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髁间突出缘骨折的最佳治疗是不是后交叉韧带断裂

【图文】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
大小:7.90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 264200
摘要:目的:探究采用不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于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中,选取其中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43例,甲组单纯应用缝线内固定方法治疗,乙组应用缝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方式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并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86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经过统计患者情况发现,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均较好,无一例出现关节僵硬、韧带松弛、关节疼痛、关节炎等术后并发症。乙组患者膝关节平均评分明显高于甲组患者膝关节平均评分;乙组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明显优于甲组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乙组患者主观膝关节平均评分明显高于甲组患者主观膝关节平均评分,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缝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方式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效果较好,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明显提高,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空心钉内固定;缝线内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
&&&&&&& 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外科损伤,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由于外力作用受到了严重损伤,需及早进行治疗。目前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方式治疗,因为简单的手法闭合复位往往不能达到解剖学复位的效果。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采用手法闭合复位康复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膝关节不稳定等不良情况,使运动功能发生了障碍。采用内固定方式治疗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主要目的是使交叉韧带功能尽快恢复,从而达到恢复患者关节功能的目的[1]。手术方式解剖复位,有效预防了骨折在愈合过程中发生畸形,减少了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该方法得到了临床医生及患者的肯定。本次研究对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效果做出了总结,现将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从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中,选取其中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43例,甲组有男29例,女14例,年龄介于14-49周岁,平均年龄(27.5&2.8)周岁,骨折原因:其中31例为交通事故,12例为摔伤,Meyers-Mckeever分型,35例为Ⅱ型,8例为Ⅲ型;乙组有男28例,女15例,年龄介于15-47周岁,平均年龄(28.1&2.4)周岁,骨折原因:其中33例为交通事故,10例为摔伤,Meyers-Mckeever分型,34例为Ⅱ型,9例为Ⅲ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原因、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 1.2方法
&&&&&&& 两组患者均在膝关节的前行内侧做一切口,切口大小以能充分暴露膝关节为宜,对患者骨折的情况进行直接观察,将内部的骨质碎屑及凝固的血块清理干净。甲组单纯应用缝线内固定方法治疗,标记好骨折前缘的两侧位置,取克氏针置入其中,在骨折前缘的上部钻出骨性的通道[2]。标记好前交叉韧带,取5号Ethibond在标记处前方交叉,呈&8&字从骨隧道中穿出并打结,打结处需选在胫骨结节的内侧。由于缝线时呈&8&字,因此该手术方法又称&8&字缝线内固定法[3]。乙组应用缝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方式治疗,其缝线方法同上,完成上述操作后,取空心钉,将其置入骨隧道的下方约2cm的部位,此时需注意,留5mm的孔隙,不完全拧入骨内,取固定线,将其绕空心钉转2圈后打结,此时可拧紧空心钉。两组患者均进行同样训练强度的康复训练锻炼关节功能,6-8周治疗后,拍片复查[4]。
&&&&&&& 1.3评价标准
&&&&&&& 患者的膝关节评分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估,评估术后的膝关节情况,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满分为100分,随着分数的增加,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越好。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采用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实验评估,将稳定性分为Ⅰo、Ⅱo、Ⅲo。主观膝关节采用IKDC2000进行评估,87分为满分,将其换算为100分为满分,随着分数的增加,主观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 1.4统计学分析
&&&&&&& 本组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2结果
&&&&&&& 86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经过统计复查数据发现,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均较好,无一例出现关节僵硬、韧带松弛、关节疼痛、关节炎等术后并发症。甲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平均评分为(92.2&2.7),乙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平均评分为(97.3&2.2),乙组患者膝关节平均评分明显高于甲组患者膝关节平均评分;乙组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明显优于甲组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见表1);甲组患者的主观膝关节平均评分为(87.9&2.7),乙组患者的主观膝关节平均评分为(97.2&2.1),乙组患者主观膝关节平均评分明显高于甲组患者主观膝关节平均评分,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 3讨论
&&&&&&& 胫骨髁间棘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患者多是由于运动造成的损伤,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经过胫骨的时候,会在胫骨侧形成一个止点,此止点在胫骨髁间棘[5]。因此患者在发生运动损伤时,常会造成交叉韧带处的损伤。在发生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时,如骨折向上方移位的幅度过大,有可能冲击到踝间窝,从而撞击到膝关节,在膝关节不断受到撞击的过程中,前交叉韧带变得松弛而且稳定性变差,此时应及时就诊并及早治疗,如治疗受到延误,易造成膝关节的不稳固,除此之外还有导致关节类并发症的风险,如关节畸形、创伤性关节炎等[6]。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其中采用缝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方式治疗的效果较好,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明显提高,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顾春江,陶初华,俞钰贤等.关节镜下双隧道非可吸收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499-500.
[2]has Xiandong,Li Hongbo,Xu Shuai. The self-made avulsion modern diagnosis and clinical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J]. fracture positioner treatment of knee joint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3]程跃飞,孔晓川,呼红义等.自制导向器在修复前交叉韧带止点的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198-200.
[4]陈戟霞,韦积华,罗群强等.关节镜下儿童髁间棘骨折治疗进展[J].右江医学,):344-347.
[5]唐刚健,靳嘉昌,吕青等.关节镜下带线锚钉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J].微创医学,):706-707,709.
[6]刘燕梅,郝建学,仲娜等.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702-703.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张文涛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交叉韧带断裂的罕见后果——胫骨平台骨折
交叉韧带断裂的罕见后果——胫骨平台骨折
&&&&&& 交叉韧带的功能是维持膝关节前后和旋转的稳定,当该韧带断裂后,关节稳定性丧失,异常的错动造成半月板撕裂,而后出现关节面软骨的磨损。今天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却发现患者的胫骨关节面磨损以外,还有一块关节面的软骨连同下面的骨头都骨折并分离了。&&&&& 这中情况极其罕见,在我亲手做的几千例交叉韧带中也仅此一例。这可能是韧带断裂的同时股骨髁向后脱位撞击胫骨平台后缘造成的。由于本例患者交叉韧带已经断裂6年,这更可能是关节不稳慢性撞击的结果。因为多年的骨折块会被磨得很圆钝或者形成游离体。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22:02
张文涛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张文涛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张文涛大夫提问
张文涛的咨询范围:
关节疾病:
1,肩关节:肩关节脱位、肩盂撕裂、肩袖撕裂、肩周炎、肩峰撞击症、肩锁关节脱位等。
2,肘关节:强直、脱位、网球肘等。
3,腕关节:腱鞘炎、三角软骨损伤。
4,髋关节:髋臼撞击症。
5,膝关节: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内外副韧带、软骨损伤,髌骨脱位、髌骨软化、骨性关节炎
6,踝关节:反复踝扭伤,距骨软骨损伤
6,足:习惯性扭脚踝、跟腱断裂、足球踝。
关节外疾病:
1,臀肌、三角肌挛缩、各部位肌肉撕裂、肌腱损伤与脱位。
2,脂肪瘤、四肢血管瘤、骨软骨瘤。
3,周围神经卡压:腕管综合症、腓神经、肩胛上神经卡压。
张文涛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运动医学科好评科室摔伤致左膝肿痛、活动受限4天
患者于入院前4天骑电动车时摔伤,左膝着地,伤后出现左膝肿痛,伴活动受限,无头、胸、腹部外伤。患者自行返回家中休养。今来我院就诊,行X光片检查提示左胫骨髁间后部骨折,三维CT提示:1.左胫骨髁间后部骨折,2.左腓骨小头骨折,3.左膝关节囊肿胀、积液。左膝MRI提示:1.左膝胫骨髁间区后部粉碎性骨折,后交叉韧带远端附着于碎骨块上,左腓骨小头骨折,左膝髌骨下极后缘、胫骨粗隆上方骨挫伤,局限性骨髓水肿,2.左膝前后交叉韧带损伤II度,左膝外侧副韧带远端大部撕裂III-IV度,3.左膝关节滑膜炎,伴关节囊积血脂症,4.考虑左膝股外侧肌远端、腘肌腱裂伤,5.左膝皮下软组织充血、水肿。为进一步诊治收住院。
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肺部疾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其他外伤史及手术、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药物或食物过敏史。
生于原籍,长期居住于当地,否认疫区居住史;否认毒物、药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烟酒嗜好;否认冶游史。
父母及兄弟姐妹体健,否认家族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全身查体&专科查体)
左膝前部皮肤擦伤,左膝及左小腿肿胀,左足外侧可见一长约5cm伤口,未缝合,少量渗出,纱布包扎;左膝外侧压痛,活动受限,浮髌试验阳性,后抽屉试验、拨号试验及内翻应力试验阳性,外翻应力试验阴性,麦氏征阴性;左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可触及,左足趾感觉、血运及活动好。
X线:左胫骨髁间后部骨折。三维CT:1.左胫骨髁间后部骨折,2.左腓骨小头骨折,3.左膝关节囊肿胀、积液。MRI:1.左膝胫骨髁间区后部粉碎性骨折,后交叉韧带远端附着于碎骨块上,左腓骨小头骨折,左膝髌骨下极后缘、胫骨粗隆上方骨挫伤,局限性骨髓水肿,2.左膝前后交叉韧带损伤II度,左膝外侧副韧带远端大部撕裂III-IV度,3.左膝关节滑膜炎,伴关节囊积血脂症,4.考虑左膝股外侧肌远端、腘肌腱裂伤,5.左膝皮下软组织充血、水肿。化验及其他检查:血常规、生化常规、凝血常规大致正常;胸片、心电图、心肺功能、超声心动、腹部超声正常;免疫常规正常;双下肢血管超声未见阻塞。
初步诊断与最终诊断一致:1、左胫骨髁间后部骨折(Meyers III型) 2、左腓骨小头骨折 3、左膝前后交叉韧带损伤II度 4、左膝外侧副韧带撕裂III-IV度 5、左膝腘肌腱裂伤 6、左膝皮擦伤 7、左足外侧皮肤裂伤。鉴别诊断:无需鉴别
患者入院后行养皮、消肿治疗,待左膝皮肤皱褶满意及膝前皮擦伤结痂脱落后安排手术治疗,术中使用空心钉及星形钢板固定胫骨髁间后部骨折块,修补腘肌腱及外侧副韧带。术后给予患肢抬高、冷敷、消肿、止痛、抗凝等对症治疗。术后第三天查双下肢静脉超声示左腓静脉(双支)血栓、左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予加强抗凝治疗,禁止按摩及挤压左小腿,并予左下肢铰链支具外固定,行左膝屈伸功能锻炼。术后第八天好转出院。
左胫骨髁间后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外侧副韧带及腘肌腱修补术。
手术记录(主要病理发现)
患者麻醉满意后,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气性止血带充气加压,屈曲左膝关节约30?。取左膝后侧“S”形切口,长约20cm,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并保护隐神经,于腓肠肌内侧头内缘处将其向外侧牵拉,显露并切开左膝后关节囊,暴露髁间后部骨折处,可见:骨折粉碎,移位明显,断端血肿填塞,骨折块存在翻转。清理骨折断端,直视下复位髁间后部骨折块,以3枚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块,术中透视见骨折复位良好,以1枚带垫片空心钉加压固定,骨折粉碎处再以1枚星形钢板固定。于“S”形切口外侧部逐步分离皮下组织及深筋膜,显露左膝后外侧复合体,见腘肌腱股骨附着部撕裂(如图一),外侧副韧带腓骨小头止点处撕裂(图二),分别以1枚带线铆钉固定于腘肌腱股骨止点及外侧副韧带腓骨小头止点,钉尾缝线修补损伤的腘肌腱及外侧副韧带。术中左膝X光片示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位置良好。术中查后抽屉试验见骨折稳定,拨号试验双侧对称,内翻应力试验阴性。松止血带,充分止血,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留置引流条,清点纱布后,逐层闭合伤口。敷料外敷、绷带包扎。
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是防止膝关节出现过度外旋和内翻的重要稳定结构,它主要包括3个重要结构,分别是外侧副韧带、腘腓韧带和腘肌腱。其中外侧副韧带主要作用是限制膝关节过度内翻,而腘腓韧带是限制膝关节过度外旋的重要结构。单纯的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损伤并不多见,常常合并其他韧带损伤,如后交叉韧带或前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损伤会加重胫骨外旋不稳定和/或膝关节内翻不稳定。过度的外旋不稳定会增加后交叉韧带的应力。因此,对于膝关节符合韧带损伤,如果存在后外侧复合体损伤而没有进行治疗,术后患肢残留的过度的旋转和/或内翻不稳定,会导致重建的后交叉韧带失效。本例患者为胫骨髁间后部骨折,为后交叉韧带止点的骨折,入院查体见后抽屉试验阳性,胫骨后沉。影像检查提示左膝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查体也见左侧拨号试验阳性,因此需要在固定骨折的基础上修补左膝后外侧复合体,也即本例患者的外侧副韧带及腘肌腱。患者入院时左膝肿胀明显,左膝部皮擦伤尚未结痂愈合。入院后完善相关术前化验检查,同时给予患肢抬高、擦伤部位清洁换药、抗凝、消肿等治疗。待左膝皮擦伤愈合后,行左胫骨髁间后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外侧副韧带及腘肌腱修补术治疗。
术者心得及手术经验总结:
1.\t本病例患者诊断为后交叉韧带抵止点撕脱骨折伴膝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伤后查体是关键,要做到周密详细,否则易漏诊
2.\t术前影像检查可协助诊断,尤其是MRI检查可明确损伤严重度,超声检查也可用于诊断关节外韧带损伤及其严重度
3.\t手术体位及切口选择应兼顾骨折内固定及外侧关节囊、韧带探查修补,本病例采用俯卧位,经腘窝横纹的“S”形切口,自外上至内下,内侧部分将腓肠肌内侧头向外侧牵拉,显露膝关节后侧后交叉韧带抵止点撕脱骨块并复位固定,外侧可显露膝关节外后侧结构
4.\t韧带抵止部撕裂以带线锚钉缝合固定于原位
5.\t术后即刻检查患膝稳定性,本病例术后麻醉未消退时查“dial”征,双侧一致,表明后外侧稳定性恢复。
《栏目名称》大调查,精彩栏目
由您做主!
所属系列课
相关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胫骨髁间棘骨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