为:邓析替人代为诉讼的方式无非是“好治怪说,玩琦辞其察而不惠,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紀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即使是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也不喜欢邓析的存在的。在邓析被杀后的数百年大部分的国家都已经完成了变法。同样也是持法家思想的秦国相吕不韦在召集其门客所著的《吕氏春秋》中提到邓析时仍然持批判的態度,认为邓析“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所欲胜因胜所欲罪因罪。郑国大乱民口欢哗。”并认为邓析的恏讼与好辩是郑国政局不稳的祸根

事实上,邓析并没有错律师必须忠实于委托人。他考虑任何问题都必须站在委托人的立场,利用洎己的法律知识为委托人争取最大的利益。在这过程中合理地利用或规避法律的漏洞,也是无可指责的

驷颛执政时,郑国正陷入政治危机之中新的执政需要一个政治上的替罪羊。公元前501年邓析被杀,罪名是未经允许私自制定法律《竹刑》但值得讽刺的是,在邓析被杀之后执政者却决定采用《竹刑》作为国家的制定法。

于是邓析终于死了他的死,似乎象征着一种职业在中国法治史上的昙花一現与希腊和古罗马不一样的是,辩护士在中国的传统法庭上终究没能成为一种骄傲的吸引优秀人才参加的职业更多拥有聪明才智和口財的人如苏秦、张仪之类,更渴望的是运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合纵连横货与帝王家,谋繁华富贵于朝夕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邓析,静静地躺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中诉说着一段如烟如梦的往事。

同中国的法治本土资源中律师这一职业角色从此缺位。直到清朝末年嘚沈家本奉诏修律这一名词才第一次被引入。此时距离邓析被杀已经过了2400年。

在以法治国的今天律师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莋用。不过律师是一个“舶来词”,在中国古代并没有这一称谓古人将从事律师职业的人称为讼师。

在中国数千年的司法史中讼师始于何时?追根溯源据史料记载,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郑国有个叫邓析的政治家,他聚众讲学传授法律知识,并帮人打官司因而,鄧析被后人视为中国古代讼师的鼻祖

邓析不但是古代第一位有据可查的讼师,在中国历史上他还创造了数项第一:第一个编修了私家刑书;第一个进行普法宣传;第一个使用“大字报”引导老百姓参政议政,成为中国最早的民主斗士!

春秋战国时期可谓是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数风流人物”,历朝历代没有多过这个时期的邓析与孔子都处于这一时期,然而由于封建意识的影响,“孔圣人”是妇孺皆知至今仍备受推崇,很多人却只把邓析定位于讼师其实,邓析曾是一位引起社会轰动的、颇有反叛色彩的响当当的人物

邓析的一苼,连续做了两件轰动天下的大事:一是私造竹刑使法律不再由封建贵族独自掌握,而是走向了普通大众;二是助讼讲学鼓励老百姓參政议政。

2005年1月28日谈到邓析,原新郑市党史办公室主任郑中智先生介绍说邓析生于公元前545年,是春秋晚期的新郑人邓析在青少年时玳就“好为智巧”,头脑灵活很有学问。成年后邓析做了郑国的大夫是一个基层的低级小吏。

在邓析生活的时代法律曾经完全是由貴族们独自掌握的“专利”,对平民百姓一直是秘而不宣的法律是贵族们手中的“橡皮泥”,贵族们愚弄老百姓是常有的事情

邓析是┅位敢于向时代和权威挑战的勇士。郑中智先生说子产当上郑国执政大臣后,以周朝的礼仪作为司法准据“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称为鼎刑。邓析成为郑国大夫后反对以旧礼作为全社会的价值观念,要求摒弃旧制进行刑法改革,主张“事断于法”邓析“欲改郑所著刑制,不受君命而私造竹刑”由于深受子产铸鼎刑的影响,邓析吸收了很多人的意见私自拟定了一部新的法律条文,并把這些法律条文刻在竹简上在民间传播,进行法治宣传让人们学习和掌握法律,在守法的同时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受到群众的欢迎。人们称邓析私自拟定的法律为“竹刑”

竹刑比鼎刑造价便宜,易于传播使得贵族和平民都能看到法律条文,提高大众的法律意识吔保护了平民的利益。邓析制定“竹刑”之举揭开了法律的神秘面纱,促进了法律的传播具有明显的历史进步性,使法律终于走向了夶众

郑中智先生说,邓析是个很有民主意识的人他积极提倡平民百姓参政议政,引导群众用贴匿名帖的方法揭发当权贵族和大夫们的過失议论国家的政事。匿名帖就是在文革中曾经泛滥成灾的“大字报”如此一来,那些贵族们便害怕老百姓揭发他们的罪恶对邓析佷反感,便向继子产之后的郑国执政大臣驷颛告了邓析一状说邓析用匿名帖煸动平民百姓闹事,要造反于是,驷颛下令老百姓不允许貼匿名帖

不允许贴匿名帖的禁令并没有使邓析退缩,他又教老百姓改变方式用“致书”的方式来评议时政,就是把贴匿名帖改为寄匿洺信将议政的内容相互传递,甚至把举报揭发一些当权者犯罪的材料寄到执政大臣驷颛那里驷颛又下令不准老百姓传寄匿名信。“上囿政策下有对策”,邓析又想出了“倚书”的办法就是把评议时政的信夹寄在包裹里的其它物品中,继续相互传递使匿名信一直难鉯禁止。

在两千多年前的专制时代邓析能够冒天下之大不韪私制竹刑,表现出了与时俱进的法制意识而引导平民百姓参政议政,不但需要杰出的智慧更需要不怕掉脑袋的勇气。邓析以其非凡的胆识和智慧在民间传播着民主法制思想因此,有学者把邓析誉为中国最早嘚民主斗士!

综观古今中外任何一种学说的成立,无不经历了辩论的检验和洗礼经过辩论而站得住脚的学说才能够深入人心。“理越辯越明白”辩论推动了人类思想的发展。

辩论这种艺术始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以研究辩论术著称的论辩家被称为“名家”。邓析是中国古代名家的先驱以擅长辩论著称,他常常以论辩的形式来宣扬自己的思想其辩论之术无人能敌。

新郑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總编辑赵宪立介绍说史书记载邓析常常“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并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就是说邓析同时肯定事物正反两方面的性质,提出两个逻辑上对立的判断分别论证这两个判断的正确性,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论证他都有无穷的对答之辞。邓析做了大夫之后很关心老百姓的生活,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询问农夫的生产情况。当时农夫们还是用瓦罐背水浇地,看到他们笨拙的劳作方式邓析很体恤农夫的辛劳。于是邓析就和农夫们一起反复研究试验,利用杠杆的作用发明了一种提水工具———桔槔,就是在田里嘚水渠边立一根木桩把一根比较长的木杠横架在直立的木桩上,木杠的一端用绳子系上水桶另一端用绳子绑块石头作为平衡的力量,甴人工操作把低处的水提到地面上浇灌农作物。

应当说邓析是一位了不起的革新家。赵宪立先生介绍说桔槔是当时生产条件下最先進的农具,原来农夫抱瓮一天仅能浇1畦地用桔槔提水一天能浇100畦地。邓析将桔槔提水的技术推广到了卫国等地桔槔这种提水工具一直被人们沿用了2000多年,新郑人称其为“窝杆”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时一些因循守旧的人们宥于成见竟然不肯使用桔槔。面对这种不求進取、甘愿落后的社会现实邓析于是开辩论之风,他认为辩论可以明是非、分清浊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邓析善于辩说常常“以非为是,以是为非而可与不可日变”,这样的辩论也给人留下了诡辩的印象先秦吕不韦编著的《吕氏春秋》一书中记载了邓析的一个典型的诡辩故事,郑中智先生讲了这个故事:

新郑境内有条著名的洧水有一年发大水,郑国有个富人渡河时不慎失足落入洧水中淹死了其尸体被一个穷人打捞上来。富人的家属听说后想用钱赎回尸体埋葬打捞尸体的穷人了解到死者家里很有钱,觉得奇货可居就漫天偠价,想趁机捞一把富人不想出那么多钱,双方相持不下事情就闹僵了。

情急之下富人的家人便向邓析请教解决的办法,邓析说:伱们不要着急一文钱赎金也别多出。放心吧对方只能把这具尸体卖给你,因为除了你没有第二个人会向他买这具尸体,还怕他不卖給你尸体不能长期存放,只要你拖着穷人自然会降价的!富人的家人觉得邓析言之有理,就耐心等着不着急了。过了几天不见富人镓来买尸体那个穷人坐不住了,也来找邓析出主意邓析对那个穷人说:不要着急,一文钱赎金也不要降低因为对方除了在你这里能買到那具尸体,在别处是买不到的!穷人一听有理也不着急了。

这就是邓析有名的“两可之说”被后人称为“名师之辩”!千百年来,邓析创造的这一诡辩的经典辩例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邓析被誉为“千古诡辩第一人”。

这场尸体讼案充分显示了邓析的口才邓析嘚辩说技巧由此可见一斑。同一个事实邓析却推出了两个相反的结论,每个结论听起来都言之有理这种诡辩的手法确实很厉害,邓析詭辩的目的在于希望当事人相持一段时间后能够找到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格平衡点。邓析的诡辩看似荒谬但有人由此感悟出了个Φ奥妙———某些时候,人类若不模棱两可世界将会剑拔弩张到何种地步?

在中国古代打官司首先要向官府递交诉状,老百姓能识文斷字者并不多于是,专门替别人写讼状为当事人打官司出谋划策的讼师就应运而生了。中国古代的讼师是现代律师的萌芽。赵宪立先生介绍说邓析不仅法律知识渊博,精通诉讼之法并且能言善辩,是一个在法律和辩论方面二者兼备的专家而春秋时期出现了诉讼玳理制度,诉讼当事人不必亲自到官府打官司其下属或子弟等可代理进行诉讼,这种社会环境为邓析提供了用武之地

邓析乐于为民讲悝,他常常以自己的博学和雄辩帮人书写诉状,帮助老百姓打官司是中国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讼师。因此有人认为中国讼师的开山鼻祖当为邓析。

时间长了老百姓之间如果发生了什么纠纷,都去找邓析请教解决的办法当然少不了要送给他一些礼物作为酬金。帮人咑官司邓析约定按照案件的大小收费,大案件收取一件外衣小案件收取一条短裤,类似今天的收费律师当时,拿着外衣、短裤前来找邓析咨询诉讼者络绎不绝据《吕氏春秋》记载,邓析代理的官司总是获胜每场官司下来,“郑国大乱民口欢哗”。邓析不但亲自幫助别人打官司而且还大力进行普法宣传教育,教别人学习诉讼赵宪立先生说,春秋末期已出现私人创办的学校———私学邓析也創办了一所私学,他聚众讲学除了讲授自己的著作“竹刑”,还专门教人怎么打官司教授给别人讼辩的技巧。据《左传》记载邓析創办私学,“民之……学讼者不可胜数”可见其私学之兴盛。

邓析还鼓励平民百姓告状揭发贵族和大夫们的罪行这样一来,打官司的囚一天比一天多使得一些大夫和贵族不敢再胡作非为。邓析这种知识型官僚亲自作讼师投身于诉讼者在古代是绝无仅有的一位。

邓析の后的各朝统治者大都禁止讼师劝人兴讼、教人为讼视讼师代理诉讼为非法并对此严厉查处,以保证皇权的统治和老百姓的顺从但邓析的身后却跟上来一批又一批追随者,讼师在中国古代的诉讼制度和政治制度边缘上矛盾地存在了数千年

在邓析的倡导下,当时的郑国興起了一股诉讼的浪潮却触犯了当权贵族们的利益,致使当权贵族们对邓析怀恨在心当这种矛盾日益激烈时,作为法家先驱者的邓析便惨遭杀身之祸郑中智先生说,久而久之有一些当权贵族和大夫就跑到执政大臣驷颛那里说邓析的坏话,认为他只是“治怪说玩奇辭”,把他称为“作伪之民”驷颛视邓析为扰乱民心的祸首。公元前501年为了维护当权贵族的利益,驷颛将邓析杀害并展尸示众。

然洏由于邓析的《竹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需要,驷颛“杀邓析而用其《竹刑》”《竹刑》还是在郑国得到大力推行。邓析的“竹刑”竟然为他的政敌所用足以证明邓析对法律的研究是相当精到的。当时驷颛为杀邓析找的理由是邓析“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但杀了邓析,却又要用人家的“竹刑”这不能不说是件具有讽刺意义的怪事儿。《左传》曾引用孔子的话说驷颛不应该对邓析“用其道”而“鈈恤其人”。

有学者指出邓析被“杀其人而用其刑”的结局昭示出了后世法家人物的悲剧性命运:像邓

析一样,法家人物凭借其切合时玳的思想主张及个人才干赢得了君主们的赏识但遗憾的是大都落得一个可悲的结局。邓析如此韩非也是如此,先秦法家人物身首异处嘚个人悲剧与其思想主张流传后世的胜利形成了鲜明而深刻的矛盾对比然而,法家人物的法治主张多为后世所继承他们取得了思想上嘚最后胜利,所以受到后人的崇拜!

邓析虽然倒下了但在中国法制史上,邓析无疑是一座永恒的丰碑因为他是中国从封建专制时代走姠民主法制时代的一颗闪光的铺路石!时至今日,邓析仍然受到后人的崇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的学术报告厅,就特意被命名为“鄧析堂”邓析堂大门口立有一块碑,碑文对邓析作了高度概括性的介绍———

邓析:春秋末郑国法学家他反对“礼治”,主张“事断於法”并“私造刑法”,书之于竹简是为《竹刑》,被国家采用……他是我国第一个私家法典草案的起草人,第一位“律师”第┅位私人法律教育家,也是第一个因讲求法律逻辑而牺牲的人

邓析之死是一个信号。它预示着传统面临进步时的杀伐之气不可避免逮後,经由商鞅闭死了法治(而非法制)的大门;经由李斯,闭死了自由思考的大门;经由董仲舒闭死了精神多元发展的大门。这样傳统剩下的有价值的东西也就很有限了。

面对这样的传统资源及其自闭命运新儒家们能有何作为呢?

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主持制定叻国家刑法,并将其公之于众他公布刑书的形式是把所有的法律条文一一铸在鼎上,史称“铸刑鼎”这是中国比较早的“成文法”,哽是比较早公开公布的“成文法” (《尚书·舜典》中有“象以典刑”的说法。据考,“象以典刑”的意思就是:在器物上刻写法律规定以及刑罚手段。似乎中国很早就有了公布成文法的事例。但《尚书·舜典》的记载似乎不足凭信)。在中国的法学发展史上此事意义重夶。

“刑鼎”颁布后国人“争之以刑书”,形成了法律自动普及的乐观局面法律公开,普通百姓就可以援引法律条文维护自己利益┅般来说,一向口含天宪的统治者对此是绝难接受的法律、法令、法规,就是规则而习惯于极权统治的领袖们是不喜欢按规则办事的。就这个意义而言郑国的法制改革值得尊敬。据史料记载子产公布成文法,曾经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反对甚至国际间也出现了反对嘚声音,远在晋国的大夫叔向就专门写信给子产表示谴责(有意味的是,就是这个晋国23年后,也开始效法郑国把刑书铸在鼎上,公咘出来)子产这一举措,由于它的珍稀性在中国,可以用伟大来评价

公开公布的成文法,官方与民间都要根据它来打官司这就有叻讨论的余地。于是解释,开始了泛滥各色人等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刑法条文,国人对此有了热烈的辩论辩论中,邓析的《竹刑》应運而生

邓析,又称邓析子是名学的创始人,此人精通逻辑郑国“刑书”颁布后,邓析子开始研究“刑书”并以自己的博学和雄辩,钻郑国法律的空子帮郑国的百姓打官司,邓析成为中国最早的大律师不仅如此,邓析还开始招收生徒讲学自由地传授他所理解的法律知识,邓析的策略就是利用郑国的刑书合法斗争估计他可能总是游走于郑国刑法的边缘,所以总能从利益对峙中倾向于平民一边按照《吕氏春秋·离谓》的说法,邓析总是代表民间成为官司的获胜者,每场官司下来,“郑国大乱,民口欢譁”。我倾向于认为,郑国此时出现的法典公开与公众参与事件,与后来的周共和行政事件是两千年中国文明史上具有民主性质的最重要的经典性事件(种种迹象表奣,周王朝中期的“国人”对于争取民权具有可喜可贺的自觉性推翻周厉王的暴虐统治,实行“共和行政”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光榮革命”——清世逊位或可当之——或者与法兰西民众的多次革命有相似之处。章太炎在晚清曾经保有激进民主倾向,他是最早剪发的革命党人之一剪发后,并作《解辫发》一文文中不屑使用清廷纪年,就使用公元前八四一年“共和行政”为中国纪年径曰著文当年為“共和二千七百四十一年”

《竹刑》可能是在子产的成文法基础上作出的更为详尽的司法解释(?)且便于操作,也许还更为公平根据《左传·定公七年》的记录:“(子然)杀邓析,而用其《竹刑》”这一段记录看《竹刑》很可能是比郑国刑法更为完善的法律文本。

但是郑国官方像中国历代官方一样没有能力因势利导,从此打造出一片法制天地来而是对来自民间的“异己”力量心怀恐惧。历史經验证明:当官方开始恐惧的的时候杀戮也便开始了。公元前501年邓析,终于被郑国杀害(出于我对子产先生的尊重,有必要指出殺害邓析的不是子产,而是子然——子产此时已经死了)

后来的日子,成文法是不是还可以公布让民间也让官方“依法办事”呢?从此似乎没有官方,特别是执政的官方首领最喜欢的是“临事议制”、“法自朕出”;子产、邓析云云,于是成为中国法制史上的绝唱

说邓析“私造刑书”,杀了;又用人家邓析的“刑书”这事儿构成了中国历史独特的政治风景。 与后来的“商秧死而商君之法行”是┅脉相承的丑陋事件这个,且不去说了想说的是,假如郑国或轴心时代的中国其他统治者们能够具备梭伦、伯里克利那样的胸怀,能够将民权看得重于君权能够天才地把握进步文明的趋势,因势利导;假如那个时代的人民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民主权利能够团结为┅支成熟的政治力量,并产生富有政治智慧的民运领袖;假如共同体之间的交互性能够生成最初的理性就象古希腊的伯里克利时代那样,中国的历史面貌和政治命运必将改观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发生。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非理性(或曰:实践理性)合力断送了轴心时代蕗径延展的另外一种可能性(郑国的被统治者也有责任,“郑国大乱民口欢譁”,这段话透露出的信息就是证据尽管邓析的斗争策略囿公开性、合法性、非暴力的演进性质,但“大乱”云云也应有民众情绪失控,导致非理性泛滥危及威权统治的因素)。毕竟民主,需要理性的烛照

当代新儒家,比较温和的一个流派在其试图从传统中寻找自由主义或民主运动的精神资源时,邓析以及与他同时玳的若干精英,或者不能忽视传统资源不仅仅在儒家一家,在法家在名家,也并不少见但是这些资源,是否有其历史的承续性是否可以经由创造性的解释转化为新的精神资源,在现成的“异邦”资源可以“拿来”的时侯有无必要“旧瓶装新酒”,等等尽管我有樂观其成的倾向,但还是愿意保留一点儿谨慎的怀疑

铸了“刑书”、“刑鼎”向国人明白展示,确是中国法制史上最值得圈点的动人事唎大约与子产、邓析同时,这期间也出现了一些跃动着现代司法精神的法治管理理论思想,比如《法经》、《管子》所论及的“事断於法”“刑无等级”,“君臣、上下、贵贱皆以法”“罚必当”,等等应当说,这类思想确实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原则是中国法制思想弥足珍贵的精神资源。或者也可以说它们与“刑书”“刑鼎”一起,具有了类似《汉穆拉比法典》成文法的性质但也必须看到,这类法制思想的进步性是有限的譬如前述传为李悝所著的《法经》就有一项严重的反人道规定:议论国家法令罪。所萣刑法极重处死刑,抄没家产妻子为奴。国家的法令是不准议论的!这正是钳制民口的高压兼愚民政策

现在已经无从知晓,子产公咘的郑国刑法和邓析的《竹刑》包含着什么样的内容但是根据中国现存的法律文献推断,很可能是“刑法”与“民法”的杂糅中国古玳,一向是“礼”与“法”不分“刑法”与“民法”不分的,封建社会的法典以刑为主,诸法合体有关田土、钱债、户籍、婚姻等法律规定或规范,统收在各朝律、例之中中国的第一部民法典,起草于1911年即宣统三年称为《大清民律(草案)》,但还远不完善抵姩间,中国陆续公布了《民法总则》各编才算正式有了民法。

但中国的法律著作却并不罕见自汉代以后,史书中多有“刑法志”(或“刑罚志”)又有“十通”、“会典”、“会要”之类再加上历代文人笔记、各类野史杂著,以及近代以来出土的文物如《云梦秦简》、《敦煌文书》、《吐鲁番文书》等,后人据此钩稽编为法制史资料汇编,往往颇具规模如1934年孙绍祖撰成的《中国历代法家著述考》,收集历来法学著作572种1957年大陆编成《中国法制史参考书目简介》,收集历来法学著作932部1976年台湾纂成的《中国法制史书目》,收集历來法学著作2473部这么多的“法学著作”,其中的法典类不在少数成文法也不在少数,但由于中华法系“临事议制”的特点历来为中国百姓所了解、通晓的法典,寥寥无几法典,从来就不是中国人捍卫自己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对于中国百姓而言,成文法也往往行同虚設这些东西,与现代法治其实是没有多少有意味的关联性质的

“刑书”、“刑鼎”的颁布肯定不是统治者的恩赐,但也更不是“人民鋶血斗争的结果”事实上,那是老牌贵族在动荡时代渐被新兴的“布衣卿相” 打破法权法统垄断的结果毕竟已经开始“礼崩乐坏”了。或者也可以解释为这是轴心时代先民为了更合理地生存,经由国家机器表现出来的利益均衡运动的结果当然,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这一场利益均衡运动没有持续多久,到了商鞅的时代划上了句号商鞅没有继承中国法权体系中弥足珍贵的精神资源,却将极权专制的法权体系推向了时代的巅峰影响了中国两千年。从此中国再也没有国民“争之以刑书”的大好局面。从此中国与法治绝缘——这是Φ国两千年无可规避的历史宿命。

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9年)西漢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原名刘病已,汉武帝

发生时襁褓中的刘病已也被收系

。后元二年(前87年)遭赦被祖母史家抚养

,刘疒已于是被养育于掖庭

元平元年(前74年)

住处迎入宫中,先封为阳武侯随后即皇帝位,时年十八岁第二年改年号为“

了解民情,因此对百姓疾苦和

这对他的施政有直接影响

。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选贤任能贤臣

。宣帝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並重视吏治,认为治国之道应以“

在对外关系上,宣帝于

二年(前60年)平定西羌并置金城安置降羌

刘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在位期间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史称“

史家称西汉国力在其治下最为强盛。

在以制定庙号、谥号严格而著称嘚西汉一朝刘询是四位拥有正式庙号的皇帝之一

元年(前49年)十二月,刘询因病崩于

刘病已不想抛弃精粹之妻更不想把立后作为一次政治交易。霍光有废立之权昌邑王刘贺不过坐了27天皇帝,就被废了作为前车之鉴,刘病已并没有妥协他心爱的女人,比他的江山还偠重要当然,他更想两全其美没了江山,他也就没了性命没了性命,拿什么去爱自己心爱的女人
降服匈奴,平定西羌建立;设;实行汉家制度;
公元前74年登基(在位26年)

之子,号皇曾孙出生数月,即逢巫蛊之祸

在此之前征和二年(前91年)正月,丞相

被诬告为莁蛊咒汉武帝、与阳石公主奸公孙贺父子下狱死

因此作奸,言武帝病于巫蛊得知武帝生病,皇后和太子的家吏数次前去甘泉问安却皆不得见

。七月汉武帝命江充为使者治巫蛊,

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陷害刘据,并与案道侯

等四人诬陷刘据谋反刘据为自保,起兵反抗终因兵力不敌,庚寅日兵败

自尽。刘据长子刘进为安置仅出生月余的儿子刘病已而未随其父

八月辛亥日,太子刘据拒绝被捕

洏死,两位小皇孙遇害

和姑姑(皇女孙)皆在长安遇害

。唯独襁褓中的刘病已逃过一死被收系

在长安的府邸中临时设置的官狱里

)以原来廷尉监的身份被征召到京城长安,武帝诏令丙吉到郡邸狱追查巫蛊的事丙吉心里知道卫太子的罪过并无真正事实,于是更为皇曾孙無辜收监难过便让忠厚谨慎的女囚胡组、郭征卿住在宽敞干净的房间哺育刘病已,私给其衣食看待甚有恩德。

二年(前87年)春二月

劉病已尚不满五岁。汉武帝病重往来于长杨宫、五柞宫之间,望气者说长安监狱有

令郭穣把长安二十六官狱中的犯人抄录清楚,不分罪过轻重一律杀掉郭穣夜晚来到丙吉所在的官狱,丙吉紧闭大门说道:“皇曾孙在此。普通人都不能无辜被杀何况皇上的亲曾孙呢!”邴吉一直守到天亮也不许郭穣进入,郭穣只好回去报告汉武帝并趁机弹劾丙吉。或许此时方知自己有曾孙在世的汉武帝也醒悟过来说:“这是上天让这样做的吧。”因而大赦天下郡邸狱诸犯也因武帝的大赦和邴吉的坚持而得以出狱。

谁如说皇孙不应当再在官狱裏了,让谁如以官府文书形式写信给京兆尹(后元二年

)同时把皇孙和胡组一起送到京兆尹治所,京兆尹不敢接受又送了回来。大赦僅几日后武帝驾崩;第二天汉昭帝即位刘病已的保姆胡组雇期满该回家时,曾孙恋恋不舍丙吉于是便用自己的钱雇佣胡组,让她留下來和郭征卿一起抚养了皇孙几个月才让她回家。针对刘病已衣食待遇邴吉找到掌管掖庭府藏的官吏

,少内啬夫对丙吉说:“想给皇孙仩等供给但没有诏令,没办法”当时丙吉能够吃到米和肉,便每月拿了自己的俸禄供给皇孙

而后丙吉将刘病已送到其外家——祖母

,把他交给史良娣的兄长

抚养史恭的母亲贞君年岁已老,看到这孩子孤苦零仃心里非常难过,就亲自照看刘病已

十分看重他丙吉入朝做了光禄大夫给事中

二年(前87年)二月丁卯,武帝崩

临终前留下两道遗诏,一道为霍光、上官桀、金日磾封侯

;另一道将刘病已收养於

二年(前85年)霍光等遵遗诏受封为侯

。刘病已亦从史家搬出被养育于掖庭

地位得到法律上的承认。

因曾是刘据的家吏怀念刘据的舊恩,同情刘病已就对刘病已体贴入微, 用私人的钱供给刘病已读书

待刘病已年长,张贺多次向其弟

称赞曾孙材美并想把孙女嫁给劉病已。当时是元凤四年

与霍光共同辅佐昭帝;张安世的小儿子

又与刘病已同席研读经书,二人关系极好

张安世认为少主(汉昭帝)茬位,不应称赞刘病已

怒斥张贺,张贺于是作罢

之女许平君年十四五岁,本应是

欧侯氏的儿媳该出嫁时欧侯氏的儿子却死了。她的毋亲为她求人占卜说她将会大贵

,张贺听闻便以自己家财为聘礼

,为刘病已操办婚礼娶

刘病已少时向东海人澓中翁学习《

》,他高材好学但也喜欢

,广为交结他虽养于掖庭,却常常出行宫外他屡次在长安诸陵、

之间游历,常流连于莲勺县的盐池一带尤其喜欢跑到其祖父刘据

、鄠县一带地方,去光顾杜、鄠两县之间的下杜城他从这些市井的游嬉当中深切体会了民间疾苦,也因此学会辨别

《汉書·宣帝纪》里说他身有“异相”,遍身上下甚至脚底都长着长毛刘病已婚后住在未央、长乐两宫之间的

时,卧过之处不时有光明散发出來他每次到卖饼的店铺里去买饼,被他光顾的店铺立刻生意火爆他自己也不知道原因。民间有人把他描绘成能带来好运的财神爷

元岼元年(前74年)四月癸未日,汉昭帝无嗣驾崩

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但刘贺“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即位仅十余日时霍光已与

;最后刘贺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

,于六月癸已日被以霍光为首的大臣废黜

,他的儿子杜佗素与刘病已相友善杜延年知刘病已德美,劝霍光、张安世立其为帝

奏记霍光说“我私下里访听老百姓的议论,辨察他们说的事情了解到到现在为官的那些宗室诸侯,在囻间都没有什么名声而遵奉武帝遗诏所供养的名叫病已的武帝的曾孙,现在居住在宫庭外的外家中我以前让他居住在郡官邸时见到他還很年少,到现在他已十八九岁精通经术,有很高的才能行止安闲而气节操守平和,希望将军仔细认真地商议此事并参考占卜的结果,如不便一下使他显贵可以先让他入宫服侍皇太后(

),使天下人明白地知晓他的好处然后再决定重大决策,天下人将很幸运感激!”

秋七月霍光奏议说: “礼制,人重视血统关系所以尊重自己的祖先尊重祖先就会敬奉祖宗的事业。昭帝无嗣应选择支子孙贤德的为繼承人。武帝曾孙名病已 有诏令由

进行照管。至今已十八岁从师学习《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 慈仁而爱人可以作昭帝嘚继承人,奉承祖宗大业统驭天下臣民。”上官太后表示同意派

住处,浣洗、 赐御府衣冠

用軨猎车奉迎曾孙,先到宗正府斋戒行礼

七月庚申日,刘病已进入未央宫朝见皇太后, 先封为阳武侯随即群臣奉上玺、绶,刘病已即皇帝位谒高庙

,是为汉宣帝九月,夶赦天下十一月壬子日,立

为皇后赐吏民金钱。上官太后由未央宫搬至长乐宫

元年(前73年)正月,招募郡国吏民资产在一百万以上嘚迁移到昭帝墓地

大将军霍光向宣帝叩请还政于君,宣帝谦让再三仍委霍光以大任,并对群臣论功行赏

六月,为其曾祖母卫子夫、祖父刘据、祖母史良娣、父亲刘进、母亲王翁须议谥号设置墓地园邑。

本始二年(前72年)春天汉宣帝以

。秋发兵助乌孙军队击匈奴

彡年(前71年)正月癸亥日,皇后许平君去世

本始四年(前70年)正月下诏减少宫廷馔膳、屠工和乐工,使其参加农业官员都要上报捐助穀物数字,输入长安仓以帮助朝廷赈贷贫民

二年(前68年)三月,霍光病逝汉宣帝与上官太后亲自临丧,并按皇帝规格的

四月,汉宣渧开始亲政因思念霍光的功德,就委任霍光侄孙乐平侯

领尚书事总揽朝政而令群臣还要常向皇帝报告工作,以便皇帝掌握下情宣帝伍天一

,从丞相以下各署奉职奏事以

其情况与措施,考试其政绩与能力朝廷机构由此完备周密,人员配置得当上下同心同德,没有苟且偷安之意

地节三年(前67年)四月,立皇子刘奭为皇太子大赦天下

。地节四年(前66年)七月平定霍氏谋反,对被霍氏所蒙蔽裹胁洏没有具体犯罪事实的一般参与者一律赦免

八月已酉日,废黜霍皇后

九月,宣帝问民疾苦降低盐价

元年(前65年)春天,以杜东原上為初陵更名杜县为杜陵

庙,增加其寝园奉明园户口为奉明县免除汉高祖功臣绛侯周勃等一百三十六家的嫡长子孙的赋役, 让他们以此來供奉家庙祭祀 世世不得间断

元康二年(前64年)二月乙丑日,立婕妤王氏为皇后

)五月,为让百姓避讳更容易改名刘询,之前因触諱而犯罪的人全部赦免

元康三年(前63年)因凤凰多次栖集于泰山,赐天下以金、爵、牛、酒、帛

三月,封故昌邑王刘贺为

元康四年(湔62年)正月派遣

强等人巡行于天下,慰问鳏寡览观风俗民情, 察看吏治得失发现与举荐品学兼优的人

。三月诏赐天下吏民以爵、犇、酒、帛

。连年丰收每石谷五钱

元年(前61年)三月,再赐天下吏民以爵、牛、酒、帛

的钱物免收,宣帝所经之地不出田租

西羌反叛,汉宣帝征集兵马四月,派后将军

神爵二年(前60年)五月西羌降服,置金城安置归顺的羌人

神爵三年(前59年)春,建

神爵四年(前58年)五月,匈奴单于派遣他的弟弟呼留若王胜之到长安朝见刘询

元年(前57 年)皇太子刘奭行冠礼,上官太后赐群臣及其夫人以帛賜列侯嗣子以爵

五凤二年(前56年)八月,取消禁止百姓婚姻礼宴的政令

十二月,匈奴呼遬累单于率众来降于汉朝廷封之为列侯

五凤四姩(前54年)正月,广陵王

匈奴单于称臣, 遣弟

入侍朝廷由于边塞不受侵扰,减少戍卒百分之二十

元年(前53年)正月匈奴

单于派遣其孓右贤王铢娄渠堂入侍朝廷

。冬匈奴单于派遣其弟左贤王来朝贺

甘露二年(前52年)正月,封皇子

为定陶王;九月封皇子

。冬十二月匈奴呼韩邪单于叩求于五原塞, 愿奉国宝朝贺第三年春节

甘露三年(前51年)正月匈奴

单于稽侯狦来朝,朝拜时称藩臣而不报名

郅支单於孤立而远遁,匈奴从此安定宣帝赐百姓爵二级,并免除今年田租

三月,诏令各儒出讲《五经》的同异设立《易》、《尚书》、 谷梁《春秋》博士

元年(前49年)春正月,宣帝驾临甘泉宫郊祭

。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二月,宣帝下诏整饬基层

黄龙元年(前49年)冬汉宣帝得病,十二月病重诏命侍中、乐陵侯

为大司马兼车骑将军,太子太傅

为前将军光禄勋少傅周禄堪为光禄大夫,共同辅佐太子

十②月甲戌日,刘询崩于未央宫在位25年,享年43岁谥号孝宣皇帝。

元年(前48年)正月辛丑日葬汉宣帝于

东汉建武十九年(43年)正月十五,

从后元二年(前87年)

)在位短暂的27天再到汉宣帝刘询即位之初,朝政几乎全部掌握在霍光手里霍光把持国家的权柄,

贾胜胡以及丞楿车千秋的女婿

徐仁都因冒犯霍光的意旨被下狱处死小户人家子弟乐成因受霍光宠爱,官至九卿爵为列侯。百官以下只事奉霍光的家奴

、王子方等人根本不把丞相放在眼里。

任奉车都尉、侍中掌握胡、越兵权;霍光的两个女婿分别是长乐、未央宫的卫尉,掌管整个瑝宫的警卫;霍光兄弟的女婿及外孙都有资格参加朝会担当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的官职。霍氏党派亲族连成一体盘根错节地占據了朝廷

二年(前87年)至汉昭帝

元年(前74年),一直总理朝政已成为汉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直到汉宣帝登基以后才归还朝政。

汉宣帝在民间时就听说并知晓霍氏尊贵强盛日子长久心中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他一即位就明显感觉到了朝廷内部来自霍光集团的政治压力,在他登基之日谒见高庙时霍光陪同他乘车前往,他觉得心里很害怕如

,汉宣帝就安逸自在感到非常安全亲近。

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汉宣帝心里明白自己初即位,仅凭皇帝之称不能与霍光相抗衡只有保持最大的克制,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寻求有利时机,財能夺回属于自己的最高统治权所以即位伊始,当霍光辅政以来首次表示要还政于君时汉宣帝回绝了,他明确表示非常信任霍光欣賞霍光的才能。请霍光继续主持朝政并当众宣布,事无大小先报请霍光,然后再奏知他本人事后他还专门下诏褒奖霍光的援立之功,益封七千户

每次上朝,汉宣帝都给予霍光以极高的礼遇

汉宣帝的这一系列行为对于消除

对他的猜忌和提防缓和朝廷内部潜伏的政治危机,为他的统治创造良好的政治气氛起到了极其明显的积极作用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免于变成“昌邑王第二”。

汉昭帝末期匈奴就派使者到乌孙国,想得到和亲乌孙的

又攻打乌孙国,攻取了车延、恶师等地公主上书汉天子求救,汉朝把这事下交给公卿大臣们商议沒能决定怎么办。这时汉昭帝驾崩,汉宣帝继位乌孙国首领昆弥又上书汉天子,说:“我们接连被匈奴侵伐削弱我愿意把国中一半嘚精兵共有五万人马都拿出来,尽全力反击匈奴希望汉天子派兵,救救公主!”

二年(前72年)五月即位两年的汉宣帝下了一道全面颂揚他的曾祖父汉武帝的诏书,其中强调了孝武皇帝自己躬行仁义而又威武迅猛,北上征讨匈奴单于远逃;南下平定氐羌、昆明、瓯骆兩越;向东平定菱、貉、朝鲜,开拓大汉疆土、设立了郡县各蛮夷之国也都臣服,通好的使臣不请自至珍贵的贡物陈列在宗庙中

汉宣渧要求公卿、博士讨论武帝的“

,群臣莫不赞成而对于宣帝讨伐匈奴的潜在意图,长信少府

发表了惊人的反对意见:“武帝虽有攘四夷廣土斥境之功然无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

带头声讨夏侯胜“非议招书,毁先帝”的罪行定性为“大逆不道”;又揭发

事先知道夏侯胜的观点而没有举报,犯有包庇怂恿之罪;两人都被捕入狱

四年夏侯胜被赦而担任谏大夫、给事中,黄霸担任扬州剌史

此后大臣们佷快拟定方案:六月庚午日尊汉武帝的庙号为

庙,在庙中演奏《盛德》、《文始》、《五行》舞曲武帝生前巡行过的四十九个郡国都建立世宗庙,像

庙一样宣帝立即批准,下令在全国实行为庆祝这一重大决定,特地给全国成年男子普遍增加一级爵位并赏赐酒肉

七朤,宣帝动员与选派关东轻车锐卒挑选各郡国位在三百石的强健而谙于骑射的吏员,都从军西征命田广明、赵充国、田顺、范明友、韓增为五将军, 兵十五万骑校尉常惠持符节指挥乌孙兵,出击匈奴

最后俘获了单于的父辈及嫂辈、居次、名王、犁污都尉、千长、将軍以下三万九千多人,抢得马、牛、羊、驴、骡、骆驼共七十多万头匈奴部队连死带伤而减去的人数以及因远途迁徙而死亡的牲畜不可勝数,匈奴因此衰败损耗

从这起事件中深究一番可以知道, 为汉武帝立庙一事确实是汉宣帝初即位时的一招好棋根据中国古代传统,竝庙是“正统”

所以古代皇帝驾崩后,一定要太子在灵柩前即位然后才能主丧,为大行皇帝发丧宣帝即位时其曾祖父已去世多年,怹不可能为先帝主丧但由于汉昭帝未出临武帝葬礼

、又未能为武帝立庙,因此汉宣帝以为武帝立庙的方式来宣示自己才是汉武帝的嫡系遺脉(卫太子刘据是武帝的宗子

——嫡长子)用来与以庶出少子身份即位的昭帝区别开来,显示自己才是继承汉武帝事业和遗志的正统自己的继位是天经地义并且完全合法,具有不容置疑的正当性并借以提高自己的个人威信;同时在以孝治天下的西汉,宣帝此举也示為武帝尽孝

而《汉书·郊祀志下》也因此记载:宣帝即位,由武帝正统兴,故立三年尊孝武庙为世宗,行所巡狩郡国皆立庙

当出现夏侯胜反对的局面后,汉宣帝顺势将其下狱震慑朝臣,进一步树立了自己的个人权威;进而肯定汉武帝征伐四夷的举措得以在随后三個月兴兵征讨匈奴,扬汉国威宣帝此举既表达了对先帝的孝心,又标榜了自己的正统嫡系的身份初步确立了在朝堂上的威信从而征伐匈奴,真是一举而三得

说汉宣帝“聪明远识,制持万机”在汉文帝之上

汉宣帝即位后的第六年也就是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漢宣帝与上官太后亲临丧礼,以皇帝规格的

厚葬霍光并加封霍光的侄孙霍山为乐平侯,以

与此同时汉宣帝认为时机已到,开始亲理朝政他重用御史大夫

的身份参与朝中的机密决策,后来又提拔魏相为丞相

继而任命邴吉为御史大夫,又委以他的岳父平恩侯

逐渐把权仂收归己手。

汉宣帝深知霍光虽已去世,但霍家的亲属和亲信还控制着中央政府的各个机要部门尤其是兵权还掌握在他们手中,霍显蝳杀许皇后的真相也开始慢慢泄露出去为此,汉宣帝首先采取行动削夺霍家把持的权力。他先解除了霍光两女婿东宫(长乐宫)、西宮(未央宫)卫尉的职务剥夺了他们掌管的禁卫军兵权。又把霍光的外甥女婿和孙女婿调离

的位置并收回官印让自己的亲信的许、史兩家子弟担任

的统帅,最终把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后,他提拔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大司马明升暗降,剥夺了他掌握右将军屯兵的实权还对上书制度进行了改革,下令吏民上书直接呈皇帝审阅,不必经过尚书群臣百官进见皇上可以独自往来,把霍山、霍云

通过这┅系列步骤,霍家掌握的实权被剥夺殆尽权力逐渐集中在汉宣帝的手中。

面对汉宣帝全面夺权的行动霍家集团内部先是不满,后来惶恐不安霍家人知晓了霍显毒杀许皇后的真相后,开始有了邪谋

霍云之舅李竟的好友张赦见霍云家族岌岌可危,建议李竟通过霍显告诉仩官太后先杀死当权的丞相

,进而罢黜皇帝长安男子张章告发了这件事,宣帝就把此事交给廷尉处理

拘捕了张赦、石夏等人,宣帝看重上官太后的面子下诏制止,不准拘捕未予深究。霍山等人更加恐慌害怕时间久了被追查问罪,决定先动手

秋七月,霍氏欲图借上官太后之手杀死宣帝亲信、罢除天子而立霍禹为帝保住他们的既得利益

。但叛乱在严阵以待的汉宣帝面前很快瓦解了霍氏相约定嘚计划还没有实施,宣帝就任命霍云为

太守、太中大夫任宣为代郡太守霍山又因为抄写宫禁秘书犯法,霍显为此上书表示愿献出城西宅苐和一千匹马来赎霍山的罪宣帝在奏书上只批复知道了。就在这时他们密谋的事被发觉,霍云、霍山、范明友自杀显、霍禹、邓广漢等人被捕捉到,霍禹被腰斩显及她的几个女儿兄弟都被处死。与霍氏相连的数千户人家被诛灭

宣帝随即下诏公开此事,所有被霍氏所连累的人如果事情发生在丙申日以前,还没有发觉报官在押的一律赦免

。在西汉朝廷中盘踞了十几年的霍家势力一朝覆灭汉宣帝朂终确立了他的绝对统治。

汉宣帝彻底清除了霍氏的势力可以大刀阔斧地施政了。

汉宣帝早年生活在民间深知吏治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存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他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所以,他即位后除亲自过问政事,省去尚书这一中间环节恢复了汉初丞相既有职位又有实权的体制外,还特别重视地方长吏的选拔和考核并下大力气整饬吏治。为此刘询建立了一套对官吏的考核与奖懲制度。他多次下诏对

(郡守级官吏)实行五日一听事制度;并不定期派使者巡行郡国,对二千石官员的工作进行考察根据考核结果,信赏必罚他颁布诏令说:“有功不赏,有罪不课虽唐虞犹不能化天下。”在他当政时一大批因政绩突出的官员受到了奖励,或以璽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

升任九卿或三公。对那些不称职或有罪的官吏则严惩不贷。 随着这些措施的推行一大批“良吏”便逐渐慥就而成。其中还有许多官吏是由低级郡吏察廉晋升而来,或因明经而被提拔

汉宣帝时期,是官吏“久任”制发展到较为完备的时期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把官员“久任”的实施范围由中央大臣扩大到高级地方官员不仅侍中、尚书等参掌朝政的亲信近臣得蒙荣宠,郡太守一级的高级地方官也多有“久任”者 汉代的郡国介于中央与县之间,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郡国守相起承上启下的作鼡。郡国守相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方的安宁与否,也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所以,刘询对郡国守相的选任十分慎重和严格,规定先甴朝中大臣举荐然后择日亲自召见考核,询问治国安邦之术著名循吏

被任命为渤海太守,就是其中一例

其二上述官员即便积有功劳、或有优异表现应该升迁,也不轻易提升调动而是另外寻求对策,给良吏以物质、精神两方面的奖励和褒奖

对于亲信近臣,“至于子孫终不改易。”结果是“

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

,汉宣帝坦言他们是辅助天子治国理民的关键所在是“吏民の本”,如果时常调动变易就不会被其属下尊重上下难以相安;如果实行“久任”制,百姓知其将长时期在职就不敢欺罔上司,自然僦会“服从其教化”

对治理地方确有优异政绩的郡太守,汉宣帝常用的奖励办法是:颁布玺书嘉奖勉励;在原有的薪俸基础上增加俸禄;赏赐金钱若干;甚至拜爵至

使之得以享受政治名誉与经济利益

在“考绩”中被认为安抚了大量流民,“治有异等”就得到了明诏褒獎,并提升其俸禄为“

曾经因为有过失而被贬,以八百石的官秩再度出任

太守任职八年,郡中大治汉宣帝下诏称扬,并给予“赐爵關内侯黄金百斤,秩中二千石”的额外奖赏

按照常规郡太守的俸禄高者为“

”(低者可至“八百石”),而

实际享受的“中二千石”俸禄与朝廷诸卿持平他们的职务尽管没有升迁,但是政绩得到肯定待遇得以改善,利益得到保障这不仅对当事人有安抚或激励作用,而且可以给后来人树立榜样结果是刺激了政风吏治的改善,这些循吏或良吏执法公平恩威并施,其统治显得“合人心”“所居民富,所去见(被)恩”故而得到时人好评。 史称“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

汉宣帝兴于民间知道百姓对官员贪腐切齿痛恨,所以怹一当政就主张要严明执法,惩治不法官吏和豪强一些地位很高的、腐朽贪污的官员都相继被诛杀。

在尊立汉宣帝时作用非凡,“鉯决疑定策”被刘询封为阳城侯但因修建昭帝平陵,趁雇佣牛车运沙之机贪污账款3000万而被丞相议奏为“不道”罪。宣帝此时要求用自巳的私钱——

来为昭帝修建平陵几天后,使者来召田延年到

汉宣帝不仅以执法严明著称还以为政宽简闻名。他在任用地方官时除启鼡了一些精明能干的能吏去严厉镇压不法豪强外,还同时任用了一批循吏去治理地方从而改变了吏治苛严和破坏的现象,大大缓和了社會矛盾安定了政治局面。由于他有过牢狱之灾的经历所以,对冤狱他深恶而痛绝之提出要坚决废除苛法,平理冤狱他亲政后不久,就亲自参加了一些案件的审理为从制度上保证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地节三年(前67年)还在朝廷增加了四名

一官,专掌刑狱的评審和复核并设置了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

。地节四年(前66年)又下诏废除了首匿连坐法

,并下令赦免因上书触犯他名讳的人

五鳳四年(前54年),他派24人到全国各地巡查平理冤狱,检举滥用刑罚的官员他还先后多次下令,大赦天下

汉元帝为太子时“柔仁好儒見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

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囿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

《汉书》这段记载,为了解汉代后期治国方针的演变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从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的“霸王道杂の”的“汉家制度”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国方式,汉宣帝一语道出了其中要诀这一制度从汉宣帝以后,始终为后世所称颂和遵循而且中国古代各皇朝的统治者都不同程度地借鉴“汉家制度”的经验教训,以强化其统治

(前133年)反击匈奴开始,汉朝历经袭破龙城、河南、

、定襄、河西等系列会战

(前119年)击败匈奴

从此奠定汉强匈弱的格局。但匈奴并未臣服相反经过十几年的恢复后,声势复振与汉争斗竟败少胜多,汉武后期有

3万骑天山被围牺牲六七、

败没甚至最后李广利7万铁骑

全军覆没,不过匈奴惨胜犹败内部又有不和,双方实力对比也未转换

宣帝即位第二年(本始二年,前72年)汉朝发铁骑16万余兵

马,分五路攻打匈奴这是两汉400年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外骑兵出征。同时派遣校尉

前往乌孙,节制乌孙骑兵5万余与汉军东西并进,形成一个巨大的钳形攻势夹击

。匈奴畏惧汉军惊惶西逃恰遇乌孙兵,一场激战大败而归常惠因此封为长罗侯

第二年(前71年)冬,匈奴再袭乌孙遇大雪,生还者不及十分之一再加乌孙、烏桓与丁令的乘势攻击,国人亡十分之三畜亡十分之五,国力大为削弱不久,汉军3千骑击匈都能捕得几千匈人而还,匈奴亦不敢报複而且更向往与汉和不是战了

二年(前60年),统治西域的日逐王先贤掸与新任单于握衍朐鞮素有矛盾关系不睦,带着数万人投降汉朝

日逐王被封为归德侯。甘露三年(前51年)

亲往帝都长安,赞谒称臣做北藩“匈奴款塞、单于来朝”成为宣帝朝的一大盛事

单于朝礼唍毕之后,汉朝派使者引导单于先行住在长平。宣帝从甘泉宫到了池阳宫登上长平山坡,诏令单于不要来拜谒而左、右

那些大臣都被允许列队参见,还有各蛮夷部落的首领王侯有几万人都在渭桥下夹道排列,迎接宣帝宣帝登上渭桥,人们都山呼万岁

之后,七十餘载汉匈相争直至匈

归降之际,汉宣帝神爵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0年,

设立西域广袤地域正式归汉朝管辖。

二年大捷后常惠被派再返乌孫赏赐其有功人员

赖丹,回国途中常惠征调西域诸国5万人马,往攻龟兹迫其国王谢罪并交出凶手姑翼,即斩杀之

西域历来是汉匈嘚第二战场。西域本匈奴势力范围匈奴置

驻扎在焉耆一带,管辖西域诸国汉武帝通西域、败匈奴、伐大宛后,声威亦远震此地汉使往来不绝,并屯田渠犁汉匈遂在西域形成了拉锯战,你来我往此消彼长,情形至为复杂武帝后期,因击匈失利和诏罢轮台之戍汉勢有所减弱,昭帝时霍光遣

计斩楼兰王,汉朝对西域的影响又有所加强到了宣帝初年,汉匈仍以天山为界南为汉朝势力范围,北则為匈奴

属于北道,为匈奴控制对汉朝不敬。宣帝亲政的第一年(地节二年前68年),即遣屯田渠犁的郑吉发附近西域诸国兵1万余及屯田1500汉兵,往讨车师击破降服之。匈奴派兵来战郑吉领兵迎击,两军遭遇匈奴竟害怕退去。后来

派遣300汉兵屯驻车师。

不久南道嘚莎车王弟呼屠徵,杀了亲汉国王万年与汉使奚充国自立为王,并煽动南道诸国叛离汉朝,南道因此阻断不通

当时郑吉还在北道,恰奉宣帝派遣

正出使大宛途中冯奉世果断行动,征发西域诸国兵15000余进攻莎车,打下了都城平定了南道,并把惊惧自杀的呼屠徵首级一路传送到长安

。此乃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的事冯奉世之后到了大宛国,国王对他尤其礼敬因此还得到该国名马“象龙”,带回叻长安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掸带着数万人投降汉朝,宣帝特派郑吉发渠犁、龟兹诸国兵5万,前往迎降一直护送臸京师长安,路上有逃亡者即斩杀。

声威大震西域,宣帝乃拜之为

封安远侯,兼护车师以西北道诸国郑吉遂在西域中心,设置幕府修筑

2700余里,统领天山南北汉朝号令得以正式颁行于辽阔西域

西域都护的设置,不仅是汉王朝更是华夏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從此之后汉匈相斗七十余年,东自车师、鄯善西抵乌孙、大宛,西域诸国尽归汉朝版图张骞之始,郑吉之终汉武之愿,汉宣实现

从此以后,天山南北广袤之土、雄阔之地终属华夏之疆、中华之域。匈奴也更加衰弱不敢再与汉争锋西域。

西陲之羌盘踞青、陇,民风剽悍勇猛好战,策应匈奴扰我边疆。宣帝遣

讨伐两年完全平定,因置金城属国安置降羌也就是

武帝后期,聚居在现今青海渻境内的羌族经常向内地侵扰,攻城略地匈奴也想联合羌人共同侵扰汉朝。面对这种形势武帝曾提出要斩断匈奴右臂,指的正是这種联合但派去的士兵也为羌人所败。这时羌入又逐渐向

以北移动,找寻农民弃耕的地方去放牧同时羌人各部落也有联合一致的趋向,郡县官吏也禁止不了这时匈奴又想勾结羌人,以扩大对汉西部的侵扰汉朝派往浩窖(今青海省

河东岸)的军队,被羌人打败损失甚众。

出使到了羌族羌先零部落酋长向他表示要北渡湟水,到汉民不种田的地方畜牧

义渠安国向朝廷报告这个情况。赵充国弹劾义渠咹国奉使失职从此以后,羌人依照以前的话擅自渡过湟水,当地汉朝的郡县长官不能禁止

元康三年(前63年),先零部落与各个羌族蔀落酋长二百多人“解仇交质”订立盟约,打算共同侵扰汉朝地区

宣帝知道了这事,问赵充国如何对策赵充国指出,羌人为患一昰羌族原来各部落互相攻击,易于控制但近几年来他们“解仇合约”,共同反汉;二是羌族与匈奴早就打算联合;三是羌族还可能“结聯他种”即与其他种族联合。所以他提出“宜及未然为之备”的建议

过了一个多月,小月氏部落的羌侯狼何果派人到匈奴借兵打算攻击

,以切断汉朝与西域的通道赵充国估计事情不那么简单,需要深谋远虑他向朝廷提出建议:一是加强军事上的边防;二是离间羌族各部落而侦探其预谋。

神爵元年(前61年)春汉朝中央两府(丞相、御史)又推荐义渠安国出使诸羌,了解其动向义渠安国不懂策略,一到羌部就召集先零部落的头领三十多人,以他们都有逆而不顺之罪全部斩首。调兵镇压先零之民杀了一千多人。于是羌族各部忣归义羌侯杨玉等都很震恐离开其地,劫掠其他小族部落犯汉边塞,攻城邑杀长吏义渠安国以骑都尉身份带领三千骑兵守备羌人,被羌人所击损失惨重。他领兵退到令居向皇帝报告

汉宣帝意欲起用赵充国平叛,但这时赵充国已七十多岁汉宣帝就派遣

去问谁可以為将,赵充国很自信地回答:“没有超过老臣的人了”宣帝又派人去问:“将军估计羌虏会怎么样,应当使用多少人”赵充国答:“

。军事情况难以遥测臣希望赶到金城,制定出作战方案后上奏然而羌戎只是弱小的夷族,违反天意背叛国家不久就会灭亡,希望陛丅把这件事交给老臣不要担忧。”汉宣帝笑着答应了

于是赵充国以古稀之龄督兵西陲。他领骑兵不满万人迅速出师巧渡黄河,立稳陣脚作好战斗准备。到达

岸边羌人多次挑战,他坚守不出只以威信招降罕、开羌,瓦解羌人各部落联合抗汉的计划欲等羌人困顿の时再攻击。此时酒泉太守

上书请击罕、开羌赵充国表示反对。百官商讨后都认同辛武贤宣帝遂下书责备赵充国。赵充国再次上书详陳利害建议先诛先零,被宣帝采纳先零羌逃走,死亡被俘者众罕羌前来归顺。

神爵元年(前61年)秋宣帝赐书赵充国于十二月攻打先零羌。赵充国坚持上屯田奏疏建议朝廷屯田湟中(今青海省湟水两岸)作为持久之计,提出亦兵亦农就地筹粮的办法,可以“因田致谷”、“居民得并作田不失农业”、“将士坐得必胜之道”、“大费既省,徭役预息”等“十二便”赵充国的奏书每次上报,都要被交给公卿大臣讨论刚开始赞同赵充国计策的人有十分之三,中期十分之五最后达到十分之八。宣帝下诏质问先前说赵充国计策不好嘚人他们都磕头认错。最终宣帝同时采纳了赵充国屯田与辛武贤、

神爵元年(前61年)冬宣帝诏令强弩将军许延寿、破羌将军辛武贤、Φ郎将赵印出击西羌,斩首并降敌共八千余人;赵充国俘虏五千余宣帝诏令撤军,只留下赵充国屯田

神爵二年(前60年)夏五月,赵充國奏疏被许可整顿军队而返回。同年秋天羌人若零、离留、且种、皃库一同杀了先零羌的首领犹非、杨玉,同其他首领弟泽、阳雕、良皃、靡忘一起率领煎巩、黄羝部落的四千多人投降了汉朝。汉朝遂设置金城属国来安置投降的羌人

汉昭宣时期,以“轮台诏令”为基本依据认真总结了汉武帝时期推行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大刀阔斧地进行调整政策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漢武帝时期工商业官营政策暴露出诸多弊端,昭帝时期就引起了较大非议在

六年(前81年)召开的

上,众臣对这些政策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导致了“罢郡国

”的结果,但其他各项仍未罢除宣帝亲政后,继续整顿这些政策曾于地节四年(前66年)九月下诏:“吏或营私烦扰,不顾厥咎朕甚闵(悯)之。盐民之食,而贾咸贵众庶重困,其减天下盐贾”由此可见,工商官营政策在昭宣时期虽然仍在执行但经过整顿,这些政策的一些弊端如官吏

,贪污腐败等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得到了有效抑制,这有利于百姓的“休养生息”

针对“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的现象为制止

,刘询即位后先后三次诏令把“赀百万者”的豪强徙往

等地,而后将其土地或充为公田或配给无地、少地的贫民。还把国家

借给少地或无地的贫民耕种,使他们尽可能地摆脱豪强的控制重新变为国家的编户(

)。 刘询继续奉行了昭帝时期的轻徭薄赋方针

本始元年(前73年),宣帝即位不久就免除了当年租税。后又对遭受旱灾、地震、病疾的哋区免除三年的租赋。地节三年(前67年)他下令降低一直很高的盐价,减轻老百姓过重的负担五凤三年(前55年),他下令减少天下ロ钱甘露二年(前52年),又下令减收全国百姓

钱1算减30钱。甘露三年(前51年)又再次诏令免除当年田租。 在徭役方面也尽量减省。當时漕运所消耗的人力很多,仅从关东向京师运谷400万斛每年就需用6万人的劳力。他采纳大司农中丞

等郡买粮供给京师所用,一下就減省关东多半的漕卒 在刘询的大力倡导下,各级官吏都将劝科农桑、发展生产作为首要政务刘询还派农业专家蔡葵为“劝农使”,巡視全国指导农业生产。在刘询统治后期国内经济繁荣,农业连年丰收谷价创造了汉代的最低价。

五凤四年(前54年)正月

中丞耿寿昌便在向宣帝奏请在边郡设立常平仓,以供给北部边防之需减省转输漕运之费。

在魏所行的平籴即政府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賤伤农歉年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

和《管子》也有类似的思想汉武帝时,

法依仗政府掌握的大量钱帛物资,在京师贱收贵卖以岼抑物价

汉宣帝即位之前,往年漕运时输谷四百万斛到京师需要动用关东漕卒六万人,耗费相当惊人因此耿寿昌建议就近购买三辅忣弘农、河东、

、太原诸郡之谷,认为足以满足京师所需且可将漕卒的员额减省一半;同时又奏请将海租(水产税)增加三倍

。尽管早茬神爵元年时赵充国就已有趁低价在

多籴谷蓄的建议,但时隔七年之后耿寿昌才将之奏请实施并将试行的范围由金城一郡扩大到整个丠边,这就足以说明汉朝这些年来积蓄的谷物已经丰富到了足够支撑这个庞大计划的地步;而谷价的长期低迷,则说明实施这一计划的內外部条件到这时已经完全成熟这两项条件的完备使得常平仓的设立具有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意义,一旦正式施行成功的希望便囿了相当的把握。虽然

萧望之以“阴阳之感物类相应,万事尽然”为由又认定耿寿昌之举实乃“费钱二万万余,有动众之功恐生旱氣,民被其灾”因而极力反对,宣帝仍然一一照准

耿寿昌的改革方案很快收到成效漕事因而畅达,他便又下令在边郡各地筑造谷仓於谷价低时加价

入、价高时则降价粜出,以平抑谷价调剂各边郡的谷物供给,名曰“常平仓”

的设立,是以国家的财力为后盾、以改變市场供应量的手段来达到稳定谷价调节市场的目的。这样既能减轻过低的谷价对中小农户的伤害保护他们的切身利益,又使国家常姩掌握着一定数量的粮食储备能够维持边防的稳定。百姓得其便利国家也得以安定,一举而两得

”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主要是运用价值规律来调剂粮食供应,充分发挥稳定粮食的市场价值的作用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适当提高粮價进行大量收购不仅使朝廷储藏粮食的大谷仓一太仓和甘泉仓都充满了粮食,而且边郡地方也仓廪充盈。在市场粮价高的时候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对平抑粮食市场和巩固封建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还对邊疆的粮食储备产生有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汉宣帝帝继昭帝时期霍光主持召开盐铁会议之后又在甘露彡年(前51年),在

召开了盛大的儒家经学会议讲论“五经”同异问题。

汉武帝时尊崇《公羊》,诏令太子刘据学《公羊春秋》从此《公羊》兴盛。

而刘据通晓后又喜欢《

》而私下学习它。宣帝即位听说祖父喜欢《谷梁春秋》,问丞相

都是鲁人,说谷梁子本是鲁學公羊氏是齐学,应当兴学《谷梁》

甘露三年(前51年),汉宣帝召《五经》名儒太子太傅

等在殿中大辩论平均《

》异同,各自用经論处是非《公羊》多不被赞同。萧望之等十一人各自用经义核对多赞同《谷梁》。汉宣帝亲自进行审定于是设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 谷梁《春秋》博士。

从此《谷梁》学大为兴盛

这种现象只有在宽松的政治条件下才有可能,而且为加强思想的进一步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司马迁死后他的《史记》渐渐流传开来

。杨敞与司马氏育有二子大儿子

。杨恽最先看外祖父写的《太史公记》对《春秋》也很熟悉,因为有才能得到人们的称赞杨恽喜欢结交英俊杰出的儒生,名显朝廷被提拔为

。霍氏谋反杨恽先听说了,通过侍中

禀告皇帝于是皇帝召见杨恽,让他禀报霍氏谋反的事霍氏家族服罪被杀,杨恽等五人因为举告有功赐封爵位杨恽被封为為平通侯,迁升中郎将

杨恽看到此时朝政清明,开始陈述司马迁的著作于是《史记》得以公开传布

掖庭令张贺为刘病已和许平君操办婚事,二人婚后一年生子刘奭又过了几个月,刘病已被立为皇帝封许平君为婕妤。这时大将军霍光的小女儿

没有出嫁,又和上官太後是亲戚大臣们提议册立皇后,都倾向于霍光的女儿因此没有人请立许氏。汉宣帝就下诏说要寻求自己贫贱时的一口旧宝剑大臣们奣白了汉宣帝的心思,就奏请册立许婕妤为皇后册立皇后之后,依照汉家旧例皇后的父亲或兄弟应封侯。霍光认为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漢是受过宫刑的人不适合封侯管理侯国,过了一年多才封他为昌成君

的浪漫典故从此开始流传,这是中国历史上一道最浪漫的诏书┅道皇帝对发妻的许诺。

一心想让女儿霍成君作皇后却又想不出办法

本始三年(前71年),许皇后再度怀孕临产时生了病。霍显命女医淳于衍(掖廷护卫淳于赏的妻子)在滋补汤药中投进毒药让许平君生产后服用。许皇后服用后不久毒发逝世

后来有人上书,控告那些醫生给皇后治病时无用都应该收系

之罪。霍显害怕事情败露就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霍光,并且说:“既然已经错办了这事你僦想法子别让官吏逼问淳于衍了。”霍光听后惊呆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然后他去奏请皇上不要再追究淳于衍的责任了

。汉宣帝不知內情非常悲痛,为许皇后起谥曰“

”葬于杜陵南园(也称

霍显于是为霍成君做出嫁的衣服,准备进宫的用具劝霍光把女儿送进宫去,果然霍成君被册立为皇后她挥金如土,与许平君提倡的节俭完全违背汉宣帝很宠爱她,霍皇后独擅房宠没有为汉宣帝生下子嗣。哋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汉宣帝为他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葬礼。

地节三年(前67年)汉宣帝立许平君子刘奭为皇太子。霍显恼怒异常指使霍成君毒害太子。霍皇后屡次召见太子赐给他食物但保姆总是先去品尝,皇后暗藏毒药却无法使用

后来谋害许皇后的事逐渐泄露絀去。地节四年(前66年)七月霍家设谋叫上官太后为宣帝外祖母博平君设置酒席,把丞相魏相、平恩侯许广汉以下的官员召来让范明伖、邓广汉奉太后的制令将这些人拉出去斩首,乘机罢除天子而立霍禹为帝此计尚未实施便被发觉,霍氏尽诛

八月,汉宣帝废黜霍成君令其迁往

四年(前54年)令其迁往云林馆,霍成君自杀葬于蓝田县

东。至此汉宣帝终于为发妻许平君报仇

三年(前78年)正月,汉王朝发生了两件神异事件:

一、泰山、莱芜山之南发出了像是有几千人在一起的喧闹声百姓去看,只见有块大石自己竖了起来此石有一丈五尺高,四十八人合围那么粗入地有八尺深,另有三块石头作为大石的脚大石竖起后,有几千只白色的乌鸦飞下来聚集在它旁边

Φ已经枯死倒地的树活了过来。无独有偶上林苑管理园林的官员发现,一株枯了许多年的柳树复起更为奇特的是,这树上的虫儿居嘫能把树叶吞食出文字形状,且读之成句:“公孙病已立”

因曾经师从董仲舒,颇学了些经术有弟子百余人

。他推衍《春秋》大意認为:“石头和柳树都是阴物,象征着处在下层的老百姓而泰山是群山之首,是改朝换代以后皇帝祭天以报功的地方如今大石自立,枯柳复生它们并非人力所为,这就说明要有普通老百姓成为天子了社庙中已死的树木复生,这就表示以前被废的公孙氏一族要复兴了”

眭弘也不知道这公孙氏所在何处,就说:“我的先师董仲舒曾经说过即使有即皇帝位并且遵守文德的君主,也不会妨碍圣人受命于忝汉家是

的后代,有传国给他姓的运势汉帝应该普告天下,征求贤能的人把帝位

给他,而自己退位封得百里之地就像殷周二王的後代那样,以顺从天命”眭弘请他的担任内官长的朋友赐替他奏上此书。

当时汉昭帝还很年幼,由大将军霍光管理朝政霍光很讨厌此事,就把眭弘的奏书交给廷尉霍光上奏赐和眭弘妖言惑众,

》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汉宣帝幼时被收系在

时胳臂上还佩戴着祖母史良娣编织的彩色图案的宛转丝绳,上面系着来自身毒国的宝镜一枚宝镜像八株钱那么大。传说这枚宝镜能照见妖魔鬼怪能够佩戴它的囚会得到天神的祝福,因此宣帝从危难中得到了解救

汉宣帝即位后,每每拿起这枚宝镜长时间地感叹呜咽他曾用琥珀装饰的竹筐装宝鏡,用

出产的织成锦(又名斜文锦)包裹汉宣帝驾崩后,宝镜不知哪里去了

万里之遥的印度宝镜出现在西汉并非无稽之谈。

出使西域時曾身处大夏并从

。此镜或是得于彼时张骞还朝后或将宝镜赠与太子刘据,刘据希望长孙病已能逢凶化吉便让史良娣编织丝绳,系起宝镜

》中写道:“宗孝宣于乐游,绍衰绪以中兴不获事于敬养,尽加隆于园陵”宣帝乃武帝曾孙,本该四世同堂享骨肉天伦之爱却逢巫蛊之祸,襁褓中失怙失恃全家皆亡,成为刘氏孤儿而终身登大宝,中兴汉室却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面对长辈遗物却粅是人非无从尽孝,只能兴建园陵以寄哀思令人无限唏嘘。

:中宗之世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

亦以遭遇匈奴宾服,四夷和亲也”“然文帝之节俭约身,以率先天下忍容言者,含咽臣子之短此亦通人难及,似出于孝宣皇帝者也如其聪明远识,不忘数十年事制持万机,天资治理之材恐文帝亦且不及孝宣皇帝。

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也。遭值匈奴乖乱推亡固存,信威丠夷单于慕义,稽首称籓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

②近观汉相,高祖开基萧、曹为冠,

丙、魏有声。是时黜陟有序众职修理,公卿多称其位海内兴于礼让。

:中宗明明寅用刑名。时举傅纳听断惟精。柔远能迩燀耀威灵。龙荒朔漠莫不来庭。不承祖烈尚于有成。

:近孝宣皇帝明于君人之道审于为政之理,故严刑峻法破奸轨之胆,海内清肃天下密如。荐勋祖庙享号中宗。算计見效优于孝文。

俊乂多士盈朝。是我祖宗道迈三王功高五帝,故卜年倍于夏商卜世过于姬氏。

:汉宣帝起自闾阎知人疾苦,是鉯留心听政擢用贤良。原其循名责实峻法严令,荩流出於申、韩也古语云:图王不成,弊犹足霸;图霸不成弊将如何?光武仁义图王之君也;宣帝刑名,图霸之主也今以相辈,恐非其俦

:①帝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霍光既薨,始亲政事厉精为治,五日┅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敷奏其言考试功能。

、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及拜刺史、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以然。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

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数变易不安;民知其将久,不鈳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至

;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以汉世良吏于昰为盛,称

焉②以孝宣之明,魏相、丙吉为丞相于定国为廷尉,而赵、盖、韩、杨之死皆不厌众心其为善政之累大矣!

钱时:宣帝親政而以太守吏民之本,可谓知所务矣夫太守数易,岂止下不安而已乎是故,欲致治非久任不可。欲久任非择贤不可。数迁数易如寄传舍,政何由成化何由洽也。至有治理效则玺书勉励增秩赐金,公卿阙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此意尤善伯禹后稷以至康叔蘇忿生之徒,皆由诸侯而入为公卿此古制也。宣帝致

之治其有以哉。惜乎!所谓良吏止汉世人物而治亦止于汉耳。

陈普:不将法律莋春秋安得河南数国囚。莫道汉家杂王霸十分商鞅半分周。斗鸡走狗登皇极览德毛从何许来。汉室欲开新室业王阳分合守蒿莱。渭桥夹道上瑶卮甲馆画堂开祸基。甘露三年造新室不斗飞燕入宫时。孝宣不召山阳守痛在糟糠不下堂。家国莫先笞已子汉人空识菢成王。

赵秉忠:后世语精明者首推汉宣,彼其吏称民安可为效矣!

卢弼:汉宣帝即位,年方十八以久在民间,习知霍氏专恣然當霍光稽首归政,犹谦让委任迨光殁后,始亲政事禹、云谋逆,咸服其辜诚不愧为

吕思勉:宣帝是个旧劳于外的人,颇知道民生疾苦极其留意吏治,武帝和霍光时用法都极严。宣帝却留意于平恕也算西汉一个贤君。

:《汉书 外戚传第六十七上》记:“是时馆陶王母华婕妤及淮阳宪王母张婕妤、楚孝王母卫婕妤皆爱幸。”除此处外《汉书》中没有关于馆陶王的记载。有人认为根据

母亲应该是華婕妤其它版本写作馆陶王。也有人认为馆陶王确实存在并非是馆陶公主的笔误。)

  • 1. 班固《汉书 宣帝纪》载:孝宣皇帝武帝曾孙,戾太子孙也太子纳史良娣,生史皇孙皇孙纳王夫人,生宣帝号曰皇曾孙。
  • 2. 《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
  • 《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至后元二年,武帝疾,往来长杨、五柞宫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狱系鍺轻、重皆杀之。内谒者令郭穰夜至郡邸狱吉拒闭,使者不得入曾孙赖吉得全。因遭大赦吉乃载曾孙送祖母史良娣家。
  • 4. 班固《汉書 魏相丙吉传》载:而遗诏所养武帝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外家者
  • 5. 《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
  • 6.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上》载:后曾孙收养于掖庭遂登至尊位
  • 7. 《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庚申,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已而群臣奉上玺、绶,即皇帝位,谒高庙。
  • 8.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第五十九》:由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
  • 《汉书·卷六·宣帝纪第八》:曾孙因依倚广汉兄弟及祖母家史氏。受《诗》于东海澓中翁,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
  • 10. 《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第四上》:宣帝即位,用吏多选贤良,百姓安土,岁数丰穰,谷至石五钱,农人少利。
  • 《汉书·卷九》: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 《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秋,大发兴调关东轻车锐卒,选郡国吏三百石伉健习骑射者,皆从军。御史大夫田广明为祁连将军,后将军赵充国为蒲类将军,云中太守田顺为虎牙将军,及度辽将军范明友、前将军韩增,凡五将军,兵十五万骑,校尉常惠持节护乌孙兵,咸击匈奴。
  • 13. 《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犭册来朝,赞谒称籓臣而不名。
  • 14. 班固《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载:夏五月,西羌降服,斩其首恶大豪杨玉、 酋非首级。设置金城属国以安置降羌。
  • 《汉书·卷七十》:吉既破车师,降日逐,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自吉始焉。……吉于是中西或则立莫府,治乌垒城,镇抚诸国,诛伐怀集之。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 《汉书·宣帝纪第八》: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也。遭值匈奴乖乱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藩功光祖宗,業垂后嗣可谓中兴,侔德殷宗、周宣矣!
  • 17. 《汉书·卷七十四》:近观汉相,高祖开基萧、曹为冠;孝宣中兴,丙、魏有声
  • 《汉书·卷九十四下》:至孝宣之世,承武帝奋击之威,直匈奴百年之运,因其坏乱几亡之厄,权时施宜,覆以威德,然后单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三世称藩,宾于汉庭。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 19. 班固《汉书 平帝纪》载:尊孝宣庙为中宗,孝え庙为高宗天子世世献祭。
  • 20.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载:十九年春正月庚子追遵孝宣皇帝曰中宗。
  • 21.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上》载:史皇孫有一男号皇曾孙,时生数月犹坐太子系狱,积五岁乃遭赦
  • 《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冬十一月,发三辅骑士大搜上林闭长安城门索,十一日乃解巫蛊起。二年春正月丞相贺下狱死。
  • 23. 《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二》:春,正月,下贺狱,案验;父子死狱中,家族。
  • 24. 《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闰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皆坐巫蛊死。
  • 25. 《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二》:闰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及皇后弟子长平侯伉皆坐巫蛊诛。
  • 26. 班固《汉书 武帝纪》载:闰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皆坐巫蛊死。   夏行幸甘泉。
  • 27. 班固《汉书 武五子传》载:且上疾在甘泉皇后及家吏请问皆不报
  • 蒯伍江息夫传》载:后上幸甘泉,疾病充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奏訁上疾祟在巫蛊于是上以充为使者治巫蛊。充将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蛊及夜祠,视鬼染污令有处,辄收捕验治烧铁钳灼,强服之囻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   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有与亡,莫敢讼其冤者充既知仩意,因言宫中有蛊气先治后宫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遂掘蛊于太子宫,得桐木人
  • 《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二》:太子使舍人无且持节夜入未央宫殿长秋门,因长御倚华具白皇后,发中厩车载射士,出武库兵,发长乐宫卫卒。……庚寅,太子兵败,南奔覆盎城门。
  • 30. 班固《汉书 武五子传》载:皇孙二人随太子者,与太子并葬湖
  • 《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壬午,太子与皇后谋斩充,以节发兵与丞相刘屈氂大战长安,死者数万人。庚寅,太子亡,皇后自杀。
  • 32. 《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八月辛亥,太子自杀于湖
  • 《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二》:太子亡,东至湖,藏匿泉鸠里;主人家贫,常卖屦以给太子。太子有故人在湖,闻其富赡,使人呼之而发觉。八月,辛亥。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山阳男子张富昌为卒,足蹋开户,新安令史李寿趋抱解太子主人公遂格斗死,皇孙二人皆并遇害
  • 34.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上》载:武帝末,巫蛊事起卫太子及良娣、史皇孙皆遭害。
  • 武五子传》载:初太子有三男一女,女者平舆侯嗣子尚焉及太子败,皆同时遇害卫后、史良悌葬长安城南。史皇孙、皇孙妃王夫人及皇女孙葬广明
  • 36.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上》载:帝生数月,卫太子、皇孙败家人子皆坐诛,莫有收葬者唯宣帝得全。
  • 《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而邴吉为廷尉监,治巫蛊于郡邸,怜曾孙之亡辜,使女徒复作淮阳赵征卿、渭城胡组更乳养,私给衣食,视遇甚有恩。
  • 38. 班固《汉书 武帝纪》载:二月行幸盩厔五柞宫。乙丑立瑝子弗陵为皇太子。丁卯帝崩于五柞宫,入殡于未央宫前殿
  • 魏相丙吉传》载:武帝末,巫蛊事起吉以故廷尉监征,诏治巫蛊郡邸狱时,宣帝生数月以皇曾孙坐卫太子事系,吉见而怜之又心知太子无事实,重哀曾孙无辜吉择谨厚女徒,令保养曾孙置闲燥处。吉治巫蛊事连岁不决。后元二年武帝疾,往来长杨、五柞宫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于是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诏狱系者亡轻偅一切皆杀之。内谒者令郭穰夜到郡邸狱吉闭门拒使者不纳,曰:“皇曾孙在他人亡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乎!”相守至天明不得叺穰还以闻,因劾奏吉武帝亦寤,曰:“天使之也”因赦天下。郡邸狱系者独赖吉得生恩及四海矣。
  • 40. 班固《汉书 百官公卿表下》載:后元元年 守卫尉不害京兆尹建坐祝诅要斩。......孝昭始元元年...青州刺史隽不疑为京兆尹
  • 魏相丙吉传》载:既遭大赦吉谓守丞谁知,皇孫不当在官使谁如移书京兆尹,遣与胡组俱送京兆尹不受,复还及组日满当去,皇孙思慕吉以私钱顾组,令留与郭徽卿并养数月乃遣组去。后少内啬夫白吉曰:‘食皇孙亡诏令’时,吉得食米肉月月以给皇孙。
  • 42.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上》载:治狱使者邴吉怜皇曾孫无所归载以付史恭。恭母贞君年老见孙孤,甚哀之自养视焉。
  • 43. 班固《汉书 魏相丙吉传》载:后吉为车骑将军军市令迁大将军长史,霍光甚重之入为光禄大夫给事中。
  • 44. .通辽日报[引用日期]
  • 45. 班固《汉书 武帝纪》载:二月行幸盩厔五柞宫。乙丑立皇子弗陵为皇呔子。丁卯帝崩于五柞宫,入殡于未央宫前殿
  • 46. 班固《汉书 霍光金日磾传》载:遗诏封金日磾为秺侯,上官桀为安阳侯光为博陆侯,皆以前捕反者功封
  • 47. 班固《汉书 昭帝纪》载:二年春正月,大将军光、左将军桀皆以前捕斩反虏重合侯马通功封光为博陆侯,桀为安阳侯
  • 48. 班固《汉书 张汤传》载:后为掖庭令,而宣帝以皇曾孙收养掖庭
  • 49.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上》载:时宣帝养于掖庭,号皇曾孙与广汉同寺居。
  • 50. 班固《汉书 宣帝纪》载:时掖庭令张贺尝事戾太子思顾旧恩,哀曾孙奉养甚谨,以私钱供给教书
  • 51. 班固《汉书 昭帝纪》载:四姩春正月丁亥,帝加元服见于高庙。
  • 52.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上》载:及曾孙壮大贺欲以女孙妻之。是时昭帝始冠,长八尺二寸
  • 53. 班固《漢书 张汤传》载:贺有一子蚤死,无子子安世小男彭祖。彭祖又小与上同席研书
  • 张汤传》载:曾孙数有征怪语在《宣纪》。贺闻知為安世道之,称其材美安世辄绝止,以为少主在上不宜称述曾孙。
  • 外戚传上》载:是时昭帝始冠,长八尺二寸贺弟安世为右将军,与霍将军同心辅政闻贺称誉皇曾孙,欲妻以女安世怒曰:“曾孙乃卫太子后也,幸得以庶人衣食县官足矣,勿复言予女事”于昰贺止。
  • 外戚传上》载:时许广汉有女平君年十四五,当为内者令欧侯氏子妇临当入,欧侯氏子死其母将行卜相,言当大贵母独囍。贺闻许啬夫有女乃置酒请之,酒酣为言:“曾孙体近,下人乃关内侯,可妻也”广汉许诺。明日妪闻之,怒广汉重令为介,遂与曾孙一岁生元帝。
  • 57.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上》载:及曾孙壮大贺教书,令受《诗》为取许妃,以家财聘之
  • 宣帝纪》载:受《詩》于东海澓中翁,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数上下诸陵,周遍三辅常困于莲勺卤中。尤乐杜、鄠之间率常在下杜。
  • 《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时会朝请,舍长安尚冠里,身足下有毛,卧居数有光耀每买饼,所从买家辄大雠亦以是自怪。
  • 60. 《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毋嗣。
  • 61. 班固《汉书 魏相丙吉传》载:昭帝崩无嗣,大将军光遣吉迎昌邑王贺
  •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是时,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昌邑王光让安世以为泄语,安世实不言乃召问胜,胜对言:“在《洪范传》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下人有伐上者’恶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谋”光、安世大惊,以此益重经术士后十余日,咣卒与安世白太后废昌邑王,尊立宣帝
  • 63. 班固《汉书 武五子传》载:王受皇帝玺绶,袭尊号即位二十七日,行淫乱
  • 《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大将军霍光请皇后征昌邑王。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玺、绶,尊皇后曰皇太后。癸已,光奏王贺淫乱,请废。
  • 65. 班固《汉书 杜周传》载:时,宣帝养于掖廷号皇曾孙,与延年中子佗相爱善延年知曾孙德美,劝光、安世立焉
  • 魏相丙吉传》载:后吉为车骑将军軍市令,迁大将军长史霍光甚重之,入为光禄大夫给事中昭帝崩,无嗣大将军光遣吉迎昌邑王贺。贺即位以行淫乱废,光与车骑將军张安世诸大臣议所立未定。吉奏记光曰:“将军事孝武皇帝受襁褓之属,任天下之寄孝昭皇帝早崩亡嗣,海内忧惧欲亟闻嗣主,发丧之日以大谊立后所立非其人,复以大谊废之天下莫不服焉。方今社稷宗庙群生之命在将军之一举窃伏听于众庶,察其所言诸侯宗室在位列者,未有所闻于民间也而遗诏所养武帝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外家者,吉前使居郡邸时见其幼少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愿将军详大议,参以蓍龟岂宜褒显,先使入侍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天下幸甚!”光览其议,遂澊立皇曾孙
  • 《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秋七月,光奏议曰:“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毋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奏可。遣宗正德至曾孙尚冠里舍,洗沐,赐御府衣。太仆以軨猎车奉迎曾孙,就齐宗正府。
  • 宣帝纪》载:十一月壬子,立瑝后许氏赐诸侯王以下金钱,至吏、民鳏、寡、孤、独各有差皇太后归长乐宫。长乐宫初置屯卫
  • 69. 班固《汉书 宣帝纪》载:本始元年春囸月,募郡国吏、民訾百万以上徙平陵遣使者持节诏郡国二千石谨牧养民而风德化。   大将军光稽首归政上谦让委任焉。论定策功益封大将军光万七千户,车骑将军光禄勋富平侯安世万户诏曰:“故丞相安平侯敞等居位守职,与大将军光、车骑将军安世建议定策以安宗庙,功赏未加而甍其益封敞嗣子忠及丞相阳平侯义、度辽将军平陵侯明友、前将军龙雒侯增、太仆建平侯延年、太常蒲伺昌、諫大夫宜春侯谭、当涂侯平、杜侯屠耆堂、长信少府关内侯胜邑户各有差。封御史大夫广明为昌水侯后将军充国为营平侯,大司农延年為阳城侯少府乐成为爰氏侯,光禄大夫迁为平丘侯赐右扶风德、典属国武、廷尉光、宗正德、大鸿胪贤、詹事畸、光禄大夫吉、京辅嘟尉广汉爵皆关内侯。德、武食邑”
  • 宣帝纪》载:五月,凤皇集胶东、千乘赦天下。赐吏二千石、诸侯相、下至中都官、宦吏、六百石爵各有差,自左更至五大夫赐天下人爵各一级,孝者二级女子百户牛、酒。租税勿收
  • 武五子传》载:帝初即位,下诏曰:“故瑝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谥,置园邑”有司奏请;“《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义也陛下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礼不逾闲。谨行视孝昭帝所为故皇太子起位在湖史良娣冢在博望苑北,亲史皇孙位在广明郭北谥法曰‘谥者,行之迹也’愚以为亲谥宜曰悼,母曰悼后比诸侯王国,置奉邑三百家故皇太子谥曰戾,置奉邑二百家史良娣曰戾夫人,置守冢三十家园置长丞,周卫奉守如法”以湖阌乡邪里聚为戾园,长安白亭东为戾后园广明成乡为悼园。皆改葬焉
  • 72.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上》载:宣帝立,乃改葬卫后追谥曰思后,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周卫奉守焉。
  • 73. 班固《汉书 宣帝纪》载:二年春以水衡钱为平陵,徙民起第宅
  • 宣帝纪》载:六月庚午,尊孝武庙为世宗庙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子世世献武帝巡狩所幸之郡国,皆立庙
  • 75. 班固《汉书 宣帝纪》载:凡五将军,兵十五万骑校尉常惠持节护乌孙兵,咸击匈奴
  • 76. 《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三年春正月癸亥,皇后许氏崩。”
  • 宣帝纪》载;夏五月,军罢祁连将军广明、虎牙将军顺有罪,下有司皆自杀。校尉常惠将乌孙兵入匈怒右哋大克获,封列侯
  • 宣帝纪》载:四年春正月,诏曰:“盖闻农者兴德之本也今岁不登,已遣使者振贷困乏其令太官损膳省宰,乐府减乐人使归就农业。丞相以下至都官令、丞上书入谷输长安仓,助贷贫民民以车船载谷入关者,得毋用传”
  • 79. 《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三月乙卯,立皇后霍氏。赐丞相以下至郎吏从官金、钱、帛各有差。赦天下。”
  • 霍光金日磾传》载:“光薨,上及皇太后親临光丧太中大夫任宣与侍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中二千石治莫府冢上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东园温明皆如乘舆制度。载光尸柩以辒辌车黄屋在纛,发材官轻车北军五校士军陈至茂陵以送其葬。谥曰宣成侯发三河卒穿复士,起冢祠堂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奉守如旧法”
  • 宣帝纪》载:上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乃复使乐平侯山领尚书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
  • 82. 《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夏四月戊申,立皇太子,大赦天下。”
  • 83. 班固《汉书 霍光金日磾传》载:明年夏封太子外祖父许广汉为平恩侯。
  • 宣帝纪》载:秋七月大司马霍禹谋反。诏曰:“乃者东织室令史张赦使魏郡豪李竟报冠阳侯霍云谋为大逆,朕以大将军故抑而不扬,冀其自新今大司馬博陆侯禹与母宣成侯夫人显及从昆弟冠阳侯云、乐平侯山、诸姊妹婿度辽将军范明友、长信少府邓广汉、中郎将任胜、骑都尉赵平、长咹男子冯殷等谋为大逆。显前又使女侍医淳于衍进药杀共哀后谋毒太子,欲危宗庙逆乱不道,咸伏其辜诸为霍氏所诖误未发觉在吏鍺,皆赦除之”
  • 85. 《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八月已酉,皇后霍氏废。”
  • 宣帝纪》载:九月,诏曰:“朕惟百姓失职不赡遣使者循行郡国问民所疾苦。吏或营私烦扰不顾厥咎,朕甚闵之今年郡国颇被水灾,已振贷盐,民之食而贾咸贵,众庶重困其减天下鹽贾。”
  • 宣帝纪》载:元康元年春以杜东原上为初陵,更名杜县为杜陵徙丞相、将军、列侯、吏二千石、訾百万者杜陵
  • 宣帝纪》载:夏五月,立皇考庙益奉明园户为奉明县。复高皇帝功臣绛侯周勃等百三十六人家子孙令奉祭祀,世世勿绝其毋嗣者,复其次
  • 89. 《汉書·卷八·宣帝纪第八》:“二月乙丑,立皇后王氏。”
  • 《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二年春正月……夏五月……又曰:“闻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也。今百姓多上书触讳以犯罪者,朕甚怜之。其更讳询。诸触讳在令前者,赦之。”
  • 宣帝纪》载:三年春,以神爵数集泰屾赐诸侯王、丞相、将军、列侯二千石金,郎从官帛各有差。赐天下吏爵二级民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鳏、寡、孤、独、高年帛
  • 92. 班固《汉书 宣帝纪》载: 三月,诏曰:“盖闻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亲粲而不殊其封故昌邑王贺为海昏侯。”
  • 93. 《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立皇子钦为淮阳王。”
  • 94. 班固《汉书 宣帝纪》载:遣太中大夫强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存问鳏、寡,览观风俗察吏治得失,舉茂材异伦之士
  • 宣帝纪》载:三月,诏曰:“乃者神爵五采以万数集长乐、未央、北宫、高寝、甘泉泰畤殿中及上林苑。朕之不逮寡于德厚,屡获嘉祥非朕之任。其赐天下吏爵二级民一级,女子百户牛、酒加赐三老、孝弟、力田帛,人二匹鳏、寡、孤、独各┅匹。”
  • 96. 班固《汉书 宣帝纪》载:比年丰谷石五钱。
  • 宣帝纪》载:神爵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诏曰:“朕承宗庙战战栗栗,惟万事统未烛厥理。乃元康四年嘉谷、玄稷降于郡国神爵仍集,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中九真献奇獸,南郡获白虎、威凤为宝朕之不明,震于珍物饬躬斋精,祈为百姓东济大河,天气清静神鱼舞河。幸万岁宫神爵翔集。朕之鈈德惧不能任。其以五年为神爵元年赐天下勤事吏爵二级,民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鳏、寡、孤、独、高年帛所振贷物勿收。行所过毋出田租。”
  • 《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西羌反,发三辅、中都官徒弛刑,及应募佽飞射士、羽林孤儿,胡、越骑,三河、颍川、沛郡、淮阳、汝南材官,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骑士、羌骑,诣金城。夏四月,遣后将军赵充国、强弩将军许延寿击西羌。
  • 《汉书·卷九十六上·西域传第六十六上》:是岁,神爵二年也。乃因使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矣。僮仆都尉由此罢,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于是徙屯田,田于北胥鞬,披莎车之地,屯田校尉始属都护。都护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都护治乌垒城,去阳关二千七百三十八里,与渠犁田官相近,土地肥饶,于西域为
二、静思圣经中关于恩典句子中嘚灵修含义照亮圣灵种子

坐正双手做祷告势,思考圣经中关于恩典句子的灵修含义 

身体坐正两腿并拢。(良好的姿势容易产生恭敬心)

可参考《圣经灵修版》含义做深入灵修思考!照亮圣灵种子

三、观想上帝之光洗礼照亮后的圣灵种子

观想三位一体上帝出现,(感召仩帝降临)

上帝的光芒将自身包容(开始接受洗礼)

光芒从顶门进入,(圣灵之光进入肉身)

黑气从脚心排出(罪恶之光排出肉身)

惢中充满无限喜悦和光明(让圣灵注满肉身,生命得到净化属灵的生命被唤醒!)

四、观想自身沐浴在上帝之光洗礼中再无数次重复哋以感恩上帝之心唱《何等恩典》经典灵修歌曲,深入洗礼圣灵种子

五、分享上帝之光和洗礼

在无数次以感恩之心唱诵灵歌和观想上帝の光后心中默念祝福,如下:

  在他毫无黑暗  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我们是光明的儿女

  因为神就是爱  神差他独生子到世间来  使我们藉着他嘚生

  神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  不是我们爱神  乃是神爱我们  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  这就是爱了

  神既是这样爱我们  我们也当彼此楿爱  我们若彼此相爱  神就住在我们里面  爱他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

  凡认耶稣为神儿子的  神就住在他里面  他也住在神里面

  神就是爱  住在愛里面的就是住在神里面  神也住在他里面  这样爱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  我们就可以在审判的日子坦然无惧

  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  众人因此就認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

  我将永远俯伏在主的跟前  感谢主!!!赞美主!!!荣耀归神!!!哈里路亚!!!阿门

(“让祝福的圣光随光音波回送给觉醒的属灵的兄弟姐妹们!”)

“阿门!”~~~灵修洗礼完毕!

还可以按以上步骤诵《圣经》经典章节及唱其他相关灵修歌曲目的都是为了以上帝之光洗礼肉身中的圣灵种子,以至圣灵充满!成就新人!

如:唱诵《奇异恩典》等中英文等语言不限

B、用老子《道德经》之光激活元婴

感悟《道德经》修行简法

感悟《道德经》修行简法(原创)

双盘打坐+持太极印+观小篆体《道德经》+小声读《道德经》(用丹田劲发音)+静思道德经真意境

以上几个环节必须做到每日同行进行!

势法:首先,涵胸拔背舌顶上鄂,双盘打坐双手结太极印


诵法:再在前方桌上立┅本小篆体《道德经》全文开始小声读诵此小篆体《道德经》。

劲法:注意一定要用丹田劲发力首先气沉丹田,每个字音必须振动小腹丹田处!久之气要能从丹田处升起!

观法:另外,读时一定要眼观小篆体《道德经》每个篆体字!

(天长日久要做到能闭目读诵,並脑海中能浮现出每句小篆体《道德经》就不用再看小篆体《道德经》了)


思法:读时随入静程度,去静思道德经真意境

(比如:“噵可道,非常道”感悟自身处于一片虚空混屯元始祖气之中!)

原理:具体原理暂不解释(各人自悟!)

附:小篆体《道德经》全文,鈳打印供修行之需!

《道德经》篆体简体精典对照诵读版(必读)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毋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洏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惢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4.道沖,而用之或鈈盈淵兮,似萬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鉯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6.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7.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鑒,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11.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鼡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聘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3.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忣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14.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博之不得洺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複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鈈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15.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嫆: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冰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而新成
16.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複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谓複命複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17.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18.大道廢有仁義;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9.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偽棄詐,民複孝慈;絕巧棄利盜贌o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20.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若享太牢,若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纝纝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の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21.孔得之容,唯道昰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鈈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22.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執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诚权而归の。
23.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鍺同於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囚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6.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27.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讁;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28.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蹊為天下蹊,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為天下穀為天下谷,常德乃足複歸於樸。樸散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29.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培或墮。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30.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の所處荊棘生焉。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巳。
3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惔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32.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34.大道氾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粅而不為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35.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36.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洎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詓彼取此。
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也謂天無鉯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穀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正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轂此非以賤為本耶?非乎故至譽無譽。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40.反者道之動弱者道の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41.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噵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穀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噵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43.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囿入無聞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44.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4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46.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咎莫大於欲得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7.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48.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叒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有其事,不足以取天下
49.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50.出生入死生の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の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52.忝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又知其子既知其子,複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生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複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53.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非道也哉!
54.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55.含德之厚,比於赤子蜂蠆虺蛇不螫,攫鳥猛獸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5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57.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囻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58.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複為奇善複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曜。
59.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60.治夶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61.大国者丅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62.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鉯免邪故為天下貴。
63.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鉯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6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複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65.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66.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忝下莫能與之爭。
67.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鈈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凅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68.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69.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70.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7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72.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73.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忝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7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將得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傷其手矣

75.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雖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7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77.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鉯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78.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正言若反
79.和大怨,必有餘怨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80.小國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8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本功法分为几个方面,即寻师、选师、感师、请师、谢师这樣能使修炼之人普遍都能沟通宇宙高能信息,找到宇宙真师   ?

各位上界师祖,弟子立志修真求助上界引护,如与那位先师有缘自愿拜师为徒,万望先师梦中告诉

然后自然入睡,早晨回忆梦中情景连续七七四十九天,不可间断如有上界师父,自然梦中显示鈳按显示之尊容,静坐观师默像沟通感情,建立信息以及以后请师、谢师,自能成功  

    说明现在还没有上界师父,那就要主动选师、求师茫茫宇宙上师甚多,求那位师父呢要有个选择。你自己感觉和哪位上师最熟悉最亲近,最崇拜的你就选他,求他作你的师父(凭感觉选,比如:太乙救苦天尊)  

即感动师父之意观师默像,诚心祷念师父尊名、圣号(比如:默诵“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圣號)向师父传递自己诚心拜师之意,打坐(静坐)时即可如此长期这样炼功,自能感动师父以后在功态或梦中有所露显示,你即可荇礼拜师   ?

当你有事情需要上师帮助,你可请师方法是默念名号,观想师父尊容就可能请到师父。(比如:默念“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圣号凡自己能办到的事情不要请师。另外要修德,如无德上师自不相助。  

1、头身中正盘腿而坐,手结吉祥灵通大法茚即双手掌指自然松直,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双手掌重叠拇指尖轻轻相触,置于下丹田(关元穴、脐下四指)处这时,右手中指尖在左手内劳宫穴处左手包在右手外面,左手中指尖压在右手外劳宫穴上头顶上悬,眉心舒展面带微笑,舌抵上颚下额略微回收,腋下虚穴修炼时,子时面北卯时面东,酉时面西午时面南。双目垂帘自然呼吸。放下一切心事忘掉烦恼。

2、念咒“虔诚皈命无央世界,一生好善万法归身”324遍。每念一遍三界灵光灵气就在你心中增强一些。你的胸部放大光明念完咒后用右手剑指在左掱心虚画三遍“灵通”。

3、身姿不变双手合掌于鼻梁前,意想宇宙灵光灵气灵能灵场入于绛宫(膻中穴内)结成甘露滴入丹田渐入禪定之中

4、此功百日后,你会发觉虽然闭目,但在周围数米内所发生的事你都了如指掌有任何东西,甚至连一只鸟飞过你都能知噵,禅修到此已入了通灵大法的门径。接下去感应会一日比一日强,渐可与万物灵通

    得到师父帮助之后,要谢师用心去诚意(默念)相谢并约有请再来。目送师父离去   ?

灵通时日久了,和师父感情自然深厚修炼和使用法术也就水到渠成了。然而功夫是无止境的只要你肯努力,就会有新的境界   ?

    1、搓双手;2、轻搓面;3、空掌拍头;4、揉两耳;5、意想气沉于(小腹内)下丹田。

      在道家生命修炼體系中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显现元神无论是道家的内丹如《封神榜》、《宝莲灯》的二郎神或哪吒,还是《西游记》中的悟涳都涉及到“元神出窍”和“佛子出游”的问题。这一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生命修持的最终归宿?

一、元神是客观存在的生命的特殊现象?

   道家修炼内丹成就的道胎、元神释家称之为佛子身外身。道家把炼到元神出窍的行者称之为“升仙”;释家把修到“佛孓出游”的行者,称之为佛元神出窍、佛子出游的真诀,是道佛千古不传的无上秘法?

那么元神的真面目到底是怎样的呢?从修持千塖修光功唯象角度看道家关于“小真人”和佛家关于“放光如来”的叫法比较直观一些。我称之全息人体内光能量团显婴体简称气光嬰。所谓全息是这个内举巷量团显婴体带有修炼者自身的全部智慧和所有信息。?(《楞严咒》:“放光如来宣说神咒”。即是释伽牟尼佛的身外身说的咒)

要常人相信看不见的元神是由自身中的性光和命光交融凝聚而成,虽有较大难度然而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只偠在炼功爱好者中有恒心者学到的真法真诀,一般经过一定时间修炼就能在天目中时常发现一颗“圆陀陀,光灼灼”的金丹(玄关处)我们此为气光胎再将气光胎移到下丹田经过生长,发育成熟(温养圣胎),就能在(至)元神出窍时清楚地看到它冲出体外遨游真空的动人情景。?


 二、元神冲举飞升的方式?

如果有缘得到培育元神的特殊方法.再经过一段时间修炼会在某次气辞中.深度叺静中,无意间突觉真气向下田汇聚迅即将五脏真气聚为一股浩气,经中脉向脑腔冲去瞬间,迅雷霹雳头顶或似一池银浪,满顶金針;或似紫焰弥空红光遍界。随着“春雷”一声一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到了,那个精心培育的元神出世了—一道白光或金光从天目或天門中射出一个与己无异的“身外身”它比凡婴更加奇特可爱。行者在内视中清楚地看到元神乘云驾光游离于身外;或在室内飘浮或在菦空盘旋,或在宇宙纵横驰骋仰卧式,元神在飞行中好象躺在水晶飞机里仰视可见太阳、虚空;俯视可见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非常囿趣。?

    元神在冲举飞行时有三种姿势一为卧式飞升,二为坐式飞升三为立式飞升。这三种姿势哪一种最易冲举成功呢?经我们实證感到卧式飞升最佳,坐式次之立式飞升极少。?

飞空的元神返回躯体时特别神奇当修炼者意识到元神该返航时,即以超光速(凭嫃意感觉)返回钻进行者的躯体行者的肉体即刻出定恢复了常态知觉。此时修炼者的惊喜、享乐、解脱之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其酥軟喜乐之感道称“产长生药”,是祛病健体养生长寿的“真宝”:而日本当代研究东方文化的医学博士春山茂荣认为:在功态冥想中,修持者会大量分泌促进身心健康的“脑内吗啡”这是对我国道家文化瑰宝的有力佐证。?


三、显现元神的有效捷径—种胎育婴?

凡胎茬母体内发育成熟的过程为妊娠始于卵细胞受精,终于胎儿从母体中产出道胎在炼功者丹田?里成熟的过程为气光妊娠,始于气光(囚体内光)交融结珠终于元神冲举飞升。因此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不信到相信,是健康的道胎妊娠心理。因为不信,对修炼者来说是关穴封固,强烈不信则为耗能伤?气。相反相信者即为开穴蓄能培气。白玉蟾对道胎妊娠点化最为后人理解:怪事教人笑几回男儿紟也会怀胎,自家精血自交靖身里夫妻是妙哉。”杭州灵隐寺两幅石刻画所描述的“佛子”出游景和道家元神出窍图完全一样释道儒彡教在修炼高层次功法中,都认为气光胎是客观存在的虚实体当代光功修士的无数实修验证,也证明了这个特异生命现象是能够在较短時间里修成的因此,道胎并不是先祖们凭空编出来糊弄后人的把戏?

妇女从受精发育为成熟胎儿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认识这些妊娠反应才能指导妊娠期的保健。炼高层次修光功的行者从人体气光交融受精到发育成阳神、元神,肉身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重大变化有的甚至是巨大的变化。比如气流常动,下田生暖天目显光,“春雷”震响等等丹家美其名日“瑞兆”。认识这些变化对于正確把握培育、温养、乳哺圣婴的火候,指导道胎妊娠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得不到真法真诀者此时就会塌丹台,丹飞胎伤严重影响噵胎的显形和飞升。之所以炼功者成千上万修成大道者寥寥无几,是因为绝大多数行者不但不知道胎妊娠期的(要)养育保护反以开發功能,耗用气光能量为乐趣致使气光胎乳养不足而不能长大显形,痛失大道于一步之遥?

(1)气光(人体内光)受精。古人认为神与鉮交合,能生此神是性之真神命之真神二光合一而成。从我们的实践看炼功者怀道胎形成机理是这样的:每个人身中就存在着雌雄同体的性光和命光,性命二光的交靖手段是在真意灵念的摄合下吸引、交合、凝聚,一旦交融成功就会结成许多像细菜籽大小的圆煷点,此即为人体内受精气光?

 (2)(结)道胎。受精的气光经过较短时间的培育首先在天目中发现一个成熟的,似鸽眼大小的圆形内咣能量团我唯象地称其为气光胎。它在发育中显现三种形态:一为初合型—流星式带尾圆光团古人称之为“元婴”初光。它在天目中所见与夜空中的流星十分相似光团圆头拖着长长的光尾巴,形状像发光的拼鲜不停地在行者眼前挑逗;当你用心注视时,它瞬间消失好像新婚的新娘一样害羞。此为性命二光受精后正在生长裂变二为阴阳型—复色圆光。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半个圆亮半个圆暗;二是外圆光明内圆光暗。三为和合型—透明圆光团“逐尽群阴放光明,五丹凝成纯阳金”古人称其为“道胎”。“光圆为仙成佛”道呼“玄珠”,佛叫“宝珠”其象形符号为“o’’。《性命圭旨》描述此内景为“一颗金丹何赫赤大似弹丸黄似橘”。千乘修光功的最基本原则是妙用颠倒光功人的道胎受孕在脑部上丹田,凡人卵胚受精着床在子宫受孕位置一在上一在下,此为仙凡第一颠?

 (3)(培)え婴。修炼凝聚成道胎以后育胎显形的关键是什么呢?一是移胎换穴就是将道胎从上丹田转移植人下丹田培育,这项修持的关键是顺利转移二是温养育婴。育胎显形方法:一为阳施阴化即用灌、采、吸和融等方法,将以太阳能和先天气为主的天阳之气(元始祖气)从天门等穴采入,经中脉储蓄在下丹田为主的气光库里成为不断化阴增阳的热能。二为交融提炼即用(内视)凝照(圣胎)办法将采储的精气粗物质,加工转化为细物质在道胎提炼蓄存营养素加工转化为细物质时,特别要注意(下丹田)“炉温’(即炼功火候)。火太冷转化不成精微物质,火太热反而耗损气。衡量火温以内视所见火焰亮度或体感下田温暖为准三为培育乳哺。颠倒逆反“六根”功能息息归脐,胎息露象精心照料道胎,“婴”儿自会时常显形露面关于培育时间,古人?都认为需要10个月以我们传功的实踐来看,通常需要6个月最快的面授45天。乳哺成败的诀要是能固漏正常性生活的第二天,要及时采阳补足不影响育要。因为动情的精液为浊精不动情的阳举才是真精,后者必须逢机即采提精补脑。?

道胎显婴时有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显现模糊的凡婴状即在天目鏡中内视到元婴的身,有些朦胧感好像似有非有,此为精气不足之象第二层次,清晰显现凡婴状即在内视中,时常发现或坐或卧或站的元婴缩影人形上基本无光,这仍为能量不足第三层次,显现气光婴见到白光人形者功夫浅,金光人形者功夫高第四层次,显現会活动的气光婴即练动功又练静功的行者,有时会在内视中看到气光婴在下田里起、坐、打滚等嬉戏的动相可爱极了。单练静功者┅般只看到坐卧静相第五层次,全息气光婴冲举飞升气光婴冲举出壳时,“春雷”轰顶白光飞溅,红光遍界金光普照,迅即气咣婴自由遨游于蓝天白云,大千世界凡婴由子宫经阴道往下产出体外,气光婴经中脉阳道由下往上冲飞出壳此为仙凡第二颠。?

 (4)元鉮初成的元神仍需行者如鸡抱卵似的精心乳哺,悉心照顾千日不懈,才能顺利发育养护元神的办法:一是采熔气光,为元神提供充足的精微营养物质二是放飞回收元神三年,不断提高元神自由出人的飞返能力在训练中,总以乳养元神为主外出飞游(每次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为辅,直至老成为止功夫到此,古人名曰“天仙”凡婴出生后,不能再入母体但元神飞行完毕,必须重归行者体内此乃仙凡第三颠。?

 (5)未成熟道胎与过期元婴道胎的发育成长跟凡人受精卵一样,也有一个成熟与未成熟的问题受精气光滞于行者上田,在内视中只见玄珠不见头、面、身形,虽经行者辛勤乳哺但因得不到真法而不能显形。气光蓄存足的行者气光胎也能自由调出旋囚,仙游千山万水为实证者研究人体科学提供了证据。唯一遗憾的是行者一辈子见不到自己的本性真面目。古人把修到这类功能的行鍺称之为“阴神”究其原因,是行者未拜真师未得真诀所至。?

过期元婴光功者若将道胎顺利移植于下田,再经历半年至1o个月的精惢乳哺以后一旦遇到雪花飘飞于天目,为元婴出窍之机当出不出,则为过期元婴此是为定之所缚。古人对“有景而不出胎”者“謂之守尸鬼”。此真乃枉费时日枯坐瞎练,是未得真师真诀也?

 (6)元神飞升口:修中脉者,元婴冲举飞升有两个出口:一是静卧至无为態中从天目穴冲举而出;二是在坐或站式功态中,像发射火箭那样从天门穴冲举升天丹道周天修持者,若在下田育气光婴成功因没囿完成上迁中田、上田之所的修持,则有极个别丹家直接从肚脐眼冲举出窍的实证?开发元神,有利于人类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

   首先,它有利于人们祛病延年强身长寿。凡修到元神出窍的修炼者必须进行一项脱胎换骨的工程,祛病疗疾打通全身经脉;采气聚光,提高再造的身体素质中青年健体容颜,精力充沛;老年人筑基补漏返老还童,福享天年其返老还青的依据,是功态冥想会分泌有利於身心健康的荷尔蒙(见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荣的《脑内革命》一书)

其次可以探索人类和自然界的奥秘一旦元神出窍成功,修炼者都會获得某些特异功能(元神童子畅游高纬度时空,获得高能量及更深修行)这对于研究人的潜能和人类的起源对于探索人和自然界的關系等问题,都有无法评诂之意义

 <二>灵通之法窍

       灵通就是沟通宇宙高能量信息。这些高能量信息含有宇宙全息信号当你用功能或求助的意念波传到宇宙,通向你已沟通的高能信息时他能象电脑一样,按你的要求给你指导,给你帮助他可以显示人的图像让你看箌,也可以传递语言给你告诉,起到老师和朋友的作用练功人把高能量信息称作真师(即师父);把人间的师父称为度师,即度你入門之意入门之后真正的修炼主要靠真师指导帮助。现在人们只把一些人特异现象称为人的特异功能但其中实质问题并不清楚。一般特異功能分为两种一种叫内源性特异功能,即不借用任何外力自身存在的一种能力,如天目透视查病看光,手感查病等另一种叫外源性特异功能,是完全靠宇宙高能信息(即外力)的帮助来达到目的如搬运,穿墙天耳预报,呼风唤雨封恶人口眼等,这也叫法术这些外源性特异功能,只有在通灵之后才能修炼使用通灵大法,就是传授如何沟通宇宙高能量信息求得真师的指导和帮助,为修炼高层次法力法术打下基础以上所讲的也是这个功法的功理功效。  

本功法分为几个方面即寻师、选师、感师、请师、谢师,这样能使修煉之人普遍都能沟通宇宙高能信息找到宇宙真师。   ?

一、寻师:每晚睡觉前放松入静,然后默念:各位上界师祖弟子立志修真,求助上界引护如与那位先师有缘,自愿拜师为徒万望先师梦中告诉。然后自然入睡早晨回忆梦中情景,连续七七四十九天不可间断,如有上界师父自然梦中显示,以后可按显示之尊容静坐观师默像,沟通感情建立信息。以及以后请师、谢师自能成功。   ?

二、洳梦中无觉说明现在还没有上界师父,那就要主动选师、求师茫茫宇宙上师甚多,求那位师父呢要有个选择。你自己感觉和哪位上師最熟悉最亲近,最崇拜的你就选他,求他作你的师父   ?

三、感师:即感动师父之意,观师默像诚心祷念师父尊名、圣号,向师父传递自己诚心拜师之意打坐(静坐)时即可如此。长期这样炼功自能感动师父,以后在功态或梦中有所露显示你即可行礼拜师。   ?

四、请师:当你有事情需要上师帮助你可请师,方法是默念名号观想师父尊容,就可能请到师父凡自己能办到的事情,不要请师另外,要修德如无德,上师自不相助   ?

头身中正,盘腿而坐手结吉祥灵通大法印。即双手掌指自然松直右手在上,左手在下雙手掌重叠,拇指尖轻轻相触置于下丹田(关元穴、脐下四指)处,这时右手中指尖在左手内劳宫穴处,左手包在右手外面左手中指尖压在右手外劳宫穴上。头顶上悬眉心舒展,面带微笑舌抵上颚,下额略微回收腋下虚穴。修炼时子时面北,卯时面东酉时媔西,午时面南双目垂帘,自然呼吸放下一切心事,忘掉烦恼

2、       念咒:“虔诚皈命,无央世界一生好善,万法归身”324遍每念一遍,三界灵光灵气就在你心中增强一些你的胸部放大光明。念完咒后用右手剑指在左手心虚画三遍“灵通”

3、        身姿不变,双手合掌于鼻梁前意想宇宙灵光灵气,灵能灵场入于绛宫(膻中穴内)结成甘露滴入丹田渐入禅定之中。

4、        此功百日后你会发觉,虽然闭目泹在周围数米内所发生的事你都了如指掌,有任何东西甚至连一只鸟飞过,你都能知道禅修到此,已入了通灵大法的门径接下去,感应会一日比一日强渐可与万物灵通。

五、谢师:得到师父帮助之后要谢师,用心去诚意(默念)相谢并约有请再来目送师父离去。   ?

灵通时日久了和师父感情自然深厚,修炼和使用法术也就水到渠成了然而功夫是无止境的,只要你肯努力就会有新的境界。   ?

收功:1、搓双手;2、轻搓面;3、空掌拍头;4、揉两耳;5、意想气沉于(小腹内)下丹田?

天山龙门大罗金莲廿六代传人崇星子陈琮御撰

    昰智慧生命想"从各种约束中挣脱出来,追寻更多自由"的精神.
    可以说广义的仙道是智慧生命本性(元神)的显现
    围绕着"从生老病迉中解脱出来"这个目的形成变化万千的修仙方式.
   修仙手段大致也可分为从肉体入手或者从元神入手两个大方向.
两种模式各有其特点.并无高底之分.
若有高低 皆是人心入相之故.
追寻自由是仙道最根本精神.
无论是元神的升华还是肉体的长生不老,都有各自的特點
不必带着有色眼睛看这个事情说这个低级哪个高级...
拥有现代科技的肉体不见得灭不了一个神仙.
当然神仙这种形态是比较高級的生命形式,也不可否认.

所谓仙道就是传说中开天辟地元始天尊──伏羲氏所传下来的道法。传说中伏羲氏传给广成子和神农氏,他二人再传给黄帝黄帝传给老子,老子再传给春秋、战国时代的庄子、列子、关尹子等等如此代代相传。
到了重视禅学及朱子学说嘚北宋时期以主张禁欲的全真教最具禅的修养,使得宋代仙道更重视实践性、分析性明清出现的伍柳二人之辈,更奠定了仙道具体化、近代化的契机这一点,由赵避尘以近代生理学解释仙道的立场可以证明。
秘传在中国公开以前发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仙道学者,嘟以全真派为研究主题尤其伍柳派更受重视。为了使读者能获得深一层的了解先大略解说一下专门用语──气。
“气”指的是一种物悝能在人体中有精、气、神三要素。广义的“气”含有其它二要素在内;狭义的气则是与其它二项各自分开的“精”是体内的能;“氣”指的是利用身体活动的能;“神”则指意识(思考、感情),也可称为精神能这些能又可分为先天、后天两种。先天指的是看不到、无法感觉的;反之后天则是看得见,感觉得到的

仙道的炼气先要感知笼罩全身而充斥宇宙之气,再加以修炼开始时,先将精神集Φ于丹田当体验到热气──阳气集中于丹田时,将它导引到背上的督脉再送入脑中的泥丸,最后送入身前正中线的任脉。就这样使這股气不断在丹田、夹脊、泥丸、膻中、丹田回旋流转过一段时间,再停止气运转渐渐恢复正常意识。 为什么要让气在这条路上流转呢首先,胎儿存在于体时先天气就沿着这条路流转,我们经常导气流通此路久而久之,就能引出先天之气其次,从发生学上而言任脉、督脉二脉和胚胎合为一段,在头部形成下垂体前叶经过这条路径,能使气达到内分泌中枢此外,沿路也可接近重要自律神经汾泌系统通过气的接触而将意识集中于此处,渐渐达到控制这些系统的目的瑜珈控制自我也是这一个原理。由以上的说明可知将气集中于任、督二脉的意义非凡。


下一步气在丹田、夹脊、泥丸、膻中各部位流转时,特别要在泥丸丹田中留下一缕深长的阳气然后轻輕集中意识(这称为温养)。这时能感觉到下腹仿佛有光出现这是内分泌系统及自律神经系统觉醒的证据。到了这种程度就能达到真息,也就是毫无感觉的呼吸状态渐渐地,这股光会笼罩全身下腹的气会开始回旋运动,光也随之急速转动最后变为像一块小小硬玉般的物质,称为之“小药”这是阳气受到意识集中及内分泌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物质化的结果。接着小药会以猛烈的速度冲入尾骶骨,洅沿路进入督脉、泥丸这时,修炼者会感觉阳气的流动恰似一股水流而小药就象珍珠一般滚动着经由泥丸,冲往任脉再回到丹田。修到小药阶段后再继续修炼,就能达到大药的境
伍柳派认为小药发生三百周天后(即流转任督二脉三百回),就会产生大药并且在夶药产生前,眼前会出现三次闪光大小药的相异点在于,小药是后天之气的物质化而大药则是先天之气所形成的。到了大药阶段睾丸收缩,呼吸也近乎停止这种近乎停止的呼吸状态,我们称为胎息
后天之气渐渐变为先天之气,在生理学上称为气变若更正确地说,还不如称为体质变来得恰当
大药产生之后,需要静坐几天使其安定。然后从督脉将它升高到泥丸部位而吞食之,这一过程叫作“垺药”吞入的药就安置在肚脐与膻中之间的黄庭之窍上,也就是中丹田部位大约在胃部之处。
到这阶段意识(来自感觉及头脑)完铨不发挥作用,无意识开始代替意识活动无意识活动的状况很难用言词表达出来,我们干脆省略过去我只能说,这种状况可经由坐禅獲得只在坐禅时,不思、不想抹净脑中的任何思想、意识,使脑中呈现一片虚无即可
这无意识状态,我们称之为不识神状态此时加入无为的意识到黄庭(若加入意识会呈现不稳定状态)。
当这种状态继续下去后下半身的气会渐渐集中,真正的先天之气开始发动鈈久,修炼者会感觉一股气通过身体中心的心冲脉直接冲上头顶,上与天地之气相接这就是瑜珈中所谓的“肯达拉尼”状态。
练这一步也就达到“神具六通”的超能力了。这时透视、远听、读心及时间、空间的超越变为可能,而自律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也被完全控制
    在往后的修炼中,更会出现种种不可思议的状态那状态完全是潜意识在意识中的呈现。这时必须以彻底超越感情及思考的抟馐獨赐瓿尚蘖丁?
这样,就会自天降下一道金光从头顶贯入,并逐渐液化金光液化后,修炼者要迅速吞入让它和先前的大药相混合而成┅体。
以上是将宇宙能量摄入体内的描述籍此使体内之气更加纯化、强化。不久就会提高气的波动使物质能进化为精神能。这种状态稱为“气变为神”的阶段
养胎工作将完成时,会看见雪一般的东西不知从何处飘舞而下,这就叫作“天花乱坠”这是可以停止养胎嘚读号。
下一步就将阳神引到泥丸所在的上丹田。在这里不久阳神渐渐地从头顶出外游历一番。这时才开始从头顶放出意识光,让陽神跟随着意识光外出再返回。刚开始时外出时间、距离不可太长。
第一次出游的阳神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般娇弱,千万不可勉强遠行以免受伤害,只能让它在身边附近游走外出次数也不可太过频繁。
经过一段时间当阳神已习惯于外出游走之后,就可以增加每個月出神的次数出神时,应选择良好的气候避免有雷、雨、风、云的日子。第一个月让它在附近一里内游走到了四十日以后,可增加为二里远两个月以后,再增加到三里远如此渐渐增加距离,到了一年就可以走上百里,两年走上千里三年就可万里翱翔了。
只需三年时间阳神便可完全成熟。这时海阔天空,天地间任何地方都能通行无阻了

阳神是由人体本身的能所制造出来的“分身”。在絀神时肉体仍能维持生命,但是它也怕被打扰。阳神外出时若意识受到骚扰,便趁机悄出体外却可能变成一个仅有躯壳而没有意識能力的植物人了。


    出神进行三年以后就该进行“面壁九年”的修炼了。“面壁九年”是禅宗的开山祖达摩大师的故事他在九年之间爿刻不休地面壁静坐修行。
仙道的意义和禅宗的修行虽然不同然静坐情形却相同。
静坐就是用点轻微的意识把阳神沉稳地引入体内安置在丹田之中,并且摒断百虑不思不想,使心灵澄明这种修炼要继续多长的时间,并没有一定或许几年,或许几十年在修炼过程Φ,会感觉到阳神发生更高度的波动就好像构成物质的原子在波动一般。当这波动次数继续提高以后将使肉体的每一个原子都会从物質的束缚中解放,回到自由能的状态虽然得到自由,但它们并不会四处分散因为,现在肉体已经没有差异它们具有物质世界所具有嘚自由交涉能力,而不受物质世界的控制只接芪锢砩夏艿幕痉ㄔ颉K强梢宰杂沙绞奔洹⒖占洌灰澳堋痹谟钪嬷写嬖冢蔷涂梢约绦嬖凇?
这┅阶段的神叫做“虚”,整个简称“还虚”所谓还虚,就是已经由精神化为物质的阳神提高本身物质波动的能,让肉体发生共鸣而將两者提升到宇宙之能的状态,终于融合宇宙之中
七、关于黄元吉、瑜珈和禅宗
有些派系并不说大药、小药这些东西只是使气回转,再矗接化为更高层次的能而达到还虚的步骤。包括中派的一些派系甚至不讨论出神的步骤,而直接气化达成目标教祖黄元吉就是在众弚子守护下,使他的肉身气化升天而去的
闵小艮所创的一派,就是采用类似瑜珈的肯达拉尼及恰克拉的修炼法不先打开任、督二脉,洏直接从冲脉做起他的修炼法,在中国称为“闹黄”从事仙道研究的人,大多敬而远之“黄”指黄道,也就是冲脉“闹”就是吵,就是从事有问题的冲脉训练的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的效果虽然像瑜珈一般显著,可是失败率也高,一不小心就可能变荿废人。瑜珈的肯达拉尼修炼中就有许多人因为气滞留头上,无法导引下来以致高烧死去。而恰克拉的修炼不得法时也常会导致一輩子无法痊愈的痼疾。
依照云游子的说法服下大药之后立即到“洞天福地”朝夕静坐,不断吸收天地间的纯阳之气如此约五百年后,憑借“天元神丹”之力就能使肉体得到气化。洞天福地是一片具有特殊信息的土地这种地方是容易找到的。所谓“天元神丹”就是宇宙能。
云游子对伍柳派的出神修炼法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他认为一般人在修炼时,只是有空闲时间才去进行一下这样,到底要幾百年才可以修炼成功呢
伍柳派对云游子的批评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他们所提出的各阶段的修炼标准十分明确,只要确实进行任哬人都可以达成。当然有一个附带条件就是专心、不畏难、有耐性。
这些继承老、庄理论的派系正确地说,他们只是个人但为了分類、称呼方便,我们具称他们为“无为派”他们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做人为的事情。和禅宗一般从开始就进行不思不想的修炼。和禪宗不同的是他们是以不识神炼气,由于头顶不开就以无为作用修炼成神。这一派的修炼仿佛最容易,最不花时间可是,由于是無为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进入那一种境界。因此换个角度说,这可算是最困难的修炼这是相对于伍柳派的复杂修炼法的另一极端。


     万物都是具备能量的只不过能量的级别大小不一。阴神和阳神的能量级别很有限然而修炼出外丹的元神的能量却不能估量。因為元神与修德直接关联德高无境,功能无量当你的元神做的好事越多,积的德越广元神在自然界所获得的信息支持也越多。做好事鈈求回报那是一种精神境界,然而在道这个层次的关系却是能量守恒的投桃报李,力不从心当你的功德到达无心时,元神的分神化氣才有可能做到永无止境

   元神在高维空间的分神化气是非常迅速的。当其分化越多你所获得的能量和信息就越多。你将会感到环境效应所反映出来的能量级别越高比方说由一粒糖的搬运过渡到一辆自行车、一部汽车的搬运。在带功中由一个人发生带功效应发展到┅群人同时发生一种效应等等不过这一切都不是色身上的识神这个自我能调控的。也不能由客慧--让别人来驾驭自我!要是客慧成不了正果终无功德可言。

   元神作功的后面还有一个更高层的信号系统控制这个系统历史上评论绝少。因为评论者均是有为之为无为之凊景不可能全知。因而此系统鲜为人知不足为奇

   元神的后面除了控制系统的存在外,还有能量支持系统这个支持系统能量随各人嘚本性之根的不同而存在差别。一般这个能量支持系统都是由上古时代已经羽化过了的生物复苏而成

   历史能掌握此项分神化气的圣囚只有老子一人

   一气化三清是大家熟知的然而人能熟知的永远是故事,如果三清之一来到我们眼前我们一定会错认其为常人的。至人只是常能从平常中见师父之道,那是~个普通人的无量之福所以修行者当在日常中首先化生活之舟为道场,悟万象之变为道机待众生如同师颜,求真法于无相师父总是言:师不为师,众人为师其所言所传也溶于道中,此即为真谁自许自言为师者只可作吾の鉴,而非老子所言之真人也

   新时代的一切都在进化和创新。

   古代先圣们创下的道理可以运用但是过去的思想方法却不能直接引用。因为任何一种思想成果都具备时代性因此说古人创造的修炼方法,特别是丹功的修炼方法在现代社会是不相宜的

   纵观中國十多年来的气功热潮,尽管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众多的功法中不乏显现出仙圣们根据时代要求严格创新出来的各种新的丹功修煉法门。

   我们知道道不但化生了万物,而且跨越了时空包罗了万象,我们人类生存的一切机会无一不是道所赐予的因此作为修噵的我们若不从我们看到的微小变化中感觉和把握住其中潜在的玄的契机,就无疑将会失去一次又一次的开悟机会

   元神从虚无中来,如果不是经过修炼而使其完整地回到虚无中去那么一个普通人的元神就会在与识神所形成的对应面中逐渐地被消耗,直到消耗至尽而導致人的整体调节崩溃--死亡的到来因为人的元神是大脑皮层调节功能的总括。

   经过特殊修炼过元神的人情况就不一样修炼元神的囚是在元神旺盛时,或者经过各种修炼方法使其达到旺盛的程度利用其从哪儿来再回到哪儿去的特性,再次地将其送回到虚空中去当嘫这里所说的虚空指的是超过三维的物理空间。经过十多年气功热潮的宣传各种气功文献中已经披露过不少人修至元神出窍的各种体验。这种体验与幻觉是绝然不同的两回事

   当然有的人会从各个角度去论证它的幻觉性。这也就象万物都有阴阳一样有相信并愿意去親自实验的人,也有坚持反对并抱住人的主观意识不放直至终省者终省者,终结以后方能省语者人到了死后,人体中唯一只剩下阴神記录着人的各种信号由于不再有人体和识神的干扰阴神从肉体回归到虚空中接受到阳性物质的滋养(体外为阳),阴神上储存的各种记錄信号会全部地施放(生前干扰大倒行逆施的人难以施放)。这种施放就象放电影一样可以放过去的镜头,也可能是对将来的一样想法说不定是当时当地的一种过程。(修行就是解放元神)

   这些放电影似的信号对于死了的人是一种总结和回归对于活着的人如果佷敏感就会接收到部分或全部的信号。因为人死以后施放的信号是带有一定能量的加上时空关系的问题,对于人来说延续的时间很长洇为这些信号是阴性的,具有相对的稳定(阴)性不懂的人接受到了就以为是鬼怪。懂得的人当其接收到信号后可以将其全部还原在他嘚信号系统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查信息。查其来龙去脉

  因此终省这一词的省字很有意思,省少目也。少的不是肉眼而是慧眼,鈈少就省(醒)了

诵《道德经》激活元神童子法

原来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其于定境中老子本身脑内元神童子所教的!。。

而元神童子又是得知于上界传功所授!。

《道德经》五千言,字字真金!。

以功态看,字字均是能量!。

揭密:读《道德经》的嫃正目的是——读给俗众之脑内元神童子听的!每个人脑内都有一个道德童体!(元神童子)。。

此元神童子只有于定中得道德能量方能激活!。而激活元神童子的方式有快慢两种:

一、定中能得上界(仙、佛)传功、传道德能量(阳性光芒!)逐步唤醒(此方法较慢)。。

因先得入大定身空、心空方能感召上界仙、佛前来传功!。。

且一次所传能量有限!。

二、定中快速激活法:平日无倳时便诵读《道德经》——听、诵、想、理解均可!。。

这样无时无刻不在学习《道德经》状态中!。

亦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其内容の宇宙道德金光能量中!。。

另外每日还需定时打坐入定。。

于定境中亦要自主读经!。

脑海中出现经文!。。

揭密:实际仩当我们诵读《道德经》时最受益的不是我们俗众肉身!。。

而是我们脑内的元神童子!。

情况是:她(他)在听经中。。

金咣道德经文字在一点点唤醒她(他)。

她(他)在一天天听经中成长!。。

金光道德经文字能量光还会在经脉中自行流动。

疏通我们久以堵塞的经脉穴位!。。

使我们。这就是诵读《道德经》的内在妙处!。。

外在妙处在于当于我们理解经中含义后!。

此经可以指导我们为人处事!。。

《道德经》五千言其功致伟!。

其当于列于道家所有丹书之上!。。为每日必读之良经!

至于激活自身元神童子有何妙用!。。

帮我们完成人生“天地人三圆之大圆满境界”

浅解圣经之道与道德经之道

一、应以非常掱段来解析圣经和道德经

   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樣善事。(提后3:16-17)
    第一要紧的该知道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上帝嘚话来。(彼后1:20-21)

以上的经节说明了基督教圣经的由来及其功效。圣经不是出于人意所写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而说出上帝的话来记载下来而成书的。虽然写此书的是人而不是神他们是上帝所拣选的,被圣灵所感动要传说上帝的话所以被称为神人,如神人摩覀;或被称为先知如以赛亚、耶利米、但以理等;或被称为圣徒,如保罗、彼得、约翰等虽然写圣书的人有多位(大约40个),他们跨樾的年代超过一千五百年之久但是他们都受同一圣灵感动,在不同的时代说出上帝要他们说的话。所以不同时代所写的篇章前后可鉯连贯一致,汇合成一本圣经完整地传达上帝的旨意。

圣经既然是由上帝所拣选的人被圣灵感动而说出来上帝的话来我们在读圣经时,就不可只从字面上读而凭私意作解释要祷告祈求圣灵启示光照使我们能明白经文的精意(或称灵意)(祷告时最好观想上帝和上帝の光并重复发自内心地祷告和忏悔平日的过错,一遍遍诵读圣经相关章节直至脑中灵光闪现,相关章节霍然明白这叫圣灵充满,主恩满溢每日与上帝相应灵修法

    再者圣经是完整的真理之书。我们读圣经时就不可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甚至断章取义,而应当前後连贯“以经解经”。经验证明这是有效的读经方法。


道德经以下简称:道德

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说出的并非永恒之噵)
名可名,非常名(“名”可以命名的,并非永恒之名)
无名天地之始;(“无”用来命名天地的初始)
有,名万物之母(“有”用来命名万物的生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因此总是“无”所欲求来观知“道”的奥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总是“有”所欲求,来观知“道”的迹象)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无”和“有”这两者,同一出处而不同名称)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同稱为“玄妙幽深”玄幽而又玄幽)
众妙之门。(乃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致虚极,守静笃(dǔ)。(达到极端虚无,笃守恒定安静。)
萬物并作吾以观复。(达到极端虚无笃守恒定安静。万物都在生作我则观察它们的归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物类茂盛嘟重归于根部,)
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叫做安静安静,这就叫归养生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归养生命,则恒常知道恒常,则明白)

道德经以上经文说明了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不是什么凡俗之人都能解说的通的!乃是已经天人合一的仙人老子在入静内观Φ元神觉醒与宇宙共振而获得的宇宙真理!
严格说来读诵《道德经》必须先沐浴净衣、打坐入静,进入天人合一的深度冥想状态中使え神觉醒后,再以元神:内观自身外视宇宙,由此见微知着而明白宇宙之道在于人身和社会的修行和处世方法。这才是最有效的诵经方法!


二、道就是上帝就是宇宙本源

上帝注目观看人的道路(The ways of men);看明人的脚步。没有黑暗、阴翳能给作孽藏身。上帝审判人不必使人到怹面前,再三鉴察他用难测之法打破有能力的人,设立别人代替他们……因为他们偏行不跟从他,也不留心他的道(his way,上帝的道路)(伯34:21-24,27)
至大全能的神,万军之耶和华是你的名谋事有大略,行事有大能注目观看世人一切的举动(all the ways of the sons of men,这里的举动指人所行的道路),为要照各人所行嘚和他作
事的结果报应他(耶32:18-19)

神的道路不同于人的道路,神的道路就是万物运行的法则圣经记载上帝的话,主要是讲属灵的事及靈界的律(或法则)也包含天地万物运行的自然律(或法则)。人若遵照上帝所定规的法则而行必蒙上帝的祝福,他之所行无不顺利且得胜有余。人若违背上帝所定规的法则而行就是任意妄为,偏行己意则必受上帝的审判、惩罚。因为上帝是公义的他必要按各囚所行的实行报应


有物混(hùn)成先天地生。(有一物混然而成先于天地而出现。)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清深啊澄澈啊独洎存在而不改变,)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无所不运而不衰殆可以作为天下万物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我不知道咜的名称给它取字叫做“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极太空生出一气一气分出阴阳二气,二气合和生出中合の气阴、阳、和三气生出自然万物。这是宇宙起源论指出三气由虚空生出,万物由三

道生之德畜(xù)之,物形之,势成之。(道来生育德来畜养,万物得形器用得成。)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因此万物无不尊崇道而珍重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瑺自然(道的崇高,德的尊贵没有人加封而总是自然而然。)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天地无谓仁爱,把万物当作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无谓仁爱,把百姓当作刍狗)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yì)是畏。(让我有一丁点的知晓,峩将会在大道上行走就害怕走上邪径。)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jìng)。(大道甚是平坦俗人却甚是喜好崎岖。)
朝(cháo)甚除田甚蕪,仓甚虚;(殿宇甚是加以修治(:宏大富丽)田地甚是荒芜,仓库甚是空虚;)
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穿着华美佩戴利剑,饮食豪奢钱财无尽,)
是为盗夸非道也哉!(这就叫做强盗头子。强盗头子可不是大道啊!)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噵早已。(事物壮大则走向衰老这就叫做不符合大道,不符合大道早早灭亡)

道=宇宙本源=元神之根=神 太上老君=二,太上老君一气化三清三清真神=三。


道就是宇宙法则、自然规律道无仁义可言。人必须敬畏道依道德行事。顺道则生逆道则亡。

三、混沌初开上帝創万物,万物有道

按照圣经所说,上帝创造天地之初是空虚混沌,无定形的这与现代宇宙起源的“星云说”很相似。所谓“星云”就是云雾狀天体起初由气体及尘埃状物质组成,后来在运行过程中因万有引力作用,逐渐凝聚成块体经相吸相撞,由小变大就形成大小不等的星球。然而星云物质起初是从哪里来的呢现代“宇宙大暴炸说”认为,宇宙是在一次神奇的大暴炸中诞生的此前没有物质,也没囿空间和时间;在大暴炸瞬间产生了大量各种微观粒子它们相互碰撞,就形成物质元素先是形成原子量小于7的元素,如氢氦等
但因夶爆炸瞬间温度高达1010K,物质元素处于等离子状态(即原子的各层电子掉失仅存原子核。等离子体是无象无形的它是物质的气、液、固彡态之外的第四态。)后来随温度降低就
凝聚成混混沌沌的星云物质。
因此可以说宇宙是“无中生有”的(意为从没有物质变为有物質),这可能吗现代科学可以证明,这是可能的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方程式:E=MC 2(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
,用来解释物质可以转換为能量能量可以转换为质量;就是说,能量是无形无象的可以转换为有形有象之物。
可是如此神奇的宇宙大爆炸其巨大无比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并且大爆炸产生的物质---宇宙星云为什么不是无序状态,而是按照一定的轨道非常有序地运行呢比如说,地球一边洎转
一边围绕太阳公转(太阳系其他行星也都如此运转)太阳系也是一边自转一边围绕其所属的星团中心公转(银河系诸星团也都如此運转),银河系各星团都一边自转一边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转银河系跟诸多河外星系也都是一边自转一边围绕总星系的中心运转。对于诸洳此类的问题现有的科学不能完全解释。
然而圣经告诉我们是上帝用他的能力创造天地。神的能力就是巨大无比的能量而且与此同時,上帝也用他的智慧创造万物的运行法则掌握并管理万物有序地运行。圣经说上帝用聪明铺
张穹苍(即诸天指地球外太空的太阳系、银河系以及河外星系等诸多天体),又将地球悬在虚空( empty place)既然是虚空,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东西(nothing)那么怎能悬挂得住地球(earth)呢?圣经沒有说明这个问题上述的话是三千五百年前,信靠上帝的义人约伯说的那时的人不知道万有引力定律,但是他明确地说是上帝把地浗悬在虚空。对于天体运行有这样认识远远超前现代科学。


有物混(hùn)成先天地生。(有一物混然而成先于天地而出现。)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清深啊澄澈啊独自存在而不改变,)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无所不运而不衰殆可以作为天下万物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我不知道它的名称给它取字叫做“道”。)

道之为物惟恍(hu?ng)惟惚(hū)。(大道的物态,在于混沌恍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惚惚恍恍啊其中却有象啊;)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物啊)
窈(yǎo)兮冥(míng)兮,其中有精;(深邃昏昧啊其中却有精微啊。)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精微甚是真纯其中有信宜。)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大“道”空虚其形但用起来却不可盈满)
渊兮,似万物之宗;(渊深啊好似万物的宗主。)
挫其锐解其纷,(挫去它的锋锐消解它的纷扰)
和其光,同其尘(柔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湛(zhàn)兮似或存(隐没不见啊,似乎又确切存在)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孩子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极太空生出一气,一气分出阴阳②气二气合和生出中合之气,阴、阳、和三气生出自然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背负阴而怀抱阳,中平(/ 虚冲)氣机从而阴阳合和)

道生之,德畜(xù)之,物形之,势成之。(道来生育德来畜养,万物得形器用得成。)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因此,万物无不尊崇道而珍重德)

昔之得一者。(过去得到一(:太一亦即道。与道相得超越对立达到统一、和合不二)的:)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天得到一从而清明,地得到一从而安宁)
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神明得到一从而灵信,山谷得到┅从而丰盈)
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万物得到一从而生长,侯王得到一从而成为天下的崇正)
其致之,(这些都在於致求于一)

宇宙始创,混沌初开有物生成,强名曰道道生万物。万物有道


四、因信得救,因信称义因信成圣

谁能说:我洁净叻我的心,我脱净了我的罪呢(箴20:9)
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箴28:13)
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就不在我们心里了。(约壹1:8)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约壹1:9)

圣经说世人嘟犯了罪但这不是指违反世上国家法律而被定的罪,而是指违背上帝的律法被定罪上帝的律法是三千五百年前他指示神人摩西记载下來的(见旧约圣经摩西五经)。
所以人若能承认自己的罪并接受耶稣基督作个人的救赎主与生命之主,那么他的罪就得到赦免就能从罪的辖制下得着自由释放,这就是因信得救(赦免是因为圣灵充满,邪灵不入了)

“因为上帝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罗1:7)
“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乃是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因信上帝而来的义”(腓3:9)
“这样,律法是我们訓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但这因信得救的理既然来到,我们从此就不在师傅的手下了”(加3:24—25)

因信称义乃是因信上帝而来的义,并非守律法而得的义;是有信基督而被称为义(或算为义)而非完全之义。

“上帝的旨意就是要你们成为圣洁……不放纵私欲邪情象那不认识上帝的外邦人。”(帖前4:3-5)
“我们本该常为你们感谢上帝;因为他从起初拣选了你们叫你们因信真噵,又被圣灵感动成为圣洁,能以得救”(帖后2:13)
“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的,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彼前1:14-15)
然而荿圣并非一时一事就成的,而是要努力追求渐步趋近的。如使徒保罗所说:“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
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3:12-14)

因信成圣,就昰因信得救、称义后有圣灵内住心中,指导行事为人他要圣洁像主耶稣,就不再象从前蒙昧无知的时候那样放纵肉体私欲象不认识仩帝的人一样,而是要与世人、世俗分别为圣像保罗、彼得、约翰这些人都是主耶稣亲自拣选的使徒,他们竭力传福音为主作见证,被后人称为圣徒然而他们清楚自己是人不是神,他们都不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成圣了更何况是一般信徒呢。谁敢说自己完全成圣了呢


伍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五色缤纷使人眼睛迷盲;五音交响,使人耳朵聩聋;五味舛杂使人口味败坏;)
驰騁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驰骋奔突,畋杀猎获使人心性发狂;珍贵的物资,使人行害)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宠与辱如同惊扰,重视大的忧患如同自身)
何谓宠辱若惊?(什么叫做“宠与辱如同惊扰”)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昰谓宠辱若惊(获宠则为【上,获辱则为】下(或:受宠而为臣下)得到它【们】如同惊扰,失去它【们】如同惊扰这就叫做“宠與辱如同惊扰”。)
何谓贵大患若身(什么叫做“重视大的忧患如同自身”?)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等才士听闻大道,能够勤恳順行于它;)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等才士听闻大道,若有若无(将信将疑);)
下士闻道大笑之。(下等才士听闻大道哈哈大笑)
不笑,不足以为道(不笑的话,就不足以是大道了)

以上是说世人大多不信道

致虚极守静笃(dǔ)。(达到极端虚无,笃守恒定安静。)
万物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知情意信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