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请问一下一般轻度烧伤是指用药及药品适用年龄

您好,欢迎登录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我想请问一下痛风要长期吃药吗?
匿名用户&&&&
| &&&&浏览3524次 &&&&| &&&&提问时间: 19:29:45 &&&&|&&&& 回答数量:
病情描述:
我想请问一下痛风要长期吃药吗?能治愈吗?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手机号:&&&&&
验证码:&&&&&&&&&密码: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要看具体的的
指导意见:
如果反复发作或已经有痛风石,需要长期药物维持尿酸正常
病情分析:
你好,鉴于你所说的情况,对于痛风是反复发作的所以只能控制
指导意见:
不能完全治愈,饮食避免含尿酸多的食物:海鲜、啤酒
咨询相关专家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
育儿|两性|男性|整形|养生|老人老年人更要注意用药安全 年龄大药物反应强
核心提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对药物耐受性降低,更应注意安全、合理用药。下面从以下几方面阐述这个问题。
  生活中,很多人生病后都自行买药,根据感觉改变疗程、剂量。据统计,30%的家长都曾自行给孩子用药,其实这都可能给身体带来严重后果。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对药物耐受性降低,更应注意安全、合理用药。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阐述这个问题。   了解药品和疾病  关于药品,首先是其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问题,这些一般在药品说明书上都有明确标注,且每个不良反应都有一定的发生率。其次,药品的有效率。由于 个体差异的存在,同样的药应用于不同人的效果也不一样,也就是说,每一种药品都有其有效人群。最后,所有药品中,包括中药,有益无害的药目前是不存在的, 不要幻想存在药效奇好的神药。  关于疾病,全世界目前已经发现的疾病有6万多种,可治愈的疾病只占60%,34%的疾病是无术、无药可治的,是不能治愈的。关于死亡,说起来很 沉重,但它一定会发生,人没有长生不老的。一方面是面对,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思考怎样延长寿命、提高老年生活质量。据统计,我们一生中的医疗保健费,60% 的人把大约70%的钱用在了临终治疗的两三个月上,却不注重平时的健康保健,疾病发现时就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很可惜。  日常用药误区  由于用药误区的存在,世界上70%的药品被浪费了。同时,不合理用药也给很多人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地不利影响,在这方面有许多滥用非处方药的案 例。曾经有一位老同志,由于尿酸高,发生了轻度的关节疼痛,自行到药店买了治的常用药,结果发生了,又到药店买了治过敏的扑尔敏,后来发生了严重 不良反应,即剥落性。住院治疗,用抗生素后又发生了二次感染,直到最后导致了死亡。很多聋哑患者都是由于儿时乱用药所致。历史上也有很多滥用药的案 例,比如,反应停最初是用来改善睡眠的,后来发现它可以缓解孕妇的,结果很多孕妇用后生下的小孩都四肢短小,即海豹儿。再比如,有些含有雌激素的 药,带来的不良反应是隔代的,生男孩没关系,若生女孩,小孩很早就会得肿瘤。  用药知识缺乏、过度用药是整个亚洲都存在的问题。在西方国家,药品在整个保健过程中所占比例不到15%,而中国至少占50%,其实这是用药过度 的表现。常见用药误区包括:1.服药时间不对。中医用药讲究时辰,其实西药也一样。2.随意停药和减药,症状消失了就不吃药。3.对不良反应并没有防范意 识,其实过敏、头疼、发脾气等都可能跟用药有关。4.特殊人群用药问题。老人、儿童、孕妇用需要特殊关注。5.不按医嘱用药;药品储存不当;躺着用 药;随意嚼碎、掰开服用;兑着饮料喝;用完药马上剧烈运动;吃完药喝酒;绝大多数药物伤胃,应放在饭后吃;动不动就输液、打针等都是常见用药误区。6.听 人推荐用药。比如老同学见面,很多人喜欢把所谓的给朋友,听者往往确信不疑。其实,随意介绍用药非但不一定有效果,还很可能害了对方。7.迷信进口 药。其实,到底是进口药好,还是国产药好,也不能一概而论。  年龄大,药物反应强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年龄。由于免疫功能、神经功能等下降,老年人的药物耐受性下降,因此,要尤其注意安全用药问题。据多 家三甲医院调研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药物不良反应最易受害的人群。用同样的药40~45岁的人发生不良反应的占12%,年龄越大,不良反应越 多。  另一个就是药物种类。据统计,同时用药5种以下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同时用6~10种时升至40%,同时用15~20种及以上时,发生率升至70%~80%。可见同时使用的药物种类越多,不良反应越多,有些不良反应还可能是潜在的,不是表现出来的。  用药安全9原则  合理用药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注意时间、剂量、药物、给药途径和正确利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药物种类、慎用新药。如果同时服用5种药以上,老人因不良反应而跌倒的几率会高很多。  2.说明书里有禁忌使用、慎用,要注意预防。老年人肾功能在逐渐减弱,服用药效比较强的药要注意。如果服用了降压药、止疼药、降糖药、治疗帕金 森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或感冒药,一定要看看说明书,以防用药后引起不良反应而跌倒。而且降糖药在老年人群中有发生的危险。一次低血糖的昏迷 带来的身体损伤,会消耗掉10年血糖稳定的功劳。还应注意容易引起便秘的药,以防引发。此外,要注意易引起尿潴留的药物,患者吃完药会感觉想尿尿不 出来了,特别是当今老年男性前列腺疾病患病率越来越高,如果本身患有前列腺肥大,再用尿潴留的药,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3.中西药不能随意混用。比如,很多老年患者在吃降压药的同时,还长期吃中药,其实这是不科学的,最好请中医辨证施治。  4.不随意停药、减药或急于求成加大剂量,不随便推荐别人用药。比如,治疗脑部疾病的药、失眠的药,都是从小剂量开始。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不能骤然停药,否则特别容易引发脑出血。  5.认真记录自己服用后发生过敏的、吃了没效果的药。比如磺胺过敏,一般间隔几十年后仍会在身体同一部位发生不良反应。  6.注意服药时间,按时吃药。一般他汀类的药晚上吃效果比较好,降压药早晨吃效果比较好,以防夜间进入睡眠后血压骤降。关于用药时间,可定上闹铃或将时间写在药盒上。
  7.给药途径要注意。有些药不能掰开吃,有些药不宜嚼碎吃。  8.药品的保存。医院药品都有严格的储藏条件,是冷冻保存,20℃以下,还是8℃以下都有严格要求。家庭储备药物大家一般都不注意这些。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都习惯准备一些硝酸甘油应急,但时间尽量不要超过3个月。  9.用药出现副作用应及时告诉药师,每次就诊时,最好带上正在服用的药物清单或药盒。比如,如果正在服用抗凝血药物,去拔牙、修牙时候,一定要 告诉大夫,以防拔牙时出血过多。糖尿病患者打胰岛素改变注射部位了也应告诉大夫。因为如果从打肚皮改成打屁股了,对血糖控制会有影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阿里、京东和1号店均已取得网上药品销售第三方平台资质…… []
科学用药指南
中外医药新闻
医药政策解读
安全用药知识
知名药企动态
连锁药店资讯
颈源性高血压最近盯上了年轻人!年轻人所患的高血压…… []
恋足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人骚客中也自古有着恋足…… []
老年人只要掌握好的睡眠方法,定能健康又长寿…… []
卵巢癌发病率虽然不算高,但死亡率却高居女性生殖器…… []
想快速瘦到90斤?首先你得知道什么减肥方法最适合你…… []
中医有一句俗语: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反映的是老百姓一种比较普遍的偏见,认为以人参为代表的滋补品再怎么吃都对身体有好处。可实际上,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只有明确的虚证才需要服用相应的补品。【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 儿科专业讨论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7659|回复: 52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阅读权限20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儿童时期,由于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处于发育生长时期,多数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和不良反应不仅与在成人中的表现有显著差异,而且在不同年龄组的儿童间也存在一定差异,这给儿童临床安全用药带来了较大困难。也给医生用药带来不方便,就此老高发此帖和爱友探讨,学习儿科合理,安全用药的话题。愿爱爱友踊跃发言,发出自己的用药经验,临床心得,供大家共同参考,学习。
阅读权限200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儿科合理用药
& & 1912年,美国儿科学之父亚伯拉罕·雅克比教授提出论断,婴幼儿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其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和用药标准。《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儿科患者与成人患者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和0.35%。
& & 合理用药的概述
  药物治疗是儿科治疗学的基本方法,由于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和药物的特殊反应极易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随着药物品种的增多和联合应用以及中西药合用的因素,小儿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国外的平均发生率为10%。故合理用药是药物治疗中面临的普遍问题,随着循证医学和循证药学概念的引入,人们对合理用药的看法也在不断提高之中。
  儿科合理用药的要求:
  ⑴ 获得最佳临床治疗效果,即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⑵ 最低的药物不良反应,即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⑶ 最经济的药物利用,包括药物资源与费用。
& & 儿童药物体内过程特点
& & 1 药物的吸收
& & 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机体情况和给药途径。
& & ⑴ 口服给药剂量难以估计
& & 足月新生儿的胃液pH值达6--8,接近中性。但出生后24--48小时pH值下降至1--3,然后又回升到6--8,并持续2周左右。早产儿出生后一周内几乎没有胃酸分泌,胃液pH值也没有下降的过程。新生儿的胃排空时间约6--8小时,6--8个月龄时才接近成人水平。新生儿的小肠液pH值也较高,肠蠕动不规则,口服给药的吸收量难以准确估计。氨苄西林等弱碱类药物,药物解离度降低,生物利用度升高;对于苯妥英钠、利福平及维生素B2等弱酸类药物生物利用度则降低。
& & ⑵ 新生儿肌肉量少,末梢神经不完善,肌肉给药则吸收不完全。
& & ⑶ 局部皮肤吸收剂量高于儿童和成人
& & 经皮肤给药时,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比表面积大,药物较成人更易透皮吸收。当皮肤有炎症或破损时,吸收更多。日本一项病例报道显示,1例患儿在接受莫米松治疗后发生皮质功能抑制的严重不良反应。
& & ⑷ 直肠给药比较方便
& & 对于呕吐或不愿吃药的新生儿和婴儿,直肠给药较为方便,也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止吐药、解热药(例如非那西丁)、镇静药(例如水合氯醛)、阿片类药物(例如氢吗啡酮)、抗惊厥药(例如地西泮)等可直肠给予。
& & ⑸ 不推荐肌肉或皮下给药
& & 原因是新生儿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少、局部血流灌注不足、肌肉血流量变化大影响药物吸收;当新生儿出现低体温、缺氧或时,肌内注射药物的吸收量减少;新生儿接受注射后,局部逐渐蓄积会产生“储库效应”,导致药物释放缓慢;早产儿肌肉注射后局部易形成硬结或脓肿。
& & ⑹ 危重患儿须静脉给药 静脉给药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量-效关系相对直接、准确。但输液瓶或输液管道中的残留会影响实际给药剂量。
& & 2 药物的分布
& & ⑴ 血浆蛋白浓度低
& & 血浆蛋白结合率为影响药物转运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新生儿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均较低,加之新生儿的白蛋白为胎儿白蛋白,与药物的亲和力较低,因此当血液药物总浓度不变时,游离药物量增加,使药物作用强度增大,药物清除半衰期缩短。当新生儿出现酸中毒、高胆红素血症或同时接受其他蛋白结合力强的药物治疗时,均可降低药物与白蛋白的结合率。
& & 在使用药物时,要关注血浆蛋白结合率的特性,参考婴儿体表面积及体重确定给药剂量。若药物说明书未标明婴儿用量范围,则需要根据公式精确计算;对于安全范围较窄,毒性反应大的药物,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保证用药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 & ⑵ 体液比重大
& & 从体液占体重的百分率看,足月儿为75%--80%,极低出生体重儿高达85%--87%。而1岁时降至57%,与成人值相接近。药物首先在细胞外液均匀分布才到达治疗部位,而新生儿细胞外液的比例较大,因此新生儿较多的细胞外液量会使治疗部位的药物浓度下降。
& & ⑶ 脂肪含量少
& & 足月儿的脂肪量仅占体重的12%--15%,早产儿仅占体重的1--3%,因此脂溶性药物(如地高辛)的组织分布和结合不足,血中游离药物浓度相对较高。
& & ⑷ 代谢转化酶活性不足
& & 大多数药物在体内有两种主要生物转化过程,即非合成性代谢(I相)反应和合成或结合代谢(Ⅱ相)反应。I相代谢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羟化反应,有许多代谢酶的参与(如细胞色素P450等)。由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肝脏羟化、水解功能及脂酶的活性不足(如茶碱在肝内不能乙酰化),药物的作用受到影响。Ⅱ相代谢反应主要是药物与葡萄糖醛酸、硫酸盐及甘氨酸结合后水溶性增加(如图)。新生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分泌量及活性不足,使药物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量显著减少。新生儿药物与硫酸盐及甘氨酸的结合反应速率与成人相近。
& & 3 药物的代谢
& & 肝是人体主要的药物代谢器官。药物代谢总速率取决于肝脏酶活性、以及肝脏占体重比例。新生儿肝药酶系统不成熟,直到出生后8周,此酶系统活性才达正常成人水平。新生儿在出生后8周内,对于靠微粒体代谢酶系统灭活的药物敏感。新生儿还原硝基和偶氮的能力以及进行葡萄糖醛酸、甘氨酸、谷胱甘肽结合反应的能力很低,对依靠这些结合反应灭活的药物也特别敏感。另外,新生儿若大量给予氯霉素有可能引起中毒反应,导致灰婴综合征。
& & 4 药物的排泄
& & 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而肾功能随年龄增加而变化。儿童,尤其是新生儿肾血流量低,新生儿只有成人的20%--40%,出生后2年大致接近成人值;又如肾小球滤过率按体表面积计算,在4个月时只有成人的25%--50%,2岁时接近成人值;而肾小管最大排泄量在出生后1个月内很低,在1~5岁接近成人值。此外,肾小管分泌酸能力低,尿液pH值高,影响碱性药物排泄。因此可能导致肾排泄药物(如地高辛、庆大霉素)消除减慢,易致蓄积中毒。所以在给药时应注意新生儿的月龄、药物剂量以及给药间隔。
& & 5 组织通透性
& & 小儿用药必须考虑组织对药物的通透性,婴儿体内存在组织屏障的通透性也是值得重视的。如血脑屏障,这种屏障存在于供应脑组织、脑细胞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毛细血管壁,它具有允许某些物质通过,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通过的功能。对药物的通过也具有选择性,小儿此种屏障功能也是逐渐成熟和逐渐完善的。
& & 容易进入血脑屏障的药物:吗啡类药物(包括可待因、哌替啶等)十分敏感,易发生中枢性呼吸抑制,应避免使用;同时对镇静剂耐受力较强、常用镇静剂为苯巴比妥、水合氯醛,一般年龄与对镇静剂的耐受力成反比。然而,当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等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使药物能够快速高浓度进入颅内,发挥治疗作用。
& & 6 儿科用药的原则
& & ⑴ 选择合理药物
& & 正确的诊断,避免儿科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对症用药,少而精;
& & ⑵ 选择合适剂量
& & 剂量选择不当是儿科ADR发生的另一主要因素。
& & ①根据用药目的,如阿斯匹林退热10mg/(kg·次),抗风湿80-100mg(kg·d),分3-4次;
  ②有一定范围者一般选中间值,年长儿多用下限,年幼儿多用上限,但总剂量不得超过成人;
  ③病人情况,营养不良者I度减少15%-25%,II度减少25%-40%,肥胖儿酌增;
  ④不同文献剂量不同者,一般选用权威性文献与近期文献;
  ⑤新生儿剂量据日龄计算
& & ⑶ 选择给药途径
& & 给药途径由病情轻重缓急、用药目的及药物本身性质决定。正确的给药途径对保证药物的吸收、发挥作用至关重要:
& & 特殊给药途径&&初生数日内的新生儿,必要时可通过脐带血管内注射给药。某些药物,如红霉素可浓集于乳汁中,母乳中红霉素浓度较母亲血浆中的浓度高4~5倍,故必要时可通过哺乳给药。
& & 静脉注射对早产儿和新生儿是最理想的给药途径需要注意的事项:
  ① 最好用微量泵。
  ② 用脐血管要小心,脐静脉、脐动脉给药有分别引起肝坏死、肢体或肾坏死的危险。
  ③ 对于极低体重儿,静脉输液极慢时,可延缓药物进入血液循环。
& & ⑷ 选择合适剂型
& & 7 抗菌药在儿童中的合理应用
& & 在儿童中规范应用抗菌药比成人确有更多的难处,主要表现在:
& & ①儿科感染作为发热性的疾病,其鉴别诊断的范围虽然比成人小得多,但从病史、体检、实验室等辅助检查各方面获得阳性结果从而作出诊断的难度常较大。
& & ② 规范收集临床标本,明确感染病源诊断的难度大,即使作痰培养、中段尿培养都有相当难度。
& & ③ 国内缺少小儿致病菌耐药长期监测的专科资料,难以指导临床合理选药。
& & ④ 某些抗菌药在儿童中应用的资料不全,常不能明确可否使用或明确具体用药方案,不良反应的发现也较成人困难。⑤病家对规范用药不能完全接受,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压力。
& & 基本原则
& & ⑴严格治疗性与预防性用药的适应证
& &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或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方为应用抗菌药的指征。而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对于预防性应用的指征以及用药方案,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感染、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和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等三种情况可列为指征。
& & ⑵尽早确定致病原针对性选择抗菌药: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这是合理用药的关键所在,
& & ⑶ 根据抗菌药的特性选择最佳方案 选用针对致病菌具强大抗菌活性、在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高,对患者又是安全的品种,就能获满意疗效。那么各种抗菌药最突出的特性如何确定呢?一般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归纳出其他品种难以与之相比的、临床实用价值大的特性,临床上选用时即可发挥其最突出的特性。①独特的抗菌特点。②在感染部位药物浓度高且维持一定时间。③对患者安全。特别对小儿、肝功能或肾功能不全者更应考虑药物的安全性。
& & ⑷ 科学地给药(途径、剂量、次数、疗程、联合用药)
& & ⑸ 抗菌药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 & 新生儿抗菌药的药理特点:①体内酶系统不成熟,影响药物代谢灭活。②肾功能发育不全,经肾排泄的药物清除减缓。③血浆白蛋白与药物结合能力低,游离药物浓度高。④胞外液容量大,药物清除相对缓慢,清除半减期延长。这些因素大多使血药浓度增高,毒性反应增多。
& & 抗菌治疗原则&&
& & ①宜选用安全有效的杀菌剂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等。
& & ②剂量应按体重计算。新生儿的药动学过程随日龄而变化,故应按日龄调整剂量与用药方案。
& & ③避免使用毒性明显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呋喃类、四环素类、磺胺药等。必须应用时,应作血药浓度监测。氟喹诺酮类不宜选用。
& & ④避免肌注给药。
不知是否原创,值得加分!
阅读权限200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儿童时期,由于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处于发育生长时期,多数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和不良反应不仅与在成人中的表现有显著差异,而且在不同年龄组的儿童间也存在一定差异,这给儿童临床安全用药带来了较大困难。也给医生用药带来不方便,就此老高发此帖和爱友探讨,学习儿科合理,安全用药的话题。愿爱爱友踊跃发言,发出自己的用药经验,临床心得,供大家共同参考,学习。
laogao001 发表于
& & 儿科经验用药多,不合理用药多
阅读权限200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儿科药学杂志》& 2007年1期&&肌注安痛定致小儿死亡1例&&吉水合
&& 1&&病例介绍
  患儿,男,8月,因“发热1 d”诊断“感冒”并口服“板兰根冲剂”后,凌晨1时体温升至38.5 ℃,于院外诊所肌注安痛定1 mL。约30 min后,患儿呼吸急促,继之出现口周紫绀,呼吸困难。约凌晨3时就诊于我院。经询问家长得知,该患儿为第二胎,头胎男婴于3年前因发热肌注安痛定出现类似症状死亡。查体:体温37.9 ℃,脉搏180次/min,呼吸40次/min,体重8 kg,血压测不到,急容,意识模糊,精神反应差,气促。皮肤出现花纹、湿冷并可见散在紫红色斑块;口周紫绀,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痰鸣音,心率180次/min,心音低钝,腹胀,肝于右肋下2 cm,剑下1.5 cm,质软、边锐,脾未及,四肢肌张力低,双侧巴氏征不明显,辅助检查:血WBC 7.8×109/L,L 0.31,N 0.69,GOT 178 u/L,GPT 345 u/L,BUN 31.45 mmol/L,CO2CP 13.6 mmol/L。入院诊断:(1)过敏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2)支气管。入院后给予扩容、纠酸,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吸氧、强心、利尿、抗过敏、抗感染及对症处理。至8时患儿血压升至40/20 mm Hg,无尿,给呋塞米一次,无效。10时10分,患儿昏迷,呼吸表浅,有暂停,心音不清,心率20次/min,皮肤花纹加重,血压测不到,持续无尿,尽快实施心肺复苏,静注1/10 000肾上腺素0.08 mg,并给予纳洛酮、可拉明、洛贝林、山莨菪碱等静脉推注,呼吸循环仍未建立。10时25分,再次给予1/1 000肾上腺素0.08 mg两次。经抢救25 min无效死亡。
  2&&讨论
  安痛定主要成份为氨基比林、巴比妥钠和安替比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曾有报道过量易致虚脱甚至休克。该患儿用药后30 min即出现休克症状,显然不能以此解释,故考虑为过敏性休克。其成份中安替比林及巴比妥钠不易导致过敏性休克,主要由安基比林引起,呈速发型过敏反应,迅速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80年代以来,国内外已将安基比林淘汰,但其复方制剂在基层医院仍有使用。特提醒在使用本药时应详细询问既往过敏史及家属用药过敏史,对高敏体质者应慎用。且在使用后,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山西省襄汾县人民医院
阅读权限200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儿科药学杂志》& 2007年1期&&肌注安痛定致小儿死亡1例&&吉水合
&& 1&&病例介绍
  患儿,男,8月,因“发热1 d”诊断“感冒”并口服“板兰根冲剂”后,凌晨1时体温升至38.5 ℃,于院外诊所肌注安痛定1 mL。约30 min后,患儿呼吸急促,继之出现口周紫绀,呼吸困难。约凌晨3时就诊于我院。经询问家长得知,该患儿为第二胎,头胎男婴于3年前因发热肌注安痛定出现类似症状死亡。查体:体温37.9 ℃,脉搏180次/min,呼吸40次/min,体重8 kg,血压测不到,急容,意识模糊,精神反应差,气促。皮肤出现花纹、湿冷并可见散在紫红色斑块;口周紫绀,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痰鸣音,心率180次/min,心音低钝,腹胀,肝于右肋下2 cm,剑下1.5 cm,质软、边锐,脾未及,四肢肌张力低,双侧巴氏征不明显,辅助检查:血WBC 7.8×109/L,L 0.31,N 0.69,GOT 178 u/L,GPT 345 u/L,BUN 31.45 mmol/L,CO2CP 13.6 mmol/L。入院诊断:(1)过敏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2)支气管。入院后给予扩容、纠酸,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吸氧、强心、利尿、抗过敏、抗感染及对症处理。至8时患儿血压升至40/20 mm Hg,无尿,给呋塞米一次,无效。10时10分,患儿昏迷,呼吸表浅,有暂停,心音不清,心率20次/min,皮肤花纹加重,血压测不到,持续无尿,尽快实施心肺复苏,静注1/10 000肾上腺素0.08 mg,并给予纳洛酮、可拉明、洛贝林、山莨菪碱等静脉推注,呼吸循环仍未建立。10时25分,再次给予1/1 000肾上腺素0.08 mg两次。经抢救25 min无效死亡。
  2&&讨论
  安痛定主要成份为氨基比林、巴比妥钠和安替比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曾有报道过量易致虚脱甚至休克。该患儿用药后30 min即出现休克症状,显然不能以此解释,故考虑为过敏性休克。其成份中安替比林及巴比妥钠不易导致过敏性休克,主要由安基比林引起,呈速发型过敏反应,迅速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80年代以来,国内外已将安基比林淘汰,但其复方制剂在基层医院仍有使用。特提醒在使用本药时应详细询问既往过敏史及家属用药过敏史,对高敏体质者应慎用。且在使用后,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山西省襄汾县人民医院
阅读权限200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儿科药学杂志》& 2007年1期&&肌注安痛定致小儿死亡1例&&吉水合
&& 1&&病例介绍
  患儿,男,8月,因“发热1 d”诊断“感冒”并口服“板兰根冲剂”后,凌晨1时体温升至38.5 ℃,于院外诊所肌注安痛定1 mL。约30 min后,患儿呼吸急促,继之出现口周紫绀,呼吸困难。约凌晨3时就诊于我院。经询问家长得知,该患儿为第二胎,头胎男婴于3年前因发热肌注安痛定出现类似症状死亡。查体:体温37.9 ℃,脉搏180次/min,呼吸40次/min,体重8 kg,血压测不到,急容,意识模糊,精神反应差,气促。皮肤出现花纹、湿冷并可见散在紫红色斑块;口周紫绀,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痰鸣音,心率180次/min,心音低钝,腹胀,肝于右肋下2 cm,剑下1.5 cm,质软、边锐,脾未及,四肢肌张力低,双侧巴氏征不明显,辅助检查:血WBC 7.8×109/L,L 0.31,N 0.69,GOT 178 u/L,GPT 345 u/L,BUN 31.45 mmol/L,CO2CP 13.6 mmol/L。入院诊断:(1)过敏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2)支气管。入院后给予扩容、纠酸,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吸氧、强心、利尿、抗过敏、抗感染及对症处理。至8时患儿血压升至40/20 mm Hg,无尿,给呋塞米一次,无效。10时10分,患儿昏迷,呼吸表浅,有暂停,心音不清,心率20次/min,皮肤花纹加重,血压测不到,持续无尿,尽快实施心肺复苏,静注1/10 000肾上腺素0.08 mg,并给予纳洛酮、可拉明、洛贝林、山莨菪碱等静脉推注,呼吸循环仍未建立。10时25分,再次给予1/1 000肾上腺素0.08 mg两次。经抢救25 min无效死亡。
  2&&讨论
  安痛定主要成份为氨基比林、巴比妥钠和安替比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曾有报道过量易致虚脱甚至休克。该患儿用药后30 min即出现休克症状,显然不能以此解释,故考虑为过敏性休克。其成份中安替比林及巴比妥钠不易导致过敏性休克,主要由安基比林引起,呈速发型过敏反应,迅速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80年代以来,国内外已将安基比林淘汰,但其复方制剂在基层医院仍有使用。特提醒在使用本药时应详细询问既往过敏史及家属用药过敏史,对高敏体质者应慎用。且在使用后,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山西省襄汾县人民医院
阅读权限20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儿科药学杂志》& 2007年1期&&肌注安痛定致小儿死亡1例&&吉水合
&& 1&&病例介绍
  患儿,男,8月,因“发热1 d”诊断“感冒”并口服“板兰根冲剂”后,凌晨1时体温升至38.5 ℃,于院外诊所肌注安痛定1 mL。约30 min后,患儿呼吸急促,继之出现口周紫绀,呼吸困难。约凌晨3时就诊于我院。经询问家长得知,该患儿为第二胎,头胎男婴于3年前因发热肌注安痛定出现类似症状死亡。查体:体温37.9 ℃,脉搏180次/min,呼吸40次/min,体重8 kg,血压测不到,急容,意识模糊,精神反应差,气促。皮肤出现花纹、湿冷并可见散在紫红色斑块;口周紫绀,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痰鸣音,心率180次/min,心音低钝,腹胀,肝于右肋下2 cm,剑下1.5 cm,质软、边锐,脾未及,四肢肌张力低,双侧巴氏征不明显,辅助检查:血WBC 7.8×109/L,L 0.31,N 0.69,GOT 178 u/L,GPT 345 u/L,BUN 31.45 mmol/L,CO2CP 13.6 mmol/L。入院诊断:(1)过敏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2)支气管。入院后给予扩容、纠酸,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吸氧、强心、利尿、抗过敏、抗感染及对症处理。至8时患儿血压升至40/20 mm Hg,无尿,给呋塞米一次,无效。10时10分,患儿昏 ...
laogao001 发表于
学习学习了 以后用药得注意这个药物
阅读权限50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在基层有时候想用的药没有也没办法,一般用药都是根据体重换算,幼儿有时候体重偏大的再结合年龄给药。安痛定我们这已经用了很多年了,常听说很多地方禁用了,市级医院也是都用赖氨匹林了,不过也就是用于静脉注射,可是如果你不用安痛定,有时候 布洛芬口服无效,要打针剂还真的是没得选,不然就得远柴胡注射液,不过似乎疗效不如安痛定。所以说行医者有时如履薄冰~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阅读权限200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柴胡注射液的退热效果真的不如安痛定,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我只是来看看的,只还是个准医生,学习学习。
阅读权限200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 & 爱爱医是个学习的好地方,这里面高手很多,如果来时间长了就知道了。
阅读权限20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我们这里用复方氨林巴妥,用着心里也怕,可是不用也不行,没别的药可以代替了。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我想应禁止用复方氨林巴妥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我想应禁止用复方氨林巴妥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我想应禁止用复方氨林巴妥
阅读权限200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我们这里都口服或灌肠,复方氨比都不敢用了。
阅读权限200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儿科应用&&
& & 新生儿抗菌药的药理另有特点:
& & ① 体内酶系统不成熟,影响药物代谢灭活。
& & ② 肾功能发育不全,经肾排泄的药物清除减缓。
& & ③ 血浆白蛋白与药物结合能力低,游离药物浓度高。
& & ④ 胞外液容量大,药物清除相对缓慢,清除半减期延长。这些因素大多使血药浓度增高,毒性反应增多。
& & 在进行小儿抗菌治疗时需强调以下原则:
& & ① 宜选用安全有效的杀菌剂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等。
& & ② 剂量应按体重计算,新生儿的药动学过程随日龄而变化,故应按日龄调整剂量与用药方案。
& & ③ 避免使用毒性明显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呋喃类、四环素类、磺胺药等,必须应用时,应作血药浓度监测。氟喹诺酮类不宜选用。
& & ④ 避免肌肉注射给药。
   1 遵守时间服药
& & 药物半衰期是指血中药物浓度或体存量下降一半所需时间。绝大多数药物呈一级动力学消除,半衰期为一定值,每个半衰期给治疗量药物一次,经4~5个半衰期后,体内药量进入和消除才能达到平衡,血药浓度才保持在一恒定水平。为了维持治疗血药浓度于恒定水平,必须每个半衰期给药一次,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有些患者服药不按时,延长给药时间间隔,导致治疗血药浓度低于治疗水平,使药效不能充分发挥。另一方面,随意缩短给药时间间隔,则会使治疗血药浓度过高,可能引发药物中毒。
& & 儿科尤其在门诊普遍存在给患儿1天1次静脉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这是不妥当的,不符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2 严格按剂量服药
& & 临床药物治疗中,使用的剂量除应遵循药典所规定的剂量外,还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种族、生理、病理等情况不同而有别,儿科用药要根据患儿年龄、体重或体表面积来计算用药量。许多疾病要求治疗药物在人体中的浓度波动在一个最佳治疗浓度范围内,过高会引起不良反应的增加,甚至导致死亡;过低又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作用,如降压药、强心药、抗癫痫药。
   3 适量饮水,提高药效
& & 服药时不喝水,具有粘性的药物如胶囊剂、片剂有可能粘附在食管壁上,会损伤食管粘膜引起浅表性溃疡。每次服药时应饮足200~300mL温开水,不仅是为了使药物更快的达到小肠,提高其吸收率。饮水量大能增加溶解度低和用量较大的药物溶出量,使吸收量增加,提高血药峰浓度,缩短达峰时间,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4 用药姿势影响药效
& & 一般来说,服用普通药物时最好取直立体位或端坐姿势,这样可使药物顺利进入胃。不要躺着服药,服药后也不要立即躺卧,以免药物滞留于食管内。硝酸甘油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动脉压,病人含服时不宜取站立位,避免因体位性低血压而昏倒,应采用半卧位,这样可使回心血量减少,心绞痛较快得到缓解。
   5 注意药食禁忌,提高药效
& & 某些食物与某些药物可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代谢、排泄,减弱药物的治疗效果,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例如:口服硫酸亚铁片时忌食油脂类食物,因脂肪可抑制胃酸分泌,不利于硫酸亚铁的吸收。口服复合维生素B时忌喝茶水,因为可与鞣质形成沉淀而难以吸收。使用胰岛素忌吸烟,吸烟会使外周血管收缩,明显减少胰岛素吸收。口服痢特灵时忌饮酒,痢特灵代谢产物有抑制单胺氧化酶及抑制乙醛脱氢酶作用,会阻碍酒精的代谢灭活导致乙醛增加,服药的同时饮酒会引发面红、心动过速、腹痛、恶心、头痛等戒酒硫样反应。
& & 6 心理效应对提高药效十分重要
& & 药物的心理效应是指病人接受药物治疗的心理体验,其中包含了治疗时外界暗示所引起的心理变化,它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病人的心理作用可以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在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溃疡和一些心理因素比较明显的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尤显重要。调查显示,在138例患有神经官能症、高血压、慢性和溃疡等疾病的病人中,医生利用心理效应实施暗示疗法可以使超过50%的病人自觉症状好转。
& & 7 掌握最佳服药时间
& & 某些药物在一天之内有最佳用药时间,择时用药可发挥最佳药效。择时用药顺应了人体生物节律变化,可增强药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还可诱导紊乱的人体节律恢复正常,有利于疾病治疗。例如:由于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因此他汀类降血脂药晚上给药比白天给药更有效;体内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呈昼夜节律性变化(分泌峰值在早上7:00~8:00点),因此糖皮质激素一日剂量于早上7:00~8:00点服下,药物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最轻,副作用最小;患者进餐后血糖值更高,达到峰值,为了控制餐后高血糖,降血糖药(如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等)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消炎痛与食物同服可减轻胃肠道反应。维生素B 2 需饭后服用,此时胃排空缓慢,药物逐渐进入小肠,达到特定吸收部位(小肠上部),吸收较完全。
& & 8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影响,提高药效
& & 由于配伍合用药物的机会增加,临床上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率也在升高,可以发生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药动学过程中,也可发生在药效学过程中,其结果是药物疗效的减弱或活性增强甚至产生不良反应。例如:麻醉性镇痛药哌替啶与巴比妥类药苯巴比妥钠配伍,它们作用于相同的受体而加强了镇痛作用。抗酸药氧化镁、碳酸钙以及含铁制剂可与四环素族抗生素形成络合物,妨碍四环素族药物的吸收。甲苯磺丁脲蛋白结合物能被结合能力更强的磺胺苯吡唑所置换,从而引起低血糖休克。巴比妥类药诱发肝药酶对抗凝剂的代谢活性,使之消除加快,因此能降低口服抗凝剂的作用。双香豆素能抑制甲苯磺丁脲在肝脏内的羟基化反应酶的作用,使甲苯磺丁脲在体内滞留时间延长,血中药物浓度升高。含有氨基的异烟肼与含有醛基的维生素B 6 合用,可发生缩合反应加速维生素B 6 在尿中的排泄,造成维生素B 6 缺乏症。
   9 重视安全用药
& & 儿童在用药过程中具有比成人更大的复杂性和危 险性。危险性不仅来自于药物本身,还来自于儿童特 殊的生理和对药物的反应性。整个儿童时期都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中,特别是新生儿时期每天都在变化,这种机体内对药物的处置过程以及药物对机体作用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种变化至今还有许多问题我们尚未了解,无疑都给儿童用药增加危险因素。小儿年龄越小对药物的耐受性越差,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率越大。引起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品主要有以下几大类:抗生素、心血管药、消化系统药、抗精神失常药、解热镇痛药等,不良反应以胃肠反应最常见,其次是血液系统、皮肤、神经、代谢等方面的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品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而实际发生的药物不良事件,往往与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有很大的关系。
阅读权限200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何谓药物的常用量、极量、中毒量和安全范围?
答:常用量是指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既可获得良好的疗效而又较安全的量;常用量一般大于最小有效量,小于极量,有些书籍称为治疗量。
极量是指药物治疗的剂量限制,即安全用药极限,超过极量就有发生中毒的危险。规定了极量的药物主要是那些作用强烈、毒性较大的药物,药物一般不得超过极量使用。最小中毒量是指产生中毒症状的最小剂量。安全范围表明药物的安全性大小。一般以药物产生疗效的最小有效量至最小中毒量这一段距离表示,这段距离越宽、药物的安全范围就大,反之就小。不过,以药物的治疗指数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更准确些。治疗指数是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LD50)与产生50%有效反映量(ED50)之比值。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以LD50/ED50表示。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这些资料不错,最好能有经验之谈。
阅读权限200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
& & 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给药途径、药物剂型和用药次数,以保证疗效、减少不良影响。
& & 1 口服法:一般地讲,口服给药比较安全,也是最常见的用法之一,儿童用药应选择适当加入矫味剂且胃肠刺激较小的药物,使儿童容易接受,如铁制剂、维生素、抗生素等。婴儿可服一些糖浆剂、水剂、冲剂等;新生儿胃排空时间较长,口服药后在肠道中的通过时间也较长,因此服某些药如口服红霉素后高峰出现晚,使用时应注意给药间隔时间及给药量。需要注意儿童在入睡或哭闹时的给药方式,以免发生危险。
& & 2 注射法:早产儿肌肉很薄,多次注射可损害神经,应慎重。婴幼儿皮下注射容量很小,对周围组织易造成损害,影响药物吸收,故多选用头皮静脉给药方法。婴幼儿静脉给药一定要注意控制滴速,不要过急,并且避免使用高浓度的药液。较大幼儿可用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方法给药。
& & 3 外用:外用药多为水剂、混暴剂、粉剂,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对药物的刺激性反应也很强烈,故涂抹后,注意观察,发现异常,立即清除药物,以免对皮肤造成严重伤害,用药也不要时间过长。
& & 4 直肠给药:直肠给药或灌肠主要适用于某些易被胃液破坏或口服易产生恶心呕吐及厌食等不良反应者,且能直接被肠粘膜吸收的药物。如儿童常用的红霉素栓剂、小儿退热栓剂、治疗支气管的栓剂均可获满意效果;再如水合氯醛用于保留灌肠以治疗高热等。
阅读权限200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头孢菌素或可用于对青霉素的患者
--------------------------------------------------------------------------------
& &&&美国学者德佩斯特(DePestel)等进行的分析研究显示,对于青霉素过敏患者不一定都有头孢菌素的交叉反应,医师和药师用药应因人而异。该文发表在《美国药师学会杂志》[J Am Pharm Assoc )530]上。
& &&&为了寻找支持将头孢菌素用于青霉素过敏患者的证据,DePestel等分析了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中年发表的相关英文文献,共检索到44篇有关人与动物头孢菌素和青霉素间交叉反应的研究报告。
& &&&资料显示,目前医师对轻微青霉素过敏者仍处方某些头孢菌素,排除标准包括Ⅰ型过敏反应、皮肤黏膜(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血管性水肿和其他有潜在致命的药物反应。
& &&&最近的报告证明,有很多文献是基于非过敏性不良反应或体外研究,而不是根据临床有关的免疫介导反应,来描述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的交叉反应。再次口服给药和皮肤测试资料显示,这类药物的β内酰胺侧链结构与交叉反应相关。
& &&&研究提示,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间的交叉反应发生率低于历史报告的水平。药师应注意有青霉素过敏史患者,发生头孢菌素交叉反应不一定是这类药物的效应,应根据患者过敏反应表现的类型和所用药物进行评价。
阅读权限200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 & 氨茶碱超敏反应
阅读权限200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 & 儿童皮肤病治疗进展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年第25卷第2期
  摘要  近来儿童皮肤病的治疗有了一些进展,特别重要的是抗菌、抗真菌、抗病毒药物以及维A酸类、钙泊三醇、静脉γ-球蛋白的应用。复习这些新的药治疗儿童皮肤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微生物方面的进展
  一些新的抗生素对某些儿童皮肤感染呈现了更多的优越性。微生物耐药方式的变化也改变了某些儿童疾病中药物的选择。
& & 革兰阳性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是儿童中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毛囊炎、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蜂窝织炎及外科创伤感染的病因。近年来认识到金葡菌在64%-96%的脓疱疮病历中是唯一的致病菌。金葡菌虽不是正常皮肤菌群,但可以从20%的健康人的鼻孔和会阴部以及90%的异位性皮炎患者的皮损中分离到。几乎所有金葡菌菌株均可产生青霉素酶,故均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有抗药性。近来从约1/4-1/2脓疱病和疖肿病例分离到耐红霉素菌株。也改变了对这些感染的推荐治疗方案。
  葡萄球菌性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由金葡菌的局部、非侵袭性感染所致。金葡菌能产生一种特殊的毒素:毒素休克综合征毒素-1.这种毒素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尤其是肿瘤坏死因子起着抗原作用而降低血压。该综合征流行趋势已消失。
  化脓性链球菌,又称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是从蜂窝织炎、丹毒和水疱性末梢指(趾)炎中分离到的最常见致病菌。近年来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有所增加,如链球菌性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坏死性筋膜炎和菌血症。这些疾病的增加可能与毒性较强菌株的出现及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许多毒性最强的细胞具有抗吞噬的M蛋白。一些类型的M蛋白与引起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菌株有关。这些菌株产生化脓性毒素,尤其是A型和B型。链球菌毒素A和葡萄球菌肠毒素B具有分子同源性,后者见于葡萄球菌性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然而不同的是链球菌引起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更常与菌血症和侵袭性感染相关。事实上,50%链球菌性中毒性休克与坏死性筋膜炎有关。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需外科清创术、抗生素和支持疗法。首先必须鉴定病原菌。因为该病也偶可由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或可以同多种微生物共同引起。从皮肤感染而来的坏死性筋膜炎一般由化脓性链球菌或金葡菌或腹部外科手术后革兰阴性和厌氧菌引起。青霉素仍是可选用于治疗化脓性链球菌的药物。然而在坏死性筋膜炎,由于菌量多,且可能进入静止生长期,因此青霉素疗效较差。这时可以使用克林霉素,因它与细菌生长阶段无关,可抑制蛋白质合成,减少细菌毒素产生。在分离出病原菌之前,可加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以针对革兰阴性菌。
  妊娠妇女阴道中可以分离到无乳链球菌或B组链球菌,而且可能传给新生儿。B组链球菌可以引起新生儿蜂窝织炎,偶可引起坏死性筋膜炎。
  革兰阴性致病菌
  流感嗜血杆菌b型(Hib)短暂寄居于儿童鼻咽部,可引起严重感染。它是引起3个月至3岁儿童颊部或关节部位峰窝织炎的最常见病因。偶尔引起年幼儿童眶周蜂窝织炎和丹毒。铜绿假单胞菌也可致皮肤感染,如毛囊炎、烧伤后感染和足部刺伤引起的蜂窝织炎。尽管临床少见,但它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以致可选用的药物很少。
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单菌霉素等,属最常作用的抗生素。对链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青霉素仍是首选药物,如肛周蜂窝织炎或丹毒。对于前者,口服青霉素联合外用莫匹罗星即可清除感染,对于丹毒,因可危及生命则需要静脉应用青霉素。青霉素联合使用林可霉素是治疗坏死性筋膜炎的可选择药物。半合成的青霉素如双氯西林和氯唑西林能抗β-内酰胺酶,他们对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但不能穿透革兰阴性致病菌的细胞壁,他们是治疗金葡菌引起的脓疱疮或疖肿的一线口药物。
β-内酰胺抑制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包括克拉维酸和舒巴坦,它们与细胞酶结合从而使其灭活。与β-内酰胺酶抑制联合的合成药物有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以及注射药物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佐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金葡菌、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面部轻度峰窝织炎或住院患者静脉用药后改口服治疗时均有较好的作用。
  头孢菌素类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和大多数链球菌有活性。第一代头孢菌素比双氯西林更受欢迎。头孢氨苄和头孢羟氨苄对金葡菌和化脓性链球菌感染仍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对峰窝织炎、外伤感染、丹毒和脓疱疮的治愈率或好转率达85%-90%。第二代头孢菌素除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有相似的活性外,对氨苄西林产生耐药物流感嗜血杆菌菌株亦有抗菌活性。流感嗜血杆菌可引起未进行免疫儿童的面部峰窝织炎,而第二代头孢菌素是很好的选择。新的口服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酯与头孢氨苄和头孢羟氨苄治疗4岁及以上年龄儿童的皮肤感染有相同的效果。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致病菌更具活性,有些仍对革兰阳性感染,特别是葡萄球菌感染有效,但头孢他啶和头孢克肟都对金葡菌无效。头孢他啶对治疗严重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尤其有效。它还可与氨基糖甙类药联合应用治疗坏疽性臁疮病。
新的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仍然是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敏感菌株所致皮肤感染的常用药,特别适用于对β-内酰胺过敏的儿童。它的缺点是每日服药3-4次和频繁的胃肠道反应。它的衍生物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则给药次数少,胃肠反应小,抗菌谱较广,但对耐红霉素菌株无活性。
  阿奇霉素和红霉素的区别是在内酯环上有一个甲基取代的氮分子,使阿奇霉素组织吸收好且缓慢释放至血清,从而使其半衰期延长到11-14小时。由于药代动力学特点,许多需用红霉素治疗10-14天疗程的感染,用阿奇霉素治疗只需5天。儿童应用此药安全性资料有限,因阿奇霉素仅允许用于16岁或以上年龄的儿童。阿奇霉素治疗成人皮肤感染5天的疗效与头孢氨苄10天的疗效相当。阿奇霉素虽比7天1.0g量的强力霉素价格高,但提高了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可用于治疗衣原体性子宫颈炎和尿道炎。
  克拉霉素与红霉素的区别是在内酯环上有羟基团甲基化,其半衰期较长,每日只给药2次,已批准用于治疗儿童皮肤感染而且对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尤其是鸟型分杆菌感染有抗菌活性。克拉霉素通过细胞色素P-450系统清除并抑制该酶。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与红霉素相同。它对肝氧化酶的影响比红霉素小,阿奇霉素对肝氧化酶几天影响。不过,阿奇霉素用于儿童要小心谨慎,直到进一步取得安全性资料。总之,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比红霉素抗菌谱广,胃肠道副作用少。
  喹诺酮类抗菌谱广,对皮肤和软组织的穿透力强,其最大优点是他们是唯一的对多种药物耐药的绿脓杆菌具有活性的口服抗生素,但用于儿童受到限制,因为动物研究表明该类药可引起幼年型关节病,但在儿童中尚未明确喹诺酮类药物与关节病的因果关系。有报道儿童接受环丙沙星治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胃肠道反应、皮肤过敏、头昏头痛。可逆性关节痛发生率1.3%。尽管目前资料并不提示喹诺酮在儿童中引起关节病,但仍推荐将其应用限制在相对严重的假单胞菌属感染,因为对后者静脉应用抗生素不合适。
抗病毒治疗
  阿昔洛韦为核苷类似物,它可竞争性抑制病毒DNA合成及灭活病毒DNA聚合酶,对单纯疱疹Ⅰ型和Ⅱ型病毒作用最强,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作用稍差,常用于治疗儿童疱疹样湿疹、龈口炎、疱疹性瘭疽和新生儿单纯疱疹。
  对健康儿童是否使用阿昔洛韦治疗水痘,仍有争论。美国儿科学会感染性疾病委员会提供了指南:健康儿童初发水痘,不推荐常规使用阿昔洛韦,而一些危险人群需要使用,包括13岁以上非妊娠少年、慢性皮肤或肺部感染患儿、长期接受水杨酸治疗的患儿、短期接受口服或吸入类固醇激素治疗的口患儿。恶性肿瘤或应用大剂量类固醇激素患儿导致免疫力低下者主张静脉使用阿昔洛韦。另外,免疫力低下儿童患有水痘可给予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该委员会提出不应该用阿昔洛韦预防性治疗有水痘接触史的健康儿童,因为这样可能损伤对病毒的长期免疫力。
  近来已开发出对水痘-带状疱疹具有更好活性的新抗病毒药物。首先是伐昔洛韦(valaciclovir),其优点是无须频繁给药,但尚无用于治疗水痘的指征。第二个抗病毒药物是泛昔洛韦(famciclovir),是一个酰基鸟苷酸衍生物,其活性成分——喷昔洛韦(penciclovir)三磷酸盐的半衰期比阿昔洛韦三磷酸盐长10-20倍,因此无须频繁给药,目前尚未用于治疗儿童水痘。一般伐昔洛韦和泛昔洛韦不能用于治疗耐阿昔洛韦的病毒株。最后,索立夫定(sorivudine)是有希望的治疗水痘的新药,它是一个嘧啶核苷类似物,在只是阿昔洛韦1/1000的浓度下即可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它对单纯疱疹Ⅰ型病毒有活性,而对Ⅱ型则无。它在使皮肤消退方面比阿昔洛韦更快,只需要每日1次给药。
  总之。常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水痘尚有争议,对服用泼尼松、瘢痕疙瘩形成或湿疹患儿患水痘时,服用阿昔洛韦似有好处。较新的抗病毒药可以减少给药次数,并可用于对阿昔洛韦耐药的水痘-带状疱疹感染。
抗真菌药物
  口服抗真菌药物最常用于治疗儿童头癣,其次用于治疗顽固的花斑癣、体癣、甲癣或免疫力低下患儿的粘膜念珠菌病。
  灰黄霉素仅对皮肤癣菌有效,它通过破坏微管结构及功能而抑制细胞分裂,主要通过出汗而到达皮肤,治疗头癣的剂量是微粒化液体20mg/kg/d,或超微粒化片剂15mg/kg/d口服2-4个月。副作用有胃肠道不适,白细胞下降,和肝毒性,因为它是细胞色素P450系统的诱导剂,它能降低血中华法令和避孕药的水平。
  所有咪唑类抗真菌药均具有同样的作用机制。它们抑制细胞色素P450的14-α-脱甲基酶,它是真菌麦角固醇合成所必需的酶。酮康唑是最强的细胞色素P450抑制剂,与其相比伊曲康唑的抑制强度仅是其1/10,氟康唑是其1/50。唑类抗真菌药常见的副作用胃肠不适、头痛、头晕、变态反应和少见但潜在严重的肝毒性。酮康唑的肝毒性比伊曲康唑及氟康唑更常见,它治疗头癣效果不如灰黄霉素。
  由于伊康唑在皮肤和指甲的半衰期明显延长,因此比早期的抗真菌药物有显著优越性。在儿童中研究最多的是治疗头癣。它在体外的抗菌活性广,包括皮肤癣菌,念珠菌病、糠秕马拉色菌等一些霉菌。它对脂质和角蛋白有较强的亲和力。主要通过皮脂到达皮肤。在治疗停止后的3-4周,皮脂仍将不停地将伊曲康唑释放到皮肤。目前尚无统一方案,大多数患儿应用100mg/d,共5周,94%患者有效,76%治愈,18%好转,仅有的不良反应是1例下肢疲乏和另1例轻度转氨酶升高。伊曲康唑对灰黄霉素耐药的头癣亦有效。
  氟康唑为三唑类药物,对念珠菌、一些皮肤癣菌和许多深部真菌有活性。该药为亲水性,因此在体内主要是存在于体液中而不是角蛋白或脂质中,用于治疗口疮有效,因它能通过唾液分泌到口腔粘膜,以3mg/kg/d的剂量,对免疫低下患儿的口咽部念株菌病即有效。特比萘芬为烯丙胺类药物,在休外对皮肤癣无效。因为该药具有亲脂性和亲角蛋白性,因此它能从血液到达角质层和毛囊。它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由于它不通过细胞色素P450代谢,因而避免了许多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用于儿童治疗的经验较少,有人试用于治疗头癣。
  总之,新的抗真菌药物目前已有指征用于对灰黄霉素过敏或不能耐受的儿童头癣。
  近来研究利用维A酸的肿廇抑制作用治疗一些儿童皮肤病如着色性干皮病(XP)和发育不良痣综合征。一项研究将异维A酸用于XP患儿,2mg/kg/d,共2年,除2例因副作用而退出外,5例肿瘤发生率明显减少(从治疗前每年平均12个鳞癌或基癌下降到治疗期间的2.5个)。但治疗后肿瘤的发生率又回到治疗前的水平。第二阶段,所有患儿用小剂量维A酸维持1年(0.5mg/kg/d),其抑制肿瘤发生的作用有所减弱。因此认为,维A酸抑制临床不易察觉的恶性肿瘤的生长比抑制开始突变的作用更明显。
外用钙泊三醇
  外用钙泊三醇治疗儿童银屑病具有广阔前景。在培养中,它具有抑制角质成细胞增生和促进终末分化的作用,还有改变淋巴细胞活性的作用。钙泊三醇软膏已安全有效地用于成人银屑病且每周用量可达100g,但对儿童中的安全研究较少,因为儿童的体表与体重之比大于成人,因此系统副作用的危险性将会增加。有一项研究治疗58例儿童(年龄13-14岁)银屑病,外用钙泊三醇软膏,每日2次,共8周,7例出现局部刺激,5例出现皮疹,但血钙水平正常。65%的患儿皮损明显进步。另外有两项研究用钙泊三醇封包疗法,皮损亦有明显进步。甚至当用量大于50μg/d,仍未发现高钙血症和高钙尿症。该药还可用于先天性鱼磷病,但重复用量必须限制以避免高钙血症。
静脉应用γ-球蛋白
  静脉应用γ-球蛋白(IVGG)已用于一些皮肤受累的儿童疾病,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皮肤炎和川崎病。可能的作用机理是IVGG延迟清除抗体包被细胞和减少抗血小板抗体产生。它还可用于HIV感染或骨髓抑制等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已证明IVGG应用于川崎病可减少冠状动脉瘤的发生,而且用IVGG 400mg/kg/d,共4天,与阿司匹林合用比单用阿司匹林效果好。
阅读权限200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 & 多酶片不宜研碎服用
1、多酶片为双层糖衣片剂,如果研碎后,会导致胰酶粉剂残留在口腔中可刺激口腔黏膜,可能引起。这个我就曾 遇到过一例,患儿服用完研碎的多酶片哭闹不止,来诊后发现口腔多个溃疡。
2、多酶片含3种消化酶(淀粉酶、胃蛋白酶、胰酶)的双层糖衣片。外层为一般肠衣,淀粉酶和胃蛋白酶在药片的外层,可在胃内发挥助消化作用。而胰酶需在碱性肠道中发挥作用,因而被包裹在药片的内层。药片研碎即失去保护作用,胰酶在胃的酸性环境中活性减弱甚至分解失活,因而起不到治疗效果。
阅读权限200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 & 今天见到的一个治疗秋季的方子(1岁小孩)。属不合理配方,请大家指正。并给予更正。
乳梅生& && & 20片
维生素B6& &&&6片
复方苯已瓜定 4片
多酶片& && & 6片
甲清米瓜& &&&2片
& && && && & 研末分9次 tid
美欧卡霉素冲剂&&9包
& && && && & 1包tid
口服补液盐&&1包
& && && & 加水500ml口服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阅读权限100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 & 请问楼主,秋季是病毒性腹泻,那为什么还要用美欧卡冲剂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我们基本不用安痛定,但可以用激素。
阅读权限200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zifeiyu196
& & 激素退热不可取,但当家长太矫情时可以考虑使用。
阅读权限200
【老高话题】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noyesrongqin
& & 这真是要讨论的问题。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度烧伤指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