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自哪个河段

中游(河段)的黄土高原(地形区).
科目:初中地理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治理的根本在于(  )
A、加固下游两岸大堤B、在上游修建水库C、搞好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D、解决凌汛带来的影响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泉州模拟
题型:单选题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治理黄河水患的根本措施是(  )A.在下游加高、加固黄河大堤B.在上游进行梯级开发C.在中游植树造林,搞好水土保持工作D.在下游多开挖几条入海河道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主要来自______(河段)的______(地形区).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八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治理黄河水患的根本措施是( )A.在下游加高、加固黄河大堤B.在上游进行梯级开发C.在中游植树造林,搞好水土保持工作D.在下游多开挖几条入海河道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调研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主要来自&&& (河段)的&&& (地形区).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治理的根本在于A.加固下游两岸大堤B.在上游修建水库C.搞好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D.解决凌汛带来的影响
科目:初中地理
题型:填空题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主要来自________(河段)的________(地形区).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期末题
题型:填空题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主要来自&&&&&&&&&&&&&(河段)的&&&&&&&&&&&&&&&&&&&&& &(地形区)。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江苏省姜堰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治理黄河水患的根本措施是
在下游加高、加固黄河大堤
在上游进行梯级开发
在中游植树造林,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在下游多开挖几条入海河道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主要来自______(河段)的______(地形区).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一遇大雨,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故答案为:中游;黄土高原.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自西向东流,最后注入渤海.(2)图中两条主要支流是①渭河,②汾河.(3)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A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点B是旧孟津.(4)黄河比珠江长,但水量仅为珠江的1/7,主要原因是大气降水少.(5)黄河入海水量的70%以上来自兰州以上河段,黄河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水量大量减少的原因是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大量增多.(6)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形区)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遇到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汇入黄河.(7)如何治理黄河?写出你的想法.(写两点)上游退牧还草;中游植树造林.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黄河泥沙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中国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于世。中国古籍记载“黄河斗水,泥居其七”。根据近代实测资料分析,进入黄河干流的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16亿吨,含沙量为35 千克/立方米。黄河沙量之多,含沙量之大,为世界大江大河之冠。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水土保持的进展,来沙量有减少的趋势。黄河流域大约70%的面积为黄土高原,其表层覆盖着数十米至数百米的黄土层,土质疏松,抗冲能力低,遇水极易崩解。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虽然只有400~500毫米,但降雨集中,暴雨强度大。地质和气候特性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这是黄河多泥沙的根源。[1]
黄河泥沙不仅在下游河段的河床中淤积,在黄河中游的宁蒙河段也发生严重的季节性淤积。宁蒙河段区间的鄂尔多斯高原是黄河中游的暴雨多发区。每到雨季,这里经常发生暴雨,洪水夹带大量泥沙直接冲入黄河,淤塞河床,迫使黄河主流北移,直接威胁包兰铁路、公路,造成极大危害。
黄河泥沙泥沙的地区分布
黄河河口镇以上水量占全河水量的54%左右,沙量只占9%,而三门峡以下水量约占10%,沙量仅占2%,这两个河段水多沙少。河口镇至龙门河段水量占14%,而沙量却占55%:龙门至潼关河段水量占21%,沙量占34%,这两个河段水少沙多。上述情况说明,上游是黄河水量的主要来源区,中游是沙量的主要来源区,存在着水沙异源的特点。中游地区的黄土分布最广,泥沙粗细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西北地区的泥沙较粗,东南地区的泥沙较细。粒径大于0.05 mm的粗泥沙占总沙量的比例,各水文测站不同:河口镇为20%,吴堡为37%,龙门为32%,渭河为23%。黄河的粗泥沙对河道的淤积危害最大,其总量中,约有74%来自河口镇至龙门河段。黄河粗泥沙主要来自两个区域:①皇甫川到秃尾河间各条支流的中,下游地区,粗泥沙模数为10 000 t/(km*a)。②无定河中下游地区及广义的白宇山河源区(无定河、清涧河、延水、北洛河及泾河支流马莲河的河源地区),粗泥沙模数分别为 t/(km*a)和6000 t/(km*a)左右。在黄河的泥沙和粗泥沙总量中,约有3/4来自中下游的10万~11万km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约有1/2来自其中的4万~5万km,泥沙来源地区集中的特点很明显。[1]
根据流域来沙多少和泥沙颗粒粗细不同,可把泥沙来源分为三大区:①多沙粗泥沙来源区,即河口镇至龙门区间、马莲河和北洛河;②多沙细泥沙来源区,除马莲河以外的泾河干支流、渭河上游、汾河:⑧少沙区,河口镇以上、渭河南山支流、伊洛河和沁河。[1]
黄河泥沙泥沙的时间分布
黄河泥沙的时间分布非常不均匀,年际变化很大,具有丰、枯相间的周期性变化,丰、枯水时段和丰、枯水年交替出现,其中有年连续11年的枯水段、年6年的枯水段和1990年以后出现的枯水段,并出现了年36年以丰为主丰、平、枯交替出现的时段。由于存在“水沙异源”的特点,来沙多少并不完全与来水丰枯同步。洪水泥沙搭配视暴雨降落区域的不同而出现丰水多沙年(1937年三门峡水量659亿m,沙量26.2亿t)及丰水少沙年(1983年水量524亿m,沙量9.25亿t),或枯水多沙年(1977年水量327亿m,沙量20.8亿t)及枯水少沙年(1928年水量327亿m,沙量4.88亿t)。年沙量变幅大于年水量的变幅。自1919年以来,三门峡年水量最大为659亿m(1937年),最小为202亿m(1928年),相差3.3倍;而年沙量最大为39.1亿t(1933年),最小为4.88亿t(1928年),相差8倍。[1]
泥沙往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水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7~10月)。汛期水量占年水量的60%左右,汛期沙量更加集中,占年沙量的85%以上,且集中于几场暴雨洪水。如干流三门峡站洪水期最大5d沙量占年沙量的31%,而水量只占4.4%。支流沙量的集中程度更甚于干流,无定河川口站最大5d沙量占年沙量的42%,窟野河温家川站占75%。高度集中的泥沙形成浓度很大的高含沙量洪水,皇甫川、无定河、窟野河等支流洪水含沙量常达l000~1500 kg/m,其中窟野河日出现l700 kg/m的高含沙量洪水。干流龙门站1966年7月出现的含沙量高达933kg/m,三门峡站1977年8月出现的含沙量高达911 kg/m。[1]
黄河泥沙洪峰与沙峰的差异性
黄河流域不同地区的植被和水土流失情况有很大的不同,而暴雨往往集中在一个较小的地区,单位面积产沙量常有显著差异。住中游流域面积不大的支流,可以出现沙峰大、洪峰小,或洪峰大、沙峰小的洪峰与沙峰不同步现象。在控制流域面积较大的测站,来水来沙经过较长河段的沿程调整作用,洪峰与沙峰的大小比较同步。每年汛前流域比较干旱,地表物质疏松,土壤易被冲走,因此汛期第一、第二场洪水的含沙量较大,继之而来的洪水含沙量就较小。一般7~8月洪水含沙量较大,9~10月洪水含沙量较小。不同时间相同流量的含沙量变幅很大,一般达到10倍左右。[1]
黄河泥沙悬移质泥沙颗粒组成
黄河的泥沙主要是悬移质,推移质很少。河口镇泥沙粒径较细,经中游支流泥沙汇入后,吴堡、龙门站泥沙粒径变粗,然后沿程变细。在年内变化也十分明显,汛期泥沙主要来源于暴雨冲刷造成的土壤流失,粒径较细,而非汛期泥沙多来自河床冲刷,粒径较粗。汛期悬移质中,值粒径,河口镇为0.02 mm,龙门为0. 031 mm,花园口为0.020 mm,利津为0.018 mm;而非汛期河口镇为0.022 mm,龙门为0.04 mm,花园口为0.035 mm,利津为0.026 mm。[1]
黄河泥沙人类活动对泥沙的影响
黄河受人类活动影响极大,特别是1986年以来,上游刘家峡和龙羊峡大型水库的联合运用,调节了径流过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逐渐发挥减沙作用,使黄河来沙特性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实测年沙量减少,年际变化仍较大,同时年内分配更不均匀。年实测年均沙量为7.6亿t。但沙量的减少并不稳定,在一般降雨条件下,减沙作用较明显,遇强暴雨条件,沙量仍较大,其中9月下旬~10月沙量减幅较大,已接近非汛期特征,同时又受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的影响,汛期进入下游沙量可占年沙量的90%以上。黄河悬移质泥沙组成随含沙量增大而变粗,自1986年以来,由于沙量的减少恳移质泥沙组成发生细化,中数粒径略变细。[1]
黄河泥沙河道冲淤特性
大量泥沙进入河道后,河床发生冲淤变化。黄河上游河段沙量不大,河道冲淤幅度较小。中下游河道特性不同,河口镇至龙门、潼关至小浪底为峡谷河段,冲淤变化不大;龙门至潼关河段和下游河道冲淤变化较大。
(1)龙门至潼关河段是支流北洛河、渭河、汾河的汇流区,河道宽浅散乱,河床随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进行调整,一般表现为6~8月淤积,9月至次年5月冲刷,在年内起着泥沙的反调节作用。其冲淤变化过程与来水来沙周期件变化密切相关。河床演变的基本规律是:当前期河床淤高到一定程度,河床宽浅散乱,遇高含沙水流,河床发生揭河底现象,冲槽淤滩,形成明显的滩槽高差,河势平而趋于规顺。以后遇一般水沙条件,河床回淤抬高,河槽变为宽浅,河势游荡摆动,新淤滩地不断坍塌,进入坍滩淤槽时期,多年平均处于淤积状态,天然情况下年平均淤积量约为0.5亿~0.8亿t。
(2)黄河下游是一条强烈堆积性河道。大量泥沙淤积使河床逐年抬高。目前下游滩面一般高出背河地面3~5 m,最大达10 m,是世界著名的“悬河”,成为华北大平原的“屋脊”,淮河和海河流域的分水岭。从1950年7月至1999年10月下游河道共淤积泥沙93亿t,同流量(3000 m/s)水位抬高2.59~4.26 m。河道的冲淤状况主要取决于来水来沙条件,各年的变幅很大。遇多沙的水文系列,河道淤积,如1933年黄河来沙39.1亿t,孟津至高村河段淤积达17亿t:遇少沙年份,河道发生冲刷。年黄河下游河道年均淤积泥沙3.6亿t,主槽淤积约占23%;年三门峡水库拦洪运用下泄清水,河道发生冲刷:年滞洪排沙运用,下游河道回淤:年控制运用,下游河道淤积,1986年以来全断面年平均淤积量2亿t,主槽淤积量占全断面淤积量的70%,主槽淤积量约为50年代的2倍,河槽淤积萎缩,过水面积大大减少,同时艾山以下主槽年均淤积量达0.29亿t,改变了天然情况下冲淤基本平衡的状况。从多年平均情况看,天然情况下进入下游的泥沙,约有25%淤积在利津以上河道及引出河道,约有50%淤积在利津以下的河口三角洲及滨海地区,其余25%被海流输送至外海。1986年以来,进入下游的泥沙约有52%淤积在利津以上的河道及引出河道,约有43%淤积在利津以下的河口三角洲及滨海地区,仅有5%被海流输送至外海。
黄河河口年造陆面积达1510 km,平均每年造陆面积23.6 km(实际行水64年),年共造陆1020 km,平均每年造陆面积26 km。河口循着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规律演变,对近河口段的河床冲淤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1]
黄河泥沙展望
黄河经过多年的治理开发,在改变流域内生态面貌的同时,减沙效益也开始显示出来。水土流失有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因素。自然因素将长期发生作用,不易在短时间内改变;社会因素也难以完全消除,在人口增长过快的地方,还可能加剧。因此,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进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将会较好地实现水土保持减沙的作用,输入黄河的泥沙将有所减少,黄河仍将是一条多沙河流。黄河是中国西北和华北地区重要水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量将进一步减少,水少沙多的矛盾将更为突出。泥沙问题始终是治理开发黄河的一个重要问题。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已建成运用,下游河道冲淤将发生剧烈变化。加强对黄河水沙变化规律、泥沙运动规律的研究,成为黄河治理开发的基础课题。[1]
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水利百科全书.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615-616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是水...
提供资源类型:内容黄河90%的泥沙来自于哪个河段_百度知道
黄河90%的泥沙来自于哪个河段
参考答案给的是上游,我觉得怪怪的,应该是中游,到底应该是什么
黄土高原吧,土质疏松,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你再查一查上游是从源头到哪儿。
上游是从源头到宜昌
黄河,宜昌那是长江吧
黄河的上游是哪儿到哪儿?
巴颜喀拉山到河口镇
应该是中游,上游河流含沙量少,水比较清澈,答案也有错的时候,不能光迷信答案。
占全流域面积的14,来沙量占34%,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9%,来水量仅占14%,而来沙量却占55%。。;龙门到潼关区间流域面积18。所以黄河90%的泥沙来自黄河中游的河口镇到潼关河段.2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24.2%,来水量占22%。希望对你有帮助黄河中游河口镇到龙门区间流域面积为11.2万平方公里
内蒙古到河南之间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河流经哪几个省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