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摩船长形容人类进步不断进步,未来教室是什么样子的

我的位置:
人类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大咖们描绘的图景是这样的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学文
摘要:每一次辞旧迎新,总伴随着对新的一年的畅想。只是这一次,让我们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想想人类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每一次辞旧迎新,总伴随着对新的一年的畅想。只是这一次,让我们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想想人类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这个话题是如此的吸引人,以至每隔一段时间,总有时代的思考者愿意出书分享他对未来的思考,近期就有如下新书,对人类的未来,从各个角度,进行生动描摹。作者中既有擅长回眸的历史学家,也有站在科技前沿的生物学家。
未来的图景
■ 像Master这样的超级人工智能,会不会成为消灭人类的“魔鬼终结者”?很多人带着这样的忧虑,翻开《未来简史》。但是,赫拉利,这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给出的结论是:会的
■ 最严重的警告出现在《未来简史》的尾声,赫拉利说:一旦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可能就会直接消灭人类。人工智能这么做的理由,一是可能担心人类反扑、拔掉它们的插头;二是要追求某种我们现在还难以想象的目标
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
这是曾经的超级畅销书《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最新作品《未来简史》中所描摹的未来图景。
赫拉利在书中强调,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人类命运。
有意思的是,本书中文版首发上市的时候,人们正在热议这样一则新闻:日晚间,在Master完成60胜,结束人机车轮战后,曾与AlphaGo对战的欧洲围棋冠军樊麾在社交网络上,揭开了Master就是“阿法狗”升级测试版的秘密。
像Master这样的超级人工智能,会不会成为消灭人类的“魔鬼终结者”?很多人带着这样的忧虑,翻开《未来简史》。
赫拉利,这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给出的结论是:会的。他在书中,以宏大视角审视人类未来的终极命运,认为人类将迎来第二次认知革命,人工智能和算法终将战胜人类。
Master几乎成了所有围棋手的噩梦,它一路攻城掠地,锐不可当,“守住人类棋手最后的尊严”的屏障,轻易被攻陷,人类数千年的实战演练进化,在人工智能面前不堪一击。这不仅引起了棋坛的震动和人们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印证了霍金的预言。霍金说:现在不是担心谁控制人工智能的时候,而应该担心人工智能是否能被完全控制住。未来100年中,人类将面临比人类更聪明的人工智能的挑战。
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发出警告:未来,在整个社会层次架构,人类最终将沦为无用的阶级。这绝非危言耸听,等到拥有高度智能而本身没有意识的算法接手几乎一切工作,而且都比有意识的人类做得更好时,人类还能做什么?尽管有专家反复声称,有些事情“永远”不是非有机算法所能做到的,但赫拉利认为,通常这样的“永远”都不超过一二十年。
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就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还相信计算机永远不可能在西洋棋领域打败人类,但在日,IBM的“深蓝”超级计算机打败了世界西洋棋王卡斯珀罗夫;20年后,谷歌的AlphaGo软件自学围棋这种古老的中国策略游戏,围棋的复杂度远超西洋棋,之前人们认为围棋不在AI(人工智能)程序能够处理的范围内,但结果已经说明一切;不到一年,Master又横扫一切,而Master极可能连棋谱都没学过。
人工智能在各类应用中证明着自己的价值。
2002年,囊中羞涩的奥克兰运动家队总经理比利·宾恩靠一套神秘计算机算法,找出人类球探忽视或低估的球员,打造了一支“廉价”球队。这支身价仅4400万美元的球队,不仅与身价1.25亿美元的纽约洋基队平分秋色,还成为了美国棒球联赛史上第一支20连胜的队伍。
算法越变越聪明,未来,人还能做什么呢?
有人说,艺术是我们最终、而且是人类独有的圣殿。然而,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艺术创作能免于算法入侵的说法。赫拉利指出,在生命科学看来,艺术并不是出自什么神灵或超自然灵魂,而是有机算法发现数学模式之后的表现。若真是如此,非有机算法没有理由不能掌握。
在《未来简史》所描绘的未来图景中,人类可能出现一个庞大的无工作阶级:没有任何经济、政治或艺术价值,对社会的繁荣、力量和荣耀也没有任何贡献,这个“无用的阶级”不是失业,而是根本无业可就。
最严重的警告出现在《未来简史》的尾声,与之前的《人类简史》相呼应,赫拉利说:一旦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可能就会直接消灭人类。人工智能这么做的理由,一是可能担心人类反扑、拔掉它们的插头;二是要追求某种我们现在还难以想象的目标。毕竟,等到整个系统比人类更聪明,要再控制系统有何动机,实在太难。
生命的走向
■ 从解码生命、开创全基因组霰弹测序法到合成第一个完整的基因组,再到把一个物种转变为另一个物种,最终合成第一个人造细胞,文特尔和他的团队,在某种意义上,“扮演了上帝的角色”
■ 《生命的未来》把我们引至激动人心的合成生物学前沿。但是,激动之后,也有一种恐惧:我们会不会在还没弄明白自己是怎么来的时候,就把自己“整”没了———没有毁于核武器或环境灾难,而是人类在不断升级的过程中,把自己变成了另一个物种,于是,“人”也就不存在了
孩子都会拆闹钟,但只有能拼回去的时候才算真正理解了它的运作原理。人类拆开生命已经有漫长的历史,但克雷格·文特尔也许将是第一个把它拼回去的人。
70年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薛定谔提出了著名的“薛定谔之问”———生命是什么;70年后,文特尔以合成第一个“人造细胞”的方式给出完美解答,他也因此被誉为“人造生命之父”。
从解码生命、开创全基因组霰弹测序法到合成第一个完整的基因组,到把一个物种转变为另一个物种,最终合成第一个人造细胞,文特尔和他的团队,在某种意义上,“扮演了上帝的角色”。
那么,在这位人类“上帝”眼里,未来的人类是什么样子?
文特尔新作《生命的未来》,是一本详细论述生命科学基本原理的杰出著作,全景展示了分子生物学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当今跨学科的融合:物理、化学、生物学以及天文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生命的未来》把我们引至激动人心的合成生物学前沿。但是,激动之后,也有一种恐惧:我们会不会在还没弄明白自己是怎么来的时候,就把自己“整”没了———没有毁于核武器或环境灾难,而是人类在不断升级的过程中,把自己变成了另一个物种,“人”也就不存在了。
回到赫拉利的《未来简史》,他总结了三种人类把自己升“没”了的方式:
一是生物工程。生物工程就是在生物层面进行干预,比如给人植入一段基因,或是吃某种药,从而改变外形、能力等。我们现在的生物工程,已经达到了细胞分子的水平,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把A的DNA植入B的基因内。
比如有科学家把绿色荧光水母的DNA注入一只兔子的胚胎,于是兔子也发出了绿色荧光;再如从北极鱼中提取抗冻基因,植入土豆的DNA中,让土豆更抗冻抗寒;科学家甚至对小老鼠的基因进行改造,造出了认知能力、记忆能力超强的天才小老鼠,而人的DNA并不比小老鼠复杂多少。
二是半机械人。通过人和机器的结合来增长我们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人都是半机械人,眼镜、助听器、心脏起搏器,就是人类眼睛、耳朵和心脏的延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能会直接把“注意力头盔”这种东西套头上;或者直接把一根管子连到大脑神经系统,甚至让人脑和电脑实现双向互动,电脑能读懂人脑的信号,同时释放出大脑能读懂的信号;或者把几个大脑跟一个电脑连接起来,就成了几个大脑的局域网。
三是无机生命。半机械人好歹还保留了一部分有机体,而无机生命则“人”的部分一概没有了。人类一旦创造出一个自学习程序,它就能进化自己,人类控制不了,甚至不能预测它的发展方向。
所有这些,人还是人这个物种吗?很难说。
生命的未来发展,带来许多伦理问题。玛蒂娜·罗斯布拉特在新作《虚拟人》一书中,讨论了很多这类话题。
她提出,如果我们的人性来自意识以及与之相随的情感因素,那么,思维克隆人同样也可以代表人类。毕竟,我们创造了它们,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赋予了它们生命。这意味着有必要对人类的亲属关系进行一次重新评估,评估我们将哪些存在视作我们的亲属。而且,生物学原型父母同样也是这个思维克隆人的父母,因为思维克隆人和它的创造者拥有同样的身份。他们是同一个人,尽管存在于不同的平台。
假想一位30岁的单身消防员,他建立了一个丰富的思维文件,这一文件已经被思维软件激活,并且已经完成了与思维克隆人的身份共享。假设,这位消防员在结婚前一个月不幸在一场爆炸中失去了自己的身体。思维克隆人通过媒体和电话得知了这一消息,表现得像一个遭遇严重事故后在医院中苏醒的人,经历否认、愤怒、争辩、沮丧、接受等情绪。平复之后,思维克隆人打电话给消防员未婚妻,经讨论,他们决定继续举办婚礼。他们计划将来自双方思维文件中的片段整合起来,制造一个网络人婴儿,以此创建一个新的家庭。
这个家庭能够作为世界上的一个“基本的人类社会单元”得到相应的保护吗?罗斯布拉特的答案是肯定的。
她认为,除了没有躯体,这位消防员的思维克隆人与它的人类消防员原型没有区别,因为它有着一样的希望、恐惧、憧憬、梦想、情感和爱意;拥有同样的动力,参与人类伟大的传宗接代活动。
该如何生活
■ 韦思岸在《大数据和我们》一书中提出:银行通过数据来评定我们的信用等级,保险公司通过数据来评估我们的风险水平,雇主通过数据来决定是否雇用我们,但作为个体,我们却并未充分受益于数据财富
■ 大数据给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便利,也带来威胁,只有当我们有能力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数据进行挖掘,在透明性与主动性方面行使我们的权利时,我们的数据才服务于我们
未来的我们该如何生活?
大数据、移动社交技术和消费者行为分析专家安德雷斯·韦思岸,在新作《大数据和我们》一书中告诉我们:每当我们在搜索引擎上搜索某个问题,在社交媒体上跟某人互动,用优步打车去某处,甚至打开一盏灯时,我们都在产生和分享社交数据。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分享的数据,强制还是自愿分享的数据,精确还是粗略的数据,社交数据的总量呈指数增长趋势。
在此背景下,数据科学家化身侦探与艺术家,通过人们留下的电子踪迹为他们绘制出越发清晰的行为素描画,发现人们的偏好或倾向,预测人们的行为。
韦思岸在书中提出:银行通过数据来评定我们的信用等级,保险公司通过数据来评估我们的风险水平,雇主通过数据来决定是否雇用我们,但作为个体,我们却并未充分受益于数据财富。
我们每天都会做出很多决定,我们今天的行为方式可能会影响我们今后几十年的选择,但很少有人能在短期或长期内观察到自己的所有行为,或分析出这些行为将产生何种影响。随着我们逐渐认识到社交数据的价值,韦思岸认为我们的生活不应由数据来驱动,而应让数据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在书中,韦思岸总结了自己多年来在商业、教育、医疗、旅游和金融领域做咨询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我们对大数据应享有的权利。
第一是查看数据、获取数据的权利。例如你可以在淘宝上查看所有的交易记录、购物趋势,以便你做出更好的决策。
第二是看到数据加工过程的权利。像百度和谷歌这样的公司,它们会把很多的数据汇总起来进行加工,你能看到它们的加工过程。
第三是修改数据的权利,所有的数据你都有权增添删改。
第四是将数据模糊处理的权利,消费者有权利决定是否让别人知道你的数据。
第五是能够用数据做实验的权利。
最后一个权利是导入和导出数据的权利。
大数据给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便利,也带来威胁,但韦思岸反对抵抗大数据,而是建议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让大数据透明起来。当我们有能力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数据进行挖掘,在透明性与主动性方面行使我们的权利时,我们的数据将服务于我们。
医疗便是一个利用大数据的很好的例子。在传统医学中,医生是上帝,是权威,拥有至高无上的解释权和裁决权,面对疾病,患者总是被动接受。《颠覆医疗》作者埃里克·托普的最新作品《未来医疗》则指出:在大数据开启的智能时代下,医疗领域将发生颠覆性变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未来医疗时代即将到来。
托普在《未来医疗》中,为我们讲述他对医疗领域创新的憧憬,分析了在开放的大数据时代下,无线医疗技术将从医疗服务、医患关系上颠覆自古以来的家长式医疗,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医疗革命。以高科技应用为代表的新型医疗模式,将赋予患者更多的自主权,使个体可以获取医疗数据、积极参与医疗管理、降低医疗成本,及实现疾病的预测与预防。
《未来简史》
[以色列]尤瓦尔o赫拉利 著
中信出版社
《生命的未来》
[美]克雷格·文特尔 著
湛庐/浙江人民出版社
《虚拟人》
[美]玛蒂娜·罗斯布拉特 著
湛庐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
《大数据和我们》
[美]安德雷斯·韦思岸 著
胡小锐等 译
中信出版社
《未来医疗》
[美]埃里克o托普 著
湛庐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海辟谣平台
中国技能大赛媒体注册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第三届绿色账户微电影大赛
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整合推广平台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客户端下载
Copyright (C) 上观(沪ICP备号-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站长统计
沪公网安备 61号
解放日报新媒体研发中心技术支持热门推荐: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更新于& 14:03
未来教室将是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成果,它将彻底颠覆学生、家长对传统教室的想象与感官。在这个教室里,最大的变化是没有黑板,也没有粉笔,更没有教科书,只有一个像超大屏幕的电子白板,老师的手轻轻一指,所有的教程都能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而学生也不再需要背着几公斤重的书包,只要随手拎一个&电子书包&即可轻松上课,电子书包里装满了生动有趣的互动教材,能在上面直接做好作业并提交,也能在上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它就是一个专用的学习PAD。在教室,老师除了当场布置课堂作业,并迅速反馈学生答题情况外。只要有网络,学生在家里或者在别的地方,就可以和老师进行远程互动,向老师提交作业,老师也可以即时在线批阅。未来教室最大特色在于互动连结,除了课堂多媒体互动,还可以通过远程互动系统实现班级与班级、学校与学校之间的高清互动学习,学生就像坐在一个超大公共课堂,分享来自全球最好的老师讲座与教学资源。两岸学生共同学习书法、聆听国学等课程,在这个未来教室里,真正实现&天涯若比邻&!湖北世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教育装备行业的专业制造和供应商。公司分别在武汉和湖北孝感建立了营销中心和研发制造基地,其中工厂占地120亩,总投资1.2亿元。&世安科技将创新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准确把握国内外教育装备行业发展趋势,在将传统产品做精做细的同时,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公司现有博士4名,工程技术人员占地公司人数的30%以上,并投入资金与多所大学联合成立了校企合作研发中心,公司也是湖北省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公司每年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一项技术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世安官网网址:http://www.shinehb.com/400全国热线:400-878-1858QQ
显示方式: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下载19楼客户端回帖双倍威望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未来教室”是什么样?华师一附中的学霸在里面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神笔马良
他专为人们画画,可奇特的是
他画的画会即刻跃然纸上,心想成真
《钢铁侠》里
小唐尼一挥手
一个虚拟计算机屏幕在空中出现了
虽然这些场景离我们还有点远
但是阿尔法机器人、编程机器人.....
这样的智能科技已经来到武汉这所学校里!
9张方桌,桌上摆着笔记本电脑;靠窗一排吧台,3D打印机就放在一头;储物架里有阿尔法机器人、编程机器人、空气质量测试仪、电子辐射测试仪、VR眼镜等物品;还有沙发、咖啡……
长江日报记者昨日探访了华中师大一附中新建成的“未来教室”。
阿尔法机器人走进课堂
昨天下午,高一(10)班下午第一节课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来到了这间“未来教室”。跟“老朋友”阿尔法机器人打了个招呼后,大家分组围坐下来,打开电脑,上传小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题报告”并上台展示PPT。
5个小组的“开题报告”分别是《探究墙皮脱落现象》《边走路边充电的鞋子》《探究饮料的成分》《探究武汉市雾霾现象的成因与治理》《双涡轮增压技术中涡轮改进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老师蒋美玲要帮助学生们完善“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法,并实现创意。“大家的‘开题报告’都很有想法,基本都是与我们的生活相关的发现和创想。《探究武汉市雾霾现象的成因与治理》可以使用教室里的空气质量测试仪。《双涡轮增压技术中涡轮改进方案》将涡轮设计出来后告诉我,我帮你们用3D打印机把涡轮打印出来。其他3个课题需要使用楼下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配合完成。”蒋美玲迅速分配好实验设备。
学生创意能在此实现
“‘未来教室’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的实验室,是一个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并将它们实现的地方,有点类似现在的创客工作室,是创意产生和实现的地方”。蒋美玲说,她在学校开展了6年综合实践活动,以前都是她拿着备课本到各个班级上课,要实现一个学生的创意很难。她记得去年秋季有一个学生研究课题是《容量可以调节并自动封口的垃圾桶》,垃圾桶被设计出来后需要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他们先在光谷找了一个创客空间,但普通3D打印技术和材料与模型要求不太一致。随后,他们又辗转找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快速制造中心,才完成了垃圾桶打印。
学生们在“未来教室”里体验3D打印
为了让学生们的这些创意实现,学校去年出资40万元创建了这间“未来教室”,今年投入使用。“未来教室”启用后,蒋美玲统计了一下,学生们八成以上课题能在校内实现。
蒋美玲说:“学生们研究的主要步骤是确定课题、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做实验。如果是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就在楼下相关实验室直接完成。还有些实验可以直接在‘未来教室’做。譬如要做水质检测实验,这间教室里有水质检测套装;要做雾霾或甲醛的实验,这间教室里有PM2.5监测仪、甲醛检测仪等。”
“未来教室”还有发展空间
“‘未来教室’和普通教室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个支持实践与活动的教室,不是坐在位子上,老师过来给我们灌输知识,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参与。”高一(10)班学生晏维嘉说。
“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苹果明日教室’是较早的‘未来教室’,那时候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是计算机、摄像机、照相机、扫描仪、DVD刻录和无线网络等。”蒋美玲介绍说,“21世纪以来,‘未来教室’的基本元素则是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摸屏、传感器、平板电脑等。英国、美国、韩国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上海、北京等地都有这样的教室。”
目前,华师一附中的“未来教室”包括创意与展示区、教学互动区、文献查阅区、动手实践区等几个板块。蒋美玲将教室的一把钥匙给了学生。除了综合实践活动,他们在课余时间都可以来这里实现创意。
蒋美玲期待,“未来教室”今后能逐渐添加交互型平板电脑,每名学生一台,可以在课堂上实现师生、生生深度交互、资源共享等。“‘未来教室’更大的责任则是促进教育理念不断革新、教室的功能不断丰富、教师与学生学习方式不断创新”。
超级云课堂
文| 长江日报记者 黄洁莹
编辑| 杜霄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未来人类什么样?
我的图书馆
未来人类什么样?
未来人类什么样?
未来人类什么样?
导读:一些世界顶尖的解剖学家预测,1000年之后的未来人类将拥有更高的个头、更小的大脑、更大的眼睛、更少的牙齿、更长的手臂和更多的皱纹。
未来人类的模样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00年后人类毛发变少
中央加热系统和高科技保温服的发明,也意味着人类身体“自行保暖”的需要将降低,身上的毛发将会变得更少甚至不存在。
未来臭氧层可能消失,过多阳光直射令皮肤下垂起皱。
英国牙医菲利浦·斯泰默尔博士称,未来人类的肠子将会变得更短以免吸收太多的脂肪和糖分——这将成为人类避免肥胖症的最自然进化方法。
身高超1.8米
英国北伦敦整骨疗法家盖里·特雷恩预言称,由于人类不断改善的营养和医疗科学,1000年后每个人的身高都将在1.82米到2.13米之间。特雷恩医生表示,如今普通美国人的平均身高已经比1960年时的平均身高高出了2.54厘米,所以未来人类的身高还会长得更高。
人类最常用的四肢也会在千年的进化中发生戏剧性变化,未来人类的手臂和手指将会变得更长,看起来就如同长臂猿一样,从而可以更加方便地攫取远处的物品。同时人类手掌和手指的神经末梢将会变得更加灵敏,因为iPhone手机等触屏电子产品的更广泛使用,需要人类的身体提供更加复杂的“眼手合作”功能。
由于未来人类在地球上更加频繁地迁徙,不同种族之间的通婚更常态,所以届时人类也将拥有更加黝黑的皮肤。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专家克里斯·斯特林格预测称,1000年后人类将会拥有更小的大脑,可能是因为太多记忆和思考的工作都被电脑取代了。斯特林格解释说,在科幻小说或科幻电影中,常会显示未来的人类拥有巨大的脑袋,但事实上在未来,巨大的大脑并不一定是必需的。
牙齿减少嘴巴变小
由于食物加工得越来越软,牙齿需要咀嚼和撕咬食物的时间将变得更少,所以未来人类的牙齿也会变得更少。斯泰默尔博士称,未来甚至能够通过液体或药片来获取必需的营养,毋须咀嚼硬物,因此牙齿会变少,而下颚也会退化。
英国兰开斯特大学教授卡里·库珀则预测称,由于牙齿减少,未来人类的嘴巴将会变得更小。
由于人类已经适应了室内空调和中央加热系统,气候对人类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小,所以未来社会的每个人都将拥有同样形状的鼻子。
眼睛更大 眼皮宽松
人类越来越依赖手机短信与别人联络,说话渐少,双眼经常盯着手机屏幕,英国兰开斯特大学教授库珀预测人类眼睛将会变得更大,如同科幻电影中的“大眼”外星人一样。库珀表示,届时人类将以面部表情及眼神,作为沟通的主要途径。由于未来人类经常盯着电子产品,将会长出更多的眼纹,眼皮宽松。
变“四下巴”
英国整形手术顾问拉吉夫·格罗夫相信由于牙齿减少了工作量,下巴肌肉缺乏锻炼,未来人类的下巴将会变得更加臃肿肥胖,足有现代人下巴的4倍肥大。
关于未来人的不同说法
说法一:未来人走路的时候膝盖向后弯。
国际人类研究中心的美国老年学家杰伊-奥利尚斯基、布留斯·凯伦斯和罗伯特·巴特勒在《科学美国人》的杂志上撰文,论述为了避免得一些疾病,人体结构到底得有哪些变化。下面便是他们的基本观点:现代人的很多问题都与靠两条腿走路有关,因为我们的身体构造同靠四肢着地行走的远祖并没多大差别。脊柱的负荷太大,椎骨之间薄薄的软骨盘在重压下变形,压迫神经和脊髓,由此易得骨软骨病和脊神经根炎。所以得让软骨盘增厚,并且将躯干的上部朝地面弯,以减轻脊柱的负担。这就是说,人走路的时候得稍弯弯腰。但为了使眼睛仍朝前看,脖子得往上弓。
还有耳朵。为了保持因年岁增长而自然变弱的听力,应该将耳廓扩大,并使之像动物一样能朝声源方向转动。经过这样改造过后,人可以活到200岁左右。这几位美国老年学家还断言,就凭遗传学、医学和生物学发展的速度,50-100年后要使人体结构产生这些变化完全轻而易举。
说法二:不会再有卵形头人。
根据俄罗斯莫斯科第一医学院解剖学家瓦列里·沃罗比约夫和格里戈里·亚斯沃因的意见,未来的人个头不高,身高也就1米左右,大大的圆脑袋,躯干短,细细的胳臂,3指。科学家们指出,从单个人体来看,每个器官都会偏离所谓的正常状态。这些异常分为重复祖先结构特征的退化和表明下一步演化的进步。当列出几十万个表示进步的异常现象之后,研究人员试图设计出未来人的外貌。他们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开始“短头化”进程。也就是说,圆脑袋的人(短头人)越来越多,卵形头人(长头人)越来越少。不久人们不再有智齿和上门齿。然后,等不再用简单而粗糙的饭食后,剩下的牙齿也没有了。而据美国科学家的意见,经过遗传学家改造后的“理想人”应该是这个样子:
身高:由于身高缩减和身子往前倾,摔倒的概率就少得多,也减少了脊柱的负担;
胸廓:为了更好第保护腹腔,还得增加几根肋骨;
膝关节:为了减少关节表面的磨损,膝关节可以“向后翻”;
脖子:为了还照常往前看,脖子得稍稍弯曲;
脊柱:椎间软骨盘增厚;
骨骼:骨头变得粗大,皮下脂肪层更加结实,这可以防止摔倒时骨折;
血液循环系统:为了防止血液因停滞过久而腐败,静脉里得添置一些专门的瓣膜;
韧带和腱;韧带和腱变粗,可防止脱臼和扭伤。
说法三:“机器人”的出现已经为期不远。
著名物理学家、不列颠皇家科学协会会员和美国科学院院士斯蒂芬-霍金号召从遗传学角度对人进行完善,否则将来机器人会超过人。霍金十分有把握地说:“与我们的智能不同的是,计算机的效率每18个月提高一倍。因此,它们拥有智能和有一天会征服世界的危险是完全有可能存在的。”照霍金看来,只有两条出路:人类或不得不考虑通过基因工程来人工完善自己的基因,或想出将计算机和人的大脑合成一体的办法。“我们只有走这条路,”霍金深信不疑地说, “如果我们想让生物体照旧优越于电子体的话。”
未来学家詹姆斯-马丁也表示过类似的意见。他还在30年前就曾预言,环球网将在2000年之前占领整个世界。他在新近出版的《国际互联网之后:别人的智能》一书中又预言将出现比人聪明无数倍的人工智能。而且,现代人为了不至于在自家的行星上被抛弃,他们就得同机器结成亲密的伙伴关系。科学家们想出的最好办法是往人的神经系统植入电子晶片。类似的手术已在牛津成功进行,那是将一个3毫米的晶片植入凯文-沃里克的左手腕里,再往中部神经埋入100个电极。连接的电线埋在前臂的皮下,然后再连接到电脑,便可以将神经冲动传达给电脑,由它去执行诸如开门或开灯此类的指令。美国的 BioSoft Corp公司正在生产一种根据人脑细胞设计的电脑神经晶片。日本的科学家已在着手建造具有相当于1000个人脑的人造脑的类人生物体。
说法四:人类的脸每1000年缩小1%—2%
一系列科学研究表明,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以来,面部就慢慢变小。密歇根大学的人类学教授布雷斯表示,人类的脸每1000年缩小1%到2%。人类面部的骨骼逐渐缩短,牙齿也开始减少和变小。1万年前,每个人都长着智齿,我们只有一半的人有智齿。韩国产业资源部技术标准院2004年进行了一次“韩国人25年来外貌变化”的调查。结果显示,韩国人的面部居然在25年出现了明显的变小趋势。1979年,韩国男性和女性的头部平均长度分别为24.6厘米和23.3厘米,但在2004年,韩国男性和女性的头部平均长度分别为23.6厘米和22.3厘米。为什么人脸会变小呢?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人类学教授拉森解释说,人类饮食的变化是面部变小的主要原因。进入农业社会以来,人类学会了烹饪并渐渐改变了专吃生食的习惯,开始吃烹饪好的粮食和肉类,这就意味着牙齿、头骨和肌肉不用像过去那么强壮。也有科学家认为,人脸的变化或许与性选择也有关系,人类在潜意识中可能更偏爱脸小的人做伴侣。
说法五:女性身材发生很大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食物的日渐丰富,人类的体型也随之发生变化,身高普遍增加,而腰围却越来越粗。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6318名本国女性后发现:46%的人是“长方形身材”,从上到下一样粗细;超过20%的女性是“梨形身材”,臀部比胸部大;14%的女性是“倒三角”,胸围比臀围大;8%的人拥有完美的“沙漏形身材”。“韩国人25年来外貌变化”的调查表明,与1979年同一年龄段的人相比,处于20—29岁男性的平均身高增加了6厘米,达到173.2厘米,而女性增高4.6厘米,达到160.0厘米。50—59岁的人腰围变化最明显。与25年前相比,男性腰围增加了11.6厘米,达到87.5厘米,女性增加9.6厘米,达到83.0厘米。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时装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英国女性的平均腰围比20世纪50年代增加了15厘米。英国一些服装公司表示,将针对逐渐变化的体型趋势,制作更适合女性的服装。
说法六:未来人可能像青蛙
科学家猜想的未来人
未来人类的外貌将如何变化?科学家认为,人类未来的外貌进化将扬长避短。首先,男性的长相将雌性化。苏格兰圣安德鲁大学的科学家珀雷特指出,在一些大城市,社会以女性作为消费诉求的对象,因此,会出现带有女性化特点的男性形象。他们与过去那种承担历史重任的男性形象不一样,气质柔和的男性要比外表有力的男性更加不具有攻击性,也更容易接近。其次,为避免得一些疾病,人体结构将会出现一些变化。美国老年学家奥利尚斯基指出,人类独特的走路方式让脊柱负荷太大,椎骨之间薄薄的软骨盘在重压下变形,压迫神经和脊髓。未来人类的软骨盘会增厚以保护脊柱,躯干上部将朝地面弯曲以减轻脊柱的负担。因此,未来人类看上去都有些“驼背”。俄罗斯莫斯科第一医学院的解剖学家沃罗比约夫甚至猜想,未来人类的外貌可能像青蛙。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坐着的时候增多,因此未来人个头会越来越矮,身高也就1米左右。由于身高降低,脊柱会缩短,骨盆同颅骨的距离拉近。这样一来,人从外表看很像一只大青蛙。
科学家对未来人的进化形式的猜测
当科学家们通过探究人类的昨天,把从猿到人的进化史拼图归于原貌时,新的疑问又开始了:人类的未来将会怎样?对于大多数严谨的进化论学者来说,这是一个他们更希望能回避的推测。但人类作为一个自然物种,进化的脚步不会停止,追寻演进的足迹,我们能否看到自己的未来?古生物学家认为,我们的祖先智人曾经有过两个“兄弟”——身材健壮的尼安德特人和弗洛里斯小矮人。虽然他们都在进化的历程中逐渐销声匿迹直至灭亡,但仍有科学家提出这样的疑问——人类进化中的“副产品”是否可能在未来重新出现?此外,有人还提出,迅速发展的基因技术能“催生”出新的人种;也有人认为,人类将与机器结合成一体,使纯粹的自然人成为濒危物种。
这样的想法听上去是在科幻片中无数次出现的场景,但事实上,人类已经面临着有关未来人类发展的选择——随着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干细胞研究到人体内植入芯片的争论却变得越发激烈,其根源也和关于进化论的非议一样,涉及到宗教、政治和价值观的分歧。
科学无法准确预测出未来一千年直至上百万年间的环境变化,也无法知晓人类是否能适应这样的变化,但是人类的好奇心并不会因此而平息。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家彼得·沃特在《未来进化》一书中提到,人类正在利用自然和科技的力量让自己永存,人类至少还能存在5亿年。在未来的演进过程中,人类也会像过去一样重现进化历程。人类究竟会走向何方,科学家和学者们做出了5种大胆的猜测: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0万年后,全球人种融合成一种稳定的状态,不同肤色融合到一起,种族特征消失。
一百万年后,高度全球化的后果导致不同人种均被同化,不同肤色融合到一起,种族特征逐渐消失。做出这一推测的依据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虽然进化论一直在起作用,但在过去的上万年内,人类的基因库不是在发散而是在收敛,而这一趋势的加剧会最终导致单一人种的诞生。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全球化的飞速进程,不同人种文化上的差异正在逐渐消失,这在人类语种的变化上尤为明显。全球人类拥有6500种语言。而能够流传到我们的下一代的语言仅剩600种。在通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全球人类前所未有地联系起来,虽然有很多个人和组织都在尽力维持少数民族正在丢失的文化遗迹,但文化的单一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生物学家认为,一个物种的不同种群必须互相隔离才能导致这些种群朝不同的物种分化。这就是加拉帕戈斯群岛出现13种不同的“达尔文雀”的原因。但问题是,如果地球上人类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这是否会造成人类根本没有机会进行分化? 进化为单一人的好处显而易见———地球上会出现从未有过的和谐的社会,人类的政治经济发展将取得质的飞跃,实现所谓世界大同。
但是,像所有的单一物种一样,单一人也更容易受到传染性疾病的威胁。基因上的可变性能够在一些病毒来袭时保护基因多样化的物种不受大规模的伤害。因此就像培育出的超级水稻一样,虽然品种优良,同时也极易受到某种病害毁灭性的伤害。
同时,全球环境的急剧变化也会威胁到单一人种。由于工业污染等人类活动,地球环境的变化可能将超过人类的适应能力。因此,短时间内单一人种的辉煌背后很可能面临灭顶之灾的危险。
全球灾难后幸存下来的人。他们会有适应当地特殊环境的特征,如对病毒免疫,或防辐射的皮肤。
用基因和药理学方法来强化人类事实上早已经出现——那些服用类固醇的好莱坞动作明星和运动健将就是最鲜活的例子。
社会观察家乔尔·加罗在《激进的进化》一书中称这些领域的发展之快可以被视作一种新形式的进化。那么这种进化导致一个新的人种的诞生需要多长时间呢?加罗给出的答案是:20年。而类固醇药物制造的肌肉男仅仅是科学技术打造新人种的一个早期范例。
加罗认为,科技对人类身体上的强化作用最初出现在运动场和战场上,但最终将进入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工作甚至求偶。
科学家已经通过实验,找到了让老鼠更聪明和长寿的方法,设想一下,经过强化之后,一个人能在100岁的高龄保持最佳状态,并且还希望他/她的后代也具有这些强化的优势,很可能出现的状况便是寻找将这些基因传到自己的后代的方法,最终导致新的人种的产生。这让人联想到科幻影片《基因》中描绘的故事——社会等级以基因为划分标准,只有具备优等基因的人才能身居要职。但是要制造优等基因人,还需要跨技术和道义上的障碍。
基因疗法只能在个人身上奏效,也就是说不能遗传给后代,要是其能够遗传,必须对种系干细胞进行修改,而这必将引发道德上的争议。同时,种系干细胞修改技术虽然能够制造新一代的超人,但由于其不确定性,也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甚至将人变成怪物。
人类同机械的结合会使身体更强大,但这种“混血儿”可能仅仅是进化过渡阶段的产物。
而除了改变人类自身的基因,同越来越先进的高科技机器结合也可能成为人类增强自身能力的另一种方法。
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创造的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化”,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人工智能在一些领域就已经超过了人类本身。因此有科学家预测,真正具有智能的机器人可能在2030年诞生。这就意味着新的机器人种族的诞生。
另一方面,人类已经推开了将自己“机械人化”的大门:从人工心脏、人工视网膜到越来越智能化的假肢。而在未来,技术的发展能允许在大脑植入智能芯片,让我们更加聪明。但问题是,在身体中加入了智能机器后,人类作为一个自然物种还会存在吗? 而当机器人进化到完全超出人类的层面时,人类又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智慧的机器人会同人类共存,但与过去不同的是他们的地位会高于人类,成为新一代的地球主宰。 为了适应移居外星的生活,人类的形体也会发生变化。低重力状态下四肢无需像在地球这般发达,人类的毛发也不再有用。
征服太空,适者生存
如果人类延续的时间足够长,那么一定就会向太空扩张,形成新的人种。这些新的繁衍地必须像达尔文的加拉帕戈斯群岛进化实验室一样,要与地球足够近,以便人类能够到达;同时又要足够远,使其居民不大可能与母系物种的基因混合。
诞生太空新人种的前提是人类能达到另一个恒星并定居下来。已经知道的具有行星的星系是天苑四,它离地球有10.5光年。即使人类宇宙飞船速度能够达到光速的1%———每秒3千公里,也需要一千年才能达到最近的星系。
不过即使不出太阳系,我们的邻居行星也可能就足够了。如果人类在火星上建设家园,由于火星同地球的极大差异,在那儿出生并长大的人类就不可能适应地球的环境———地球上的重力是火星的3倍。因此在火星殖民地上,新的人种“火星人”可能仅需要几代繁衍就能形成。
如果要走出太阳系,一种设想是修建诺亚方舟式的巨型太空飞船,将人类送到遥远的星系,其间人类可能经历数代繁衍。低重力状态下四肢无需像在地球般发达。人类的毛发也不再有用。他们还可能让生命进入长期休眠状态,让机器人进行导航。当到了新的殖民地后,再重新苏醒,繁衍下一代,延续人类的存在。 但是由于太空探险的不确定性,作为地球生命的人类能否在太空极端的环境生存下来可能还是一个问题。因此,科学家还提出一种更极端的方法:把制造人的指令,而不是实体的人送到宇宙的另一个角落,机器人在某个行星上建设了基地之后,利用收到的人类指令制造出新的人类。未来人类长什么样?身高1米 圆圆脑袋没有牙齿, 根据公认的正式年表,人类起源经过了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科学家指出,人类的这种进化并没有结束,现代人的外形构造还存在很多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在最近的100年间,人的外形将会起很大变化,可能出现一种能摆脱现代人所有弱点的未来人。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发表文章,介绍了几位科学家对未来人类的构想。
金周英:从人文视角探讨人类未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硬技术干预人类生命,软硬技术的深度集成有了大幅进展之后,按照人类的欲望促进人类进化成了科学技术界的热门课题,同时也成了具有很大伦理争议的社会问题,更对未来人类的进化方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目前,针对未来人类的进化有各种各样的研究或预测:“单一人”、“幸存人”、“基因人”、“半机械人”、“太空人”等等。国外有学者把未来人类进化的可能性归纳为九种:包括基于信息技术的超人,基于生物技术的超人,人与机器人的关系,电子人,互联网作为人类头脑的外在化版本,人类和外星人的关系,经历意识的扩展等。
难道这些就是号称万物之灵的人类的未来归属吗?
在一波又一波的软硬技术革命浪潮给我们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人类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技术所带来的挑战:一方面是技术崇拜症,另一方面是技术忧虑症。
技术着迷,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1)技术能解决人类面临的任何问题,只是时间问题;2)人类只是技术元素的阶段成果之一 ;3)奇点理论;4)超人类主义。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反而使人类对自己发明创造的技术之能力产生了恐惧。主要表现为:1)担忧技术的滥用;2)担心未来技术集成的人造物超过人的能力,控制人类(剑桥大学“终结者研究”中心);3)担忧技术对道德的消极影响;4)致毁知识不可逆、不可抵消、不可阻止地增长与迫在眉睫的科技灾难。
上述对技术的深度忧虑,实际上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看得见的负面影响。而更为严重的潜在影响在于由物质至上主义和科学万能论所推动的人类进化之方向所引起的人类文明危机。
奇点或者有关超人前景的研究,其积极意义在于力求充分发挥人类的全部潜力,不再受制于生物进化,以征服人类状态不必要的方面,诸如残疾、疾病、痛苦、老化和非自然死亡。同时主张让人类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包括我们要变成什么样的人类,创造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然而,这种探索已经超越了单纯技术的范畴,涉及到人类的发展方向。
上述愿景从科幻小说或电影走进实验室,然后有可能、哪怕是部分地变成事实,最终都有可能走入市场,让“超人”和我们普通人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那就会伴随不可想象的巨大风险。这种风险已经不属于单纯的科学技术范畴的问题。首先,发展所谓“人类增强技术”,制造所谓“超人”的前景已经不是幻想,现实应用的可能性与普及性越来越大。其次,这种前景将使我们面临危险的游戏,其复杂性远远超出技术范畴,涉及到未来人类的经济、社会、政治各方面的选择。第三,不能避免未来文明的严肃话题。不管是奇点,还是超人主义,都把人机文明作为未来文明的主要内容和特征。那么,由超人、电子人、基因人统治的世界,其社会文明将会什么样?这已经就涉及到人类的发展方向以及我们应该创造什么样的未来文明的问题。
现在人们普遍关注的是人类作为自然人的进化,包括在提高智慧、智力、增长知识、延长生命、减少疾病等方面提高人类的能力。的确,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硬技术和软技术(比如认知技术)的深度集成,其中大部分情景是有可能实现的,也是值得的。前述国外学者总结的前5项进化属于以硬技术驱动为基础的自然人的进化,后几项人类与新的物理环境的关系以及相关意识的研究属于个人的精神世界。更不用说,单一人、太空人等是纯属人类作为自然人的进化可能性研究。
然而,人类的进化不能忽略人作为天生社会性的动物的进化,人类进化的空间也决不应该仅限于作为自然人的智力上之完美,必须从人类的社会属性即作为社会人的角度研究人类的能力增强问题。是人类在创造和推动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文明不断进步——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未来更先进的文明。因此,人类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智慧、智能和智力,而且还必须不断创造更先进的文明。否则,通过技术增强能力的人类,如果连同当代人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负面也一并上传到各类超人、电子人、基因人的意识中,那么,那些由“它们”统治的世界将会是令人不寒而栗的。即使是那种“人类”逃到其他星球,就像我们破坏地球自然环境一样,还要一个接一个地毁坏它,人类将变成破坏宇宙的高级物种。
当我们从人文社会角度探讨人类的未来,研究各种进化的可能时,要把握几个原则。首先,从理论上对若干重要问题取得共识,比如什么是人类,什么是技术,什么是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未来,什么是未来文明等;其次,人作为社会人、道德人,在整个的进化可能性的探索中,必须要守住几个道德底线,比如坚持作为传统的人类之标准底线;对技术的工具性的底线(技术再发展也是人类的产品);在科学探索中,科学家的道德底线等等。三是对于人类进化方向可能给社会带来的问题与挑战,我们不仅需要从哲学角度对其进行思辨与探究,还要从实践的角度,针对构建未来“伟大文明”的艰难历程提供实施路径和支持系统,包括软硬技术和软环境特别是鼓励/约束性的政策与法律法规。缺乏操作性或者没有实现可能性的未来是空想;四是重视、敢于和包容各种试验乃至广泛实践,甚至是失败。
在这里,我们需要让重视精神价值和伦理价值的东方文明以及追求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观念重新焕发活力,成为人类未来文明的思想基础,引导人类进步和进化的方向,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迎接一个扬弃了东西方文明的“伟大文明”时代。
土卫六或将成为未来人类理想的太空殖民地
土卫六或将成为未来人类理想的太空殖民地
[摘要] 水能够产生用于呼吸的氧气,氮、甲烷和氨水能够用于为农作物生长施肥,因此具备这些条件的土卫六经常被称为人类未来“可能的太空殖民地”。
腾讯科学讯 太阳系所有的卫星几乎都有着贫瘠的表面,但土星的巨大卫星土卫六却是例外,它拥有许多巨大的湖泊和许多山脉。
土卫六的大气与地球大气相比拥有更多的氮,但它的表面却与地球千差万别。它的湖泊是甲烷湖,阴暗的天空呈现褐色,永远都没有阳光也看不到星星。
被云雾笼罩的土卫六表面对我们来说一直都是个谜,直到惠更斯号探测器在2005年降落到它的表面。惠更斯号发现土卫六的湖泊和海洋中含有的天然气和液态烃,是地球储备的数百倍。
Arthur C. Clarke把土卫六视作未来“太阳系的工业中心”,而自称太空技术专家的Robert Zubrin把它称作“太阳系内人类殖民最舒适的地外星球”。
土卫六至少有一座活火山喷发出水冰而不是岩浆,而且在表面或许还有一片水和氨水构成的海洋。水能够产生用于呼吸的氧气,而氮、甲烷和氨水能够用于为作物施肥。至于飞行,土卫六的大气如此浓厚甚至于都不需要飞机,人类就能够像飞一样在空中翱翔。
未来人类渴望完成的十大冒险:与外星人通话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向火星发射载人飞船
向这个红色星球发射载人飞船可以说是人类21世纪最伟大的冒险。在未来的时间里,如果能成功实现这一壮举,那也可以说是完成了人类几个世纪的梦想。
更重要的是,成功登陆火星将大大推动世界各国其它航天项目的发展。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实现与外星人的沟通
如何寻找外星人,并实现与其的沟通,总让人有一种无从着手的感觉。到目前为止,人类也付出了种种努力。例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专门成立了一个名为“搜寻地外智慧”(简称SETI)的科研项目。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99年,SETI科学家启动SETI项目,号召“全世界的电脑联合起来”,寻找外星人。目前,全球已有超过500万台计算机参与了这个浩大的工程,每一个参加者可以通过下载并运行SETI屏幕保护程序的方式,来使自己的计算机参与到检测其它星球信号的活动中,而这些信号则是来自位于波多黎各的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阿雷西沃。
此外,SETI项目的科学家还在建立一个巨大的天线阵,用来接收“外星人”的无线电信号。美国科学家称,到2028年,SETI计划将完成对100万颗星球的“监听”。
“搜寻外星人”被看作是“最不靠谱”的冒险,但却寄托着人类最大的期待。如果有一天真的实现了与外星人的沟通,那么人类世界恐怕也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人类登陆月球南极
尽管月球上的许多地方都等待着人类的探索,但月球南极却是科学家们最向往的地方。
今年11月,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半人马座火箭和LCROSS卫星在10月9日相继撞击了月球南极附近的凯布斯坑,半人马座火箭在撞月后所掀起的尘埃,一部分由蒸气和微尘组成,另一部分由质量更重的物质组成。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两部分烟尘中都存在水的踪迹。
而NASA此前表示,若能在月球上觅得水源,便可在2020年开始在月球上兴建永久基地,作为下一步探索火星的跳板。目前,NASA已经计划在2020年之前再次将人类送往月球。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潜入马里亚纳海沟
冒险家们成功地征服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但至今却没能征服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马里亚纳海沟低于海平面11034米,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即使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沉入这里,其峰顶也无法露出水面。
历史上唯一勘探过马里亚纳海沟的人是瑞典工程师雅克·皮卡尔和美国海军中尉唐·沃尔森。两人乘坐“的里雅斯特”号深海潜水器,成功下潜到10911米的海底,并在那里逗留了20分钟。
其实,人类对于深海世界的好奇绝不亚于对征服高山的渴望。深海是一个高压、漆黑和冰冷的世界,怎样的生物才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来,一直是人类渴望找到的谜底。如果成功探秘海底这一最神秘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那无疑将帮助人类回答上面的问题。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探秘巴布亚新几内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向大约160公里处,被称为是地球上最后未被开发的土地之一。除了首都莫尔斯比港外,其他大部分地区都保留了原始风貌。热带雨林、死火山和崎岖的山地,这些地理原貌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都未遭到破坏。
今年,一个由英国、美国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科学家组成的探险小组爬进了该国博萨维火山千米深的大坑,探索了这片充满生机的原始丛林栖息地。自20万年前火山喷发以来,那里的生物便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下进化。
巴布亚新几内亚土著人
在为期5周的探险活动中,科学家共确认了40多个新物种,其中包括16个新蛙类、至少3个新鱼种、1种新蝠类和1种巨鼠。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科学考察无疑将帮助人类认识更多的全新物种。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深入达连地堑
如果你曾经梦想过驾驶汽车一路从北美的美国开到南美的智利,很遗憾,我要告诉你——你没办法做到!
巴拿马达连地堑
美洲大陆的泛美公路从美国和墨西哥边界开始,以直线延伸至智利。全长47515公里的泛美公路把北美洲和南美洲连接了起来,但却在巴拿马的达连隘口中断了。在这里,丛林阻塞公路约161公里。驾驶汽车的人通常将自己的汽车放在船上,航行到委内端拉或哥伦比亚后,再开始驶上公路。
达连地堑位于巴拿马达连省东部与哥伦比亚交界处,是南美洲与北美洲之间相互连接的桥梁。该地区保持了热带雨林的原始风貌,也被称为无人区,直到1501年才有人到达此地。
此外,由于达连位于与哥伦比亚接壤的南部边境,因此充斥着走私犯、哥伦比亚游击队和准军事武装。如果你想要在这里畅游,请一定带上当地向导!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向地心进发
事实上,人类在太空探索步伐越迈越远的今天,对自身居住的地球的了解还不如对月球表面了解得多。美国行星科学教授戴维·史蒂文森曾疾呼:“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如今已经到了60亿公里之外,可对地球本身的了解却只有10公里!”
其实,人类对自己的家园地球了解得更透彻远比对宇宙探索来得重要,因为成功获得地心信息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预测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
但若要成功深入地心,就必须研发出可以耐得住地球内部极高温度和巨大重压的探测器,但就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要想揭开地球最后的秘密,我们恐怕还要等上一段时间。或许,现阶段我们只能从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地心游记》中猜想地球内部的世界。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征服格陵兰岛东北部
即使是从谷歌地球上查找这个地方的卫星图片,它也会无奈地告诉你:十分抱歉,我们没有获得有关该地区的卫星图片。这一神秘的地方就是格陵兰岛东北部。
作为地球上最大的“冰库”之一,格陵兰岛一直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同时也是气候学家们优先研究的对象。
但由于探险费用高昂,格陵兰岛的东北部还有许多地方没有人类的足迹,那里的多座高山无人攀登,一些山峰甚至都没有命名。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勘探南极洲冰盖底部
其实,我们根本就没到过南极大陆,我们踏过的不过是覆盖在它上面的厚厚冰层。根据卫星图像显示,南极冰盖下深藏着世界上第二大湖泊、整片的湿地以及宽阔的河流。
若成功勘探南极洲冰盖底部,将可以帮助人类揭开生命形成的奥秘,并为科学家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重要依据和帮助。目前,俄罗斯的一个科学家团队正努力钻探南极冰盖,以获得冰盖底部的液态水样。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时间旅行
尽管这看起来像是异想天开,但世界上一些最顶尖的物理学家们可不这么认为。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时间旅行在逻辑上不是不可能的。
简单说,爱因斯坦的观点是,宇宙中每一物体都有其自身的“时间”,并随其运动的不同而不同。物体运动越快,其时间越慢(当然,这是与运动较慢的物体相比而言)。
最极端的假设是,如果一个物体运动达到光速,那么其时间就会完全停止。但无论一个物体或者一个人的时间为何,它只能参照其他物体才能得以体现。换句话说,万物皆相对,时间是可以扭曲的。
现在科学家们正把实现时光旅行视为一个严肃的科学命题,至少在理论上如此。然而,如果这一切成为可能的话,那么肯定会出现令我们非常困惑的逻辑混乱。
科技预言:未来人类会永生不死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年后,三维全息虚拟技术将进入生活,人们可以面对面交流。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年后,世界首架“空气动力”无翼电磁空中飞行器将在美国问世,它能够盘旋垂直起飞(其实也就是第1代飞碟)。只要在普通玻璃窗上加一层涂层就能采集太阳能并供能的“太阳能玻璃”进入千家。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年后,量子效应集成电路制造术的突破将使量子计算机逐步进入实用阶段,计算机的使用会越来越简单。计算机存储器和处理器将集中在一个芯片内,使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功能集成在一起。量子计算机将以无型性广泛存在于各种机器中。个人量子计算机将主要采用人体生物电作为能量供给,随身携带将更便捷。眼罩式显示器将成为个人计算机配置的主流模式。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年后,氢燃料电池技术将给交通运输领域带来革命,氢燃料电池汽车将开始中批量生产。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年后,人类首次登陆火星。量子发电机将应运而生。超越“量子效应障碍”的技术将达到实用化水平,采用纳米技术生产芯片,纳米计算机将投入批量生产,科学家们甚至将研制出能够制造动力源与程序自律化的元件和装置。将在白令海峡建成海底隧道,连接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的环球高速公路将建成。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年后,人类厌倦了每天的生活,上百万人用冷冻法让自己“移民”到未来以寻求刺激(国家法律将开始解禁活人人体冷冻)。将有存在器官损伤的人用上从自身体内克隆的器官,因此不会有任何排斥反应。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年后,科学家将在月球天然巨型火山洞内造直径为500米的液态光学望远镜。世界上第一个实验性正电子反应堆诞生,这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反物质能时代。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年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商业运行,将把北京和纽约纳入1小时交通圈。再过些时日,它将突破技术瓶颈,时速达18000公里。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年后,开发出预防恶性肿瘤的新技术——对人体细胞DNA复制的人工程序化控制:检测与修复,这是人类攻克癌症的一大胜利。成千上万的纳米机器人成为人体内第四种血细胞,负责清除血液中的油脂,清除血栓、疏通血管。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年后,对神经病学的研究将能理解各种感官并且会直接运用这种成果,做出一种能够模拟人类所有感观信息的“大脑帽”。任何人戴上这顶帽子,都能进入虚拟现实空间,体验整个虚拟世界,这项技术的广泛发展将导致整个影视游戏娱乐业发生根本性质的革命。医生们戴上这顶帽子,可以体验病人的症状。游戏者通过它,可以组建另一个虚拟世界。(现代网络小说中的头盔式游戏)【人机结合第一步】腾讯的那些游戏都腻爆了!!!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0年后,世界第一艘天空母舰建成,外形雪茄状,长2公里,小型飞行器从“雪茄”的一端口飞进,从另一端口飞出,世界战争格局将完全改观。世界第一个太空城市将开始建造,将陆续有移民迁入。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将更便捷于人类之间的交流,机器可以读懂或理解人类的思想;人类也可以把脑电波转为电波信号,直接用意志操控电脑系统或任何机器,甚至演奏乐器也无需动手。【人机结合第二步】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0年后,人造智能将达到人脑的水平,人机智能对话成为可能,图灵测试则将在某些特定领域变为现实。人工智能将开始代替人类的大部分智力劳动,更多更优良的新型机器将由同样属于机器的人工智能设计并制造出来,从而实现机器的设计与制造的全自动化。此外,人工智能将具备模糊思维、柔性思维能力。从此,地球上将有两种聪明的物种同时存在。等待人们将是一个机械化的天堂。智能机器人开始大规模地代替产业工人,同时机器人也将进入千家万户包揽烦琐的家务。难以想象的舒适生活将使人们过上富有的、游手好闲的日子。人类退休了,这是走向生物后社会的第一步。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0年后,人类史上第一座高度超过6000米的摩天巨塔竣工,将有200万人生活学习工作在其内。在大楼顶层氧气浓度将与地面上一样。之后,地球将进入超巨型建筑的时代。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5年后,大规模开发月球,将在月球上深达40公里的巨型火山洞中建筑新城市,用水将取自于贮存于月球南北两极的冰。火山洞内与外界将全封闭,内部充满与地球上一样的大气,人类在洞内可以不穿太空服自由活动。并且,用月球上储量丰富的氦-3来进行核聚变发电,再通过巨型红外线发射器用以大量供应地球。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0年后,在技术上解决了辐射反馈等艰巨困难之后,人类史上首个“虫洞”型时间机器诞生,首次短期时间旅行试验圆满成功。人类即将进入“大时空航行时代”。遨游于地球上各个不同历史时空,整个地球史将成为整体。同时让众多已绝种的物种再生,甚至包括恐龙。届时,真正意义上的“史前公园”出现。在普通餐馆里将有恐龙蛋供你品尝。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0年后,人类造出“真人体性爱机器人”,以满足人类的性需求。这种机器人除了大脑是生化机器外,全身其他部位均由真正的人体所组成。此外,还发明了“高仿真性爱机器人”,它的“皮肤”与“软组织”在视觉和触觉方面的仿真度将达到真人的99%。它们的出现不仅制造出大量的独身者,甚至造成一夫一妻制的逐渐瓦解,此外还将对传统娼妓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0年后,对于人类大脑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将突破临界点,继而创造出可让人类无需睡眠的机器,促使人类整个生命历程将发生极大改观。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0年后,记忆将能够移植——充分理解细胞的语言,科学家将制造出能够支持大脑记忆库的芯片,教育制度将发生本质性的转变,学位颁授制度将废除,所有学校将消失。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0年后,没有通过人工基因改造的人类将越来越少,地球上将形成以后人类为主的人类社会。后人类个个形象俊美,肤色黝黑,这是为了适应外太空强宇宙辐射的恶劣环镜。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0年后,人类甚至可以将自己的意识下载到超级电脑(或机器人)内,从而达到某种意义上的“永生”。【人机结合第三步】
未来可能困扰人类的10种疾病
如今,人类正被前所未有的众多病症所折磨,而这种情况在未来恐怕也将持续下去。虽说没法预测具体有哪些病原体会在未来成为隐患,但根据目前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还是能猜测一下未来可能出现哪些疾病,本文就设想了10种在未来可能出现的疾病。听上去,你也许觉得有点匪夷所思,但其实,它们距离你并没有那么遥远。
未来可能困扰人类的10种疾病
电影《地球停转之日》里,出现了灰雾毁灭世界的场景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虚拟现实成瘾症
症状:沉浸于虚拟现实技术,难以面对现实
在科幻剧《星际迷航:下一代》某集中,一个角色无可救药地迷恋上了全息甲板(运用灯光把房间变成一个沉浸式互动场景)所提供的虚拟体验。事实上,虚拟现实技术将展现给我们一个比真实生活更引人入胜,也更易于掌控的环境。
一旦完全沉浸式的虚拟现实技术投入市场,人们就会越来越难以面对现实。而且虚拟现实技术还能使我们和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或同事进行“真实的”互动交际,加上一大堆让人眼花缭乱的新技术都基于虚拟现实,这就使虚拟现实技术无论在心理上还是技术上,都更难被从生活中分离出去。所以脱离虚拟现实环境后所带来的影响将会是一个常见而又严重的问题。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虚拟现实成瘾的先兆--网络成瘾和网络游戏成瘾。
未来可能困扰人类的10种疾病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解离性现实障碍
症状:质疑眼前的一切究竟是现实世界还是复制品
这是由上一条引发的连带疾病--虚拟现实变得如此真实,以至于人类最终将无法区分虚拟与现实。
患有这种障碍的人,会不停地质疑眼前的一切究竟是现实世界,抑或只是一个精妙的复制品。有趣的是,随着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这种区分也将变得不再重要。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身份认同焦虑
症状:难以辨认网络空间中哪部分是我们,哪部分是程序
也许听起来很荒诞,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逐渐难以确切地知道,我们是谁--甚至,我们究竟是什么。
我们越来越多地将大脑的认知过程转移到互联网上。我们的人工智能助手将代表我们,去处理我们交付给它们的繁杂工作--也就是说它们“代理”了我们的身份。这些在云端的替身会学习我们的行为方式,像我们一样处事。最终,无论是通过软件还是硬件上传的方式,我们都会进入到网络空间,导致潜在的身份认同危机。辨别网络空间中到底哪部分是我们,哪部分是程序,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尤其是当一个人在网上有着多重身份,而其中一些身份又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过着完整而充实的生活时。最终,我们将迷失在网络空间中,失去个体的存在,对自我身份产生一种病态的混乱。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冷冻后社会统合失调
症状:对自己所处的新社会、新技术和新文化毫无头绪
想象一下在数百甚至数千年后,你从冰冻状态醒来,并不得不试着融入那个未知的社会。
根据你结束休眠的方式,你可能发现自己已经摇身一变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电子人;也可能,你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实体,成了超级计算机模拟环境中的虚拟人。
无论哪种,都绝不会是什么愉悦的体验。你既不认识任何人,也闹不清自己到底有什么超能力,更对自己所处的新社会、新技术和新文化毫无头绪。最重要的是,你可能根本就不喜欢这个新生活,这也算是某种“未来冲击”。为了帮你适应新生活,你的救命恩人大概会直接把你需要知道的一切信息,一股脑地直接上传到你的脑袋里,也有可能把你送到某个“重返社会”互助小组里。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机械移植体败血症
症状:移植物引起严重的过敏或者免疫反应
目前,我们还不清楚机械移植物在植入人体后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影响。
某些移植物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过敏或者免疫反应,而根据植入方式的不同,抑制物与周围组织之间也会出现不同的并发症,比如感染、炎症以及疼痛。这些症状也可能会干扰正常的身体功能,或导致排异反应。此外,这些移植物也有可能腐烂或降解,产生致命的中毒反应和多种感染。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纳米中毒性休克
症状:纳米机器人失控,在人体内引发灰雾灾难
纳米技术有着从各方面颠覆人类生活环境的潜力--无论结果是好是坏。而当下就已经有科学家在担心,纳米材料及设备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关于纳米材料的工业和商业应用会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多大程度的影响,目前也有大量争论。
由于此技术所涉及的材料都是分子级的,所以可以想见,这些小颗粒物将会在环境中发生生物富集。最终,人类会接触到这些纳米污染物,并出现各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细胞及DNA损伤。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专门设计用于进入人体的纳米设备也可能会导致严重问题,比如设计不佳的纳米机器人可能会把药物投放到错误的区域,或者以奇怪的方式在人体内自毁。而一旦它们失控,就可能对人体器官产生损伤;或者,它们会开始玩命地自我复制,最终在人体内引发一场灰雾灾难。
灰雾,又称作全球生态吞噬。冯诺依曼首先提出了能自我复制的机器概念,之后纳米技术工程师埃里克·德莱勒斯据此创造出“生态吞噬”概念,假想可自我复制的纳米机器人将接触到的一切有机物转换为自身,导致地球最终变成一个纳米机器人覆盖的灰球。
而且,基于纳米技术的机械移植体,同样可能引发上一条中提及的过敏反应等问题。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超智能引发的精神失常
症状:超常的认知能力引起精神错乱
我们执迷于智能,所以很有可能,我们会使用大量生物技术,包括基因组学、聪明药以及机械移植体,来强化我们的认知能力。
问题在于我们的文化对智力的定义非常狭隘--智商就是智能,或者如理论神经生物学家马克·钱吉齐所说的,“用来下象棋和做脑筋急转弯”的智能。问题是,超常的认知能力可能会让人不适。人类在漫长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特点,恐怕无法应对如此浩瀚的智能。如果你真的打算这样强化自己的大脑,那么很可能会出现反社会行为,以及彻底的精神错乱。包括数据真理妄想、癫痫、信息过载、焦虑、存在感危机、自大狂以及与世界脱节等。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机器人恐惧症
症状:机器人融入社会,人类产生了恐惧
在未来,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恐怕会发展出对机器人非理性的、极端的恐惧。这种心理障碍会模糊真正的恐惧和单纯的偏见之间的界线,特别是随着机器人更多地融入到我们的社会中,做着我们的工作--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像人类。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自我刺激成瘾症
症状:滥用性爱芯片
性爱芯片即将成真--随时随地,想爽就爽。听上去似乎很靠谱,可惜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这个意志力去控制对它的滥用。
早在2008年时科学家就发现,可以利用植入芯片向大鼠大脑中的愉悦中心--额眶叶皮层发出微小的刺激。然后科学家把开关交给大鼠,结果发现它能活生生把自己开心到饿死。而另一个沉迷于刺激自己丘脑的女人则证明,自我刺激可以迅速成为一种惯性。可以想见,一旦性爱芯片流行起来,它一定会登上未来某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4px" color="#.流行性寿命延长导致的倦怠症
症状:超级长寿的人会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如此无趣的世界
一旦我们征服衰老,有些人可能会对无限的寿命感到无聊。不过我对此表示怀疑,我觉得更有可能随之而来的,是关于存在本身的一种情绪--对生命本身感到疲惫不堪,以及由此产生的厌倦感。
超级长寿的人会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如此无趣的世界,日复一日,平淡无奇。如果没有外界干扰,似乎就再也没有什么令人振奋或者新奇的事情了。“生活没有了激情,生活就只是活着。”这样的看法很可能会变得流行起来,而这会导致更广泛的社会健康危机。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进步的阶梯 的文章

 

随机推荐